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精选(九篇)

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

第1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件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活动是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工具展开的。传统的教学仅仅依靠“三个一”(嘴、粉笔与黑板),致使课程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课程显得枯燥。在越来越强调教学效果的今天,教学课件在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整合声音、文字、动画、视频等信息资料,合理设计教学课件,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教学课件设计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孩子的思维则是直观形象的。在进行教学课件设计时,要从学生角度来换位思考,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教学内容。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在课件中插播学生们喜爱的《大风车》节目,在学生们聚精会神观看的同时,提问学生该节目的播出时间,从而引出了时间观念,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对钟表的认识。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通过课件动态演示“蜡笔小新上学”的故事情节:蜡笔小新背着书包去学校,路上遇到3个同学,快到学校门口时,又碰到4个同学,然后一起向校门走去。现在蜡笔小新他们一共有几个同学结伴去学校?这就引出了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合并起来的运算叫“连加”的课程内容。通过这种情境设置,用有声、动漫或生活化的方式取代原本沉闷的课堂,在学生感兴趣的同时引出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钟表、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增强课堂效果的目的。

2教学课件设计要展示课堂教学的互动

在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中,要设计一些过程和内容,通过问题形式激活课堂,让学生参与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强了学习效果。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老师事先准备平行四边形纸片、边框等教具,让学生大胆猜想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量出哪些数据?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叫每组学生选出代表分别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边长,算一算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边长数据,即底=7cm,高=3cm,邻边=5cm,想到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利用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第一组学生用剪拼法计算,即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将左边的三角形平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新的长方形(如图1),把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则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高即721cm2。第二组学生用拉动法计算,即将平行四边形沿着边框拉成长方形(如图2),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变成了长方形的宽,利用长方形面积的公式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底乘邻边,即735(cm2)。两组学生计算出不同的面积,到底哪组正确的呢?学生们纷纷发言,各持已见。此时,教师在课件中分别用剪拼法与拉动法来动态演示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发现在拉动法演示时,拉动后长方形的宽大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拉动后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多出一块长方形(如图3所示绿色部分),由此得出采用拉动法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错误的,用剪拼法的方法计算是正确的。通过这种的互动教学,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明显。

3教学课件设计要立足日常生活的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课件设计的内容要结合日常生活实际,确保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通过生活体验来增强学习感受,巩固所学内容,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问题。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前,可以到沃尔玛、万达、永辉或其它商场中,拍摄有关商品如冰淇淋、书包、玩具价格的标签,作为教学课件的素材。在上课时,当大量标有“某某超市”字号的商品如冰淇淋、书包、玩具等在多媒体上进行演示时(如图4),学生们表现得非常兴奋,纷纷说到过永辉超市购物,自然而然地导入了小数的定义、小数点的作用等,从而增强了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最后,设计有关表格(如图5),要求学生课后了解商品的价格,以元为单位,用小数来表示,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增进学生对小数的理解。

第2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案例1:在教学“周长”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爬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这片树叶的周长?(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让学生仔细观察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爬一周的情景,说出自己对周长的感悟和理解。然后分别描一描硬币面、文具盒面、课本面的周长,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

案例2: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当教师讲解完正确度量角的方法之后,用课件出示几副错误的量角图片,提问:这样量角的方法对不对?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能够立即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角的度数。这样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做好铺垫。

案例3,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课件分别出示画好格子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让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再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受到课件带来的视觉冲击;再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图像,让学生动脑筋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变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回答: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利用割补法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地演示出来,同学们看到:先画高,再沿高线剪下,把剪下的部分补到另一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长方形,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完全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长方形的长相等,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做法,既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抽象性和局限性,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第3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页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通过数、剪、拼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平移等数学思想;培育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四、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纸片、一把剪刀和一把尺子,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方法:探究法、操作法、小组合作法和演示法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8月8日是个什么日子吗?你们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吗?(出示图片)这是什么?(鸟巢)这是什么?(水立方)这些又是什么?(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现场)你认为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怎么样?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确实很精彩、很壮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和前来参加开幕式的各国政要对此次奥运会的开幕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本届奥运会中不仅开幕式和闭幕式精彩绝伦,就连北京市的各大广场、公园、比赛场馆外布置的花坛也是争奇斗艳、五彩缤纷。下面就让我们欣赏几幅美丽的奥运花坛,(课件出示)漂亮吗?大家看这是摆放在北京地坛公园里的两个花坛,你们知道它们的面积各是什么形状的吗?谁能看出来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哪个大?(设计意图:以奥运开幕式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以奥运花坛引出新课,能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借助方格数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

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到底哪个大呢,老师把它们按一定的比例画在了方格纸上,现在你能不能借助小方格看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小组合作。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这样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讨论的结果?(多指几名小组代表回答)

你们认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既能数出来,又能算出来。因为一个小方格是1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占了24个小方格,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又因为一个小方格是1平方米,所以小方格的边长是1米。从而可知,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所以面积是6×4=24平方米。但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能数出来,而且在数的时候发现有的方格只占了半格,我们用取补法把半格补成了一格,这样平行四边形也占了24个小方格,所以是24平方米。

像上面这样用数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太麻烦了,就像长方形有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一样,平行四边形也应该有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方格把课本第80页的表填完整。

谁来说说填写的数据。(出示课件)

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从而可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得到的。

(设计意图:用数的方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的面积,再填表,然后观察表,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是底乘高得到的。这为下面进一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奠定了基础。)

2.动手操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能不能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试试看。小组同学可以交流合作。

如果有些学生还感到困难时,教师进一步提示:

把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另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根据这个图形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合作完成后,选代表说说转化的过程,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剪平行四边形时,为什么只能沿着高剪下来?

刚才同学们沿着高剪下平行四边形的一部分,然后把它补到这个图形的另一端,这种转化方法叫做割补法。

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转化的过程。

课件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写成:s=axh,或s=ah(板书)

既然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如果再遇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们就能利用公式很快算出来。是吗?你们知道吗,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在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的计算公式,使他们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可以用底×高来算,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也对学生渗透了转化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对后面推导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前面地坛公园中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我们是借助小方格数出来的。现在我们能不能算出来?

出示例1:地坛公园中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回答。把个别学生做的题放在投影仪上检查。

强调:面积单位还需要注意什么?

2.求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通过刚才对例1的计算,我发现同学们对新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老师这里又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解决吗?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另一个平行四边形,我想知道你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怎么解决?

说得对,先用尺子量出底和高,再算出面积。

请同学们赶紧解决这个问题吧。

算完后,指名回答计算过程。

这个问题你们解决的很好,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自己手中拿的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多大了。下面老师还有一个难度稍大一点儿的问题,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四)加深巩固,拓展思维

下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课件出示)

这道题在书上,请同学们可以看课本80页的第五题。然后做一做。

学生做完后,指名回答是怎么做的。

从这道题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接着又课件出示一组平行四边形,问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

(设计意图:课堂练习围绕主题,层层拔高,既巩固了新知,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又获得了新的知识。)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有很大的收获。说说你的收获好吗?(多指几名回答)

这节课我们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奥运花坛的面积学到了这么多知识,你们的收获真是不小。但你们知道这届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的收获大不大?共获得多少枚金牌?多少枚银牌?多少枚铜牌?金牌名列世界第几?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在运动会上升起时,你有何感想?

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和你们一样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很自豪、很骄傲。从现在起,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了也要报效祖国。好吗?

(设计意图:以奥运话题为结束,在本课中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信念。)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第4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工作单位: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第三小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向荣街3号建设路第三小学邮编:450007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过的平面图形,以及有关计算的关系,构建平面图形的知识网络.

3.在学生参与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探究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用硬板纸作成的六种平面图形.

学具准备:打印好课本第128页中间的两组图形和六种平面图形,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

引入:

人们常说狐狸聪明,狡猾,聪明的狐狸也有被难住的时候,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我是小狐狸,我的花园漂亮吧!我想在四周围上篱笆,准备去买材料,应该先干什么呢"

师:谁来帮帮小狐狸!

生:……

师:很好!应该先算出这个花园的周长,然后才能决定买多少材料.

二.复习周长,面积的概念.

1.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周长)

生: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要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用什么计量单位

生: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长度单位.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五个手指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演示: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表述出它们之间的进率.

师:那么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选择哪个计量单位合适呢

生:要计量这个花园的周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2.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段长度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找一个同学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计量什么用的单位

生:它们是计量面积用的单位.

(板书:面积)

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生: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师:这些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谁知道

生:……

4.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讨论,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下面各组图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每组中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汇报讨论结果,你们是怎么发现的一组推荐一个代表到前面讲解,其他组可以补充.

观察课件演示,证明结论的正确性.

5.小结: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

生:……

(板书: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面积面的大小用面积单位计量)

三.巩固,提高:

1.我们学过的六种平面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长方形.

把长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生:……

师: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生:……

(板书:C=(a b)×2)

(1)练习:王师傅在院子里围了个长方形的篱笆,(如下图),围成篱笆的周长是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只算了三条边的和

(2)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板书:S=ab)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求长方形BCDE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你是怎么解答的12×2÷6=4(厘米)6×4=24(平方厘米).还有其它方法吗12×2=24(平方厘米)为什么这样解答

2.当一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宽时,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把正方形(如图)贴在黑板上.

师: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板书:C=4a)

(1)练习:下图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找学生回答,经过平移,这个图形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观察课件演示.

(2)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板书:S=a)

练习:下图中,圆的直径是6厘米,求正方形的OABC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题应该如何解答你是怎么想的

3.刚才我们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还有4种平面图形,有关这些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总结这些图形的特征,有关周长,面积的计算.

小组汇报,展示,可以自选一个图形.

(1)当长方形保持对边平行,四个角变成都不是直角的时候,变成了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平行四边形,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了解多少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把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贴在黑板上,(板书:S=ah)

练习:下图中三角形CDE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AE长5分米,CE长4分米,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怎么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当长方形的四条边都变成弧,它会变成什么图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把圆(如下图)贴在黑板上,(板书:C=лd=2лr,S=лr)

练习:小狗和小兔子同时从A点跑到B点,小狗沿着外边大半圆的弧跑,小兔子沿着着里边两个小半圆的弧跑,谁跑的路程长

练习: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要剪成一个面积最大的圆,剪成的这个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当平行四边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逐渐减少到0时,这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想象一下,谁来说(然后看课件演示变化过程).有关这个图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把三角形(如图)贴在黑板上,(板书:S=ah÷2)

练习:求下图三角形的面积.

这个三角形只知道一条边的长度,谁有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可提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如果你有两个这样的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还有别的吗给你四个呢观看演示.

(4)保持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底平行,把一条底的长度延长,另一条底的长度不变,这个平行四边形将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在头脑中想象,谁来说然后看课件演示.

把梯形(如图)贴在黑板上,有关梯形的知识你们知道多少(板书:S=(a b)×h÷2)

练习:下图是一个梯形菜地,中间有一条2米宽的小路,这块菜地的实际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六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的联系,把有关系的图形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连接起来,分小组合作完成.最后进行成果展示.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头脑中要有这些图形,对于稍复杂的组合图形,可以根据这些图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地更加美丽!

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周长一周的长短用长度单位计量

第5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关键词:媒体;数学教学;创造;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5-232-01

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比较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掌握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中的运用。

情感目标——与生活实践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形。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本课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发展。充分利用好知识的迁移,数学思想、方法的迁移,使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掌握知识。

通过媒体形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及创新意识,通过渗透转化数学思想,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空间观念是以物体的本质属性、形状、大小以及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在人脑中以表象作为基础而形成的。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各种图形,然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美,选择一个平行四边形图形,教师提问:“它都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完后问:“它的面积有多大你知道吗?”学生回答完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激发探究热情

1、学生通过操作在合作探究中引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先给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从数图形中的方格数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提问:“遇到图形中边与边有不成直角的情况,能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回答后,教师说:“该怎样做?”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从自己思考和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从而拓展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精神及协作品质。学生用割补、平移、旋转等数学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

接着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转化长方形的全过程。通过媒体,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直观形象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提问:“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通过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兴趣。

2、应用总结出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例题,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掌握。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汇报结果,计算机演示,证实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到充分发挥。课件出示“做一做”中第1题图形的底和高的数值都很简单,但图形位置各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图形的认识,正确分清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评价引导,拓展创新

在学生得出以上答案和信息反馈的基础上电脑出示投影片,学生用所学知识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练习也培养了独立精神及协作品质。接着教师问:“生活中平行四边形图形多不多?有哪些?为什么用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呢?”其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强烈情感。教师总结。

五、教学反思

第6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也已熟练,但是让他们用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说教学目标

1.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通过数一数,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能力.

3. 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与等积变形.

三、说教学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我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在于含而不露.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导探究,引导发现,组织讨论等教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他们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渗透转化、设疑引入

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课一开始,课件展示我县西滩广场的美景,接着出示形状各异的花坛平面图,让学生直观地比较花坛面积的大小,那么对于不规则花坛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学生认真思考,最终想到了割补的办法,自然地引出转化的数学方法. 引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的设计,旨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新知的学习环节. 】

(二)动手实践、多维探究、推导公式

1. 初步探究、寻求方法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该如何计算?

汇报方法:a. 数方格法. b. 剪拼割补法

2. 动手操作、验证方法

(1)用数方格法求面积.

(学生全员参与,指名代表在展台前操作,先数满格,再数半格,每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数完后,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同时让学生在经历数方格的艰难之后,萌发出寻求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 】

(2)用转化法求面积.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想方设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选取小组代表在展台前展示各自不同的剪拼办法,这时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要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为什么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

【这一环节的安排,旨在使学生经历图形转化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相关问题,为面积公式的推导积累感性经验,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

3. 深入探究,推导公式

(1)课件再次演示剪、移、拼的过程.

(2)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结果,小组讨论:

A. 是不是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B.你还发现了什么?

(3)归纳小结:小组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板书.

【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在学生剪、移、拼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再次使学生经历图形的转化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经历了新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过程,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

4. 运用公式验证课前平行四边形花坛面积计算三种方法的正确与否

质疑问难:为什么不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相乘求出其面积?

师演示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推拉的过程中,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没变,而面积却发生了变化,如果用邻边相乘,必须再乘一个变量,这将在以后的高中课程中学到.

【此环节的设计,既与课前产生的问题相呼应,又是对新学知识的巩固应用,使学生不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例1的学习,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公式的应用此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因此对于例题的解答可以交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 即:基础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题量不大,却涵盖了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挑战充满信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五)反思交流,拓展延伸

第7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谁能说一说,要想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对这个问题几乎一致的回答是:“必须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小学数学课堂上,这样的师生问答非常普遍。教师问得好,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正确概念;问得不好,就可能禁锢学生的思维,甚至导致学生形成错误概念。

前面这一问一答,连起来说,就是:要想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必须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这个结论或许会使学生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只要遇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就必须先求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如果求不出底和高,自然就求不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如果遇到下面的问题,可能就无从下手了。

问题:在下图中,三角形ABE的面积为24平方厘米,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翻阅一些《小学数学教案选》发现,类似提问还比较普遍,比如:

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就必须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答:长和宽)

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在什么条件下存在三分之一的倍数关系?(答:等底等高)

要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就必须先把它化为分数。

为了说明这种语言的问题所在,下面我从逻辑和数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逻辑的角度看,一个命题(在逻辑学中称为“判断”)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它的逆命题与它的否命题是等价的。但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和否命题并不等价。这就是说,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未必是真的。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可以知道命题——如果已知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可以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真的/:请记住我站域名/。其逆命题和否命题分别是:如果可以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一定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如果不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就无法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的结论与原来的命题并不等价。老师将求解面积的一条途径简单化为唯一途径,极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误认识。事实上,能用公式求出面积的平面图形是很少的,更一般的方法是寻求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前图中,只要看出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三角形ABE面积的2倍,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面积=底×高”,在数学中可以看作是一个函数关系。函数通常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依赖与制约关系,体现的是当自变量确定的时候,因变量随之确定。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就是说当因变量确定的时候,自变量未必随之确定。

在“面积=底×高”这一函数关系中,底和高是自变量,面积是因变量,当底和高确定的时候,则面积随之确定;反过来,当面积确定的情况下,底和高未必能够确定。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思考。因此不妨把提问设计得宽泛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如果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也许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1.如果两个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那么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2.如果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那么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3.在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底、高、面积三者满足什么关系?

第8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关键词:体验;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063—02

数学学习过程和数学思维密切相关。这一过程不是让学生一味地吸收教材或教师给予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体验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实验、模仿等方法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步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基于这种理念,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转化 “体验”——化难为易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教学内容在整个面积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说它“承上”,是因为它不仅用到了前面学过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说它“启下”是因为在解决它时需要用到“转化”的方法,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就需要在这种“转化”思想贯穿下,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探索。同时,“转化”也是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数学方法。所以,在课的导入环节,应该让学生充分体验这种思想。本节课的执教老师通过数钱游戏、除数是小数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等具体例子让学生充分感知“转化”的魅力,为后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片段】:

出示一大叠人民币图片(学生“哇”)

师:地球人果然“见钱眼开”,心动吗?心动不如行动。

师:现在老师特别想快速知道这一大叠大约有几张100元大钞,你有什么点子?

(学生说,引入到100a)

师:你们看简简单单地计算就把“数钱数到手抽筋”的这件难事变得这么简单,这种化难为易的过程,叫“转化”(板书)。听说过这个词语吗?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其实它最近一直在我们身边,你看(课件出示小数除法化整过程),看到转化了吗?在哪里?

生:除数化整数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

师:是啊,把没学过的知识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还有最近咱们在解较复杂的方程,我们也是通过转化,把复杂方程转化成简易方程去解。

师:转化的本领就是那么强大,如果现在你对它的感觉还不是很深,不要紧,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对它刮目相看。

这样的体验式的导入,教师不仅给了学生思维上的点滴暗示,而且又留给学生很大思考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大胆的尝试,个个都能各显神通。

二、操作“体验”——各显神通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积极的。所以,有了“转化”思想的积淀后,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只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能带着这种转化的思想,来求一求你手上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先独立思考和操作,再同桌或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投影呈现学生方案)

生1:我是这样剪的,把左边剪下来的三角形拼到右边就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师:你是沿着什么线在剪?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着高线剪?

生:只有沿着高线剪才能转化为长方形。

师:真不错。还有同学想展示吗?

生2:我的和他有点不一样。我是剪成了两个直角梯形,然后转化成长方形。

师:你的高不是刚才那条高啊?这样可以吗?(生:可以的。)沿着它的这条高剪,同样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那是不是只能沿着这两条高才能拼成长方形啊?(学生说出,可以剪任一条高)

师:是啊,在这组平行线之间有无数条高,(出示课件)如果剪这一条,剪这一条?剪这一条?等等,都可以拼成长方形。(展示多幅作品)那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只要求?

生(齐):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通过图形的转化,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就是转化后的长方形面积。转化奇妙吗?

片断中,学生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具体操作,全程体验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原来可以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从而建立表象,为后续的动脑操作体验提供保障。

三、想象“体验”——精彩生成

郑毓信教授说过:由于数学对象并非物质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而只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因此,如果学生始终只是实际操作层面,而不能在头脑中实际地建构起相应的数学对象的话,则根本不可能发展起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相对于具体操作活动而言,我们事实上更要强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第9篇:平行四边形面积课件范文

一、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中他们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悉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和灵活运用的。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的、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二、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条件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生的个性差异毕竟存在,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教学中,我针对各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从实际出发,有题可做。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了以下四个题目。

1.车站堆放36吨货物,运走了1/4,运走了多少吨?

2.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4/5,恰好是0.8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3.车站堆放一批货物,运走了1/4,还剩25.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4.车站堆放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了全部1/2,第二次运走了全部2/5,共运了7.2吨,这批货物有多少吨?

在练习时,让学习程度中下水平的学生做第1和第2题,中上水平的学生在做完1、2题后,再开动脑筋做第3和第4题。这样,不仅使多数学生能“吃得了”,而且使少数学生能“吃得饱”。这样的分层练习不但在课堂上进行,在课后的练习中,我也采用这样的方法,给有能力、学习好的学生留一些难题,给中下水平的学生留一些较简单的习题。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预设先让学生们按课本的方法,自己画一画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们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学生们有过预习并经过思考,纷纷发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有关。” “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边的高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斜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相邻的两条边的夹角有关。”……由于前三个问题我都有预设,而第四个问题超出了我的预设范围。尽管学生有些胡思乱想,但我认为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很有价值。因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举出生活的实例来验证。结果,学生的探索热情高涨,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容掌握得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