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国际金融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国际金融管理论文

第1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国际金融 课程 教学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与巨额国际资金流动使国际金融从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逐渐成为既有成熟理论体系又有独特实际技能,既有宏观分析又有微观操作的独立学科。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国际金融活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国际金融理论的研究以及国际金融技术使用与创新受到高度重视,社会对国际金融方面的人才需求强烈。鉴于此,我院于1996年开始开设国际金融课程,尽管目前没有金融本科专业,但7个本科专业中,除会计专业外,其他专业均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将10多年建设,国际金融教学各方面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对国际金融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处于不断发展与变化中,国际金融的内容涉及也非常广泛。对于我院7个本科专业而言,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都必须掌握,但由于学时有限和专业不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其他教学内容必须有所取舍和改革,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内容充实到教学当中。对于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重点突出国际金融宏观部分的内容,主要围绕经济开放下的外部均衡问题展开,研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理论、汇率理论、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国际储备理论等,从而揭示一国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均衡的规律。对于其他5个专业,由于属于管理学科,应侧重讲授国际金融微观内容,如外汇管制、外汇风险管理、外汇市场交易、国际结算业务、衍生工具交易等相关内容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必要调整和删减,可以突出各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另外,应鼓励任课教师重视教学内容的动态发展,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最新的国际金融前沿理论和当前世界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心环节。应彻底改革传统上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填鸭说教式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通过课堂讨论,将基础理论寓于讨论之中,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当的讨论选题成为课堂讨论的关键。首先,讨论的选题需要充分运用国际金融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因为讨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并运用基本理论观察和分析现实金融问题。其次,讨论的选题要紧扣现实,因为国际金融理论和业务日新月异,将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趋势有机引入课堂,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很方便,并能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书本学活。最后,选题要能分割为多个部分,以便于学生划分相应的专门学习小组,集中针对所分配的选题进行准备。这样既可以避免面面俱到、使讨论难以深入,又能最终达到全面参与讨论的良好效果。

案例教学是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不少案例的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确定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所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案例千千万万,并非都有价值,所以精心筛选很有必要。另外,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启发和教育学生,变教条为鲜活,因此,案例教学应保持其生动性。

模拟教学可以通过参加实地考察和模拟实验来实现。学生参加金融业务的实践,可以有效地解决书本上的疑惑,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组织学生到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金融机构的组织构成、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过程,建立直观的印象,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也可以通过建立金融教学综合模拟实验室,引进金融教学软件,在专业实验人员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金融业务的模拟。或利用某些证券网站提供的在线模拟炒股、炒汇交易等免费资源,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提高学生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掌握国际金融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状况,国际金融这门课程有必要实行双语教学。从我院的实际出发,也应逐步开展国际金融的双语教学实验。从国内双语教学来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第二是中英文双语混合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使用中文;第三是全外语授课,平时作业和考试全部或至少部分使用外文;第四是全外语教学,授课、做作业、考试全部使用外语。由于我院没有金融专业,金融相关课程比较少,在开展双语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我院的师资条件、听课对象的外语程度、课程要求等实际情况,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双语教学可以选用较简单的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等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全外语教学。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推动教学方法改进的有效途径,应用先进的国际金融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国际金融教学的市场适应性。当前,我院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网络教学,只是还未有效发挥其作用。应鼓励教师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学容量大、方式灵活、信息快捷、模拟生动的优点。另外,将教案、习题、案例资料制作成网页,供学生登陆学习,并利用网站论坛、博客等,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参考文献:

[1]蔡幸.论顺应本科教育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调整.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第2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 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综合性、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很强的课程。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别是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许多经济、金融部门需要大量既通晓国际金融理论、又熟悉国际金融实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十分重视《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探索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当前《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1、内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

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国际金融”课程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在国外,许多大学的商学院和经济学院都开设此课程,但商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课程等同于“国际财务管理”(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即站在“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讨论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因此许多内容都属于微观层次的研究;而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则以“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为主要内容,属于宏观层次的研究。在国内,传统的国际金融课程都较多地研究诸如汇率、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资本流动等宏观金融问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的扩展和深入,国内“国际金融”课程开始融汇西方国际金融课程的两个层次,典型的代表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教研组提出的“国际金融市场――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国内高校率先开设了集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国际金融课程。因此,这里所讲的国际金融课程的内容相当广泛,里面既有理论的分析(如国际收支理论、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还有实务的介绍(如外汇交易实务,外汇风险防范实务等),也有政策的研究(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

2、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国际金融》广泛的课程内容和应用环境决定了本课程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上。

(1)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知识,如有关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这些内容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国际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应用国际金融理论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国际金融现实问题的能力。不仅从微观层面透彻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金融现象,而且能从宏观层面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等。

(3)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即期、远期、掉期、套汇与套利、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等)、外汇风险管理(进出口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等)、贸易融资业务(福费廷业务、保理业务、出口信贷业务的运用等)。通过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做应用型金融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较强的时代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国际金融领域的新现象、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华尔街投行的“绝迹”,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相继被政府接管;伴随着全球出现的流动性危机与信贷紧缩,欧美掀起金融机构国有化或半国有化的浪潮,金融系统出现空前规模的去杠杆化,还有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越南发生的金融动荡,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外汇储备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及外汇储备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等等。

日新月异的国际金融实践也推动着国际金融理论不断深化和发展。近10年来,国际金融理论发展非常迅猛,尤其是在汇率决定理论、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理论、国际金融监管理论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因此,《国际金融》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国际金融》课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不能采用传统的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必须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及形式,才能很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国际金融》课程教学应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主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二、《国际金融》课程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在高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不少课程的教学中,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层次仅仅停留在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演示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势。其实,多媒体教学可以以文字、表格、图形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录像等形式讲述课程,从而增强授课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讲好本课程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入网络教学手段。在上课过程中,可随时利用网络,结合授课内容,介绍、观看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最新事件及评论等。如在讲外汇与汇率这部分内容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带领学生浏览华尔街日报、伦敦金融时报等网站查看国际外汇市场行情和汇市评论。在讲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时,可带领学生在凤凰财经网上观看一些专题讲座视频,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了解最新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讲购买力平价理论时,可带领学生浏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网站查看“巨无霸指数”公布的情况。在讲外汇衍生金融工具时,可带领学生浏览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网站查看相关的合同交易数据。在讲国际收支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查看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在讲欧元时,可带领学生浏览欧洲货币联盟中央银行网站了解欧元的实施情况。在讲外汇储备时,可带领学生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金融界等网站查看我国最新的外汇储备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的许多图形、表格等。在讲汇率制度时,可带领学生浏览香港金管局网站了解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相关情况等等。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教师及时、全面地了解最新的国际金融信息和国内外金融理论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添加较新的统计资料、图片等信息,也有助于学生对最新的热点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2)利用专题音像资料进行多媒体教学。如在讲世界主要外汇市场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世界外汇市场交易概况”的光盘;在讲金融危机时,可让学生观看“亚洲金融风暴”的光盘等。通过观看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比较强的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3)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的PPT演示工具。《国际金融》课程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及理论的逻辑性较强,为了讲清楚、讲透彻这些概念或理论的来龙去脉,在制作PPT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多用示意图、纲要图和简单的动画,避免将word文件中的大量文字直接贴在课件中而将PPT变成了教材的翻版。如用示意图给学生介绍汇率理论的发展脉络,用示意图将汇率理论中资产市场说的模型分类展示给学生,用纲要示意图给学生讲解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用简单的动画来描述套汇或套利的过程等等。这些示意图虽然简单,但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的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

《国际金融》课程中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国际金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案例。在国际金融课程中进行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时,可引入二战后日元汇率走势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的案例;在讲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时,可引入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越南金融动荡的案例;在讲外汇衍生产品市场时,可引入巴林银行破产事件、中航油石油衍生产品亏损事件、法国兴业银行事件、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案例;在讲离岸金融市场时,可引入人民币NDF交易的案例;在讲最适货币区的理论及实践时,可引入欧元诞生的案例等等。这些案例有的可以由教师讲解、分析,有的可以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成立案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国际金融领域经常出现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如在讲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在讲外汇储备时,可以使学生所掌握的信息与知识得以相互补充,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如在讲人民币汇率问题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在讲外汇储备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有哪些;在讲国际资本流动时,可组织学生讨论近年来热钱流入我国的数量及途径等问题;在讲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三元悖论”时,可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在讲外汇风险管理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外贸企业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采用了哪些方法和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在讲国际收支时,可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促进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等等。

3、灵活的双语教学

实施双语教学,是《国际金融》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该课程冠以“国际”一词,学生学习的都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进行规范表达,能通过各种媒体(尤其是是英文网站)获取国际金融的最新信息和动态,能用英语在有关国际金融的实际工作中与外国人沟通和协作等。所以,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国际金融》课程必须利用双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从事涉外经济活动的能力。

但需注意的是双语教学可能带来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过分注重英语语言本身,而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理解;二是教师由于用英文授课存在着降低课程难度的倾向,结果造成学生对双语课程内容的掌握过于浅显,不利于后续专业课的跟进。要克服这些问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双语教学必须灵活,双语教学中中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而定,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难度而定,如在讲授汇率含义、外汇行情、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等相对简单的内容时,英语的比重可以大一些;而在讲授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理论、金融危机理论、外汇风险管理等较复杂的理论和实务内容时,中文的比重要加大。

三、《国际金融》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国际金融》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国际金融的操作业务、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等实务性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来说,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可通过“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来实现。

1、多渠道的模拟实践教学

模拟实践教学就是通过对各种真实金融交易环境的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目前,许多财经类网站提供免费的模拟交易账户,学生在这些专业网站注册后,就能够运用真实的市场交易环境和行情,以模拟账户体验各种金融交易。如在讲授外汇交易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像美国嘉盛集团提供的 模拟外汇交易平台、省略嘉瑞基外汇之星网站模拟交易平台、FX Solutions(fxsol)-GTS模拟外汇交易帐户等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这些外汇模拟交易平台提供的货币种类和市场报价,与真实市场同步,还有24小时外汇新闻、简洁易用的外汇图表、汇市评论、外汇讲座等。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通过建立金融实验室来进行模拟实践教学。所谓金融实验室,其实就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信息手段,将原本必须在金融市场或别的场所实现的工作,在实验室里模拟再现,用高度仿真的场景,预先历练学生的实战能力。装备较好的金融实验室(如国内较著名的世华财讯金融实验室系统和国泰安金融实验室系统)一般都有“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金融教学系统”是一个资讯平台,它主要提供即时的囊括了证券、外汇、期货、黄金、债券等多个投资领域的财经资讯、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实时行情和历史数据以及权威专家的专业评论和深度分析。“模拟交易系统”是采用与现实环境同步的实时行情数据,进行证券、期货、外汇投资等金融领域的模拟交易。《国际金融》课程中有关外汇交易的教学可以借助“金融教学系统”这个资讯平台了解外汇市场的即时行情、最新的外汇市场新闻资讯和汇市评论等,也可以借助“模拟交易系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以加强学生对外汇知识的理解,熟悉外汇交易流程,学习外汇投资技术分析方法和体会外汇投资的风险。

另外,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模拟金融交易大赛进行实践教学,如现在国内比较有名的世华财讯全国大学生金融投资模拟交易大赛,该大赛以“智慧理财”为主题,为全国金融高等院校搭建了一个金融基础知识教育与实战交易操作相结合的平台,比赛包括股票、期货、外汇、股指期货四个领域的模拟交易。结合《国际金融》课程,教师可带领和指导学生参加外汇模拟投资交易,在实战中训练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和操盘能力。

2、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教学

除了模拟实践教学外,参加社会实践也是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实际应用和具体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相关院系可与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工作内容和环境,为学生毕业后尽快进入角色奠定基础。从《国际金融》课程来看,通过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证券公司了解外汇交易业务的流程,可带领学生去银行了解贸易融资业务的基本技能,可带领学生去期货交易所了解外汇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过程,可深入外贸企业了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等等。

另外,可以聘请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操作性指导,使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资讯、行业背景以及实际业务操作经验等。

【参考文献】

[1] 陈雨露: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3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金融;教学方法

Abstract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has been introduced by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ndcolleges. Various obstacles to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se obstacl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e have to choose right contents, books and teaching methodsand modes for students who majored different subjects.

Keywords:Bilingual Teaching;International Finance;Teaching Methods

1.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建设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不少高校鼓励老师 采用双语教学讲授国际金融。可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在实践中存在不少 问题,在一些高校学生害怕甚至抵制双语教学,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对于每门课程双语教学 存在的共同难点,许多学者已经发表论著阐明自己的观点,不需要笔者在此文中赘述。本文 的目的在于从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出发,找出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障 碍和难题,供同行借鉴。

2. 实施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国际金融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但是很多年以来,国际金融学只是国际贸易学的 一部分,处于从属地位,没有形成独立的体系。直到二十世纪 60 年代前后,美国出版了几 本以国际金融为题的专著,国际金融学才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大学的课堂上讲授[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设国际金融学,虽然历史不长,但不少学者积极撰写国际金融学教材, 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开设的国际金融学更成熟,通过引进原版教材, 西方的国际金融体系让国内的任课老师耳目一新,学生可以直接学习原汁原味的国际金融理 论。同时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课程内容要求师生都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这样才能学到 最新的国际金融理论,分析不断出现的国际金融新问题。没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只能学 习别人翻译的作品,翻译的作品除了存在时间滞后问题外,还可能因作者的表达而在一定程 度上偏离原文的含义。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亦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英语学习目的的认识,中国学 生从中学开始学习英语,可是到了大学,许多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英语这门工具,这是因 为学生们一直是为学英语而学英语,或者是为了英语考试而学英语,十年寒窗学英语,结果 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真是太可惜。其实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掌握英文这一交流工 具学习西方先进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在网络、传媒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英语水平高的学生 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所以开展国际金融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语言 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重新认识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

3. 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特有问题

同其它学科双语教学一样,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存在不少共同问题和障碍,这些障碍分 别来自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不少学者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2]。为了避免重复建 设,本文只针对国际金融学双语教学中特有的问题和障碍,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 择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1 教学内容方面

关于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国内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 也就是国际金融学具有宏观性、微观性和综合性,研究的问题错综复杂。其内容既涉及到全 球性的国际收支平衡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在货币与金融方 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各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矛盾与协调及其对国民收入、国际收支以及 世界经济带来的种种影响等。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学主要分析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 各种形式,如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国际储备、国际借贷、国际债务、国际金融一体化等一 系列问题[3]。同时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学好国际金融学,学生必 须具备一定的会计学、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学、货币银行学基础。正是因为国际金融学内 容丰富复杂,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与经济学院开设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 并不完全相同,前者住注重微观部分的讲授和国际金融实务,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 发,讲授如何在国外筹资和投资,如何进行风险管理等内容。而在经济学院,则注重国际金 融理论的讲授,不少高校开设国际经济学,内容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贸易。我国出版的 国际金融教材颇具自己的特色和优点,既包含国际金融理论,又包含国际金融实务,理论联 系实际,但因为受到课时和教材篇幅的限制,所以有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为 学生深入讲解。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在讲授中采用双语教学,这意味着越 来越多的学校将国外的教材引入中国课堂。同一门课程,中外不同的教学内容,使教师在讲 授时不知该如何取舍。

3.2 双语教材的选择

如前文所述,在西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国际金融学内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不 同的国际金融教材内容存在较大差别,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国际金融教材主要来之英美,主 要代表作有 Obstfeld, M.和 K. Rogoff 合著:Foundations of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2006";Grossman, G. 和 K, Rogoff 合编: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1, North Holland,2005";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Addison Wesley Longman 公司 ;RichardM1Levich 著: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出版;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Ephriaim Clark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中,Obstfeld 和 M. Grossman, G 为第一作者(或编者)

出版的教材 主要针对国 外的研究生 [4] ,其难度 略高于中国 金融本科专 业的要求 。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主要讲解

国际金 融理 论。 RichardM1Levich 著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Prices and Policy, McGraw-Hill 注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分析。Davod K, Eiteman, ArthurI, Shonehill 和 Michael H, Moffett 合著:Multinational Business Finance, Addison 强调国际金融管理。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在西方是 MBA 教材,体系上却与我国的教材比 较相似,区别在于该教材更注重对金融衍生品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写作。国外原版教材语言纯 正,体现了西方的逻辑、文化,尤其是其推理过程、思维方式的不同能很直观地显现出来, 并且往往体现了新的教学原则和教法。面对这些优秀教材,任课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甚至赏心 悦目,但是只能选择一本作为教材,如何取舍无疑是一大难题。

3.3 教学方法方面

双语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母语教学方法其实本身并没有太大差异,然而双语教学增加 了教师表达和讲授的难度,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在实践中,一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 水平达不到双语教学的要求,畏惧甚至反感双语教学,由此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在课堂上 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这不仅会冲淡教师上课的热情,也进一步增加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 讲授的难度也更高。从双语教学的模式来看,主要有沉浸型、过渡型、翻译式、保持型、和 双重语言教学等模式[5],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该选择哪一种模式,也是任课教师困惑的难

题。

4. 对策

提高国际金融双语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因材施教,不同专业的学生传授不同的教学内 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另外,教材的选择也十分重要。

4.1 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教学内容

因为国际金融学的内容很多,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传授不同的教 学内容,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本土化,联系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国际收支状况、中国国际金 融市场的发展等实际,因为这些内容,一般不会在外国学者的著作中出现。笔者认为,对于 金融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讲授内容应该最深也最全面,不仅是理论还 是实务部分,要求都应该比其它专业高得多。对于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与调节、 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金融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监管、金融衍生品、 金融风险管理等难点,应深入讲授。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与国际 贸易专业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起来,比如说为学生深入讲解外汇风险管理、国际结算等方面的 内容。 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可以将国际金融理论作为讲授的重 点。而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同学往往金融学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计划中的国 际金融课时又比较少,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首先保证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的传授,然后再选择 比较容易又具趣味性的国际金融实务,比如外汇交易、套期保值等内容。

4.2 参照国内优秀教材,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

外文教材有不少优点,但是外文教材缺乏对国内国际金融热点问题的阐述,同时外文教 材也缺乏丰富的教辅资料,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要参照国内的中文教材。笔者认为,对学生推 荐国内优秀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姜波克、陈雨露老师以及老一辈的国际金融专家陈彪如和 钱荣堃编写的教材都是非常严谨和漂亮的,符合我国国情,选择外文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时, 不仅不能忘记这些教材,而且应该向学生推荐强调这些教材的优点。根据这些教材的体系, 选择合适的外文教材,这样即便是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同学,也能够从中文教材得到启发,有 助于自己理解外文的含义。笔者认为,对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学的学生,可以为他们选择 PaulR1Krugman 和 Maurice Obstfeld 合著: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因为这 本教材注重国际金融理论的讲解,同时包含的国际贸易的内容。而对于金融专业的同学,可 以选择北京大学影印的 international finance(由 Ephriaim Clark 著),这本教材既包含国际金 融理论,又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实务内容全面、语言表述深入浅出。但是这本教材在国外主要

为 MBA 学生准备,所以国际收支理论和汇率理论方面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在讲解时可以 适当补充教学内容,增加教学难度。

4.3 因材施教,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教方(教师)和学方(学生)的默契配合,再富有激情老师面对冷漠无互动的 学生也会变得沮丧。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英语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见表 1),有些 学生对双语教学充满热情,有些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误人子弟,各有各的理由。恰当的教学方 法和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应采取不 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表 1 截至 2007 年 9 月末某高校 2005 级金融专业学生四、六级通过人数和通过率

班级

金融一班

金融二班

金融三班

金融四班

总人数

51

49

45

45

四级通过人数

15

24

28

18

六级通过人数

1

4

6

5

四级通过率

29.4%

48.98%

62.2%

40%

六级通过率

1.96%

8.16%

13.3%

11.11%

表 1 的数据显示,金融一班和金融三班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然在这两个班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收效和学生的反馈也同样会存在差异。在实 践中,我们采用的办法是打乱学生原有自然班的安排,按学生的意愿和四、六级的通过率对 学生进行分班,分层次授课。学生们被重新分为五个小班,将英语成绩最好的同学和喜欢英 语的同学划分到相同的班级,对他们采用过渡型教学模式,老师在讲授中英语表达可以达到80%以上。国际金融案例层出不穷,所以在方法上,尽量给这些英语好的学生安排课后案例 阅读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英语最差的学生,应耐心 鼓励他们,其实笔者始终认为,高校学生不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代表英语水平低,只 要持之以恒,他们也一样能够运用好英语。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采用双重语言教学模式, 同时采用两门语言,英语表达可减少到 30%左右,逐步将学生引入双语教学中来。对于外 语水平居中的学生,可以采用保持型模式,英语的表达在 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笔者 认为沉浸型和翻译式这两种模式在国际金融双语教学中都不可取,前者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后者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

以上观点,只是作者的粗浅认识,供同行借鉴,希望我国的双语教学质量不管提高,也希望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彪如. 国际金融[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 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经济师,2005,(1)

[3] 钱荣堃. 国际金融[M],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4] 邹宏元;何泽荣. 中美两国大学本科《国际金融》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比较[J], 财经科学,2002增刊

[5] 邹艳. 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8

[6] 姜波克, 国际金融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7] 申沛;冯永平.推进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2)

第4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第一届(2009)与第二届(2010)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交叉科学学会、大连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术机构、院校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大力支持。2010年会议出版的《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管理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已经被CPCI(原ISTP)检索,同时被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香港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与院校图书馆收录。两届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管理领域的研究思想融合,丰富了现代金融研究的视野,为各校金融财务专家的交流与深入探讨提供了良好契机。

本次研讨会由美国新泽西州大学Rutgers商学院著名的金融学专家吴仰儒教授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彭龙教授担任组委会名誉主席,大连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李延喜教授担任组委会主席。参会的嘉宾来自于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及相关领域,此外,参与国际会议的还有国内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期货机构、证券公司等)代表,知名企业的财务高管人员等。

在此,本届研讨会学术委员会、组委会所有成员与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诚挚地欢迎您届时光临。希望在您的支持与帮助下,通过本次会议提供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平台,促进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同时也为您的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本次会议将继续出版《第三届(2011)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文集将被CPCI(原ISTP)收录。欢迎您就本次会议的议题积极投稿,与大家一起分享您的研究成果。

会议的具体情况及投稿要求,请登录:

【重要期限】

即日起至2011年4月30日 论文投稿截止

2011年5月15日 论文录用通知

2011年6月29日 会议报到

2011年6月30日-7月1日会议召开

【会务组联系方式】

地址:中国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邮编:116024

电话:+86-411-84706507,84706391,84707982 传真:+86-411-84708342

第5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 语域理论 金融英语翻译 对等原则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世界之间的国际金融往来日益频繁和广泛。国际金融活动涉及各国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业务往来及信息交流,更涉及各国际金融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BI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等国际金融组织对各国金融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提出的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参与国际金融活动频率的增加,金融英语(Financial English)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英语翻译就成为国际金融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向英语研究者和翻译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刘法公教授提出商贸汉英翻译“忠实 (Faithfulness),准确(Exactness), 统一(Consistency)”的六字原则,这对金融英语翻译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他指出,“忠实”原则是指“正确地将原文语言的信息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 要求信息内涵上相等”;“准确”原则是指“译者在将原文语言内容转换到译文语言内容的过程中选词准确, 做到概念表达确切,物与名所指正确,数码与单位精确”;“统一”原则是指“在汉英翻译过程中译名、概念、术语应始终保持统一,不允许将同一概念或术语随意变换译名。”然而我国金融英语翻译的现状还不尽人意, 主要是由于目前对金融英语翻译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比较分散; 其次,大量的翻译研究者钟情于文学翻译及其理论研究,较少有人涉足适合金融英语翻译的独特原则的探讨; 再加上在金融翻译实践中, 许多译者由于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及对金融翻译的策略、技巧掌握不够, 导致在金融翻译中出现很多错误。博大精深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视角入手,拟从三大情景因素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解析在金融英语翻译中应遵循的对等原则,其内涵应该是寻求原文与译文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上的对等,并以翻译2010年7月IMF对美国的金融系统稳定评估(FSSA)报告为例来阐述对等原则的实际应用。目前,IMF和世界银行正在对我国开展FSAP评估,并将在评估结束后向全世界IMF对我国的FSSA报告。准确地翻译美国FSSA报告有助于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了解IMF评估视角,从而更好地为我国金融监管提供参考依据。

二、语域理论视角下的金融英语翻译

在我国翻译界有史以来存在着众多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从支谦提出的“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的翻译方法,到严复的“信、达、雅”,钱钟书的“化境”论,傅雷的“神似”论,鲁迅体现出的“异化”论等,都为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做出了不可否认的贡献。当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理论基础上,翻译研究者们也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西方翻译理论。从西赛罗的“作为演说家的翻译”,到多雷的“翻译五原则”,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奈达的“动态对等”,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等。在源远流长、百花齐放的翻译研究进程中,研究者们一直在求索用怎样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笔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对等含义的阐述对于金融英语翻译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对等的含义

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到翻译领域已有40多年的历史。系统功能学是通过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综合研究而建立起来的, 而且在应用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践性。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领军人物黄国文教授指出,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在1999至2002年间历经了学术上的研究热潮,其理论兴趣的一大热点就是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用于翻译研究。作为一个体系较为完备的语言学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各分支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资源。根据韩礼德的观点, 翻译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活动, 对等在本质上不是形式的对等, 而是语境的对等。由于意义系统受制于语言社会文化语境, 因此, 寻求意义的对等实际上是寻求两种语言情境的对等, 也就是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相同的语境中功能的对等。胡壮麟是我国较早运用韩礼德语言学理论讨论翻译问题的学者之一。他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三大元功能的论述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概念“对等”的内涵作了深入解析:“翻译一般是寻求原文和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具有相同的意义和相同的功能。”“翻译的对等关系不能只建立在一种意义(通常是概念意义)的基础上; 在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的概念意义对等的同时, 还必须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在表达讲话者的态度、动机、判断、角色等人际意义, 以及在表达媒介、渠道、修辞方式等语篇意义的对等。在一般情况下,好的译文需在这三种意义上都与原文对等。” 因此,笔者认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可以获知在金融英语翻译中为了达到真正的对等,译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的对等,而是应寻求语篇在不同语境下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的真正对等。金融英语的译者应考虑到语言的本质特征和语言的语境功能,才能使译入语读者接受到和原语文本对等的含义。

2.从语域理论看金融英语的语域特征

尽管已有不少学者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分析翻译现象,然而,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来分析金融英语翻译的研究还有待深入。金融英语翻译涉及众多行业, 贯穿金融活动的各个环节, 其语言词汇丰富多变,句法格式简练严密。笔者认为,正确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来指导金融英语翻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金融英语翻译时,对于翻译金融业务信函、金融报告、国际金融准则和金融监管法规等常见应用文体时, 译者应该知道在译文中如何找到符合目的语的规范译法,并依据语言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来完成翻译任务,寻求语境对等而不是简单的形式对等。根据语域理论, 决定语言特征的三大情景因素是: 语场(field) 即话语范围, 语旨(tenor) 即话语人关系和语式(mode) 即话语方式。语境的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项改变, 都会引起所交流意义的变化, 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 产生不同类型的语域。语域理论强调语言发生的环境,即语境的作用, 认为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 并在一定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和解释。就金融英语而言,语场指的是金融交际活动中的具体内容和主题;语旨指的是参与金融活动双方为了达到共同期望值而表现出的各种关系;语式指的是金融活动中各种应用文体所采取的语言方式和语篇风格。语域理论兼顾了语言内部的纯语言功能和语言的社会功能,这正是翻译所追求的对等意义所在,对于我们分析金融英语翻译也起着指导作用。

三、金融英语翻译中对等原则的体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功能归纳总结为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及语篇功能。在金融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分析金融英语的语域特征出发,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情景因素来把握原语文本的含义, 准确地表达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正是我们在翻译中所追求的“对等原则”的真正内涵。

1.语场因素中概念意义的对等

语言元功能之一的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是语言对于存在于主客观世界的过程和事物的反映, 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场决定的是话语范围。在金融英语翻译中,译者的任务就是让译文读者从翻译中体会到原文语言的宗旨,最大限度地获得寻求与原文概念意义上的对等。译者必须充分了解金融英语语场中词汇的特殊性,选择与其概念意义对等的表达。由于金融活动的范围很广,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多个领域,而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因而,金融英语语场的多题材性决定了其在词汇上的特殊性。金融英语的专业词汇都有其特定的、精确的含义。如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宏观审慎监管),foreign exchange market(外汇市场),Letter of Guarantee(银行保函),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等等。金融英语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词汇与金融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它承载着金融理论和金融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笔者试通过FSSA报告中的例子来分析概念意义的对等:

在普通英语中无法查找到“nonperforming”和“arbitrage”两个词语。我们来看在美国FSSA报告中有关nonperforming 和 arbitrage 的用法:

例1:Bank balance sheets remain fragile and capital buffers may still be inadequate in the face of further increases in nonperforming loans.

误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仍然脆弱,面对进一步增加的未履行贷款,资本的缓冲能力可能仍旧不足。

例2:Every effort should be taken to coordinate these efforts internationally,to ensure they encourage a “race to the top” rather than inconsistent approaches that could widen the scope for regulatory arbitrage.

误译:应尽力协调各国,以保证它们鼓励“冲顶赛跑”而不是采取不一致的监管措施,以防止扩大监管货币套利的范围。

在上述两例的翻译中,译者只做到了词义的字面意义对等,并没有寻求nonperforming和arbitrage一词在此金融英语中的真正含义。实际上,译者要正确翻译nonperforming就必须了解金融英语中关于银行贷款等方面的的术语。在金融英语中,nonperforming一词一般与loans或assets等词连用,意思是“不良的”,而不是我们根据词根含义而杜撰出的“未履行的”或“表现不好的”等意思。因此,例1中“nonperforming loans”应译为“不良贷款”。

例2中的arbitrage一词,在普通英语中很难查到,该词在金融英语中主要是指通过同时买卖

证券或者货币,从中赚取利差的行为,一般翻译成“套利”。在此处,该词的意思为,利用各国金融监管的宽严不同,资金从监管严格的国家流向监管相对宽松的国家,从而可以在监管教宽松国家获取更多利润的行为。因此,可以直接将regulation arbitrage翻译成“监管套利”,而不能误译成“监管货币套利”。由此可见,译者必须具有金融方面专业知识的概念意义,才能运用自身的经验积累,准确无误的传达源语信息。

2.语旨因素中人际意义的对等

人际功能是表达作者看法、态度、评价以及他与读者和听话者的社会角色关系和交流角色关系。语旨决定的是话语关系,即金融双方的关系是正式关系或其他合作关系。任何参与金融活动的人在交际时都要自觉地和有意识地构造自己的语言, 探求适当的词句, 寻找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和词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而由于金融各方社会地位和关系不同, 交流的态度、目的以及方式不同, 都直接影响到句型和语气。所以,译者应从金融英语语旨的正式性目的出发,准确定位作者与受众的关系,寻求人际意义对等,准确表达作者的角度和态度。笔者以美国FSSA报告的例子来分析:

Given the severity of the crisis and the many weaknesses revealed, bolder action could have been envisaged―but the priority now is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engthen mi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establish clear macro-prudential responsibilities…

误译:既然危机的严重性和金融体系的许多弱点已经暴露,已经考虑到要采取更为大胆的行为,但目前应该做的是确保有效推进以下内容: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和建立宏观审慎职责……

这个例子充分体现了报告作者(IMF评估团)与报告接受者(美国金融体系监管者)之间的关系,即IMF评估团是以客观第三方的身份表达对如何加强美国金融体系的建议。在翻译时,译者应充分理解双方关系和说话人的语旨所在,将其体现在翻译的内容之中。比如,原文使用“Given” 表条件或假设,实际上是用了一种非常客观的描述方法,没有直接断定“危机的严重性和金融体系的许多弱点”是既成事实,而是一种评估和推断,译者翻译时,应该从IMF视角出发,将“Given” 一词处理成“假定”更恰当。又如从IMF作为评估第三方的说话关系出发,译者应将“the priority now is to……”翻译成“目前可以做的是……”表建议的句式,而避免用“目前应该做的是……”等命令句型,这样才能让该报告的其他读者准确把握该报告作者的第三方建议视角, 从而正确把握翻译的目的及双方关系。实际上,IMF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不具有直接领导权,就不可能发号施令。另外,“bolder action could have been envisaged”是典型的金融英语常见被动句式。而在翻译成汉语时,译者可以考虑到接受读者的语言习惯,改译成主动句,如“美国已设想采取更大胆的行为。”通过对原文语旨的正确把握,译者才能创造出与原文对等的译文,使译入语读者达到与原文作者之间真正的交流。

3.语式因素中语篇意义的对等

语篇功能指的是将上述两种功能组织成语篇的功能,“语篇功能是讲话者的语篇构成潜势;它使语言相互关联……语篇功能表示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包括言语环境……”。只有通过语篇功能,篇章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才能表现出来。语篇的概念功能是由小句的及物性和语态等来体现的, 语篇的人际功能是由语气、情态和语调三个语义系统来体现的, 而语篇功能则是由主位系统、信息结构和衔接来体现的。 译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词与词、句与句的简单对等而应该上升到语篇的对等。译者应从语式因素考虑,追求总体语篇风格和文体风格的一致。金融英语篇章结构庄重严谨, 简练明确,专业色彩深厚。就金融英语翻译而言,译者应该选择相应的语篇表达方式,行文格式应地道得体、精确简练,符合金融文体风格,让目的语读者能一目了然这是金融文体。笔者将通过FSSA报告中的一段来来解析语篇意义对等的含义:

The costs of the crisis have been massive, in terms of job and output losses, a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in public debt, and enormously damaging spillover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Helpfully, the U.S. policy response was bold and aggressive and has helped restore stability. As a result, most emergency liquidity and guarantee facilities have been wound down, and significant legislative steps are being taken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ory and regulatory system.

译者在理解这样一段金融英语语篇时,要从语式的角度考虑到翻译的目的以及译文所要达到的效果。IMF在这段评估中,首先指出了美国为危机付出的代价的几个方面。在第二个层意思上,通过相应连接词的使用,肯定了美国做出的成绩。最后一个层面的意义指明美国努力的良好结果,并进一步说明了其正在采取的措施。整个语篇句子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内在逻辑关联性极强。这一系列准确严密的表达充分表明了IMF的FSSA报告具有官方性,语言严谨,逻辑性强的语篇特征。IMF在这段文字的第一句话“in terms of”后使用了几个并列结构来表示危机的代价的几个方面,也是对美国金融现状的客观评述。因此,译者在译成汉语时,也要尽量做到与原文在并列结构上的一致。译者在处理“job and output losses”时可以使用增词的技巧,才能达到和后面两个结构在表达上的并列。在语篇衔接上,原文使用了“helpfully”和“as a result”等表示转折、因果和递进等连接词,使整个语篇层次分明。而且,被动句式的使用也使得原文显得客观公正,不涉及人为因素。译者在翻译时,应把握好以上几方面因素,从选择恰当的话语方式出发,力求译文在语篇意义上与原文的对等,可翻译如下:

从就业的降低和产出的下降、公共债务的极度恶化、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损失溢出效应来看,危机的代价是不可估量的。幸运的是,美国所采取的政策是大胆而积极的,并有助于恢复稳定性。正因为如此,大部分的紧急的流动性和担保措施已逐渐减少,而现在美国正采取重要的立法措施以加强监管体系。

从语域理论的视角对IMF的FSSA报告的翻译例子分析可以看出,译者在金融英语翻译中的任务就是要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因素考虑,把语言的纯功能和社会功能结合起来,寻求原语与译文在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上的对等。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对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的策略等一系列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金融英语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学问, 需要人们根据时展不断进行研究。我们通过语域理论的视角,深入地分析金融英语语域的三个情景变量即语场、语旨、语式, 有利于译者更好地实现译文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对等。对于金融英语翻译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翻译工作者不断的寻求更好的翻译策略,提高金融英语翻译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商贸汉英翻译原则探索[J].中国翻译,2002(1):45-47

[2] 司显柱: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评述[J].外语研究,2007,(4):85

[3]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5):16

[4] Halliday, M.A.K.et al.“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A]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Teaching[C].London:Longman, Green and Co Ltd,1964:123.

[5]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88-189

[6]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London:Arnold./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87/2000:35

[7][8][9][10][12]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United States: Publication of Financial Sector Assessment Program Documentation―Financial System Stability Assessment [WE/OL]. 2010-8-29. 省略/external/pubs /ft/scr/2010/cr10247.pdf.2010:5-25

第6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重创了国际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都堪称史上之最,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原有金融监管理论和监管体制的深入思考。金融监管理论对金融监管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积极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理论与经验。本文对金融监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金融危机爆发的特点,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关键词】

金融监管理论;金融监管体制;金融监管改革

一、引言

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或其机构对金融机构所实施的各种监督和管理,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退出等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对金融机构内部组织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合规性、达标性的要求,以及一系列相关的立法和执法体系及过程。金融监管包括金融监督和金融管制两方面。金融监督侧重于复杂的日常行为,而金融管制则侧重于具有同一性规范的编制。

二、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经济学框架下的金融监管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的由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古典经济学所倡导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不断受到批评。另外,监管代表说的主要观点是,把金融监管看做是广大投资者及储户对金融中介实施监督措施的代表。

(二)功能观的监管理论

所谓功能观的监管,即指依据金融体系基本功能而设计的金融监管体制,即一个给定的金融活动由同一个监管者进行监管。功能观金融监管的概念主要是来自于有关金融体系的“功能观点”学说。金融中介功能观大大地拓展了金融监管理论的视野,从而把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

(三)监管激励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监管经济学研究都是经验研究,而不是系统的、理论的,直到拉丰、梯若尔《政府采购与监管中的激励理论》在1993年的出版:将激励问题引入到监管问题的分析中来,将监管问题当作一个最优机制设计问题,在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信息结构、约束条件和可行工具的前提下,运用相对比较成熟的完备合约方法,分析双方的行为和最优权衡,并对监管中的很多问题都尽可能地从本源上内生地加以分析。

三、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理论的变革

(一)加强审慎监管,预防系统性风险

审慎原则是金融监管的核心价值,但传统的监管理念体现为微观审慎,注重对特定金融机构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而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政策以及金融市场的关注。

(二)对顺周期性金融监管的反思

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对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和公允价值会计引起的顺周期性两方面上。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建立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即在经济发展繁荣时期,在金融形势景气时期,资本充足率要求应相应增加。

(三)薪酬激励机制的变革

自危机爆发以来,针对金融业高管薪酬的评论和争议不断。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论坛(FSF)一致认为美国金融机构的高管为了领取高额薪酬,置股东和社会公众利益与不顾,追求高收益同时具有高风险的金融产品,放任金融风险,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理念变革的国际经验借鉴

在全球金融监管政策选择的大国博弈中,我们必须要把握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任何一国的监管体制都必须与其经济金融发展和开放的程度相适应,尽量做到风险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金融市场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在现代市场条件下无论风险管理工具如何先进,都不能避免因为机构内部原因或市场外部的变化而遭受风险事件的影响,这是由其高杠杆率、高关联度和高对称性的特性所决定的。

五、后危机时代下探索金融业监管的中国模式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监管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实行分业监管,是典型的一级多头的分业监管模式。但是,随着金融业混合经营模式的发展和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我国传统的金融监管制度和监管理念难以适应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通过借鉴各国的金融改革经验,我们应该要总结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金融监管模式。

(一)形成一个中心指导

可持续发展金融监管目标的中心应是促进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力支持金融业在低碳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积极作用,要积极探讨金融环保机制、经营策略、激励考核体系,从业务流程与政策上把好项目关,完善惩戒机制。

(二)强调宏观审慎监管

危机的爆发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不足以实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标。因为单个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并不能够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单个金融机构可以将自身的风险转嫁到别的金融机构上,或者将风险产品分割打包出售,但是整个市场上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可转移和分散的。正是由于缺乏一个机构在宏观上对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才导致此次危机具有如此大的规模,破坏力堪称历史之最。我国应吸取教训,在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下植入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

六、结论

西方各国普遍认为市场价格信号是正确的,因此金融危机前主流的金融监管理念是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少监管或者不监管。同时,西方各国还认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也没有必要,因为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会自动淘汰没有必要或不创造价值的金融创新,因此能在市场上经营的金融创新产品都是“好”的。正是这样的监管理念,导致了危机前金融监管的放松及金融监管功能上的重叠交叉与缺位并存,进而引发了波及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在危机过后,人们对原有的金融监管理论及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迅速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改革方案。我国应在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金融发展的监管体制。

参考文献:

[1]金夏中.金融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4)

第7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近年来,鉴于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经常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提供发展的机会。随着我国国民财富快速增长和人们收入额不断增加,金融成为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学科。但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感觉这们学科很难学。究其原因:一是发现大量的从没有接触的专业名称。二是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到国际金理论、政策、实务、管理四个部分。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征

1、研究面广宏观性强

在国内,传统的国际金融课程都无外乎研究、分析国际收支、外汇汇率、国金储备等内容。上世纪60年代末西方出现了国际金融管理学和国际财务管理学专著。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扩展,国际金融教材增添了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如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内容。

2、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时效性强

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到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推进。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事件层出不穷。不断推动国际金融的理论深化与改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监管和国际金融市场理论方面的内容变化。只有不断更新、完善、吸纳新的内容、收集新的相关资料补充教学内容才能满足教学上的需要。

3、课程理论性强学术观点呈现多元性

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课程相比,国际金融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较强的课程。在理论课里,概念化的东西较多,加上平时不接触相关的概念、理论。一上来接触到大量的专业词语的学生往往觉得难以掌握。加上学者们各自的研究侧重点不同、观点上的各有各的理论。学生领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吸收知识造成某种程度困惑。

二、国际金融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1、实行情景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学生才会去积极的探索,才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的情景为的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知识。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在此基础上,更应该针对学生今后可能会面对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同时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采用的这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既可以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认真学习和熟悉相关的金融市场业务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国际金融是经济类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随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的进行补充和更新。

作为经济学中新兴的一门学科,国际金融学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学中一些常见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政策问题,即通过开放经济下对外帐户的构成及不平衡所导致的内外部均衡的相互冲突的分析,学习其解决冲突的理论方法;掌握汇率变动的因素及政府对汇率的管制和干预方法;了解货币危机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强调内外均衡的国际协调的重要性及其研究对策。毫无疑问,它可以使学生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

3、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阶段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学生往往热衷于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实践精神。实践教学对国际金融课程来说是培养专业技术素养的要求,实现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的途径。学生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实践中获得最新的知识,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学习用开放性的心态分析、了解国际金融问题,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金融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在实践中掌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了解到许多学生也很想了解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但是不清楚通过什么渠道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提示他们去关注他们感兴趣的金融业务。比如:对黄金有兴趣可以去看黄金市场行情;对证券有兴趣可以看股票行情;并不强行规定他们统一看什么。进而要求他们去参加一些机构组织的模拟大赛,提高学生的兴趣、技能,激发他们对国际金融课程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在这过程中往往有学生不断的来和老师交流市场行情、市场动态、探讨下一步市场的走向等等。师生之间的通过良性的互动和交流,既能够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带来更多的灵感,实现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相互促进。也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相互融合,最大程度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使教学有效性达到最大程度,这才是教学改革的本质所在。在总结和完善教学改革方法之外,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更好地参与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金融合作奠定理论和业务基础。

参考文献

[1]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金融教学改革杨忠海[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

第8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企业;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分析

现代的企业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盈利以及生存,必须要将自身金融管理工作所具有的重要性进行明确,保证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信息才能够从根本上起到自身的所具有的作用,能够真正的提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运用水平,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本文中,笔者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分析,以便能够更好的为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服务。

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金融管理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主要是为了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和金融管理的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整体行动的规划理论,如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没有战略意识,那么,一定会导致企业短期行为,使其很容易就偏离了正确方向和目标,最终使企业将自己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优势丢失,所以,要求企业在自身进行金融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当前企业实际的状况进行考虑,更加要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充分的考虑,并且要求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应用必须要围绕着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控制、实施以及制定实现,最终使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知识能够起到对各个部门目标协调向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靠拢重要的作用,只有把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知识应用定于在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以上,才能够使得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出一个真正生命力。

二、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落实自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事项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就要求我国的企业自身必须要具有灵活多变的一种金融管理的决策,特别是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的探索,大多数情况下我国的政府都是对企业的金融管理进行直接的干预,这样就将企业自身的决策权削弱了,这样不仅仅不能够增强我国企业的灵活多变的适应能力,更加不能够使其适应经济快速发展这一个重要的要求,新财务准则将财政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改革,在新财务准则这一个背景下,企业应该建立起一个财务决策回避的制度,对于企业的投资人员和经营人员个人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有一个财务决策事项来对其进行解决,相关的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应该回避,对于某些具体的企业财务处理的方法,我国也规定了企业应该具有自主选择这一项权力。

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

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手段,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决策和预测基础之上,并且围绕企业自身的战略目标,对于一定时期里面企业的资金能够得到投放和取得各项收入、经营成果以及支出等等资金进行运作具体的措施之一,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构建要求我们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这样能够对现代已有的财务模型来进行改造,用事件的驱动模式来将顺序化处理的模式进行代替。我们能够在计算机中储存一些原始性的信息,信息的使用人员只要将自己所需要信息来按照使用的不同动机来分为不同若干的事件,并且为每一种事件来进行过程程序的设计,在决策人员需要某些信息的时候,主要根据不同的信息管理的要求,进行相应过程程序的驱动就能够很好的为决策人员提供与之相对应的财务信息。

四、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正确认识金融产业

纵观过去的经济发展历史,我们的前人在进行商品交换和生产的过程中对金融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将资本主义会进入到金融资本时代中这一个结论进行了总结和探索,在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后出现了第三次浪潮,这一次浪潮主要是将信息化也就是服务业作为代表的一次科技革命,这一个科技革命彻底把资本推向了顶峰,并且迎来了超预期发展,因此,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的新特点进行研究,人们不仅仅从生产方式入手进行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研究,而且还从交换方式变化入手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这说明了人们想要对资本主义进行重新认识。金融产业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资金的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将货币在全球流通的流量和速度进行了提升,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我们对金融产业进行正确的认识,这样能够对盲目行为进行很好的避免。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提倡企业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进行金融管理、提倡落实自、提倡企业进行财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提倡正确认识金融产业这四个方面对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第9篇:国际金融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融竞争力;改革措施;评价体系

1传统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一,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金融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20世纪80年代,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及相关机构开始研究金融竞争力的评价体系问题。它们把金融竞争力归为国家竞争力的一个因素,其下又分为资本市场效率、股票市场活力、银行部门效率以及资本成本这四大指标。在这些指标下,又分别设立若干项具体指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得出来的结果也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当时的各国金融竞争力。

第二,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的评价方法。标准普尔公司对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对各国银行的评级来实现。重点考虑的因素是银行财务风险和商业风险。其中,商业风险因素包括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市场状况、业务种类等。

2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理论架构

WEF和IMD将国际竞争力的形成机理描述为: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过程的统一。用公式表示就是:国际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即“竞争过程”理论。按照这个思想,金融竞争力就应该由金融竞争资本和金融竞争过程组成,即金融竞争力=金融竞争资本×金融竞争过程。金融竞争力无疑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所要建立的是金融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所以上述表达式还应该修改。

我们认为“可持续”竞争力来源于创新。可持续竞争力和创新是不可分割的。前者侧重于发展的目标和过程,后者强调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可持续竞争力和创新在发展的环节上紧密相连,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创新,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只有创新才可以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得到可持续的源动力,才可能具备持续不断的竞争力。从金融角度来看,“可持续”竞争力就应该来源于金融创新。因此,上述表达式可以修正为:金融可持续竞争力=金融竞争资本×(金融竞争过程+金融创新力)。

“金融竞争资本”本身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反映的就是一国在特定时期下所拥有的金融资源和潜力,是一个不可直接量化的概念。“金融资源”这个概念来源于金融资源理论。

在设计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时,我们用金融规模指标和金融环境指标来衡量金融竞争资本或者金融竞争资源。同时,又由于这两个指标都具有相对静态的性质,所以将金融竞争资本或者金融竞争资源用金融静态基础指标来表示。

金融竞争过程集中体现在微观市场层面的竞争效率以及宏观政策层面的调控。而这两个方面的发展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是一个大趋势。

20世纪70年代,由麦金农等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可作为金融竞争过程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早期主要集中于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分析,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实行金融自由化,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政策。金融竞争过程其实也就是金融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鉴于此,我们将金融竞争过程划分为微观层面的金融市场效率指标和宏观层面的金融政策指标。由于金融竞争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范畴,所以用金融动态深化指标来表示金融竞争过程指标。

我们设计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与国内外学者所设计的金融竞争力指标最大的不同在于把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单独的因素包含于指标体系中。

著名经济学家西尔柏(W.L.Silber)认为,金融创新是经济主体为了减轻外部的金融压力,追求最大利润而采取的行为。他认为,来自于政府的金融监管和金融主体内部的两方面压制,使得金融机构会从机会成本角度和金融机构的管理成本与实际价格的区别来寻求金融创新。凯恩(Kane)认为微观经济主体规避监管的创新过程就是金融创新的过程。政府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金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因此,金融企业会通过创新来逃避监管,金融创新就这样在曲折中发展起来。

从微观层面来看,金融工具的创新增加了微观经济体在市场上进行投资、规避风险的选择;扩大了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为资金需求方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金融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金融创新还影响着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首先,金融创新使得货币需求的决定更加的复杂和不确定。其次,金融创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在供给方面,金融创新扩大了货币供给主体,加大了货币供给乘数,提高了微观金融机构创造货币的能力。

鉴于此,本文所设计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金融创新力作为一个与金融竞争过程平行的指标进行设立。在金融创新力指标下再设金融人才创新指标、金融技术创新指标、金融制度创新指标、金融工具创新指标。

3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具体指标选择

根据前文对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的论述,我们开始探讨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的3级指标体系下的具体指标的选择。具体指标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既要考虑到选择的经济意义,又要考虑到所选的具体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同时还要考虑到选择的不可重叠性。

4结论

根据本文所设计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我们可以在得到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的数据后,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一国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根据各国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数,我们可以任意比较两个或者多个国家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分别比较金融可持续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2级指标和3级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一国的金融基础、金融规模、金融市场效率、金融政策、金融人才创新、金融技术创新、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工具创新与别国相比究竟哪些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高一国的金融可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白钦先.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理论研究的逻辑[J].华南金融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