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神经修复的方法精选(九篇)

神经修复的方法

第1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足底内侧皮瓣;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效果

手部外伤造成的缺损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修复的方法也相对较多。由于腕掌尺侧的皮肤较为精致,神经较为复杂,对于修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兼顾形态修复与功能修复的双重要求[1]。我院对20例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患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最小的患者2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0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10.5岁。其中磨皮机损伤4例,印花机损伤5例,电刨机损伤3例,压面机损伤3例,车祸损伤5例。急性创伤直接导致软组织缺失11例,创伤引起软组织坏死导致的软组织缺失9例。其中5例患者伴有腕部尺神经和深浅支缺损,9例患者伴有尺神经浅支和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6例伴有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其中5例患者伴有骨外露,6例患者伴有掌骨开放性骨折,皮肤损伤面积3cm×4cm-5cm×6cm。

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静吸麻醉。在足底的内侧缘与内踝前缘的延续线交点处,使用龙胆紫标记,该交点到第一、二跖骨头的中间引直线一条,作为皮瓣的轴线,在轴线的两侧(非负重区),设计皮瓣。在内踝的后下方作一弧形的切口,和皮瓣的下缘相连,切开踝管使胫后的动脉和静脉露出,沿血管的神经向远侧分离,把足拇展肌切开,使足内、外侧的动脉和神经显露,沿动脉和神经剥离至足底内侧肌间隔,对肌间隔处将足底内侧的动脉深支进行切断并结扎。切开皮瓣的内侧缘,游离至肌间隔,见足底内侧的动脉、内侧支和皮支。切开皮瓣的外侧缘,分离至肌间隔,见足底内侧的浅弓支和神经外侧支,分离足底内侧的神经内侧支和外侧支、动脉内侧支及内浅弓支,逆行分离神经皮支至适当长度,在近端切断。切断足底内侧肌间隔,提起皮瓣、浅弓支、神经皮支,观察平皮瓣血供后断蒂,放置患手上与手部血管进行吻合。对于尺神经和浅支缺损,用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的手背支及趾底固有的神经进行移植修复,皮瓣的皮支和移植神经吻合。取供皮区同侧的大腿皮片进行移植修复[2]。

2结果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全部成活,术后创面Ⅰ期愈合,经6个月-12个月的随访,自觉功能良好,皮瓣外形美观,皮瓣两点的瓣别觉7cm-9cm。修复后的手掌外观较好,不臃肿,功能恢复较好。供足的行走逐渐恢复正常,无疼痛,供皮区愈合良好。其中5例患者伴有腕部尺神经和深浅支缺损,采用桡神经的浅支修复。9例患者伴有尺神经浅支和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采用尺神经的手背支修复。6例伴有小指尺掌侧的固有神经缺损,采用足拇趾的胫侧趾底的固有神经修复。

3讨论

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存在特殊性,修复较为困难[3]。由于手掌的皮肤缺损极易导致深层的组织外露,进行直接的全厚植皮不易存活,而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等方法,手掌无感觉恢复。且皮下的脂肪多影响外观,需要二期修复。手掌长时间握持,极易产生滑动。而采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因该部位的皮瓣的解剖变异较少且血供良好,皮肤的质地与手掌接近,皮下的脂肪少,软组织的结构致密,软组织的弹性好。在手掌上移植后,手掌长时间握持不易产生滑动,且耐磨不容易破损,免去了二期修复的麻烦。该皮瓣有能够进行缝接的皮神经,在移植后能够使手掌的感觉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供皮区处于足底内侧,非负重区,较为隐蔽,对足部的美观及负重功能不产生影响[4]。

综上所述,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腕掌尺侧皮肤神经缺损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斌,张小雪,马铁鹏,等.尺神经深支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2009,32(5):666-668.

[2]邱海胜,潘展鹏.谢秉局.足底内侧皮瓣的临床应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718-719.

第2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面神经因其解剖结构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传统修复方法是以自体神经移植修复,虽然其效果较好,但因其来源而受限。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找到一些不同的材料来桥接修复面神经缺损,如同种异体神经、人工神经等,但这些修复方法仍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本文是对周围性面神经缺损的各种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关键词】 面神经缺损 神经移植 自体神经 同种异体神经 人工材料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anatomic structure, the facial nerve can be easily affected by different kinds of factors, which will cause defect of the facial nerve.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repairing the facial nerve defect is by way of autolog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repairing, whose effect is comparatively good. However, this method is limited due to the sources of autologous nerve. At present, th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many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bridging and repairing the facial nerve defect, such as allogeneic nerve and artificial nerve, ect. However, these methods still have their limitations and need further study and approach.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different repairing methods of peripheral facial nerve defect.

Key words:facial nerve defect; nerve transplantation; autologous nerve;allogeneic never;artificial material

面神经是含有运动神经纤维和感觉神经纤维的混合神经,并以运动功能为主。它由颅内发出后经内听道、颞骨,出茎乳孔并穿过腮腺,最后支配所有面部表情肌,因而是人体内走行路线最为曲折且穿经骨管最长的一条颅神经,因而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缺损。其缺损后立即直接缝合神经的断端是最好的修复方法。但由于外伤、医源性损伤等原因致一段神经缺失时,则必须采用神经桥接移植手术和其他特殊手段来加以修复。传统的方法是用自体神经桥接移植术,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自体神经移植来源一般较困难,因而限制了这种术式的广泛应用。目前,学者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一些不同的桥接物(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来完成[1-3]上述缺损的修复。本文就其进展作一简单综述。

1 自体神经移植术

自体神经移植是各种面神经损伤修复术中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人们发掘了许多面神经移植的供体,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常用的神经移植供体有:耳大神经、低位颈皮神经、颈横神经、腓肠神经等。在众多的神经移植体中,有学者认为采用同侧耳大神经移植有手术在同一切口,取材方便,神经直径相近等优点,因而最好。研究证实,血管化神经移植较单纯的神经移植更优越,因为丰富的血供能给再生神经纤维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利于亲和因子的逆向扩散及生物活性的维持,能显著提高轴浆运输的速度,进而提高神经纤维再生的速度。相反,缺乏血供可能导致再生神经干中心性或节段性坏死。自体神经移植术的缺点在于移植体的来源较困难,并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所以不是最理想的桥接移植方法。

2 同种异体神经修复

为弥补自体神经移植来源有限和给患者造成新的损伤的不足,人们开始应用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但单纯应用异体神经或异种神经进行神经移植会因为免疫排斥反应而导致移植体结构破坏,基底膜管塌陷、纤维化,使得再生轴突无法通过而致移植失败。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先确定神经纤维中各成分的抗原性,明确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这方面目前尚存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神经纤维组织的抗原性主要存在于活性雪旺细胞,该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通过产生TNF-α、IL-I、IL-12、IFN-Y等细胞因子而激发免疫排斥反应[4]。研究者尝试采用冷冻、冻干、放疗、乙醇浸泡、预溃变、化学消化等方法来降低供体神经的抗原性,但没有发现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有学者采用冷冻法来保存异体周围神经后,雪旺细胞仍可保留活性,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II(MHC—II)表达明显降低,周围神经组织的抗原性亦明显降低,因而认为来源于雪旺细胞的ICAM—1和MHC—II是周围神经移植体的主要抗原物质,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主要作用,冷冻法通过降低ICAM—1和MHC—II的表达来降低神经移植体的抗原性[5]。研究表明,在不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超低温冻存的同种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效果明显优于新鲜的同种异体神经,但不及自体神经移植[6],而经预溃变处理的周围神经组织抗原性无明显降低,冻干法和大剂量放疗虽能降低抗原性,但因对移植体结构损害大,神经再生差[7]。用70%乙醇浸泡异体神经组织8 小时,可灭活移植体中的高抗原性的细胞成分,而神经基底膜管完整无损,为再生轴突提供了定向通道,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良好[8]。应用胎儿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已有成功的报道。研究认为,胎儿缺乏成熟的免疫机制,异体胎儿周围神经组织只产生轻度免疫反应,能够存活并产生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结果[9]。近来有研究应用化学消化剂处理同种异体神经及异种神经,清除雪旺细胞、髓鞘及崩解碎片,保留神经基膜,形成去细胞神经基膜支架,行去细胞神经移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移植体的抗原性和排斥反应,获得了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结果[10-13]。这种去细胞神经移植可为神经再生中的细胞成分、粘附分子、或生长因子提供适宜的支架结构,支持轴突再生和功能支配,修复2 cm或更长距离的缺损[12]241-248。应用免疫抑制剂抑制宿主对移植体的排斥反应,可使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体的活性雪旺细胞数增多,纤维细胞数减少,促进轴突再生[14],宿主雪旺细胞亦可迁移入异体神经移植体,诱导轴突再生,并在再生轴突外形成髓鞘[14]。近来有研究发现,异体移植修复短距离神经缺损(7~8 mm),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不足以阻止神经再生[15]。异体或异种神经移植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类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的研究阶段,尚难以应用于临床。

3 面神经与其他颅神经吻合术

对于面神经损伤位置较高,如颅内损伤或乳突区病变累及面神经,而面神经远段良好的患者,可采取面神经远侧端与其他邻近颅神经相吻合。Drobnik 1896 年最早应用副面神经吻合治疗面瘫 ,以后陆续有采用膈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的神经转移术。但总的来说,此类手术由于在神经吻合术后,面部肌肉运动是与颅神经原支配肌肉的运动相伴随的,而且是一种粗大的、混合的、大块性质的运动,与患者内心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不一致,所以现在已较少应用。跨面神经移植术是由Scaramella 1970 年首先报道,是使用长段的神经移植,一端与健侧面神经分支的中枢端缝合,移植神经经皮下隧道到达患侧,使移植神经另一端与患侧面神经的远心端吻合在一起,通过面神经轴突再生恢复患侧表情肌功能。通常可供移植的神经最常用的是腓肠神经[16]、前臂内、外侧皮神经[17],另外还有桡神经、股内、外侧皮神经、耳大神经和颈丛的皮支等。切取神经的长度比实际缺损长15%左右,术中应彻底切除两断端及周围的瘢痕组织,以造成具有良好血供的局部组织床,确保移植神经的成活。跨面神经移植术的优点在于:患侧表情肌接受来自健侧的再造神经纤维支配,与健侧表情肌连动,面部表情比较自然,患侧表情肌的运动与健侧协调,表情有整体性,而且手术不造成其他功能障碍。但本术式不适用于面部表情肌明显萎缩的陈旧性面瘫患者[18]。

4 人工神经修复

人工神经是运用组织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根据神经再生的生物学特性,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载体物质与有活性细胞(schwann细胞等)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复合体,用于桥接神经断端,达到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的目的。目前,人工神经的种类包括:

4.1 自体非神经组织

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动脉、静脉、羊膜管、肌键管、筋膜管、硬脊膜、骨骼肌等桥接物都被使用来作替代物,使用这些生物移植体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它们都含有基底膜,与Schwann细胞底膜相似,为Schwann细胞迁入提供了有利环境,而Schwann细胞的迁入是轴突长入移植体的先决条件;同时基底膜中内含粘连蛋白、纤维连结蛋白和胶原,这些成分也都能促进轴突生长。目前此类研究以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自体静脉桥接支架的优点是:数量丰富,易于取材,供区损害小,壁薄营养物质易渗透,也利于神经趋化物质发挥作用。其组织结构与神经外膜相似,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又似神经基底膜,神经断端与静脉套接能避免疤痕侵入,有利于神经再生。L iang[19]认为自体静脉桥接物对

4.2 非生物降解材料

硅胶作为最早用于人体的人工合成材料,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上也较早地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Lundborg采用硅胶管进行神经损伤修复研究使通过导管诱导神经修复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效果神经生长导管诱导要明显好于无诱导神经修复。由于硅胶具有生物惰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较小;作为高分子材料,硅胶管又具有良好的管弹性,不会出现管壁塌陷,且可以模塑制成任何特定的形状。但因其不可降解,同时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神经在管内生长容易出现神经纤维化、慢性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所以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导管。

4.3 生物可降解材料

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导管可在体内降解,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来源广泛,成型工艺方便,且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同时能避免使用非生物降解导管时可能出现的神经压迫等问题,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工合成可吸收材料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几丁质、胶原、聚乳酸、聚乙交酯、聚乙交酯丙交酯等。一些学者采用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发现其可为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21]。有学者采用聚乙交酯丙交酯制成神经导管,甲壳素涂层后在导管内预置入引导纤维,用该支架材料桥接大鼠14mm的坐骨神经缺损,术后4 周观察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效果优于自体神经移植[22]。研究发现,当两断端的直接吻合不可能或吻合有张力时,面神经导管对缺损小于3 cm 的面神经损伤的重建是有用的。该方法的局限性为:(1)仅能用于修复小于3 cm 的缺损;(2)价格昂贵;(3)机体可能不耐受;(4)不适合修复面神经近心端的损害。

5 神经干细胞修复

干细胞是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对各种变性病变和器官损害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其主要特征为:缺乏神经系统分化的标志,能自我更新,具有分化为神经元、少突胶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多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所具有的这些特征是其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理论基础。其次,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具有低免疫原性。在异体移植后少受宿主的排斥,有助于其长期存活,因而成为基因治疗的理想载体。研究表明,转染治疗基因的神经干细胞移入体内后稳定存活并表达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神经干细胞与宿主神经组织有良好的融合能力,确保神经干细胞长期存活。研究发现脑室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迁徙至脑实质中并与宿主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良好的整合。此外,移植后的神经干细胞受病变部位神经源性信号的影响,具有向病变部位迁移的能力,从而达到结构和功能修复目的。由于神经干细胞具有以上特征,人们推测神经千细胞不仅可以治疗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且有望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最近国内郭宝凤等[23]用豚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修复兔面神经缺损,术后12 周,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BrdU和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治疗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 ,而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且部分阳性细胞同时呈现S100双标阳性。对照组未见BrdU阳性细胞。治疗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直径和髓鞘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此表明神经干细胞能明显提高面神经损伤后修复效果,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外周神经组织工程。

综上所述,目前人们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但由于面神经成分和解剖的特殊性,将这些新的技术与材料应用于临床神经修复的研究尚不多见。为了提高面神经缺损的功能恢复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希望随着医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对神经再生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在神经缺损修复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Devauchelle B, Badet L, Lengele B, et al. First human face allograft: early report[J]. Lancet, 2006, 368 (9531) ∶203-209.

[2] Takushima A, Harii K, Asato H, et al. Neurovascular free -muscle transfer for the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facial paralysis following ablative surgery in the parotid region [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4 , 113∶1563-1572.

[3] Guntinas - Lichius O, Streppel M, Stennert E. Postoperative functional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reanimation techniques for facial nerve repair[J]. Am J Surg,2006, 191 (1) ∶61-67.

[4] Gulati AK.Immune response and neurotroPhic afctor interaetions in PeriPheral nevre transPlants [J].Acta Haematol,1998,99(3):171-174.

[5] Atchabahian A,Mackinnon SE,Hunter DA.Cold Presevration of nerve Grafts decreases exPression of ICAM一1 and class II MHC antigens[J].Reconstr Micorsugr,1999,15(4):307-311.

[6] 瞿玉兴,董天华,张志霖,等.超低温冷冻保存后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1):59-62.

[7] Mackinnon SE.Subjective recovery of nevre graft donor site [J].Neurosugery, 1984,14(2):167-171.

[8] 宋修竹,贺长清,顾玉东.酒精处理的同种异体周围神经移植的研究 [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8,15(3):263-264.

[9] Agaoglu G, Kayikcioglu A,Sargon M, et al. Comparison of immune Response to nerve allograft segments in fetal and adult rabbits, a histological study [J].Plast Sugr,2000,44(4):398-404.

[10] Sondell M,Lundborg G, Kanje M.Regeneration of the rat sciatic nevre Into allografts made acellular through chemieal extraction[J].Barin-Res,1998,8:795(1-2):44-54.

[11] 朱国臣,肖大江,吴四海,等.兔化学去细胞神经桥接大鼠面神经缺损 [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7,14(11):627-629.

[12] Haase SC,Rovak JM,Dennis RG,et al.Recovery of muscle contractile Function following nevre gaP repair with chemically acellularized PeriPheral nevre grafts[J].J-Reocnstr-Mierosurg,2003,19(4):241-248.

[13] Fansa H,Keilhoff G ,Horn T,et al. Stimulation of Schwann cell growth And axon regeneration of PeriPheral nerves by the immunosuppressive drug FK506[J].Handchir Mikrochir plast Chir,1999,31(5):323-329.

[14] Takata H,Ishida O,Ochi M,et al.Rejection and regeneration in PeriPheral nerve homografts in rats after withdrawal of cyclosporin: morpholog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ssessment [J].Plast Reconstr Sugr Hand Surg,1999,33(4):373-377.

[15] Choi D,Raisman G .Immune rejection of a facial nerve xenograft does not Prevent regeneration and the return of func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J].Neuroscience,2003,121(2):501-507.

[16] Harrison DH. Current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established unilateral facral palsy[J]. Ann R Coll Surg Engl, 1990, 72(2):94.

[17] Mackinnon SE, bellon AL. A Surgical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facial palsy[J]. Microsurgy, 1998,9(1):30.

[18] 王炜.面瘫的整形外科治疗[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15-816.

[19] Liang CC, Jeng SF, Yeh MC, et al. Reconstruction of injured facial nerve defect using a vein graft as a conduit[ J ]. Ann Plast Surg, 2004, 52∶102-104

[20] White WM,McKenna MJ, Deschler DG. Use of the thoracodorsal nerve for facial nerve grafting in the setting of pedicled latissimus dorsi reconstruction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6, 135 (6) ∶962-964.

[21] 张森林, 孟昭业, 董震, 等.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13(3):8-10.

第3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邻指皮瓣 指腹缺损 皮瓣修复术

日常生产、生活中,因外伤导致指腹皮肤缺损常有发生,严重者还会伴有指神经、指曲肌腱断裂,考虑到手指的美观、功能要求。若因皮下组织尚好而选取植皮方式修复创面,则植皮后期会出现不同程度色素沉着且不耐磨并影响手指触感、选取腹壁皮瓣或交臂皮瓣修复创面则皮瓣臃肿影响美观及手指触感、选取轴型皮瓣(常选取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手术设计操作复杂。综合考虑,若指腹皮肤缺损面积不大(限于两指间关节间),选取邻指皮瓣修复,手术难度小手术方法易于掌握、术后皮瓣美观、功能优良、手术费用低廉,利于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广。

资料与方法

2008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指腹侧小范围皮肤缺损患者29例,男19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30.6岁。9例伴指神经断裂外露(一期神经吻合术6例,3例单侧指神经断裂缺损较大未予特殊处理)。29例患者均急诊行清创,邻指皮瓣修复创面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①创面彻底清创,一期修复断裂屈肌腱及指神经,若肌腱缺损则做好标记,待皮瓣成活后,二期行肌腱移植术;指神经断裂需行一期神经吻合修复,若一侧指神经缺损较多无法修复可不予处理,若两侧指神经均缺损,则在两神经断端做好标记,待皮瓣成活后二期行神经移植修复。②修齐创缘,取一不易回缩及形变样布比对缺损创面。按样布大小设计需切取邻指皮瓣大小及所需植皮皮片面积。③蒂的方向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选取近、远端或侧方,考虑到术后患指的舒适性,一般选取侧方。④切取皮瓣,需注意:切口线纵向不能超过指间关节(易致指间关节活动受限);横向不能超过手指侧方中线(易致皮瓣坏死或损伤指神经及指动脉);切取深度需注意,必须保留伸指肌腱腱周组织,否则易致移植覆盖皮片不能成活或即使成活但发生皮肤与肌腱黏连,影响手指功能。⑤将指背静脉带在皮瓣内,利于皮瓣成活。⑥皮瓣供区创面选取同侧上臂内侧全厚皮片移植覆盖。⑦术后固定患指,为稳妥起见,一般行克氏针横穿固定相邻两指近节指骨。两周后拔出克氏针,行适当皮瓣拉伸练习,一般四周断蒂。

结 果

本组29例指腹侧皮肤缺损病例,均急诊行清创、邻指皮瓣修复术。皮瓣断蒂后均成活,术后随访,皮瓣颜色与周围各指颜色无明显差异,耐磨、耐压,触感较好,患指各指间关节伸曲功能活动自如。

讨 论

指腹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理特点: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各级各类工厂迅速增多,工伤致手指损伤病例逐年增多。对指腹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必须考虑伤指的美观及功能(触感较好、耐压、耐磨)。对皮下组织尚好的部分皮肤缺损病例,虽说移植皮片可修复创面,但远期会出现皮片表面色素沉着影响美观,更为严重的是:不耐磨、压,触感差,甚至出现局部慢性溃疡;有时缺损范围较小,可直接松解周围皮肤缝合或缩小创面,换药后疤痕愈合,但如此处理常致疤痕握物受压时疼痛及触感减退,因此,对于指腹侧皮肤缺损,即使范围较小,亦需皮瓣修复。

可选取的修复皮瓣较多,如:交臂皮瓣、锁骨下皮瓣、腹壁皮瓣等,但考虑到局部美观及术后患指的功能要求,同时遵循皮瓣选取原则:“把皮瓣的安全可靠性和成活率放在首位,宁简勿繁,效果相同时先邻近后远位皮瓣”。对小范围指腹侧皮肤软组织缺损,一般选取邻指皮瓣或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但邻指皮瓣修复相比较更具有手术操作难度小、易于掌握手术技巧、皮瓣易成活、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特点。因而更易于基层医院开展推广。

术中、术后细节问题:①为防止瘢痕挛缩,切取的皮瓣周缘应比实际创面周缘增宽3mm。②皮瓣供区及伤指创面,均需彻底止血,在移植皮片覆盖供区后,创面下需留置数条细、薄引流条24小时,彻底引流积血,利于皮瓣及移植皮片成活。③为稳妥起见,一般行克氏针横穿固定相邻两指近节指骨,两周后拔出克氏针。主要为预防患者睡梦中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不慎强力牵拉皮瓣致移植修复失败。④术后常规“三抗”治疗,术后两周拔出固定克氏针后,进行适当皮瓣拉伸练习,四周断蒂,断蒂前需行夹蒂实验。

综上所述,对于指腹侧皮肤软组织小范围缺损,邻指皮瓣修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皮瓣修复手段。手术技术易掌握,手术难度较小,术后皮瓣易成活,皮瓣外形美观、耐磨、耐压。能获得较满意手术效果。是一种可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手术方式。

第4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腓肠神经;皮瓣;修复外科手术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025

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 因该区域往往伴有肌腱及骨质的外露 , 往往无法植皮修复 , 且以往各种皮瓣修复效果并不理想。患者较为痛苦 , 且易加重经济负担。本院 2005年 1月 ~2013年 9月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 40例, 临床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1.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40例, 其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 22~57岁 , 平均年龄 35岁。软组织缺损部位 :小腿下段18例 , 踝部 22例。均采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皮瓣最大面积为15 cm×11 cm。 1. 2手术方法受区创面首先常规清创处理 , 皮瓣的旋转点位于外踝上方 6~7 cm处, 同时量出此旋转点至受区创面远端的距离 , 作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 , 并适当延长 2.0 cm左右。避免血管蒂不够长 , 影响皮瓣旋转修复创面 , 然后根据受区的创面大小设计皮瓣。皮瓣的中轴线设计为以外踝与跟腱中点至N窝中点间连线 , 皮瓣面积需要较受区放大 10%左右。需要考虑术后皮瓣肿胀 , 影响静脉回流 , 进而发生皮瓣血循环危象 , 甚至发生皮瓣部分坏死。一般采取逆行分离法 , 这样可以根据术中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具体走行切取皮瓣 , 保证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完全包含于皮瓣 , 确保皮瓣成活。首先切开皮瓣近端 , 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 在深筋膜下仔细分离 , 同时将皮肤与皮下组织、深筋膜间断缝合固定 , 防止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影响皮瓣血供[1, 2]。仔细游离解剖出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 ,确保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完全包含于皮瓣之中 ,然后依次切开皮瓣两侧缘皮肤及皮下组织。边切开边游离皮瓣 ,于皮瓣蒂部切开时 ,确保蒂部留有约

3.0 cm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 并包含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 , 可根据具体情况保留蒂部皮条宽约 1.0 cm, 以利于减张 , 保证皮瓣血供。皮瓣切取后完全游离并掀起 , 注意观察皮瓣血运情况 , 确认皮瓣毛细血管返流良好 , 皮缘渗血活跃。皮瓣创面确切止血 , 旋转皮瓣覆盖修复创面。防止皮瓣蒂部受压及牵拉影响血运 , 一般采用开放性隧道较为安全 , 供区创面需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3]。

2结果

本组皮瓣 40例中 37例完全成活 , 仅 3例远端部分表皮坏死 , 术后经创面换药后完全自行愈合 , 皮瓣成活良好。经随访观察 3~22个月 , 皮瓣外观、质地良好 , 无明显臃肿 , 弹性较好 , 经伤肢功能练习后小腿及踝关节运动功能较好 , 临床效果较满意。 3讨论

经过临床解剖学反复研究发现腓肠神经有其伴行的动、静脉系统 , 且其大量的皮下交通网广泛营养周围皮肤和皮下组织 , 且在外踝上 5~7 cm处与腓动脉形成广泛而稳定的交通支。除此之外 , 腓动脉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交通支及腓动脉交通支之间亦广泛的连接汇合 , 这一解剖学特点保证了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 , 为该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和依据[4, 5]。术中外踝上方 5~7 cm处为该皮瓣的旋转点 , 应避免损伤该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腓动脉形成的交通支 , 从而保证该皮瓣的血供。术中皮瓣游离时需确保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完全包含于皮瓣中 , 同时保证蒂部宽约 3.0 cm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 并包含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在内 , 并根据具体情况可保留宽约 1.0 cm皮条尤为重要。

手术及术后注意事项:①受区创面清创后 , 需量出此旋转点至受区创面远端的距离 , 作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 , 并适当延长 2.0 cm左右 , 避免血管蒂不够长 , 影响皮瓣旋转修复创面。皮瓣的中轴线设计为以外踝与跟腱中点至N窝中点间连线 , 旋转点位于外踝上方 6~7 cm处且皮瓣面积需要放大约10%。需要考虑术后皮瓣肿胀 , 影响静脉回流 , 进而发生皮瓣部分坏死发生。一般采取逆行分离法 , 这样可以根据术中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具体走行切取皮瓣 , 保证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完全包含于皮瓣 , 确保皮瓣成活。②皮瓣蒂部切开

时, 确保蒂部留有宽约 3.0 cm皮下组织及深筋膜 ,并包含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在内 ,可根据具体情况可保留蒂部表面宽约 1.0 cm皮条 , 以利于蒂部缝合时减张 , 这样可以通过开

放隧道安全修复创面 , 保证皮瓣蒂部不受压。该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一般采用开放性隧道较为安全。因为这样既可以减轻皮瓣蒂部受压 , 防止术后出现静脉静脉回流

障碍又利于皮瓣血运。③术后皮瓣需要密切观察血运情况 , 患肢需卧床 , 抬高患肢 , 术后可出现部分皮瓣肿胀 , 颜色略青紫 , 毛细血管返流略快等现象 , 可以通过抬高患肢 , 向心性按摩皮瓣可以逐步改善 , 必要时拆除部分缝合线减张 , 并不影响皮瓣成活。患肢需要制动 , 避免主、被动吸烟 , 常规三抗治疗。

综上所述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 血供可靠 , 临床手术操作简便、实用 , 不影响小腿主要血供 , 保证小腿及足、踝血运 , 且皮瓣成活率高 , 明显减轻术后护理工作量 , 减少了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故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松庆 , 张发惠 , 张晓春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移植修复足底软组织皮肤缺损 .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2005, 28(2):122-124.

[2] 张发惠 , 谢其扬 , 郑和平 , 等 .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2005, 19(7):501-504.

[3] 战杰 , 姚阳 , 石强 .低旋转点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2007, 21(4):356-358.

第5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评价异种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神经功能恢复,从而为临床应用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5只,致左侧坐骨神经1 cm缺损,以等粗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每2周测定坐骨神经指数,移植后4个月动物麻醉后暴露移植段神经,刺激近侧神经干、于同侧胫后肌群记录运动诱发电位,之后取移植段神经切片后行HE组织化学及NF-16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物未被宿主排斥,大量神经纤维长入移植物,神经电生理及坐骨神经指数显示宿主坐骨神经功能有部分恢复。[结论]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可以作为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外周神经缺损; 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 功能恢复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adult rats.[Method]The sciatic nerves on the left side of 15 rats were exposed and 1.0 cm long segments of the nerv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midthigh level and replaced by rabbit nerve made acellular through chemical extraction.At 4 months after procedure,the nerv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 recovery were examined with HE staining,NF160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electrophysiological tests and 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SFI).[Result]In the rats repaired by acellular nerves,regenerated axons reentered into the acellular xenonerve segments without excessive sign of inflammation following implantation.As stimuling(1.5 mA,0.1 ms,1.0 Hz) to the proximal sciatic nerves,the implanted segment resulted in motor evoked potentials,which were recorded from posterior tibial muscles.SFI showed a partial recovery of locomotion of the limb with sciatic nerve defect.[Conclusion]Sciatic nerves defect can be repaired by chemical acellular xenogeneous nerves in rats.There was partial functional recovery,which revealed the grafting with chemical acellular xenogeneous nerves may be a promising mehod for nerve defect in clinical.

Key words:peripheral nerve defect;

acellular xenogeneous nerve transplantation;

functional recovery

周围神经的缺损在战创伤中十分常见,其修复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棘手问题。在临床上, 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和最可靠的方法。但自体神经移植来源有限,移植神经多为腓肠神经等的细小皮神经,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和广泛神经缺损修复的需要, 同时,自体神经移植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二次创伤、供区功能障碍、感觉缺失、瘢痕形成和神经瘤性疼痛等,故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近年来,有学者发现,对同种异体神经进行特定的化学萃取处理,可清除神经中的细胞及髓鞘成分从而基本消除抗原性,同时由于保留了神经的基管膜及板层结构而成为神经纤维再生的良好支架,他们相继以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兔及犬的坐骨神经缺损获得成功[1~ 3],目前已有临床应用的报道[4]。但临床上同种异体神经来源并不充分,因此有可能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前期研究中作者应用化学萃取去细胞兔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移植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大量再生纤维长过移植物,同时见宿主雪旺细胞随再生纤维迁移进入移植物并形成髓鞘[5~ 6]。上述结果初步提示应用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外周神经缺损的可能性。本实验通过行为学观察、动态坐骨神经指数测定及电生理检测, 对兔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神经缺损后神经功能变化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探讨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用于异种周围神经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确实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动物

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只,体重2. 5 kg;雄性Wistar大鼠15只,体重200~ 250 g。以上动物由解放军第89医院动物实验室提供。

1. 2

兔神经取材及化学去细胞处理

1. 2. 1

兔臂丛神经取材

846合剂(0. 15 ml/kg体重)麻醉动物,暴露双侧臂丛,剪取直径约1. 5 mm,长度超过1. 0 cm的分支,按后述方法处理。

1. 2. 2

化学去细胞处理

参考Sondell等的方法[2],将新鲜取材的神经置蒸馏水中清洗,除去表面的组织碎块及纤维膜,然后按下面的程序处理:(1)蒸溜水浸浴7 h,换水2次;(2)震荡器中(150转/分)3. 0%Triton X-100溶液消化12 h;(3)蒸馏水浸浴1 h;(4)震荡器中(150转/分)4. 0%脱氧胆酸钠溶液消化24 h。重复以上步骤1次,蒸馏水清洗后将处理好的神经置无菌PBS液(pH 7. 2)中,4℃冰箱保存备用。

1. 2. 3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制作及神经移植过程

0. 5%戊巴比妥钠(40~ 60 mg/100 g体重)麻醉Wista大鼠, 自臀部肌间隙暴露左侧坐骨神经,自第一个肌支以上切除0. 8 cm,以1. 0 cm长化学去细胞兔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局部滴入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3~ 4滴,逐层关闭切口。分笼饲养。

1. 3

观察指标

1. 3. 1

大体行为学观察

置实验鼠于平地,观察手术侧下肢运动情况。

1. 3. 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mic functional index,SFI)测定

采用沈宁江[7]等的改良方法于术前及术后每2周测定实验侧足(E)、正常侧足(N)的足印长度(PLF)、足距宽度(TSF)、中间足趾宽度(ITF),直至术后4个月。将数据代入Bain公式,计算SFI及其恢复率。

SFI=-38. 3[(EPL-NPL)/NPL]+109. 5[(ETS-NTS)/NTS]+13. 3[(EIT-NIT)/NIT)]

正常大鼠SFI为0,坐骨神经完全离断指标为-100。

1. 3. 3

神经电生理观察

术后4个月,实验动物用0. 5%戊巴比妥钠麻醉,暴露并游离移植段神经及对侧正常坐骨神经,行胫骨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测定。刺激电极置于移植段近侧约2 mm处(正常侧为对应位置),记录电极经皮刺入胫骨后肌群,刺激参数:0. 8~ 1. 5 mA 0. 1 ms 1. 0 Hz。测量诱发电位潜伏期及波幅,每只动物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

1. 3. 4

组织学观察

完成电生理测定后,处死实验动物,取移植段神经,石蜡包埋,纵行切片(片厚5 μm),分别行HE染色及NF-16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常规ABC法)。

1. 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间用SPSS 10. 0软件行配对t检验,P

2

2. 1

行为学观察

手术后大鼠术侧下肢运动功能丧失,拖地行走,足趾并拢,针刺足底无动作反应。术后3周开始,膝踝关节活动恢复,足趾逐渐分开并恢复足底行走,针刺足底有退缩逃避反应。但伤侧跛行明显,协调性欠佳。

2. 2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al index,SFI)

自术后4周开始逐渐恢复,最终恢复率超过50%。

图1

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后SFI变化图

2. 3

电生理检测

去细胞异种神经鞘膜管移植组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于胫骨后肌群可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3次记录重复性良好。与对侧正常神经比较,其潜伏期延长,波幅较低(图2,表1)。表1

胫骨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比较

2. 4

组织学观察

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组局部神经连续性良好,移植段周围轻度粘连,吻合口轻度膨大。HE染色显示,吻合口处神经结构连续性良好,神经纤维再生长入移植段,但排列紊乱(图3a),在移植段内可见大量NF-160免疫反应阳性的新生纤维(图3b)。

3

在前期实验中,作者应用经化学萃取的去细胞兔周围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发现经化学萃取处理后的异种神经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再生神经纤维可以成功长过移植物,同时宿主雪旺氏细胞可以随再生纤维进入移植神经,围绕再生纤维排列成条索状并形成髓鞘包裹再生纤维[5~ 6]。但这些神经再生能否获得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恢复尚不清楚。本实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功能恢复的角度对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结果发现,成年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化学萃取去细胞兔臂丛神经分支移植修复后,损伤侧下肢运动功能自术后3周开始逐步改善,最终恢复足底行走能力,但协调性及力量较对侧差,进一步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分析亦显示了这种进行性的运动功能恢复,恢复程度在术后3个月以后达到高峰,SFI最终恢复率达到57%。自近侧吻合口近段刺激神经干,胫后肌群可记录到诱发电位,表明神经电传导功能恢复,与正常侧对比,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再生纤维可成功长过移植物,这与以前的发现一致。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异种去细胞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后,不仅能成功支持神经再生,而且神经电传导及下肢运动功能部分恢复。这种恢复虽然远未达到正常,但实验鼠恢复了有效的负重行走能力。这进一步提示在自体神经应用困难、异体神经来源受限的情况下,临床应用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性。当然在引入临床应用之前,有必要对其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更为全面的评价,这包括:与自体神经移植、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或其它神经缺损修复方法做比较以确定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的优劣,通过对移植后不同时间点的免疫学指标的测定全面了解免疫排斥情况,建立大动物模型了解移植神经直径及长度对神经再生、宿主雪旺氏细胞迁入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 Dument CE,Hentz VR. Enhancement of axon growth by detergentextracted nerve grafts[J].Transplantation,1997,10:1210-1215.

[2] Sondell M,Lundborgq G,Kanjie M.Regeneration of the rat sciatic nerve into allografts made acellular through chemical extraction[J].Brain Research,1998,1-2:44-54.

[3] 衷鸿宾,卢世璧,侯树勋,等.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运动功能恢复[J].中华创伤杂志,2002,9:533-535.

[4] 郭义柱,卢世璧,王 岩,等.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人体长段周围神经缺损[J].中国临床康复,2005,38:26-27.

[5] 陈秉耀,侯树勋,赵 敏.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移植后宿主的许旺细胞在移植物内的增殖[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39:350-352.

第6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 探查 神经吻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1-0098-02

桡神经损伤是上肢常见的神经损伤,损伤后对手的功能影响严重,我院自2000年以来收治桡神经损伤44例,采用手术探查松解、修复、自体神经移植等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8例;左侧15例,右侧29例。年龄20~55岁,平均40岁。闭合性损伤18例(其中陈旧性损伤8例),开放性损伤26例。交通事故损伤 28例,挤压伤10例,刀割伤6例。合并肱骨干骨折2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病程6h~6个月。

1.2 治疗方法。全部行显微松解或修复,闭合损伤者均采用传统的上臂桡神经探查切口,显露桡神经干,6例刀割伤术中见桡神经断离伤口整齐,经彻底清创后行桡神经外膜缝合。16例肱骨开放性骨折,其中9例桡神经断离,距离为3~4cm,均将骨端清创后行髓内固定,桡神经行断端外膜缝合。4例挤压伤患者桡神经损伤严重,修整后断端缺损较多,行神经移植治疗。术后均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所有病例术后1月起指导按摩前臂及肘部相关肌肉有规则地行肘、腕关节及诸掌指、指间关节被动伸屈活动,以防肌组织废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硬,功能练习2~12个月。

1.3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按照Lovett的标准,检查伸腕、伸拇、伸指的功能,优M4以上,良M3,可M2,差M0-1。本组随访6个月~8年,优26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达9545 %。

2 讨论

相应神经损伤平面的高低、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时机、患者年龄、术者的手术操作技能、手术方法和设备条件是周围神经损伤的手术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时机的选择尤其重要,神经损伤较严重时会产生严重的退行性变、疤痕组织增生和神经束受压变细,甚至部分神经束连续性中断,术后直接影响神经轴突再生。桡神经主要为运动纤维,早期处理可获得良好效果。目前治疗方法有神经直接缝合法、松解减压法、神经转位缝合法、神经移植、神经带蒂移植、神经植入和非神经组织的桥接等。

2.1 对闭合性损伤合并桡神经损伤,有学者认为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早期探查利多于弊,主张早期探查[1]。本组18例闭合性损伤中,8例神经挫伤均在探查后1个半月至3个月开始恢复功能。1例先行非手术疗法15d后,桡神经瘫症状加重而行手术探查。有部分学者主张观察3~4个月再决定是否作桡神经探查,其认为即使是桡神经完全瘫,二期修复神经较一期好[2]。我们认为,对闭合性桡神经损伤,可先保守治疗3个月,无神经恢复征象再行手术探查较为合适。

2.2 上臂锐器伤、肱骨开放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在彻底清创后,应力争Ⅰ期修复。如有骨折应复位固定,行神经外膜直接缝合。

2.3 对陈旧性骨折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我们主张采取手术探查的方法进行。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常合并发生桡神经损伤,这应该与桡神经的解剖部位存在相当密切的关系 [3]。本组有5例桡神经损伤继发于手法整复后,经予探查证实3例断裂、2例损伤。因此,我们认为对肱骨髁上或肱骨下段骨折行手法整复后应十分慎重,操作要轻柔,外固定要确切、规范。

2.4 对于神经挫伤或卡压,显微神经束膜切开减压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局部血循环、调节神经内环境、恢复轴浆流的正常运行[4]。行神经束间分离时应小心操作,最终减少再度粘连卡压。所以笔者认为对神经损伤的探查修复松解应采用显微外科无创技术进行。根据断端神经束的粗细、形状,给于准确对接,且应避免缝扎神经束。

2.5 神经缝合关键之一是无张力缝合,张力缝合可导致神经断端裂开及供血障碍,诱发结缔组织增生,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如何克服在神经缝合时经常碰倒的缺损问题,我们认为只要用传统计的方法进行神经缝合,就应首选对端缝合,因为两端粗细相当,神经束对合较准确,只有一个缝合口,可是靠的方法,一般能解决4-6cm缺损[5]。缝合口要松紧适度,当神经缝合口张力过大时,还是作神经移植术好[6]。

参考文献

[1] 杨伟永 等 织机致肱骨干骨折伴桡神经损伤治疗体会,现代康复杂志 1998;2(2):163-163

[2] Pollock FH.Treatment of radial hearopathy associated Widl fracture of the Humoerus.J bone Joint 8u (Am),1981,63:239

[3] 葛子钢 等 肱骨髁上骨折伴神经移位时神经损伤的观察,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6;5(4):291

[4] 陆廷仁 等 坐骨神经及其分支损伤54例报告,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0;13 (1):17

第7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神经束膜; 外膜; 组织移植; 足趾; 皮瓣移植; 修复; 拇指; 感觉功能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Nerve Bundle Membrane Combined with Suturing Method in Repairing Thumb Pulp Sensory Function by Promoting Toe Skin Flap Grafting/DING De-wei,WANG Hong-cai,WANG Li-hua,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3):038-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nerve bundle membrane and outer membrane combined suturing method in repairing palmar and finger sensory function of the thumb and finger by transplanting the toe skin flap.Method:52 cases(60 fingers) were repaired by skin flap of the toes treated with modified nerve bundle membrane and external suture combined with suture metho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the area of the flap was:1.3 cm×1.5 cm~2.8 cm×3.2 cm,the donor site for direct suture or skin graft repair.Result:52 cases(60 fingers) of the reconstructed thumb and flap or donor site all survived.4 cases(4 fingers) developed vascular crisis after operation,all survived after operation and 1 case (2 fingers) had small area necrosis.Distal skin necrosis in 1 case (1 finger).Foot donor site:1 case (1 finger) of small area necrosis of distal flap after retrograde transfer of the island flap of the plantar dorsal metacarpal artery.5 patients (7 fingers) survived after skin grafting.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9 to 26 months,the mean follow-up time was (16±3)months.Motor function:interphalangeal joint activity 15°-75°(interphalangeal joint function in 2 cases,except),the average (53°±14°),on the palm of the finger function was no exception,pick up,pinch small items poor.Afte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amplitude of nerve electrophysiological index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erineurium; Epineurium; Tissue transplantation; Toe; Flap transplantation; Repair; Thumb; Sensory func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Renkang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95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3.011

拇指指端缺损在手外科急诊中很常见,如果在处理时不被重视或处理不当,会造成缺损或畸形,严重影响拇指的感觉与精细动作,也会影响手的美观[1-3]。传统的修复方法操作简便,但往往感觉与外形恢复不甚理想。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趾-指”移植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可使拇指指端缺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4-5]。目前国内外对足趾游离皮瓣移植和神经吻合所采用的缝合方法为神经外膜缝合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比较难以恢复解剖结构和维持神经主要功能[6]。本研究采用改良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法用于足趾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指腹感觉功能,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采用改良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法治疗的足趾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患者52例(60指),其中拇指42指,手指18指,44例患者1指受损,8例患者是两指受损。纳入标准:创伤部位均处于手指的重要功能区,若不进行手术治疗则治愈难度较大;均在入组前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原则。排除标准:有麻醉禁忌或手术禁忌患者;创面小且不存在肌腱或骨骼外露者;接受非手术治疗即可愈合良好者。其中男41例,女11例,年龄5~71岁,平均(28.7±3.2)岁;致伤原因:电刨伤17例(19指),机器冲压伤10例(12指),切割伤8例(8指),车祸伤6例(10指),压砸伤4例(4指),脱套撕脱伤3例(3指),热压伤2例(2指),其他损伤2例(2指);损伤部位均为拇指末节或部分末节,按照Merle对拇指末节组织缺损的分度法,缺损类型:I°a 13例,I°b 15例,I°c 20例,I°d 4例;50例(58指)为急诊或亚急诊手术,2例(2指)为择期手术;重建方法:足趾复合组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虎口29例(33指),足趾复合组织再造拇指+前臂骨间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19例(21指),复合足趾组织再造拇指+示指近节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4例(6指)。

1.2 手术方法

1.2.1 足趾秃献橹重建拇指 按常规手术方法设计和切取[甲皮瓣。然后游离第二趾趾甲皮瓣,将其剥离趾体后,根据再造拇指所需的长度在相应的平面锯断第二跖骨,游离第二足趾的骨关节和肌腱,两者通过相对应的趾背动脉、趾固有动脉与第一跖背动脉相连,趾神经与趾总神经相连。将第二趾趾骨、关节和肌腱沿纵轴翻转180°,再以跨甲皮瓣包裹第二趾骨骼。此时,一个以足背动脉和大隐静脉为蒂的外形接近原拇指的手指已形成,血管断蒂后将游离组织转移至受区。常规进行骨固定和肌腱、神经缝合,供足血管与受区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进行吻合。

1.2.2 重建虎口 对于缺损平面在第一掌骨远端的V度拇指缺损,局部软组织创伤小,可采用示指近节背岛状皮瓣修复;对于缺损平面在第一掌骨近端的V度和Ⅵ度拇指缺损,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可选择前臂骨间背岛状皮瓣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时,其血管蒂可串联在拇指的血管蒂上。

1.2.3 缝合方法 缝合在双目电子显微镜下进行,首先显露神经,辨认离断端对应的神经功能束,采用12-0无损伤缝合线将指、趾神经束膜定位缝合2~4针,精确对合神经束,并间断缝合神经外膜。使得神经中心结构良好复原至其解剖位置,线结留在束膜外;之后采用四定点联合缝合神经外膜、束膜组织,再行每1/4圆周的外膜连续缝合。供区趾骨表面保留一层筋膜组织,如有趾骨外露需覆盖筋膜组织后再植皮,并且应避免包扎压力过大导致血运障碍,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如出现血管危象要及时手术检查。

1.2.4 供区处理 由于在第二趾的跖趾关节以近切取第二趾的骨关节,同时,当拇指缺损平面更近时,切取[甲皮瓣时需要携带部分足背皮瓣,对足部的创伤相对重一些;因此,本术式先旷置足部创面,待创面肉芽丰满、新鲜后再二期行植皮,闭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相关指标,包括传导速度和波幅。按照感觉功能的评定标准分析拇手指术后的优良率。感觉等级评定:感觉检查分为5级,1级(S1):无感觉;2级(S2):神经单一分布有深痛觉。3级(S3):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4级(S4):神经单一分布区有浅痛觉及触觉且重叠感消失;5级(S5)在神经单一分布区恢复两点鉴别能力[7-8]。每个患者评定4~5次。感觉功能评定标准:优:S4,良:S3,中:S2,差:S1。移动性两点辨别觉:测量手指能够分别出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测10次如有7次以上回答正确,就算正确,两点间距离越小说明感觉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术后52例(60指)再造拇指及皮瓣或供区植皮全部存活。其中4例(4指)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及时探查后全部成活,1例(2指)皮瓣远端发生小面积坏死。远端皮肤少量坏死1例(1指)。足部供区:第1跖背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后远端皮瓣小面积坏死1例(1指)。足趾创面植皮后成活欠佳5例(7指),经换药治愈。术后3例(5指)失访,49例(55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6个月,平均(16±3)个月。运动功能:指间关节活动度15°~75°(指间关节功能位固定2例除外),平均(53°±14°),对掌、对指功能无异常,拾、捏细小物品能力差。49例患者治疗后传导速度和波幅等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注:a,右拇腕掌关节平面以远缺损(Ⅵ度拇指缺损);b,足趾复合组织的切取;c,游离左足趾复台组织重建右拇指+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d、e,术后随访1年,拇指外形及对指功能情况;f,供足随访情况

3 讨论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上手术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在临床上通常都可以再造一个血供好、感觉及外形与正常相似的拇指[9-11]。本组通过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体会到充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拇指受伤的机制不同。拇指末节缺损往往不规则,千差万别,对其修复与重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供区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指腹能恢复精细感觉,有指甲等外形,移植的组织血供好,供区丧失小,手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12-15]。

改良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法对于解剖外观和精确吻合更加到位,并且有效的避免了两断端吻合口间神经束常发生扭曲、重叠、交错等现象[16-18]。且吻合口距离皮瓣远端更近;指、趾神经均为感觉神经,直径相近,使神经束恢复接近正常解剖学结构,吻合更近于精确[19]。同时使其感觉神经末梢所具有的游离神经末梢和被囊神经末稍等解剖学构造恢复接近正常指腹。进而使皮瓣的感觉功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恢复[20-22]。本组术后52例再造拇指及皮瓣或供区植皮全部存活。术后3例(5指)失访,49例(55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6个月,平均(16±3)个月。运动功能:指间关节活动度15°~75°(指间关节功能位固定2例除外),平均(53°±14°),对掌、对指功能无异常,拾、捏细小物品能力差。49例患者治疗后传导速度和波幅等神经电生理指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改良神经束膜、外膜联合缝合法在促进足趾皮瓣移植修复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修复指腹缺损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冯仕明,王爱国,张在轶,等.同指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儿童指腹缺损并重建感觉效果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5):345-348.

[2]李彦闯,张旭,董杰,等.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5,27(3):358-360.

[3]李少华,于仲嘉,何鹤皋,等.[甲瓣与第二跖趾骨、P节和肌腱的复合移植再造拇指[J].中华手外科杂志,1994,10(4):198-200.

[4]芮永军,施海峰,许亚军,等.五块游离复合组织修复全手套状撕脱伤的长期随访[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5):274-276.

[5]邢丹谋,周必光,彭正人,等.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1):52-54.

[6]杨运发,侯之启,徐中和,等.同指中节指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指端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22(5):301-302.

[7]陈政,许亚军,寿奎水,等.近节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0,26(1):1-3.

[8]王澍寰.手外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16-519.

[9]顾玉东,王澍寰,侍德.手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1,614.

[10]庞水发,常湘珍,张方晨,等.显微外科在手外科的应用与进展[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12):177-180.

[11] Adani R,Marcoccio I,Tarallo L.Nail lengthening and fingertip amputations[J].Plast Reconstr Surg,2003,112(5):1287-1294.

[12] Zhao J,Tien H Y,Abdullah S,et al.Aesthetic refinements in second toe-to-thumb transfer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2010,126(6):2052-2059.

[13] Bmnelli F,Vigasio A,Valenti P,et al.Arterial 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dorsoulnar flap of the thumb[J].J Hand Surg Am,1999,24(4):803-811.

[14]王岩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54.

[15]何波,刘小林,朱庆棠,等.周围神经修复临床疗效的科学评价[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1):15-20.

[16]程建文,赵劲民,谭桢,等.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9(18):4752-4756.

[17]江吉勇,王海文,顾荣,等.桡动脉掌浅支腕部微型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4,6(9):729-731.

[18]蒋守念,胡伟军,陶海南,等.同侧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5(11):811-813.

[19]李士民,周明武,幸超峰,等.游离微型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64例[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211-212.

[20]柴益铜,方炫量,戚建武,等.应用足趾侧方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12,3(13):306-308.

[21]吴昊,高顺红.足背并联皮瓣修复手指掌背侧皮肤联合缺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4,28(2):132-134.

第8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拇指;远端缺损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15-1242-03

The dorsal thumb 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for repair of distal thumb defect

CHEN Jian,HUANG Yong-xin,WU Zu-huang,ZHU Jian-xian,CHEN Jian-chong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Plastic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Region,Putian 351100,Fuji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method and clinical effect of dorsal thumb 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for repair of distal thumb defect. Methods In 2011Februaryto 2014 February,2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stalthumb defect, dorsal thumb 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repair for reversal, full thick skin graft skin flap. Results 21 cases of flap, skin graft survived.The follow-up time was 6~18 months, the thumb in good shape,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was 8~12mm. Conclusion The dorsal thumb neurocutaneous vascular flap to repair the defect in distal thumb, operation simple,flexible design, high success rate, do not have to look for the specified artery, no damage for the district main vessel,vascular pedicle length, cutting area, in the skin flap with cutaneous nerve, intraoperative and defect of nerve stump agree,for the restoration of protective sensation,is an ideal method to repair soft tissue defect of the thumb.

拇指[1]在手的功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拇指-手指相捏和握物所必不可少的。如果缺损,即使是部分缺损,在工作及生活中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没有拇指,手部即丧失大部分功能。临床上,有报道[2-12]应用游离皮瓣、指掌侧推进皮瓣、中环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带蒂皮瓣、足背皮瓣皮神经营养皮瓣等修复,疗效各异。2011年2月~2014年2月,笔者科室采用拇指背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缺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17~48岁,平均33岁。受伤入院时间0.5~23h;受伤原因:挤压伤7例,切割伤8例,绞轧伤4例,热机器挤压伤2例;受伤部位:指腹6例,指端5例,指背4例,指侧方3例,甲根3例。缺损范围1.8×2.0cm~5.2cm×3.0cm。

1.2手术方法

1.2.1皮瓣设计:偏于缺损区的一侧设计皮瓣及旋转点,保证拇指背皮神经包含于皮瓣内。皮瓣旋转点:不超过拇指指间关节均可作为皮瓣的旋转点;皮瓣轴线:拇指背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轴线为第1、2掌骨基底部中间和拇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尺侧的连线,拇指背桡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轴线为第1腕掌关节和拇指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桡侧的连线;皮瓣的位置:蒂部可在拇指近节或第1掌骨远端,皮瓣可在第1腕掌关节至掌指关节的两侧。

1.2.2皮瓣的切取:臂丛麻醉成功后,良好的驱血,并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先在皮瓣近端切开,解剖桡神经皮支,根据皮神经所在的确切部位,可适当调整皮瓣的位置。然后解剖浅静脉并包含于皮瓣中,切开皮瓣两侧缘直达伸肌腱浅层,在腱膜浅层平面掀起皮瓣,将真皮层与深筋膜层间断缝合,使神经营养血管束携带于皮瓣中,切开蒂部的皮肤,注意皮神经和浅静脉两侧要保留1.0~2.0cm宽的皮下筋膜组织,以免损失神经旁血管丛,同时利于回流静脉血。受区创面与蒂部旋转点之间切开成明道,旋转180°后覆盖创面,显微镜下缝合皮神经近端与创面指神经断端,益于修复拇指感觉。供瓣区均选择全厚皮片植皮打包加压包扎。

1.3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烤灯照射、预防感染、改善创面微循环。石膏托制动7天,拇指逐渐主动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21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于术后第2天发现皮瓣远端瘀紫,经拆除部分缝线引流瘀血后,皮瓣远端颜色转红。术后6~18个月,21例均得到随访,拇指外形满意,皮瓣饱满、质软,表面皮肤未发现明显色素沉着,吻合的皮神经感觉已恢复,两点辨别觉为8~10mm,无痛觉过敏,未吻合皮神经的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2mm。拇指关节活动可,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典型病例照片见图1~5。

3 讨论

3.1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皮神经的血供呈多源性节段性分布,节段动脉除发出分支营养皮神经外,还发出分支至邻近的血管网,包括深筋膜血管网、皮下血管网[13]。1978,Tayler[14] 指出人体与脊椎动物的每一条皮神经均伴有一条动脉与静脉。Bertlli(1992)介绍了皮神经伴行血管蒂的5种逆行皮瓣设计方法,用来修复手腕部创面。芮永军(1997)显微解剖22侧成人上肢浅表神经及伴行血管发现:①所有的浅表皮神经都有营养血管,来源于上肢知名血管的肌间隙穿支、肌内穿支或直接皮支,以升支、降支形式攀附在神经外膜内或穿入神经组织,或以血管网络形式包绕神经,并随神经分支而伴行,形成以神经为轴的纵行血管网,可作为顺行皮瓣与逆行皮瓣血管蒂的解剖基础;②伴行的神经营养血管同时发出许多细小分支营养皮肤。这样就在神经旁、神经内和皮下形成一个丰富的血管吻合网,是皮瓣的血供基础;③神经营养血管从深筋膜穿出的血管支,其穿出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作为皮瓣蒂部的旋转点和设计依据。

3.2手术注意事项:①彻底清创,尽可能切除污染与坏死的组织,降低感染概率;②术前良好的驱血,提供清晰的术野,术中边切取边止血,设计皮瓣成“网球拍状”,蒂部带有一个三角形皮条,为防止压迫,最好选择明道转移;③切取蒂部时皮神经和浅静脉两侧应保留大于1.0cm宽度的皮下筋膜组织,不必把筋膜组织与神经核伴行血管分离出来,以免皮瓣血供受影响;④皮神经的伴行动脉压力较低,抗压性较差,所以设计的皮瓣要比创面大20%,且适当游离创面周围皮肤,无张力缝合皮瓣边缘与受区皮肤,有利于减少术后动静脉危象的发生率;⑤选择拇指桡侧为蒂时,皮瓣轴线设计时偏掌背侧,选择拇指尺侧为蒂时,则应避开虎口区;⑥全厚皮片移植修复供瓣区,能有效减轻术后的瘢痕挛缩。

3.3手术的优、缺点:拇指远端缺损的修复已有许多方法,较常用的如拇指掌侧推进皮瓣、中环指指动脉岛状皮瓣、带蒂皮瓣、游离趾侧腹皮瓣、足背皮瓣等,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工作性质等特点,再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及创面情况,在恢复患者拇指的运动及感觉功能同时,兼顾改善拇指的外观。应用拇指掌侧推进皮瓣,术后指端的感觉和外观较好,但缺点是皮瓣推进的距离不长,一般不超过2cm。中环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较理想,但必须牺牲一条指总动脉,还破坏了健指的外观和感觉,且途径远,切取面积不大,术后可能并发冻疮、畏寒等。邻指及腹部皮瓣的优点是手术简单、成活率高,但需要固定患者的3~4周,容易导致关节僵硬,另外完成手术还需要2次。游离皮瓣的前提是术者有过硬的显微外科技术,且手术时间长、操作复杂,拇指再造术后并发血管危象的概率偏高,接近20%[15-16]。对于手外伤的修复重建,除了覆盖创面、重建功能,同时还应考虑手术创伤与风险,与上述手术方案相比较,拇指背侧皮神经皮瓣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并且符合“供区破坏损失小,受区修复重建好”的原则。

[参考文献]

[1]王澍寰,赵俊会.手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20.

[2]周晓,芮永军,薛明宇,等.指动脉串联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老年指端脱套伤[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1):1400-1401.

[3]郑大伟,黎章灿,许立,等.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116-118.

[4]蔡鹰,欧学海,尚驰,冯东旭.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8):612-615.

[5]魏立友,王国强,周红艳,等.三种重建感觉的带蒂岛状皮瓣急诊修复儿童拇指损伤[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4,30(2):129-131.

[6]张兆祥,郭树忠,夏炜,等.筋膜血管神经蒂食指背皮瓣急诊修复拇指缺损 [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2):238-240.

[7]梁辉,黄海东,谷培俊.手指再造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12,7(1):70-71.

[8]刘学胜,叶兴华,赵玉祥,等.游离前臂骨间背侧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27(1):116-118.

[9]强力,薛明宇,芮永军,等.改良示指背岛状皮瓣折叠修复I度缺损伴脱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2):179-180.

[10]卢金强,肖丽玲,刘宏伟,等.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30例病例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52-1255.

[11]李建宁,巨积辉,王强,等.游离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七例[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4,37(3):310.

[12]杨庆达,卢建国,苏瑞鉴,等.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拇指指腹缺损[J].中华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5):188-189.

[13]钟世镇,徐永清,周长满,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解剖基础及命名[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9,22(1):37-39.

[14]王炜,马奇,鲁开化,等.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66.

[15]侯书健,程国良,方光荣,等.拇指及手指再造手术血管危象164例临床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5,28(2):130-132.

第9篇:神经修复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早期;颅骨缺损;神经功能

外伤性颅骨修补,进行脑保护可防止和减少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其修补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选择自20004年6月至2008年8月126例颅骨修补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对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男88例,女38例,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3岁,平均28.3岁,均为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的住院患者。缺损病因:均为颅脑外伤去骨瓣者。缺损部位:颞顶部26例,额顶部28例,额颞部63例,顶枕部9例。缺损面积:

1.2 方法 ①颅内压测定:每例患者于颅骨修补前后1、2周各做一次腰穿,取平均值。脑动脉血流速度测定:均用美国百诺公司产BMS9000彩色多普勒仪(TCD)与探头频率8-9KHZ,分别于颅骨缺损修补前后2、3周,对患侧的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各测定一次其血流速度,取两次平均值。测定时患者取平卧位。将126例患者分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病情等基本条件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资料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颅骨缺损的患者因颅腔失去了密闭性,外界大气压及直立位时的引力作用,使脑组织向下移动,形成塌陷,将脑脊液挤出颅腔至使颅内压降低,从而也影响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常常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的表现[1]。国外学者认为,有些患者在颅骨缺损部位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呈高脉动指数[2],本文通过应用TCD对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术前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测定,结果显示,当颅骨缺损面积≥35 cm2的患者,表现为患侧的ICA、ACA、M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减慢,术后患侧的血流速度基本恢复正常。而对

传统认为,颅脑外伤术后颅骨修补应在伤后3~6个月以后进行,本实验组在3个月内行颅骨修补的患者术后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颅骨缺损状态下颅内压、脑血流速度与缺损面积息息相关,缺损面积越大,低颅压越明显,脑血流速度越减慢。从而导致颅内微循环缺血、缺氧,影响脑组织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颅骨缺损局部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恢复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颅骨修补可使局部脑血流量增加15%~30%[3]。而早期行颅骨修补恢复了原有颅腔的完整性,改善了颅骨缺损病理状态下脑血流量,减轻了患者因颅骨缺损而产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负担。同时伤后1~3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的最快时机[4]。在此时机内恢复颅腔原有的完整性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先决条件,可尽早的改善患者的愈后。因此,我们认为颅骨修补都应在原切口愈合,减压窗凹陷,伤情已趋于稳定之后,尽可能在早期行颅骨修补,以利于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赵雅度,赵立元,赵继宗,等.颅脑损伤患者的后期康复.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1,1(1):20-21.

[2] 刘明铎.实用颅脑损伤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437.

[3] 方耀春,陈仑,杨鹏伟,等.颅骨缺损早期修补37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0,22(2): 8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