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精选(九篇)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

第1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1、到2020年,在5个贫困县支持建设6个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和60个以上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在贫困县全覆盖。支持每个贫困县建立1个农技专家服务站;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的乡镇建立1个乡镇农技协联合会(联合体);培育1个乡镇特色产业;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农技协;培育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牵头单位 :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潜山县科协、岳西县科协、太湖县科协、宿松县科协、望江县科协(以下简称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市科协学会部)

2、组织1000名以上来自各级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专家参与脱贫攻坚,实现科技服务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以下简称贫困村)全覆盖。支持有产业发展基础的贫困乡镇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市科协科普部)

3、支持每个贫困县配备1辆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2次;至少建设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4、贫困家庭的青少年接受科技教育,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明显提升。(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教站、市科技馆)

5、为每个贫困县制定科技脱贫攻坚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6、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科普中国乡村e站。(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7、通过整合扶贫、农委和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开展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和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有劳动生产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1-2项脱贫致富的实用技术和技能,至少能够参与1项农业增收项目,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牵头部门: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级学会)

8、动员市内5个非部级贫困县(区)与与5个贫困县之间结对帮扶,积极开展“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工作。贫困县要组织做好本地科技专家和龙头企业,与有产业发展需求和意愿的合作组织开展交流合作,与本地资源、区位、劳动力、产业基础等有机结合,聚焦技术输出、人才支援、产业(项目)合作等领域,实现“订单式”和“量身定做式”帮扶与协作。(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10个县(市)区科协——桐城市帮扶潜山县、怀宁县帮扶岳西县、迎江区帮扶宿松县、大观区帮扶太湖县、宜秀区帮扶望江县)

二、重点任务

(一)服务科学决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9、发挥科技专家优势,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安徽省脱贫攻坚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等文件要求,启动市县两级科技专家人才库,动员和组织本地科技专家和产业能人,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扶贫行动。(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市级学会)

(二)推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提升科技帮扶含量

10、结合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以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抓手,市县两级科协及所属学会联动,开展科技培训、技术帮扶等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推广多功能大循环农业等涉农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帮助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市级学会)

11、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积极组织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本地能人等基层组织和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分赴扶贫任务较重的镇村和产业发展培训需求的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三)培养乡土人才,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12、建立各级学会,特别是农科、医科和工科学会对接乡镇产业发展科技信息与人才帮扶机制。组织动员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调研技术需求,在充分尊重贫困村、贫困户意愿下,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指导、网络信息平台远程指导等方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13、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乡土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完善农技服务体系

14、组织实施市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指标优先向贫困县倾斜。培育发展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和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就地就近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帮助对接连锁超市,支持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挥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介优势,开展网络实时问答、培训交流;支持有实力的农技协等各类科技组织,牵头同步开展“银行+协会”银会合作与“协会+贫困户”龙头带动发展模式,以协会为桥梁,有效搭建金融保险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贫困户发展资金压力,同时通过引领带动,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等方面服务保障,切实降低贫困户发展风险,实现政府、银行、协会、贫困户四方共赢局面。(牵头部门: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

(五)完善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能力

15、进一步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贫困地区大力推动县、乡、村科普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建设。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项目指标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深入推进贫困县“社区科普大学”平台建设,加大对贫困村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的支持力度。发挥已有的科普服务站、校园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等作用,大力推动科普中国校园e站、乡村e站和社区e站,用信息化手段武装基层科普基础设施。每个贫困县每年建设2个以上科普e站,支持适合发展“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校园和乡村e站。(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办公室)

(六)广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公民科学素质

16、深入开展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动,针对贫困地区公众需要开展“点餐式”科普活动。积极将中国科协“科普中国”、省科协“科普安徽”的科普信息资源免费提供给贫困地区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支持各级科协联合当地媒体面向贫困地区开办科普栏目。组织开展科普中国V视快递、科普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办公室)

17、引导组织各级学会深入贫困县针对因灾因病致贫返贫、贫困代际传递等问题,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卫生与健康和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科普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实施单位:市级学会)

18、大力培养贫困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引导青少年参加各类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动。大力开展经常性科普文化活动,针对贫困家庭青少年开展一定规模的各类科技活动,坚决破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消极影响,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贫困县每年活动组织不少于1次,不断提升贫困家庭青少年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技馆)

(七)积极争取落实省级以上科协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项目工作

19、指导各级学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组织、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协助贫困县提出扶贫需求项目,在向省级以上对口部门推荐需求项目入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争取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项目支持;鼓励本土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积极竞标中科协及其他组织的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项目。(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县(市)区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20、各级科协要主动联系农业和扶贫部门,积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当地的主要媒体广泛宣传,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专家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实施“助力扶贫工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贫困县科协要按照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牵头单位:市科协办公室;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二)签订协议,汇总备案。

21、县、县两级科协及其相关部门要帮助中标中科协及其他组织的精准扶贫科技服务需求项目的科技组织和专家与项目需求单位对接,提供对接信息资源,签订项目协议。积极组织有条件的科技组织和专家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书,要明确帮扶的时间、目标、任务、机制等内容;对参与的科技专家要列入名册,并报上一级科协备案,实行项目化跟踪管理。帮扶协议书由市科协汇总后,报省科协。(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级学会)

(三)实施帮扶,服务到位。

22、结对双方要认真履行帮扶协议的相关内容,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贫困县科协要加强对科技扶贫的组织协调,为结对帮扶工作顺利实施提供服务。(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四)监督指导,评估考核。

23、贫困县科协要对申报备案的结对帮扶协议负责监督指导、跟踪服务和评估考核。结对帮扶实施情况要开展评估验收,建立分级考核评价机制,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责任担当。根据年度结对帮扶的评估考核情况,择优逐级报送市科协。(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五)组织申报,逐级公示。

24、市科协按照省科协下达的推荐指标,组织专家评审遴选,推荐对象名单公示不少于7天后报送省科协。凡在开展科技助力扶贫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已入库备案管理的各级学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农技专家服务站等科技组织和科技专家均可参加推荐。(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配合单位:市级学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25、市以及贫困县科协、农业和扶贫部门联合成立本级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本级科协,负责本地区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的组织实施、评估考核,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扶贫总体部署开展工作。(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二)明确工作职责。

26、贫困县科协牵头组织“助力扶贫工程”的具体实施,指导督促对口帮扶协议,为帮扶协议顺利实施提供服务;会同农业部门组织指导农技推广站开展科技扶贫工作,统筹协调农业部门现有的专家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对接县扶贫办及时掌握了解工程实施范畴、建档立卡贫困村户等基础数据,配合开展科技扶贫实施成效的考核评估验收。(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贫困县科协)

(三)加大投入支持力度。

27、市科协将统筹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创新助力工程等省级以上项目指标,加大对5个贫困县的倾斜力度;对于市级项目,要加大向贫困地区(含省级扶贫开发县(市、区))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科协科普部;实施单位:市科协学会部、市科协办公室、市科技馆、市科教站)

28、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确保“助力扶贫工程”顺利实施。(实施单位:各级科协)

(四)严格考核监督。

29、认真贯彻执行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领导小组的规定要求,贫困县开展“助力扶贫工程”的实施成效,将作为下一年度市科协向省科协推荐相关指标的重要依据。严肃纪律,严格审核,对虚构事迹材料、违反评审规定等行为,一经发现,撤销评选资格,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牵头实施单位:市科协科普部;配合单位:贫困县科协)

第2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传导机制

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作为六项扶贫机制作为农村六项扶贫机制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广西农村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实施,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系列的问题。当前,广西省仍在努力探索适合区情的精准扶贫路径,引导多方力量助力精准扶贫。本文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出发,探讨了高校、企业、政府助力精准扶贫的传导机制,为广西省的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广西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

目前对于精准扶贫的定义越来越精确,通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资金下沉到户,逐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广西作为全国的贫困人口大省,集“老、少、边、山、穷、库”多种困难于一身,也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广西坚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贫困村为重点,通过“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等方式,突出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特困区域综合治理等工作,扶贫开发成就显著。自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广西省以贫困村为重点,通过“十百千”产业化扶贫、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等方式,从2010年的1012万贫困人口到如今的538万,广西与贫困战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广西现有的500多万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缺水少土、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多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水库移民区,贫困程度深,自我发展能力弱,绝大多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进一步做好精准工作,提高“精准度”,促进扶贫资源顺利下沉到户,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精准识别的精准度直接影响到精准扶贫的效益。针对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广西采取“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程序识别贫困户。两入户:第一次是入户调查评分,第二次是贫困户名单确定后入户填写《贫困户建档立卡登记表》以建档立卡。两评议:第一次是村民小组评议,第二次是行政村两委评议,两评议只评分不评人。两审核:乡(镇)对贫困户名单进行抽验审核,行政村两委对贫困户名单进行审核。两公示:第一次在村民小组公示农户分数,第二次在行政村、自然村(屯)或村民小组公示贫困户名单。一公告是贫困户名单公示无异议后,县领导小组在政府网站和行政村进行公告。通过这种工作机制,广西在2015年全面完成538万农村贫困人口,5000个贫困村识别和基础数据信息采集录入,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任务的省区。但是,识别过程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导致识别不精准。2015年10月审计署的公告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等个别地区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不到位,违规认定扶贫对象,在马山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

精准帮扶作为精准扶贫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贫困人口“造血”能力的提升。目前,广西省的精准帮扶主要手段还是通过扶贫项目,将贫困人口纳入到项目中,为贫困人口增收。根据审计署以及广西扶贫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广西省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差强人意,由于项目选择不优,项目技术培训,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扶贫项目实施较差,有资金闲置的状况出现。当地政府对贫困区域的了解程度不够,本身技术水平的限制,没有找准适合当地的扶贫产业,无法真正对接贫困人口,扶贫项目进展缓慢,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支撑,还达不到预期的减贫效果。扶贫项目虽然覆盖到了贫困人口,但是由于贫困人口可能在经济基础上,管理技术上的缺失,并不能从项目中真正受益。

在从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上来看,广西省虽然已经完成了对全区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但是在后续的动态管理上,比如贫困人口的退出和进入,没有明确的工作指示。在对扶贫资金的使用上,监管不是很有力,马山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就存在扶贫资金违规使用的问题。在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考核时,广西省政府已经在着力构建多维度考核机制,今年8月,广西制定出台《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对33个国定贫困县和片区县实行以扶贫成效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扶贫开发成绩占党政主要领导、党政班子70%以上的权重。但是,但是由于广西省的区情实在复杂,每个贫困村,贫困区域的贫困成因可能有所不同,具体的扶贫帮扶措施要因地制宜,有的地区或者项目成效可能短期内无法考核,导致地方政府可能会可以追求扶贫成效,做表面功夫。

二、广西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多维困境

2015年,广西省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多维困境的挑战。

(一)技术困境

在精准识别工作中,建立贫困识别标准体系是很重要的,是识别贫困人口的第一步。就贫困标准来说,目前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是2011年确定的,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300元。如何界定贫困户的收入,收入涵盖哪些方面,对于绝对贫困的家庭而言,利用这个贫困标准是很好被识别的,干部和村民一般都能达成共识。而对于临界点附近的贫困户是非常不好界定的,这个现行的贫困标准难免会犯“一刀切”的错误,造成去真存伪型错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构建科学的贫困识别标准才能达到精准扶贫所要求的“准”。

在精准帮扶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将贫困人口纳入到扶贫产业链中,帮助贫困人口提高脱贫能力是目前广西省精准帮扶的主要途径。广西生态环境之优名闻遐迩,资源非常丰富,全区一共哪些贫困县、村适合发展生态民族旅游业,哪些适合发展生态农业,哪些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又有哪些地方生态环境过于脆弱,根本不适合人口继续居住需要施行移民搬迁工程,搬到哪里,怎么进行顶层规划,由于政府的能力以及成本所限,往往找不准扶贫产业,扶贫项目立不准,这就造成扶贫资金用不掉或者浪费,甚至违规使用。“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是广西令人骄傲的靓丽名片,是广西省经济发展强大的后发力量,利用好这个力量,找准足以支撑贫困地区的产业,是广西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资金困境

首先,广西的扶贫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对上级的财政拨款依赖性特别大,中央的扶贫资金占总投入资金的80%,在一些重点的部级扶贫县,这个比率还要更高,而财政的自用率却很低。有的地方调查贫困情况的人员经费占用了资金的90%以上,资金的缺口的非常大,债务也非常的重。我国经济目前处于转轨阶段,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在减少,能用于扶贫的支出自然也在减少。

其次,广西精准扶贫工作对精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识别困难户要精准,识别扶贫产业要精准,对扶贫绩效考核要精准,精准扶贫工作的各个层面都突出了“准”字,这就造成了成本的不断攀升,挤占本该下沉到户的扶贫资金。

(三)人力资源困境

广西省作为我国的劳务输出大省,很多村庄精英农户或者青壮年都外出务工,造成了村庄的“空心化”,剩下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使情况摸的准,扶贫项目立的准,扶贫资金也能到位,由于剩下的“弱势群体”接受能力不强,对于公共事务过于冷漠,项目执行下去很困难,到最后又转变为单纯物质扶贫,回到“输血式”扶贫的老路。而且有的村庄可能仅剩的几户条件不错的农户,会出现占据扶贫资源的现象,即扶贫中很易发生的“精英捕获”现象。

同时,随着扶贫资源不断下沉,直接分配资源的往往是基层工作人员,村干部就是重要一环,下派到贫困区的干部以及当地的基层干部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专业技能的缺失,造成精准扶贫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三、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广西精准扶贫工作路径探析

2014年底起中央部门密集出台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系列政策,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行实施,双创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根据我国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私营就业人数1143万人,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的快速增加,可以称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渠道。良好的创业氛围也在渐渐形成,形成了一批创业高地,除了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等传统热点地区以外,以广西为首,甘肃,江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也形成了一批创业热点地区。广西省愿意创业的科技工作者的比例达到69.9%,而认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科技工作者比例高达95%。

(一)高校凝聚“双创”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高校是创业创新的高地,目前广西省拥有61所普通高等院校,当地政府一定要用好这个资源,成立高校扶贫小组,建立高等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地区机制。重点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准精准扶贫的产业,这就需要高校具体的对接到贫困地区,深入到每家每户协助政府开展入村入户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学校为桥梁,专家学者指导,农户增收致富的目的。二是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扶贫要先扶智,为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阻断致贫、返贫和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由政府牵头,高校扶贫小组根据当地确立的重点发展的产业确立培训课题,根据建档在册的贫困人口的资料,建立目标参训人员群体。研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组织专家编写发放农户看得懂、用得上的实用技术手册,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成贫困户能利用的生产力。三是形成产业精准扶贫合力。学校要积极统筹学校和社会资源,鼓励青年学生以及科研工作人员勇于创业,搭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吸纳科技人员进驻。如上图所示,广西省的“双创”工作有着很强大的潜力,有效的将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热情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依托互联网信息资源开展 “互联网+基层农业科技服务”,选派支教团定期跟进扶贫进展,考核扶贫效益等工作。

我们要抢抓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广西的黄金段重大战略机遇,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有机结合,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和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勇于创业,助力精准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减少贫困率等方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聚集企业“双创”力量,助力精准扶贫

企业助力扶贫,其实很早就是一个扶贫的路径,积极引导爱心企业家与贫困户结对子帮扶,企业一对一帮扶贫困家庭和人口。媒体往往称之为爱心企业,就是企业捐赠财富物质,保障贫困户的最低生活保证。这种扶贫方式实质也是“输血式”扶贫,贫困户可能暂时脱离贫困,但是一旦救助跟不上,贫困家庭和人口很容易返贫,如何将让更多企业参与到精准扶贫中,如何让企业给的钱通过提升贫困家庭和人口摆脱贫困的能力,从根本上脱贫,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企业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政府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助力企业进行“双创”。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积聚的今天,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鼓励企业开展“双创”活动,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将企业“双创”工作跟精准扶贫工作融合起来,使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帮助企业盈利,帮助贫困家庭和人口脱贫,实现两者的双赢。

企业“双创”助力精准扶贫,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创新精准扶贫的方法。广西政府可以参考贵州政府的做法:2015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和万达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万达集团将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等方面,在贵州省丹寨县开展整县帮扶脱贫项目。万达集团将投资600亿元在贵州开展项目建设,创新社会扶贫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这是企业“双创”助力精准扶贫很好的范例,丹寨县是贵州省有名的贫困县,但是当地生态环境良好,很适合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相应的种植业,政府协助万达集团确立扶贫产业项目,每一户的贫困家庭都参与到项目中来,负责生产环节,然后借助万达集团强大的平台效应,将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企业创新了盈利方式,当地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减贫的能力,实现了企业和贫困家庭的双赢。

广西省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有很多这样的贫困县,可以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比如河池云耳,东兰墨米,靖西香糯,环江黑糯、香粳,忻城糯玉米,东兴红姑娘、紫姑娘红薯,横县甜玉米,象州红米等。广西地方政府一定要注重整合资源,搭建好企业与贫困地区的桥梁,不拘泥于“企业――农户”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将格局扩大,一带一群,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到贫困地区借助地方扶贫特色产业二次创业,鼓励贫困家庭和人口都参与到扶贫产业中去,让更多的企业从“要我扶贫”转向“我要扶贫”,让贫困家庭和人口从“让我减贫”转向“我要减贫”。

广西省地方政府要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抓住广西省发展的黄金机遇,结合“双创”工作开展好精准扶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要以多元增收为抓手,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拓展增收空间,发挥好政府整合资源的优势,搭建平台和桥梁,将高校、企业、媒体等社会力量拧成一股绳更好的助力精准扶贫。让“双创”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真正的给贫困家庭和人口授之以渔,打好广西省的精准扶贫攻坚战。(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汪三贵.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147-150

[2] 李晓辉,徐晓新等.应对经济新常态与发展型社会政策2.0版――以社会扶贫机制创新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5(2)67-77

[3] 邓玲.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J].理论探讨,2014(6),81-84

第3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2020年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带来太多的不确定性,脱贫攻坚战突遇疫情阻击战,脱贫面临艰巨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中央企业作为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生力军,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勇于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保利国防中心作为保利集团下属企业,是以国防科技开发为主业,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使命,建立了科技成果供需对接转发服务能力、科技项目培育服务能力。在履行央企扶贫职责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的实践。

2020年7月22日,在北京第二轮疫情降级为三级的第一周,保利国防中心支部书记兼总经理王军带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军民融合领域中心的企业家霍一兴总、科学家陈从喜博士等一行四人赶赴“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宁德赤溪村考察对接。针对前期介绍北京仲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低能耗智慧植物工厂项目落地情况及赤溪村所拥有的福鼎白茶资源综合利用调研,促进赤溪村科技扶贫工作提升发展。

赤溪村,是宁德福鼎市磻溪镇下辖的一个少数民族畲族行政村。曾经的赤溪村,集“老、少、边、穷”于一体,280多户村民分散居住在14个“五不通”的偏远畲族自然村,村里的群众过着“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的艰辛生活。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王绍据“读者来信”及评论员文章《关怀贫困地区》,披露福建宁德下山溪贫困生活情景,赤溪一跃进入全国视野。由此,赤溪村便有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号,村民们发扬“滴水穿石”闽东精神,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走出了一条从“输血”到“造血”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之路。

来到在中国精准扶贫政策下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在村接待中心,曾在2016年与连线过的村支书杜书记、运营公司团队王万里等一行热情接待了王军书记一行,并带领到村里的文旅项目和自然景观进行了简单参观,又到正在实施的北京仲基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低能耗智慧植物工厂项目建设现场查看。大家边看边讨论,针对赤溪村的高山峡谷的地理地貌及人多缺地现状,探讨在不破坏青山绿水的条件下,结合现状搞资源节约型、循环利用型的科技扶贫与产业扶贫之路。

在参观完村容村貌后回到村党支部委员会驻地,随即在村党支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王军总首先发言,保利国防中心一行来赤溪村考察对接,是保利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军民融合、精准科技扶贫的工作安排,也是一次科技扶贫的党建活动。希望能发挥央企的政治优势,科技专家、军民融合型企业等资源优势,在乡村振兴、科技扶贫等工作中,与赤溪村这个桥头堡密切沟通,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做出应有贡献。

赤溪村领头人、曾与连线汇报工作的网红书记杜书记致欢迎辞。杜书记首先欢迎王军总一行在烈日炎炎的大暑节气这一天来到赤溪村考察对接,并代表村两委感谢保利国防中心对赤溪村的关心和支持。接着,杜书记具体介绍了村的主要现状及发展历史,重点提到当下主要任务:赤溪村在扶贫文化和思想教育这个中心指导下,努力打造“三带”:产业示范带、组织示范带和振兴示范带,实现“四村”:综合改革示范村、党建示范村、全国脱贫致富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家都为赤溪村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表示祝贺,并为杜书记肩负的时代重任表示加油助力。

第4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以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稳定脱贫为目标,分类制订帮扶措施,集中力量扶持,改善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加贫困对象收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社会保障兜底,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取得明显成效。

(二)任务目标。全办精准扶贫工作共涉及吴家堡、刘庄、西王三个管区,确定贫困户85户280人,致贫原因主要是因病或因残及低保、五保等情况。根据精准扶贫要求,采取“专人办公、挂图作战、定期销号”的办法,确保2016年底完成全办扶贫解困任务,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贫困人口不愁吃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得到保障的脱贫目标。

(三)扶贫对象。2015年全市执行农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的扶贫标准,2016年我办将根据上级要求执行4165元的扶贫标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对象为三个管区的贫困户85户280人,同时对脱贫人口进行跟踪管理,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对因伤致残、因病等原因导致新增的贫困户,及时纳入全办扶贫帮扶范围,逐步建立街道扶贫长效帮扶机制。

(四)基本原则。

1.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针对全办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实现精准扶贫。充分尊重扶贫对象主体地位,发挥帮扶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农民致贫原因和自身意愿因户施策,实现增收脱贫,做到应扶尽扶。

2.坚持合力推进,务求实效。充分发挥区直包挂部门和辖区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及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集中开展全办脱贫攻坚行动,形成发展合力,攻坚克难,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3.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将本次精准扶贫工作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推进相结合,立足实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成立办事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统筹、协调、督导职能。配强配足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同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调度、报告制度,定期召开包挂单位联席会议,掌握工作进展,分析扶贫形势,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通过就业带动脱贫。人社中心要结合上级政策和工作实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充分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同时要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对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学习技能的贫困人口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并提供相关就业信息,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和援助,确保顺利实现就业。各管区要统筹协调区域内所有用工资源,为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人员就近提供就业岗位。

(三)发挥社会保障作用。社会事务科要根据农村低保制度,将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加强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苑规模,将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员纳入其中。残联及时为贫困家庭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做好等级审核工作,扩大残疾贫困人口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范围。计划生育科要对贫困人口开展医疗救助,建立“贫困家庭健康档案”,全面实施贫困家庭新生儿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公共项目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避免因智力、精神疾病、重大传染病、先天疾病等因素导致贫困代际传递。

(四)统筹协调合力攻坚。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教育办公室要根据上级相关政策积极作为,进一步做好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确保每个农村贫困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确保农村家庭不因子女就学而致贫。宣传办公室要深入推进文明乡村建设和农村“四德工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作用,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良好风尚。开展扶贫政策进村入户宣传活动,总结推广脱贫典型,激发贫困户依靠政策帮扶和自身努力增收脱贫的决心和信心。政法科、司法所要对因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贫困、经村组织协调仍不履行的,采取司法调解、司法干预等手段,促使子女履行好赡养义务。

三、加强组织保障。

(一)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健全领导机构,形成街道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管区负责同志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领导体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办扶贫开发工作。各管区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管区总支书记作为各自管区的联络人,负责辖区各村与区直包挂部门的对接。各村两委主要领导是本村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为本村群众脱贫的重任。各村要在两委成员中选出一名联络员,负责与区包挂部门、办事处扶贫办公室对接,按要求上报工作进度。

(二)做好统筹协调推进。区直包挂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履行好扶贫开发的责任,全面参与脱贫攻坚。办事处扶贫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协调、督导推进各管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办事处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第5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到2015年底,全镇现有贫困户275户,855人。到2017年底全面脱贫,提前实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全镇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稳定实现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水平;稳定实现贫困户生活水平指标接近全镇平均水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扎实推进减贫进程。以2014年底全镇建档立卡的275户贫困户855人贫困人口为基数,从2015年起,优化整合扶贫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坚持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减少返贫发生。

2.稳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保持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镇平均增幅,力争具备劳动能力但缺乏发展条件的轻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具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中度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50%左右;进一步强化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处于重度贫困的农户的重点保障,提高标准,兜牢底线。

以干部驻村结对帮扶为重要载体,以各项帮扶措施为抓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2015年起,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县、镇、村三级干部与全镇275户855人农村贫困户结对,做到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

1.领导挂点。按照镇党委政府原定驻村挂点的安排,负责该村驻村帮扶结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

2.干部包户。采取结对帮扶方式,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扎实开展针对性帮扶,实行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全镇各村的贫困户,由县乡村三级干部安排在编在岗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户数由挂点领导对该村统筹安排。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要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结对帮扶实行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

3.社会参与。广泛开展社会扶贫,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帮助贫困户的发展,提高扶贫攻坚的社会参与度。

各村帮扶工作组、帮扶干部要紧扣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动真情,动真格,重实效,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资源优势与贫困户发展紧密相结合,提高帮扶的综合输入水平,不断提高村民的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帮助建立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

1.核准底数,精准识别。各帮扶工作组、帮扶干部要集中时间,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村情民意,掌握第一手资料。在镇扶贫领导小组指导下,进一步核实其家庭人口、资源状况、贫困现状、劳力状况、技能技术等情况,逐一分析梳理出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自身发展意愿不足等具体致贫原因,实事求是逐户登记造册报所在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镇扶贫领导小组按程序补录,及时更新贫困户信息并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贫困户动态调整。

2.掌握需求,精准分类。帮扶干部要核清贫困户致贫原因等情况,根据致贫原因,结合发展需求,将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纯低保户、五保户四种贫困户类型,与种养型、经营型、务工型、助学型、治病型、社会救助型等不同需求相结合,为下步因户施策,开展精准帮扶做好基础性工作。

3.建立户卡,设立台账。帮扶干部要为每户贫困户建立帮扶卡和帮扶台账。帮扶卡包括贫困户姓名、致贫原因、帮扶干部资料等内容;帮扶台账要明确干部结对帮扶情况,详细记录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存在困难、帮扶措施、年度目标、帮扶投入、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和贫困户收入变动等内容和指标,并由所在村汇总存档。

4.精准扶持,分类施策。各村帮扶工作组要结合我镇和村级的规划,充分考虑当地实际,帮助村委精准制定扶贫规划。要围绕脱贫成效可持续、不返贫的要求,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分户制定科学的脱贫计划,找准脱贫路子,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村一套帮扶措施、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方法,把资金和具体的帮扶措施整装精准“滴灌”到贫困村和贫困户身上。

各村要高位推动,扎实推进帮扶工作。挂点镇领导负责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每周到点上指导工作不少于1次,同时结对帮扶贫困户不少于1户。挂点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村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对帮扶工作负总责,要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月研究结对帮扶工作1次以上,挂点领导及工作组成员每月驻村不少于15天。每月上门联系贫困户不少于4次,平时加强电话联系,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

认真执行《__县产业扶贫资金扶持到户工作实施方案》(__字〔2015〕3号)和《__县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__字〔2015〕33号),按照 “四位一体”(选准一个优势主导产业、筹措一笔产业扶贫资金、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套帮扶机制)产业发展新模式实施产业扶

贫。1.选好一个主导产业。原则上从本镇重点发展的西瓜、蜜桔、药材、养猪、养鱼等优势高效产业中,选择一个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

2.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使用上瞄准贫困户,采取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直补、产业保险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准产业并助其发展。对贫困户尤其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探索扶贫资金出资折股到户的资产受益方式。

3.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引导贫困户以产权为纽带,在依法、自愿基础上将土(林)地承包经营权作价、产业帮扶资金入股,参与合作农场、联户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帮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4.建立产业扶贫示范点。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建立镇、村产业扶贫示范点,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开展旅游扶贫,支持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富民产业,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积极探索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投资分红扶贫等增收新路子。同时加大对贫困户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挥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

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以及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补贴等社会保障体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的安全网。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加强特困扶贫对象救助,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

1.完善生活保障救助。(1)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实行应保尽保。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2)加强临时救助。加大分类施救的力度,对因未纳入低保的重大刚性支出远超承受能力的家庭予以特别救助。(3)加强慈善和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保障力度。强化民政、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组织慈善救助的职能,鼓励、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开展慈善救助。

2.加大医疗保障和保险救助。逐步扩大新农合报销药品目录范围,提高重大疾病救治水平。对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在县级住院新农合补偿取消起付线,同时在新农合补偿基础上,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推进“费用+病种”的医疗救助模式,突出重特大疾病救助,逐步提高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特大疾病患者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对贫困家庭妇女具备“两癌”手术适应症的贫困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对需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困难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和免费配发辅助器具,为重度、低保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养老保险类补贴。

3.强化教育保障救助。健全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政策体系,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对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救助: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每生每年1500元的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当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一次性资助每生5000元高考政府资助金。凡考入高校的学生都可申请贷款,本着“应贷尽贷”、“想贷就贷”原则,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

4.加快住房保障救助。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将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优先安排农村危旧房改造指标,对特困扶贫对象住房救助实行“交钥匙”工程。对居住在缺乏生存和发展条件地方的贫困户,实施搬迁移民扶贫。

1.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培训力度,统筹农民工职业培训、农民适用技术培训、科技扶贫等政策重点支持贫困户,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和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让有条件的扶贫对象掌握1-2项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对参加“雨露计划”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的建档立卡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教育实行连续两年每年补助资金2000元。

2.帮助就业创业。加强贫困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创业服务。积极为扶贫对象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对象转移就业;引进和培育一批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企业,帮助贫困对象在本地就近就业;政府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就业;推进贫困村农产品信息平台建设,探索电商扶贫新途径;用好创业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支持贫困对象创业,吸引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

成立__镇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全镇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等工作。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社区党工委书记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

主任由镇民政所所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政策制定、文件起草、信息收集、制度建设、指导督促、考评考核等方面的工作。落实扶贫开发“县级监管、镇负总责、村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镇、村两级是实施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要把精准扶贫列入重点工作常抓不懈。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好推进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扶持政策、结对帮扶举措等,进一步统一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各村、各村工作组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挖掘宣传励志脱贫、能人致富、帮扶干部典型事例,用榜样的力量激发推进精准扶贫动力。

从2015年起,镇每年给予精准扶贫发展产业项目适当奖励和补助。

第6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精准扶贫;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046-03

一、引言

高等学校参与国家定点扶贫工作既是必须承担的一项政治任务,也是高校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的要求。根教育部滇西定点扶贫工作总体部署,浙江大学自2013年开始启动定点扶贫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景东县)工作。通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助推产业发展的精准扶贫之路。

景东县位于滇西南中部,普洱市最北端,辖10个镇、3个乡,166个居民委员会、4个社区、2360个村民小组。全县国土总面积453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5.5%,坝区占4.5%)。境内居住着彝、汉、回、傣、布朗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36%,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64%,是云南省6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8个单一彝族自治县中彝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

全县有高寒山区村58个,半山区村80个,坝区村仅有28个。全县13个乡镇中有7个是贫困乡镇,其中有4个是建档立卡贫困乡镇。全县贫困村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0个,贫困村民小组551个,贫困户28329户,贫困人口98370人。全县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面广、量大,是全国592个、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也是61个滇西边境片区县之一。

景东地形地貌呈“三河夹两山”之势,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哀牢山、无量山两个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山区、半山区、边远高寒山区、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灾害隐患区,且多为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环境恶劣,处于整体贫困状态。景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贫困程度深,解决难度大;基础设施弱,产业带动低;公共服务差,生活改善慢;生态保护难,发展阻力大。

二、产业扶贫举措与成效

(一)专家把脉,精准识贫破难题

1.组建专家服务团。首先,选派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担任景东县政府顾问。作为我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黄祖辉教授长期从事农村经济、公共政策、农村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对我国减贫与发展提出的许多政策建议多次获得中央的肯定。自担任景东政府顾问以来,他多次赴景东开展调研指导,举办学术讲座,为景东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建言献策。他提出的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走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的发展理念已在景东地区形成共识。其次,根据景东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浙江大学先后选派鲁兴萌、陈再鸣、尹兆正、汤一等教授担任景东蚕桑、食用菌、乌骨鸡、茶叶等主导产业的首席专家,为景东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服务。2015年,浙江大学又选派胡晓云、曲江两位教授担任景东品牌和电商两个领域的首席专家,助力景东县农业产业的品牌化建设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这些产业首席专家大都是浙江省资深的科技特派员,他们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产业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2.问诊产业难题。景东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保留了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物种,被誉为“天然绿色宝库”。其中,核桃、茶业、乌骨鸡、食用菌、蚕桑等成为景东地区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景东地区发展种养殖业的优势在于充足的光、热、水、气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景东地区的土地中有机质含量较低,肥力不足,再加上交通的制约以及原始粗放的生产方式,科技支撑不足、产业生产率较低,景东地区整体抗风险的能力较弱。为此,在这三年里,浙江大学的首席专家们多次对景东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最终找出了制约景东地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此基础上,浙江大学的首席专家们帮助景东地区制定产业规划,确定景东地区产业发展的全新思路。同时,浙江大学还通过落实扶贫项目,通过脱贫来带动景东地区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

3.开展科研攻关。为有效解决景东地区特色农业的产业发展问题,浙江大学积极组建跨学科研发团队,开展新产品的研发;针对重点帮扶产业,开展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成熟技术的推广。同时,浙江大学还联手打造景东区域的公用品牌,实现价值的再造,以品牌为旗帜带动景东地区整体产业的发展。

在这三年里,浙江大学组织实施了《景东核桃产业提升与发展研究》、《云南景东野生菌资源开发研究与利用》、《景东无量山乌骨鸡遗传评估及精准扶贫开发利用》、《精准扶贫视域下滇西南高原山地农业立体开发及其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以普洱市景东县无量山区为例》等多个科研项目,整合全校科研力量组成团队,以景东重点扶贫的核桃产业、野生菌、乌骨鸡等高原特色产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符合景东产业特点的产品,促进产业发展,提升了扶贫的实效。在此基础上,浙大品牌研究中心,在对景东核桃进行品牌“会诊”之后,充分挖掘景东核桃的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帮助景东地区打造出具有独特品牌个性的“景东核桃”区域公用品牌。以核桃产业为突破口,联动当地旅游业、服务业的提升和发展。“景东核桃”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将景东地区无量大观的地域环境特征、人文历史文化、特色优势产业以品牌的力量聚集在一起,将更多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转换成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

(二)创新模式,精准扶贫出实效

产业扶贫不完全等同于产业发展,它是以产业为基础,以扶贫为目的。曾在湖南视察扶贫工作时强调指出,把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作为扶贫工作重点办好的三件实事之一。通过创新扶贫机制来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通过三年的实践,浙江大学探索创建了“高校+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运行模式。这种产业扶贫运行模式主要是通过内引外联,整合资源,建立开放式的帮扶体系,并通过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以食用菌产业扶贫为例:浙江大学做好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培养;景东县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作为主要责任主体,县林业局、扶贫办、蚕桑办、供销社、农科局和大朝山东镇等单位共同参与,联合浙大校友企业杭州滢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雪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商企业龙泉瓯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景东新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景东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组成扶贫联合体,建立茯苓、灵芝、小香菌等示范基地,带动贫困农户共同发展生态食用菌产业。

扶贫成效:上述联合体2015―2016年在景东花山乡营盘村、文井镇新会村、文井镇都拉村和大朝山东镇彭家村等建立生态食用菌基地7个,面积100余亩,总投资1092.76万元,带动周边农户210多簦回收茯苓、灵芝等食药用菌产品800多吨,总产值预计950余万元,总利润150余万元,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7100余元。联合体中校友企业杭州雪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县林业局、景东新会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景东富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签订服务与产销合作协议3份,为景东成功注册“无量菇嫂”、“雪禾银生”等2个县域公共品牌,为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景东地方名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名贵野生白肉灵芝纯菌种和多孢灵芝新品种,已相继建立人工驯化栽培基地5处,栽培面积约60亩,2016年农业产值预计可达到480万元。

这种扶贫联合体最大的意义在于,市场和风险由企业承担,农户(贫困户)的利益得到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浙江大学“六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模式解决了精准扶贫的问题。

(三)盯紧短板,增强造血谋发展

1.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1)茶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茶叶是景东县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对农民增收致富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景东茶产业目前面临大而不强、产值低、效益差、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品种结构单一等问题,市场竞争力弱,龙头企业带动力差,缺少特色品牌。基于此,浙江大学首席专家提出景东茶产业走特色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具体举措:①利用茶产业加工方面的技术特长,帮助当地企业开发白玫瑰、景东生红、景东红普等茶业新产品,提升景东茶叶产业的附加值,扩大其知名度;②通过举办茶叶加工技术培训,提高传统普洱生茶和特色红茶的加工技术,提高景东地区的产品竞争力;③通过引进合作企业,加快茶产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帮助景东地区解决市场问题;④建立扶贫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乌骨鸡产业:提升“三化”,实现价值再造。景东县无量山乌骨鸡以独有的生态保健、药用、营养价值高等优点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鸡”,但是其也存在养殖标准化低、规模化程度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为加快推进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发展,实现乌骨鸡到“金凤凰”的华丽转身,景东乌骨鸡产业首席专家对无量山乌骨鸡原种保护、品种选育、养殖标准制定、生态庄园规划及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等开展了技术指导和帮扶工作。同时,专家还提出遵循“一品”(打造一个特色精品)、“二优”(发挥品种、生态两大优势)、“三合力”(聚集高校、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的发展思路,争取用六年时间做大做强景东无量山乌骨鸡产业。据统计,2015年景东全县无量山乌骨鸡存栏250万只、出栏350万只,分别比2012年末提高108.3%、169.2%,实现产值2.8亿元,景东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定点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3)食用菌产业:生态保护资源与开发融为一体。针对景东野生菌资源无序利用、资源永续遇到挑战、人工栽培训技术落后等现状,浙江大学首席专家及其团队多次对景东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为景东食用菌产业发展设计出了新路径:生态保护资源开发融为一体。①成立“浙江大学―景东野生菌资源保护实验室”和“浙江大学景东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监测站”,开展景东野生菌资源调查和保护利用。为了使实验室投入正常运作,首席专家挑选三位当地技术人员到浙大实验室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使他们较快掌握了野生菌调查、驯化和人工栽培的实验技能。目前,实验室已具备对野生菌根菌研究、标本鉴定、纯菌分离和扩繁等功能。②建立名贵野生菌监测样地和野生菌―森林功能促进实验区。名贵野生菌与森林系统菌根共生,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互利关系。为了探索野生菌资源保护和森林功能促进的生态利用新模式,改变对名贵野生菌(如大红菌等)不合理采摘导致的森林系统功能退化的弊端,首席专家开展了《景东哀牢山野生菌资源生态保护与功能促进研究》,项目选定在景东县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建立野生菌―森林功能促进实验区,对多块不同规格的野生菌进测监测,收集、整理和掌握名贵野生菌相关基础监测数据。截至2016年6月,哀牢山自然保护区野生菌监测站,已监测收集了200多种珍贵大型真菌资源,为进一步保护和开发景东野生菌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野生菌资源调查和人工驯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3年中,浙江大学首席专家科研团队对景东地区特有的珍稀野生“小香蕈”、珍稀野生灵芝“白肉灵芝”等5个野生菌资源进行标本采集、分离纯化。经过3年的培养,成功地获得了它们的纯菌种。这是完全利用浙大技术在国内获得的首批野生纯菌种人工培养物。目前,已将这些纯菌种扩繁成栽培菌种,在景东规模化栽培,建立基地6处。经人工栽培的“小香蕈”、“白肉灵芝”等,其外形、风味与野生菇无异,已成为景东野生药食菌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精准扶贫的新成果。

2.培养本土人才。三年内通过师徒结对、接受技术人员进修、现场技术指导、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浙江大学还加强了对景东地区本土人才的培养,为当地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四)集成创新,整合资源聚合力

浙大在定点扶贫中坚持集成创新,将校内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同时整合校友、校友企业,浙商、浙商企业等社会资源,动员更多校友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帮扶合力。校内要素包括经费安排、政策支持和学科融合。学校设立扶贫专项经费用于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每年安排校长基金支持景东扶贫产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政策支持:将景东产业首席专家工作纳入考核业绩;设立专项津贴。学科融合:组建多学科科研团队,开展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此同时,集多学优势,成立浙江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扶贫理念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经验与启示

1.因地制宜探索贫困山区造血式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不同的贫困地区致贫原因不同,其中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传统文化、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等差异较大。为此,高校在选择产业精准扶贫中,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的特色资源和实际,因地制宜,综合各方资源,以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为根本,实施“六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帮助贫困山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通过这种造血式扶贫模式,做大做强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

第7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摘要:精准扶贫思想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持之以恒坚持精准扶贫思想,以“精准”为标尺,找准“扶持谁”,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脱贫软实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精准扶贫;主要内容;助力;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以空前的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作为中国扶贫实践的指导思想应时而生,且在脱贫攻坚实战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充实,逐步成为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精华和新时代具有独创性、时代性的新思想,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随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做出决策部署,以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工、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工作思路,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六个精准”等为主要内容[2],精辟阐述了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全面地回答了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在关于脱贫问题时多次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并在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扶持谁”就是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确定好扶贫对象,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调查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谁来扶”就是要针对贫困现况确定扶贫工作的执行者,从基层到主管部门、个人到团队,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同时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自扶贫工作执行者到扶贫对象建立起勇担当、善作为的强大队伍;“怎么扶”就是要找准路子,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措施。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严格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何退”就是确保精准脱贫,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县摘帽评估机制,明确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和后续扶持政策,重点了解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等,确保脱贫结果真实。

(二)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

提出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八个最新论述,其中之一就是“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内因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智和志其实就是内力、内因。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讲“弱鸟先飞”,就是说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首先要有“飞”的意识和“先飞”的行动。明确指出,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扶志”是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人的奋斗精神。在福建工作时就指出,要淡化“贫困县意识”,“人穷不能志短”,不能因为定为贫困县、贫困地区,就自暴自弃,要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积极面对现状、改变现状;“扶智”是学习知识与技术,对教育欠发达地区,对缺少知识和技术的群体,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从根本上说是从“输血型”扶贫变为“造血型”脱贫。因此,做好“扶志、扶智”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的给钱、给物的做法,教育和引导贫困地区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其内在活力,培育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最终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三)六个精准

2015年6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不准违背程序、漏评错评。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精准扶贫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

项目安排精准,不准盲目决策、脱离实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深入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愿,科学安排项目,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金使用精准,不准贪污浪费、截留挪用。要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的整合,对存量资金进一步盘活,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资金投入新格局。

措施到户精准,不准政策棚架、有失公平。要用足用活行业扶贫政策,紧密结合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梳理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着力解决“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确保帮扶措施不偏离政策、不违背群众意愿。

因村派人精准,不准应付了事、形式主义。组织部门要加强指导调研,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情况,围绕需求,因地制宜,把政治素质高、担当意识强、工作能力棒的优秀骨干选派为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员,不能滥竽充数,消极应付,走形式图过场,避免扶贫“中梗阻”。

脱贫成效精准,不准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巩固精准扶贫成果,聚焦贫困家庭稳定脱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增强脱贫实效,严防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真实可靠。

二、精准扶贫思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根植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扶贫伟大实践的思考,集历史高度、理论深度、实践维度于一体,它继承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国情[3],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因此,在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时期,更要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根本遵循和指引,推动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达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做好贫困村、贫困户清查摸底工作,找准“扶持谁”,做到扶脱真贫、真脱贫,防止脱贫成效反复化。十八大以来,全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西宁市所属的湟中、湟源、大通等贫困县也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但还存在个别贫困户未脱贫或贫困户去年脱贫了,今年又陷入贫困的现象,故必须得把好“精准”的标尺,再次进行清查摸底,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抓住主要矛盾的“牛鼻子”,排查清楚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致贫原因是什么等基本要素,不落下任何一个真正贫困的人或户,坚决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以精准为标尺,明确“怎么扶”,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一些贫困村的扶贫产业还存在盲目跟风现象,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周边什么产业“火”就跟着做,造成扶贫产业脱离乡村特色,耗资耗力,收入不佳;同时贫困户自身基础不稳固、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放,“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脱贫成效不稳定。故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依据各贫困村致贫原因、乡村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特色等科学指导、统筹规划本地的扶贫产业,确保扶贫产业稳固、快速向前发展。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内生动力、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让贫困户有志气、有技能、能主动,才能达到真正的、永久的脱贫。没有志气、智力这些内生动力,仅靠外在帮扶,再多也富不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故要从内在的精气神开始脱离“贫困”,进而积极主动学习技能,达到自身乃至全家脱贫。政府部门和扶贫工作执行者要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总结推广脱贫致富成功经验,宣传脱贫致富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意识贫困;完善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培训体系,让贫困地区处于义务教育年龄的孩子都能接受学习教育,进而靠知识改变命运;让超过义务教育年龄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掌握一门技能,成为脱贫致富的知识型劳动者。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让爱国敬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在贫困地区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提升贫困地区脱贫软实力,调动扶贫工作团队积极性,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第8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年的脱贫攻坚的战果如何呢?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0年度脱贫扶贫的个人工作总结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120__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更多的非公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拓展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帮扶模式。同时加强扶贫项目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倾斜,激发群众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二、加强领导。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

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2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响应“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对我街道办扶贫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真抓实干,打赢打好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攻坚战,确保到____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街道办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本街道办工作实际,将我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成立了以街道办党工委书记为第一组长,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股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式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站所全面抓的工作格局,明确了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落实专项工作经费,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个到位”,为顺利开展精准式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专题研究,制定方案

及时召开党工委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精准式扶贫工作,结合我街道办实际,制定了董地街道办精准式扶贫工作专项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进度安排及保障措施等方面,为扶贫人口精准识别提供了认定依据,明确了各成员单位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基础的工作。在建立“扶贫对象瞄准机制”上下功夫,把真正的穷人找出来,把扶贫对象摸精准。

(三)强化宣传,统一思想

以全县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工作为契机,组织街道办全体干部职工、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在各村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宣传动员大会上大力宣传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群众会80余次,印制宣传标语5副,村务公开20次,喷绘宣传3幅,电子标语2处。通过广泛宣传,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识别标准、识别程序等相关政策宣传到村,到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使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充分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统一了干部职工及村组干部思想。

(四)动员部署,强化培训

一是及时召开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对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是积极组织召开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培训会,对全街道办干部职工、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干部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确保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规范有序、数据真实。

三是按照班子成员分工,组建工作组5个,分组对各村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工作实效。

(五)公平公正,识别公开

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统一标准、实事求是、分村负责等工作原则,按照农户申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村级核实、乡镇审核、农户确认、二公告一公示流程等,严把审核调查关,全面掌握贫困户基本情况,做到了全面摸排、调查真实、合理定性、全程公开。核查低保、五保、贫困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以及真贫困农户是否纳入贫困人口范畴,通过民主评议,确定拟纳入扶贫对象的人员,再对拟扶贫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了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质量。

二、识别程序

以____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评判主要指标,将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农村扶贫标准2880元的人员作为拟扶贫对象,坚持以户为单元,实行整户识别,坚持规模控制,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文化程度、住房现状等情况,按照农户申请(或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公示的工作流程进行识别。

三、取得的成效

按照“突出重点、先难后易、分批实施”的原则,对全街道办1011户3568名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低保户)逐一制定了结对帮扶方案,落实了结对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结合本街道办实际,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核桃、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和抓好劳务输出培训。截止____年底,全街道办已实现脱贫255户1080人,还剩贫困对象756户2488人。实施董地村、明星村整村推进通组路硬化3750米,串户路硬化2300米,新建两条毛路2020米,总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5万元,通组、串户路硬化由村组织农户投工投劳。逐步解决325户1293人出行难问题。“雨露计划.助学工程”12人通过审核,正在进行上报公示,“雨露计划.圆梦行动”也在审核上报期间。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年度标注清楚。贫困乡镇、贫困村基本情况、帮扶计划、急需解决内容按相关要求录入完成。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被动工作,进展缓慢。

二是个别村宣传发动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误认为被确定为贫困对象后会获得很大的利益。

三是个别贫困群众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在民主评议环节,群众不愿为其投票,导致出现漏识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街道办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精准性。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包村、干部包户、扶贫对象参与的工作机制,把精准式扶贫工作纳入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将扶贫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每个干部,定期检查考核,确保分户包村工作机制和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科学制定预脱贫人员帮扶规划。逐村逐户摸清____年225户1080人预脱贫人员的致贫原因,根据预脱贫人员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农村扶贫对象“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

三是认真落实帮扶规划,加快实施全街道办产业结构调工作,落实好核桃种植项目、马铃薯种植项目、各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精准发力,鼓起劲来抓发展,弯下腰来拔穷根,携起手来奔小康。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3____年,我认真按照省委、市委、区委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区政协领导提出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在__镇__村的1、2、3、7社扎实开展了结对帮扶工作,受到了所联系贫困户的热烈欢迎。

一、被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

按照区政协机关结对帮扶的统一安排,我主要负责联系帮扶__镇__村1社的__家、2社的__家、3社的__家和__家、7社的__家和__家等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__家共5人,妻子多病,无法干重活;__家共3人,他本人年老有病,无法干重活;__家共5人,他本人年老有病,劳动能力弱;__家共4人,常年不在家,住房条件差;__家共6人,他妻子多病,劳动能力弱;__家共6人,他本人年老多病,无法干重活,女儿有点傻,家里住房条件较差。这些贫困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搞养殖业和外出打工。

二、帮扶责任人所做的工作

根据责任分解,__镇__村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主要由区政协领导、__镇相关领导和区上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重点联系帮扶,我与区政协机关的__、__等同志协助联系帮扶。就我本人而言,____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围绕实现脱贫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根据《__镇__村精准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主动出点子想办法,配合区政协主要领导、__镇主要领导以及区政协下派帮村的第一书记和区政协相关委室的同志共同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2、围绕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加强与__镇主要领导及驻村帮扶干部的沟通协调,及时联系研究帮扶工作有关事宜,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给予提醒,促其尽快解决;

二是加强与区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委室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共同努力做好白鹤林村的联系帮扶工作。

三是加强与金融单位的沟通协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争取低息贷款。

四是加强与贫困群众的沟通协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自筹资金增加脱贫投入。

3、按照统一安排扎实搞好重点帮扶。

根据区政协“三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我重点负责结对帮扶1社的__家、2社的__家、3社的__家和__家、7社的__家和__家等6户贫困户。在这6户贫困户中,__家和__家已于__年脱贫,__家和__家已于__年脱贫,__家和__家计划于__年脱贫。所以,我__年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在巩固已脱贫的4户贫困户的基础上,重点帮助__家和__家通过发展养殖业、外出务工、医疗救助、改造危房、硬化院坝、美化环境等途径实现脱贫。__家共有3人,他自己在家搞点养殖业和带孙,他儿在外打工,家里还算吃穿不愁。__家共有6人,家中有3个小孩,其中有两个小孩在上学,还有一个小孩才两岁多,大人又没有技术,主要靠搞种养业和农闲外出打工创收,因而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少,虽然有四间破旧瓦房居住,面积大约90多个平方米,但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和其他摆设。为了帮助__家脱贫,我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是向区政协领导汇报,下拨资金5000元,帮助他家改厨改厕和硬化地坝;

二是联系区农牧业局下派帮村的技术员到他家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帮助他家发展畜禽养殖业增收。

为了帮助__家如期脱贫,我主要从四个方面作出了努力:

一是报请区政协出资购买了20只子鸡、3头小山羊和1头40多斤重的小猪,免费送给他家喂养,增加他家的经济收入;

二是鼓励他家主要劳动力__农闲就近外出务工,拓宽收入渠道;

三是联系镇村干部帮助他家申报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补助资金改善他家人居环境;

四是联系__镇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给__最小的那个孙女儿上了户口。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4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国百年未有之大飞跃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于此……

根据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更高举起改革开放大旗

在这里用了更高两个字,能够看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并在后续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表明了坚定态度。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上,对改革开放的最大致敬,就是创造新的更大奇迹;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

二: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心无旁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纵观中国经济,“定力”二字贯穿始终。保持定力,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判断。有定力,就能沉得住气、稳得住神,不为外界所扰。有定力,就能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计一时得失。这样中国的经济肌体在新陈代谢中充满活力,中国经济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三: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厚情怀,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吃饱穿暖,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从强调物质增长到注重公平正义……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不断织就人民幸福线。

四: 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使命担当,为伟大事业掌舵领航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89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以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在风雷激荡的时代大潮中续写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壮丽篇章。理想信念不变,以最高规格大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反腐决心不变,前三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40.6万人;担当作风不变,脱贫攻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各条战线涌现更多共产党员攻坚克难身影……

五: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宏阔格局,开辟大国外交新境界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眺望新的奋斗征程,一个个重要时间节点,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坐标。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着100年伟大复兴之路、70年社会主义建设之路、40年改革开放之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一定能够再次写下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2020年度脱贫扶贫工作总结5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全区脱贫攻坚战线收缩至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时,摆在面前的困难也愈加突出。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既要有爬坡过坎的决心和勇气,更要掌握精细做活的方法和技巧。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明的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之一——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就与下一个阶段自治区脱贫工作重点不谋而合,而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成为摆在当下的关键问题。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首先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在基层脱贫攻坚实践中,众多基层干部、驻村干部、党员模范是推动一线脱贫的最直接、最重要力量。从政策、资金、人才、项目等诸多要素来看,政府脱贫力量的投入,都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数据显示,全区近年来安排下达到南疆四地州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到全区资金总规模的80%以上,安排下达深度贫困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占到南疆四地州资金总规模的85%以上。在此背景下,2018年,南疆四地州共有48.6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到脱贫总人数的九成。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也要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

由于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占据主导地位,很多人会有疑问,打赢脱贫攻坚战,只靠政府行不行?当然不行,政府拿钱“输血”容易,但想实现由外界“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却很难。这个时候,引入更熟悉市场规则的社会力量,让各类资源通过市场与脱贫工作有机融合,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在南疆四地州深度脱贫实践中,无论是生产企业扩大招工规模吸纳富余劳动力、农业企业助力滞销农产品加工销售,还是因势利导推动产业扶贫、旅游扶贫,背后都是善于借用市场力量的思路。

主攻深度贫困地区,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来说,在物质扶贫的基础上,有效推动精神扶贫意义更为长远。一方面,单纯的物质帮扶会一定程度地助长“懒汉”思维;另一方面,一些人由于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对改变贫困生活缺乏预期和动力。在此背景下,点亮贫困群众的希望之火,远比物质帮扶更加重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贫困地区营造你追我赶的脱贫氛围,是推动长久脱贫的关键一招。

第9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总结范文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开江县委《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开江县委[2014]27号)文件精神,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我局扶贫攻坚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按照中共开江县委办公室、开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开江县2014年度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委办发[2014]17号)安排,结合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规划和建设贫困村社道路,构建骨干网络,助力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为思路,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着力改善贫困村社发展条件,破除影响贫困村社发展的瓶颈制约,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以村级道路畅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扶贫攻坚行动(责任人:曾德胜、唐辉)

牵头组织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扶贫移民局、县以工代赈办、有关乡镇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作实施计划,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建制村通水泥(沥表)路建设,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搞灾能力,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2014年到2020年,按照通村公路实施相关要求向贫困村规划道路硬化、环网路建设,提升农村客运公交通达率。

(二)行业扶贫攻坚行动任务(责任人:曾德胜)

1.设计所:加强对全县贫困村村道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廖丹)

2.规划股:在全县11个乡、镇贫困村规划硬化村道公路40公里。其中:广福镇2公里,新街乡3.4公里在,任市镇4.2公里在,靖安乡4.5公里在,甘棠镇6公里,讲治镇5.2公里在,新宁镇2.3公里在,普安镇7.1公里,新太乡0.4公里,回龙镇1.4公里,梅家乡3.5公里。(责任人:潘先平)

3.建管股:根据规划,组织实施硬化村道公路40公里。(责任人:涂德文)

(三)帮扶甘棠镇跳蹬河村、高寺村攻坚行动任务(责任人:古雪云)

1.局党组:成立帮扶机构,明确人员、职责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审定帮扶工作计划。每年至少2次到村研究帮扶工作,每个季度到村召开1次群众会议。(责任人:阮德章)

2.行政办公室:草拟帮扶工作计划,摸清帮扶村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并形成调查研报告初稿,完善半年、全年帮扶工作总结,撰写帮扶工作相关信息和其他要求上报的材料。(责任人:雷挺)

3.财审股:单位自有资金投入不得低于21000元。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以上。(责任人:巨建明)

4.局人事股: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日程安排。负责收集相关股室工作情况资料统一归档。牵头安排组织为帮扶村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完成3件以上实事。安排局正科级以上领导每人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副科级领导每人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2户贫困户,并牵头组织干部职工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责任人:黄朝霞)

三、工作措施

(一)扶贫帮困机制

1.深入帮扶村精准识别贫困户,认真了解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制定长期有效的脱困措施和帮扶制度,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困难。

2.职工结对联系户帮扶。通过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进行扶贫和救助,以一帮一、一帮二和一帮三的形式,对相关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资金扶持、技能扶持、就业扶持等多种形式,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长期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鼓励相结合,帮助提高生产技能、提供致富信息,帮助解决生产资料,引导和支持脱贫致富,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二)扶贫帮困工作制度

1.定期走访制度。干部职工要定期走访结对帮扶联系户,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情况,做好基础性工作。

2.帮困协调制度。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出上,帮助结对帮扶联系户分析原困,理清扶贫帮困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帮扶措施,并及时进行沟通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3.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安排部署帮困工作。

(三)扶贫措施

1.开展种植养殖帮扶。在入户摸查的基础上,针对各户的实际情况和各户脱贫发展计划,切实为有关农户提供种植养殖帮扶。想方设法为贫困户解决种植养殖技术和资金问题。

2.支持改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协助道路硬化建设工作。

3.结合万名干部进万家入户五四工作法等活动开展送温暖、助学业活动。开展对优抚对象、五保户、孤老孤儿、低保户、残疾特困人员慰问,送去温暖;对贫困户上学子女予以资助,帮其完成学业;帮助帮扶村搞好基层组织建设。

四、工作要求

县委县政府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各股室要把帮扶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把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真帮保脱贫,不脱贫不脱钩。在对口帮扶工作中,严禁以帮扶为名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严禁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已或亲友谋权不正当利益。

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二

根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扎实推进对东山镇大旺村的精准扶贫,现结合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以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为基本要求,以六个精准(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为努力方向,以三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为重点内容,整合资金资源,扎实推进贫困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环保、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农户创新创业,加快贫困村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二、总体目标

自2015年起至2017年底,力争用三年时间,投入资金464万元,完成扶贫村东山镇大旺村通组联户公路建设6公里;完成村、组、户农电低网改造;完成青竹沟、廖家湾2座小二型水库整险和8座山塘升级改造;完成灌渠块石砌护、沟渠疏洗、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标准垃圾池建设与维护;完成村部维修与村级卫生室建设;完成村级自来水建设和互联网建设等项工程(具体见附件1)。

同时,建好扶贫村、组、户困难人口和整体脱贫卡档,建立和完善村级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超过8000元,着力解决扶贫村81户226人脱贫致富。

三、工作重点

按照县委扶贫工作会议安排,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宣教扶贫。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一是宣传政策,大力宣讲党中央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传达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步骤作法,使之认识到2020年全国全面小康不能再掉队。二是专项培训,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事业成功人士,组织村民和贫困户进行专项讲座和经验推介,使之掌握脱贫致富的基本技能。三是正面引导,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启迪和引导农民根据社会需求调优生产结构,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使之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四是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困难,实现9年义务教育目标。

(二)项目扶贫。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大环境下,发挥交通行业优势,一方面要深入实地调查,澄清贫困村道路建设底子,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级办点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上下联动,精确投入,优先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经过三年努力,采取专项投入,农户赞助的形式,实施扶贫村通组联户道路硬化建设,夯实全面小康的交通保障。

(三)结对扶贫。按照安排,对扶贫村实行第一支部书记和办点干部常年驻村办公。动员局机关和局属7个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每个贫困户安排一至两名工作人员结对包干,所有帮扶人员要深入贫困群众实际,掌握帮扶对象实情,帮助查找贫困根源,制订脱贫规划,三年内逐步甩掉贫困帽子,认真落实一帮一责任制,将结对帮扶情况登记造册,并予公开、公示。

(四)联动扶贫。会同县烟草局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加快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联系水利部门,推进水利设施改造升级。二是联系电力部门对危险线段和农电低网进行立项改造。三是联系环保部门进行村部出水口污水治理和垃圾池规范建设与维护。四是联系党建、卫生、电信等部门,解决村部维修和村级卫生室建设经费困难,启动和加快村级互联网建设。

(五)救助扶贫。一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扶贫村参合率达100%。二是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卡档,为无儿、无女、无依托的孤寡老人积极申报五保户,对病残、智残、肢残和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按程序解决低保待遇,全面落实民政社会保障措施。三是对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争取专项投入并适当予以资助,做到贫有所居,困有所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交通运输局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局长陈绍汉任组长,副局长郝传宏、黄勇、余新平(常务)任副组长,运管所、路政大队、公路所、公交所、质安所、港航所、航道所为成员单位,各单位的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于帮扶对象要确定专人负责,做到深入农户实际,开展调查研究,部署和协调精准扶贫任务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结对抓的良好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