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生产质量控制精选(九篇)

生产质量控制

第1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电子产品 生产过程 工艺质量 工序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TH1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086-01

作为电子制造企业质量控制及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序及工艺质量控制直接关系着电子产品最终的质量情况。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电子产品质量形成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指的是以图纸及工艺相关文件为依据,进行满足相关质量要求的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及其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在必要的材料、技术及其管理要求的约束下进行产品的生产,使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通常而言,影响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1 操作人员

对于操作者而言,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其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质量意识及其约束能力,还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能力,提高对于生产操作的熟练程度,在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操作规定和规范来进行。

1.2 机械设备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机械设备是整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对于那些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或是有定位装置的先进设备而言,其对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确保这些设备仪器的精密度和可靠程度。此外,为确保生产质量,应定期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

1.3 生产材料

原材料中同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直接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了生产材料的型号、规格、物化成分以及性能等等。为了有效控制生产材料的质量,必须在购买过程中对其质量进行严格地检查,合理进行原料供应商及其原材料的选择。

1.4 生产工艺及其方法

生产工艺及其方法因素相当关键,其对于电子产品生产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即电子产品加工方法的科学制定及生产工艺参数及其装备的合理选择,以及执行方法的有效实施,两者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5 环境因素

通常而言,产品生产工序不同,其所需环境也不尽相同。环境指的是生产过程中现场的温湿度、照明、噪音、振动以及现场污染情况等方面。不同的工序所需环境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避免对生产质量造成影响。

2、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

2.1 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就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有影响的全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的过程,以确保电子产品的生产缺陷率维持在稳定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若生产工艺质量不稳定就无法确保生产质量的稳定性,更无法确保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对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环节而言,应重点就生产时的焊接及组装质量进行控制,这一环节并不涉及到相关设备及仪器的质量情况。对于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而言,应重点把握以下方面的内容:

(1)不断完善相关操作者的工艺技能,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同时注意培养其质量意识。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始终贯彻“零缺陷”等质量意识,以有效确保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此外,还可进行多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技能竞赛、技能考核比赛等活动,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工艺研究人员不断进行工艺的创新。

(2)对生产工艺进行标准化文件的制定,确保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图纸的明确性、清晰性及标准性,同时注意进行操作者读图及工艺理解能力的培养。

(3)对于特殊生产工艺而言应进行特殊管理,必要的应进行特殊质量控制点的设立,以确保整体工艺流程的顺利进行。

(4)应将关键性的机器设备及工装等纳入到生产工艺的质量控制范围内,对于关键性的设备而言,在其使用前应通过技术生产部门地鉴定、记录之后方可投入使用,相关操作者也应经过专业地培训之后,待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件之后方可进入工作岗位。

(5)通过现代化监控手段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无论是生产过程的设计、物料质量的控制,还是工艺过程的试制及生产工序的管理过程,都应当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其进行即时地监控。

2.2 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生产工序的质量控制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工艺管理进行不断地深化和细化,以实现对生产过程中多种因素地协调管理,进而确保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其主要是借助于概率论等数理统计技术,来对生产过程稳定受控与否进行衡量,找出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并通过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对生产工序的情况进行监控,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2.2.1 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

设置质量控制点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如下原则:(1)对于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重要度级别为A级的工序;(2)对于工艺方面要求较为特殊或稳定程度差的工序;(3)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关键工序;(4)对产品使用过程中信息反馈程度较多的工序。应当详细进行生产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对质量控制点的选取方案进行科学建立。待确定过质量控制点后,通过备案、质量控制点流程图的绘制、质量分析表的编制、操作、监控等管理流程对生产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及其管理。

2.2.2 对生产工序的质量验证

为确保生产工序的设计同企业生产条件相适应,应对其生产工序进行质量验证,主要包括对参数、生产方法、设备、监控装置等环节的验证,对于关键性工序而言应通过分析控制图对其工序设计进行质量验证,确保电子产品的质量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3、结语

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针对其中所包括的所有动态因素进行质量控制及管理,确保在符合生产进度等相关要求的条件下,保证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对于电子产品而言,其生产过程的质量影响因素相当多,因此,必须以实际生产情况为根据,不断完善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及管理方法,确保电子产品的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岩,靳越,郁杰.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J].职业,2012(8):123-123.

[2] 王丽.电子产品生产的工序质量控制与管理[J].电子质量,2011(4):49-52.

第2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成立由鹿泉市牧园奶牛场总经理任组长,场长任副组长,副场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组成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监督工作。总经理为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控制主要责任人,后勤办主任为饲料、兽药等物资采购质量控制责任人,养殖办主任为现场生产质量控制责任人。由后勤办、养殖办共同制定无公害畜产品质量管理办法,从物资购买、使用、生产各个环节保证无公害畜产品的质量。对生产人员的技术培训、资金投入方面保证无公害畜产品质量所需。 

二  疫病防治措施

1牛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  的要求,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净化奶牛主要动物疫病,防止疾病的传入或发生,控制动物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

2 职工进入生产区要穿戴工作服,经过消毒间洗手消毒后方可入场。非生产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

3、奶牛场员工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如果患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在场外治疗,痊愈后可上岗。新员工必须持有当地相关部门颁发的健康证方可上岗。

4、奶牛场不得饲养其他畜禽,特殊情况需要养狗,应加强管理,并实施防疫和驱虫处理,禁止将畜禽及其产品带入厂区。

5、定点堆放牛粪,定期喷洒杀虫剂,防止蚊蝇孳生。污水、粪尿、死亡牛只及产品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器具和环境等的清洁消毒工作。

6、当奶牛发生疑似传染病或附近牧场出现传染病时,应立即按规定采取隔离封锁和其他应急防控措施。

7、所有消毒剂应选择国家批准的对人、奶牛和环境安全没有危害及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消毒方法可采用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洒消毒、热水消毒等。消毒范围包括养殖环境、牛舍、用具、外来人员、生产环节(挤奶、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与奶牛进行接触)的器具和人员等。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疫病免疫计划,制定具体的免疫方案,定期做好免疫工作牛群的免疫,免疫要符合《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47)的要求。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彻底消毒。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做无害处理,不得乱扔。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疫病防疫监督抽查,提出处理意见,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

9、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对结核、布鲁氏菌病等动物传染性疾病进行定期检测及净化。

10、建立并保存奶牛的免疫程序记录及患病奶牛的治疗记录。

三  药物使用管理措施

1、指定专人负责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的采购、储存、使用工作,制定完善的兽药采购入库、储存管理、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2、应该将国家规定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兽药停药期规定等及有关兽药管理制度张贴于兽医室、兽药储存室等显要位置。

3、采购兽药应核查供货商的兽药经营许可证、兽药生产许可证,药品须从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兽药生产、经营单位购入;向供货商索取盖有供货商单位印章及业务人员签名的发货清单。

4、设置专用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兽药储存室或兽药储存柜应做到防鼠、防虫、防潮,储存环境符合兽药的储存条件要求。配备冰箱专门存放兽用生物制品等具有特殊储存条件要求的兽药。

5、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国家具有特别使用管理规定的药品及贵重药品应严格专人、专柜管理,保证保存和使用安全。

6、兽药购入后认真审查兽药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兽药标签和说明书、产品合格证,并检查包装、兽药外观性状等无异常的方可入库。

7、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进出库记录,内容包括:进出库日期、兽药通用名称、商品名称、规格、数量、产品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生产企业、供货单位及联系电话、入库验收人员等信息内容。

8、建立真实完整的兽药使用记录,内容包括:使用日期、动物栏舍号(或个体编号)、兽药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使用数量、给药方式、休药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使用人等。

9、推广使用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选用无休药期及低残留、高效的兽药。

10、禁止使用假、劣兽药以及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和其它化合物。

11、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和国务院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禁用药品。

12、禁止将原料药直接添加到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或者直接喂给动物。经批准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的兽药,应当由兽药生产企业制成药物饲料添加剂后方可添加。

13、禁止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

14、动物饲养场(户)必须向购买者或屠宰者提供准确、真实的用药记录,应当确保动物及产品在用药期、休药期内不被用于食品消费。

15、禁止销售含有违禁药物或者兽药残留量超过标准或者在药物使用期及休药期内的食用动物及动物产品。

16、兽药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兽药使用单位和开具处方的兽医人员发现可能与兽药使用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当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17、国家建立兽用处方药管理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

第3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服装;生产;质量控制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3.194

1 前言

质量控制是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里面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加工厂家全面落实ISO9000标准,争抢质量管理,执行质量控制的有关需求是无法或缺的一环,由于其是保证产品品质实现预定水平最为合理、最为直接的管理方式。

2 质量控制概述

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最为主要的构成环节,是有效增强产品品质的核心所在,是公司创建质量体系的重要保障。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所代表的是在具体的加工环节为了保证产品品质而实施的各类行为,特别是工序流程的质量控制。工序状态的好坏明确了产品品质的优劣,工序品质的平稳涵盖了人、料、机、环、法以及测等要素尤其是主导要素出现改变,对于产品质量的增强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3 服装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作用及基本原则

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和公司所有的生产行为均有着较大联系的质量管理形式。其和公司产品加工环节存在着直接性的关联,涵盖了规划、供销、技术、设施以及质检等相关部门与制造系统,涉及面非常之广。加工环节的质量控制的执行可以由机制与方式层面为增强产品的品质水平提供保障,使得公司的产品质量达到具体的设计需求同时满足工艺规定,此种控制与增强产品品质所具有的作用是其它的质量保证体系所没有办法达到的。鉴于以上特征以及ISO9000“领导发挥作用”的本质需求,因此加工环节质量控制的执行不但需所有相关机构的主动配合,更加需要公司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与其所授权的企管办又或是全质办的安排、指引与协调。

4 服装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4.1 加强质量控制理念

质量控制存在于服装加工的所有环节,涵盖明确加工计划、材料购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控制、质量审核、储存营销的所有环节与所涉及的有关机构,能够得知质量控制单单依托生产部门又或是销售部门是没有办法单独完成的,需要公司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全环节调控。所以,公司的管理人员需要掌控全局,完善好质量调控的统筹、协调以及支持工作,在公司的内部营造起“服装质量为企业生命”的思想环境,涵盖加工部门在内的公司工作人员需要始终贯彻品质为主导的工作指标,坚决避免为了赶加工进度却忽视了产品品质不达标事件的出现,尤其是质量检验机构需要竖立起质量控制理念,以较强的公司责任感严格把关服装产品品质的最后一环。

4.2 制定合理的控制机制

服装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核心便是人,合理的限制人们自身的行为,除需要由思想层面实施准确的指引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首先,服装公司需要创建起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调控机制,对于不一样的岗位职能,例如:购买、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职能,明确起相应的控制对策,同时融入到日常管理规范之中,指明每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进而细化质量调控,使得其不在抽象,然而关乎公司运用与各个机构的日常工作环节的相应需求,进而增强所有过程质量调控的针对性。其次是将服装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充分融入到工作人员绩效管理环节之中。按照岗位责任制的具体需求,将质量控制当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独立性的板块实施考核,对于产品加工所有的工艺工序均进行明确的需求,进而实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同时可以适当的提升奖惩比例,加强工作人员自行参与的理念。

4.3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生产之前,样衣、样板需要完全根据工艺需求进行加工,所需实施的工艺改善、运用小工具等均需根据程序来完成,经过检验、验证之后才能够实施。技术工作者需要对产品实施严格的封样明确,需要按照订单工艺需求进行“三统一会”,针对有关工作者实施工艺指引,同时确定产品的质量指标。在产品上之前需要严把首检关,需要线长、检验者以及工作人员对于所需投入加工的机物料实施严格的审核,检验机器、小工具是否足够平稳。

4.4 运用先进技术、设备

产品质量的增强和技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现场生产的管理人员需要完善好技术准备,了解所有的工艺需求,充分考虑工序、工艺、人力以及物力等相关资源,并且还需要考虑不可避免的因素,科学的进行组织,保证加工现场处在完全受控的状态之下。

4.5 增强质量检验

(1)自检。操作人员在做完自己相应的工序以后,根据工序指标实施自我检验,唯有在认定自身的工序完全合格以后,才可以将其传至下一道工序,在自检环节若发觉不合格之时,进行标记,即时进行处理,以达到不达标的半成品绝不允许流入下一道工序步骤中。

(2)互检。操作人员在进行自己的工序以前,针对上一道的工序所传过来的半成品,需要仔细查看,需要对上一道工序步骤的产品实施严格的质量把关,如发觉制作不达标,有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便需即刻退回上一道步骤实施返工,针对自身无法掌握需要即时和中间检验员又或是部门主管进行联系,需要始终坚持不生产不合格的产品。

(3)专检。服装公司按照产品加工的工艺需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序的难易度以及产品的档次等要素在加工流水线中设立相应的中间检验点,由专门的检验人员对于重要的工序品质特征与极易发生问题的步骤实施检验。

5 结语

服装生产质量的增强,是服装公司树立品牌以及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伴随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引入全新的服装生产技术,变革服装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改善质量控制环节,能够增强服装品质,提高服装的挺括性、合体性以及美观性等等。所以,重视服装品质控制因素,增强技术需求,运用防范对策,将会为促进服装质量增强以及品牌创建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万志琴,宋慧景,张小良.服装品质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第4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一、 概述:

大输液即大容量注射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灭菌注射剂,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大输液在临床使用上逐年呈上升趋势,而且用途也越来越广。近年来,随着市场上药品质量问题的频繁发生,国家在政策法规及监管管理上不断出台新的管理办法来加强对药品这一特殊商品的管理力度,同时还出台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讨论稿),即将颁发执行,因此。在塑瓶输液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实施GMP的管理要求,确保生产的药品均一、安全、有效。

二、 塑瓶输液生产流程:

PP料制胚制瓶

原辅料配制灌装灭菌灯检、检漏贴签包膜、包装封箱入库

三、 塑瓶输液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 PP瓶生产的质量控制:

1.PP瓶生产环境符合GMP要求:

PP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制胚、存放、再吹塑成型,生产环境达不到要求,势必会造成PP瓶的污染,影响产品质量。

2.PP瓶生产工艺参数的控制:

PP瓶的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至关重要,工艺参数控制的不好,直接影响PP瓶的收率,同时造成质量隐患,使PP瓶底出现打褶、豁口、烂底等质量隐患。

(二)输液生产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1.生产的输液产品应与国家药品标准一致,保证符合法定标准。

从2008年起,国家要求注射剂产品必须通过省局的工艺核查,否则不允许生产。通过省局工艺核查的产品必须完全按着核查工艺组织生产并与国家备案工艺一致。

每年对生产的成品做稳定性考察,通过考察结果制定成品内控标准,内控标准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提升产品质量。

2.渗透压应与人体血液基本相同或偏高渗。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红细胞内液与血液的渗透压几乎相等,当人生病输入液体时,要求输液一定要与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否则会形成溶血或血栓,造成血尿、寒颤、高热、呕吐等症状,但在治疗水肿、颅内压高等疾病时可以用高渗药品。例如:甘露醇注射液为20%浓度的过饱和溶液,属高渗产品。

2010版药典增加了大输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比的检测项目,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原料供应商的控制:

原料是生产的源头,对原料供应商的控制严格执行GMP的规定要求。首先,原料检验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其次,对不同厂家的原料做稳定性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增加内控项目。对供应商必须进行现场考察,考察包括: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人员情况、检验情况、运输情况等方面。

2.输液生产的无菌控制:

①洁净区环境符合GMP要求。

②输药管路、工器具的处理应满足注射剂要求。

③操作人员须进行无菌知识、微生物学及岗位操作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④根据验证结果规范操作要求。

⑤灭菌前应做微生物限度的控制。

⑥采用水浴灭菌、F0值>12.

3.热原或细菌内毒素的控制:

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微生物的地方就有热原存在,因此,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微生物的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微生物限度的检查,严格执行GMP的规定要求。

4.可见异物的控制:

输液中可见异物的控制非常重要,血管中输入带大量可见异物的液体时对人体可造成极大的伤害。据报道可见异物可造成微循环毛细血管堵塞、肌肉局部出现肉芽肿,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①灌装温度的控制。不同产品可选用不同的灌装温度,最佳的配液及过滤温度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可见异物合格。

第5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施工;质量;进度;管理;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包含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组织管理与协调管理等。虽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同属于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内容,但是长期以来,他们分属于两个专业、两种岗位,目标上各有所向,理念上自成一体,标准上独立成型,规划时彼此分离,实施中各行其是,操作中互相脱节,矛盾、制约和难以协调是其相互关系的常态,对立多于统一。传统观念中,进度往往基于形象进度,很少把质量控制的内容体现在进度里面,也很少在进度的时间节点和事件方面将任务、作业跟质量相关联。往往单纯、片面地认为形象进度和实物进度的推进就是进度推进的全部,进度管理的对象仅限于施工本身的作业流程;又认为质量控制更侧重于建立规章制度、事后做资料、补手续。这些认知的缺陷和误区,反映在实践中,经常发生形式上符合时效要求的作业和物件因为未与应有的质量状态相匹配,而实质上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完成状态。许多项目在进行过程中看似进度不错,但到了最后阶段因补漏、缺失、整改造成整个项目迟迟不能验收和交付,实际上就是整个工期大大延误。虽然对项目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关系的分析和处理已经得到过很多讨论和实践,但在技术手段层面上的剖析依然肤浅疲弱。如果能找到一体化、专业化的技术手段将两者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就能相互促进,大大提升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1项目质量是由构成项目所有环节的质量共同构建而成

一个工业生产建设总承包项目,建成后所要求达到的、合同约定的性能考核指标,是项目最重要的终极质量目标。比如,一个包含从石灰石、砂岩等原料破碎开始直至水泥制成品出厂的完整水泥生产线项目,总承包合同一般都会约定的性能考核指标就包括石灰石及其它辅助原料破碎后的颗粒度和运转率,原料粉磨系统的产量、电能消耗、出磨原料的含水量,原料均化的混合率,熟料烧成系统的熟料产能和质量、热和电力能耗,煤磨系统的产能、能耗、煤粉的细粒度和含水率,水泥磨系统的产能、质量、能耗等。围绕性能考核指标,实际上是生产线上各个主要环节和设备的考核办法,以及指标数据所组成的一整套性能测试的综合体质。例如,烧成系统的考核就包含:预热器的出口压力、旋风筒的除尘效率、窑的熟料产出量和质量、篦冷机的出口熟料温度等。工业建设项目为了确保其常年达标达产、维持前面所举例的一系列质量水平,需要成千甚至上万台大小设备都配合正常运行。不仅是设备本身,还有支撑和围护这些设备的钢或混凝土的结构(如基础、支架、厂房)、为操作和监控这些设备的人员服务的各项设施(如平台、廊道、楼梯、房屋),都必须处于良好、安全、稳定的状态。现代文明化工业生产企业在安全、健康、环保、美观、适宜、人文等方面的诉求也是重要的质量特性。质量要求不仅是要保证项目投入生产使用后能保持生产、运营、生活的正常和持续,也是为了在建设实施时期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不因质量事故而中断或延误,更是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者的健康和安全。所以一个项目的质量指标绝非合同纸面上的性能考核指标那么单纯。

2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最终质量至关重要

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过程就是项目实施阶段,特别是现场施工阶段。施工质量的优劣取决于各个施工工序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建设施工领域,为了确保所有这些结构、设施、设备的施工质量,地方、行业、国家乃至国际上,都制定有各种专业的施工检验、验收规范和标准,一些有成熟经验和良好管理水平的总承包或施工单位还有包含质量控制计划(QCP)在内的、有效和完善的标准化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文件。一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许多施工工序所组成,各个工序是逐步形成建设项目最后实体形态(结构、设施、设备)的分阶段实现过程。例如:挖土,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垫层,回填土,绑扎钢筋、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砌砖、抹灰、保温层、防水层、门窗,地坪、道路基层和面层,钢结构和非标件的组对、焊接、吊装就位、固定焊接或螺栓锚固,设备装配、吊装就位、安装、调整,炉窑的耐火材料砌筑,耐磨保护衬板安装,管道的隔热和防腐等。每个工序的质量对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有着不同程度乃至决定性的影响。有些工序如果因质量事故而中断、返工、更改或延误,就会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因此,工序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的重点、基础和核心,施工质量检验制度要求严格工序质量检验和管理,强调“所有的施工过程都要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自检、互检、专检、交接检,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会检、旁站检、平行检。上道工序未经检验或经检验评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施工每到一定的时间、阶段、部位或单体,成功通过验收以表明该部位、单体达到了质量标准,才意味着相关环节的工作的成功完成。而成功完成的每一件物体(设备、构件等)或每一步工作就像生产线上检测合格、过关的零件,可品整体的装配。这是确保产品(项目)整体最终符合(包括性能考核指标在内的)质量要求的必要过程。例如:下列工序必须进行现场质量检测:地基承载力检测,桩基的承载力和(桩身)结构完整性检测,地下构筑物(如地坑)、屋面的防水检测,混凝土、水泥砂浆、砖砌体的强度检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测,钢结构、非标件(如容器)、管道的焊接检测,钢结构、非标件、管道的防腐、防火涂装检测,钢结构节点和其它机械连接的紧固连接件(如高强度螺栓、螺栓球节点)的力学性能检测,防雷、接地电阻检测……。又如: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必须旁站监理,进行全过程现场跟班监督。水泥生产线工程常见的特殊过程、部位和工序有:桩检测、各种现场取样送检,如对进场材料抽检或复验,土壤、建筑材料(砂、石、水泥、钢筋、管材、线缆、防水材料、建筑陶瓷、夹板等)、砼试块的取样和送检,带电操作,电力线路及电力电缆试验,绝缘电阻及接地电阻测试,电动机干燥检查及试运转,电气系统调试及试运行,定位放线、沉降观测,道路路基和路面,等等。隐蔽工程,由于在覆盖隐蔽后很难发现缺陷,容易留下隐患,又很难在破坏程度有限、代价较低、影响面很小的前提下加以检测以验明和认定其质量、修复缺陷,所以特别要求隐蔽工程在隐蔽之前必须检验合格。就是说,对于隐蔽工程的前后工序来讲,质量检查是极为重要和不可逾越的衔接点,“隐蔽”相当于进度控制理论中“里程碑”似的节点。水泥生产线工程常见的隐蔽工程有桩基、地基基础,回填土,钢筋施工,混凝土浇筑,预埋管线缆,防水,保温,筑炉、保温和衬板前的焊接,二次浇筑前的地脚螺栓,地坪、道路的基层,风管、水管试压,接地装置、等电位(均压环)及防雷引下线等。施工质量控制必须对全部作业过程,也即各道工序的质量持续进行控制。为了达到持续控制,控制的基本环节分成事前、事中和事后质量控制。事先控制是对施工作业的条件(施工要素、环境条件、计划方案等)加以检查;事中控制是在各个工序的活动过程中,对质量有影响和关系的因素进行监控(平行检测和巡检、旁站监理);而事后控制,就是对工序的结果、效果的质量加以把关、定论,质量检查、试验和验收就是事后质量控制最常见、常用的方法。质量控制的座右铭“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最好地诠释了工序的完成点、相互之间的衔接点(下道工序的开始点),往往就是质量验收的时间点,质量检查(包括工序开工条件的检查)必然要成为绝大多数工序开始和完成的标志性事件。从进度控制角度去理解就是质量检查不仅是受质检的工序其完成/结束的重要标志、时间节点,属于该工序的进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有可能本身就是一道不可遗漏的、必须存在的工序。此外,工程施工管理体系文件也定义了诸多与施工有关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规则、制度、流程和环节,例如:图纸自审、会审和设计交底,编制、审批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检查施工机具和仪器、衡器,对施工选用产品的制造商进行资质和产品质量考察,开工报告审批,质量事故的鉴定、调查和处理,甚至质量分析协调会等。这些属于质量控制环节的一部分,不仅是对形象化、实物形态的施工工序有着质量管控作用,而且与后者往往存在着工艺关系、组织关系、时间顺序关系等的逻辑关系。

3质量控制程序等效于进度控制中的任务或作业

如果把质量控制的每道过程和环节也作为进度的一道任务或作业,那么基本上就像施工工序一样对进度日程具有影响,同样可以成为进度控制中的任务或作业。例如:钢筋作为重要的施工要素——建筑材料,进场必须检查其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材料,然后现场取样和送去力学性能复试。对于安装之前的机械动力设备,要检查出厂合格证,缺件、损坏、锈蚀、加工面的情况,复查设备基础尺寸、位置、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与设备本身进行核对,检查吊装机具及设备本身零部件等各部位。这样的过程属于事先质量控制环节。如果把它作为进度的一道任务(作业),就与随后的钢筋加工、设备吊装就位等工序形成了完成--开始(FS)的逻辑关系。再如前面提到的事中质量控制,须全程旁站监理的特殊工序与同样当作任务(作业)的旁站监理工作之间犹如开始—开始(SS)、完成—完成(FF)之类的关系。至于最常见的事后质量检查,就更容易地理解成与受检工序之间存在着完成(上道受检工序)--开始(质检、验收)(FS)或者完成(质检、验收)--开始(下道受检工序)(FS)或者完成—完成(FF)之关系。对于FF关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质检过程可以在工序接近完成的最后时间里就可以开展,检查完之后,该工序就可以很快收尾。如:模板工程接近完成时,封模前,检查模板内垃圾是否清除干净,检查完毕要及时封模。当某个或某批次的物体(结构、设施、设备)随着通过质量检测合格的各工序的完成而到达一定的形态时,就可以到达工程验收的节点。按照受验收物体的功能、特性、类别、部位、施工材料或施工工艺工种,以及完工时间、范围或规模等,这些物体可划分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等层次。显然,这些层次化的验收项在进度管理中有着完全对应的的工作任务分解(WBS)。典型例子有:地上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对基础的验收,装修之前对主体结构的验收,设备或钢结构安装前对混凝土结构的交付安装验收,单体设备空载试车,等等。

4质量控制程序对进度的影响及其进度处理方法

质量检查的延误实质上就是对进度的延误。国家的施工合同文本要求,以及很多承包合同里的条款都有:检查前限期通知监理或建设单位(国外工程可能对应的是咨询公司或业主),后者限期回应并实施检查之类的规定,正是为了强调及时进行质量检验,不仅对于质量本身尤为重要,对于进度也是有力的保证。为了使每道工序的质量受控,编制进度计划时也要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计划的程序,并对实际开展的作业活动密切跟踪。如有偏差,不仅要想到可能会影响进度,更要意识到对质量的影响。那些技术难度大、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时间长、影响质量的因素复杂和质量不容易稳定或合格率不容易高、对最终项目质量有重大影响的部位或环节,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很可能会对项目整体进度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这些部位或环节最需要设置质量控制点,其所对应的工序必须纳入进度控制范围内。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不仅管理的目标不同,使用的手段也不同。进度管理的技术手段有广为熟知和应用的横道图(又称甘特图)、网络计划图(又称CPM、PERT、CPA、MPM)。这些方法是专为进度管理而发明和设计,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和适用性。除了甘特图、网络图,进度管理所用到的其它表现形式,如任务(作业)分配图、资源分配图、资源使用和工作图表,等等几乎都可以直接运用于质量控制上。相比较而言,质量管理就没有具有广泛代表性和适用性,又被普遍认同和应用的技术手段。虽然,诸如分层法、因果分析法、直方图、排列图、分布图之类的方法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时有运用,但具体形态千差万别,而且都是基于通用数理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缺乏专业针对性和统一性。如果将质量管理与进度管理在技术手段上加以整合,进度控制所用的各种技术性方法也能用于质量控制,就可以更好地发挥进度管理方法的优势。

5结束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对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有更新、更深入的认识。两种控制更紧密地整合对于解决他们的许多矛盾、协调好他们的关系会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似旭 单位: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6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钢管;3PE外防腐层;生产技术;质量控制

近几年来,我国管道防腐涂料在逐步完善,生产过程也更加精细化。为了保证输气管线的合理规划,工作人员应该转变原有观念,利用新型材料优化涂层技术,并规划工艺实施顺序,突出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同时,在涂抹材料之前,应该使钢管表面保持清洁,使其达到标准要求。

1钢管3PE外防腐层的生产技术

(1)3PE外防腐生产工艺及生产线基本参数从3PE外防腐生产工艺的顺序来看,工作人员应该依照以下步骤来实施:第一,按照钢管的性质进行预热工作,并对检验其外形是否良好;第二,要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不断调整温度,将涂料的处理频次固定下来,并用粉末喷涂;第三,将胶黏剂缠绕在钢管的四周,并等待试剂冷凝,在其中加入25%的聚乙烯,增强涂料的综合性能。第四,将钢管放置在冷水中,并通过电火花的方式排除漏洞,检验涂层的基本性能,最后在钢管上贴下标识,就完成了所有的工序;(2)3PE生产关键技术3PE生产关键技术具有灵活性与多样化等特点。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标准的程序进行处理,以保证防腐层的性能较好。第一,要利用有效的处理技术对钢管的表面进行涂敷。按照钢管的使用性能将涂料分为三部分,选用除尘设备将钢管表面清理干净,达到预处理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工作者都会选择抛丸除锈器具吸附颗粒性尘土,并利用大功率微尘处理器控制清洁过程;第二,采用中频加热的方法对预热装置进行把控。在此过程中,热量应该均匀的喷射到钢管表面,并体现高效的速率。第三,三层防腐层成型技术。作为防腐层的核心处理部分,工作人员应该在保证钢管外观的同时完成涂料层次的构造[1]。

23PE外防腐层的质量控制问题

(1)3PE涂层管表面麻点和涂层间气泡问题第一,就3PE涂层表面麻点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聚乙烯材料分子中的运行速度较慢,在高温烧制下容易出现挥发的现象,并且小分子成分的粘合程度变高,不容易均匀的铺设在钢管的表面;其次,在中频温度的影响下,塑化的时间会缩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控制才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第二,从涂层间气泡问题来看,主要是由于钢管中的粘结剂使用过多,使材料内部的潮湿性增加,并导致涂层间出现气泡。另外,如果工作人员没有选择合理的硅胶琨角度,也会使涂料的硬性增加;(2)涂层表面水击点和涂层厚度不均等问题第一,钢管上的高温涂层要通过冷凝水进行降温。工作人员需要以喷洒的方式将冷水均匀的覆盖在钢管的表面。但由于涂层的受热面积不同,位置也不尽相同,水击点以不均匀的态势呈现出来,需要工作者的控制才能够使流动距离变得合理;第二,在3PE涂层厚度不均匀的角度上,只要原因是生产方式不得当。涂料模具的出口分别在上下两端,如果涂层不能够均匀的抹在钢管四周的布控点中,则会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并导致质量不合格[2]。

33PE防腐管的质量控制

(1)原材料与进场钢管的质量控制第一,原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防腐涂层生产方式合理化的主要措施之一。首先,工作人员应该对材料的验收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复检过程作为突破点,以环氧粉末为主导,对聚乙烯等材料的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并根据达标要求测定防腐涂层。其次,对于原材料性能无法达到要求的,应该将相应的编号记录下来,并不予入库;第二,在进场钢管的质量管理上,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严格的生产工序进行检测。首先,查看钢管表面是否有油渍、划痕、凹凸点等等,如果发现了以上问题,要及时进行补修;其次,从钢管的焊接节点出发,检查接缝的长度是否超出了标准范围,并将其椭圆度进行反复衡量。最后,按照规范性工艺要求,在钢管内涂层处理上先对防腐用具进行检验,以保证后续处理工作的有效性;(2)生产工序中的质量控制生产工序中的质量控制是防腐涂料处理的核心部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外观的清洁度。第一,工作人员应该以防腐层的附着力为主,将预热稳定控制在70~95oC之间,并沿着钢管的锚纹刻度涂抹防腐试剂,达到既定的要求;第二,在成型工序的控制上,工作人员应该以涂料两端的传动轴为控制基点,对运行速度进行管理。同时,在钢管加热30~45min之间时,则将胶粘剂和聚乙烯材料均匀的涂抹在其表面上,并在防腐涂料快要晾干后喷上一层粉末,用压制转速机进行压实,保证其最佳密度;第三,深化机械生产方式。自动化生产系统能够对黏胶的硬性与标准数值进行比对,并控制聚乙烯的挤出量。在生产程序方面,它能够将每一阶段的实施方法都录入到系统中,提醒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优化质量控制步骤[3];(3)涂层产品的质量控制涂层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工作人员通过漏电检验、粘结度测定等方式对其中的某一层防腐涂料进行检验,以保证产品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一,我们需要明确,对成型防腐涂层进行探测的目的在于保证刚管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避免返工事件的增加;第二,产品质量的控制过程如下:首先,将冷却后的涂敷钢管与用电火花检漏仪联结在一起,对应用性能进行测定。仪器能够衡量钢管的基本情况,测定是否有漏电出现。如果电压超过了30KV,则说明螺距要大于测头的有效宽度,并且影响管材的质量;另外,系统还能够布置测量节点,将详细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在漏点处做好标记,报送到用户服务管理器中。如果系统的指示灯由绿色变为红色,则说明钢管出现了异常,检测仪会进行预警[4];第三,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比较简单,工作人员只需要根据钢管的具体形态对防腐层进行划分,并判断涂料的表面是否有不均匀的麻面或者产生了气泡或者卷边等情况。另外,要保证涂料的厚度在20~30cm之间,这样才能够达到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最后,在粘结度检验方面,工作人员应该选定两个时段的不同温度,并按照涂层的有效宽度进抽测,以每5h作为标准,测定防腐涂料的剥离强度。如果强度适当,则说明钢管的性能良好[5]。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对钢管3PE生产工艺进行分析;第二,阐述了钢管外防腐涂层的质量控制问题;第三,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为了保证钢管的质量,达到有效的防腐作用。工作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技术方式,利用防腐层的划分来做到精细化处理。同时,也要针对3PE防腐管材中容易出现的质量缺陷,规范工艺程序,在生产工序中进行质量控制,为生产方式的优化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张超 单位: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建材公司

参考文献

[1]伊霞.钢管3PE外防腐层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2010(s1):205-205.

[2]娄月霞.钢管表面处理和涂敷预热温度对3PE防腐层性能指标的影响[J].江汉石油科技,2011(1):54-62.

[3]张爱丽.钢质管道3PE防腐层施工与质量控制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9):130-134.

第7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 混凝土生产;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原材料的选用

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这些材料各项性能指标的优劣及其质量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及其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筛选,是确保商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1.1水泥

水泥是混凝土中主要胶凝材料,对混凝土质量影响重大。水泥质量控制的重点是稳定性控制。为确保混凝土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控制:

1.1.1采用旋窑水泥

从总体来讲,旋窑水泥的生产规模较大,其水泥安定性好,质量稳定,批与批之间强度及矿物组成波动小,有利于混凝土质量控制。

1.1.2优先选用抗冻性好、抗硫酸盐能力强、标准稠度低、强度等级不低于42.5R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1.1.3将水泥强度富余量、强度标准差、初终凝时间、对外加剂的适应性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率等技术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水泥质量的优劣,实行优胜劣汰,选择水泥供应商(厂家)。

1.1.4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水泥质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根据统计结果,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及调整的依据。

1.2骨料

在选择骨料时注重骨料的强度、级配、粒径、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以及其有害物质含量,这都将对混凝土质量产生影响。如砂、石中含泥量偏高,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如石子针片状含量过高,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易造成堵泵,并降低混凝土的密实度。

1.3掺合料

能够用于混凝土的掺合料种类很多,特别是粉煤灰在混凝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不同火力发电厂的粉煤灰由于使用的煤种及采用的燃烧工艺不同,粉煤灰在混凝土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用粉煤灰时,宜考虑选用相对固定的厂家,要求其货源供应充足,其质量波动就相对较小。

1.4外加剂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选用混凝土外加剂以其减水率、保水性和保塑性为主要指标,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除对外加剂的常规指标进行检验外,同时对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掺加的组分进行复试,掌握其质量特性。把在不增加用水量的前提下,使商品混凝土具有大坍落度、不离析、不泌水、坍落度损失小等性能的外加剂作为优选产品。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设计上,严格按照《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与《普通混凝土设计规范》(JGJ55-2000)规定的参数进行试配计算与设计,同时对混凝土的工作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该标段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从商混凝土站出站后的混凝土到施工现场正常情况下需要30~45min,遇到特殊情况甚至需要1h,所以混凝土的坍落度与坍落度损失值必须要得到很好的控制。

混凝土出机坍落度不能低于140mm,最大不能高于200mm,1h坍落度损失值不能大于30mm。由于考虑了运输过程,坍落度本身设计显得稍大,在运输过程及浇注时的振捣作用下易出现离析、泌水的情况,所以如何保证混凝土的其他工作性能如黏聚性、保水性等是设计良好混凝土配合比的前提。

为解决这个问题,在设计配合比的过程中,本标段从C25~C40各等级的混凝土均采用了同时加入缓凝高效减水剂与粉煤灰的双掺技术,缓凝高效减水剂的加入在不增加水泥浆量的情况下能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并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则考虑到各行业对外掺料使用的谨慎态度,各等级混凝土中粉煤灰掺入量占胶凝材料总量的15%,但取得的技术性能还是令人满意的,加入粉煤灰替代水泥后,对水泥浆进行解絮增塑,混凝土流动性增加的同时黏聚性还得到了提高。

另外各等级混凝土均采用两级配的粗集料,其中4.75~31.5mm连续级配由4.75~19mm与16~31.5mm组成,4.75~19mm连续级配由4.75~9.5mm与9.5~19mm。尽管目前的碎石生产设备生产4.75~31.5mm及4.75~19mm连续级配不存在什么问题,但顾及到碎石生产的不稳定性,使用两级配对于批量之间有差异的粗集料能重新确定掺配比例,从而使级配稳定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3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前述原材料控制与配合比设计属于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像配合比的设计毕竟只是室内制作,受影响因素少,而施工生产过程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多,尽管使用的是商品混凝土,但进场初期对商品混凝土拌和站进行了考察,为了落实质量控制的高标准,必须从概念上改变对商品混凝土的一般看法,通常认为只要商品混凝土拌和站提供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就算质量合格,并不去进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管理性控制

管理性控制内容主要为按照业主标准,要求商品混凝土拌和站制订混凝土生产的管理措施,同时派驻标段试验人员长驻拌和站进行技术性控制:包括原材料存放、混凝土拌和及运输过程。

像本标段各等级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必须做到专仓专用并标识用途、类型规格等信息以区别于拌和站生产其他混凝土用原材料,在冬期和热期来临前及时督促拌和站准备加热或降温措施并在相应时期严格执行。

另外,在储备原材料时也要求拌和站做到专仓堆放,尤其像水泥的存放,各厂家不同等级类型的水泥均有相应的储存罐,并且在热期施工时拌和站必须增加备用储存罐以应对水泥温度过高的问题。在拌和及运输方面均有详细的执行标准下发给拌和站遵照执行,拌和环节在投料顺序及拌和时间上必须按照我方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生产。

在运输环节混凝土罐车必须随车附带混凝土供应单包括用途、结构物名称、等级等信息以保证混凝土的正确浇注。运输时间上则严格要求最长运输时间不得超过1h。管理性控制为技术性细节提高保障、更重要的是管理控制拌和站生产过程按照高速公路行业标准执行。

3.2技术性控制

3.2.1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计量控制

按计量要求,商品混凝土拌和站计量设备均按期检定,在结构物混凝土搅拌前由驻站试验人员进行粗细集料含水率检测并据此开具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并到计量控制室监督计量的准确性,在每盘混凝土搅拌结束后打印计量结果检查计量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并留底以备查询。

3.2.2混凝土工作性能控制

由于考虑运输及现场施工的要求,各等级混凝土对出机混凝土坍落度的设计较规范稍大,所以对出厂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其他工作性能如黏聚性等是否同时满足要求进行控制相当重要,试验室驻站人员必须对每一车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进行目测,除每一结构物第一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外,以后每三车均须进行坍落度检测,不满足要求的严禁出站用于本标段混凝土施工。

经检测合格的混凝土到施工现场后仍需进行同样的工作性能的检测,最终是否满足入模工作性能要求以施工现场检测为准。如果出现出站合格而在施工现场不满足要求时,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3.2.3进场材料重点指标的控制

⑴水泥温度的检测

水泥温度高,会影响水泥的施工性能,产生快凝、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甚至易使水泥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造成混凝土开裂等危害。所以试验人员必须对每车散装水泥做温度检查,对温度超过60℃的水泥在入到拌和站水泥罐中后是不能立即使用的,必须储存到温度低于60℃时才允许使用。

⑵粗集料进场检测

该标段各等级混凝土均使用两级配掺和的粗集料,由于粗集料在生产、运输机卸料的过程中产生的粗细分离的情况,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粗集料进行筛分试验重新确定其掺配比例进行调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于预计进场的粗集料还要重点控制其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对两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入仓。

⑶细集料进场检测

由于有些河早已禁止河道内开采,所使用的河砂基本上是沿河两岸原河道旱地开采,细集料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是进场重点控制的指标。对于不合格的细集料不得用于我标段的工程施工并且不能堆放于我标段集料专用仓。

另外,细度模数的检测也是进场的重要控制指标,对细度模数达不到2.6的细集料不能用于高于C30等级的混凝土,只能降级用于C30及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细度模数低于2.3的不得用于本工程施工。

4结语

第8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留置针;生产工艺;控制;风险

留置针又名套管针,属于埋置于人体内的高分子耗材,常用于临床输液。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各种医疗事故、医患纠纷使得当前的用药用械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留置针作为临床常用的医疗器具,近年来也发生了多起医疗安全事故,留置针的接口处和针尾发生漏液问题,套管脱落、断裂,还有钢针折断,断端残留引发出血、感染、异物反应等。风险管理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在留置针的生产工艺中,引入风险管理,在每个生产工艺环节中,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生产质量,避免因医疗器具生产问题而引发医疗事故。

1留置针生产工艺分析

影响留置针生产质量的因素众多,其生产工艺技术、场地生产环境、设备因素、物料选择、质控体系等等。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控制是质控的关键,并不是独立的过程,人员、环境、设备、原材料构成了生产工艺完整体系。通过以生产工艺为讨论主线,从工艺制水、包装、灭菌灯环节,分析生产工艺中的风险点。留置针生产工艺一般包括加工工序、工艺制水、灭菌工艺和包装工艺。留置针加工工序环节均要求在十万级洁净厂房中完成,涉及到24个环节,注射级用水的工艺制水工序1道,包装环节两道后需环氧乙焼灭菌工艺1道。1.1生产工艺流程根据工艺路线来初步探讨在加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产品风险点和影响。

1.2生产工艺流程的质量问题隐患整理

留置针的生产工艺,其主要的风险点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备料环节和下料工序中的原材料不符合使用的要求。第二,扩口工序中出现导管的破裂、起皱、变形问题。第三,冲模工序中,冲模的深度不符合要求,冲模程序失败。第四,切割工序中,切割的导管长度不均匀或者不符合要求,作废。第五,模尖工序中,成型不好,存在毛刺,穿刺力无法达到临床要求,使得临床操作中给患者带来痛苦。第六,软管模尖后的硅化工序中,产品粘有异物,液流挂。第七,工艺制水,水质污染,产品带菌,有异物残留。第八,隔离塞开孔工序中,孔洞与轴线不重合,产生倾斜,切割面不平整,有碎屑。第九,穿隔离塞工序,针管未能从隔离塞开孔处穿过,隔离塞槽口与针尖斜面不垂直,产生倾斜。第十,导管针管的组装中,连接不牢固,有泄漏,临床中容易导致药物流失,或者造成污染。第十一,隔离塞点胶环节中点胶处不饱满,出现外溢,产品其他部位粘有胶水。第十二,装针工序中针尖产生毛刺,针管未能插入针座的中心孔。第十三,针硅化程序中,针尖有毛刺,外壁有液聚集。第十四,UV固化程序以及长导管的粘结程序中,粘结强度不足,容易导致导管脱落。第十五,装端帽,端帽与长导管连接座配合不紧密,有漏气。第十六,装夹紧板工序,夹紧板有开裂、变形,夹紧板夹紧长导管,无缓冲。第十七,肝素帽的环节,压合外缘出现开裂、毛边,表面粗糙,密封胶垫圆周面不密实,上端面鼓出压合端面,高低落差不符合要求,存在黑点、污渍,接口处有泄漏,连接处的接头产生渗漏,针尖有碰伤。第十八,灭菌环节灭菌失败。第十九,入库环节,环氧乙烷残留量超标,解析时间不够,产品不合格。

1.3工艺制水环节的质量问题

第一,工艺用水的种类和用量无法满足无菌需求,导致产品被污染。

第二,工艺用水的管路存在死角,难以彻底消毒,造成污物堆积,污染水源。

第三,管道的清洗、钝化及消毒中,水质中存在大量的细菌,水质不达标。第四,水的存放和传递存在二次污染。

1.4产品包装工艺的问题

留置针产品包装包含内包装、中盒、外箱三层包装,内包装为单个独立包装,应《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的技术标准,整个过程要求在万级净化车间内进行包装。在包装机对产品进行包装的过程中,众多因素导致包装的失败,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第一,泡罩包装机安装确认及参数设定问题导致的包装失败。第二,设备的维护、校准和清洁问题,导致设备损坏,产品污染。第三,包装不适宜EO灭菌,包装变形、变色或毁坏,以及EO无法穿透包装。第四,透析纸与复合膜的粘接牢固度不足,包装产品破裂。

1.5灭菌工艺

留置针的灭菌工艺需要用到环氧乙烷,灭菌的作业中要充分考虑环氧乙烷灭菌过程的有效性确认和常规控制,设定工艺参数,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在以下方面。第一,灭菌的人员操作不当,直接影响灭菌效果。第二,灭菌的仪器测试仪表和校准不足,未能按照规定的参数,达不到预期的灭菌效果。第三,灭菌器的密封性,环氧乙烷的泄漏,灭菌不充分,也容易导致生产中的事故。第四,灭菌柜的安装环境、硬件系统、控制系统的问题导致的参数误差,设备的不安全使用,不正常运行导致的工艺不符合灭菌要求等,造成灭菌失败。

2留置针的生产工艺质量风险的控制计划

第一,加工工艺中,对原材料确认,和样品进行对比,进行生物学、化学的评价。建立材料的领取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保障材料安全。调试模具,不定期抽检模具产品;展开切割工序的人员培训,收集样品对比,定期抽检。每次模具的调试后要经过车间的检验,定期的抽检。第二,工艺制水环节,建立工艺用水的预防纠正措施,管理设计为圆形,减少拐点,避免污染残留,定期检查水质,展开培训工作。第三,包装工艺,定期对包装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不定期监督检查,进行粘结强度的测试,展开包装工艺培训,验证包装的适应性,在产品包装中标明运输条件,尽可能的减少转运环节等。第四,灭菌工艺中,设备要定期维护保养,及时校准,建立追溯程序,进行业务培训,对灭菌操作工应有安全防护,安装中的参数调试要符合工艺规程。

参考文献:

[1]程述森.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6):754-755.

第9篇:生产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 生产 质量控制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不断增长,车辆大型化和重载、超载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对公路的使用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沥青材料的品质。过去采用的普通沥青修建的高速公路,运营了3-4年后,相继出现了车辙、油包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近几年笔者所在的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异常,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路面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夏节火热、冬季寒冷,公路处在严峻气候条件的考验中。普通沥青已不能适应和满通发展的需要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目前国内外在高速公路的新建及养护中已普遍采用SBS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增强与石料的粘结力,是一种优良的道路施工材料。笔者在所在单位材料研发基地对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学习研究,现就其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总结如下。

1 SBS改性沥青的生产

1.1改性剂的选用

改性沥青的好坏取决于改性剂。聚合物改性剂的分类为热塑性橡胶类、橡胶类、树脂类三种,SBS是苯乙烯和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它兼有橡胶和塑料两种性能,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能像热塑料般熔融流动成为可塑性材料,因而称热塑弹性体。其主要特点是:改变了沥青流变学性质,粘弹性和延性提高,路的抗冲击能力、抗开裂能力、耐磨耗能力都大大增加,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增大了沥青的粘附性和粘韧度,提高了沥青与砂石料的结合力,改善了道路的强度和防水能力,增强了路面的耐久性:降低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改善后针入度下降,软化点升高,弹塑范围扩大,耐流动变形性能力得到改善,路面平坦性能和抗车辙性能得到提高,使行车速度提高,路面维护减少。根据苯乙烯和丁二烯所含比例的不同和分子结构的差异,SBS分为线型结构和星型结构两种。通过实验表明,SBS星型的改性效果最好, 但在加工性能方面.线型要比星型加工容易得多。本研发基地经过实验采用燕山石化总厂生产的1301线型及4303星型改性剂,并采用4303和1301复配方式进行室内试验,配复比例为4303:1301为1.5%:2.5%,根据胶体磨的研磨效果结合自己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改性沥青改性效果较好。其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SBS的配比试验表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确定在实际生产中将掺加4%剂量的改性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面层,掺加5%剂量的改性沥青用于上面层。

1.2沥青的选用

基质沥青的品牌及性质对改性沥青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SBS改性沥青生产中所选基质沥青要符合《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其中明确规定加工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必须符合重交沥青的要求。重交沥青强调了含蜡量的要求,SBS改性沥青的突出优点是低温延伸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因而对基质沥青的低温延度也有较高要求。同时基质沥青中含蜡量高低跟改性沥青的感温性能相溶性也有直接关系。含蜡量高,基质沥青与SBS的相溶性差,改性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改性的过程中考虑沥青与改性剂的配伍性,在试验生产中选择了韩国SK-90#、中海36-190#号,滨化90#沥青,三种沥青进行室内配伍试验。韩国SK沥青改性效果良好,故在生产中选择了SK-90#沥青作为生产SBS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沥青其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1.3稳定剂的选用

改性沥青生产方式有现场加工和成品生产两种工艺。现场生产加工一般是改性沥青设备与拌和楼配合使用,生产出的改性沥青在储存罐中稍作保温存放即输入拌和楼。这种工艺一般不需加入稳定剂,只要保温搅拌即可。而生产成品改性沥青需要存储运输,放置时间长。由于沥青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化合物, SBS的粘度大,易集中在上部,而沥青则沉在下部.即产生离析现象。这种不稳定性对生产成品SBS改性沥青的存储是不利的,尤其在长途运输时更不容易解决。稳定剂在改性沥青的储藏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改性剂与基质沥青之间只是暂时的物理混合,经过一段时间后,改性剂会发生离析。为了防止聚合物的离析,加入稳定剂后才能制成均匀的、稳定性好的改性沥青产品。由于SBS改性沥青生产好后需要经过发育的过程,所以考虑到在大型的储藏罐中保存较长时间且不造成沥青的离析就必须添加SBS改性沥青稳定剂。材料研发基地经过多次试验在加工生产时添加0.3%的SBS改性沥青稳定剂后的改性沥青储存时间长,效果较为明显。

1.4设备的选用

SBS改性沥青生产设备选择的依据是成套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而设计生产能力首先要确定成套设备中主导设备的设计生产能力.然后以此为基础来匹配其他设备的生产能力。对于SBS改性沥青成套设备来说,研磨机是其核心设备。目前用于SBS改性沥青生产的研磨机和高速剪切磨机无论哪种类型,要确保混合料的研磨质量,磨盘之间的间隙必须调准确。本材料研发基地采用的是山东大山路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改性沥青生产设备,具备大型成品生产的工艺,每小时可生产40吨改性沥青。

2 生产质量控制

SBS改性沥青的生产主要为基质沥青、改性剂、稳定剂的混合物进行剪切、碾磨、发育的过程。生产出合格的SBS改性沥青必须控制好以下几点:

2.1温度控制

控制沥青的温度是SBS改性沥青生产及质量控制的关键。SBS改性剂的熔点在180℃左右,基质沥青的温度越高,SBS越容易被溶化,并能加快沥青的溶解速度。但是沥青的温度越高,沥青自身也容易老化所以基质沥青的温度控制一方面要考虑其自身老化问题, 另一方面要考虑SBS的溶化。一般温度应控制在165℃~180℃之间。SBS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并易于加工。如果SBS改性剂的加热温度超过190℃时,SBS就会被不同程度的氧化、焦化、分解、降解造成使用性能下降。另外改性沥青存储时的温度也要重视.根据现场应用表明,SBS改性沥青长时间的在高温条件下存储时,使用性能会有所下降,在150℃~16O℃时存储则各项指标变化量不大。

2.2改性沥青相容性控制

一般认为,聚烯烃类的改性剂,与饱和烃含量高的沥青相容性好,而橡胶类的改性剂如SBS与芳烃含量高的沥青相容性较好。根据这一特点,本材料研发基地在对SBS改性沥青制备工艺研究过程中,根据基质沥青的性质,使用一种富含芳烃的软组分,对SBS进行预处理,制备SBS母液,其添加量为4%--5%,然后再将母液与基质硬沥青混合,同时加入稳定剂,以提高与沥青的相容性。

2.3生产工艺控制

SBS在沥青中的分散是一个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由于沥青是一种复杂的高分子烃类有机胶结材料,聚合物也是高分子材料,因此要想使这两种材料成为均匀分布的可供工程及养护使用的性能稳定的材料,必须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并掌握好剪切时间及剪切温度。实践证明,生产设备的转速、剪切时间、温度都会使改性沥青的性能发生变化。材料研发基地在多次试验中得出当加入SBS的质量分数为4%时,剪切2h,剪切温度从160-220℃时,制成改性沥青的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

2.4存储成品改性沥青的质量控制

成品改性沥青的优点在于:(1)可以随时监测检查质量,保证使用性能:(2)供应及时。存储成品改性沥青,就需要有相应的存储设备。存储罐有立式和卧式两种,改性沥青在存储罐中需要搅拌或循环,因为改性沥青中含有较多的极性化合物,并且SBS的粘度大,易聚集在上部,而沥青则沉在下部,产生离析现象,虽然SBS改性沥青中已加入一定比例的稳定剂 但还是有必要定期搅拌或循环以达到上下均匀不产生离析的目的。另外SBS改性沥青的存储温度也需要严格控制。如前面所提到的,一般在150℃~16O℃之间。当然也可以根据存储时间来确定搅拌或循环的间隔和温度。在供应紧张时,存储温度可设定165℃~170℃之间,在SBS改性沥青进出存储罐时各搅拌或循环一定时间如存储时间较长,存储温度可设定到150℃~160℃之间,每天搅拌或循环一定时间。搅拌或循环也不能太频繁, 因为:1)由于受热使沥青中的轻质油分不断挥发.使沥青变硬变脆,降低黏结性 。2)高温下沥青过多的与空气接触,与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一些聚合反应,沥青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老化:3)沥青在管道内不断运行并由储存罐顶处洒落到罐内时.沥青的表面积增大沥青将发生氧化反应。4)频繁搅拌或循环还会降低沥青自身温度 这样沥青温度反复升高降低既加大成本又容易老化。

3 结语

SBS改性沥青生产中则必须考虑原料.设备、温度、存储等多方面因素及时控制, 才能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由于SBS改性沥青可以全面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性能 低温抗裂性能、水稳性能、耐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表面服务性能和行车舒适性能。因此推广应用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已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迫切需要 改性沥青的用途、用量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路用新材料(白俄罗斯 B.A.韦连科 著;汪福卓 译)

[2]张德勤,范耀华,师洪俊.石油沥青的生产与应用[M].中国石化出版社.

[3]王涛,才洪美,张玉贞.SBS改性沥青机理研究[J].石油沥青.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2004.

[5]《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E4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