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财务管理体制精选(九篇)

财务管理体制

第1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一、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

1.企业财务领导体制的一般形式。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同单一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有着内在联系,但不能把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象不是单一企业的财务活动,而是一个企业群体的财务活动。但研究单一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是确立企业集团财务领导体制的基础。

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因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实现了公司法人制度的典型企业中,财务领导体制一般有三种类型:

(1)财务总监负责制,即由董事会授权,由董事长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在财务总监指导下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优点是直接体现董事会的授权,代表着投资者或股东的利益。缺憾是财务总监直接插手企业财务工作,容易造成新的所有者代表和经营者权责不清,同时权力过于集中财务总监,也容易影响经营者特别是财务经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总会计师负责制。即在总经理下设置与副总经理平行的总会计师分管企业财务工作,在总会计师下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优点是体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性与决策中专家意见的权威性,是我国国有企业特有的组织形式。不足之处在于虽然明确在职权上总会计师与副总经理平行,但客观上给人以“专家”之衔而非职位之感,因而其实际享有的职权容易因总经理的意愿而定,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受到影响。

(3)财务经理负责制。即在总经理下设负责财务会计工作的副总经理,在财务经理下设立财务会计部门。其特点是财务经理具有和其他副总经理平行的、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对上直接向总经理负责,直接参与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对下直接向财务会计机构,从而组成了由总经理挂帅的企业资产运营和内部经营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经营者实现其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的保证,从机制上明确区分了与董事长领导的产权管理系统的权责界限,同时又便于企业内部实行分工负责的经济责任制,因而这种财务管理领导体制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一种较好选择。

2.集团核心企业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从组织结构上看,企业集团是围绕核心企业组成的,由核心企业、紧密层企业、关联层企业和松散层企业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企业群体,其中核心企业即集团公司在企业集团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核心企业的领导机构就是企业集团的领导机构,因此,确立企业集团的财务领导体制,实质上就是确立核心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

如果核心企业已进行了规范的公司化改造,建立了公司法人制度,其财务领导体制则宜采取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因为这符合在“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法人企业中,企业法人主体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主体,企业法人主体在企业法人财产权限范围内,自主行使其对法人财产占用、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息我发展”的经营约束机制进行自主理财。而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则容易混淆出资者的产权管理职能与企业法人主体财务管理职能的界限,造成新的出资者代表与经营者权贵不清。至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总会计师负责制,尽管从表面上看它与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仅仅是形式上的差别,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为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已势在必然,因此,在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后,是否还需保留这一形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集团紧密层企业财务领导体制的选择。企业集团的紧密层企业即核心企业的子公司,尽管从法律观点看,它们不是核心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宁个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但由于它们在人事、计划、财务等方面皆受制于核心企业,因此紧密层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采取何种形式,是由核心企业决定的。

核心企业在确定紧密层企业财务领导体制时要着重考虑核心企业与紧密层企业之间的集权与公权关系。严格地说,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中,不存在绝对的集权型管理,也不存在绝对的分权型管理,而是采取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办法。不过在实践中,有的企业集团偏重于集权型管理,有的偏重于分权型管理。一般地,如果集团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偏重于集权型管理,则对紧密层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应选择董事长直接领导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反之,如果集团核心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偏重于分权型管理,则对紧密层企业的财务领导体制则应选择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财务经理负责制。至于核心企业对哪些紧密层企业应偏重于集权,对哪些应偏重于分权,则受许多具体因素影响,如紧密层企业的经营规模、生产技术特点、产品种类、业务范围、分布状况等,其中核心企业持有紧密层企业的股份比例是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核心企业对全资子公司一般不设董事会,对财务主管人员也是采取直接委派的做法,以实现其财务控制;而对于控股子公司特别是相对控股的情况下,核心企业只能通过董事会操纵经理人员来实现对子公司的重大财务活动施加影响。

二、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设计

1.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的特点。企业集团是由众多法人企业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企业联合组织,这决定了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①理财主体的多元性。企业集团是由众多成员分业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其中每个成员企业皆因是独立法人而成为理财主体,这些不同的理财主体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组织,②财务管理权责的差异性。尽管企业集团内部存在众多的理财主体及相应的财务管理组织,但它们所享有的财务管理权限与承担的责任却是不同的,其中集团公司及其财务总部享有居于支配地位的财务管理权限,同时也承担着与其职权相对应的责任;③财务组织结构的多层次性。在企业集团内部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财务组织层次结构:一是由集团公司财务总部与基层单位如分公司、事业部等的财务部门构成的层次结构,从业务上它们是上下级关系,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集团公司财务总部与控股子公司的财务部门构成的层次结构,从业务上它们不是上下级关系,但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后者是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所特有的;④财务组织机构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在集团内部,由于核心企业的财务部门与一般成员企业的财务部门不属于上下级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建立在行政命令基础上的,而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人事参与及利用各种财务调控手段等形式。

2.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的目标。组织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组织要素,使组织运行得更有效率,这是任何组织设计的共同要求。对于企业集团而言,企业集团是由众多既有利益一致性又有利益独立性的成员企业构成的企业群体,如何协调集团内各成员

企业的利益关系,统一各成员企业的财务行为,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整体优势,这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的目标。

在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设计中为体现这一目标,需要把握好以下原则:①集权、分权适度原则。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权过多,会影响子公司的理财积极性,但分权过度,也容易出现失控现象。通常的选择是首先保证集团公司财务总部集中必要的财务管理权限,特别是重大财务决策权,花此基础上实行适度的分权;②权责利均衡原则。分权能否达到目的,与权责利关系处理密切相关。给予子公司、分公司的权限大但承担的责任小,就容易产生滥用权力的现象;反之,给予的权限小但承担的责任大,则不利于调动子公司、分公司的积极性,因此权责应是对称的、均衡的。同样道理,责任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应是对称的、均衡的;③机构的设置要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哪些职能部门,应与享有的财务管理职权和承担的责任相适应,这也是财务部门履行好职责的重要保证。

3.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的一般模式。根据上述原则及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的特点,一个理想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应该是集权分权适度、权贡利均衡、多级分层分口控制系统。所谓多级分层分口控制系统,从纵向看,在成员企业间存在着“集团公司(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的多级控制关系,而在每个成员企业内部存在着“公司总部+分公司(或事业部)——分厂(或车间)”的分层控制关系(这种分层幅度因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经营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从横向看,在每一控制层级中又按其职责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资金、成本的归口管理和控制。

具体地讲,第一层级控制设在集团公司财务经理直接领导下的集团公司财务总部,负责整个集团的资源分配、资金运用、投资管理等总体计划的安排。财务总部为履行职责至少要设置如下职能部门:①投融资筹划部。其主要职责是研究、策划企业集团的筹资方式、筹资渠道、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等战略问题和重大财务决策问题,它仅在一级控制中设置,即为企业集团的投融资中心;②成本策划部。负责集团战略性成本管理、主导产品的成本策划工作、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同时对分工协作单位(子公司、分公司、关联公司等)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进行必要的业务指导;③财务预算部。负责集团公司财务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与分析,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利润分配方案的制定等,其日常工作的重点是对下属单位(分公司、事业部)及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④营运资金管理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与外部及内部(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集团公司与一般成员企业间的往来结算、存贷款事项及运营资金收支平衡的管理等。资金运营管理部同时还兼有对分公司、子公司资金运营的财务监督和业务指导责任,具有纵向控制职能。

二级控制一般设在集团公司的有独立对外经营权的分公司(或事业部)及控股子公司,它们属于企业集团的利润中心,在集团公司总体计划内安排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机构。在机构上主要设置有财务预算部、销售结算部、成本控制部、日常运营资金管理部等。

第三控制层级级在作为生产单位的分厂、车间或站队及其他费用单位,它们一般属于成本控制中心,对本单位的责任成员负责。通常在此控制层级不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但可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如成本核算员负责目标责任成本的分解、控制、核算、分析等。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

l.授权任免制度。授权任免制度是实现财务管理决策机制的保证和基础。企业集团一般是由若干公司系统组成的,通常这些公司系统分别采取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和关联公司等组织形式。我国《公司法》明确董事会行使的职权有:“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具体的权责分工制度应由各个企业结合自己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确定,从而形成一个财务经理挂帅,主计长(会计主管)和财务主任辅助的权责明确、财务关系清楚的财务会计运行系统。

当然,企业集团是一个由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构成的具有层次结构的企业联合体,要建立高效运行的企业集团的财务运行机制,不但要使每个成员企业形成一个权责明确、财务关系清楚的财务会计运行系统,更重要的是,要使整个集团形成一个权责明确、财务关系清楚的财务会计运行系统。在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活动中,、集团公司及其财务总部处于支配地位,子公司的财务领导体制采取何种形式,子公司的财务领导采取何种方式任免,哪些财务管理权限集中于集团公司财务总部,哪些财务管理权限下放给子公司,都应通过授权任免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2.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是在《企业财务通则》和各行业财务制度的统驭和指导下,结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特点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它是规范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环节财务行为的准绳。财务管理工作制度具体包括筹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存货及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收入分配管理制度,财务预算、分析、考核制度,财务检查及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风险监测及规避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等若干规章制度。对这厂制度的更深层次划分,应该既有锌一环节的筹划决策制度,又有具体操作运行制度,还应有跟踪反馈制度。作好上述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财务管理实现其自我决策机制、自我调节机制、风险防范及规避机制等的重要保证。

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群体,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整体性,离开了整体性,企业集团并无优势可言。因此,企业集团在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时,要对资金融通、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利润分配等作出统筹安排,根据分级、分权原则,明确规定各成员企业财务管理权限、范围及责任,以确保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

3.激励约束制度。企业集团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整体性。要使企此集团的整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集团核心企业对一般成员企业的吸引力问题,二是核心企业对一般成员企业的控制力问题,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又是统一的。因为控制力体现的是一种管理行为机制,而吸引力反映的却是一种对客观的认识并相应采取某种行动的行为机制。有效的管理行为机制可以提高生产率,而生产率的提高又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发展,进而为满足成员企业的利益及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从而加大了吸引力。而解决上述两方面的问题就是要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

第2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我公司是由淄矿集团和东华能源公司投资成立的,由淄矿集团控股,代表淄矿集团在省外进行煤电资源的开发与投资,具有特定职能性质的二级公司。和淄矿集团的其他二级单位一样,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三级单位就不同了,淄矿集团的其他三级单位大多都是完全由二级单位出资成立的,股东比较单一;而我公司的子公司(即相对集团公司来说是三级单位)是根据公司法,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多元持股由我公司绝对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形成了经济型母子公司治理结构。这种治理结构的特点:

(一)产权相互独立

虽然我公司对子公司绝对控股,但法理上讲子公司均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各自具有独立的公司治理结构运行形式。作为母公司应尊重子公司的产权独立性,不得将子公司作为自己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也不得肆意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

(二)“三会四权”相互独立

我公司和子公司都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各自“三会四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权利机构,按照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管理制度履行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公司不能直接向子公司下发决策性和经营性文件,不能以母公司名义直接控制子公司资金收支,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直接干预子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等,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应该通过子公司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委派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加以实现(即在股东大会中,因我公司绝对控股,这就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影响和决定子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等应由股东大会决定的事宜。董事大多是由我公司委派的,董事长、监事中的多数成员、经理层的主要人员也是我公司派选的)。

(三)分权式管理模式

我公司作为母公司是决策中心、投资中心和战略发展中心,子公司为利润中心、经营中心和管理协调中心,采取分权式管理,子公司有更多的经营自、治理结构运行机制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我公司(大股东,以下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和财务管理职能

(一)财务权利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权利,根本上是资本的权利,是出资者的权利。资本的权利要求资本的增值,出资者的权利要求子公司实现股东某一领域的战略目标。这种财务权利在管理上体现为大股东在股东会上参与批准子公司的年度预算,体现为大股东派入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子公司的控制,体现为母公司对子公司设计的公司治理一整套制度和程序。

(二)财务管理职能

1.战略规划。子公司是母公司总体战略中某一领域战略的实施主体,母公司应做好战略的规划,并落实各子公司具体实施。

2.融资支持。母公司综合了下属各子公司的财务资源,拥有合并报表的优势,比子公司有更好的融资条件。

3.财务服务。母公司将其部分业务分别交各子公司经营,退出部分实体经营领域,将经营视角转向战略规划设计、外部环境协调、财务设计等方面,可为子公司提供更优秀的财务管理资源与环境,提供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性财务服务。

4.预算协调。各子公司预算在报送股东会、董事会的同时报送母公司,若经母公司审核,认为子公司预算目标偏低,或其编制忽略了一些必要考虑的因素,应和子公司充分协调,通过委派的董事、经理在子公司的相应权利机制中进行调整,并最终确定预算目标。

5.风险控制。母公司应及时了解子公司财务运营情况,对财务和经营风险进行必要的评估和控制。

三、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权利实现的管理手段

(一)战略和规划控制

子公司是负责母公司某业务方向,落实母公司某战略领域的经营实体。为从财务方面控制子公司战略逐步实施,可以建立战略规划制度,编制几年的滚动战略计划,在五年度计划中,从次年后可以粗线条编制,逐年根据经济环境、竞争状况、资源状况等因素,调整五年度战略财务预算使其具有可行性。该战略规划,应是子公司股东大会年会讨论审议的规定议题。该战略规划及战略财务预算应和年度预算共同报送母公司预先审核,再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实施。其标准格式内容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二)预算控制

1.年度预算。股东大会批准年度财务预算,是一个管理周期的开端,也是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控制的基本手段。为使预算在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会前一定时间应预先向母公司提交审议投资、资金、开发、生产、成本、费用等业务预算和相应年度财务预算草案,以向母公司说明拟提交股东大会批准的年度预算将如何确保实现。这可在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相应的年度预算报送预审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年度预算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除母公司外的其他股东大部分基本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了解这些详细预算,大范围向股东提交详细预算会造成工作繁复和公司商业机密的泄露,不必大范围征求股东同意。

2.季度预算。年度预算经股东大会批准,即成为子公司年度财务目标,子公司在这一年将通过计划的经营任务组织实施年度预算。为使年度预算目标的逐步实现具有可监控性,弥补财务报告提供信息的不完备性,子公司应分季度向母公司报送季度财务预算、决算报告,同时报送投资、开发、资金、生产、成本、费用等业务预算和部分管理报表,母公司据以了解子公司季度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在投资、开发、资金、生产、成本、费用、等方面的分项财务和经营目标,以判断子公司年度预算的分季度落实情况。该制度的规范实施,可通过在股东大会中通过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明确的报告程序,在程序中应规定,财季预决算报告标准化格式内容和详细程序由子公司拟订并经母公司审定。

3.预算制度。母公司(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子公司年度预算,监控子公司的季度预算,使预算成为母子公司之间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式,因此应在子公司和母公司两个层面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应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中明确要求子公司实行全面预算制度,要求子公司在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报母公司备案,使预算成为对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对子公司管理层经营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会计控制

1.财务会计制度。《公司法》规定公司基本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方案由经理拟订,由董事会制定,即董事会拥有公司机构设定权和基本制度制定权。母公司可通过其在董事会中的控制权,制定或审定子公司基本财务制度、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设定子公司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体系。母公司并不负责管理和实施,只需监督和控制财务会计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防止会计报告项目的虚列、虚报、操纵利润,保证会计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的完备有效。

2.统计和核算。完备的核算和统计体系明确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程度,记录各层直至最低层预算的执行结果,可为管理者提供会计系统以外各种所需管理信息,是公司反应物流、人流、资金流合理流动的信息流机制。完备的统计和核算制度,是公司由人治走向规范管理的基础性、常规性、全面性工作,应该被管理层(董事会层)高度重视,该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应该成为董事会层参与的常规工作。该项制度的基本原则,应该由股东大会或《公司章程》予以明确,同时应明确母公司对子公司关于此事项的监控程序。

(四)重大财务事项预审制和授权批准制

《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和股东大会议定的应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重大财务事项,如大型项目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增加大额预算等,应向母公司提交报告,提请母公司预先审核,交股东大会批准。为简化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股东大会也可以规定在一定的授权范围内,授权母公司代行审核批准。

(五)审计控制

审计控制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包括会计审计和预算审计。会计审计可以确保会计报告正确,会计核算合理和内部控制有效;预算审计则偏重于财务管理,主要针对预算汇总编制体系的合理性、核算和统计体系的完备性、预算分析的全面性和针对性、预算考核制度的有效性等等。在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审计控制是一种间接控制,母公司只需在公司治理层面规定审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由子公司制定审计制度的详细规定,在一般情况下不必直接以母公司的名义对子公司进行审计。子公司可在董事会层面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计,也可由预算委员会负责审计事项,也可由其他董事会、监事会层的机构负责审计,也可指定一个执行董事或监事负责此事,也可委托母公司审计,形成的审计报告要报送母公司,母公司据以监控子公司财务。同时应该规定母公司的审计授权涉入条款。

四、公司财务管理程序框架

(一)报告程序

为保证母公司和其他股东资本权利和母公司自身战略和发展的需要,充分了解和监控子公司财务和经营的运做,应在子公司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子公司向母公司报告事项的内容,如有必要,部分报告可拟审标准格式内容。

1.各月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2.各月管理报表。即投资、开发、资金、成本、费用等各业务决算表。

3.财季预算和决算报告。包括投资、开发、资金、成本、费用等各业务预算及决算报告。

4.管理层财务事项报告。包括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制定、修订及执行情况、限额内担保事项、限额内投融资事项、限额内技术改造事项、异常财务事项等不必经批准的事项。

5.其他母公司认为需要的文件、资料。

(二)备案程序

与报告程序相同,也应在子公司股东大会中议定或在《公司章程》中规定子公司向母公司报送备案的内容。

1.子公司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稽核制度、审计制度等。

2.子公司财务机构设置方案,子公司财务会计岗位人员。

3.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程序、有关财务的议事规则和程序。

4.其他。

(三)预先审议程序

凡需要报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的财务事项,如公司年度预决算、利润分配方案、重大投资融资、重大担保等,应在会前一定时间报送母公司预先审议,经母子公司充分协调后,形成子公司报股东大会审议的文件。

第3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我国现行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粮食储备进行垂直管理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储粮总公司实行粮食储备费用(含轮换费用)定额包干,再由中储粮总公司对粮食承储企业采取定额包干。这种体制在保证粮食安全、降低储粮成本、减少财政补贴、提高资金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因而必须加强粮食承储企业的财务管理,建立长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储备粮垂直管理体制。

一、加强中央储备粮油财政补贴的管理

财政补贴是中央储备粮存储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因而对财政补贴的管理就是中央储备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现行的粮食流通体制下,粮食储备费用的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和补贴责任比较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补贴办法不够合理,补贴费用标准较低,企业存在不均问题,抗风险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完善中央储备粮财务管理体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完善粮食政策性补贴办法,正确处理好国家目标和企业利益的关系

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看,粮食企业的政策性业务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的业务。如粮食储备业务、粮食企业按国家的要求保管好粮食,保证粮食调得动,同时获取国家补贴,这时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都得到实现;二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确定的业务。如储备粮的轮换业务,轮换盈利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达到了一致,如果轮换亏损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就出现背离;三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背离的业务。如国家为了平抑物价抛售粮食,要求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导致企业亏损,这些业务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不相一致的。因此,在政策补贴制度上应区别对待,使得企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尽可能保持一致。

(二)适当提高粮食储备费用补贴水平,保证粮食企业合理的利益

目前,国家对中储粮公司采取了定额补贴,财务包干的方法。财务包干的好处是在补贴标准合理的情况下,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缺陷是如果补贴标准不合理,尤其是补贴标准不到位的情况下,造成企业亏损挂帐,不利公司企业化管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的中央储备粮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还是偏低的。因此,为了确保粮食的储备安全,保证粮食企业正常业务开支,调动粮食企业储粮管理的积极性,应当适当提高粮食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

(三)合理调整补贴标准,解决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

粮食政策补贴分为储备费用补贴和轮换费用补贴。粮食储备费用高低受粮食储备环境和不同地区物价水平的影响,而粮食轮换费用高低受粮食产销区和粮食品种的影响。而在目前的补贴标准中,粮食储备费用补贴没有考虑粮食储备环境和物价水平对成本的影响,轮换费用仅考虑不同品种和轮换周期,没有考虑市场风险。因此,要合理的调整补贴标准,一是适当提高南方粮食承储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粮食承储企业的储备费用的补贴标准;二是要适当提高粮食销区和稻谷轮换费用补贴标准,解决粮食承储企业苦乐不均的问题。

(四)建立以丰补歉的机制,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粮食承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的政策性补贴,在财务定额包干的制度下,企业只能靠压缩开支,降低成本费用来换取效益;另一方面粮食企业又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尤其是储备粮的轮换。因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为了保证粮食企业正常运行,防止经营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有必要建立一种以丰补歉的机制,企业在有盈余的年份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在利润中提取一部分以丰补歉的基金,企业一旦发生亏损,可以按一定程序动用这笔基金来弥补企业亏损。

二、加强中央储备粮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防范财务风险

一是资金使用必须坚持“合规、管住、盘活、用好、安全、有效”的资金管理原则;二是各种资金必须存入法定的银行帐户(农发行),不得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要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现金收支和库存现金的管理;三是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设立银行帐户和资金结算的规定,做好货币资金的结算和管理工作;四是要严格资金收支管理。按照“统一收入,预算支出,收支两条线”模式运行。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要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所有资金进出,必须具备合规合法的凭据,并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及时准确入帐;五是企业从农发行取得的地方增储计划贷款,只能用于增初粮食计划规模,不得挪作他用,不得用于投资或资本性支出。六是严防收购资金体外循环,严防“小金库”和帐外帐问题。企业应在合同约定的结算期内保证销售货款的回笼,及时偿还借款本息,恪守银行信用。

(二)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一是成本管理问题。粮食承储企业要如http://实反映地方储备粮的财务收支状况,正确核算成本,原则上应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采购,,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如企业在接到增加储备收购计划后,可以直接参与市场收购。,但其入库成本必须是在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和省农业发展银行联合核实认定后才可确认。地方储备粮入库成本不论高低,只要一经核定,承储企业必须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同时,要加强财经纪律,严禁利用成本核算方法虚增和隐瞒企业利润。

二是储备粮费用管理问题。 储备粮的费用按环节分为收购费用、调拨费用、储存费用和销售费用等四个费用部分,按性质分为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大力推行科学保粮新技术的前提下,企业要严格实行费用定额管理制。努力降低费用成本。一要加大收购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包装物、露天器材的使用情况的检查,减少损失,降低费用。二要管理费用要大力压缩,对招待费的开支,应当按照需要、合理、节约的原则,在财务制度规定的控制比例(销售的万分之五)内开支。 对储备粮的费用开支管理,有两种有效管理办法:一是实行预算管理办法。年初企业根据上年的费用开支情况,结合储备粮的费用开支标准,编制出当年的费用开支预算情况。年终要编制出全年的费用开支决算表。二是实行分环节管理办法。把储备粮的经营分为收购、储存、调拨、销售等环节,按各个环节制定具体指标,实行费用定额管理,并严格实行考核,建立内部费用控制制度。

(三)加强财务监督

第4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村集体财务管理,维护村集体和农民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区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为村集体的财务管理)。独立核算的村民小组的财务管理也参照本办法执行。村办企业执行企业财务制度。

第三条村集体应当坚持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

第四条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截留、挪用、私分。

第五条区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共同负责本辖区内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工作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安排,“村账乡管”业务由基层财政管理机构承担。村集体财务工作要接受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第二章财务计划

第六条村集体应当根据收支平衡原则,提前编制年度财务计划。财务计划主要包括:财务收支、资金(资本)管理、生产经营、公益性建设及其他基本建设、固定资产购置、收益分配等。

第七条财务计划须经村集体成员(以下简称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通过。

会计年度结束后,村集体应当在次年的2月底前将上年的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向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报告。

第八条村集体应当依法、合理组织收入。其收入主要包括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具体管理办法见*农监办[20*]1号),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村办企业上交收入,投资收益,土地补偿收入,捐赠款,上级拨款(包括财政对村级的补助资金)和其他收入。

第九条村集体应依照有关规定,加强支出管理。其支出主要包括:村(组)干部报酬、办公经费等管理费用,五保户供养,集体统一经营支出,公益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村集体管理费用支出实行限额管理。具体限额标准由村民主理财小组根据有关规定,坚持量入为出、适当节余的原则拟定,经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通过。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村集体管理费用支出限额标准的制定予以指导。

第十条村集体应认真编制年度收益分配方案。收益分配方案应当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丰补歉、适当积累、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分配前应核算全年收支,清理财产和债权债务,做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收益分配方案须经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通过,方可执行。

第三章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村集体必须严格管理各项资产。村集体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

第十二条村集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加强货币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账款分离管理。非现金出纳员不得保管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实行支票与印鉴分别保管办法,定期与银行或信用社核对账目。禁止公款私存,禁止出租、出借账户。

第十三条村集体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及时准确登记核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定期清产核资,做到账实相符。

第十四条村集体应当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应按季或按年提取。

第十五条村集体固定资产的拍卖、转让、投资入股等,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须经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确认。资产出让应采取拍卖等公开形式。出让过程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

第十六条村集体资产用于投资的,应当编制投资方案,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村集体投资项目的施工和大宗设备采购,应当实行招标或申请上级政府采购。招标及采购方案应由村集体拟定或委托专业机构,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通过。

第十七条村集体应当依法管理土地、村集体所有的林木等资源性资产。对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要实现保值增值,防止流失。出让无形资产、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时,应当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须经成员会议或者成员代表会议确认。

第十八条村集体依法受有关部门委托而收取的各种代收款项,应列入应付款项核算,及时登记、上缴,并张榜公布。

村集体获得的土地补偿费,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被征地农民的,结余部分应计入公积金、设立专户管理,用于发展生产和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私分和挪用。

第四章支出管理

第十九条村集体资金的使用应坚持规定的用途。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村(组)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必须专项用于所议的村内集体公益事业。村集体对上级有关部门下拨的款物以及接受社会捐赠、赞助的其他款物,应当分清资金(物资)来源及时入账,专款(物)专用。

第二十条村集体各项支出必须遵守为民办事、勤俭节约、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要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村(组)干部基本报酬按照*办发[20*]4号文件标准执行,绩效报酬由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村干部岗位目标、工作职责,制定《村干部年度千分考核办法》作为计发依据。基本报酬和绩效报酬的比例一般为7:3。集体经济好的村可适当提高标准。具体标准应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十一条村集体应当及时清收各项应收款项。对农民群众的欠款,其中合理的,应当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制订计划,逐步清收;不合理的要坚决取消。对确实困难、无力偿还的,由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过半数同意并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可给予减免。

村集体要逐步消化历史形成的债务,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

第二十二条村集体应当建立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须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通过。坚持一支笔审批,村集体主管财务负责人应在审批权限内审批,超出权限的要由村集体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研究审批。

第二十三条村集体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凭证、账簿和报表。

第二十四条资金收付的原始凭证内容必须真实、完整、合法,并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核人、批准人的签名,不得以白条或不规范凭证入账,严禁无据收付款。

第五章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第二十五条村集体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本着自愿的原则,由村集体委托实行“村(账)乡管”的,村级只设一名报账会计。

第二十六条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应经区以上财政部门和农经部门业务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的聘用和撤换,由村集体提出,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街道)财政所和农经管理机构备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撤换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

村集体主要负责人及其近亲属不得担任本村的会计人员。

村集体主要负责人对村集体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七条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的职责:

(一)执行国家财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

(二)编制财务计划,参加有关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三)承担村集体资金的筹措、使用的日常工作;

(四)真实、准确、及时进行会计财务报账,编制有关会计报表,严格依照规定保管会计档案;

(五)履行财务监督职责,抵制侵犯村集体财产的行为,对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及时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反映;

(六)办理财务公开事项;

(七)办理其他财务收支相关事项。

第二十八条会计报账人员离职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填制交接清单。交接清单经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签字后存档。未办妥交接手续的不得离职。

监交人由村集体负责人、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财政所有关人员担任。

第六章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档案

第二十九条村集体会计报账人员应按规定每日准确、及时、完整地登记现金收付日记账,按照规定的时间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并向全体成员公布。

第三十条村集体的会计档案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具体管理办法按照*财农村字[20*]第199号文件执行。

第七章民主管理与财务公开

第三十一条村集体要建立民主理财制度,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必须经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选派产生,一般由5—7人组成,组长由民主理财小组选举产生。村集体主要负责人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小组成员。

第三十二条民主理财小组履行下列职能:

(一)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制度和财务计划;

(二)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否定不合理的开支;

(三)监督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制度的执行;

(四)监督财务公开工作;

(五)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财务管理问题。

第三十三条民主理财小组要认真听取和反映全体成员对村集体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建议。

第三十四条村集体财务的各项收支,必须经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并加盖民主理财小组(或组长)印章后,方可入账。

第三十五条民主理财小组应当充分履行职责,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定期举行民主理财活动,并作完整的活动记录。民主理财活动每月(季)定期集中活动一次,至少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参加。

第三十六条村集体要实行财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内容包括财务计划、各项收入和支出、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依法代收代缴费用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财务事项。村集体成员关心的财务收支热点问题,要专项公开。

第三十七条财务公开应做到年初公布财务计划,每月或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公开账目要及时、真实、完整,每次财务公开的内容都要存档备案。

第三十八条财务公开方式要以群众看得懂、听得明为原则。以填写财务公开栏张榜公布的形式为主,辅以会议、广播、明白卡等多种公开形式。

第三十九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村集体财务公开的监督检查,将村集体财务公开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

第八章审计监督

第四十条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具体审计业务由镇(街道)以上农经管理机构承担,基层财政管理机构配合,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

第四十一条农经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专(兼)职审计人员。农经管理机构在履行法定审计职权时,不得向村集体收取审计费用。

第四十二条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村集体主要负责人任期和离任审计、其他专项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审查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营活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会计核算是否规范、完整、准确、及时。

第5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事业部制 财务 管理体制

一、事业部制组织体制

事业部制组织体制,实行集权与分权程度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体制。公司关键性的决策和经营活动高度集中于母公司,母公司进行战略控制;非关键性经营决策则下放给子公司,由子公司全权处理,子公司拥有经营自主权。

采用该体制时,母公司的战略控制集中在子公司的高层人事安排、研究开发、投资、分红方案以及自有资本的筹集等方面,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表现在员工培训、生产进度安排、广告形式选择、外部资金筹措等方面。

事业部制结构最早起源于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本世纪20年代初,当时担任通用汽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的p.斯隆参考杜邦化学公司的经验,以事业部制的形式完成了对原有组织的改组,使通用汽车公司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实行事业部制的典型。

二、基于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事业部制的特点

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统一领导下,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管理的职能,又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由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组成的总部;第二个层次由职能、支持和服务部门组成,事业部制结构的财务是中央控制的,子公司的财务只是一个核算单位;第三个层次是互相依存又互相独立的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是一个单元型结构。公司的内部资源配置和交易协调不仅考虑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业绩,更重要的是体现公司的战略重点和整体优化。

(二)事业部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般来说,与事业部制组织形式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行分公司领导下的事业部体制,财务由分公司经理和集团总部的财务部“双重”领导。另一种是实行集团总部领导下的事业部制,财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与管理”。

从财务上看,事业部及其财务机构的设置,使得总部的财务组织与管理活动更具战略性。基于行业或区域战略管理的需要,总部对事业部大多采取“集中决策、分散管理”体制,即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上实行高度的集权模式,在财务上也实施严格的资金控制与预算控制,但在生产经营上则较多地采用灵活的管理方式。在集团战略和政策框架内,总部一般不直接干预事业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事业部财务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事业部财务机构是强化事业部管理与控制的核心部门,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母公司财务部的派出机构;另一方面,它又是事业部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组织领导和管理控制机构事业部的财务职能主要包括:负责事业部战略预算的编制、上报与组织实施;贯彻执行集团总部的财务战略、财务政策与基本财务制度;实施对事业部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运作过程的控制;依据总部业绩衡量标准,强化对子公司的管理绩效考核;规划与调控事业部范围内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剂与配置等。

在事业部制下,各事业部实际上是分行业子公司的业务管理部门,并没有真正的人事、财务管理权,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实际上都集中在母公司的财务管理部。对于投资控股型公司来说,财务管理部实际上是对不同行业的子公司进行直接财务管理的,这就需要有足够的人力,并且有丰富的行业知识和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如果是子公司制,则由各子公司按照行业对三级公司分类进行管理,母公司只对有限的几个全资二级子公司进行管理即可。

(四)事业部制下财务管理权限的划分

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转型涉及深层次的权利再分配。以通用公司为例,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上,遵循了如下原则:

1、集中筹资、融资权

资金筹集是集团公司资金运作的起点,为寻求最低的筹资成本,集团公司统一筹集资金,各事业部有偿使用。

2、集中投资权

集团公司统一投资决策,集团内部所有的对外投资,可实行限额管理,超过限额的投资决策权属母公司。

3、集中担保和资金调配权

大额资金拨付严格监督,建立审批手续。集团内部所有资金应由公司集中统一管理,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内部各单位统一结算和收付;各二级单位在资金结算中心开立内部结算账户,并执行资金的有偿占用;各事业部不得以集团名义提供对外担保。

4、集中收益分配权

收益分配影响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由集团总部统一行使收益分配权。一方面,各事业部必须及时、真实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另一方面,在杜绝相互侵占的基础上,按贡献与收益大小分配。

5、集中发票购领和固定资产购置权

发票管理也属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集团公司必须集中发票购(领)管理权,各事业部所需发票应及时到集团财务部领取。

6、分散经营自主权、人力资源管理权

集团总部只负责各事业部“一把手”的聘用。其他管理人员的任用由各事业部经理全面负责。但事业部的财务主管必须报经集团财务部批准后才能任免,属于集团财务部派出人员,其工资由集团财务部核定,并与其所在事业部的效益考核相挂钩。年终考核时,由集团财务部在听取事业部汇报的基础上,负责对外派财务主管进行工作业绩考核。

第6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是一种新经济组织,现阶段世界上对其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下,企业资本经过跨国对其进行生产。在我国,一直受经济体制影响,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国外大企业集团进行比较,仍然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原因就是企业集团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重视自身体制的建设,制约财务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财务功能的发挥受到很多因素所制约,主要原因就是财务体制、财务机制和财务运作方式中存在的不合理地方。笔者对存在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企业集团选择财务管理体制时一定要考虑财务的原则性、应用集权以及分权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对子公司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将母公司与子公司进行灵活经营,主动与企业文化和业务发展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进行选择,提升管理体制效率。

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信息资源随之增加了传输范围,这样很容易出现信息不真的现象。企业集团在担保子公司时,会出现担保关联风险,使企业集团增加债务风险。企业集团一定要对财务的透明化信息、集约化信息等因素进行考虑,之后再选择财务管理体制。如果信息不真实,就会致使企业集团发生偏差性决策,使企业集团的投资受到影响,并引发财务风险,促使企业集团中的所有财务处在不安全状态。

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管理体制时一定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因为企业集团会涉及到非常多的行业,业务较多,子公司有着复杂的情况,随之也增加了经营风险,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防。在企业集团中每个环节都要实施财务风险的预防,构建适合的财务管理机制,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预防,不断对财务情况分析、评价、完善,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对资金进行周转,以免资金流转过程中断,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特征

(一)多层次化财务管理决策

企业集团的核心企业就是母公司,与子公司有着不同的管理层次,不同的财务决策权,致使企业集团出现多层次化财务管理决策。所以,企业集团在明确母公司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产业、管理层的实际状况,处理好集权与分权间的关系,减少内部矛盾的发生,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企业顺利实施经营策略。

(二)多元化的财务主体

企业集团主要特点就是母公司与子公司间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可又是独立主体。集团中的所有子公司都是独立个体,都有管理和投资的权利,并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这样在集团公司内部就会出现多个主体共存的现象。

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中的问题,首先,我国目前企业集团功能较为单一,建立的财务组织体制大多不能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例如: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相应职能不分的情况非常明显,致使部分企业出现“大财会”的现象。同时,企业集团在决策财务制度时不具备科学性,对资金没有科学计划就进行筹借,部分财务活动都由负责人决定,专断性非常的强。其次,我国企业集团现阶段对财务的控制大多只流于形式,效率不高,其表现为过度对财务进行分权,没有对财务分权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不强,没有控制资金流向;企业集团没有健全的财务约束制度,一切决策都由负责人决定,但是负责人和出资者有着不同的追求目标,通常情况下负责人所做决定与出资者的需要不符,这样就会给企业集团带来很多影响。这也是必须建立财务管理机制的根本原因。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的改革方案

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集团可以根据经营环境调整财务管理机制,创新财务管理体制,促使企业管理效益提升,改变管理职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一)对企业集团内部加强控制

及时解决企业集团发生的风险,对企业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明确不确定因素,及时识别潜藏的风险和问题,应用一切手段对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尽可能将公司风险降到最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施明确责任落实制度,对财务进行有效控制。在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实施财务运营控制,授权控制、考核控制等。

(二)有机结合财务分权和集权

对财务分权和集权间的关系进行有效调节,在调动公司成员积极性的基础上,还不能阻碍企业集团整体策略的实施,使财务管理效率不断的提升。参照企业集团的发展策略的实际要求,确定权利的具体分配模式,对核心业务进行有效管控,针对一些普通业务可以对其进行分权处理,使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更具灵活性,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度,改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减少运营成本,使企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信息

财务管理信息是现代化信息的产物,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企业发展瓶颈现象及时解决,同时有效的处理了传统财务中不能解决的应用问题。通过与采购和生产过程的连接,对财务数据进行及时传输,可以在事前和事中进行监督,可以随时察觉生成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的解决财务风险。信息使用者还可以对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利用,了解最新财务信息,避免发生决策风险,及时处理潜藏风险。在企业集团日常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财务分析,使其实现科学管理的作用。

(四)加强预算管理的力度

企业集团应该有效的结合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将预算的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对集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建立分层预算管理体系,认真编制集团的预算报表,同时根据具体结果调整预算。要将责任分工落实,进行分层考核,确保预算和考核的真实。要在企业内部分别建立预算部门和考核部门,保证独立考核。建立的考核标准要科学,不但要突出重点,也要全面详细,根据其重要程度分为月、季、年三种预算考核方式。在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有机的结合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

还要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起集团财务管理相关的软件系统,进一步开发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财务平台,对财务数据进行实时对接。对财务的预测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预警,促使财务信息更加的准确、可靠,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明确财务管理内容,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避免财务风险影响到企业生产,进而推动企业集团健康的发展。

四、结语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主要关系到企业集团的结构组织、生产经营等方面。企业集团要对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考虑,有计划的改革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使企业集团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增强对财务的管理力度,使企业集团能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集团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晗,龚琪.探究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3(31).

[2]张菊敏.关于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的探讨[J].赤子,2012(10).

[3]丁涛.浅谈互联网时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J].新西部(下旬刊),2013(11).

[4]钟茂芳.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7).

[5]罗丹.对构建集权式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探讨[J].华人时刊(下旬刊),2012(01).

第7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体制;社会经济;经济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自从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既面临着种种机遇,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而财务管理体制作为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也应顺应经济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管理体制,最终为推动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一、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

财务管理体制作为一种经济型管理体制,在企业和国家单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成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来看,我国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之后,逐渐由计划经济为主变成市场经济为主,而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也丰富了起来,具体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等,而其中的经济手段就与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息息相关,它是国家在进行战略规划和经济计划之前的宏观调控,还有一种是利用金融或者财政的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财务管理作为我国经济事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满足国家的宏观调控需要,就要更准确地为国家提供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由此可见,由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的整个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有着很深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反映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影响着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而财务管理体制也反过来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情况,财务管理体制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有成本管理制度、收益分配的制度以及财务投融资体制等,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安排财务的总和,而从财务管理体制的各方面内容都可以看出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例如在财务投资体制方面,我国近年来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出口型经济的政策与投资制度的价值取向有着很大的关系,从我国投资制度的政策定位上就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在朝着外向型、出口型方面发展。另一方面,从财务融资体制中也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方式和速度,由于国家对投资力度的增大,表明政府在推行科学、稳健的金融政策,这种经济环境就有利于融资制度的产生,而融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经济市场的发展,使其更加完善、健康。由此可见,完善、健康的财务融资体制反映也影响着经济环境的状况。

二、如何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一)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

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实施、把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与新时代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就必须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在实践工作中,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考核和培训,不断提高和改进其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使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基础上,也要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方法进行设想和大胆改革,制定有前瞻性的计划和规划,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管理体制。

(二)打造良好的财务管理市场

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秩序的进行,因此,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加强对财务管理市场的规范,例如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服务质量,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以此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另外,在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上要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运营状况进行合理制定,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相符合,尤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加,更应结合国际的经济状况打造一个资金流动健康的财务管理市场。

(三)与时俱进,适时更新财务管理制度

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中更加强调了财务管理体制的重点内容,同时也使财务管理体制的职能更加明晰,从根本上为财务管理功能和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有所创新。具体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把财务管理的观念改变了,财务管理制度真正成为融协调、监督、组织、评价等为一体的制度规范,把企业单位在运营、资金运转、控制成本、收益分配等多方面的财务内容进行综合的组织与控制,最终进行评价和监督,为企业对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财务管理的本质内容,长时间以来,企业财政直接管理财务监督、财务资金的周转等活动,导致财务工作和财政工作混淆不清的状况,因此,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我国新的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下,可以把政府给予财政部门的工作职能变为政策上的规章制度,把财政的直接参与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督,为财务风险的规避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结语

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在从计划经济为主逐渐向以市场经济为主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体制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尤其近几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经融入到我国各项经济发展工作中,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研究财务管理体制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对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基于新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7).

[2]饶晓秋.财务治理实质是一种财权划分与制衡的财务管理体制[J].当代财经,2003(05).

[3]唐君.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32).

第8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

一、财务管理体制的涵义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企业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也是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关系,它能够划分企业财务管理的责权利益的关系的一种制度。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问题,通过对企业集团各财务领导层的财务权限和责任以及利益关系的区分,区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权利为主要内容,进而引导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通过制度的约束,更好的配置财务管理权限,然后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以及模式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企业集团进行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处理企业集团各公司之间的财务的责权利的管理,帮助梳理财务工作,合理的配置财务权限,有效的进行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包含内部和外部两种,包括企业集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和企业集团与外部出资者之间的权利的配置等两个大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明确规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单位的财务责任,做好责任分工,确定企业内部经营组织形式,确定好企业内部的各部门的财务权限,按照责任分工来区分履行的义务,进行确定获得的利益,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内容。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模式

一个企业称之为集团就是多个企业共同组成在一起的,是多法人的联合体,企业集团应该以一个企业为核心来进行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权限可分为以下财务管理模式:

1.集权型

集权型顾名思义就是权利的集中,企业集团应该把财务管理的权利都集中在母公司内,通过母公司对下面的子公司进行严格的财务控制,对财务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集中核算。母公司应该对子公司的各种财务活动做好规定,制定好财务的战略目标,资金的使用制度以及回收制度,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以及做好财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母公司有决策权利,子公司的决策权拥有的少,大部分是执行权利,不管是人员还是财力都受到母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所以这是财务管理的集权型。

2.分权型

分权型相对于集权型来说,属于母公司权利的下放,子公司权利的增加,子公司有权决定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体制,制定自己的财务战略计划,并且做好流动资金的管理和控制等财务事项,对财务人员的分配也是拥有一定的权利的,合理做好财务管理的各项事务,协助母公司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服务。

3.集权分权结合型

集权分权结合型是很多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都喜欢选择的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集团都适合这种模式,要依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企业集团对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管理,同时也合理的下放手中的财务管理的权限,让子公司在合理范围内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这样更有利于企业集团的整体的发展,也便于更好的管理财务工作。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组织结构混乱

企业集团的法人比较多,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复杂,这就导致企业集团的内部关系混乱,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就发展角度来看,企业集团统一安排的难度大,企业需要拥有一个完善的内部管理组织,顺应时展的要求,做好各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的划分,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企业集团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对财务和会计部门没有区分,还是放在一起工作,这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存在很大的风险,而且影响工作效率。还因为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组织结构的混乱,在财务决策上缺少制度的约束,很多大项目的资金的使用就直接由负责人管理,由于负责人的素质不同,所以这些项目常常会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武断的决策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增加,影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缺乏内控制度,无法有效管理资金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和流动资金的管理,因此企业集团应该注重这两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拿资金管理来说,目前为止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手段陈旧,方法单一,企业还是采用原有的银行贷款或者政策支持来筹集资金,同时对于筹集到的资金使用也没有内控的约束,使用很随意,这样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现象。同时如果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采用的是分权的模式,权利被分出去得多,那么就影响到母公司的权利控制,更多的决策在子公司内就实现了,盲目投资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情况是子公司的过度投资膨胀,会导致投资失控,最终产生的损失也会很大,因此企业集团的资金被大量的流失,不利于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三)财务约束制度效率低

企业集团没有合理的对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进行监督,那么就会出现很多违规现象发生。企业集团是追求利益的集团,但是就投资者来说是在保证投资不失误的前提下采取计较集团利益的关系,而企业的经营者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问题,所以由于经营者的权力大,因此他们在进行企业决策的时候如果没有财务制度的约束,就很容易出现为了自己的私利,利用手中的权利欺上瞒下,做出侵吞企业财产的事情;他们也会弄虚作假,为了应对母公司的考核,虚假上报财务信息,导致财务管理信息失真;运用灵活的手段,钻企业集团的空子,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严重,不利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四、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议

(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做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制工作,首先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因为预算工作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计划,也便于企业集团按照既定的预算目标进行资金的和投资的管理,合理的使用资金。所以预算的目标应该是依据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企业的财务信息而制定的,同时企业集团应该给预算管理工作提供环境的支持,优化环境,加强企业集团的环境控制和治理,在确定预算管理以后,要严格按照企业预算的计划进行,避免盲目的投资行为,杜绝违规操作现象,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企业集团应该在整个集团应用信息网络化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好信息的反馈工作,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调整、做好分析以及评估工作,保证预算的有效性,同时加强对预算的监督作用,对预算制度和预算管理执行的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保证预算管理的合理性。

(二)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对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也应该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工作。企业集团应该有用专门的财务部门负责资金的管理,不管是集团采取哪种形式的财务管理体制,都应该统一由这个部门进行资金的分配,申请资金的时候要拿出资金使用计划书,在使用资金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保证资金的流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资金的流失现象,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资金的监管,避免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影响资金的使用。

(三)完善监控制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要保证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就要不管是在预算阶段、投资项目开展阶段以及最后收尾阶段都要发挥监督的作用,尤其对上报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要做审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决定着企业管理人员的投资决策,因此应该谨慎小心的做财务报告。对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就要从财务报表,财务原始数据入手,每一笔资金的花费都应该作好记录,同时制定回收账款的制度,保证资金的按时回收,避免出现死账行为,影响资金的使用。不管是企业集团的收益还是原始的成本,都好做好记录,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同时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工作积极性,避免在人员方面影响到财务信息的质量。只要是财务报表,都应受到法律的约束,才能保证监控制度的作用的发挥,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

五、结语

企业集团为了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建设,顺应信息时展的要求,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应该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合理的选择财务管理体制建设的模式,然后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和资金的管理,在管理中应该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合理的财务环境下不断的探索、创新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做贡献。

作者:韦世武 单位:广东中凯华府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杰.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和创新探讨[J].审计月刊,2009(12).

第9篇:财务管理体制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创新

一、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概述

财务管理体制是指划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权责利关系的一种制度,是财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包括企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两个层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是明确集团各财务层级财务权限、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它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上层建筑”,对其“经济基础”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起着推动、促进和导向作用。

高校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其财务管理体制相对一般企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各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原则基本上是在坚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管理预算收入形式比较单一;高等学校预算支出的编制特点,通常做法是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注重效益、勤俭节约的原则等。随着我国经济、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高校的办学体制、形式以及筹资渠道日趋多元化,经济活动也日趋复杂化,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要顺应时展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注重强化管理职能。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资源投资效益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现状

1.财务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不高

在职务上,财务部门本来应该是指导性的部门的,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学校的各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局限在记账、报账等范围之内。财务部门的工作只是对会计数据进行相关的核算,并没有对数据进行一定的财务分析,财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前瞻性不强,指导性也不高。像学校融资筹资能力、负债能力测算、经济效益分析、办学成本测算等财务信息向学校领导提供反映的不多,不利于学校领导运用财务信息进行工作决策。

2.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滞后于学校规模高速扩张的需要

中国目前的高校大多经过合并这一历史过程,学校规模在快速扩张,财务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学院及各部门预算两张皮,许多学校没有严格、规范、科学的编制财务预算,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编制与执行预算两张皮,使预算常常成为一纸空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在此体制下,学校把所有财权全部上收,二级部门没有与事权相对应的财权,缺乏积极争取资金和开源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高等院校由于其事业单位的体制,极易发生违法违纪的事件,而高等院校发生的相关违法违纪事件大多数都与内部控制有关,一般情况下就是高校内部控制支部不健全,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执行不到位等。高等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有以下表现: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全面,很多高校知识对一级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并没有将二级单位划入内部控制的范围,因此很多人会钻空子在二级单位的掩护之下进行非法集资或者资金的违规使用等活动;二是高校内部控制内容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并未将所有的重大事件纳入内部控制的内容之列;三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够严格,许多高校表面上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进行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只是一个摆设。

4.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新世纪高等院校大量合并与兼并,这就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许多学校在重视教学与科研的情况之下却忽略了财务管理在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对财务管理工作十分忽视。这样就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知识老化,财务部门的发展跟不上学校的发展速度。这样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制约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创新的具体措施

1.切实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首先,高校要树立群众路线,让学校的财务不仅仅是由财务部门所掌管,要形成一种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监管的格局。高校的财务管理应该在校长的领导之下有学校各个部门共同进行参与。要保证高校的财务管理落到实处,最终的利益由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共享,真正达到为民所用,保证学校每一员的利益。高校要尽量采取创新的办法进行开源节流,提高教职职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积极性,最终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顺利有效进行,促进学校的教育事业稳定、繁荣发展。

其次,高校的财务管理必须要转变观念,要树立市场经济的管理,以市场的标准来要求财务管理工作。高校是半公益性质的单位,属于行政事业单位,因此高校的发展必须以教育为前提,当让也要顺应时代潮流遵循经济规律。所以高校既要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保证学校的事业长足发展,又要兼顾成本效益的管理,按照市场规律行事;既要加强财务管理,在经济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做好事前预测,事中分析,事后反省,提高各项经济活动的预见性以及效益性,又要掌握住资源的经济属性,运用市场来筹措教育资源。

再次,财务管理工作在很多高校都处于非重点工作,财务管理在高校也处于基础地位。高校应该学校事业的发展与良好的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有效地统一起来。高校首先要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学校各事业中的保障作用,其次要在保障的基础之上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对高校事业有一个指导作用,最终使得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在高校飞发展过程中落到实处。

2.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财务管理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部门的预算改革是预算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它要求高校建立预算制度。首先,各学院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编制预算,上报到学校进行审查;其次高校要按照国家和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部门预算。各个部门预算必须要进行严格的制定、执行过程,并且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要确保部门预算改革措施在高校得到贯彻与实施,防止高校的总体预算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预算出现不对等的现象。

3.引入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成本核算基本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高校使用资金的效率。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是极不完整的。高校经费属于财政拨款,很少会像一般企业一样进行十分细致与严格的规定。在高校间竞争日益严峻的今天,高校财务管理必须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执行成本核算制度,以此来建立起本核算的管理体系,树立成本观念、成本意识,最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高校在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内部控制,保证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要真正做到相关联职务的相互分离以及相互制约,要做到各部门之间进行相互监督,最终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在与货币资金联系十分紧密的部门,要十分注重其内部的会计控制,而且要根据部门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要符合下面几点:一是进行账目记载的人员要与会计事务的审批人员、事务经办人员进行相互分离与相互制约,不同人员的职权要相当明确;二是在涉及资金较大的项目、投资以及资金调度方面,经济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不能只由一个人或者少部分人说了算,重大经济事务并需要相互监督与制约;三是财务部门要定期对会计资料进行审计,并且要事先明确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5.优化队伍结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快速发展,财务部门的发展有些跟不上高校整体的快速发展水平,这就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部门的员工不能仅仅只是做一些记账、报账的工作,而是要顺应时展与高校的发展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最终达到财务管理工作优化创新,办学效益提高的目的。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教育资源投资效益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对高校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指导性的作用。高等院校要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市场手段引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保证高校各项工作的经济高效。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竞争日益激烈,高校也应该切实采取措施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以保证高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龚四海.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思路[J].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3):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