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公共图书馆新馆精选(九篇)

公共图书馆新馆

第1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馆员;作用;素质;存在的问题;措施;结束语

一、新时期的图书馆

新时期图书馆作为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高等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要求提出了挑战,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要求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深化为科研服务,转变观念,变革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面对全方位服务的挑战,对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提高馆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已是图书馆建设刻不容缓的课题。

公共图书馆如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最为关键的就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教育服务。

二、图书馆馆员作用

公共图书馆馆员是负责图书馆运营的专业人员,包括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采购、加工、描述、流通(借还)、分析报道,以及读者服务等一整套流程。公共图书馆馆员还承担了对读者的教育职能,指导读者查找和使用学术文献资源,辅导读者进行学习或研究。在一般人的理解中,图书馆馆员常常被人误解为图书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或误认为其工作内容只是借还书。而实际上,图书管理员通常指图书馆中负责图书借还的流通工作,以及图书整理和辅助加工工作的非专业人员。图书管理员与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别。

传统上公共图书馆业务分为两类,一类为技术业务,主要包含采访、分类编目和系统支持;另一类为读者服务,包含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定题服务(定题研究辅导)和资讯素养教育等。不同职能的馆员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图书馆馆员根据其职能又可以分为采访馆员、编目馆员、系统馆员、参考馆员等。

随着公共图书馆资源载体和形式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不再仅限于图书、报纸、期刊、缩微胶片这些传统的实体知识载体,还包含了电子数据库等各种类型的虚拟知识资源。馆员不仅需要熟知各种形态的知识资源,还需要掌握多种资讯技术,能够针对读者需求建设和开发馆藏资源,对知识资源进行加工、描述和分析,判断和评估知识资源的质量,并向读者进行报道或推荐,从而提供深入有效的知识服务。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尤其是参考咨询馆员,往往被要求是拥有至少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杂家。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员的重要性。

三、公共图书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的到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思想观念,是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根本宗旨和出发点。无论是在传统的手工条件下,还是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这条宗旨都不能改变。

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各类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主体的图书馆馆员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动,才能不断挖掘信息资源的潜能,才能为我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内在的趋动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在信息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们是否利用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效果,作为信息工作者的图书馆馆员如果缺乏敏锐的信息意识,就无从根据信息资源的特点来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了。 这些素质是作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相信如果通过这些方面的要求,在新时期下的图书馆馆员会有很高的提升。

四、图书馆馆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想观念陈旧。由于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馆员认为图书馆工作是为人作嫁衣,工作出不了多少成果,因此工作马虎,得过且过对转变观念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

其次,馆员业务水平不高。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

1、专业不专。不少馆员虽然学历提高了。但不少馆员所学的专业与实际工作的专业不对口,虽然提高了学历,但是专业知识仍不扎实,实际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知识不新。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快捷。公共图书馆馆员现有知识不能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尤其是现代科技知识应用方面的技术,更是显得力不从心。

3、经验不足。由于新馆员工作时间不长,业务不精,管理服务经验不足,这些都将影响着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公共图书馆多数馆员不能独立从事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缺乏科学研究能力,这是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差的重要表现。

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否则将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五、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

1、加强新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其为社会和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并加强对相应的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对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公共图书馆的要求,不断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激励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激励模式,是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促进管理人员主动创新的思想和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技术技能。当前,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待遇和地位,尊重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需求,使管理员在舒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迸发自己的思想从而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3、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环境包含图书馆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干净整齐的图书馆场地既是图书管理人员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读者乐于奔波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同时,图书馆在人文建设方面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正面心理疏导和鼓励,加强对管理人员心灵的交流,激励图书管理人员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4、加强素养教育; 公共图书馆馆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基础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只有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六、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的措施

提高公共图书馆馆员素质是加快实现图书馆工作现代化,使图书馆工作跟上时代步伐的需要。为使图书馆更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服务,就必须努力提高馆员的素质。

新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对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才能为社会科研对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多元化现代服务模式,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作为新世纪的公共图书馆馆员在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时代,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面前,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跟上时展的步伐。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高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专业要求也越来越加严格。图书馆馆员能否及时补充和更新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图书馆事业在新的形势和环境下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社会科研服务,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管理;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209-01

前言:新时期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应该更加的丰富,但是在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如通借通还制度不完善,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理念差等。提升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是一项重点任务,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一、 公共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 通借通还程度低,数字化程度不高

在科技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但是,在实际读者借书管理应用中,其相关的规则依然不完善。以图书管理的通借通还制度为例,公共图书馆的借书制度难以实现“公共化”,也就是说,其借书管理不能实现全城共享。在一个城市中的两个公共图书馆之间的书籍,通借通还不能实现,在地理上的限制为读者造成困扰。由此可见,现代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程度不高信息服务存在单一性[1]。

(二) 高层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尚未开发

公共图书馆一直将“用户第一,服务至上”作为管理服务的理念,但是在实际的信息服务工作中,这一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部分图书馆的作用是以藏书为主,公共图书馆真正的服务理念则是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书籍,推动社会知识传播。以用为主才是其管理的宗旨,但是图书馆在管理上不能秉持这一原则。图书馆几乎没有从读者角度考虑问题,难以开展高层次的网络知识服务。

二、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 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

“以藏为主”是传统图书馆的特点,随着科学服务技术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外部信息环境,以及内环境正在向着科技化发展。图书馆数字化信息服务系统正向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转变,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知识的主动服务。科技不断发展,要想在图书馆中实现数字化信息服务管理,就要充分引用远程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馆与馆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国际化联网。将图书馆与近、远程用户以及各大信息服务中心和树木检索系统连接为一体。用户在广域网上也能对馆藏数字化资源进行访问,在网络化技术的支持下,加快信息资源的建设,将文献信息实施开放存取,从更广角度实现资源共享[2]。

(二)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引入法律保护机制

《信息网络传播劝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对于公共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能够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不是针对专门的社会图书馆资源而设立,在某些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图书馆要想实现资源共享建设,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立法,并且尽快明确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相关规定。在制定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之后,需要加强组织的领导,从多角度实现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3]。

(三) 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现代化的公共图书馆中需要实现资源共享,首先,需要从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方面入手分析,大部分人认为在公共图书馆中,不需要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他们的工作难度不大。其实不然,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公共图书馆建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读者的信息保护为例,读者通过书籍搜索进行图书馆资源数据库中,在书籍信息浏览中会留下读者个人信息,如果数据库资源被恶意病毒攻击,将会对图书馆资源带来安全威胁,同时读者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由此可见,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之重要。促进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建设,需要提升图书馆人员的素质,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

(四) 建立“读书―捐书-分享―休闲”一体化空间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单一的读书看报时间比较少,公共图书馆只是为人们提供书籍资料以及看书空间,而与人们生活相关的部分比较少。换言之,公共图书馆与人们的生活相隔离,新时期对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应该关注读者内心感受,与其生活实际相结合,在为其提供知识的同时,帮助读者放松身心,陶冶情操。因此,基于这样的公共图书馆创新理念,在公共图书馆现有设施基础上,建立“读书―捐书一分享―休闲”一体化空间,是新时期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4]。

音乐人高晓松在北京就组建这样的一个公共图书馆――“杂书馆”,该图书馆收藏了百万本经典书籍、杂志、鼓书、书信、教材等资料,通过网上预约的形式,每天免费对外开放500位读者名额,为读者免费提供水果与饮品、以及优雅的读书空间,在杂书馆中还有书友交流空间。在该图书馆的序言中是这样介绍的:“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茶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民生,不绝如缕。”该种模式是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公共图书馆管理与一身的管理模式,在传统是图书馆基础上进行改良,为现代图书管理管理带来新鲜血液。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社会不断进步,对公共图书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传统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数字化水平不高,并且与人们的生活相分离,其社会职能不能及时凸显。因此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进行创新,在本文中提出了以下对策: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在公共图书馆管理中引入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建立“读书―捐书-分享―休闲”一体化空间等。

参考文献

[1] 程亚男,许晓霞,徐欣禄,王世伟.“十一五”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回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04:70-86.

[2] 王岩玮.公共图书馆新时期战略管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第3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 浅析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新模式 浅析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模式 公共图书馆“立体阅读”推广服务新模式的构建研究 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试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模式 浅析公共图书馆服务建设 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浅析 浅析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浅析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服务模式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 公共图书馆延伸社区图书馆服务模式探索 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对比 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模式研究 实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办馆开辟建设新模式 浅析高校图书馆展览服务 探析公共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模式的创新 公共服务与公共图书馆精神 公共图书馆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路径浅析 浅析免费服务条件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标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Past exhibitions held in the National Library Gallery[EB/OL].[2013-12-02].http://nla.gov.au/exhibitions/past.

[3] 杨泰伟.探索非书资料的资源共享——从“上图展览”全国巡展看服务创新[J].图书馆论坛,2009(8):128—130.

第4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1.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是一种综合全面的制度体系改革,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开展的持续性的完善,不断促进现有事物持续发展的活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创新,应该结合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继承现有图书馆制度的基础上,对不符合时代特征的东西进行革新,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并对其进行合理规划。换言之,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主要遵循现有制度原则,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一系列原创性活动,从而形成一套相应的制度体系。

具体来说,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需要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一是观念创新,就是要求我们要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解放思想,以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为导向,不断深人开展图书馆制度变革;二是内容创新,内容创新就是根据现有图书馆制度,结合时代特征,摒弃有悖社会发展的内容,对图书馆实践活动进行概括总结,不断深化和丰富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内容,使公共图书馆制度能够体现时代性,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三是体系创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开阔眼界,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单个图书馆的局限,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内容,以适应不同服务对象的需要;四是方法创新,方法创新就是对图书馆制度的制定方法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单一由图书馆少数人参与制定的现状,应该结合图书馆活动的实践,扩大图书馆制度的制定人员参与面,积极调动读者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参与到制度制定中来,从而使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和社会,同时还要根据实践需要,对制度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把这项工作纳入到图书馆的曰常管理活动中。

2.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2.1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作用与功能

图书馆制度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于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但是当前社会不断发生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由于制度往往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就会出现现有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情况,这种滞后性阻碍了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就需要我们对制度中不能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进行修订、补充、调整和完善,从而保证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转。所以,制度创新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持续的制度创新’图书馆制度才能够具有适用性,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才能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2.2图书馆实践发展的必由之路

图书馆制度是保证图书馆正常、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图书馆制度伴随着图书馆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随着实践活动的深人进行而不断地持续优化,如果制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实践活动,显然这样的制度是存在问题的。从目前来看,我国的图书馆制度基本上能够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我们应该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制度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颁布和实施《图书馆法》或者《公共图书馆法》,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由于缺少法律的支持和保障,导致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得以有效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二是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滞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也建设了大量的图书馆,但是与图书馆相配套的制度建设工作却相对滞后,导致不少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上十分混乱’工作开展效率低下,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缺失不能适应公共图书馆的现实需要,这些因素阻碍了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图书馆制度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指导。由于公共图书馆涉及层面较多、服务面广以及各地历史文化条件存在差异等原因,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和特殊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有一些共性,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84和指导,导致图书馆制度相对混乱,大大降低了读者和管理人员的热情。

2.3推动全国图书馆制度的创新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行业的主体,在全国图书馆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数量众多,涉及面广,服务覆盖人群广泛,同时,公共图书馆作为全国各地信息收藏中心和互借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制度创新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图书馆行业的服务水平,同时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推进公共图书馆制度的创新也必然会影响和带动其他图书馆的制度创新,从而整体上提高我国图书馆业的制度建设水平。

3.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原则

3.1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指导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深刻的社会变革’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指导公共图书馆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图书馆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图书馆制度创新,剔除其中阻碍制度创新的不利因素,从而发挥图书馆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应有的作用,通过图书馆及其配套制度建设和创新,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图书馆制度建设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充分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

公共性、群众性、公益性、开放性、服务免费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特征。创新公共图书馆制度,就是要使图书馆能够充分体现这些特征和特性,一切制度创新都应该围绕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这些特性去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放大,真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从而真正实现人类信息知识的自由获取,做到真正服务于每一位读者。

3.3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要积极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是一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将管理理念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为读者创造良好轻松的阅读空间。在当今知识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社会对人们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加,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快速便捷的个性化服务。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要明确发展方向,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与服务机制,提升馆内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保证优质的服务水平,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价值与社会功能。

3.4创新管理体制

公共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运营机制,积极寻求一套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与现代绩效挂钩,促进图书馆的长期发展。首先,要突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产品效应。相关政府部门要在思想上对图书馆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为图书馆建设提供经济扶持,保障图书馆建设工作能够有序展开。其次,由专门机构负责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加强协作机制构建,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输送,为各级图书馆输送最新的文化资源和学术动态,并对其进行严格分类,优化图书馆资源管理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求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实现资源的“免费性三馆”免费开放就包含了免费提供文化共享工程的省级分中心、县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服务。这是将图书馆管理机制与资源共享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资源共享的中心环节。最后,图书馆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与运营机制,制定一套适合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图书馆的长足进步。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机制,调整工作人员的处事态度,树立先进的工作典范,促进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要引人绩效管理机制,将个人的成绩与薪酬直接关联,激励工作人员提升个人修养与工作能力。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促进知识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引进先进的观念尤为重要。依照我国图书馆改革现状,公共图书馆的近期发展目标应该是促进文化共享工程的落实与施行,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共享化,提升其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制度创新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公共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度创新,使公共图书馆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5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管理模式是决定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要,以及公共图书馆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具体从重点做好读者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同时把握正确的创新原则,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取得积极效果。

二、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构建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广大读者。但是考虑到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成分复杂的特点,不同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有着不同的诉求,导致了公共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创新中,应重点构建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了解读者的需求。

鉴于公共图书馆读者诉求不同的特点,只有正确了解读者的需求,并对读者进行分类,才能保证公共图书馆掌握读者的需求信息,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获得有力支持。

2.根据读者的需求建立服务响应机制。

了解完读者的需求之后,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种类以及具体需求,建立读者服务响应机制,更好的满足读者得实际需求,使读者的诉求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提供重要帮助。因此,建立服务响应机制十分重要。

3.在服务响应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

考虑到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及服务属性,公共图书馆在建立了服务响应机制之后,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构建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上,使读者服务体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保证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的整体质量。

三、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积极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在管理手段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参考。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管理模式创新的现实需求,积极应用现代化惯例手段,是公共图书馆惯例模式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应用网络管理技术。

考虑到公共图书馆的特点,以及管理过程中的现实需求,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积极应用网络管理技术,构建先进的网络管理系统,并提高网络管理系统的适应性,对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构建完善的电子管理系统。

在公共图书馆内部管理中,为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难度,实现管理成本得持续降低,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就要构建完善得电子管理系统,并对电子管理系统的功能进行合理设定和补充完善,使电子管理系统更好的为公共图书馆服务。

3.优化管理流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在具体的管理模式创新中,利用网络技术全面优化管理流程,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是解决公共图书馆管理服务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能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的整体质量。因此,利用网络技术优化管理流程,对公共图书馆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四、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把握正确的创新原则

结合公共图书馆管理得实际需求,以及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只有把握正确的创新原则才能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整体效果。为此,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把握以下原则:

1.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把握实效性原则。

为了保证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取得积极效果,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英把握实效性原则,并根据公共图书馆管理的现实需要选择有利的创新手段,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的整体效果。因此,把握实效性原则,是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

2.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把握针对性原则。

基于公共图书馆的具体作用,以及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实际需求,在管理创新中,只有把握针对性原则,并提高管理模式创新的针对性,才能保证管理模式创新取得实效,进而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3.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应把握全面性原则。

在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既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也要将管理模式创新与图书馆的制度建立结合在一起,使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能够取得积极效果。因此,把握全面性原则,是做好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

五、结论

第6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摘要:“十二五”规划前后,新的社会环境和相关政策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也被赋予了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揭示了新时期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意义及其面临的新背景,指出了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先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些可行性方案。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26-03

1引言

“十二五”规划前后,新的信息环境和社会环境给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党和政府先后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庆典上的讲话又着重突出要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图书馆界敏锐地认识到发展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时机已经到来,以南开大学于良芝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面向学习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县级图书馆功能设计研究”为代表[1],新一轮的县级公共图书馆研究热潮已经来临。对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从意义、背景、现状等角度进行研究,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新的建设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2.1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为地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县级公共图书馆“图情档”一体化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更好地做好文献资料保存工作。具体工作包括:对各机关上缴的档案和官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归档;对地方上发现的文献资料进行搜集考证并整理保存;将相关资料中的信息经过加工整合后向社会各界提供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等。此外,县级公共图书馆往往保存着详实可靠的官方资料和地方历史数据,如有关风土人情,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物产、农业、气候等方面的历史资料。县级公共图书馆保存的这些地方文献资料,对当地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独特的参考价值[2]。

2.2有利于保障文献资源共享体系顺利实施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国开始大规模建设惠及全民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随着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乡村综合文化站(室)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的实施,一个直接面对终端用户的基层图书馆网络正在形成。按照计算机网络建设“最后一公里”理论(即如果建立了高速的主干网络,但是没有解决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间的有效联接问题,那么这个高速网络的效益就不能真正体现),在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保证终端用户与主干网络间有效联接的关键。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体系效益最大化,真正做到惠及全民。

2.3有利于构建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体系,推进整个图书馆事业向前发展

近几年,业界提出了构建公共图书馆普遍均等服务体系的目标。由于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一种高度机构化的服务,要保障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就要在缺乏服务的地区大力推进基层图书馆建设,特别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3]。此外,一个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拥有占本国人口相当比例的读者群,不仅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且会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广泛的需求群体[4]。目前我国人口仍以城乡居民为主,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与他们接触最密切的图书馆机构。建设好县级公共图书馆,使其融入群众生活,才能扩大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群众基础,推进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建设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背景

3.1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提出

随着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先后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宏伟目标,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逐渐获得了战略性的地位[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庆典上的讲话,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图书馆事业在构建学习型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目标,着重突出了要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积极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便捷高效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这都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绝佳的时代背景。

3.2政府相关文化政策向基层倾斜实施

新时期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政府相关文化政策逐渐向基层倾斜。如:2006年公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图书馆要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力度,“县市图书馆逐步实现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等。除了政策上的倾斜,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政府部门还相继领导实施了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文化共享工程,并都有相当数量的专项经费。这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政策和经费上的保障。

3.3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全面开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全面共享,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政府全面实施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除了无偿向县级图书馆提供存储量达1B的数字资源外,还为这些馆举办配套的有关资源安装和使用的培训班。随着“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的启动,未来几年,我国将有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县级公共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

4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现状,笔者利用图书馆界相关博客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近几年全国各地基层图书馆发展状况的新闻资料。这些新闻报道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基本上能很好地说明我国县级图书馆发展的真实面貌。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4.1馆内软、硬件设施普遍较差,经费仍然是瓶颈问题

2005年,北京大学信息研究所李国新教授在对安徽、湖南等地基层图书馆生存状况的调研中用“破”(馆舍破)、“旧”(藏书旧)、“少”(读者少)、“缺”(设备缺)、“多”(人员多)、“差”(效益差)6个字概括了当地基层图书馆的现状[6]。几年后,通过新闻报道等资料不难发现县级公共图书馆各方面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大多数县级馆仍处于以上6字所描述的状态。经费短缺仍然是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4.2与省市级公共图书馆联系不紧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省级馆-市级馆-基层馆三级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然而,三级图书馆之间特别是市级馆和县级馆之间普遍缺乏必要的联系。以河北省为例,笔者通过浏览河北省各个市级图书馆网站,发现除了廊坊市图书馆(廊坊市图书馆网站设立了“县内联盟”专栏)和秦皇岛市图书馆(秦皇岛市图书馆举办了“新农村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班,为昌黎县图书馆安装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开展了一些对县级馆的业务管理活动外,唐山、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以及张家口等地的市级图书馆只是偶尔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没有其他专门针对县级馆的管理项目。这表明市级公共图书馆只把县级馆作为偶尔的帮扶对象,并没有将县级馆建设作为自己的业务之一。这种层级分离的体制,导致县级图书馆发展缺乏领导和明确的责权归属,造成了无人问津、步履维艰的发展境况。

4.3对儿童、青少年等小读者的服务不够

在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往往忽视对儿童、青少年等小读者的服务。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县级、社区图书馆的儿童服务,笔者发现,发达国家基层图书大都通过吸引小读者来吸引家长对图书馆的关注,通过为小读者提供好的服务来取得家长对图书馆的认可,进而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彰显基层图书馆自身的价值,赢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比而言,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过吸引孩子群体来吸引家长读者的重要意义,馆内儿童、青少年读物占藏书比例普遍较小,更不用说为小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了。

5对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5.1解放思想盘活经济来源,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

县级公共图书馆要解决经费问题,不能坐等政府部门的拨款,应当解放思想,融入市场化体系中去。据相关调查,大部分原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城区所占的地块儿都有很高的潜在经济价值,图书馆可以借助旧城改建之际,盘活现有固定资产;也可以通过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出租图书馆场地等开展图书馆有度的创收活动,盘活经济来源[7]。

此外,县级公共图书馆还应当积极参与其他部门的活动,利用各方面的工作渠道和资金投入等,最大限度地将图书馆延伸服务渗透到相关领域的工作中。例如:永康县图书馆利用覆盖全市农村的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将县图书馆网页和文化资源共享工作内容安排进去;通过设计资源接口、建立用户页面等方式,轻松地将县图书馆的网络文献服务延伸到了乡村。这不仅节约了县级馆网络建设的投入,还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保障的长期支出等费用[8]。

5.2紧抓文化倾斜政策和文化共享工程的机遇

县级馆要紧抓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机遇,利用政府向基层倾斜的文化政策大力促进自身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送书下乡工程”等文化共享工程的宝贵资源,合理分配政府给予的专项经费。要积极响应《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县市图书馆逐步实现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的思想,通过“总分馆”模式加强与市级馆的联系,从而打破县级馆和市级馆以及县级馆之间的“分割据守”的局面,将分散的不同级别的图书馆统一起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形成县级馆的整合发展,有效避免力量薄弱的县级馆独立发展的缺陷。

5.3将图书馆建设与科普工作结合

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应该与各县的科普工作相结合,主动出击,抓住一切可以有作为的机会;要大胆创新,积极开展各种贴近百姓生活的公益讲座,内容可涉及生活常识、子女教育、烹饪保健等;要特别重视对未成年读者的服务,增加馆藏中儿童读物的比例,开辟专门的儿童读书区,定期举行阅读活动[9],设立“玩具图书角”,允许小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借阅证向馆员登记借阅目录中的玩具,实现玩具资源的共享。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普及知识、宣传文化的功用,使其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利于使其成为发展县级文化、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素质的主力军,在县行政活动特别是文化建设活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赢得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为自己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6结 语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关系到我国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为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析目前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各方面新的有利条件,思考解决方案,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良芝.战略规划作为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工具:应用、价值及其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性[J].图书馆建设,2008(4).

[2]邱冠华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技术支撑与方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

[3]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柯平.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视角[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

[5]连.城镇乡村基层图书馆建设启示录[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8.

第7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服务创新

在现阶段,随着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普及,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公共图书馆的读者需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读者个性化、多样化、全面化、高效化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读者的需求。由于读者需求与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差距,因此公共图书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表现在现阶段部分公共图书馆出现的读者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读者纠纷事件频出以及馆员工作倦怠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已经对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时期图书馆工作必须更新读者服务理念,转变读者服务工作。

1.读者服务理念的更新

新时期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以现代科学的思想观念为基础,重新建读者服务理念。以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往往“以书为主体”,在新时期,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以人为主体”,也就是说,图书馆服务工作要以读者为中心,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构建全新的现代化服务新体系。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1.1 坚持开放服务

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往往对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有着种种限制。诸如读者限制、时间限制、借阅册数限制、变相收费以及种种馆规。新时期图书馆服务观念要从 “藏”向“用”转变,要坚持开放服务。

首先是在对象上,“公共”,是公共图书馆的特性,说明公共图书馆是一种公共资源,这一特征决定它必须向所有人免费开放馆藏资源,特别要对特殊群体进行无差异化服务。其次在时间上,尽量增加开放时间,做到无假日、全天候开放,以便满足不同业余时间段读者的需要。再次,除个别需要特别保护的珍藏资源外,要尽最大可能开放馆内所有资源,而且要实现低门槛全面开放,极大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另外,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服务自动化,简化读者各种借阅手续,提高借阅效率,让图书馆所有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让读者的研究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1.2 坚持主动服务

公共图书馆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人找信息”为“信息找人”。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认真了解读者需求,满足读者阅读意愿;可以通过举办活动,吸引读者参加;可以利用邮件、微博、网站、报纸等多种途径信息,主动宣传图书馆资源。同时图书馆应开设推广部,实地走访企事业单位以及特殊读者。在服务态度上,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从而让读者产生良好的阅读心理,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另外,公共图书馆还要提供高度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文献信息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1.3 坚持多元服务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不仅仅只是借阅,还应该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从“单一的借阅服务”向“多元化信息服务”,这是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信息社会中,公共图书馆兼具社会信息和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双重特征:从社会信息机构角度讲,图书馆既要向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一般信息,也要满足读者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需求;从文化教育基地角度看,图书馆既要承担外借阅览等多种工作,也要满足各种类型读者业余文化和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文化展示、文化娱乐、专题学术报告、研讨会、各类培训等文化、教育服务活动都是图书馆服务活动的一部分内容。多元化信息服务将使图书馆读者服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周边地区文化、教育和信息中心。

2.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变

加快读者服务理念的转变,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构建专业化、网络化、特色化的读者服务体系是现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必然发展之路。

2.1 增强服务能力,满足读者专业化需求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给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因此馆内工作人员专业素质高低显得至关重要。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能够解答读者提出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必须能够指导读者准确查阅、利用图书馆资源。要使馆内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除了在招聘工作人员时严把“入口”关,要求其必须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具有广博的学科基本知识和有关专业技能外,对于馆内现有人员,一方面应利用各种途径,创造各种条件,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与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要求员工在岗位上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展,及时更新知识,切实提高服务技能。

2.2 开展多元化网络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网络化需求

读者服务需求已经向高、广、深、精、准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图书馆开展多元化读者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合理运用是提升读者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可以通过建立公共图书馆网站群,构建数字图书馆,满足读者全面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这项服务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读者也可根据个性化的需求,随心所欲的选择服务项目,例如文献咨询与传递、图书的在线阅读、定题跟踪服务、读者培训服务等,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图书馆的局限性,多元化网络服务模式不仅适应了读者的需求,更是将图书馆向服务更深、更广方向发展。

2.3 构建有特色的图书馆,满足读者特色化需求

图书馆的特色是指图书馆在长期办馆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优良的管理理念、服务方式、资源及文化建设等方面特征的总和。图书馆有了特色才会吸引更多的读者。譬如特色服务,这是图书馆特色的一个方面,它是指图书馆利用其丰富的资源条件,运用特定方式,服务于特定对象和目的。再如特色数字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发挥自身文献量大的优势,重点开展特色数据资源,提供特殊化的服务项目,建立起在某些方面有话语权的特色服务内容。

总之,新时期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图书馆自身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去建设,但也离不开全社会,特别是读者的积极参与,共同来思考如何提升读者服务质量与水平。只有供需双方的共同努力,才是提升读者服务质量的最有效的方式。 [科]

【参考文献】

[1]衣素芹.谈图书馆读者服务理念及服务举措[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206-207.

[2]张冬吉.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初探[J].理论观察,2006,(2):137-138.

第8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摘 要:文章在阐释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它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图书馆社会角色定位、职能划分、营销策划、绩效评估和人力资源建设五个方面探讨了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同时也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和应用于图书馆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 图书馆管理 应用研究

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所面临的传统公共行政的弊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最早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西方各国,成为目前各国行政革新的主导思潮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公共管理开始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199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奥斯本和盖布勒(David Osborne and Ted Gaebler)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一书把新公共管理的标志性理论引入中国。[1 ]这一新兴的管理理论对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革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机构和公共知识管理部门,借鉴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促进自身的管理创新,无疑也具有重要意义。

1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一词最早出现于1990年,由胡德(Christopher Hood)提出。[2 ]自其使用以来,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2007年,陈天祥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提倡政府政策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分离,政府着重制定公共政策,在此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并借鉴私人企业的一些管理方法,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效果。[3 ]2008年,王定云、王世雄在总结诸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新公共管理的基本主张概括为:将政府治理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把私人企业的各种管理方式引入公共部门,依靠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通过组织与管理的重新调整来增强政府的活力,提升公共服务的品质,实现政府治理的效率与效能。[4 ]

从以上的观点可以看出,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但就其核心思想而言,主要体现在:

1.1 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对政府职能进行再定位

在信息经济时代和全球化的影响下,新公共管理反对大政府角色,提倡精简而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从干预市场的角色中退出,让渡政府管理权限,调整其职能活动范围,提倡政府政策职能和管理职能的分离,将“掌舵(政策的制定)”和“划桨(服务的提供)”分开。政府应将“掌舵”作为其中心职能,通过建立准自治或半自治的执行机构来承担“划桨”的职能。[5]

1.2 主张适度的分权与授权,实现管理权威与管理职能的有效结合

传统科层制组织机构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集权式的体制,这种由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使得一线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缺乏自主活动的权利,难以很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和顾客需求的改变,造成管理权威和管理职能的严重脱节。新公共管理倡导适度的分权与授权,赋予管理者有效的管理权威,同时又将管理者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在财政、人事、采购和审计等方面解除不必要的规制和控制,[6 ]以便更好的提升政府的管理效率与效能。

1.3 以市场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学为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政府工作中引入经济价值的理念,强调经济、效率和效能。要求政府改变传统服务模式,置身于市场环境下,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公共物品供给的多元化。同时,通过竞争来提升效率,实现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的目的,节约政府开支,降低服务成本。[7 ]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使得新公共管理理论指导下的政府改革更多地面向市场,以竞争来发现政府机构和人员的冗余,改革政府,在机构和人员配置上实现最优的性价比。

1.4 借鉴私营企业管理方法,大规模应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

新公共管理者认为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优于公共部门,并可用于公共部门,[8 ]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没有本质的差别,向公共部门移植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战略管理等,可以更好地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进而提升政府工作绩效。同时,新公共管理强调要应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电子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完善行政管理的信息系统,缩短信息传递渠道,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9 ]进而提升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1.5 强调顾客和结果导向,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能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中,政府往往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面对公众。公众没有选择政府服务的权利,政府工作人员也不需要对其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负责,从而使公务人员缺乏对顾客负责的行政文化。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对待公民要像企业对待顾客一样,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重要的价值取向,通过顾客驱动来实现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10 ] 同时,新公共管理者认为,政府部门的不良绩效不是因为公共管理者缺乏管理能力和不履行工作职责,而是因为传统公共行政易导致公共机构的僵化和低效。他们主张放松严格的行政规则、实行严格的绩效评估,以目标对管理施以控制,确定组织和个人的具体目标,其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强调的是业绩而非程序,强调的是产出、成本和效果而不是单纯的投入,从而带来更高的雇员士气,更好的灵活性和更高的创新精神,实现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良好的业绩。

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知识管理部门,其管理活动必然受到各种管理理论的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存在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部门,图书馆不再因其公益性、服务性而超脱于市场竞争之外,它必须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更好的实现其社会价值。

2.1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契合度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图书馆管理改革的需要,使得新公共管理理论具有了被引入图书馆管理的可能。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职能的定位,启示图书馆应该调整管理理念,重新设定自身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把握自身的社会角色,实现其职能的革新;新公共管理主张适当的分权与授权,要求图书馆构建扁平化与分散化的组织结构模式,调和管理权威与管理职能之间的矛盾;新公共管理倡导市场导向和经济价值的优先性,要求图书馆融入社会竞争中,更好地实现图书馆营销,提升图书馆管理价值;新公共管理大规模应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要求图书馆管理加强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构建图书馆资源体系,建立更为完善的图书馆系统;新公共管理强调顾客和结果导向,要求图书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用户的需求为最终目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图书馆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多元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许多信息服务机构和组织,它们正以快捷、优质、全面的服务吸引着原本属于图书馆的用户群。用户在很多情况下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而无需依赖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作为非盈利性机构也不得不参与到激烈的信息市场竞争中来。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图书馆必须转变以往的管理理念,重新规划其管理职能,调整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效能。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对促进图书馆管理的革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使图书馆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竞争形势,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实现其社会价值。

3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创新理论,对图书馆管理在转变图书馆管理理念、定位图书馆管理职能、调整图书馆管理方法、提升图书馆管理效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1 定位图书馆的社会角色,提升图书馆公共影响力

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社会机构,其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计算机与网络的普及所带来的信息环境的变化,知识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兴起带来的社会需求环境的变化,促使图书馆管理的理念、模式、方式、手段都在发生着变化。

新公共管理理论要求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积极探求政府在社会发展变化下的角色转变,这种思想观念运用到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社会现实下,要求图书馆转变管理理念,清楚的认知自身所处的社会地位,重新定位图书馆的社会角色。图书馆必须明白自己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服务机构,而只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面对信息市场的激烈竞争,图书馆如何巩固并扩大自己的“地盘”,保持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就国内情况而言,当前社会大众对图书馆的认可程度并不高。据笔者2009年对武汉大学图书馆用户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成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高达90%的用户在产生信息需求以后,首先通过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来满足自身的资源需求。图书馆在信息系统的竞争中已处于一定的劣势。在这种社会现实下,图书馆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调整社会定位,进一步提升公众影响力和社会竞争力。

3.2 协调分权与控制,优化图书馆组织与结构

现代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对不同管理问题的决策需要由专门的结构来进行。[12 ]新公共管理提倡适当的分权与授权,更多的强调下层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权限,要求确保下层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够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服务策略,保障管理的灵活性与变通性。图书馆传统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更多的强调集权,缺乏灵活性,组织内信息沟通也不顺畅。上层通过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下层的职能作用,管理权威的过分凸显使得管理职能很难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随着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变化,适当的分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新公共管理在强调分权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否定集权。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集权是为了保障对决策的调整,使决策专门化并对决策承担明确的责任,从而保证图书馆决策的合理化。[13 ]上层管理者也必须保证控制,维护管理权威,督促管理职能的发挥。

目前,图书馆寻求变革传统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更多的发展扁平化和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分权与控制,保障管理权威,发挥管理职能,进一步探索以用户需求、流程为导向,进行图书馆组织再造,优化图书馆组织结构。

3.3 加强图书馆营销,提升图书馆社会竞争力

受新公共管理理论市场导向的影响,图书馆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组织内部进行管理,而必须将眼界拓宽至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地进行图书馆营销,推送图书馆服务,提升图书馆社会竞争力。

图书馆作为国家兴办的全额财政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计划经济下并没有感受到市场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一般都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从而导致图书馆缺乏积极的进取性。[14 ]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图书馆虽然仍然是公益性社会机构,但同时也是信息市场的主体之一,如果不能在信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有被边缘化或被取代的危险。因此,图书馆不能自我封闭,而必须在管理上进行战略调整,实施图书馆营销战略,提升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树立图书馆良好社会形象,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3.4 加强目标管理与全面质量管理,完善图书馆绩效评估标准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私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技术移植到公共部门之中,采用诸如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和效能。在知识经济时代,效率优先性的价值观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以凸显,图书馆作为社会部门,也必然受到这种价值观的影响,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强调效率在部门工作中的重要性。

随着图书馆工作的不断细化,管理工作在总体把握的同时还要考虑各个部门、各个阶段的不同目标设定。图书馆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通过竞争上岗、内部奖惩等措施,保障图书馆工作的有效开展。要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制定相对完善的绩效评估标准,更好的考核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图书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

3.5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构建图书馆管理文化

人力资源是当前社会竞争的重要条件,新公共管理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加强下层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管理权限,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对人才的要求。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服务机构,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多序列、多层次、多要素的动态人才结构,以更好地组织图书馆资源,服务图书馆用户。在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的顾客和结果导向观念的指导下,立足于用户需求,优化图书馆产品,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目标。

新公共管理在不同国家施行的模式存在差异,其实施必须与具体的国情相结合。因此,图书馆应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也要考虑各馆之间的差异,适当地摒弃其中不适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形成各具特色的图书馆管理文化。

4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及在图书馆管理应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虽然对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的局限性也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出来,特别是其对经济学和管理学思想的过分强调、依赖甚至搬用,受到了较多的质疑。[15 ]图书馆管理在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核心思想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其局限性所在,不盲目推崇。

4.1 理论基础的局限性

著名公共管理学专家,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教授欧文·E.休斯认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经济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这两大理论并非完善,也有其内在的、明显的局限性,在图书馆管理中运用这一理论,必须看到其局限性并加以调整,不可盲目施行。

4.1.1经济学理论局限

经济学理论运用到公共部门中具有内在的缺陷。休斯认为学者们对新公共管理经济学基础的批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种批评认为经济学是一种有缺陷的社会科学,而它在政府中的运用也是有缺陷的。第二种批评认为,作为经济体系和私营部门的基础,经济学是具有一些效用的,但是它在政府中的运用则完全是一种拙劣的构想。”[16 ] 特别是在人性认识上的偏颇,新公共管理全面接受经济学关于人是自利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忽视文化因素对人性的规制和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的需求的多样性,过分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过分强调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追求,[17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平、正义的价值。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公益性机构组织,其传统的价值标准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这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之一。

4.1.2管理学理论局限

新公共管理的一个主要假设在于: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差异,而存在一种跨越公私情景的一般管理。[18 ] 事实上,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管理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但二者毕竟归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存在事实上的差异。如公共部门在管理目标上难以清晰界定、对工作结果难以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测量、决策往往具有强制性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假设否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异,为其局限性埋下了伏笔。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管理部门,不能忽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假设前提,在借鉴过程中必须注意度的把握和量的规制。

4.2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因其固有的局限性,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运用其相关思想进行管理革新时,要注意度的把握。

4.2.1 组织结构上的协调与控制问题

新公共管理形成的是一种扁平化与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在各国政府的改革实践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机制裂化或碎片化的困境,而机制裂化的一个最直接的产物就是“政府空心化”(或“职能悬浮”与“权力碎片化”),即由于新公共管理的过度分权和市场化改革导致执行机构和横向部门的大量涌现而产生的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状况。[19 ] 图书馆在改革以往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时,采用了新公共管理的分权理念,强调下层管理机构和人员能动性的发挥。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书馆管理中,必须合理处理分权与控制之间的关系,优化组织结构、保障图书馆控制、协调部门间的沟通,避免产生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改革中出现的机制裂化问题。

4.2.2 人性认识的偏颇和伦理道德的偏差

新公共管理以经济学为其理论基础之一,过分强调经济价值观,忽视了公平与正义。对效率和工具理性的过分追求,使公共行政无力反省其根本价值和目的,将其变为执行与管理的工具不但无力担负捍卫民主政治价值的责任,也无法实现提升公民道德水准的使命。[20 ]同时,由于新公共管理弱化了传统行政的道德约束,产生了一定的伦理道德问题。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组织机构,首先强调的是社会公益价值。图书馆管理中如果过分推崇新公共管理的经济价值观,必然与图书馆服务目的相悖,难以更好地实现图书馆工作目标。

5 结语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其新的理念和方法为图书馆管理活动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图书馆应该积极参考、吸收新的管理理念,来完善自身的管理活动,进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目标。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绝对完善和毫无缺陷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其合理性的基础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图书馆管理对其的借鉴和参考,必须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情况,不可盲目照搬。

参考文献:

[1](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译.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王义.西方新公共管理概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3][6][7][8][10][11]陈天祥.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5][9][15][17][18][20]王定云,王世雄. 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综述与实务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12][13]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14]张海政.图书馆管理的新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02,(9):85-86.

[16](澳)欧文·E·休斯.彭和平译.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9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我们真正的进入到信息时代。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图书文献的需求不再是纸质图书等传统的文献,而是包含了丰富的是网上资源,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以及网络数据库资源,读者的需求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在新时代背景下,区级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的转变服务理念,对服务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研究。图书馆工作不能局限于不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方面,需要我们结合时展的潮流和读者的实际需求,就笔者工作的区级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进行大胆的创新和研究,从而在基层切实发挥好公共图书馆文化带动的作用。

一、加强宣传引导,引发读者兴趣

随着数字化图书馆以及计算机和电子文献的出发和应用,广大的图书馆工作者必须学会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是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读者在庞大的信息海洋中,检索到读者所需要的信息。区级的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重要的基层分枝,应该全面重视这方面的作用。区级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服务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被读者不同的需求,积极主动的向读者宣传,引导读者阅读,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宣传和引导,主动向读者推荐书籍,帮助读者选择合适的期刊文献,保证读者能够在图书馆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文献。另一方面,还要学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帮助读者掌握获取相应的信息,最终保证服务从单纯文献信息指导和应用,向着深层信息资源开发的利用转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在重大的图书节日或者重要的节假日期间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让基层的群众对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中的图书品种、特色文献以及电子文献等馆藏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向群众积极的宣传图书馆的作用、功能和目的。通过举办读书活动,以及举办一些科普讲座等活动,鼓励本地区的群众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区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中去,不断提高图书馆在群众心目中的知名度,挖掘更多潜在的读者,区级的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读者的范围和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利用率。

二、依托馆藏资源,利用好网上信息资源,深化读者的服务

现代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经营过程中不在是简单的对文献资源进行收藏和保护,其主要功能主要分为了对社会的教育和信息服务两方面的功能上,其中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笔者工作的人区级公共图书馆中,馆里要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建立浩瀚的网上信息资源数据库,对网络中存在的信息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归类,为区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各方面服务,为政务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在读者服务过程中,对于一些是技术性和专业型的读者,图书馆在开展服务之前应该对这些课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利用定向服务模式积极的开展专题服务或者专题信息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可以利用检索系统,将馆藏资源和期刊的编目提供给读者。同时,对于笔者工作的区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建立专业的信息数据库,能够有效的方便读者使用,方便读者查阅所需的信息。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区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1.利用好现代化设备,加强各类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区级公共图书馆要及时的引进计算机等现代化信息设备,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图书馆工作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储存的效率。同时建立好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还能够实现与地方其他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建立有效的图书文献编目,这样能够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积极开发电子阅读

在网络环境下,现代化的图书馆必须具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公共,通过电子检索和阅读能够是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全面的查阅,同时电子阅读还能够、对其他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资源进行全面而有效地利用。在现在很多公共图书馆中都已经建立的检索终端设备,利用这个设备可以查阅到图书馆所有的电子化文献资源编目。读者可以利用这个终端,在计算机上阅览图书文献和查阅相应的图书文献。在图书馆中,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信息的海量储存,使得图书馆馆藏文献不再仅仅限于自身的馆藏资源,在网络上所有的网上信息和其他图书馆馆或者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都可以成为自身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这样就能够为为读者提供网上信息的检索服务,进一步满足读者对其他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以及网上信息资源的需求。

3.做好读者培训

对读者进行培训是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广大的读者群体中,包含着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但是缺少专业图书情报的知识,在利用现代化的图书馆检索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时存在一定的屏蔽性,很多读者对这方面信息的需求量是十分大的。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就是针对性不同层次和专业的读者获取信息的技能进行培训和教育,使这些读者能够了解是馆藏资源的建设情况,能够利用报刊、光盘等信息检索尝试进行检索。同时还要对读者掌握常用检索工具,数据库的使用技巧和方法进行定期的培训教育,这样能够有效的方便读者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

4.开展网上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引擎缉和数据库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但是在网络中的信息由于来源存在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无序性,使得读者很难辨别信心内容的质量,因此,对于承担网上咨询服务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从各种数据库中收集尽可能多而全面的文献资源信息,并将其是加工成为一个全新的信息数据库,然后通过网络终端,提供给读者。在未来这种咨询服务工作将会成为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主要工作方向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