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奥运会手抄报内容精选(九篇)

奥运会手抄报内容

第1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一、课前准备研究

教师要根据教案的设计和课件安排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时事热点,例如在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中,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引入充分的时政话题来加强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问题,看待问题。下面的几个案例就可以运用到本单元政治基础内容的教学。

案例一:中国和菲律宾关于黄岩岛的对峙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中菲问题的起因、过程和处理对策,让学生认识到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育青少年的民族精神,树立忧患意识,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案例内容:中菲问题激化的导火索是,4月11日,在中国南海黄岩岛,菲律宾警方试图抓扣几名中国渔民,导致一艘菲律宾军舰与数艘中国海监船发生对峙。事件的起因有二:①南海领土争端是历来已久的问题,这是南海优势的地理位置决定的;②菲律宾试图寻求美国支持,与中国对抗。中国政府坚决捍卫领土完整的决心和维护核心利益的勇气,使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案例二:奥运会国羽女赛双被取消比赛资格

教学目标:伦敦奥运赛场上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的两名运动员被取消继续比赛的资格而使国人蒙羞,使学生能够知道消极比赛事件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明白作为一名中国人要时刻具备荣辱观,要向世界展现我们的精神面貌和弘扬中华文明,不应该做出任何有损国人形象的事情。

案例内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羽毛球比赛赛制有了新的变化,我国羽毛球女子双打组合于洋、王晓理为避免与我国另一女子双打组合提前在半决赛相遇,在四分之一比赛中消极应对,最终输球,国际羽联取消了二人继续参赛资格。

教师课前准备这些材料,并且要安排学生课前对近期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时政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近期的时事,使其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课堂效果

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渗透性地讲授与本课知识相关的重大国家时事热点,而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每堂课都请一位学生口述本周发生的一个热点新闻,针对该学生的发言,其他同学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而这正好给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供了机会,使全班同学参与到对时事的讨论之中。针对某一时事,教师还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以探索的态度来分析其他同学的观点,将收到多方面的益处。最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分析、评述,并给以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客观看待问题,有理有据地针砭时事,最终达成共识。总而言之,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课后活动

1. 筹办手抄报或黑板报

当遇到国家重大时事时,可以开展与之相关的手抄报活动。比如为了促进学生对正在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战绩的了解,可以举办以“中国军团奥运辉煌战绩”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或者办“奥运——中国史”的主题黑板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对了解体育成绩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2. 适当地举行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活动

可以在班级定期组织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流程可以是通过小组选拔赛,在小组中选出一个成绩最好的选手参加抢答赛,再根据成绩对参与抢答赛的选手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时事政治的兴趣,这对政治课堂的教学是十分有利。

3. 安排相应的课题或者论文

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课题或者论文,让学生自由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的“做情绪的主人”为学生设计“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的课题;根据下册的“扬起自信的风帆”设计“初中生人际关系对生活学习的影响”的课题;还可以根据七年级上册“学会拒绝”设计“青少年如何抵制网络不良诱惑”的课题。这样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对调查的设计、分析和总结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一、“趣”字当先,培养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根据小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教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的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良好的催化剂,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学生不仅眼前受益,还将影响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给予激励、表扬,这样便能在学生中营造读书的气氛。

二、“法”字为重,培养学生会读书

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是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是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是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是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为此,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学生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会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戏”字为辅,培养学生读好书

戏,在这里是指一些有趣的读书活动。我的做法如下:

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无不包罗,学生非常喜欢。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第3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北京申奥成功后,管庄学区所辖的各个学校都组织了不少场面性的奥运教育活动,但学区所做的相关调查表明,这些活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其问题一是前期的奥运教育多局限在对奥运知识的宣传上,对奥运文化、奥运精神的传播与理解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奥运教育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二是在前期的奥运教育中,德育“知情意行”的完整链条被打破,表现为重“知”,而轻“情”、“意”、“行”,特别是“行”。漠视“行”,学生的主体性即难以体现,而不通过亲身体验、亲自参与,奥运对学生而言就是“外在的”,他们已获得的奥运知识也就很难内化。三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大多是组织几次场面性的活动,与学校常规性的德育、学科教学、校本课程、学校特色发展缺乏整合,与学校原有的优势缺乏整合。四是前期奥运教育的形式单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多,可以持续的、跟进性的活动亦不多;平时学校参与奥运教育的人员有限,大多数师生都未“动起来”,因此,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问题,管庄学区决定将研究奥运教育实践问题的重点放在解决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上。从2005年下半学期开始,他们集中力量研发、创编本学区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载体。研究团队先后对原有方案作了四次大的修改和调整。从思路上讲,逐步实现了从重知识到重行为、重参与的转变,从单纯的奥运宣传到关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日常德育相互渗透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在载体形式上,即从作业本的形式到日记本的形式再到导行手册的形式。具体来讲,他们将创编的载体的功能定位为“导行”(对学生来说则是“践行”);将学生使用的时间定为一年(2007年8月8日―2008年8月8日);将形式定为活页手抄报或剪贴报(方便使用和张贴宣传);将名称定为《奥运践行365――我的实践活动手册》(以下简称《奥运践行365》)。

《奥运践行365》手册在设计时考虑到以下几个结合:结合奥运进程,结合各年级段的德育纲要要求,结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结合课程和评价的实施。它为学生一年的奥运活动提供了一个活动蓝本。

《奥运践行365》对应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有一个版本(活动内容基本相同,但在难度设计上有所区分)。每本手册中对应5个福娃设计了5个单元,除封面、封底外,每册共有12个活页,另有一张用于评价的“奥运践行争先图”。学校每个月发给学生一张活页,到奥运会结束时,学生可拥有一本自己参与编辑创作的记录书(纪念册)。

各年级段的活动形式不同。低年级以描描、贴贴、画画、动动、说说为主;中年级以贴贴、画画、动动、说说、做做、写写为主,除课堂和班级活动外,学生还可参加一些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自我选择活动内容与方式,如以奥运小使者的身份参与奥运宣传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探究与奥运相关的问题等。

以《奥运践行365》为载体,管庄学区的奥运教育搞得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他们的实践凸显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对奥运知识―文化―精神的体悟,体现出奥运教育的完整性

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管庄学区不仅关注学生对奥运知识的了解与宣传,而且特别重视学生对奥运文化和奥运精神的感知、体悟与实践。

在手册中,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三大理念贯彻始终,相应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我国举办奥运会依托了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文化,这是我们最深厚的底蕴,也是最令我们骄傲的东西。因此有专家认为,在三大理念中,人文奥运是它的核心。而人文奥运的内涵之一就是要了解、弘扬、传播本民族优秀的文化。所以他们在手册的第一单元即设计了让学生了解变化中的和谐的北京、和谐的朝阳,以及了解、认识、展示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如高碑店中心小学将本校体育学科的校本课程――具有本地区特点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高跷运动与现代奥运教育相结合,成立了高碑店少儿高跷队,学生以奥运精神刻苦训练,进步很快。小高跷队曾代表北京到澳大利亚悉尼进行文化展示。现在,高跷队的队员从以前的20多人发展到50多人。该校二年级的一个班结合践行手册上“我做北京小导游”的内容搞了一次班队活动,具体内容是让孩子们推荐高碑店最有特点的景观。有的学生推荐励志堂,有的推荐民俗接待户,有的推荐通惠河……学生们把这些景点的图片贴在手册上,完成小报的制作后,一部分同学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社区展览,受到居民的好评。八里桥小学在指导学生使用践行手册时,与地区办事处合作,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八里桥遗址的教育功能,宣传八里桥文化,开展弘扬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人文奥运即以人为本的奥运,它要求我们更多地关注人、尊重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这一基本理念常常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管庄学区倡导在践行手册的使用中以人文的方式实践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一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怀和鼓励。半壁店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2007年暑假,学校结合践行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活动。有一个外地借读生家庭条件不好,家中没有电脑,也没有报纸,但他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一次,爸爸加油时,加油站给了一张奥运宣传册,这个孩子就把这个宣传册上24个奥运场馆的名称、图片收集起来,又请另一个同学上网查找有关这24个场馆的文字介绍。两个小伙伴共同完成了3页手抄报。教师对这个家境不好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特别把他们制作的手抄报拍摄下来,展示、留存。

“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本精神。它要求我们勇于挑战自我、持之以恒地做事。所以,学区除了引导学生在奥运英雄的身上体会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外,还鼓励他们以此激励自己在持续一年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完成践行手册中的所有内容,争取编一本完整的书。老师们告诉学生,要获得12个火炬(“奥运践行争先图”中共有12个火炬)有难度,完成这本书的过程也是践行奥运精神、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

2、以“知情意行”的统一为

基础,凸显“践行”的意义,体现出奥运教育这一特殊的德育活动的整体性

管庄学区在践行手册的设计与实施中追求“知情意行”的统一。比如:在手册中,涉及“知”的内容非常丰富,且大多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亲自去查找、搜集资料或亲自去参观才能获得这些“知”。又如:一些学校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形式,激发学生对奥运的热情。如八里桥小学的师生共同创编了一首奥运歌曲――“奥运因我而精彩”(学生作词,教师谱曲),拍了MTV,并创编了拍手操――“让世界记住我们的掌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行”,它是“知情意行”统一的落脚点。《奥运践行365》的“导行”功能非常强大,学生要完成每一个单元的活动都必须“动起来”,甚至“走出去”,到社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或做宣传、搞展示。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管庄学区始终将学生定位为奥运小使者,让他们通过“行”充分参与到奥运活动中,获得类似奥运志愿者的感受和收获。这样,他们的“知”即会得到内化,“情”会更加真切,“意”会更为深刻,“知情意行”的统一会体现得更为完美。

3、以奥运教育与学校常规德育的高度统一性为基础。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

奥运教育是一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间特点的特殊的德育活动,它在目的、目标、途径等多方面都与学校常规的德育活动具有高度的内在的统一性。以此认识为基础,管庄学区在设计和实施践行手册时,着力实现二者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文明礼仪教育、合作精神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都是二者共有的内容。学校可以借鉴、利用常规德育的成果开展奥运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实施奥运教育赋予常规德育以更加鲜活的内容。在实践中,学区所属的不少学校都在升旗仪式等常规德育活动中渗透奥运教育的内容。如定福庄一小每周一上午在升旗仪式上由小主持人教全校学生学一句奥运英语,周一下午,在红领巾广播站的“英语沙龙”板块中,安排中英文对照的有关奥运的英语小故事、英语奥运小百科等内容。他们还在升旗演讲中加入学生的作品(观后感、读后感等),请学生结合践行手册的实施,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此外,升旗手还可以在升旗仪式上展示自己在体育等方面的特长。定福庄二小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安排“一班一馆”,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己介绍奥运场馆。

4、实现奥运教育与课程的整合,增加奥运教育的科研含量

管庄学区在以践行手册为载体的奥运教育中,以综合实践课为节点,整合其他课程,加强学科渗透;同时,增强其研究性,使奥运教育更加科学、深入。他们组成了以综合实践课学区组长为首、以各校综合实践课教师为主体的近20人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国家规划办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与评价”的研究任务。该项研究将践行手册作为校本教材、教具和学具,探索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实施奥运教育的有效途径。他们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反复磨课,从践行手册中选择一些专题进行分解,做出若干个小主题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奥运。

除综合活动课外,各学科教师也积极参与践行手册实施的指导工作。如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查找资料方面进行指导,劳动课教师在制作方面进行指导,科学课教师在科学知识方面(如奥运场馆的结构与功能)对学生进行指导,体育教师在学生健身方面给予指导,美术、音乐教师在成果汇报形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各科教师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奥运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定福庄四小准备在奥运会召开前夕举办英语词汇、英文歌曲大赛。现在,学校每隔一周都要组织小型的比赛。与此配合,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加入一些奥运场馆、餐馆菜名的英语单词,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5、奥运教育与学校原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

比如:定福庄二小是科技示范校,他们结合践行手册中有关绿色环保的内容,在2007年暑假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设计一个节水方案。不少学生都搞了节水的小发明、小制作,学校在开学时进行了评选、表彰。又如:定福庄一小是英语特色校,他们依托邻近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丰富的外语人才资源,请该校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次指导学生编排有关奥运的英语小节目、英语演讲,指导学生用英语做小导游等。

6、全员参与。实现“小手拉大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

这里所说的“全员参与”既包括该学区600余名在职教师、8300多名学生全部全过程参与之意,也包括家长、社区志愿者总动员,与师生一起参与奥运教育活动之意。比如:有些学校在奥运教育中主动争取社区和家长的支持,如在开学典礼时请社区代表、家长参加,让社区评选社区优秀少年和支持孩子参与社区奥运活动的优秀校长。还有,在践行手册实施过程中,学区鼓励学生将自己制作完成的小报张贴在社区的指定位置或自己家的楼门口,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走出去宣传奥运、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他们的行动也在社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在践行手册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环节(如参观奥运场馆等)是需要家长提供支持的,低年级学生要完成手册更需要家长的帮助,这些都在无形中实现了“小手拉大手”,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的结合以及校内外的结合。

7、解决评价的持续跟进问题。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得到正强化

第4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中图分类号】G4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会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产生强烈的欲望。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在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致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1.讲。我班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2.办。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故事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4.另外,我们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在阅读的全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质疑、交流、提问。由此引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扩展性阅读方法,进行直接的再造想象,进行延伸对比,进行开放式立体型、甚至是甄别对与错的思考,进行体现个人风格的自由想象和联想等。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运用研究性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引用、搜集、探索、批评、质疑……在阅读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创见。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践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他们就会读更多的书,吸收更多的语言精华,阅读能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5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书活动 几点建议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 1 - 2 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创造条件。下面浅谈本人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 、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

2 、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 、 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 、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 、 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 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 、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 .如阅读介结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 、讲。 我班坚持每日 5 - 10 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 、办 .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北京申奥”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新北京、新奥运》、《奥运连着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奥运梦》等。

第6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仙学必成(未定稿)》成书经过

仙家修炼,至难者,真师难逢,真诀难闻。故世常有修士皓首穷经,毕生研求而不得其要,一事无成。罕有全部贯通、登堂入奥、头头是道者。更遑论成仙证果、白日飞升之事。

先师陈撄宁先生,一生研究仙学,力倡仙学科学化研究,使仙学学术在学界得到了认可。在其研究中,陈先生发现,自己研究仙学最初所主张的大道贵在公开之思想,并非上上之策,亦有许多难尽人意之处。遂改变以前之论调,不轻言口诀,只注重谈学理上事。

乙酉年(即公元1945年)正月下旬,师母吴彝珠因乳癌辞世。先师撄宁先生痛失仙侣,甚为悲痛。为使陈先生心情舒畅,南京孟怀山师兄(团按:孟先生今年逾九秩,仍居南京)邀先师撄宁到南京亚园小住散心。陈先生于亚园静室独居,深感世事无常,浮生若梦,虽有必然延生之法,而难防意外事故之变。惟恐自己的多年研究之结果,未及传授,而撒手西去,遂立意作书,将仙学天元清净丹法之全部口诀、用功之详细步骤,整理成书,以笔墨而代口授耳。

先生于乙酉三月十三日落笔,四月十五日成文,历时一月,两睹月圆,遂成《仙学必成》(团按:某君在公开评述是书时,谓此书1947年完成于上海,误)。并将此书手抄若干份,分赠身边知己之学生。且将诫条立于封面,嘱众学生须谨慎传授,严守秘密。然父辈好此道者,其子女未必亦好此道,对抄本疏于保管,在所难免,以致抄本流传于外,为某些人恃以为贵。

余家中所藏之抄本,乃先师陈撄宁先生1947年秋季来杭州银洞桥廿九号慈海医室余家时,亲手为余所抄。对孟怀山师兄家中初作,又有所增补。师谓余曰,此书有些地方, 自己的意思尚未完全表达出来,故不能做定稿论,待以后有机会,还须补充。此即《仙学必成(未定稿)》成书之始末。

几年前,中国道教学院的一名学生,觅得先师《仙学必成》手抄本一册,冠以《学仙必成》之名,并掺以自己的观点,公开了此书,而其中成书因缘及部分关键则无存。

余本无意公开此书,然观有借此书以求名利者(外界有将此书高价出售者),此与先师当日著书之本意大为不合。惟有将此书之真本全文公开,正本清源,方能发挥先师著书之真实意义。同时也可满足仙学爱好者及研究者研究之需要。故拟将真本原文公开出版,以飨同好。若有机会,亦欲将先师手迹影印出版,供学人研究参考。

《仙学必成(未定稿)》,理论透彻,清静工夫之口诀一露无余,是志心仙道之士真实修炼,研究学理必读之作。

另,先师确另著有《学仙必成》秘本一部。是书作于1953年先师陈撄宁先生来余家定居以后,乃先生为余讲解仙学秘诀时,随讲随作。此书纯为修仙实行口诀,仅先师亲笔抄本一部,外界绝无流传。然现在还不想公开。

《参同契讲义(未定稿)》的有关情况

《参同契》一书,虽被历代丹家誉为“万古丹经王”,然其满纸隐言譬语,辞深义奥,颇难读懂。历代注家纷纷,亦多厚此薄彼,顾左右而言他,能全部贯通者绝少。是书虽为古今修士必读之作,然若未逢真师指授,阅之亦感莫名其妙。

1937年,日寇进攻上海,由于战事,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出版发行的全国唯一的,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专门弘扬道家仙学学术的杂志――《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刊。当时上海道学界、道教界、仙学界同仁,深恐仙学学术的研究因《扬善半月刊》之停刊,而不能竟续,以致对刚有起色之道家文化、道教文化以及陈撄宁先生极力倡导的仙学文化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故经与先师撄宁夫子、 汪伯英师兄及当时翼化堂主人张竹铭师兄等商议,于1938年5月,创办了仅供少数仙学研究者相互印证、研习仙学学术的仙学院。这也是空前的。当时先师陈撄宁先生在仙学院作定期讲座,讲授仙学知识,讲解仙学经典。由于讲课之需,陈老师在此期间完成了《参同契讲义》(团按:《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等也作于同期)。当时是由陈撄宁先生口授,汪伯英师兄笔录。笔录完成之后,汪伯英师兄即将手稿交于陈撄宁先生。故《参同契讲义》虽曾公开宣讲,而有记录者,仅此一抄本,先师未允其他人做笔录。

1953年,余接陈撄宁老师来杭州银洞桥慈海医室余家定居,老师将其所藏之珍本、秘本一同带来。其中有《参同契讲义(未定稿)》、《三一音符》、《玄微心印》及整套的先师评点本《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等,还有大量外丹经典。在余与老师共处中,共同研究仙学学术是我们师徒每日的必修课。在此期间,余请老师为我将《参同契》单独讲解一番。撄宁先生即以汪伯英师兄抄本为蓝本,为余详细讲授《参同契》之奥义,并对《讲义》本未能尽言者,复作《参同契辞解》一册,附于汪伯英师兄手抄本之后。时汪伯英师兄已然辞世,故《辞解》其亦未曾得见。既如此,陈老师亦觉未能完全发挥《参同契》之奥义,遂在其书亲笔题写的抄本封面上又添“未定稿”三字,并嘱余保存此抄本,待有机会,再进行增补。(按:先生未曾讲解过《悟真篇》,世传师有《悟真篇讲义》,误。)

20世纪90年代初,余之一位学生以此抄本之内容去报考研究生,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某君得阅是篇,叹此书注解之精妙,皆发前人所未言者。遂追根求源,访及余处,要求拜余为师,并想对老师陈撄宁先生的《参同契讲义》进行整理。余以其意良美,遂答应其整理先师著作之要求,并意欲代师收徒。然此君得此抄本复印件后(不含《辞解》),则一改当初之言,声称要对撄宁先生的文字进行修改增补,并要批评其中的部分内容。余研究仙学学术,常以先师“尚实践不尚空谈”为诫。且《参同契讲义》一书,语涉口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若轻言修改,绝非善举。今观此君非真正修士,仅欲借此书以扩充门面,而空谈玄理,故未答应其要求。后学生某君,建议余自己将《参同契讲义》整理出版,以防他人画蛇添足,曲解撄宁先生之本意,重蹈《仙学必成》之覆辙。余也认为其言甚确,故欲利用余暇,对此书重新校订一遍。

此书本为秘传,虽未敢言尽泄修仙天机,然较之前人注解,确不可同日而语,乃今日喜好仙学养生之士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另,此书虽处处言及口诀,然亦须真师传授,方可下手行功。否则,亦难明其奥。

撄宁先生的著作,公开出版发行的有《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内功次第诗》、《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家丹诀串述》、《金丹三十论》、《静功疗法》等,评点出版的有《邱祖秘传大丹直指》、《道窍谈》等。《仙学必成》虽被公开,但还不完整。《参同契讲义》、《学仙必成》及由撄宁先生指导编辑的《口诀钩玄录》未完成部分,尚未曾面世。

(团按:现在常能看到有人借陈撄宁先生的名义,大肆高价兜售所谓的仙学秘本。有的人竟将我们仅供内部参考,赠送同道的小册子上的内容以数十倍的价格出售,比如某君所谓自己搜求到的撄宁先生秘传口诀《最上一乘天仙修炼法》,就是一例。)

我们在重新整理撄宁先生著作时,打算将一些撄宁先生未曾公开的作品公诸于众,供大家研究。并公开一些实修或秘传的口诀,如《最上一乘天仙修炼法》、《剑仙初步诀》等。这些事情,我们正在运作之中。相信不久,读者朋友就能看到。

附:最上乘天仙修炼法

陈撄宁 著 胡海牙 辑

此法以真心为主,以真为用,以三宝为基。外三宝(耳目口)不漏,内三宝(精气神)自合,始得天人(外内)感应,先天一自然摄入身中。

吾人肉体所有物质,皆属后天阴浊,不能超凡入圣。惟先天纯阳之,至灵至妙,杳冥莫测,恍惚难图。虽曰外来,实由内孕。先天(元动力)若不借后天(物质),将何以招摄;后天若不得先天,亦不起变化。此乃无中生有,有里含无;无因有孕之而成象,有因无点之而通灵。

第一步

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相含,中和在抱。不搬运,不可执著,委志清虚,寂而常照。

第二步

神守坤宫,真自动;火入水中,水自化。热力蒸腾,周流不息;恍恍惚惚,似有形状。此是药物初生,不可遽采;倘或丝毫念起,真遂丧。

第三步

神守乾宫,真自聚。始则凝神于坤炉,煅炼,化为阳上升;次则凝神于乾鼎,阳渐积渐厚,晶莹晃耀,上下通明。此时内真外应,先天一从虚无中自然而来。非关存想,不赖作为。当先天来之候,泥丸尘风,丹田火炽,周身关窍齐开,骨节松散,酥软如绵,浑融如醉。

第四步

一神权分二用,上守玄关,下投牡府。杳杳冥冥之中,红光闪烁,由脑部降落下丹田, 自己身内真,立刻起而翕引,波翻潮涌,霞蔚云蒸,甘露琼浆,滴滴入腹。即此便是金液还丹。须要身如磐石,心若冰壶,方免走失。

第五步

神守黄庭,仙胎自结。朝朝暮暮,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十月胎圆,玄珠成象,三年火足,阴魄全销。身外有身,显则神彰于气;形中无质,隐则气敛于神。九载功完,形神俱妙;百千万劫,道体长存。

此篇不过五百四十字,包括全部丹法在内。无论南派、北派、东派、西派、陈希夷派、张三丰派,皆不出此范围。只有其他下品、旁门小术、江湖等等,才与此法不符。

第7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地理大发现之前,地中海沿岸是欧洲的经济中心。11~13世纪是意大利经济腾飞的重要时期。意大利参与十字军东征,建立殖民帝国。商业垄断和殖民地收入成为意大利新的经济增长点。

13世纪末期,意大利经济开始衰退。由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意大利失去殖民地收入。1347年前后,欧洲爆发黑死病,农田荒芜,许多城市出现饥荒,城市建设停滞;市场需求萎缩,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

衡量工业革命前某个国家经济收入的主要参数有人口规模、国家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从14世纪初开始,意大利中部、北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15%,年均增长率为-0.46%。”意大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00年为$1650,1800年为$1010。这表明,从14世纪开始,意大利经济已处于下滑状态,且持续了很长时间。

城市化水平也是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从1000~1300年,意大利的城市化水平从5.12%发展到21.4%。欧洲常住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103个大城市中,意大利占到了24个。“从14世纪到19世纪初期,意大利的制造业收缩,城市化水平下降,曾一度引领意大利经济发展的因素就此持续稳定下降。”

“工业革命之前的经济增长率比较低,年增长率一直低于1%,更常见的是低于0.5%,而且还经常下降。”《威尼斯公报》创刊于1563年前后,正好处于意大利经济衰退期,所以《威尼斯公报》不是因为经济繁荣而诞生的。

二、新的经济因素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

《威尼斯公报》创刊的经济背景,一般解释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这种解释无法成立。此前的数据表明当时意大利的经济并不繁荣。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却未能促进经济发展,大概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欧洲经济中心迁移。奥斯曼帝国扩张,占领丝绸之路的要道,向商人征收高额税金,香料等商品利润下降。欧洲商人放弃该商路,这是威尼斯、热那亚衰落的重要原因。丝绸之路式微后,只能开辟新航路,加上传教的需要,大航海时代来临。地中海作为欧洲经济中心的地位逐渐下降,代之而起的是阿姆斯特丹、安特卫普等城市。意大利境内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因为经济下行,经济中心转移,先进的生产要素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环境,没有得到发展。

第二,教派分歧。基督教分为新教、天主教等多个教派。教派分歧首先是对商业的态度不同。到1500年,经济仍然是神学伦理的分支,教士基本上控制了世俗的经济活动。各教派排斥自由贸易,认为追逐利益有悖教义。宗教改革后,新的哲学解释出现:商业是一回事,宗教是另一回事。新的经济哲学将商业从宗教桎梏中解放出来,刺激新教地区贸易的发展,而天主教地区仍然在怀疑经济活动的动机。此外,新的商业机构也在新教地区首先出现。阿姆斯特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的银行可以兑换欧洲大部分国家的货币,保险、专利保护法也相继出现。“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许多职能部门首先在欧洲的新教地区出现,而不是在天主教地区。”第三,对教育的态度不同。宗教权力的基础是对复杂文字的垄断,它强调的是连续性和时间。虽然当时有教会学校,但目的是培养体制内的神职人员。普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理解《圣经》,宗教权威被世俗教育消解,一个新的社会系统正在形成。新教地区初级教育的覆盖率更高,经济运行情况更好;天主教地区初级教育覆盖率较低,经济发展缓慢。“到1830年,新教地区与天主教地区相比拥有更多的初级教育覆盖率:德国17%,美国9%,英国7%,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个比例只有3%或4%。”

三、报刊诞生的条件

一般来说,报纸的出现需要社会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条件。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受众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社会各行业的整合,文化水平的提升,通讯、邮政手段的进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都是报纸创刊初期的重要条件。

《威尼斯公报》诞生于1563年前后,这是欧洲早期的手抄报纸。1450年前后,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技术。在此后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3万种印刷物。《威尼斯公报》早期的报纸可能主要是手抄新闻,基于活字印刷的快速传播,后期的报纸可能会应用到这项技术。威尼斯水运便利,手抄报纸可以借助便捷的水运送达其他城市。此时文艺复兴正深入开展,由此带来了社会识字率的提升。应该说,这些外部因素都有利于报纸的出现。

第8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女体崇拜 女性崇拜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 关西文化

1.前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分析

1.1《痴人的爱》中的女性形象

《痴人的爱》这部作品中,男主人公河合让治收养了作为服务员的纳奥米,想把她培养成理想中的女性,但在让治一味地宠爱和迁让下,纳奥米却变成一个彻彻底底的,她利用自己的肉体与众多男人交好,一气之下的让治将她赶出家门。但不久之后在纳奥米的魅惑下,让治又开始心甘情愿的变成她手中的,满足她提出的一切无理蛮横的要求。

在作品开头,谷崎借让治之口写道:“有一次我当马,把她驮在背上满屋子爬。‘驾、驾!笃、笃!’纳奥米喊着,并把手巾当缰绳让我咬着。”[1]在作品的最后,谷崎通过让治和纳奥米的对话将纳奥米的“娼妇”形象进行了升华。“以后就一切听我的吗?”“嗯,听。”“我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给。”“我爱怎么做就让我怎么做,不一一干涉?”“不干涉。”[1]

可以看出,《痴人的爱》中的纳奥米不但出身卑微,而且没有任何才能,虽然拥有出众的外表,却内含一副蛇蝎心肠。她利用自己的肉体对男人滥施,使其心甘情愿地变成自己的奴隶。

1.2美学观点―女体崇拜

谷崎前期作品中描写的女性大都是“娼妇”形象,她们拥有丰腴的身材,强烈的和征服男人的欲望。这类“娼妇”以自己的容貌和肉体为武器,征服男人,使其对自己顶礼膜拜。因此前期的谷崎欣赏的是女性的肉体美。永井荷风就曾在《谷崎润一郎氏的作品》中这样概括其作品的特征:“是从肉体的恐怖中产生的神秘幽玄。是从肉体的残忍中反动的体味到痛切的。”[2]所以前期的谷崎崇尚的是女体崇拜。

1.3原因分析―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影响

西方唯美主义思潮是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的运动。唯美主义创作的鼻祖王尔德主张:“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感官享乐带给自己的满足和快乐,为此可以不顾道德的约束和人类的良知。”[3]疯狂崇拜西洋的谷崎在谈到西方文学对他的影响时,就曾这样表示:“西洋文学给与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最大者乃是‘恋爱的解放’―我想说的尖锐一点的话是‘性解放’。”[4]受王尔德的影响,前期的谷崎崇尚女体崇拜,享受于女性的官能美。

2.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分析

2.1《春琴抄》中的女性形象

《春琴抄》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春琴与佐助之间畸形、变态的爱情。春琴热爱三弦琴,作为下人的佐助爱屋及乌,无论酷热和严寒都拼命练习三弦琴,甚至当春琴容貌被毁时,佐助甘愿自刺双眼只为在心中永远留住春琴的绝色姿容。

在作品中,谷崎这样描写春琴:“春琴家世代称屋安左卫门,居大阪道修町,经营药材。” “春琴自幼聪颖,且姿容端丽高雅,无与伦比。四岁习舞,举止进退,自得其法。舒臂回腕,优柔美艳,虽舞姬犹未能及。”“十五岁时,春琴技艺大长,出类拔萃。同门弟子中,竟无一人能与之比肩。”[5]

可以看出,《春琴抄》中的春琴除了拥有出众的美貌之外,还拥有显赫的家世背景,而且最重要的是拥有很高的才艺和素养。春琴是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她的身上洋溢着古典女性的美。

2.2美学观点―女性崇拜

谷崎后期作品中描写的女性既拥有性感的身材,又拥有女神般的才华。她们是肉体与精神的结合体,是永恒的古典女性美,因此后期的谷崎欣赏的是灵与肉的结合。谷崎曾在给他的第二任夫人丁未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过去虽有两三次恋爱的经验,但未相遇到一位无论在精神上或肉体上能真正奉献一切而足以令我爱的女子。这是我唯一的不满。直白的说,我需要的,是与我的艺术世界中的美理念一致的女性,她将成为我的实际生活和艺术生活一致的爱。”[6]因此,后期的谷崎对于女性的审美已经由女体崇拜转向了女性崇拜。

2.3原因分析―关西文化环境的影响

1923年谷崎迁居关西。与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关东不同,关西仍旧保留着日本浓厚的古典气息。身处在这片饱含着灿烂的“上方”文化的土地上,欣赏着净琉璃等传统民族艺能,谷崎心中开始产生一缕缕的古典情趣。同时,受他毕生的挚爱―松子夫人以及后期翻译作品《源氏物语》的影响,谷崎开始慢慢反省自己一味崇拜的女性官能美,并且开始渐渐倾向于古典的女性美。这也开启了他“返璞归真”的文学之路。

总而言之,无论是前期以“娼妇”为典型的女体崇拜,还是后期以“女神”为典型的女性崇拜都是谷崎对于女人美独特的视觉欣赏。谷崎对于女人那种“臻美”的崇拜体现了他对于美和艺术那种独特的追求。

注释:

[1]谷崎润一郎.痴人的爱[M]. 郭来舜 戴粲之,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2]叶渭渠 唐月梅.日本文学史・近代卷[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3]齐.日本唯美派文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谷崎润一郎.阴翳礼赞[M].孟庆枢,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于雷.谷崎润一郎作品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0.

[6]叶渭渠.谷崎润一郎传[M] .新世界出版社,2005.

第9篇:奥运会手抄报内容范文

关键词: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从古希腊的马拉松赛跑到现在4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体育运动始终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审美活动。今天,你坐在家里就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体育迷同时欣赏奥运赛事,而第一届古代奥运会还是通过长跑使者才得以把比赛结果传至希腊各地。从古至今,体育信息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鼎力宣传,而媒介的发展繁荣也脱不了体育活动的帮忙,一路上二者不离不弃,互利互惠。正如人类社会不断由原始走向文明,人类传播也是不断由简单趋于繁复,即手段日趋复杂、形态日趋丰富、功能日趋强大、影响日趋广泛、地位日趋重要等,其中媒介形态的变迁与进化更带有至关重要不容忽略的意义。

一、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口头媒介;非语言媒介;文字媒介

有学者把人类有关体育活动最早的记载追溯至原始人类留下的岩画遗址。原始人类将他们的狩猎过程和歌舞游戏活动刻画在陡峭的山岩上,而当时的许多游戏都演变成了日后我们所熟知的竞技体育活动。史前的洞穴绘画等非语言的媒介形式已经为早期广播做下奠基,人类逐渐形成口语表达的逻辑能力和概念以及传播的技能。最终,口头语言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将他们搜集到的知识、经验、信仰和文化传递给下一代的方式。文字的产生更是把人类带入了文明时代,也有了可以追寻的有关体育活动的文字记载。文字弥补了口语媒介在的失效性和短暂性,使信息和人类创造的文明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时间上传之久远。在古埃及和巴比伦地区,人们不仅将体育活动和游戏的内容记载在纸草上,而且刻画在各种精美的陶制器皿和金字塔石壁上。通过这些图画,后人可以知晓这些地区早期体育活动的发展情况。古奥运会共举办了293届,当时新闻官和长跑使者负责将奥运会赛况和比赛结果传递到古希腊各城邦,并以诗歌、散文、喜剧等体裁吟颂比赛的胜利者。在文字发明之后,人们在用它记录各种事项以免遗忘的同时,把一些重大的消息写下来,递送到遥远的地方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后来,随着书法和阅读技艺的传播,便产生了一种以文字传递的载体,通称为手抄新闻或书写新闻,现知最早、最著名的手抄新闻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如古罗马时期,由执政官凯撒创办的《每日纪闻》中不时地刊登各种体育活动信息。手抄新闻与同时期存在的新闻信以新传播生态之萌芽的姿态,为西方书写传播历史画上了终结之际的终止音符。与此相反,新闻事业崛起在新文明渊源——大西洋地区。

二、第二次媒介形态大变化:印刷媒介;无线电媒介;通讯社

1450年,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法,是语言和文字之后第三块里程碑,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来临,印刷技术在德国诞生后不到半个世纪,就几乎传遍西方世界,15世纪下半叶,印刷的新闻传单流行,16世纪后,印刷的小册子和新闻书出现,信息容量大增,逐渐趋于定期发行,17世纪,显现比较完整的形态,历史半个世纪的英国清教徒革命,直接刺激了报业的发展,报刊数量激增,影响扩大,逐渐从原始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从19世纪开始,新闻传播进入迅速发展与空前繁荣的时期,新闻传播在19世纪有过三次大飞跃:第一次是商业报刊和杂志出现,第二次是无线电技术的诞生,第三是通讯社的产生。

(一)9世纪30到40年代,欧美很多学校和城市之间便开展了周期性的竞技运动比赛,并激发了大众对体育活动的强烈兴趣。1869年,美国组建了第一支职业棒球队——辛辛那提红袜队,随后又成立了全美职业棒球运动员联合会,自此职业体育运动在欧美各国发展起来。 同时期,廉价报纸也开始在欧美盛行起来,报刊从政党的宣传工具变成了大众化的传播工具。此时的报刊注重提供普通民众所喜爱的新闻信息,民众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就被提上了报道议程,各报刊开始争相报道体育活动。 1883年,美国著名的报业先驱普利策买下《世界报》之后,以敏锐的眼光注意到体育新闻及比赛新闻深受大众的关注,于是他在《世界报》中首次设立了独立的体育新闻部,并配备了全职的体育记者来进行专门的体育新闻采访报道。自此,体育新闻作为一个正式的新闻品种登上了大众传播媒介的舞台。《世界报》的体育新闻报道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量扶摇直上,因而这种做法很快为其他报刊所效仿。1895年,普利策的竞争对手赫斯特在《纽约日报》上开辟了第一个体育新闻专版。次年,有“报业拿破仑”之称的英国报业之父北岩勋爵创办了《每日邮报》,他将体育新闻作为重头戏推出,报纸上不仅开设体育新闻专栏,还别出心裁地设立了体育赛事有奖竞猜活动,此举大获成功,《每日邮报》的发行量一度攀升至一百万份。报纸上体育报道的风行也带动了体育类杂志的发展。杂志的起源几乎与日报同时,以信息的广博性著称,与书籍、报纸相比:出版快于书籍,内容广于报纸,既没有书籍之专精难啃,又免于报纸之蜻蜓点水。在书与报之间的结合处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并最终发展成同书籍和报纸鼎足而立,蔚为壮观的一类印刷出版物。世界上第一份体育专业杂志是创办于1829年的《美国赛马与运动杂志》。19世纪后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体育杂志,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钓鱼和户外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森林与溪流》杂志,综合性体育杂志《运动生活》等。

(二)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在通讯技术上引发一场革命,从此信息开始借助神奇的电波,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传播,信使、信鸽、烽火、驿马的时代宣告结束。再如,1875年,美国从贝尔取得电话专利权,又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加迅捷而便利的工具。1866年大西洋海底电缆铺设完成,这条海底电缆不仅把古老的欧洲与美洲新大陆联结起来,而且,“从此时此刻起,地球仿佛在用一个心脏跳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能从地球的这一边同时听到、看到、了解到地球的另一边。”① 随着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有了新的面貌,同时新技术也推动了体育新闻的发展。1899年,美联社雇用了马可尼,他用自己发明的无线电报发送了第一条国际赛艇比赛的消息。1916年,美联社第一次用电报从世界职业棒球联赛的赛场向美联社系统内部各报社发送了详细的比赛实况报道。

(三)世界大战以后,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体育运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它开始走上了全球化、产业化和社会化发展之路,这些变化也改变了体育信息传播的面貌。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鉴于报刊对体育信息的需求逐渐增大,欧美各大通讯社都加强了体育报道的力度。通讯社诞生与19世纪出的欧洲,是一种以批量采集与批量供应新闻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为主要职能的媒体。它同样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传播方式。在农业文明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同样受制于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法则,生产与消费往往也是合二为一。比如,新闻信、传单、小册子、报刊等媒体,无不是独自采写新闻,独自报道新闻,独自评说新闻,而且当时从采写到编辑,甚至从印刷到发行差不多都是一个人承担,所谓记者、编辑、主编等其实都是同一个人。而通讯社出现后,由通讯社一类的媒体专门负责“生产”,即采集新闻、供应新闻等,而报刊等媒体则是主要致力“消费” ,即购买新闻、刊登新闻等。就整个新闻传播的大格局、大趋势而言,通讯社以纯粹的生产者出现,而报刊等媒体一旦与通讯社发生联系,在新闻生产上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给自足了。于是,新闻传播领域的生产与消费,也开始呈现彼此分离的趋势。1956年第16届(墨尔本)夏季奥运会开始,世界七大主要通讯社联合成立了专门的奥林匹克新闻协会。欧美各国的报纸也纷纷采取革新措施,增扩体育报道版面。此外体育专业报刊的发展也令人瞩目。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体育专业报要属法国的《队报》。它以报道国内外体育运动为主,但最后一版固定报道汽车工业和赛车运动。该报在全世界发行量最高时可达五百万份。从70年代起,该报主办和组织了许多著名体育赛事,其中久负盛名的如环法自行车拉力赛、环法摩托车赛、世界滑雪杯赛等。该报的报道和评论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由其举办的各种评选和评奖活动也颇具影响力。

三、第三次媒介形态大变化;无线电广播;电视;网络

20世纪电子媒介的勃兴使这一世纪几乎成为电子媒介一统天下的世纪。

(一)无线电广播的应用,1921年世界上第一家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第一次为听众提供了棒球比赛的消息。次年该电台记者在世界职业棒球联赛现场通过电话连接电台演播室,直接向公众即时直播比赛情况。广播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印刷媒体一统体育新闻的格局,而且开创了比赛现场即时直播的报道方式。

(二)电视的兴起,虽然它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比较缓慢而复杂的过程,但是一经进入传播界便以新一代霸主的强悍和骄横,“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人类从此进入电视时代。值得一提的是1962年,通讯卫星“电星一号”发射成功,电视节目开始直接进行洲际传播,全球一村的局面开始形成。体育比赛现场从此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电视传媒的迅猛发展推动下,体育电视节目观众也成几何数增长。上期我们跟读者共同回顾了电视对奥运会的报道,除了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也是电视体育报道的宠儿,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电视观众达到了创记录的400亿人次。 同时电视也促进了体育的产业化,体育电视节目拥有的数量惊人的观众,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广告市场,也使得电视转播权的价格节节攀升,传播媒介与体育运动互惠互利。2000年悉尼奥运会收入达26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收入来自电视转播权的出售。同时电视台也通过出售体育比赛的插播广告而谋利,以美国橄榄球比赛为例,1997-1998赛季美国橄榄球总决赛的插播广告费用为每秒4万美元。

(三)20世纪末崛起的电脑网络,②是第三种影响广泛的电子媒介,1998年,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已将网络定义为报刊、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应用,导致网络的诞生和发展,而网络的兴起和普及,又开辟当今网络传播的新纪元。1994年,安德森等人推出万维网,使网络最终进入不懂得专门技术的寻常人家,而且也使得文本文件格式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相比,万维网提供多媒体信息,在字符信息以外,还包括文本、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同时其超链接功能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联系起来,打破时地空界限,真正实现资源统一,同是,为人们收看提供了更快捷方便的渠道。总之,网络的普及为体育记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资源,这一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将为体育运动带来更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传播的历史上,每一种媒介都曾有过它辉煌的记录,成为某个时代的标证。本文重点介绍的口头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体现了不同阶段媒介变化的方向和给人类带来的重大现实意义。虽然做分段论述,不过这四种媒介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不是此起彼伏,前赴后继的;虽然依次出现,但它们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并不是相继而是前后相迭。种种媒介及其功能越来越互相兼容,彼此融合向前发展。

注释:

①[奥]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历史特写》,舒昌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第243页。

②吴伯凡,《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页。

参考文献

[1]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到第346页。

[2][美]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明安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第13页到第323页。

[3]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45页到209页。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