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普通话的由来精选(九篇)

普通话的由来

第1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22-02

一、民族地区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以及沟通交流工具,在日常交流和职业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话是我国官方语言规定中的日常生活的通用性语言,加大力度推进我国的普通话使用是我们在语言领域方面极为重要的语言政策之一。我国在1982年从法律层面明确地确定了普通话在我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地位,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普及工作已经开始进入到法制化的道路之中[1]。自此,《普通话》课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在全国师范类院校成为一门常规公共基础课,曾承担着教师技能培养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民族地区高校来讲,其意义一直是突出的。但自2000年《中华人民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以后,面对普通话工作的新目标,对多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的普通话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尤其对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的教学理念给教育资源的同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受到了方言环境的影响,而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新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地区,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当前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教学现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各个民族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普通话教学工作的变化性和提升性。

二、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

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对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重视度不够。首先,由于我国并没有从法律层面对我国当前民族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方面提出特殊的要求,而这些民族高校对自身在普通话教学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地将普通话推广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去实施。其次,我国各大民族高校由于受到经济等方面的限制,在普通话推广教学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比如在普通话教学设备方面的滞后等均对高校普通话教学工作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2]。

2.由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内的学生多数都是来自于少数民族,这些大学生生活在高校范围之内却没有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他们的生活圈子依旧是属于少数民族的语言圈层范围之内,这种感觉让他们难以摆脱方言的语境。即便大学生在课堂上均是使用的普通话,但是由于教师对非师范类学生普通话的要求较低,因此在课堂上也会对学生的普通话有所放纵,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的语言使用往往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这也会造成学生改变方言的思维逻辑,难以将普通话的思维真正顺畅地运用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3.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标模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往往都是奔着职业性的目的去做的,比如是以后准备考公务员或者从事播音主持等方面的工作,在这样的学习功利性目的之下,学生难以真正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尤其对于这些非师范类、非语言专业性的学生,在长期死记硬背的学习环境之中,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倦,最终不利于学生在普通话口语能力方面的提升,这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学生的普通话口语习得效果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4.普通话口语应付考级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择业多样化的需求。当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学生所使用的普通话口语教学课本从短期学习来看还是比较实用的,但是从普通话口语长期学习来看却是不可取的,比如对学生语音纠错、口语练习等方面的教学时非常少,重视理论却过于轻视普通话口语实践等相关问题,这无疑无法强化学生学习普通话口语的最佳效果。

三、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模式建议

1.加强民族地区高校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学习的使用意识,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充分重视对非师范类学生在普通话口语教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加大对全国普通话教学工作重视的宣传工作,让高校的全体师生将国家的语言政策铭刻在心,让全体师生真正意识到不断推广我国普通话的使用并不是对少数民族的灭绝行为,而是民族不断融合、不断进步的爱国行为。普通话的推广使用可以将我国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不断地传承下去。因此,民族地区各校首先应该让全体教职工做好教学以及生活方面的指导性工作,其次,在学生教学指导方面,通过理论以及实践指导工作让学生自觉意识到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性,让普通话不断融入到全体师生的教学中、工作中以及日常生活中。

2.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加强口语实践教学,普通话口语教学往往与其他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口语教学并不需要学生对理论知识有着多么广泛而深刻的掌握,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进行口语的日常交流。因此对于民族地区高校的非师范类普通话口语教学,应该在基本掌握普通话理论的前提之下充分重视对普通话口语实践方面的教学工作,普通话口语教学课堂应该注重口语练习,理论方面需要进行简洁明了的教学。由于民族地区学生往往存在一定方言缺陷,因此在进行语音教学时候,教师首先应该重视普通话标准发音的展示,然后与学生的方言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他们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并能够在普通话口语练习中经过教师的指导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纠正。

3.结合社会新行业用语要求,减弱传统的书面语过重的教学方式,提升普通话口语能力,在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时候,对少数民族高校非师范类学生的口语操作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口语使用能力同时增强才能真正提升普通话口语能力。因此,针对以往建立在教师口语基础之上的词汇和语法训练,各学校可以进行必要的新的内容构建。这样不仅仅可以明确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性,也可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可以制定适销对路的模拟考核办法,将课堂上所学到的普通话口语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更加直接地服务于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需求。

综上所述,根据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与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目标的多样性之间的问题,有必要制定真正的体现因材施教的,切实提高非师范专业类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1]蒋宗霞.高校普通话口语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84.

[2]文静.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普通话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三峡论坛,2011,(5):119-120.

第2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世界上没有一种语言是用单一的语调说出的,一句话除了词汇意义,还有语调意义。所谓词汇意义就是话中所用词的意义,而语调意义就是说话人用语调所表示的态度或口气。一句话的词汇意义加上语调意义才算是完全的意义。

语调和声调属于不同的语言学平面,各有自己独特的音高变化格局,是两个相对独立的音高系统。在实际的语言学习里,同种语言之间声调、语调相互影响及不同语言之间声调、语调相互影响非常普遍。英语国家的人讲汉语时出现“洋腔洋调”现象,其中“洋调”指的是他们讲汉语普通话时声调运用不准确。如将“妈妈”说成“骂骂”,将“杯子”说成“被子”等。

在学习汉语普通话过程中,英语语调对汉语声调造成干扰和影响。反过来,汉语声调背景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调时,也会同样面临着母语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语言方面。由于汉语普通话的元音数量比英语的少一倍,而且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浊辅音,有些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借用汉语普通话中相似或相近的音来发音。例如,[e]念成“ɑi(爱)”,[i][i:]念成“i(衣)”,[tr]念成“que(缺)”,[dr]念成“jue决)”等。

汉语是声调语言,有阴、阳、上、去四声。而英语只分升调、降调和平调,同时英语有重读音和弱读音。中国人讲英语时也常常像讲普通话一样语调高低起伏,普通话中利用元音(有时是辅音)相对音高的不同来进一步区分字音,字音的这种高低不同的读法叫做声调。声调又叫字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声调包括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调值指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高低升降变化的具体形式。调值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但是调值和音阶不同。音阶的高低是绝对的,调值的高低是相对的。描写调值常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把一条竖线四等分,得到五个点,自下而上定为五度:1度是低音,2度是半低音,3度是中音,4度是半高音,5度是高音。一个人所能发出的最低音是1度,最高音是5度,中间的音分别是2度、3度和4度。一个音如果又高又平,就是由5度到5度,简称为55,是个高平调;如果从最低升到最高,就是由1度到5度,简称为15,是个低升调;如果由最高降到最低,就是由5度降到1度,简称为51,是个全降调。调类指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音归纳在一起建立起来的声调的类别。例如,普通话的“去、替、废、动、恨”调值相同,都是由5度到1度,就属于同一个调类。汉语的声调可以区分意义。普通话里“山西”(shɑn xi)和“陕西”(shɑn xi)的不同,“主人”(zhu ren和“主任”(zhu ren)的不同,就是由于声调的不同。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可以归并为四个调类。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具体描写如下:

1.阴平。高而平,叫高平调。发音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由中音升到高音,叫中升调。由3度到5度,简称35。例字:麻、毒、荚、贤、铜。

3.上声。由半低音降到低音再升到半高音,叫降升调。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由高音降到低音,叫全降调。由5度到1度,简称51。例字:骂、度、价、县、痛。

第3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一、学习普通话语音知识的必要性

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年的思想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掌握和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同外语和计算机操作一样,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和通往“信息高速公路”必备的职业技能。很难想象,一个满口土话的人能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所以,普通话的学习,对于中职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是从小先学习了地方方言后才开始接触普通话的。可以说,普通话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的“第二语言”。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地域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他们对普通话的理解、接受和应用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个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众所周知,普通话是一门语言,是由一句一句话语构成的,每一句话又是由一个一个汉字的发音构成的,而每一个汉字的发音是由声母、韵母及声调构成的,而这些恰恰就是语音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否则就谈不上语言的应用能力。由此,学习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语音知识的能动性

不少学生认为,普通话语音知识学习枯燥无味,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朗读与训练没有必要,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学习拼音很无聊,总之,很难激发他们学习语音知识的兴趣。教师要想让学生觉得语音课有趣,关键是要让他们充分体会到普通话的魅力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必要性,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普通话。例如,笔者在讲完普通话的概念后,就及时让学生观看了几个动漫制作的关于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差异的相声。相声演员绘声绘色的表演,极具模仿特色的声音,可爱、搞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

三、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

普通话语音课堂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的最大不同在于,语言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教学的媒介。教师在把语音知识正确地传递给学生的同时,必须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用词要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

普通话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是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首先,要让学生听到标准音的示范,在其头脑中形成一种标准语音的“语音现象”,然后才有可能说出标准语音。人类语音知觉的过程是经过对接收到的听觉信息进行分析,抽取它的声学提示,并把这些提示储存于记忆中。语音知觉过程实际上是把语音转化为音位,并运用该语言系统的音位规则组合成有意义的单位。如果将这个最后合成的语音发送给发音器官,则可以生成语音。这说明人们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能否听到规范标准的语音示范是学好语言的前提。有研究发现,当听者在看见说话人的口部动作时,即使在噪声背景中,言语也可以比较正确地被辨认。因此,教师直观地示范比单纯地听录音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在语音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四、语音知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不少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语音知识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例如,在教“声母”时,是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与不送气等要素方面讲解,让学生理清声母间的细微差别;教“韵母”时,就从韵母的舌位、唇形、动程、归音等方面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找到每个韵母发音的要素;在教“声调”时,是从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规则等最基础的要素加以示范和强化训练等。对于个别语音辨正,不能有效控制的学生,笔者就进行语音纠错,同时还经常采用“读字录音”挑毛病、绕口令比赛、即兴演讲、诗歌散文朗诵会等精练实用的方式,进行语音训练,使语音的锻炼延续到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

普通话教师自身应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语音问题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语音的发音训练,才能对学生在学说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发音问题给予正确无误的

第4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xx县位于河北省xx市东南部,东临,南与相望,西与接壤,北与、xx港毗邻。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镇,全县人口万人,共有汉、回、满、蒙、壮、彝、朝鲜、布依8个民族构成。xx县是一个农业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县级财政收入万元,是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全县共有中小学139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14所,中心小学63所;全县共有在校生32876人,其中高中2426人,初中12073人,小学18377人;在岗教师2348人,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2034人,其中语文教师697人,普通话测试达到一级乙等的167人,占语文教师总数的24%,其余均为二级甲等,非语文教师1337人,达到一级乙等的140人,占非语文教师总数的10.5%,其余均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全县教师都实现了持证上岗,而且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普通话已基本成为广大师生的生活和工作语言。

就xx县地理位置来看,我县属于北方方言,按照权威的《中国语言地图集》的分法,xx方言隶属冀鲁官话区的沧衡片,从声、韵、调三方面分析,xx方言在声母上与普通话差别最小,韵母次之,声调最大。xx方言在声调方面有三个调类,在这三个调类中,除去声接近普通话外,其余各调类都与普通话有明显差异,听起来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因此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教育厅、省语委《关于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的意见》精神,坚持把推广普通话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工作,作为提高全县劳动者素质、促进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举措。我们不断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科学谋划,夯实基础,强化约束,狠抓落实,保证了我县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为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将我县创建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成效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明确责任,确保全县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所有公民的通用语,学校是普及普通话工作的主阵地,说好普通话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按照河北省语委的具体要求,近年来,我们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自2005年,县教育文化体育局更是把创建普及普通话达标县迎检工作做为全局乃至全县的大事要事来抓,并且将其作为提升xx品位、优化经济环境、提高教育质量、改造一代新人的主要措施,不断加大力度,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协调联动,扎实推进。2005年,县政府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进行调整和充实,新的语委由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主任,宣传、教育、人事等5个部门的一把手任副主任,团委、公安等16个部门主管领导为成员。同时,对语委办进行了相应的变动,将语委办常设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部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且配备了素质高、业务精、工作细的同志任办公室专职干事,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的日常事务。全县各乡(镇)校也都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在健全机构的基础上,又建立并实行了语言文字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乡、校以及领导与同志分别层层签订了语言文字工作责任状,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同时,为使“创建”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县语委通过及时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等,加强部署,明责加压,并且县语委主任董海英同志多次带领县语委有关领导深入全系统进行细致地工作调研,深挖不足、严肃整改。目前,全县语委机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形成了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为有效推进全县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真正实现了普及普通话工作项项有人抓、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二、抓住重点,夯实基础,确保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的扎实推进

学校是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学校推普工作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社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成败,推广普及普通话,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2003年开始,教育文化体育局结合教育规范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师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等活动,着手开展了“校园推广普通话”这一重要工作,近两年来,随着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更加充分认识到普通话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全局工作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借助全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活动这一有利时机,立足自身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外地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全方位、多层面地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活动。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具体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普通话是全民的社交语言,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实现顺畅交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最大限度地弱化社会方言环境对创建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榜样和宣传作用,大力宣传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不断提高人们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xx电视台开设了语言文字专题栏目,并运用飞字在全国各套节目中插播公益宣传广告,对用语用字规范化的意义及相关活动进行全面及时的宣传,很好地配合了普及普通话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二是抓住每年九月份第三周的推广普及普通话宣传周机会,组织广大师生走出校园、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和乡村集市,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推普工作的意义进入千家万户。2005年至今,共印发“推普”宣传材料1万余份,增强了全社会都讲普通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促进了全民“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涉及范围广这一有优势,借助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致信等形式广泛宣传,积极引导,提高学生家长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争取支持和帮助,做到了师长联手,家校共育,2005年至今,我们先后开展各项宣传活动近20万人次,为学校“推普”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推普”环境

近年来,教育文化体育局着重抓了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开展了校园“推普”环境建设。全县中小学普遍在校园及周边醒目位置、办公室、教室、会议室及各活动室等处所设置了有关“推普”的标牌和标语等,“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普通话是校园语言”等字样在各个校园随处可见。同时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宣传教育作用,时时处处给师生以提醒和规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推普”氛围。在教育资金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筹建起了语音室,全县现有语音室30个,语音设备1216套件,全县总投资达100万元。

(三)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推普”内容

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体教师在注重本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都十分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按照河北省教育厅、语委《关于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普及普通话的通知》要求,教育文化体育局坚持把教师对学生传授普通话情况作为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口语交际的课堂效益和作用,各学校将口语课进课表,上课堂,大大提高了授课效果。二是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口语实践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各学校经常组织开展学生朗诵会、故事会、报告会、口语纠错、课前5分钟、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的系列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克服了畏惧心理、害羞心理,锻炼了口语能力、提高了普通话水平。三是开展校长、老师普通话朗读比赛,评委分别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担任,既起到了校长、老师模范带头的作用,又能够使“推普”工作在师生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

(四)建立制约机制,规范“推普”行为

规章制度是行为的准则。在“创建”过程中,我们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一是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情况列为师生考核的重要内容。教育文化体育局制定“持证上岗”制度,凡普通话测试未达到相应等级的教师,一律不能颁发《教师资格证》,一律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和评模选优,限期达不到应有等级的教师将被降级使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合格或在日常交际中被发现未说普通话的,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二是开展活动加强激励。在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基础上,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专题研究决定,局机关从局长到一般同志,工作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并且规定,各级各类会议、各种活动、乡校领导到局内请示汇报工作、上传下达文件等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增强激励效果,今年以来,教育文化体育局先后组织了全县教职工普通话朗读比赛1次、校长朗读比赛1次、中小学生朗读比赛各一次,参加活动的师生总数累计达4万余人次。三是建立群体性师生语言监督机制。全县中小学普遍建立了校园规范化监督岗,师生轮流值班,真正做到了人人监督别人,人人被人监督,有力促进了校园“推普”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全县各学校普及普通话工作正在实现“三个转变”:第一个是使用普及普通话由虚向实转变;第二个是广大师生由不愿说、不敢说向敢说、愿说转变;第三个是师生由“我要说普通话”向“我要说好普通话”转变。

(五)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推普”实效

创建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目的是提高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实现师生由不会说、说不好到会说、说好的转变。我县由于地理位置所决定,方言较重,为此,我们组织进行了普通话与方言对应规律的研究整理工作,将研究成果编纂成《xx方言辨正》一书,分发到全县每一位教师手中,使全体师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纠自改,有效地提高了学习和培训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师生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组织开展师生用语用字培训提高工作,确保“推普”工作的实效。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先后在全县教师中深入开展了“创建达标县,教师怎么办”、“推广普通话的意义何在”、“在‘推普’中教师如何成为先行者”等大讨论活动,引导教师从职业特点、历史责任和榜样作用等方面,认清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要求,是教书育人责任的具体体现,是带动影响学生的实际行动。思想认识的到位,使广大教师焕发出学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极大热情,形成了争先恐后、力争上游的喜人局面。二是认真搞好骨干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搞好教师普通话培训,首要条件是具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分布广的辅导员队伍。为此,我们积极选派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教研室有关教研员,参加上级组织的普通话培训,促进普通话测试员自身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目前,我县有省级普通话测试员5名。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进修学校的培训阵地作用,大力组织开展全县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并且聘请部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三是重视培训过程,拿出培训实招。为使全体教师正确使用普通话,教育文化体育局强化对全体教师的培训力度,注重对“推普”过程的实施监督。由“推普”领导小组制定出培训计划,根据计划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从普通话语言基础知识讲起,规范教师发音的音调和音准,尤其是xx方言中的平舌音与翘舌音混淆问题和调值与普通话偏离较大问题。四是确保测试质量。在教师普通话测试中,始终坚持“先培训,后测试;不培训,不测试”的原则,决不让一个不通过培训的教师仓促应试,临阵磨枪。同时,通过纪律要求和制度约束,坚决遏制测试中的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等不良现象的出现,确保了测试工作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真实性。

(六)细化工作程序,搞好“推普”榜样引领

一是实行“推普”工作专项汇报和督导制度。近两年来,各乡校每年就师生普通话培训提高、环境建设、宣传教育、档案资料整理等工作,向局党委和县语委作出详细汇报,教育文化体育局保证每年下乡专项督导4次以上,根据汇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提出全县性的规范化要求。二是突出典型示范作用。我们先后利用各种形式大力表彰了在创建普及普通话达标校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先进学校及先进个人,并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做法、实干精神和先进事迹,为全县各学校及广大干部教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三是认真开展学校“推普”评估工作。xx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坚持把“推普”工作作为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考评指标,进行评估和督导,督导室、教研室、教育股联合考评,同一时间,同一步骤,按照省定评估要求和标准,对全县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对评估结果,实行按分排队,全县通报。通过评估验收,既达到了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的目的,又起到了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自2005年以来,仅就“创建”工作,我县专门召开中小学校长调度会6次、现场会2次、下乡视导50多次,从而大大加快了创建步伐,提高了创建质量,为创建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确保社会语言文字工作向纵深推进

第5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机辅测试;普通话;教学改革;措施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的背景

2009年国家语委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智能化工作,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力争2010年在全国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标。在2009年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河北省语委提出要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扩大到43个,并要求未列入试点范围的测试站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全部使用新系统和新测试方法。我院积极响应并配合国家语委和河北省语委的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了改革,开始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以往的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测试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将给我们普通话水平培训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化。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对于人工测试的变化

(一)测试方式和测试环境上的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两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对应试者进行的口试测试,应试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面对的是两名测试老师,测试的环境主要是在教室等安静场所,每组测试在独立的教室进行,互相之间不受影响。计算机辅助测试是通过科大讯飞的测试应用软件,在测试机上按照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应试者在机辅测试时面对的是计算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测试,没有测试员的提醒,这就要求测试者在测试前对机辅测试软件和测试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机辅测试测试的环境一般是在机房,由一组人同时进行,由于机房电脑间距有限,测试者在测试时可能会受到周边人员的影响。

(二)学生测试心理上的变化

在人工普通话测试中测试者面对的是两名测试老师,这就使得一些发音不太好、语音水平较差的考生羞于开口,过度紧张,从而影响测试成绩,而计算机辅助测试中测试者面对的只是台电脑,只要参加过培训,了解了测试程序即可,测试者一般在心理上比较放松,减轻了焦虑心理,在测试时比较容易反映出其真实的水平。但是由于电脑对应试者的监管力度不如测试员,因此有些考生也会出现一些作弊行为,如:从网上下载第四题的说话内容,夹带纸条进入机房,或下载到手机上,在考试过程中念稿子,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背稿子、重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测试成绩。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的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整个评分过程都是由两名测试员在测试结束后当场出分,一方面出分比较及时,另一方面,两名测试员可以对测试者的语音面貌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打分上更加统一和一致;而机辅测试的评分前三道题是由测试系统直接给出分数,第四道题是在测试结束后由测试员在电脑上单独评分,这样减少了测试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分值差距较大。另外,机辅测试对于第四题的评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离题、内容雷同以及无效话语的扣分等。

三、高校在机辅测试背景下的普通话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课前培训

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课程主要是由学院已经取得省级测试员资格的教师来担任,测试第四题评分以及后期的复审工作也是由测试员来完成,测试员的教学水平和评分水平直接影响应试者的测试水平以及整个学院的普通话测试水平,而这些测试员在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且大部分为行政兼职教师。因此,在学生普通话培训课程教学之前先要对所有测试员进行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评分任务。首先,对测试员的专业基础,要不断进行培训、练习,纠正错误发音,不断加强其专业水平;其次,商讨并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国家语委、省语委当年的政策、工作计划以及当年参加测试的学生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特别是机辅测试后要将机辅这一新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去;再次,加强测试员的评分训练、听辨能力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其测试能力。

(二)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措施

测试员作为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伴随着机辅测试的实施,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来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将教、学、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多多练习,在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绕口令、讲故事等练习,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机辅测试的内容、程序、注意事项作为一个重点来讲,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内容中去,特别是评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重点、多次讲解,避免测试时出现多次、多人测试失败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听一些机辅测试中典型的扣分音频,并穿插到评分标准扣分细节中进行分析解释,避免学生在测试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加强学生计算机辅助测试应试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测试中一共需要完成四道题的测试,前两道题主要是考查测试者的语音发音基础,轻声、儿化等词的发音,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技巧,注意横向朗读、语速控制以及第二题根据会出现的轻声、儿化音的次数在不确定发音的情况下猜测词汇的发音,根据评分标准清楚如何扣分,才能在阅读时有所取舍,特别是第三道题朗读短文回读和读错的扣分点是不同的,朗读时在脑海中快速计算一下再决定是回读还是直接跳过。

(四)引导学生说话练习,避免作弊行为的发生

第6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命题说话;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 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卞成林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版.

[3]苑 望 《幼儿教师口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第7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普通话水平 测试 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现在已经普遍实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以下简称“机测”),这一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进入一个更加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时代[1]。在几年的运用中,机测与传统的人工测试相比,测试信度和测试效率进一步提高,测试过程更加简化,考生权利得到最大限度上的维护,等等[2][3],同时也减轻了测试员的负担,让他们从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在机测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使应试人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有些问题在人工测试背景下是很少或完全不可能发生,也就是说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将给普通话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真正做到以改革促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机测的特点,打破传统的普通话教学方法,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保证测试效果。

一、加强发音的规范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是口语,有四个测试项,各个测试项有着自己具体的测试目的,总体目的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语音的标准程度,词汇、语法应用的规范程度、言语的流畅程度。所以,教师应该依据“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讲授与循序渐进的训练步骤,促使教学对象在“字词句篇”上更加的标准与规范。但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常发现,很多学生在发音时常常会出现口齿不清,出现“吃字”、“倒字”、“丢音”等现象,他们每读一个音节都“立”不稳、不到位,这样也就无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每个字的正确读音,而且要强调发音中的吐字归音,这样才能做到字正腔圆。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世间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头,所谓‘出口’者是也。有一字,即有一字之尾,所谓‘收音’者是也。尾后又有余音,收煞此字方能了局。”归音是对字腹,特别是字尾发音的要求,他们的发音过程构成一个“枣核形”。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做到发音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首先,注意韵母发音的动程特点。韵母的这一发音特点只存在于复韵母和鼻韵母两类韵母的发音里。由于复韵母是两个或三个元音组成的,因此,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动程”。复韵母根据主要元音所在的位置分为: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和中响复韵母三类。其中前响复韵母和后响复韵母是由两个元音组成的,它们在发音的过程中舌位和唇型都有一次变化,不同的是前响复韵母的口型都是从大到小,而后响复韵母却是由小而大。中响复韵母则是由三个元音组成的,与前两类不同的是,舌位和唇型有两次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舌位、唇型最后归音都应该归到开、齐、合(a、i、u)上,而且“音素的过渡必须有机,使之自然滑动,浑然一体,千万不可使之机械地跳动,将音素与音素之间割裂开来”。[4]对于鼻韵母而言,它是由元音和一个鼻辅音构成的,而在普通话中充当鼻辅音的只有两个辅音,即-n和-ng,前者是前鼻韵母的韵尾,后者是后鼻韵母的韵尾。在普通话教学中鼻韵母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对于南方的学生来说,他们几乎没有ing、eng、ueng几个韵母。其实,只要掌握好两个鼻辅音的发音要领,鼻韵母的发音也就不难了。前鼻韵母的发音关键是发好鼻辅音-n,-n是舌尖鼻辅音,发音与舌尖中音n的发音基本相同,n发音时舌尖抵上齿龈。因此,前鼻韵母的发音,最后韵尾的归音自然也是通过舌尖抵上齿龈来阻碍口腔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后鼻辅音-ng发音部位与发声母g、k、h的部位相同,发音时舌面后部隆起,与软腭接触,阻塞气流通过,同时软腭下降,打开气流通道,气流透过鼻腔成声。值得注意的是:鼻韵母的发音最响亮的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辅音只是舌位、唇型的变化,因为鼻韵母同复韵母一样,是由不同的几个音素组成的,发音时也是由一个音向另一个音滑动的动程。

其次,注意读够声调的调值。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静态声调是就单音节而言的,动态声调则只有在语流中才能表现出来。在这,笔者主要是针对静态声调进行论述。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是:阴平调55,阳平调35,上声调214,去声调是51。但是在普通话教学、测试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普通话的调值都偏低,阴平不够高,把55读成44或33;阳平升不上去,起点太低,而且太短,35读成24;上声容易丢失后半部分,214变成了21;去声起点也低,而且降不下去,一般都把51读成31或53。怎样才能读准调值呢?其实,声调与声音的音高关系密切,一个音节音高高,那么声调就高,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紧张程度的差别:声带愈紧张,颤动就愈快,声调就愈高。因此在进行声调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声带的松紧来感知音高调值。如55调值声带最紧,51调值从最紧到最松,这样,在发上声时,如果是调值升不上去,起音过高,就可以先发一个去声,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紧接着念一个短促的升调,就能发出比较正确的上声了。

第8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http://

关键词 :大陆普通话 台湾国语 同名异实词 差异 融合

一、引言

海峡两岸隔绝了半个多世纪,在语言文字上出现了不少差异,其中词汇差异表现得尤其突出,在两岸的交流沟通中常造成误解。在研究的基础上,将两岸词汇的差异进行整合沟通,有利于扫除两岸沟通中的语言障碍,促进汉民族共同语的和谐健康发展。

两岸语言词汇方面的差异,从词形与所表达的内容来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同实异名,即名称不同而所表达的内容相同。例如同指“使用一次就扔掉的筷子”,大陆称“一次性筷子”,台湾称“免洗筷”。2.同名异实,即名称相同但所表达的内容不同。例如“奶酪”,大陆指“用牛、羊等奶汁加工而成的半凝固食品”,台湾指“用牛奶、洋菜等材料制成的甜点,口感滑嫩,有弹性”。

由于词义演变的社会环境不同,新词语产生的理念不同,海峡两岸常会形成同名异实的词语,在此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语,而不考查两地方言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研究语料主要来自于2003年北京语言大学和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合编出版的第一本两岸词典——《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2012年8月由两岸共同合作编纂的中华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两岸常用词典》大陆方面由编委会负责,台湾方面则由台湾文化总会编印。该词典是目前海峡两岸通行的、最权威的两岸词典。我们将两部词典中的同名异实词提取出来,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在更好地了解海峡两岸同名异实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的发展变化。我们所研究的同名异实词主要是指完全的同名异实,不包括部分异实。在研究这些词语的差异时,不考虑字形差异问题,因为两岸的字形也出现了很多差异。为了厘清研究对象,我们将所研究的这类词称为同名异实词,而不称为同形异实词。所以,本文所研究的同名异实词指的是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都在使用,但所指的内容却不尽相同的词语。

语言中的同名异实词大致分为:同名异实异音与同名异实同音两种情况。异音往往是由于词汇意义和语法作用的变异而产生的,它是同名词语为了区别所指内容的不同而使用的一种有效手段。而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全部属于后者,均为同名异实同音。

二、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的差异

通过对海峡两岸同名异实词的分析,我们发现,两岸的同名异实词差异十分明显,二者的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意义、词性、简称、所指范围、施动者”五个方面。

(一)意义的差异

同名异实词意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两个方面。

1.理性意义差异

通过对两岸同名异实词的比较,我们发现,理性意义的不同是两岸同名异实最主要的差异。例如:“档次”在大陆普通话中指“按照一定标准排列的等级次序”,可以说“产品档次齐全”,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档期的次序”,可以说“电影档次”。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的某些同名异实词在理性意义上的差异,甚至呈现出反义关系。例如“窝心”,大陆普通话中意指“形容受了委屈或遇上不如意的事,却无法发泄或表白而心里烦闷”,而在台湾国语中指“内心感觉温暖、欣慰、舒畅”。“喻体”在大陆普通话中指“譬喻句中用来比况本体的另一事物”,如“朋友像一本一本的好书”中的“好书”,“归心似箭”中的“箭”。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比喻句中所要说明事物的主体”,如“朋友像一本本的好书”中的“朋友”,“归心似箭”中的“归心”。我们发现,这种反义关系在附加意义的差异中同样有所体现,例如“高姿态”,大陆普通话中指“对人从宽,对己从严的态度”,而在台湾国语中指“在处理事情、协商讨论时,采取高傲、轻慢的态度”。

2.附加意义差异

两岸同名异实词,在附加意义的差异上主要表现在褒贬色彩和程度色彩两个方面。

(1)褒贬色彩的差异

两岸的同名异实词,在附加意义上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发现,在附加意义的差异中感情色彩的褒贬上存在的差异最为多见。例如“补习班”,大陆普通话中意指“学校为成绩较差的学生或需补充某方面知识、技能而开设的班级”,而在台湾国语中指“为升学或需要某方面知识、技能开设的私人机构”。“高姿态”,大陆普通话中指“对人从宽,对己从严的态度”,而在台湾国语中指“在处理事情、协商讨论时,采取高傲、轻慢的态度”。“远走高飞”,大陆普通话中指“向远处跑,往高处飞;指到很远的地方去,比喻摆脱困境”,而在台湾国语中指“因避难或犯罪而逃往他方”。“拿捏”,大陆普通话中意指“扭捏不自然。有意刁难;要挟”,具有贬义,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掌握;把握”,是中性词,不具有褒贬色彩。

(2)程度色彩的差异

两岸的同名异实词,在附加意义上的差异,除了较明显地体现在褒贬色彩的差异上之外,还表现在程度色彩的差异上。例如“房车”,大陆普通话中意指“一种车厢大而长,车内配有家具、厨房、卫浴设备等,提供基本生活功能的汽车”,而在台湾国语中指“轿车”,可以说“小型房车”“省油房车”。“宾馆”,大陆普通话中指“档次较高的旅馆”,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招待宾客食宿的场所”,完全没有“程度”义。“会计师”,大陆普通话中指“会计人员的中级职称,介于高级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之间”,而在台湾国语中指“通过公办会计师考试合格者,成为合格会计师,会计师有两年以上事务所工作经验者,可以申请成为执业会计师”,因为没有程度的限制,所以在台湾国语中使用“会计师”时需在前面加上限定修饰语。“市镇”,大陆普通话中指“规模较大、工商业比较集中的集镇”,而在台湾国语中指“县辖市和镇”,没有对这一级地方规模程度的限定。“座车”,大陆普通话中指“客运列车中的座席车厢”,而在台湾国语中指“高级官员或职位高的人乘坐的轿车;也指较大或较高级的房车”。“科员”,大陆普通话中指“行政机关的,科级机构中工作人员的一个职级。高于办事员,又可分为主任科员和科员”,而在台湾国语中指“科的机构的成员”。

我们发现,在这些同名异实词中,大陆普通话中表示程度色彩的词语要比台湾国语中多。

在意义差异方面,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即由于理性意义的差别而产生了附加意义的差别的现象。例如“未婚妈妈”,大陆普通话中指“没有结婚而生了孩子的女子”。“未婚先孕”在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下具有贬义色彩;而在台湾国语中“特指志愿在SOS儿童村担任孤儿‘母亲’的女性”。在人的情感中,这样的女性具有爱心,因而这个词具有了褒义色彩。“自由市场”,大陆普通话中指“农贸市场的俗称,因由农民自由聚散逐渐形成而得名”,这个词在大陆用得较多,而且又增加了新的附加意义,更多地表达出“自由、不规范”义;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按自由竞争原则运作的经济市场”,可见并没有产生这种附加意义。其实理性意义与附加意义的差别很难完全清楚地划分开来,因为有很多词正是由于附加意义的差别很大从而导致其理性意义不同。

(二)词性的差异

“站台”。在大陆普通话中指“车站内高于路面的平台。供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也叫月台”,是名词。而在台湾国语中是指“选举时上台为某一候选人助讲,并公开表示支持”,可以说“我们去给他站台”,是动词。

(三)简称的差异

这里面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同的词语缩略成相同的形式。例如“高考”在大陆普通话中是“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简称,而在台湾国语中是“公务人员高等考试”的简称。另一种情况是一方使用缩略形式,而同形的词语在另一方中不是缩略形式,例如,大陆普通话中的“公车”指“为单位所有的、供办事人员因公出行时使用的车辆”,而在台湾国语中则为“公共汽车”的简称。

(四)指称和所指范围的差异

“店员”在大陆普通话中指“商店(有时也兼指旅店、酒店等)的员工”,而在台湾国语中专指“商店售货员”。“它”在大陆普通话中指“称人以外的事物”,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指代除人和动物以外的事物”,“它们”是“它”的复数词义的对应词。“战车”,大陆普通话中泛指“作战用的车辆”,而在台湾国语中专指“装有火炮、机关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指称、所指范围差异的这类词语,通常是大陆普通话所指的范围要大于台湾国语中所指的范围。

(五)施动者的差异

“退职”在大陆普通话中指“辞去原有的工作或职务”,这个动词的施动者是工作者,而在台湾国语中指“被雇主解除职务;开除”,施动者是雇主,两者是相反的。

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同名异实词后四个方面的差异也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词语在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异。

三、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同名异实词的融合

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也存在由不同到相同的变化过程,也就是说,出现了融合现象。

(一)大陆普通话采用台湾国语中的义项

“连线”在大陆普通话中原指“电器上连接电源或各电器元件的导线”,在台湾国语中“指接通电讯的网络”;“黑客”在大陆普通话中原指“本不属于电脑专业,但对电脑技术非常精通的人”,现在多指“非法侵入他人电脑网络进行干扰或破坏的人”,与台湾国语中的义项一致。大陆普通话采用了台湾国语中的义项,两岸同名异实的词语出现了融合现象。

(二)台湾国语采用大陆普通话中的义项

“站台”这个词语的名词义项“车站内高于路面的平台,供上下乘客或装卸货物”原是大陆普通话所独有的。台湾国语中的“站台”原来只指“选举时上台为某一候选人助讲,并公开表示支持”,但现在也具有了与大陆普通话一样的名词义项,出现了融合了现象。

四、结语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频繁,两岸的同名异实词语必然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两岸的同名异实词语逐渐增多,据苏金智(1995)统计,两岸完全同名异实的词只有6个,《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2003)中有38个,《两岸常用词典》(2012)中有46个。两岸的同名异实词语多为日常用语。

研究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的词汇差异,也是研究汉民族共同语中的词汇在海峡两岸使用中产生的差异。大陆普通话与台湾国语中的同名异实词作为很有特色的一类词,通过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揭示其发展规律及产生原因,而且有利于两岸的交流乃至汉语词汇史的探究,值得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本文受山东省“十二五”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2004)、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支持。)

http://

参考文献:

[1]北京语言大学、(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Z].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2]李行健.两岸差异词再认识[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3]李行健主编.两岸常用词典[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苏金智.海峡两岸同形异义词研究[J].中国语文,1995,(2).

第9篇:普通话的由来范文

关键词:普通话;幼儿;教学

一、普通话的定义

一般来说,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现代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也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语言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博大精深,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二、说好普通话,要从幼儿抓起

1.幼年期是人类学习语言、形成口语的关键时期

幼儿好模仿,敢讲敢说,喜欢与人交往,如若幼儿学语言的最佳年龄期受到方言的影响,容易形成方言语音、语感的原型定式,很难矫正。我们班一位幼儿中班之前跟随爷爷奶奶长期生活在农村,入园后,他操着一口民勤方言难以与大家交流,因为民勤方言与普通话差别很大,只要他一说话,就会引来小伙伴们的嘲笑,以至于后来他害怕与大家交流,在园时,总是沉默不语。经过我们近一年半的普通话练习教育,他个别发音还是民勤方言语调。可见,方言影响了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情感交流。

2.说好普通话利于阅读,便于掌握书面语言、理解字义

幼年期的口语训练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使其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认识,促进辨音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如口语发音标准了,读儿歌、朗诵诗、讲故事总是娓娓道来,一张嘴发出的音就如山间的清泉沁人心脾,让听众即可神清气爽,记忆犹新。早期语言学习的影响深远,发音已定型,如大多数民勤人从小就“n”“l”不分。即使到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仍很难纠正早期的错误发音,甚至为此闹了不少笑话。

3.防止发音出现根本性错误,避免口语交流中产生误会

我们班一个幼儿的父亲将他送到幼儿园的时候,向两位教师打了招呼,说今天下午家里有事,孩子由他人代接,之后就匆匆忙忙地走了,也没有告知教师具体是谁来接。于是教师便去询问了孩子,孩子说是“蝈蝈”来接。等到放学的时候,发现来接他的是一位年轻的男性,这和“蝈蝈”显然是无法联系到一起的,在和那位来接孩子的男流以后才发现,原来是“方言”惹的祸,“蝈蝈”其实是孩子的“哥哥”,而我们民勤方言“哥哥”的发音是“guoguo”与普通话“哥哥”的发音是不一致的。由此可见,语言的正确表达非常重要。

三、幼儿期如何说好普通话

1.教师应重视和加强普通话的学习

“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一个公民的责任。幼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通过幼儿教师来实现。幼儿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举办的普通话培训班。平时,幼儿教师要通过听、读、讲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保证教育的正确性、科学性。

2.父母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注意语言的示范作用

家长和孩子日常交流时,尽量说标准的普通话,避免粗话、俗语、网络流行语、方言的出现,这些音义不搭调的词汇对幼儿学习普通话影响很大。家长平时说话不管不顾,内容良莠不齐,而孩子好模仿,与人交流时,学着父母的样子,说些不适宜的话,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鉴于此,父母应因势利导,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如若孩子说:“爸爸,我画得好吗?”爸爸应这样回答:“很好。”而不能说网络流行语“宾果”或民勤方言“就藏个”。家长平时要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幼儿勇敢地说。

3.幼儿讲普通话应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语言是一首动听的歌,带给人心灵享受;语言是一杯浓烈的酒,让人回味无穷。早晨,教师一腔温柔的普通话,进行晨间谈话;晨间锻炼、早餐时,在师幼之间、同伴之间,教师要引导幼儿用普通话交流;开展教育活动、游戏时,教师要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运用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教育幼儿,时时处处讲好普通话,做个文明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