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精选(九篇)

计算机理论论文

第1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一)有助于节约空间,增加储备量

计算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主要采取光盘、微缩胶盘以及磁盘等形式对信息进行储存,这些形式都具有储存量大、记录速度快等优势,能够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并且,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与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互通,能够节约实际空间,避免占用过多库房,降低成本费用,为构建档案管理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另外,光盘作为季度档案的重要载体,能够确保档案图像的真实性,实现档案全文储存,在使用者进行查询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人们直接接触档案原件,对档案造成的损坏,延长档案使用寿命,减少管理成本,为传统档案管理开辟了一条新道路,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

(二)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人工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收集、整理等工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档案管理成本,且工作效率并不高,工作成果也不明显,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求相背离,通过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在提高档案信息储存量的同时,还增加了信息使用频率,推动档案信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为实现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作出贡献,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重要体现。

二、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明确案卷概念

传统案卷文件存在组合体和报关单位双重属性,但是,这种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计算机时展需求,计算机能够存储大量电子案卷,且案卷也会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全面、科学以及严谨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并将其作为案卷分类的主要依据,为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档案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人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重视技术方面内容,还需要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现代管理意识,转变工作人员传统观念,建立以电子档案为基础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计算机技术,另外,加强对档案的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目标的管理制度,规范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人力、物力等具体细节上的设计,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完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计算机档案管理的推广和普及,需要加强计算机控制和管理,深入研究自身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并配备统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通过与现代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开发智能和网络检索方式,推动检索方式走向现代化,实现文档一体化建设目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档案管理全面发展。

三、结论

第2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求学网为您提供“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解决您在写计算机理论论文中的难题

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计算机理论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结课论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第3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计算机证据也称为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证据将广泛应用于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认真研究计算机证据的特点和规律,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计算机证据的特点 与传统的证据相比,计算机证据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一)双重性。即计算机证据同时具有较高的精密性和脆弱性。计算机证据以技术为依托,很少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避免其他证据的一些弊端,如证言的误传、书证的误记等,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信息是用二进制数据表示的,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而数字信号是非连续性的,如果有人故意或因为差错对计算机证据进行截收、监听、窃听、删节、剪接,从技术上讲难以查清。而且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差错或供电系统、通信网络的故障等环境和技术方面的原因都会使计算机证据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此外,计算机证据均以电磁浓缩的形式储存,使得变更、毁灭计算机证据极为方便,且不易察觉。在日益普及的网络环境下,数据的通信传输又为远程操纵计算机,破坏、修改计算机证据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二)多媒性。计算机证据在计算机屏幕上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更使计算机证据综合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这种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计算机证据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证据类型。 (三)隐蔽性。计算机证据在存储、处理的过程中,必须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表示,一切信息都由这些不可见的无形的编码来传递。因此计算机证据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计算机证据与特定主体之间的关系按照常规手段难以确定。 此外,计算机证据还具有收集迅速、易于保存、占用空间少、容量大、传送和运输方便、可以反复重现、易于使用、便于操作等特点。 二、计算机证据的采纳 计算机证据的脆弱性使得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受到威胁,在诉讼或仲裁中能否被采纳为证据就成为证据法的难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了七种法定的可采纳的证据,一般认为计算机证据可归入其中的“视听资料”类。可见,我国法律在证据采纳方面的规定不构成采纳计算机证据的障碍。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还须注意,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在提交原件确有困难时,可以提交复制品或副本。如果把“原件”这一概念界定为信息首次固定于其上的媒介物,则任何计算机证据“原件”都无从谈起。因为接收到的电子信息是计算机系统重新显示或复制出来的,只能是原件的副本,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有形“原件”。对于计算机证据中的原件和复制件、副本的区别及其证据效力,需在今后的立法或司法解释中予以明确。 可以借鉴的是,国际组织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较好解决办法和建议。如联合国贸法会于1996年通过的《电子商务示范法》第八条规定:只要(a)有办法可靠地保证自信息首次以其最终形式生成,作为一项数据电文或充当其他用途之时起,该信息保持了完整性;(b)如要求信息展现,可将该信息展示给观看信息的人,就符合原件的规定。 三、计算机证据的证明力 证明力是指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所具有的效力。根据我国的证据理论,证据的证明力决定于证据同案件事实的客观内在联系。一般地说,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与案件事实存在着直接的内在联系的证据,其证明力较大;反之,其证明力就较小。也就是说,证据的证明力取决于该证据是原始证据还是传来证据、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 有人认为,由于计算机证据容易被伪造、篡改,而且被伪造、篡改后不留痕迹,再加上计算机证据由于人为的原因或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影响容易出错,加之民事诉讼理论界通常将计算机证据归入“视听资料”类证据,而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视听资料除了应当由法院审查核实以外,还必须有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待证事实,所以计算机证据是一种间接证据。 笔者认为,将计算机证据视为“视听资料”并归为间接证据值得商榷。首先,把计算机证据列入“视听资料”仅是一种学理解释,其理由在于计算机证据与视听资料中的录音录像均需借助于一定的技术设备才能显示出来。但是,实际上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与计算机证据在技术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对声音、图像的记载,记录的是模拟信号;后者是用二进位数据表示的数字信号,可以记录包括录音、录像在内的多种内容。模拟信号之间的任何变化,在理论 上说都是可以再现的,但数字信号根本不具有这种特性。可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继续将两种本质不同的证据归纳在一种证据类型下显然不妥;其次,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证据的外在形式越来越丰富,基本上可以涵盖所有传统证据类型,需要统一的收集、审查、判断的标准。第三,在电子商务中,传统的合同、票据等均保存在计算机存储系统中,如因此而发生纠纷,所有的证据均为计算机证据即间接证据,则常常可能导致当事人因证据不足而得到不利后果的情况,不利于促进新技术、新经济的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将计算机证据划入书证更符合计算机证据的特点和国际规范。首先,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其特征在于以其内容证明案件事实。计算机证据虽然有多种外在表现形式,但都无一例外地以其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符合书证的特征。其次,我国合同法已经将传统的书面合同形式扩大到数据电文形式,不管合同采用什么载体,只要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即视为符合法律对“书面”的要求。第三,1982年的欧洲理事会的《电子处理资金划拨》秘书长报告和1982年英国A.Kelman和R.Sizer的《计算机在法庭上的地位》中,就已经提出计算机记录相当于书面文件作为证据的看法。这些规定,符合国际贸易委员会建议采用的“同等功能法(functional-equivalent)”。因此,计算机证据应属于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具有独立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效力。 四、计算机证据的审查判断 计算机证据双重性使得运用计算机证据定案时更应加强审查判断,才能保证及时准确地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对作为证据的电子文件,其内容是否被计算机网络入侵者或由用户自己篡改、伪造过的审查,将是对计算机证据进行审核的最主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证据的主体认定。计算机证据的主体只能是具体的自然人所为,与传统的法人行为要有盖章不同。认定时可参照以下原则:1、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采用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在合同成立之前签订确认书的,根据确认书确定主体。2、计算机证据中署名单位的,应认定为单位。3、计算机证据中虽署名为具体的业务员名字或单位与业务员合署,但从计算机证据正文中的内容来看是单位业务的,也应认定为单位。4、如果从计算机证据内容中能够明显看出是某项商务的延续,也应认定为是单位行为。5、根据电子签名、密码、交易记录、计算机特有信息等相关内容识别主体。6、通过回邮邮箱,或在邮件初发服务器上查得历史记录,或通过特殊手段根据随机ID等查证主体。 (二)审查计算机证据的真实性。查明计算机证据的来源、形成的时间、地点、制作过程及设备情况,有无伪造和删改的可能等。1、一般来说,由第三方(如中间商或网络服务商)来储存记录或转存的计算机证据具有中立性,在诉讼中的证据效力高于来源于当事人双方的举证。2、有关事实和行为发生时留下计算机证据的效力较以后专为诉讼的目的而形成的计算机证据更为真实。3、对于自相矛盾、内容前后不一致或不符合情理的计算机证据,应谨慎对待,不可轻信。对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计算机证据,不得采信。4、在审判实际中,对计算机证据所基于的平台、应用软件、传输技术等特征要给予特别关注,这些特征将对计算机证据的认定产生直接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法律界应跟踪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调整相应对策。 (三)审查计算机证据的合法性。包括审查收集手段是否合法和形式要件是否合法两部分。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其虚假的可能性比合法收集的证据要大得多。因此,在审查判断计算机证据时,要了解证据是以什么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取得的,是否违背了法定的程序和要求,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这样有利于判明证据的真伪程度和效力。 (四)审查计算机证据的关联性。查明计算机证据反映的事件和行为同案件事实有无关系,只有与案件相关的事实或逻辑上是相关的事实才能被认为是证据。 (五)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审查判断。将案件中的全部证据综合起来加以分析,进行审查判断。如审查计算机证据中有无数据、图表等反映的事实,同有关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进行分析,综合考察,明确是否互相吻合,是否有矛盾。如果与其他证据相一致,共同指向同一事实,就可以认定其效力,可以作为定案根据,反之则不能作为定案根据。这要求警察、检 察官、法官在计算机犯罪的侦查或计算机诉讼中,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且鉴于专业性限制,注意专家意见,加大使用技术方法的力度。 法律同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计算机的发展而带来的问题正越来越多地求助于诉讼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技术引起的新的诉讼问题,未雨绸缪,适当调整现有的证据制度,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并符合国际惯例的解决途径。

第4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

关于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管理,则需要依据计算机电子通讯信息、工程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对各部分的物质要素进行正确分配,力求各种物质要素得到最良好的配置,与此同时,还可以对某些物质要素进行必要的改变,依据电脑电子通讯讯息、技术建设的工作的进度及安全要求来完成整个电脑讯息、技术工程的建设工作。随着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遍及,社会各行业对电脑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是社会广泛使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它有利于各种工程工程的管理,也可以使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另外电脑电子讯息、管理还可以对各种工程讯息、进行快捷的存档、获取、交流和处理。我们在工作中使用讯息、技术时需要有效地利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发挥电子讯息、技术的最大作用,依据不同工程的管理需要进行正确的动态改变,使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1信息保护工作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主要以人工记笔记的方式来开展,这种传统的讯息记录方式,还是具有一定的特长,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但是手工记录非常容易出现错误,不适用于传统工程管理中十分复杂的讯息保护。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能够让讯息记录更加快捷方便,其是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实现快速传送,最大限度降手工抄写的部分,能够更好的降低错误出现的几率,而且还能够对相关讯息进行更好的存储与管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特长能够弥补传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对讯息保护部分的不足。

1.2工程管理计算

工程建设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这类精算必须要最大限度保障其精确性才能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本身的计算精确性就非常高,能够降低计算过程中的错率,将电脑电子讯息技术运用到工程管理过程,充分发挥其计算上的特长,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促进工程建设顺利开展。

1.3工程规划

整个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中工程规划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目前我国很多工程建设都是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其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更加规范。但是这样的工程建设必然涉及的内容非常多,而且非常复杂。为了让工程能够更加顺利开展,有必要对工程进行科学正确的规划,从而实施监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工程管理中对电脑电子讯息技术的应用,主要目的是让工程规划更加有效率,保障工程规划的质量,为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利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脑电子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充分结合,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物质要素共享,借助更多先进的经验,对当前工程管理实施更好的规划。

1.4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竞争的激烈程度毋庸置疑。如果企业想要想要在困境中生存,就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效益。就工程管理而言,尤其是建筑工程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施工情况,一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一方面可以加快工作进度。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有很多现代化的软件和工具,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批量操作的技能,可以很方便的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如果现代的建筑公司,仍然固步自封,沿用传统的老一套的管理方式,必然在新时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长此以往不利于发展。

1.5提高管理效率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很多软件和工具设计上都很简洁和人性化。软件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人们工作,相比于人工,机器可以批量操作,而且速度远远高于人类。得益于这些优点,当今很多大企业的工作人员都在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相关的工作。合理的而利用计算机的优点,可以提高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先进,处理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会越来越高,极大的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

2、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方法

2.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若要在工程管理中更好的成长与使用,必须要配置高专业素养高的人才。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对相关管理人员全面讲解电脑电子讯息技术与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要让每一个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将工程管理学识与技能充分把握,才能形成一定的职业素养,从而才能更好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电脑电子讯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要更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坚持自我更新,要善于学习,加强实践,从而更好的保障技术上的创新。

2.2加强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完善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3、结语

目前,我国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理论学识掌握部分比较匾乏,大部分管理人员对理论学识的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因此,必须要加强工程理论学识部分的学习,逐渐完善电脑电子讯息技术在工程管理的理论学识。理论学识能够在行业中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不断学习理论学识,可以让后续的研究者有更多的经验借鉴,让广大研究者取得更好的成果,为工程管理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促进工程管理更好更快成长。

作者:韦仕正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科技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张禹峤.黑龙江科学.2014(03)

第5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含义与优势;管理方法

在高职计算机教育中,应用怎样的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成为教师、学生始终关注的焦点。在合理化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以新时代的教育要求进行理念的革新,对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即开展网络化管理的模式,为促进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含义与优势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指的是在教学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应用,对教学的管理内容、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控制。这种管理的模式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1)在教学网络化管理中,教师信息、学生信息、成绩信息、课程信息等有效性的集合在一起。(2)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信息存储、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准确,为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信息数据参考。(3)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相比,网络化教学管理具有多方向、多样化、多渠道的特点,使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加积极的互动,使信息能满足需求。

二、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现状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在具体应用中报露出一些问题。具体来讲:(1)具有较大的管理工作量。高职教育学生规模的扩大,使教学管理的难度提升,进行高质量网络化管理的控制力量明显不足,使管理人员始终处于忙碌的状态。(2)管理的方式处于老化状态。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中,处于一种新旧交替的状态,主要以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主,网络化管理应用的情况严重不足,具有的管理效果难以发挥。(3)校园网络资源使用的效率不高。比如,教师、学生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网络所能发挥出的价值[1]。

三、提升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养成网络化管理的意识。对于高职计算机教育课程的教师来讲,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的观念,培养自身的网络化管理意识,满足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需要。比如,教育的教师、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有利于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应用的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为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实践中对这些学习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化验证,对计算机知识可以进行更加熟练的掌握。原因在于,在新的时代中,高职学生需要对计算机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掌握,可以在将来的工作中对学习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可以避免出现迅速上岗迅速下岗的问题出现。这种符合实际的良好管理意识,为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他们将来的学习以及发展打好了基础,使他们更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出自身的才能。(二)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发挥出网路管理平台的优势。具体来讲:(1)教师和管理者需要具有明确的网路化管理应用思路,明确操作和程序之间所具有的关系,以统一化的标准进行网络化管理平台设计工作。比如,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化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查,进行有针对性的网路管理工作。(2)有效地对学校中校园网平台进行应用,有利于实现管理信息共享。比如,在对网络管理平台的应用中,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学生计算机学习信息存储,提升网络化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教师和管理者依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计算机学习的水平调整管理具体举措。(3)网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实现了高职计算机教育多样化、多渠道的管理,在网络化平台上进行师生之间高效互动,为今后的网路化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三)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其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在新的时代下,原有的计算机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对高职计算机教育专业学生管理的需求。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师、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学校网络化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软件优化设计,使软件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移植性特点,可以在平台的设计、应用过程中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中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程理论素养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打好基础,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出自身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2]。

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是教育实践的重要需求。教师和专业化的网络管理人员积极地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开展规范化的网络管理、对网络化管理软件进行优化设计,构建新型的高职计算机教育网络化管理平台,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获得加强,为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综合素质打好了基础。

作者:贺颖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6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第二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人类世界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起初它的目的是用来计算弹道的数据,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处理着海量的信息。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在计算机硬件飞速提升的同时,各种软件也快速出现和被应用到各种领域。信息管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信息更加便捷、快速和准确的搜集、储存、处理。

2信息管理简介

2.1信息管理的定义信息管理就是人类社会为了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而综合采用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控制的活动。

2.2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管理,总体来说,就是在对信息实施管理过程中人类做的一系列活动,即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四个动作。而信息管理的过程,则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

2.3信息管理的特征因为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所以管理具备的一些基础的特征,信息管理也具备,比如其职能是预先的计划、精准的控制、有效的领导、可控的组织。

3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

3.1信息管理系统:新的管理理论

3.1.1信息管理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不断发展的新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目前的阶段所认知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由人和设备或者其他处理的手段组成,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信息,则是由下面六个方面构成:信息搜集、信息传送、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维护以及使用。

3.1.2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一个成熟而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四个标准:信息需求准确、信息可采集和加工、可通过程序向管理者提供信息、可管理信息。

3.2信息管理系统定义的演化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们表达出了很多的新管理的理论。1950年年代,西蒙提出了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理论。处于同一时期的维纳则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即所谓的控制论。在1958年盖尔的理论提出:“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而在这个时候,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会计过程,出现数据处理的概念。到了70年代,WalterT.Kennevan给管理信息系统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到了80年代,教授GordonB.Davis,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则给出了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此定义则全面的说明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组成、功能。

3.3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企业中真正被应用是在90年代初。刚开始企业是通过FoxBASE系统开发出来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把管理者从繁复的记账、对账、分类统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企业的办公效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近20年来,管理信息系统在我过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领导者已经意识到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而管理人员则对计算机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要求也相应逐步提高。

(2)管理体制和信息化标准已经引起企业和政府的相当程度上的重视。

(3)信息系统的普及化,百分之九十五的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络平台,在此之上实现了日常的一些办公。有百分之五十的企业局部实现了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网上办公。

(4)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观念的提出,促进了管理者利用信息管理系统的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也方便用户。

4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

4.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管理成本

4.1.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成本的构成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成本,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硬件的建设和维护费用、软件的建设和维护费用、数据采集付出的费用、储存整理和应用整个过程的时间成本、对相应人员的培训费用。

4.1.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降低了时间成本在传统的信息采集中,数据的储存受限于硬件,而数据的处理则首先于软件,早期的计算机,对数据的储存量不是很大,处理速度也不是很快,并且不能快速的使用应用数学模型软件使得信息管理对决策做出依据,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会有一个较长的使用周期才能出一个并不是十分准确也很原始的有效信息。对于企业来说,时间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单位时间越短,付出的员工工资、场地租金、设备维护费用等等会越少。

4.1.3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降低了企业费用成本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企业对数据的采收和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硬件和软件的提高,对释放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有较大帮助,虽然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付出的个人工资也提高,但是劳动力的释放,会减少管理人员数量,则总体经费会有一定的下降。对于设备的硬件建设和维护,软件的建设和使用,这些费用会有一定的提升,但是作为初始成本折算在产品的价格中,在以后需要同样规模的数据的整理甚至更大、更复杂结构的数据处理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在之前的基础上很快处理完毕,从而节省企业的生产周期费用,规避了企业为一些风险付出的成本。整体来说,会企业的费用成本降低。

4.2计算机信息系统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收益指企业在这个系统开发运行中的铲除。管理信息系统的经济收益有以下几点:

(1)信息系统的财务收益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后,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时候能以货币度量的产出。主要来源有:

①产品产量增加或者质量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

②拓展新业务带来的经济收益。

③降低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产品的利润提高。

(2)信息系统的管理收益管理信息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管理技术与手段也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性、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带来的经济收益。不过这部分无法用货币直接度量,是隐形的形态。其主要来源有:

①管理手段提高后带来的收益。

②专业化水平改进后带来的收益。

③内部的科学化、协调化带来的收益。

④决策的更科学和准确化带来的收益。

5结语

第7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其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管理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技术依据。在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主要趋势的今天,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也得到了更为可靠的技术依据。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更为发达,高校在通过网络平台推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案,就会更为方便。大学生对于高校所实行的信息管理也能够更为积极地进行响应,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管理,变为积极地参与管理,如此一来,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网络平台,汇集更多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优化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案,提高管理能力,可以说,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二,数据信息滥用加大了管理难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数据信息的滥用,增加了高校计算机使用的风险,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在如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背景之下,信息传递的速度让人难以置信。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时,往往会将一些高校师生的相关信息数据存储在计算机服务器中,同时,为了方便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和学生往往会使用移动设备从计算机上复制资料。再加上高校师生人员众多,计算机设备使用频繁,服务器访问频率高,因此,无论是从硬件方面来说还是从软件方面来说,数据信息被滥用和泄露的风险都很高。并且一些教育工作人员或者学生虽然能够获取到一部分信息资料,但是所获取到的信息却不全面或者不真实,这就为他们的教学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这也是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问题。其三,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亟待提高。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是进行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体,也是关系到信息管理工作成果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一般情况下,高校都会聘用专业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对高校计算机信息进行管理,然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相关知识可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同时,高校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的评定没有一个详细的标准,也未能及时地督促信息管理人员学习新的计算机技术,从而提升管理专业能力,因此,目前许多高校的信息管理人员只能应对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管理问题,而当计算机信息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就无法快速有效地解决,造成信息管理工作不到位。其四,传统的信息管理理念束缚了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传统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理念中,认为对于一些重要的信息必须进行保密,对于一些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应当全面抵制。然而,在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完全将所有信息保密是不可能的,并且对于高校师生来说,他们有权利也有能力通过一定的途径获得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一些信息资料。因此,传统的保密型的信息管理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如果再一味地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反而会助涨一些负面言论的滋生,不仅对于信息管理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为高校的正常管理和运作起到阻碍作用。其五,信息主体的多元化加大的信息管理的难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平台也更加丰富多彩,而在网络平台上信息的主体也由原来的行政管理部门逐渐地转变为所有能够登录网络平台的人。在这种技术背景之下,高校师生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畅谈自己的想法。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给高校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反馈意见和建议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给了虚假信息、误导性的言论的传播提供了机会。因此,信息主体的多元化也成为了如今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中的难题。

2.提升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措施

第一,创造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大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不止是某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样,管理工作也不止是局限于某个部门,而是要在全校范围内创造一个新时期信息管理大环境。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要让高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为信息管理指明一个大方向,以更为有效的规章制度等手段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的管理。第二层是要对高校全体师生普及计算机信息管理意识,要让师生从根本上意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关系到自己能否安全便捷地使用计算机网络,从而让全体师生积极配合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第三层是实现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涉及到各个部门,关系到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因此,必须要让各部门之间进行相互配合,实现数据及时有效安全地传递。第二,以信息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目前,许多高校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未能制定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工作执行的依据。为了使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应当执行更为详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该项规章制度中要突出以下几项重点:一是要明确不同层面的人员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面的责任,如高校师生在运用计算机信息时的责任和义务,管理人员应尽的职责,出现违规情况时如何处理。二是要突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问题。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安全问题一直是最为突出也最难治理的问题,在该管理制度中,应当将安全管理列为重点,并根据高校实际情况提供详细的管理办法。第三,组建专业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团队。在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发达、数据信息越来越庞杂的今天,仅靠几个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是无法完成复杂的管理工作的,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效率,必须要建设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建设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一是要成立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中的成员要由了解高校整体情况并且具有专业化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组成,主要负责汇总高校计算机信息使用方面的资料,制定详细可行的管理方案等工作。二是要成立一支计算机信息管理执行团队。该团队中的工作人员要由具备专业、全面的计算机信息知识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执行具体地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并且收集、反馈信息管理中的问题,积极配合领导小组的工作,共同完成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除了这些专职工作人员之外,高校还可以将一些精通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编入管理团队中,因为这些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了解更为清楚,能够为信息管理工作提出更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推动力。第四,引进先进计算机技术加强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带来的不止是负面的影响,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契机,第一时间掌握最为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就能够更容易地了解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就能够更快地找到应对的方法。为了实现以技术加强管理,高校不仅应当招聘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担任计算机信息管理岗位,更重要的是要提供更为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培训平台,让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动向,从而时刻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管理能力,以强大的计算机技术为支持,对高校计算机信息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杜绝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才能真正做到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

3.小结

总之,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高校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且面临当今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提升不仅是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结合时代要求,积极提升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才能保证高校计算机教学、管理事业能够始终跟得上时展的脚步,是确保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

作者:陈晓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能力的研究[J].樊铭.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12)

第8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第9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

1计算机信息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什么是网络安全,如何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今后信息化发展的重点。首先,网络安全就是指在互联网上所有网络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计算机自身的系统硬件以及软件是否具备安全性。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论是存储功能还是共享功能都要在密闭、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网络信息,主要目的是能够将互联网上所提供的信息以及各种服务等进行有效并且安全的管理。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自身具备的管理技术以及网络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其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对于整个网络安全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水平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在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管理一般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器的传输;(2)服务器中包含的信息;(3)基础运行的信息;(4)使用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信息;(5)网络资源包含的信息等。以上五点都是现代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关键。

2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来说尤为重要,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工作直接影响人们的计算机使用效果,因此计算机网络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都是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计算机人员自身的管理能力与网络安全操作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中,要想真正的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就要根据多方面开展工作。从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情况来看,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信息的安全监测以及信息访问两个方面最为重要。信息访问主要是计算机使用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对其访问的内容进行把控,控制的主要过程是互联网操作者以及对信息传递等方面,以这两个方面作为控制的源头不仅对互联网访问者的信息传递有所影响,并且对传递者自身的网络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网络信息安全也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信息监控主要是针对日常程序的监控,当用户使用网络信息时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不确定因素以及确定因素等,其导致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出现突变情况,以此影响正常使用,信息监控的重点就是一些未出现的新问题,以此保证用户的使用安全。信息访问以及信息监控是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问题,也是当今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应当重视的问题,只有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才不会影响正常使用,能够使网络安全工作得到保障。

3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

3.1加强系统管理。加强系统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的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对计算机进行定期漏洞检查,及时解决计算机存在的漏洞,并且制定更加安全的运行方案,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验证,以便保证上网口令的正常运行,杜绝黑客以及病毒问题的出现。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研究较晚,但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以及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部分已经取得创新成果并且获得一定的成就,加强系统管理就是科研人员创新的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在今后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上有所提高,并且能够促进其发展,因此加强系统管理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重点。3.2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重点,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保证网络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因此就需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管理规范进行有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管理小组的方式对计算机信息网络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对黑客以及病毒进行重点管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网络安全。此外,应制定相关的杀毒软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定期杀毒以及对系统中软件硬件的更新,以此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为了防止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首先应将落伍的计算机进行替换,其次要保证计算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配置的标准,以此杜绝故障以及安全隐患的发生。根据实际经验,应在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计算机的应用管理工作,做到统一管理的同时还应以部门的形式进行分管,利用分管人员进行专人专管,设置相关密码进行保护。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将会是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的关键,只有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才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制约,以便更好的发展。3.3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两者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建立完整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才能够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更加全面,且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实现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在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的利用模型对其进行执行,利用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安全控制上进行维护,以此能够进行更加安全的控制,并且能够制定出安全框架,利用安全框架来建立完整的管理模型。根据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现来看,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同时对相关的管理模型认可,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能够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来保证网络施工的安全。3.4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使用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因此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在网络安全中的使用效果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加强,并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保证网络的安全性。造成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原因就是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良因素以及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缺乏对网络安全的管理以及维护,网络安全意识较低所导致的。因此在今后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是主要工作,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够进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以及个人来说都有着一定的作用,加强网络安全意识能够从本质上促进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才能够在今后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处理,能够做到不疏漏任何安全隐患问题,使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正常发挥其作用。因此在今后计算机网络使用过程中,应当对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防范,并且能够找出有效解决措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使其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3.5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工作需要信息技术来保证,只有使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才能够保证网络安全的控制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网络安全是今后应当重视的工作。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之间的联系较多,在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研发,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在网络出现安全隐患时才能够及时解决。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需要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便能够提高自身处理问题水平的同时还能够保证网络安全。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在今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应当重视并且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其安全性。

4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水平,首先应当加强系统管理,并且能够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制度,其次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同时还要利用信息技术保证网络安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信息化技术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网络平台的同时还能够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作者:曹然彬 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辉.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7(09):14.

[2]施月伶.论网络安全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6(17):77-78.

[3]何增颖.虚拟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