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神经修复恢复方法精选(九篇)

神经修复恢复方法

第1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早期康复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以期防治并发症和合并症,促进神经再生,改善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方法:将3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患者根据情况(有些患者无康复治疗条件,如时间、经济等问题)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加上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术后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良率90.6%,对照组优良率63.3%(P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中药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包括显微修复术后的和未行手术治疗的)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与非康复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情况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两组。康复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3-50岁,平均30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5例,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4例。非康复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2-52岁,平均31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4例。所有患者机器压伤15例,牵拉伤8例,切割撕裂伤7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伤后予以口服甲钴胺片1片(0.5mg),每日3次,应用2个月,1个月后间隔2个星期继续服用。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加入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具体康复方法为:(1)物理疗法:包括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及激光疗法:有一定消炎退肿、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蜡疗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硬块及疤痕。(2)失神经治疗仪治疗促进神经再生恢复。(3)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进行,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保持功能位、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提倡主动运动。肌力训练方法:损伤3周后予以肌力训练,肌力在0-1级可进行被动运动及水中运动,1-2级可进行助力运动,2-3级进行助力运动及主动运动,3-4进行主动运动及轻度阻力运动,4-5级主要是以抗阻运动为主。(4)矫形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修复所需的时间很长,很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因此早期就应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康复期间,日间康复时取下矫形器,夜间睡觉时予以固定。(5)心理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一侧肢体丧失了大部分功能,患者不仅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加上恢复慢,病程长,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躁情绪,应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6)作业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这是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项目。(7)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地龙5g临症配伍加减治疗。同时可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平均时间(50.68±6.67)d。定期肌电图检测了解神经恢复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单根神经损伤疗效评定法[1]对患者进行评价,康复组:优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6.6%。【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54-01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早期康复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以期防治并发症和合并症,促进神经再生,改善患者的生活与工作能力。方法:将3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患者根据情况(有些患者无康复治疗条件,如时间、经济等问题)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再加上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术后随访1年,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损伤评定标准进行评分,观察组优良率90.6%,对照组优良率63.3%(P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早期康复;中药

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出现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及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于2006年2月―2009年6月对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包括显微修复术后的和未行手术治疗的)实施早期系统康复治疗配合中药治疗,并将其治疗结果与非康复组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6年2月―2009年6月在我院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根据情况分为康复组和非康复组两组。康复组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3-50岁,平均30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5例,桡神经损伤6例,尺神经损伤4例。非康复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12-52岁,平均31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6例,桡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损伤4例。所有患者机器压伤15例,牵拉伤8例,切割撕裂伤7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个月。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20例,保守治疗10例。伤后予以口服甲钴胺片1片(0.5mg),每日3次,应用2个月,1个月后间隔2个星期继续服用。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还加入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及中药治疗,具体康复方法为:(1)物理疗法:包括温热疗法(红外线、蜡疗)及激光疗法:有一定消炎退肿、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蜡疗还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循环,松解粘连、软化硬块及疤痕。(2)失神经治疗仪治疗促进神经再生恢复。(3)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应注意在神经损伤的急性期进行,动作要轻柔,运动量不能过大。保持功能位、被动运动和推拿按摩,提倡主动运动。肌力训练方法:损伤3周后予以肌力训练,肌力在0-1级可进行被动运动及水中运动,1-2级可进行助力运动,2-3级进行助力运动及主动运动,3-4进行主动运动及轻度阻力运动,4-5级主要是以抗阻运动为主。(4)矫形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由于神经修复所需的时间很长,很容易发生关节挛缩,因此早期就应将关节固定于功能位。康复期间,日间康复时取下矫形器,夜间睡觉时予以固定。(5)心理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后,一侧肢体丧失了大部分功能,患者不仅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自理也十分困难,加上恢复慢,病程长,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躁情绪,应做好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信心,战胜疾病。(6)作业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这是不可缺少的康复治疗项目。(7)中药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黄芪3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6g红花6g赤芍10g地龙5g临症配伍加减治疗。同时可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平均时间(50.68±6.67)d。定期肌电图检测了解神经恢复情况,及时对症处理。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年。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进行平均1年的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周围神经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单根神经损伤疗效评定法[1]对患者进行评价,康复组:优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6.6%。非康复组:优5例,良4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60.0%。(两组优良率比较x2=5.96,P<0.059)。

2.1 两组患者肌肉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显示:治疗后,康复组基本功能分级、实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非康复组(P<0.01),康复组的肌力及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非康复组,极大降低了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的程度,部分患者有基本完全正常的恢复,降低了畸形及残疾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说明早期康复可促进功能更好的恢复。

2.2 两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显示:康复组患者治疗后肌电图均得到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均优于非康复组,说明早期康复对神经损伤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3 讨论

随着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形态学修复深入到功能修复的新阶段,医学观念已由单纯依赖手术治疗向康复治疗、功能与职业训练方向转化。形态学修复只是手段,达到功能修复才是目的。功能康复对于肢体神经损伤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由于神经生长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到达靶器官,在此期间,效应器官组织萎缩、纤维化、关节僵直,造成不可逆损害,导致肢体费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我们积极的早期介入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减缓效应器官组织萎缩、纤维化、关节挛缩僵直的发生,促进神经再生,取得较好效果。

从随访结果可以看出,运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观察组1年后的优良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的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在观察组早期综合康复程序的设计上,在伤后一周就采用红外线、激光、蜡疗、中药熏蒸等改善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及组织营养,加强局部组织代谢,达到消炎、消除水肿的目的[2]。向心性的按摩和小范围的被动运动也有消除水肿的功效。在伤后或术后3周后,我们运用了失神经治疗仪电刺激治疗及肌力训练、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等治疗手段,恢复患肢正常的关节主被动活动度,同时循序渐进的运用被动-助动-主动的过程进行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神经冲动的传导训练,使相应的运动皮质和脊髓前角细胞兴奋,发动冲动到轴索再生区,加速轴索再生[3]。在此基础上予以配合矫形器的使用,预防和减轻关节挛缩。此外,神经损伤的部位距离靶器官的远近及不同的神经也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中药补阳还五汤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恢复有明显疗效,此处用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也有明显效果,它通过中药补气活血作用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功能恢复。

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康复计划的实施与患者对治疗的合作态度、对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都有重要的关系[4]。其中个别患者因个人原因不能坚持系统康复训练,以致恢复效果不满意。患者在医院进行7-8周的康复治疗后就回到家中进行自我训练,以致每周乃致每月到康复科复诊1-2次。时间长了,部分人就放弃了。能坚持练下来的一般恢复都是比较理想的。此外,心理康复对患者的恢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心态乐观,积极自我训练,一般恢复良好。心态悲观,整天愁眉苦脸、伤心哭泣的人就觉得恢复的希望小,恢复效果就差,这一点在康复上表现的是相当明显的,所以医生要不断的鼓励病人,让他对恢复抱有信心和希望。

通过研究随访我们发现,早期康复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需要较长期坚持治疗,并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积极早期的康复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能残疾及畸形率,提高远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9(3):133-134.

[2] 顾玉东.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1):1-5.

[3] 蒋斌,杨佩君.四肢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问题[J].现代康复,2000,4(12):1763-1764.

第2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效果

手部外伤造成的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修复的方法也相对较多。由于腕掌尺侧的皮肤较为精致,神经较为复杂,对于修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兼顾形态修复与功能修复的双重要求[1]。我院对20例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10.5岁。其中磨皮机损伤4例,印花机损伤5例,电刨机损伤3例,压面机损伤3例,车祸损伤5例。急性创伤直接导致软组织缺失11例,创伤引起软组织坏死导致的软组织缺失9例。其中5例患者伴有腕部尺神经和深浅支缺损,9例患者伴有尺神经浅支和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6例伴有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其中5例患者伴有骨外露,6例患者伴有掌骨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面积3cm×4cm-5cm×6cm。

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静吸麻醉。在足底的内侧缘与内踝前缘的延续线交点处,使用龙胆紫标记,该交点到第一、二跖骨头的中间引直线一条,作为皮瓣的轴线,在轴线的两侧(非负重区),设计皮瓣。在内踝的后下方作一弧形的切口,和皮瓣的下缘相连,切开踝管使胫后的动脉和静脉露出,沿血管的神经向远侧分离,把足拇展肌切开,使足内、外侧的动脉和神经显露,沿动脉和神经剥离至足底内侧肌间隔,对肌间隔处将足底内侧的动脉深支进行切断并结扎。切开皮瓣的内侧缘,游离至肌间隔,见足底内侧的动脉、内侧支和皮支。切开皮瓣的外侧缘,分离至肌间隔,见足底内侧的浅弓支和神经外侧支,分离足底内侧的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动脉内侧支及内浅弓支,逆行分离神经皮支至适当长度,在近端切断。切断足底内侧肌间隔,提起皮瓣、浅弓支、神经皮支,观察平皮瓣血供后断蒂,放置患手上与手部血管进行吻合。对于尺神经和浅支缺损,用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及趾底固有的神经进行移植修复,皮瓣的皮支和移植神经吻合。取供皮区同侧的大腿皮片进行移植修复[2]。

2结果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全部成活,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经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自觉功能良好,皮瓣外形美观,皮瓣两点的瓣别觉7cm-9cm。修复后的手掌外观较好,不臃肿,功能恢复较好。供足的行走逐渐恢复正常,无疼痛,供皮区愈合良好。其中5例患者伴有腕部尺神经和深浅支缺损,采用桡神经的浅支修复。9例患者伴有尺神经浅支和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采用尺神经的手背支修复。6例伴有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采用足拇趾的胫侧趾底的固有神经修复。

3讨论

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存在特殊性,修复较为困难[3]。由于手掌的皮肤缺损极易导致深层的组织外露,进行直接的全厚植皮不易存活,而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等方法,手掌无感觉恢复。且皮下的脂肪多影响外观,需要二期修复。手掌长时间握持,极易产生滑动。而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因该部位的皮瓣的解剖变异较少且血供良好,皮肤的质地与手掌接近,皮下的脂肪少,软组织的结构致密,软组织的弹性好。在手掌上移植后,手掌长时间握持不易产生滑动,且耐磨不容易破损,免去了二期修复的麻烦。该皮瓣有能够进行缝接的皮神经,在移植后能够使手掌的感觉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供皮区处于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较为隐蔽,对足部的美观及负重功能不产生影响[4]。

综上所述,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斌,张小雪,马铁鹏,等.尺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2009,32(5):666-668.

[2]邱海胜,潘展鹏.谢秉局.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718-719.

第3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桡神经 臂丛神经 损伤 旋后肌支 尺侧腕伸肌支

Anatomical study of transfer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 to supinator branch of radial nerve for brachial plexus C5~6 root injurie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possibility of transfer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ECUB) to supinator branch(SB) in anatomy.Methods Twelveembalmed cadaver arms were dissected.We called the point that the radial nerve crossed the line between medial humeral epicondyle and lateral humeral epicondyle as O point.Then we performed the following measurement:the 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point,muscle entry point,unharmful separation point of SB and muscle entry point of ECUB to the O point.And we counted the number of SB and ECUB.Results Number of SB was 2.6±0.52.Distance from the origin point to O point was (1.84±0.69)cm,unharmful separation point to O point was (0.05±0.12)cm,muscle entry point to O point was (4.35±0.12)cm.Number of ECUB was 2.71±0?73.Distance from muscle entry point to O point was (7.18±0.64)cm.Conclusion After unharmful separation SB of radial nerve could transfer directly to ECUB.

【Key words】 radial nerve brachial plexus injury supinator branch extensor carpi ulnaris branch

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主要造成患肢肩外展、屈肘和前臂旋后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临床上笔者通过多组神经移位[1]基本恢复了肩、肘功能。但是恢复旋后功能的治疗方法目前研究不多。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动作都需要前臂旋后,如用筷子吃饭、开锁等,旋转功能占肘关节功能的30%[2]。因此患者迫切需要能旋后的前臂。前臂旋后由旋后肌和肱二头肌共同完成。而当臂丛颈5、6神经根严重损伤后,旋后肌和肱二头肌均瘫痪。由于尺侧腕伸肌的支配神经主要来源于颈7、8神经根[3],当臂丛颈5、6神经根损伤时,尺侧腕伸肌支不受影响。笔者通过尸体解剖研究前臂桡神经尺侧腕伸肌支和旋后肌支的分支、长度等项目,以阐明臂丛颈5、6根撕脱伤时尺侧腕伸肌支部分束移位修复旋后肌支在解剖上的可行性。

1 材料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上肢标本12具24侧,其中男6具,女6具,在肱桡肌和肱肌间隙间找出桡神经主干,追踪桡神经深支,沿着深支的走行,打开旋后肌肌管浅层,重点保护桡神经深支的旋后肌支和尺侧腕伸肌支。计数两者分支数。置前臂于旋前位,以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与桡神经主干的交点(O点)为标记点(图1),沿着桡神经的走行方向,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测量其旋后肌支自然发出点、无损伤分离后发出点、旋后肌支入肌点和尺侧腕伸肌最近端肌支入肌点距O点的距离。所得数据输入统计软件Stata7.0,求得平均值(x)及标准差(s)。

2 结果

桡神经旋后肌支数为2.6±0.52,其自然分支发出点距O点(1.84±0.69)cm,进行旋后肌支无损伤干支分离后,发出点距O点(0.05±0.12)cm,旋后肌支入肌点距O点(4.35±0.12)cm。尺侧腕伸肌支数为2.71±0.73,最近端的尺侧腕伸肌支入肌点距O点(7.18±0.64)cm,见表1、图2、图3。

在测量各肌支发出点及入肌点至O点距离时,笔者沿各肌支的实际走行进行测量,而非各发出点或入肌点距O点的直线距离,这种方法所得数据为神经真实长度,更有实际意义[4]。

表1 桡神经旋后肌支、尺侧腕伸肌支数目及其至O点的距离 (x±s)

通过对旋后肌支、尺侧腕伸肌支的测量,笔者发现旋后肌支与尺侧腕伸肌支入肌点平均间距为2.83cm,而在旋后肌支自然分支处其肌支的平均长度为2.51cm,若在旋后肌支自然分支发出处切断,以其入肌点为中心翻向前臂远端,旋后肌支与尺侧腕伸肌支还距离0.32cm,两者不能直接缝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对旋后肌支行无损伤干支分离后,旋后肌支平均长度增加到4.30cm,这时在旋后肌支发出点切断,以其入肌点为中心翻转后,两者便可以在无张力情况下直接缝合(图4、5)。同时笔者注意到尺侧腕伸肌最近端肌支从桡神经深支发出后立即进入尺侧腕伸肌,其发出点距入肌点非常接近,无损伤干支分离也十分有限,所以笔者没有通过分离尺侧腕伸肌支达到与旋后肌支缝合。

3 讨论

前臂旋后由旋后肌和肱二头肌共同完成,旋后肌受颈5、6神经根支配,肱二头肌受颈6神经根支配[3],所以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后,前臂旋后功能完全丧失。这也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恢复旋后肌或肱二头肌达到恢复旋后。目前临床常用神经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恢复肱二头肌,其中效果比较好的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肌力恢复到至少3级)为80%左右[5,6],但是前臂旋后需肱二头肌肌力至少4级才能完成,而且肱二头肌恢复一般要10个月以上。有没有更加快速有效恢复前臂旋后的方法?于是笔者考虑修复旋后肌支。桡神经深支在前臂入旋后肌管前分支支配旋后肌,出旋后肌管后,先后发支支配伸指总肌、尺侧腕伸肌等前臂后侧肌群[7]。其中旋后肌支受颈5、6神经根支配,尺侧腕伸肌支主要受颈7、8神经根支配[3],因此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不影响尺侧腕伸肌功能。通过尸体解剖笔者发现尺侧腕伸肌支支数平均2.714,所以切取其中一支不会造成尺侧腕伸肌瘫痪。而将旋后肌支无损伤分离后翻转与尺侧腕伸肌支端端缝合,神经再长入旋后肌平均距离约4cm,按照神经生长速度1mm/d,神经长入肌肉时间约1~2月。特别是对于未得到及时诊治的患者,肌肉失神经萎缩比较严重,这时候必须争分夺秒恢复肌肉的神经支配。笔者将尺侧腕伸肌支移位修复旋后肌支,给臂丛颈5、6根性撕脱伤患者旋后功能恢复增加了一条途径和希望。旋后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其治病信心。

也有学者报道通过腕屈肌肌肉移位重建前臂旋后,8例平均随访3.6年,旋后肌肌力3+~4级,屈腕无影响[8]。比较而言,笔者认为修复旋后肌支恢复旋后,更加符合生理,而肌肉移位更多是在失去神经修复机会或神经修复后恢复不佳时选用。

通过解剖学研究笔者明确了旋后肌支无损伤干支分离后,在无损伤分离点切断旋后肌支、以入肌点为中心翻转,可以直接与尺侧腕伸肌支缝合。目前,笔者在临床上已为2例臂丛颈5、6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患者实施尺侧腕伸肌支移位修复旋后肌支手术,初步随访显示,在术后4个月,1例旋后肌肌力恢复到3级,1例2级。更加详细的资料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本文图片见附页1)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术式与原则.中华手外科杂志,2004,20(2):65-67.

2 潘达德,顾玉东,侍德,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3):130-135.

3 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6-60.

4 Gu YD,Wu MM,Zhen YL,et al.Phrenic nerve transfer for brachial plexus motor neurotization.J Micro Surgery,1989,10:287-289.

5 徐文东,顾玉东,徐建光.胸腔镜视下切取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报告.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16(2):94-97.

6 Abrams RA,Ziets RJ,Lieber RL,et al.Anatomy of the radial nerve motor branches in the forearm.J Hand Surg(Am),1997,22:232-237.

第4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膝关节骨折;血管损伤;神经损伤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49-02

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是一种由高能量创伤所引起的严重的下肢体损伤,多合并其他多发性损伤,常因远侧肢体供血不足而造成组织坏死,最终导致功能障碍[1]。如就诊不及时或是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截肢,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性命,为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及时诊断,正确处理治疗,可有力地降低患者截肢率和致残率,并能防止肢体因缺血而造成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高能量创伤的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在创伤外科中,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仍是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极具挑战性的一种创伤[2]。我院2007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60例,经及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2~70岁,平均(46.8±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36例,高处坠落致伤11例,重物砸伤8例,运动致伤5例。受伤类型:闭合性骨折28例,开放性骨折32例;单纯血管损伤24例,单纯神经损伤15例,血管、神经俱损伤21例。骨折部位:股骨远端骨折21例,胫骨近端骨折39例。血管损伤部位:股动静脉损伤12例,动静脉损伤19例,胫前、胫后血管损伤14例;动脉完全断裂31例,不完全断裂14例,内膜损伤形成血栓15例;静脉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7例,形成血栓5例;其中合并休克者7例。神经损伤部位:坐骨神经损伤20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胫神经损伤11例;完全断裂9例,不完全断裂27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125 h。

1.2 临床探查[3]

患肢检查可看见窝处肿胀、青紫,压之疼痛,小腿及足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人体常温,且感觉逐渐消退。对于血管不完全断裂的患者,小腿在伤后6~8 h内会感觉到针刺样疼痛,患肢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踝关节肌力减弱,检测可闻及微弱的血管搏动音,以粗针头穿刺患肢趾腹有血液渗出,但量少,速度慢。血管完全断裂者,小腿颜色苍白,趾腹干瘪,完全丧失踝关节功能,患肢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检测未能闻及血管搏动音。血管内膜损伤形成大段血栓者,患肢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以粗针头穿刺患肢趾腹无出血,检测可见动脉血管内出现大段血栓。

1.3 治疗方法

并发休克的患者必须先调整休克,待情况基本稳定后,再检查骨折周围及腿部软组织受损程度与伤肢末梢的血运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最好于手术期间常更换,进行固定骨折操作时多选择仰卧位,而俯卧位或侧卧位则有利于进行血管神经的探查,围术期多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闭合性骨折患者,其受伤时间≤6 h者,可先行内固定术,再修复血管、神经;受伤时间>6 h者,则应先修复血管后再行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患者,无论挫伤轻重,都应先及时行血管探查、修复;对于软组织损伤轻者行内固定治疗,软组织受伤重者,以外固定架行外固定治疗;如外露骨端,则对Ⅰ期皮瓣或肌皮瓣做软组织修复。

1.3.1 骨折复位于膝外侧作常规切口,对有关节塌陷者应进行取骨植骨手术,以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再行内固定术;严重者可采取超关节的支架外固定术,以保证复位坚固可靠。术中同时注意前后交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情况。

1.3.2 血管修复[4]选择膝前内侧或后侧切入,使股骨动静脉下段、动脉、胫前胫后动静脉的分叉处充分暴露,并切开股内侧肌群止点以暴露内收肌。血管完全断裂却无缺损且取出血栓而内膜未损伤者,可使用直接端端吻合法进行血管修复;血管如不完全断裂,在取出血栓后内膜未受损者可直接行侧壁修补缝合术。如已损坏血管壁,则会出现血管夹层血肿,使内膜卷曲,导致内膜破裂而形成粗糙面,减小血管腔口径甚至会堵塞血管腔,故需切除损伤段,再行血管移植或直接吻合。牵住血管断口外膜用力牵拉已尽量松解过的血管两断端,如能将断端对合,即能采取直接吻合法,否则需行血管移植术。需在显微镜下实施胫前及胫后的吻合操作,股动静脉的缝合可在肉眼下或镜下均可实施。

1.3.3 神经修复[5]对于单纯性神经损伤在术中采用外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即可,术后将损伤神经放置在血供良好的软组织床中调理修复。神经断裂缺损≤4 cm者,采用屈膝位外膜缝合法修复损伤的神经;神经断裂缺损>4 cm者,采取腓肠神经移植术修复损伤的神经。

1.4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在血管修复后均行常规小腿筋膜预防性切开减压,减低血管的远端阻力并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将患肢适当抬高,便于静脉回流。用坚硬石膏前托股部及小腿,使患肢固定在膝关节位[6];并在股部及小腿下垫以软垫,以此避免压住吻合口。并在术后输血输液保证供给充分的循环血量,且常规给予所有患者抗感染、抗痉挛、抗凝血等药物辅助治疗,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肢周围阻力,防止血管痉挛,加速吸收炎性物质,还有预防形成血栓的作用,并及时对血清门冬氨酸转氨酶、肌红蛋白、肾功能等指标进行严密的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

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将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6个等级。0级:肌肉无收缩;1级:近端肌肉可见收缩;2级:近、远端肌肉均可见收缩;3级:所有重要肌肉能抗阻力收缩;4级:能进行所有运动,包括独立的、协同的;5级:完全正常。

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也分为6个等级。0级:感觉无恢复;1级:支配区皮肤深感觉恢复;2级:支配区浅感觉及触觉部分恢复;3级:皮肤痛觉和触觉恢复,且感觉过敏消失;4级:感觉达到3级水平外,两点辨别觉部分恢复;5级:完全恢复。

2 结果

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6年,平均3.5年。8例患者就诊时间过长且并发其他的严重伤或由于血管修复手术失败而进行截肢,其中Ⅰ期截肢5例。另52例患者的患肢完全成活,且无严重的肢体缺血及术后并发症,治愈率为86.67%。挫伤27根神经,22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断裂9根神经,7例感觉运动恢复良好,2例较差;治愈率为80.56%(29/36)。

3 讨论

目前,对于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诊治依然比较困难,但早期诊断对于缩短血管损伤及重建的时间、有效改善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排除低血压休克、血管痉挛、血管阻塞等因素的前提下,无脉搏便是血管损伤最有力的证明。有研究表明,有13%~36%的血管损伤患者依然有明显的足背动脉搏动迹象[7-8],因此极易漏掉该类患者,所以为保证诊断的准确性,需进行辅助检查如动脉造影等。手术过程中对骨折固定的方法选择应遵循简单、稳固、有效的原则,尽可能在早期行可靠的内固定术。进行血管损伤修复时使用无创技术可保证血管吻合的成功率,且由于人造血管使用期限短、远期疗效不明确,所以在修复过程中建议尽量不使用人造血管,避免造成2次损伤。对于血管神经损伤后的肢体是否保留应根据患肢不同组织的损伤情况、创口感染程度及其他一些主要脏器损伤等综合判定后决定,同时还应考虑患者创伤肢体对缺血的耐受度,根据血管损伤的部位、长度、软组织损伤状况及侧支循环情况决定是否截肢。

我院通过对6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采取恰当的处理与及时的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地提高患肢的治愈率,血管及神经的恢复情况也较好,对改善骨折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珑,崔宏勋,夏凯,等.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51例临床治疗[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4(1):39-40.

[2]茹江英,胡玉华.膝周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早期诊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14):1081-1084.

[3]胡玉华,茹江英,胡传亮,等.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7):533-535.

[4]闫德明,李亚伟,刘拥军,等.闭合性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32例[J].中国正骨,2010,22(9):49-52.

[5]崔宏勋,马珑,冯卫华.膝关节周围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96例临床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4):133-134.

[6]车明学,张颖,侯勇,等.膝关节周围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1):2142-2143.

[7]解先宽,李杭,郑强,等.膝关节周围骨折、脱位伴血管损伤的诊疗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23):1794-1797.

第5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桡神经损伤;神经探查;骨折内固定

桡神经损伤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常见的并发症。自2001年8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Gartland分型[1]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15 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 例中男11 例,女4 例;年龄5~12 岁,平均6.5 岁。闭合性损伤13 例,开放性损伤2 例。高处坠落伤14 例,交通事故伤1 例,15 例均为伸直尺偏型骨折。受伤到手术时间为3 h~8 d,24 h内手术者14 例,8 d手术者1 例。

1.2 治疗方法 除1 例闭合性骨折因肘部肿胀严重,先行尺骨鹰嘴骨牵引,1周后手术外,其余均急诊手术。手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开放性骨折先行清创术。取肘前外侧切口,上部沿肱桡肌与肱肌之间向深部分离,下部沿肱桡肌与肱二头肌腱和旋前圆肌之间分离,显露桡神经,神经嵌入骨折断端的予以解除,神经断裂或挫伤先不予处理。保护好神经后,于该切口暴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骨折,自肱骨外侧髁斜向内上方钻入克氏针,穿出骨折近端内侧骨皮质少许,再于骨折近端外侧斜向肱骨内侧髁钻入克氏针突破内髁皮质,剪除多余的克氏针,针尾折弯留于皮外。然后处理神经,神经受挤压挫伤严重的行神经外膜松解,神经断裂或部分断裂的用80的无损伤线无张力下行神经外膜吻合术。缝合切口时用软组织将神经与骨折端隔开。术后石膏托外固定。

1.3 术后治疗 使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给予神经营养药促进神经轴索的再生。术后3~4周去除石膏托,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神经恢复前使用悬吊弹簧夹板保持腕背屈。拍X线片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拨出克氏针的时间,一般为2~3个月。

2 结

平均随访14个月,结果4 例桡神经断裂伤吻合术后10~12周开始恢复,5~6个月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恢复。9 例桡神经挫伤及2 例嵌压伤中,5 例行神经外膜松解术,3~5周开始恢复,2~3个月神经功能完全恢复。骨折于术后8~12周均骨性愈合,其中,肘关节屈曲受限20°~30°2 例,轻度肘内翻1 例(小于5°)。

3 讨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者,可出现典型垂腕和伸拇及伸掌指关节功能丧失,第1、2掌骨间背侧皮肤感觉丧失。由于桡神经在肱骨髁上处与肱骨间还有肌纤维相隔,故轻度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损伤桡神经的机会很小,除非严重移位的骨折,如Ⅲ型闭合型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桡神经被骨折端挤压,可发生断裂,挫伤或嵌入骨折断端。儿童因年龄小或因肘部疼痛不愿活动伤侧手腕和手指,往往不能配合医生作详细体检,易造成漏诊。如果骨折整复前无桡神经损伤表现而整复后渐进性出现桡神经损伤表现应考虑骨痂或疤痕粘连所致。

GartlanndⅠ型或Ⅱ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由于骨折端移位较少或无移位,很少发生桡神经损伤。临床上,伴有神经损伤的大多为Ⅲ型伸直型骨折,此型骨折完全移位,近侧断端向前内或前外挤压神经血管。本组15 例皆为伸直尺偏型。究其原因,为近侧骨折端向前外侧移位挤压刺伤桡神经所致。对于闭合性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先行骨折整复并石膏外固定,后期如神经功能未恢复再行神经探查[2]。但本组15 例中,有2 例桡神经嵌入骨折断端中,如采用手法整复,有将神经挫断的风险,有4 例为神经完全离断,而神经离断后修复的时机很重要,如一期修复,新生的神经能很快长入远端。如果损伤后长时间未修复,远端神经瘢痕化或神经内膜管塌陷妨碍新生的神经纤维长入,长时间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和皮肤的终末感受器也变性,即使神经长入远端也难以恢复理想功能[3]。另外,如长时间神经功能未恢复,患儿家属的思想压力较大,引发医患矛盾的可能性增加。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其不稳定性,采用手法复位,需要过度屈肘才能纠正远侧断端的后移,但往往肘部太肿胀不能过度屈曲,因此骨折不易复位和维持。石膏外固定时,需要于肘关节内侧上方和上臂外侧用石膏作两点加压,以纠正骨折远端的内移。这样很容易压迫肱骨外侧桡神经沟内的桡神经。肘部肿胀消退后,石膏松动,骨折远断端仍会向内移位,石膏外固定后的胸前悬吊,会使骨折远端水平旋转,导致肘内翻。朱盛修等[4]报道儿童有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肘内翻发生率达60%。另外,早期用石膏控制骨折位置,可加重肢体肿胀,有增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危险。采用切开复位手术内固定,可在直视下使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可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的发生,并且能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避免肘关节僵硬。

能够引起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一般移位较重,骨折端可刺破肌肉、皮肤,软组织损伤严重,骨膜连续性丧失,闭合复位困难。反复的手法复位,不仅增加医务人员的放射线摄入和患儿的痛苦,而且易提高神经血管、软组织的损伤和骨化性肌炎的发生率。对于伴发神经完全离断的患儿,手法复位外固定会使神经吻合的时间推迟,从而增加了神经功能不能恢复的风险。比较严重的后果是手法整复后发生了肘内翻,桡神经功能亦没有恢复,则不得不二期行神经探查并截骨术,将使治疗时间延长,肘关节功能将严重受到影响。

前外侧切口的优点有:a)可于一个切口内行神经探查和骨折内固定术。b)于肌间隙进入,不破坏肘关节伸屈装置,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本组2 例屈曲受限20°~30°,均为开放性骨折,可能系骨折断端将肱肌部分肌纤维刺断,引起瘢痕黏连所致。

总之,对于Gra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桡神经损伤的病例,如无手术禁忌证,都应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并神经探查。选择肘前外侧切口,可以两者兼顾。

参考文献

[1]马元璋.临床骨科内固定学[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24.

[2]陈权,刘正全,张德文,等.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损伤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6):333345.

第6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手外伤致手指末端缺损在手外伤中较多见,治疗时可用断指再植方法,但此方法仅局限于手指断端条件较好,存在吻合血管可能的患者,部分患者脱落的手指末端呈粉碎状或软组织损毁严重而不能利用,则需选择其他方法对断指残端进行治疗。2006年9月—2010年5月,笔者应用多种岛状皮瓣移植的方法修复手指末端缺损42指,术后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现报告如下。怎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男29例31指,女11例11指;年龄18~46岁。患者手指均为挤压伤或挫裂伤,指骨断裂并外露,脱落的手指末端毁损严重或无处寻找,其中 37例为急诊手术,包括拇指5指、食指16指、中指14指、无名指2指、小指2指,应用同指指固有动脉逆行皮瓣修复28指,应用邻指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 6指,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5指; 3例为急诊手术失败,择期进行手术修复,包括食指1指,为断指再植失败断端未能成活,中指2指,为其他方法修复后失败而再次手术。

1.2 手术方法 视情况选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指根阻滞麻醉,术中清创彻底,修剪已失活的软组织,指骨残端磨平,根据创面及其邻近部位受伤情况设计皮瓣,皮瓣较创面稍大,应用同指指固有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时,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带入皮瓣,与残端指固有神经吻合;邻指带血管蒂岛状皮瓣用于修复食指末端缺损,选取中指或无名指尺侧设计皮瓣;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端缺损。

2 结果

42指皮瓣均成活,其中2指出现静脉危象,经解除皮瓣蒂部压迫后,皮瓣颜色转为正常,随访3~12个月,外形、功能均较满意,植皮区无明显凹陷。

3 讨论怎么

手指末端外伤为常见损伤,常伴随骨、肌腱外露及损伤,修复方法较多,传统的交臂皮瓣、交胸皮瓣及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需二次手术断蒂,且需长时间固定,容易撕脱、外观较差及感觉恢复较慢等原因,目前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应用游离皮瓣效果较好,但操作较复杂,不易推广;而应用岛状皮瓣可做到外形美观、耐磨、有感觉,且恢复较快,能尽量保留残指的长度。

应用同指指固有动脉逆行皮瓣时,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带入皮瓣,与残端指固有神经吻合,可加快手指末端皮瓣感觉的恢复,本皮瓣以牺牲一条知名动脉为代价,可明显提高成功率,操作较容易,皮瓣血运有充分保障,成活率高,皮肤与受区皮肤相近[1],术后外观较好,较实用于中指、小指、环指及部分食指末端缺损。

邻指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主要适用于修复食指及拇指末端缺损,多选取中指及无名指作为供区,随访中邻指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处有2例患者6个月后异位感仍存在。

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多用来修复拇指或虎口皮肤缺损。第一掌背动脉由桡动脉进入第一骨间背侧肌之前发出,动脉位置较恒定,形成皮瓣血管蒂长达 4~5cm[2],可满足拇指末端缺损后修复的需要。用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端缺损,将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背神经包在皮瓣内,术后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患指损伤的具体情况设计皮瓣,对于较重要的食指及拇指末端缺失,常采用带有感觉的血管神经蒂的皮瓣进行修复,利于术后手指功能的恢复。

注意事项: (1)上述皮瓣均以一条知名动脉供血,术后血供多没问题,而静脉回流不畅较多见,手术时需注意保留一定的皮瓣宽度,以利静脉回流。(2)皮瓣设计时寻求最适宜的方案,设计最适合的皮瓣,切取皮瓣时要较创面略大。(3)切取指固有动脉皮瓣应用之前需做ALLEN试验。(4)皮瓣旋转时保护血管蒂部,防止误伤或过度受压。

怎么

【参考文献】

第7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持续多年开矿的后遗症已逐渐显现:地表严重塌陷,耕地良田流失,煤矸石山自燃则造成了大气污染。 全国 1500 个矿区,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多达 200 万公顷,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2013年8月29日,在鄂尔多斯召开的讨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论坛上,专家们对位于准格尔旗的神华集团的黑岱沟和哈尔乌素两大煤矿表现出兴趣。如果复垦后进行土壤改良,两个矿区将形成18万亩的平整农地。对于地处蒙晋陕三省交界带、缺乏平整地块的准格尔旗来说,这是异常宝贵的资源。

矿区复垦,是国土部认为可缓解用地紧张、维护“耕地红线”的途径之一。当天,国土部也召集全国重点矿企和一些地方国土部门人员到来,调研《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施行半年后,在国内矿区的执行情况。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就提出矿区“边开采、边复垦”,至今仅完成了初级复垦,远远未达到生态修复目标。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总工程师罗明说,全国矿区损毁土地以及待修复面积,目前还没有国家部门的精确统计。 粗放式复垦

按国土部法律中心产权处处长刘燕萍的保守估计,全国1500个矿区,开发占用和损坏的土地面积多达200万公顷,并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而各类矿区中,煤矿问题占“大头”,特别是埋藏较深的井工煤矿,损毁土地几乎占到损毁总量的一半。井工煤矿是深层采煤,在地下作业,危险系数也高。

土地损毁后,土层,加剧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升高、河道淤积,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区域生态功能下降。同时,井工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系,从而引起潜在的水体污染,露天开采则产生大量废渣,这两种开采方式均污染土壤。

因此,国务院在1989年了《土地复垦规定》,要求从事开采矿产资源、造成土地破坏的企业和个人,对损毁土地进行整治,以达到恢复可利用状态。

事实上,多数矿区的复垦,是为了工程安全而非生态环境考量。比如,为了应对地质灾害,及岩土层欠稳定性、易坍塌等问题,极少对如何利用废弃物,如对煤矸石、矿井水、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费心思。

在准格尔旗的西南处,神华集团下属神东公司大柳塔煤矿矿区内,一片采煤沉陷区上,遍布着沙棘、野樱桃等经济林木。这片井田是神东公司最早建成的千万吨矿井,井田面积190平方公里,由于井工开采、地下作业,矿区形成了严重的沉陷区。

中国地质调查局“大柳塔煤矿区环境地质问题调查”项目的调查研究显示,截至2005年,该矿区累积形成的采空区面积42.69平方公里,地表塌陷影响面积约50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区的最大环境负效应就是直接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破坏。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自然恢复是一种最自然、优化的方案,成本也很低。但对于已经造成严重破坏的矿区,就需要采取一定比例的人工干预。相对而言,南方降水充沛,很多地方适用于自然恢复,植被能很快生长起来。但对于内蒙古等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则必须前期进行一定的人工干预。

如,地形重塑生态修复技术开发,即为了协调与周边生态与原有地表的关系,进行人工地形重新塑造;对于土壤酸碱度的调整,依托当地的现有材料,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和肥力增加,再比如利用煤矸石、秸秆等混合物做成作物增肥基质;矿井水净化与回用技术、风能太阳能节水灌溉系统的保水集成技术等。

神东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复垦工程,种植草木,建造防风固沙工程等,将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3%,提高到了60%。在植被茂密起来的同时,这些措施也存在致命的弱点:植被仅覆土0.5米至1米深,其下均为矸石,植被的生长全部依靠矿区建设的地下管道来引水人工灌溉,这使工程变得非常昂贵,因此难以复制。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认为,这种修复效果不佳、仅是地表恢复绿化的表面工程十分普遍,“有数量,但质量不过关,与生态恢复目标相距甚远”。

伊金霍洛旗科技局局长段宝峰也认识到,大柳塔煤矿的修复工程,为粗放式的土地复垦,仅属于初级阶段,还需要精细化的技术进行彻底修复。年初,伊金霍洛旗科技局邀请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进行技术合作,初步规划,在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满来梁露天煤矿实施每年100亩-200亩的技术集成实验基地,在神华集团的神东矿区实施2000亩产业化示范基地,预计明年3月正式实施。

按目前的计划,对井工地下作业的神东矿区,将集中于矿区与地表、地下协调系统关系的修复,包括地形重塑、塌陷区治理、水系关系改良,以及地下水修复;对露天开采的满来梁煤矿,重点方向是探寻修复与开采相结合,以及开采区地表植被群落筛选与经济性作物研究。

黄锦楼主张,以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前期通过人工技术对于土质和肥力恢复,提供充分的生物生长条件后,后期全部依靠植物的自然生长恢复。如果一味追求人工修复,缺点一是系统不稳定,二是持续恢复费用太高。

“如果要考虑技术的推广适用性,还需要长期跟踪和评价应用效果。”黄锦楼说,这也是全国矿区复垦和生态修复的现状,没有成功模式可供全国普遍复制。

中国煤炭学会理事长、原国家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表示,煤炭矿区复垦是中国量大面广、难度最大的复垦工作,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都需要攻关。

问题是,不同矿种、不同开采方式以及不同矿区的问题皆有区别,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人工干预和自然恢复。比如,内蒙古矿区皆在生态脆弱区,有着生态的敏感性、稳定性差、环境承载能力弱、恢复难度大的特点,因此,应研究减少地质扰动、快速植被恢复等共性技术。而安徽省的两淮煤炭基地,生态承载能力和容量较好,水土条件也不错,自然恢复性能、抗干扰能力比较强,可以采取自然修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 企业的动力

矿区土地修复效果不彰,主要在于修复成本高昂。中央补助杯水车薪,企业和地方投入严重不足,社会融资难以操作。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矿区复垦的费用主要由企业出资。根据黄锦楼的估算,因修复方式不同,矿区每亩土地复垦造价约为3000元至1.5万元不等,这对于占地面积大的矿区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投入。

2012年12月,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人士公开披露,中央财政每年将投入40亿元,地方财政进行配套支持,其费用是从每年收取的矿山企业生态治理保证金中提取,以形成一个总体投入约每年500亿元的规模。

生态治理保证金,最早是由山西省作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在国内率先实施的,即在生产的吨煤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矿区整治和生态修复,这一模式2007年后在全国铺开,但并没有强制性的统一标准。

2009年国土部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仅规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缴存标准,按各地规定执行,缴存数额不得低于实际治理所需费用”,因此,企业在实际执行时多少不一。比如,作为试点的山西省煤炭企业按照吨煤10元的标准提取环境保证金;而神华集团神东矿区提取的吨煤保证金为1.3元,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提取的吨煤保证金为0.45元。

黄锦楼的研究团队在鄂尔多斯即将启动两个修复项目,企业投资以外,主要资金来源还依赖于申请课题和引进修复公司的融资。

矿区面积越大投入越多,产生的效益却很难在短期内看到。矿区治理和修复不像直接的环境污染整治,可以短时见效,因此普遍来看,作为责任主体的国内矿区企业,用于修复的专项资金额度均偏小。这导致复垦和治理往往只进行到初级,而不理想的修复结果又使土地的价值不能得到完全开发,进而影响到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

1992年,黑岱沟和哈尔乌素煤矿陆续开始土地复垦。这两大露天煤矿通过植被群落构建、治理水土流失等方式,如今相继回填形成六个排土场,59个植物总群落。为黑岱沟、哈尔乌素和大柳塔矿区的土地进行复垦和治理,神华集团下属企业已经投入资金30.65多亿元,未来将陆续投入的费用难以匡算。尽管如此靡费,初步复垦后的土地利用率并不高,还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虽然已经形成了平地,但还需要借助更多技术进行土壤改良,才能达到种植要求。”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土地环保处副处长郑海峰说。

按照相关规定,土地复垦后优先用于耕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复垦后应当交给农民集体使用。然而,初步复垦后的土地往往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下、长满杂草,可利用效率极低,即便耕种“产量也不高,又缺水缺肥,这样复垦后,土地就是交还给老百姓也没用”,黄锦楼说。

矿区征占的基本属于农民集体土地,采矿企业需对失地农民发放补偿费。内蒙古一带,地广人稀,黑岱沟和哈尔乌素的整个开采区共有人口1.6万人,哈尔乌素露天煤矿63平方公里,仅有一个村。从2006年至今,共转移安置村民6000多人,采取一次性补偿每亩地7万多元,这里人均几十亩地,因此补偿金额不少。

“由于农作物无法正常生产,这种经济价值比补偿费还低,因此,农民宁愿要失地补偿,也不愿意企业来复垦。”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中国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振琪说。

由此,仅完成初级阶段复垦的矿区土地,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失地农民反而成为矿区修复的一股阻碍力量。据安徽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副院长徐良骥介绍,今年初,安徽省国土部门到淮北、淮南两个煤炭基地,组织地方国土局进行矿区生态恢复示范工程推广,项目拟落实时遭到了基层民众的反对。原因在于煤炭企业对失地农民有青苗补偿费,比如,淮北的失地农民每年每亩地获得补偿1600元-1800元,而一旦复垦后产生的农业经济效益可能远不及此数字。

据刘燕萍估算,目前全国矿区土地复垦率仅为20%左右,远低于国际上50%-70%的平均复垦率水平,更低于欧美国家超过80%以上的数字。

长远看来,“如果矿区土地不能彻底修复,未来的煤炭量开采结束,矿区关闭,这些土地怎么办,农民还向谁要补偿?到那时,矿区农民失地问题将容易引发社会问题”。胡振琪说。

第8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指端缺损;同指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

手外伤是骨科临床最常见外伤类型,尤其指端外伤伴皮肤缺损常常是骨科医师面临要处理的疾患。指端特殊的解剖因素,外伤后指骨及肌腱外露,皮肤缺损难以直接缝合,需行皮瓣修复。Kwang 等[1]于2001 年首先成功设计了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之后同指带真皮血管网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较多运用于临床。我科自2009~2011年收治并采用此方法治疗1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13例,女3例,年龄7~59岁,平均33.2岁,其中机器压轧伤9例,切割伤3例,爆炸伤1例,绞扎伤3例,合并末节指骨骨折7例,指伸肌腱止点撕脱伤2例。缺损部位:指端斜向指背伴指甲甲床损伤8例,斜向指腹5例,仅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伤后就诊时间1~6 h,均急诊手术治疗。

1.1 皮瓣设计 根据清创后指端缺损大小裁剪样布,使样布略大于缺损区0.1~0.2 cm。据指端缺损的部位和旋转点与指端缺损的距离选定皮瓣蒂的长度。于伤指近节背侧按之前所裁剪样布大小标记皮瓣切取范围,注意使皮瓣远端部成三角形袋状,旋转点选皮瓣与指端缺损距离最近侧,常规位于远侧指间关节以近桡背侧或尺背侧,解剖面位于腱周组织浅层,皮瓣大小两侧不超过侧中线,近心端不超过掌指关节。拇指其旋转点尽量选择在拇指桡侧,避免虎口挛缩。

1.2 皮瓣的切取 臂丛或掌间阻滞麻醉后,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止血带。先行创面彻底清创,末节指骨骨折予以复位缝线捆扎固定或克氏针固定,伸指肌腱止点撕脱予以缝合或者末节指骨钻孔缝线固定。于样布所标定的皮瓣切取范围近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寻找指骨有神经背侧支,将通往的皮瓣分支向近端游离0.4 cm切断,标记备用。从伸肌腱腱周膜浅面解剖筋膜组织切取皮瓣。按标记画线于皮瓣部至皮瓣旋转点处折线状切开皮肤至真皮层,于真皮下向两侧游离,保留深筋膜及大部分浅筋膜为皮瓣,注意使其皮瓣部宽度大于0.8 cm,然后以伸肌腱腱周膜浅面切取皮瓣。再自皮瓣旋转点至创面最近端切开皮肤及浅筋膜行成皮瓣部通道,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确认皮瓣血运良好后皮瓣转位,在手术显微镜下将皮瓣携带所标记神经断面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断端用9-0尼龙缝线缝合神经外膜。皮瓣覆盖手指创面,周缘缝合,皮瓣下及筋膜部留置橡皮引流条。于前臂近肘关节尺侧切取中厚皮片,在皮瓣供区游离植皮,打包包扎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禁烟。注意保暖,必要时护架烤灯照射治疗。患指小夹板或支具外固定各指间关节半屈曲位。无菌敷料松软包扎,以防受压,及时更换。酌情口服阿司匹林、潘生丁、肌内注射罂粟碱,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及抗生素5~7 d,观察皮瓣血运,及时处理并发症。如皮瓣表面形成水泡可予1 ml皮试用注射器穿刺抽除,12~14 d 拆线,在医师指导下行手指康复训练。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皮瓣全部成活。 5 例于术后3~5 d 出现小血疱,经穿刺抽液、观察,术后2 周表皮脱痂而愈。术后随访至10月,患者手指成活后皮瓣外观满意,皮瓣色泽正常,质地适中,大部分浅感觉恢复,且伤指伸屈功能良好,能完成部分精细动作,可满足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

3 讨论

3.1 解剖特点

手指背侧血供丰富,由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供血,指固有动脉在行程中向指背发出8~10 条细小分支,分支相互连接形成血管网,营养手指背侧近节终端以远的皮肤[2,3]。在远侧指间关节处,指固有动脉发出的指动脉终末背支恒定而粗大,是指背侧筋膜皮瓣血供的解剖学基础[4]。

3.2 皮瓣的选择与评价

多年来临床骨科医师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但均存在各种弊端。游离皮片移植操作简单易行,但指端缺损多伴有指骨及肌腱外露,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残端修整以牺牲手指长度为代价,于最大限度恢复手指功能相悖;邻指皮瓣供、受区皮肤质地相近,手术操作难度不高,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需两次手术,治疗周期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且需将供、受区手指强制位固定3周,必将导致患者两手指指间关节僵硬,术后康复时间延长,康复难度增高,往往功能恢复不满意,治疗期间患者满意度低,若多指同时受损,实用价值不大;腹部带蒂皮瓣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易行,但成活后皮瓣外形臃肿,供、受区皮肤质地差别大,感觉恢复差,皮瓣功能欠佳。徐跃根等[5]认为,修复指腹皮肤缺损,选择带指神经血管的V-Y微型岛状皮瓣,但V-Y微型岛状皮瓣修复面积较小。推进式皮瓣带有指固有神经,虽手指感觉恢复好,但对局部创伤较大,常导致手指屈曲畸形,术后功能锻炼较困难。同指带真皮血管网指背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为手指远端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该法以伤指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逆行岛状皮瓣主要用于修复指腹及指端皮肤缺损,目前被临床广泛应用。该皮瓣具有以下优点[6]:①所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分支与创面指固有神经断端可吻合,可最大限度恢复指端皮肤感觉。②手术损伤范围小,固定不累计其他手指及部位,不牺牲伤指主要血管和神经,最大限度减少治疗的副损伤。③皮瓣供、受区皮肤质地接近,成活后皮瓣功能良好。④手术简单、一次完成,治疗周期短,费用低。⑤多指受损可采用此法一一修复。缺点是供区需游离皮片植皮,同一手指指背留有瘢痕稍影响外观;切取皮瓣后供区留有植皮瘢痕及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皮瓣供皮有限,不能修复手指脱套伤及环形皮肤缺损。

3.3 手术操作要点 ①手术中注意彻底清创和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及皮瓣下血肿形成,影响皮瓣成活。②术中合理处理指骨骨折及肌腱合并损伤。③皮瓣筋膜蒂部宽度不小于8 mm。④设计皮瓣时应在靠蒂部处增加一三角形皮瓣,以减少蒂部移位后皮肤缝合张力。⑤切取皮瓣的层次在深筋膜下伸肌腱腱周膜浅面,一定要注意皮瓣的解剖层面,勿损伤伸肌腱腱膜及真皮下毛细血管网,既保证皮瓣血液循环不受影响,又使皮瓣供区植皮易存活。⑥转移皮瓣时部确保无张力缝合。⑦正确的镜下神经吻合技术对皮瓣的感觉恢复极为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Kwang SK, Sung IY. Fingertip reconstruction using a volar flapbased on the transverse palmar branch of the digital artery. AnnPlast Surg,2001,3:263 268.

[2] 宋建良,李松春,范希玲,等.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及指部损伤.中华手外科杂志,1994,10(4):233-235.

[3] 张世民,王宝山,曹艳,等.远端蒂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指腹创伤缺损.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5):331-334.

[4] 张世民,侯春林,徐传达.对带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再评价.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19(1):82-88.

第9篇:神经修复恢复方法范文

【关键词】 手背皮肤;肌腱缺损;修复

外伤致手背皮肤、肌腱缺损并不少见,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将导致手功能严重障碍。1999~2006年我科运用带伸趾肌腱及皮神经的足背游离复合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肌腱缺损7例,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1岁;绞挫伤3例,撕脱伤3例,烫伤1例。皮瓣最大16. 5cm×8cm,最小8cm×4cm;其中4例4条伸肌腱缺损,2例3条伸肌腱缺损,1例2条伸肌腱缺损。伤后2~10小时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3例。

1. 2 手术方法 (1)受区:对伤肢彻底清创或切除瘢痕,尽量保留有生机的骨膜,找到残存的肌腱残端并测量缺损长度。于腕部鼻烟窝处分离出头静脉、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和桡神经浅支。(2)供区:在同侧足背用龙胆紫标记动脉及大隐静脉走形,以足背动脉走形为皮瓣轴心线,根据手背部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皮瓣的切取范围,面积比受区面积增加2cm,其远端可达趾蹼,近端可达伸肌支持带上,两侧达第1、5跖骨内外缘。皮瓣切取从远端开始,根据需要切断趾伸肌腱并保留完整的腱膜,将残留的趾长伸肌腱远端与趾短伸肌腱吻合。第1跖间隙的第1跖背动脉及跖背静脉可予结扎切断,跖背神经可留作神经移植。再于皮瓣内外侧作切口,在第1跖间隙的基底部结扎切断足背动脉的足底深支及伴行静脉,近端在足背动脉以远处结扎切断跗内外侧血管以保证皮瓣双侧血供,根据受区肌腱缺损长度在近端切断趾伸肌腱,并根据需要切取足够长度的血管及跖背神经蒂。(3)修复再造:将皮瓣置于创面,缝合皮肤、吻合肌腱,吻合桡神经浅支与跖背神经,然后将足背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大隐静脉与腕部静脉、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吻合,供区创面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植皮。术后患肢石膏托固定,常规抗炎、抗凝、解痉治疗。

2 结 果

本组皮瓣均存活,发生血管危象2例,其中动、静脉危象各1例,经二次血管探接后恢复。1例出现肿胀皮纹消失,经拆除部分缝线后缓解。供区皮片均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饱满,质地软,皮色正常;感觉恢复至s2~s3级,经康复训练后手指屈伸活动满意,按tam系统评定优3例,良2例,中1例;工作能力恢复到原工作或轻工作者5例;足部供区出现顽固性溃疡1例,经再次手术作局部皮瓣转移后愈合;足趾下垂者1例。

典型病例:男,28岁,左手背撕脱伤后2~4伸肌腱缺损,经换药处理局部肉芽组织生长;手术清除局部部分肉芽组织,取左足背带趾长伸肌腱、跖背神经游离皮瓣修复,吻合血管、肌腱及桡神经浅支,皮瓣面积16. 5cm×8cm,术后皮瓣完全存活,手外形功能满意,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植皮,恢复良好。

3 讨 论

3. 1 足背皮瓣由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供血,足背动脉是胫前动脉的终支,行于第1、2跖骨间,并发出第一跖背动脉。足背皮瓣肌腱经此供血系统获得血运,必须保护好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供血系统,并保护好供区组织床,这对皮瓣成活及减少供区并发症都十分关键。足背复合组织皮瓣可提供多个适当长度的肌腱,从而重建动力系统。caroli[1]报告了手背皮肤和多个肌腱同时缺损,采用足背肌腱皮瓣修复,效果良好。

3. 2 手术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术前用多普勒测定胫后血管有否变异,若供血不良则放弃该术式;同时观察静脉回流情况,如静脉回流不佳则应谨慎选择。(2)处理受区创面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止血要彻底。防止皮瓣下积血或感染引起纤维组织增生而影响肌腱供血系统导致肌腱粘连。(3)带趾长伸肌腱组织瓣切取过深易引起植皮区的部分皮肤坏死,术中应尽可能保留胫前肌腱及拇长伸肌腱腱周组织[2]。缝合伸趾浅肌腱腱周组织使肌腱不外露,以保证足部植皮区成活。(4)术中切取深筋膜时要防止肌腱、血管及皮瓣分离。

3. 3 足背游离皮瓣移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广泛用于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而复合足背皮瓣游离移植在修复伴有肌腱、神经缺损的手部软组织中有特殊意义。用无血运的肌腱移植方法虽简单,但因移植肌腱无正常血液循环,营养从周围渗液获得,这无法满足肌腱代谢活动的需要,势必造成肌腱变性再生,与周围组织粘连难以避免。如果对覆盖皮瓣的肌腱松解,容易造成皮瓣血运障碍致皮瓣部分坏死,加重肌腱粘连影响手部功能恢复。带血供的伸趾肌腱复合组织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肌腱复合缺损的较好方法,taylor[3]首次报告吻合血管的方法将连同足背皮瓣修复手背皮肤肌腱缺损。将这种带血供的肌腱传动结构和腱周组织整体移植,具有愈合快,粘连轻的优点。带肌腱、神经的复合足背皮瓣较其他皮瓣有如下优点:皮肤较薄,皮下脂肪较少,皮下组织疏松,弹性好,与手背皮肤组织结构相似;血管管径较大,蒂教长,有可供吻合的神经,手术操作较简单,成功率较高;更重要的是可带趾伸肌腱同时修复手部伸肌腱缺损。带伸趾长肌腱足背皮瓣皮瓣薄,质地轻,能同时带4~5条有血运的肌腱,带有神经。可同时1次完成肌腱和皮肤的修复,缩短了治疗时间,能早期进行功能康复训练,防止手部关节囊的挛缩和肌腱的进一步粘连,它是修复手部皮肤伴有多条肌腱缺损治疗较理想的选择。另外带神经移植后,受区感觉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对促进手部功能与避免损伤有重要意义。但此复合组织瓣的移植对供区损伤较大,同时又破坏了足背动脉这条足部主要供血动脉,所以切取时也要慎重。另外供区创面植皮常不能完全存活,同时因皮下组织较少易形成贴骨瘢痕;趾伸肌腱切取后对足部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尤其是拇趾长伸肌腱,有学者不主张切取拇趾长伸肌腱,建议用它趾伸肌腱替代修复。

3. 4 术后足背供区创面发生溃疡及瘢痕挛缩是足背皮瓣的常见合并症,严重者可影响行走功能。本组1例术后供区出现顽固性溃疡,经二次手术作局部皮瓣转移后方愈合。应重视足部供区的修复,尽量减少并发症。术中要保护好趾伸肌腱腱周组织,对骨膜剥离较多有骨外露者,与筋膜组织或趾短伸肌腱覆盖,不可遗留死腔。足趾下垂亦是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有腓深神经损伤和趾短伸肌断裂,术中要避免损伤腓深神经,游离趾长伸肌腱时避免损伤趾短伸肌及其神经支,将切断的趾长伸肌腱远端拉紧缝合固定于相邻的趾短伸肌腱上。术后采用石膏托外固定既防止皮片滑移又可防止足趾下垂。

总之,足背皮瓣即可形成皮瓣,又可带腓浅神经形成感觉皮瓣,还可形成携带趾长伸肌腱的肌腱皮瓣。解决了治疗手背部复合组织缺损伤的许多难题。随着解剖知识的增加及手术技术的完善,足背皮瓣会更安全、更容易地用以修复手部的复杂、复合组织缺损。

【参考文献】

[1] caroli a. dorsalis pedis flap eith vascularized extensor tendons for dorsal hand reconstruc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1993,92(7):1326-1329.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