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家庭教育培训总结

第1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提高认识,营造家庭教育良好氛围

一是提高校长的认识。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校长参加“山东省2016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全国新教育家庭教育研讨会”和 “2016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等培训达100余人次,开阔了校长的视野,提高了校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

二是提高教师的认识。教师要想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必须给予家长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邀请国内教育名家王文湛、朱永新、孙云晓等来诸城做报告,培训家庭教育教师3000余人次。

三是提高家长的认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家庭教育工作的认识,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诸城市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做好家庭教育的舆论宣传工作,提高家长的认识,让家长积极参与。

二、强化措施,推进家庭教育有序开展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基教科、职成科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每年制订印发《诸城市家庭教育工作计划》。

二是落实家长课程开课。通过“四个一”家长课程、“开学第一课”等,拓宽家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根据《潍坊市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落实一年4次8课时的家长课程,并将每学期的家长课程安排及时在网上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学校将普及培训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建立必修加选修的课程管理模式,构建立志修身、活动体验等校本课程体系。

三是设立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在教育局和学校分别成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在全市公办幼儿园和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园)设一名家教总协调员,在镇街(园区)中心学校设一名家教总协调员,主要负责学校家庭教育工作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队伍的建立,保障了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水平的整体推进。

四是成立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为打造区域内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重点培育了以齐砚艳、宁忠芳等为首的四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探寻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引领全市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是成立社区家委会。在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委会及县市级家长联合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家委会层级,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家委会,吸引镇街党委政府及社区领导干部加入家庭教育行列中来。社区家委会的成立,补足了农村学生假期管理的短板,确保了学生的安全管理,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社区实践与服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纵横交错的家庭教育网络。

六是建立婴幼儿养护指导研究中心。0~3岁阶段的科学养护对宝宝一生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建立婴幼儿养护指导研究中心,研究制订全市婴幼儿早期教育试行办法,着手婴幼儿早期教育团队建设与培训工作。

七是组织教师队伍培训。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培训班,明确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的职责和任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教师和骨干班主任培训班,提升家庭教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同时,组织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动员50周岁以下的教师积极参加。

三、创新载体,丰富家庭教育活动内容

一是开设“家庭教育大讲堂”。依托诸城市电视台教育在线栏目,设立“家庭教育大讲堂”,定期邀请家庭教育名家开办讲座,向全市的家长和家庭教育工作者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根据家长需求和关注热点,邀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等进行公益讲座,为广大家长答疑解惑。

二是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加强家校沟通,倾听社情民意及育子教子方法,促进教育发展,诸城市每年组织两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其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实地家访、电话家访等形式。

三是组织“家庭教育农村行”活动。每两年组织一次“家庭教育农村行”,邀请全国和潍坊市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亲临农村学校,向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及知识。

四是开展各类征文评选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征文”“开展弘扬传统节日活动”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影响力。

五是借助“互联网+”助推家校共育。教育局和每所学校均建立了微信公众号,班级也建立了微信群、QQ群,以加强家庭、学校和家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定期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及学校重点工作,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六是课题引领,示范带动。加强基于解决问题的课题研究,通过归纳总结,梳理出十大家庭教育问题,要求每校申报一个;定期组织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学校、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提升学校品味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督导评价,保障家庭教育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交流展示制度。建立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总结会议制度,通过总结、展示、交流,发现和培育家庭教育典型,促进家庭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带动区域内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家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将家庭教育经费纳入学校预算,确保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三是建立家长课程开课评价制度。建立家长课程学习积分制,将家长课程的学习次数、家长作业等折算成一定的学分,每学期末通过学分评选优秀家长,引Ъ页せ极参与家长课程学习。

第2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155-03

家庭支持服务是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提升家庭照料特殊儿童能力的一种服务形式。家庭支持服务意味着专业支持、资源、服务、财政补助以及其他形式的帮助。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残障人士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开办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同时相应的社会服务和专业实践也开展起来。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往往只限于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或各级各类康复中心等几种形式的专业见习与实习,这极大地影响了特教师范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特教师范生择业和从业的竞争力。为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激烈的院校及专业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除传统的服务与实践形式外,将特殊儿童自然生活和生长的家庭作为师生双方见习、实习、科研的基地,为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专业的支持,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完善和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选择。

一、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必要性

1 是培养应用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特殊教育是实践性、操作性相当强的专业,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地方性教学型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而言,至少在本科和专科层次的人才教育方面都面临着培养操作型和实践型特教师资的问题。为了凸显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和临床性,必须不断拓展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形式,为特殊儿童家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并将其作为优质的专业实践基地。

2 是搭建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沟通桥梁的需要

家庭是每个人自然的成长及教育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影响是长久的和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在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格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着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家庭教育具有自然性和浸润性等特点。从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角度来审视特殊儿童家庭时,不难发现,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早期干预、行为矫正、个别化教育、家校合作等理论都可以在其间找到鲜活的例证,所以特殊儿童家庭是沟通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桥梁。在开设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高校所在的城市,一定活跃着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身影。因此特殊儿童家庭相对于其他形式的专业实践基地而言,具有自然性、群众基础广泛等特点,这是将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作为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实践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3 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的需要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等特殊教育师范生的培养大多采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模式,特教专业师生接触特殊儿童的机会很少,由此导致他们严重缺乏特殊教育临床教学和管理的相关经验;另一方面,目前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当有限,各种特教资源,尤其是公益性特教资源稀缺。在研究领域,研究者关于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与途径的探讨几乎都集中于特殊学校、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殊班级、残疾人联合会下属的康复机构或私立的康复训练机构等,关注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对特教师范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尚不多见。但是随着“家校合作”“家庭支持”等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应进一步关注特殊儿童家庭,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特教专业服务。对于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但是没有属于自己的特殊儿童教学实践基地的高校来讲,更应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特教专业师生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家庭支持,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升社会服务品质。

二、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1 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主要是6~12岁有多种特殊教育需求的各类有身心障碍的儿童及其家庭。特殊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心理及人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全人、全生涯的发展。因此,对于有足够师资力量和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等院校来讲,可以把服务对象向两端延伸,将3~6岁处于早期干预阶段的特殊幼儿以及处于职业教育阶段的特殊青少年及其家庭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对象。

2 家庭支持服务的形式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时,应尊重、遵循特殊儿童及其家庭自然生活及成长的社会生态环境,强调以个案儿童、个案家庭为中心。因此,“到宅服务”是比较理想的支持服务形式,即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为主体的专业人员直接深入特殊儿童的家庭,利用高校丰富的诊断评估资源,教育康复的教材、教具和特殊儿童家庭的玩具、学具等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对其家长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3 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

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开展家庭支持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访谈

即特教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学生家庭,与其家长交流和沟通,以此了解某一时期该生在教育训练、人际互动、身心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家长此间的问题、困惑以及收获体会。在总结双方以往交流互动成败得失的基础上,拟订下一阶段的家庭支持服务计划。家庭访谈应贯穿于为家庭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的始终。每次访谈都应作周密的安排,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针对性强,并作好记录和整理。

(2)家长咨询

家长咨询是指个案儿童的家长向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提出问题、以求得到解决问题的服务方式。在咨询服务中,特殊儿童家长往往关心下列问题:教育特殊子女的方法、技能、态度;孩子的学习、康复状况;针对专业人员所设计的教育方案的问题与疑惑;寻求专业人员在理念和态度上的支持;等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生应尽力解决家长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教给他们教育特殊子女的正确方法和技能,为家长营造倾诉的环境,以缓解其心理压力。家长咨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书信和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

(3)家长培训

家长培训是指以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为主体,对特殊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态度、教养理念和教养方法等方面的专门训练,以此提高他们的教养能力,增强家庭支持服务的效果。家长培训可以将若干个家庭集中起来,统一培训,也可以每个家庭逐一进行。培训课可既包括理论讲授、经验分享式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现场示范和观摩式的指导等。此外,在培训地点、时间的选择与安排等方面也应作详尽的规划。

(4)个训指导

个训指导是指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的师生深入个案儿童家庭,直接为其提供一对一的教育服务。在家庭支持服务的过程中,特殊儿童家长最关心、最关注的是其子女的成长与进步情况。但是受自身文化水平、时间、精力以及特殊儿童障碍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往往不能独立、科学地为其子女做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因此,以特教师生为主体的家庭介入式个训指导,在直接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是争取家长支持与信任及巩固和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切入点。

三、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步骤

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树立“促进特殊儿童发展、提高家长教养能力、提升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品质和打造特殊教育实践与研究平台”的观念。整个支持服务过程要经历组织动员、接案、诊断性评量、召开个案会议、拟订服务计划、执行支持计划和总结评量等步骤。

1 组织动员,作好总体规划

在正式进入特殊儿童家庭以前,应作统筹规划,选派本专业的骨干教师作为家庭支持服务的直接负责人,由这些教师组织动员其他教师和同学,组建个案支持小组,并向他们解释家庭支持服务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确定个案家庭

家庭支持服务以各类特殊儿童自然成长和生活的家庭为基本单位。开展该项工作之初,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发放传单、开展调查、与其他特教机构联合举办家长会等途径,与本地区特殊儿童家长及家庭广泛接触,向他们宣讲家庭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高等院校与家庭合作的意义、内容和具体方式等。在家长与个案小组师生充分沟通后,并在自愿提交申请书的基础上,经现场调研,再确定某一家庭为支持服务的个案家庭。

3 评量特殊儿童个案及其家庭的多方面需求

家庭支持服务应以个案家庭的需求为突破口,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才能达到为其排忧解难的目的,家长和整个家庭才愿意长期合作,否则家庭支持服务往往会因为缺乏实质内容而流于形式,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不能坚持长久。为此,需要采用多种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方式,全面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教育、医疗、康复和经济等状况,尤其是要了解作为直接教养者的父母等人的需求。对个案家庭的评量应由特教专业师生组成的个案小组负责,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吸纳当地的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康复训练师等社会人士,共同组成诊断评估小组。同一小组内的不同成员对个案家庭需求的某一侧面作分评量,最后由小组负责人整理、统合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制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4 召开个案家庭诊断研讨会议

评量结束后,为了整合多方面资料,全面透彻地了解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个案小组负责人集本组成员、个案小孩的家庭成员、参与评估或后继服务的社会人士及相关的行政领导等,召开个案家庭社会支持需求研讨会,深入分析个案儿童及其家庭生活和生存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明确所需支持协助的种类、程度和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协作方式,最终形成一份家庭需求诊断报告书。

5 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

诊断研讨会议结束后,个案小组应着手拟订个别化家庭支持计划。其内容包括:个案儿童生理状态、心理表现、学业成就、社会适应等方面发展水平的简要描述;促进个案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家庭支持服务的目标、程序和日期;家庭支持服务的种类、强度、频率和实施方式;各类支持的实施场所和环境要求;家庭支持服务的起始时间和限定期限;各支持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互协作的方式;经全体人员确认并签字后,该计划方可实施。

6 实施家庭支持计划,做好总结评量

个别化家庭支持采用循环推进、长期追踪的方式实施。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和相关社会人士首先分别介入个案家庭,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支持服务;学生2―3人一组介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针对家长的教育咨询与辅导、针对个案儿童的评估、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设计并实施教学等活动;随后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该个案,由学生小组独立承担相关的教育服务;特教教师选择第二个家庭并为其提供服务;第二组学生介入,教师指导他们逐步参与各项服务活动,教师和相关人员逐步撤出此个案,由第二组学生独立承担相关的支持服务……由于特教专业的招生规模一般都较小,学生人数很少,如此循环几轮后,所有的学生都可被分配到相应的个案家庭了。至此,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便由点及面地真正开展起来了。对于教师而言,还需要定期巡回指导各学生小组和个案家庭,了解他们彼此间的问题与困惑,即时给予分析和解答,对家庭支持的成效进行及时评量与总结。

四、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盈利与公益问题

针对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究竟要不要或应不应该向家长收取一定费用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应该秉持公益、义务的原则开展服务。向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服务,受益的并非只是服务的接受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的特教师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在专业情感、专业理论、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获益,这种收获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支持服务的初衷是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为特教专业的发展搭建一个平台,而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2 家庭支持服务与其他专业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

家庭支持服务只是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专业师生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已,它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但绝不能取代特教学校、康复训练机构等其他途径的实践形式,它们是互为补充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将校内、校外、家庭、和康复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

3 支持主体的角色定位

作为支持服务主体的特教师生,在提供专业支持、与特殊儿童及其家长互动的过程中是服务的提供者,是家庭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切忌抱一种居高临下的“专家”姿态对其指手画脚,应该在充分尊重其原有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前提下,积极倾听他们的意见,理解并尊重其文化习俗,通过对话解决彼此的矛盾和分歧,构建若干他们所需、自己可为的自然和社会支持系统,发挥好自己在特殊儿童与家庭、特殊家庭与学校、特殊家庭与社会互动中的纽带作用。同时应处理好与家庭其他支持主体的关系。

第3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各位家长,同志们:

作为我市深入推进家校共育、全面提高全市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一件大事,XX市家长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今天在这里正式开班并举行第一期家长培训。我代表XX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向为家长学校顺利开班做了大量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向前来参加第一期培训学习的家长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在县域内开办全市家长学校、开展家长全员轮训,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自觉行动,是一件具有开创性、探索性的重要工作,无论对于孩子成长、家庭幸福还是教育发展,其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都是可以预期的。但要把这样一件好事做好,困难与挑战不可小看,因此需要全市家长、社会各界和我们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为什么要办家长学校?

一句话,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今年9月1日给家长的25条建议,第一条也讲到了这句话。只有家长学习了、进步了,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跟上,孩子才可能做到“天天向上”。认真思考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没有谁比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没有谁比爸爸妈妈更希望掌握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优生优育知识。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家长,从孩子出生到孩子长大,(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从来没有机会接受关于家庭教育的系统培训。我们怎样教育孩子?跟着感觉走,最多也是通过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与教训,或者参考一些别人家庭的教育方法,“摸着石头过河”,或者说是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实验结束,孩子已长大,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已经无法改变。细细想来,这种“无证驾驶”的家庭教育,虽然不违法,但是很可怕。我们举办家长学校,就是要变“无证驾驶”为“持证上岗”,帮助家长实施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家庭教育。

一要通过培训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水平。通过培训,让家长们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常识、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共同分享成功的家庭教育的普适性做法,让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多看到孩子的成长进步,多体验家庭教育的成功快乐,多享受亲慈子孝的天伦之乐,少遇到家庭教育的冲突麻烦,尽最大努力避免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产生的各类家庭悲剧。家长们对此充满期待,我们对此也充满信心。

二要通过培训引导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家长不仅是孩子成长生理健康的奠基者、物质条件的提供者,更是孩子精神成长的引领者。“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首先由谁来扣?是家长;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由谁来教?还是家长。因此,孩子良好的品行与习惯,都需要家长的示范引领。很难想象,家长对长辈恶语相向却要求孩子要礼貌孝顺,家长沉迷于麻将应酬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家长随地吐痰随处抽烟却要求孩子讲文明讲卫生。家长都不喜欢学习、不断提高,怎能要求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要通过培训深化家庭与学校的交流合作。学校为孩子做了什么,老师对孩子有哪些要求,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家里是怎样的表现,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具体的困难,学校和老师应该知道。只有家庭和学校之间做到了有效的沟通,老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家长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学校,相互埋怨、相互指责就会变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家校共育的最大合力。家长学校不但是家长学习的平台,还是一个教育和社会交流的通道。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参与和我们的努力,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全市教育的整个生态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第二,怎样办家长学校?

一句话,做好公益培训,开展全员轮训。既然是公益培训,意味着不向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家长要做的,就是抽出时间按照要求积极参加学习;既然是全员轮训,意味着每一位家长都要争取参加培训。

从培训准备的层面看,我们将竭力为家长提供系统而专业的家教知识。按照“理念+实践+案例”的授课模式,我们已经从新时代家教的家国情怀系列、亲子沟通系列、习惯培养系列、运动健康系列、心理健康系列、正面管教系列、营养发育系列、家校共育系列等八大领域,着手开展课程开发,聘用优秀教师,精选培训内容,制作培训课件,努力让每一位家长都能从培训中学有所获。前期的所有准备,大家在今天的第一期培训中就能有所体验。

从家长参与的层面看,我们将竭力为家长参与培训提供便捷的通道。培训时间全部安排在周末上午,家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大家通过“XX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微信公众号,(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登陆“家长学校”窗口就可以实现网上报名,每期报名人数满XX即开班授课。家长在现场听完三场讲座并完成三次手机定位签到,即视为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可获得XX市家长学校颁发的可打印电子结业证书,这将成为以后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的重要参考。

第三,怎样把家长学校办好?

一句话,一心一意办好培训,全心全意服务家长。一心一意办好培训,就是要把家长学校当作主业来做,做出专业水平;全心全意服务家长,就是要让家长学得安全、学得舒心、学得有益。对此提出以下希望:

(一)希望授课老师认真研究家庭教育、家长教育。

这样深度广度地开展家长培训,在全国都是首例,对我们大家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大家既要研究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现状与规律,又要研究家长教育的现实需求与未来方向;既要注重培训内容的政治正确、思想正确,和日常的家庭教育密切相联,又要注重培训方法的灵活多样、语言表达的深入浅出,让家长们乐于听、乐于学,让培训内容真正实现入脑入心。

(二)希望相关单位认真做好组织工作、服务工作。

家长学校是不断深化家校共育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推动,人员覆盖广,配合部门多,工作周期长。(关注公众号:公文类写作)各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股、教师培训中心、各教育督导责任区和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通力合作,顾全大局,勇于吃苦,把家长报名、班级组织、课堂教学、培训服务、安全保障、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组织好、落实好。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校(园)长要亲自安排、时常过问,要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对于一直没有参加报名培训的家长要及时给予温馨提示,建立培训管理的长效机制,直到轮训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希望各位家长认真落实集中学习、自我学习。

第4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对当前及“十二五”期间农民工培训工作形势的基本看法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只要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那么“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也必然存在,而且数量也仍会比较多。因此开展农民工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2、随着我国大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的不断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随着80后、90后年轻农民工的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愿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前农民工的有事做、有饭吃、有钱拿的思想,而是想要离开农村进入城市、溶入城市。因此,今后的农民工培训要不断适应和满足新形势、新要求,必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3、今后农民工培训的着力点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政府的重视度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要加大。二是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质量。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造公平竞争的培训市场。四是转变政府的职能,从当前的主导作用转变为引导作用。五是加强培训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成效。

二、“两后生”培训的相关情况

1、经调查统计,我县每年“两后生”的人数为1530人左右,其中属贫困家庭“两后生”的人数约为300人,占总数的19.6%。愿意继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为236人,占贫困家庭“两后生”的78.6%。愿意接受中、短期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为57人,占贫困家庭“两后生”的19%。

2、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建议全额补贴其每年在校学习期间的学杂费,让学生只要负担自身的生活费用。补贴的方式可以采取以培训券、培训卡的形式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或由各级扶贫部门统一发放到学校。对愿意接受中、短期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两后生”建议补助标准按培训期限计算,每人每月应至少500元,培训时间最好在3个月以上,补贴方式采取由各级扶贫部门与培训机构统一核算。

3、对此项工作的打算及建议:一是考上大学但没钱去读书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适当进行扶持,比如每年扶助3000-5000元,让这些学生可以顺利地上大学。这样的效果应该比目前的培训效果更好。二是对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参加中等职业教育免除一切学杂费,减轻家庭负担,这样也可以调动积极性。三是对每年的“两后生”集中开展培训,让他们在走上社会之前可以掌握一技之长,不再盲目地到外面打工。四是把中职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延长义务教育的时间,这样可以真正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三、“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情况

1、对当前东南沿海出现的“民工荒”问题,我们的看法是:从总体上看,民工的总量比以前不是减少了,而是有所增加,所以民工的总量应该是不会缺少。出现“民工荒”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结构性的、季节性的原因,也有用工单位待遇低的原因,造成有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出现用工荒。但是,也有农民工找不到事做,在外面失业。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的跟踪调查,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采取定向、定单培训的方式和岗前技能培训的方式,企业需要什么技术的工人,我们就开设相应专业的培训班。

2、“十一五”期间雨露计划示范基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运行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发挥的作用:承担了组织实施培训工作的职能,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培训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运行基本情况:大部分的示范基地运行状况较好,招生、教学、推荐就业方面比较规范,群众的满意度较高。

存在的问题:重招生轻推荐就业比较突出,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培训收费相对高。

3、现行培训方式与扶贫资金到户可以采取给培训的学员发放培训券、培训卡等形式实行对接。

4、新形势下改进和提高雨露计划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切实提高培训的补助标准。二是灵活采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成效;三是对贫困家庭的“两后生”在校参加中职教育的学杂费实行全额补贴,真正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全家脱贫”的目标。

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的相关性的情况。

1、我县这几种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农村的留守劳动力和农村的种养大户;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农业方面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培训的主要方式是集中培训和分散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第5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9-0070-0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铡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共青团等组织要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

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学生的心理培育作为学校重要研讨内容,通过“三横一纵,三个面向一则专栏”的多维联动心理培育网络,努力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育的桥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一、专业引领,整合心理研究资源

走专业化引领的道路,为我校的学生心理培育道路,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打开了新视野。

专家指导,提升高度。我校每学期都会专门聘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专题指导。学校的心理教师团队,也有机会向专家请教学习,提升成长。

专业引领,长线扶助。我校邀请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中国第一届人际沟通分析培训顾问于明东老师作为学校的长期心理顾问,对学校的心理活动进行专业指导,解决心理教师团队的工作困惑。

团队共进,天天向上。我校的心理团队有四位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全部都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其中不乏心理专业出身的心理学学士和硕士。心理辅导是对一个人的心灵疗愈,为了做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校的每一位心理教师都主动自费进修学习。教师们掌握的技术领域颇丰,包括精神分析、沙盘治疗、格式塔疗法、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系统式家庭治疗等。我校的一位心理骨干教师更是进入中德班学习,可以说在专业成长的路上,不畏风雨,天天向上。

二、“三横一纵”,构建校园心育网络

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是面向学生、面向家长、面向教师全面开展的,通过微信公众号的专栏进行心理知识的每周传播,力求实现“三横一纵”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一)面向学生

1.心育历程,成长启航

每年的新生入学前一个月,我校会开展新生入学前测工作。前测采用两种形式进行:标准化量表形式的一般能力测验和绘画形式的人格测验。根据前测结果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并为特殊的学生建立档案,为后期辅导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家长们利用开学前的时间做好孩子的心理调适,使孩子能够更加顺利地适应学校生活。

(1)标准化一般能力测验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测验采用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依据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在保证信效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化改编,量表对新生的社会发展、语言发展、心理素质、社会反应、问题解决、记忆能力、观察推理、数学能力、方位辨别和感觉统合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测验。施测教师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统一培训,保证评价标准统一。 测量结果不作为任何评价标准,只是用来提供教育指导,对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身体协调性得分不佳的学生,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创设运动的机会,尤其是手、脚、眼、脑并用的体育游戏等。

(2)绘画形式的人格测验

采用儿童喜爱的绘画形式,使用房树人绘画测验,了解和收集被测者的人格、情绪等方面的信息。“房树人测验”由美国心理学家Buck JH于1948年率先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系统论述,是一种投射性的测验。绘画由心理教师统一回收,对特殊的绘画作者进行个别访谈,本着不评价、不分析的态度,了解学生的生命故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给家长的家庭教育提出合理建议。

(3)心灵成长手册

通过上述测验,筛选出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以及后续在读阶段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在接受心理辅导后,教师会将学生的沙盘、绘画等作品制作成《心灵成长手册》赠送给学生。只有作品,本着不评判、不诊断、不解释、不分析和接纳尊重的态度,作为一段心灵历程的纪念。

2.心育课程,成长导航

(1)心理主题班会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梳理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我校通过主题班会有计划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设计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内容,涉及自我发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比如“我们都很棒”“和月亮说晚安”“我的小火山”“我就是我”等。

(2)订单式团体活动课

每学期心理教师们会根据班主任反馈的班级现象,开展订单式服务,设计适合学生需求的团体活动课。比如:针对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模仿成年人的拥抱、亲吻等行为,设计“身体红绿灯”一课,有效地指导学生适当合理的行为尺度,并解决了班主任和家长们的困扰。再比如,针对学生互相起绰号的现象,设计“我也有‘美丽’的烦恼”一课,用心理剧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到被叫绰号者的感受,学会尊重他人,开玩笑要适度。

(3)沙盘体验选修课

沙盘游戏 ,亦称箱庭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技术,可以在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人格发展,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的培养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引导来访者获得以自性化为目标的人格发展与心性完善。我校每周五的下午为选修课时间,沙盘游戏作为一种体验式课程,每周一次带领学生体验自我探索与心性完善。沙盘主题有固定的,如“家”“朋友”,也有生成的,由小组自发生成。

(4)家长进课堂

我校的家长进课堂活动,整合家长资源,为学生打开了新视野,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我们的家长讲师团里不乏心理学专业的相关工作者,这些家长们也进入学生的课堂,为我们的心育培养计划增砖添瓦。

我校曾邀请中科院心理所博士生、国家心理咨询师、国际催眠师、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青岛市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刘杰老师为三年级的孩子们授课“健康心态,快乐学习”。学生们看着同学的家长给自己上课,心情放松。刘老师通过“带你走进魔法世界”“盲人摸象”的互动游戏,教会了孩子如何坚强、坚韧地走出困境的道理,给予孩子们专业的心理引领。

3.心理辅导,成长护航

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处境不利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农民工子女、离异家庭儿童等)、特殊儿童(残疾儿童、有缺陷的儿童、自闭症、多动症等)、问题儿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网络成瘾等)。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五步走的程序进行规范化辅导。

(1)由班主任提供关于上述学生的大致情况信息;

(2)由心理教师进行个体的课堂或课下观察,进行初次访谈评估,并提供详实的评估报告;

(3)由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一起与家长进行沟通,确定家长知情,并获得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意。

(4)由心理教师进行同质团体或者特殊个体的心理辅导。

(5)反馈给家长和班主任,并提出心理培育建议,三方协同跟进,改善现状。

(二)面向家长

1.贯通三方资源,开辟家庭心理培育学习新途径

我校特聘全国知名教育心理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为学校长期家庭教育讲师、青岛市心理专家作为家长学校顾问。同时邀请家长代表(心理学相关工作者)组成讲师团和学校心理教师团队进行家校合作,贯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资源,通过组织家长系统地学习家庭心理培育知识,联合学校、社会力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家教方法,开辟家庭心理培育学习的新途径。

2.立足三个维度,实现家庭心理培育

我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在家庭心理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听取家长们的需求,从学校、年级、个体三个维度,分层落实,全员覆盖,实现家庭心理培育的广泛性。

(1)全校范围内,定期(一个月)举办专家讲座。邀请国内家庭教育知名人士和教育专家到校,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如邀请知名教育专家陈麒光老师、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主席詹惠元老师开展了“破解家庭教育的三大密码之心理密码、习惯密码、动力密码”主题讲座,好习惯养成教育专家王碧英老师等专家多次为家长学校授课。

(2)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如:一年级新生家长学校培训班;年级优秀资源分享会;社会专业人士的“拥抱青春期”专题亲子讲座;等等。

(3)从个体上,每个学校都有特殊学生,而每个特殊学生的产生多半源于特殊家庭。学校组建了专业的心理教师团队,通过沙盘、会谈、绘画、雕塑体验等活动,由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家长一同制订适合学生的心理辅导方案。

(三)面向教师

1.心理培训,为心理保健

(1)入职培训,调整心态

每年我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中都必定有半天的时间是心理培训,新教师入职面临着工作适应,角色转换,生存竞争等多重压力,是特别需要心理支持的群体。

我校邀请青岛市家庭教育讲师团首席专家,中国第一届人际沟通分析培训顾问于明东老师对新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心理团体活动,让新教师们互相认识、了解,增进团队友谊。同时了解自己在未来教育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从心态上调整自己与未来工作的关系,降低入职后角色转变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

(2)提升培训,呵护心灵

从微观的了解自我角度出发,走向成功。我校的教风是专业智慧,教为不教,努力实现每一个教师心中的梦想。大家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为此,每个学期我们都会举办教师心理培训。我校曾邀请到美国卡内基训练中心山东区总经理、卡内基公司Y深讲师夏明杰教授进行“Retreat meeting” 主题培训,全体教师们在静思、反思中了解自己,重新出发。

从宏观的职业生涯角度出发。我校曾经邀请到青岛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刘丰处长到校给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思考”主题培训,为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审视与规划打开了一扇窗口,为长期在一线辛苦耕耘的教师们寻找工作中“诗意的栖居”指明了航向。

(3)班主任心理工作培训,以点带面

班主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关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大面积展开,班主任的心理知识培训必须重视。我校由专职心理教师结合学校心理工作实际情况,给班主任们进行相应的心理知识基础培训。培训的主题和内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包括:什么样的学生需要做心理辅导,如何介绍学生的情况和问题,什么才是心理辅导的目标,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有效的心理辅导等等。

聘请市知名心理专家于明东老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主题为“如何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资本提升培训。针对当前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向班主任讲解怎样识别和理解学生的异常行为。通过班主任们提出的实例,进一步论证教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重要性。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例,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教师自己感悟并寻找学生问题心里的产生原因,引起了教师们的强烈共鸣。

2.关爱教师,优化管理

教师是学校管理之本,学校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教师的管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小学教师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教师同样肩负教学、教育研究、活动服务等多重任务,加之小学学生尚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教师肩负的学生人身安全责任重大,同时教学及研究工作更是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考核,其所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我校关心每一位教师的身心健康,由心理教师采用专业的量表,进行教师工作状况的调查。将教师的压力源分为: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校管理、工作特征、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社会八个维度,将教师的压力反应分为:生理、心理、行为三个维度。科学、客观、有效地调查出教师们的现状。校领导层非常重视教师们的幸福感,针对调研报告,进行了具体的管理方案调整,并切实给出了许多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措施,如:针对教师的压力反应以生理为主,增加体育锻炼的机会;针对教师的压力源分析中语文教师的压力显著高于其他学科教师,学校采用午休午写时间全校教师轮班制度,大大减少了语文教师的工作压力。

3.心理援助,温暖心灵

(1)个体心理援助

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针对遇到特殊问题(意外、失恋等)或处于特殊时期的教师,由学校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团队进行个别、隐私的心理辅导服务,以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使他们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来生活和从事教学工作。

(2)团体活动

在教师的问题类型比较集中,相互之间不存在负面关系的情况下,组织教师进行团体心理活动,通过团体咨询的活动,使教师们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

我们的期末班主任总结会都是以团体活动的形式开展,包含:热身、破冰、团结协作、升华总结四个大环节,让教师们在游戏中放松一学期的重担,在分享中总结报告,在体验中互相理解,团结向前。

(四)微信公众号专栏

我校从建校之初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利用平台专栏每周发文。以简短精炼的小文章,结合生活,及时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提供心理策略知识补充。随着阅读量的增多,经验的累积,专栏不断改版升级,经历三次改版,最终由“父母讲堂”升级为“七彩心苑”。文章主题以家庭心育和生活减压为主,例如:“好的家庭教育,先了解儿童心理的7种特征”“做个‘不讲道理’的家长”“与宝贝分床的小建议”“父母如何能做到心理学家说的‘和善而坚持’”等。

三、一种追求,让幸福从这里起航

让幸福走M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活,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感受幸福的基础条件[1]。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学校的心理健康团队严格恪守伦理道德,开阔视野,大胆创新,力求将幸福感带给每一个人,搭建心育网络,让幸福从这里启航。

参考文献

[1]曹新美 ,刘翔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J].教师教育研究 , 2006 , 18 (3):65-69.

第6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一、以教育培训为根本,进一步增强女性自身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教育培训。围绕宣传贯彻中国妇女“十大”精神,通过专家授课、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形式,引导广大妇女干部认清自己的特殊身份,提高广大妇女的政治理论素质;要通过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客观实践等培训,进一步增强各级妇联干部服务基层、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与本领。

二是着力培育和开发女性人才。全面实施《区XX—XX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大力培育女领导干部、女性经营管理者和女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配合组织部门不断推进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努力适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的女性走上领导岗位。

三是加强失业妇女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结合社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需要,重点进行家政、插花等技能培训,帮助她们实现就业,解决自身及家庭生活问题。

四是抓好家庭教育工作。以社区德育中心、家长学校、小公民道德实践基地等为平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着力引导全区广大家庭崇尚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一是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指导各社区家长学校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实地考察要求,开展家长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家长学校检测、评估工作;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定期开展活动;推动家庭教育课程进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内容,举办“家庭教育培训者培训”。二是继续配合市妇联实施“家庭教育百千万”工程”(百场公益讲座、千次家教活动、万户家庭受益)。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深入社区家庭,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新思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邀请专家深入学校,以家长会的形式举办“开心一课,健康成长”专题讲座;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月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三是促进家庭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新规律、新机制、新形式、新途径,提升家庭教育工作整体水平。跟踪、督促承担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家庭教育课题按时完成。组织专家,深入街道社区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家庭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教子方法,营造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进行家长学校师资培训,提升广大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举办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暑期夏令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征文活动,年底对家长学校进行评估考核。

五是加强信息调研。重点围绕妇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干部队伍建设、外来务工妇女生存与发展、婚姻家庭新问题、家庭教育等进行信息调研。通过走访慰问、专题研讨等活动,组织力量深入街道和社区,现场实地了解妇女儿童生存状况和利益诉求,进一步找准各类问题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以服务群众为主题,进一步引领妇女广泛参与经济建设

一是实施“115”巾帼创业发展行动。加大工作协调力度,整合有效资源,努力创建“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3个、树立“巾帼党员示范岗”2-3个、表彰“巾帼创业明星”10位、发放创业发展奖励资金2万元。

二是开展“岗上建功”活动。完善表彰激励机制,结合相关工作活动,评选表彰“巾帼文明岗”20个、“巾帼岗位明星”10位;

三是开展“岗下创业”活动。开展“三八架金桥?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开展巾帼牵手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行动,与企业家联合开办提高女性创业能力(getahead)培训班,增强妇女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7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

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不少家庭面临着“二胎敢生不敢养”的难题,父母也开始反思自身在子女抚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传统的教育方式策略已不合时宜,父母双方出现教养分歧等。2015年,教育部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时期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亲职教育,即“协助父母获得称职父母角色的经验,同时亦包括协助那些打算成为父母的人士,使他们做好准备,能更有效地担当父母角色” ,逐渐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之一,其中,父母效能团体训练亲职教育模式备受热捧,在国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模式简介

一般来说,亲职教育的实施方式分为大众媒体、个别咨询和团体形式,其中较为成功的亲职教育模式大多采用团体形式。团体形式包括读书会、家长经验分享会、班级教学、家长会和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中,家长经验交流会和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2]。相比较而言,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包括角色扮演、团体游戏、分组讨论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克服了读书会等方式内容枯燥的弊端,充分调动家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如何开展父母效能团体训练

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一般由8-12人组成父母团体,每周举行一次,每次2小时,大约持续8-12周。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流程,按照热身活动、主题演练及总结活动三个环节依次展开。课程活动依照固定的主题进行,并且要求父母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如: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或完成学习心得报告等。

(一)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旨在让家长相互认识,明确团体目标并形成团体共识和规范。学员互动和亲职教育的成效有间接的关系,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训练的成败[4]。因此,在团体活动开展之初,建立起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促使家长形成互相帮助以满足共同的需求的意识在营造团体动力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无论是首次培训的人际破冰主题活动,还是往后每次培训前的热身活动,都选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围绕相关教养主题开展的开放式讨论、团体竞赛游戏、动态热舞、家庭愿景彩绘以及引导式幻游等。

(二)主题演练

这一环节是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核心部分,同样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的参与性,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形式,目的是让家长借助亲身体验,激发教养反思,学会自我改变,从根源上自主解决问题。

以“角色扮演: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为例,导师提供案例:“铭铭和好朋友嘉嘉在玩耍过程中发生冲突后,铭铭把口水吐到嘉嘉身上。铭铭不仅拒绝向嘉嘉道歉,还对妈妈撒谎,否认事实。”并轮流邀请三位家长分别扮演铭铭、嘉嘉和铭铭妈妈,分别体验在不同应对策略下,孩子的心理感受以及问题行为的纠正成效有何区别。比如,有的家长可能会严厉呵斥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但是,孩子可能既不清楚被打骂的原因,又不能掌握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亲子间的关系也可能将因此变得越来越疏远。上述案例中,事件的处理重点应该是教育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纠正撒谎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处理过程中应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向孩子说明,他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如何改正。同时,还应该引导其学会自我反省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角色扮演是一项改变人的观念行为的有效策略。通过角色扮演,家长能够产生共鸣,切身体会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分组讨论和经验分享等活动形式也同样具有角色扮演形式的效果,让家长在感同身受的体验中激发对以往教养行为的反思,达到练习沟通技巧,提高教养效能,促进亲子关系的目的。

(三)总结活动

每个主题教育活动结束后,导师一般以温和的活动结束当次训练课程,例如导师梳理归纳当次主题的要点和沟通技巧、团体答疑、引导家长以冥想的方式回顾当次主题、导师针对当次主题布置作业等。父母效能团体训练注重在家庭作业环节对家长进行当次主题内容巩固。一般来说,家庭作业包括阅读相关亲职教育材料、预习下次主题内容和当次主题实操。主题实操旨在鼓励家长把握教育契机,在具体的家庭教育场景中进行探索实践,及时对所学的沟通技巧进行巩固演练,并在实际演练中不断改进。

三、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须注意问题

第一,虽然父母效能团体训练具有实践价值,但其存在的不足也不容忽视。如P.E.T.课程过分注重技巧,忽视了父母教养的本质,使得亲子互动变得有些技术化;S.T.E.P.课程存在隐蔽的权力使用等问题。此外,现时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课程大多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外国情和教养方式差异可能会引发价值观的冲突,增加父母效能训练实施的难度,影响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要综合考虑国情和文化背景,对各种取向的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进行去粕存精的修整。

第二,如前所述,团体动力的营造关系到整个父母效能团体训练的成败。廖永静强调,团体领导者是团体动力的关键因素,是整个团体进程的引导者和推进者。导师需要时刻察觉团体的动力和发展,为家长提供一个安全、轻松、值得信赖的环境。因此,开展父母效能训练前,对导师的挑选和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第三,我国学前儿童家长参与的亲职教育活动以幼儿园为主要载体,在有限的社会支持下,家长可能会因为受到时间、空间和资金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无法参与到父母效能团体训练。这不仅导致父母效能团体训练难以广泛地面向全社会家长开展,更有可能会阻碍我国亲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开展父母团体效能训练时应尽量做到家庭、学校和社区有机协同,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社会支持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文是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YQ201516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编号:fsyq201403)和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项目(编号:pdjh2016b05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台湾国立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家庭教育学[M].台湾:涛石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12.

[2]许璐颖,周念丽. 学前儿童家长亲职教育现状与需求[J]. 学前教育研究, 2016(3):57-66.

[3]咸金花.父母团体训练对儿童的问题行为改变之效果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4]林家兴.哪些因素最能预测亲职教育团体的效果[J]. 教育心理学报, 2010, 41(41:4):847-858.

[5]袁萍华.父母效能训练(P.E.T.)的心理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第8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特别是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学管理,开拓创新,努力实践教育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教育示范作用、支持协助作用、积极构建作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更好的促进家长委员会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坚持时间教育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打造富有魅力的个性化学校。

二、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

校长:杨小刚

主任:冯志亮

成员:李声贵  罗德智  谢登奇  刘甲琼  张克亮  李朝英  孙学娟  李传洪  蔡怀江

三、家长委员会的宗旨

      团结全校学生家长,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宣传国家的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引导家长正确地评价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工作目标

      以构建家校和谐,培养“自立坚强,勤奋乐学”学生为主要工作目标,积极构建学校现代家庭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会教育达到“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不断提高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具有高品牌的个性化学校。

五、家长委员会的主要工作

(一)健全家长委员会例会制度

     每月一次专题会议,例会由家长委员会主任召集。例会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学校工作计划,讨论家长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学校阶段性工作情况,参与讨论学校重大问题并提出建议。每次会议要求做好会议记录。

(二)完善培训机制

1.家长委员会委员每年培训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采用集中培训学习和交流。

2.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制定落实培训计划,培训采用专家培训和家长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每学期对家长培训不少于一次。

3.开展组建“学习型家庭”工作,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家庭的文化氛围情况,组建工作意向,首次确定组建“学习型家庭”对象。

4.学校家长开放周活动

学校安排家长开放周活动(具体时间学校通知),从早上上学开始,每位学生家长均可到校,跟踪各学科的课及课外活动等,让家长通过亲身参与,了解孩子在校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以便针对性地教育子女,并能根据观察校园一天的生活,提出合理化建议。

5.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研讨家长学校工作,定期向家长介绍教育经验,相互交流,充分发挥民主性,组织家长协助学校科学治校,科学育人,发挥好其桥梁纽带作用、教育示范作用、支持协助作用、积极构建作用。

6.强化家校联系工作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主动走向学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长,以自身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赢得家长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每次家访做好记录。特别是下列类型的家庭作为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学困生家庭,二是经济困难家庭,三是单亲家庭,四是无业和个体户家庭,强化家庭教育的意识和责任。

7.搞好优秀家长的评选

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家长学习教育理论及心理学的敬爱偶遇理念,充分发挥其引导、指导、教育孩子的作用,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配合学校共同实现科学育人。评选比例为5%,通过评优活动推动我校的教育格局建设。

本学年度,我们将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组织家长学习《家校安全责任监护协议书》、《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校事故处理意见》等。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认识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第9篇:家庭教育培训总结范文

这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对我们都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工作过了就能有切身的体会。短短的三天培训非常短暂宝贵,内容涉及很多:有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专题讲座,还有安吉县有效课堂规范年综述及学生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的讲座。

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我们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具备全面的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通过新时期师德行为规范培训,我懂得了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的,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关于教科研的讲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师教书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们要学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可能参与一个大的课题比较难,但是科研意识却不能忘记,它应该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因为这种实践加理论的科学方法可以加快我们的成长速度。例如,我们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困惑记录下来。可以方便我们从中找到不足,总结经验。当然,不足要通过教育专著或者向专家、老教师请教解决。

通过培训我也对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班主任工作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联系所有任课教师的纽带。汤校长给我们组织的分小组设计班级班徽、班歌、班名的活动,更是让我们从实践中了解到了一个班级团结凝聚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