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班级文化标语精选(九篇)

班级文化标语

第1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2、千淘万漉虽辛苦,千锤百炼始成金。

3、团结拼搏,永创辉煌。

4、学奥运精力,夺高考金牌。

5、团结文明,展现风采。

6、爱我实中,赛出水平。

7、全民健身,光我中华。

8、做一个有实力的人,不要让今天的懒惰成为明天的痛。

9、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能得到发展,找到展示自己的空间。

第2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细化分级教学

一、引言

2007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一下简称《要求》)中提到,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大学英语教育实用性改革思想已经倡导多年,而大多院校教学实践依然是应试化模式——照本宣科;创新的手段无非是增加现代教学媒体——旧瓶装新酒;没有真正为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哑巴英语、学无致用。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消极应付的态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笔者认为教学改革思路提出后没有具体细化的分级教学设置是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就是“i+1”。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或者接近甚至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都会导致学习者不能有效地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分级教学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学生设置适合各层次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被列为最终学历获得的考核标准之一,使得学生英语学习偏离了课程设置的初衷,出现了为了文凭考级求职而学习的现象。很多学生不明确英语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什么用而产生错误的认识,造成对英语课程的敷衍或厌弃。

(一)学习缺乏目的和动机

由于学生的认知缺乏前瞻性,而大多现实没能证明英语学习能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带来实用,因此被认为是没有需要的学习,没有需要就没有动机。如果不能贴近专业的需要设置英语课程,学生看不到英语学习的实际用处,就不能激发学习动机,造成只为一张证书“60分万岁”的学习目的。

(二)分级标准、分级认识不科学

很多学校以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或入学后的分级考试成绩为标准,把学生分成三个等级。这种标准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容易被简单地理解为“好差”分类。

(三)分级内容简单化

分级只停留在《要求》大纲性阶段,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简单分级。教学内容不够细化,只是传统综合英语教育的稍加改进,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设定。在校学生缺乏英语后续教育,绝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在高年级期间逐渐下降。高年级学生仅靠自学,进步幅度甚微,大多学生甚至彻底放弃英语的学习。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对策

分级教学的实践重在分级内容的细化,即课程要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实用性。层次才能激励不同水平的学习热情,实用才能满足需要,多样才能实现潜在人才的开发。

(一)引导认知,树立目标,激发动机

深层次的语言学习和研究需要一定的语言天赋,但语言作为工具任何人都可以习得。乔姆斯基指出,人类天生具有一种适合于语言学习的“语言习得机制”,这种语言习得机制能离开人类其他功能而独立存在。因此,就学习的实用目的而言,英语学习没有能力的高低,是付出和收获成正比的关系。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语言学习,消除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对英语固有的偏见;明确告知学生分级标准和种类,帮助引导学生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

马斯洛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他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专业性英语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需求和实际意义,把意义教学作为帮助学生实现其专业梦想的阶梯,从而树立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级标准多样

考试的标准不可否认,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多样化分级。分级教学主张水平低的学生按部就班发展,鼓励和支持水平高的学生跨越式发展,效率优先,兼顾平等。学生水平的高低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而且受到学习目的动机的影响,分级应更多考虑学生的需求,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

(三)分级教学内容细化

分级教学不是对《要求》的简单落实和划分,分级的目的是要满足不同的需要。分级模式是一个综合有机的系统,决定目的实现的关键是内容的细化——以层次性、多样性和实用性为原则。

专业分级:除根据各自专业设置英语课程外还可拓展至其他实用领域,如,口语类(语音语调班、音标班、朗诵班、演讲班),理论类(语法班、词汇班、文学班、影视戏剧班),文化类(生活习俗班、跨文化班),商务类(电子商务班、国贸班、广告班),兴趣类(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出国类(雅思班、托福班)和教育培训类等。设置的科目不一而足,总之要面向需求实用,面向语言工具的实际价值。

能力分级:入门级、基础级、进阶级、中级、中高级、高级、专家级。当然这里罗列的分类分级项目和级别繁杂,具体设置可以根据本学院办学实际进行筛选。

拓展分级:分级教育不仅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并且可以延伸至毕业后。后续英语教学是满足学生学习专业及今后工作对英语的特定用途的需求,培养学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本专业研究与处理业务工作时应用英语的能力。后续教育是对大学英语分级教育成果的巩固、延续和发展。把大三、大四英语的选修重点置于应用能力的巩固和提高上;毕业生继续参加本学院英语学习,允许招收社会学员,满足职场英语的需求,从而把本学院英语教育发展成社会品牌进行商业化运作。

第3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班级管理;个性化管理;自主参与;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13-01

班级是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好的班级管理方法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性化班级管理以主体性、生动性、创造性、开放性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承认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创新能力。

1个性化管理的作用

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的权力和能力。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而,个性化班级管理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唤醒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意识,确定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班级事务,自觉地完成班级活动。不同的学生对班级的同一活动参与的热情不同,参与之后的体验也不同,因为参与和体验是一种带有个性化特征的行为。班主任应当努力成为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引路者,而且是一个足够用心的引领者,要能够为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创设学生喜欢的某种情境,或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激发学生的兴趣、或呈现特殊氛围,从而引领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不是一种上传下达的简单行为,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这也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有创造性的标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特别注意营造宽松、和谐、自主的氛围。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活动才能得以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坚持让学生带着目标参与活动、带着经验走向生活、带着成功走向社会的理念,既注意着眼学生的现状,又兼顾学生未来的发展,激发他们的实践动机,帮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塑造学生的新型人格,以适应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这恰是个性化班级管理价值的基本追求。

2打造个性化班级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作用。管理文化开发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能否做到规章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各班结合本班情况制度了《班级公约》、《班级、包干区卫生值日制度》、《早晨领读制度》、《班级奖惩制度》等一系列体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制度。我们对班级环境建设的法则是:力求朴素、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个性化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准确把握“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对于改进识字、写字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有极大帮助。学校特别重视平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锻炼。班级文化建设中,中低年级的班级会选择一些有利于本班学生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写字,为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展示自己的作文,成了学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对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好处。扩大学生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积累各种语言材料、加强背诵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班级里开辟出了“积累墙”、“我爱古诗”并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古诗的翻译和图解,学生在主题角中学会了自己学习古诗。

3个性化管理方法

第4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56—04

[作者简介]郝娟,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一、分层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理论基础

分层教学或称分层次教学,也称为分级教学。其思想渊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他从三方面进行了“因材施教”:一是针对学生学业程度的高低不同给以不同的指导;二是顺应学生的各种爱好,发挥其特殊才能;三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缺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补救,做到对症下药。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对我国后来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朝学者韩愈、明朝教育家王守仁、清初学者王夫之等都继承、弘扬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也孕育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而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则产生于实行了三百余年班级授课制的西方国家。它的雏形是

纵观国内学者对于分层教学的定义,表述不尽相同,但意思大同小异。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创立的“活动分团制”,又称“弹性进度制”。之后,国外分层教学经历了初步发展、衰落和沉寂、恢复、繁荣与多样化几个阶段。在我国,民国时期,受国外分层教学思想影响,一些分层教学形式如道尔顿制、文纳特尔制和设计教学法等得到了实验和推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新的招生考试制度的出台使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也推动了国内分层教学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寻求理论依据、进行新型分层教学试验阶段和改进、传播、丰富分层教学阶段。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参考,笔者把国内外分层教学的发展情况做了归纳。

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具有差异性、全体性、全面性的特点。差异性指教学应考虑学生之间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全体性指教学要考虑全体学生,实施适合各层、各类学生的学习,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全面性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体现层次性,具有针对性。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模式,一是“班内分层”(隐性分层),就是教师在同一个班级内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能力不同而进行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教学;二是“走班式分层”(显性分层),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各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

除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理论解析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陈琳霞从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即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从经济学中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的效用差异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分层教学重视教学的针对性,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经过分层教学实践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分别在大学英语四级过级率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关率上都比往年有较明显的提高。同时,负面影响也是存在的,主要表现在“慢班”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胡冰霞等调查发现58%的普通班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学习动机、目的及需要作为分层标准。

三、实施传统分层教学模式的效果和启示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直接原因

为了说明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程度,笔者采用SPSSl6.0统计软件我校对2010级非外语专业学生英语高考成绩进行了描述统计,分别得到来自普高、职高和中专

二、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各级各类高校通过基础课程逐渐反映出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在加大。一些研究者对基础性课程的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如罗周湘等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大学数学分级教学的可行性。目前,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在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实施过或正在实施。笔者抽取近期在国内公开发表的30篇有关大学英语分层教学的论文,涉及本科院校的有15篇,其中有3篇是纯理论分析,它们没有涉及分层教学模式类型,非材料研究的有13篇,实证研究的仅有2篇。另外涉及高职院校的有15篇,均为非材料研究。笔者在对上述论文进行分析后。从中可见,研究类型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分层教学以显性分层模式为主,而且三层式分层(指将学生按照英语测试水平分为快、中、慢三个层次)占了主导地位。研究者多从理论角度分析分层教学,而少用实证手段说明分层教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笔者还发现,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英语分层教学,层次的划分均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为标准。毕业生英语成绩的全距、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分数和标准差。从中可以看出:(1)学校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的学生(1854人),占总生源人数的99.3%;(2)普高毕业生英语高考成绩全距最大,达到111分(最高分是128分,最低分为17分);(3)普高、职高和中专毕业生英语高考成绩的标准差都在20分左右及以上,离中趋势大,英语水平差异大,此与蒋燕玲对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职院校330名入校新生英语高考成绩的调查结果一致。此外,我们也对不同系别三个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进行了叙述统计,它们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接近于总人数的平均值(65.99)和标准差(21.13),说明全校非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分化明显,为英语分层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可行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性和不同基础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我校在2010—2011年度对2010级公英学生实施了走班式的英语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为标准刚分为两种班,90分以上的在A班(提高班),90分以下拘学生在B班(普通班)。分层教学实施两个学期后,我们就学生对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00份,通过人工统计和EXCEL软件处理,得到的结果。

1.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外部动机占了主导地位,选择外部动机的A班学生比例和B班学生比例分别达到86%和92%。B班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比较明显,认为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课是必修课的学生比例占到B班总调查人数的49%。以大学英语四级为英语考级目标的学生居多,而英语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倾向于四级的则更多(占52%)。学生普遍认为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是英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相较与B班,更多比例的A班学生(62%)认识到学习内因对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分别有16%的A班学生和23%的B班学生认为班型(80—90人)较大是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2.A班大部分学生认为分层教学能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占61%)、能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占61%)、能强化学习英语的动机(占58%)、能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占57%);而B班大多低于50%,只是在减轻学习英语压力上,有过半的学生(占51%)表示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减轻学习英语的压力。

3.学生对分层标准集中在学生英语基础和学生兴趣上。同时A班和B班相比较,A班学生稍偏向英语基础,B班倾向学生兴趣。总体上,学生对应用英语班(以考级为目的)、基础英语班(补基础)、实用英语班(专业英语)、趣味英语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选择较均衡。同时,A班选择实用英语班和应用英语班的学生比例较大,B班选择趣味英语班和基础英语班的学生比例较大。

(三)调查结果带来的启示

1.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要求我们在学生人校后尽快想办法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巩同其英语基础。

2.社会对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认可使其成为较多学生的英语考级目标,学校应该向学生提供相应课程以帮助他们过级。

3.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班型大对英语教学不利,尤其对英语基础不好、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大,这要求我们应以适度的班型进行课堂教学。

4.分层教学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所起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它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以英语水平为分层标准的传统分层教学形式对英语水平较差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这点和申球元的研究结果相似。

5.教学分层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英语差异性,还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多元化需求。所以除了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作为分层标准外,还应该考虑如何把学生的兴趣及需求作为分层标准以构建新的分层教学模式。

四、高职院校英语分层教学新模式的建构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打破单纯按学生英语成绩分层的传统是本文建构新模式的关键。非外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分别按照学生英语基础和学生兴趣及需求实施分层。分层操作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分层: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材分层(包括教学内容)、教法分层和考核分层。

(一)学生分层

一年级实行隐性分层(班内分层),按照学生的英语成绩高低分为A组、B组和c组,即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二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行显性分层(走班式分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实用英语班、应用英语班或趣味英语班,如果趣味班中出现英语水平差异大的情况,我们在趣味班中再按照学生最近一次的英语成绩高低,分为趣味A班(高分)和趣味B班(低分)。

(--)目标分层

一年级班内A组、B组和C组的能力目标分别为英语听说读写译、英语听说读写和英语听说读;二年级应用班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目标,实用班以专业英语为学习目标,趣味A班以职场社交为目标,趣味B班以简单的日常社交为目标。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分层

一年级的教材使用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材,教学内容针对A、B、C三组要求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c组:教材的基础核心内容;B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侧重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A组:以单元内容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强调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二年级因分班性质不同而采用不同性质的教材。应用班使用大学英语四级辅导材料;实用班使用高职专业英语教材,如《IT职业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物流英语》等;趣味班针对学生的情况和特点采用相应教材或自编教材。

(四)教学方法分层

一年级教法的分层主要体现在课堂任务、作业和辅导等方面的分层。例如,练习要设计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即采用基础题、提高题和综合题,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检查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和漏洞。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上,要对他们加强“监控”,确保他们不掉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学法指导,不断激发并强化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对于优秀生,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前提下,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和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二年级要针对各班不同的教学目的使用各自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班以PPP教学法和(或)讲授法为主,实用班以PPP教学法和(或)任务型教学法为主,趣味班以交际教学法和(或)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其中PPP教学法是演示(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成果(production)三个英文单词首字的简称,PPP教学法把语言教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演示一操练一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呈现和操练让学生掌握,然后再让学生在控制或半控制之下进行假设交际,从而达到语言的输出,形成学习成果。

第5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现状

1、成绩显著,问题依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改革教学模式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建设。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已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黑板加粉笔模式改变为以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软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三,测评体系的转变: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

但教改中仍存在着不足,结合改革中的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外语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学慢简单,新知识少,学习无动力;基础偏差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容量大,内容难,因而兴趣低落。

其次,大学英语课属基础知识类课程, 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只开设大一、大二俩年,学生们关注四、六级证书,学习英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2、深化改革,分级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级教学应用而生。分级教学依据教学大纲的不同层次要求,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差异,即学生入校时的不同英语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因材施教, 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旨在导入“模块化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构建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分级教学体系。即由综合英语基础公共类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获悉的知识吸收,理解,消化;从而将新的知识结构输入大脑,实现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所以新知识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效果。(孟凡韶:2009)。因此,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既照顾到起点较低的学生,又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如果所输入的语言水平过高或偏低于学习者水平,将不符合语言习得条件。只有难易适当,略高于学习者水平时,才构成最佳条件。分级教学就是为了实现符合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条件。

从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分级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以人为本,符合个性化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统一的教学大纲、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测手段;这不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多样性的现状。分级教学考虑到个体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差异,适应来源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不够科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模式因各高校实际特点而有所不同。分级的标准一般采用高考成绩或专门的分级考试成绩。即按成绩的高中低段分出A、B、C 三个级别。

内蒙古财经大学对2012级全院一二本新生实行了第一次分级教学尝试。分级标准按A、B、C三个层次进行,A级学生为45-50人,编为一个教学班上课。B级学生为90-100人,编为两个教学班。其余学生进入C级,按自然班上课。分级方式以分级考试成绩划分,试卷由分级教学工作组负责人制出,考试安排在新生军训结束和正式开课前进行,根据成绩由高往低拔选。A班学生免修免考一二学期大学英语1和2级考试,自然获得75分英语1、2级成绩和8个学分。但要求A班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3级的学习和3级期末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A班学生只利用大一的一学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同理,B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2级学习和2级考试。在第二、三学期由外国语学院单独命题组织大学英语3、4级考试。B级学生自然获得英语1级免考75分和4个学分。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一年的分级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和B班学生四级过关率高达92%和87%,C班却低于50%。A和B班学生士气大涨,学习模式可按自己意图选择,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相反,C班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些抵触心理,而且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个别A和B班学生向学院申请不免考大学英语1级和2级,想拿到高于75分的成绩。结果参加考试后成绩却出现了英语1、2级不及格现象。这就再次引起分级教学工作组老师的再三思考,分级教学标准设定还是不科学,光凭一次分级考试认定级别,可能会抹杀某些考试失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A和B班学生直接就免考拿到75分的成绩和4 或8个学分的做法需要修改,也不合理。此外,A和B学生来自全院各个专业,共有的上课时间有限,而且给教务处排课工作带来挑战,最终只能把时间安排在周日,在与其他课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英语课。一周只上一次课,而且还在周日,加上节假日调休,实际上A和B班学生一学期64课时英语课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0多课时。因此,在英语分级教学中产生学生有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实际,及时总结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将2013级学生的分级教学工作做了相应调整。明确规定:13级大学英语A、B级学生采用课程免修不免考的政策。如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1级、3级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2级、4级考试。B级学生以此类推。此外,学院把A和B级学生上课时间与C级学生同步。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合理现象。

2、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分级教学是将学生按成绩分级,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一次成绩失误,部分学生就“沦落”为低等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厌学。同时C 级学生由于缺乏“领头羊” 的榜样带头作用, 学习效率依然低下。B 级学生存在惰性懒散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而A 级学生中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

3、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级教学改革付诸实施前,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定出不同专业之间合理的标准。此外,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院(系) 、专业、班级的界限,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需要统一分配时间和教室使用管理,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任务量。

四、探索性对策

1、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要做到科学的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和分级试题。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时,试题应从听力、词汇、语法、综合填空和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周密而全面的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作为参照。

此外,关于分级教学各个级别,要给予一定的弹性。杜绝“一分到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在2013级新生分级教学中实行:如果A或B班学生在免修课程或考试课程成绩不及格,该生将被取消在A、B级学习的资格,回到本专业自然班按C班教学方案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并在相应学期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考试。由于成绩不及格原因退出A、B级返回C级自然班学习的学生,其在A、B级学习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依然有效。对学生同一级考试的两次成绩认定,学院采用就高分原则。这样更加合理的认定级别并考核各个级别的学生。

这种滚动式分级,既施加了压力又促以动力,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只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教学质量, 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财经大学除了每学期期末全院统一的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平时形成性考核项目还包括学生出勤(10%) 、课堂表现(10%) 、网络成绩(10%) 、期中测试(10%))等, 占总评成绩的40 %。这种机制也激励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

3、开展英语拓展课, 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大二到大四学年期间开设相应的拓展课, 内蒙古财经大学分级教学方案将于第3学期开设拓展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相应开课学期内可以选择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4学分)具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等。语言应用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等。

这样真正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起来,而且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不间断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分级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1981.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Pergamon.

[2] 孟凡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堂沉默现象预防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2009.04.

[3] 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第6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班级 英语学习氛围

班级是汇聚全班学生的一个大家庭,班级文化是维系莘莘学子的一种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和主要的信息载体,其地位显而易见。在中国,学习英语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在各级校园中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如何在一个高职院校的班集体中培养创建起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班级小范围内通过多种途径创造融实践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语言环境,可以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增长学生的英语课外知识,使他们熟悉西方的文化,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为他们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必要性

1.营造班级良好英语学习氛围是社会发展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1999年以来,全国各地高等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规模也日益壮大。它们大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在专业设置、校园建设等方面均在摸索和打造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成绩斐然。但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益融合,社会需要大批既有过硬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熟练运用国际通用语――英语的大中专优秀人才。如何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并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是各高职院校面临的新挑战。在此种形势下,各大高职院校对高职英语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了更多的精力,使之更趋向于实用性。为了给广大高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各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班集体的英语学习氛围的营建。因为班集体英语学习氛围的存在能有效增强班级成员学习英语的热情,这也是班级健康、文明、科学、高效发展的一部分。全班师生既是该班英语学习氛围建设的主体,又是其建设的客体,既是校园英语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学校英语文化的接受者。营建良好的班级学习英语的氛围,需要全体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

2.建立良好的班级英语学习氛围是由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众所周知,普通高校扩招后各高职院校生源复杂,过去由于教育资源短缺而被录取分数线挡在校门外的学生现大都有机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教育发展的目标。这也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生源整体文化基础水平的下降和学生差异程度的扩大。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极大。许多职业学校对此感到困惑,缺乏对策,教师对此也很不适应,有时会埋怨现在的学生难教,课难上;学生也反映学得痛苦、没劲。他们学习英语方面的自信心不足,有的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这些都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使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此外,高职学生对高职英语的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其实用性特征认识不够。尽管高职院校在许多方面已做了努力,但成效不显著,大多数学生依然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有排斥心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非常有必要在班级中积极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认清高职英语学习的特点,并提供一个良好的、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为他们毕业后顺利而尽快地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良好的班级英语学习氛围的措施

1.努力营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班级英语学习氛围。全方位、立体化班级英语学习氛围能让学生一走进班级或一回到宿舍,就感受到强烈的英语环境,时时、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并使用英语,在不知不觉中,英语成为班级内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际的主要媒介。各个班级应该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专业方向,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标准,建设具有班级特色的英语学习环境。比如,有效利用学校的校园网论坛介绍社会各领域对英语的需求,并引导学生在平时英语活动中多围绕此主题来展开。此外,师生之间可利用E-mail、BBS聊天室、视频等进行交流,相互沟通,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上的问题,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出快速评价和反馈。教室和宿舍提倡悬挂英语写成的名言、警示牌等,在宿舍张贴英美大片的海报,鼓励学生平时课堂或课间相互用英语交流,等等。也可以创设英语黑板报,选英文歌作为班歌,人人都要学唱,定期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并坚持写英文笔记,经常举办英语晚会、英文朗诵、口语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等。也可在课余或午间播放英文歌曲或收听英语节目,以此增加学生的输入量,让他们沉浸在英语的文化氛围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异域文化。通过上述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观念的改变,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2.完备的制度是班级良好英语学习氛围建立的有力保证。学校的高效有序运作离不开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班集体中建立良好英语学习氛围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班级成员内部可以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订一些被大家认可的规则,比如,一走进教室就必须用英语交流,每周要写三到四篇英文日记。规则一旦确定所有成员都必须遵守,如有违反应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奖惩制度、考勤制度等能让广大学生在行为规范准则的约束下,有条不紊地进行英语学习和活动。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绝不是培养一批被动的“知识存储器”和“技能机器人”,而是一个个会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为社会培养一批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术都过硬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我们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等各种能力。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英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通过在班级内部创建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能有效帮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英语知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创更广阔的空间,也为高职院校更好、更快、更高地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马恩.大学生素质教育论[M].西安出版社,1791.

[2]何芸.高校英语文化与和谐校园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

第7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优化改革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指出:“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学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目前,全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行做法即为分级教学。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大规模扩招,很多综合性大学都面临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为此,很多高校陆续实施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自200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至今已有十余年。这期间取得了不少成就与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校的分级教学模式是两分法,根据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分级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级,A班为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B班为英语相对较差的学生,各占50%。但是A、B班存在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比如使用同样的教材,进行同样的考试,同一个老师既教A班又教B班,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上并无明显区别。A班和B班学生不能上下滚动,导致A班的学生产生惰性,B班的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此外,学生在第四学期因为没有期末考试的约束作用,课堂到课率明显偏低。

目前我校的分级方法是在新生入学后,进行统一考试,然后根据考试成绩将学生分成A、B两级,成绩较好的50%的学生分在A班,其他的分在B班。分级考试选用的全是选择题,没有翻译、作文和口语题,这样能否科学、全面地测试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级考试采取什么样的考试形式?考试试卷有些什么题型?从而全面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A班和B班各占50%,这样的比率是否恰当?是否可分为三级?这些都是目前分级教学面临的问题。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及讨论研究,决定对院校的分级教学进行以下四点改革。

二、分级教学模式的改革

1.明确A班和B班各自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模式下,A班和B班并无明确的教学目标,教材是一样的,老师也往往一样,教学手段、方法等都差不多,并没能很好地发挥分级教学的优势。因此,有必要明确教学目标。A班:由于A班学生基础好,语言应用等能力强,教师应采用交际法,对课本内容进行少量精讲,扩大学生词汇量,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教师只需适当引导,着重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英语为专业服务的能力,如撰写英文学术论文。B班:学生英语基础差,应当注重打好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学活动应精讲与泛讲相结合,以翻译和语法讲授为主,授课内容和语言不能太难,加强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强化训练。同时,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采取循序渐进的精读、泛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兼顾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法方法的改革

A班的学生因英语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采取网络教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学生采取“2节精读+2节听力+2节课后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可以由相关软件进行监督和管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将自主学习的时间及效果进行记录,并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学生所用的教材都配备了相应的学习光盘及一系列配套的辅助教材,且大部分学生都有电脑和智能手机,这些都为学生课后网络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

3.A班和B班的学生的滚动方式研究

目前,我校学生的分班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分级考试的成绩确定的,一旦分好班之后,两年的英语学习期间就不再变动。这样方便了管理,但也有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如果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了,其分类层次没有相应变化,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挫伤;反之,学生英语水平下降了,层次无变化,很可能产生“一劳永逸”的惰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实行滚动式管理,学生上下流动,“能上能下”,发挥分级教学的激励作用。

我们采取一个学期考核一次的方法,以每学期的终结性英语测试成绩作为标准,重新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一个学期进行一次分级调整。A班的学生如果成绩低于一定的分数,则降级到B班,反之,如果B班的学生成绩超过某个分数,就在下个学期升至A班。这样的话能够起到激励作用,使A班和B班的学生都有学习动力。但这样将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如教务部门)配合,一起实施。

4.第四学期教学模式改革

按照学校目前的做法,学生在第四学期不需参加期末考试,而是根据其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确定其分数并给予学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重视英语四级考试,提高了英语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很多已经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因为没有期末考试的压力和约束作用而不来上课,导致第四学期的课堂到课率比其他学期明显偏低,来上课的学生则希望老师多讲四级、少讲课文甚至不讲课文,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在分级教学模式下,可以试行改革A班学生的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教学内容改变,B班学生只要通过了四级考试就可学习这些课程。A班学生可以在第四学期学习一些与英语相关的课程,人文学院甚至其他学院可以配合开出一些新的课程,由A班的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等实际情况选修,如《英语国家概况》、《医学英语》、《英语国际贸易》,甚至《日语》、《法语》等第二外语课程,并要求参加相应的考试。这样学生提高了兴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第四学期到课率低的问题。

三、改革后分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对现有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解决了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级方式,明确A班和B班的定位,实行A、B班可上下流动的模式,激励学生学习,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建立不同的层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习内容、难度等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最终构建出一整套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对国内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A班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及资源,压缩课内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也减轻了老师的课时压力。

通过改革本科生第四学期的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到课率,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量。

参考文献:

第8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广受国际关注。该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体现为以下四个要点: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际情境;注重协作学习;注重信息资源。总体而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观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实践证明,该理论对教育的诸多方面都具有正面的影响与积极的意义。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个性”文化,它是班级的灵魂。然而现在很多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依靠外观装饰,注重器物摆设,忽略了精神文化和内在素质的提升。良好的班级文化除了要依靠标语、对联、班徽、墙报、班训,更多的是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精神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这样能使班级文化更趋完善。以下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实践:

一、以生为本,建构信息资源,设置优美学习环境

优美的外观环境设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设置优美的外观环境能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消除视觉疲劳,由温馨整洁的环境对班级产生“家”的归属感,热爱班级,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外观环境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学习者对知识主动进行选择加工”:

1.征集班名:为了营造高中文科班文雅博学和谐竞争的书香气,在起班名时征集了学生的意见,定下“博奕书苑”之名。

2.“激活”墙壁:学生自定班级生活、学习主题标语――“励志笃行,博学慎思”,用对联、励志标语为班级气质定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每期墙报设计都有一个主题,但墙报主题不会偏离班级文化主题――“文雅博学和谐竞争”。

3.角落“飘香”:学生自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整齐放置在班级图书架上,与班里同学分享好书。

环境的布置内容都是由学生决定,让学生在选择加工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内心的班级文化理念。

二、协作学习,建构学习模式,创设良好舆论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的保证。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协作体现为“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

1.生生协作,言说自由:我班学生宿舍内部组织时事热点研讨,每个宿舍把值得研讨的议题贡献出来,在班级展开“每周热点讨论”,学生可以围绕热点自由言说,学生代表作记录,讨论热烈,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但不能离经叛道。

2.师生协作,舆论导航:班级需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航,导航的风向标是班主任。在学生自由言说的时候,班主任如听闻离经叛道的言论,要及时将其往正确方向导航;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传播正能量的节目(《社会正能量》、《新闻周刊》、《冷暖人生》、《对话》等)和报刊时评。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建构出一定的话语体系,逐步减少无聊的言说话题,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自主探究,建构认知过程,促进精神文化发展

学生之间需要协作,也需要独立思考,建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发展。“认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班级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确立班级独有的精神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目标的达成不在短期,需要不断地建构与发展。

1.利用班级公约,抓好每日常规,学生人人有事做,学生自组“管理小组”、“卫生小组”、“宿管小组”、“学习小组”、“阅读小组”五个组,大体分成五个项目进行量化管理。学生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独立思考,建构班级管理中的自我认知,让学生养成“人人为班级”的高度责任感,从细节教育处强化班级精神文化意识。

第9篇:班级文化标语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集体;建设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内在灵魂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它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内容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这种群体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因此,在构筑和谐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

班级文化的建设首先是对教室环境的布置,这是因为教室文化环境布置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潜移默化的、有助于学生成长的和做人的心灵的“场”,它能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其影响、受到其熏陶、感染和鞭策。班主任可以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班徽、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但是,美化教室时要力避花哨,防止乱张贴,还要考虑到考场布置、卫生清洁的方便。我们班进行如下设置:在教室的前黑板上贴着红纸黄字写上“勤学苦练,自强不息”,教室后面的黑板的左侧是“奋斗”专栏,内容是一些学习方法、心得体会,中考、月考的班级成绩分析,表扬与提醒学生的学习,右侧“鉴赏”专栏,内容是学生的佳作、摘录、素材等,上面则是三幅用英文写的名句、警句。班训、标语可以在不断更新之中,比如在第一次月考中,我们班考得好,标语写上“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第二次月考中,我们班考得不好,我和学生们一起观看了清华大学厨师张立勇自学英语成才故事,他的最后一句话就是“Nothing is impossible.”同学们大受鼓舞,同时我说只要每一个同学尽可能的努力学习生活,没有什么目标不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班的班训就是“Nothing is impossible.” 在班集体成长过程中,班训必不可少,但班级标语转化成班训需要一定的时间检验,需要得到每一位班级成员的认可,这样才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班级制度的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也是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为此,我班的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经过大家的讨论之后主要是制定和实施了学习、纪律、卫生、班风四大标准,并且辅之以品德考核暨纪律量化标准,使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价规范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一)塑造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一般来说,现在最能调动学生们情感的就是大的体育竞赛活动,那就是校运会了。我班缺乏体育人才,拿不到名次是我意料中的事情,但是因为这样而对校运会马马虎虎,那一个班级就会显的松散凌乱、毫无生机。于是我要求学生本着锻炼、超越自我的精神,充分挖掘班级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因素,组成了“竞赛组”、“后勤服务组”、“宣传摄影组”,提出尽力取得好成绩,但一定要取得精神文明奖的目标。在进行报名工作时,和学生聚在一起商量如何能让几个体育成绩稍好的学生通过合理的报名为班级取得最好的成绩,如何在“矮子里面拔高个”动员大家都积极参与,最后连最令学生头痛的女子100米跨栏也名额报满,其中有一个报了100米的学生给大家说:“大家不要指望我能拿到名次,我是冲着跑完全程就能为班级挣到1分去的”。运动会过程中,我班表现比较活跃和井井有条的,每一个运动员比赛前比赛后都有周到的服务,无论胜者还是败者归来都有热烈的掌声,经过全班同学齐心协力的努力,我们得到了意外的高分,并列年级第二,还取得了文明班称号和队列操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在学校其他各类活动中我都要求大家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另一方面,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任,激发每个同学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组织团结、积极、奋发向上的班干部队伍,增强班级凝聚力。通过各种角色设置,使每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定的职务,都有自己满意的角色,这样一来,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干部的任用上,我本着个人自愿,同学推选,老师把关的原则,把工作能力强,同学威信高的好学生选上来,为同学服务。对班干部严格要求,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给班干部以"自"放心让他们去做工作。事实证明,较强的班干实力,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团结,更能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1)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养成不仅对他的学习有帮助,对他的一生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责任感包括对集体和个人,还包括对自己和他人。在班级卫生清洁岗位上,我采取的做法是:学生饭堂清洁采取小组长承包责任制,两周换一次小组长;教室清洁采取个人承包责任制,做到一人一岗,根据自愿原则,半个学期换一次岗,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就强了。同时,在教室里看到纸屑我都会弯腰拾起,身教重于言传,在不断的责任感意识强化中,学生责任感甚至还会迁移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