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精选(九篇)

信息安全风险管理

第1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框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序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环境的开放性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等因素,导致信息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何保护信息安全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信息安全的解决不仅要要依靠技术,更应当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只有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信息安全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估,制定出相应的策略并实施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安全。

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概况

至目前为止,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没有通用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不同的标准有着各自的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流程,下面文章分析了一些主要的标准的风险管理方法。

1.英国的BS7799,英国标准协会(BSI)颁布《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形成了BS7799的基础。之后经过改版成为国际标准。BS7799提供了一个对组织有效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公共基础,体现了信息安全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原则。

2.AS/NZS4360:1999《风险管理指南》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联合开发的风险管理标准,第一版于1995年,是在全世界内制定最早、影响最大、并且被国际标准组织(ISO)的国家性风险管理标准。

3.NIST SP800-30风险管理标准,是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NIST)于2002年的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指南,风险管理包括三个过程:风险评估、风险缓解、再评价及评估。

此外,有关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有许多,比如微软的Th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Guide(《信息安全管理指南》),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发的风险评估方法OCTIVE,系统安全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SSE-CMM(System Security Engineer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等。还有许多企业或个人参考标准开发的一些风险评估工具等。

三、一种综合的风险管理框架

近年来,许多学者指出需要建立一种综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减少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的一些不足。文章提出一个综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框架,如图1所示。

框架将风险管理分为四个方面,四个角度,涵盖了风险管理风险评估的所有的内容。

框架的第一部分是标准规范,这是进行风险评估的指导性文件。

第二部分是工具技术,包括数学的模型、统计学的方法、相关的工具以及开发的计算机软件,还有操作中的某些经验等。

第三部分是过程步骤,这是一个动态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管理。将把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分为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风险实施、风险评价等六个阶段。

第四部分是风险管理的对象,企业组织中的人员、资产(主要指物理设备)和资产赖以存在的环境构成了实体层,企业的信息安全既要依靠技术,更要注重管理,管理则主要体现于策略中。而最终的目标都是保证企业的核心业务能正常运转,不会受到信息安全风险的影响。各层内部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系。在实体层如人力管理、人员培训,对资产的管理需要分类分级别进行、要落实到人,资产设备的安全则有赖于周围的环境,比如安全边界的划分,电力、温度湿度的保障等。而这些都含有策略因素。此外,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软环境的因素也部分影响着策略的选择,如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的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等也会影响组织的策略,组织在制定策略时不能与之冲突。在管理层,策略与技术是相互补充的,一些策略的实现离不开技术,比如不同层次的人员具有不同的访问控制权限,信息安全的保障也需要信息技术本身。技术本身也需要一定的管理。在目标层,保持核心业务的连续性,不受干扰是组织的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四、总结

信息安全对组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信息安全管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管理层面的事件。本文给出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综合框架涵盖了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为企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BS 7799-1,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ode of Practic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e,1999.

[2]Australian/New Zealand Standard AN/NZS 4360:Risk Management[S].1999.

[3]NIST SP800-30, Risk Management Guid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S].2002.

[4] Microsoft. The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Guide[S].2004.

[5]ISO/IEC TR 13335-1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ecurity- -part1:Concepts and models of IT Security[S].1997.1.

[6] uccato,A.,Holistic security management framework applied in electronic commerce. Computer&Security 26(1), p256-265.

第2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开放、互联的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或信息系统集中信息并开放共享;另一方面,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又在不断外泄,引发无数信息安全问题。一谈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是网络安全,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数据加密等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底层安全防护。但从广义上来讲,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信息资产对经营的贡献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信息访问越加便捷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需要源源不断地将信息不同程度地开放给客户、供应商、员工等,企业的信息资产也越来越暴露在更多的威胁之中。信息的三个安全特性,即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1)信息完整性风险管理。一方面,要保证信息在收集、加工过程中不能被恶意篡改、不能丢失、被窃取、损坏等;另一方面,也常为人忽视的是加工过程本身的科学性,需要防范因不恰当的加工方式而导致的数据失效或结果错误。(2)信息保密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要保障没有被授权的用户无法使用信息系统,访问相应的资源。防止该类用户访问、通过非法手段攻击破坏企业信息资产。(3)信息可用性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保障被授权用户可以顺利、快速访问信息资产,保障信息系统稳定性和可用性。以上三个特性,同时也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步骤。

2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识别

由于涉及企业的核心信息资产,所以相应的信息安全风险点分布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企业对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仍不到位。总体来说,有以下主要问题,也是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风险点。(1)信息安全组织和制度保障不足。没有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就无法有效地制定、执行安全管理策略,更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协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通常都有,但很少有单位能够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的政策制定也常常不符合标准,导致可操作性比较差或者达不到控制的目的。(2)信息安全相关人员意识不足。信息安全虽然已经被很多企业提到战略高度,但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和管理层。大部分企业人员比较缺乏信息安全意识,安全事件报告不及时;对各自岗位相关的信息资产职责了解不清,对信息系统的错误操作导致信息泄密的事件屡有发生;部门单位还存在因人员流动导致的信息资产不连续等问题。(3)传输、存储信息资产的设备与网络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企业存在网络有安全漏洞、存储设备老旧、数据资产缺乏备份机制等常见问题,一旦受到网络入侵、病毒攻击,或者发生硬件及性能问题,会导致信息资产大量泄漏或损坏。(4)访问控制及用户权限管理存在漏洞。在信息系统的实施阶段,为了便于用户测试或其他目的,部分用户权往往限过大。随着系统正式上线及应用,相应权限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调整,对信息安全也留下了比较大的隐患。(5)软件系统及业务持续性风险。因为国产化和自主开发的趋势逐渐确立,大量企业选择自行开发软件系统,由于软件开发技术而导致软件本身存在一定漏洞,相应的开发质量存在隐患,连带的如运维、业务持续性风险均应相应考虑。

3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考虑到每个企业均有自身特点,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点也不同。按照通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理论,在完成上节所述的风险识别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确认风险大小程度的过程,主要是要借用适当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包括定量的或者定性的方法,对信息安全风险点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大小和控制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大小并量化,从而可以采取适当的控制目标和控制方式开展风险控制工作。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作用体现在对组织信息安全的保障上,其有效性体现在当企业面临信息安全风险时对风险控制的有效程度,换句话说,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考验控制力度的有效性就是损失的程度,损失的越少越有效。反之,则控制无效。另一方面,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也是需要成本的,控制力度大小与成本通常成正比关系,而且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控制力度增长比例较小可能带来成本大幅增加。因此,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以最小的投入将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控制在组织可接受的范围内。

4结语

第3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信息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给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会,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信息系统自身所处的网络环境的特点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认为破坏或者是木马等方面的破坏。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信息安全隐患,这严重影响信息的安全可靠性。但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防止信息系统遭受到破坏的措施,而且在杀毒软件和入侵检测技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虽然这些检测手段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恶意程序对信息系统的破坏,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受到的威胁也在逐渐向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变化,而且更加的隐蔽化,对于信息系统的破坏性越来越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已经不再是最开始的单单对信息保密,而是向着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方向发展,使档案信息变得更加的实用而且具有不可否认性。进而实现多方面的防控实施技术。

二、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人们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认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限制,不能够保证信息管理的完全安全性,所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脆弱性,这种情况导致在使用档案信息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人为或者是自然条件的破坏,所以档案信息管理存在安全风险具有必然性。因此,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信息安全建设的前提是,基于对综合成本以及效益的考虑,采取有效的安全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保证残余风险降低在最小的程度。因为,人们追求实际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实施了风险控制之后,接受残余风险的存在,但是残余风险应该控制在最小的程度。所以,要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就应该实施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将安全风险评估的思想以及观念贯穿到整个信息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整个信息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安全属性所面临的危害发生的可能性。产生这种可能性的原因是系统脆弱性、人为因素或者是其他的因素造成的威胁。用来衡量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的影响的指标主要有两种。然而,危害的程度并不只取决于安全事件发展的概率,还与其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安全风险评估具有很多的特点。首先,它具有决策支持性,这个特点在整个安全风险评估周期中都存在,只是内容不相同,因为安全评估的真正目的是供给安全管理支持以及服务的。在系统生命周期中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整个生命周期中都离不开安全风险评估。其次,比较分析性,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安全管理和运营的不同的方案能够进行有效的比较以及分析;能够对不同背景情况下使用的科学技术以及资金投入进行比较分析;还能够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最后,前提假设性,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风险评估会涉及到各种评估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被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数据的功能是对档案信息实际情况的描述,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了解整个档案管理信息中的情况;另一种数据是指预测数据,主要是根据系统各种假设前提条件确定的,因为在信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对一些未知的情况进行事先的预测,然后做出必要的假设,得出相关的预测数据,再根据这些预测数据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三、档案管理不同阶段

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信息系统的开发涉及到很多的模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模型都在不断的升级。从最早期的线性模型到螺旋式模型再到后来的并发式的模型,这些系统模型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系统需求。然而,风险评估却存在于整个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但是由于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有很多的阶段,而且每一个阶段活动的内容都有所差别,因此信息管理的安全目标以及对安全风险评估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一)对于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规划中的档案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获得,这样才能够根据获得的信息来满足安全建设的具体需求。分析阶段的风险评估的重点是抓住系统初期的安全风险评估,从而有效的满足对安全性的需求,然后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和评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二)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这个阶段涉及到的安全目标比较多,所以能够有效的确定安全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安全风险评估,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安全目标的明确。

(三)集成实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要验证系统安全要求的实现效果与符合性是否一致,所以,应该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对其进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产评估的时候,如果在分析阶段以及设计阶段已经对资产进行了评估,那么在这个阶段就不需要再重新做资产评估的工作,防止重复性工作的发生。所以,可以直接用前两个阶段得出的资产评估的结果,但是如果在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都没有进行资产评估,则需要在此阶段先进行这项工作。威胁评估依然着重威胁环境,而且要对真实环境中的具体威胁进行有效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应该对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实际环境的脆弱性的有效分析,重点放在信息的运行环境以及管理环境中的脆弱性的分析。

(四)运行维护阶段。对档案管理系统不断的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处于安全的环境。

四、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我国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起步晚,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层对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缺乏一定的重视,而且缺少一些专业评估技术人员。当前评估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也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所以,应该对评估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保证风险评估工作有效的进行,同时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工作人员对于风险评估的重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环境处于安全的运行环境中。

(二)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还不够完善,而且一些风险技术标准也需要进一步的更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风险评估,不仅仅是一个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如果所有的环境和情况都套用一种工作流程和一个技术标准,就会导致不匹配现象的出现,不仅影响风险评估的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三)评估工具的发展比较滞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漏洞会逐渐显露出来,所以对信息系统的威胁逐渐增加。应该采用先进的评估工具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五、结语

第4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科技;网络信息

1电子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信息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此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在逐步改变企业的商业架构,崛起了许多符合潮流发展的新兴企业。但在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对电子信息防范的安全问题也越发重视。电子信息的安全问题包括了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真实性、占有性、可用性和实用性,这也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具体信息安全分类如图1所示。相关企业如果没有强大的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出现下面几种情况就很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引发电子信息安全风险。

1.1网民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网络本身具备很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当然,其中不乏有人利用一些手段,在这个虚拟世界为自己谋取利益,时常会发生的黑客入侵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无论是商业间的相互竞争,还是不经意间犯的错,都反映出网民对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近来年,网络资源共享成为了社会焦点,动一动手指就能与世界分享各种信息。但因部分网民欠缺科技保护等法律知识,在分享资源的过程中,就很容易给电子信息企业造成危害,导致企业信息安全性下降,这些都不利于电子信息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网络上的不良和虚假信息泛滥,容易误导网民,甚至出现一些对企业不利的群体攻击性事件,反而间接地让犯罪分子钻了漏洞,盗取了企业的相关电子信息。

1.2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和隐蔽性让网络存在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比如计算机病毒,如果用户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中不经意间打开了被植入的木马病毒或者恶意网站等,就很容易导致电子信息出现安全问题,且当前很多病毒查杀软件只能查杀相对明显、普通的病毒,而对于隐蔽性强的病毒没有效果,体现出了电子信息安全管理技术比较落后。

2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2.1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管理

针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建立起安全防护措施,其中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系统、信息运输、数据储存、网站访问和基础设备等方面。比如,设置防火墙,加强对网络访问的控制,利用防火墙功效避免电子数据被非法拷贝;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实现对电子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识别和探究;利用电子信息签名技术防范电子文件遭受恶意滥用;利用身份实名认证进行登录,避免黑客的入侵。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加大防毒软件和查毒技术的研究力度,让计算机系统能得到全面升级,更加全面地拦截网络病毒。

2.2电子信息的具体管理

在电子信息安全防范制度和防治措施的制订过程中,要以信息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为基础,并不断培养信息管理人员的实际安全意识。建立起电子信息管理安全制度,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设置电子信息访问权限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的网络区域和类别进行规划和部署,针对机密信息,必须进行单独隔离;非机密的信息则运用授权管理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利用。电子信息在网络储存的过程中,必须以信息储存频率和用户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并进行分级储存。因存储介质的寿命不是很长,因此,可以制作纸质拷贝,从而达到双向储存的目的。针对电子信息资源的管理,可运用多人协同负责制度,开展岗位的定期轮换,以避免因个人的集中管理而导致电子信息风险的出现。

2.3建立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管理能力的要求要比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高,而做好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做好补救措施,所以,必须建立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电子信息的安全等级,从而达到预防信息安全风险的目的。电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具体可从技术保障体系、管理制度保障体系、监督体系三个方面着手,让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能保持安全状态。在对电子信息进行实际存储和管理中,严格制订并规范管理制度,做到重要档案多次备份,并不断强化追踪和控制职能,管理人员之间要加强监督,从而有效保障电子信息安全体系的运行,确保信息的安全。

3结束语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电子信息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电子信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种信息安全风险也随之产生,而信息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档案信息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从而规避电子信息风险,确保电子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景,李艳丽.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策略[J].学园,2015(05).

[2]杨晗,袁野.浅谈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J].电子制作,2015(12).

[3]何文涛.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电子制作,2017(04).

[4]于倩,李灵君.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安全的对策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11).

第5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随着宽带网络和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用户对宽带接入业务的高可用性要求不断增强,对电信运营商在IP城域、接入网络和支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安全性要求。本文从信息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学和相关技术入手,结合电信IP城域网,提出电信IP城域网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和加固的实践方法建议。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图二信息安全体系的“PDCA”管理模型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Planning(规划)

b)InformationGathering(信息搜集)

c)RiskAnalysis(风险分析)

uAssetsIdentification&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ThreatAnalysis(威胁分析)

uVulnerabilityAnalysis(弱点分析)

u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Impact&Likelihood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RiskResult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Identifying&Selecting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Monitoring&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Effect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项目准备阶段。

a)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项目执行阶段。

a)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项目总结阶段

a)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

全需求信息

i)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其它相关

4.5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威胁可能性分析

是指某种威胁可能发生的概率,其发生概率评定非常困难,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制定出一套评价规则,主要由运营商管理人员按照规则进行评价。

第6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运维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系统和技术已经成为当下各个领域不可或缺以及赖以生存的基础性建设。现今信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信息技术在不断支撑着企业业务开展的同时,其在运维方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非法访问、信息篡改以及信息泄露。这些风险就会对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1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难点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也通过各种安全措施加强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防护措施,但仍存在两个难点,首先是信息系统的高风险性,由于当下信息系统较为复杂,且漏洞较多,就会使得系统处于高风险性,使得运维人员很难进行控制。其次是当下IP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规模逐渐增加,也就使得攻击源变得多样化,运维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追踪,也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护。

2企业运维管理中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分析

近年来,信息时代的脚步逐渐加快,信息化的水平也在与日俱增。信息技术也以其方便、实用等特点广泛地应用在各企业之间。而为了更好地将信息技术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就需要定期对其维护。但是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逐渐增加,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信息系统的结构愈加复杂,也使得技术漏洞逐渐增加,这就会对企业的信息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在现今运维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2.1服务器终端层面的风险

服务器终端层面的风险主要分为下述几个部分:①信息系统的基本安全保密配置不够完善,管理不够成熟,这就使得用户可以私自更改BIOS的启动顺序,使得安全防护产品的失效,从而进行信息的窃取和篡改;②安全风险的报警装置不够成熟,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会由于安全产品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失去应用的效用,出现误报或者漏报的情况。然后就是系统含有漏洞,信息系统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系统,在当下的企业中应用的操作系统基本上都为Windows系列,而一些停止补丁升级的Windows系统就存在着漏洞,很容易受到侵蚀,进而造成数据的丢失。2.2网络层面的风险在网络层面安全风险主要为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不当,通常会开启多余的服务或者端口,这就存在了被非法访问的隐患。同时在访问控制方面不能对接入进行有效的控制,会造成设备非法接入的风险。另外,企业通常不会对用户进行分层、分级,这就会导致网络拓扑混乱,使得企业重要的信息资源存在被非法授权访问的安全隐患。

2.3硬件层面的风险

现今,企业都拥有大量的硬件,且都是采用的国外进口。企业根本无法知晓底层硬件的工作机制,其是否含有隐藏通道等。例如惠普的某型号服务器已经被证实存在后门,这些设备的运维都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这也就会使得维修过程容易发生信息篡改或者信息窃取的风险。2.4应用层面的风险应用层面的风险主要就是身份认证的管理不够完善。管理员的口令较弱、用户名和密码过于简单等都会被攻击者利用。甚至在当下一些企业还有用户名公用、滥用的现象,这就更给攻击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攻击者可以通过这些漏洞进行水平提权,进而对信息进行窃取,甚至其可以获取管理者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控制,这就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5安全审计层面的风险

在当下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都会部署一些安全监测产品,例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这些产品只能针对某类安全问题有效,这就使得信息系统的审计工作变得松散,不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而且由于系统的兼容性等原因,总会出现误报、漏报的现象,这就会对审计的作用带来巨大的影响,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另外,企业虽然相应的部署了安全管理平台进行日志的收集,但在当下的信息系统中智能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够对全局进行有效的监控,也就没有办法实现综合监控和安全风险的态势分析。

3企业运维管理中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策略

通过对上述安全风险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基于信息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下述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的控制策略。

3.1加强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安全风险控制

数据资源的风险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存储安全,可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信息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从数据资产产生的源头进行安全防护体系的构建;②标识安全,通过标识技术对信息进行去区分标注,经过审计后,让标识与信息系统密不可分,这样就不会出现信息篡改的问题;③访问安全,可以采用强制访问控制的方式,对访问主体进行限制。例如,某些数据非管理员权限仅能读取,不能够打印或者重新编辑,而一些重要信息限制再无权观看。

3.2加强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

信息安全主要就是对应用安全进行控制,通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分析,设计开发指导验收运维过程中进行安全保障。同时还要定期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如果企业的技术较为先进,还可以通过源代码进行安全风险分析,仔细地对漏洞进行查找,如果发现及时进行修复,长此以往就会不断提高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另外还要将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分析,这样就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风险控制规范,为后续的系统安全提供可行性较高的参考数据。

3.3构建运维风险控制平台

针对认证管理和孤岛等问题,就可以亿堡垒机为中间体进行控制平台的构建,形成对企业信息系统全面的安全监控。通过安全防护产品的报警日志和应用系统的审计日志,构建威胁事件的审计模型,构建完善的综合安全事件分析统计平台,这样才能对风险事件进行关联审计分析,最终实现实时报警的效果。

3.4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梳理

要想切实地提高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能力,必须要加强信息安全专项检查,要制定详细的规范来明确信息系统日常需要进行的管理操作,还要对日常管理的具体细节进行定义,这样才能使信息系统日常管理规范、明确,继而使其信息化和制度化。还要闭环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和运维实践,防止低层次的信息安全问题发生。另外还要加强专项检查整体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能力。同时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要构建完善的应急备灾能力,还要定期对应急备灾的能力进行检测,例如可以临时构建信息丢失的问题,看其恢复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备份能够及时地恢复。

3.5构建完善的信息风险防护体系

正与邪、矛与盾、攻与防,永远都是相对存在的。在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上也是一样的,要想预防攻击者的非法入侵,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风险防护体系。所以,企业要培养构建一支团队,让其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攻击的技术,然后让其对企业的防护系统进行破坏,进而完善,只有不断地从攻击者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够构建完善的防护体系,只有不断进行攻防,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风险防护体系,让其更好地保护信息系统,防止信息窃取和篡改的问题出现。

4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下企业对信息安全风险的防护工作不断重视,也构建了许多防护的措施,具备了一些防护能力,但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漏洞变得更加隐蔽。所以,企业要想稳定发展,必须要采取措施对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进行运维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支撑。

作者:徐美霞 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阳江供电局

参考文献:

[1]上官琳琳.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与运维研究[J].管理观察,2014(18):100-101+104.

[2]何芬.企业运维管理中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控制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5):208-210+212.

[3]石磊,王刚.关于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系统的研究[J].华北电力技术,2013(9):65-70.

第7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前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各项科技技术获得了极大的突破,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而在现代医院运行管理中,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便是极为明显的可靠实例。通过加强改进医院计算机系统管理与风险控制,改善医疗整体服务质量与业务能力。通过对现代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重要性分析阐述,并对其风险控制方法提出建议。

 

1 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的重要性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现代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深入渗透。尤其在医院现代化管理中,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资源数据化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也是现代化医院建立的必要条件。借助计算机网络工具,提高服务质量,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信息网络管理后,使医院运营得更加规范科学。不仅推动了医院现代化改革,也对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

 

传统的医院管理中,由于缺乏网络信息,往往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对进行日常维护。随着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引入,不断地智能化科学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医院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提高了整体的医疗竞争力。而在信息分析处理中,因为计算机的决策整合,使得最终处理结果更加合理精确。例如在对患者病情记录分析中,职员考察考核等等,都可以高速便捷的展开研究。

 

2 计算机软件信息安全维护

 

在医院计算机使用过程中,要做到医院计算机自身终端完全不受干扰破坏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提高免疫防御能力,才能减少被感染可能性。但是由于有的高危病毒,传播速度惊人,破坏力极大,并且顽固复杂,难以彻底清除,在短时间内就能造成大量客户计算机无法工作,对医院日常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应用系统在数据交换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审计,其中记录的事件内容,可能包括客户机地址,具体操作时间,与其他用户结果信息数据。在日常维护处理中,就可以对报告结果导出分析。对于用户私人数据,也应该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安全性,只有通过权限授予才能访问读取相关的信息数据。同时为了保证关联性,可以对用户设置多个角色。系统根据角色类别进行权限操作限制,不仅可以越权操作,还可以设置角色属性限制期的功能,权限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大大保证了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立

 

在安全管理中,可以实施责任制度。例如成立医院信息安全管理组,医院相关负责人,以职能为参考标准,负责安全线的各项工作,定期安排任务与会议总结,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深化部署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在制度的建立中,可以参考服务器,网络设备,技术人员,数据文档相关系列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指定人员定期维护,保存记录,做好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做到日志化管理。

 

对于信息安全操作规范,也需要加强管理。指定系统软件,数据操作规范流程,没有授权不能进行文件复制,数据共享,系统的修改增删。定期维护服务器状态检查,分析日志,并且观测数据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异常点,做好日志记录,保证完整性与可靠性。可以制定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训中,目标,流程,结果应该清晰有效,如果信息安全管理小组发生变化可以及时跟进培训配合,建立独立操作局域网,模拟真实的信息系统环境,帮助相关人员快速准确掌握方法。

 

4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升级

 

4.1 信息安全细节化设计

 

医院网络安全数字化是一个长期整体的系统工程,主要围绕防护警示,检测检查,修改恢复这一过程循环运行。如果这一程序链中出现错误,某个环节没有按照预定设置完成,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处理,并且严格落实,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与措施,监督责任到位,确保整个信息安全系统安全高效,持续稳定的工作。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漏洞与不足暴露得越来越多,对于新应用新技术推广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培训,以满足业务工作需要。

 

就信息网络系统自身而言,采用符合实际操作情况与工作状态的结构系统,安全等级与维护难度都将能够降低难度,易于操作。构建多层次,体系化的设计使用户角色等级,权限操作,优先等级分布到更多层次,更多日志记录。那么后续维护,控制分配也将更加灵敏。结合具体的业务情况,在可用性与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点,在符合安全的大前提下,开拓业务,提升服务质量。

 

4.2 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升级

 

在某些医院中,计算机网络防御等级较低,需要通过加强安全性对整个系统进行升级。首先需要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器保持正常。要确定系统的长期安全。注意机房服务供电情况,布线合理,温度湿度,雷电预防等问题。保证医院服务器不间断供电,保持电源线路通畅。同时主要设备与核心设备固定器维护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与前兆,快速有效处理。保证计算机中心温控与散热条件良好,使得整个服务器中心环境到达理想状态。保持清洁,除尘保洁,重视物理环境的维护,并且确保数据的及时正确备份。

 

另外,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仍然需要加强,明确权力责任,落实到点。这也关系到医院信息安全工作能否安全运行。对于网络用户也应该严格限制管理,分清患者、医务职员、管理人员的角色职能。对用户和密码加强管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危险数据与不明软件对服务器的攻击与伤害。

 

同时重视日常计算机系统相关记录数据。在常规服务日志的检测基础上,加以分析预判,进而实施下一步相关措施。例如服务器启动停止,异常运行数等等,都可以有助于信息系统管理者对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全面了解,从而进行评估,得出相关结论。依托数据对系统的安全等级展开定级,制定有效制度措施防范解决问题,确保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达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目的。

 

5 结束语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制度,对于医院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控制方法不仅仅需要从技术角度入手,自身也需要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医院的整体协作与工作效率,还影响所有部门员工统一性。需要全面了解当前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并积极应对。因此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依靠建立制度对员工进行规范管理,提高防范意识,确保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第8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一、安全信息系统要具备五个属性

1.可用性

可用性是指无论何时,只要用户需要,信息系统必须是可用的,也就是说信息系统不能拒绝服务,网络必须随时满足用户通信的要求。

2.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网络不可靠,事故不断,也就谈不上网络的安全。

3.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等破坏的特性。信息的内容不能被未授权的第三方修改。信息在存储或传输时不被修改、破坏,不出现信息包的丢失、乱序等。

4.保密性

保密性是指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授权的实体或进程,即信息的内容不会被未授权的第三方所知。

5.不可抵赖性

不可抵赖性是指面向通信的双方信息真实统一的安全要求,它包括收、发双方均不可抵赖。

为了保证这五个安全属性,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就要涉及物理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二、安全策略模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信息安全是个大问题,必须把信息安全问题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认真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个信息系统要实现安全、高效,应该对其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策略模型。安全策略模型针对信息系统安全所面临的各种威胁进行风险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建立安全模型和安全等级,对安全系统进行评估并为系统的配置管理和应用提供基本的框架。有了安全策略系统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也才有可能更安全合理地使用信息系统资源,有了安全策略才有可能更加高效迅速地解决安全问题,使威胁造成的损失降为最小。

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学生公寓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学生公寓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各公寓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加速信息的记录、查阅以及传播速度,实现无冗余的统一的学生公寓信息管理而设计的。基于C/S架构,开发设计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便于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对公寓的管理,便于学生公寓各项指标的查询。

1.物理安全

从物理安全上看,这两个应用系统由于都采用集中式管理数据,因此存放数据的服务器的安全非常重要。第一要对服务器所在的环境进行安全保护;第二要对服务器及应用程序的终端计算机进行防盗、防毁、抗电磁干扰等保护;第三要保护媒体数据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2.网络安全

从网络安全上看,第一,在网络层上,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WWW服务器、FTP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等机器与Internet之间没有任何安全屏障,攻击者可以从Internet上对录取系统进行破坏、窃取信息等攻击,安全的隐患极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所有工作环节都是用户通过Internet与系统进行交互式访问实现的,由于用户成分复杂、交互数据量庞大、访问频繁,入侵者有更多的机会对系统进行攻击,从而达到修改应用程序、篡改数据信息的目的。此外,由于用户的费用支付可以通过网络银行的电子支付来完成,一旦应用程序服务器遭到攻击,可能会影响用户银行账户的安全。第二,在应用层上,在学生公寓管理系统中,财务信息、住宿人员个人信息、固定资产信息等都属于保密信息,一旦在网络路途中遭到窃取或更改,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数据的加密传输是十分必要的。此外,不同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和工作范围,冒名顶替操作或越权操作一旦造成数据的损失将造成无法分清事故责任的后果。系统与银行间的数据传输要采用加密传输及使用数字签名等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应用层上的身份认证、授权访问、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3.数据安全

第9篇: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范文

一、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查找信息安全管理的“短扳”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过去基本上是参照电网安全管理一些传统做法,没有体现信息化特点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管理不够全面。以往只考虑硬件、软件,忽视了人、数据和文档、服务、无形资产等重要对象,对外来人员也缺乏有效的识别管理;管理制度不够系统。以前虽然制订了较多的制度和标准,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些制度就显得很单薄,就事论事的管理方式必然会产生安全管理的盲区,有些制度内容重复、交叉、不一致,有些制度不切实际,往往束之高阁;风险评估不够科学。以往的信息风险评估不够系统,主观性过强,缺乏综合平衡,抓不住重点,或过度保护,或产生管理死角,事后控制多,事前预控少,不能涵盖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上述情形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感觉到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信息运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企业采用先进管理方式、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此,嘉兴电力局根据国际上信息安全管理的最佳实践,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入手,贯彻ISO/IEC27001:**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建立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体系有效运作,达到了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预控、能控、可控、在控”的目的。

二、从资产识别入手,搞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按《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控制程序》,对所有的资产进行了列表识别,并识别了资产的所有者。这些资产包括硬件与设施、软件与系统、数据与文档、服务及人力资源。对每一项资产按自身价值、信息分类、保密性、完整性、法律法规符合性要求进行了量化赋值。在风险评估中,共识别资产2810项,其中确定的重要资产总数为312项,形成了《重要资产清单》。

图1.《重要信息资产按部门分布图》

对重要的信息资产,由资产的所有者(归口管理部门)对其可能遭受的威胁及自身的薄弱点进行识别,并对威胁利用薄弱点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以及潜在影响进行了赋值分析,确定风险等级和可接受程度,形成了《重要资产风险评估表》。针对每一项威胁、薄弱点,对资产造成的影响,考虑现有的控制措施,判定措施失效发生的可能性,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为可接受的还是需要处理的。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形成风险处理计划。对于信息安全风险,应考虑控制措施与费用的平衡原则,选用适当的措施,确定是接受风险、避免风险,还是转移风险。

嘉兴电力局经过风险评估,确定了不可接受风险84项,其中硬件和设施52项,软件和系统0项,文档和数据8项,服务0项,人力资源24项。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对可接受风险,保持原有的控制措施,同时按ISO/IEC177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和系统应用的要求,对控制措施进行完善。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由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制订控制措施主要考虑了风险评估的结果、管理与技术上的可行性、法律法规的要求,以期达到风险降低的目的。控制措施的实施将从避免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等方面,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图2.《各类不可接受风险按系统分布图》。

三、按照ISO标准要求,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嘉兴电力局在涉及生产、经营、服务和日常管理活动的信息系统,按ISO/IEC27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规定,参照ISO/IEC17799:**《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简称ISMS。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主要是根据业务特征、组织结构、地理位置、资产分布情况,涉及电力生产、营销、服务和日常管理的40个重要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是:“全面、完整、务实、有效。”

为实现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嘉兴电力局在各层次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确定信息安全目标和控制措施,明确信息安全的管理职责;识别并满足适用法律、法规和相关方信息安全要求;定期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纠正预防措施,保证体系的持续有效性;采用先进有效的设施和技术,处理、传递、储存和保护各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对全体员工进行持续的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制定并保持完善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信息安全管理方针的要求,制订的信息安全管理目标是:2级以上信息安全事件为0;不发生信息系统的中断、数据的丢失、敏感信息的泄密;不发生导致供电中断的信息事故;减少有关的法律风险。

嘉兴电力局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企业的系统现状和管理现状,按照ISO/IEC27001:**标准要求,整合原有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严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框架,包括信息安全管理手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程序》、《业务持续性管理程序》等53个程序文件,制定了16个支撑性作业文件。

四、运用过程方法,实施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在信息安全管理过程中,重点是抓好人员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安全事件、保持业务持续性等重要环节,采取明确职责、动态检查、严格考核等措施,使信息安全走上常态管理之路。

图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过程

重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因为信息系统支撑着企业的各项业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涵盖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表现在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购置、设备安装、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上线、系统(权限)变更等方面,严格执行体系的相关控制程序。

强化人员安全管理。在劳动合同、岗位说明书中,明确员工信息安全职责。特殊岗位的人员规定特别的安全责任,对信息关键岗位实行备案制度。对岗位调动或离职人员,及时调整安全职责和权限。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比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