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动物的启示范文

动物的启示精选(九篇)

动物的启示

第1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震来临的前兆。对此,当地的野生动物专家给出了答案,蛇在这个季节大量爬行,主要是寻找个冬眠的地方。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了,有不少动物会进入冬眠。动物为什么能冬眠?对此人类已经探索了100多年。冬眠看上去像是长时间处于睡眠中,实际上冬眠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睡眠,而是一种极端的生存方式,类似假死的状态。大多数冬眠动物在冬眠期间不吃也不喝,完全依靠在冬天到来之前储存在身体里的脂肪度过漫漫寒冬。

为了使身体里储存的脂肪能维持到漫长冬季的结束,冬眠的北欧棕熊体温降至33℃左右。其他小型哺乳动物,如土拨鼠、旱獭等,它们的体温会降得更低,甚至接近冰点。而林蛙更是奇妙,冬眠时心脏完全停止跳动,肺部和大脑也完全冻结,但是到了来年春季,林蛙又慢慢解冻,身体一点也不会受到影响,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这简直是生理学上的奇迹,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非冬眠动物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生存下去的。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人类也会面临类似动物冬眠状态的挑战,如失血过多、温度过低等。2012年2月,欧洲遭到大雪的袭击,在瑞典有一位被暴雪覆盖而困在汽车中的人,被发现时已经过去了2个月时间。根据医生检查,他的体温已下降到31℃,低于人类的正常体温,但他却奇迹般的生存下来。而这种现象与动物界中的冬眠极为相似。研究发现,越是冬眠时间长的哺乳动物,寿命也越长。这或许给人类延长自身寿命有所启示。

帮助人类战胜肥胖

冬眠的棕熊可以睡上差不多半年时间,而不用担心胆固醇在动脉血管上积累起来造成动脉硬化,这是它们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优势之一。目前,科学家正在调查棕熊每年度过严冬时的身体变化情况,包括它们的胆固醇含量极高,却为什么不会增加患心脏疾病的风险等。在科学家眼里,棕熊不失为一个活生生的信息库,人类所面临的众多问题,它们早已解决了。

动物冬眠时,身体的一切机制几乎都要经历一番变化,在它们进入冬眠状态的数周甚至数月前,它们就要开始做好过冬的准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催肥,即尽快地胖起来。储存足够的脂肪是动物能够安然度过冬眠期的一个关键之处。在冬季到来之前的几个月里,棕熊的腰围也在不断膨胀。那些体重每天都在增加的棕熊,一天里就能吃下多达40千克的蓝莓。如果人类如此暴食,显然会产生严重后果,包括肥胖症以及随之而来的心脏疾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的巨大风险。

最近的分析显示,棕熊夏天时血液中的体内胆固醇水平对于人类来说也显然是偏高的,而在准备冬眠时更是大幅提高。研究发现,即使是体内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非常非常胖”的棕熊,在冬眠期间的活动量也几乎为零,它们躺在巢穴中,血液循环变得极为缓慢,血管血流不畅。倘若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人类身上,将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棕熊是如何在体内储存了大量脂肪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良好的血管弹性的,目前还不得而知,但科学家们希望能找到一些对血管起保护作用的分子,让人类也能够像棕熊一样,不会因脂肪过多而导致动脉血管硬化。

让人类拥有更强健的骨骼

每年的10月份是北欧棕熊最后晚餐的时间,之后它们一直不吃不喝,直到来年3月。如果是人类,长期处于这种不活动状态中,显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没有一定的体力活动,人体将无法继续保持结实的肌肉和强健的骨骼。常年卧床者或太空失重的人髋关节的骨矿物质每月流失速度达到4%。久坐或久卧不动的人还要承受褥疮和血栓的折磨和困扰,而棕熊等冬眠动物睡一整个冬天也没一点事,当春天到来时,它们重新活跃起来的时候,既不会出现血栓和褥疮,骨骼和肌肉也如以前一样强健有力。

研究人员在棕熊血液中发现的蛋白质表明,冬眠棕熊的骨细胞活性不如春天活跃的棕熊。主要是冬眠的棕熊在较慢的骨细胞活动与骨质流失之间达到了一种平衡,由此始终保持着骨骼的强健。棕熊的这种生理平衡技巧,已经部分应用在人类疾病治疗上面。例如,棕熊的甲状旁腺激素可用来开发治疗人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解决人类失血难题

土拨鼠在冬眠中体温忽上忽下,在时睡时醒中反复循环,造成身体某些部分血流的反复中断和恢复,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类身上,那麻烦可就大了。对于人类来说,血液凝块、心脏病发作、中风、意外事故,甚至以某个固定的姿势久坐久卧,都有可能中断细胞所需要的血液供应,血流量降低、血液中缺氧,都会对身体组织和器官造成损害。而恢复供血时产生的副产品氧自由基,也会对构成细胞的蛋白质、DNA和脂肪造成损害,如果损害太严重,细胞就会死亡,并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缺血所引起的组织损伤是致死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诸如冠状动脉硬化与中风。但许多证据表明,足以导致组织损伤的是在缺血一段时间后突然恢复供血时。如果是夏天,土拨鼠也很容易受到这种破坏性影响,但进入冬眠的土拨鼠却一点也不会受到缺氧和血流量恢复时的种种影响。

模拟土拨鼠冬眠设计的治疗方案,还可以避免士兵和事故受害者因流血过多而死亡。研究人员利用某种脂肪分解产物和褪黑激素合成的药物,有望给失血过多的人提供及时的救助,如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或事故受害者,使他们能够坚持到获得输血救助的时候。在实验鼠身上对这种药物的测试研究发现,失血60%的老鼠,若未能得到及时救助,在1个小时之内就会死亡,而这种药物可让老鼠存活3小时以上。目前该治疗方案正在猪的身上进行测试,可能很快就将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这种急救药物最终若是能够获得及时挽救生命的效果,这些不起眼的小小土拨鼠功不可没。它们的这种生存技能是进化赋予的,人类如果能学会它们的这种本领,将是一大福音。这一荣耀归于最基本的冬眠生物学,没有这些冬眠动物的启示,人类自己永远不会开发出这种药物来。

冬眠之谜有待揭开

第2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走出枯井的驴子

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期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确实想不出办法搭救驴子。大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不救也罢,况且这口枯井迟早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下来。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落掉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一再升高。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地走出枯井。

【使用技巧】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证明“许多时候,人们应该换一种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观点,必须点明人们的思想有时也会陷入一种僵局,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更要说明人们在某种“僵化”的模式下处理问题时,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正是人们所希望达到的。你还可以把人和动物作出比较,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你的观点。

带刺的母爱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为了寻找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一只雌雕一天中有时要飞行200英里。“铁树”的树枝不仅像它的名字一样坚硬,而且枝上还生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筑巢期间,为了使孵化的幼雕能够存活下来,雌雕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随着幼雕的渐渐长大,它们开始在窝内争夺生存空间。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以致于雌雕再也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雌雕本能地感到,为了让这窝幼雕生存下来,就必须让它们离巢。

为了激发幼雕的独立生存能力,雌雕开始慢慢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渐渐显露出来。雕巢变得不再像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上。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扑打翅膀来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是的,拒绝坠落,就必须飞翔!

【使用技巧】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证明“成长需要磨砺”这样的观点,应该在运用时点明雌雕对幼雕成长中种种做法的目的和意义,也可以对幼雕坠落下去的结果作一种推测,重点说明人类与动物的做法的相似之处,强调人类在教育子女时,同样应该为孩子设计一些能够起到磨砺作用的困难,如让孩子参加各种训练、夏令营活动等。还可以选取溺爱子女的实例与之对比,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观点。

倒飞的蜂鸟

在亚马孙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倒着飞翔的鸟,它的名字叫蜂鸟。蜂鸟的家族有一个规矩,那就是只准向前不准退后,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很多蜂鸟的围攻,最终被自己的同类啄死。整个热带丛林,没有哪种动物没遭到过蜂鸟的攻击,没有哪种动物不害怕蜂鸟。

那是一次森林大火,蜂鸟们看见熊熊飞舞的烈火占据了它们的领地,它们愤怒了,在蜂鸟王的带领下,一群群地向烈火扑去,结果一群群地死在了烈火中。但蜂鸟们不能退缩,再次冲锋的结果,仍是死伤惨重。这时,一只蜂鸟动摇了,它试图后退,蜂鸟王看见了,愤怒地指挥其他蜂鸟围攻想退缩的蜂鸟,但其他蜂鸟无动于衷。令蜂鸟王不解的是,还有一小部分蜂鸟跟着那只蜂鸟一起向后飞去。蜂鸟王和更多的蜂鸟成了烈火的牺牲品,而那一部分蜂鸟活了下来,并延续了蜂鸟的种族。后来的蜂鸟便一直倒着飞翔,并且不再动辄攻击其他动物,它们性情温和,只吃蜂蜜。尽管它们弱小,但在那片丛林中也有它们的一处生存空间,它们与整个丛林的生灵和谐共处。

【使用技巧】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证明“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的观点,应该在运用时点明蜂鸟在遭遇火灾之前的做法是错误的:随意攻击其他种群,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重点说明一部分蜂鸟在陷入盲目的求生中能够及时醒悟,并懂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这样,才使得蜂鸟的种族得以延续。还可以假设蜂鸟全部投身火海的后果,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观点。

爱打扮的蜘蛛

蜘蛛们世世代代都穿着一身颜色灰暗的衣服。老蜘蛛总是告诫小蜘蛛:这种衣服虽然不好看,但是便于隐藏,不易被猎物发现。你们要想吃饱肚子,就不要想着把自己打扮得如何漂亮。想漂亮,得有蝴蝶那样的翅膀。蜘蛛们都很听长辈的话,世世代代穿着灰不溜秋的衣服,一动不动地守在自己织就的网上,等待着粗心大意的猎物落网。

然而,美丽实在太有诱惑力了。一天,几只小蜘蛛毅然脱下身上的灰衣服,换上了五彩斑斓的礼服,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好不快活。富有经验的老蜘蛛赶紧警告其他蜘蛛:“孩子们,你们千万别学它们的样儿!它们这样张扬,肯定要吃亏的!你们就等着瞧吧!”但是,老蜘蛛的话没有应验。穿花衣服的蜘蛛们不仅没有挨饿,而且捉到的虫子比其他蜘蛛还要多。因为,森林里有许多爱漂亮的虫子,把它们的花衣服当成了盛开的鲜花哩!

【使用技巧】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批驳“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观点。应该在运用时突出时展的重要性。时展了,有些老经验就失去了它原来的“灵验”。如果总是按照老经验做事,就要失去许多取得进步、实现突破的机会。可以重点联系人类的学习、生活实际去论述。也可以从“传统应该尊重”的反面去证明观点――尊重传统绝不意味着一成不变。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人类的进步就是在一次次的变革中实现的。

斑马的悲剧

在非洲的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这种蝙蝠身体极小,却是斑马的天敌。顾名思义,吸血蝙蝠是靠吸取动物的血得以生存,它们在攻击斑马时,常常附在斑马的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刺破斑马的毛皮,然后用尖尖的嘴去吸血。斑马恨透了蝙蝠,想尽一切办法要把蝙蝠除掉,但是无论斑马怎么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它们。相反,蝙蝠则可以从容地吸附在斑马身上的任何地方,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走。最后,蹦跳嘶啸的斑马便暴毙身亡了。

动物学家在对这些死去的斑马进行检测时发现,一只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远不足以让斑马死去,斑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筋疲力尽。这些顽强的斑马,曾挺过了难挨的干旱,战胜了致命的天敌,最终却倒在了一只蝙蝠面前。

【使用技巧】

这则材料,可以用来论证“有些时候,人们可能被小困难战胜”的观点。其实,对于斑马来说,“难挨的干旱”才是最大的困难,但它能用自己的顽强战胜干旱,却倒在了不起眼的蝙蝠面前。可以联系寓言《蚊子与狮子》加以论证。也可以从“做事要沉着冷静,不宜轻易暴怒”的角度来论证。

乌鸦是不祥之物吗?

乌鸦的名声很不好,有人说它是“不祥”之物,果真如此吗?

小乌鸦长大后,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敬。老乌鸦飞不动了,小乌鸦到处觅食,衔回后又一口一口地喂老乌鸦。老乌鸦一旦病死,小乌鸦便召集亲友为其送葬。有时数以千计的乌鸦哀鸣着盘旋数圈,向遗体告别后将老乌鸦放入深坑。

乌鸦模仿能力强,它能重复各种声音,甚至能学人说话,有个别乌鸦可掌握百余个词。草原上的乌鸦更是聪明、狡猾,它们会衔着充满膻气味的羊粪“空投”给狼,饥饿的狼跟踪乌鸦找到羊群,乘牧羊犬疏忽之时叼走小羊。狼饱餐之后,乌鸦再飞来吃“残羹剩饭”。

乌鸦并非不祥之鸟,只是它喜欢吃腐烂的动物尸体,其嗅觉特别灵敏,能在很远的距离嗅到尸体分解时发出的微弱气味,从而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会释放腐败气味,人尚未死,乌鸦早已闻臭而来。这也许就是人们厌恶乌鸦的原因。

第3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一、用电影语言阐述动画情节

《宝莲灯》用电影的叙事手法推动动画情节。动画电影往往重动画,忽视电影手段,《宝莲灯》片头三圣母和刘彦昌相会的一场戏由一条绿色的丝带引导观众视线,带领观众纵览天地万物的景色,人物的表情以及动作配上优美的配乐而表现得非常生动,人物色彩鲜明,用不同的颜色来体现人物不同的身份,使背景的纵深感非常的强烈。与以往动画片重形不重音的形象塑造相比,《宝莲灯》的音效阵容强大,不仅集合了众多明星为人物进行个性化配音,还重点加强配乐和主题歌,并把这些作为热点宣传,得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体现了我国动画电影用电影手段与国际接轨的成效。

二、人物设置缺乏立体感

虽然影片在技术和艺术处理上都进行了大量的创新,打破了中国动画固有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无可否认的是《宝莲灯》仍存在着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漏洞。在影片宏大的叙事下,英雄沉香是孤独而陌生的,他的生活是脱离于尘世之外的,只有小猴与他相伴,他的修行也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山林中进行。影片除了其对母亲的情感需求和救母的目标外,并没有对其作为一个少年应有的生活和追求上进行一定的刻画,使人物完全脱离了七情六欲而孤独地存在,不具有现实感,没有性格的立体性,只是一味高大化处理,这个没有缺点的人物并不可爱。《宝莲灯》主线是沉香救母,主题含混造成了情节的简单和缓慢,在一般商业影片都是多线索交替进行盘旋而上的情况下,《宝莲灯》的剧情模式仍沿着单线缓慢地走着,如果说嘎妹和沉香的情感线索是副线的话,那么这条副线的存在意义要打上一个问号,两个孩子幼年时代天宫相识,直接跨越到影片结尾处合力打败二郎神前抱头痛哭,没前因没结果的欲言又止,让人莫名其妙,对商业动画模式的不熟悉造成了《宝莲灯》只有其形而少了影片真正的神韵。片中沉香行为的价值内涵也只集中在救母一事上,但救回母亲后沉香的价值又在何处值得我们思考。

除此之外,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宝莲灯》并没有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境地,片中嘎妹的部落和小沉香曾经路过的小镇在造型上年代上的差异并不明显,主人公沉香从出场到长大再到灯人合一服装造型没有什么改变,而作为故事中最重要的神器开山的神斧,竟然跟砍柴的斧子相差无几,并没有令人惊艳的设计。人物形态的单一化,打消了观众的期待心理,这不但凸显出我国动画在设计上的不足,更凸显出我国对动画片周边产品研发的忽视,如果作品本身都对这些具有商业价值的细节不敏感,后期的产业开发也只能是无稽之谈了。

其次,情节的滞重直接导致人物的扁平,沉香从头到尾高喊妈妈,二郎神永远板着脸。简单的二元对立让人物本身毫无光彩。作为贯穿全片的主要人物,我们除了用坚毅勇敢之类的词归纳沉香外,看不到他作为个体的性格特点,人物自身性格没有矛盾的冲突,只有高大全的正面形象,整个人物性格显得特别苍白,作为正面人物、救母英雄没有性格的其他方面,本身就很单薄,如果在性格上加入一些矛盾,真实的情感出来了,人物性格设置就厚重了,才能塑造出立得住的人物。而沉香身边的小猴并没有与沉香形成性格上互为镜像、精神上的内在契合点,从头到尾它只是个主人公身边的猴子,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影片故事中,也没有促进自己和沉香的性格成长。沉香和他的小猴随着时间流逝只能变成代表中国动画某个阶段的代名词。

反面人物是主角的一面镜子,只有强大的反派才能反衬出主角的力量。在《宝莲灯》中,二郎神永远面无表情,仅在开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和最后一场大战中毫无悬念地落败。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但是在《宝莲灯》里面两人的关系像阶级斗争一样,杨戬就被刻画成一个反革命的嘴脸,从人物造型到性格刻画都非常生硬,沉香要救的是他的妈妈,二郎神的亲姐姐,但是片中二郎神对他的姐姐没有丝毫感情,他无视俩人这种姐弟关系,像阶级敌人一样与之斗争。二郎神被塑造成为一个完全没有感情的人,包括他的造型也是冷冰冰、阴暗、铁面无私,将与沉香的血缘关系这么好的一个点用符号化的六亲不认一笔带过,降低了影片的质量,也显得太单薄了。所有的艺术作品打动人的就是情感,影片中的感情是最重要的,因此抓住情感,抓住矛盾纠葛的东西才有戏,整个戏才能更厚重。

三、对现代国产动画创作的启示

(一)深入挖掘剧本故事的可塑性

剧本创作是一部动画产业步入生产线的起点,也是导演工作的依据。一个好的动画剧本会用电影语言的方式思考,虽具有电影表现力的情节与内容,但动画剧本创作又区别于电影剧本创作,动画剧本的创作更多的是用画面性的结构相连接。传统的中国动画片更多的是面向儿童,而今动画的普向性也越来越明显,动画片不只是儿童的专有节目,广大的成人观众对动画片的这一诉求,要求动画剧本具有一定的内涵性和思想性,打破低龄化的创作理念所造成的内容空洞,想象力匮乏,题材选择缺乏多样性的缺陷,通过戏剧元素的穿插,营造出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活氛围;打破固有的传统动画模式,动画片不再是儿童的说教或科普节目,而是具有普适性的大众艺术。从这个方面来说,动画剧本的选题就尤为重要,主题的选择需要好的故事、好的创意做支撑,并能从中体现出视觉美感和动画风格,选择好的主题,把握主题的核,围绕核渐次展开故事,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在冲突上的对峙要具有爆发力。

一些成功的影片里,无论是拼尽全力改变宿命最后获得成长的《千与千寻》,贪吃懒惰怀揣梦想的《功夫熊猫》,还是牺牲自己庇护家庭最后获得尊崇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它们都有一个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选择无论是给成人看还是给儿童看都是合适的。相对于电影剧本,动画剧本的节奏性更加重要,如何把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化,把有生命的东西夸张变形与现实区分开来,在剧本创作的初期就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所要达到的效果,结合画面光影、色彩、构图以及剪辑造成节奏和情绪的冲击,达到视觉与情境的统一,实现动画语言与视觉语言相结合,一个好的充满美感的剧本,只看文字就能带给人画面感,给人非凡的艺术享受。剧本创作的可行性,影片的可看性又与人物立体化塑造离不开,性格塑造重在细节,细节并不单指特写,具体体现在人物动作的表现上,在遇事时的处理方式,人物独有的性格特征使人物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而目前国内动画片很少注重细节表现,认为过多细节的渲染是费时费力又耗钱的工程,岂不知积少成多,动作细节细致传神,人物性格的多元性就是在细节中所体现的不同性格侧面组成的。而目前国内动画片人物性格刻画片面化,一味的英勇无比,坏人一坏到底,好人完美无瑕,性格中没有缺陷就没有惊喜,使人觉得乏味。而圆形人物通常更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人物性格塑造的独特性能够为影片带来艺术上的成就,人物性格的立体化塑造可以通过情节的设置来实现,将性格定位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选择与其主要性格特点相悖或不同的性格特征,将其心理反应外化为外部行动,呈现人物行动的多样性,丰满人物的羽翼。

(二)打造独特、有立体感的动画形象

细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宝莲灯》在人物形象设计上借鉴了很多的经典动画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孙悟空的形象,猴子的形象,黑人嘎妹的形象,甚至主角沉香的形象都有哪吒的影子,中西结合的人物形象塑造给人视觉上的新鲜感,但是不无遗憾的是,这些人物形象只是简单的借鉴,并没有实质上的创意或打破常规的局限,这种对人物形象的似曾相识感就降低了角色设计方面的新意,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不但能提升影片的整体质量,深入观众内心,更能促进周边产品的研发,带来甚至能超过票房收益的经济效益。

中国动画史上从来不缺乏经典人物形象,然而当达到一定的水平时,便很难超越,很难再有突破性的创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动画角色形象设计时并没有突破固有的中式思维,中规中矩的人物造型不但没有新意提不起观众的兴趣,更没有市场。成功的人物外形设计不但要有创意,更要有适当的夸张成分,动画创作和影视创作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对一定状态下的现实生活的反映,贴近生活而又区别于生活,在生活的元素中寻求有夸张因子存在的部分,根据角色生活的地域、风俗习惯,身份职业特点,依靠角色外形特征,使用放大或缩小,变形或加压的方法来夸张自然形象的比例关系。角色的气质和辨识度是通过动作的节奏和夸张的、具有特性的动作行为表现出来的,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加工的同时要注重表情和细节的刻画,将最能体现角色性格特征的细节进行强化处理,对人物的标志性动作或戏剧性动作进行特征化处理,进行独特性的动作设计,人物语言角色才更个性化,更能获得观众认可。

第4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鸟类的翅膀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和结构,使得它们不仅善于飞行,而且会表演许多“特技”,这些特技还是目前人类的技术难以达到的。小小的蜂鸟是鸟中的“直升机”,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着飞。在吮花蜜时,它不像蜜蜂那样停落在花上,而是悬停于空中。这是多么巧妙的飞行啊。制造具有蜂鸟飞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飞机,已经成为许多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企鹅的启示下,人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汽车“企鹅牌极地越野汽车”。这种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面上,用轮勺推动前进,这样不仅解决了极地运输问题,而且也可以在泥泞地带行驶。

第5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任务目的;自上而下的调节;自动语义激活;事件相关电位;脑机制

中图分类号:B8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34-07

1 引言

大脑有一个功能,它能够根据目的、期待和任务定势等特定任务要求来灵活执行认知加工活动,这被称为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top-down modula-tion)。它包含注意的时间特性、注意的空间特性、口的(intention)、期待(expectancy)、任务定势(task-set)等因素。这些因素可以由先前的经验、外显语义指示、背景、任务需要来引导。

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含义广泛。通过指导语对任务进行设定后,会产生对要完成的任务的期待以及对任务目的和任务形式的认识。这种期待、对任务目的和形式的认知是自上而下的任务相关因素,可以列‘随后的自下而上的刺激加工产生一定影响。任务目的包含对要完成的目标的有意表征和主观上对实施与目标相关的行动的承诺,即如何去执行某种任务。

自动加工是对无意识觉知的信息的加工过程。无意识的自动加工最早被认为是自动的、独立的、不受任何认知资源和目的限制而产生的。Kiefer在2007年对这种经典的自动加工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自动加工过程并非是完全自下而上的刺激信息自动输入、激活过程,它可能与控制加工相同,也受到自上而下的因素的调节,并且可能具有同控制加工相似或相同的门控机制。也就是说自上而下的所有因素可能都对自动加工具有影响作用。目前为止,对此问题的研究尚少。

对于无意识觉知的刺激的自动加工是否受到自上而下因素调节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意识觉知的效果主要是通过控制刺激呈现的方式来实现的。快速呈现和掩蔽范式是实现无意识觉知的两种重要手段。视觉掩蔽是指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小于等于50ms)在另一个快速呈现的刺激(称为掩蔽刺激)的呈现作用下的可视性减弱或消失的过程。通常在刺激呈现前、后或前后同时呈现掩蔽刺激,使对刺激的加工达到不能主观报告的无意识状态。其中掩蔽范式常与启动范式结合进行研究,对启动刺激进行掩蔽,观察其对靶刺激产生的启动效应。

行为研究表明任务指示不同,对受掩蔽的启动刺激的加工不同,从而启动刺激对靶刺激产生的影响不同。丁海杰的研究中,采用中文词汇为刺激,刺激包括生命-非生命维度和喜好-厌恶维度。实验分别通过先前指导语和启动-靶刺激呈现后出现声音信号作为插入指导语两种形式来进行研究。发现先前呈现指导语条件下,无意识启动效应产生;插入指导语条件下,无意识启动效应不产生。这说明先前的指导语所产生的对任务目的的期待和由任务设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影响着启动效应的产生。Eckstein在2007年利用短程启动(short-lived)范式,同样对任务目的在掩蔽启动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48个英文词汇为刺激,每个词两个维度:消极-积极,动物-非动物。例如启动-靶刺激词对为CHILD(积极-动物)――BUG(消极-动物)。任务(目的)有两种:对靶刺激进行消极/积极判断;对靶刺激进行动物/非动物判断。结果是在进行消极/积极判断时,评价启动(affect priming)产生,启动刺激的积极或消极的属性特征对靶刺激产生启动效应,例如,启动刺激为积极词,靶刺激也为积极词时,对靶刺激的反应更快;动物/非动物启动(animacy primng)不产生。在进行动物/非动物判断时,评价启动(affect prim-ing)不产生;动物/非动物启动(animacy priming)产生,例如启动刺激为描述动物的词,靶刺激也为描述动物的词时,对靶刺激的反应更快。

在电生理学研究领域,对于有意识觉知的刺激的加工受到自上而下因素调节的研究已有一些。研究采用N400作为指标,它是发生在300~600ms之间的ERPs负波,最早是由句末词语与整句语义背景相悖而引发的(Kutas&Hiuyard,1980)。例如Marl-Beffa等人2005年采用启动范式进行的研究中,让被试对启动刺激进行词汇判断(生物/非生物)或字母搜索(词中包含字母a/e)任务,对靶刺激进行真词/假词判断。发现只有对启动刺激进行词汇判断任务时,其对靶刺激的N400启动效应才会产生。这说明当对启动刺激进行语义判断任务时,启动刺激得到了语义水平的深层次加工,对靶刺激的加工受到启动刺激语义扩散激活的影响,N400启动效应产生。当对启动刺激进行知觉属性方面的判断任务时,对启动的刺激的加工可能达不到语义水平,所以对靶刺激的加工不受启动刺激语义扩散激活的影响,N400启动效应不产生。

目前还没有电生理研究证明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可以影响无意识觉知的刺激的加工过程。但是已有研究证明掩蔽语义启动中N400也可以作为自动语义激活扩散的指标。在掩蔽语义启动研究中,靶刺激与启动刺激语义无关条件下比语义相关条件引发更大的N400。在Kiefer 2002年的研究中,先给被试呈现前掩蔽刺激100ms,接着呈现启动刺激33.5ms,再呈现后掩蔽刺激33.5ms,最后呈现靶刺激,四个刺激之间继时呈现,无时间间隔。在这种SOA较短的情况下(67ms),掩蔽启动刺激对靶刺激可以产生启动效应,即当启动刺激和靶刺激语义相关时产生的N400小于语义无关条件。

此研究致力于从点生理学角度研究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可以影响无意识觉知的刺激的加工过程,研究的自动加工过程为语义自动激活过程。采用中文词汇为刺激,刺激维度为语义维度(生物/非生物)和知觉维度(含/不含上下结构的字)。这两种维度的设定与前人的研究相比(丁海杰,2002;Eckstein,2007)优势在于:第一,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加工水平。这样可以考察当任务指示不同时,是否对自动加工的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了不同水平的加工,体现出任务目的的调节作用;也可以体现在自动加工过程中,两种不同水平的加工都可以被激活。第二,由此也可以采用N400作为电生理学指标进行研究,因为只有在涉及语义水平的加工时才能产生N400启动效应。第三,研究中,词汇刺激都为汉语双字词,一半是第一个字为含上下结构的字,一半是第二个字为含上下结构的字,这样被试对第一个和第二个字的搜索概率是一样的,避免了被试只看第一个字或第二个字,而导致其在结构判断中不是对整个词汇进行加工。

此研究采用掩蔽启动范式,将N400和反应时作为指标。由于启动刺激受到掩蔽,对其加工是无意识的,所以只能通过其对靶刺激的反应结果来探讨启动效应的产生。如果自上而下的任务因素可以影响对无意识觉知的刺激的自动加工,那么根据任务要求不同,被试对无意识觉知的(掩蔽条件下的)启动刺激的加工不同,就会对靶刺激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必然反映为对靶刺激反应时间上和其诱发的N400波幅上的差异。本实验的假设是,在掩蔽启动条件下,指导语指示的任务目的影响启动效应的发生: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分类判断任务指示时,被试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产生语义判断的期待,从而随后无意识觉知的刺激得到了语义水平的加工,对靶刺激的N400启动效应产生;对启动刺激进行字体搜索任务指示时,被掩蔽的启动刺激对靶刺激的N400启动效应不产生。

2 方法

2.1 被试

20名健康、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参加此研究。被试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名被试因脑电数据伪迹较大被剔除,因此有效被试数为16人,7男9女,年龄范围在20~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5±1.8岁,实验结束后获得少量报酬。

2.2 实验材料

80个生物词汇,其中包含40个含上下结构的字和40个不含上下结构的字的词汇,其中40个作为启动刺激,40个作为靶刺激;80个非生物词汇,其中包含40个含上下结构的字和40个不含上下结构的字的词汇,其中40个作为启动刺激,40个作为靶刺激。80个假词,假词来源于文献。

随机抽取80名大学生对词汇进行熟悉度的测量,保证词汇刺激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熟悉词汇,无判断困难。对启动刺激和靶刺激之间的相关程度进行了测量。从不熟悉到熟悉、从极为相关到极不相关均采用五点量表进行测量。

选取的词汇的熟悉度水平均值和标准差为4.622±0.530。选取的相关词对相关程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为4.271±0.771。无关词对的相关程度的均值和标准差为1.950±0.593。启动-靶刺激相关条件与启动-靶刺激无关条件词对的相关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79)=-37.168,p

对靶刺激的笔画数进行了平衡,与启动刺激相关和无关两种条件下的笔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中,刺激视角为1.1°×0.6°。

2.3 实验设计

实验为在无意识条件下进行的2(任务:词汇分类判断、词汇结构判断)×2(启动刺激与靶刺激词义的关系:相关、无关)的被试内设计。无意识条件址在任务提示符号后面没出现一个清晰可见的启动洲,但是通过提示符号让被试形成对随后词进行分类/结构判断的期待。

任务因素(形成任务目的的指示)的两个水平是:词汇分类判断任务是要求被试对提示符号后面的词进行生物/非生物判断(生物包含人、动物、植物,其他为非生物,实验前会向被试说明);词汇结构判断任务是要求被试对提示符号后面的词进行是否含上下、上中下结构的字的字体搜索判断(两个字中有一个字是即可。材料中,一半词汇的第一个字是含上下或上中下结构的字,另一半词汇的第二个字是含七下或上中下结构的字)。启动刺激与靶刺激词义的关系的两个水平是:启动刺激与靶刺激词义相关,启动刺激与靶刺激词义无关。被试的任务是对靶刺激进行真/假词判断,主要是看在对启动刺激有不同任务要求时,靶刺激所受到的启动效应。假词作为填充条件,只对真词作分析。

另外,在此研究中,同时进行了有意识条件下的判断任务,即在提示符号后面出现一个清晰可见的启动词供被试进行分类/结构判断。有意识条件是作为让被试产生任务指示期待的填充条件,设置目的是让被试了解到对提示符号后面的词汇的分类/结构判断任务确实存在,这样才能在无意识条件出现时,形成对启动刺激判断的期待,才能探查形成语义判断期待和知觉判断期待时,对靶刺激产生的不同影响。

2.4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两种任务指示。任务1:对“?”后面的词汇进行词汇分类判断,即生物/非生物判断,对后面带“*”的词汇进行词/非词的判断;任务2:对“”后面的词汇进行词汇结构判断即是否包含上下或上中下结构的字的判断(字体搜索);对后面带“*”的词汇进行词/非词的判断。刺激材料的呈现通过NeuroScan公司的Stim2软件控制。该软件还可记录反应时和正误。

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

每种条件下80个试次(trail),无意识条件下共320个试次。无意识启动和有意识启动试次间进行伪随机(不连续出现三个)。意识条件下,提示符号呈现500ms,间隔150ms后出现启动刺激,直至被试按键反应启动刺激消失,如果至2000ms被试仍无反应,启动刺激自动消失。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要求被试用左手两个手指按键进行生物/非生物反应或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的判断,右手两个手指按键进行词/非词判断。

实验在电磁屏蔽、隔音、亮度适中的实验室进行。被试坐在一张舒适的椅子上,前面1.2米处是一个与眼睛水平的电脑显示器。实验前先使被试了解实验要求。正式实验前进行练习,待反应熟练,正确率达到90%以上方可进入正式实验阶段。

在正式实验之后对无意识条件下的试验进行辨别任务,实验程序与正式实验相同,只是要求被试对靶刺激不作任何反应。告知被试在提示符号后、靶刺激出现前会出现一个视觉上受到干扰的刺激。当靶刺激出现时,思考这个受到干扰的刺激(被掩蔽的启动刺激)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以及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两种任务判断分别进行),并进行按键反应,直至完成按键反应,靶刺激才消失,所以要求被试对每个试验必须进行反应。辨别任务为两个,第一个任务要求被试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生物/非生物判断,第二个任务要求被试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的判断。辨别任务的目的是测查被试是否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达到了无意识加工效果,即掩蔽是否有效。实验结束后,对被试进行询问,让被试主观报告在辨别任务中是否可以知觉到启动刺激。即采用了主观报告和直接测量的方法,测查被试是否对启动刺激无法有意识觉知,从而判定如果对靶刺激的判断受到了启动刺激的影响,而被试主观报告不能觉知启动刺激的存在,且直接测量结果的正确率低于随即水平,那么可以确定这种影响是无意识的。

2.5 脑电记录

记录脑电的仪器为Neuroscan公司生产的256导EEG/ERP系统。被试戴Quick-cap64导Ag/AgCl脑电帽,电极分布符合国际10~20系统(如图2所示),前额发际下1cm处接地,记录时采用头顶为参考,离线转化为双侧乳突的平均为参考。在眼眶周围记录水平眼电(HEOG)和垂直眼电(VEOG)。采样率1000Hz,模拟滤波带通为0.15~100Hz,放大15万倍,精确度0.084μV/LSB,头皮电阻小于5KO。

2.6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采用SCAN软件中的Ocular Artifact Reduction功能去除连续文件中的眼电干扰,然后以靶刺激为标准进行分段(-400~1000ms),基线矫正(标准为-350~-250ms)、去伪迹(标准为±100μV)、叠加靶刺激产生的ERP。选取F3、FZ、F4、CP3、CPZ、CP4、P3、PZ、P4、P03、POZ、P04电极进行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对靶刺激产生的N400成分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平均波幅和峰潜伏期。分析的时间窗口为300~50ms。

对脑电数据的统计使用SPSS9.0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参与统计分析的因素为任务因素(任务指示1:词汇分类判断;任务指示2:词汇结构判断)、脑区/电极因素(12个:F3、FZ、F4、CP3、CPZ、CP4、P3、PZ、P4、P03、POZ、P04);启动-靶刺激词对相关性因素(启动-靶刺激词对语义相关;启动一靶刺激词对语义无关)。方差分析的p值皆用Greenhouse-Geisser法校正。若无特殊意义,对于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的统计结果不予报告。对辨别任务结果的正确率进行T检验,统计其与50%随机水平是否具有差异;另外利用信号检测论,对辨别任务结果的d'值也进行t检验,d'=0.86ln[c%(1-c%)],c%是正确反应率。

3 结果

3.1 行为数据

对不同任务指示下的靶刺激的反应时进行了统计分析。任务因素与启动-靶刺激词对相关性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F(1,15)=5.448,p

3.2 辨别任务结果

所有被试均报告不能清晰辨认被掩蔽的启动刺激。经过t检验,发现以词汇分类判断为任务时,辨别任务中被试平均正确率接近50%随机水平。以词汇结构判断为任务时,辨别任务中被试平均正确率接近50%随机水平。

被试在词汇分类判断的辨别任务中,正确率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M=54.391,SD=8.839。被试在词汇结构判断的辨别任务中,正确率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M=51.974,SD=7.872。利用d'计算辨别任务的效果(Smith,1982),词汇分类判断任务中,d'(平均)=0.160,SD=0.321,与0不存在显著差异(Verleger&Jaskowski,2004),查表对应P(平均)=55%左右(Hacker&Ratcliff,1979),接近50%随机水平;词汇结构判断任务中,d'(平均)=0.072,SD=0.282,与0不存在显著差异,查表对应P(平均)=52%,接近50%随机水平。

3.3 电生理学数据

对N400的平均波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脑区因素的主效应显著,F(11,165)=9.820,p

4 讨论

语义加工是一个可以自动激活的过程,在汉语和外语研究中已经得到公认。掩蔽语义启动范式是自动语义激活过程的重要范式之一。已有的自上而下的因素对掩蔽语义启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注意的时间特性以及任务定势等方面。而任务目的因素是通过指导语的指示将特定的刺激或刺激类别同反应建立起相对应的关系。预先利用指导语对任务目的的设置会使被试形成一种对随后的刺激-反应期待,这种期待是否将影响对中文词汇不同层次(语义和知觉加工)的加工过程是此研究的重点。

实验采用掩蔽的方法实现对刺激的无意识觉知。辨别任务结果表明掩蔽效果达到,被试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的觉知达到了无意识水平,进行的是自动加工。

从行为数据结果来看,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生物/非生物的词汇分类判断任务指示时,启动效应发生,启动-靶刺激语义相关词对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启动-靶刺激语义无关词对。而在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词汇结构判断(字体搜索)任务时,启动效应不发生。这说明任务目的(指示)对无意识条件下的启动刺激的自动加工过程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在任务指示被试进行涉及语义层次的加工时,无意识启动效应发生,在任务指示被试进行字体结构的加工时,无意识启动效应不发生,这与以往的在意识条件下的研究结果相同。这说明在无意识条件下,对刺激信息的加工同样可以受到自上而下因素的调节,自动加工并非完全自动化的、不受控制的。从行为数据上看,启动效应在一种任务指示下发生,在另一种任务指示下不发生,可以说明任务指示对阈下呈现的启动刺激有影响,从而调节了启动刺激对靶刺激影响,使得靶刺激的反应时出现差异。但是,从认知加工角度来解释这种差异,需要依赖于随后的对其脑机制的阐释。

N400在ERP研究领域,被认为是语义加工的指标之一,最早是由句尾词义与前面语义背景发生歧义时产生的。此研究从ERPs数据结果来看,对被掩蔽的启动刺激进行生物/非生物的词汇分类判断任务指示时,启动-靶刺激语义相关的条件下产生的N400波幅显著小于启动一靶刺激语义无关的条件。这说明无意识条件下,词汇分类判断任务中,启动效应发生。在CP3、CPZ、CP4、P03、POZ、P04区,即中央顶区和顶枕区域,启动-靶刺激词对相关性因素主效应显著,特别是在CP3、POZ电极位置上,启动-靶刺激词对相关条件下N400的波幅显著小于无关条件。中央顶区和顶枕区域是视觉任务中N400产生的主要区域,此区域产生的显著的N400启动效应证明了无意识条件下语义启动效应的发生。而当指示对启动刺激进行知觉判断(是否含上下结构的字)时,被掩蔽的启动刺激对靶刺激没产生显著的N400语义启动效应。由此可见行为数据结果与ERPs结果一致,同样反映了任务目的(指示)对无意识条件下的启动刺激的自动加工过程具有一定调节作用:在任务指示被试进行语义层次的加工时,无意识语义启动效应发生;在任务指示被试进行字体结构(知觉层次)的加工时,无意识语义启动效应不发生。根据所指示被试完成的任务的不同,被试会对随后出现的无意识加工的词汇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所以采用词汇为刺激的任务中,可以通过语义和知觉两个层次加工任务的不同,从N400语义指标上,看出任务对无意识/阈下呈现的刺激加工的不同。

自上而下的调节作用和机制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而自动加工及其脑机制的研究是ERPs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此研究将这两方面结合,对自动加工是否像控制加工一样受到了自上而下因素的调节,而并非是完全自下而上的、自动化的激活过程进行了质疑和研究。研究的角度比较新颖,而且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很缺乏,所以此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对自动加工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通过此研究可以预想在对无意识觉知的事物的自动加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模型(如图4所示):无意识觉知的信息的自动加工过程受到自上而下的任务指示的影响。无意识觉知的刺激信息本身可以自动化的输入,但是在先前任务设定后,被试对随后信息的加工有与任务相关的期待,这使得符合期待的信息很快地被选择性加工,以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而与任务无关的信息被抑制和屏蔽掉,这也是为了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从实践的角度上讲,这种加工机制,有利于人类利用有限的注意资源最优化的进行分配,将注意分配在有意义之处,最大化的利用注意资源,进行生产实践、学习等活动。而且这种机制对有意识觉知的信息的控制加工具有相同的机制,这也验证了Kiefer等人的假设和预想,对于自动化的加工,同样可以采用某些方式进行调节。这对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等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在内隐记忆和学习中,同样可以有效地进行调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当然,这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第6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教学启发 方法

广大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创造的启发艺术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其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启发

设疑和提问并不等于启发,然而,有效的设疑则能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要使提问具有启发性,必须注意:第一,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且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乐于思考;第二,提问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现有知识结构,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由未知到已知。第三,提问要富有艺术性,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

二、反话启发

反话启发,即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思维进行反问,启发学生改变方向进行思考。这是一种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谬误进行反话,促使学生另辟路径或深化理解的一种启发方式。如对“企业”这一概念的理解,学生往往发生一些误解,认为“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教师针对这些误解进行反话,就会深化学生认识,让他们更全面、难确地理解“企业”这一概念。

三、情境启发

真实的情境是创造力源泉,这是一种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维,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启发方式。如在讲授“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时,一位教师创设了如下情境:“有同学说,现在企业经济不景气,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就是因为没有钱。假如我当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下令多印些钞票,使企业有钱购买生产资料。这样做行吗?”这一情境的创设,将抽象原理具体化,有效地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四、提示启发

提示启发,即教师善于针对学生思考中的困惑进行及时点拨。这是一种针对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生困难而进行具体提示,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问题的启发方式。如在讲授“货币的本质”时,当教师提出“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能否与一股等价物画等号”时,学生众说纷坛。教师适时提示说:“大家应考虑一下,在货币生产以前,商品交换过程中是否出现过一般等价物呢?”经过教师的提示引导,学生茅塞顿开,很快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五、直观启发

直观的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揭示出事物内在特点和本质特征。这是一种利用直观教具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方式。这种方式通过教师利用直观手段和演示操作,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进而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讲“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时,可利用自制的中国地图,图上简要标明我国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沿边和内陆开放城市等。这一教具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南到北、由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逐渐推进,最终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同时面向全世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六、分解启发

这是一种将比较复杂、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变成若干较为简单,易为学生所理解的问题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式。在教学中,面对“怎样正确认识价值、供求关系”这一问题,教师最好应将其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来考虑,即:价值与价格的关系怎样?供求关系会呈现哪几种情况?它们分别对价格有什么影响?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又有何影响?供求关系是否决定商品价格?这样分解启发,有利于学生条分缕析地解决问题。

七、比较启发

第7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 国内外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创业孵化模式比较与启示 国内外风电现况分析 国内跨境进口电商主要运营模式比较分析 国内外旅游网站运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地铁报的运营模式 国内外成功融资模式分析 国内外移动虚拟运营商业务模式与经验探讨 生命: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国内外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模式 国内外城乡互动机制模式分析及启示 PPP模式的国内外实践及启示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国内外典型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启示 延边跨境电商运营模式分析与研究 国内外生态旅游者行为与态度特征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航天航空型号研制项目管理的分析与启示 国内外远程教育中技术媒体应用的分析与启示 国内外大学城融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外城市品牌建设经验与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沈坤华.生鲜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6):193-194.

[4]豆均林.事件营销的类型及运作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5]侯宾.摩托罗拉手机线上线下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6]牛新权.网民主体心理特征及网络传播特点分析[J].政工研究动态,2009(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2006.

第8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 启发式 兴趣 方法

“ 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解释说:“愤者,心之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其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储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科学的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充分调动教学中各种因素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效果。

在西方,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首创“谈话问答法”,后又被称为“启发法”,他通过设置疑问、暗示和追问使学生获取知识;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倡导启发儿童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作为学习的出发点,称为“启发教学”或者“五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系统、方法(应用)。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由来已久,启发式教学不仅是各种启发方法、手段等策略的统一体,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要求在教学思想过程中从根本上放弃“灌”字。在教学目的上,启发式教学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独特的个性,教师启发活动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上狠下工夫,使“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即“爱学”;同时,教师的启发活动还在于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本领,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会学,即提高自学能力。把培养学生“爱学”、“学会”和“会学”作为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目的,是启发式教学对传统启发观的新发展。

在教学策略上,启发式教学的启发则充分重视学生的观察活动、实验活动、研讨活动和阅读活动等内在的启发性特点,主张除运用语言外,还要更多地运用观察、实验、讨论和阅读等手段来实施启发教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笔、动脑的探索过程。总之,启发式教学的启发是师生之间的启发,学生之间的启发,学生自身的启发和活动内在的启发性等综合运用的完整教学活动。物理教学,贵在启发。

1 物理教学中的启发性原则

在物理课堂上要做到对学生有所启发,课堂教学应该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积极地创设各种学习物理知识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其核心是使教学过程立足于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着眼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应注意做到:

1.1 以趣培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众所周知的训诂。兴趣是学习耗散结构中最重要的涨落因素,能有效地导致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来源于:①尝到成功的甜头之后所发生的良性循环的效应,这正符合马斯洛心理学的“自我实现”理论;②通过学习,学生确实体验到了思想境界的升华,或者解决的以往的困惑、误解;或者所学物理知识产生了一定的实际效益;③由于教师的修养、魅力、工作态度对学生感化而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力求使他的教学要有较高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思想境界;要紧紧抓住学生所获得的种种成功的体验,认真地与学生共同追求哪怕是小小的成功;如给学生伏特表、安培表、电源、变阻器和导线、开关等,启发学生用这些设备拟定一个测出伏特表、安培表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如果教师把正确答案直接“端给”学生。那么这个实验就变为学生的一种机械性活动。如果教师期待学生设计,是教师给予学生的智力投标,当引导学生再现伏安法时,学生就能闪现出“用两表测量表”的思想火花,此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考虑实验注意事项,教师在期待启发中感到愉悦,学生在实验中体味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演示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又如自由落体运动,演示实验:羽毛与铁片在真空管中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同时落地的情境。

(师生讨论)

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了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具有从同一高度从静止同时释放将同时落体的特点。除了这样的特点你们还想了解其他的什么特点吗?请大家想一想。

生1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速还是加速的?

师:也就是速度的情况。

生2 :它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

师:也就是轨迹。

生3 :我想知道它有没有加速度?

师:加速度的情况。

生4 :我想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师总结:大家实际上是想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第9篇:动物的启示范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青岛地区EB病毒(EBV)相关胃癌及鼻咽癌组织中EBV主要潜伏期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法(BGS),分析32例EBV相关胃癌及20例EBV阳性鼻咽癌标本中编码EBV核抗原EBNAs基因的启动子Cp、Wp、Qp以及LMP1和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EBV相关胃癌及鼻咽癌肿瘤标本中EBV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与肿瘤细胞的潜伏感染类型一致:Cp和Wp呈高甲基化状态,而Qp未发生甲基化;2种EBV阳性肿瘤标本中LMP1和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所不同,两者在EBV相关胃癌组织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在EBV阳性的鼻咽癌(χ2=19.15、11.01,P

【关键词】 疱疹病毒4型,人;胃肿瘤;鼻咽肿瘤;DNA甲基化;启动区(遗传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major EpsteinBarr virus (EBV) latency promoters in EBV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EBVaGC) an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n Qingdao area. Methods Methylation status of specific CpG sites of Cp, Wp, Qp, LMP1 promoter (LMP1p) and LMP2A promoter (LMP2Ap) was systematically detected in 32 EBVaGCs and 20 NPCs by bisulfite genomic sequencing (BGS) an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 Results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se promoters in EBVaGC was consistent with NPC. Wp and Cp were hypermethylated, whereas Qp was unmethylated; The methylation status of LMP1p and LMP2Ap in EBVaGC was different from NPC: the methylation rates of LMP1p and LMp2Ap in EBVaG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PC (χ2=19.15,11.01;P

[KEY WORDS] herpesvirus 4, human; stomach neoplasms; nasopharyngeal neoplasms; DNA methylation; promoter region (genetics)

EB病毒(EBV)属疱疹病毒科γ疱疹病毒亚科成员,95%以上健康成人携带EBV,与人类多种肿瘤如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HODGKIN病、胃癌等密切相关[12]。不同EBV相关肿瘤组织和EBV阳性细胞系中病毒基因的转录表达形式有所不同,在EBV潜伏感染细胞中,可表达的病毒基因有10多种,如EBV核抗原(EBNA)1、2、3A、3B、3C和LP,潜伏膜蛋白(LMP)1、2A和2B,EBV编码的小RNA(EBER)1和2以及BARF0的转录产物。根据EBV潜伏期基因表达形式不同分为潜伏Ⅰ、Ⅱ、Ⅲ型3种潜伏类型。EBV相关胃癌和BURKITT淋巴瘤组织均可以检测到潜伏期基因EBNA1、EBERs、LMP2A、BARF0的转录表达,为潜伏Ⅰ型。除了上述基因以外,在鼻咽癌组织、HODGKIN病中还可检测到LMP1的表达者为Ⅱ型潜伏。体外EBV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LCL)可检测到包括6种EBNAs和3种LMPs等在内的大部分EBV潜伏期基因的表达,称为Ⅲ型潜伏。研究表明,EBV相关胃癌及鼻咽癌组织中病毒基因表现为限制性表达,推测EBV可能通过表观遗传机制调控病毒基因启动子,尤其是通过其甲基化状态来调控病毒基因的表达[3]。研究显示,EBV编码基因启动子序列中CpG位点甲基化可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细胞来源的EBV阳性肿瘤和细胞系。本实验选择上皮来源的EBV相关胃癌和EBV阳性鼻咽癌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EBV主要潜伏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为深入探讨EBV相关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系

EBV阳性Akata、Raji和B958细胞系由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生体情报学教室西连寺刚教授惠赠,分别为潜伏Ⅰ型、潜伏Ⅲ型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EBV永生化的潜伏Ⅲ型LCL细胞系用作该实验的对照细胞。上述细胞用含有体积分数0.10的胎牛血清、105 U /L青霉素和100 mg /L链霉素的RPMI 1640营养液,于37 ℃、体积分数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1.2 肿瘤标本

新鲜胃癌组织和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取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蓬莱市人民医院和烟台毓璜顶医院。采用原位杂交检测石蜡组织切片中EBV编码的小分子非多聚腺苷酸EBER1的转录[4],筛选出32例EBV阳性胃癌和20例EBV阳性鼻咽癌标本。

1.3 DNA提取

采用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常规提取新鲜胃癌组织DNA,采用QIAamp DNA FFPE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DNA,具体操作步骤按试剂盒(QIAamp tissue kit, Qiagen, Hilden, Germany)说明进行。

1.4 DNA处理

取30 μL上述提取的组织DNA (2~5 μg),加33 μL新鲜配制3 mol/L的NaOH溶液混匀变性,置37 ℃水浴15 min;将新鲜配制的亚硫酸盐溶液(2.4 mol/L 亚硫酸钠,pH 5.0~5.2;0.5 mmol/L 氢醌与3 mol/L NaOH的混合液)333 μL加入变性DNA中进行修饰,55 ℃避光孵育4 h。修饰后的DNA脱盐纯化处理按照DNA纯化试剂盒(Qiagen, Hilden, Germany)说明操作步骤进行;脱盐纯化的DNA溶于50 μL TE缓冲液中,室温下静置5 min。再加入3 mol/L的NaOH 5.56 μL,37 ℃水浴15 min,使其脱磺化基团。将纯化后DNA溶解于100 μL TE缓冲液中,-20 ℃保存备用[5]。

1.5 甲基化特异性PCR(MSP)

以亚硫酸氢盐修饰的组织DNA作为模板进行MSP,甲基化特异性引物、未甲基化特异性引物以及MSP产物大小见表1,其中Wp和Cp特异性引物参考文献[56]设计,Qp、LMP1 和 LMP2A启动子特异性引物采用MethPrimer软件进行在线设计。 PCR反应体积为25 μL,包括DNA模板2 μL,1.25 U热启动酶TaKaRa,1.5 mmol/L MgCl2,0.2 nmol/L dNTP 和0.6 mmol/L引物。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10 min;然后95 ℃变性30 s,最适温度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共38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扩增产物置20 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线凝胶成像系统记录分析结果。EBV阳性Akata、Raji和B958细胞系DNA 作阳性对照,EBV阴性Ramos细胞DNA作阴性对照。

1.6 亚硫酸盐基因测序

为进一步检测LMP1和LMP2A启动子区域CpG位点具体甲基化状态,并验证MSP结果,参考文献设计引物行亚硫酸盐基因组测序(BGS)[78],该引物序列位于MSP引物序列外侧,见表2。PCR反应体积为25 μL,包括亚硫酸氢钠修饰的DNA模板2 μL,1 U热启动DNA聚合酶TaKaRa,1.5 mmol/L MgCl2,0.2 nmol/L dNTP和0.6 mmol/L 引物。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然后95 ℃变性30 s,最适温度退火30 s,72 ℃延伸1 min,共38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扩增产物置20 g/L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紫外线凝胶成像系统观察结果后送测序。表1 甲基化特异性PCR引物启引物类型核酸序列表2 BGS测序引物引物类型核酸序列B958对应序列退火温度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PPMS 1.5[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校正χ2检验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 Cp、Wp及Qp甲基化检测

MSP检测结果显示,B958细胞中未检测到Cp的甲基化,Raji细胞中Cp高甲基化,但在Akata细胞系中同时检测到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Cp。Raji和Akata细胞系中Wp呈高甲基化,但在B958细胞系中则呈部分未甲基化现象;3种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Qp的甲基化。本实验检测的52例EBV阳性肿瘤组织均表现为Cp和Wp高甲基化状态,而Qp呈低甲基化状态。MSP检测3种细胞系和部分EBV阳性标本Wp、Cp及Qp甲基化状态的电泳结果见图1~3。

2.2 LM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

MSP检测结果显示,32例EBV相关胃癌组织中LMP1启动子均呈高甲基化状态;20例鼻咽癌标本检测到3种MSP结果类型,其中包括M型9例(45%)、U型6例(30%),M+U型5例(25%),结果见表3。图4为MSP检测2种EBV阳性细胞系和部分EBV阳性标本LMP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电泳结果。BGS检测结果显示:B958和Akata细胞系LMP1编码基因启动子区的25个CpG位点均没有发生甲基化;EBV阳性肿瘤组织的检测结果与MSP结果基本一致,除N43外,其余标本该区域25个CpG位点呈甲基化状态。见表4。

2.3 LMP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

MSP检测结果表明,在84.38% (27/32)EBV相关胃癌和40%(8/20)的鼻咽癌标本中,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表现为高甲基化,结果见表3和图5。BGS检测的结果显示,B958和Akata细胞系LMP2A编码基因中启动子区的20个CpG位点均没有发生甲基化;EBV阳性肿瘤组织的检测结果与

Q7、Q31、Y13A 为EBV阳性胃癌标本,N31、N43为EBV阳性鼻咽癌标本,Akata、Raji、B958为EBV阳性细胞系。M代表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引物M1/M2的PCR结果,U为采用甲基化特异性U1/U2引物的PCR结果。表3 MSP检测EBV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启动子类型甲基化类型EBVaGC(例)EBV阳性NPC(例)

MSP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见表4。BGS测序结果证实,5例MSP结果呈U+M的EBV阳性肿瘤标本(Q215、DA53、DA78、DA93和N36)中,LMP2A启动子区域CpG位点呈部分甲基化。在3例EBV阳性胃癌标本(DA53、DA78和DA93)中,LMP2A编码基因部分CpG位点存在2种不同的甲基化形式,即甲基化(C)与未甲基化(T)同时存在(图6)。

2.4 LMP1和LMP2A基因启动子在EBV阳性胃癌和鼻咽癌中的甲基化率

EBV阳性胃癌组织中LMP1和LMP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癌组织,差异有显著性(χ2=19.15、11.01,P

图5 MSP检测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电泳结果

图中序列276对应表4中的CpG位点是14,287对应的CpG位点是15,310、313、315对应的CpG位点分别是16、17、18。如图所见位点14、15存在两种波峰,提示C与T同时存在;位点16、17、18仅一种波峰,即C。表5 EBV阳性胃癌和鼻咽癌中LMP1p和LMP2Ap甲基化率的比较组 别nLMP1p阳性(例)阴性(例)甲基化率

3 讨 论

基因表达调控区域的DNA序列发生化学修饰可影响基因表达,DNA甲基化是最重要的修饰形式之一。本实验证实,EBV相关胃癌和EBV阳性鼻咽癌组织中,病毒基因表达调控区DNA的甲基化与EBV潜伏期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编码EBV核抗原EBNAs的启动子包括Wp、Cp和Qp,其中Wp和Cp为EBNAs的共同转录启动子,可转录合成全部6种EBNAs mRNA,而Qp为EBNA1的专有启动子,选择性转录合成EBNA1 mRNA。EBNAs在EBV相关胃癌及鼻咽癌组织中表达类型相同,仅EBNA1表达,其表达受Cp、Wp和Qp等3种启动子调控[10]。实验证实,Wp和Cp引物序列所含CpG位点的甲基化状态可很好地反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56]。本研究MSP检测结果显示,在EBV相关胃癌及鼻咽癌组织中Wp和Cp表现为高甲基化,而Qp则未发生甲基化,表明潜伏Ⅰ和Ⅱ型EBV阳性肿瘤组织中EBNA1的表达由未甲基化的Qp启动[1112]。由此可见,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状态与EBV基因表达密切相关,并呈反向关系,即DNA甲基化一般抑制基因表达;而非甲基化一般与基因的活化相关。

通常认为在潜伏Ⅲ型细胞系中,EBNAs的表达受Wp/Cp调控,而Qp处于沉默状态。本实验结果显示,在B958细胞系中Wp、Cp和Qp均呈低甲基化状态,表明EBNA1的表达由三者共同调控,其他EBNAs的表达则由Wp/Cp调控。研究证实,Raji细胞所有Ⅲ型潜伏基因均表达,理论上6种EBNAs mRNA的转录表达是由Wp/Cp启动,但本研究显示Raji细胞系中Wp和Cp呈高甲基化状态,提示EBNA1的表达受Qp调控,其他EBNAs的表达不受Wp/Cp调控,推测Raji细胞系中EBNAs的表达存在其他调控机制。研究显示,EBV阳性BL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时易发生表型改变,如EBV核抗原表达的改变,早期传代病毒基因表达呈高度限制性,仅EBNA1表达;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晚期至少表达9种不同的病毒蛋白(EBNA1、2、3A、3B、3C,LP,LMP1、2A、2B)[1314]。我们的结果也显示,Akata细胞系Cp区域有少量CpG位点未发生甲基化,而且Akata细胞系LMP1和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也反映出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发生了表型改变。推测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与人体内环境明显不同,缺乏免疫监视,对细胞系的研究可反映但不能代表原始肿瘤组织中EBV主要潜伏期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因此有必要对原始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研究。

BGS检测LMP1和LMP2A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结果表明,2种上皮来源的EBV阳性肿瘤组织中存在病毒基因启动子不完全甲基化现象。1996年,ROBERTSON等[14]在对EBV阳性BURKITT淋巴瘤和HODGKIN病肿瘤组织中Cp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时就发现存在不完全甲基化现象。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也证实,LMP1和LMP2A在EBV阳性胃癌组织中表达不同,其中LMP1不表达,而LMP2A仅在部分标本中表达[15]。FAHRAEUS等[16]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到LMPs在约71%鼻咽癌组织(标本来源中国)中表达。本研究结果显示,2种EBV阳性肿瘤组织中LMP1和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有所不同,在EBV相关胃癌标本所有的LMP1基因启动子和绝大部分(27/32)LMP2A编码基因启动子呈高甲基化状态;而在鼻咽癌组织中,LMP1和LMP2A编码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明显下降,高甲基化率分别为45%和40%,表明EBV相关基因调控区域DNA甲基化状态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机制之一。BGS检测结果所示的部分EBV阳性胃癌组织标本中部分CpG位点U与M同时存在,我们推测其原因有两种:一是等位基因甲基化情况不一致;二是病毒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不同(病毒部分DNA甲基化而另一部分DNA未甲基化)。

总之,EBV阳性胃癌及鼻咽癌组织中,EBV主要潜伏期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状态与其表达呈负相关,EBV基因的高甲基化状态有助于其逃避免疫活性个体的免疫系统的监视,并长期存在宿主细胞内,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MASUCCI M G, ERNBERG I. EpsteinBarr virus: adaptation to a life within the immune system[J]. Trends Microbiol, 1994,2(4):125130.

[2]ADMS A. Replication of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genomes in Raji cells[J]. J Virol, 1987,61(5):17431746.

[3]VOGT P, JONES P A. Current topics in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DNA methylation and cancer[M].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0:2134.

[4]FUKAYAMA M, HAYASHI Y, IWASAKI Y, et al. EpsteinBarr virusassociated gastric carcinoma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of the stomach[J]. Lab Invest, 1994,71(1):7381.

[5]TAO Q, SWINNEN L J, YANG J, et al.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major latent promoter C in iatrogenic B cel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 Application of PCRbased analysis[J]. Am J Pathol, 1999,155(2):619625.

[6]HUTCHINGS I A, TIERNEY R J, KELLY G L, et al. Methylation status of the EpsteinBarr virus (EBV) BamHI W latent cycle promoter and promoter activity: analysis with novel EBVpositive Burkitt and lymphoblastoid cell lines[J]. J Virol, 2006,80(21):1070010711.

[7]TAKACS M, SALAMON D, MYOHANEN S, et al. Epigenetics of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genomes: high resolution methylation analysis of the bidirectional promoter region of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 and 2B genes[J]. Biol Chem, 2001,382(4):699705.

[8]SALAMON D, TAKACS M, SCHWARZMANN F, et al. Highresolution methylation analysis and in vivo proteinDNA binding at the promoter of the viral oncogene LMP2A in B cell lines carrying latent EpsteinBarr virus genomes[J]. Virus Genes, 2003,27(1):5766.

[9]周晓彬,纪新强,徐莉. 医用统计学软件PPMS 1. 5的组成和应用特点[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1):91.

[10]YOSHIOKA M, KIKUTA H, ISHIGURO N, et al. Unique EpsteinBarr virus (EBV) latent gene expression, EBNA promoter usage and EBNA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us in 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J]. J Gen Virol, 2003,84(5):11331140.

[11]BROOKS L, YAO Q Y, RICKINSON A B, et al. EpsteinBarr virus latent gene transcript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s: coexpression of EBNA1, LMP1, and LMP2 transcripts[J]. J Virol, 1992,66(5):26892697.

[12]DEACON E M, PALLESEN G, NIEDOBITEK G, et al. EpsteinBarr virus and Hodgkin’s disease: transcriptional analysis of virus latency in the malignant cells[J]. J Exp Med, 1993,177(2):339349.

[13]ROWE M, GREGORY C. EpsteinBarr virus and Burkitt’s lymphoma[M]// KLEIN G. Advances in viral oncology, v018. tumorigenic DNA viruses. New York: NY, Raven, 1989: 237.

[14]ROBERTSON K D, MANNS A, SWINNEN L J, et al. CpG methylation of the major EpsteinBarr virus latency promoter in Burkitt’s lymphoma and Hodgkin’s disease[J]. Blood, 1996,88(8):3129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