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高铁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高铁发展论文

第1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为满足职工精神需求,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开展的各种文化现象、文化行为和文化活动。它包括适应高铁时代特点的企业新形象、新愿景、新使命和新目标,包括职工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科学技术知识普及与提高、文学艺术创作与欣赏、文娱体育活动开展与组织,以及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完善与管理等等。发展高铁文化可以凝聚企业精神,丰富职工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美化铁路工作环境,树立高铁良好形象,提高管理效能。高铁文化是以反映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的“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特征的铁路职工文化。它与职工文化、企业文化密不可分,区别在于它与高铁发展紧密相连。加强高铁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铁路快速和谐发展,培育铁路核心竞争力,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的需要,是铁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组织不仅要重视,还要为高铁文化提供良好客观环境,给职工搭建高铁时代的文化展示平台,为高速铁路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高铁文化是新形势下职工的追求。

    铁路进入高铁时代后,一种全新的工作观、时间观摆在职工面前,其中最客观的是列车运行的高速度,安全技术的高难度,调度指挥的快节奏和人们精神体能的高负荷。在这种情况下,职工渴望借助文化平台,展示对知识、朋友及健康的追求。文化追求是人们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的要求,满足职工文化需求,能够焕发职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工作的积极性,达到确保安全生产,稳定职工队伍,快而好的促进铁路发展的目的。

    高铁文化要与高铁发展相适应。高铁文化是潜移默化的宣传,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和阵地,宣传高铁新知识。包括高铁发展的规划和建设情况,特别是高铁运营给铁路、社会带来的新变化、新课题。让干部职工认识高铁,了解高铁,把握高铁,从铁路常态下转到高铁的现实状态上来。其次,高铁文化内涵应不断丰富,帮助人们树立高铁意识,培育高铁精神,形成上下一条心,合力保安全的局面。

    高铁文化活动需要丰富多彩。高铁文化寓于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之中,它时代感强,并广泛继承了职工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场所和参加范围上,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群众性和可行性。说它丰富多彩一是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如:文体类、书画摄影类、读书演讲类、兴趣爱好类等。二是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如:音乐会、体育比赛、书画摄影展、文学沙龙、兴趣爱好小组等。三是活动时间、地点、参加人员的灵活化,可铁路职工也可路内外结合,专业团体与职工业余团队合作等多种形式,可在职工集中的文化宫、俱乐部、职工活动室,也可在便于开展活动的其它地点。

第2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铁路企业;新媒体;新闻宣传;思想道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微博

当前我们处于信息社会,网络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对传播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新闻宣传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铁路新闻宣传工作是确保铁路行业健康发展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一网两微”推行之后,更是加快了铁路行业新闻宣传信息的传播速度,引发了新闻宣传史上的革命。在这种新形势下,铁路新闻宣传工作更需做好“传声筒”,强化新媒体环境下铁路的新闻宣传工作,针对铁路企业的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渠道来加强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对铁路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宣传,为铁路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铁路企业的综合影响力,从而为铁路企业的科学发展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氛围。

一、新兴媒体呈现的特点

新兴媒体是一种在新的技术支撑下的媒体形态,其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新兴媒体的出现,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与传统媒体在不断的融合,从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格局。目前新兴媒体已形成了多个舆论场,特别是博客、微博及网上论坛等更是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具有自已的特点:

(一)新兴媒体具有较高的互动性,新兴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对信息进行获取,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已成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可以实现同步和异步传播。

(三)新媒体环境下,观念的选择权更为广泛。

(四)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优势,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全球化传播。

新兴媒体具有自由、开放和互动性的特征,改变了人们对信息捕捉和接受的传统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特点和对世界的看法。在互联网快速发展下,其已成为公众及时、快速获取和表达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社会矛盾的催化剂,所以在新兴媒体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其发展态势和影响力,处理好各种问题,确保新兴媒体的健康发展。

二、新形势下铁路新闻宣传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职工思想道德教育

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积极构建铁路企业“大宣传”的格局,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对铁路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进行巩固,为铁路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进行解疑释惑,从而加快形成铁路职工思想上共识,强化思想教育和宣传引导,深入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职工坚定转变发展方式的信心,推动铁路企业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落实铁路总公司的战略部署,使铁路企业领导干部能够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律自警,在强力有的宣传舆论工作中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提高铁路企业的凝聚力,更好的推动铁路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铁路企业需要加快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的新闻宣传队伍,确保铁路新闻宣传队伍具有良好的素质和保持旺盛的精力,通过多种形式来全面提升铁路企业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强化铁路企业新闻新生力量的培养,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新闻宣传队伍。

(三)营造有利于铁路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

铁路是大众化交通工具,我们的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备受新闻媒体的关注。当今时代,新兴媒体发展迅速。网络媒体、都市类媒体不断增加,而且非常活跃。这些,既为我们宣传企业形象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引导舆论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传播渠道日益多样,新闻采访日益开放,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的状态,对宣传舆论工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主动运用新兴媒介,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交流,始终保持正面引导的强劲态势,使铁路“以人民满意为标尺”的良好形象和铁路职工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通过媒体得到广泛传播,为铁路的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创建推动铁路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氛围

推动铁路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既是深化改革发展、提高运输能力、确保安全生产的过程,也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贯彻发展理念、弘扬和谐精神、建设先进文化的过程。宣传舆论工作要把总公司党组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新举措宣传到位,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宣传舆论工作要把加强职工的心理疏导作为重要任务,建立谈心制度,面对面交流思想、心贴心化解矛盾,让谈心活动成为对职工进行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宣传舆论工作要引导干部职工以推进铁路改革发展为己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站在铁路现代化建设的前列,争刨一流业绩,为各项工作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此,我们要全力做好当前的宣传舆论工作,努力实现最大限度扩大正面宣传效果;最大限度减少负面舆论影响;最大限度进行网络舆论引导。

(五)顺应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规律,不断发掘网络新媒体的潜力

积极开通铁路官方微博,开辟宣传新途径、创新服务新理念,通过与网民的互动沟通,不断提升路局官方微博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铁路官方微博的推出有利于新媒体时代企业形象塑造与传播。微传播的巨大效应,使微博已经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工具。微博整合了所有已经存在的互联网传播工具,它将企业的官方网页、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等所有内容轻松的链接在一起。铁路企业利用微博能够比较直接与庞大的用户群众进行信息的传递,解决疑难,消除信息沟通上的障碍,避免旅客对铁路工作的误解。微博延展开的服务空间,在为旅客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个负责任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也给广大旅客提供了“直言纳谏”的良好平台,广大旅客可以在线提问或留言,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也是铁路部门诚心诚意为民众办实事的最好体现。

三、结束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铁路新闻宣传工作已成为推动铁路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所以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需要加强责任心,提高自身的敏锐性,从而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能够把握主动,进一步对新闻宣传空间进行拓展,有效的提高新闻宣传的时效性,确保更好的推动铁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嘉浅.谈网络新媒体在企业宣传工作中的运用[J].商,2013(28).

第3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字:地铁 可持续 运营文化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地铁”可以说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狭义地理解它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可以广义地认为它是城市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彰显。它的正常运转方便了城市内各种人才的工作、交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它称作“物质文明发展和精神思想建设”必不可少的桥梁。国外的地铁出现地较早,而中国的地铁起步相对较晚,不少城市地铁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导致我国地铁运营文化还没有完善。建立怎样的地铁运营服务文化理念,如何打造优秀的地铁品牌文化,成了我国地铁行业亟需探讨分析的内容。

1、地铁文化的发展

自英国工业革命发明了火车以来,地铁在欧洲一些国家相继出现。地铁也改变了世界国家的面貌。莫斯科、东京、巴黎……这些大城市将各自的文化元素融入了城市的地铁的设计。其中以巴黎表现地尤为淋漓尽致——音乐、香水、时装的各种时尚元素的海报、活动及细致的服务让乘客也乐在其中。有些国家的地铁品牌文化做得令乘客难忘,精致的雕塑、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艺术喷绘、人性化服务…….优秀的地铁品牌文化总是将独特的城市文化与人性化特色服务相结合,地铁,甚至可以成为城市旅客口中那“流连忘返”的风景线。

2、国内地铁文化发展现状

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地铁文化尚是雏形。纵观我国地铁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区域的不均衡性。我国的第一条地铁出现在北京,但是其发展比较缓慢,而上海成为了地铁的后起之秀,在地铁服务文化诸如票务、传媒、客服、物业、特色服务方面比较卓越。北上广地区地铁的建设在我国比较早,而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成都等城市都属于比较晚的一批,都在思考结合自身城市发展特点的文化建设之路,需要一定的时间。

3.文化是运营的灵魂

运营文化精彩纷呈,结合办公环境、工作氛围、员工礼仪为载体的表层文化、以经营方式、运作模式为重点的中层文化与以职业道德、服务理念为中心的深层次文化,都属于地铁运营文化。

3.1运营文化的基础

运营文化的基点应该放在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勇于承担上。对于员工,应该要求无论身处在何岗位上,一年365天都应保持“上岗一分钟、尽责60秒的”思想状态。逢年过节时,地铁站客流量大大增加。对服务要求比平时更高,各项安全工作需有序、可控,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3.2运营文化的落脚点

“安全、准点、快捷、舒适”应成为运营服务文化的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乘客打造“阳光地铁”是每位员工的至高目标。应认真打造安全第一、办事效率高、

服务质量好的地铁文化。明确后台服务前台,职能服务一线,领导服务员工、员工服务群众的理念,想他人之想,急他人之急,为他人之难为。

3.3运营文化的着力点

可以举办典型事例剖析会,弘扬正面文化,积极大胆揭露矛盾。一方面实现制度创新,达成管理思想与规章的“统一”。为减少设备故障,应合理安排设施日检、月检和年检。另一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地铁企业可以定期派遣人才赴国外相关企业进行交流,把新技术新思想带进来,从而提高地铁运营质量。

4、地铁运营服务文化建设的策略:

4.1以乘客价值为导向

在商品消费市场中,我们都以顾客至上为经营之本。同样在地铁服务中,乘客价值为服务的基础。乘客消费时倘若觉得本次乘坐愉快,便有可能再次来乘坐。提供顾客期望值以外的价值不仅会给地铁行业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让地铁企业在竞争当中有了核心竞争力,维持与顾客长期忠诚的关系,增加品牌资产。

4.2以独特理念营造品牌文化

在企业文化理念中,企业只需取其之一,加以营造。品牌理念风格众多,例如可以“简约”“廉洁”为中心,也可以“大气”“时尚”“浪漫”为中心。“简约”“廉洁”为中心的文化理念,是以控制成本为基础,紧密结合党中央“反铺张、反浪费”的优良作风,简化设计风格,压低运作成本,将这种反浪费的理念融入到乘客的心中。“时尚”“浪漫”为中心的地铁文化如法国首都巴黎,浪漫的海报,优雅的音乐,乘客无处不感受到这座都市的文化气息,仿佛时时在提醒着他们这是座有文化有灵魂的城市。

4.3地铁服务需创新

地铁是以乘客为主的服务行业。乘客在乘坐过程当中,容易产生生理上的疲劳和烦闷感。地铁服务应该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可以在乘客座位上摆放地铁传媒自己创办的期刊,可以在过道中增加移动数字电视,可以在乘坐过程分发免费饮品。

4.3.1特色服务

即在为乘客服务的过程中,应使用标准的文明服务用语包括规范的手势和动作,这体现了对乘客的尊重,也体现了深圳地铁的高标准服务水平。

4.3.2免费便利服务:

免费为乘客提供晕车药品、广播找人、租用雨伞、提供报纸等。

4.3.3其他增值服务:

建立公共交通统一的IC卡系统,鼓励乘客使用一卡通;代售各类门票;销售地铁纪念卡;销售书报杂志;行李寄存等。

5、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人才是最宝贵的企业资产。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它的重要意义有:第一,提高工作人员技能的重要手段。第二,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形式;第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途径;第四实现企业员工自我价值的升华。

5.1内部培训:

内部培训的优点比如节省时间、成本、不影响工作、可以边干边学,实行轮岗换岗制度,设立助理职位等。其中实行轮岗换岗后,可以让不同岗位的员工学到更多得技能,让其懂得各个岗位的操作原理,成为企业的多面手。设置助理职位后,员工通过角色扮演,可学到管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服从领导的管理。

5.2外部培训

根据地铁企业自身不同特点,在内部培训的基础之上,可派遣部分员工赴国内外研习,进而学习国外先进的地铁文化,设备、技术以及运营模式,增加员工个人阅历,同时提高地铁企业竞争优势。

6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

当前,网络与发展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行业都结合了网络嵌入式发展。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充分利用,实现对日常运营活动的协调和控制,以达到责任明确和奖罚分明的目的,提高管理效率。第一,公司领导要围绕企业战略目标,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任务的分解、计划、组织、分配和下达;第二,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任务的落实实施全程跟踪,并将任务的执行进度和质量及时反馈给管理者,使管理者能了解任务执行的方向性偏差,及时纠正任务执行的指令,从而保证任务的执行始终处于良好的可控状态。第三,要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以任务执行为中心的全面绩效考核机制。

7.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地铁行业向前发展,营造品牌文化是核心,乘客价值服务为根本。地铁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一定贡献。地铁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仍需要多方面的扶持与建议。在制度方面,企业应严格执行运行准则;在服务方面,地铁行业应以乘客价值为导向,不断增加创新服务,实现服务增值。

8、参考文献

1. 王强.曹传明.李睿.WANG Qiang.CAO Chuanming.LI Rui 中外地铁文化建设的基本走向[期刊论文]-沈阳大学学

报2006,18(6)

2. 赵琛子 并购中文化整合对企业发展影响——以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下旬

刊)2011(2)

3. 曾晓生 广州石化打造企业文化"落地工程"[期刊论文]-中国石化2009(7)

4. 陈军 广东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6)

5. 丁茹玉 地铁人才选拔与培养[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文化2009(21)

6. 刘皆谊 地铁地下街引入文化活动空间探讨[会议论文]-2006

7. 刘壹青 上海的"金轨"[期刊论文]-上海经济2010(5)

8. 肖思思.Xiao Sisi 广州开发区的跨国企业文化[期刊论文]-港口经济2007(11)

9. 胡江川 文化资本论视角下的地铁经济对上海都市旅游的促进研究[学位论文]2010

第4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铁文化;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关系

中图分类号:G05;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302-01

1.地铁文化概念及其本质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地铁的不断发展,关于地铁的讨论也多了起来,地铁已经不再单单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作为城市中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地铁车站及地铁上的逗留时间在早晚高峰越来越多,为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文化鉴赏,体育休闲等等提供了更多的条件,使得探讨地铁文化能够成为一个话题。近年来的专业文献中#关于地铁文化散见有以下几种表述:一是从文化本身的定义中推导出地铁文化概念如文献【1】认为,地铁文化一是包括站容站貌交通环境等物质文化层面;二是包括组织机构法规标准等制度文化层面;三是思维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观和价值观等的意识形态层面。这一结论尽管较为全面,但它却普遍适用于对任何文化概念的表述,因而无法从根本上解释清楚地铁文化的本质特征。其次,是依据各种地铁文化形态归纳出地铁文化,如文献【2】指出,地铁文化是以地铁运营设施设备和相关实物为载体的物质文化以及具有地铁运营特色的思想文化的总和;并进一步解释地铁车站文化列车文化和收藏文化等属于与地铁运营设施和相关实物为载体的物质文化,而地铁的历史文化、标志文化题材影视艺术等是具有地铁运营特色的思想文化。这一结论强化了地铁作为特定文化载体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文化形态指向性更明确。然而将文化形态作为文化概念来表述略显局限,且上述列举的地铁文化形态称谓是否准确,分类标准是否科学严谨等仍值得商榷。此外,是回避对地铁文化概念本身的讨论,而主要去解释地铁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如文献【3】指出: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文化是地铁文化的源头;文中就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地铁文化的基本走向等展开讨论,但对地铁文化概念却并未解释。其他有关地铁文化的论述也大多言而未明,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决定将地铁文化置于城市文化的视阈来加以讨论。城市文化是由于在城市中,来自不同文化区域和城市本土的人们将不同的文化习俗、理念等交织在一起,互相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了属于城市自己的独特文化。地铁文化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来演进。地铁文化是以地铁作为载体,由地铁参与者创造并逐渐形成的一种城市公共文化:它是与地铁相关的环境、行为、制度和理念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称。它包括了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以及组织文化和最终的精神文化,独具特色而又受到普遍认同。

2.地铁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体现城市文明,城市文化是地铁文化的源头,是地铁文化建设的依据

首先,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在脉络上是一脉相承的。正如上面探讨地铁文化本质所说,城市文化与地铁文化都体现了城市的历史渊源、社会变迁、包括未来走向布局等等,体现城市文明的基本脉络。每一个城市都非常注意保护自己的历史底蕴,古典、优雅成为城市文化的核心特点。地铁文化建设在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同时,突出了所在国家、城市、民族的文化特色。

其次,地铁文化建设一定是以城市文化为依据的,城市文化是地铁文化建设的依据和灵魂核心。离开了城市文化,地铁文化就无从谈起。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是人类生活的空间化表述。它是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是属于这个城市人群的完整价值体系。地铁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地铁文化是伴随地铁的出现产生的文明,这种文明从来没有离开城市文化的范畴。

第三,地铁文化是城市文化的浓缩和提炼。纵观发达国家较成熟的地铁文化建设,可以看出,在地铁文化建设中蕴含着浓郁的城市文化气息,是城市的文明的长卷。如伦敦地铁,各个车站体现了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从早期的砖石拱形结构,到后期的纯钢铁架构,再到现代的钢化玻璃站台,让人体会到英国一百多年地铁建筑发展史的巨大成就;巴黎的地铁每个地铁站设计独特,内部装饰各异,成为展示该国文化艺术的窗口;香港地铁是世界公认设备完善、自动化程度高、管理较好的地铁,它的自动售检票设备,由自动售票机、检票机、补票机和磁性车票、站台、中央计算机等组成,集计算机、自动控制、光电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这是高度发展的香港大都市文化的缩影,世界各国的地铁建设,都离不开本国文化的渊源,走入地铁就仿佛走入了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长廊,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可以选择从地铁文化开始,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凝炼的城市文化。

3.地铁文化会影响城市的布局和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密不可分

随着地铁的不断发展, 一大批产业诸如建筑业、商业、地产、零售业、旅游业、广告业等等都以地铁为契机推向人们。这些看似独立的经济个体, 都与地铁的日常运营情况以及地铁建设布局紧密相关, 而地铁文化在其中其实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地铁文化影响着地铁站的出入口建设。出入口怎样展示高品位的地铁建设, 怎样与周边的氛围和谐一致, 都透露出地铁文化的气息。地铁文化也影响地铁站台内部各种设施的布局建设。大到站台的设计布局, 小到站台上的一个广告牌都渗透着一个城市地铁文化的定位, 展现地铁文化的整体构想。基于地铁文化的定位, 建筑、旅游、广告、商业便与地铁文化相适应, 满足地铁文化的发展需要, 形成以地铁文化为核心的经济产业, 各方各面无处不在地铁文化的笼罩渲染之下。地铁建设已有百年的历史, 在这百年的发展中, 地铁文化在地铁和城市交互关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铁文化无疑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地铁甚至对整个城市的评价, 文化气息浓厚的地铁可以提升城市的品味, 从而直接地拉动旅游、广告、商业等经济发展, 由于地铁巨大运载力带来的充足人流, 建筑房地产、大型商圈的建立也就随之而来。从世界上地铁经济发展最好的巴黎、东京、莫斯科地铁来看, 高层次的地铁文化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进而凝聚了人流, 提升了人气, 带动了地铁经济产业的发展,也为其他国家地区前来旅游的人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由此地铁文化对与城市经济发展影响可见一斑。地铁位处地下, 如果缺少文化的打造, 压抑的地下空间将会让人感到局促, 因此, 人们需要浓郁的商业气息和艺术氛围来改变这种压抑的感觉, 这也是地铁文化建设的最基本需求。目前,巴黎等城市的地铁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亮点, 成为人们旅游的重要景点。由此可见, 地铁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 他可以以巨大人流为基础,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甚至形成完善的商业圈体系和艺术氛围,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伯瑛,地铁文化建设策略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10):21.

第5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冶金工业,高速钢轧辊,研究现状

 

一、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二)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冶金行业的发展受到国内与国际宏观经济环境的共同影响。国内方面,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初见成效,钢铁行业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有效打击了“地条钢”等劣质产品冲击钢材市场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市场,钢铁生产企业对市场更加理性化。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也为钢铁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国际方面,世界经济仍保持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全球钢铁需求持续增长。

二、冶金工业对轧辊的需求

钢铁工业的持续发展,为轧辊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一方面,随着钢产量的不断增加,轧辊需求量大幅增长。仅就国内而言,据统计,每年消耗的轧辊材料有50万吨以上,价值数十亿元。另一方面,随着轧钢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轧辊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轧辊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还较落后。仅以宝钢为例,2000年,宝钢用于轧辊的采购资金超过2亿元,其中国内的只占30%,国外的占70%。因此,不断研究新型轧辊材质及制造工艺,为轧机配备高性能的轧辊已成为国内轧辊生产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轧辊材料的研究现状

为提高热轧辊的表面耐磨性,热轧辊材料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基本的发展过程是从冷硬铸铁到高铬铸铁到半高速钢和高速钢。高速钢材料用于轧辊制造,使轧辊性能显著提高,轧材质量明显改善。

(一)高速钢轧辊的特点

高速钢轧辊是用具有高硬度,尤其是具有很好的红硬性、耐磨性和淬透性的高速钢作为轧辊的工作层,用韧性满足要求的高强度灰铁、球铁、铸钢及锻钢作为轧辊的芯部材料,把工作层和芯部以冶金结合的方式结合起来的高性能轧辊。

1、高速钢轧辊的化学成分特点

(1)含有较多的C和V。C和V可以形成高硬度的MC型碳化物,提高轧辊耐磨性;

(2)有较高的Cr含量。Cr含量高,可在轧辊组织中形成一定数量的M7C3型碳化物,有利于降低轧制力并改善轧辊辊面的抗粗糙性;

(3)含有一定量的Co(≤10%)。Co可提高高速钢轧辊的红硬性,从而提高轧辊耐磨性;

(4)离心铸造高速钢轧辊中含有≤5%的Nb。Nb可降低轧辊组织中因合金元素密度差大而引起的偏析。

2、高速钢轧辊的组织特点

高速钢轧辊的性能取决于其微观组织结构特征:(1)碳化物的种类、形状、体积分数及分布;(2)马氏体基体的性能特点;(3)晶粒尺寸大小。轧辊用高速钢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与合金成分及工艺条件有关。因材料成分和工艺条件的不同,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研究结果。同以往的高铬铸铁轧辊相比,高速钢轧辊中的碳化物类型较多,除含有MC型碳化物外,还含有M2C、M6C和M7C3型碳化物。

(二)高速钢轧辊的生产工艺及其特点

围绕着轧辊外层与芯部的结合问题,高速钢轧辊的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目前国外主要采用离心铸造法(CF)、连续浇铸复合法(CPC)和电渣熔铸法(ESR)制造,而热等静压法(HIP)和喷射成形法(Osprey)仍在完善和发展中。CPC法制造轧辊装备复杂,我国仍无法生产;ESR法制造轧辊能耗高,仅适合于制造冷轧辊;用离心铸造法生产轧辊装备简单,工艺稳定,效率高,是制造高速钢轧辊的重要方法。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离心铸造法生产高速钢轧辊尽管存在着合金元素容易产生偏析的问题,但由于其突出的优点,使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处于高速钢轧辊生产的主导地位。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

(三)高速钢轧辊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在热带钢连轧机上开始试用高速钢轧辊并取得良好效果。目前高速钢轧辊的比例不断提高,在某些机架上,甚至全部采用了高速钢轧辊。使用高速钢轧辊后,辊耗明显下降,换辊次数显著减少,轧辊研磨量减少,轧机能力提高,燃料和动力消耗降低,有助于降低轧制成本和提高带钢质量。

近年来我国也开展了铸造高速钢轧辊的研究,北京冶金设备研究院采用普通离心铸造方法生产了高速钢辊环,其成分(质量分数,%)为:2.0~2.4C,8~15W,2~3Mo,4~7V,3~5Co;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残余奥氏体;力学性能为:硬度60~65HRC,冲击韧性(5~10)J/cm,抗拉强度(400~600)MPa。

四、结语

随着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重型化方向发展,对轧辊的几何尺寸、表面精度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轧辊生产厂、研究机构和钢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冶金轧辊材料的基础性研究、轧辊生产技术的研究、轧辊工艺装备的研究和轧辊使用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我国轧辊制造业和钢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符寒光.高速钢轧辊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钢铁,2000,(05).

[2]翁宇庆.我国冶金工业在新世纪最初几年的科技进步[J]钢铁,2004,(01).

第6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铁,利弊,大跃进,均衡发展

 

高铁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当下我国高铁建设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高速增长期,高铁也成为时下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我国高铁发展的来龙去脉到底如何?如此大规模的兴建高铁利弊如何?我国高铁的发展何去何从?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

1. 国内外高铁的发展历程

1.1 世界高铁发展历程

总体来看,世界高铁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64年~1990年。1964年10月,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通车,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铁新纪元的到来。第二阶段:1990年至90年代中期,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英国等欧洲大部分国家,大规模修建本国或跨国界高铁,逐步形成了欧洲高铁网络。第三阶段:从90年代中期至今。在亚洲(韩国、中国台北、中国)、北美洲(美国)、澳洲(澳大利亚)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建设高铁的热潮。

1.2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高铁的规划和建设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非常迅速。2003 年10 月12 日,随着长春开往北京的T 6 0 次列车经由沈阳北站驶入秦沈客运专线, 预示着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高速客运铁路线――“秦沈客运专线”正式开通, 也标志着我国从此迈入了高铁时代。不仅如此, 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而其以每小时2 5 0 公里的试验速度更是迈出了中国高铁建设的重要一步, 奏响了我国高铁建设和运营的凯歌, 揭开了我国高铁发展的序幕。

2. 我国高铁发展现状与规划

2003年10月12日秦沈客运专线正式运营,它是中国铁路步入高速化的起点,可以说,是中国铁路里程碑式的建筑。它是中国自己研究、设计、施工的时速200公里的第一条快速客运专线。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时速300km的高铁―京津城际客运正式通车并投入运营。京津城际铁路首次大面积使用无砟轨道技术,首次采用500m长钢轨工地焊接施工工艺,跨区间进行长大无缝线路的铺设,主要结构均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线下结构与无砟轨道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对接。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全面开工建设,将于2010年投入运营,届时北京到上海只需要5h。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四纵”客运专线:北京―上海、北京―武汉―广州―深圳―香港、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四横”客运专线:徐州―郑州―兰州、杭州―南昌―长沙―昆明、青岛―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重庆―成都。三大城际客运系统: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长江三角洲地区,南京―上海―杭州;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州―深圳、广州―珠海、广州―佛山。

3. 我国高铁发展的利与弊分析

3.1 我国高铁发展的优势分析

3.1.1 高铁迅速能增强运输能力,满足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

发展高铁,能够大大优化我国铁路的路网结构,从而快速提升铁路运输质量,促进铁路从数量型发展模式向质量型发展模式转变,实现铁路行业从简单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和货物的流动周转变得越来越迅速,每逢过节放假,长短途客运陡增,对我国的客运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高铁的发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满足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

3.1.2 高铁具有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高铁可以盈利,并且回报丰厚,这是投资者出资的原始动力。据统计,高铁的直接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论文参考网。世界上早期修建的高铁,如日本东海道、山阳新干线和法国TGV东南线、大西洋线等,一般在通车2 年后都能有所盈利。其中,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最为突出,通车7 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至20 世纪末,其直接经济效益已是初始投资额的13.5 倍。法国TGV 高速线运营情况良好,上世纪90 年代中期,TGV东南线和大西洋线纯盈利率就分别达到31%和21%,运营11 ~ 12 年就能偿还投资。而高铁间接的经济效益更不用多说,除了第一点提到的可以缓和我国经济增长对运输的需求外,也为人们出行提供了除了公路客运和航空客运外更多的选择。并且,高铁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房地产、工业、旅游、服务业等等。论文参考网。

3.2 我国高铁发展的弊端分析

3.2.1 高铁发展的经济与市场限制

适合高铁的生存环境其实只有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是人口稠密和城市密集,而且生活水准较高,能够承受高速轮轨比较昂贵的票价和多点停靠,第二是较高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基础,能够保证高速轮轨的施工、运行与维修需要。而我国目前在建的高铁的地方并非都能满足以上两点的要求,换言之,我国并不具备全面建设高铁的土壤。论文参考网。脱离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的高铁的超前建设,其价格必然是“昂贵”的。比如,中国第一条高铁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铁路,在2008年8月1日开通以来的一年多时间内,亏损额超过7亿元。而实际上,京津唐地区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而这样的地方都不能保证盈利,又怎么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全面开启高铁的建设呢?

3.2.2 高铁发展的技术与时间限制

我国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是跨越式发展还是大跃进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在正常的情况下,高铁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与一国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一个渐进过程,不应该出现我国集中爆发的情况。现代高铁运营非常成功的日本,并没有即刻大规模的发展高铁。日本在建造铁路时,先把路基修建好,然后等十年,让路基自然沉降固结,所以日本的新干线40多年没有出现问题。而我国如此急速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可持续隐患的。必然造成后期维修和维护费用的大量增加,甚至有些路段要重修。

4. 我国高铁的发展对策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的高铁是中国高铁发展的最好选择。所谓的中国特色,是需要全面衡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能力和人们的消费意愿,分地区分时间先后发展高铁。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可以采用跨越式发展,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寻求利用后发优势发展高铁;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暂时只修建高铁的路基,为今后的高铁铺设做好准备工作;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只修建普通的列车线路即可,同时投入资金维护和修理既有铁路。此外,经济发达地区,也要有高低档的消费群体区分,在发展高铁的同时,将部分资金用于中低档火车的运营和维护上,以满足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这样有规划,有层次的发展,必能使我国的高铁获得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汪江波.铁路大提速背景下道路客运业发展对策. 综合运输.2008(1).

[2] 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 科技资讯.2009(1).

[3] 郝瀛主编.铁道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周新军.高速铁路与可持续运输发展.交通企业管理.2009(6).

[5] 陈秀方主编.轨道工程(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 世界高速铁路回顾.baike.baidu.com/view/3743.htm.

第7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一、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盐业史研究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盐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盐已经奠定了其国家重要商品的地位,而且实行了国家专卖制度。对这一时期盐业的研究,主要围绕着盐业起源、西汉盐铁管榷这两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后一个问题。二十世纪初以来出版的盐业通史性的专著,如田斌《中国盐税与盐政》(江苏省印刷局1929年版)、林振翰《中国盐政纪要》(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欧宗佑《中国盐政小史》(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张绣文《台湾盐业史》(台湾银行1955年版)、何维凝《中国盐政史》(大中图书有限公司1966年版)、田秋野、周维亮《中华盐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3月版)、齐涛《汉唐盐政》(山东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以下简称《古代编》),都论及了这一时期的盐业史。

(一)盐业起源问题研究

中国古代盐业史的开端常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盐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这一时期及战国以前的上古时代盐业史的研究著作、论文都极少。直到2003年3月,《盐业史研究·巴渝盐业专辑》的出版,才将这一时期涉及盐业生产、流通、国家族群对盐的控管以及盐业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对盐业史学科来说,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突破。罗庆康《春秋齐国与两汉盐制比较研究》(《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4期)论述了盐业专卖政策的缘起、在汉代的发展过程及在历史上的地位,澄清了齐国、西汉与东汉盐制方式的争论。吉成名《先秦至隋代食盐产地考略》(《盐业史研究》1997年第3期)探讨了食盐生产开始时间及先秦至隋代的盐产地问题。吕世忠《先秦时期山东的盐业》(《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3期)着重探析了先秦时期山东盐业的起源、生产、管理、流通等诸方面的情况。郭正忠《古代编》论及了先秦时期盐的类别、生产、流通及盐政等。此外,曾仰丰《中国盐政史》、王宜昌《春秋盐铁考》(《中央日报》1948年5月24日)等均探讨了先秦时期的盐业问题。

盐业专卖制的起源问题与汉魏晋南北朝专卖史研究密切相关。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西周、春秋、西汉等三种不同的看法。将专卖制始行时间推溯得最早的是刘佛丁等著《中华文化通志·工商制度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工商制度志》),该书认为专卖政策始于西周末期,周厉王是实行这一政策的鼻祖,为了抑制庶家经济的增长,从生产到流通领域全面垄断了盐铁等山泽之利。[日]加藤繁则认为盐铁专卖始行于汉武帝元狩年间。郝树声还提出专卖制始于商鞅,认为商鞅变法时秦国就已实行了盐铁专卖;高凯也谈到,战国时期秦国就实行了官营盐铁手工业的制度①。认为专卖制起源于春秋齐国管仲时的学者也比较多。曾仰丰认为,夏、商、周三代盐政都实行征税制,春秋时管仲相齐行专卖之制②,廖品龙、蒋大鸣、谢茂林、薛宗正、罗文、马新等学者也都持此观点。但对管仲盐铁政策的具体专卖方式,学者们又有不同的看法。《工商制度志》认为,管仲推行的是盐铁专卖,盐业方面是实行民制、官运官销,按户配盐,而商鞅推行的盐铁专卖是官府控制生产,批发给商人销售,征收专卖税。罗文的观点与此大体相同。曾仰丰认为,管仲榷盐既有官制又有民制,以民制为主,官制为辅,民制之盐由官府收买和运销。谢茂林认为,管仲盐铁政策在生产上以官制为主,民制为辅,实行官收官运官销,而商鞅推行的专卖制则产运销都由国家控制,禁止私营。廖品龙与谢茂林的观点相近,认为管仲榷盐,生产方面以官煮为主,民制为辅,官制主要是销往他国,民制主要是销于本国,由官府计口配卖,按量计征③。罗庆康认为,春秋齐国的盐铁官营主要是管理盐铁户的生产与取税,与后来汉代的盐铁专卖不同④。廖品龙还探讨了秦灭巴蜀后四川食盐贸易管理及李冰开凿盐井等问题⑤。

学者们对秦代的盐政也有不同观点。曾仰丰认为秦代盐业实行征税制,允许民间经营。高凯在前揭文中提出先秦至秦都存在盐铁官营制度。逄振镐则提出,私营盐铁须征得官府批准并交重税,秦代盐铁政策是严格控制下的重税政策⑥。

(二)西汉盐业史研究

汉武帝时期是盐铁专卖制发展的一个高峰,盐业史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主要讨论了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方式、专卖目的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盐官设置等问题。除了郭正忠《古代编》论及了秦汉时期食盐产区、生产技术、工艺水平、盐户身份等问题外,祝慈寿《中国古代工业史》(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对秦汉盐业生产也有所论及,而有关盐业生产的论著则相对较少。

在盐铁专卖方式上,主要存在着民制官购官销和官产官销两类观点。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8月版)认为是民制官购官销,只是流通过程中的垄断。吴慧《桑弘羊研究》(齐鲁书社1981年版)和《工商制度志》也持此观点。曾仰丰则认为,西汉的盐铁专卖是将产、运、销完全国营,即“完全专卖”,田昌五、漆侠、罗文、罗庆康、刘良群等也持此观点⑦。吴奎罡也认为,盐铁专卖是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全面垄断⑧。在官府控制生产的方式上,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三联书店1957年版)认为是官自给费。前引罗文文及罗庆康、罗威《汉代盐制研究》(《盐业史研究》1995年第1期)认为是官府提供工具,盐户自备生活费用,双方构成合约关系,性质仍然是官营。苏诚鉴认为,榷盐是产销分离,民产官销⑨。陈直和日本学者藤井宏、影山刚则探讨了西汉专卖制的发展形态及其演变过程⑩。

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见[日]加藤繁:《关于榷的意义》,载《中国经济史考证》卷一(华世出版社1981年版)。郝树声:《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载《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高凯:《略论汉代官营盐铁业的利与弊》,载《郑州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②曾仰丰:《中国盐政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下引曾仰丰观点皆出该书,不另注出。

③分见廖品龙:《中国盐业专卖溯源》,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4期。蒋大鸣:《中国盐业起源与早期盐政管理》,载《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4期。谢茂林:《先秦时期盐业管理思想初探》,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薛宗正:《盐专卖制度是法家抑商思想政策化的产物》,载《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2期。罗文:《齐汉盐业专卖争议之我见》,载《益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2期。马新:《论汉武帝以前盐政的演变》,载《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④罗庆康:《两汉专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载《暨南学报》1990年第2期。罗庆康、罗威:《汉代盐制研究(续)》,载《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1期。

⑤廖品龙:《试论张若在成都置盐铁市官与李冰穿广都盐井》,载《井盐史通讯》1977年第2期。

⑥逄振镐:《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载《江汉论坛》1987年第2期。

⑦分见田昌五、漆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齐鲁书社、文津出版社1997年联合出版。上引罗文:《齐汉盐业专卖争议之我见》。罗庆康:《汉代盐制的几个问题》,载《湘潭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上引《两汉专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刘良群:《从盐铁官营看西汉的专卖制度及其流弊》,载《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⑧吴奎罡:《评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措施及其历史作用》,载《经济科学》1983年第l期。

⑨苏诚鉴:《“官与牢盆”与汉武帝的榷盐政策》,载《盐业史研究》1988年第1期。

⑩分见[日]藤井宏:《汉代制盐业的问题点——围绕“牢盆”的解释》,载《铃木教授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日本大安,1964年;《汉代盐铁专卖实态——围绕《史记·平准书》记载诸问题》,载《史学》1978年第79卷第2、3期。[日]影山刚:《前汉朝的盐专卖制》,载《史学》1966年第75卷第11、12期。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转贴于

关于汉武帝盐铁专卖的目的,张兆凯《关于汉武帝盐官营政策的两个问题》(《益阳师专学报》1983年第1期)认为,主要是打击诸侯王和豪强大地主的利益,但盐铁商人的利益并未受损,而是一跃成为国家官吏。刘凌、傅筑夫、高敏则强调了抑商的目的①。前引吴慧文认为,桑弘羊的政策是抑制商人,但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官营商业,其政策是重商和抑商的矛盾统一。刘良群、罗庆康都认为,汉武帝时期的盐铁专卖,是抑商和削弱地方势力的目的兼而有之②。卢新远认为,不能说汉武帝实行的是抑商政策,其打击的是富商大贾,并不是打击工商业,相反是维护正常的工商业③。汪锡鹏的观点又有所不同,认为桑弘羊的政策是为了增加财政收人和加强中央集权,不宜用重商或抑商的标准去评价④。薛振恺、张炳斌、朱绍侯、逄振镐等都强调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⑤。

汉武帝盐铁专卖政策造成的社会经济影响是讨论得最热烈的问题,观点的分歧也很大。总体上说,有基本肯定、基本否定和一分为二等三种意见。《工商制度志》认为,盐铁专卖为汉武帝的征伐提供了经费来源,抑制了豪强的发展,延缓了农民破产的过程,有利于维持和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吴奎罡、陈以鉴、解学东、李森、马大英、郝树声、张守军等都肯定了汉武帝盐铁专卖在增加财政收入、打击豪强商人和地方势力、巩固大一统的新兴政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⑥。前引郝树声文认为,汉武帝盐铁专卖在加强国防巩固和边疆的开发、避免豪强网罗流民等方面也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批学者则对汉武帝盐铁专卖持否定态度。于传波《汉代盐铁官营的再评价》(《浙江学刊》1991年第4期)认为,盐铁官营摧毁了汉代的资本主义萌芽,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其优点与弊端相比是次要的。前引汪锡鹏文认为,盐铁专卖是竭泽而渔的政策,指出其质劣价贵、效率低下,还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前引刘良群文还指出,西汉后期工商萧条、国势衰落也与盐铁官营有关。王连升也指出,盐铁官营导致了工商业的萎缩⑦。陈乃华《盐铁专卖与西汉中后期社会危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认为,盐铁专卖堵塞了商人资本及农村过剩劳力向工商业流通的渠道,加速了农民破产并沦为流民或奴婢的过程和土地的集中,是导致西汉中后期社会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汉武帝的盐铁专卖政策。前引薛振恺文认为,汉武帝盐铁专卖既为西汉带来了汉匈战争的胜利,巩固了国家统一,又为西汉的衰落埋下了隐患。前引吴慧文认为,桑弘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一些好的作用,但同时也具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张传玺、罗庆康、高凯、李殿元、逄振镐、庞天佑等既肯定了盐铁专卖在充实财政、支持统一战争、奠定国家疆域、集中人力物力推动盐铁业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也指出了其效率低下、质量低劣、加重贫民负担、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等弊端⑧。

曾仰丰、罗庆康、王健等对汉代盐官作了考证。李剑农《先秦两汉经济史稿》认为,汉代有盐官32处。曾仰丰在《汉书·地理志》所载35处盐官之外,又补充了陇西郡、陕西西县及渔阳郡3处。罗庆康《汉代盐制的几个问题》在《汉书·地理志》和曾仰丰的陇西郡、陕西西县及渔阳郡外,又考证出朔方郡的朔方县、越嵩郡的青岭县、巴郡临江县、朔方郡的广牧县4处。高敏《秦汉时期的官私手工业》(《南都学坛》1991年第2期)认为数量还多于此。王健《东汉盐铁业诸问题考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在罗庆康和曾仰丰考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犍为郡的南广县和广陵郡2处。罗庆康《汉代专卖制度研究》(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及罗庆康、罗威《汉代盐制研究》在盐官数量上转向了与王健一致的看法。在这两项论著中,罗庆康还探讨了食盐的价格及汉代的制盐方法等问题。薛瑞泽《汉唐间河东地区的盐业》(《盐业史研究》1998年第3期)也探讨了从汉代至唐代间河东地区盐业经营政策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刘凌:《西汉初期工商业政策与汉武帝的经济改革》,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2年第5期。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三联书店1980年版。高敏:《试论汉代抑商政策的实质》,载《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

②前引刘良群:《从盐铁官营看西汉的专卖制度及其流弊》;罗庆康:《汉代盐制的几个问题》。

③卢新远:《汉武帝时期的财经措施与工商业的发展》,载《江苏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1期。

④汪锡鹏:《重评汉武帝“盐铁专卖”》,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⑤薛振恺:《试论汉武帝的敛财政策》,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张炳斌:《汉武帝新经济政策评述》,载《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前引逄振镐:《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

⑥前引吴奎罡:《评桑弘羊的经济改革措施及其历史作用》;郝树声:《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分见陈以鉴:《汉武帝时期的战争与财经政策》,载《盐城师专学报》1987年第3期。解学东:《论析桑弘羊的“重商”理财思想》,载《史学月刊》1989年第6期。李森:《桑弘羊理财思想的几点启示》,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马大英:《汉代财政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年版。张守军:《桑弘羊的以商致富思想》,载《商业研究》1994年第12期。

⑦王连升:《关于汉武帝评价的两个问题》,载《天津社会科学》1984年第2期。

⑧分见张传玺:《论秦汉时期三种盐业政策的递变》,载《秦汉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前引罗庆康、罗威:《汉代盐制研究》;罗庆康:《两汉专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高凯:《略论汉代官营盐铁业的利与弊》;逄振镐:《试论汉代盐铁政策的演变》。李殿元:《论西汉的“盐铁官营”》,载《浙江学刊》1993年第6期。庞天佑:《略论汉武帝行盐铁专卖的原因与利弊》,载《常德师专学报》1987年第2期。

(三)东汉魏晋南北朝盐业史研究

刘志远、吴天颖、燕羽、杨宽、白广美等学者研究了东汉“盐井画像砖”,并讨论了煮盐燃料等问题。燕羽认为,汉代画像砖证明汉代盐井已有一定程度的机械设备。吴天颖推测,盐井当属于“大口浅井”。杨宽、白广美、刘志远等都认为,画像砖图中熬盐的炉灶是使用木柴作燃料的,两汉时期巴蜀地区井盐生产虽有迅速发展,但仍处于大口井、燃烧薪柴的较低生产水平上①。

关于王莽时期的盐政,曾仰丰认为,王莽盐政除官制之外还有民制,是征税与专卖的混合制。齐涛《汉唐盐政》认为,王莽榷盐实行的是完全的官运官销,但生产领域是官制与民制并存。前引罗文文认为,王莽盐政的生产不存在民制,成盐的运销归官府。学者们对东汉专卖史的研究也存在较大的分歧,但总体上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东汉未实行专卖制;二是认为仅汉章帝时期一度恢复专卖制;三是东汉初和汉章帝时期两度实行过专卖制。前引张传玺文认为,东汉一代主要是实行盐铁私营,马志冰的观点与此略同②,钱剑夫《秦汉赋役制度考》(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观点也与此大体相同。前引齐涛文则认为,光武帝以征税制取代专卖制,此后主要实行征税制,与西汉初不同的是东汉盐税成为专税,对盐的销售置使者监卖。前引逄振镐文也认为,东汉只有章帝元和元年一度实行盐铁专卖。罗庆康、罗文、郝树声认为,东汉和帝以前盐铁实行官营,汉章帝时期全面实行了盐铁专卖,自和帝始一直推行民营征税制,盐官归属郡县仅负责盐税征收。王健的观点与此基本相同,只是认为和帝以后盐铁官既主持官营,又负责征税③。此外,刘隽《东汉的盐政制度》(《天津益世报史学》1935年第4期)、[日]吉田虎雄《两汉之专卖制》(《真知学报》1943年第2期)等也探讨了东汉的盐铁专卖问题。李小波《盐铁经济与汉末巴郡分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则探讨了盐铁经济与汉末巴郡分化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盐铁制变化频繁,各地差异亦大。[日]吉田虎雄《西汉魏晋南北朝的专卖制度》(《东亚经济研究》1938年第22期)探讨了这一时期专卖制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基本是实行征税制,如[日]加藤繁《关于榷的意义》认为,三国以后直到唐中期几乎未行盐铁专卖。曾仰丰认为,盐制自汉和帝永元元年迄献帝建安三年均行征税制,东晋南朝沿而未改,北朝除东魏高齐于沧、瀛、幽、青四州行专卖制外,大都主行征税制。但大部分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专卖制反复实行。齐涛认为,曹操实行的监卖盐制继承了东汉的征税制。王向田也认为曹操监卖制是东汉末年盐业征税制的延续,并探讨监卖制出现的时间。前引罗庆康文也探讨了监卖制始行的时间及原因④。前引马志冰文则认为,监卖盐制为曹魏首创,魏、蜀、吴政权重新恢复了盐铁官营政策,并探讨了三个政权的盐铁管理机构。前引齐涛文也认为曹魏、蜀汉、东吴都实行了盐业官营。前引王向田文还强调了盐业作为魏国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政治、经济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陈庆连《魏晋时期盐铁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魏晋南北朝史论文集》,齐鲁书社1991年版)与王向田观点略同。前引马志冰文认为,西晋继续推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晋沿袭西晋政策,但又有改创;南朝盐业大都采用征税制,而北魏、东魏、北齐盐业主要实行征税制,西魏则设盐池都将管理盐池生产。前引齐涛文也认为,两晋实行盐专卖,但无法禁绝豪强大族经营盐业,实际上是官私并举;宋齐梁陈时期实行盐业放任的政策,最初征收一般商税,陈文帝时开征盐业专项税,但豪强大族把持盐业的情况始终未变;十六国时,各方一般都实行专营,北魏盐政出现过官营与放任的多次交替;东魏北齐时实行分区管理政策,而西魏北周则设盐池都将征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分见燕羽:《中国古代关于深井钻掘机械的发明》;吴天颖:《中国井盐开发史二三事》;白广美:《关于汉画像砖“井火煮盐图”的商榷》;杨宽:《古代四川的井盐生产》(以上4文同载《中国盐业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白广美:《中国古代井盐生产技术史的初步探讨》,载《清华大学学报》1962年第6期。刘志远:《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②马志冰:《魏晋南北朝盐铁管理制度述论》,载《史学月刊》1992年第1期。

③分见罗庆康:《东汉盐铁制度蠡测》,载《益阳师专学报》1991年第1期;前引《两汉专卖政策的发展与演变》;《汉代盐制的几个问题》。前引罗庆康、罗威:《汉代盐制研究》,《汉代盐制研究(续)》;罗文:《齐、汉盐业专卖争议之我见》;郝树声:《略论秦汉时期盐铁钱专营与中央集权的巩固》;王健:《东汉盐铁业诸问题考辨》及《东汉盐铁制度探析》,载《盐业史研究》1989年第3期。

第8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5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局面,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如今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建设地铁。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通信系统担负着对各项信息的传递重任,保证其维修养护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研究与实践指出,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指导养护维修工作,以此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通信系统职能的发挥。

1 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中所运用到的预防性理论实际上是借鉴预防医学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提早发现和预防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地铁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实际上,预防性养护维修模式已经在地铁设备维修养护中大力采用,通过全面了解地铁运行信息的参数及运行状态、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以此避免地铁运行中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现代地铁安全运行需求下,加快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在通信系统的应用是地铁运管维修部门的首要工作。

2 有效实施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维修养护的对策

2.1 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2.3 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3 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第9篇:高铁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铁文化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 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5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goal of railway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operation, management, service and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high iron culture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the formation of containing high iron railway enterprise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in railway characteristics, high speed railway into the culture, improve the students'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to adapt to society,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way, through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create a high iron cultural atmosphere,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iron management syste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high iron standard way to achieve compli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high iron railway professional training target.

Keywords high speed railway cultur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effect and way

高教育就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与本科教育有不同的区别,要充分体现出的职业特性,高职教育要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适应企业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要求,能践行企业中“工匠精神”,从而决定了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国高铁发展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要与高铁技术发展相适应,把高铁文化与专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彰显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1 企业文化与高铁文化内涵

1.1 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理论界研究美日比较管理学的领域中,哈佛大学的福格尔著《日本名列第一》开启对日本企业管理方式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阿索斯合著《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和威廉・大内著《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论述企业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虽然国内学者对企业文化概念理解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而树立形成,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①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体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提高企业凝聚力和职业素养。

1.2 高铁文化内涵

高铁文化是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崛起而逐渐产生发展起来,高铁文化是铁路企业文化中有关高铁元素的部分,②以企业文化为基本的表现形式,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涵的高铁文化,③高铁文化在我国高铁设备制造、建设、运营、管理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高铁文化促进高铁行业员工素质提高、核心技术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是高铁行业企业中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 融入高铁文化是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高铁正以速度最快、成本最低、运营里程最长等优势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④总理才会多次在外交场合上自信地向各国宣传推销中国高铁。随着国内高铁网大量建设营运和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需要大量具有高铁企业职业素质的铁路特色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高铁建设、高铁技术运用、管理、运营、服务等各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高铁文化,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⑤

3 高铁文化对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目前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学生对以“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铁文化内涵要求高铁岗位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相关专业技能,拥有精湛的技能水平,能弘扬高铁企业中“工匠精神”。目前,因为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高铁文化学习、宣传重视不够,把高铁文化全方位融入人才培养中不够深入,加之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能力尚有欠缺,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高铁企业招聘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毕业生,对高铁各岗位要求、标准、制度不适应,甚至消极情绪,不能适应学生到高铁员工角色转换,因此,高铁文化融入高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3.1 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高铁文化的内在表现为高铁精神,高铁精神是铁路企业在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中形成的?如“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精神等。⑥是高铁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支柱。“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为基本内容的高铁文化,是对高铁运输生产管理最好的诠释。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同时融入高铁精神和高铁文化教育。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对高铁文化学习和宣传,在校园内、课堂上、实习初训中处处体现高铁行业要求,使学生受到高铁文化熏陶,让学生知晓高铁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逐步培养学生具有高铁精神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逐着学生对高铁认知的深入,对高铁标准、要求理解日益深刻,树立高铁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的意识,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相应的职业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3.2 有利于加强校企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彰显专业办学特色

通过高铁文化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高铁先进的服务理念和管理体系;校企共建具有企业情境的实习实训基地;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师资互聘;专业教师下现场;高铁文化宿舍等。高铁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对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全方位的培养,同时调动铁路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积极性,实现校企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3.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铁路特色专业热情

在铁路特色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营造高铁文化氛围或让学生直接接触高铁以及高铁文化,使学生亲身感受铁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高铁精神,特别是高铁技术创新、建设、管理、运营、服务理念中的高速度、高可靠、高品质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高铁的运输生产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高铁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关系旅客生命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甚至影响我国高铁进一步走向世界,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⑦

4 实现高铁文化与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的途径

实现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铁路企业高铁文化的对接,就要充分发挥校企文化的聚合优势,通过高铁文化与具有特色鲜明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最佳结合,更好地丰富校企文化内涵,在铁路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借助和吸收高铁文化的内容,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打造校企深入合作典范。

4.1 在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

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营造高铁文化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弘扬高铁精神。学院通过与高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高职铁路特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教育时,安排学生参观高铁运行生产现场,观看高铁建设发展所取得系列成就的影视材料,增加学生对高铁文化的感性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时,突出包含高铁文化内容,使学生经常耳听目染到高铁文化。我校铁道运输系系部文化建设,结合所开设铁路特色专业,紧密与高铁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重安全、守纪律、形象佳、技能精、后劲足”系部物质文化。

4.2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引入高铁管理制度,感受高铁文化教育

高职铁路特色专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高铁岗位管理方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渗透“运行高速度,安全高可靠,服务高品质”高铁文化内涵,强化学生诸如吃苦耐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等意识,使学生的意识、行为规范与高铁的规范贴近,从而保证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举止“零距离”地适应铁路企业中高铁岗位。⑧如参照高铁员工管理守则制定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以铁路企业高铁岗位“准员工”的要求,营造工作环境,如客运组织习,按“以服务为宗旨,待旅客为亲人”标准来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高铁行业具有半军事化性质,学校对学生日常管理中实行统一以吹军号为学生起床、就寝信号,上课时学生列队进教室,由班长向任课教师报告出勤情况。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严格按流程进行,按标准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知标准、懂规矩的意识。

4.3 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开发中体现高铁文化

为了进一步强化校企双主体在专业课程开发中作用,一方面由学院牵头和30多家高铁企业共同参与,成立南方高铁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另一方面衡阳市政府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订共建学院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协议。根据高铁岗位需求,岗位职业素质、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研讨、设置和开发专业课程,并体现高铁文化内涵,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最大程度保证课程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相互融合渗透,达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素质同步培养提高。⑨

高铁文化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深入。只有在高职铁路特色专业培养过程中全方位地融入高铁文化,从高铁岗位的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与高铁发展相适应,为高铁输送更多技术技能人才。

注释

① 孙赫强.企业文化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8.

② 刘跃武.建设高铁文化促进高铁健康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3.14.

③ 谢新斌.打造高铁文化提升铁路企业软实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

④ 王凤丽.中国高铁外交研究[J].中外经济与信息化,2014.z3.

⑤ 付海龙.引入优秀企业文化,顺利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⑥ 北京铁路局宣传部.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对“高铁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企业文化,2015.9.

⑦ 张炜斌.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积极引入企业文化[J].科技信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