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技术范文

核心技术精选(九篇)

核心技术

第1篇:核心技术范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ilverlight core technology is studied. To the users, the installation of silverlight is simple; To the developers, Silverlight is a Web appearance fusing various technologies of Microsoft, it realizes the seamless joint with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and AJAX. Studying it has goo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 Silverlight;核心技术;现实意义

Key words: Silverlight;core technology;practical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233-02

1 Silverlight概述

①Silverlight技术框架。Silverlight从出现到现在的Silverlight5.0做了很大优化提高。Silverlight1.0仍然选择使用JavaScript脚本语言来负责客户端的运行,因此相对于AJAX技术而言没有任何效率优势,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Silverlight2.0增加了CoreCLR(专门为silverlight设计的精简的.net运行时环境),在客户端提供了.net框架支持,从而提高了运行效率,并实现了多线程运行。2011年的Siverlight5实现了对IE9的完美支持,并改善了对主流HTML5浏览器的支持度,同时媒体的支持度、外观、跨平台性也变得更加强大,主要新特征包括:改善了多媒体的支持和更丰富的界面功能;构建下一代商业及企业级应用。②Silverlight技术特点如下:跨浏览器、跨平台性;插件小,下载和安装方便;视频质量高,无论是移动设备还是桌面浏览都是720P HDTV video模式;可以不打断用户操作而读取数据并更新外观。Silverlight包含了WPF技术,Silverlight充分利用了WPF技术创建图形图像、动画、媒体等的特点,扩展了用户界面。对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了扩展,从而为浏览器用户界面提供了强大的控件。Silverlight包含有集成查询语言(LINQ语言)。③Silverlight 运行原理。Silverlight是一个通过浏览器上的插件运行的

客户端技术,用户不需要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安装任何客户端程序,当然除了浏览器和Silverlight插件。微软WindowsVista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都会默认安装Silverlight插件,除此之外的操作系统,需要手动下载或者在运行Silverlight程序时按照提示自动安装。虽然Silverlight属于WPF的一个子集,但是也拥有属于自己的类库,被称为

.Net Framework for Silverlight,这个类库是全新的,受.Net Framework的支持。在开发Silverlight应用时,可以调用这个类库中的方法。Silverlight在运行的过程中,应用程序被托管在浏览器中,通过Silverlight插件加载CoreCLR,然后CoreCLR为应用程序创建AppDomian,最后初始化SilverlightApplication类。④Silverlight应用在浏览器中是如何被执行的,Silverlight运行顺序如下:1)浏览某个带有Silverlight的网页;2)浏览器加载Plug-in;3)Plug-in创建CoreCLR以及其他的服务;4)同时浏览器下载xap文件;5)CoreCLR创建AppDomain,最后实例化Application类。⑤Silverlight技术解决方案。Silverlight的技术特点在于与

.NET技术平台的集成开发能力,是目前真正实现RIA端到端的解决方案。Silverlight端到端解决方案是指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的完整解决方案。Silverlight采用JIT方式在客户端运行,并不依赖浏览器运行,而使用自有的运行沙箱,可以跨浏览器、跨平台的为用户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在解决方案中的各个层次Silverlight都具有.NET平台与WPF的全面支持。在表现层Silverlight具有WPF的主要特性,包括矢量图形支持、硬件加速、3D图形、图像变换,同时还包括含有原生动画、特效以及超过100种控件,而用户也可以通过设计与开发两种方式扩展动画、特效和控件;此外,表现层还支持样式替换,可以定义全局样式模板;同时Silverlight表现层还可以处理音频信息,视频质量无论是从移动设备还是桌面浏览器都是720P HDTV video模式。Silverlight客户端控制逻辑层,采用专门的后台工作线程与表现层的UI线程分离,在处理后台计算的同时不影响界面响应,客户端具有创建多线程、安全控制、类反射机制、I/O读写、XML解析、简单LINQ以及与JavaScript脚本交互的能力,上述客户端的性能主要是因为客户端的后台是基于.Net的基础类库的支持。此外客户端控制逻辑层还可以通过读取数据并且更新外观,但是不会通过页面整体刷新来中断用户的操作。Silverlight的通讯层支持WCF通信方式,其中WCF通信方式几乎将目前所有通信类全部管理,包括TCP协议、UDP协议、Socket网络协议、HTTP(S)协议、SOAP以及WS*等多种应用层协议。除此之外,Silverlight还可以直接使用RIAServices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端完全透明的连接方式。上述的表现层、客户端控制逻辑层、通讯层构成了Silverlight程序的客户端程序。服务器端几乎支持所有的与Java、.NET等所有服务器端应用的连接,与现存的服务器端应用的集成,不会使已经创建的功能缺失。如果使用.NET平台作为服务器端应用的话,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将Silverlight集成到宿主服务器来开发客户端功能,目前Visual Studio2010集成了Silverlight4的开发环境,通过统一的集成开发环境实现前后台的统一调试、实体类共享。

2 Silverlight中的RIA技术

RIA技术,即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它不仅综合了C/S模式和B/S模式的优点,并且结合了桌面应用程序反应速度快与交互性强的优势。RIA可以与用户互动并具有丰富的UI特性。RIA技术比Web应用系统实现了更好的用户体验,RIA技术通过XAML语言实现界面描述,在用户界面的逻辑和部分应用程序控制逻辑也在客户端实现。使用XAML语言替代了HTML语言,实现了界面设计和程序控制代码相分离的开发流程。在RIA架构中,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控制逻辑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数据访问,其一,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其二,通过Web服务同客户端程序控制逻辑以异步的方式交换数据。RIA是指丰富互联网应用程序,这里的丰富(Rich)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①Silverlight界面模型。所谓的Silverlight的界面模型是指Silverlight的界面设计在其内置界面元素的基础上利用元素的固有性质创造丰富的用户界面。②XAML。XAML—可扩展的应用程序标记语言(eXtensible Application MarKup Language),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便于扩展和定位的语法,并通过这种语法来定义和程序逻辑分离的用户界面。即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后台程序代码的逻辑和前台代码的界面设计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团队分别进行设计和开发而互不影响。开发人员可以利用XAML对WPF程序的所有用户界面进行详细定制和合理化的布局。在界面定制和整体布局上XAML语言与THML语言比较相似,但是XAML具有良好的XML文档,与HTML相比语法更加严谨,更加明确。XAML作为一种解析性的语言被WPF解析,并且XAML和HTML以相似的方式进行界面的呈现,但是XAML与HTML又有着不同之处,XAML在对界面进行呈现时,虽然每个属性均值以字符串的形式代表WPF中的对象,但是要作为界面的元素,则必须被WPF识别才可以作为元素的属性,因此XAML在进行界面呈现时必须识别所有的元素和属性;而HTML在进行界面呈现时则会忽略那些不被识别的元素和属性。XAML语言还具有可扩展性,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控件、元素以及函数。XAML语言实质上就是WPF类的映射,开发者可以利用其面向对象的特点和技术特性对XAML进行扩展,即开发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增加的自定义控件、元素或函数可以添加到控件库供其他开发者使用。

3 Silverlight的安全策略

通常,Silverlight应用程序在某一Web浏览器中承载。在Silverlight应用程序运行时,Silverlight对象将在与承载 Silverlight插件的其余HTML页的不同安全上下文中运行。攻击者可以利用跨站点脚本(XSS)安全漏洞,从而访问任何cookie、独立存储和身份验证数据,而浏览器通常只是将这些数据提供给合法客户端。一般情况下,对 Silverlight应用程序进行的隔离越多,该应用程序就越安全。隔离方式主要包括:与宿主HTML页隔离、与其他代码隔离、与其他Silverlight应用程序隔离。对Silverlight应用程序进行了隔离,就需要在Silverlight应用程序中以安全的方式访问网络资源。在Silverlight中,您可以使用HTTP、HTTPS和套接字访问网络资源。Silverlight为加载XAP文件和调用Web服务支持HTTP和HTTPS。默认情况下,Silverlight支持同域调用;如果服务提供程序选择使用跨域策略文件进行调用,则Silverlight支持跨域调用。同域意味着调用必须使用同一子域、协议和端口。对于用户而言,Silverlight安装简单,用户可以理解为安装一个简单的浏览器插件即可,安装插件之后就可以在多种浏览器上进行视频共享、广告动画等丰富的网络服务。对于开发人员而言,Silverlight是一种融合微软多种技术的Web呈现,它通过使用基于向量的图像图层技术,支持任何尺寸图像的无缝整合,与、AJAX等开发环境实现了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徐耀丽,康慕宁,齐万华.Ajax技术在远程教育平台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12).

第2篇:核心技术范文

一、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以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围绕课本教材实施教学活动,按照学科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但由于缺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和适应社会中遇到了诸多阻碍。所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培养核心素养,可以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依据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每次课堂的开始就是与学生约法三章,设定奖惩制度,让他们自己定一个可实现的目标。上好开学第一课,利用学生的心理认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突出个人修养和价值观念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现以“开学第一课”为例,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一些别样的规章制度,了解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明确这一学期的学习目标,教尝试利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进行详细剖析,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然后,将这些内容以学习单的形式利用电子教室群发给学生,详尽的规章制度和与学生学习能力相符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疑问和建议等以文件的方式再次发送给教师,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照顾到了每个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这种师生互动的模式,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也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入手,巧用心理技术,搭建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通过电子教室功能开展一对一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基本的学习需求。

二、巧用微课制作技术,制作课堂学习素材

近年来,“微课”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潮流,将其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视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所以,“微课”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优势,更多地展现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够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充分的保障。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微课制作技术,制作课堂学习素材,将课堂的主导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深入探究微课学习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现以“个人档案”教学为例,本课教学重难点是用键盘输入字符、保存文件以及Caps LOCK、Shift等功能键的使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键盘的正确指法,同时促使学生通过输入符号,体验如何在电脑上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自己的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熟悉微课制作方法和技巧,提前录制好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中展现出教学重难点,即“操作键盘的正确指法”,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效的互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然后再将微课视频导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微课视频,对教学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自然而然可以使学生深刻掌握教学内容,进而达到微课素材教学的重要目的。

由此可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出“微课”的优势,将微课资源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对微课视频的学习,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三、巧用软件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教学过程中,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中,硬件资源指的是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而软件资源则指的是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巧用技术,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可以在教学中,利用软件功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而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很多知识点是课本教材难以直观呈现出来的,不仅增加了教学难度,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变得难上加难。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也可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充分的保障。

所以,巧用技术,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可以适当发挥出软件功能的重要作用,利用软件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真正实现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

四、巧用编程技术,搭建合理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需要实现对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和创新,利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巧用编程技术,实现对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不仅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评价的效率。

现以“建立学习资料库”为例,课堂教学后,教师利用编程技术,搭建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即在教学评价系统中设定“优秀”、“较好”、“有待改进”等关键词,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正意见和建议。

第3篇:核心技术范文

【关键词】 AoIP 信令 核心网

当前电信运营商共同面临着比过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高的用户体验要求。因此,运营商一方面需要提高通信质量以加强用户忠诚度,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需要降低成本费用,以实现开源与节流并举。A over IP技术的引入,可以充分利用IP网络成熟的产业生态与发展优势以及IP的技术特性,大大的降低网络的资本投资费用和运营费用;同时,A over IP可以实现端到端的免编解码操作TrFO以及全程的优质语音压缩编码,在节省传输带宽同时,更能大大的提高语音质量。

一、AoIP的原理及实现

1)用户平面。过往,A over TDM的连接下,由于TDM传输的专属性,以及MGW上TDM资源受MSC-S控制的独占性,为了避免网络的过于复杂,每个BSC最多只连接2个MGW用于话务承载。而实现A over IP之后,借助于IP路由网络,BSC可以很容易并且动态的建立到多个MGW的A接口连接。在A接口MGW 选择的过程中,MSC-S可以根据每个MGW的情况(例如可用性、优先级、权重等)从多个MGW中优选最合适的MGW,并且全程选择最少的MGW数量。

A over IP之后,除了A接口的传输从TDM迁移到IP传输网,它给网络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很容易实现MGW Pool。也就是说,BSC可以与其所属的MSC-S控制下的所有MGW建立A接口连接。MGW Pool能够为网络带来显著的好处:更好的节点冗余能力:由过往A接口的MGW 1+1冗余,到N+K冗余。能够更好的应对单一节点故障所造成的容量波动,甚至可以应对多节点故障。

更节省冗余资源:当要求全冗余(忙时100%冗余)时,过往A接口的1+1情况下,需要预留50%的MGW节点资源以及TDM传输资源;而MGW Pool情况下,只需要预留1/N的MGW节点资源即可实现全冗余,资源使用效率更高。

更好的负载均衡:A接口的MGW负载均衡,有过往的2个MGW之间的均衡,到MGW Pool后可以实现多个MGW之间的均衡。结合相关的功能,可以通过选择优先级、权重值等进一步优化。更优的MGW选择:过往A接口MGW选择一般是在2个MGW之间进行;而MGW Pool后则可以在多个MGW中进行,从而有更大的可能性选择更少的MGW来建立呼叫。因此节省MGW的节点资源和传输资源。

2)控制平面。过往,A over TDM情况下,为了避免过多的连接数量和复杂的网络架构,BSSAP信令一般是通过MGW作为SGW进行中转。而BSC实现A over IP后,可以通过IP传输网为MSC-S和BSC之间建立直接的BSSAP连接,而不需要经过MGW。这种扁平化的网络,可以节省MGW的信令处理资源,同时也可以避免MGW节点故障而对信令造成的影响。

3)AoIP与AoTDM的信令区别。现网是AoTDM架构,BSC发送给MSC-S的BSSAP信令通过A口的TDM承载发送到MGW,MGW作为一个SG(信令网关)将TDM承载的信令转换成基于IP承载的信令,再通过MC口发送给MSC-S。而用户面的语音流亦是基于TDM的承载,用PCM的格式发送给MGW。在AoIP以后,BSC与MSC-S之间通过IP承载网互通,因此发送给MSC-S的BSSAP信令可以直接基于IP承载来发送,而无需再经过MGW转发。而用户面的数据也从原来TDM的承载变成了IP承载,通过IP承载网发送给MGW。

二、AoIP的操作与维护

在MGW上,用户面使用的是与Nb口相同的硬件接口以及IP,由于在MGW上并没有新增或改动原IP接口方面的硬件,也没有新增的业务数据配置。因此,在AoIP方面的维护,MGW主要是查询IP接口板状态,使用MOSHELL查询过程如下:

1)查询所有的IP接口配置

pr ipinterfa

2)查询所有用户面(PAYLOAD)IP接口状态

get ipinterfa.*_PL

三、小结

A over IP作为网络全IP化演进的重要一步,它对网络的架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分享A over IP的技术原理及应用,为广大核心网维护人员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朱煜.建设高可靠性的移动核心网[J]. 邮电设计技术,2006(07)

[2] 肖飒,伍建萍.2G/3G共核心网的MSC Pool组网策略[J]. 电信科学,2008(11)

第4篇:核心技术范文

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与方法是教学设计。教育设计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要求,对教育发展和教育实施提出具体规划或方案的过程。是把一般教育理论应用于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宏观教育即教育事业的设计,主要指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以及教育的总目的、制度、管理体制等的总体规划或设想;二是对微观教育即教育活动的设计,主要指对教育过程的设计,如对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程序等的构想和安排。其根本依据是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第5篇:核心技术范文

一、服装核心技术的界定与内涵

(一)服装核心技术的界定

核心技术是指某业界或某领域同类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起最关键作用的一种或多种技术。 [1]服装核心技术通常也称之为服装版型技术,是人体与面料之间科学结合的决定性技术,并包含着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功能。这个核心技术可以达到服装造型的最高艺术境界和服用功能,同时也制约着服装造型的艺术美和服用功能。服装版型是以平面的形式表现立体形态的服装,它的技术性主要体现在服装结构的构成形式、材料性能的正确利用和服装与人体之间空间的合理分配。 [2]从服装构成的材料、款式、加工和市场等四个基本要素中,都围绕着“款式”这个核心。由于服装版型技术作为成型技术中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着“款式”这个核心要素而成为核心技术。

(二)服装核心技术的内涵

服装核心技术包含着科学与精神双重功能,即舒适性与时尚性。服装核心技术是构成服装的方式,既是经验技术又是现代技术,更具有核心价值性。

1.

经验性。服装核心技术首先是工具或手段,但不能单纯地视为一种工具或一种手段。服装版型技术内置技巧和经验,这些技巧和经验的积累传承就会形成一定的技术风格。服装核心技术内含的技巧和技术风格是以成衣产品为载体诠释品牌文化的,例如迪W( Dior)继承着法国高级女装的传统,始终保持高级华丽的设计路线,做工精细,迎合上流社会成熟女性的审美品位,象征着法国时装文化的最高精神。 [3]

2.

现代性。服装核心技术的现代性突出表现在它的“挑战”特点。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时装设计中很多新技术和新材料被运用,服装核心技术与时尚的服饰结合紧密而新奇。

3.

核心价值性。服装核心技术是成型技术,往往对服装产品的核心结构有着独到的技巧和技术风格。例如世界知名奢侈品牌阿玛尼(Giorgio Armani),它的西服堪称世界顶级,其面料新颖、裁剪考究和制作工艺优良,尤其以领子和肩部的造型的独到而闻名。服装核心技术对产品的核心部件有直接的帮助,服装企业交给用户的是具体的各种品类的服装产品,所以,服装核心技术支撑着各种品类的服装风格,这些风格在成衣产品领域反映出核心技术的最终价值。

二、文化选择与技术审美

审美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向,催生了泛审美倾向,日常文化生活趋于审美化。审美文化研究决不限于传统的美学领域,突出地强调现实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内在联系,同时技术审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身的价值立场和人文向度。

(一)文化价值观与技术双重性

文化与服装核心技术之间的选择是通过价值观体现的,文化选择服装核心技术是对其评价决定的过程,评价决定是要根据价值标准来判断的,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是通过价值标准判断体现的,价值标准也就具有文化属性了。文化价值观与服装核心技术之间关联性,还表现在服装核心技术是在文化价值观的氛围中规划设计的,并发生发展着。比如:中世纪时期的服装造型受建筑风格影响,曾出现经“罗马式”“歌特式”和“拜占庭式”等服装式样和风格,这些无不反映出所处时代的审美、艺术、历史、宗教等文化观念透过服装式样综合表达的结果。

从文化价值观的目的论角度来看,服装核心技术作为成型技术承载着从原料到成品之间的关系问题,因这种关系就把服装核心技术规定成了特殊又现实的存在方式。所谓特殊是要满足人们作为社会人的精神需求,所谓现实就是要满足人们作为生物人的物质需求。因此,服装核心技术具有了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向功能。

(二)技术美学属性与技术审美

经济发达、社会文化繁荣,推动着人们对服装的需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服装核心技术与艺术的关联越来越不可分割,并相互制约。服装核心技术已经具备了美学属,并被人们作为审美取向纳入了审美的范畴。服装核心技术的美学属性因人们的审美意向而不断超越,已经成为现实中人们对服装与服饰的审美符号。

技术审美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服装核心技术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属性的必然表达。艺术是感性的形象思维,技术是理性的实践逻辑。技术借助艺术和想象力可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实现思维形象的跳跃;艺术借助技术的理性实践逻辑可以突破感性的直觉,实现审美情感的跳跃。服装核心技术审美也是在审美的主客体法则中发生发展的。作为审美主体的人既要满足生物人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社会人的视觉思维和审美需求;作为审美客体的服装核心技术是以服装产品这个客观存在物为载体。主体审美能力不断促进着服装核心技术拓展技术领域和不断丰富内容。

三、文化属性的基本维度

社会一开始就是文化的社会、技术的社会,文化的技术化构成了社会演进的基本向度。 [4]根据学者们的研究结论,“技术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文明时期。服装核心技术也归属文化范畴,且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双重功能。

(一)物质文化――依赖性

毋庸置疑,作为技术本身的服装核心技术一定具有工具属性,工具属器物层级的物质文化。服装核心技术不是孤立的,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这是服装核心技术表现出来的依赖性,也是物质文化的体现。服装核心技术活动不是主观随意的,一定是要按照人体与服用材料的合理匹配度而进行的最优化的评判和组合。服装核心技术活动的整个过程一定要依附物质载体得以实现,产生新的服装作品这一物质实体。

(二)精神文化――艺术性

服装是包裹人体的一种造型艺术。服装艺术作品是内涵与外延和谐统一的结果,是精神文化的有机体。服装核心技术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成为人们审美视点和发展点,纳入人们服装文化的审美活动。服装核心技术的艺术审美的发生发展都是以“潜在性”等特点制约着服装的艺术审美。

(三)制度文化――规范性

服装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的和现实的社会目的性,是与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相关联的,也依赖于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同时也受到文化传统、法规政策的制约和影响。服装核心技术的制度文化反映着意识形态方面的意志。比如制服的出现到现在的发展,其功能最能体现出制度文化透过服装核心技术折射出的规范性。

(四)时尚文化――流行性

服装也属于时尚产业。时尚文化的本质通过流行性来表现的。现代的时装多以纤细、修身等为核心理念,这些必然通过核心技术的造型技术手段实现。服装核心技术诠释时尚文化、制造流行、承载着时装的核心理念。

四、技术作为文化现象的表达

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能反映文化焦点并用技术自身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它们。 [5]

(一)核心技术与品牌文化的生态关联

服装是文化的载体,服装核心技术是服装款式构造方式的关键技术,这也成就了服装核心技术与文化的生态关联。版型技术是服装品牌之间区别同质化,充分表现自我、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版型技术作为衡量服装品牌风格的核心标准之一,能够促进服装品牌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不断丰富品牌文化内涵;版型技术有利于服装产业提升品质,向高品质化发展,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市场上取得更多话语权。加大服装版型技术研究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提升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

品牌文化与技术审美互动式的相互选择,以风格为媒介实现技术与品牌文化的生态关联。服装品牌文化及服装风格的形成是由内化其中的技术文化和技术风格决定的,表现为艺术风格特征、文化理念、符号与标识等的独特性。这种风格独特性就是品牌文化中自身的标识和不可雷同的存在方式。服装风格的独特性分为绝对风格优势和相对风格优势,绝对风格优势是品牌文化和技术风格积淀而成的状态,相对风格优势是品牌文化和技术风格持之以恒的沉淀和积累,并逐步在发展中变相对为绝对。服装风格的独特性既是服装品质和风格稳定的核心,又是品牌文化的人文精神特征和象征。

(二)服装风格生成与稳定性

服装品牌风格可以理解为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特质,是一种可以明示该品牌特色的独特精神。 [6]核心技术的个性特征成就服装品牌个性风格。成熟稳定的服装风格是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品牌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服装风格是由核心技术支撑并诠释的。成熟的服装风格在造型特质、色彩构成、面料运用、品牌个性特征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体现出技术审美的功能,这种审美功能赢得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是服装技术风格生成和独特性在技术美学上的实现。

服装风格的稳定性,通常是技术风格和文化理念在品牌上的投影和折射,艺术经验和表现手段、技术技巧等一以贯之的在服装产品中的显现。因此,技术风格的稳定尤为关键和重要。

当今,科技在飞速发展和进步,服装行业也在大步向前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服装核心技术审美,以及文化价值取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把技术作为彰显个性和强调独特视觉体验的手段,把技术作为审美符号化和形象化形态表现,将在实践中被不断运用。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也不断形成新的风格而成为文化现象,形成了规律性,螺旋式的提升。

*

本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核心技术的服装技术品牌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4YSB003)成果之一。

注释:

[1]马俊如.核心技术与核心竞争力[J].辽宁科技参考,2007(1) .

[2]李华麒、张俊华、宋福强.服装版型的技术性与服装艺术美[J].纺织导报,2012(2):96-98.

[3]佚名.品牌故事:迪奥(Christian Dior)[J].中国纤检,2013(14):66-67.

[4]王伯鲁.技术与文化互动问题剖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5):16-21.

[5]希瑟 ・莱彻特曼、程鹏.文化向度中的技术风格:结构、功能及意义[J].民族艺术, 2014(6):90-96.

第6篇:核心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培育;保持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1.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2)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3)高风险性。开发高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4)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2.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3.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2)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5.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

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1.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2.克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术创新的核心刚性:(1)建立同质价值观与异质价值观和谐共处的企业文化。一元的价值观非常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同质价值观把异质价值观拒于企业之外,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最终形成刚性。因此,首先企业应克服人力资产的固定的心智模式,允许并且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其次,企业应正视组织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全员参与,使得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在企业内部和谐共处。第三,鼓励一种创新、容忍企业与员工犯错误的文化。要鼓励创新,必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特别是要允许下属员工犯错误。(2)促进企业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企业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新知识,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建立优良的组织文化。因此,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积极创建柔性化组织,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柔性化组织,才能使企业更加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预防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产生。(4)大力发展企业技术战略联盟。由于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无法克服其技术创新核心刚性。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技术战略联盟来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外部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3.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丧失的常见原因是核心技术的流失。防止核心技术流失的方法是实行分类分级管控。一是对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一级管控,知晓和掌握的范围愈小愈好。二是建立健全核心要素的内控机制,不可让一人或一个部门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核心技术;三是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书》和《保密协议》,明确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或泄密。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HamelGary.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2.科技部编.中国高科技产业界定方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胡学刚.高科技企业界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4):27-29.

第7篇:核心技术范文

>> 王晶:物联网产业是核心技术的竞争 浅谈未来物联网核心技术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学生考勤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学生考勤管理系统应用 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核心技术探析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农业应用系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 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教室考勤系统设计 物联网核心技术专利态势分析 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演进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核心技术探讨 探析物联网核心技术及应用 论物联网安全核心技术与挑战 MEMS:物联网核心技术所在(上) MEMS:物联网核心技术所在(下)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与核心技术研究 中国在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领域的首个国际标准诞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宿舍系统 基于RFID的智能课堂考勤系统 基于物联网与Android平台的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5开发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5]赵俊峰.JavaWeb应用开发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Yama Tienne, Erik Apache Poi Turbspublishing [M]. 2012.

[7]蒋海昌.JavaWeb设计模式之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8]David Johnson. AJAX企业级开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第8篇:核心技术范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 人才培养 核心能力

数字媒体是近年来一个新兴产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其经济增长点仅次于IT产业,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全国各地高校为应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求,纷纷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但由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方向定位模糊,课程设置拼盘化”现象,导致学生缺乏专业核心技能,大多数毕业生并不能够胜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工作岗位。因此做好专业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内涵与核心能力

《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给“数字媒体技术”的概念做出了解释:根据数字媒体创意设计,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像图形技术、网络技术等为支撑,主要研究图、文、音、像等数字媒体的捕获、处理、存储、传播、运营管理,再现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就是数字媒体技术。根据以上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义和理解,可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分为数字媒体认知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和数字媒体制作能力三大类。

数字媒体认知能力主要是对数字媒体的艺术审美、文化、传播等方面的认知,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能力。数字媒体创意能力决定了数字作品的优劣,是数字媒体技术的灵魂。数字媒体制作能力包括媒体软件操作能力、程序设计与系统开发能力、媒体内容安全控制和相应的管理能力,是数字媒体专业的关键能力。

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制定适应市场需求、突出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来的人是否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需要市场对人才进行检验,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学校自身特点,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下是对数字媒体技术主要制作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要求的分析,如表1所示。

严格来说,底置教寮际跞瞬诺呐嘌目标应是从认知能力、创意能力和制作能力多层次角度培养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但是,如果不结合高校自身办学特点和优势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核心能力不突出、泛而不精。目前,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院校可分为三类:理工类院校、文科艺术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

(二)抓住核心能力,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行业是一个融合了人文、艺术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的新兴行业,所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综合全国高校数字媒体技术的专业核心课程多达50门以上。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教学模式,来构建具有核心能力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课程体系。

根据跨学科的特点,应整合课程资源,确定技术与艺术相融合的基本教学指导方针。在对学生进行三种核心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开展数字技术、交互技术、多媒体技术与人文修养、艺术创意等课程,如图1所示。

这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教学计划不是简单的课程堆积,而是根据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知识体系进行科学设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一方面兼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核心能力中人文艺术、技术和创意思维三个能力,对于每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单独开设了课程,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这三种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种能力均有相互的交叉,交叉部分也开设了课程,体现了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三者的交集为数字媒体创作与开发,着重培养学生将三者综合运用的能力,体现技术、人文艺术素养和创新性的统一。当然,各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优势,增加或更改其中的课程设置,使其适应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

(三)校企协同,实现核心能力协调发展

为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该尽可能多地与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联系,并与有较多联系合作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数字媒体企业机构里拥有大量成功经验的专家能手,高校要尊重他们的知识、技术,聘请他们为学生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这样能够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数字媒体技能,也可使高校数字媒体教育与产业实现成功对接。

学校应成立学生创新实验中心,并配备相关的设备、设施、师资和资金等条件,学生可根据项目成立研究小组,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能力。借助企业的实际项目展开工程实践训练,了解企业项目的实际开发流程,可提高学生的项目意识和项目规范能力,最终实现数字产品创意和制作能力的提高。

校企实践的协同,能解决“眼高手低”的顽疾,把天马行空的创意落地,增强严谨规范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核心技能协调发展。

三、结束语

此种设计是基于核心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尝试,针对专业核心能力对课程进行设置,强调课程之间的融合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改进了以往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核心能力培养模糊、交叉学科课程意识淡薄等现象。其制定了以核心技能为中心的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速,而我国的数字媒体产业刚刚起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从第一所高校开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至今已过去十余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希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能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琪.数字媒体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3(4):5-8.

第9篇:核心技术范文

[关键词]核心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8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347-01

核心网,原称交换,是从人工通信时代传承下来的名字,应用至模拟通信时代、数字通信2G时代、3G时代大量应用的电路交换。同时其他核心技术逐渐发展强大,如分组技术等,蚕食着移动通信的电路交换市场,到了LTE时代,IP技术和融合技术应用全面启用,CS电路交换技术逐渐被摈弃,IP化逐渐代替了TDM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的英文全称为:CircuitSwitch,简称为CS。从通信线路资源占用的划分上,“交换”是按照空分和时分模式动态地分配传输资源,在通话过程中保持资源的独占,在通话完成释放相关资源。

以电路时序进行接续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模式,从通信运营商发展开始,语音电话的实现就是从空时分电路交换方式开始的,使用固定电话呼叫对方前,取下电话话机进行号码盘拨号,拨号后,电话机获取全部电话号码发送给交换机侧,而交换侧从获得的号码在本身数据库中进行查找,得到通话的方向,并为双方建立一条预独占的时序作为电路连接,等整段话路都建立起来后,双方正式占用,并开始通话。通话完成,其中一方挂机,交换机则立刻把双方的所占线路断开,为新的通话释放资源。因此,我们可以良好体验电路交换所带来的良好话音。

CS电路交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①电路交换所占用的最小单位是时隙,每个用户所使用的均为64K时隙电路;②面向有连接的物理电路,体现了实时的电路独占性;③同步时分复用:以TDM时分复用为机制,通过空分与时分的交换方式进行连接。

CS电路交换的优点:通信数据链路独占,传输可靠且稳定,数据不容易丢失,且保持原序列,缺点:电路利用率较低,长期占用造成浪费,资源共享率低。

2 分组交换与融合通信技术

由于电路交换技术的核心网技术设备容量受到硬件限制、扩容的空间非常有限造成节点数量较多、设备越来越老化、网络维护的成本高,有些设备厂家因其技术落后不再提供设备维保等,在IP技术普及的今天,全球运营商逐渐启动和普及了核心网的IP化战略。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逐渐普及之后,IP分组技术对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支撑及IP承载网络的演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分组域将大力应用于IP承载控制的功能和IP数据传送功能,而电路域的份额将逐渐降低。

IP化与融合技术使移动通信网络演进成为了EPS:EvolvedPacketSystem。核心网侧的则为EPC,EPS系统包括无线接入网E-UTRAN和核心网EPC,而核心网的演进为:SAE:SystemArchitectureEvolution网络架构系统演进。

长期演进系统网络中的EPS系统是目前4G移动通信网络演进的重要方向和普及方向。EPC核心网网络的主要特征有:①核心网全网络IP分组化,到最后电路域只是作为话音网络的备份存在。②网络层次扁平化,减少了用户面的节点数量,演进后取消了3G网络中的RNC网元,核心网节点在本局模式下最少可减少到只有一个。③服务质量机制QoS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能够支持端到端的QoS质量保证,在PCC结构中加强了计费系统管理和QoS质量控制管理;④支持各类接入技术,如与3GPP系统的互通,同时也能支持非3GPP网络的接入,支持用户在各种3GPP网络和非3GPP网络之间自由漫游和切换。⑤IP分组可以实现各类实时的业务,如话音等,通过对实时业务的更好支持,极大的降低业务连接的时延,在IP网络中实现最大速度的分组交换,实现实时业务,如语音呼叫等。

长期演进网络的EPC网络发展优势,一是为了提高设备性能,提供更快速的用户数据速率,时延得到有效降低,系统容量和覆盖率提高,直接减少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二是基于IP分组技术的网络实现了移动性及灵活配置,可接入多种无线网络;三是传输网络的全面IP分组化,可使分组包在各层级网络中无需进行各层的解封装,数据损失率降低。

为了实现全网IP化网络改造,对现有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核心网部分需要进行改造,从2G/3G/4G的核心融合,逐步过渡到全IP化,EPC的最终架构是取消了电路域,所有业务将在网络中中通过各类无连接的方式无损的实现,最终实现支持E-UTRAN无线网的全IP的一个核心网。

3 IP分组化及核心网融合下的网络结构

当移动通信网络全部演进到IP化并实现融合通信的EPS架构之后,传统网络结构将受到颠覆性的演变,核心网将完成2G/3G/4G的融合通信,用一张核心网即可完成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实现最大的兼容网络,在提供多样服务的同时,建网的成本将更加低廉,网络更加简单,更加容易维护。EPC核心网网络演变后主要网元包括MME、SGW、PGW、HSS、PCRF、AF等,而无线则简化为只有eNodeB单一结构。

MME:LTE接入下的控制层面网元,负责移动台移动性管理等功能;SGSN:GPRS网络的控制面网元,对PS域进行用户移动性管理及会话管理;S-GW:EPC网络媒体层接入服务网关,实现类似SGSN的功能;P-GW:EPC网络边界网关,提供承载控制、计费、地址分配及其他非3GPP接入等功能,实现类似GGSN的功能;HSS:EPC网络用户数据库管理网元,提供鉴权和签约等功能,实现HLR类似功能;PCRF:策略控制服务器;AF:业务策略的提供点服务器;eNodeB:增强型无线基站,负责无线侧接入和无线资源的管理,集成了原2G/3G基站和部分基站控制器的功能。

4 结语

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为整个通信网络建设提供了性能更好、利用率更高、网络成本越低廉的建网和维护方式,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提升消费者对网络的使用体验,提高了性价比,运营方与消费方获得了网络使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赵慧玲,吴广颖,梅承力.移动核心网络技术发展探讨[J].移动通信,2010,(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