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精选(九篇)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

第1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一、以德修身,以德立行,以德育人为师者,必先有德。“德”是教师修身、立行、育人的根本。

首先是美德。我从思想政治上提高完善自己。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保持与党同步,严以律己。积极主动参加政治学习,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其次是美行。德美者,行必正。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我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要求自己,检验自己。工作、生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生活上我以勤俭为荣,以勤劳为荣;工作上我以刻苦工作为乐,以努力奋进为乐。再其次是美言。有德者,言行一致;有德者“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教学上,我以生动的优美的语言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迪,以教益,以收获;生活中,我以朴实的语言对对待同事,朋友。这些年来,我与教师们一道,紧紧团结在学校领导周围,全心全意地为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

二、注重历练,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1、注重历练历练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然和他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在历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才。

2、重视学习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内容,“终身学习”是我的学习信条。一是提高学历。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二是扩大知识视野。我深知,要培养好学生,教师的知识不但要丰富,更要做到更新。“好读书”,“读好书”,我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一种工作,一种快乐。通过知识学习,避免了自己知识老化,思想僵化,保持了知识的与时俱进。三是加强教材学习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新理念,树立教育新观念,把握教育新动向。在教学中,观念不落后,方法不落伍。正是自己加强学习,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得好,做得有特色,教育教学实效明显。

三、热爱学校,关爱学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正因为我热爱学校,热爱我的工作,在工作中,为了教育教学,我朝而往,暮而归,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有人说我不知疲倦,一旦工作起来,就会忘了身边的人和事。在学生的学习中,我既耐心,又严格,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在学生的生活中,我关心体贴,尤其是现在的留守儿童严重,我更是让他们感到家的温馨,亲人的温暖,让他们在生活中快乐,学习中有上进。

第2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教学质量;高职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财务管理学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却在实际教学中被普遍认为难教难学。一方面,教师认为上好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是觉得难以消化,继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难教难学的刻板印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作为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材料的选取

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原材料。教学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必须十分谨慎。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十分丰富,但质量良莠不齐。选用合适的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职教育中财务管理学教学材料的选取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实践性强。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应用性极强。因此高职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必须突出强实践性的特点,使得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并有效地应用。其次,紧跟时代步伐。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们的知识能够随时更新进步,财务管理学的教学材料也是如此。财务管理学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与时俱进的精神更要贯穿始终。再次,具有新颖性。脱离实际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必定被学生和老师厌弃,良好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必须具有新颖性,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尤其是案例的列示,更应该具有新颖性。最后,系统性。尽管财务管理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它也涉及了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材料中除了体现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外,也要注意其他学科的统筹规划。

2教学体系的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体系安排也是如此。由于课程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在财务管理学开课之前需要做一个详细周密的教学体系安排。一般而言,财务管理学运用最多的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先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能够运用到相关案例中去,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教授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课时安排。课程教授的课时量安排和课程教学内容量的安排需要老师在熟悉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其次,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安排中,需要搜集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应该紧密结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和分析,案例的搜集应该尽量做到新颖合理。最后,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阐述各自的观点,使课堂形成积极讨论,互相辩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同时,教育学生积极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老师在最后应做一个高度概括和准确的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完整系统的梳理。

3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人物,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财务管理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下知识来充实自己。第一,专业知识。相比而言,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财务管理水平越高。作为财务管理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先进国家的先进知识学习,积极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二,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现在的教学手段异常丰富,教师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手机和电脑的互联网进行学习,丰富各种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授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这样才能成为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

作者:郑丹丹 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于秋丽.浅谈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8).

第3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摘 要】围绕建材化学分析岗位任职要求,以《国家职业标准》中“建材化学分析工” 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对教学任务进行开发,使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任务紧密联系;构建并实施基于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教学内容的“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 建材化学分析;岗位能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0-0066-02

我们从《国家职业标准》中“建材化学分析工”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项目教学法”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让学生在模拟的或真实工作环境中“做中学”、“学中做”,达到培养目标,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构建“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前提

1.教学载体的选取。随着水泥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水泥企业需要分析检验人员的绝对数量在减少,而职业综合素质要求在提高。建材化学分析工是以抽样检查的方式,使用分析测试仪器、化学药品试剂,对制造建筑材料所用的原料、燃料、材料,建筑材料的成品、半成品及副产品的化学成分及生产中间过程进行检测分析的人员。为此本课程选取的教学载体是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

2.基于“建材分析岗位任职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水泥企业针对 “建材化学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准确地贴近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开发出仪器的操作与维护、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iO2、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Fe2O3、Al2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CaO、MgO、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烧失量和不溶物、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其他成分、硅酸盐产品与原料全分析8个项目、23个工作任务、10个实训项目,形成以“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实现校企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的合作模式,充分体现教学内容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可考虑了建材化学分析工工种应知应会的考证要求。

二、“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

“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以完成水泥企业建材化学分析工岗位能力为主要任务,针对仪器的操作与维护、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iO2、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Fe2O3、Al2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CaO、MgO、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SO3、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烧失量和不溶物、分析硅酸盐产品与原料中的其他成分、硅酸盐产品与原料全分析8个教学项目,按“明确任务、引导学习、项目实施、验收评价”四个阶段组织完成。在每个阶段教学模式的实施中,坚持“以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原则,突出任职岗位能力的培养,追求教学内容“重实用”,授课方法“重实操”,教学效果“重实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他们懂得“是什么、怎么做”,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教学做”一体,强化学生正确运用方法对建材进行检测分析,并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条件

1.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顺利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必须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我院已经和十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依托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训机会。开设该课程以来,由企业和学校共建的材料分析检测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建材化学分析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到企业真实环境的岗位中学习,感受建材企业的文化,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保障了“岗位任职能力学习化”的效果。

2.“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国培、企业顶岗实践、技师考证等途径,实施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四个梯队师资建设制度,教师通过在企业完成顶岗锻炼、收集教学案例等过程,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加强实验室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不断加大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四、“项目教学法”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与材料专业教学规律及特点相结合,设计出了适合本专业的“四步教学法”,即:

第一阶段:明确任务,即颁发、讲解任务书,让学生明了该项目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教师以任务单的形式向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单描述工作任务的目标、确定实施任务的载体和地点。

第二阶段:引导学习,学生接到任务单后,查找相关资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实施项目需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根据项目任务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三阶段:项目实施,即教师指导学生按项目实施计划进行项目实施,完成项目任务。

第四阶段:验收评价,即师生共同考核验收各项目组项目完成情况,老师针对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教学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并评定学生该项目学习成绩(见表1)。

在成绩评定时,笔试成绩由课程组教师评定,项目效果考核成绩由课程组教师与该教学班同学共同评定且各占50%,计算各项目组的平时成绩。除笔试直接考核项目成员个人外,其他考核方式是对各项目组进行考核,各项目组长根据该组成员为完成该项目所作贡献及项目组所得考核成绩公平、公正、公开地分摊给本组成员,即为成员个人该项目所得成绩。各项目成绩总和即为该学生本课程学习成绩。

在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从建材化学岗位的工作过程入手,围绕分析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水泥原燃料、生料、熟料、水泥化验为教学载体,以完成建材化学分析实际工作为主要任务,通过这种“明确任务、引导学习、项目实施、验收评价”的“项目教学法”培养模式,制定了以职业能力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学生的成绩。树立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专业培养目标符合岗位任职能力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这一改革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职业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欢迎,培养模式得到企业认可。

参考文献:

[1]张海军.本科院校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6).

第4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成本会计;五步教学法

成本会计是高职教育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并且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财经类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自基础会计课与财务会计课之后的一门专业课程。此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与技能,而且可以为后续课程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做合一”是中的“做”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应该是学生学习意义上的自我主动建构,是具有生活力、创造力的建构,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复制知识。“教”应该是教会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方法。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教法、学法、做法上是合一的。为了充分体现教学中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理念,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分解设计成一个课程导入、六个项目,以成本会计项目单位组织教学,以典型成本会计案例为载体。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特组织了以下五步教学法,分别是任务下达、知识导学、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点评归纳。

一、任务下达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成本会计处理问题的能力,应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典型的成本会计“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的有效必要条件是做好教学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的实例应来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鲜活的实例,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宽松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亲和力,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出任务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将任务进行分解,教师先不要急于讲解,分解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任务中发现已学的知识,学生可以以讨论的方式总结出知识点。在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隐性的新知识,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逐步求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放任务书,下达相应任务让学生知道本单元的具体任务,带着任务去学习。比如以材料费用核算为例制作任务书,内容如下:完成任务的目的:通过小组学习,了解材料费用的种类;通过小组学习,编制各种材料费用的分配表;根据编制的各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完成任务的步骤及要求:组长召集团队会议,带领团队成员详细阅读任务书,布置工作任务,完成工作分工;组长负责本团队所有活动的组织、安排、协调、监督工作,最后将小组完成的工作手册上交(纸写版);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1)通过资料查询,熟悉材料费用的种类;(2)通过资料查询,掌握各材料费用的分配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了解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的要点;(4)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出相应会计处理;(5)由组长将该组工作手册填写完整并上交。

二、知识导学

知识导学并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根据任务书中给定的知识点,通过分组讨论、资料查询等手段,完成本单元知识点的学习。抽查其中两组代表进行知识点的论述,最后教师做点评。

三、动手操作(以材料费用为例)

1.师生教学做根据以上领料单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师生教学做:结合实际案例,采用任务驱动、分组讨论、学生互动法归集及分配材料费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及相应的记账凭证。通过师生教学做,结合任务驱动、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培养遵规守纪的会计职业态度;培养锱铢必较的会计职业习惯。

2.学生独立做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根据师生教学做独立完成。

四、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之前先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将全班分成6—8个小组,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小组人员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首先是以课程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组内交流,并选出在全班交流的代表;然后选出其中一组为代表以小教师的角色在讲台上讲给同学们听。

五、点评归纳

任务完成后就要对任务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及本单元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系统化进行点评归纳。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竞争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投以更大的热情。任务评价一般在全班进行,实践中学生其实很在意自己所做的作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反应,当学生得知自己的作品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评析时,其往往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他们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更多不足的地方,对自己的要求会更高,这种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教师要学生学”到“学生主动要学”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差别是明显的。同时,对学生所做作品的合理评价也让学生有一个能互相交流、取长补短的机会。教师应该客观、科学地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样可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对那些付出了努力,但效果不太好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与鼓励。1.点评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教师的互动、任务完成情况、分组讨论情况等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其次,组员互评本单元中分组完成任务情况(包括分组讨论参与度、实训完成情况等),并将评论结果填写在自己的工作手册中;最后,教师对师生互动、实训等进行综合评价2.归纳教学重点难点每堂课任务完成后首先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本堂课的重难点,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对重难点进行归纳。

作者:黄玉锋 单位:武昌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浩.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余浩,陈年友.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方法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16).

第5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车工实习棒料;高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C-0025-04

车工是中职校最基本、企业应用比较广泛的工种,机械制造业的车床在切削机床的配置中约占50%,[1]但同时车工又是机械专业一个比较“吃钱”的专业。首先购买车床及附件就需要巨大的投入,各种功能不同、规格不同的工量具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机油、黄油、抹布等大量耗材使得车工几乎变成中专校最“富有”的工种,身价很高仅次于数控,已经成为衡量学校经济实力的一把标尺。

一、中专校车工实习棒料目前的使用现状

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平时工作中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很容易忽视实习耗材情况――实训棒料的合理利用与废料的再利用。车工实习棒料利用率低下是目前中专校的一个普遍现象,一种通病。一直以来,车工实习教学就是一张图纸和一根棒料的捆绑,学生按照图纸的要求用棒料进行练习,所加工的工件充其量就是一个练习件而已,既然是练习件,那么练习结束也就完成了任务、达到了目的,那些从毛坯经过练习而变成的工件也就完成了使命,被交还仓库变成了车工教学名副其实的教学副产品。一堆堆锈迹斑斑的车工实习棒料还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就这样被闲置了,等待它的就是被积攒变卖的命运,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会再领一批新料。周而复始,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学校实训耗材资金投入巨大。

二、现状成因分析

教师方面:很多实习教师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保障学生实习安全上,无暇顾及其他,在潜意识里对棒料的高效利用没有概念。

仓库管理员方面:仓库管理员的想法很简单,按章办事、照单收全,一切都在走程序,做好份内的工作。另外,学校的仓库管理员没有权力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如何使用耗材。

学校实训处:对于棒料的使用和管理实训部门全部放权给实习教师和仓库管理员,实训处千头万绪的繁杂工作,使部门人员没有过多精力放在“棒料的高效利用”上。

总之,以上三方面的不经意之举是造成车工实习棒料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解决措施

为充分提高车工实习棒料的使用效率,将车工实训棒料能二次利用、多次利用最终达到高效利用的目的,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一)教师的能动性使棒料的高效利用最大化

教师既是棒料的使用者,又是棒料的管理者,棒料的高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动性的发挥。高效使用实习材料,使其节能、环保同时又满足正常的教学,这在物价飞涨的当今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对车工实习棒料使用的精细化管理,对棒料的高效利用成了车工实习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课题。

1.找寻替代物品,先期节约。

PVC棒材:英文名称Polyvinyl Chloride,中文聚氯乙烯棒,是一种阻燃、化学稳定性好、只产生低张裂内力的非结晶性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难燃性、耐磨性、抗化学腐蚀性、综合机械性、制品透明性、电绝缘性及比较容易加工等特点,目前,PVC已经成为应用领域最为广泛的塑料品种之一,在工业、建筑、农业、日常生活、包装、电力、公用事业等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价格区间从2400元每吨到上万元每吨不等,规格齐全。正是由于PVC棒材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容易加工的特性和较低的价格,所以受到了很多大中专学校的厚爱,成为普车和数车起步训练的首选材料。虽然45钢的综合机械性能很好,但是其价格一般在5000~6000元每吨,比PVC棒要贵很多,况且在车工的起步训练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车床还不是很熟悉,如果直接用45钢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问题;另一个好处是,PVC棒本身就是塑料棒,不易毁刀,这一点使用过的人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比可知,在车工教学的初始阶段使用PVC棒来代替45钢是完全可行的,既节省了资金,又杜绝了隐患,何乐而不为呢?

细节处着手,善于管理,有时只是一次对比,一个选择,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单项训练,二次利用。

根据车工图纸对尺寸的严格要求,加强练习工件的精度势在必行,为此教师设计相应的单项科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成为必然,如外圆精车练习、外圆粗车练习、平端面练习等。学生要想把握工件的尺寸,除了要熟悉车床的性能外,还要掌握控制尺寸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加强训练,只有增加了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精车外圆是提高学生尺寸精度的有力措施之一,需要多次重复练习。具体训练时,每次被吃刀量为50丝,平均每分钟能够车削两次,一天保证六节课的训练时间,平均每个学生每天用料12公斤左右。如果是粗车训练,每天的耗材大概在50公斤左右。用量如此之大,难怪都说车工是“吃钱”的学科,其实无论是精车训练还是粗车训练都没有必要用新的棒料练习,那些被弃之不用的“废料”正是我们单项训练的实习毛坯,大多数的单项训练的毛坯都可从废料堆中挑选。一堆堆废料由大变小、由重变轻,改变了模样、减少了重量,就是真正的废物利用。

棒料的“减肥”过程实质上就是棒料的二次利用或多次利用的过程,是棒料高效利用的外在表现形式。

3.改变下料方法,减少浪费。

车工所使用的棒料一般都很短,长度在200~400mm左右,而学校以往所购买的棒料都是标准的6米的45钢,使用时必须把棒料按照一定的长度进行分割。目前,职业学校普遍采用三种方式进行,第一种是用锯床切断,其优点是加工精细,比较省料。第二种是用切割机进行分割,加工时声音太大,效果一般,学校实训室通常不采用。第三种则是在车床上用切断刀下料,其优点是比较灵活,可在棒料的适当位置切断。锯床的锯条宽度是1毫米,切断刀的宽度是4~5毫米,很明显如果采用锯床下料的话,肯定可减少长度上的浪费。而且,锯的数量愈多,省得就愈多。在实际的工作中根据工件的具体要求,常用锯床和车床相结合的分割方法,这样做可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点,既节省原材料,操作又简单灵活。

从以上可以看出,选择合适的下料方法可以减少实习棒料在长度上的浪费。

4.统筹安排项目,延续使用。

项目引导能有效地把车工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融入具体的任务中,使学生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较强的职业素质和较高的技能水平。以零件加工为主线,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棒料的管理,应让棒料二次利用、多次利用,统筹安排教学计划。[2]

图纸设计要有前瞻性,要为后续进一步加工做好准备。车削加工是一种去除材料的加工方式,就是长轴可以变成短轴,粗轴可以变细轴,小孔可以变成大孔。但无论怎么做,工件的材料都会被不断的去除,既然如此,所以在设计图纸时应尽量把轴类工件的外轮廓尺寸定得大一些,套类工件内轮廓尺寸定得小一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以后材料的继续使用提供准备。如果一开始就把轴类工件的外轮廓尺寸定得太小,那么后续加工的节省空间当然不会太大。相反的一种情况就是,在套类零件的设计时要把内孔尺寸定得小一些,也达不到节省材料这样的目的。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也会起到节省棒料的作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层层推进,前面使用过的工件就能继续使用而不受影响,所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学中可先安排做一个五个台阶的台阶轴,然后安排车槽,再安排车三角螺纹等,这样做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达到了节省棒料的目的,一举两得。对于套类零件的教学内容安排也是如此,只不过刚开始我们要把内孔尺寸定得小一点。

5.改变思维定势,“教学做评”合一。

从一张图纸开始,通过车削加工把毛坯变成工件是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但是看着一堆堆形状不同,尺寸各异的成批“废料”,能否改变现在的习惯想法进行逆向思维,根据废料的特定形状和现有尺寸设计成新的图纸然后把废料当成毛坯件继续加工呢?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完全可行的,笔者曾带着学生利用废弃的工件进行二次加工,结果效果很好,不但按照新的图纸对工件进行了二次加工,更重要的是不需要重新准备新的棒料,大大节省了原材料。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亲自带着学生对成批的废料进行测量、CAD画图、加工工艺研究,并最终将这些废料进行了再次利用,虽然会花掉不少时间,也会付出很多精力,但是回报也相当丰厚。不但提高了教师学科的研究能力,而且大幅提升了学生测量的速度和精度。“教学做评一体化”,在任务评价中融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在任务之间基本实现了套料实训,有效减少了实训耗材的支出,降低了实训成本,体现了7S管理的要求。[3]

节省棒料的思想观念不能只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在教学中有效实施。这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图纸和内容安排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在车工实习课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节约的思想,培养节约意识,从而养成节约的习惯。教师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肯定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勤俭节约、减少浪费的教学目标指日可达。

(二)学校加强调控性,做到棒料高效利用制度化

除了实习教师需要有高效使用棒料的意识以外,学校也可做很多工作全面监管和调控棒料的高效利用情况。

1.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实习棒料管理。

学校实训处是主要负责学生实习的部门,不但要制定整个学校的学生实习计划,还要负责全程监控和管理教学实习,对实习材料的管理、使用、回收更是责无旁贷。要想管理好、使用好规格繁杂、数量众多的实习材料,没有一整套制度作保障显然是不行的。学校实训处要统一管理所有的实习材料(当然包括车工实习棒料),安排专人从实习材料的预算、申请、购买、入库、领料、使用、回收等环节着手,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确保实习材料使用的整个过程合理高效,坚决杜绝浪费行为。除此之外,学校实训部门还可在实习车间的醒目位置张贴以“节约”为主题的宣传画报,利用知名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向全校师生传递一种正能量: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管理节约能源、管理创造财富,让棒料的使用和管理逐步形成精细化和企业化模式。

2.建立货币化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节约的积极性。

学校实训处可根据近几年使用材料的平均值作为基准,以此来确定实习教师从仓库领料的数量,但是前提条件一定要满足正常的教学,绝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作为代价,就像企业产品降价绝不能降低质量一样,否则仅仅为了节省一些原材料而顾此失彼就失去意义了。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此来激励一线实习教师全面加入到节能的活动中来,用货币化的手段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学期初预算棒料的重量是4000斤,结果学期末统计时只用了3000斤,教师不但按照教学计划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节省了不少的实习棒料,那么就可以拿出节省的1000斤棒料的一部分奖励实习教师,比例可控制在20%~30%,或者直接纳入教师年终的绩效考核。这样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教师都是有利的。

(三)学生的自主性使棒料高效利用现实化

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校的调控最终把废料变成宝贝,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资金,使棒料的高效利用变成为现实。

1.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现在的新课改理念下的项目化教学,以任务的方式进行驱动的教学方法[4]――只是教师在一味地给学生安排任务,直接按照书本教学大纲要求给出加工零件图纸,学生按照图纸加工完成任务,学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动性学习,应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棒料”设计图纸,紧扣要点,完成任务。这样的“棒料”可是未使用过的圆钢,也可以是二次利用的“废料”,从而使棒料得以很好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的市场调研环节。安排学生在实训课开设之前进行金属材料的市场调研活动,发掘潜在的低消耗的实训材料,并合理安排实训用材。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原材料的购买及废弃料的变卖,使学生“当家作主”,在无形中端正了学生的主人翁态度、增强了节约意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理“材”技能。

学生在学校通过车工实习所培养的厉行节约的行为习惯,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都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始终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节约的观念、意识正好符合企业的要求,因为这样做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更大的价值,一定会引起企业的重视,因而具备节约观念意识并养成行为习惯的毕业生一定是最受企业欢迎的员工。学生对棒料的循环使用彻底甩掉了多少年戴在头上的“贵族学科”的帽子,也为车工学科正了名。学生对于车工实习棒料的高效使用最大益处就是解除“为钱拖累”的后顾之忧,学生的自主性使“棒料高效利用”变为现实。

综上所述,如果工作在车工实习一线的教师们能够对以上几点积极思考并开拓性实施的话,那么会惊喜地发现:一学期下来不但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也在教学改革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还为学校节省了很多棒料,培养了学生厉行节约的习惯,此举可谓一举多得,到时也许你也会情不自禁的感叹:“原来棒料真可这样使用”。如果学校的实训部门能够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并认真落实,为实习棒料的高效使用保驾护航,加上勤奋的学生认真执行,那么“中专校的车工实习棒料高效利用”就绝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陈海魁.车工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娄海滨.普通车床加工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4]赵莉.车工[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On the Efficient Use of Bars in Lathe Practice

DONG Guang-biao

(Jiangsu Xuzhou Zhangj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Xuzhou 221114, Jiangsu Province)

第6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院校性质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的独特性,决定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独特性。其独特性主要体现为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应注意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要按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其二是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是指各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教学文件材料,既是教与学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综合智能的初次反映,有的还是科研成果的雏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有其独特性,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自然也有其独特性。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归档的独特性

档案材料的归档可以说各有千秋: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根据科技档案的专业性、科技性、成套性、现实性、复用性、多样性特点进行的;文书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以年度为归档期限(一般是将当年一至十二月份的文件材料收集,在次年的六月底以前归档);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的归档与科技档案材料的归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工程档案的归档在该工程竣工后的三个月必须归档;会计档案是隔年归档;照片、声像档案事后应及时归档;计算机盘(含磁带、磁盘、光盘等)一年后归档。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的归档,是由其本身特点决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的主要任务不是行政管理,也不是企业管理,更不是生产建设,而是教学,所以高等师范院校档案材料归档自然不同于其他档案材料的归档,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按教学环节及时归档。教学环节可分为常规教学环节和课堂外教学环节。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档案材料的归档,应根据这两个教学环节及时进行。

(一)常归教学环节的归档

常规教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课堂内教学。这一环节的归档,是按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正常的工作秩序,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以时间顺序为主,其内容包括开学前期形成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课程设置计划;学期中期的教学进度情况,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以及考试结束后档案材料的归档等等。

第一阶段:开学前期

开学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如学期开课计划书、教学任务书、学期教师授课计划、学期教学运行安排(排课、调课、任课教师的变更安排)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开学前期也是教学档案材料形成与收集的关键阶段。

第二阶段:学期中期

学期中期需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有教师的听课记录、学期中期各教研室的中期小结、教师教学工作小结、教学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班主任工作情况小结、教学督导组教学检查统计表等。学期中期档案材料的归档,是教学档案收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中期档案材料归档可以看出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促进教学工作。

第三阶段:学期结束前

学期结束前所形成的档案材料主要是考核、考务、考试、考察等方面的材料,像与考试有关的规章制度、考试科目安排表、平时考核成绩登记表、学生单课成绩考核表、考场记录表、试卷的制定方案、保密措施、评分标准、以及考察科目、考察计划书、考察情况总结分析等。

第四阶段:期终考试后

这一阶段应归档的文件材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教学方面;另一方面是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相关材料。教育教学方面的文件材料,包括教师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课程教学总结,教师互评情况表,教学质量情况调查,教研室教学工作总结,教研室教研工作总结,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听课、评课记录,教学督导有关方面的材料以及上级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生考试、评优方面的材料,主要包括学生试卷分析表,学生考试成绩册,考试试卷,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先及表彰材料,关于学生处分材料以及校级以上各类竞赛的通知、计划、组织实施方案、获奖的证明材料等。

这样环环相扣,将开学前、学期中期、学期结束前以及期终考试后这四个阶段所形成教学方面文件材料归档,才能保障高等师范院校常规教学档案的齐全完整。

(二)按课堂外教学环节对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课堂外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实践教学”,通常把它叫做教育实习。教学离不开课堂外教学这一环节,课堂外教学主要体现的是教与学。这一环节是检验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学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测试。这一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主要是学生在实习过程所形成的,诸如实习计划、实习课程设置材料、教案、实习鉴定表、实结、论文以及社会调查等方面的材料进行归档,主要体现在三个时间段:

1 实习前准备阶段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教学档案材料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等,具体说来包括实习课程设置安排表;实习基地相关文件材料,诸如实习基地协议书、实习生与实习单位的协议书;优秀实习基地的申报、审批、检查、验证、评估材料;课程设置(学年论文),如论文指导书、任务书;毕业论文方面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及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书、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毕业论文检查安排表;班主任实习工作计划表。这些文件材料,都是教育实习前期阶段所形成的有关教育实习方面的材料。对实习前期准备阶段方面的文件材料进行归档,对整个实习工作的圆满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实习开展阶段

做好实习过程中文件材料的归档,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对要归档的文件材料进行及时收集,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主要有:实习教案、实习日记、听课本、实习简报、社会调查表、实习生课堂评估记分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请表等。实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体现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智慧与才能的结合,是实习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对实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如不及时进行归档,势必造成文件材料的丢失,以致影响到课堂外教学文件归档的完整性。

3 实结阶段

及时地将实结阶段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有着重要的意义。实结阶段要归档的文件材料有:实习队实结,实习学生的教育实习表,优秀实习生名册,优秀毕业生论文答辩原始记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等。实结阶段的文件材料,是对整个实习过程实习工作和实习生各个方面的全面总结,同时也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行为和教育能力的综合评定。既充分反映所取得的成绩,又反映实习过程中的不足;既包括学生的自我鉴定,也有实习学校对实习生在校实习阶段中的评价;既有班主任老师综合评定,又有实习小组的综合评价;既讲全优点,又讲透不足,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提高改进的办法。这也正是课堂外教学文件材料归档的意义所在。

二、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材料

归档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文件的归档,除了把握按教学环节归档的独特性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按照教学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归档

教学档案材料的形成有它的内在紧密联系。学期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总结、培训计划与培训总结、培训安排与培训考试成绩册、实习指导安排表与实结等等,都必须是一组具有一定联系的整体。针对这一类材料,在归档时我们不能人为地把材料分散,当然也不能按年届机械组成案卷。因此,在材料归档时一定遵守文件材料内在的有机联系将其归档,切忌主观性、随意性,破坏文件材料的内在联系。

(二)要按照学年度将教学档案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按学年度归档文件材料有别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按年度归档。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文件一般是以当年的一月至十二月为一个时间段进行归档。归档其单位在行政管理或生产建设活动中或日常管理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而高等师范院校文件档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性来进行归档,一般是从当年度的九月至次年的七月份为归档时间段,也就是按学年度教学文件材料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第7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阅读;教学困境;对策

商务英语阅读作为专业课程的入门课,学生正是从这一门课程开始踏入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上好商务英语阅读课,是为进一步地学习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增加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信心。

一、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困境

1.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对于刚入学的中职学生而言,即便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仍然十分薄弱,许多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未达到初中毕业学生应有的水平,学习能力也较差。而商务英语阅读的教材中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和文章,又与学生初中所接触过的阅读材料类型大不一样,难度也大大增加,当学生拿到阅读课本时,一个个的陌生词汇,一串串的长句子,将使他们感到茫然无助,对学习前景毫无信心。

2.课程设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阅读课程要求学生使用英语这门工具性语言来学习有关商务活动的实用语言材料,可见,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基础是英语。但刚升入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他们至少应先进行一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待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达到学习商务英语的水平后,再开设专业课程。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教学时间紧迫,教学任务多,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便开设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学生由于缺乏基本功的积累,学习起来难免感觉力不从心。

3.教材内容专业性强

(1)学生对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方法陌生。商务英语阅读教材中涉及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法,而学生都是刚从初中毕业而升入中职学校的,对商务方面专业词汇的积累几乎是零,对单词很陌生。即使在商务英语阅读中遇到基础英语里学过的单词,但该单词在商务领域中的意思可能截然不同,这也给学生阅读造成很大的障碍;对于商务英语里的许多特有表达法,学生更是闻所未闻。这使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专业课程,便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2)缺乏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英语阅读教材中选用的文章经常涉及经济贸易、市场营销、金融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在过往的义务教育学习中甚少能接触到的,而且在生活中也缺乏了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商务背景知识,即便学生已孰知阅读文章中的所有专业词汇及陌生词汇的含义,但仍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中句子的意思,或对文章大意理解时容易出现偏差。

4.教学方法的选择

许多教师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争议,一部分教师倾向于基础英语阅读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读全文,只需领悟文章大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提高阅读速度。但因为学生对商务类型的文章不熟悉,对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方式陌生,所以,很难靠自己领悟文章大意。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实施起来难度相当大,而且教学效果也十分不理想。而另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初次接触商务类型的文章,无法靠自己准确领悟文章主旨,应该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学习,直至把文章每一个单词和句子意思弄清楚为止。但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毫无促进作用的,而且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反而降低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

所以,教师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又能让初学者准确领悟商务类型文章的主旨,这也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之一。

5.教学进度的安排

由于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会把教学任务平均安排到每一个课时里,学生所需要消化的教学内容就比较多,然而,对刚接触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生来说,学期初就让学生消化一定量的教学内容是不现实的。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初学者至少需要两至四个月的适应过程,这就使教师的教学无法按原计划匀速进行。如果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前,教师只求数量,不顾质量地教授课程,反而容易使学生基础不扎实,影响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习时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更甚者,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厌恶情绪。

二、探讨应对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困境的策略

1.完善课程设置,待学生打好基础,再学习专业课程

学校应尽量在第一学年开设基础英语课程,让学生充分打好基础后,第二学年才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有了一年的专业基础学习,学生的英语基本技能与刚入学相比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个时候再开设专业课程,学生便能很快地适应专业课程。

2.帮助学生快速积累专业词汇,为学生增强学习专业课程的自信心

所有的中职学生在初次遇到大量专业词汇的阅读材料时,都表现出畏难情绪。学生指出全文有90%的词汇和句子看不懂,所以,根本不想拿起文章来阅读。这个时候,教师应先帮助学生缓解这种畏难情绪,先向学生解释,他们看不懂商务类型的文章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一位初学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学生都是如此的。但同时也要向学生强调积累专业词汇的重要性,然后,从如下四方面指导学生如何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专业词汇:①教师要求学生积累专业词汇时,可先降低积累的要求,初期阶段,只要求学生能认得专业单词并知道其意思即可。这样一来,学生积累时,心理压力便大大降低,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专业词汇,大部分学生都能在一个学期内,熟悉教材中大部分的专业词汇。②不要死记硬背单词,要按单词的发音规律来记单词,因为大部分单词都是根据其发音来拼写的。③给学生介绍构词法、专业词汇时,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许多单词是由单词的原型加上前缀或后缀得来的,熟悉了构词法后,只需对单词的原型熟悉,便能记忆该单词的其他变形。④让学生明白不认识个别词汇并不影响篇章的理解,可以通过上下文及具备的背景知识大胆进行推测。

3.分阶段教学,初慢后快

首先,教师应认识到学生对专业课的“适应期”存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教师应允许学生对专业课程慢慢适应,这样,教师在课程起步阶段才不至于只求教学数量,不求教书质量地教授课程。“适应期”里教师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应尽可能地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为依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一方面能为日后的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后半期学起来更轻松愉快,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分段教学,在课程学习的初期,即学生“适应期”内,尽可能地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待学生充分适应专业课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逐渐加快教学进度。

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专业词汇的积累,对商务类型文章陌生,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时,几乎无法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文章中的句子。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

“适应期”阶段,即初期阶段,教师可选用浅显易懂、贴近生活的文章给学生作为阅读材料,并带领学生学习文章,帮助学生理解长句难句,使学生尽快熟悉商务类型文章的语言特点。

中期阶段,学生已对商务类型文章语篇特点有一定了解,此时,教师应注意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方式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拿到阅读材料,先快速通读全文,判断文章的题材,了解文章大意,标记重要细节,再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完成阅读任务。另外,应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以“义群”为单位来理解句子和文章,而不能逐字逐句地翻译着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

后期阶段,学生不仅对商务类型文章熟悉,而且,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教师则可试着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并完成阅读任务;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出评价,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纠正。

5.避免“一言堂”,采用多种教学模式,鼓励自主学习

在商务英语阅读课中,阅读材料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内容,学生缺乏商务背景知识,对文章主旨及长句难以理解,教师采取的授课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生词、语法、分析长句难句,待学生理解全文之后,再完成阅读任务。情况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学生却听得兴趣索然,教学效果不理想。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任务型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探究式教学法等,待学生熟悉专业课程后,还可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目的地上课,有事情可做,能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如此一来,学生从“被灌输知识”变成“主动吸收知识”。这不仅改变了课堂枯燥的情况,教学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6.教学中穿插商务背景知识的补充,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我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不难发现:如果我们已经具备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我们便可更准确地抓住文章主旨,阅读速度也会大大提高,这说明阅读理解不仅仅靠读者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掌握对文章理解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生要充分读懂商务英语材料,必须了解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穿插教授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商务知识,一方面学生运用这些背景知识,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另一方面,还可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多从网络、报纸、杂志等渠道了解最新的专业背景知识。

中职商务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有其专业的特点,所以在实施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力求培养出高能力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罗红.商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第8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11-02

教育部2015年10月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一线教师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从未停止,近年来自下而上发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成为了关注点和热点。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类的基础性课程运用更为广泛,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互相穿插,有较多实验活动开展的课程应用较少,而《建筑材料》正是这样一门课程。本文旨在根据教育部有关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向,基于对翻转课堂应用要求的分析,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特点,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应用及其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

自2012年起比较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并逐渐引入国内,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均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是一种课下进行知识传递,课上完成知识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重新构建;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改变。

(二)翻转课堂运用的要求

根据翻转课堂特征不难发现,除受具体课程的特点影响外,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并充分发挥优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能力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1.教师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知识分布及授课对象特点,分析斟酌组织形成符合学习认知的层次性知识点分布,确定适合课前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升华的内容;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不但要针对具体环节如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进行组织,更重要的是实现课前、课堂和课后活动的良好衔接;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互动和交往能力。她不仅仅只是师生互动,还应该包括活跃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思想碰撞;交往能力则侧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课堂,师生建立平等的基础,除相应的心理素质外,也要求教师针对对象的特点,在课堂内外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方式、语言和行动进行交流,保证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顺畅和有效;再次,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除目前广泛使用的ppt以外,还要求教师可完成视频录制、剪辑供学生课前学习;熟练使用网络通讯软件或教学平台等进行师生互动等。

2.教学条件和资源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制作、加工学习资源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而学生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进行学习和分享、交流;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则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除课堂阶段外均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和网络进行。

如果说软硬件是实现有效翻转的工具,那么完善的课程资源就是实现翻转的载体。翻转课堂需基于相应的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应用较为广泛的美国,正是有包括“可汗学院”在内的公益性组织及教师自己开发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使众多的翻转课堂得以实现。而且,学习资源不仅有“微课”类的视频资源,还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一)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土木类专业均开设《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结构基本相同。以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建筑砂浆、混凝土、钢材、墙体材料等,涵盖了主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材料。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实体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同时各种材料之间性能及应用相对独立,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目前有关建筑材料性质、应用及检测仍通过理论部分进行讲授,再通过实验掌握部分建筑材料的检测技能并加深对材料性能的理解,根据学校实践条件差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课时分配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相对独立,对应某一种建筑材料或者材料的某一方面性能均有对应的实践内容,因此理论与实践是相互穿插的。

(三)教学方法应用多样化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程实际亦结合较为紧密,因此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较好,该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情境和任务中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与《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取得了不少教改成果。

但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未能实现知识及应用融会贯通,限制了“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效果的发挥。特别是在任务驱动的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协助学习采用传统模式实施效果欠佳,资料收集和信息分析方向难以明确,效率较低。因此综合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好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了可能。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应用于建筑材料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教师的分析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教师不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也合理组织教学程序。通过对课堂理论讲授和材料性能检测实验进阶衔接的教学设计,教师具有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故同时涉及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特别在实践操作部分,目前常规采用的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实际操作的模式,不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操过程,师生之间均需要通过大量的交流互动保证实验过程安全、操作正确和结果合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积累了良好的互动能力。

经历多次课改以及各院校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均具备了较强的ppt课件制作能力,资源检索、多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开发也具备一定基础,部分教师甚至已开展过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尝试[2]。

(二)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分析

目前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均拥有智能手机、计算机,学校亦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开发软件;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逐渐提高;学校及城市网络覆盖良好,具备了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条件。

就课程资源而言,《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该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建筑材料应用案例资源充足,主要实验均有指导视频,大多数院校亦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实训条件或精品课程网站,通过教学团队针对性地补充和延伸,课程资源可以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

(三)翻转课堂与任务驱动结合的分析

1.以“任务”作为主线。把握《建筑材料》课程的主线:以“(钢筋)混凝土”技术性质和检测作为总任务目标建立框架,根据“(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性能要求,将总任务分解为石灰(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砂、石、钢材等技术性质和检测的子任务,同时覆盖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性材料等相关知识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相应地细化至各子任务,而子任务作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载体,应通过在创设的情景中下发、分析、完成和评价,达到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而完成总任务实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

2.以“翻转”凸显主体。不论是任务驱动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后者更是将该要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翻转课堂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运用,可用于材料性质的理论部分,亦可用于实验操作的实践部分。就课前而言,对前者按照常规课程的要求,合理确定课前学习知识要点及范围,针对性地制作或搜集相关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于后者除上述内容外,可结合课程特点增加材料检测交互实验(动画),在学习材料基本性质和检测仪器操作要求基础上课前完成材料检测交互实验。而课堂以及课后再对知识、操作技能予以完善和深化。通过上述形式实现对课程学习的翻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以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不是“任务”和“翻转”的简单拼接,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课程总体教学设计以“任务”为主线,在任务实施阶段结合子任务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翻转”:任务下发后,学生分组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学习并分组交流,再完成材料性质知识的学习和检测交互实验,最后由教师释疑并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对于实验实践部分,对于操作简单的实验可实现“完全翻转”即: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上直接完成实验实训再由教师检查评价;对于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可采用“有限翻转”即学生通过交互实验演练并经教师释疑检查后再进行实验实训,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基于任务情境开展学习,利用任务实施有限或完全翻转,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环。而且,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所需教学资源等条件已经具备,将其作为《建筑材料》课程丰富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第9篇:教师业务学习材料范文

【关键词】口腔材料学;有效教学;学习兴趣

口腔材料学是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型学科。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作为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交叉的学科,口腔材料学逐渐成熟,并独立成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口腔医疗活动历来与口腔材料的应用几乎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作为一名专科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系统掌握口腔材料学中理工科知识及应用知识,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为口腔疾病的防治提出理论依据和合理设计,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正确选择和使用口腔材料。然而,在口腔医学专科教学中,因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加之授课内容的单一,致使学生对口腔材料学缺乏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低下。有些同学存在着听一听课,大致了解一下就行了的思想,也有少部分同学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听课,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的知识及其有限。针对上述这些现象,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通过口腔材料课的学习,能够学到对临床有用的东西,使口腔材料课的教学成为有效教学,笔者进行了分析。

有效教学即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考虑学生学的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收获。学生通过上课收获了新的知识或技能,那这堂课就是有效的。要做到口腔材料学的有效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要,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专科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材料学教学,讲述的内容要以常见的、使用广泛的材料为主,如口腔印模材料、石膏材料、充填粘固材料等。教学时在理论上注重材料的原理、性能,在应用上注重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其次,口腔材料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因此,在理论课后应安排一定的实验课,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口腔材料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口腔材料的性能有较深的了解,才可以在临床工作时对口腔材料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进行正确的操作。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有教的好,学生学的才会好,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怎样才能教好呢?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除了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要熟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将本专业知识的科技新动态介绍给学生,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真实的病例和生动的事例举一反三,循循善导,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如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等,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其次教师要能够使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的想学,对此利用多媒体教学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图片、动画以及视频与文字结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使课程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增强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动机,才会去追求、感知、去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的产生除了取决于教材内容、教师的讲授得法外,师生的情感交流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应以良好的意志、兴趣、情感等博得学生的好感与信赖,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堂“视觉语言”的发挥,用生动、准确、优美多姿的“视觉语言”去打动、吸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从教师的“眼神”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

总之,要搞好三年制专科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材料学教学,不能单纯强调教的方法,而且还要增强学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做到正确引导,加强学生对学习口腔材料学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通过各种临床实例使学生既熟悉口腔材料的临床应用,又要深入了解口腔材料与口腔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口腔材料学的热情,使口腔材料学的教学步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