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资本范文

金融资本精选(九篇)

金融资本

第1篇:金融资本范文

论文摘要: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垄断金融资本的研究成果,分析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解释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必然性,可以为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2007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以惊人的传播速度和破坏程度横扫了全球。不同于以往爆发的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是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金融资本阶段,因此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在新阶段下爆发金融危机的原因和过程,避免和最大程度地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首先有必要正确认识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然后通过对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研究,分析危机爆发的必然性,最后得出结论和启示。

一、垄断金融资本阶段的特点

垄断金融资本是对垄断资本的发展。根据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奇的论述,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规律是剩余随着这个制度的发展而在绝对数上和相对数上增长。为了吸收这些日益增长的经济剩余需要开拓新的途径作为消费和投资的补充,比如销售努力、政府民用支出、军事主义和帝国主义等,然而这些途径都不能有效吸收经济剩余,持续的生产过剩导致20世纪70年代滞胀局面的产生。于是在危机背景下,资本主义开始了由垄断资本向垄断金融资本的转变。垄断金融资本具有其鲜明的阶段特点。

(一)经济金融化

经济金融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的本性是不断追逐剩余价值,但随着机构成不断提高,实体经济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这使得经济剩余在实体经济中找不到出路,而金融资本却可以完全摆脱物质形态的束缚,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权和灵活性,满足其获得价值增值的本性。于是,金融资本相对于实体经济资本迅速膨胀。

(二)金融虚拟化

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总值达到596万亿美元,是全球股市总值65万亿美元的9倍,是全球GDP总量54.5万亿美元的11倍。其中美国金融衍生产品总值占全球的50%以上,是美国GDP的25倍[1]。

(三)金融部门走向垄断并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金融部门正日益走向垄断,"1990年美国最大的10家金融机构只持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0%;今天它们拥有的是50%。前20位的金融机构现在持有金融资产的70%——这是从1990年的12%上涨起来的。"[2]这些巨型金融机构在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当工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组成"金融——工业联合体"后,金融部门的定价权力显著提高,金融的触角渗透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微观层面的非金融企业通过融资获得资金,企业利润来源以金融业资本为主,和宏观层面的金融部门相对于实体经济部门利润总量比重上升,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以金融资本运动为主,各国间实物和服务贸易居于次要地位。

(四)新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

由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对滞胀问题解决乏力,新自由主义逐渐在理论上和政策上居于主导地位,其核心主张是尽可能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对经济关系的调控作用,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其中,关于金融自由化的政策要求各国开放金融市场,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

二、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在垄断资本阶段,垄断公司控制着市场运行和产品价格,这些巨型公司为了避免盲目的价格竞争损害各自利益,他们共谋确定产品的市场价格,在面对相同的价格水平下,各个公司通过削减成本获得利润。在这种运行机制下,产品的价格竞争是禁止的,而生产要素的价格竞争,尤其是劳动力的价格竞争却明显加强了,压低工人工资成了削减成本的有效手段,于是利润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垄断公司手中,而工人面临的却是"工资崩溃",陷入"绝对贫困化"。这时的经济产生了一对极为严重的矛盾,一方面,资本家手中积聚了大量剩余,并且这些剩余仍日益增加,他们希望通过新投资使这些剩余创造更多的利润,即提供更多的供给;另一方面,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加深,身处"绝对贫困化"中的工人抑制需求,资本扩张的压力遇到有效需求不足,形成了保罗·斯威奇所说的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趋势","这种过度积累的趋势在成熟的、垄断的资本主义中日益显著,减少了增长率,并因此唤醒了经济长期滞胀的幽灵。"[2]

为了摆脱滞胀困境,一种新的吸收剩余、创造利润的方式迅速受到资本家的青睐——金融。金融本身具有高杠杆性,通过买卖金融产品,资本家可以在金融市场中迅速实现资本增值,轻松绕开实体经济受到有效需求不足而产生的增值障碍,并且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和不断推出新型金融衍生物的刺激,再加之新自由主义极力消除资本流动限制,主张减少金融监管,金融成为资本逐利的追捧对象,并日益在经济运行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时上文所述的矛盾似乎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资本对金融的狂热已经使整个经济建立在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基础之上,一旦借贷某一方在某一环节出现问题,结果就是一系列连锁债务危机和支付危机。在这次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成为导火索,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然后迅速传至全球,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三、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一)金融泡沫急剧膨胀

在《资本论》中,生息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G-W-G’-G’,其中G-W-G’部分是职能资本增值过程,可见生息资本与职能资本应是紧密联系的。然而,随着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创新,以及现代银行制度的不断成熟,金融资本几乎完全脱离了实际经济,通过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就可以迅速实现G-G’的价值增值,并且由于金融交易具有高杠杆性,资本回报率可以达到自身价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这使得金融衍生品所形成的虚假财富急剧膨胀。 转贴于

(二)新自由主义推波助澜

新自由主义主张的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实际是为维护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正如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约翰·B.福斯特所说,"新自由主义根本不是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复活,而是日益表现为全球规模的大资本、大政府和大金融的产物。"[2]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声称要取消对金融的监管,使金融运作自由化,但在面对金融损失时,他们则抛开了"市场化"、"自由化"的原则,积极救市,支持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并社会化这些损失,而在金融泡沫扩大时期,则恢复了不干预政策,放任金融泡沫无限膨胀,使企业充分获利;另一方面,"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使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工人贫困化程度加深。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次级抵押贷款偿付不足,很大程度上也是实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并激化

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矛盾的自我调整,因此,生产关系内部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潜在动因。垄断资本主义的矛盾在于"它总是形成越来越多的剩余,可是它不能提供为吸收日益增长的剩余所需要的因而是为使这个制度和谐运转所需要的消费和投资出路。……所以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停滞。"[3]垄断金融资本虽然通过金融途径对垄断资本进行了部分修复,表面上解决了剩余的生产和吸收之间的矛盾,但从本质上分析,这种修复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可能消除爆发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事实上,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资本主义生产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了。因此,只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就会存在爆发危机的可能,而在垄断金融资本阶段,金融化带来的危机将是更深刻和更长期的,"这是当前危机的最大可能结果"[4]。

四、结论和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从垄断资本到垄断金融资本的发展只不过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内部的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金融资本脱离实体资本迅速膨胀,产生大量金融泡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逐利、寻找吸收剩余的途径的必然结果,因此仅从金融角度探索解决危机的做法只能起到暂时延缓下次危机到来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引起其他形式的经济灾难。

不可否认金融部门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对经济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任金融行业自由发展,甚至取消金融监管,繁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表面上可以分散风险,但从这次危机中可以看出,这些创新实际上加速了金融泡沫的膨胀,因此,在金融监管中应该更加重视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确保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另外,随着金融国际化趋势的发展,资本跨国界流动已经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一国乃至全球经济走势的重要力量,如何在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抵御国际资本对本国经济的冲击应该是未来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新自由主义政策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因此在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经济政策时,要特别注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避免照搬照抄,尤其要重视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防止贫富差距拉大,帮助低收入人群摆脱贫困;要重视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将促进内需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防止出现经济增长的泡沫,确保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2):41.

[2]约翰·B.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垄断金融资本、积累悖论与新自由主义本质[J].武锡申,译国外理论动态,2010,(1).

[3]保罗·巴兰,保罗·斯威奇.垄断资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05-106.

第2篇:金融资本范文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破坏性。面对危机美国的“健全的经济制度”收到了空前的质疑,曾经美国的经济制度具有标杆作用,是各国的成功典范,而美国自身也因此对各国的经济体制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在致辞危机之后,人民开始反思美国何以成为这场巨大危机的制造者。笔者认为美国的悲剧归根结底源于以美国我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那么什么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它的特征又是什么?以及各国如何增强经济系统受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冲击的能力呢?这是本文要注重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优胜劣汰,优胜劣汰的过程中,生产的集中和基本的积聚必然随之产生,与此同时共有资本和银行资本的垄断就会混合生长。而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中,典型的就是随着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融资租赁及一系列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所导致的金融垄断资本和非金融业垄断资本的混合生长。这样也就形成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

随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形成,资本越来越不满足于只是单纯的剥削工业中工人们创造的利润,而是希望于对本国或别国工人农民们创造的全部财富进行掠夺,由圈地改为圈钱(即由开办实体企业,分享产业工作创造的剩余价值改为推出各种衍生品,利用各种高杠杆运作方式甚至诈骗在股市、债券基金市场上牟取暴利,以及本文所探讨的坍塌别国经济,直接掠夺别国财富)。

二、国际垄断金融资本的特征

在资本主义国家国际金融资本是由国家垄断过度发展过来的,这种过度的速度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而迅速加快。这种进步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的进程。而且从生产要素上来看,也在更大范围内强化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很显然这必将加深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的矛盾――这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及其他主要矛盾。从美国近二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来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在运作过程中,已逐步呈现出了同国家垄断资本既有某种联系、继承,又有显著差别的若干基本特征。

(一)经济的金融化速度加快

金融资本逐渐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资本,甚至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政治的主宰。这种经济金融化主要表现在由于金融资本不断的快速占有社会总资本创造的新价值,所以相对于实体经济资本而言金融资本的扩张速度就显得非常之快。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实体经济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利润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面对严峻的形式,实体经济企业不得不积极寻求其他实现利润的途径,于是并购等手段便成为很多企业的良好选择。实体经济企业在完成“并购”的过程中,必然需要银行资本的支持进行银行融资。金融资本垄断寡头正是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和命脉的特殊地位,逐步实现了对实体经济企业的操控,并越来越多地占有实体经济资本所攫取的剩余价值。据美国相关学者统计,整个美国金融行业在2004年所“创造”的利润约为30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国内所有非金融行业所“创造”的利润则为534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金融行业“创造”了美国所有国内企业利润的40%左右。而在40年前,即20世纪60年代金融行业所“创造”的利润不到国内所有企业所“创造”的利润的2%。仅仅40年,这一比重就增长了19倍。

(二)金融趋于虚拟化和泡沫化

资本的本质就是增值,这种增值是在循环的过程中来实现的,无需通过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只需货币货币自身的循环就可以完成货币的衍生。在美国,这种以钱生钱的方式在利润回报上优于实体经济,所以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大量的涌入金融领域。这种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金融业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走向虚拟化和泡沫化的不归路。

(三)金融资本流动和金融运作自由化

在当今的经济形势下,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它的作用是给实体经济输送血液。金融产品是货币市场工具,用于商品交易结算,同时也是企业的资产储备以及防范资产风险等的资本市场工具,金融产品的运行和流转必须在国家计划的调控下,在国家有关法律的框架内,这样才能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随着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增多和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其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尤其是现代金融产品同当代高新技术DD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结合之后,其流动之迅速、流动量之大,形成的对一个国家的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冲击力之大,常常出乎人们的想象。也正因为如此,为实现其尽快增值的目标,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不满足于仅仅主宰美国经济,而且要掌控整个世界经济,实现“全球一体化”即“美国化”。其重要杠杆之一,就是“金融自由化”。

金融自由化的含义就是金融资本的自由化流动和金融运作的自由化。在金融运作过程中取消了很多运作中实际上必不可少的监管环节。这样的后果自然是监管的缺失。这也为金融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

(四)实体经济的日趋空心化

近几十年来,美国经济金融化、金融虚拟化、金融衍生产品泡沫化。只是美国经济发展畸形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其体经济的日趋萎缩、国民经济空心化。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业的巨大泡沫破灭是这个行业一蹶不振,汽车行业又遭受重创,克莱斯勒、通用、福特三大汽车巨头的汽车销量急剧下降,经营严重亏损。至此,美国实体经济中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已经所剩不多。

(五)在“效率优先”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导下,美国劳动大众日益贫困化

以自由化特别是金融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或市场原教旨主义为灵魂的新自由主义,是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榨取尽可能多劳动者血汗服务的。新自由主义所谓的“效率优先”,本质是“资本增值效率优先”。资本主义以牺牲社会公平和劳动者的日益贫困为代价,来换取资本的快速增值,也就是实现效率优先。

美国政客和一些经济学家常常津津乐道:美国普通民众均持有股票,“人人都是资本家”。实际上这只是表象,并非事物的本质。真相是,占人口10%的富人持有美国股票市值的89.3%、全部债券的90%,而普通员工持股之和仅占全部股票市值的0.1%。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就是他们所谓“效率优先”所构建的今日美国之社会现实。

(六)美国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债务化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历来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这一基本矛盾的支配下,市场供给具有无限制增长的潜力,而消费者由于以普通大众为主,长期收资本的盘剥,其支付能力增长有限且速度缓慢,其结果必然是经济过剩这种周期性危机的产生。

在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的主导、推动之下,近些年来,逐步形成了一种“负债经济模式”:普通民众靠借贷维持日常消费。人们对美国人超前消费的理解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在美国民众靠借贷消费,是一种无奈之举,是生存所迫。当然,负债最重的自然是低收入者。

不仅如此,美国企业和政府也都靠举债维持经营。从2007年起美国国债余额从10.35万亿美元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55万亿美元。

以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其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些基本表现。在资本主义的国际金融资本垄断阶段这些矛盾不断显现,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在进一步发展。一切表明,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必然结果。

三、增强经济系统受国际垄断金融资本冲击能力的对策

(1)继续坚持目前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资本市场的开放能够促进本国金融资本的流动和增值,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只有自身经济的强大才能有足够的资本去抵御一切可能的外来冲击。

(2)出口多元化,产业升级,提升技术含量。提升我国在产业链国际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单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不掌握核心技术,不进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国家终究会被他国淘汰,这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优胜劣汰原则的体现。此外,要想国民经济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在出口方面要尽可能的多元化,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天然的风险防火墙,抵御因市场风险、政治风险等等带来的一切潜在问题。

(3)大力发展国内的长期资本和债务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发展企业的IPO及债务融资,发展新兴的融资租赁行业,改变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的局面。引进外资以FDI为主,外债以中长期为主,合理安排好还款期限,避免出现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还款的局面。

(4)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进行风险的规避,比如远期汇率,掉期等金融工具。

总的来说,我国一方面要以发展为硬道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要保护好自己的经济发展成果不为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所掠夺,保证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为中国人民所享有!

参考文献:

[1]何秉孟.美国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中国社会科学.2010.05.

[2]费利群.金融全球化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与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09.08.

[3]胡琴.人民币汇率制度与我国金融危机的防范.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院报.2011(1).

[4]杨兆廷.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人民币汇率走势浅析.农村金融研究.1998.4.

[5]徐康宁.亚洲金融危机五年后看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原因.东南大学学报(第四卷第三期).2002.5.

[6]王国刚.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态势和改革开放举措.财贸经济.1998(5).

第3篇:金融资本范文

关键词:资本市场金融改革稳定发展

在过去,我们认为资本市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如今,在中国已经是个被人熟知的、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资本市场应涵盖证券市场(股票市场、长期债券市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长期信贷市场(长期抵押贷款、长期项目融资等)、衍生工具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等),从而我们可以概括出资本市场的基本概念。资本市场是全部中长期资本(一年以上)交易活动的总和,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是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资本市场是通过对收益的预期来导向资源配置的机制。

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不同层次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高端,而产权市场则是一个低端市场。两者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差异:一是产品是否标准化,目前产权市场的交易品种是不标准的;二是是否连续交易,证券市场是连续交易的,而产权市场则不是;三是市场所面向投资者的差别,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包括个人、各类机构(券商、基金等),而产权交易则更多的是面向那些规模和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或者机构投资者。

在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介于主板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之间,还存在创业板(或者中小企业板)和柜台交易等市场。随着各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各市场间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彼此间的边界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运用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的交易活动的总称。而证券市场是作为各种股票、债券、票据的发行转让和交易场所的总称,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债券(如国库券)属于货币市场的范畴,长期债券(如股票、长期债券)属于资本市场的范畴。长期证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资本市场的全部。

一、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环节

资本市场的分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分类对理解、研究资本市场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资本市场进行分类,就会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况。我们不应囿于单一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资本市场,而应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去剖析它。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资本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形成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共识,具有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它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资本市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资本市场的实践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资本市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需要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

1、发展资本市场是我国金融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环节。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真正推进金融的市场化改革,也不可能建立现代金融体系。

2、发展资本市场是化解金融风险、建立多元的市场化风险配置机制的最重要的制度措施。这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发展资本市场,在企业创造多元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为中国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一个市场化的平台。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即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资本扩展机制,它将从根本上铲除“小农经济的企业思维”。

4、发展资本市场,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可自由选择,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资产及资产组合,有利于投资者财富的增长和风险规避。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既要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和结构的改善,又要有利于本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做不到这点,就不是一个好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证监会的几项重点工作之一。目前,随着中小企业板的壮大和中关村股份转让试点的逐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初见雏形。紧接着,中国资本市场将积极探索创业板的发展,使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得到相应层次资本市场的服务与支持,同时能大力推动与创业板市场相辅相成的本土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壮大。从丰富多层次市场的角度来看,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成立,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扬帆启航,并按照“高标准、稳起步”的原则稳妥推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出现,不仅可以大大丰富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也有助于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利用复杂金融产品管理其投资和经营的风险。

从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复杂性来说,它是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台阶,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在2007年,公司债市场借鉴股票发行体制改革的经验,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大力推动审核机制的市场化和透明化,建立健全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发行审核体制。同时,要完善债券信用评级制度,推进债券交易制度创新,完善债券投资者结构,创造债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使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加快发展。

在我国,发展资本市场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其意义可能不限于上述四个方面。上述四个方面是发展资本市场应当实现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还有很多障碍要清除,很多问题要解决。在诸多障碍和问题中,如何积极稳妥地解决上市公司两类股权分置或两类股权(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在流通性上分裂的问题,应是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加强对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监控,有效防范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资金的投资和参与,同样,资本市场也能为社会资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一个平台。完善鼓励社会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政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二要进一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壮大基金的资产规模;三要加快商业银行设立证券基金的试点工作,促进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四要在稳步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同时,不断扩大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资产比例和规模,并积极推动其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五要丰富市场投资产品,积极推动市场的创新,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机构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产品。三、我国资本市场和成熟市场的差距

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具备比较成熟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化的发行体制;自律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自我监督应该成为市场主要的约束力量;应该拥有强大的证券经营机构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者应该具备良好的金融知识和风险意识。同时,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体系中有足够的竞争力等等。回顾美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具有的内涵。在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建立法律法规框架,加强市场监管。此时,两个标志性的人物带领美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一个是美林证券的创始人梅里尔,他开启了对证券经纪业革命性的变革,率先倡导诚信为本和敬业精神,并使得“美林帝国”迅速在华尔街崛起。另一个是投资大师格雷厄姆,他率先提出价值投资的理念,这个理念如同阳光穿透云雾,使资本市场的投资得以回归其本源。

成熟市场至少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证券从业人员不仅应该具有优秀的专业素质,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是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应该以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为核心来构筑。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我国市场在过去的几年中,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和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市场在很多方面,离一个成熟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作为一个金融结构长期严重失衡、金融体系落后的国家,我们要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历史紧迫感,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市场化改革,以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阶段。支持资本市场实现大发展的主要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国民经济增速加快,开始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企业盈利显著回升;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方针已经指明。这些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极佳的外部环境。从资本市场自身来看,经过近三年来的调整,各方在资本市场发展重大问题上的认识更趋一致,相当一批上市公司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投资者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这一切,为资本市场恢复活力,迎来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共同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第4篇:金融资本范文

    【论文摘要】金融泡沫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投机资本正是催生金融泡沫的主力,对二者进行研究有助于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本文试图研究投机资本与金融泡沫的关系,首先分析了投机资本的利与弊,接着阐述了金融泡沫的产生原因以及各阶段的特征,最后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现状及解决途径。

    【论文关键词】金融泡沫;投机资本;房地产泡沫

    一、引言

    从1636 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近400年的时间里,人类在金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再先进的金融模型似乎也无法阻止金融泡沫的产生,而投机资本正是催生泡沫的主因,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资本在国际间大范围流动的阻力越来越小,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这种资金无摩擦的流动使得金融泡沫更容易产生,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至今都未能完全恢复。本文正是试图探讨投机资本是如何催生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产生直至破裂具有哪些特征,最后具体到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现状及解决途径。

    二、投机资本的利与弊

    牛津字典对投机的定义是:对商品、股票和证券等的一般性买卖行为,与普通交易或投资不同的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来获取利润。根据这个定义,所有那些买入(卖出)某一样资产只是为了今后能够以更高(更低)的价格卖出(买入)的交易都是投机性交易。而以投机性交易为运作手段的资本就称之为投机资本。

    投机交易依靠不确定性而存在,不确定性既是投机交易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风险的源泉。但投机资本的存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期货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众所周知,期货交易由于高杠杆化,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然而最初期货交易的诞生却是为了规避风险,也就是套期保值交易。一直到今天,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为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但是如果市场中仅有生产者或称套期保值者,出于交易者人数较少及交易方向趋同等原因,套期保值交易往往难以达成,这时就需要众多的投机者进场交易。于是期货市场的存在就可看作是套期保值者通过放弃盈利的机会,将亏损的风险转嫁给投机者,而这各取所需。目前期货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属于投机者,正是投机交易的存在,使得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投机之所以为人所厌恶,是因为投机交易和投机资本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副产品——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指由于过度的投机,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严重高于其合理的价值的经济现象,这种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的状态难以长期持续,一旦无法为继,资产价格就会快速大幅下跌,导致泡沫破裂。如同投机一样,金融泡沫也有其两面性,在泡沫产生和膨胀阶段初期,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经济快速增长,金融资产的持有人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然而随着泡沫进一步膨胀,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赚钱效应使得人们开始盲目、疯狂,产业资本不满足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而转投金融领域,虽然虚拟财富依然在增长,但是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甚至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出于各种原因导致泡沫破裂,由于资产价格严重下降,资产持有者面临巨额亏损,同时债务违约等问题相继出现,导致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资产状况迅速恶化,同时,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会通过成本、需求等途径波及实体经济,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产生萧条。

    综上所述,投机资本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只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金融泡沫。

    三、金融泡沫形成至破裂的过程

    1.泡沫的形成

    根据普林斯顿经济学家Jose′ A. Scheinkman和熊伟的研究,泡沫的产生是源于投资者对于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不一致。具体过程如下:多空双方对价格的走势有很强的分歧,看空的投资者会抛售甚至做空,但是由于做空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的投资者都不会站在空方这边,这样多方天然就占优势。当价格上升的时候,空方就损失惨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升。而多方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引来更多的新投资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由于市场上有很多群投资者,当一批投资者认为价格过高时,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市场推高价格,或者是原来看空的投资者转变观点。在不同群体的投资者的推动下,价格会越来越高,泡沫形成。

    如果从宏观流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泡沫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流动性泛滥导致,这时金融泡沫往往产生于资金容量庞大的资产领域,例如股市、楼市等,这样的泡沫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规模和影响也较大。但要注意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引发泡沫的可能诱因,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日本在过去20年间长期实行“零利率”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再度引发资产泡沫。另一种是结构性流动性泛滥,也就是市场上整体资金并不十分宽裕,但由于难以寻找到良好的投资标的,使得投机资本集中于少数资产领域,这些资产类型往往是之前被资金关注较少,因此具备足够升值空间的品种。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泡沫往往存在于一些小众化的投资品市场,例如艺术品、珠宝玉石、红木家具等,这种投资品市场往往依赖其稀缺性而存在,因此资金容量较小,相应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有限。

    在泡沫的形成阶段,价格刚刚开始偏离其价值,但因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候市场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并不是以“投机”为目的的,而一旦价格开始推升,赚钱效应显现,嗅觉敏锐的投机资本就会大举入场,为价格加速上涨提供动力,也就进入了泡沫的膨胀期。

    2.泡沫膨胀

    泡沫形成时价格的走势是稳步上升,但是进入膨胀期后,价格会加速上涨。在泡沫膨胀期会出现下列的现象:理性的投资者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泡沫的存在,因此做空或观望。赚到钱的投资者开始抛出手中的筹码,但是有更多的新投资者进入,所以价格还是加速上涨。很多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赚到钱,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这些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而更多的人也决定一试身手,价格被进一步推高。最初理性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的初始的判断,由于害怕错过这次机会,所以也开始买入。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分歧仍然很大,看空和看多的投资者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3.泡沫破裂

    泡沫持续膨胀,直到有一天,当资产价格上涨到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程度,或者市场上出现重大转变时,泡沫到达了顶点。这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终于达成了价格过高的共识,因此一同抛售。而此时,由于很多投资者承担了过大的风险(比如借债买房或炒股),价格的下跌导致他们(以及他们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泡沫破灭了,价格的下滑比上升时还要快。这就是着名的明斯基时刻。一般来说,泡沫上涨期(形成、膨胀)和下跌期(崩溃)的用时比例大约为5比3。即如果是一个持续8年的泡沫,其中5年是上涨,3年是急跌。

    四、我国房地产泡沫分析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一大难题就是高企的房价。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上涨到了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求平抑房价,如收紧银行房贷,出台限购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等,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

    那么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呢?通常,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是出现房产泡沫的预警信号之一。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城镇新建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了9%,09年涨幅则达到了两位数。在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的经济体,房价以这种速度上涨也不让人意外。不过,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并没有按地段或质量进行调整。由于销售的大多数新建房屋往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官方的房价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房价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真实情况。中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也公布大城市二手房销售均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用来评估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房的平均价格相对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非常高:老百姓通常得用9到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房;而在一些大城市,这一比率最近攀升到了20年。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在4-6年。另一个与房价相关的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也就是房屋不动产的资产回报率。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跌破了3%,上海更是已经接近2%。这一回报率已经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说明目前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并不以收取租金为获利手段,而是依靠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属于典型的投机资本。其实,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标准来判断,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了,买不起房了的时候,就可以断定房价存在泡沫。

    与一般的金融泡沫相比,楼市的运行规律稍有不同。楼市泡沫的推动力主要是恐惧。在泡沫的形成阶段,只有比较富有的人群才买房,而随着房价的增高,原来不具备买房实力的人群陷入对未来的恐慌,从而以“倾家荡产”或“创新”的方式加入楼市。因此,市场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奇现象,比如高价倒卖楼号,合伙买房等。另外,楼市几乎没有做空机制,因此理性的投资人最多也就是观望而已,这样楼市就被多方完全占据。另外一个推动楼市上涨的因素是卖方的“惜售”行为,具体表现为新楼盘推迟开盘以等待高价,或者二手房卖主在签约前后仍多次涨价等。惜售行为在泡沫上涨期会助推价格上涨,但是在泡沫崩溃期会导致卖方不能及时止损,加大损失,从而进一步压低房价。在某一个时间,多方的热情退去或是遇到重大的经济或政策环境转变,价格开始下跌,此时市场会等待原来观望的购房人购入从而继续抬高房价,如果还是没有人买房,这就是房价见顶的信号,楼市泡沫开始破裂。

    针对我国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因素会触发楼市泡沫破裂,例如:信贷大幅度收紧、利率大幅提升、允许资本外流、股市或其他资产市场持续表现良好等,也有可能到了某个时点房价不再上涨,房地产的实际资产收益率为负,从而造成需求下降。

第5篇:金融资本范文

【论文关键词】金融泡沫;投机资本;房地产泡沫

一、引言

从1636 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近400年的时间里,人类在金融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金融工具不断丰富和完善,但再先进的金融模型似乎也无法阻止金融泡沫的产生,而投机资本正是催生泡沫的主因,特别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推进,金融资本在国际间大范围流动的阻力越来越小,交易成本越来越低,这种资金无摩擦的流动使得金融泡沫更容易产生,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例如08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陷入金融危机,至今都未能完全恢复。本文正是试图探讨投机资本是如何催生金融泡沫,金融泡沫的产生直至破裂具有哪些特征,最后具体到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现状及解决途径。

二、投机资本的利与弊

牛津字典对投机的定义是:对商品、股票和证券等的一般性买卖行为,与普通交易或投资不同的是通过市场价格的上升或下降来获取利润。根据这个定义,所有那些买入(卖出)某一样资产只是为了今后能够以更高(更低)的价格卖出(买入)的交易都是投机易。而以投机易为运作手段的资本就称之为投机资本。

投机交易依靠不确定性而存在,不确定性既是投机交易的利润来源,同时也是风险的源泉。但投机资本的存在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并且是必不可少的。期货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众所周知,期货交易由于高杠杆化,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然而最初期货交易的诞生却是为了规避风险,也就是套期保值交易。一直到今天,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生产者通过套期保值交易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为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但是如果市场中仅有生产者或称套期保值者,出于交易者人数较少及交易方向趋同等原因,套期保值交易往往难以达成,这时就需要众多的投机者进场交易。于是期货市场的存在就可看作是套期保值者通过放弃盈利的机会,将亏损的风险转嫁给投机者,而这各取所需。目前期货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交易者都属于投机者,正是投机交易的存在,使得期货市场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投机之所以为人所厌恶,是因为投机交易和投机资本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会产生一个副产品——金融泡沫。金融泡沫是指由于过度的投机,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严重高于其合理的价值的经济现象,这种价格和价值严重偏离的状态难以长期持续,一旦无法为继,资产价格就会快速大幅下跌,导致泡沫破裂。如同投机一样,金融泡沫也有其两面性,在泡沫产生和膨胀阶段初期,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经济快速增长,金融资产的持有人也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回报。然而随着泡沫进一步膨胀,价格偏离价值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赚钱效应使得人们开始盲目、疯狂,产业资本不满足于实体经济的利润率而转投金融领域,虽然虚拟财富依然在增长,但是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贡献已经越来越小,甚至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最终出于各种原因导致泡沫破裂,由于资产价格严重下降,资产持有者面临巨额亏损,同时债务违约等问题相继出现,导致银行、保险等金融领域资产状况迅速恶化,同时,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也会通过成本、需求等途径波及实体经济,导致经济下滑甚至产生萧条。

综上所述,投机资本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但必须加以控制,否则只会产生一个又一个的金融泡沫。

三、金融泡沫形成至破裂的过程

1.泡沫的形成

根据普林斯顿经济学家Jose′ A. Scheinkman和熊伟的研究,泡沫的产生是源于投资者对于重大经济问题的意见不一致。具体过程如下:多空双方对价格的走势有很强的分歧,看空的投资者会抛售甚至做空,但是由于做空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的投资者都不会站在空方这边,这样多方天然就占优势。当价格上升的时候,空方就损失惨重,促使价格进一步上升。而多方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引来更多的新投资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由于市场上有很多群投资者,当一批投资者认为价格过高时,总有另外一批投资者进入市场推高价格,或者是原来看空的投资者转变观点。在不同群体的投资者的推动下,价格会越来越高,泡沫形成。

如果从宏观流动性的角度分析,金融泡沫的产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流动性泛滥导致,这时金融泡沫往往产生于资金容量庞大的资产领域,例如股市、楼市等,这样的泡沫往往持续时间较长,规模和影响也较大。但要注意宽松的货币政策只是引发泡沫的可能诱因,但不是充分条件。例如日本在过去20年间长期实行“零利率”的政策,但是依然没有再度引发资产泡沫。另一种是结构性流动性泛滥,也就是市场上整体资金并不十分宽裕,但由于难以寻找到良好的投资标的,使得投机资本集中于少数资产领域,这些资产类型往往是之前被资金关注较少,因此具备足够升值空间的品种。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泡沫往往存在于一些小众化的投资品市场,例如艺术品、珠宝玉石、红木家具等,这种投资品市场往往依赖其稀缺性而存在,因此资金容量较小,相应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也有限。

在泡沫的形成阶段,价格刚刚开始偏离其价值,但因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候市场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的投资者并不是以“投机”为目的的,而一旦价格开始推升,赚钱效应显现,嗅觉敏锐的投机资本就会大举入场,为价格加速上涨提供动力,也就进入了泡沫的膨胀期。

2.泡沫膨胀

泡沫形成时价格的走势是稳步上升,但是进入膨胀期后,价格会加速上涨。在泡沫膨胀期会出现下列的现象:理性的投资者从一开始就看出了泡沫的存在,因此做空或观望。赚到钱的投资者开始抛出手中的筹码,但是有更多的新投资者进入,所以价格还是加速上涨。很多新进入市场的投资者赚到钱,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这些人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而更多的人也决定一试身手,价格被进一步推高。最初理性的投资者开始怀疑自己的初始的判断,由于害怕错过这次机会,所以也开始买入。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分歧仍然很大,看空和看多的投资者都占相当大的比例。

3.泡沫破裂

泡沫持续膨胀,直到有一天,当资产价格上涨到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的程度,或者市场上出现重大转变时,泡沫到达了顶点。这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终于达成了价格过高的共识,因此一同抛售。而此时,由于很多投资者承担了过大的风险(比如借债买房或炒股),价格的下跌导致他们(以及他们的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急剧恶化,泡沫破灭了,价格的下滑比上升时还要快。这就是着名的明斯基时刻。一般来说,泡沫上涨期(形成、膨胀)和下跌期(崩溃)的用时比例大约为5比3。即如果是一个持续8年的泡沫,其中5年是上涨,3年是急跌。

四、我国房地产泡沫分析

我国目前宏观经济的一大难题就是高企的房价。特别是北京、上海等一、二线城市,房价已经上涨到了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因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求平抑房价,如收紧银行房贷,出台限购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等,目的就是为了通 过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使房价回归合理区间。

那么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呢?通常,房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快速上涨可能是出现房产泡沫的预警信号之一。就中国而言,过去10年城镇新建住房平均销售价格年均上涨了9%,09年涨幅则达到了两位数。在一个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的经济体,房价以这种速度上涨也不让人意外。不过,官方公布的房价数据并没有按地段或质量进行调整。由于销售的大多数新建房屋往往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官方的房价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出房价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的真实情况。中国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中原地产也公布大城市二手房销售均价。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房价的上涨幅度远高于官方数据反映出的情况。用来评估房地产泡沫的一个常用指标是房价收入比——即一套住房的平均价格相对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比率。而中国的房价收入比非常高:老百姓通常得用9到10年的收入才买得起一套房;而在一些大城市,这一比率最近攀升到了20年。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通常在4-6年。另一个与房价相关的指标是租金回报率,也就是房屋不动产的资产回报率。据中原地产的统计显示: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租金回报率已经跌破了3%,上海更是已经接近2%。这一回报率已经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说明目前投资房地产的资金并不以收取租金为获利手段,而是依靠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属于典型的投机资本。其实,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标准来判断,当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房价过高了,买不起房了的时候,就可以断定房价存在泡沫。

与一般的金融泡沫相比,楼市的运行规律稍有不同。楼市泡沫的推动力主要是恐惧。在泡沫的形成阶段,只有比较富有的人群才买房,而随着房价的增高,原来不具备买房实力的人群陷入对未来的恐慌,从而以“倾家荡产”或“创新”的方式加入楼市。因此,市场上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新奇现象,比如高价倒卖楼号,合伙买房等。另外,楼市几乎没有做空机制,因此理性的投资人最多也就是观望而已,这样楼市就被多方完全占据。另外一个推动楼市上涨的因素是卖方的“惜售”行为,具体表现为新楼盘推迟开盘以等待高价,或者二手房卖主在签约前后仍多次涨价等。惜售行为在泡沫上涨期会助推价格上涨,但是在泡沫崩溃期会导致卖方不能及时止损,加大损失,从而进一步压低房价。在某一个时间,多方的热情退去或是遇到重大的经济或政策环境转变,价格开始下跌,此时市场会等待原来观望的购房人购入从而继续抬高房价,如果还是没有人买房,这就是房价见顶的信号,楼市泡沫开始破裂。

针对我国的情况,可能有多种因素会触发楼市泡沫破裂,例如:信贷大幅度收紧、利率大幅提升、允许资本外流、股市或其他资产市场持续表现良好等,也有可能到了某个时点房价不再上涨,房地产的实际资产收益率为负,从而造成需求下降。

第6篇:金融资本范文

地方志记载,8岁时的周舜卿迅速懂事,已经成为父亲的好帮手了。周舜卿11岁入私塾,因为小时候颠沛流离的经历,周舜卿学习自然用功,然而家庭条件已经不允许他追随祖上周敦颐的足迹,走读书入仕之路了,再加上他敏于事的特性,15岁那年(1866年)父亲便让他随族叔周晓亭赴上海,入“利昌铁号”做学徒。创业资本家起步定律再一次在周舜卿身上得到重演:15岁,粗通文墨,离乡背井闯荡大码头。这条路也许是父亲周道然为他所选,极其慎重,也很可能是懂事的周舜卿和父亲商量后的结果。人们常说人生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这就是第一步,人生顺逆与此关系重大。

“无锡锡山山无锡”,无锡无铁矿资源,甚至无锡没有金属矿,但是无锡人的基因中就有一种叫冶炼技术。“利昌铁号”老板就是本乡锡铁巷村出身的富商丁明奎,铁号经营五金也制作铁器,是无锡铁业在上海的先驱。1866年,上海开埠二十多年,外商贸易繁荣,并已成为全国商业金融中心,周舜卿来的不早不晚,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点更是正确:上海,海纳百川,既是西方冒险家的乐园,也是外埠商业奇才的表演舞台。

周舜卿进入铁号之后,除了勤快,每天打烊后还去英语补习班学习,因此在三年学徒满师之后谋得了薪水丰厚的工作岗位――外商销售代表,为今后的进步打下人脉和商脉基础。1873年他跳槽到外资公司担任总经理,从事的还是自己驾轻就熟的老行当。1884年开设自己的“升昌铁号”,仅次于叶澄衷从西人手上盘下的“可炽煤铁号”,是中国早期经营洋铁五金的先驱。这是一条计划已久的攻略图,与一般的成功商人并无区别。区别在于其经营的过程。直到1887年,周舜卿都是在安守本分地经营着自己的煤铁号,“升昌铁号”在全国各地共开设有8处分号,因为经营洋铁利润丰厚,周舜卿积资达白银100万两以上,成为上海滩有名的商业巨子。随后,周舜卿在本行铁号和冶坊之外,将触角延伸到家乡特产丝茧业,并开设传统的金融机构当铺,初涉金融领域。

1888年,周舜卿在家乡东绛周新镇开办裕昌祥茧行,并设数处分行,代英商怡和洋行收购蚕茧。这是周氏在家乡开设实业之始。1896年他在上海创立新昌冶坊,自产自销铁锅;1897年,与同乡丝茧商薛南溟在上海合办永泰丝厂,并单独投资苏州开设的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1902年,又与同乡铁业大佬胡德培各出资白银5万两,合办新源来冶坊,该冶坊居当时江苏冶坊之首;翌年,在周新镇开设保昌当铺;1904年向上海华纶丝厂买下立缫车94台,安装在裕昌祥茧行楼上,进行自缫自销;翌年因茧行失火,丝车全部被毁。1905年,他再次投资白银8万两,购置意大利式直缫车96台,在周新镇开办无锡第一家机器缫丝厂――裕昌丝厂,所产“锡山”牌、“金鱼”牌等丝主要销往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部分丝开始销往美国。

周舜卿取得的商业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商业上的成功,而且商业上成功到一定的规模必然和政界发生关系,周舜卿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提升自己的朋友圈。于是在1905年,他审时度势,挟资游走洋务派权贵、皇族庆亲王奕恋拿怕罚捐得候补道官衔,并与其子商部尚书、后来的末代庆亲王载振结为金兰。载振父子权倾当朝,周舜卿得此强援顷刻之间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载振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因此具有国际贸易背景的周舜卿成为载振亟需的人才。1906年清政府派载振赴日本考察,周舜卿以商部三等顾问特赏二品顶戴花翎随同出访,俨然已是载振的智囊。回国后,与武进县刘树森等人发起筹组上海商学会(全国总商会的前身),任该会主持人。接着又在无锡成立锡金商会和锡金农会,并分别担任第一任会长。这些任职,其实也是载振在洋务派运动中埋下的棋子,而周舜卿在当时确实也是较佳的人选,因此载振与周氏的联合,是有双赢叠加效应的。游走朝廷重臣门下,红顶加身,担任社会组织的领袖,这也是周舜卿融合了山西票号、胡雪岩、盛宣怀诸家之成功经验,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件华彩礼服,是周舜卿继商业成功后的又一次人脉积累。这一次比初创商业王国前的积累时间要短,但是准备的精细程度和取得的辉煌成果是前者无法比拟的。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接下来周舜卿做了一件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创办信成银行。

信成银行,全称信成商业储蓄银行,是我国最早的储蓄银行。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4月28日正式开业,总行设在上海南市大东门外万聚码头,发起人周舜卿(廷弼)、唐浩镇、刘树屏、刘树森、沈缦云、孙鸣圻等,初期资本50万元,分为1万股,每股50元,创办人周舜卿认购20万元,其余向各界招募。总理周舜卿,协理沈缦云,经理杨次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兼营储蓄,有纸币发行权。1907年12月设分行于无锡北塘财神弄口,后相继在上海北市、南京、天津、北京等地设立分行。1908年续招资本50万元,资本合计100万元。各种存款最高时达700余万元。辛亥革命后,银行信用动摇,1913年秋停业清理。

第7篇:金融资本范文

一、日本存在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贷款是银行和企业借贷行为的结果,贷款之所以会变成不良贷款,与借贷行为的非理性有关(在此暂把理性界定为行为主体的行为是以其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理性的贷款者应根据借款者的信誉、贷款资金使用风险等情况,在权衡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贷款;而借款者则应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借款成本以及投资项目收益率等决定是采取借款筹资还是采取股权筹资,是向A银行借款还是向B银行借款。一般情况下,理性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是较高的,只有在预期失效等意外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贷款得不到偿还的现象,所以一个银行若遵循理性的基本借贷原则,是不可能拥有巨额不良贷款的。由此可见,日本银行的非理性贷款行为对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在不该贷款的时候却仍大幅度地贷款。大多人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状况,与日本的主银行制融资模式密不可分,因而把金融危机的根源全都归源于主银行制。但我们必须看到,主银行制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它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银行的非理。一般意义上的主银行制是指一个企业与某个特定银行之间保持长期的关系,该企业从主银行那里的借款占该企业借款总额的份额最大,这一融资模式相对于其他融资模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点。一是企业只要有好的投资项目,一般资金都能得到保障,所以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二是银行作为企业的稳定债权人,对企业的信息了解得比较充分,从而使银行对企业的监管成为可能,且这—监管成本相对于其他债权人和所有者来说要低得多,所以这种融资模式对企业和银行来说都是低成本的。还由于双方的信息比较对称,因此相对风险不高。但要使这种融资模式达到上述的效果,得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银行和企业的行为都必须是理性的,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其终极目标。所以只有把这一制度置身于市场中,让企业和银行在市场规则下进行自愿双向选择,银行与企业之间所建立的关系才是有效率的。而日本的主银行之所以会存在巨额的不良贷款,主要原因就是主银行制下的借贷双方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即是违背市场原则的。而其非理之所以能得以持续存在,则与其政府及货币当局采取的一系列强制维持主银行制的金融制度密不可分。所以日本的主银行制其实是一种扭曲了的融资体制,即是违背了市场原则的一种政府型融资模式。其主要表现就是通过利率限制、准入限制、严格的分业经营及对资本市场的限制等金融约束政策,为银行业创造丰厚的租金,从而使得银行的行为即使非市场化,它的收益仍然能得到保障,诱使银行的经营违背商业规则;同时由于政府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从而使得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融资。

以上分析表明,日本金融体制的最大缺陷并不在于主银行制这一制度本身,而是一系列市场型主银行制得以扭曲而转变为政府型主银行制的金融制度。这可从日本战后主银行制对其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所起的作用得到证明。那时日本银行虽然也是在一系列金融抑制的条件下实施借贷行为,可战后的日本资金极度缺乏,资本市场很不发达,企业除了向银行融资外,别无选择;而且那时的日本市场处于严重的商品供给不足状态,只要是能生产出产品的投资项目一般都是有回报率的项目。这就是为什么对这些项目的贷款仍遵循银行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原则的原因。所以,战后那段时期的主银行制虽在一定程度上受政府的干预,但仍是一种遵循市场规律的融资模式。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已得到了高度发展,其主要表现就是日本的经济已摆脱供给不足的状况,其面临的新问题是需求不足。所以此时企业的投资项目就不都是有前景的,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应有所选择,而不是滥贷。加之资本市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企业也有必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决定是采取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主银行制就不一定是银行和企业所自愿选择的融资模式。然而日本政府却仍然千方百计地维持主银行制,从而使这种原来有效率的融资模式成为造就日本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第8篇:金融资本范文

一、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

1.给创业活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金融资本给创业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是创业活动最缺的要素之一,尽管这些年大量的资本涌入了创业投资领域,但是与大量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天量资金相比,目前创业投资领域的资金缺口依然巨大,大部分的创业投资活动都能以获得资金支持。金融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之后,将会加大的丰富创业活动资金供给,给创业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助推经济发展。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了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很多创业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经济拉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资金是创业活动成功的基本要素,金融资本介入创业活动,事实上就是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持,因此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通过促进创业活动的繁荣来给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3.促进技术创新。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层面,创业活动既有以崭新的商业模式为特点的,也有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其中后者所占的比例最大。很多创业活动都是以技术创新为依托,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新的产品或者使得产品具有独特功能,并因此获得了市场的成功。技术创新同样需要坚实资金作为后盾,金融资本的介入可以为创业投资活动中的技术创新行为提供更多的资金,从而实现技术的不断创新。

二、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面临的风险

1.投资失败风险。投资失败风险是创业投资中的最大风险,根据我国创业投资情况来看,创业投资的成功概率也就10%左右,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这是金融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面临的最大风险,投资失败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带来的后果就是血本无归,因此这一风险是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目前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还比较盲目,投资中忽视对于投资失败风险的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估,结果就导致了投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大增,这是未来金融资本创业投资中需要重点解决好的风险。

2.信用道德风险。信用道德风险是创业投资中普遍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的成因源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将资金交给创业者以后,创业者可能会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来有损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从而带来所谓的信用道德风险,举例而言,创业者可能并没有将投资者的钱用来进行创业活动,因此就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出现。道德风险很多时候都存在,这实质上是对于金融资本应得权益的一个损害,很多金融资本目前仅仅就是财务投资者,其并不介入创业活动的具体投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的放大了金融资本的信用道德风险。

3.投资退出风险。投资退出风险是指由于退出机制的不畅所带来的风险,创业投资所追求的是高收益,这种高收益必须要通过退出才能够实现,目前很多投资项目都是因为退出机制的不畅才导致了巨大的风险。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方面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国目前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方面还不是很完善,退出渠道较少、退出渠道不畅,这导致金融资本的在想要退出的时候做不到及时的退出,从而导致了一定的风险。

三、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风险控制策略

针对创业投资中金融资本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需要金融资本在创业投资中针对各种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注意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说,金融资本风险控制重点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投资项目筛选。金融资本创业投资风险控制首先要注意投资项目的科学筛选,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中,切忌盲目跟随创投热点进行项目投资,如果没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分析,很容易就会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实践证明,盲目进行创业活动热点进行投资的案例中很高的比例都以失败而告终。在投资项目的选择方面,金融资本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邀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所投项目的各种风险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了解项目的收益水平、成功概率等内容,从而实现对于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本文这里以国开金融投资阿里巴巴为例进行分析,国开金融2012年选择投资阿里巴巴,其出资5亿美元,占股0.47%,其对于该项目投资分析情况见下表。金融资本创业投资在退出时机方面也要注意科学选择,选择最合适时机,通过最合适的渠道来进行退出。

2.选择合适退出时机。从而获得最高的收益,最大限度降低投资风险。从退出时机来看,一般都是在投资企业处于一个稳定的高速发展阶段时候退出,这一阶段创业企业基本上步入了发展正轨,而较高的增速也昭示着企业的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金融资本来说可以顺利实现套现。另外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就投资企业上市,上市对于金融资本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退出时机,上市可以带来比较高的投资收益,同时还可以比较顺利的随时变现,金融资本的选择权限更多,当然对于绝大部分的创业投资案来说,上市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介入创业项目经营。介入到创业项目的具体经营中去,这也是金融资本分散控制创业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金融资本投资方来说,在创业投资项目上砸下了大量的真金白银,等于是获得创业项目的部分所有者权益,为了确保投资不打水漂,介入创业项目的经营,对于项目投资进行的监管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另外一方面就是的金融资本投资方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经验来帮助创业项目进行开展经营,创业团队虽然在技术、产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其在经营、市场等方面存在很多的欠缺,因此资方委派具有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创业项目中,弥补创业团队这方面的短缺,可以更好地提升项目成功概率,实现金融资本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第9篇:金融资本范文

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Alchian(1969)提出,他认为,采用M型组织结构的大企业集团内部存在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它会把各个渠道的现金流集中起来,投向具有高回报率的项目,从而优化资金配置。近年来,随着企业全球化和多元化战略的兴起,世界范围内的企业合并、重组活动大量出现,由此产生了众多大型企业集团,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通过交换资源、融通资金等方式配置资源,形成了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确实存在于企业集团之中。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并且受到政策、体制的制约,企业更有动力形成集团企业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年开始,“系族企业”频繁出现,随着企业集团的发展,我国内部资本市场运作也随着企业集团的增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核心功能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缓解融资约束,但学术界对其是否有效性却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加强企业监督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部分学者则认为内部资本市场为集团提供了利益输送的平台,不仅使得问题严重化,而且可能成为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途径,即产生所谓的“隧道效应”,等等。 

一个完整的资本配置过程首先需要社会资本通过外部的信贷市场、证券市场等配置给各种不同形态的企业,然后不同组织形态的企业再通过内部资本市场配置到各个分部或者子公司,进而将资金转向到高效益的投资机会,避免因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等导致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企业发展,因此内部资本市场对于融资约束的缓解又受制于其依赖的外部环境。随着外部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会起到金融缓冲作用还是会被活跃的外部资本市场所替代呢? 

本文构建了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受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检验金融生态环境与内部资本市场的机制替代作用。另外,将金融生态环境分维度来探究其是否可以降低企业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在现有文献中,虽然金融发展对融资约束影响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针对金融生态环境的五个构成维度分别来做研究的文献鲜有,因此本文有助于丰富金融生态环境、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领域的相关文献,也为政府部门进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 1 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 

内部资本市场是通过“多钱效应”和“活钱效应”来放松企业的融资约束。“多钱效应”是指内部资本市场可以将多个分部或子公司纳入到同一个控制公司下之后,比当它们作为独立的企业单独融资要容易且在数量上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资源。“活钱效应”是指内部资本市场能更好地使资金在企业内部的不同项目或者分部之间得到分配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这样效益好的项目或分部则不必受到外部融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必花费大量成本去获取外部资金,显然,内部资本市场就起到了帮助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Hyun-Han Shin 和 Young Park(1998)对韩国的企业集团的并购行为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外部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会影响企业高效益的投资机会,而内部资本市场在信息的对称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上有相对优势,因此企业并购的动机正是构建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融资约束。[1] 

国内对于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虽然还未成体系,但相关研究成果却较为丰厚。大部分研究认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以通过降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成本、投资风险,以及减少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来帮助企业成员筹集资金,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邵军、刘志远(2006)通过理论研究的方法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企业集团凭借庞大的规模和良好的声誉具有更强的融资能力,且这种能力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而增强,从外部筹集到资金后,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再将资金从低效益的投资机会向高效益的投资机会转移,从而缓解集团成员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约束问题[5]。计方,刘星(2014)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得出,融资约束在集团式企业中得到缓解,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外部融资。[6]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欠发达,因此能起到融资约束的作用,由此,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能够起到降低企业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2. 2 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各维度与企业融资约束 

Fazzari等(1988)的经典文献开辟了公司融资约束研究的先河,之后便有学者们逐渐开始关注对于企业所处外部金融市场环境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司融资约束的问题,并发展成为公司财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献显示,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国家中,公司将面临着较高的外部融资成本,而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譬如,Khurana等(2006)研究发现,金融市场欠发达将迫使企业进行内部融资以避免进行代价高昂的外部融资。[2]针对中国的研究,沈红波等(2010)实证研究显示,在金融发展水平越好的地区,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会显著降低,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7]

金融生态环境是近年来兴起的,反映宏观层面金融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学者认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除了金融发展水平的改善以外,同样需要经济基础、政府行为、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等各要素的改善。通常而言,在政府干预少、经济发达、金融资源充沛、制度完善以及信用文化浓厚的金融环境中,由于企业自身注重诚信并有良好的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企业能够实现自主经营,充分利用外部经济和金融资源(如银行信贷和商业信用),而且也更容易获得商业伙伴的授信,因此企业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更弱。王洪生(2013)研究发现,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对改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融资能力有显著作用,而且不同金融环境因子对融资能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8]王贞洁、沈维涛(2013)研究指出要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入手,提升地方金融发展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以此缓解技术创新领域的融资约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9]而魏志华、曾爱民(2014)的研究更进一步发现,融资约束企业要获得更多商业信用和银行贷款的支持得益于外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10]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a: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 

假设2b:经济基础、区域金融发展、政府行为、法制环境与信用环境等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五个要素的改善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投资的现金流敏感性。 

2. 3 金融生态环境、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 

金融生态环境对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影响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Shin 和 Park(1999)研究指出,企业会随着利用外部资本市场难度的增加而转向构建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3]银莉、陈收(2010)研究认为,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能替代或者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内外部资本市场是一种互补关系,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发展会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11]Khannna 和 Yafeh(2007)研究发现,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外部资本市场的比较优势。[4]卢建新、胡红星(2009)研究认为在不同的情况下,内外部资本市场呈现出替代、冲突、及互补等多种特征。[12]谢军、黄志忠(2014)研究指出对于国有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对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具有替代效应。[13]在我国现阶段的制度背景下,虽然,我国金融生态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金融业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突出的信贷结构不平衡也普遍存在。据此,我们预期如下。 

假设3a: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而相应减弱。 

假设3b: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随着经济基础、区域金融发展、政府行为、法制环境与信用环境等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要素的改善而相应减弱。 

3 研究设计 

3. 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0—2013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剔除金融类和ST类以及在创业板进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公司;剔除在2010—2013年间发生过重大资产交易从而引起经营活动发生巨大变化的公司;最后删除所有数据缺失以及无法判断是否属于集团控制的公司。 

关于上市公司是否附属于企业集团的数据均由笔者通过各公司年报以及各公司互联网查询手工收集整理得出。借鉴辛清泉等,判断标准如下:如果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集团公司或者实际上充当集团公司职能的公司,则认为上市公司附属于企业集团。如果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直接为各级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政局或者其他政府机构,或者其他自身不从事任何实业经营、只从事投资控股业务的公司或个人,则认为上市公司是独立企业。 

本文2602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2010—2013年金融生态环境的各维度的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中国律师年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库的各省市年鉴。本文使用 Excel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运用 SPSS18. 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3. 2 计量模型与变量设定 

通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 

Invi,t 为公司第t期的投资支出;CFI为内部现金流;E为金融生态环境指数;En(n=1、2、3、4、5)分别代表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五个维度;ICM为内部资本市场;control为一组控制变量,ε为残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