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化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用化工技术论文

第1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1 简述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性技术,因此其又包括多种多样的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又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所以,自动化技术又被划分以下几种类型。

1)ATM技术。ATM,中文名异步传输(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它是指把相应的感应转换器植入特定的系统中后,可以实现中远距离传导和传输的一种新型高科技技术。它的产生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大家广泛地认可和赞同,也同时在国外的学术界掀起了一丝波澜。它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无线电技术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同时也为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点燃了几丝曙光。

2)SDH技术。SDH,中文名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它是一套信息结构,其能把不同速度的数位信号整合在一起并进项传输,而且能区分不同的等级。它又被划分为复用方法和映射方法。SDH技术的诞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随着现代通信的发展,传输的内容从简单的语音发展到文字、数据、图像甚至视频。SDH的诞生不仅解决了由于带宽限制而使用户连不上骨干网从而影响了业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传输网上大量带宽的利用率。

3)PTN技术。PTN,中文名分组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它是为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媒质量身定制的一个层面。PTN是采用DWDM技术,主要用于传输IP包,以太网帧,此外采用MPLS-TP技术来实现PWE3伪线,用于传输SDH,这样电信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只需要维护一张IP网,物理介质也为光纤。

4)OTN技术。OTN,中文名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它是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进行传送的一种网络。OTN是目前主流的光传送技术,提供ODU0、ODU1、ODU2、ODU2e等类似于SDH一样的容器去封装不同颗粒度的业务。同时还有ODUflex容器去直接封装分组数据,提供光层直达的高可靠性的灵活传送服务并能极大的提升波分设备的可维护性和组网的灵活性。

2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有两大分支系统:处理信息和建立信息。其在实际过程中的表现是对信息加工并处理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领域。电子信息工程不仅能给人们带更多现代化的产物,更能在精神层面丰富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为人们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而自动化技术又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全方位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准,更能在效率上优化电子工程设计的效果。尤其随时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发凸显,为了使我国未来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更加快速地发展,将两者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愈加重要。

3 自動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1)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高效化、程序化、创新化地去利用,自动化技术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动化技术能科学性地实现资源共享,并可以为工作人员更加优化计算机网络等的市场及设备信息,从而在整体水平上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设计。

2)健全通讯系统。通讯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条纽带,将计算机网络和数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为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转做好支撑。比如:工作人员可以结合自动化技术和UNIX系统并以此作为平台,将计算机网络和电子信息工作之间有效地衔接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大幅度地降低技术成本和经济成本,还能最大化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的转变。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大企事业单位已将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列为其管理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但在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中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更能在其他各个方面感受到电子信息专业的价值。其中计算机的运用又是最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自动化技术的人工成本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以提高质量,还可以在技术环节提升精准性和科技性,将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并使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上有显著的转变。

4)实现一体化和机械化的应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让智能技术替代人力是自动化技术的最大特色。细化到从事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人员,其不仅需要掌握最基本的电子设计原理,而且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也必须掌握。另外,由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自身特点,它是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所以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中,可以在如下两方面起到显著作用:第一,把机电一体化完美植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以大幅度提高设计效率;第二,由于自动化技术的特殊性,可以有效地反映工程设计的多元化和其设计功能的标准化。

5)提高智能控制水平。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对电子信息进行控制并基于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去完成相应的研发。由此可知,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关键因素是信息且更是完成设计工作的重要线索。正因如此,如果把自动化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设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能在信息处理,开发形式,开发内容以及集成等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如果将自动化技术和信息,计算机网络等融合起来,这就能为智能控制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且这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劣质重油 改质加工 现状 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石油需求量呈现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的提升,已经超过了50%。随着世界原油需求量的持续升高,原油的资源也呈现出一种劣质化的表现,近几年来全球增产原油大多都为重质原油,有关数据统计,重质原油与非常规原油的产量已经超过1亿吨,据剑桥能源年会的预测,截止到2013年,油砂沥青会成为最重要的非常规原油。因此,超重原油以及油砂沥青的加工必然会是下一阶段炼化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1 超重原油的特点

目前世界常规原油探明储量为13220亿桶,具体的储量与分布情况详见表1。

超重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委内瑞拉,与普通的原油相比而言,超重原油具有如下的特征:即高密度、高硫、高黏度、高酸、高残炭、高氮、高芳烃含量、高金属含量,且减压瓦斯油与渣油的含量也超过了70%,性质较差,比重较差,很难进行脱盐和脱水;黏度较高,难以进行管理和运输;氮和硫的含量较高,进行加氢处理的难度较大;减压瓦斯油数量大,芳烃和氮的含量高,催化和劣化的难度较高;减压渣油数量大,铁、钒、沥青、残炭的含量高,在焦化处理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焦炭,在处理时需要在高温高压及氢气的条件下进行。

2 劣质重油加工技术

劣质重油的渣油含量很高,加工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渣油与减压瓦斯油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劣质重油的渣油具有高硫、高残炭、高氮、高金属的特征,对于加工工艺的要求很高。目前,较为成熟的劣质重油加工工艺包括焦化、渣油加氢和催化劣化几种。目前,加拿大油砂沥青渣油均使用焦化处理工艺;渣油加氢的工艺包括沸腾床、固定床、移动床+固定床、悬浮床等方式,能够处理劣质重油与沥青。

2.1 焦化技术

焦化技术能够处理成本劣质的原料,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重油加工过程,就世界范围来看,焦化装置的处理能力可以超过3亿吨/年,美国加工劣质重油的比例已经呈现出一种逐年上升的趋势,加工原油的含硫量上升约0.27%个百分点,原油重度API°下降了约1个单位,但是,焦化能力在近年来却增加2750万吨/年,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焦化装置的操作费用和投资都相对低廉,能够加工高金属、高硫和高残炭的劣质重油。

2.2 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

渣油沸腾床加氢裂化第二代与第三代催化剂已经研制成功,该种催化剂能够大幅的改善加工装置的性能,尤其是脱残炭、脱硫以及产品的安定性,可以在渣油转化率为80%到85%的条件下炼制出低硫燃料油。美国先进炼油技术公司为了解决油渣沸腾床加氢裂化裂化设备未转化油渣以及设备结垢的问题,添加了减少沉积物的催化剂,与传统的催化剂相比,在脱金属、脱硫、脱残炭以及渣油转化率高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反应过程中沉淀物的产生。

2.3 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

悬浮床加氢裂化工艺能够用于劣质重油的加工,但是其加工的产品需要进行深度裂解、脱硫和二次脱硫,就会导致加工费用升高,该种工艺是处理劣质重油很好的手段。

3 劣质重油加工技术展望与前景分析

3.1 改善焦化工艺

焦化工艺能够很好的改善劣质重油,是现阶段下炼油厂使用最多的工艺,在未来阶段下,应该将劣质重油焦化装置的设计重点放置在减少焦炭产率、提高液体产品产率、降低操作费用和减少装置投资之上,劣质重油的沥青质和残炭的含量很高,在使用焦化工艺进行加工时会导致加热炉生焦倾向升高,因此,除了减少焦炭产率、提高液体产品产率以外,还要使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加热炉的结焦。

3.2 完善劣质重油加工组合工艺

为了将劣质重油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需要不断的完善劣质重油加工组合工艺,如焦化+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溶剂脱沥青+沥青气化技术等。

3.3 扩大氢气的来源

很多地区的劣质重油都有着高氮、高硫、高金属含量和高残炭的特征,在转化以及生产油品的过程中会消耗到大量的氢气,使用焦化工艺在加工劣质重油时会产生石油焦、应用溶剂脱沥青加工工艺会产生脱油沥青,如果将其作为气化工艺的原料,就能够解决以上的弊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也可以为后续的加氢过程提供氢源。

3.4 发展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产业化

在应用延迟焦化技术加工劣质重油时会出现大量的低价值焦炭,使用沸腾床加氢裂化技术加工劣质重油的转化率也不高。近些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悬浮窗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该种技术能够将原料渣油的转化率全面的提升,几乎可以将其完全转化为馏分油。在未来阶段下,发展悬浮床加氢裂化技术的产业化能够提升劣质重油的转化率。

4 结语

近年来,国际石油需求量逐年上升,而轻质原油的量不断减少,劣质原油的开采比例不断提升,超重原油硫、残炭、氮、重金属的含量偏高,这也对炼油企业的加工工艺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原油储备的需求,我国的炼油企业必须要不断开发新技术,实现劣质重油加工技术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转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032-02

在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如果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能是句空话,实践教学环节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由基础自然学科专业转办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薄弱,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谈谈专业转型过程中实践教学设施(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两方面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与基地建设

1、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1)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建设

①校内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基础化学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在原有化学实验设施基础上完善即可。

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建设内容有:有化工制图室、化工原理(单元操作)实验、管路配件色陈列;管路、典型常用简单设备(如离心泵、通风机)安装拆卸实训;化工设备与仪表自动化实验;反应过程与设备各类反应器模型陈列;化工仿真实验实训、典型生产工艺模型等。并制定各实验、实训大纲。

专业综合实训需建设:专业综合实训一(无机、生物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二(有机、高分子化工);专业综合实训三(精细化工);教学与盈利兼顾的校办化工厂。并制定了各实验、实训大纲。

②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设

由于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校内实验实训的基础上应该定期到相应化工企业进行见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过程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在各阶段实习过程中的专业管理,特别是顶岗实习期间,应按在校管理制度管理。并专业管理和企业管理相配合,按顶岗实纲和毕业设计(论文)大纲圆满完成各阶段的学籍管理。

③实践教学内容与管理的调整

实践教学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发展,要做好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调整与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实践教学的管理进行了调整,对实验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进行改革,由原来各教研室分散管理调整为集中管理,由系安排专人全面负责管理,统一安排各类实践教学。建立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教师参与到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鼓励教师下厂锻炼,提高自身“双师”素质。便于各实践教学课程或环节进行纵向整合。加速专业专业转型工作的进行。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体系建设

建设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室建设;专业基础(课程)实验实训设施建设;专业综合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形成完整的高职应用化工校内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应于本地区大中型化工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签约承担学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过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采取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的特点,进一步增强就业竞争力;必须逐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产学密切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将我们的理论优势和科研优势渗透到企业之中,力争做到“双赢”。并根据企业的改革趋势优化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改革以往企业被动接受学生实习的局面,使校外实践教学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1、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1)要符合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要求。

(2)要符合建立“工学结合”机制的要求。

(3)要符合加强校外生产实训环节的要求。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1)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型和学术型人才,多数是非化工专业老师,普遍缺少生产、操作、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经历,缺乏实践意识。要求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一年以上。在经费和待遇上对到企业、行业实践训练的教师给予支持。培养既注重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践训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以“师傅带徒弟”形式结成了多对师徒,并签订了师徒协议,以言传身教来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3)继续引进专业教师,来充实化工专业教师队伍。每学期派出一定数量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和学历提升教育培训,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参与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取得测试员、考评员等资格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和科研交流活动。

总之,要解决专业转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及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只有建设好满足专业要求的实验实训设施和实习基地及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符合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专业转型,才能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出符合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要求的高技术技能型化工人才,才能更好地为化工企业输送的合格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雨龙 洪 亮,张桃先,熊海燕,金学平.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

第4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沈阳化工大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2012b10)

作者简介:边晶梅(1973-),女,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主要从事服役结构维修加固决策、优化与工程管理的研究。(e-mail)bianjingmei@163.com。

摘要:文章以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为例,探讨了符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及措施,简要介绍了改革措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取得的初步成效。

关键词:卓越计划;工程师教育;工程施工;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0770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主要目标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促进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1]。“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以此为导向和契机,积极主动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土木工程管理人才。

中国1998年设立的工程管理专业是由工程技术专业与管理专业交叉复合而成的新兴专业,它覆盖了原有的建筑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宽的专业覆盖面[2]。工程管理专业设置了技术、管理、经济与法律四大平台的课程,其中工程施工是技术平台课程中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科学组织与管理方法、手段,具备发现并有效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具备根据主客观实际情况优选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有效组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能力。该课程具有知识点繁杂、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践“卓越计划”的重要课程。一、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工程施工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如在传统板书教学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改变考试方式等[3-5]。然而,由于该课程学时少等客观原因,目前的教学效果有限,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教材内容滞后于实践,对行业新技术体现得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材在章节内容及知识覆盖范围等方面均比以往教材有显著增加。但增加的多是传统施工工艺,对已过时或被淘汰的工艺并没有作太多删减。尽管新工艺、新技术在新教材中亦有体现,但仍显不足,即使目前最新的施工教材有关“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也很少,有的甚至还包含某些当时很“新”而实际上已经落后的技术;一些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边晶梅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二) 课堂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实践性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课程大量的施工工艺和实践知识等仍由教师以课堂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尽管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讲课,也尽量采用了投影、幻灯片、视频等较为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学生只听教师讲解而不到施工现场实际观摩体会,就没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都未开设专门的施工实习,只有短期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而且与施工课程不同步,还主要以现场参观形式实习,学生只能看到工程施工片断,这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远远不够的。

(三) 学时少,任务重,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工程管理专业的工程施工理论课时往往

偏少,一般为32学时或48学时,要讲清楚各种工程的施工工艺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感到时间有限,内容太多,教学上很难有发挥的空间;二是课程内容原本就抽象繁杂,再加快课堂节奏,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因此,要在较少的课时内,将工程施工内容讲解透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难度很大,或者说是一项严峻的挑战。而且,这样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

(四) 实习内容不系统、不完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

这是很多高校工程管理及土木工程专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施工相关的实习往往集中安排在某一时段,而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一般较长,学生只能观摩到个别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观摩到施工全过程,更无法从总体上了解整个在建项目的全部工序。目前,实习单位一般是依靠教师或学生的个人关系联系。企业常以实习会带来管理上和生产上的不便或安全问题,明示或暗示学生少进工地,很少主动安排学生亲自操作。愿意接受实习的施工单位也越来越少,联系实习日益困难。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习效果,而且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也不易保持,企业参与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程度远远不够,教学实习的效果难以保障。

二、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一)调整教学目标 “卓越计划”最大的特点是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并以此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达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调整主要是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完善工程施工教学模式等系列改革措施,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夯实工程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将安全责任意识、节约环保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工程伦理道德,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程教学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学方法的调整是要实现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向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活动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如开展团组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工程实例为载体的案例教学,应尽量以身边工程为实例,学生有机会到现场实地参观,更能提高其学习兴趣,保证学习效果。此外,考核方式也应从单一的分数考核调整为多方面素质的综合考核。

(二)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卓越计划”三层次人才培养标准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现行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讲授内容为:土石方工程施工、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道路施工、桥梁结构工程施工等。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施工知识,还应增加有关建筑物从动工到竣工的完整施工过程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工程的整体认识。

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是现实中应用较多的施工知识,要做到详略得当,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将最有用的知识讲解透彻。同时,要特别注意跟踪施工前沿信息,随时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如今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努力实现课堂学习和施工实践的接轨,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

建立和完善基本信息资料库。以网络为主要依托,收集和整理有关施工过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的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包括重大工程、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网络资讯,建立功能强大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库,制作内容丰富、高效实用的信息化电子教案,努力缩小理论学习与施工实践之间的差距,以避免现场实习的不完整和不系统。沈阳化工大学自2011年起搜集了大量资料,经整理后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此很有兴趣,教学效果良好。

(三)加强设计、实习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1.开设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强化团队合作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是与工程施工相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具备工程师基本素质的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此项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技术方案设计的

制程序,熟悉编制内容,掌握编制方法,并进行土石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常用专项方案的编制,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综合应用所学施工知识的能力。一方面,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施工单位从事施工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招投标等工作,都会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有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择施工组织设计的也不在少数,施工方案设计是其中重要的内容,有应用需求。

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10级开始,开设了32学时的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设计。课程以工程实例为背景,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施工方案设计教学,强化和延伸课堂理论知识。成绩考核采用分组进行设计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完善与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

以往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往往以论文为主,选择做工程设计的学生极少,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沈阳化工大学在教学改革中逐步提高了工程设计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最终实现学生实践环节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目标。与此同时,全面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使其最大限度地接近工程实际。2010年毕业的0701班有9人选择毕业设计,内容涉及住宅及公路工程项目工程量的计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毕业论文涉及房地产开发、造价控制、招投标研究、工程索赔、绿色施工与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经过这一改革,在毕业实践环节选择工程设计的人数增加较多(见图1),而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

图1毕业实践环节工程设计类选题人数变化趋势

3.重视企业学习经历

“统筹安排,分阶段培养”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根据“卓越计划”,工程人才培养分为三段制:本科、硕士、博士。“3+1”为本科培养阶段的运行模式,即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和做毕业设计。企业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的培养[5]。

为了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学校鼓励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假期和毕业设计(论文)期间,全天到企业进行中短期专业学习或工程实践,了解工程建设的实际运作过程和企业工作流程、企业文化。实习之后组织学生座谈,总结实习心得,交流经验。沈阳化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自2007级开始,参加企业实习的学生逐年增加。实践表明,凡是有过企业实习经历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就业优势也非常明显。

4.加强工程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的基本要求有:(1)基本素质: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2)现代工程意识:具有良好的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3)学习能力: 具有获取信息和谋求职业发展的能力。(4)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 并具有维护能力。(5)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6)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这种非专业能力已成为优秀工程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社会对工程师提出的更高要求[6]。 沈阳化工大学将工程意识、工程伦理道德的教育贯穿在工程施工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的全过程,并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人文素质。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参加2010年第七届辽宁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2010年第十届辽宁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均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5.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的联系

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在内的土建类6大专业在中国是最早进行专业认证的。目前的资格考试及认证管理制度等已比较成熟。与工程管理专业对口的资格考试有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的考试。教学中要密切课程内容与专业认证考试要求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前做好认证考试的准备,为他们未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文章探讨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要求的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分析

了工程施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并对教学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进行了总结,以推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r].2011.

[2]建设部高等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工程管理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s].1999.

[3]范臻辉.工程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9-10.

[4]杜德权.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2):80-83.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 30-36.

[6]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 21-29.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orm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based on a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bian jingm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p. r. china)

abstract: the plan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preeminent engineers is a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urse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new teaching mode meeting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was sumarized and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demand of preeminent plan was analyzed. contents and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were presented and practices as well as primary effects were introduced.

第5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十一五”期间,中央作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特别明确进一步加大对兵团的投入,支持兵团参与新疆油、气、煤炭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发挥兵团维稳戍边作用,为加快兵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动力保障。利用新疆丰富的煤炭、盐和石灰石等资源,在石河子等地建设80至120万吨聚氯乙烯及系列产品基地,在大黄山等地建设120万吨煤焦化生产基地。依托新疆石油化工基地,创造条件参与上游、积极发展中游、大力开发下游石化产品。利用南疆天然气资源,建设以甲醇及下游产品为重点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对铜镍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初步形成采、选、冶配套的生产体系。提高钾盐、膨润土和石棉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形成系列产品加工能力。为了跟进本地区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力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化工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河子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是2005年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开设的新专业,该专业依托地区产业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迅猛发展优势,对具有地区特色的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地方工科院校实际的、具有地域化工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本形成了“地区优势产业+化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是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方针和教育理念,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石河子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是依托化工原理、传质与分离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等重点学科设立的工程类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学习方法,保证培养的基本规格;第二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互作用,构成培养体系。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工科专业培养目标;

第二,遵循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规律,体现学院重点专业的办学特色;

第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

第四,坚持化学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并重,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五,培养能把握化工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沿目标,具有地域特色的化学工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凸显化工和生物基础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中心环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体现化工学科内在规律和学校学科特色,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极为重要。我校化学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全校任选课等六大模块。课程体系凸显出化工与生物基础课程的融合。

第一,公共基础课重视人文、法律基础和外语、计算机综合素质培养,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公共基础课包括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法律等。其中计算机、外语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公共基础课共3分,816学时。

第二,学科基础课以基础化学为平台,凸显化工和生物基础,实现化工理论与地方特色化工生产的有机结合。学科基础课包括数理基础板块、工程技术基础板块、化工基础板块。数理基础板块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工程力学;工程技术基础板块包括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基础等;化工基础板块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过程模拟等;地方特色的化工板块包括石油加工工艺学、天然气加工工艺技术、煤化工、酶工程、生物反应工程等基础学科。学科基础课共38.5学分,846学时。

第三,专业必修课把握地区特色化工行业科学的发展方向与前沿,强化学生化工工程专业的背景与特色。专业必修课包括微生物工程、催化作用原理、绿色化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分离过程等。专业必修课共38学分,720学时。

第四,专业选修课以地区优势化工产业为依托,形成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生物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专业选修课包括环境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工、聚氯乙烯工艺学、精细化工工艺学、材料化学导论、现代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专业方向选修课共41.5学分,756学时。

第五,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化工学科实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性教学共35学分,计划35周完成。

第六,全院任选课要求学生至少选修4个学分72个学时的化学工程专业以外的其他学科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

完善化工双基础的实践教学和以实习基地为平台的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现代素质教育要求高等教育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化学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由实验课程、实习课程、毕业论文(设计)组成。

1.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实验课程立足两个方面,即强化化工基础和专业实验学生综合动手能力培养。在化工基础实验方面,以基础化学为平台,强化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同时,开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明显化工知识优势。在化工专业实验方面,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及自主实验型教学内容,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实验设计、数据处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全面训练。

2.实习课程教学体系

实习课程包括化工过程状态仿真模拟实习、CAD上机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受条件和经费限制,校内实验室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因此必须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核心,稳定和扩展校外实践基地,全面提升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专业院系已经和新疆天业集团公司、新疆化肥厂、独山子炼油厂等疆内8家化工企业签订了定期实习合约,能够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

3.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体系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大学期间学习知识的总结和应用,因此组织好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重要意义。提高大部分学生在校内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基础上,开展校企共同培养毕业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由校企根据企业生产科研实际选题,进行共同指导。

第6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企业背景;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个案

在不久前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中提到“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并进一步明确要求“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笔者是从以下两方面来解读的:一方面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具有过硬的企业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另一方面要求职业院校创新、松动、改革人事制度,允许从企业聘请生产一线的技能专家来校任教,可以聘任为专职教师,也可以聘用为兼职教师。对这段话反复思考之余,笔者才猛然发现,原来正在调研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践行这一政策要求了,这一点可以从本文研究的个案——C老师身上得到具体体现。而兼备16年企业背景的C老师在调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任教6年后便成长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教学名师,这无疑给了我们坚决执行这一政策的坚定信念。

一、C老师介绍

(一)出身平凡

C老师于1964年出生在一个父母均是教师的家庭中,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从小便开始接受严格的“正统”教育,性格内向,不张扬,人前不擅言语,但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风格。爱人在商贸公司工作,有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家庭平凡又普通。

(二)从企业到学校

1987年9月~1992年4月,C老师一直在宁波橡胶二厂的生产技术科负责产品开发及技术管理。1992年4月调到浙江金甬腈纶有限公司,任科研技术部主管,从事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及新产品开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需要引进一名具有企业经历的化学教师,且优先录用高层次人才,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从小便对教师职业保有美好的憧憬。出于学院需要与个人意愿的双向选择,2003年9月,C老师正式从企业调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结束了他16年的企业员工角色,成为该学院应用化工系的一名教师,开始了一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生涯。

(三)从高级工程师到教学名师

刚到教师岗位,可能是还没适应的关系,C老师觉得做教师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轻松与自在,尤其是他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有教学任务,同时兼任班主任,还要完成学校要求的科研工作量,压力还是不小的。但作为企业曾经的一名“打工者”,C老师心中明白,在事业单位学校拥有一个稳定的教师岗位,是珍贵的。在教师业务上奋起直追,抓紧时间进行培训和充电,2004年6月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一级培训;2004年8月~2006年8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2007年5月~6月参加示范建设中德师资培训,并赴德国参加职业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的学习考察;2007年7月~8月参加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司组织的高职高专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教师培训班;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宁波大学访学。基于不懈的努力,他的努力和能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荣获2009年度浙江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

二、教学:C老师成功的敲门砖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在学校众多教师中脱颖而出,成为被认可的佼佼者,应该靠什么呢?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还是要靠教学,这是体现教师实力的根本。一名教师的教学成长轨迹通常是这样的,随着教师生活序幕的拉开,首先是取得教师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在其日复一日的教学积累中,经验变得丰富起来,一方面对教学法的应用日益娴熟,在课堂上表现不俗,既能教给学生精湛的技艺和广博的知识,又能教给学生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些许的点拨就能带给学生无穷的启发并让学生受益匪浅,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肯定和赞许;另一方面对专业的发展见解更深刻,对教学内容即课程的把握更准确,并随着专业的发展同步成长。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C老师身上。

(一)教师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具备

C老师作为一名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的企业职工,自然没有教学经历,如果非要找点心理安慰给自己壮胆的话,仅仅是1995年9月~12月在浙江腈纶厂(后浙江金甬腈纶有限公司)负责过新员工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培训。2003年9月进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之后,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教学成了C老师的工作核心,每日走进课堂心中难免惴惴不安。但16年的企业经历和39岁的年龄使C老师对学以致用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更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很快便得心应手。既然做了教师,取得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相关资历和职称便成了当务之急,C老师先后取得了化学检验工(高级工)和职业指导师(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并转评了副教授。

(二)教学方法的探索

由于始终以感恩的心对待一切,C老师在工作上兢兢业业,这一点是从与他同事的访谈中得知的。工作再多、再烦,他也能始终保持愉悦的心情,不抱怨、不发火,可能是多年的企业生涯磨练的结果。C老师卯足了劲往教学上使,进校当年便被选为该院的专业教学骨干,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获该院教学优秀奖。以下便是C老师个人以及作为专业负责人在教学上的一些极致探索,使其迅速在教学上取得了突破。

1.分类教学。C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分类教学,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基础条件和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在保证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鼓励有所侧重的提高;在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中,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质量生源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2)因岗施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并根据行业特点,大量引用企业实际生产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角色意识,结合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教学。(3)因需施教。逐步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教室、实训室、工厂结合起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把学生置于一个“由产品生产或检验引出问题查找原因实际动手得出结论”的学习情景中,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分类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毕业生较早地进入了职业角色,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专业学生年平均就业率在98%以上,学生的职业岗位中级工证书连续多年获取率保持在100%。

2.“教、做、学”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能力为中心、素质为基础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的组织,以“教、做、学”一体实施“项目化教学”。强调“工厂是重点”,即强调所讲内容的实用性与岗位的适应性,以工作项目为线索,针对应用展开课程。形成一套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促进了学生对岗位专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将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相结合,加大了“双证书”与课程体系融合的力度。

3.教学评价方法及内容的全面改革。改革了项目课程的评价体系,加强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把课程的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考核结合起来,以此来评定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具体做法如下:(1)考试的项目及比重上,增加技能项目的考核,减少理论课考核的比重。(2)考试内容上,以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应用、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为主。(3)考试方法上,提倡考试形式的多样化。(4)成绩评定上,注重形成性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及职业意识,从而引导其职业习惯的养成。(5)命题和试卷的评阅标准上,提倡多种方法答题,有些试题试行无标准答案的命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对有创新内容的答题进行加分。

(三)课程和专业建设的提升

1.作为课程负责人和主要建设者,C老师在教学内容即课程上取得了突破,建设了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10月,作为课程第一主讲教师,《应用有机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8年10月,作为课程负责人,《化工产品定性定量分析》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11月,作为课程负责人,《化工产品定性定量分析》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对课程建设有了较深的领悟,并取得了一定的发言权。

2.C老师在化工、高分子材料专业兼任科研、教学、课程改革及专业建设工作,先后做过专业教师、教研室主任、专业主任。2007年6月任华丰学院副院长、党总支副书记;2008年9月至今任应用化工系副主任及党总支书记。2006年10月,作为项目负责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功申报并被列为国家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获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支持1050万元。2007年,C老师被选为浙江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并于同年带领团队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为宁波市重点专业。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突破。

三、校企合作:C老师成功的助推剂

作为专业课教师,便利之一便是可以将所教专业很好地与行业相结合,较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学校和个人的三方共赢。在校企合作这一点上,专业课教师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而在企业工作多年,了解企业流通程序且具有广泛行业人脉的专业课教师,则更有用武之地。C老师进入学校后,正是利用了这个特长,与企业紧密联系,积极而充分地开展校企合作,同时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并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双师型”团队,学校也给出了肯定的评价。

(一)校企合作的探路人

1.搭建培训平台,参与社会服务。(1)C老师带领团队,利用自身优势,为区域化工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培训。以人才的合作交流,促进有效资源的优化利用,累计为企业培训高级管理人才及企业员工中、高级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近千人次,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开展全方位合作。(2)2006年至今,C老师受聘担任宁波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并参与了2009年宁波市北仑区石油化工产业振兴规划报告书的编写。

2.融入化工行业,参与企业服务。2005年10月,C老师被选为校企合作研究所成员之一,进入浙江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兼职技术工程师,参与校企合作产品开发及技术支持。与浙江恒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金甬腈纶有限公司等多家化工企业紧密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差别化腈纶纤维开发领域、合成材料及助剂研发和技术改造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取得多项成果,服务效果显著。 转贴于

3.把握行业需要,建立订单培养。C老师凭借多年企业实践的经验,针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围绕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引入岗位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开发课程标准,完成课程整合;将专业基础课程、职业岗位课程、岗位工艺控制与操作紧密结合,按照就业工作岗位设置实训实习项目,强化实训实习项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以工厂岗位为基础,强调应用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并通过岗位工艺控制与操作的顶岗实习,使学生在职业能力上与工作岗位真正实现“零距离”对接。到目前为止,先后为校企合作开设“订单”班8个,并建立了校企合作互通联络机制,提高了企业对该院学生的认同度。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者

在C老师的带领下,按照国家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的要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相互配合,听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建设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基地。(1)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已建成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千万元的校内实训基地。拥有国内较先进的分析测试、模拟实训设备,如工业分析检测实训室、化工基本过程实训车间、化工管道拆装与设备维护实训室,改建了化工DCS仿真实训室、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完善了融生产性与学习性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2)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整合企业资源,建立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与韩国LG化学、日本大安化学、德国德泰化学、甬华树脂、科元塑胶等10家知名化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采用校内实验、实训(仿真)与合作企业实际生产实践过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核心课程化工技能的训练实现校内模拟与校外真实生产过程相衔接。通过实训、实习条件的建设,完成了“宁波市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石油与化工职业教育与培训示范性实训基地”之“应用化工实训基地”、“分析检测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三)“双师”团队的领头羊

作为专业带头人,C老师近年来积极开展“双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工作,通过建立科学的培养、竞争与激励机制,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育人氛围;从提高团队协作和个人专业水平入手,通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技术研究等项目任务的完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职业能力、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依靠团队的中青年教师,专兼职师资结合,发挥传、帮、带及相互协助作用,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应用化工系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2008年,作为团队主要负责人之一,C老师带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团队获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8年12月,该团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案例被选为宁波市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案例。创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是该团队的下一步目标。

(四)学校对其校企合作的评价

以下是学校在“浙江省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申报表”中给C老师在校企合作贡献方面的评价节选,对其贡献的肯定和赞许可窥一斑。

1.该同志作为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水平及实践指导能力,能充分发挥其在大型化工企业生产技术岗位长期任职的优势,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特点和规律,注重行业发展趋势与专业规划和课程改革的结合,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的结合,积极开展专业理论实践“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持续性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突出,得到学生好评。

2.该同志具有较强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与浙江省、宁波市化工企业多方合作,整合企业资源,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学管理平台建设,聘请一批化工技术骨干担任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指导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合作推进学生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的落实与管理。

3.该同志目前是国家示范建设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负责人,是2007年浙江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带头人资助对象,其所在的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案例入选教育部国家示范高职建设两周年案例集。

四、C老师成功归因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想在众多教师中冒尖,犹如文中的个案C老师,仅用6年时间便成长为了一名省级教学名师,其成功轨迹值得探寻。笔者在着重分析了教学和校企合作在C老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后,试图从以下几方面,总体上对其成功进行归因。

(一)内因:对卓越的孜孜追求

C老师39周岁便在企业评上了高级工程师职称,可谓年轻有为,而且在科研上又有突出贡献,这为日后进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奠定了基础。进入学校后,续写着对卓越的追求,不畏艰难,迅速取得了教师的相关资历,并转评了职称。正是C老师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和对卓越不断的追求,才使其迅速冒头,在他的身上更多看到的是他对事业的执着和不甘人后的精神。这种积极的心态对职业院校的教师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机缘:企业经历弥足珍贵

16年的企业经历为C老师积攒了丰富的企业行业经验,对化工行业的一线生产和具体岗位要求了如指掌,才有了后来的厚积薄发,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这种经验和能力显得尤其珍贵。事实证明,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C老师在企业积累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人脉关系,为他在学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做出了充分的准备。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社会服务的成绩取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这些成绩如果没有先前在企业的16年蛰伏,恐怕也是很难实现的。可见从企业引入更多的高级职称人员进入学校任教,无论是兼职还是专职,将会是职业院校优化师资结构的一个突破口。

(三)外因:学院人事制度宽松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浙江省这一经济非常发达的省份,很多制度表现得比较灵活而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在教师引进上敢于突破和创新。其人事制度改革已取得重大改变,一改目前众多学校恪守的只引进博士、教授等专门教育人才,转而引进一定比例的有企业背景的教师。比如C老师就是在这样的制度下引进的兼备企业背景的教师,进入学校后,非但没有因为是从企业来的、不是教育专业的行家而受到领导的轻视和同事的歧视,相反却得到了更多的关照和重用。岗位编制的限制也仅囿于一时,长期看来,领进企业优秀人才应该是一条优化师资结构的康庄大道。而政府和职业院校在这期间应该而且可以推动这种教师聘用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步走上正规化、常态化。一个发展非凡的学校,必定具有超乎寻常的气度,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便是具有这种超凡气度的学校之一,率先在人事制度上进行了包容。

(四)平台:学院改革如火如荼

第7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煤化工;环境保护;循环经济

引言

化工行业发展的历史久远,种类繁多,生产的工艺技术含量也愈加高,但是化工行业生产材料本身的性质,使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污染物质,为保护环境增加了困难[1]。煤化工是以煤炭为原料进行化学工艺处理,在这一化学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气态的、液态的、固态的产品以及副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加工,会进一步转换成化工产品和能源。煤化工产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例如液化气、洗衣粉、衣服布料等都是煤化工的产物。

一、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行业是我国煤炭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能源供给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增加,煤化工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共同主题,而解决好煤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问题是煤化工行业的重要课题,强化节能减排,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则是煤化工行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向。只有勇于探索,不断进行行业技术革新,才能实现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煤化工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支柱产业,我国的合成氨、焦炭等化工产品的的产量是全球最高的,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的各个领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煤化工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日益落后的传统煤化工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现状

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我国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包括的技术有空分技术、气化技术、合成技术等[2]。虽然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时间还不长,但是基于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资源和经验的支持,在我国“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煤化工领域的世界性突破,在全球首次实现了煤基路线烯烃的生产。

二、煤化工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一)煤化工产生的环境问题

煤炭中含有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煤化工的气化、焦化、液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废渣等很多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会污染空气、土壤以及水资源。煤化工的流程比较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例如,在焦化时,装运煤炭的过程会产生粉尘污染,这些在户外产生的粉尘很难实现收集利用,它们飘散在空气中,会损害到附近作业人员的身体。在炼化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废水,虽然经过了澄清和分离之后再排放,但是仍然含有有害的残留物,很难彻底清除。气化是将固体燃料和液体燃料在气化剂的作用下合成能源的一个过程,在气化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相对来说,液化的过程产生的废气物较少[3]。

(二)对策

在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环境,归根结底需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因此,除了在煤化工的污染物排放上下功夫外,还要在各个环节上加强预防和治理,最好能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加强回收利用,努力变废为宝,重要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能源,增加效益。

创建环境友好型产业可分五个阶段:源头预防阶段、过程控制阶段、污染治理阶段、循环利用阶段、环境管理阶段。源头预防是指保证煤化工生产达到一定的清洁标准,从源头上就开始防治污染。过程控制则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半产品、副产品以及废弃物进行监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排放的废弃物符合排放标准。污染治理阶段仍然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要求煤化工排放的废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指标,为后面的循环利用环节奠定基础。循环利用阶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将物质流、水流和能流整合,经过处理并合理利用,使整个生产环节实现系统的有机循环,这样既做到了节约成本,又实现了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4]。环境管理阶段除了管理排放物、产品和流程外,还要培养和管理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大节能减排、低碳生态的宣传。

三、煤化工生产工艺节能减排技术分析

(一)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化工技术

加强研究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化工技术,加大对煤气化、液化、气化联产技术等洁净煤利用的核心技术研发,推动多种煤炭转化技术开发,通过对化工和热工过程的集成优化,实现煤基多联产,同时,获得脂肪烃、芳香烃等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和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电等多种洁净的二次能源,既达到低污染排放,又使化工产品或清洁燃料的生产过程耗能更低,使煤炭资源达到梯级综合性利用,为洁净煤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二)煤焦油深度加工及产品多元化技术

对于煤焦油加工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加工深度不够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分离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延长煤焦油加工产业链条,向精细化工、医药等方面的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方面发展。研究采用冷热流体换热、低温减压蒸馏、多级循环水、热量回收利用等新技术,降低煤焦油加工中的能源消耗量。加强研发焦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理技术。

(三)煤层气、焦炉煤气洁净转化及优化利用

加强研发煤层气化工技术,推进煤层气非催化转化制甲醇技术,完善煤层气转化制合成气技术。开发煤层气生产合成氨及其相关产品、合成油及甲烷氯化物等有机化学品、合成甲醇及其下游产品,以及煤层气深加工技术的研发。通过对脱硫、脱氰、除尘等焦炉煤气洁净利用技术革新,推进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工艺创新,集净化、合成、分离为一体的工艺,以及焦炉煤气高温热裂解制氢与部分氧化重整制氢技术,焦炉煤气用于生产化肥、甲醇及其衍生物化学品技术。

(四)现代化工过程强化新技术及其节能环保新技术

以改造生产设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资源回收为目标,结合煤化工的特点,加强研究化工过程强化技术,一是开发新型反应器、热交换器以及新型塔板等化工装备技术。二是强化生产工艺过程,如反应和分离的耦合、分离过程的耦合,研究推广煤化工过程的新技术、新工艺,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煤化工是我国的一项支柱性产业,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煤炭化工行业在生产出大量的工业和生活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污染,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很大的负担,为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因此,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怎样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促进煤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煤化工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国恩.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验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破产保护与利用,2009,100(5):4-6.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364-375.

第8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近年来,国内外着名高校均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开展了研究。复旦大学张建林针对创新能力的不同类型和创新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探讨了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问题。[3]万军民借鉴美国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我国高校协作式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4]美国耶鲁大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教育方面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学会解决问题。剑桥大学在办学理念上强调理性训练和人格塑造,注重原创性研究,反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培养过程中注重“议”“写”环节的训练;校园氛围上重视文化融合与思想交流。柏林自由大学建立以集群发展中心、研究生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为核心的创新型联系网络,三个中心都鼓励创新性研究,加强与外国学者和科学家的合作,培养创新型学术人才。哈佛大学注重教育的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所必备的创造性人格;麻省理工学院等则注重在启发式教学、跨学科学习、开放自主培养等方面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日本的研究生教育提倡学生独立学习,导师的作用体现在对学生的引导及为其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方面,并且在指导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4]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探索研究生培养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有利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和模式,是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在以“创新和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全球的140多位校长普遍认为:教师是创新型大学的基础。加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导师首先需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导”的作用,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自觉提高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只有导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角,能够站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的前沿,关注社会发展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科研的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据有关统计,诺贝尔奖显示出明显的“集中性”特征,全世界约4%的科研机构占了22%的诺贝尔奖的获奖份额。如德国马普学会有17个获奖者,英国贝尔实验室有11个获奖者,日本东京大学有10位获奖者,英国卡文迪许实验室有7位获奖者。另一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具有“传承性”。如1909年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他的学生能斯脱,能斯脱的学生米里肯,米里肯的学生安德森,安德森的学生格拉塞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的集中性和传承性说明,科研的创新一方面需要一种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导师处于科学前沿至关重要。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显示,研究生在国际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前三位期刊上发表的优秀论文,60%以上出自同一科研团队。这些数据表明,导师能够把握学术前沿,并能及时将学生们带入前沿,在学科前沿从事自己的科学研究,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前提。若研究生导师自身道德修养、探索创新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精通和把握难以发挥楷模和导向作用,则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就是一句空话。

    (二)打造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业特点的研究生立体化创新性培养平台,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为研究生学术工作搭建交流的立体化平台,开拓研究视野,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我校化学工程泰山学者实验室针对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的专业特点,为研究生学术交流搭建了包括研究生学术报告轮讲平台、国内外学术会议平台、校企合作工程化实施平台在内的立体化平台,积极拓展教育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研究生学术报告轮讲平台包括研究生每月一次的学术专题汇报,报告内容可以是自己的科研内容,也可以是对当今世界最新的研究进展的追踪;一年一度的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化学与化工技术发展分论坛则是整个齐鲁大地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华山论剑;每月一期的研究生论坛则是邀请外校、外国的教师以及学术名流来校开展专题讲座;鼓励研究生参加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各种国际或国内的学会和年会;根据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需要,直接从具有科研创新实力和先进生产能力企业聘请高级研究人员任教,把最先进的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并不定期地带学生走进大型化工企业学习,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上述立体化研究生创新平台建设,一方面使学生能够把握各自领域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拓宽研究生的研究视野,挖掘研究生的学习潜力和研究能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学术平台保障。

    (三)结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正确选题,是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的选题首先必须符合本学科的发展规律及趋势。只有符合本学科的发展规律与趋势,课题才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持续性。其次,课题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和趋势,脱离社会发展需求和趋势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前沿,缺乏生命之源。再者,课题的选取应契合本人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导师给学生自由,允许提出不同观点与问题,也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最后,课题的选取不能脱离现有研究环境与条件。如果研究生所在实验室没有相应的设备及资料条件,题目再好,也无法开展相关研究。针对上述原则,我校化学工程泰山学者实验室针对新能源开发、二氧化碳减排、烟气除尘、污水处理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引导研究生在流态化工程和颗粒学技术开展研究,包括大型多射流流化床的流型转变规律、流化床生物燃料电池、新型膜流化床、硼氢化钠水解制氢以及化学链燃烧等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例如,学生将传统的流化床反应器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相结合,提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新型反应器,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同时实现电能的回收。该研究方向申请两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已获授权,并在国内外着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篇,获得一项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再如,学生将二氧化碳化学链燃烧技术与煤气化技术相结合,开发煤炭/化学链载氧体气化技术,该技术可在煤气化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经在该领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两项已获授权。研究生在国内外着名期刊14篇。由此可见,结合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正确选题,是培养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第9篇:应用化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室内,地埋PB管,施工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室内地埋管管施工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对混泥土的浇筑等多种专业性技术,施工难度相对较高,施工标准比较严格,因此,埋地管施工,对各种设备机械,施工人员,物质材料等都有着独特的要求。在室内的地埋管工程中,室内的采暖管将直接关系到居民建筑室内的采暖性能,将会直接关系到整个居住环境的舒适,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伴随着室内地埋管施工技术的成熟,采暖地埋管道施工理论日渐完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PB管道在室内地埋管道中被广泛采用,极大地方便施工加快施工进度。因此,加强对室内地埋管的施工技术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室内地埋PB采暖管施工技术分析

1,室内地埋PB采暖管施工流程

PB管(聚丁烯)是高分子惰性聚合物,诞生于70年代,PB树脂是由丁烯-1合成的高分子综合体,是具有特殊密度(0.937)结晶体,是具有柔软性的异性质体。属于有机化工材料类的高科技产品,它具有很高的耐温性,持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无味、无毒、无嗅,温度适用范围是-30oC至+100oC,具有耐寒、耐热、耐压、不生锈、不腐蚀、不结垢、寿命长(可达50-100年),且有能长期耐老化特点。室内地埋PB采暖管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仅需要严格的施工设计,也要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按照规范的施工流程进行,保证工程的进度,确保工程质量。一般而言,有这样的流程:审核设计图纸-预留管沟、套管-规划好地埋管走向及路由并做好标记一铺设地埋管及管卡固定-暖气支管安装一冲洗试压一填铺焦渣混凝土一竣工验收。遵守其施工流程,这是保证地埋施工质量的关键。

2.室内地埋PB采暖管施工工艺

(一)埋地管沟槽的施工

首先,要对施工的区域做出墙面的检测,并进行粉刷,一般都会先对大面积的区域进行施工。其次,要严格遵守暖气管道的管沟设计方案,严格把握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做好地埋管沟槽的预留。最后,要保持整个沟槽内部的清洁干净,严格控制水平误差,同时,要保证管沟内部的的光滑,墙角的四周要保持平滑,且呈直线状,暗敷的管道不能凸起,沟槽表面没有硬结。

(二)埋地管道的铺设施工

首先,要对管道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保证外观质量,如有损伤的管道,则严格禁止使用,同时,要对施工房间的施工长度和走向做出测量并确定,管道下料时候要在管道尾部、首部留下合理的余量。管道沿预设的管路铺设PB管,特别注意,敷设在垫层内的管道不得有接头,采暖PB管道在过混泥土墙处做钢套管(必须在土建施工时预留)保护,套管与管道之间填充柔性非燃烧密封膏,铺设后要用专用的U型管卡(俗称马鞍卡)固定,管卡的安装间距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500mm-800mm为宜,如果管道转弯处,应在管道转弯处两端安装管卡,应不超过200mm,在与暖气片接口的每个末端PB盘管改为PB直管,直管与盘管连接、直管与阀门连接处的管件安装要特别注意管材、管件的熔接技术要求,详见下表:

PB管材管件熔接技术要求表

再核对好暖片的安装高度,直管高度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超出暖气片接口高度的50mm-100mm为宜。埋地管道铺设完,分两种情况处理:一、如果是毛坯交楼安装暖气片,用PB管堵熔接封堵直管,先做管道冲洗,合格后再做地埋管压力试验管道,管道保压至暖气片能安装前,如果毛坯交楼不安装暖气片,就直接在端口加专用PB管堵熔接密封,冲洗合格后再做压力试验;PB管堵封堵应及时,以免管道长时间不封口,一旦掉进杂物堵塞管道将影响使用;2、如果是精装修交楼,先用PB管堵熔接封堵直管,再做地埋管压力试验管道,管道保压至暖气片能安装前。最后做PB管得保温,一般用填铺焦渣混凝土保温,也可以使用聚苯乙烯泡沫海绵管保温。

三.埋地管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控制要点):

(1) 必须按材料供应商提供的管道管件安装技术要求;

(2) 现场安装前:必须按审核设计图纸,施工现场摆放不得除去包装,管材、管件用多少拿多少,保证管材管件的清洁度。管材管件存放仓库时,要保证通风、干燥、远离明火;不得遭到损坏,但是管材管件存放不得低于5℃;

(3) 用材料供应商提供的专用工具:专用剪刀切割管材,切割管材不能一刀切,要轻轻转动管材来切割,保证管材的圆度。

(4) 焊接前,应检查管材表面有无损坏,阻氧层PB管削皮后是否符合规定;管口损坏面积不能超过10%,损坏严重应切掉损坏部分,如整根管材损坏严重就不能使用。

(5) 焊接前用浓度不低于94%的酒精和不脱毛的清洁纸,来清洁管材管件的热熔接口处表面,没焊接一个接头应清洁焊机模头,保证管材管件的焊接质量。

(6) 热熔前,必须用尺子在管材的融合面,画上对应管径的插入深度做标记,按照熔接时间表来执行,保证每个接头的焊接质量:热熔机温度达到后绿灯亮,准备好管材管件在规定插入时间内,同时无旋转的插入模头,在管件推到尽头,管材到达划线部位时,保持这一位置并按加热时间进行加热计时;加热计时达到规定时间后,迅速同时将管材管件从加热模头无旋转的拔出,拔出后,迅速将管材沿管件中轴线无旋转的插入管件中。直至达到管材划线位置为止

(7) 焊接时在把持时间内管材或管件都应同轴,管材管件应完全结合在一起,不得移动,更不允许转动。

(8) 在冷却时间内不可用外力移动,也不可以进行下一组装工作,一定让其保持同轴。

(9) 管材和管件完成对接后做外观检查,看熔瘤判断对接是否合格,当承接后熔瘤为一圈或一圈半时,判断该管材和管件承接合格。同时也要看管内,不得有熔物形成缩径。

(10) 管材管件安装时必须加管卡固定,管卡间距不应超过0.8米;

(11) 直埋暗管封蔽后,应在墙面或地面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严禁在管上冲击或钉金属钉类尖锐物体,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严防管材遭到破坏;

四.室内地埋管带压作业分析

1.室内地埋管带压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高层住宅楼采暖、给水系统安装普遍采用地埋管,采暖用的管材有PB管、PE管、PER-T管等,主要为PB管,给水系统管材为PP—R管、PB管等,主要用PP-R管。在施工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地埋管渗漏,由于地埋管位于楼面垫层内。处于隐蔽状态,渗漏点不易寻找,维修困难。面对这些问题,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状况,减少这些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就必须从地埋管施工过程中,加以控制,而其中很重要的措施就是采取带压作业,在管道覆盖之前,安装阀门、暖片、卫生器具之前一直保持管道内的有一定的水压,这样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管道破损、渗漏,就很容易发现并查找具体的位置。这是解决地埋管出现漏水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措施。因此,实施室内地埋管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室内地埋管水压试验分析

管道安装过程中,可分层或单套进行水压试验,最好是单套做。首先,在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后再全面检查,核对已安装的管子、管卡、紧固件、封堵等,全部符合设计和技术规范规定后,换上临时短管,所有开口处进行封闭,同时应注意冷却时间完成之前,不得立刻试压。至少冷却24小时后方可试压,并从最低处灌水,高处放气。其次,试验时应缓慢注水,注满后应做密封检查。最后,加压宜用手压泵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后,压力应为最大可能工作压力的1.5倍,不小于0.6Mpa,并且要在30分钟内进行2次测试,间隔时间为10分钟,稳压1h,压降小于0.05MPa,然后下降至设计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 MPa,进行外观检查,同时检验各连接处不得渗漏为合格。室内温度低于5℃结冻可能的情况下试压,应采取防冻措施,试压完毕后及时将管内的水吹尽,吹干,或者室内采取有效的临时采暖保温措施。

四.结束语

埋地管施工时我国现代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施工成败和居民的切身利益,其独特的施工要求和施工标准要对施工设计人员提出了挑战,因此,必须加强施工人员的素质提升,加强管理,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毛陆文 白文同 室内地埋管采暖系统应用案例分析 [期刊论文] 《河南科技》 -2009年7期

[2] 王微 室内采暖管线安装技术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3] 杨林忠 鲁龙瑞 曹兆军 李烨 室内埋地采暖聚丁烯(PB)管道的敷设方法 [期刊论文]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ISTIC -2006年6期

[4] 王东 史永征 室内采暖系统埋地塑料管材的选型及安装要点 [期刊论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1年4期

[5] 崔良卫 浅析PB管在采暖系统中的优势 [期刊论文] 《能源与节能》 -2011年11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