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精选(九篇)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

第1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1.“两先而后”的问题。一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作法其不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审计对象联系不便,审计核实工作难以进行,直接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效率;其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其三,易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二是先严后松。部分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伊始强调要查严查细、查深查透,持审计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对象均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处理难度很大。

2.纪检监察、司法与审计部门,相互间未能实现案件线索资源共享的高效率运作。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经济领域案件过程中,可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违规违纪的大量线索,但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发现许多涉案线索,但又苦于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深查透。

3.对经济责任审计中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审计结果缺乏统一认识和界定,难以满足加强于散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要。

4.现阶段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由组织人事部门先下达调任通知,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对离任者和新任领导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原因无任何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

1.实现审计结果与干担任用的有机结合,建立与经济责任审计相配套的工作制度。一是建立被审计干部谈话诫勉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问题,但又不够纪律处分条件的领导干部,由组织部门及时同本人谈话,并下发诫勉通知书,指出问题,提出报告,限期整改;二是建立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果与组织调整相结合的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参照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对部分领导人员进行提拔使用、降职免职或平调等必要调整;三是建立审计结果整改督办制度。规定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存在问题的被审计对象和被审计部门及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提出整改意见报告。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及审计部门有关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回访,检查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对审计整改认真扎实、审计建议落到实处并取得一定成效的单位及有关领导人员,以一定形式进行肯定。对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够的单位和领导干部,实行重点跟踪督办,增强监督力度,促进领导干部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将审计机关提交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的依据。经审计发现被审计对象确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律规定程序移交组织、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应责任。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纪检监察机关处理。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应由法人代表承担—船经济责任的,审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由干部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干部管理部门和执纪执法机关应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市计部门。

3.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来的双向控制制度。即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发现线索,但涉案资金尚不够立案时,主动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先以审计的名义由双方派人进点检查,最终结果够立案标准则进入司法程序,不够立案则进行审计处理处罚。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违法责任人线索,在查证属实后,须经检察院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审)查的,应立即将前期调查资料向纪检委检察院移交,另立案处理。

4.审计机关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将责任审计结果报告提交市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同时送达纪检监控机关和组织人事锁门、领导人员主管机关及监审会等有关部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还应分别建立干部廉政档案、干部工作实绩档案和经济责任审计档案,使审计结果与经常性的干部考核监督结合起来,为干部使用、奖惩和监督提供重要依据,确保审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和审计工作的连续性,从而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应注意的几个

l.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避免审计的滞后被动性。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的选择,直接审计成果的利用价值。审计时机的选择应突破现有模式,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性条款,保证审计时机的合理确定。一是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审计对家采取这种方式,能够非常准确的评价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部门提供干部任免的准确依据。如发现审计对象存在经济业务连带责任或因经济活动需要,暂不能离任的,可继续留任;对于业绩平平的审计对象可就地免职或降职。二是先离任后审计再任职的方式。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实施这种审计方式,能够迅速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仅在于选拔任用干部,其最终目的是和“挽救干部,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如审计对象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贪污腐败,弄虚作假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重大损失,即使离任审计发现也难以挽回。三是任中审计、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三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这种审计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第2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利益结合为一体,从经济运行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平合理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在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特点及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着手,阐述了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旨在明确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人经营管理责任而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或者离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同于常规审计。常规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出发点是维护被审计单位和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种类

(一)按照审计的内容,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和破产经济责任审计

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经济责任人完成其承担的承包目标、租赁目标、任期目标等目标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这类审计主要是根据经济责任人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包(或出租)单位或者本级政府部门所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或目标责任进行审计。审计内容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审计目标、范围明确,重点突出。

破产经济责任审计是根据《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主要审查和确认企业破产的原因;确定对企业破产应当承担责任的主要责任人;监督破产企业的财产物资,包括破产清算时资产、负债项目的确认,资产价值的评估,破产资财的变卖和分配等。这种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全面地对企业整个破产过程进行审计,确认责任人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保证破产清算的顺利进行。

(二)按照审计时间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事前经济责任审计、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和事后经济责任审计

事前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经济责任关系确立之前,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经济责任关系各方合法、合理、正确地确定有关方案和合同,以保证经济责任的合理性、有效性,维护有关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事中经济责任审计,一般指在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对其进行的审计。在经济责任的履行过程中,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对领导干部或经济责任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检查机关的财务收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存在差错或舞弊行为,督促责任人正确履行经济责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中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例行的年度审计和不定期的临时性审计。

事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在终止经济责任关系或者领导干部调离所在部门、单位后,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如承包、租赁经营合同期满时,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确认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以解脱责任人所负的经济责任。

(三)按照被审计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指对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将经济责任审计分为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从政企分开的改革思路出发,充分考虑到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业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以便审计机关能够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实施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审计工作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项目审计相比,存在如下特点: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主要是省、地级市、县三级直属的党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群众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以及乡、镇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他们集人、财、物三权于一身,对其经济责任、经济行为及经济关系开展责任审计,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二是审计监督的内容和重点不同。其内容包括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经营业绩、资产营运质量、内控管理、执行制度以及个人经济行为和责任等。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必须遵循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党委组织部门或纪检监察部门的委托和要求,具体实施。

(二)审计方案的科学性

审计方案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操作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制订得是否可行,有无操作性,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能否顺利实施。为了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制订审计方案之前,要认真进行调查,在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之后,再考虑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实施步骤、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然后拟定方案,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实施。在审计时,还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适时充实原定方案,使其更加切合实际。这样,不仅可少走弯路,也有利于被审单位积极配合。

(三)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责任审计不仅领导关心,群众关注,也是矛盾的焦点。工作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对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来说,任职期限相对较长,任期内情况又错综复杂,审计人员一定要认真细致、深入调查、广泛取证,广征博引,不能以偏概全,偏听偏信。在取证时,不仅要从审阅账表凭证入手,检查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从清查资产、实物、有价证券入手,检查账实是否相符,而且要通过调查当事人、责任人、知情人,取得一手资料,弄清经济活动的原始面貌和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分析,把最真实和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作为审计证据。(四)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离任人或任职人的任期经济责任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又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所在。

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进行客观的辩证分析。能用数字说明的问题,要用写真的手法来反映;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既不能夸大成绩,回避问题,又不能脱离实际,妄加评论。总之,在审计评价时要注意适度,恰如其分,不能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走向片面和极端。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要点

(一)选好审计的切入点,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

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和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混淆。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以财政财务审计为基础和主线,但其重点是通过审计来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目前我国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味道体现过浓而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特色,其原因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轻车熟路、便于操作,而其他方面问题,比如:廉政情况、民主决策、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审计、评价起来较为困难,因而在审计中得不到更深入透彻的审查。因此造成最后审计结果成了财务收支审计的翻版,经济责任审计特色体现得不明显,降低了组织部门作为考察干部的参考价值。为此,审计人员审计时应作较为充分的审前调查,根据经济责任人的重点工作,在审计范围和审计权限允许的情况下,选好审计角度和审计重点,并将其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力求使审计结果与组织部门考察、任免干部工作联系得更加密切。只有突出经济责任审计特色,才能为组织部门考核、任免干部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据。

(二)提高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企业领导的主要工作就是决策、领导企业的经济活动。而企业的经济活动在财务核算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因而通过审计能够较充分地反映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时,既要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又要跳出财务的圈子,结合组织部门的重点考核内容,有所侧重地开展审计,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评价。提高经济责任人对审计结果的认可程度和组织部门对审计结果的重视,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

(三)加强风险意识,防范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复杂,但从总体上划分主要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审计风险外部因素包括: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有意识的舞弊行为和手法变幻使隐蔽性增强;机关单位和企业经营状况复杂化,含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审计对象和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环境的影响等等。审计风险内部因素包括: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因素;审计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查证事实欠深欠细;审计人员独立性差;审计文书表达不规范;引用法规欠准确等等。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保证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性是任何审计的灵魂所在,没有独立性,审计监督也就无从说起,经济责任审计也不例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遵守审计回避制度,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在依法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妨碍,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3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一、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在检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守法守规的情况,其目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不能因领导干部离任而放松经济监督,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判断一个单位经济运行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合理等。二是在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背景下,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能推动我国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工作的进程。三是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可以提高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促使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守法奉公、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四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加强对基层的经济监督,保障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层次性高、影响面大,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1)审计工作不规范。审计工作大多是在领导干部调动离任或者换届后开展,所以,组织部门大多不能在年初确定需要审计的对象,或者审计重点不突出,导致审计工作流于形式。(2)审计力度薄弱。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是目前各级审计机关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3)领导干部态度消极。离任领导干部觉得自己已经离职,不再管理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对审计工作消极配合;而新任领导干部因不了解前任发生经济问题的前因后果,抱着新官不管旧账的观念,也消极配合审计工作,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解决方案

(一)规范审计程序

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应以《会计法》、《审计法》以及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管理要求等为依据,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行为和成果作出综合评价。审计工作应明确审计目标、责任范围和评价标准,确保真实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形成真实准确的审计工作报告。审计工作人员要按照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从审计项目计划的确定,到审计通知书的送达,再到审计报告、审计取证、询问被审计单位意见以及审计处理决定等各个环节,都要依法开展,减少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其次,应当建立审计管理制度、监控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审计质量复核、抽查和考核制度,规范审计标准,提升审计质量,力争做到各审计项目定性准确、事实清楚、处理恰当,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把握审计重点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审计人员既要详细审计财务报表,判定财务收支的规范性,又要广泛调查走访、翻阅档案,获得较为客观的审计证据。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尊重客观事实,抓住审计关键环节,客观准确地描述审计结果。一是要重点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二是重点审计基建工程和经济合同,有效控制开支,减少经济损失。三是重点审计企业负债、资产、损益等,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确保企业正常运转和资产增值保值。四是重点审计专项资金、债券、债务管理和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等。

(三)完善保障措施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执行者,也是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始终将审计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并约束自身行为,在审计方案、底稿、证据和报告方面都要落实相关审计准则和审计制度,始终将质量管理的要求贯彻到审计全过程当中去。为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部门需要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制定审计工作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并且建立明确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为具体审计工作作出指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二是增强审计的计划性。审计机关要在年初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三是充分发挥审计联席??议的作用,降低审计风险。

第4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离任; 审计; 问题; 建议 

 

离任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一部分,是对因任期期满、退休、调任、免职、辞职等原因不再担任本职务的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查和客观评价。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法定程序,这对深化体制改革,科学考察班,加强干部管理,提高干部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维护经济秩序,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权力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为组织部门选择、任免干部提供了依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离任审计中存在的“审得太迟”、“结果太晚”等监督滞后问题,审计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离任审计工作缺乏计划性 

依照有关规定,离任审计必须根据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需要和党委的意见,由组织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的委托建议后,内部审计机构才能依法实施审计,因而是一项非经常性的受托审计,不能由内部审计机构自行安排计划或设定审计范围,这必将形成审计业务的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与有关部门缺乏相关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了离任时间与审计时间难以衔接,尤其是部门中层干部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变动较大时,大量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撞车”,审计任务过于集中,审计资源过度透支,加大了审计实施的难度,使审计质量无法保证。

(二)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离任审计质量与要求存在差异性 

由于离任审计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同时大多数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老化,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偏低,缺乏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工作中仍沿袭传统的审计方法,“就账论账”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少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等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缺少对领导干部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以及管理控制的能力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2.由于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缺少召开座谈会、设意见箱等相应的制度,信息渠道闭塞,对深入揭露领导干部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很难有所突破。 

3.审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不能够针对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没有抓住重点,充分发挥离任审计的服务作用。

(三)离任审计项目开展存在滞后性 

离任审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情况,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提供依据,也是实施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按规定,应先审计,后离任,未经审计不得离任,这样才能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对大多数领导干部执行的是“先离任、后审计”。这种做法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1.离任审计事实上成为一种事后行为,这种“马后炮”,丧失了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审计的时效性差,难以防患于未然。 

2.有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未开展,组织人事部门的任命文件已经下达,即使审计发现问题,但由于人已调离,并已上任新职,形成离任与离任审计不相联系的局面,无法真正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穿于监督管理中,审归审,用归用,未审先用,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从体现。同时也影响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3.审计建议难以落实,有些单位对审计监督不够重视,前任遗留问题让后任去处理,继任者积极性无法调动,措施也不会得力,往往新官不理旧账,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率较低,审计查出的有些违纪、违规问题带有普遍性,而有关部门对共性问题很少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削弱了审计效果,如招待费超标问题、挪用专款问题等,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建议 

 

(一)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强管理指导 

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组织、纪委、审计等部门,也就离不开部门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互相沟通、互递信息,应当在计划、实施、考核、监督和查处等方面统筹安排,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内部审计机构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写进干部考察材料,归入干部实绩档案,在可行的前提下,列入干部任前公示,作为考察、管理、推选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经审计政绩突出、廉政勤政的,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对有问题的,视情况由组织出面谈话提醒,或予以诫勉;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严重损失或有经济问题的,予以调整职务或免职处理,构成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纪检监察部门要把运用审计结果与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将审计结果归入干部廉政档案,作为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要分析研究离任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苗头性问题,为从体制上、机制上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提供依据,促进成果转化。 

(二)完善内审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建立健全内审机构并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是内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工作的章程,对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职能、权利、责任以及工作范围等予以明确规定,并且鼓励审计人员积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使内审人员了解掌握会计、审计、经营、管理、法律、基建项目、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离任审计工作质量 

1.分类选择审计时机。依照规定,离任审计要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其精神实质就是为了使审计与任用干部统一起来,让审计更好地为任用干部提供依据、搞好服务。根据现实情况,应在把握法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坚持客观灵活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分类选择审计时机。凡拟提拔或拟调往重要领导岗位的,应坚持“先审后离”,增强干部的责任感,也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工作,审出了问题,也能及时下结论和处理,避免给社会上造成“走过场”的感觉,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干部使用的重大失误,提高组织威信。离岗、离职、退休或免职又不再安排新的领导岗位的,因其社会影响不大,为了使干部所在的原单位能尽快地开展正常工作,视情况可以采取“先离后审”。

2.积极推行“任中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干部所任职务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审计监督,它没有必须在离任时才能审计的限制,先离后审、先审后离的矛盾也不突出,任中、任终都可以审,有利于分解工作量,避免突击性,从而使得审计部门有充裕的时间来澄清问题,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适当安排“任中审计”,内部审计机构也可以根据委托,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内分期实施。 

3.将正常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内部审计机构在开展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内控制度审计、专项审计等各类常规审计项目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审计相关的资料,做到一次审计满足多种需要。在实施离任审计时,要充分利用以往检查和审计的成果,避免重复监督,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4.突出审计重点。离任审计要在加强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部门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同时,重点加强对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产处置、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等方面的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政策,遵守财经法纪和廉政规定等方面的审计,促进提高领导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不论是“离任审计”还是“任中审计”,“审”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用”才是真正的目的。只有逐步建立起以任中审计为主,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和其他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新机制,让“任中审计”成为一种常态和惯例,才能使离任的干部不交马虎账,上任的干部不接糊涂班;只有做到“审而必究、审而必改、审而必用”,才能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用人依据,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第5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基层的代言人,是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乡镇领导干部在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领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地方发展的快与慢、发展质量的优与劣,与乡镇主要领导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是先从县以下领导干部开始,再逐步拓展到省市级领导。从1999年颁布两个暂行规定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管理和决策类定性依据少,审计受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影响大,导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差别较大,存在较大的经济责任评价风险,影响了审计的客观公正和审计的权威性。二是操作上存在“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账内审计轻账外调查、重账面数据轻理性分析、重查出问题轻责任评价,使审计重点不突出,影响审计效果;三是以先离后审为主的现状,使审计结果同干部绩效考核联系程度差,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规定》关于科学发展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表述

科学发展观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总结,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在每个领域都应自觉实践。新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第十四条: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严格依法界定审计内容。第十八条:在审计以上主要内容时,应当关注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情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洁从政(从业)规定情况等。新规定把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首要内容,这是与原暂行规定的明显区别。那么,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身,就更应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它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完善和提高。由于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特殊性,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显得尤为重要。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乡镇领导干部经责审计的对策

(一)审计过程中全程运用科学发展观。

1.审计组织要充分运用联席会议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特殊的审计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搞好这项工作,单靠审计机关一家是不行的。新《规定》用一章的篇幅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组织协调作用和要求,包括组成部门、机构设置、主要职责、计划安排等。但从目前的审计实践来看,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远远没有发挥。一些地方多年没有真正召开过一次联席会议,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只凭组织人事部门一纸委托,审计结果运用也很有限。在落实新《规定》过程中,审计机关应积极主动向上级争取、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赢得理解和支持。说到底,审计机关自己不重视,别人更不可能重视。

2.审计计划安排要有科学性。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一个弊端是平时无计划,但凡一换届一动人就搞突击、搞批发。这种作法,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一是让审计机关工作压力陡然增大,只能忙于应付;二是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大。新《规定》第五条规定, 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可以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领导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第二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根据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组成审计组并实施审计。这就是说,要求将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有机结合,按照年度审计计划组织实施。因此,必须在审计计划安排上做到更加科学。主要是:通过联席会议,从干部任职年限出发,凡任职一年以上的主要领导干部,都要安排任中审计,结合本地审计能力,平均三年安排完一轮任中审计。特别临近乡镇党委政府换届年份,要安排好任中审计,清除审计盲区,赢得审计主动,为组织考核任用干部提供重要参考。

3.审计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乡镇领导干部肩负一地经济社会发展,面面俱到、千头万绪。因此,审计目标一定要明确、重点一定要突出。一是乡镇经济发展情况,通过对任期内完成经济指标情况的真实性核实,审查任职期内履行职责的效果。具体包括以下8个方面的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及年平均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税收收入增长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人口出生率、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增长率及社会保障投入增长率,对上述指标的内涵、数据来源作详细具体分析和认真的复核。二是对该乡镇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债务的举借、管理和使用情况,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要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三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和推动所在乡镇反腐倡廉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制度建设及执行效果。

4.审计方案要科学。《国家审计准则》第五十七条规定: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一个好的方案往往会事半功倍,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要做到以下方面:①基本情况要清楚,就是要开展好审前调查,摸清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基本情况;②审计目标要准确,就是定位要准确;③审计范围要恰当,就是审计时间要与任期一致、与任职期间相关的重要方面要列为审计内容;④重点内容要突出,就是要按照审计组的能力、经验和时间要求,突出审计重点;⑤审计风险要评估,主要是关注审计检查风险和廉洁从审风险;⑥步骤方法要具操作性,不能过于笼统和粗线条;⑦时间安排要合理,就是要充分考虑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好时间,审前要安排好调查摸底编制方案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计实施时间要充裕,不要赶时间进度、仓促上阵马虎了事。报告和处理阶段要有耐心,力争报告全面客观公正;⑧审计分工要恰当,就是要针对审计组每个人的业务专长,合理分配工作,把每个人的作用发挥至极致,形成合力;⑨评价提纲要融入,就是要对审计评价要有个提前考虑,实施的审计重点就是评价的重点;⑩方案报告要结合,就是要审计前就要考虑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审计报告所需内容来安排审计方案。

5.审计实施过程要科学。审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方法,全方位掌握被审计对象情况,从而做到客观公正评价。主要是查账与调查相结合。在查清财政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政府举借债务、政府重点投资工程项目等情况基础上,通过召开进点会、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走访、张贴审计通告、公布举报电话、实地察看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整体印象。在编制审计记录过程中,要区分内容,从审计报告出发,为报告提供证据支持。

6.审计结果运用要科学。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审计结果能否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是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意义所在。审计机关应把审计结果运用作为最终落脚点来抓。在积极开展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以任中审计为主的模式基础上,主动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性建议,对审计结果通过财政财务收支等形式向社会公开,对查出的问题强化审计处理并跟踪整改落实成效。

(二)要跳出就账查账模式,引入全新审计理念。

1.引入经济决策审计,关注经济发展。乡镇领导干部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经济决策权,这种经济决策体现了乡镇领导干部能力及权力运行,直接关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失误往往造成重大浪费和损失,因此把经济决策作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十分必要。主要审计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大额资金分配、大宗物资采购以及招商引资等重大决策事项,与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相对照,了解经济决策事项内容是否合法、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决策执行是否规范、决策效果是否明显,从而为评价乡镇领导干部在决策中是否存在个人违反民主科学程序,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等详实的情况提供有力的证明。同时,还要关注重大经济决策投资的效益性。查有无搞政绩工程导致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以及损害农民经济利益的问题。

2.引入环保资源审计,关注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笔者在审计过程中,经常看到光鲜的数字后面,是昔日青山绿水变成光头秃岭、污水横流,群众守着一条河却没干净水喝的触目惊心画面。将环境保护绩效审计纳入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之举。审计署2009年了《关于加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自2010年起将资源环境内容纳入审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内容是关注环境保护政策执行水平、环境保护管理系统是否有效、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及效益。通过环保资源审计,可以帮助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遏制以牺牲环境资源换取一时辉煌政绩,当官一任遗患一方现象。

3.引入政府投资审计,关注经济社会效益。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容易出政绩、同时又是权力寻租的重要领域,一些乡镇领导往往热衷于此。但在项目管理意识上存在着盲点,建设过程中又急功近利,存在任意决策、随意审批、疏于管理等行为,导致了政府投资的极大浪费。应将投资审计与经责审计有机结合,主要作法是:一要选好合适的投资项目和管理环节;二要合理组织审计人员,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三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

第6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责任审计 审计整改 问责制

理论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机构)通过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或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其目的主要是分清经济责任人任职期间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活动中应当负有的责任,为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或者兑现承包合同等提供参考依据。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国有和国有控股(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根据国务院两办《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因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调任、转任、晋升、辞职、退休,或者被免职、辞退和开除等原因离开所任职岗位,对其所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进行的监督、鉴证和评价的活动。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必备手段,已逐步走向深入化和制度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但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经济责任审计存在诸如经济责任界定不清、评价指标不健全、审计结论不明确、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等制度缺陷,特别是由于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对企业负责人在离任或任期届满时就其任期内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果的审计评价,具有明显的事后监督与控制的特征。当前企业负责人任职一届为三年,他们若采取短期行为,任期内可能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但这种短期业绩的取得如果以损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甚至,不但会造成对所有者――国家权益的侵犯,更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正确评价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实行的一种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在审计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通过几年的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笔者认为当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存在以下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滞后于干部任用

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按照要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均应坚持“先审后离”。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是由于干部保密性的特殊要求,委托交办审计不够及时, 形成了“先离任后审计”的现象。二是一些组织人事部门并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而是在干部集中调整后,采取“批发”、“一揽子”委托的办法,审计机构只能在事后被动接受审计任务。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滞后于干部任用工作,造成审计结果与干部任用相脱节,直接影响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领导干部离任时应起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应用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成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后,应当对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依法作出处理。目前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许多组织部门在具体操作上,对于领导干部的提拔大部分都是先提拔后审计,有的甚至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造成了审计机构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不明确,给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中的不透明和不具体,影响了利用效果的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审计结果运用缺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任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将群众监督与审计监督相结合。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落实

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落实,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通过对实际工作总结,提出以下几点:

(一)进行动态管理,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在审计结果的运用中,一方面要抓责任的界定、追究,另一方面要抓问题的整改,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提高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保证审计结果运用落到实处,在实践中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是由党委负总责,切实抓好审计结果运用的落实。定期组织会议对各成员单位执行规范情况进行检查通报,督促各部门认真按照规范运用审计结果。

二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反馈制度。使有关部门及时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和结果质量。向被审计对象原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针对审计结果报告列举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果书面报送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并存入《干部监督跟踪档案》。提出整改的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事项、整改目标以及未完成整改的责任追究。必须明确整改跟踪和检查、监督的部门和负责人,这才是经济责任审计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否则只会是成了表面文章,形式审计,可能会出现走过程,达不到经济责任的落实和追究。

三是了解被审计对象在新岗位的工作情况,单位和个人遵守财经法纪情况,在新岗位有无出现在原单位审计发现的问题。

四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对每一名领导干部建立一套审计资料档案,将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等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分清责任,记于各领导干部的名下,审计部门建立台账,形成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当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就可以利用以前年度的审计成果,节省审计时间,特别是对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只需将其任职期间尚未审计的这段时间审计一遍,就达到了全面审计的目的。

(二)推行“阳光”管理,促使各方监督有机结合

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决策、财务管理等工作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将审计结果公之于众,让群众了解真相,还干部真实形象于群众。

一是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审计结果。在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有关单位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下达被审计单位的同时,有选择地抄送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是将审计结果公示。将一些热点问题、倾向性问题、被审计单位屡纠屡犯的问题等,在新闻媒体曝光或内部信息上披露。

三是试行将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干部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的做法,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通过群众座谈会、公布审计结果等形式,让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强化审计的威慑力。

(三)有效采取审计结果的公开问责机制

本文认为,要想改变现状,提高审计结果的利用程度,必须有效采取审计结果的公开问责机制。尤其对一些到期离任退休的单位负责人,公开问责制的实施有利于增强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影响经营者的行为动机,促使其认真主动履行受托责任。

所谓审计问责制就是对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的一种社会交待和责任追究体系,即通过法制化、制度化的框架来强化责任追究,保证权责对等的一种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公开问责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明确问责主体,可根据审计结果的严重程度分别确定为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纪检部门和司法部门;二是要明确问责范围,根据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及审计结果确认经营者具体应该承担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是要明确问责程序,采取公开问责的程序,公开问责、公开申辩、公开处理,并从法律文件和制度规范的角度对问责制的公开程序进行“固化”,这里不仅包括具体的问责制实施法规,还应包括相应的配套制度,使问责制的实施具有法律保障,确保问责制顺利执行,并保证质量。

四、结束语

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党、政及有关部门正确决策,遏制腐败,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和监督,促进勤政廉政建设。为提高审计结果的作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做到:第一,确保“离任必审”,凡是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离任,必须依法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客观评价任职期间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做到未经审计,不得解除经济责任和兑现任期全部效益薪酬。第二,积极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将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充分发挥事中监督的重要作用。第三,努力探索国有企业副职和主要部门负责人的离任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加强责任监督和管理。第四,探索开展对拟提拔领导人员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作为考察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要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和重视,才能更好地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J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的通知.供销厅审字[2011]60号.

第7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以下称《方案》),标志着这项备受关注的审计试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肃追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在以往“GDP至上”思维和体制下,一些地方只顾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忽视环保,部分地方政府或企业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大搞“先污染、后治理”,留下了难以偿还的环保账单。不严厉追究环保责任,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这些领导干部提任或转任外地,“换个地方继续污染”。守住碧水蓝天,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尤为重要。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只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过审计,没有直接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

为什么审计、审计什么、审计结果怎么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任务由审计署牵头,为此,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探索形成一套成熟的审计规范

《财经国家周刊》:什么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陈尘肇: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离任审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明确责任、界定责任,可以从为什么审计、审计什么、审计结果怎么用这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为什么要开展这项审计?从宏观层面来看,开展这项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责任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推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防止只管经济发展,不管资源的节约集约和有效利用,不管环境保护,进而促进整个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个方面,到底审什么内容?从审计的组织实施来看,审计署将对领导干部的任职前后,区域内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动情况进行重点审计,对重要环境保护领域也要进行重点审计。审计中客观分析变动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客观原因,哪些是主观原因。对人为因素造成自然资源资产数量减少的、质量下降的、环境恶化的、污染比较严重的这些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个方面,审计结果怎么用?审计署的审计报告将会给中组部、中纪委等干部管理部门,如果涉嫌犯罪的,还要移交给司法机关。审计结果将对落实责任、问责追责,对干部的使用、任免和奖惩,提供重要依据或者基础。

《财经国家周刊》:哪些领导干部适用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审计主要涉及哪些重点领域?

陈尘肇:对象主要是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在审计试点中,应坚持因地制宜、重在责任、稳步推进的原则,即根据各地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自然资源资产禀赋特点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结合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特点,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审计试点涉及的重点领域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主要围绕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开展审计试点,进行审计评价,界定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财经国家周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有哪些主要目标?推进是否有时间表?

陈尘肇:主要目标是探索并逐步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规范,保障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深入开展,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

多年来,审计署积极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借鉴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审计试点工作要紧紧围绕“领导干部责任”,积极探索符合审计工作规律的技术方法和组织方式。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2015年至2017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2015年至2016年的审计试点任务,审计署组织实施审计试点,地方审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当地审计试点项目,由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实施。在试点工作中,审计署要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评价、审计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加强经验总结,逐步予以规范,为逐步建立起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2017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开展审计试点,并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暂行规定。自2018年开始,建立经常性的审计制度。

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

《财经国家周刊》:表面看,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单一性质的工作,事实上不仅自然资源资产覆盖领域广泛,需要统筹考虑,审计署还需要其他部委的的支持合作,在统筹协调这些因素方面审计署有怎样的考虑?

陈尘肇:审计署作为此项改革任务的牵头单位,将加强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统筹规划,切实做好分类指导和专业培训,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解决试点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项审计试点工作的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以主管部门的指标体系为基础,审计通过必要的审计手段进行核实,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作出全面客观的审计评价,需要尽快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监管制度、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空间开发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积极推进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登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保护目标责任制度等,建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保护考核评价体系,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提供基础。

因此,试点方案也提出,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统计局和林业局等部门都要加强对此项审计的支持和配合,加快推进有关改革,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为审计试点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制度保障。

同时,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审计试点相关工作的领导,及时听取本级审计机关审计试点工作情况汇报,并主动接受、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审计,保障审计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财经国家周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2015年至2017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审计试点具体试点哪些内容?

陈尘肇:根据中央部署和分工,审计署牵头实施此项改革任务,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试点方案。方案要求紧密结合自然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开展审计试点,在具体审计试点中,一方面要揭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影响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界定责任、强化问责,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促进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这是审计试点工作中要始终把握的方向。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经国家周刊》:审计署这些年在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落实“绿色审计”紧箍咒,审计署重任在肩。

陈尘肇:审计署一直高度重视对资源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近年来审计署依法开展了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管理情况、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落实情况,还有重点流域水污染的防治情况等进行了专项审计,涉及到水、土地、矿产、森林、海洋、草原等多种重要资源以及废弃物的处置、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

同时,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也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重要审计内容,并且关注了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环境效益情况。可以说,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是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建设好“金山银山”,另一方面通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促进建设好“绿水青山”。

从这些年来的审计结果来看,资源环境审计在防止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促进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力量。

《财经国家周刊》:审计机关在环境保护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新试点的这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第8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关键词] 邮政企业 经济责任 任期审计

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厂长(经理)离任审计,经过10多年的努力,离任审计已打下较好的基础,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2000年,中办、国办《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正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邮政企业积极开展和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些经济责任的审计方法。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大体上分为基本方法、专门方法和特色方法三种,现结合邮政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情况阐述如下。

1 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按照不同审计方式可以归为三类:审查方法、验证方法和调查方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基本上都会采用到这三类审计方法。

1.1 审查方法

审查方法是取得书面证据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审阅法、复核法、分析法、顺查法、逆查法、详查法、抽查法等。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运用于审阅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有关其他经济资料。复核法应用于经济责任指标的核实,可以相互佐证。

1.2 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是取得实物证据的方法。这类方法包括盘存法、调节法等。盘存法可用于确认领导任期内资产变动情况。调节法与盘存法是紧密相关的,多数情况下,运用盘存法取得实际数据要与账面数据进行调节核对。

1.3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取得其他证据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查询法、函证法等。如:有些经济责任审计证据线索往往是通过查询法获得的。函证法在企业内部审计中比较少用到,主要是在发现重大案件后配合相关部门取证用。

2 专门方法

专门方法,一般有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方法、抽样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等三种。

2.1 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测评法是指对内部控制的调查、测试和评价,在现代审计中,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计方法加以运用,其基本路径是从内部控制到会计核算系统。

2.2 抽样审计方法

抽样审计通常指统计抽样审计,是指利用随机抽样的原理从被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检查和统计评价的一种取证方法。

2.3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

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就是在审计实施中将计算机作为审计取证辅助手段的方法,一般指绕过计算机的方法和通过计算机的方法。

由于以上三种专门方法需要系统的科学和技术支撑,目前邮政经济责任审计局限于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审计的时间和力量,日常主要采用抽样审计,随着邮政审计前进的步伐,逐步向内控测评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

3 特色方法

邮政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坚持百分百审计,但也只限于离任审计,没有离任的基本不审,因此离任审计跨度较大,连任的情况就更大。时过境迁,人员、法规、环境等变化,不仅工作量大,时间紧,而且评判难。邮政经济责任审计在多年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各种经验和做法,找到一些适合目前邮政现状的经济责任审计特色方法,具体如下:

3.1 账户入手方法

有些重要的经济责任,虽然不在考核评价体系内,还必须十分重视,需要加以调查核实与评价,从账户入手审计是从源头上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查主要经济事项基本上都可以从账户入手,先取得银行账户资料,对银行账户资料进行分析核对,再延伸审查有关现金管理和财务收支活动,最后确定进一步审查的范围和重点。

3.2 企业自查与审计监督相结合的方法

企业自查和审计监督相结合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做好自查工作,审计组在自查基础上进行核实审查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实际是一种复查的方法,由于邮政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查的内容面广点多,且任期时间长,在有限的审计时间内无法全面覆盖所有经济事项,通过企业自查可以把一些主要的经济事项找出来,以供审计复查核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

3.3 抓重点审计的方法

抓重点审计也就是抓住审计的重点内容,深入进行审计的方法。即抓住职工反映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主管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其关键在于找准部位,抓住要害,审深审透。通过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发现,这种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致了解领导任期内的重要经济事项,邮政审计部门在比较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抓重点审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3.4 利用审计成果的方法

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多与其他审计审查、评价、鉴证的内容密切相关,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尽量利用其他审计成果为其服务。将邮政日常积累的审计成果加以利用,这是实践中最具有邮政经济责任审计特色的方法。

3.4.1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与正常审计结合

结合平时开展的财务收支审计、年度经济责任控制审计等,将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要求纳入其中,把部分工作分解体现在正常审计中。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重点对任职期间尚未审计年度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在审计结束后,搜集归类积累审计资料,建立必要的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台账)。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提取和应用审计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3.4.2利用审计成果进行审计

3.4.2.1充分利用建立的邮政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档案(台账)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台账建设需要日常的维护,但可以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减少现场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

3.4.2.2利用外部审计检查的成果进行审计。对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工商税务等经济监督部门的审查结论,经过认定后,可以作为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资料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4 结束语

邮政企业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多种多样,而且随着审计实践的深入和不断创新发展,关键在于综合交叉,灵活运用。审计人员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时,可以根据具体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使用,并注意多种审计方法结合使用,紧密结合邮政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范文

一、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一是有利于增强审计的计划性、针对性。开展任中审计,有利于加强对领导干部进行约束及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认真履职尽责。过去单纯的离任审计,审计机关对审计计划“没有发言权”,具体哪些部门单位领导审计,心中无数,工作主动差,往往干部调动已成定势,才有党委组织部门委托审计,审计没有发挥主动性。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克服了上述缺失,审计部门可以主动作为,提前谋划,与人大、组织、纪委等部门沟通协调,在每年年初就可以确定审计对象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有利于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将监督关口前移,促进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避免“新官不理旧账”的问题,及时纠正领导干部的错误行为。督促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有效减少损失浪费和腐败问题的发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目标在于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目的是保护干部少犯错误,既是一种制度约束,也是一项保护干部的举措。尤其是开展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任期内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偏差,规范管理,使领导干部得到及时提醒和警戒,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将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浪费。如果等到离任审计时,损失也无法挽回。因此,开展任中审计,实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是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审计反腐“利器”功能作用的最佳选择。

三是有利于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考核。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问题的发生,促进审计成果的运用,更有利于党委、组织、人事部门选拨使用干部。过去主要是离任审计为主,大多是先提拔、转任后审计,造成少数人“带病上岗或提拔”,审计发现的问题得不到全面整改落实,审计的境遇很尴尬。开展任中审计,促使领导干部紧绷履职尽责和廉政这根炫,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大发展理念,自觉接受监督。通过任中审计,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审计结果成为选拨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解决审用脱节问题,彰显审计监督的效能。

四是有利于审计资源的整合。开展任中审计,可以做到整合审计资源和有机结合,提高审计效率。任中审计的特点可以简化程序,缩短审计时间,扩大审计战果。同时,在以后的离任审计中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结果,既减轻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及时有效利用。任中审计结果对涉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运作、管理成效和问题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依据。因此,被审计的领导干部能够积极配合,既利于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又利于对问题的整改落实。

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关注点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对关注其他事项的关注度不高。而任中审计不仅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更关注重大政策执行情况,重大决策、重大投资、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情况及绩效情况,重要任务落实情况,所以任中审计包括的内容很宽泛,涉及内容更丰富。

一是紧扣任中审计的特性本职,主要检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重点是贯彻中央、省、市重大方针的执行情况,任职期间党委、政府和上级布置的任务情况,包括政府性债务管理使用的效果和偿还情况,落实“一岗双责”的情况。

二是不仅要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情况,还要延伸分管领域的重大事项,不仅查看财政财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有效的资料,更要查看重大事项的决策部署和重大投资的运行程序,重点资金的使用决策程序和效果,以及选人用人决策程序。

三是不仅看账务资料,还要仔细查看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的会议记录和出台的文件、以及单位年终考核结果和个人年度考核情况的资料,特别是对大额资金使用是否集体研究,不仅查看会议记录,还要走访干部群众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倾听上级部门意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三、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路径

(一)整合资源,有机结合。任中审计坚持整合资源,明确任务分工,实现信息共享、资料共用,坚持有机结合。一是整合资源,明确分工。将其他审计与任中审计实施方案无缝对接,既突出重点,又明确分工,实现统一进点审计,统一审计签证,统一征求意见,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资料共用,既节省人力,又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二是坚持有机结合。即任中审计与同级预算审计结合,与财政决算审计结合,与财政财务审计结合,与行业审计结合,与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人大质询部门工作相结合。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行业审计的丰富资料,认真梳理,分析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和水平及落实党风廉政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

(二)深入调查,细化方案。制定任中审计实施方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综合性测试,确定经济指标摸底,掌握个人年度考核情况和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信息,综合分析,确定审计切入点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组织方式,尤其是审计内容要细化,要有操作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