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精选(九篇)

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

第1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响应

1 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

现行国家标准 GB/T 28001-2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将风险定义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GB/T 50326-200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对项目风险定义为:“通过调查、分析、论证,预测其发生的概率、后果很可能使项目发生损失的未来不确定性因素”。

国内学术界将风险定义为“风险就是与出现损失有关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的时间内,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或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

风险管理是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的既定目标,而对组织所承担的各种风险进行管理的系统过程,其采取的方法应符合公众利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法规的要求。风险管理包括策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2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

2.1 我国建筑安全的生产形势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高危产业,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完善规章制度,开展专项整治,加强监督检查,注重事故查处,夯实工作基础,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但不代表安全生产工作中不存在薄弱环节,更不代表今后工作不出问题,要深刻认识到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很重,建筑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

2.2 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程建设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a. 部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不扎实,企业技术管理、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安全管理工作不能适应企业规模发展的需要。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生产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只顾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培训流于形式,施工企业法人代表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模糊,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经济意识淡薄,对施工现场和项目部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突出。

b. 某些建设(开发)单位没有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责任。

c. 部分工程监理企业没有真正肩负起安全监理责任。

d. 勘察、设计单位对工程前期安全因素重视不足,重大危险因素判识不明,地质类别不清,客观上缺乏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指导。

2)主管部门安全监管存在漏洞。

a. 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不到实处。各级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工作。甚至充当起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和“救火员”,不停地开展各种检查,督促和推动企业进行整改。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越是到项目部、生产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就越薄弱。不管上边怎么要求,下边就是我行我素,无动于衷,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b. 建设工程安全监管机构力量不足,尤其是县(市、区)级安全监管机构十分薄弱,而村镇建设的安全监管机构几乎是空白。

3)从业人员安全观念淡薄。

a. 建筑行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未得到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层次不明确、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相当数量的建筑施工一线作业人员,未经安全知识培训,整体安全素质不高。

b. 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安全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缺乏了解,离岗现象较为严重。

4)建筑市场管理秩序较乱、矛盾突出。

a. 基本建设手续不全或者是先开工后补手续、审批程序倒置。有些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报监,游离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之外。

b. 以包带管、违法分包、非法转包、挂靠等现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务层用工不规范,私招滥雇民工、临时工,一线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c. 一些项目业主安全责任意识淡薄,不按法定建设程序办事,不依法进行施工图审查、不依法审批和报建、报监、不依法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任意压缩合理工期,违法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和个人。

d. 对省外(含中央企业)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不到位。有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所用的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外聘人员,没有上岗证书,工地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起数也是比较多的。

3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分析、判断、归类的过程。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并非显而易见,也不容易识别,其往往或隐藏在建筑施工工程的各个方面,或被种种假象所掩盖。因此,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要讲究方法,尤其要根据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事件是否发生、何时发生、发生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等均是不确定的。但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风险识别,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识别过程主要包括收集与施工有关的数据资料或信息、分析施工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确定施工安全风险事件并将风险分类、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目前常用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经验数据法(统计资料法)、核对表法等。上述几种风险识别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不是万能的,并不一定都适用于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应借助风险管理和安全经济学的理论,应用 Matlab 等数学工具对施工安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4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仅解决了有无风险事件的问题,若要了解风险的准确性和确切的根源,尚需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和响应(控制)的桥梁,是施工单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决策的基础,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安全风险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将会对建筑施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的关注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估,估算出各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量,确定各种风险的风险量以及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评估如表1所示),找到建筑施工安全关键风险,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

表 1 风险等级评估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是施工单位最主要的安全风险,现在大多数认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就是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所以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是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主要评估对象。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最终释放表现形式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降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目的也是为了建筑安全事故。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建筑安全生产成本投入、建筑安全生产事故直接损失、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间接损失。这些评估也应建立在定性风险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分析方法之上,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后果进行分析。

5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响应(控制)

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非不可控制。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响应就是对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而采取的相应对策(控制),避免或者预防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处理方法与一般风险管理的处理方法相同,均包括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自留以及风险转移。作为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管理而言,除了采取以建筑工程一切险及职工(或雇员)人身伤害事故险等的工程保险方式的风险转移外,风险响应(控制)也是最重要的。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安全管理控制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经理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员应持证上岗,保证项目安全目标的实现。施工单位坚决执行施工安全管理策划,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某些大型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建立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时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保护建筑施工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便于管理和掌握现场安全状况、工程质量等。

第2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安全;成就;不足

1、安全的概念

(1)狭义的安全

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安全生产活动及其保障条件紧密相连,人们往往把安全说成是生产中的安全,确切的说,是指在劳动保护国策的范围之内,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换言之,是指劳动者在上班或生产期间或在每周40小时工作时间内的安全,即在国家法律法规所限定的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中从事生产、工作或其他活动。西方国家通用的“职业安全卫生”这一术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2)广义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使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内容不再局限于人或人群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狭义安全内容,而扩展到包括生产、生活、生存、科学实践以及人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和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安全的内涵扩展到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指人的身心安全,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病、不死,而且还指保障人的心理安全与健康;

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

其三,人们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就有不同时代感全新的内容和标准。

安全的科学概念可以概括为: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

2、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果

(1)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和建筑安全技术标准体系,使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开始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国家及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方面的行业规范和条例。这些不促进施工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有效的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促进了安全技术的进步。

(2)形成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了建筑安全生产行业管理,使事故控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设部一九九一年颁布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明确了在全国建设系统建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的行业管理工作。目前全国大部分市县都成立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形成了“纵横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由此加大了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消除了大量的事故隐患,减少了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使事故控制工作的成效进一步加强。

(3)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把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推向新的水平,使事故发生的几率从根源上进一步得到控制。一九九一年建设部要求在全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开展安全达标活动,把工程建设安全事故控制的重点放在了施工现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在此基础上,一九九六年建设部建监[1996]484号文《关于学习和推广上海市文明工地建设经验的通知》,号召全国建设系统在深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的同时,学习上海市文明工地建设经验,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改变了昔日施工现场“脏、乱、差”的面貌,改善了现场作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同时使安全管理的实施加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开展意外伤害保险工作,促进了建筑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尽快发展。按照《建筑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和“建筑工程一切险”的要求,借鉴国外保险制度的经验,从一九九八年开始,我国大部份地区都开展了这项工作,把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激励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消除事故隐患,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促进了建筑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尽快发展。

3、存在问题分析

(1)建筑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不大。但很多企业和部门负责人,没有真正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讲时重要、干时次要、忙时不要。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事故控制当作大事来抓。对违反操作规程、规范的隐患没有及时纠正和制止,甚至对造成伤亡事故的责任人“心慈手软”,隐瞒不报,这无疑削弱了处罚的威慑作用,不足以引起全体员工对安全隐患的重视,使事故控制难上加难。

(2)安全投入少,经费无法保障。有的企业认为“安全投入是无底洞,投多投少都一样”,往往以企业效益不佳为由,大量缩减经费支出,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保障支出,致使一些必须添置的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得不到保障。实施施工项目管理,项目单独核算,按一定比例上交公司管理费后,盈亏全由项目负责,项目经理短期行为严重,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资,致使安全管理漏洞百出,处于野蛮施工的状态。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压级压价现象严重,工程实施时,甲方资金到位率低,项目只能把仅有的资金用于购买材料和支付人工工资,以保证按期完工,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费被迫挤掉。

(3)对从业者安全教育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中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责任,是法律所规定的责任,但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工程负责人却忽视了对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落实,抓安全教育只流于形式,应付上级和主管部门的检查,只注重施工产值和经济效益,认为只有产值和效益才是硬件,而抓安全教育工作是软件,对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尽管施工现场安全教育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施工现场不对新工人进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是施工过程当中经常被忽视的问题。一些老建筑施工企业还存在着一种安全教育年年搞,但参加者又都是企业的老职工,常常认为在安全方面有经验无须进行经常教育,从而使安全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建筑企业的员工如果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就很容易造成对自身伤害和对他人的伤害,使得他们在施工生产中自我防范能力较差,酿成伤亡事故。

(4)建筑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和建设项目自身的复杂性对安全施工和安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传统安全事故控制方法的实施难度进一步增加,建筑企业的多数事故由于操作者的违章行为所致,但大多数的违章行为并没有发生伤亡事故这一客观现实助长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忽视了对人这个主体的心理因素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亟待形成。

【参考文献】

[1]段幽幽.小议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7).

[2]马国哲,陈永丰.建筑中的安全管理[J].华章,2011(17).

第3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要素;概念设计;抗震设计

一、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由于建筑设计软件之间的差异性,如果设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给建筑结构设计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实际设计中很多设计人员用多、高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有人为地布置一些抗震墙,但是不能完全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在设计中导致这样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如果是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概念设计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所以,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概念设计是最好的方法。因为,掌握好概念设计不仅可以保证正确的设计原则,还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设计水平。当发现某个技术问题时,可以根据概念设计来分析其原因,这往往比直接检查数据更快捷有效,而且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个方法最适合用于判断电算结果,电算过程往往有上亿个数据,要跟踪数据是不可能的,只有用概念来判断其合理性或查找原因,用概念设计原则去解决问题才是最简洁的出路。

二、工程建筑的设计管理

无论是工业建筑或土木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都不能完全被忽视。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确保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质量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2.1原料采购和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材料的质量,这是决定高层建筑质量的根本。选择工业与民用建筑材料,严格把关,确保建材的选择上使用,特别是混凝土和钢结构,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要严防收红包的现象,以杜绝使用劣质产品的现象。 关于原料管理,在工作现场材料或半成品的库存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对设备故障以及停机原因的进行可视化的管理,用于预防管理。

2.2人事管理

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将直接决定施工工艺的优劣。提高施工质量的关键在于施工人员的培训。即实施科学的建设方法,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全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制度。在保证产量的同时也要狠抓对内容的专业安全知识的培训,用激励机制或相应的规定来实施奖惩制度,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提高使用机械设备的熟练程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项目施工应遵循“按图施工”的原则,做好检查工作,并强调安全保障体系。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避免因施工不当,或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团队操作有不当的施工工艺的损失。人事管理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施工现场的检查要坚持记录,并根据记录情况与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还要坚持回访,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提高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

2.3 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

随着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备今天的建设项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也已经成为工程施工项目的一个关键性工作。首先,要加强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坚持凭证上岗,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此外,需要对机器和设备的维修定期检查,一方面是保证机械和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保证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的寿命和设备,节省施工成本。

三、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素

3.1 水平力是设计主要因素

在低层和多层房屋结构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结构设计。而在高层建筑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结构设计产生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却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建筑自重和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仅与建筑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是与建筑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一方面,对一定高度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着结构动力性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

3.2 减轻高层建筑自重比多层建筑更为重要

高层建筑减轻自重比多层建筑更有意义。从地基承载力或桩基承载力考虑,如果在同样地基或桩基的情况下,减轻房屋自重意昧着不增加基础造价和处理措施,可以多建层数,这在软弱土层有突出的经济效益。地震效应与建筑的重量成正比,减轻房屋自重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的有效办法。高层建筑重量大了,不仅作用于结构上的地震剪力大,还由于重心高地震作用倾覆力矩大,对竖向构件产生很大的附加轴力,从而造成附加弯矩更大。

3.3 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采用框架体系和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层建筑中,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轴向变形的差异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沉陷,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四、建筑结构设计需要做好抗震设计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以减少地震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水平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抗震设计,我国目前建筑结构的抗震 设防原则是“小震(超越概率63%)不坏、中震(超越概率10%)可修、大震(超越概率2%)不倒”。根据这些原则,我国颁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其他设计规范也据此列出了有关抗震设计的原则、计算方法、构造处理等内容,为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遵循这些进行抗震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应该是符合我国的建筑抗震标准的。可是,目前的情况则不太理想。主要是有些设计人员对抗震设计方法的本质还认识不透,抗震设计不是从原则入手,而仅着重于具体计算,造成了建筑物表面上是经过抗震计算而且满足规范要求,但实际上并不具有真正的抗震性能的情况,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地震的随机性很大,建筑物遇到地震时所产生的地震作用难以准确判定。目前规范所提供的抗震计算方法是理论的方法,而有关参数则是在有限统计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概率分析得出的,据之作出的计算结果仅能是理论上的和近似的,不能认为它真实反映建筑物在地震时所受到的作用和它的真正工作能力。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面,通过过去比较大量的震害调查研究,已从宏观上总结出各种形式的结构和构造,哪些是对抗震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从而制定了一些抗震设计的原则,这些原则在有关规范中都有列出,它反映了客观规律,遵循这些原则就能使建筑物在原则上具有比较可靠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容柏生.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的若干问题.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2000

第4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施工安全 施工控制 质量管理 管理方法

Abstract: the modern build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 complex, open and dynamic system engineering, to do this work, ne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arnestly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adopt the method of scienc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o point to, from the star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to completion acceptance of the stage has been the whole process of organic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olved in social efficiency and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formed the modern management in the sens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safety management, progress control and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method.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construction control quality management management method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安全管理、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的概念阐述

1、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据着重要位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做好会直接牵连到人的生命,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和整体的管理工作素质,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对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忽视,一定会埋下工程隐患,为整体建筑施工工程“制造危险”,是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极力避免的错误。

2、 建筑施工进度的控制管理概述。

对于建筑施工工程进度控制的有效管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管理状况和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度。通常情况下,一些建筑施工工程都会面临工期比较紧张,工序和工种较多以及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多,还有,所使用的材料规格品种繁多和多个工种存在交叉等一系列难题。基于上述情况考虑,建筑施工工程的进度控制管理是整体建筑施工项目能够保质保量完工的有力保障。

3、 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概述。

建筑施工工程质量是关系到国家大型建设项目和国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进步步伐等的大问题,尤其对于住宅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来讲,它与人民能否进行正常生活密切相关。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有其复杂性,它会因不同的建筑类型,造成对样式和规模的要求都不尽相同,而且施工会受天气的影响比较大,因此,质量的保证并不容易做到。另外,对于施工过程中多种工种的交叉施工、多项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和工序搭接等也要加强质量层面的管理,目的是有效的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进而达到预期的施工质量的要求和减小建筑成本的要求,使得此项管理的难度又加大了。施工质量管理是决定着最终的建筑工程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之一,对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事后补救变为事前控制,这需要加强对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而使得建筑施工工程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建筑施工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1、重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的大事, 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 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做到一事一交底, 事事派专人负责, 随时随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 消除不安全因素, 保证工人的人身安全, 防止事故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建章立制, 完善体系, 层层把关, 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监督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完善安全保障体系, 对制度不健全, 体系不完善, 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 要求限期落实整改,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究”。

施工企业和项目施工现场要制定本企业及施工现场有关食物中毒, 传染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的应急救援预案,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设置应急救援人员、配备、设备、器材, 确保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 能做到及时, 科学有效, 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建立质量监督和保证体系

(1)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职能。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能因工程监理制的推行而削弱, 特别是其中的政府职能还必须加强。一是加大对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表现的监督力度; 二是加大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力度;三是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

(2)施工企业必须改变其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首先, 从企业实际出发构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企业的发展靠一定的结构支撑, 只有在结构合理、功能优化、职责分明的前提下, 才可能形成企业的鲜明特色, 形成领先竞争对手的优势。其次, 重视内部秩序的重组。工作秩序是一种责任要求和纪律要求, 更是企业效率的保障。因此, 要按照企业组织结构和分工协作的体系建立相应的工程秩序。

3、切实加强成本控制

企业要以国家预算定额为依据, 结合本企业管理水平, 以科学合理的原则编制本企业施工成本定额, 作为本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文件,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评估。按分部分项工程

编制项目目标责任成本预算, 测算项目盈利水平, 然后依据评估结果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签订项目目标责任合同, 明确利润指标、其他指标和对项目的考核、奖惩标准。

4、完工后的成本考核与奖惩

一是项目完工后要及时进行竣工审计。要以目标责任合同中确定的各项指标为依据, 逐项核实、对比、分析, 精确计算各项考核指标, 客观地进行审计评价, 为项目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二是根据审计结果兑现奖罚, 并对项目遗留问题做出处理。剩余财产物资作价变卖或转场使用, 退场设备性能应恢复到规定标准,后期债权债务应指定专人负责清理, 对于项目遗留问题要抓紧时间追踪处理, 以防久拖不决, 给企业留下悬案,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做到完工一个、清理一个、考核一个、奖惩一个。

参考文献:

第5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信息熵;概念原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逐年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工程管理漏洞的逐渐暴露。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并实施新手段加强管理,但是与国外很多优秀建筑工程的管理措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对此,信息熵计算管理方式的引入就成为了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对策,它不仅能够保证项目管理的理论化和科学化,而且能够在源头减少出现风险和管理缺陷的可能性。当然,信息熵管理手段涉及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管理人员掌握正确的数据,并且能够保证运算的准确性。为了降低建筑工程管理的缺陷,开辟我国工程的新篇章,实现准确的风险分析,就一定要完善信息熵的应用,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

一、信息熵概念的含义及其发展

熵的概念最早是被法国工程师提出的,是热力学定理,代表的是热力学中系统可能状态数的对数值。热熵是一个物理量,用来表示分子状态的混乱程度。但是,现如今熵理论已经得到了逐步扩展,并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中。在建筑中的信息熵概念是与热力熵的含义相对应的,信息熵无法增加,只能减少,彼此之间互为负数。不过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共通点,信息熵的获得一定要依靠增加热熵来实现。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信息熵的应用中会涉及到的数据众多,既包括设计阶段的熵、投标阶段的熵,也涉及施工和维护时期的熵值,一旦某个数据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工程管理的失误。所以,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找准每个时期的主要风险,并基于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实现信息熵的顺利应用,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内部管理。信息熵的单位为bit(比特),经常以2为底数,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则把底数换为了e,单位为Nat(奈特),其具体公式如下:

H(X)=E[I(X)]=(X1)I(X1)=(X1)logp(X1)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最大信息熵的原理

在多数情形下,我们都无法掌握事件的发生几率,也不能准确计算出其概率分布,只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到的内容纷繁复杂,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把熵看做是一个数值随意变动的最适宜的衡量标杆,只要找准了其发生的最大几率,那么无论最后的数值如何变动,都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从而将主观成分降低到最少,得出最大信息熵的概念数值,然后进行求解,并保证准确性。下面简单阐述一下建筑工程中信息熵的关键特点:

第一,非负数:H(P1,·····,Pn)≥0

第二,不变的确定性:H(1,0)=H(0,1)=H(0,1,0····)=0

第三,扩张性。上述性质是信息熵最主要的特点,也是进行计算的前提,只有在保证这些数值准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探索。想要将建筑工程管理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就一定要明确信息熵的最值(最大、最小数值),从而减少不良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避免管理漏洞。

三、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目前,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建筑工程的建设规模正逐渐扩大,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会涉及设计单位、施工方、承包商和开发商,而且会关系到内部的具体施工建设,例如电气、暖气、设备等设施的安装,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如何加强实践管理,将信息熵与建筑实际进行结合,也就成为了施工单位关注的焦点。具体应用实例如下:

例如,某建筑工程的不良现象有以下原因,X1=“超标现象”,X2=拖延工期,X3=工程质量不合格,X4=拖欠资金,那么根据上述现象,就可以推断出问题的成因。即H1=市场波动或资金缺乏,H2=决策失误,盲目开工,H3=故意拖延工期,H4=为赢取私利而造成的不安全生产,H5=管理者监督失效,素质能力不高,H6=工程转包次数过多,H7=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根据上述情况就能够得出结论,算出概率:P(H/X1)=0.30,依次类推即可算出所有数据的概率,然后形成信息集合

·····

并逐步求出其他集合数值,再根据公式得出H(X1)=1.87bit,····,H(X4),

从而能够准确判断出它们的大小数值,最后得出结论最大信息熵为2.0bit。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出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实际数值,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保证管理质量。

另外,信息熵能够判断出企业项目的目标风险数据,并以此来解释信息的不确定测度,开启信息论的内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美国工程师提出的风险产生确定因素,应用调查法、德尔菲法等对策,能够列出评估的具体方式,如下所示:

进而得出准确数值r。再根据信息论原理公式,算出

四、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有效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是逐级层层管理的模式,其结构可以形象的称为“金字塔”结构,受到建筑工程施工繁杂、人员流动大等特点的影响,使得信息无法准确有效的落实。信息熵的准确应用就实现了数据的准确传达,保证了信息的逐级传送,减少了管理漏洞。

对其重要性可以进行如下表述:首先,能够减少管理中的信息漏洞,保证政府准确掌握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从而有效进行宏观调控;其次,有利于准确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及时给予解决,对业绩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最后,降低了建筑工程管理风险,保证了工程质量,有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进步,并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熵是建筑工程实现现代化管理所必须应用的措施,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管理漏洞,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帮助企业和国家准确了解工程的现状,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与实际结合,明确熵值越大,信息就越可靠这一理论,并能够根据不同的项目实行不同的运用手段,从而节约资金投入,减短工期时间,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丽萍,宋早雪,李慧民等.信息熵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4);216-37

[2]宣云干,朱庆华.基于熵的社会化标注系统资源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1,28(3);158-104

[3]曹琳剑,王雪青,刘炳胜等.基于灰色局势法改进的建筑工程投标决策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78-46

[4]王禹杰.基于信息熵的建设项目沟通有效性度量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26(6):378-43

第6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本质安全概述

本质安全一词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发展过程中,对事故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事先预防,以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和人类自身安全保护需要,在安全认识上取得的一大进步。

“本质安全”和“安全”性质是一样的,其区别在于“本质”二字。

“本质”之“本”,就是“根本”,理解为“自有”,是固有的,不是外界赋予的;“本质”之“质”,就是“特质、特性、特有”等意思。简而言之,“本质”就是“固有的特质”。

现在我们谈的“本质安全”,其环境条件或者状态不是依赖外界约束条件而是依赖自身特质来实现的,即使在外界约束条件失去的时候,自身也不会失效,也不会转化为“危险”,也不会导致事故发生。【1】

(一)本质安全的狭义概念本质安全是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失误—安全功能。指操作者即使操作失误,也不会发生事故或伤害,或者说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具有自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功能。2、故障—安全功能。指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发生故障或损坏时,还能暂时维持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

3、上述两种安全功能应该是设备、设施和技术工艺本身固有的,即在它们的规划设计阶段就被纳入其中,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二)本质安全的广义概念广义的本质安全是安全管理的崭新理念,属于安全管理高层次的文化范畴,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变化。本质安全的广义概念具有以下特征:

1、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按照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2、物的安全可靠性。无论在动态过程中还是在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于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

3、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4、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杜绝管理失误,在生产中实现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防、无事故发生的格局,达到在人们心目中建筑施工企业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全社会共识。【2】

本质安全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由于技术、资金和人们对事故的认识等原因,到目前为止还很难做到,但是站在建筑施工的角度,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机、料、 法、环 ” 五大要素及管理6个方面控制,相信对建筑施工安全局面必有所改善。

二、人的本质安全

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为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安全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施工的项目职工、劳务农民工、其他相关方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本中国民航总局在2001年编发的机务人员实用读本,书名就叫《人为因素》,书中写道:“历史已经证明,在所发生的事故和事故征候案例中,人为因素约占80%以上。” 【3】

人的本质安全是指与项目建设相关的“人”(特别是一线作业的农民工兄弟)要具有适应建筑安全生产要求的生理、心理条件,具有安全的意识、知识、技能,具有在生产全过程中很好地控制各种环节安全运行的能力,具有正确处理生产过程中各种故障及突发意外情况的能力。相关人员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首先要提高人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其次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第三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法制观念、安全技术素质和应变能力。【4】

人的安全意识培养方法有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术交底、安全会议和文件学习、安全检查时口头教育、个人劳保用品的正确穿戴和安全奖罚等。

人的技能熟练就是要适合该岗位和该工种,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操作人员对本工种或设备不熟练难免会发生事故,特别是特殊工种,要把特种工持证上岗作为一项重要事项来抓,对特种工要不定期进行考评,对技术不熟练的进行淘汰出场。

因此,在安全管理中,要时刻抓住“人”这个因素,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时间、地点、环境、人物,采取“对症下药”的安全措施,消除人为事故。

三、机械设备的本质安全

设备的本质安全也是本质安全最初的涵义,是指设备在设计和制造环节上都考虑到应具有防误操作和防失误故障的防护功能,以保证设备和系统能够在规定的运转周期内安全、稳定、正常地运行,这是防止事故的主要手段。

建筑施工机械的本质安全,就是要确保机械设备性能完好,最重要的是设备的型号要满足项目需要(选型正确)并保证安全系数。施工阶段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建筑结构形式、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合理选择机械的类型和性能参数,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

四、材料的本质安全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安全的基础。材料的本质安全,要和物资部联手,从入场验收到保管、使用等环节全过程控制;安全部门对涉及危险较大的材料采购要参与进去,重点确保受力材料的质量比如脚手管和扣件的厚度,保证钢丝绳、卸扣、吊带是国标产品且型号选择正确和和安全系数足够,对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绝缘鞋、消防器材等涉及安全的物资狠抓源头质量治理,监督物资部门只认“四证”,少一个,没商量,严把质量关,将关口前移,确保质量。

五、施工工艺(法)的本质安全

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包含整个建设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工艺可行性、可靠性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控制能否顺利实现?施工工艺的选择要确保施工的安全系数,尽可能选择成熟的工艺。安全部门对施工工艺的本质安全,要和总工、工程技术部共同讨论研究,确保安全措施的实施并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落实;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件和《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2007年第1号令)23条要求,对存在较大风险的施工工艺工序必要报审专项安全方案,并针对一定级别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应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进行专家专项安全论证方案,吸取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确保工法工艺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六、环境的本质安全

环境本质安全这里所说的环境包括空间环境、时间环境、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和作业现场环境。环境要符合各种规章制度和标准,与施工现场有关的“环境条件”,如空间、温度、湿度、压力、照度、空气质量、辐射、刺激性等都是本质安全的。

影响工程安全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噪音、通风、振动、照明、污染等。环境因素对工程安全的影响具有复杂而多变的特点,如气象条件就变化万千,台风、洪汛、大风、酷暑、严寒、温度都直接影响工程安全,往往前一工序就是后一工序的环境,前一分项、分部工程也就是后一分项、分部工程的环境。因此,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安全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对于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根据不同的作业场所,抓不同的环境安全工作重点。比如:抓四口、五临边的安全就要做好1、周围临边设1~1.2米高护拦、安全网和安全警戒线;2、用重物盖住预留洞口等。3、作业人员使用安全带、安全母索(生命线)、安全网等方面。

七、管理的本质安全

建筑安全管理采用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PDCA循环、持续改进管理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达到本质安全化。推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在现有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建筑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实行本质安全风险管理,制定本质安全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控制和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保障体系,实现由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向主动、预控型本质安全管理模式转变。

安全管理的一个重点是分包安全管理。目前,建筑企业普遍采用的都是两层分离的项目运作模式,即管理层和操作层分离。这就是说,操作层基本都是由分包队伍来承担,安全问题绝大多数出在操作层,受伤害的也大部分是农民工兄弟。分包单位因安全意识、技术素质、安全投入等原因,多年来一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因此,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是控制生产安全风险的重中之重。项目部要持续加强对劳务协作队伍的监管,坚持对分包队伍实行安全管理的“五个基本程序”(资格审查、责任协议、培训教育、技术交底、监督检查)和管理职能上的“六个统一”(管理制度统一、组织机构统一、教育培训统一、监督检查统一、安全防护统一、内业资料统一)。努力提升分包单位人员安全技术知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切实履行好总承包责任,杜绝“以包代管”或“包而不管”现象。

八、结束语 很多员工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严是爱、松是害,抓好安全利三代”。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呵护生命,我们责无旁贷。

本文主要阐述了本质安全的概念涵义,并从工程施工五大要素“人、机、料、 法、环 ”及管理6个方面展开论述了控制本质安全的操作及方法,以期对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有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予以批评指正或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许正权,宋学锋,李敏莉;《本质安全化管理思想及实证研究框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6年12期

【2】江涛;《论本质安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第7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F04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安全管理,主要是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同时,又是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的根本环节。本文试图探讨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内在要求和管理效益,主要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加强对其生产过程的控制,使不安全的生产要素以及不安全的行为得以减少,甚至是完全消除,达到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因此,同时它也是一种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

二、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1.建筑安全管理是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的工作。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体制的形成,有利于加强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减少伤亡事故。但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整体管理水平偏低和落后是当前需要重视的问题。

2.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更为密集,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因为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2-5倍的工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和事故率,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现阶段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部门职能转变滞后。在行政职能转变过程中,我国安全防护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数量偏少,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发展滞后。政府职能转化过程中,其实依然是执行部分行政职能。另外,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不到位,不可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安全生产和防护跟不上建筑业的发展步伐。

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不清。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督管理时,没有明确其职责,更没有明确分工体系。在建筑安全监管中,如何对建筑安全实施全面管理和监督没有明确的规定。

3.管理职能分散。行业安全管理职能分散,表现在覆盖面小,把专业建筑工程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分开。我国行业安全管理职能是分散的,这就造成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必然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职能冲突严重。

三、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投入分析

(一)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投入概念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投入,就是为控制危险源,达到保障建设工程的正常开展,将一定资源投放到安全领域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和资源的总称,从而达到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目的。衡量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经济效益,需要考虑安全经济效益双重性质:第一,建筑安全效益是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改善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消除建筑安全事故隐患,缩减建筑安全生产中其他恶性工作环境,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所造成的费用,同时,保证劳动就业者在建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支出成本。第二,是指安全投资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保养及改造、安全设施维护等)。

(二)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安全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1.安全投入决策者所掌握信息的准确度和数量。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和信息之上。要保证安全投入决策的正确性,信息的翔实和准确是正确决策的基础,决策者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数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决策者对安全投入重要性的认识。在我国建筑安全投资决策中,决策者必须认识到安全投资的重要性,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少事故概率,使建筑企业的社会信誉不断得到增强,同时安全生产重视程度的提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即安全投入是投资的一种,也能带来显著的企业效益。

3.安全投入决策程序的合理性与规范化。决策程序是在对客观事物规律认识深化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经过人们在决策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使其不断规范和完善。

四、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分析

(一)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定义

建筑安全管理效益概念与建筑安全管理直接效果密切相关。良好的建筑安全管理效益表现在,国家财产的损失不断减少,同时个人生命安全得到更加良好的保证,并因为该潜能的开发,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效益。因此,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定义于“价值增值能力”,也就是维护和保障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

具体来说,建筑安全管理效益分为建筑安全经济效益和建筑安全管理非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别包含建筑企业安全增值效益、建筑企业安全减损效益、建筑企业安全社会效益和安全心理效益等几个方面。企业安全增值产出效益和企业减损效益(减少事故损失)两部分就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安全管理的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经济效益包含两部分,第一是比较性的建筑企业利益的增长,第二是建筑企业利润。经济效益的衡量,是根据投入产出的关系,坚持产出大于投入的计算方式,并因为产出大于投入而产生的建筑企业的经济利润,又被称为增值收益,是指建筑安全管理投入过程中产生的增值。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直接减轻或避免建筑非安全因素,对国家经济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危害、对社会和自然的破坏也得到有效克服或缓解。建筑安全管理中,实现了对人类财富的直接保护,减少建筑实施中无谓的损失。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经济效益,也要包含建筑企业减损效益。当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经济效益大小,还要受到多个影响因素的限制。

1.建筑增值产出效益分析。建筑增值产出效益也包含多个方面,一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技术水平提升度,用来反映建筑安全技术状况;二是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良好企业荣誉,反映建筑企业安全信誉状况;三是建筑企业工地安全实施度,反映建筑企业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安全管理的实施度;四是企业职工安全素质的加强效果等。

首先是工程项目的环境价值估算。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环境污染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建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但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比如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必须要有密封措施,各地都相继推出了针对这两类污染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在其他特殊环境下限制施工时间,以及在临近居民居住区的工地限制夜间施工的时间等。只需给该项目所付出的用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费用,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环境价值估算时乘以一个适当的系数即可。其次就是职工安全素质、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等软指标的综合评判模型。

2.减损效益分析。建筑企业减损效益也是建筑企业一个十分重要的安全效益衡量指标,直接关系企业的利益。如果一个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把建筑实施事故率控制到底点,直接降低事故发生率,甚至是基本没有事故发生,这实际上是建筑企业降低成本的表现。其中的用来衡量这个效益的指标,就是建筑企业减损效益。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一旦施工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或者是发生率提高,此时,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和其他费用就会上升。

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益衡量中,总是习惯把前期执行安全投资与后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进行对比,如果“前后”结果是一样,此时减损效益为零,如果出现发生率下降,则显示建筑安全管理投资得到了收益,计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减损效益中。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非经济效益

建筑企业健全管理也包含非经济效益部分,指的是社会效益与安全的心理效益的实现,是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和危害事件发生来实现的,而且在实际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才能实现。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非经济效益,是指在长期的运转过程中,建筑企业保持高效的运作绩效,安全事故发生很少,甚至是长期不会发生建筑安全事故,这对人们安全心理是一个良好的影响。但是一旦发生建筑安全事故,这对建筑企业员工的心理影响十分严重,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绩效,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低效率。因此,这部分安全管理中的心理效益计算,需要加入到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非经济效益中,也就是安全工效影响损益。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事故,同时也给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社会效益计算时,就应考虑到建筑安全管理的非经济效益。

第8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施工管理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化程度不断增大,而施工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农民工参加施工,在发现建筑业的兴旺,能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一个大市场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农民工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建筑施工旺季及农忙时节,这部分工人一边搞建筑,一边想着家里的农活,一心两用,由于他们安全常识、安全意识较差,加上企业安全教育和相应的安全措施跟不上,给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威胁。我们强烈的感觉到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的紧迫感、必要性、重要性。

2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3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安全观念,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没有处理好经营、效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确立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认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不够,这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2.经费投入欠缺,管理工作不到位

按照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专款专用,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执行到位:一是未提取或提取不足;二是对已提取的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将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认为是额外支出,把在安全生产上少投入作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手段。不能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精简、合并,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有的虽配备了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监管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员的巡查纠错等职能。

3.岗前培训不落实,缺少安全教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4.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难落实

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机配合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削减安全投入,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4 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编制安全保证措施,上报批准后实施。安全措施包括:控制目标、工程概况、组织结构、控制程序、规章制度、职责、检查评价、持续改进、奖惩制度。项目安全保证措施的实施,必要的人员建立保证安全的组织和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安全目标实现。安全工作是一项经常性管理工作,根据《建筑法》规定建筑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等。

为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发生,减少安全隐患,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检查不但要采取定期检查、日常巡查、季节性和节假日安全检查、班组自查和交接检查,还要查思想、查制度、查机械设备、查安全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保用品使用、查安全标志、查工伤事故处理等。要建全规范各项机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根据工作的分类,从单位领导到部门责任人,从部门负责人到具体经办人,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经办,谁负责”的原则,逐项、逐级、逐人明确目标,把领导责任、主要责任、直接责任分解到岗、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强制性培训建筑工程基础知识、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现行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第9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安全 安全管理近些年来,建筑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建筑行业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发生安全事故概率最大的行业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在建筑方面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都是比较低下的,据统计,每年大概有几千人都是在建筑的安全事故中丧生,这不仅给国家以及人民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与影响,还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基本建设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就必须要对工程建立一个非常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而促进建筑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一、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够涉及到施工人员多、杂,工种繁多以及环境的差异等,都有可能造成建筑安全事故,造成这种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露天下,施工人员在高空工作,并且劳动力相对比较密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国家法制仍旧不健全,安全意识不够,人员素质低以及安全投入不够等原因,迫使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概率不断加大。

(一)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建筑业虽已形成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结构不尽合理,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金字塔资质体系尚未形成。建筑市场较为混乱,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这些分包商的社会信誉,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普遍较差,在工程施工过程下,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根本谈不上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我国的法制不健全,跟上不形热发展的需机,对安全事故查处不利。

(二)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安全观念,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和安全意识。领导者的安全观念强,就会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工程安全性就好。操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安全操作水平,就会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

(三)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1、材料是建筑施工的基础条件,而材料的质量不仅决定了建筑的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建筑行业中,施工时所需要的材料往往多而杂乱,用量也相对较大,加上材料供应商为了追求最大利益而使材料不符合规定,在这种形势下施工负责人不能只是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这样很容易将不符合规定的材料进入到工程施工中,从而给建筑以及施工人员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2、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建筑行业很多步骤都是有机械来完成的,然而在施工过程中,机械往往种类繁多,并且流动性相对较大,如果全面检查根本不能实现,而抽样检查又会产生各种遗漏。再加上平时施工单位的负责人对于这些机器没有相对较好的维护与保养,从而导致了施工机械总是故障,而不能长时间工作。另外,由于安装人员对机械的道德素质不是很好,,并且对机械的安装不到位,从而导致了机械安装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也会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留下各种安全隐患。

(四)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工程中的方法,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组织措施和施工组织设计。在方法上出现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多的,出了问题才去处理,影响了工程的施工安全。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规范建筑业分包管理,完善安全法规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谁和管理。加强安全法建设,对存在违章指挥,不为施工操作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用品,强令民工冒险作业,长期连续作业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的素质

1、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施工企业一般都有安全组织机构,但必须建立健全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

2、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素质及加强安全教育管理。

3、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安全意识。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对危险作业过程严格按作业指导说明组织施工,施工人员需经培训并取得资格。

(三)加强原材料进场及施工机械的管理

第一,提高采购人员的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选择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强的人员来担当该项工作;采购材料要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

第二,施工机械设备进场时须提供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说明书,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时,须有安装资质的单位来安装,安装完毕后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过程中,由于工程比较复杂,施工过程中涉及面相对较广,因此要对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进行管理是很不现实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大意而造成安全事故多得数不胜数,所以,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建立一个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施工前应该对每一位施工人员做好相应的交底工作;施工时,安全管理负责人应该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巡查,并且通过巡查来定期组织相关建筑负责人对现场的督察,以此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在其中的安全隐患,从而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而快速的施工。不仅如此,建筑单位还要不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并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只有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才能够有效提高建筑行业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