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高铁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高铁实训总结

第1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

铁路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铁路行业的工作科技含量相对较高,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联动运营才能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近年来铁路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企业扩大了对铁路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都会有一大批新职人员加入到铁路工作队伍当中。为了提高铁路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新职人员的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岗前资格性培训实际上就是一种提高职工生产、作业技能的有效教学形式,在铁路行业加强对新职人员的岗前培训是确保运输作业安全进行、提高铁路企业运营效率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对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1 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的必要性

1.1 是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铁路企业改革也提上了日程。目前我国铁路行业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运输组织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近年来整个铁路部门的布局调整和站段合并使得铁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构成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有很多新鲜的血液注入了铁路行业当中。为了保证铁路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对这些新职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帮助其加快速度适应新时期铁路企业改革的要求,从而积极的为我国铁路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2 是提高新职人员技能水平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铁路企业招收的新职人员大部分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铁路专业相关的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只懂理论知识,实践水平总体较低,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是提高职工总体技能水平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职人员加强技能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更好地胜任具体的岗位工作,更加适应新时期铁路企业发展的需要。

1.3 是保障铁路企业安全生产运输的需要

铁路行业本身就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而对职工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职人员往往只了解部分理论知识,缺乏必要的实际操作经验,未经培训直接上岗很容易出现操作失误而给铁路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害人员的安全,因此,铁路企业对新职人员加强岗前教育培训能够提高职工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保证铁路企业各项生产运输工作的安全运行。

2 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措施

2.1 明确岗前培训目标、要求及各方职责

为了提高铁路新职人员培训的有效性,企业在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之前必须要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要求等。新入路人员的岗前资格性培训,要求紧紧围绕企业的运输生产需要来开展,其主要目标是使新职人员掌握定职后所需要的独立作业的技能。这就要求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培训工作的质量考核工作,确保新职人员在参加完岗前培训之后都能够具备岗位要求的能力。同时,在开展新职人员岗前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铁路企业要明确各方职责,包括职教、人事、和其他专业科室等共同组成培训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合作,致力于提高新职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2.2 丰富岗前资格性培训基础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铁路企业新职人员岗前资格性培训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培训内容复杂多样,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培训工作人员必须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新入职人员要以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为主,要强化新职工的铁路基础知识、劳动安全知识、自身岗位职责、必要的法律知识等,从而提高新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完成了基础教育培训之后,再针对职工工作岗位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另外,还要完善企业新职人员的教育培训评估机制,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总结、反馈和评估,根据反馈结果对培训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使新职工培训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2.3 强化岗位培养师带徒的培训模式

铁路企业的大部分工作专业性都比较强,尤其是技术性的工作内容,新职工不了解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时强化师带徒培训模式,技能水平较高的老员工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帮助新职人员熟悉本岗位工作内容,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方向,熟悉各种岗位安全知识和规则制度,熟练操作技能和工作流程,从而促进新职人员快速成长、成才,操作技能达到岗位标准要求,进而独立顶岗作业。同时,铁路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职工的个性特点为其制定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

2.4 组织新职人员开展拓展训练

新职人员刚进入企业当中会由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同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适感,进而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会影响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因而铁路企业在开展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时,有必要组织新职工开展拓展训练,让同一工务段、不同岗位的新职人员共同参加实践活动,通过相互沟通合作共同完成实践项目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新职人员的团队意识,还能帮助企业更快的了解他们的能力及性格特点,从而为其在团队中选择适合的位置,实现铁路企业人才的优化配置。

3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企业新职人员的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对于铁路企业改革发展、保障铁路企业安全生产运输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铁路企业必须按照相关培训规范开展对新职人员开展岗前资格性培训工作。培训人员要明确各岗前培训目标、要求及各方职责,提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强化岗位培养师带徒培训模式的实施,积极组织新职人员开展拓展训练,从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非.铁路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沈阳师范大学,2011.

[2]王立中.铁路企业职工培训项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第2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铁路职工 教育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215-02

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刺激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现代化、先进化发展,全新的铁路生产、运营技术以及先进的现代化铁路设备都迫切要求铁路职工专业能力的提升,因此现有的铁路职工要想在实际的生产运营方式中,有效掌握科学的先进技术,就要对自身专业技能不断进行再教育培训。这使得铁路教育培训老师要立足于实际发展情况,对传统教学培训内容去糟粕、取精华,在实际教学培训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问题,创新改革教育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真正展现出对铁路职工教育培训的效果。

一、现阶段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出现的问题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铁路职工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保证,一支专业化、素质化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可以有效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对推动铁路运输事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近几年各地方铁路局逐渐加强了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具体如下:

(一)教育培训老师与铁路培训职工人数不成正比

铁路运输事业是我国最主要的运输系统之一,作为一项庞大的运输管理系统,需要很多工作人员来维护和支持铁路运输的正常生产运营。因此作为我国铁路三级体制管理系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局成为我国铁路管理的特色管理组织,在我国铁路局分为哈尔滨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兰州铁路局、西安铁路局等总共18个铁路局。其中单以北京铁路局为例,截止到2014年年末,北京铁路局总职工人数达到204000余人,职工干部有36000余人。专业技术骨干仅仅只有18000余人,而在北京铁路局的天津职工培训基地里,教职工的人数只有130余人,面对庞大的北京铁路职工总数,教育培训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极其繁重。在培训工作的高峰时期,比如春运、寒暑假期间,教育培训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1]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培训教育任务,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不能做到从细节处培训教育铁路职工,无法在短时间内激发铁路职工专业技能潜力。严重的教师资源短缺造成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切实开展,影响了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二)培训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铁路职工培训工作复杂、任务繁重,同时由于工资、职称评定等问题,很多年轻的技术骨干不愿做教育培训工作,使得现有的铁路教育培训教师老龄化严重。而这些培训教师经过多年的培训工作,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培训经验,在新入职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上游刃有余,但是无法做到技能培训的实践性。[2]加之教师资源的缺乏,使得现有培训教师任务繁重,只能保证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无法保证对自身的技能实践进行再学习,无法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在教学培训过程中,不能将教育培训效果最大化,阻碍着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三)没有健全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一支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立,要依赖于健全的管理机制,现在很多铁路局培训站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监管教师日常的教学培训工作时,也只是简单监管培训任务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同时并没有建立对培训教师进行技术再教育的机制,使得培训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培训教材没有及时更新。[3]在操作技能的培训上缺乏实践性,因此不完善的管理机制阻碍着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措施

由于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加之现代铁路的建设越加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使铁路职工培训教师的储备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应该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铁路职工综合素养的提升作出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实现师资资源共享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着手,短时间内想要改善培训教师资源短缺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资源共享。[4]多数培训基地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上,长时间存在封闭管理的情况。但是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使得师资极度缺乏,庞大的职工人数和稀少的培训教师形成对比。如果将培训基地和铁路相关培训学校进行融合与师资共享(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南大学中的铁道工程专业、交通运输电气工程专业),在壮大了师资队伍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为铁路专业学生提供技能实践平台,从根本上提高未来铁路职工的专业素养,同时也真正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二)建立教师培训机制

在铁路教育培训站开展职工培训工作时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只注重对职工的

培训教育工作,不注重对培训教师的再教育培训工作。在现代铁路发展的趋势下,培训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加强培养自身的技术实践操作能力,才能建立起一支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知识培训带给铁路职工。因此各铁路培训站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给教师提供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学历进修。[5]同时推动教师到实际铁路站段进行实践实习,提高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增加培训实践内容的实效性,总体提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三)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铁路教育培训站在对师资队伍人才的建设上,应当改变传统人才引进的局限性,加强在铁路局内外对优秀员工的引进,制定严格的引进标准。将铁路局内的技术骨干、专业科学领头人、有潜力的工程师以及高学历的硕士生、博士生作为重点引进对象,优化师资队伍。同时制定合理科学的聘请制度,对外公开招聘教育培训专业人才,要求具备铁路运营相关知识,同时建立公平的聘请机制,真正做到择优选聘。在师资队伍人才建设素质化的基础上,建立建设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培训工作的责任心,对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语

铁路运输系统作为我国主要的公共运输方式之一,给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铁路职工是铁路正常生产运营的基础,良好的专业素养是铁路职工的必备条件,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铁路职工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可以有效地促进铁路职工综合素质发展,积极推动着铁路运输的科学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志芹. 铁路培训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10,04:59-60.

[2]石永峰. 关于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12,21:74-75.

[3]王伟. 对加强铁路职工队伍培训的几点建议[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94-96.

第3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在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后,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目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依然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如人力资源总体数量庞大、缺乏合理的结构、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等等[1]。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上,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必须提高重视,加强对问题的发现和分析,找出原因的同时想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完善国有钢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促进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现存的问题

随着世界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加强了重视。因此,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的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态看来,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人力资源热力庞大且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的问题一直是我国国有钢铁企业重视的问题,并得到了初步解决。国有钢铁企业从业人员的逐年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速率,但是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冗员问题依然严重,甚至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的问题在部分企业所占的比例还很高。因此,由于人力资源数量庞大的问题造成生产率低下,仍然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并不断降低整体社会的发展速度。

另外,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严重阻碍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2]。就学历无言,在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的员工之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所占的比率最小,本科及专科学历的员工所占比例也不多,然而中专以下学历的员工占了半数以上。就人员构成而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比例均为操作人员,其比例远远多于全体人员的一半。人员结构不合理,员工学历普遍较低以及操作人员比例偏高的问题,都是企业生产速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的原因。

(2)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化

虽然我国国有钢铁企业近年来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不断增多,但是对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使得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无法适应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增长,也无法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国有钢铁企业人才流失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整体上看,国有钢铁企业的人才流入远远不足与弥补人才流失的造成的岗位人员空缺。许多杰出的钢铁行业人才离开国有企业后,进入一些民营钢铁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还有一些其他企业。

2 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之所以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是因为受到了多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比如单一的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不科学的员工激励体系以及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存在等等。

(1)人才引进途径单一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般都是通过招聘会以及校园招聘等传统的方式进行。并且招聘雇佣的人员以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政府分配安置的复转进人为主,具备较多相关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比较少,这就造成了人员引入数量不足于弥补人员的流出。由于人员不足,国有企业就无法全面提高生产速率,进而有效促进国有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仅仅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人员招聘,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以及人才选择的范围上还是存在巨大的局限性。

(2)不完善的职教育培训体系和激励制度

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在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上不够完善,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工作仍然停留在较浅的层面,没有深刻认识到员工教育培训制度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在对职工进行培训时,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并且在培训的内容上没有很好的符合企业的以及岗位的需求[3]。对员工综合能力的培训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仍旧是单一的知识性培训。

员工激励体系的不科学和不完善也是国有钢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国有钢铁企业员工的薪酬标准没有能够很好的根据市场的发展进行调整,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薄弱,部分卓越的人才因此而选择到薪酬待遇更高的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并且,企业内部晋职提升的制度以及标准等模糊不清,存在严重的论资排辈,使得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才无法升职而寻找其他能够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途径。

3 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纹理的解决方法

要解决我国国有钢铁企业现存的的问题,就要从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全面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以及不断完善职工激励制度等等为出发点,深化改革我国国有钢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1)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富余人员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总量庞大的问题,精简主业从业人员合理安排富余人员成为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快速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应遵守为企业、员工和社会负责的原则,加强力度促进工艺技术的发展,实施主辅分离,适度加强非钢产业的发展力度,深化精简钢铁主业的从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安排富余人员的转移。在对国际钢铁巨头进行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强化技术改革,不断减少钢铁主业从业人员的数量。这就要求国有钢铁企业要继续实施主辅分离和深化辅业的改造工作,为合理科学的安置富余人员而适度发展非钢产业,提高就业率,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以及统一和谐的发展。

(2)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完善和深化势在必行。对职工进行全面的培训能够更好的提升员工的能力,同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部分[4]。因此,国有钢铁企业的应将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出发点,不断补充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企业各级的管理者在深入认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应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结合起来,对职工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完善,使培训工作能够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进行。

(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激励是一个企业科学合理的对人的需求进行满足和限制,达到改变人的一些行为和动机并影响其行为的目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内现有的人员,挖掘并培养员工的潜在能力,使工作效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将有才能以及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长期为企业效劳。因此我国国有钢铁企业应不断完善、健全现有的员工激励机制,使得激励的效果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薪酬标准上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到科学合理的水平,并且不断改革内部的晋升制度,帮助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目标,把机会留给有能力的人。

第4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一、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尚未脱离学科体系的窠臼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即在教学计划中表现为: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在这些课程中,前三样课程课时比例约为80%,该教学计划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不得低于40%。

(二)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理论,实践教学力度不够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仍未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开设了实训课程,却因为缺少足够的实训设备和实训时间,而无法达到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条件,使得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无法衔接。

(三)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企业兼职教师比例还不够合理

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仅有少数教师有在铁路一线工作过的经历。而且由于规章、设备、技术的更新,理论知识与现场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就会存在现场岗位工作知识无法及时告知学生

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铁路从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与学校上课时间相冲突,从而无法来学校兼职。还有些铁路单位,限制本单位职工去学校兼职上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有很强实践能力和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的引进。

目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但兼职教师占“双师型”教师比例仍不合理。

(四)教材质量不高,偏理论轻实践

当前高职教材的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些适合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的教材,但新出版的教材多数仍未跳出偏理论轻实践的怪圈,对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仍有

定难度。虽然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有部分教师自编或合编教材,但连年的扩招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编写教材,很少有时间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线,其编写的教材也就很难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老路。

(五)实践教学条件还不完善

随着铁路高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完全适应高速铁路高技能运营人才的需要,需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实践实训设备不足,大多数的实践实训都是在校内的实训基地完成的,到校外的实训基地,一般也以客运顶岗实习为主,对于其它的几门专业核心课实践机会较少。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铁路行车所涉及的岗位,高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几乎无法到铁路现场进行顶岗实践。

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铁道交通运营专业所涉及的行车、货运、客运三大工种对应的三个岗位群,各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针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需求特点,在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推行“循岗施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所谓“循岗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遵照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岗位能力需求实施教学并依次递进,以满足各岗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循岗施教”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如下表所示: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 基本工作过程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成立由专业带头人、企业实践专家、骨干教师、专业建设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按照以下步骤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团队对铁路运输企业进行调研,以工作岗位为主线,了解企业对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我国高速铁路发展情况,确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定位。

分析工作任务: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形成专家小组认可、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践专业根据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组织工作任务的共性,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学习领域: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将其转化为铁路行车组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客运织等核心学习领域,并详细描述每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构建课程体系:根据认知规律和各岗位工作过程规律,针对本专业课程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领域课程设计。

教学设计:与企业合作,将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按照分阶段、分学时设计每个教学项目的教学内容。

2 改革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模块的教学进程。课程模块化是以课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课程编排和课程实施的要求,将课程内容按照知识和能力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由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顾问委员会牵头,通过集中讨论,对本专业的任职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完成职业能力的归纳总结,按职业能力归纳总结内容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其课程模块包括基础理论模块、专门化模块、行业技能模块、素质模块。课程模块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规律,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推进。

3 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后,还没有相应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因此,就有必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的开发。高职教材开发通过分析铁道运输行业、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与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按照行动导向,开发独具特色的高职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加大实习、实训教材的开发力度。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开发建设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二是在主干课程的教材建设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

在教材开发中,应增加“双师素质型”编者的比例,另一方面应采取邀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审稿的措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技术性。在确定‘双师’型编者时,要特别挑选有定教学经验、懂得教学规律、文字功底深厚的编写者。

(三)加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

每年需选派本专业教师到铁路运输现场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熟练掌握铁路行车、铁路货运、铁路客运领域各工种的作业程序、作业组织方法、高速铁路先进的运输组织方法和新设备的操作

方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应参加国内外教学技能培训,使之成为“双师型”的教学骨干。

从铁路局、站段选聘些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教师基本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以达到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并且从铁路运输一线引进高级技师充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专任实训教师队伍,使学生校内实训技能与铁路现场需要技能更趋致。

兼职教师、引进的技师和学校原有的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带动学校原有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对列车调度指挥实训室、接发列车实训室、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室、票务工作实训室、车站客运服务实训室、货运实训室的投入,尽可能构建真实或仿真的岗位情境。在该情境下,学生能够进行岗位实际训练或仿真训练,有效地学习现场作业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以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

此外,规范地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也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选择若干个在铁路运输生产经营方面有代表性、有适当规模、生产技术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铁路有关站段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如武昌车站,汉阳车站,武汉车站等。可以使学生到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与真实环境下,真刀真枪地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群)、解决生产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第5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对高职院校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探讨了高职院校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本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功能、基本内容以及开展建设的思路,努力为高职院校铁路运营类专业实训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铁路运营专业 培训基地 研究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实行“高速重载”,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日新月异,企业急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企业生产对铁路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出适应生产需求的中、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加强对铁路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与培训,开展对铁路企业的职工培训,提高教学装备的现代化水平,适应培训教学要求势在必行。高职院校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可为相应专业教学提供铁路行车操作仿真实训,对于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实践教学训练,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目的是在保证仿真程度和培训效果的基础上,将运输、信号、机车等多个专业的实训设施进行科学整合,做到利用有限的资金达到最佳实训效果,实现多个专业实训系统的资源共享、功能分散与联动,为高职学院铁路专业实训建设提供强力支持。还可以作为典型机车驾驶和行车运营管理人员操作的培训平台,为培养机车驾驶员、铁路列车调度员、助理调度员、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车号员(长)、车站统计员等岗位(工种)技能型人才服务。其优点有二:一是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并实现典型高速重载机车驾驶和运营管理操作实习实训,创设全模拟仿真情景。二是可以节省资金投入,规避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场地需求,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最高效的产出,满足高速铁路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演练,满足运输专业在校生学习,培养行业内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是积极发挥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在实训教学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化的、模拟仿真的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

二是充分发挥高新科学技术在实训教学建设中的创造作用,探索将铁路高新技术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应用于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实验室装备水平,为高速铁路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供可靠保证。

三是结合高速铁路相关高新技术,培养锻炼骨干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发挥广大师生科研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一流实验室和职业技术教师的结合。

四是避免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干部职工不必要的二次投入,有针对性地二次开发,打造引领同类院校的一流高铁仿真实验室,推进校企结合。

五是在系统建设中力图实现“三个结合”,即实现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习课程相结合;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实现教学设施与基础设施相结合。

三、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一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关于高速铁路方向的专业知识培训、实作训练。

二是对在校学生进行典型高速重载列车机车驾驶模拟训练。

三是完成高速铁路的干部职工专业知识培训、实作训练、技能鉴定。

四是对铁路既有线TDCS区段、既有线CTC区段的干部职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实作训练、技能鉴定。

五是能够对铁路工程单位开展关于铁道运输方向的培训。

四、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内容

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铁道运营与管理综合仿真系统研究

铁道运营与管理综合仿真系统研究是对既有高速铁路采用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全面仿真。利用仿真技术,规避大量的设备投入和场地需求,满足高速铁路干部职工岗位培训、演练,满足运输专业在校生学习,培养行业内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根据高铁系统采用的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针对铁道运营与管理综合仿真系统进行以下深入研究。

①各系统特点、组成、功能、原理。

②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网络结构和管理。

③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与其他系统接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计算机联锁系统接口、无线车次号系统接口、调度命令无线传送系统接口、TMIS系统接口、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接口。

④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调度指挥方法和车站作业组织。

⑤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列控中心(TCC)和无线闭塞中心(RBC)、应答器、通信基站、车载ATP之间的控车信息传输及报文内容。

⑥动车组及其他列车速度牵引计算。

⑦仿真线路基础数据,包括线路平纵断面、站场初步设计、信号机及道岔线路坐标等基础内容。

⑧高速铁路及既有线调度指挥应急处理典型案例。

(2)重要技术创新。

①标准设备虚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涉及大量的新设备,需要对新设备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虚拟。

②与机车模拟驾驶系统联动。由学员驾驶的列车需要注册方可在线运行,并且接受列车调度员的指挥,在机车驾驶室内实时显示运行线路状况。

③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二次开发。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需要根据实验室条件进行二次开发,控制在线运行的虚拟列车,并能够实时控制列车速度。

2.动车组模拟驾驶仿真系统研究

动车组模拟驾驶仿真培训系统是集仿真软件和生产现场完全一致的电器设备、试验台位于一体。整个系统要求具备多媒体教学、模拟驾驶、各项电气试验、制动系统试验、应急故障设置与模拟处理、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事故的虚拟仿真演练、声音模拟仿真等7个主要功能模块。

(1)针对动车组构造原理进行以下深入研究。

①动车组网络系统的组成、分类、原理、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②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控制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动车组的制动试验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式。

③动车组的辅助电源装置、空调与换气系统、车内照明系统、车门控制系统、旅客信息系统等的组成、工作原理、检查与保养。

④动车组总体、转向架的结构和新技术特点,包括动车组车体、轮对及轴箱装置、拖车转向架、动车转向架、车钩连挂装置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对动车组总体、转向架日常保养和维护的方法。

⑤动车组牵引控制原理与动车组各电气系统控制原理、列车信息控制系统、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以及动车组电动机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维护保养、故障判断及处理方法。

(2)重要技术创新。

①动车组各个系统控制装置、组成和工作原理,机车的试验及运行中常见的故障和处理方式。

②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平台,构建数字化动车组演练培训基地。机车驾驶仿真模拟器涉及多项技术,主要关键技术有:统一化的软件平台,包含视景系统的三维建模工具、格式以及驱动平台的选择,虚拟控制器软件平台的确定,以及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的制定等。

③实现不同级别的动车组司机、动车组机械师培训。

五、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的工作建设思路

一是分散与联动相结合。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中各专业训练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实现互联互动。

二是真实与虚拟相结合。铁路运营专业培训基地建设中部分设备由厂家成套提供,部分设备通过虚拟实现。

三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从厂家购置成套标准设备,通过消化吸收,发挥校内外行业企业的科研积极性,开发标准设备的支撑系统和接口系统。

参考文献:

[1]杜凤顺.关于铁路行车仿真训练系统的研究[J].教育学,2013(15).

第6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函授教育;铁路职工;培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20-02

随着铁路的高速现代化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在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铁路企业生产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巨大转变,对职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铁路职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人才结构不合理、职工素质和能力越来越不适应岗位需求、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及培训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凸显,这引起了铁路各部门、各路局的高度重视。有关高等院校针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铁路人才需求和铁路培训的现状,制定了符合铁路各种人才需求的人才培训计划。如何提高这一培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是铁路培训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发展铁路函授教育,没有既有经验,没有固定答案,无固定培养模式,需要从实际出发,创出自己独特的教育路子来。

一、铁路培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铁路职工队伍文化基础差,思想观念滞后。铁路职工来源主要靠三种途径,即社会招工、部队转业和少数政策性子女顶替。他们中的一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理论根基不实。同时,受到“高、大、半”模式的影响,缺乏危机意识、长远观念和竞争意识,没有意识到教育优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2.铁路职工任务重,无法保证教学。很多铁路职工工作任务非常重,离不开工作岗位,保证不了正常的学习。由于平时工作忙和累,有些就算是来学院也没精力学习,甚至是来校休息,正常上课的学生很少,影响了教学。

3.培训模式陈旧,无法适应新要求。传统的职工培训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操作技能,无法适应新的岗位要求,加上单调、枯燥的教学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训教材陈旧,不能跟上知识更新和新技术发展;职工培训形式不灵活,与现场脱节。

4.教师队伍水平欠缺,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大部分函授教育的教师,都是成人教育学院聘请的来自有关院校和部门的教师。他们虽然具备较深的理论水平,但普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造成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讲授而无法进行技能操作的局面。

5.培训体系欠完整,无法实施多样式培训。由于高校推出的培训计划有些也只是适应日益发展的铁路需求提出的,处于刚起步阶段,缺乏对铁路部门各种工作的深入了解,无法制定完美的培训体系,培训过程比较单一。

6.培训内容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目前,铁路培训过程中存在“重量轻质”、“重培训轻效果”、“重短期轻长远”的现象,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影响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铁路培训的解决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日益更新,铁路生产模式发生巨大转变,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就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环境。铁路函授教育是铁路企业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必要措施,是提升铁路现代化整体水平,提高铁路企业生产效益、安全保障能力、职工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大力宣传,提高重视。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提高重视,是做好铁路函授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宣传铁路函授教育的重要性,要与铁路部门领导多交流和沟通,让领导转变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函授教育的实施。

2.制定培训计划要找准方向。要充分树立企业是函授教育主战场的意识,只有企业重视,学校的函授教育才能得到正常开展。因些,作为函授教育工作者应深入企业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为铁路企业的改革服务。

3.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体系。一些铁路职工基础知识较差,综合素质较低,思想观念滞后,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职工未来的知识结构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函授教育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要深入企业,与企业人事部门沟通,根据铁路职工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来合理设置课程,确定普通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的结构比例,要合理设置课程,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4.教学过程中要重实践,强调实用性。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训内容要讲求实际,强调实用、实效,重点放在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讲授上。

5.采用多样式的培训手段和方式。改变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参观考察法、专题学习法、远程教育等教学方式,采取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专业与业余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发挥铁路职工培训的多样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倡导自主学习,既要满足快速培养岗位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员工自我发展和远期需要,解决员工因路程、工作时间等原因难以参与培训的问题。

6.丰富培训体系,实施多样化培训。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职工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不断提高工作技能。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传授管理知识、业务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职工的思想道德培养,注重思想教育、职业操守、道德礼仪、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灌输,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

7.与职工所属单位共同管理学籍。与职工所在的单位共同进行管理,制定严格的考勤、学籍管理制度,对表现好的予以嘉奖,对表现不好的要进行惩罚,同时企业要参考职工成绩进行考核和评定,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

8.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新技术、新装备,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教师去企业锻炼或挂职,提高现场经验;认真研究职工特点,改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9.开发适用的新教材。目前市场上针对铁路函授教育的合理教材少之又少。因此,根据函授教育培训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开发,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更要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

三、总结

为了能跟上铁路的发展步伐,职工教育要主动适应和服务铁路发展的需要,不断追求新知识,打破常规,根据新情况不断创新,灵活制定培训计划,探索和开创铁路函授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东红.对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一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66-67.

[2]叶龙,张莉.铁路技能人才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铁路,2011,(22):45-48.

[3]康健.构建高速铁路时代职工培训体系的研究[J].网友世界,2011,(11):43-44.

[4]池静.浅议高速铁路运营人才的培训[J].经营管理者,2017,(7):126.

第7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1.1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系统性铁路物流人事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遵循着“招人、育人、留人”的工作流程,以招聘、培训、绩效、薪酬、人员规划和劳动关系为关键工作点,围绕这些核心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工作作为以“人”为对象的服务性工作,工作范围辐射到企业内外部,既与企业其他部门保持密不可分的人员供需关系,也与外部市场存在人员引进、第三方等联系。因此,铁路物流的人事管理具有系统性,应当具有完整、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

1.2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专业性一方面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围绕“人的管理”展开,人的主观性是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有专业的人员、方法来开展工作。比如:人员素质开发作为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重要一环,必须以专业素质测评工具作为技术支持;员工关系管理依靠专业的劳动法知识。因此,铁路物流的人事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工作。另一方面铁路物流由于其自身行业特殊性,无论是岗位设置、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还是劳动关系、绩效评估、薪酬管理、人事管理都表现出行业专业性。比如,铁路物流的岗位体系是根据自身情况开发的,存在很多特殊性的岗位,如列车长、乘务员等,这些岗位是铁路物流特有的,对这些岗位的人事管理具有很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在绩效管理方面,铁路物流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估标准不以业绩为重点,而更多关注安全性、合规性等方面,要求绩效评价工作人员对铁路物流各岗位人员的岗位特性具有深入了解。

1.3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性创新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技术经济时代中技术创新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量,是提高企业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铁路物流运行网络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物流业务网络逐步形成,铁路物流在信息化建设和转型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铁路信息平台同企业的对接、铁路资源的整合、专业化铁路物流公司的建立和重组,迫切需要创新型的铁路物流人才,对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物流人事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人事战略的调整,并在管理行动中有所创新。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创新性不应只停留在管理制度创新层面,还涉及具体的应用操作,其中铁路人事信息系统的创新就是关键内容之一。

2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才的需求

铁路作为覆盖面广、设施齐全、运输能力强的交通运输骨干,随着铁路运输与现代物流不断的融合、适应与发展,铁路物流人才对于构建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铁路运输质量、构建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与之匹配的铁路物流人才的缺乏制约着铁路物流的迅猛发展。铁路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铁路物流政策研究等方面的战略型管理人才随着中国铁路运输越来越多参与到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中,铁路运输业不断地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其一方面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另一方面新的业务活动拓展为铁路物流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迫切需要在宏观层面熟悉发达国家铁路物流运作、组织、管理的经验,同时能够结合我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铁路物流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我国铁路物流科学发展运行规则的战略型管理人才。

2.2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铁路运输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的铁路物流已从低端的价格竞争向高端的产品服务竞争转变,需要懂得铁路物流运作规律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的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既能有效规范公司物流流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公司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又能在公司日常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进行调整,确保公司运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2.3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新形势下我国铁路运输既要大力发展公益性的专门运输,又要兼顾市场化的普通运输,不仅要注重铁路内部作业功能,更要注重外部社会所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功能。应充分利用各项铁路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物流服务,将铁路货运站布置成现代铁路物流中心,发挥铁路货运站仓储优势和铁路物流长途运输的低成本优势。因此铁路物流企业需要大量的铁路物流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他们应具备较广阔的视野、知识面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有较强的战略眼光和判断能力,能够敏锐地发现物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根据企业具体运作和客户需求,进行具体的项目策划和改进。如在仓储管理环节,加快货物出入库速度,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效率,节约企业仓储管理成本。

2.4物流操作型人才新形势下,铁路运输的专业性越来越突出,铁路物流资源不断整合,专业化的铁路物流公司、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行包快运公司不断组建,铁路物流企业之间合作不断加强,需要大量的具备一定物流知识及一流物流操作经验的操作型人才,能够熟练完成铁路物流具体的物流作业,如上架、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

3当前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理念性偏差:忽视人才的重要性铁路作为传统行业,传统人才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人才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铁路物流仍然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对人事管理还停留在简单、单调的管理层面,没有与企业的长期战略挂钩,没有将人事管理上升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层面。长期以来对人才的忽视,导致难以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性,甚至压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越来越多员工特别是高级人才的流失。

3.2知识性落后:人事管理理论知识薄弱尽管铁路行业是基于技术的专业性领域,但涉及到多个相关学科,依靠深厚的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融入实践,以保证铁路管理实践方向的正确性、科学性和现代化。然而,当前的铁路管理在知识理论层面还较为落后,辐射的知识面狭窄,知识深度有限,难以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理论前沿接轨。在人事管理领域,铁路物流沿袭一贯的传统管理方法,知识来源渠道闭塞,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尚未系统引入,理论知识和实践管理之间的桥梁搭建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知识强化工作挑战艰巨。

3.3技术性滞后: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为铁路物流企业提高效率、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铁路物流也顺应时代要求,逐步重视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然而,由于人事管理理念的落后性和理论薄弱性,现阶段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在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极大缺陷。从广度上来说,尽管信息系统早已在铁路物流人事管理领域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未能全面覆盖整个铁路系统;从深度上来看,铁路物流现在的人事信息系统建设在功能等方面还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高,没有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效果。

3.4制度性空白:人事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机制是铁路物流企业在人事管理中的一套系统性、全面性制度、流程的集合体,以实现人事管理的机制化管理,最大程度实现铁路物流各个管理环节的资源整合。良好的人事管理机制为人事管理的资源高效配置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在铁路物流系统中,人事管理较为零散,各环节和工作自成一体,尚未实现体系化,各个方面的制度也不完善甚至还处在空白阶段。比如,现有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在激励、监管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符合行业特性的科学制度,使得员工缺少方向性指引,企业管理本身也难以达到规范化高度。

3.5人员性不足:人事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基于服务展开工作,强调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由于铁路物流的人事管理多从以往的行政管理中分出,加上人事管理基础性工作较多,部分管理人员并非专业出身,理论知识储备薄弱,难以以较高的专业素养开展人事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铁路物流的专业性与人事管理工作的差距较大,人事管理工作人员通常对建设类工作缺乏了解,不熟悉具体业务,难以实现人事管理工作和业务特性的对接。因此,铁路建设部门中的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难以满足具体行业特性及要求,将成为其管理提升的一大制约因素。

4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成立于1979年的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是为满足国内物流市场需要,面向全国客户提供铁路行李包裹运输服务,主要经营全国铁路货物快运服务,提供货物包装、仓储、配送等全程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综合物流企业,注册资金26.93亿元,拥有全国铁路行包运输资源,负责全国铁路行李车和行邮、行包快运专列经营管理,形成了国内覆盖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铁路快运经营网络。随着近几年铁路提速、客运专线建设、高铁快递的开通,中铁快运形成了其特有的“九网集成”的网络资源优势,然而,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忽视人才的重要性,缺少科学的考核机制,人才培训力度不够,导致企业出现人才层面的“围城”。针对中铁快运人事管理的不足,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从强化铁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铁路物流人力资源配置、加大铁路物流人才培训力度、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四个方面,进一步促进中铁快运物流人事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4.1强化铁路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中铁快运之所以出现人才层面的“围城”,在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没有充分发挥组织职能作用,招聘渠道不畅,招聘方式单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没有做好长期规划和储备工作,造成公司人才流失严重,不能做到“人尽其才”。在新的形势下,中铁快运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切入点进行改革,强化人力资源规划、管理、培训、激励等职能,扩大人力资源部门职能,积极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重大经营活动的决策,指导和监督企业其它活动的进行。中铁快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紧紧围绕“转变人才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薪酬考评机制”的目标,加快构建理念先进、结构优化、培养高效、机制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造和谐、高效、稳定的工作氛围。(1)科学规划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在中铁快运“门到门”城市服务网络已达到1000多个,营业网点遍布全国,总数超过2000个的情况下,基于公司长远发展考虑,科学预测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和充分供给,分析公司内外部条件,统筹公司发展、现状、定位等因素,建立人力资源诊断机制,统一规划公司人力资源需求,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拓宽铁路物流人才招聘渠道。中铁快运为了更好地吸纳和培养铁路物流人才,高度重视人才的招聘和选拔,积极拓宽人才招聘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创新人才招聘方式,通过中铁快运官网、高等院校物流学院招聘物流专业技术性人才,通过海外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科研院所定点对口招聘、网络招聘、社会招聘等方式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加大铁路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熟练物流作业操作人员的招聘力度。同时,借鉴前期人才招聘经验,不断调整招聘思路和计划,及时补充所需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3)推广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系统应用。中铁快运针对公司当前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基于整个公司铁路运营网络的人事管理、干部培训、信息服务和系统管理等为一体的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系统,增强铁路物流人事管理的战略性、系统性、专业性和创新性。该系统基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数据挖掘等技术,采用客户层、中间层和数据库层的三层体系结构和B/S应用模式,公司通过浏览器取代原先需要复杂的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信息共享和交互、数据查询、网上办公等功能,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安全性高,便于扩充,降低了公司人事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为公司制定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能够满足公司人事管理不断发展的需要。(4)加强铁路物流人才日常管理。通过搭建中铁快运交流平台,结合中铁快运发展现状,不断加强人才日常管理,拓宽人才培养交流渠道,针对中铁快运营业网点多、线路长、基层站段人才匮乏的情况,建立健全人才交流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去基层站段锻炼,提高基层站段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现场作业经验的提升。通过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定期座谈等方式,切实解决阶段性困难,强化人才责任意识,加强人才的日常监管和教育,稳定一批人才队伍,为公司正常运营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撑。

4.2创新铁路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从当前中铁快运人力资源配置状况及人力资源的相对总量来看,铁路行包快递运输网、快捷货运网等面向市场竞争的运输网络人力资源配置处于较高水平,而传统运输网络人力资源配置则处于较低水平。从学历角度来看,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最大,达到40%左右,拥有专科学历的占30%左右,高中以下学历的占9%左右,本科以上学历占21%左右。针对中铁快运人力资源配置状况,以“科学设置岗位、优化人员配置、充分挖掘人员潜力”为目标,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铁路物流人事管理工作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人才的潜力,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1)科学设置岗位。中铁快运一改我国以往铁路人事工作的“经验管理”方式,注重数据分析,科学设置岗位,实现岗位科学管理。根据公益性国家运输线路和市场化货运专线的不同情况,本着“管营分开”的工作思路,对运输方式、仓储管理、配送方法的不同进行全面分析,实施工作流程再造,科学设置岗位,重新设置岗位内容,测评岗位责任大小和任职资格,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进一步完善岗位标准,合理使用人才资源。推行竞争上岗,按岗聘任,全面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专长。(2)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结合我国铁路物流发展方向和中铁快运业务核心,大力引进国际网、仓储网、信息网、经营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发挥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智力优势,积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大力培养和聚集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作业人才。大力推进公司人才自由流动和交流,建立灵活的人力资源共享方式和机制。同时,立足公司实际,合理利用公司资源,善于挖掘潜力人才,切实改变人才资源网段间的不平衡,切实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4.3加大铁路物流人才培训力度当前中铁快运大规模的网络建设对公司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是一次大的挑战和全面检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公司员工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急需一支结构合理、业务娴熟的人才队伍。完善职工培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公司高度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健全人才培训体系,创新人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从多个层次、以多种方式对物流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提高培训质量。(1)健全人才培训体系。中铁快运将铁路物流人才的培养纳入公司发展规划中,一方面加强校企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在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合作办学,形成定点培训铁路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资助扶持高校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实行职工终生学习、培训计划,建立职工终生教育系统,组建现代化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提供人才实践机会,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增加现场经验,既满足公司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又保证了公司人才素质的提高。(2)创新人才培训方式。中铁快运吸收国内外培训经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注重面授和操作教学环节,结合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培训方式,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训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物流职业教育。同时,公司拥有一批熟悉国内外铁路物流发展现状、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培训队伍,积累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构建多功能、立体式的培训新模式,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3)提高培训质量。中铁快运为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对所有员工进行现代物流理念和营销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既保证了培训的效果,又保证了培训的质量。针对物流战略型管理人才,加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培训;针对高级物流经营管理型人才,加强系统意识、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训;针对物流运营管理型人才,加强成本意识、增值意识和服务意识;针对物流作业操作型人才,加强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安全意识。

4.4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完善铁路物流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潜力、保证人才队伍稳定性的关键。中铁快运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薪酬分配经验、总结原有薪酬分配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多种形式并存的薪酬分配机制。(1)制定科学的薪酬等级体系。中铁快运根据公司的设计情况,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系统全面地考虑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薪酬等级体系,积极探索不同类别人才对应的不同等级以及相应的薪酬待遇,注重薪酬的横向和纵向结构设计,可按照岗位等级、业绩、员工资历、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薪酬结构设计,进一步完善了工效挂钩清算体系,对员工进行按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晋升的依据,特殊岗位特殊对待,形成晋升看业绩的良性机制,并按等级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同时,在分配上尽量向一线关键岗位及做出特殊贡献的技术人才倾斜,激发了员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推行岗位管理聘用制。随着中铁快运网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基层站段出现“求贤若渴“的状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一步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创新方式,积极做好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做到“人尽其才,才为我用”。在宏观规划和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的选拔任用中,结合岗位特征,注重物流管理经历,熟悉我国物流产业宏观政策,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注重实效的原则,推行岗位管理聘用制,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任职条件,科学考评机制,充分发挥人才专长和潜能。在物流操作专业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坚持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原则,推行竞争上岗、按岗聘任,敢于开拓思路,打破常规,选拔任用一批责任心强、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让其在工厂实践中迅速成长起来。(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中铁快运十分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薪酬的分配上依靠科学、公平、公正的薪酬等级体系设计,注重突出营销业绩,讲究多劳多得,同时对一线超负荷工作岗位的员工给予一定的补贴,实现对员工的物质激励。同时,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召开座谈会,定期和不定期调研,听取员工意见,关心员工成长,使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尊重,激发各自的潜力,实现了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5结语

第8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方铁路;培训;市场;效果

随着铁路的快速迅猛发展,对铁路职工技术业务素质和适新应变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铁道部下属各个铁路局对职工培训的要求和开展已经十分普及,而且成规模进行,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而具有铁路专用线的各个企业,也就是地方铁路的所有者,对职工培训,尤其是乘务员的培训还不是十分重视,对培训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我们应当抓住目前国家大力抓生产安全的契机,大力开拓地方铁路培训市场,为提高教师现场工作经验、提高学校知名度和收入都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地方铁路的培训市场还是十分巨大的,之所以现在我们开发的不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拥有铁路专用线的企业有急切的为乘务员培训的需求,苦于没有找打合适、合格的培训机构;第二,部分企业对地方铁路乘务员的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根本不参加培训;第三,部分企业对乘务员培训重视不够,不给乘务员足够的时间参加培训。针对以上调研的结果,我们认为,开拓地方铁路培训市场主要应从一下几方面入手:一、加强学校与地方铁路企业的联系,派出专人负责,勤跑多问,使得机辆的培训工作能够在地区有足够的知名度。二、加深对地方铁路培训要求的认识和学习,使得企业深知培训的重要性,增加其参加培训的主动性。三、加强培训教师自身素质,提高培训效果,使得惬意对学校培训的认可度增加。

提高培训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找出真正的培训需求

一个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的确立,来源于培训需求的认真梳理和细致分析,培训组织者要理清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查需求:一是从现状中找需求。调查职工素质与岗位要求的差距,从不足中找需求;走访职工,分工种、分岗位、分文化、分年龄地汇总和分析职工个人内在的学习期望,从不同分类中找寻和归纳共性的培训需求;从专业技术部门查找总结的资料中找需求,如安全关键岗位、关键人等,安全关键岗位的卡控措施就可列为培训内容,而安全关键人就是重点培训对象。二是从变化中找需求。从新的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开发操作方法、设备保养和故障排除项目的培训;从新规章标准的实施,组织新的岗位作业技能的培训;从生产方式的改革新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的培训;组织、岗位设置的变化,开展兼岗、一岗多能的培训。三是从发展中探求。从行业科学技术的升级、生产设备换代、作业方式的革新,本单位管理理念、方式的改变,工作目标和工作重心转移,横向兄弟单位的日常生产、组织运营和作业程序,未来岗位的新职工素质的新要求等思考需求,组织开拓思路、开阔眼界、适应发展、提升能力的培训项目,为发展打基础。

2、采取适宜的培训形式

过去黑板、讲师,粉笔的培训模式早已不适应当前职工培训的多元化要求。铁路运输现场培训应以实作技能动手操作为主要取向,培训组织者要根据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选择最适当的培训形式提高职工的动手能力。如跟班指导、演示、同行观摩、互检交流、专家点评、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作等多种形式,即抛弃所谓正规培训班式,不在乎班级人数偏少、不受课时限制、不局限在教室场地,让职工以自己喜闻乐见、切实有培训效果的探讨形式参与到培训中,激发职工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使培训真正对症下药。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技培训手段的应用带来机会。计算机网络培训在部分单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面积的应用尚未覆盖。随着铁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相关硬件设施设备的普及,以及远程教育网的建成使用,网络培训为职工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灵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随时随地的进入学习、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快速的答疑辅导反应等,使职工自主学习、按需学习和全天候学习成为可能,一些传统、通用和普及型的培训课程,可逐步实现网络培训,进一步丰富培训手段,同时促进了培训模式的改革。

3、选择优秀的培训师资

选择那些理论基础扎实、现场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授课。从这些年的培训经验上看,培训学员认可那些有丰富现场经验的教师,而理论部分也必不可少。学员可能理论不是很懂,他佩服你;可实践经验他是很丰富的,如果列出具体事例任课教师回答不出来,学员就会对你的权威产生动摇,进而不喜欢听课,培训效果就不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进行培训教师的选择时不选择那些杠杆走出校门的研究生的原因,没有几年的磨练是很难在培训学员中树立起权威的。

4、注重实效的考核方法

过去的培训一般要求以试卷考试作为培训的质量记录,部分采取理论考试加实作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但即使是传统的纸质理论试卷,随着现代彩色印刷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题目也可以图表、特别是图像形式来表达,使组卷和考试更加灵活、形象和醒目。针对前期需求调查中掌握到的职工薄弱环节,通过培训后有针对性的考试考核,做到有的放矢。对应新颖实效的培训形式,传统的纸质考试也可以被更有效的实作考核方式所替代。薄弱环节的熟练、错误操作的纠正、仿真实作的完成、模拟故障的排除、互检交流的提高等等,都可作为培训效果的验证和反映,且比理论试卷上的文字和分数更有意义。

第9篇:高铁实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从2007年我国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国产化动车组投入使用开始,到2008年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及2009年武广高铁,2010年沪宁城际高铁,2012年京沪、京广高铁,2013年宁杭、杭甬、盘营高铁等相继完工投入运营,截至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数达到1.8万公里以上,快速铁路网将也已经达到4万公里以上,中国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和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整体运营里程数约占全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一半。近几年,我国高铁不断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承建或参与海外高铁项目,包括土耳其、巴西、印尼、英国、美国、俄罗斯等。高速铁路连接不同地方,其开通和运营不仅拉近了不同地区间的距离,更对高铁沿线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它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当下,不管是国内的运营里程和建设规模,还是海外的重大项目参与,无不让我们内心感到无比自豪,但是2011年温州动车事故依然历历在目,不得不反思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背后的隐忧,技术成熟仅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高效地运营管理。相较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是相对欠缺的,人才培养是相对滞后的,如何加强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对于我国高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当前运营管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模式

一是学位型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高校开设运营管理专业,通过开设运营管理方面的课程来培养运营管理人才,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当的理论功底,学习能力强,但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很容易导致学、用脱离,使理论脱离实际。而且学位型培养模式培养的运营管理人才有点偏向于运营管理方面的通才,相较于特定领域的运营管理人才还有一定距离,如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其还需要进一步熟悉、磨合、实践[2]。

二是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该模式主要由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培训的机构来实施,相较于学位型培养模式,其周期更短,针对性更强。这种培养模式开展的培训,内容更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方式也较灵活,会专门针对高铁领域开展运营管理人才培训,能迅速培养出大批运营管理人才,但这种培养模式很容易导致理论功底欠缺。而且各种培训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很难对运营管理人才质量进行控制。

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该模式的培养评估体系要求具备相当的科学性,否则会流于形式,达不到理想的效果。部分领域已经开始实践执业资格认证模式,如零售业的“店长职业资格认证”等,但对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而言,本身受众面不大,这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比较边缘化。

2.2当前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培养模式缺乏实效性。针对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对而言其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并不高。当前高校的学位型培养模式的受众面并不广,专门开设运营管理专业的高校并不普遍,而且现今高校扩招后,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大众化教育,专业教育获取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并不能很好地运用到相应的岗位实践上,很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企业还必须安排系统的上岗培训帮助于更好地在岗位上开展工作。对于专业培训机构的培养模式,因为培训机构本身的营利性,加上培训机构众多,机构实力良莠不齐,培训出来的专业性人才质量很难控制,而且培训机构奉行的是快速成才,也会导致培训出来的人才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很难有更高、更远的成长。

二是培养模式相较单一性。对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而言,因为高铁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其运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到高校、培训机构等意识到此问题,然后调整培养侧重点等阶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一般社会专业培训机构更倾向于培训那些更热门、更有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而言,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在社会培训中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在执业资格认证模式上,更具针对性的执业资格认证恐怕近几十年很难出现,其更多地可能搭边相关领域,来辅助认可人才的质量。从目前存在的培养模式来看,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3构建体系化的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强化理论培训。面对现今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建设与运营形势严峻,如何使高铁运营管理人员及时快速掌握高速铁路的新技术和前沿理论,真正强化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紧迫问题,扎实的理论功底十分有必要。高速铁路理论培训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积极选派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干部等参加系统的专项知识培训班。为适应高速铁路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与高校合作,开设特定专业,提供实践基地,从高校特定大学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企业,并作进一步培养。

二是紧密校企合作。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高铁运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有效确解人才瓶颈问题,可以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鉴于高铁运营管理人才专业性较强,更是当前我国高铁运营成效的关键,故而企业与高校可以形成广泛的合作关系,比如企业借助学校平台进行定向招聘,定向培养,利用好高校所招录大学生素质较高,所培养大学生素质较好,以及高校培养人才方面的扎实理论功底等优势,结合自身能提供实践基地定期给予大学生实践锻炼,使得高校运营管理专业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适应高铁发展需求,确保毕业后可以更快地走上岗位,发挥人才价值。通过校企间的紧密合作来培养高铁运营管理人才,这对于校企双方而言都是双赢,这种模式把双方的资源优势都发挥到了最佳,有效规避了学位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机构培训模式的弊端,培养的人才针对性更强。

三是优化培养方案。为适应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需求旺盛,故而为确保更好地开展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制定并不断优化一套完整的培养方案。结合高速铁路运营要求,企业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高铁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时间进度上要求短期与长期结合,内容安排上要求重点突出和全盘统筹。重点把握目标性、规划性和延续性三方面,目标性要求必须顺应高铁发展要求,定位好短期、中期、长期的培养目标;规划性要求着眼全局、统筹全盘、把握重点来制定培养方案;延续性要求适应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分步走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