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兴趣教学法范文

兴趣教学法精选(九篇)

兴趣教学法

第1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体育;兴趣教学法;兴趣培养

1.研究的意义

1.1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符合,满足各界企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和贯彻“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倡导愉快教学,素质教育水平提升”这一观点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资源,优秀者的价值是无限的。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快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强健的身体素质。

1.2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现在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并不十分积极,尤其是对于体育这门课程,总是持有懈怠心理,将其视为休闲娱乐的课程设置,因此在课堂中表现的并不积极,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任务中,这极大的阻碍了体育教师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也由此,本人研究了相关的兴趣教学法,将其应用到日常的体育教学中,以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身体素养,并将其视为长期培养学生兴趣的目标。

2.何谓愉快教学

2.1愉快教学在高职体育中就是指教师为了将教学任务完成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或途径。

2.2为了将教学的目标实现,教学的意义达到,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合理的在教学课堂上应用。

2.3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适用于学生,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是相符合的,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必须相联系,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要稳定维护教师的主导地位。因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无论使用的是哪一种教学的方式,都必须以遵循启发式教学规范为前提,这也是现代化教学中重要的一点特征。

2.4对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进行进一步培养是“愉快教学法”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之一便是创造,在没有创造的情境下,人类的文明只会停止或后退,难以进步。因而,社会的发展需要依靠人类的创造,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核心。每一个学科都一样,都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每一个老师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将思维发散。

2.5在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当提前将韵律操编排好并教授给学生,同时将编排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对韵律进行理解,并创造出有自己风格的动作,随后将学生按一定数量划分为几个小组,要求每一组都编排一套韵律操出来。学生通过自己对韵律操的理解,在相关的体育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将新的动作编排出来,潜移默化的就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

2.6新时代的学生,在想法、思想和接受度方面都与以往的学生明显不同,根据当今学生的发挥在那特点,教育部门和相关学者提出了个性化教育的新思想,,其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便是该思想的关键。为了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体育教师应当从学生独特思维的方式、奇特思考问题的模式、怪异的行为以及标新立异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7为了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笔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其他国家先进的教学模式,随后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了“动困式”这一教学新方式,根据最终实践教学的结果,笔者发现该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体育学习爱好和兴趣的培养,增强他们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个性化的发展得到全面促进。因而,在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关注的兴趣,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其中,兴趣教学法便是作为突出的一种。体育教学是活跃的,思维是发散的,因而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当形象生动,避免古板陈旧,适当示范一些优美的体育动作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何谓游戏教学

好玩是学生的天性,因而游戏教学是最适用于体育教学的一种方式。

3.1游戏教学的特征。游戏教学都有一定的思维性和情节性,自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竞争性,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激烈的竞争,并包含大量的运动,在一定规则的作用下,有利于学生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将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凝聚力发挥出来。

3.2游戏教学的益处。能够有效的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双向进步,在将学生基本活动的能力提高的同时,还能够学生对体育技能和理论知识运用的能力提升。另外,体育游戏的思想性质都非常良好,具有极强的教育引导意义,因而有利于对学生集体主义的精神进行培养,锻炼意志力。

3.3游戏教学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生理特征、心理特点等,安排适当的游戏内容和游戏负荷,满足学生身体机能全面运动的要求,同时,应随时在游戏教学中穿插思想教育,游戏的设置应当具有针对性,以便在游戏中体现出多项育人的教育理念。高职阶段的学生是充满朝气的,适当合理的游戏教学能够将他们朝气蓬勃、青春逼人的一面体现出来,培养他们积极勇敢、团结友爱和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4.何谓主体参与教学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体育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倾向性地、能动性地及创造性地将学习任务完成。从教学任务方面分析,体育教学其实质是学生肢体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因而其对学生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就能获得主体的良好发展。

4.1学生参与最佳的境界是自由。在体育教学中,最佳的教学境界便是学生主体性自由的发展。如:我们从布鲁姆《心理抗拒理论》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符合自身发展的“自由行为”,若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而将这种行为取消时,心理抗拒的现象就会被个体体会到。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应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一类是自由。只有在心理出现抗拒的情形下才会进行必须活动,但若活动时间过长,学生就极容易出现厌倦、反感的情绪。而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选择某一种活动,便是自由活动的表现,学生在此类型活动中会表现出极大兴趣和参与度,甚至达到“忘我”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最佳的境界是自由的原因。笔者认为自由的状态也体现在学生主动参与上面,被动参与是一种非自由的状态,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自由在学生体育实践教学中是相对的,其并不与自流相等同。

4.2学生参与内在的机制是需要。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体性发展的一种内在教学机制是“需要”。在教学活动驱动性的教学影响下,学生会表现出现时倾向性的一种学习状态。因而,学生“需要”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也会有所差异,以致形成了不同主体学生的不同教学风格。可见,当满足学生的“需要”时,他们便会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动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思想的差异化,使得他们的需要是多样化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些需要是不符合常规的,因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这些需要,纠正他们对需要的正确认识,满足他们真正的需要。

4.3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有义务将学生向健康、向上的发展方向培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需要随时关注,对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对他们的缺点及时纠正,根据他们年龄的特点,制定合理化、科学化的兴趣教学模式,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了解他们的需求,针对他们喜欢的游戏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注入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和发展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5.总结

新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压制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加大了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难度,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是现代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职业操守,而这都需要通过体育教学直接或间接的完成。也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兴趣教学法衍生出来,其在符合学生学习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教学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良好习惯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龙玉.谈高职体育的兴趣教学法[J].辽宁高职学报,2009,03:40-41.

[2]谈川云.浅议兴趣教学法在高职乒乓球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3:95+97.

[3]姜树超.支架教学法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0:148-149.

[4]侯歆.德州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5]张小洁.趣味田径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

第2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12-02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由于它的结构完整、图形对称、布局合理、语言表达简洁,无不体现其美的因素。因此,我觉得数学教学应当激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常言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在数学中不是不存在美,恰恰是缺少发现。在复杂的数量关系、代数式、几何图形之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寻求数学的“形态美”。笔者以为,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正确地使用好教材,维护神秘的数学美对学生产生的感染力是巨大,当学生引起对某一数学现象突发奇想时,要积极鼓励,不要简单地认为那是想入非非,或许他有着独特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再是那样抽象难懂,枯燥无味了。

一、明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秩

在新课改中,对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做了明确的制定,即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题”、“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并“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对教学目的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只有通过认真学习,搞明白教学的目的,才能弄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全面深刻的掌握了教学目的,才能在教学行为中,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二、通过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一直以来,如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何使他们能够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尽可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保持认认真真地集中注意力状态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

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实质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能自愿的、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这项活动。在教师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初中数学具有的独特的吸引力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可以列举讲解目前国在数学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的情趣。教师还可以尽情的展示数学的魔力和魅力,在授课过程中,唤起学生对数学的钦佩之感,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进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获得成就后的满足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的例子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以积极轻松的心态投入其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从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开始。俗话说,困难是人们意志的“磨刀石”。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的时候才能被充分表现,意志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时候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在笔者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有意识的给学生安排比较有深度的习题,以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认真分析,克服困难,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第3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一、营造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兴趣

激励,能令人心情舒畅,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持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予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对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自卑心理致使他们缺乏自信,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和动机。对这些学生我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在课外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使这部分学生喜爱学习物理课。

二、形成新的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隋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如这次的“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我在讲《生活用电常识》时,先提出问题:“它怎么了?”给学生设个悬念,之后用Flash生动、形象地演示小老鼠在“家里”的活动:当小老鼠走到插座前,短片中进一步设悬念“猜猜接下来它会怎么做?”之后揭晓谜底:由于它缺乏安全用电知识导致了一场悲剧。这样的引入,引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强,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探究实验,激发操作兴趣

重视、加强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例如:我在讲《生活用电常识》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家庭电路的了解,让学生做了分组实验“探究试电笔的构成和使用的实验”,由于平时只是对其外观颇有了解对其内部结构却知之甚少,通过此次实验探究学生打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接着学生又通过平时生活,了解探究试电笔的正确使用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有了实际操作的经历。

四、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竞争兴趣

中学生有较强的竞争心理。他们争强好胜、上进心强,对荣誉有强烈追求。因此课堂提问应因人而异,确保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有较高的答对率。特别对中差生,一有闪光点即给予鼓励,经常满足各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在平时的检测中应先易后难,要不怕学生得高分。另外组织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等物理知识竞赛。在这些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兴趣更浓,劲头更足。同时也激起其他学生向他们追赶的愿望。

五、与生活紧密联系。与时俱进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像“嫦娥”的飞天、狮子座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初中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

第4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1、“强强组合”练习法

所谓“强强组合”练习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短跑速度较快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群体”,把他们编成一个练组进行决战性比拼,目的在于提高练习的竞争性,达到互相学习的促进效果和练习目标,不断提高短跑速度和运动水平。

2、“弱弱组合”练习法

所谓“弱弱组合”练习法是指在教学中将那些自认为“自己不行”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群体”,旨在从心理上增强自信心,大胆并且勇敢地参与练习活动,达到自我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和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并在练习中尽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奔跑能力,以求逐步提高自己的短跑速度。

3、“强弱组合递进”练习法

所谓“强弱组合递进”练习法是指在教学中将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组成一个“练习组”,按照速度成绩的好差,采用“递进”形式排列。即不同的起点(如13秒8的百米速度者在100米起点起跑,14秒、14秒2、14秒4、14秒6、14秒8、15秒者分别向前递进2米作为起点,本练习组的15秒者就比13秒8者向前推进了12米,13秒8的学生跑100米,15秒的同学只需跑88米)起跑,统一终点冲刺。采用这种练习法,不仅能帮助那些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减轻心理负担,使他们增强自信,能够勇敢地向强者发起挑战,并树立抢先跑到终点的信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战胜那些强者;同时,对速度比较快的强生也是一种挑战,有助于强者暗下决心再创佳绩。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是短跑教学练习中的“一箭双雕”的练习法,对强弱学生都具有挑战性和鼓励性,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练习法。

4、“自发组合”练习法

第5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教学;兴趣;乐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8-0237-02

0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是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教材的叙述一般比较枯涩,学生学习兴趣不浓。”那么如何才能使一节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这需要教师乐在其中教,学生乐在其中学。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它能极大地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增加快乐的情绪,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励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一种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中产生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启动内部动力而表现出一种高涨的激昂的学习情绪,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成功学习。正如邱学华专家在演讲中指出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整个认识过程积极起来,达到学习情绪的高潮,克服困难的意志才会增强。”所以教学成功的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艺术的导课、诱发兴趣

导课的成功与否是关系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老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最恰当的、最生动的导入情景,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悬念导入法:悬念是戏剧表演中常用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悬念形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进而引导他们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让学生可以任意报一个数,几位数都行,老师马上能报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开始踊跃报数,不管多大的数,老师都能很快地说出它能否被3整除,而且一一验证后都是正确的。这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有什么妙招吧,怎么判断的这么快,这么准呢?这一悬念引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猜想验证观察推理得出结论。学生积极乐学,这自然会是成功的一课。

1.2 故事导入法: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以一些有趣的题材编故事,渗透溶入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乐学的情趣。例如:随着《敢问路在何方》的优美乐曲响起,老师讲故事: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现有许多逃荒求乞的农民。唐僧便叫猪八戒带了100元去救济劳苦大众。老猪奉命行事。回来后便说“刚才共有30位农民,每人发给了3元钱,剩下了1元交给师傅。”他怕大家不信,还邹有介事地在地上演算。孙悟空早就识破了老猪的骗局,对老猪说“别演戏了,快把剩下的钱都交给师傅吧。”老孙怎么知道猪八戒贪便宜了呢?究竟老猪私自得了多少钱?大家想不想知道?在学生兴致正浓,百思不得其解时,出示课题:带余除法。以风趣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直观有趣的表演把数学知识激活,在学生最佳求知心理状态中传授新知识,可谓事半功倍,这种艺术的导课诱发学生在新课伊始就对知识产生强烈的求学欲望,在兴趣中求知,在奇中乐学。

1.3 巧设情境导入法:在导入新课时恰当的运用学生以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童话、寓言、传说等等创设一种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乐于去发现去探索。例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让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而教师则在讲台上一边往半瓶水的瓶子里放石块,一边拿一个小乌鸦教具,演示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边看边听,教师适时的提问: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头后,乌鸦就喝到水了呢?正当学生苦苦思索到底为什么的时候,教师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看谁学了新课后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这样通过情境导入,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去。

2 动手实践,引发兴趣

实践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建立表象,有助于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言参与学习,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独立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动手操作,即满足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又提高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乐学的情趣。例如:教学“有几种穿法”时,课前让一个男生自己带来三件上衣,两条裤子。让他试穿每一种组合穿法,结果课堂一下子十分活跃,孩子们十分开心的拭目以待每一种搭配穿法。很直观的得出了六种搭配的方法,乘法原理的渗透十分到位。再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彩色蜡光纸剪一个或折一个轴对称图形,或用橡皮泥抽一个,用水彩笔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学生的创作可谓五彩纷呈,有的剪出漂亮的窗花,有的折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还有的画出色彩鲜艳的树叶,有的提出展翅欲飞的小昆虫!想不到孩子们每个都身怀绝技,我自愧不如,深深领悟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3 创编儿歌,调动兴趣

儿歌语句简短,读来琅琅上口,易学易记,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学中借助儿歌的形式发挥语言的生动形象功能,将所学内容编成形式不同的儿歌,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创编儿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乐学情绪,高效快速的理解和记忆所学的内容。例如:学习表内乘法口诀时,引导学生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后边至九只青蛙的儿歌让学生顺着编,学生兴趣极高,而且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学生自己类推编成了兔子的儿歌:“一只兔子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再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时:“小数点蹦蹦跳,左跳右跳不得了,右跳扩大左缩小。”儿歌押韵易记,又上口有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走近生活,培养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生活即教育”。如果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充分地融化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索认识数学知识,开拓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去超市调查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的价格,再用小纸卡制作若干不同面值的纸币,然后在课堂上演示超市购物的生活场景。以黑板为货架陈列各类商品,标明价格(选择学生熟悉,易于计算的货物),然后,让不同的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采购员进行购物交易。在购买不同货物进行交易时,学生自然认识了各类人民币,并进行了简单的换算和加减计算。在这种玩一样的摸拟游戏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看似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5 快乐游戏,提高兴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更是有趣的玩。教学中通过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例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设置这样的游戏,把讲台当舞台,把学生当演员,演示两列火车相遇的种种不同情景,并配以恰当的火车汽笛声;课堂顿时热闹非凡;演示者按老师的指示分别演示:①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结果相遇;②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结果相距(差一段相遇);③甲、乙两车从两地相向而行,甲先行一段乙再行,结果相遇;④甲、乙两车从两地相对而行,甲先走一段,乙再走,相遇后又相距;⑤甲、乙两车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结果相距;⑥甲、乙两车同地背向而行,甲先行一段,乙再行结果相距。随着游戏的进行,学生由兴奋、快乐进入探究深思,想不到相遇问题竟有这么多的不同情况,看来以后做题真该细细分析认真审题。

6 表扬鼓励,升华兴趣

魏巍在《我的老师》结尾中写到“教师,不仅仅依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有没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假若没有这样的心,那么热爱祖国啦,编写教案啦,也就成了形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懂得欣赏他们,呵护他们,真心地关爱培养他们。赞美是一门艺术,它具有极强的教育功效,只有喜欢学生,才会由衷地赞美他们,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教学中,教师始终用赏识的眼光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赞美的语言激励学生,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优点。“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孩子都有想学好的愿望。所有孩子都渴望听到表扬。所以教师应经常用激励性、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你的见解很独特”、“你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真棒”、“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真准确。”学生在教师激励的评价肯定中树立了自信,有了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品尝到了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赞扬评价不局限于有声的语言,也许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个肯定的点头都会让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感受到了亲切的鼓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些无声的语言同样充满神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俊.例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2009,(5).

第6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

目前,中学教学别注重体育教学,目的就是让初中生能够强身健体,进而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便尤为重要。然而,该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兴趣教学法呢?笔者在此做一探讨。

一、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1.充分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教学法是一种灵活的、具有实效性与科学性的创新型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实施课堂教学。其改善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愿参与的缺陷,让学生从被动变为了主动。例如:针对热爱篮球的学生,教师采用兴趣教学法,首先挑出热爱打篮球的学生,然后让其观看NBA篮球比赛,看完比赛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篮球比赛。这样既提高了体育课的实效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让初中生对体育课产生较高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

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融入体育课堂中,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便能够让初中生对体育课产生较高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兴趣教学法最注重的内容是“兴趣的培养”,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在上跳跃课时,首先让学生学习立定跳远,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实施“青蛙过河”的游戏。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给每个小组2个圈和2张荷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设计,设计完毕后运用“荷叶”从一边跳跃到另一边,这样便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另外,在此游戏的基础上,还可以组织分组比赛,这样便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1.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是兴趣教学法当中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罚球线投篮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选出几个学生在罚球线上进行投篮,投篮完成后指出学生投篮动作的错误性,通过交流让学生改善投篮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充分有效地锻炼了身体。

2.实施小组教学方式

小组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小组教学方式是基于近年来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而产生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法。将该教学方式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有着尤为显著的效果。例如:在排球教学课堂中,教师可将每2个学生分为一组,教师示范正确的传球方式与接球方式后,让组内的学生一人传一个接球。这种分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此基础上,练习10到15分钟,然后暂停,教师指导组内学生的传球方式和接球方式是否正确,这样组内学生便可以通过双方的交流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3.有效运用课堂引导教学方式

其实,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与实施小组教学法当中,教师就已经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从中可以看出课堂引导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因此,将课堂引导教学方式单独作为兴趣教学法当中重要的一部分进行分析与探究便尤为重要。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教学切不可和将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实施小组教学区分开来。应该将课堂引导教学方式充分融合到各种体育教学方式中,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爱,才能够更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4.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近几年来体育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这是因为该教学方式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例如:篮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篮球全场比赛,将参赛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比赛,其余学生均作为拉拉队,且拉拉队也需要分为两组。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作为引燃比赛激情的导火索,引导拉拉队成员为参赛选手加油。在呐喊加油的过程中,拉拉队中的学生也逐渐融入到了篮球游戏中。而参赛的学生在阵阵加油声中,便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比赛,进而达到高效率完成体育课堂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够充分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初中生对体育课产生巨大的积极性。想要使兴趣教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实施小组教学方式,有效运用课堂引导教学方式,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融合游戏教学方式。相信做到以上这些,兴趣教学法能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进而为我国体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云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11):14-16.

第7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 初中体育教学 应用

1.引言

初中体育教学是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锻炼身心的一门课程,具备比较健全的系统教学科目[1]。是开发学生智力、体力的一个教育活动,同时老师要根据兴趣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发挥它的长处和思维模式,完善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缺陷,让体育教学做到智力、体力双向发展。分析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老师对兴趣教学要有一个全面了解,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优缺点落实兴趣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改进教学方式,通过研究出各种方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氛围轻松的体育学习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带给他们的是健康和快乐。

2.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2.1无法发展体育教学的精神

现在,我国教育依旧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育学生,主要注重的是文化知识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现在很多体育教师保留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体育课堂过程中散漫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分析不透彻,体育课程内容不完善,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体育无法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缺乏兴趣。

2.2教学模式不完整

许多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自由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使体育教学缺乏完整性[2]。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没有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安排设计,只是运用“自由活动”方式安排学生,没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基本是运用跳绳、跑步、拔河等这些单一的方式安排体育教学。没有做到创新、全面地进行教学,学生也只能变动活动和学习,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兴趣教学法在体育中的应用。

3.如何把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去

现在初中生有很多内心还没有成熟,我们把兴趣教学应用到体育教学中要慢慢融入学生的思维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融入学生中,例如环境教学方式、爱好教学方式等。兴趣教学其中的一种就是环境教学方式,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体育教学的兴趣,让体育课堂精彩丰富,带领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而爱好教学方式就是老师根据学情采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款体育游戏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小组的形式互相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形成合作关系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体育教育的一大创新,根据各种创新手法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

4.初中体育教学应用兴趣教学的作用性

4.1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引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从而实现身心、智力、素质的发展。如果可以做到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指导,就可以让学生在体育上得到全面身心的发展。例如跑步项目,老师可以用风筝的方式引导学生跑步,由于放风筝要进行剧烈奔跑才能把风筝放起来,设定在规定的跑道上进行风筝赛跑,无意间就训练学生的跑步[3]。所以,把兴趣教学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体育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4.2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把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对体育教学方案进行制订,老师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案全面引导学生的智力、体力,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体育活动中可以采用游戏方式进行训练,或让学生提出游戏方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组织体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5.结语

以上所讲的就是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并且了解体育教学,掌握体育知识,提高对体育的兴趣。加入兴趣教学的目标就是完善体育教学模式,发展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等。针对学生每个人的身心特点,运用环境教学方式和爱好教学方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调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云雷.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兴趣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220-230.

第8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兴趣性 教学方法 学生

传统教育中“朗读式”、“填鸭式”、“灌注式”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厌烦,存在很大的弊端:过分重视教师讲述,忽视学生主体作用;过分强调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启发;照本宣科有余,创新探求不足。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1]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很多学生或对新颖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或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所吸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因此,教师针对所教授的课程要力求做到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利用学生的求奇、求新的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本人对兴趣性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问题激趣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之一就在于呆板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师道尊严又导致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不敢质疑问题,久而久之就不会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读书有疑,方始是学”,这是古今学者的一致共识和宝贵经验。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没有问题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问题,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会自主地探究和思索。现代教学方式应该重视“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计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能够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历史课程本身最重要的就在于存在许多可质疑的问题,许多等待发现和探究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敏感问题、最感兴趣和最关心的问题、热点问题,补充生动形象的案例,结合现实生活,给学生巧妙地、科学地设计多方面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寻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针对学生关心的诚信危机问题,结合搜集学生考试作弊的具体案例来提出问题:你认为学生为什么会考试作弊?作弊的危害性有哪些?很多学生不以作弊为耻,究其原因既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又有其他客观原因。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过分看重考试分数,唯分是举,分数直接与学生评优、升学等挂钩,使得考试作弊成为校园诚信危机的一个突出顽症,已成为威胁教育公平的一大隐患。

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极容易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忽视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所以应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分析案例,在教师的点拨、启迪之下,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思考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辩论激趣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学能否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至关重要。当今社会,课堂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和途径,那种只有教师知、学生不知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互联网的应用使学生对各种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更加快捷和便利,对某些信息的拥有量和快捷程度,以及了解的深度、广度甚至不亚于老师。所以笔者利用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给学生布置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实验证明: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一般一堂课的前20分钟学生精力最集中,稍后便会出现精力分散、思维疲倦。此时给予强烈的外界刺激又会使倦怠的思维兴奋起来。[3]因此,当发现学生思维开始进入疲倦状态时引入课堂辩论,仿佛给不旺的火添上干柴,顿时烈焰熊熊,激情高昂,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课堂顿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比如,在讲抗美援朝战争时,提前给学生布置辩论题:你认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还是武器?分为正方和反方,请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伊战、美国对阿富汗战争,搜集查找证据,予以辩论。学生借助互联网搜集了大量关于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伊战十年、美国对阿富汗战争等大量史料和专家评论,证据充足,论证充分,阐述己方的观点,辩论激烈。这种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才,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编排资料的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雄辩能力,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取得很大成效。

三、多媒体激趣

调查证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科学实验充分证明: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视觉的,学习时注意力的集中率为83.7%,而信息的展示如果是纯听觉的,学习时注意力的集中率只有54.6%,而视觉和听觉两者结合获取的知识更是高达94%。[4]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多媒体被应用于课堂教学,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史料、生动的情境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扭转了历史教材罗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的现状。中国近现代史过去单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的讲述很难描述出事件、人物的生动、直观、形象。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能弥补我们传统说教造成的不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充分再现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将有血有肉的历史用有声有色的手段表现出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声、色、画、乐、视融为一体,使教学从“静态”变为“动态”,有“死”变“活”。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枯燥乏味,呆板死闷,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索知识,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是融教育与优美的艺术、知识与浓厚的兴趣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如在讲述甲午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时,放映了民族英雄邓世昌撞击吉野舰的精彩视频,“声感”、“画感”融为一体,使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形象展现于学生面前,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情感激趣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5]他在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兴趣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如果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缺乏认识,就不会对其产生情感,也不会对其产生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就越浓烈,兴趣也就会越浓厚。[5]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教师良好的情感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生情感相投,彼此喜欢,会使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倾注丰富的情感,改变学生情感情绪的活动方向,变厌烦态度为积极状态,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应该精神饱满,激情澎湃,抑扬顿挫,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与学生达成情感共鸣,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里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岁,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灵魂[6]。所以在备课时要抓住这个“情”,并巧妙精心设计“传情”的教学方法,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比如,在讲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课时,讲到1949年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岛,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状态之中。笔者给学生声泪俱下地朗读了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分裂给海峡两岸人民带来的痛苦,体会国家统一的必要性、重要性,从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以情育人的目的。

五、乡土史教学法激趣

所谓乡土史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教学资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7]

美国著名历史教学法专家约翰逊・亨利在他的名著《历史教学法》中说:“本地地理的环境、本地的遗迹同本地的习惯,无论什么地方总有材料预备在那里使本地的过去成为真的……不但对于研究较大的过去的真实有一种感情上的贡献,而且能够供给特种的元素,为重新建设较大的过去的材料。”[8]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具有较丰富的活力,它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因为乡土史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历史,学生能直接看得见、零距离触摸到。所以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乡土史的趣味性、现实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从而把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讲活。比如,在讲抗日战争时笔者特别详细地补充讲解了徐州会战;在讲三大战役时又特别详细地补充讲解了淮海战役,并带领学生参观了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引起学生无限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我们应该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去探究,才会积极地思考,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能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曹景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思想理论教育,2007(Z1).

[3] 王进.广州市高中生物实验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研究.广州:广州大学,2011.

[4] 王兆香.历史教学的艺术――激趣方法.中国科技导刊,2008(2).

[5]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 杨明照.文心雕龙学综览.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

[7] 皮连生.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第9篇:兴趣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体制;初中计算机;兴趣教学法;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快速进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计算机水平,因此,计算机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和质量,教师逐渐转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来带动计算机教育和学习。下面就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优势

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进而开展自主探索和学习。运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和谐计算机课堂的氛围,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避免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抵触上课和听讲,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对于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感兴趣,进而学生会因为喜欢课程知识而喜欢老师。在这样良好的教学氛围下,能够更好、更快的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水平。此外,运用兴趣教学法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对于自己所感兴趣的学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兴趣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机,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学生思维,同时更全面和深刻的掌握计算机技术。

二、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策略

(一)增强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经在各家各户中得到了普及。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师应注重增强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的关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加强和家长的交流和配合,共同引导和监督学生在家中使用计算机,促使学生在家中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练习,进而对计算机进行熟练的操作。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问题,教会学生运用计算机来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可以教授学生运用Excel表格来帮助父母和自己记录和整理生活费用、学习计划、出游计划等,通过Excel中的自动求和等技巧来进行准确计算,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技术的魅力,并且鼓励学生将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生活中去。

(二)恰当运用小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初中生虽然在生理、智力方面逐渐成熟,但仍然保存爱玩、好奇、爱动的天性。想要增加初中计算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小游戏。合理利用游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挑战性和趣味性,还能够增强初中学生的情感认识。运用电脑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游戏,并且将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方法融入到游戏中,在学生玩游戏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技能和知识,一旦学生取得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三)通过活动比赛的方式活跃课堂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计算机知识较为新颖,但是,长期重复操作同样会导致学生产生乏味感以及厌倦感,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不定期举办比赛或活动,将计算机知识作为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在比赛或者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思考探究能力。例如,在教授学生Word文档相关知识之前,教师给学生留联系作业,并且在学习知识以后,举办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找到自己的搭档,比赛结束后,教师为获胜小组颁发奖状或荣誉证书。这样的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在巩固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日后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由于会不定期举办比赛或者活动,学生自然会更加认真的听讲和操作,切实提高了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