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系统论范文

免疫系统论精选(九篇)

免疫系统论

第1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 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社会审计;内部审计

国家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2008)在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提出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也是一个新的理论,内涵丰富,影响深远。笔者就这一新理论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对审计“免疫系统”中“疫”的认识

免疫系统首先讲的是免疫。那么,免什么“疫”?从人的生理角度来看,疫指的是疾病或病毒。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是指什么呢?刘家义审计长(2008)指出:“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免疫系统’功能” 。根据这段话,笔者的理解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指的就是“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社会运行中,都必然会出现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就好比人生在世,必然会生病一样。wWW.133229.COm既然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必然存在,那么,消除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也就成为必须要做的事。国家必须有一种制度安排,让这些“障碍、矛盾和风险”可以自动消除或实施一些手段后得以化解。

关于什么是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也有人提出了新的观点。王立彦(2008)认为,“从制度角度看,当前最严重的‘疫’就是‘屡查屡犯’” 。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被审计机关查出了经济问题或财务问题,审计机关并没有根治的职能,因此,只能做到查“疫”,而不能做到“治疫”。 其实,这也是前面提到的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中的“障碍”和“矛盾”。

二、对审计“免疫系统”中“免疫”的认识

从人的角度看,所谓“免疫”就是免除疾病或病毒对人体的侵害。人的免疫能力,既有先天性的即人体固有的,也有获得性的即通过注射疫苗或治好某种疾病后而产生的“抗体”。所以,一个人免疫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以及以后个人有意识地获得一些免疫能力。一个国家在其诞生以及以后的运行中,与人一样,也会遭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简而言之,就是影响国家体制正常运行的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矛盾。国家必须通过调整国家管理机制,来获得一种合理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从而抵制这些“疾病”对国家体制的侵害。由此可见,国家体制本身也存在先天性的“免疫”能力(创立时就要考虑的)和获得性的“免疫”能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的)。经济发展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经济涉及到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因此,在经济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或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时甚至还会十分尖锐。国家不能等到矛盾和问题十分尖锐或不可调解时才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而需要有一种机制,可以在矛盾和问题出现之初或在出现之前就加以解决,而最理想的情况则是能够通过一种机制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这种化解能力就是国家在经济运行方面需要的一种“免疫”能力。人体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获得一种免疫能力,而国家则可以通过设立一种机制来获得“免疫”能力。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这种机制,就是审计。这里的审计是指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至于审计是否能够自动化解“矛盾和问题”,从而发挥免疫系统中最好的作用,则需要通过一些制度性建设来达到,这在后面加以讨论。

三、对免疫系统中“系统”的认识

所谓系统,是指相同或相类的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对于审计免疫系统中“系统”二字的含义,个人认为,可以从国家、审计、经济实体等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

(一)国家是一个系统

国家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队、警察、监狱等。由此可见,国家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严格地讲,国家设立这些机构,既有本身各自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具有相互制衡的作用。这种相互制衡的作用,可以看作是一种内生性(或先天性)的“免疫系统”。

(二)审计行业是一个系统

国家机构开展活动,都需要资金。同时,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本身就掌管着资金分配与使用的权力。这些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是否合法合理,是否安全保险,关系到国家利益。因此,需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保障。这个机构就是国家审计机关。国家这个系统有多大,国家审计机关就要有相应的配置。从这个角度讲,国家审计机关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大的系统。但国家的经济运行包括了国家机关和各个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各个经济实体是国家系统的组成细胞,其经济活动是否合法,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或鉴证,这就促成了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诞生。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计系统。

(三)每个经济实体是一个系统

实体是指社会上独立的组织,有的实体直接从事经济活动(如企业),有的实体虽不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但要发生资金的收支(如机关、社团组织等)。无论如何,每个实体都与经济密切相关,因此,通常将实体称为经济实体。所有经济实体的共性都是要开展经济活动,开展经济活动的实体,无论大小,都必须实施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从这个角度上讲,每个经济实体都可以称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在经济活动中运行得如何,是否合法、合理、安全,也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加以监督和鉴证,这些专门的机构就是组成审计的三大部分:国家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内部审计机构。

结论: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大系统,各自有独立的功能,各自成为一个体系在运转,但同时,它们相互之间又有密切联系:国家由所有的经济实体构成;国家对所有的经济实体要实施控制,控制的方式之一就是审计。因此,国家、审计、经济实体三个独立的系统,又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要正常进行,要能够不出现“疾病”和不受“病毒”侵害,审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的监控功能发挥好,整个大的系统就能够正常运行,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这样,审计的“免疫”功能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了。

四、对审计“免疫”功能发挥的几点思考

在我国,广义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审计的“免疫”功能,严格地讲,应当包括这三种审计的“免疫”功能,或者说,这三种类型的审计,共同构成了整个审计“免疫系统”。三种审计从不同的角度发挥着“免疫”的功能,但这种免疫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或发挥作用的大小,又需要从各自的特点来加以探讨。

(一)国家审计机关的地位问题

在我国,国家审计又被称为政府审计,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在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级审计部门又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所以,审计部门始终是在各级政府的管辖之下。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审计对政府组成部门的审计,是一种对平行级别部门的审计;国家审计对政府的审计,则是对“领导者”的审计。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国家审计都只具有审计监督的职能,而没有处治的职能。而一个部门的权威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经济权力和处治权力。在目前体制下,国家审计机关的处治权力具备不充分或发挥不够,这自然会影响到国家审计机关“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国家审计机关能够超越政府的管辖范围,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审计机关”,而不是“政府审计机关”,那么,国家审计作为国家这个大系统的“免疫系统”功能将会大大发挥。当然,这涉及到国家和政府体制的改造,工程比较浩大,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的提出,至少为这种改造提供了一点理论上的支撑。

(二)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与“免疫”功能的发挥

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这种审计的关键点在于“独立”二字。社会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进行独立的审计(当然也可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委托从事一些国家审计的工作,但这已不是独立审计了)。独立审计主要是对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等进行审计监督和鉴证,因此,理论上也应具有“免疫”功能,是审计“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不仅在我国,同时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注册会计师业务,需要从委托方收取费用,委托方与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存在天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大量事实证明,只要在经济利益上存在关系,就没有绝对的“独立”性,尤其是在社会审计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利益关系就更能影响到社会审计的“独立性”。如果社会审计在独立性方面打了“折扣”,它本身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也就会大打折扣或荡然无存。所以,当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提出后,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社会审计的独立性问题,特别是由于审计收费所带来的对独立性的影响问题。

(三)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内部审计是审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认为,内部审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内部审计是指对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审计;广义的内部审计则已经摆脱了财务领域的局限,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领域,如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物资采购审计、产品推销(包括广告促销效果)审计、研究与开发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后勤服务系统效率审计、信息系统设计与运行审计等领域。由此可见,从空间来看,内部审计已经从单一的财务审计扩展到企业或单位的各个领域;从时间来看,已经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从工作手段来看,已经从单一的审计手段发展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手段。以上都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些特点和变化。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作用就是内部制衡,也就是一个单位内部各部门在职能上相互牵制或制衡,这种相互牵制或制衡,实际上就是一种天然的“免疫系统”。由此可见,在企业或单位中,强化内部控制,实际上就是强化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企业或单位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各个细胞的免疫功能增强了,自然整个国家的免疫功能也就增强了。所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是增强审计“免疫”功能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2] 刘战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速审计工作转型[j].中国审计,2009(3).

[3] 钱啸森,汪璐.有效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2009(4).

第2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网络银行、网络书店、网络社区等网络服务的兴起,以及各种专业网络的建立,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存取控制、防火墙、密码访问等传统方法已无法胜任新形式下抗病毒技术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研究和发展新的病毒检测技术,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缺陷。

二、自然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学家认为“免疫就是识别我(Self)和非我(Nonself),并消灭非我,是为了保证机体完整性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人类的自然免疫系统主要包括皮肤、生理条件、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几部分,自然免疫系统是一个多层防御系统,皮肤是预防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生理条件是第二道防线;一旦病原体进入机体,就遇到第三、第四道防线----先天性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系统是生物在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适应性免疫系统在初次应答后,一部分B细胞转变成记忆细胞,当再次遇到同一抗原刺激后,唤醒记忆细胞,抗体迅速增殖杀死抗原。

适应性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两类用于检测病原体的淋巴细胞:进入胸腺的T细胞和进入法氏囊的B细胞。胸腺中T细胞在生成过程中要经历一种称为“否定选择”的检查过程,胸腺中包括了人体大部分Self细胞的样本,淋巴细胞与这些样本进行匹配,凡是对人体自身细胞具有免疫能力的淋巴细胞都将被杀死,只有那些存活下来的淋巴细胞才能离开胸腺,到全身的各淋巴组织和循环系统中,参与人体的免疫作用。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中进行分化、发育,B淋巴细胞分泌的免疫分子(即抗体)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并依靠其它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合作,最终将抗原清除。

三、计算机免疫学概述

自然免疫系统保护生物体不受外来有害细胞的侵袭,其作用与计算机安全系统有着惊人的相似。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保护高度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系统,抵御外来的入侵;保证自身系统的正常功能;保证防御机制不会严重损害系统。

生物和计算机系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基于计算机安全系统与自然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似性来产生一个有效的计算机安全系统是比较困难的。但自然免疫系统的一系列组织特征可以用来指导计算机安全系统的设计,这些特征包括:

1.分布性:生物免疫系统的各组成成分分布于生物体的全身,这种机制保障了系统的高度可靠性,计算机免疫系统要实现鲁棒性就要实现分布检测。

2.多层性:生物系统对生物体的保护是从皮肤到生理条件,再到免疫细胞的多层保护机制,计算机免疫也要实现对系统从网络级、主机级、文件级到进程级的多层保护。

3.多样性:生物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的多样性保证了当有抗原侵入机体时,能在机体内选择出可识别和消灭相应抗原的免疫细胞,进行免疫应答,最终清除抗原。计算机免疫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安全实现方式不同,保证一个站点或网络受到攻击破坏时,其它站点或网络极少受到同样的攻击和破坏。

4.适应性:生物免疫系统一方面学习识别新的抗原,另一方面,检测到新病原时,通过免疫记忆保留对新病原的识别和反应。计算机免疫系统也应该有相似的适应性,既能识别新的入侵,又能记忆以前受到的攻击。

5.动态性:生物免疫系统中约有108个淋巴检测器,能识别出约1016种不同的抗原,并且大约10天左右淋巴细胞会全部更换一次。借鉴这一特性,计算机免疫系统在病毒检测中,可不必包括所有可能的入侵的检测器集合,而是使检测器集合能随时间动态变化。

四、计算机免疫学应用于网络安全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际上开展“计算机免疫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防、军事、安全部门的应用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的FORREST研究小组在深入分析生物免疫与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免疫系统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算法——否定选择算法。其实验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够很容易地发现未知病毒感染,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2.IBM研究中心的Kephart等人通过模拟生物免疫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以及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分析和清除过程,设计了一种计算机免疫模型和系统,该系统主要是设计“饵”程序来捕获病毒样本,提取病毒特征,并设计相应的病毒清除程序。

3.普度大学的Spafford和Wright-PaffersonAFB空军技术学院的Marmelstein都深入分析了计算机病毒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安全性要求,并给出了相应计算机免疫系统模型。

4.日本丰桥科学技术大学的Ishida也对基于免疫系统的计算机病毒防御技术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应用多Agent技术与实现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计算机病毒的监测和清除工作,同时给出了针对网络特点将被病毒感染的文件和系统修复的方法。

国内在计算机免疫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武汉大学提出了基于多的计算机安全免疫系统检测模型及对Self集构造和演化方法,并在“Self”、“Nonself”的识别规则上进行研究,提出用演化挖掘的方法提取规则,在基于系统调用的基础上建立了位串识别器,借鉴食物链的一些特征,建立一种多识别器协同识别模型;武汉大学与北方交通大学合作,提出了基于主机安全扫描的计算机免疫系统检测;北方交通大学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入侵检测模型,并将随机过程引入计算机免疫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利用免疫机理进行抗病毒技术进行了研究;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从控制论的角度论述了计算机免疫和生物免疫的相似性,提出计算机防病毒领域中应用多控制技术构筑计算机仿生物免疫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五、计算机免疫学应用于网络安全的发展前景

网络安全是一个立体纵深、多层次防御的综合体系,对于异常入侵、病毒等都可以从自然免疫机制中获得不少启发。未来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将有以下方面:

1.分布式反馈控制:利用自然免疫系统高度分布性与并行处理的机制,在计算机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上采用分布式结构,检测时联合获取各方数据进行分析,并采取联动式防御措施,高效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攻击。

2.采用混合式入侵检测:与传统设计思想中单纯的系统架构不同,混合式入侵检测是多层次的,在系统结构上采用基于主机与基于网络的混合架构;在检测算法上使用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结合的混合模式;在检测方式上应用实时检测与基于时间间隔检测混合互补的策略。

3.多特性防护系统:当前许多信息安全系统都借鉴了自然免疫系统的一些特点,但同时具有所有特点的信息安全系统还没有出现,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研究一个鲁棒的、分布的、自适应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基因计算机:基于免疫原理的基因计算机系统有更强的辨别和保护能力,它通过对基因码的检测来判断数据的合法性,只有与基因码相吻合的收发端才能操纵数据,基因码是自动生成的,不能人为进行干预,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

六、结束语

计算机免疫技术发展很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在从事理论的研究与设计,随着自然免疫学科、智能模拟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建成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免疫体系,解决越来越严重的计算机病毒问题,成为网络安全技术的主流。

参考文献:

[1]SomayjiA.,etal.Principlesofacomputerimmunesystem.InNewSecurityParadigmsWorshop’97,1998:75~82

[2]ForrestS,HofmeyrS,puterImmunology[J].CommunicationsoftheACM,1997,40(10):88~96

[3]ForrestS,PerelsonF,AllenI,ital.Self-NonselfDiscriminationinaComputer[A].LosAlamitos,CA:IEEEComputerSocietyPress,1994:202~212

[4]SomayajiA,HofmeyrS,ForrestS.PrinciplesofaComputerImmuneSystem[M].NewSecurityParadigmsWorkshop,1998

[5]周宣武杨晓元等:基于生物免疫学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10)

第3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 审计免疫系统;风险导向审计;绩效审计

在过去26年的国家审计实践中,国家审计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认定上,而对绩效则很少关注。审计基本发挥了“查病”的作用,包括查错纠弊、打假治乱、惩治腐败等作用。审计曾经揭露了很多违法违规问题。尤其是近年,曾被媒体称为“审计风暴”。但是,风暴过后,尘埃落定,不得不反思,我们太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法性,而对绩效、经济责任的评价比较少;就账说账、就事论事多,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分析研究少;从具体单位和事项说得多,从宏观出发,跳出具体单位和事项看经济比较少。这样,审计将会陷入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怪圈。

所以在新形势下,审计署在部署未来工作规划中提出,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同时,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过去多年国家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的本质作了形象的诠释。免疫论的提出意味着国家审计将在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也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及给我们的启示

审计免疫系统论利用仿生学原理,提出审计作为一个国家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也应具有生物机体中免疫系统的三种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审计应该具有使经济社会免于内、外部组织和个人侵犯的能力;免疫自稳功能是指通过审计,能够不断健全、完善经济社会的各项管理机制,通过机制自动发现和清理不法分子和违法违纪问题;免疫监视功能是指对经济社会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预测分析,提出预警建议,避免危害加重的能力。

免疫系统论强调,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提出预警措施。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要做到两点:第一,审计人员要按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去评估被审计单位(项目)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从而查出重大的问题,或及早提出预警措施,使免疫系统发挥防御、监视的功能;第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仅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分析问题所产生的根源,从而不断修复机制、体制、制度,达到治标又治本,使免疫系统具备自稳的功能。

二、免疫系统论下的政府绩效审计方法探讨

政府担当着发展经济、稳定社会、教育科技、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的受托责任。随着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公民不只是关心公共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量入为出,合规合法;更关注是否经济有效地用之于民,钱是否花的值,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保护等等。因此,政府要对其在执政期间的业绩和成效负责,国家审计部门要对政府绩效进行审计评价,这是公民参政、议政,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市场抉择机制。

绩效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事项合规、合法基础上,将审计的重心放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上。通过审计发现政府的不经济、低效率、无效果现象,提出改进建议,健全机制,防范风险,以促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公共责任。如果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比作是“医生”,那么绩效审计是“保健医生”。绩效审计与“免疫系统”论不谋而合。

在开展绩效审计中,终极目标已经明确,即构筑、完善政府的“免疫系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时,笔者提出了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来实现由起点到终点的飞跃。

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民间审计开始使用的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之内。在这个前提下,通过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与审计人员无关),进而推导出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与审计有关),即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根据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决定实质性审计工作。在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过程中始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这种审计方法的先进性在于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出发,分析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并将其作为实质性审计工作的重点。审计的切入点比较准确,目的明确,是一种审计效率、效果具佳的审计方法,也使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由被动承受,变成了主动控制。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技术主要在民间审计中运用,各国还没有明确的准则说明,在国家审计中运用此审计技术。笔者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正好与免疫系统论关注风险、提前预警、注重治标又治本有相关之处,将其运用在绩效审计实践中,必然对审计目标的实现,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有极大的帮助。在绩效审计中运用此技术的基本思路如下。

第一,确定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政府绩效审计的具体目标是对公共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评价。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经济性主要关注资源投入和使用过程中成本节约的水平和程度及资源使用的合理性。效率性是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效率与管理机制有关。效果性是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实际取得的成果与预期取得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及活动产生的影响,对效果的评价主要是评价其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第二,评估重大风险领域。在对具体目标进行实质性审计之前,先评估与具体评价目标――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监管环境、所在行业环境、被审计单位(项目)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项目)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再评估微观因素,主要是评估被审计单位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与检查、信息与沟通等。只要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审计评价目标出现风险,比如出现不经济、低效率、无效果现象,就应该将这个风险信号确定为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将其确定为实质性审计重点,并将这种风险评估程序贯穿于审计全过程,随时锁定重大错报风险领域,修改实质性审计工作。评估重大风险领域是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审计能否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审计人员要善于捕捉敏感信息,从普通的信息中发现信息背后隐藏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比如,当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规划,作为审计人就应该去思考在这些投资领域中容易存在哪些风险,包括经济周期、技术、法律、金融、宏观景气度、利率、汇率、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判断哪个因素有可能会影响政府投资的绩效。又如,政府部门这个行业的特点是:政府使用的是公共资源,不存在私有产权的制约,政府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收入来源于税收与提供的公共物品的质量无关。因此,可以怀疑政府可能会存在缺乏降低成本的动力,存在不经济的现象。在绩效实质性审计时,要将政府部门是否存在办公条件过于豪华,是否以高于市场最低价的资金采购物品,设计不合理;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跑、冒、低、漏”现象,公款吃喝现象,人、财、物闲置现象,三公消费等情况作为重点实质性审计领域。

同时,还要从微观角度去评估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相关系的风险领域。比如,在政府绩效审计中,审计人员应该首先了解政府机构的整体氛围(环境),了解这个部门是崇尚求真务实、踏实肯干、敬业进取呢,还是不思进取、工作推诿扯皮、、形式主义、投机冒险,虚报浮夸、报喜不报忧;要了解政府官员尤其是领导的个人素质、胜任能力、价值取向、经营理念。如果在这方面发现蛛丝马迹或某种倾向,审计人员应将其列为重大错报风险的信号,而对其经手的经济业务扩大测试范围。

另外,还要去评估政府机构是否建立了与政府绩效(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是否设置合理、有效,是否能够防止不经济、无效率、无效果现象的发生。如果存在缺陷,要将其涉及到的绩效问题作为审计的重点。在评估与绩效相关的内控制度时要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等角度去把握。比如,业绩考核制度的缺陷会导致政府官员的畸形业绩观,既浪费了国家资源,又无效果;又如,机构臃肿、职责不清、手续繁杂会导致政府效率的缺失;再如,办事缺乏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明确的决策标准,导致效率低下,决策失误。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还要求审计人员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用“不一定”的思维方式去工作。比如,政府部门强调完成了多少工作量指标,制定了多少规章制度、出差多少人次,一所大学完成多少课程或授予多少学位,一所医院医护的人数或设备仪器的拥有量,节省了多少开支等来作为其政绩的考核标准,这时就要反向去思考这些规章制度和出差的作用、教学质量、医护质量、设备仪器的利用程度、节省开支带来的好处如何,是否存在效果不佳的现象。如果效果不佳,这充其量应该称为“结果”而非“效果”。如果这些“结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这些规章制度和出差不仅不是政府绩效,而恰恰是应该取缔的资源浪费。又如,三鹿奶粉事件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制度本身包括一些打着科学旗号实行了多年的制度,而这些并不一定就是合理、科学和完善的。这些制度的失误,所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和广泛的,性质会更加严重,要对制度作出评价,敢于对权威提出职业怀疑。

第三,健全机制、体制,筑牢免疫系统。审计人员要针对所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领域和实质性审计结果查出的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提出预警措施,完善被审计单位(项目)现有机制、体制、制度建设,从而构筑免疫系统。这一步是体现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环节,是从现象到本质,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比如,通过绩效审计,审计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绩效考评制度;通过预算审计,可能会提出细化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等建议;通过项目工程审计,可能会提出加强项目投资管理体系、招投标管理、妥善处理发展地方经济与控制项目投资矛盾等建议。通过三鹿奶粉事件,废除了食品免检制度。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审计可能会提出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为减少政府官员决策的随意性,审计可能提出建立问责制度和责任追踪制度等。总之,通过审计,能发现一些问题,审计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我国关于审计本质理论的创新,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是20世纪末世界关于审计技术的创新,政府绩效审计又是国家审计的重点领域。本文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用于绩效审计实践,操作性强,不仅提高了审计效率,而且使审计充分关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微观风险,进而给政府提出预警建议,不断修复体制、机制、制度中的问题。使审计工作能够以全新的视角、更高的层次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

第4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较为先进的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系统,并就其对未来的工业控制系统和智能机械的所展现出的更高适应性做出简要讨论.从探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启迪于生物的免疫系统开始,并简要介绍自我维护的基本原理以及免疫工程的基本构造.

关键词 :自我维护;免疫工程;故障检测与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49-02

1 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简介

为了满足技术环境对动态性不断增强的需求,现代工程系统和制造工艺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维持系统的稳定性也成为了目前具有较强难度和较高度挑战性的任务.因此,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应运而生.该技术的萌芽产生于一些研究者们主张可以把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中的故障检测与健康管理应用于系统生命周期管理中[1].因为明知设备故障而进行提前预防,其所耗费的成本远远小于事故发生后所产生的大量金钱和时间上的浪费,具有提高产品质量和业务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等优点,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和关注.

由于使用了传感器、仪表、控制器及计算设备等仪器和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模糊逻辑、匹配矩阵和隐马尔科夫模型等智能算法,现代机器设备已经具有了可以取代原有“失败然后修复”的新模式:“预测然后避免”.显然,这种新模式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也要求更多的技术进行维持.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作转向了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这种技术侧重于以下三点:早期健康检测、目前状况评估和剩余使用时间预测.

实际应用中,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的发展基于知名的维护方法和诊断技术.现实常见的有:防护检修、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和状态维护.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要求,三者已经很难单独完成工程建设的所有要求,故而在实践操作和科研研究中,又逐渐形成了自主计算、工程免疫系统、网络维护、弹性系统、稳健设计等技术.各种方法技术及其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2 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任何一个自我维护与免疫工程系统都需要面对它们的“地基”:可靠性、稳健性和弹性.

可靠性是任何工业关键性能的指标,是一个系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操作方式下无失误地执行其功能的系统概率.然而由于时间推移,曾经具有极高可靠性的机器仍然会面临磨损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2].故而,一种思想是通过强大的技术来设计一个可靠性的系统及如何来维持这样的可靠性.

稳健性是指设计出的系统具有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能力.如果系统被认为是稳健的,那么显然系统的灵敏度也会相应降低.灵敏度的降低从另一方面看也具有一项优点,即其能够在一定故障中依然保持稳定.如果一个系统被认为是稳健的,那么显然它是可靠的[3],稳健性设计和可靠为中心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使产品在最大程度上不受到干扰.

弹性是指系统可以抵抗任何侵害的能力.一个系统如果被称之为具有弹性,那么其代表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主运算,一个出现故障的系统功能将逐渐恢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即它可适应极大的扰动和变化[4].稳健性和弹性在系统中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平衡体[5,6]:当一个系统面临未知风险是表现极为稳健,研究者们通常可以认为这个系统是具有弹性的.

然而,随着通信技术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以及网络应用使用量的增多,管理系统的控制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过人力所能处理的范畴[7].为了试图解决这类矛盾,IBM公司已于2001年宣布他们将使用自主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阻碍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IBM公司这一技术旨在通过设计和构建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我计算的系统,并且使人工干预降到最低.这种思想极其类似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并非通过人的意识而是通过其系统的非意识反应来调节其身体的血流量和血糖值等水平[8].当然,这种自主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能够掌控全局的控制器.这个控制器能够掌握整个整个系统的状态和动态,监察每一个组件的变量是否超越颠覆界限,并在出现问题时引发系统自主计算指令以调节和平衡其内部环境.

同样,由于受到人体免疫功能的启发,在信息领域中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名为人工免疫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功能正如其名:保护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之忧.人工免疫系统试图复制生物免疫系统的一些功能,实现生物系统般的处理能力,例如特征提取、模式识别、学习记忆和函数优化等[9,10].这种系统可以通过优越的自适应能力和大规模同时处理能力完成人们在工程领域的实际需要[11].然而,正如自然界的生物系统一样,这种人工免疫系统由于其庞杂的组件和错综复杂的组件关联,在理论上达到实现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还有,一些研究者向如何提高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大量的研究,即容错控制系统.容错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通过在检测故障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的故障下依然容纳系统正常运作而实现优越的稳定性,展现良好的系统工作性能而受到研究者的认可.近年来,高端工程系统对对故障检测与诊断和适当容错以实现可靠、可持续的生产流程的强烈需求刺激了科研界对于容错控制系统的普遍关注[12].一般而言,容错控制系统被分为有源容错控制系统和无源容错控制系统,由于有源容错控制系统在控制器上的灵活性和其在系统中表现出的更好的包容性,目前在研究领域和实践中都以有源容错控制系统更为普遍.

3 自我免疫技术的基本构造

自我修护是一个新的设计和系统方法.一个自我修护的机器可以监视和诊断其本身.如果产生了任何类型的故障,自我修护的系统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一个自我修护的设计并不属于传统的物理维护,而是一种名为功能维护的设计.功能维护旨在恢复因部分组件退化而造成的系统故障,而物理维护只是通过修补故障组建,从而力求达到系统的初始化.如何实现自我修护目前主要依赖于添加一个足够聪明的“大脑”,即额外的嵌入式推理系统.

另一个达到自我修护目的的方法是将自主服务触发功能添加到机器中.该机器将自我监控、自我运行,发生问题后自动触发请求详细信息和明确维护要求的信息.而其具体的维护还是由专业的人工团队所完成的.虽然如此,由于其大大减少了人工团队的工作量,并且同时做到了个性化定制,在最大程度地降低营运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水平,因此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依然十分有市场.

除了弹性系统和自我维护,目前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将是下一代系统维护方法.类比于生物的免疫系统抵御入侵感染的病原体并将其识别和杀死,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也可以在不确定下解决高度复杂的机械维修问题.不同于前面所提到的系统维护方法,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的最高目标是最少的人的干预.其理念在于,整合多种上述已经成熟的系统维护手段,在多变的环境下保持稳健和弹性,在动态中学习并积极应对“感染”.通过增强内控和将“被感染”的经验记录于数据库之中,来提高其对于未来的预测功能.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致力于应用智能机器来实现目标,具体而言,是开发一个集成预测与维修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为了得到这样一个平台,首先要开发关键子系统作为支撑平台.其次,还有升级现有预测系统.同时,还要附加外部传感器和控制器以检测故障信息并生成报告.

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超越了状态维修,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工程.预测未来状态的系统将促进实现先进的概念,比如工程免疫系统.工程免疫系统试图避免失败和大扰动而不是通过应用传统控制或恢复系统物理维护来进行补偿.虽然近年来随着各方的不懈探索,自我维护和免疫工程系统已经有了很多大的突破,但是对于其的追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Uckun, S., Goebel, K., & Lucas, P. J. F. (2008).Standardizing research methods for prognostics.In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gnostics and health management, Denver, CO, USA.

〔2〕Endrenyi, J. et al. (2001). The present status of maintenance strategies and the impact of maintenance on reliability.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16(4), 638–646.

〔3〕Yang, G. (2007).Life cycl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John Wiley & Sons.Zhang, Youmin, & Jiang, Jin (2008). Bibliographical review on reconfigurable faulttolerant control systems. 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 32, 229–252.

〔4〕Fiksel, J. (2003). Designing resilient, sustainable system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7, 5330–5339.

〔5〕Bjorn EgilAsbjornslett, A. M. R. (1999). Assess the vulnerability of your production system.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10(3), 219–229.

〔6〕Einarsson, S., &Rausand, M. (1998).An approach to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complex industrial systems. Risk Analysis, 18(5), 535–545.

〔7〕IBM Corporation (2001). Autonomic computing: IBM’s perspective on the sta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8〕Kephart, D. M. C. (2003). The vision of autonomic computing. IEEE Computer, 36(1), 41–50.

〔9〕Dasgupta, D., Zhou, J., & Gonzalez, F. (2003).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AIS) research in the last five years.In R. R. R. Sarker, Hu.Abbass, K. Chen Tan, B. McKay, D. Essam, & T. Gedeo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 2003) (pp. 123–130). Canberra, Australia: IEEE Press.

〔10〕Floreano, D., &Mattiussi, C. (2008). Bio-inspir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ies,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The MIT Press.

第5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审计资源;

一、审计免疫系统综论

2008年3月在南京审计学院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论坛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论。该理论客观总结了新中国审计事业25年的发展历程,科学凝练了国内外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系统探究和深入思考了我国国家审计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对国家审计在经济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诠释,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我国审计理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该理论基点是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同样指导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在审计领域的实践

现阶段的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探寻审计工作规律和把握审计的本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根本上解决什么是审计、为什么要审计、为谁审计、靠谁审计和怎样审计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审计客观环境变化的理性认知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国家这个大肌体当中的一个特殊系统,审计工作必须服从这一变化。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充分说明了审计体系对自身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也就是对“位”的判断,然后才能谈得上“为”的问题。

(三)对审计本质认识的深化

从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研究来看,审计本质上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由“经济卫士”到“看门狗”,再到“免疫系统”,是对国家审计本质认知的与时俱进。从而看出,人性化、民主化俨然成为一种现实和趋势,经济监督的本质被升华。

(四)揭示了审计功能的演进

审计工作过去一向自认为经济卫士、高层次监督,但具体的功能表现以事后监督、静态监督为主。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社会经济活动的总量、形态、复杂性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审计客体、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环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免疫系统”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由单纯的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演进,强调由相对静态的审计向动态审计的演进,强调审计的预警和防护的功能,更加强调审计的建设性。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审机构建设的启示

(一)由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

从我省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情况来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推进和支持下,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明显表现出由量变到质变的状态。自1985年以来的20年中,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带有明显的外生性,即依靠外部强制力量产生。2005年以来,这个情况有了转变,高校由于扩招带来的大规模基本建设急需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而这个需求背后隐藏的,是高校管理系统的自我完善动机。从领导责任角度看,高校领导层需要审计协助及时排除风险;从资金管理角度,学校领导需要审计的决策信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高校领导层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客观评价。基于审计免疫系统论来看,在新的历史阶段高校审计机构的建设实现从外生性向内生性转变,是有理论基础的。

(二)实现嵌入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并不意味着内审机构建设就取得了成功,这只是个起点。判断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成功的标志,应该是该机构是否能够有机地融入所在组织的整个管理体系,成为其有机的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早期由于外生性特征明显,一度与相关职能单位不能协调,例如与财务部门就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争执,基建或者后勤部门的抗拒,甚至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种种表现,都说明了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实现系统的嵌入。免疫系统论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努力完成系统嵌入工作,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温和的方式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工作程序,建立与学校领导高层的互动关系。

(三)定位的影响

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影响其工作取向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问题,从形式上来看,存在从属行政系统还是从属党委系统之争;从工作取向来看,存在监督和服务如何调和的问题。基于“免疫系统”论来理解,内部审计机构如果定位于高校管理的免疫系统,从属于哪个系统就显得不重要了,关键是监督和服务的调和问题。鉴于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跨度较小,一旦产生矛盾会表现得更为激烈,应当淡化过于明显的监督或服务形象,采取相对“模糊”的工作定位策略,强调“独立”可能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

三、审计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部审计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给内部审计人员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在审计实践中,日益感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趋向多样化,过于“专”的审计人员时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如一名只精于财务专业的审计人员在遇到基本建设项目审核感到茫然。或者当学校基本建设业务日趋减少的时候,专业工程人员就会感到“下岗”的威胁。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必须是综合的,一专多能的提法永远不会过时。除了必备的专业素质以外,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适应新业务的能力等等都必须提高。

(二)善于改造审计环境

内部审计人员要有主动改造审计环境,创造审计环境的勇气和动机。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会遇到领导不够重视、资金不充裕、群众不理解、手段不先进、同事有排斥、自身素质低等问题,审计人员不但要面对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审计活动来改造审计环境。首先是提高审计质量,有了过硬的审计产品,有成绩取得组织内部的广泛信任。其次是摆正位置,把监督的实质融入服务的行为,树立独立的形象,和审计部门一同“嵌入”学校这个大环境。找准着眼点,树立全局观、大局观,从学校的高度处理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体现出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

(三)善于利用审计资源

审计资源不足是内部审计工作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高校内审也不例外,具体表现在审计人力、信息、手段等多个方面。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也是依靠调动其他系统多方面的资源实现的。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工作,挖掘、利用潜在的审计资源。在解决人员不足问题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内部相关部门人员、临时外聘等途径解决;如果现有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可以借助中介机构、兄弟院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积累信息,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节省时间,可以有效调动审计资源。创造性地利用审计资源开展工作,将为内部审计工作不断拓展审计空间。

四、免疫系统论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的启示

(一)加强风险管理观念的实践

防范风险将成为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发展方向,是免疫系统论带给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启示。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高校内部民主、法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都有长足进步。内部审计关注问题也日趋复杂,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学校的工作放到市场这个大背景之下去考虑。近十年来,“风险管理”问题成为社会方方面面都关注的问题,近在眼前的教训就有金融危机。高校管理也是存在种种风险的,如近年来困扰不少高校的银行贷款问题,校办企业带给高校的经营风险问题,还有科研项目转化过程中的风险问题、科研资金的管理风险问题。目前高校在基建资金管理方面,正在逐步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就是风险管理的实践。

(二)关注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在理论研究领域,有人认为将来的审计模式是风险管理模式,内部控制的地位会退居其次。基于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个误会,进行风险管理不是抛弃内部控制,而是更为依赖内部控制。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任何组织都必然存在内部控制,高校更不例外。不同的是,内部审计过去主要关注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虽然也关注有效性,但是对有效性内涵、外延的理解相对有限。做好风险管理、控制工作,要依赖建立、健全的制度,关注、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应当成为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发挥免疫系统的应有功能。

(三)为大学治理发挥作用

大学治理的说法是从公司治理领域移植或延伸而来,它是大学各治理实体的权责划分及其在运作过程中相互关系的安排。大学治理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大学决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权力制衡、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的设计等。总体来说,可归纳为大学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两方面的问题,即大学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大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校院系三级规范运转问题。大学内部治理是个典型的系统自我优化过程,具有免疫系统功能的内部审计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调和。内部审计应当将建设性作为工作目的,批判性则是达到目的的必经之路。内部审计不能没有批判性,否则会被认为没有力度、没有作用,因此要直面矛盾而不是回避。但是不能因此停留在批判性上面,否则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色就会被掩盖。

宏观与微观的考虑。温家宝总理曾要求:我们的审计工作,要给老百姓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由此联想到前几年在政府高层频频刮起的“审计风暴”,来势汹汹,成绩裴然,但风暴过后,依旧风平浪静。个别部门的个别问题,往往是屡犯屡查,屡查屡犯,周而复始,无休无止,既加大了审计成本,又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尤其是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使政府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从大学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工作要将触角伸到各个方面,实际是要求具有相对宏观的视角,结合外部、内部因素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认定问题。每一个问题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落脚点的,即结合大学内部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内部审计的建议不但要合理,还要合情。

开放性的考虑。依法治校的口号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显得过于生硬和空泛,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这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内部审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这一过程的重任,把依法治校内在的民主治校、和谐治校、人性治校的观念逐步灌输到学校管理的运行系统当中。高校通过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透明度,扩大审计成果公开范围,增强审计监督效果,建立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向亭,史成刚,何春艳.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j].当代审计,2003(03).

[2] 李健 .陕西省审计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免疫系统”理论是审计的科学发展观 [n].中国审计报,2009.

[3] 高仁全.四川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 在抗震救灾款物审计中实践“审计免疫系统”观点 [n].中国审计报, 2009.

[4] 陈尘肇.把好“六道关”.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n].中国审计报,2008.

[5] 曾令如. 略论审计服务发展价值的实现[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6] 张宏禄,吴旭桦.论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j].事业财会,2005(1).

第6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政府审计  免疫系统  良治实现

        1 “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本质的理解

        审计的产生是基于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分离,基于“受托责任”,基于所有者授权之后“不放心”的心理,也就是说当所有者不具体行使经营、管理或行政权的时候,就请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即审计人员来实施监督,使审计逐步嵌入了经济社会运行过程,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政府审计是基于国家对经济安全维护的需要而形成一种权力监督机制。

        由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广泛的联动作用,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政府审计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满足时代的需要。仅仅依靠查账与监督国家财政收支难以满足当代审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先进和更系统的理论来指导当代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

        “免疫系统理论”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是“跳出审计看审计”,是对现阶段政府审计本质的充分理解。政府审计是综合性的国家财政监督工具,如果把政府审计作为一个整体和系统来看待的话,其具有以下的职能属性:

        1.1 国家的经济卫士 审计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计对国家经济活动的“固原、承载和受纳”。现代政府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构成这些制度体系的每一个机构和系统都有经济社会发展所赋予的特定功能。因此政府审计的本质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正是对审计“经济卫士”职能的强调。  

        1.2 反腐斗士 审计需要时刻准备着重拳出击,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中产生的重大的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进行最大程度的揭露,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建设。这是我们审计发挥反腐斗士职能的必然要求。

        1.3 政府谋士 审计机关在开展工作时,不仅要注重查处和分析被审计对象本身存在的问题,还应善于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对典型性、疑难性、经常性问题的整理和归纳,及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决策参考,这种将审计过程中积累的认识运用于审计之外,预防风险发生的作用正是审计扮演“政府谋士”角色的充分体现。

        1.4 国家经济的保健医士 审计的本质是“免疫”,那么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保健医士”,审计干部能够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运用法定权限去抵御、查处这些病害。

        1.5 国家经济安全的消防战士 首先审计人员需要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工作,用诚意感化被审计单位,使其理解审计、接受审计,使其摒弃“防火、防盗、防审计”的思想。其次当审计人员面临风险巨大、漏洞严重的被审计单位时,又将积极发挥“救火”和“灭火”的过程。最后由于被审计对象个体特殊性,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原因,抓住重点,“切断火源”。

        随着受托责任从对特定委托人的财务责任、管理责任发展到对非特定委托人的社会责任,审计不仅可以使某一具体的委托受托关系得以正常维系,而且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委托受托关系之间按既定规则有序运行,从而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秩序,起到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说:“现代国家审计作为国家的免疫系统,有责任更早地感受风险,有责任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有责任提出调动国家资源和能力去解决问题、抵御‘病害’的建议,有责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时、一事、单个‘病害’的同时,促进其健全机能、改进机制、筑牢防线。”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才能保证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的运行。

        2 在法制视野中政府审计良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审计目标仍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 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内容。“没有金融安全,就没有经济安全;没有经济安全,也就没有国家安全。因此各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金融安全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成思危,2004)”。所以政府审计要实现良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加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但就目前政府审计对金融机构形成的监管来看,其审计目标还停留在真实性和合规性上。我国政府金融审计对象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查错纠弊、促进金融机构规范财经纪律仍是其主要目标。根据审计署2007年审计情况统计结果,审计金融单位594家,查出违规金额、损失浪费金额、管理不规范金额分别为371.74亿元、49.66亿元与1241.04亿元。另外集中于财经纪律及查错纠弊审计与民间审计的职能相重叠,不利于最大化利用审计资源。目前政府金融审计的业务主要集中于会计核算虚假、人为调节盈亏、隐瞒收入、乱列支出、违规经营等审计业务,而这些业务只是金融安全中的“点”,整个金融体系才是“面”。相对于金融体系的“面”,“点”固然重要,但不能保证“面”的安全。 

        2.2 “审计风暴”频起折射出许多问题 以审计署为首的政府审计系统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审计风暴”,“审计风暴”的频繁刮起,说明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了进一步贯彻,民众的知情权得到了进一步体现。然而“审计风暴”所带来的良好效果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政府审计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日常性审计的缺失。

        2.3 审计理念“滞后” 目前“秋后查账”式的审计理念仍然居主导,审计时机与审计理念的“滞后”使政府审计难以完成受托责任。政府审计必须以主动性来扩大发现问题的视野,以预防性来提前感受到风险,预防胜于治疗,必须将监督的关口前移,而不是等问题出来,被动地查病治疗。

        按照国家宪法规定,我国审计体制采取的是行政型的管理体制,政府审计部门直接向政府首脑负责,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依法审计和以人为本,是审计法治理念的核心要素。审计法治不是管理者的特权,而是审计本质的体现。它既有“治审”、“治民”的一面,还有“治政”、“治官”的更重要的一面。审计监督就是以审计的权利来监督其他的权利的工具,因而,在现行的法制视野中政府审计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式,改进审计理念,实现政府审计良治。

        3 “免疫系统”理论下政府审计实现良治的方式选择

        3.1 创造良好的审计法律环境 修订《宪法》有关条款。我国现行审计领导体制是《宪法》第九十一条和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要建立立法型审计体制或对审计部门垂直管理,需要对这两条规定进行修改。

        完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适时修订《审计法》,充实、完善有关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中与审计监督有关的内容;制定经济监督的基本法;要搞好审计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的衔接工作,使审计法律规范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保障审计法律、法规的全面贯彻执行;要完善审计法律与法规的配套工作。

        完善审计规章和准则体系。要对由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审计准则、审计操作指南三个层次构成审计准则体系扩充修整,构建类似于国际政府审计准则“两层构架”复式的准则体系。即体系分为审计准则和指导资料两层;再在审计准则层面上,建立财务审计准则体系和绩效审计准则体系,将现有的国家审计准则体系纳入财务审计体系的范畴,同时随着我国对绩效审计实践与研究的开展与时俱进地推动国家绩效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充分反映国家审计的特征。

        3.2 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依法审计 审计目标作为审计目的的具体实现形式,在不同阶段也是不同的。根据“免疫系统理论”,政府审计必须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为己任,其工作重点在于对经济风险的控制,在金融安全成为经济安全核心内容的情况下,则应重点控制金融风险。

        “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政府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应对风险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各级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资源有限,不可能渗透到政府理财行为的每一领域和环节,财政审计必须坚持有全局有重点的原则。随着我国转型经济改革的深入,适应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步伐,财政审计需要前移审计窗口,进行事前审计,即在政府理财具体行为发生之前便开展财政审计,首先监督政府理财规划、再监督预算执行及其成果。政府专项支出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体现党和国家政治意图的热点资金,是财政审计的重要内容。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应将审计重点放在我国财政支出中比重较大的类别和当前重要的政策支出领域,如转移支付支出、三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审计。目前,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已经构成了较大规模的税收支出,加强税收优惠审计是财政审计的重要职责。

        “依法审计”就是说要按照法律的授权、法定的程序、权利、义务、职责、依据、标准和手段开展审计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审计工作“法制化”。现阶段在进一步完善审计法规,健全中国特色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审计工作法治化时代正式开启,标志着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政府审计监督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3 审计理念要与时俱进,从“查错纠弊”转向发挥“免疫”功能 在现代政府审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审计的规律、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最初定位在查错纠弊,后来发展到国有资产的守护神,进而认识到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治的产物和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是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政府审计理念在不断地创新。以“免疫系统”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发挥政府的预防功能、揭露功能和抵御功能,并逐步将审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预防与抵御方面上来,是政府审计工作转型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好地保障现代国家经济安全的时代要求。

        3.4 审计方式转向采用预警与控制形式 一般说来经济安全状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往往是各种风险因素缓慢恶化,并对整个经济安全状态发生作用的过程。因此,能够在一种经济安全状态转向不安全状态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变化,及时提示、预警这样变化,果断采取措施使其转向安全状态是最优选择。要实现审计预警与控制机制的建立,政府审计部门在制度建立方面应给予政策的指引;将原来对真实、合法性的审计转向对执行报告的审计,切实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保持经济生态系统的平衡;建立以审计统计数据库为基础的宏观预警模型。在这个宏观预警模型中,政府审计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审计,确保其真实性与合规性。另外政府审计还可以发挥其优势,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使用统计模型建立起诸如altman 模型等风险预警模型,分析一些指标对总体经济安全的敏感程度,为宏观经济的运行提出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审计研究.2008(3).

第7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营销免疫力;营销细胞;营销异己;营销健康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2)01―0063―07

营销危机始终伴随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只要有经营活动就有营销危机。近年来,我国企业营销危机不断增加,一大批知名企业被营销危机和营销失败笼罩,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讲,营销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环境的复杂多变和企业的适应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使企业的营销系统不断地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并持续健康地运作,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人类的机体几乎暴露在由无数病菌和病毒组成的环境中,复杂性和混乱程度要超出人们的想象。之所以能够保持健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在随时与疾病战斗,免疫系统是生命体捍卫自身健康的卫士。企业营销系统面临的环境越来越近似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的环境,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企业营销系统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也必须形成自身的“免疫系统”。一场流感过去,有人得病,有人幸免;面临危机和挑战,企业有的倒闭,有的生存,这就反映出免疫能力的差别。本文借鉴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从营销免疫力这一新的视角研究企业营销系统的适应性问题,对超竞争环境下企业营销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免疫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积极探索,尝试借鉴生物免疫学理论研究企业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赖迪辉和陈士俊(2009)将免疫学和复杂性理论应用到企业战略的研究中,建立了战略免疫空间模型;周站(2010)借鉴生物体免疫相关理论对员工离职恐慌的免疫机制及其免疫策略进行了研究;陆力(2004)将免疫理论应用于项目合同管理中,构建了项目合同免疫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罗欣贤(2007)提出了免疫视角下提高企业产权安全性的治理结构;秦远建和黄浩(2008)将合资企业的文化整合比作人体免疫的过程,并通过汽车行业的实例分析了中方对外来文化免疫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不同表现;王成荣(2009)认为金融危机中企业的各种表现,本质上是企业文化“免疫力”作用的结果并分析了影响企业文化“免疫力”的八个影响因素;吴洋(2009)构建了具有防错免疫力的生产系统;刘延(2008)提出了生产事故免疫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事故的演变机理进行分析;熊文剑、杨放春和邹华(2005)认为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识别功能与业务冲突检测具有类比性,并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免疫原理的业务冲突动态检测方法;王守华(2010)提出了企业安全免疫力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心、执行力、创造力以及在应急情况下的综合防御力;刘浩(2003)指出基业常青的企业,应该是那些具有强烈的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也就是免疫力很强的企业。他将企业免疫缺失症分为三种:无免疫力型、低免疫力型和普遍型;李全喜、孙磐石和金凤花(2010)将免疫系统中的相关要素机制引入到供应链质量管理系统中,构建了基于免疫理论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模型;吕波和丁宝华(2006)针对银行业普遍存在的操作风险,提出了“病毒免疫系统”这一概念。从理论的角度来讲,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将免疫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当中,所体现出的创新性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推动了企业免疫理论的发展。但是,相关研究基本上属于微观研究,没有将企业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从宏观上探讨企业的免疫系统,并且深度不够,还构不成理论体系。真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是清华大学的王以华。她在2006年申报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基于组织免疫能力的企业适应性研究(基金号:70571044),借鉴生物学、医学、复杂系统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企业适应性问题,界定了组织免疫的概念,阐述了组织免疫的功能、结构、机制和影响因素等内容,王以华因此被称为“企业免疫研究第一人”。本文将以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简要阐述企业营销系统的免疫力。

二、企业营销系统免疫力

(一)营销系统免疫力及相关概念

1.营销系统免疫力

“免疫”一词,首见于我国明朝的《免疫类方》,意指“免除疫病”,也就是免除传染病的意思。在西方,免疫(immune)是从拉丁文“immun而来,原意是指免税(except from“charges”),引申为免除疾病。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人体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处理衰老、损伤、死亡、变性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王以华(2006)将企业免疫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和内部异己(有益和有害),排除威胁因素并产生记忆,从而维护企业健康的能力。根据以上定义,笔者对企业营销系统免疫力的定义如下。

企业营销系统免疫力是企业营销系统自身的防御机制,是企业营销系统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病毒,处理衰老、损伤、死亡的自身细胞以及识别和处理营销系统内部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和营销系统肿瘤,识别和修复营销系统漏洞,从而维持企业营销系统健康的能力。免疫力是企业营销系统识别和排除“异己”(non-serf)的自组织行为。企业营销系统执行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统。

对于上述概念,有三个地方需要进一步界定。一是“细胞”,即组成营销系统的最基本要素,也是病毒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和在营销系统内部传染的载体;二是“异己”,即营销系统免疫作用的客体;三是“营销系统健康”,即营销免疫系统的目标。

2.营销细胞

营销细胞定义为组成企业营销系统的最基本要素,包括人、财、物、制度、文化、品牌、形象等。将这些定义为要素细胞,多个要素细胞组合起来就构成了“复合细胞”,如市场调查部门、媒体策划部门、促销活动管理部门、客户管理部门、经销商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复

合细胞体现出的是营销系统的“能力细胞”,如需求分析能力、市场定位能力、市场决策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营销管理能力、营销执行能力等。营销病毒侵入企业营销系统内部之后,将直接作用于营销细胞,引起细胞的病变,并以细胞为载体,在营销系统内部扩散开来,导致营销系统局部性病变,并最终给企业营销系统的健康带来威胁。单个细胞也是生命体,同样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自然过程,衰老、损伤、突变、感染病毒和死亡的细胞必然对企业的营销系统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营销免疫系统就是保证组成营销系统的每个细胞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只有单个细胞健康了,才能保证整个营销系统的健康运作。

3.营销异己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讲,营销异己就是抗原。王以华(2006)从企业组织的边界和异己与企业组织的利害关系两个维度,将企业异己分为内部异己和外部异己、有益异己和有害异己四种类型。内部的有益异己是企业的创新力量,能够打破常规和企业惯例,促进企业的活跃性;外部的有益异己可以看做资源和机会,有利于企业保持活跃性和均衡性;内部的有害异己如同人体的肿瘤,阻碍企业组织的均衡与活跃,甚至使企业消亡;外部有害异己指来自环境对企业组织的冲击,如同侵害人体的病毒。

根据前文对营销系统免疫力的定义,笔者将营销异己分为以下几类:营销病毒、营销衰老细胞、营销损伤细胞、营销死亡细胞、营销突变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营销肿瘤和营销管理漏洞。营销病毒指企业营销系统在与外界环境的能量交换过程中,外界给营销系统带来的风险和危机,如顾客需求的变化、盲目多元化、兼并收购来的不良资产、合资双方的文化冲突、竞争对手的策略改变、原材料的供应中断、商业间谍、替代品的威胁、金融危机、不可抗力等。衰老细胞,如技术过时、反应迟钝、思想僵化等。损伤细胞,如资金短缺、物料短缺、人力短缺、形象受损等。死亡细胞,如呆账、坏账、企业废弃物、滞销产品、失败项目、机构裁撤等。突变细胞,如关键人物的离职、管理制度的改变、技术上的更新换代等。病毒感染细胞指外界风险和危机传染给营销系统后,引起某些细胞患病,如食品问题引发的行业危机引起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合资过来的不良资产和文化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等。营销管理漏洞也叫营销系统脆弱性,是指企业营销系统存在的弱点或缺陷,企业对特定威胁攻击或危险事件的敏感性,或进行攻击的威胁作用的可能性。从系统科学角度来考虑,营销漏洞是指在面对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干扰或胁迫条件下,企业营销系统具有较强的易损性、敏感性以及缺乏快速响应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最终导致营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4.营销系统健康

Miles在1965年就曾指出,组织如同个体一样,也有健康好坏之分。对于个体来讲,健康并非代表力量最大、速度最快,而是要使体内各项指标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运动员不长寿的原因就在于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影响了免疫细胞的质和量,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了人体对传染性疾病的抵抗力。除了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对于现代人来讲同样是很重要的,自杀的人大多数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导致的。对于企业来讲,并非规模越大越好,利润越多越好,许多大企业破产倒闭就是由企业某方面的不健康导致的。因此,只有多方面协调发展,处于健康状态的企业才能长治久安。营销免疫系统的最终目标就是维护营销系统的健康。

(二)营销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免疫系统通常有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王以华(2006)认为企业免疫系统发挥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监视、防御、自稳和学习。笔者将企业营销免疫系统的功能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免疫防御。它相当于国家的国防系统,对外防御侵略,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异物的能力。能清除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及其他异物。企业营销组织天生能够对外部环境进行识别和选择,对威胁、危害和风险进行抵御,以保护和维持组织的稳定。

2.免疫自稳。相当于社会中的公安系统,指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的组织、细胞的能力,这是机体借以维持正常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这种自身稳定功能失调时,易导致某些生理平衡的紊乱或者自身免疫疾病。营销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清除组织内部落后的、无效的、不适宜的因素,维持组织内部的活力、协调和均衡。

3.免疫监视。指机体杀伤和消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机体借以监视和抑制恶性肿瘤在体内生长。一旦功能低下,宿主易患恶性肿瘤。企业为了有力应对内部出现的异常和突变因素,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时刻发挥警惕和监视功能,在问题恶变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

4.免疫修复。免疫细胞能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使其恢复原来的功能。营销免疫系统不仅能够修复营销管理漏洞,还能使免疫系统在遭受异己的攻击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比以前更好的状态。

5.学习和记忆功能。当抗原第一次侵入生物体时,免疫系统通过学习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同时,免疫系统产生记忆细胞。如果该类型抗原再次入侵时,免疫系统唤醒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消灭抗原。营销系统自身的知识管理系统使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对于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能够迅速从知识库里调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该类问题的产生。

对于入侵的病原体,营销免疫系统首先进行异己识别,如果是有益的就终止应答,如果是有害的再进行二次识别,如果是企业以前遇到过的异己,即营销免疫系统的抗原库里存在这种异己,则直接从抗体库里调取相应的策略,从而将入侵的异己消灭;如果是首次入侵的异己,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消灭异己的过程中会产生记忆,异己消灭完之后,企业对此次防御过程进行总结提升,抗原库和抗体库相应增加,抗病毒能力进一步增强,这就是营销免疫系统的初次应答机制。

三、营销系统免疫力提升路径

(一)坚持运动――创新

黄衍强(2006)认为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有助于提高巨噬细胞对细菌、病毒的吞噬效果,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抑制它们在体内繁殖和扩散,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对于企业来讲,要想远离病毒的侵扰和提高“抗病毒”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运动”来提升免疫力才能够实现。创新是企业最主要的运动方式,营销观念、营销手段、营销策略长期不创新就和人长期不运动一样,时间长了,免疫力就会下降,营销系统就容易生病。而创新能够给企业带来生机,让企业全身活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免疫力,让自己逐渐地强大起来。当今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企业不在追求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大概就如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那句“不创新,就灭亡”,抑或是“要么创新,要么死亡”――畅销书《追求卓越》作者托马斯・彼得斯所言。

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

研究人员表示,太高强度与密集的运动,反而会让免疫力下降,这也是运动员难以长寿的主要原因。企业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应把握好创新的“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表示,金融过度创新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同样是金融创新过度而导致了一些巨大的灾难性事件,如巴林银行事件、宝洁事件、国储铜事件、中航油事件以及安然公司的破产。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企业和企业所处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产生的要求,是常规态势遭遇了范式危机时必然触发的变革程序,而不是知名企业的霸王硬上弓。过度强调创新无疑是违反技术发展自然规律的。企业如果把握不好创新的“度”,就会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极大的损伤,严重时会危及企业的生存。

(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励机制企业文化

如何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两个方面:充足的睡眠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两方面对人体的免疫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前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后者。一个企业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是由该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决定的,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取决于企业的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

免疫学家对睡眠与人体免疫力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睡眠除了可以消除疲劳,使人产生新的活力外,还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密切关系。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人性化的福利制度和合理的晋升机制,会让员工通过为企业工作而满足多种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犹如“运动”之后获得了充足的“睡眠”,从而干劲十足,而这正是企业的激励机制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中华预防医学会专职副会长蔡纪明表示,敌视、悲痛、失落、忧愁等消极情绪都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开朗活泼的性格、愉快的情绪则会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人只有在内心平衡愉悦的状态下,免疫力才是最强的。美国梅友诊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年轻时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多活12年。企业文化,讲的是企业的理想,企业的风气,企业生存发展的大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意境,犹如人的心态一样。心态的不同导致了人的行为不同,同样,企业文化的不同使不同的企业在市场上有不同的业绩。许多百年企业长存不衰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当中去。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经营业务总是在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外部世界,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核心文化理念,这些也构成了企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

(三)均衡营养――平衡管理

在医学上,存在“营养一免疫一感染”的三角关系,也就是机体营养不良将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而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又会使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有利于感染的发生和发展。免疫系统就如同戍守疆土的将士,随时都在为我们的健康安全英勇作战。营养所扮演的角色,就是适时适地提供所需的战略物资。细菌及病毒会繁殖,如果刚侵入人体时无法即时消减或控制,就会大量增生,破坏细胞,造成生病的症状。

营销系统要想增强对危机的免疫力,同样需要均衡营养,而企业所要平衡的是营销系统自身的生态系统。在企业管理的诸多经典理论宝库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处于一种扩张与约束、收益与损失、激励与控制、权利与义务、投入与产出、授权与监督等的平衡状态之中。要保持这种平衡状态,企业及其管理者的平衡思想、平衡艺术和平衡操作是至关重要的。平衡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一系列活动及行为的平衡和协调,它对于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服务宗旨,以技术创新为后盾,致力于将企业组成一个系统、一个整体,达到与其环境的平衡。平衡管理就是企业内部化和外部化的整合,它致力于协调各种内外部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先进的技术工具指导管理实践。管理的本质就是在旧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迅速建立起新的平衡的过程。如果这种新平衡是迅速而稳固的,那么整个过程不过是杂技演员在钢丝上轻轻地摇摆了一下而已,如果旧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久久不能形成,这显然就是管理不善或管理不到位,必然产生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就像杂技演员从钢丝上掉了下来一样。

(四)健康体检――营销诊断

健康体检是一种新的自我保健方式,它可以变被动看病为主动检查,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医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的自我感觉并不完全可靠,大多数癌症早期毫无异常,待到自我感觉出现问题时已到了后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指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交流能够提高防治效果,由此看出,对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健康管理与维护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其实企业也一样,企业诊断已经与企业管理密不可分,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定期会邀请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管理诊断,挖掘存在的管理问题,提升管理能力,提高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企业可成立专门的内部诊断部门,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专家对本企业进行定期的诊断,也可聘请专门的咨询公司、外部专家学者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前者具有花费少、保密性强、易于找到企业主要问题等优点,但也易于出现只抓局部问题不能兼顾全局的缺陷。后者具有客观性强、易于全面反映企业情况、历时较长、花费较多等特点。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诊断方式,也可将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以期将营销系统的致病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早日发现企业所犯之病,并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降低危害和损失。

(五)巩固第一道免疫防线――风险管理

我们的身体有三道免疫防线来保护我们的健康: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皮肤和黏膜是抵抗所有“敌人”的第一防线。一般的病毒与细菌,都没有办法直接穿透皮肤,我们也才可以安然地在充满各种病毒与细菌的环境中继续生息。黏膜几乎覆盖着呼吸、消化、泌尿几大系统的所有器官的内壁,对有害微生物和化学物质有极强的排斥力。

营销风险管理是对营销系统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我们将风险管理视为营销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因为风险管理通过在营销系统内部构建一套严密的控制和监管体系,使外来病毒无法进入到系统内部,犹如在系统构建了一层严密的“防火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电脑黑客只要找到复杂的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缝,就能轻而易举地闯入系统,此处的“缝”指的就是电脑系统的漏洞。同样,企业营销系统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漏洞,企业“生病”往往是外部病毒发现了营销管理的某一漏洞,借由漏洞进入到企

业机体内部,从而使企业感染病毒。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及时地发现存在的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其堵上,使企业的防火墙更加牢不可摧,病毒就无法入侵企业。

(六)接种疫苗――营销危机应急预案

疫苗进人机体后,会诱使机体误认为正在遭受这种病原体的侵略而调动免疫力量进行围剿,并且把这种病原体的抗原特征记录在记忆细胞里,这也正是接种疫苗的目的所在。一旦下次真正遭到了该病原体的攻击,机体就可以马上识别,启动免疫系统把它们一举歼灭。未雨绸缪远远好过亡羊补牢,开发疫苗无疑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

对营销系统而言,疫苗就是营销危机应急预案。营销危机应急预案是企业针对可能入侵企业的营销危机,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危机防御工作、降低企业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一旦企业遭受同一危机的攻击,营销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从应急预案库里调出该危机的应急预案,迅速而有效地将该危机予以消灭。应急预案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化应急管理为常规管理。企业应成立专门的免疫部门,制定营销危机应急预案,并做好应急资源的日常准备工作。企业在与病毒的抗争中,必然要耗费本企业的资源,也可能需要调集外来资源,免疫部门应保持相关资源的渠道稳定性,确保营销危机入侵时,所需资源能够畅通无阻地到达指定位置。资源有无形和有形之分,前者如技术、信息、品牌、文化、信誉,还有关系资源、社会资源等,后者如资金、实物、人力资源等。企业在确保资源能够被利用的同时,更应注重资源在紧急状态下的畅通无阻。

另外,企业免疫部门可在企业内部适时采取试错法来制造一些病毒,以此来保持全体员工的警惕性和“抗病毒”能力。试错是哲学家波普尔在论述科学知识增长模式时,为了解决科学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指导思想。他指出科学是试验性的,而且是难免要犯错误的,只有在不断尝试中才能清除错误,并以错误为参照系,不断从错误中学习。企业如同人,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而又不断改进自己的过程,企业免疫部门通过有意识地制造一些危机,可以使企业在与危机的抗争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在试错的过程中,企业免疫机构必须要把握好“错”的“度”,必须要在可控之中,不能超出企业可承受范围,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风险和损失。

四、结语

本文从组织免疫这一新的视角探讨了营销系统的免疫力问题。首先,对免疫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营销系统免疫力的概念,并定义了营销细胞、营销异己、营销系统健康等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营销免疫系统的功能,最后探讨了营销免疫力的提升路径。本文只是提出了营销免疫力的概念,对于营销免疫系统的结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及免疫力的测量没有提及,这些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赖迪辉,陈士俊,战略免疫空间及其动力学稳定性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9(6):94―97.

[2]周站,员工离职恐慌的传染机理与免疫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陆力,基于免疫理论的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4.

第8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免疫系统论”的提出,为在更高层次中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

财政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和法定职责,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更好地发挥在财政审计中的免疫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多年来的县、乡(镇)财政审计工作实践,谈一谈“免疫系统论”框架下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方式和重点等方面的粗浅认识。

一、财政审计的内容

根据财政审计在国家审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审计署对财政审计的“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工作思路以及当前县、乡(镇)两级财政的状况,为了“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县、乡(镇)财政审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预算管理审计

对财政预算管理审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

(1)收入预算的增长是否与当地cdp的增长趋于同步。

(2)流转税收入预算占当地的gdp的比重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随流转税征收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是否与当地的流转税相配比。

(4)非税收入预算是否参照上年和当年收入数,依据下年的政策变化及其他增减因素进行合理编制。

(5)支出预算总额是否在可用财力总额范围内;可用财力的计算是否考虑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其他政策性影响因素;上年结余是否按规定纳入当年支出预算安排。

(6)基本预算支出的编制是否依据合理的预算定额、标准,其中:人员经费预算是否考虑增资因素,是否与部门(单位)预算中的基本支出预算的人员经费一致;公用经费预算在同一个定额标准的基础上,是否考虑各部门、单位履行政府职能的资金需要编制。

(7)项目支出预算是否为当地政府研究确定的项目;项目支出预算安排是否建立在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上,有无编制“空头”项目列入下年支出预算项目。

2、预算管理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

(1)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否结合当地的实际,既集中了财力,加强了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提高了财政支付能力,又保证了部门、单位履行职能的资金需要;各银行账户设置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

(2)“收人两条线”管理制度的实施,是否促使各部门、单位各项规费收入及罚没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离”制度执行是否到位。

(3)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节约财政性资金;是否确保了采购物资的质量;政府采购的程序是否严格执行到位。

3、预算调整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法》的规定,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并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

(二)财政预算收入审计

1、财政部门组织入库的预算收入审计。

(1)预算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是否符合《预算法》等有关规定,有无擅自扩大收人范围,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增加(或减少)收费项目对象。

(2)是否存在擅自减收、缓收、免收预算收入;或虽收缴预算收入入库,又从“预算支出”渠道拨回,变相减收、免收预算收入的现象。对减收、缓收、免收预算收入的项目要审计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手续。是否齐全。

(3)有无擅自隐瞒、坐支、截留预算收入;将应纳入预算收入项目转为预算外收入;有无将应作预算收入不按规定及时结算,长期挂往来账,并从往来账科目直接拨付的现象。

(4)有无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另行存放在国库以外的过渡性账户中,不按规定及时纳入预算收入的现象。

(5)有无违规办理预算收入退库,或本应作预算支出的项目作为收入退库处理的现象。

(6)有无为了完成年初财政预算收入任务,违规调入资金用于平衡年度预算的现象。

2、税务部门组织入库的预算收入审计。

(1)是否按税收政策及时足额征缴应入库的各项税收,有无违规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各项税款的现象。

(2)是否存在违规设置过渡性银行存款账户、随意调节税收入库的现象。

(3)是否存在违规办理税收提成,继续提取税务征收业务经费、奖励资金和代扣税款手续费;办理退税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的现象。

(4)有无为了完成年度税收任务,不按税收征管的属地管理原则。存在借税、引税,有意混库挤占上级收入的现象。

(三)财政预算支出审计

1、预算支出是否真实。支出列报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列入相应的支出科目;有无虚列支出挂暂存;预拨下年度经费列入当年财政预算支出;将应在预算外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

2、经费拨款是否有预算;超收安排,追加预算支出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审批。

3、上级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是否及时拨付,有无挤占、截留、挪作他用的现象。

4、是否按规定比例设置预备费,动用预备费是否按规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四)财政预算结余审计

1、结转下年支出是否真实,是否按规定落实到具体的支出项目或用款单位。

2、是否按规定从当年的预算结余中设置和补充预算周转金,是否存在挪用预算周转金的现象。

二、财政审计的方式

从目前地方财政审计的方式来看,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均由地方本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本级财政决算审计均由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审计,这种审计方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

1、从审计的对象内容来看几乎一样,只是侧重点不同,这样势必造成重复审计。

2、从审计资源的有效性来看,居于上述原因,必将造成审计资源的浪费,做重复事。

3、从审计的时效性来看。上一级审计机关受审计人力、精力、异地条件的限制,最多每两年安排一次对下级财政决算审计。而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几乎每年一次,对比之下时效性差。

为此,笔者认为,财政审计方式,按《审计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应作如下调整:

1、县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和财政决算审计应由县级审计机关列入当年审计工作计划安排负责审计。

2、乡(镇)一级政府因没有设立国家审计机构,乡(镇)财政审计由县审计机关负责审计。

3、上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政府要求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宏观决策有重大影响的财政投入项目安排专项审计。

这样既保证了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和审计,资源的有效利用,又避免了重复审计。

三、财政审计的重点

县、乡(镇)财政审计应该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根据县、乡(镇)两级财政管理体制和目前的财政状况,主要应突出如下审计重点:

(一)重点审计县、乡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1、审计中注重分析非税收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重的变化情况,如增长(减少)过快则应分析增长的原因并重点抽查收入增长过快的项目,审计其有无违规调入资金,虚增财政收入的行为。

2、重点审计土地出让金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列财政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是县、乡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宗土地的出让都应该审计到位。看土地出让是否按法定审批权限,有无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的现象,土地出让程序是否合规,拍卖成交的土地出让收人是否全额缴库。

3、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县、乡财政收入进度情况和税务部门提供的县、乡税收入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者入库金额较大的月份和税目进行重点抽查审计,看有无异地借税、引税的现象。

(二)重点审计县、乡财政预算支出的有效性

1、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是否做到专款专用。

2、教育支出、科技支出、支农支出的增长是否与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长同步。

3、地方教育附加费,城建税收入是否按规定专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无挪作他用的现象。

4、对县、乡(镇)财政的支付能力和保证程度指标进行审计分析评价。

(1)某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预算支出总额/(预算收入总额一本年净结余)×100%

其中:预算支出总额=地方-般预算支出+体制结算、专项上解支出。

预算收入总额=地方-般预算收入+体制结算、专项补助收入+上年净结余

该指标的比例越高,财政的支付能力越强,反映出的财政状况良好,财力充裕;反之,支付能力越弱,反映出的财政状况恶化,财力短缺。

第9篇:免疫系统论范文

关键词 审计 免疫系统 内部审计 思考

一、引言

“现代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该观点是由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此后,刘家义审计长又于2008年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审计本质。审计“免疫系统论”在世界审计理论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是因为其是以中国特色审计实践为基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制度的更高定位。由此可见,这一理论不仅丰富了国家审计工作的内涵,创新了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对如何更好地预防腐败,履行预算执行、经费监控职责等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企业组织内置职能部门之一的内部审计,以是否实现了组织目标、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以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为其出发点,独立、客观、公正地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基于此,组织需要内部审计对组织面临的风险进行适当的防范与预警,需要及时、持续的监控,以帮助组织对风险做出战略反应。然而,我国内部审计在现阶段仅仅行使着监督检查的职责,该领域的整体水平较低,内部审计因现代管理实践不断的发展、民间审计扩展服务领域以及内部审计部门仍采用过时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等原因使其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和实施有助于摆脱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瓶颈,极大的拓展并推动着我国传统内部审计和审计工作的转型,对内部审计来说,可谓是一次重大的审计理论创新。

基于此,本文从审计“免疫系统”的观点出发,探讨其在加强我国内部审计中所起的作用,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建设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下文将首先介绍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其次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与措施。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基本理论

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下,不仅使审计视角、审计范围和审计作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功能和审计本质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更是对审计基础理论的系统创新,推动了审计基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疫”指的是病毒或疾病,这是生物学对“疫”的解释,也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说法,就人体免疫系统而言,它是指人体具有通过防御、自稳和监视等将病毒清除的功能。那么,审计免疫系统中的“疫”,可以被理解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潘学模,2009),这是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国家就好比是一个大系统,而何一个国家在其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阻碍和风险,因此,为使经济正常发展,必须实施各种手段以消除这些阻碍和风险。此外,从制度角度看,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屡查屡犯”的本质也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障碍和风险,因而“屡查屡犯”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疫”。然而,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疫”,都需要一种可以对其进行抵御和化解的机制,审计就充当了这种角色,即具有国家经济运行的一种“免疫”能力。

可见,将审计形象的比喻为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全新阐释,不仅丰富了审计的内涵,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外延,还从战略高度上对审计职能的进一步梳理和确定,更是对审计本质的全新阐释,它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审计事业明确了长远的发展目标。

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似,作为国家“免疫系统”的审计,在国家经济社会运行中同样具有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及抵御功能:第一,预防功能。预防功能即免疫防御功能,通过提前采取措施,以降低并揭示感知存在的隐患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起到预警的作用,也就是说,审计预防是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抵御功能。抵御功能即免疫自稳功能,为杜绝审计中发现的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审计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对相关制度和法规进行修改。第三,揭示功能。揭示功能即免疫监视功能,是指为维护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审计机关采取各种措施消灭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危害,审计的揭示功能被认为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核心。

三、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构建

审计免疫系统由众多子系统构成,而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则被认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子系统。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在审计免疫系统中不仅具有其独特的特征,还与和其他几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是,不论从传统内部审计理论角度来看,还是从内部审计的本质而言,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均提供了一种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同样具有预防、抵御和揭示职能,不仅可以及时揭示企业经营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潜在的风险发出预警,还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保证。对整个国家社会而言,其中各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加强了,内部审计提高了,就会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而在企业中,内部审计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外部环境也会随着其内部审计的变化而发生改善,以有效地发挥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免疫”功能。那么,为更好地要发挥监督作用,内部审计还应进一步增加评价和咨询的功能。

虽然内部审计根植于企业内部,但是企业中一个独立的组织机构,因而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因此,企业内部环境会因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而得到极大的改善,其他审计组织的压力也会在整个审计系统环境发生改善的基础上得以减轻。内部审计则构成了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第一道防线。

四、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有效实施的途径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变现状,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一)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是对内部审计本质的重新诠释和定位,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念体系。科学的审计理念就是要贯彻落实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用这种观点去探索审计工作规律、把握审计的本质。具体到内部审计工作中,就是要求内审人员树立以内部控制为指导、以风险导向技术为手段、以增加企业价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理念。因此,要做到夯实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念根基,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构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体系,以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第二,在实现促进内部审计向服务型转型的基础上拓展内部审计职能。第三,以提高企业对风险的“免疫力”作为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

(二)健全我国相关法规准则制度

完善的法律、政策与规则是内部审计有效发挥功能作用,推进企业发展的法律基础,然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部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指导内部审计的工作,现有的内部审计相关法规依据主要是《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其属于法规层次,法律效力不高,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没有囊括其中,不能很好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快立法建设是基础,尤其需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这是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指导下,针对我国内部审计现状,结合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制定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内部审计法。该法应具有先进的内部审计理念视角,充分体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免疫系统”所发挥的功能,体现严谨的逻辑结构及较强的实践指导性,明确基于“免疫系统论”下内部审计的本质、目标、职能和作用等问题,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为内部审计合法、有序地开展提供法律保障。除此之外,还需健全内部审计准则体系、建立组织自身内部审计制度以进一步确保相关法规准则制度的有效实施。

(三)完善内部审计运行环境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处处受限,各部门不能很好的协调合作,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积极性。基于此,首先,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这要求内部审计机构需脱离于组织中的其他管理部门,成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因为内部审计是否具有较高的独立性,直接受到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合理与否的影响。其次,改善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这是因为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制约。再次,需进一步改善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的关系。内部审计在组织中一直扮演着“保健医生”、“安全卫士”等角色,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其他部门的配合以及领导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后,为强化内部审计“免疫”功能,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组织还需构建内部审计激励约束机制,进而提高内审人员积极性。

(四)创新内部审计工作模式

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管理和效益,而内部审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最终提高企业“免疫力”。内部审计应不断创新内部审计技术方法,并主要从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创新内部审计内容;建立内部控制评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实施以及推进跟踪审计和绩效审计开展等三种渠道着手,积极探索“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发展为目标、治理为核心、控制为主线”的内部审计模式,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功能,切实维护出资人根本利益,强化经营风险,促进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实现力争在应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即实现以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审计方式和手段的转变。

(五)改进内部审计技术方法

首先,督促企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的同时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技术。鉴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受到不同层面各种风险的威胁,那么风险因素应作为审计对象选择中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重点关注,这也就要求内部审计部门应以风险为导向选择审计对,在工作时要以风险为中心,在经营管理的风险区域运用更多有效的审计资源。其次,采用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手段。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运行环境随着日益发达的计算机和网络、电子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也对审计软件和审计技术研发的创新具有更大的需求。最后,建立内部审计免疫检测系统。基于提前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是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作用机理,通过建立一种对数据动态分析过程的免疫检测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成果质量。

五、结语

顺应时展而产生的审计免疫系统论,不仅完善和发展了审计内涵和审计职能,更是深化了审计本质,鉴于加强企业风险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以及增加企业价值是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本文从当前审计免疫系统理论出发,在解读了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是审计免疫系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并提出实现内部审计践行“免疫系统”功能的主要途径。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实施不仅需要遵循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领导,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

参考文献:

[1]陆晓辉.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论的意义.审计研究.2009年第6期.

[2]马玉珍,徐行恕.构建审计免疫系统理论框架的思考.广州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牛波.对内部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中国审计.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