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食品加工技术精选(九篇)

食品加工技术

第1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食品贮藏技术;冰温;真空;茶多酚

现阶段社会我国食品市场的需求逐渐增加,但是交通运输等贮藏技术没有满足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发展,因此,要加大技术的投入和研究,提高我国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下面笔者对其进行浅析,希望对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以及预测提供有效的帮助。

1采用p压贮藏技术.

减压贮藏就是将物品放在一个密闭和冷却的容器内,使之获得较低的绝对压力,其压力大小达到要求的低压达到后,新鲜空气不断通过压力调节器,贮藏期比一般冷库延长了3倍,能够达到速冷却、快速降氧,高效杀菌,消除残留。

2茶多酚在肉类食品贮藏中的应用技术

天然多酚类物质又叫茶单宁茶鞣质,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衰老、防辐射、抑菌除臭等多种生理活性。茶多酚是一种无毒的天然食品氧化剂。将茶多酚适量掺入食品中能够延长食品贮存期,有效保护肉类食品的各种营养成分。茶多酚能有效抑制油脂的氧化防止油脂哈败是BHT、BHA理想的天然替代品,对猪油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有效抑制鱼油的过氧化物形成和多烯脂肪酸分解。茶多酚对核桃油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是由于茶多酚的极性较强脂溶性差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肉及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肉食罐头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孢菌等具有杀灭作用。单独添加0.03茶多酚的冷却鲜肉其细菌总数和POV均明显降低,如果将将茶多酚与VE和VC分别联用,具有明显缓解因添加茶多酚而引起的失色。联合使用时的抗氧化强弱顺序:茶多酚和壳聚糖的比例为0.075g/L0.75g/L1.8g/L。最佳复合保鲜剂配比分别为0.06、0.1、0.11、0.2采用此复合处理在延长羊肉货架期方面有明显作用。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香肠进行处理筛选出能明显显示较强抗氧化效能,多酚抗氧化剂对腊有保鲜功效,同时在食品贮藏中探讨茶多酚与其他天然添加剂复配增强保鲜效果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随着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行业中应用的日趋成熟,茶多酚将会有更广阔的开发市场。

3食品真空冷冻贮藏技术

真空冷冻贮藏技术,集合真空预冷和真空。包装与食品期脱水,食品的营养成分风味物质损失少。能保留原有的营养和风昧,其色,味,形与新鲜品基本完全相同。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蒸气喷射真空干燥蒸气喷射器,它是以供应方便的水蒸气作为工作介质,能够排除易磨损,腐蚀,爆炸的各种被抽气体,采用多级水冷却循环系统取代能耗大.效率低,保持了原有的干制温度低,物料不易氧化,有效成分损失少等特点.为后序进一步快速干燥提供了有效的蒸发通道.因此蒸气喷射真空干燥后的肉类制品,在最大限度地形成许多微孔状或膨化疏松体,产品贮藏于一体,是当今鲜活食品贮藏保鲜先进的技术。

4冰温贮藏技术

冰温贮藏技术将食品的温度控制在冰温的范围内,当食品的冰点较高时,加一些相应的有机物或无机物来降低食品的冰点,当冷却温度临近冻结点达到一种休眠的状况,使产品在“休眠”状态下可以有效地贮藏。冰温贮藏就是在冰温间的食品贮藏。冰温贮藏不同于冷藏和冻结贮藏。冷藏是在0℃以下的温度食品贮藏,该贮藏方法会使食品腐败变质较快。冻结贮藏破坏了组织和细胞的结构,有大量的汁液流失。然而,冰温贮藏接近于冻结点,不仅降低了耗能成本,而且保证食品组织结构也完整无缺,增加了食品的风味和口感。冰温贮藏技术也是许多食品企业在未来的食品贮藏保鲜走向中所投资的对象。必须在低温下防止固化,使生物膜不致被破坏。超冰温技术是通过调节冷却速度等特殊技法,使温度在通常冰点温度以下,拓宽了冰温的研究领域。例如:超冰温技术在牛肉中的应用:先将牛肉降温到2±0.3℃,按照连续降温程序使牛肉降温到-1.0至-3.0℃之间,将牛肉的贮藏温度设置于牛肉的第二次结冰阈之上,这样使得牛肉贮藏时间最长可以达到90天。冰膜贮藏技术:冰温贮藏在贮藏之前,先在食品表面附上一层人工雪等保护膜,以避免冷空气直接流过食品表面出现低温冻害现象。冰温技术的出现也对食品冰点因素提出了重要性的研究课题。

5生物酶贮藏保鲜技术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一类特殊蛋白质。酶法保鲜技术中应用到的酶一般都是酶制剂,世界上已知的酶制剂有5000多种,工业化生产的酶制剂有近200种,常用的有30多种。酶法保鲜技术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食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食品原有的优良品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健康、安全、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在基本解决食物量的同时,食物质的保证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随着对食品材料、加工技术、工艺的深入研究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消费者健康营养保健知识的丰富、增强,企业市场导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新材料、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将开发出来,并得到广泛应用。

就目前来看,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食品种类逐渐的增多,网购的兴起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对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传统的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求,食品贮藏的时间和质量应该进一步的提升,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并且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提高我国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预测技术,满足社会的需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食品贮藏加工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发展得过程中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加以重视。现阶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贮藏加工技术,应该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满足目前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的需要。并且,由于我国的贮藏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发展差距,因此在进行改进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学习先进的经验,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N].市场报,2002-09-03(11).

[2]刘玉魁.真空包装保鲜[J].真空与低温,1996,2(2):116-120.

第2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1.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即DNA重组技术,是指对不同生物的遗传基因,根据人类的需求或意愿进行基因的切割后,通过转入受体的方式,使其产生人类期望产物。基因工程在技术上使得人类一定程度上可以客服物种的界限,定向培养出自然界已知不存在的生命形态,以此来满足人类社会的不同需求。其在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根据人类对作物的需要将特定基因转入受体植物基因组中,起到改良品质、增加产量及抗病虫害、抗除草剂的目的,其中应用最广的抗冲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伴孢晶体基因已被转入棉花、玉米、烟草等多种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不错的效果。基因工程在畜牧业上也有应用,如将鼠类有关促进角蛋白形成的基因转入绵羊基因组,经改良的绵羊比普通绵羊产毛量提高6%左右[1]。

1.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借助工程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在细胞水平上改造生物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此获取特定的细胞产品或新生物体。如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将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袁隆平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具有远缘杂种优势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可达1600公斤。

1.3酶工程

酶工程是指在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将相应的原料转化的一门技术,包括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纯与分离纯化、酶和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修饰和改造及酶反引器等研究方向,其应用范围也涵盖了食品、轻工、化工、能源、医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1.4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来制造各种产物的工程技术。最早的发酵工程是在20世纪40年代随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得到迅速发展的,特别是二战期间的美国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大规模的生产青霉素,使得这一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2]。

2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到食品加工行业中来,特别是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短短的十几年内其在食品加工制造领域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特定基因的转入使得农作物能够抵抗病虫害、旱涝灾害,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为人类解决因人口增加而产生的食物短缺问题提供了有力手段。同时、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酶的催化活力,将影响产酶和酶催化活力的基因转入受体中,可获得基因菌,以此来产生具有较强催化能力能催化特性的酶类满足食品加工的要求。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发酵产品,充分利用了生物技术的手段借助微生物的特殊功能生产有用的物质,或者将微生物直接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技术体系中,手段包括菌种选育、菌种生产、代谢产物发酵、特种微生物利用技术等。发酵工程在食品加工领域所取得成果包括从新食品研发配料、食品加工催化剂、饮料稳定剂、D-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制造及废弃物利用和食品品质检测等。其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现酵工程改良传统发酵食品、如双酶法糖化工艺取代酸法水解生产味精,或采用固定化酵母连续发酵技术进行啤酒的生产可明显的缩短发酵周期提高啤酒产量。(2)优化近酵产品。如运用固定化醋酸菌酿制食醋,既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又可将酯化能力提高9~12倍。(3)缩短发酵产品的开发周期。如单细胞蛋白(SCP)的制备等[3]。目前世界范围内,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并创造总产值已达到2000亿美元,涵盖了维生素、氨基酸、酵母制剂、微生物多糖、环状糊精、脂肪酸等产品的开发与检测。

3困境与展望

第3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CIPP模式;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其考核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实践课堂教学的特点。“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操性极强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烘焙技能、装饰手法、创新能力为主。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此类实践课堂教学评价已经突破了过去仅凭出勤和实验报告为依据的成绩评定方式,纳入了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表现等评价内容,但主观性较强,评价内容设置上比较盲目,不能结合烘焙实践活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特色评量,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急需更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OBE理念运用CIPP评价方法进行“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对实践课程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优化教学设计,保证OBE教学改革循环改进。

1“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引领学生熟知蛋糕、饼干、面包、糕点等产品制作流程,能正确选用、处理原料,熟练使用工器具、烘焙设备等,灵活掌握烘焙技法及装饰手法,实践性极强。高职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信息技术接受快,有个性,但自主学习和约束力较差。在成果导向改革过程中,通过改变课程教学实施模式,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等规范课堂技能学习和操作,在课程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热爱烘焙行业,坚定从事本行业的信心,诚实守信制作良心食品,不浪费原料、严格食品安全、明确行业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坚定久久为功的信念,不断扩展成果学习机会,通过强调自我参照的学习绩效评量,达到培养目标,提高课堂质量。

2CIPP评价模式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著名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是证明,而是改进”,这与成果导向教学理念是相符的,成果导向教学关注学生的自身进步,在课程设计评量量化指标时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努力不断收获的进步。CIPP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2.1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主要评价教学对象的需求。通过实证调查,进行学情分析,细致了解学生对烘焙技术的认识、兴趣等,以学生为主体,深入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了解学生对烘焙课程学习的真实需求,对学习方式、烘焙知识和技能、兴趣爱好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从而确定适应于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如有的学生有今后想自主创业的想法,有的同学在家里有喜欢动手做产品的经历等,学生希望通过在校的具体学习,能更深入了解烘焙行业及行业的发展;利用学校的实训资源,熟练制作自己喜欢的烘焙产品等。

2.2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以背景评价结果为依据,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并评价课程相关资源是否合理,通过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学习计划的要求与期望,确定可行的教学实施方案。“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输入评价指标包含教师技能水平,教师是否取得中高级西式面点师、面包师等职业资格;实践教学条件,包括所开设实训项目所必需的烘焙设备、搅拌设备、恒温设备、器具、操作台等条件;实训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包括安全生产规则、卫生管理办法等;教材资源建设,是否有配套活页教材等;教学设计中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实施过程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实现执行统一。

2.3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在输入评价选择教学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检验和监控,将评价活动置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帮助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学生对学习过程需求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和修订教学方案。如可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融入企业化生产及管理理念,加强学生不浪费原料、清洁卫生、严格依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添加剂、注重食品安全、做良心食品等职业自律性的养成教育,通过岗位角色扮演,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分工协作完成月饼、蛋糕、饼干、面包等典型产品制作的实操训练,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和团队荣誉感,引领学生成为一名有良心的烘焙工匠甚至成长为大师。

2.4结果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主要是评量学生学习烘焙知识、技术和职业素养的达成度。以诊断性、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增加评量参与对象,多方面多角度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度、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提升,对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总之,在“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实践课程中评价中应用CIPP模式,能够动态反馈实践教学效果,让教师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中不断对课程设计等进行自检、反思、改进,同时也能对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课程的能力进行正确评价,达到促进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350)

摘要: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应从食品加工产业对全世界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出发,探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及其意义,阐明了建设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关键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食品加工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43-03

食品加工产业是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食品加工产业是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得到各国重点支持

民以食为天,食品加工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提高的追求,现代食品已朝着营养、绿色、方便、功能食品的方向发展,未来还会研发多种功能食品,集合植物学、食品工程学、营养学、生理生化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采用高新技术,从天然动植物资源中寻找和提取各种特殊功能因子,或者采用生物技术进行微生物的转化生产。多种学科集合研发新型食品产品,必将使食品加工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上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食品加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原料基地的固定化建设、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管理以及食品加工市场体系的完善,进而促进了食品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以美国为例,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该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现在,更是把食品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国都意识到食品工业承担着为世界人口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因此在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投入及设备研究开发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大的投入。未来各国食品加工的发展趋势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的每个环节,提高精细加工能力,最终朝着安全、绿色、休闲方向发展,并且重视加工设备的研发,向新型、节能、高效、环保方向发展。

(二)食品加工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国食品产业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指出:“食品产业是与营养科学、食品科学、现代医学及生物、信息、工程、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新技术密切关联,与国民营养健康息息相关的民生产业和基础产业。新世纪以来,我国食品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0年总产值突破6万亿元,其增加值占国民经济GDP的4.6%。预计未来5~10年食品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食品加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在食品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食品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很多新兴食品专业岗位(群)不断产生,这对企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队伍和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食品加工从业人员已难以胜任。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十分缺乏能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尤其缺乏从事食品加工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需求

(一)国家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企业技术革新和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缺乏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对食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人才的培养急需教学资源库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国的食品工业还是以农副食品原料的初加工为主,农副产品原料的加工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农民增收。食品工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战略性产业,许多地区将食品工业建成精良产业,带动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这些都需要大批的食品加工专业技术人才,大批人才急需建立教学资源库加以培养。其次,天津市发展地方经济需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我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继续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两条主线。通过创新,大力推动食品工业大项目、好项目的实施,全面搞好食品安全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目前,天津市共有食品及相关产品获证生产企业1 612家。2013年,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总产值达到1 907.33亿元,同比增长了43.9%,实现利税201.28亿元,产值同比增长43.9%。我市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工程,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了《2014年天津市食品安全监管计划》,将不断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排查和专项整顿工作,大力开展放心食品系列民心工程建设。天津市食品工业经济的发展、食品项目的开发以及食品安全的监管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培养紧缺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食品行业的发展依靠大量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首先,食品行业快速发展依靠食品技术专业人才推动。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指出:“食品工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知名企业或企业集团。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数目逐渐增多。同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工业总年产值也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许多就业的机会,因此食品工业就业人员的数目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行业发展如此之快,急需从事食品加工和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除了需要掌握相应的现代食品贮藏、加工、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外,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其次,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急需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农产品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我国农业总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相差悬殊。因此,食品加工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基础薄弱,企业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企业技术人才缺乏,在全国食品加工企业职工中,大中专毕业生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急需大批具有一定知识技术水平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急需教学资源库系统。

食品加工企业技术革新、员工培训等缺乏标准和资源,急需教学资源库 新形势下,食品加工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和关键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技术和设备引进,食品大中型企业装备水平基本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研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加工关键装备,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与食品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投入配套的是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依托于食品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研究项目,食品企业领军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高校基础型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联合初步形成。为了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培训体系的建设。由于培训资源不完善、不系统、不规范,暴露出企业培训体系的较多问题。

总之,食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进步和高技能人才缺乏,食品企业的技术创新、员工培训等都要求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职教育食品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全国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院校资源资料严重不足、缺乏高职特色,急需教学资源库

由于各院校所处区域不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办学历史不同,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服务面向有很大差异。目前,教学资源与资料严重不足的主要表现是:已有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其中信息化、数字化程度较低,在对当前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现有教学资源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尤其是实验、实训类的文本、视频、动画资源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已有教学资源建设没有遵循统一的标准,使得建设成果无法实现大范围的共享;缺乏系统性、标杆性的教学资源建设成果;缺乏教学资源共享和应用推广平台。另外,缺乏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资源,因为职业教育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需要将实训过程中所涉及的技能训练、理论知识、素质锻炼贯穿始终。而目前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模拟仿真和实景展现操作演示的资源等比较匮乏。

所以,急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具有示范性的、能够共享应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共享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可以大力推动全国各院校相关专业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我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资源库是示范性院校数字化展示和推广优质教学成果的资源平台,也是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带动全国高职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第一,能够提高职业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重点突出实训、实践能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用对教师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资源进行备课、授课。同时,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中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根据食品加工资源库的资源,能够指导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食品机械与设备的操作以及维修、对食品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进行分析和控制的能力;掌握控制食品检验理化指标、出具检验报告、整理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掌握原辅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配方及配料管理能力、进行产品研发与产品改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胜任食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教师可促进自身专业课示范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二,能够帮助在岗员工提高并更新技能。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以企业技术应用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和开发。由于汇集了国内食品加工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代表性院校和高水平教师团队,专业资源库将建设成为集开放性、先进性、实用性、通用性等特点于一身的共享平台。企业利用教学资源库中内容新颖、贴近实际、生动开放的教学资源,可对企业员工进行专项技能培训、新技术培训、岗前与岗后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便于企业了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实习与就业信息,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有机结合。

第三,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可利用职业资格鉴定与认证培训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初、中、高不同等级的相关技能培训;可方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所对应行业、产业的职业岗位,相关课程的性质与设计思路等,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第四,可为社会人员再就业提供学习、考核及技术能力评价平台。社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为社会人员搭建再就业平台,让社会人员尽快致富。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社会人员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社会人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职业院校可根据我国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设置培训课程,通过资源库中的培训素材,使社会人员经过培训后各方面的技能都能得到行业单位的认可。

教学资源库中的素材丰富且新颖,既可增加教学的容量,充实、拓宽教学内容,又可提供比较完整的教学解决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学习者的需要,方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依托先进开放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库可为广大用户提供跨院校、跨企业、跨地区的学习,可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网络实现良好的互动和无界化便利服务,从而提升食品加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产业司课题组.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3-23.

[2]黄卫萍,杨昌鹏,农志荣.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J].法制与经济,2008(9):128-129.

第5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 “三元核心”教学法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杨春城(196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贮藏教学与研究。(广西 南宁 530226)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2010年项目“高职食品生物类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JGZ06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38-02

一、“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课程特点

“食品加工与保藏技术”课程是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教学模块主要有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冷藏冷冻、脱水干制、糖渍腌渍烟熏、罐藏等,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课程的各个模块内容中,尽管食品原料来源广、加工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复杂等,但在加工过程每个单元操作中,甚至整个专业课程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和相同的目的,即每个模块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密切联系,其内容涉及食品化学、微生物、物理、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机械设备等相关内容。在讲述每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操作的内容时,需要把相关实际生产内容有机结合,而不是照本宣科,由于每个模块都会涉及基础知识,教师就必须联系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二、“三元核心”教学法内涵

所谓“三元核心”法,一是学科主要目的,二是模块核心内容,三是企业效益。(1)学科主要目的。即防腐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或增加食品食用品质,去粗求精,方便食用,延长货架贮藏期。尽管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都不相同,但学科主要目的都是相同的。在防止食品腐败的同时还要求保持食品的品质,不能简单为了防止食品腐败而不顾品质。食品腐败是贯穿整个学科的基础内容,讲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对所有模块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有必要讲清讲透这个内容。(2)模块核心内容。每一个模块都有核心内容,每一个工艺设置、参数制定等都离不开核心内容,也离不开腐败变质内容及企业效益,整个过程设备、工艺、参数设计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内容设计的。食品脱水干燥这一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加快食品脱水;食品罐藏这一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高罐头杀菌效果;食品腌渍、糖渍、烟熏这一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加快糖液、盐液、烟熏的渗透速度;食品冷藏冷冻这一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如何保持速冻食品的品质等。(3)企业效益。企业效益是投入与产出问题,如何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如何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要让学生尽量早接触社会,在课堂上引入企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企业主人翁责任感。让学生知道食品各种加工所制定的工艺流程及其参数都是为了更好地防止腐败,知道如何进一步保持、改善产品质量,知道如何使企业便于管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三、“三元核心”教学法教学的具体运用

“三元核心”教学法,每一个模块每个内容都可以结合每一种食品加工保藏到整个加工过程直至产品包装贮运这几个方面讲解。“三元核心”教学法,关键是让学生理解食品贮藏加工目的意义,善于思考问题,不要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要正确理解掌握核心内容。采用“三元核心”法讲授时:食品脱水干制模块,核心问题是加快水分蒸发,根据原料特点对原料进行如何处理,如何选择合适的干燥设备。这种设备各种参数设定都要考虑加快水分蒸发,只有加快水分蒸发,才能更好地防止腐败,同时尽可能保证干制品品质,还要考虑到企业投资成本、能耗等。食品罐藏模块,核心内容是如何提高罐头杀菌效果。首先是如何减少杀菌前微生物数量,杀菌前罐装食品污染微生物越多,杀菌所需的温度就越高,杀菌时间也需越长,这样食品的品质也就越差,制造成本也就越高,企业效益也越低。实际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微生物数量,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原料新鲜度、车间、操作人员、设备、工具等,还要从工艺流程、参数确定、设备选择,以及如何加速热传递等多方面考虑。这主要是由杀菌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确定,杀菌时既要杀死必须杀死的微生物,又要尽量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节能降耗等。食品腌渍、糖渍、烟熏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加快糖液、盐液、烟熏的渗透速度,以及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措施可以加快各种辅料渗透速度。首先从原料着想,对原料如何选择、如何处理,工艺如何确定,低温还是高温才能达到此目的,还要注意制品色泽、数量、形状、品质等要求。食品冷藏冷冻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如何保持速冻食品的品质,对食品原料的新鲜度选择、原料处理、采取什么方法速冻、冻后包装处理以及冻藏贮运过程的各种措施因素都要考虑。

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内容都可以结合实际生产情况给学生分析,结合案例、项目形式讲解,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通过练习,逐步对所学知识达到完全掌握和熟练运用。需要告诉学生的是,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得出的产品品质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优化处理,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一旦确定工艺参数后就不要随意更改。在实训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分组以团队形式去关注这些问题,将大家所想的问题整合起来,就会获得更加有用及更多更好的方案。采用不同的工艺条件来试制,通过感官、理化及微生物不同形式检验、对比,就会得出不同结果,让学生评判自己加工的产品,起到“举一反三”作用,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学练并重,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三元核心”教学法教学效果启示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甚至为了考试而死记硬背,只求考试过关及分数高低而已,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学过以后很快又忘记了,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善于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造成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操作,若产品出现了质量问题更不知如何解决。因此,通过教学改革与创新,“三元核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三元核心”教学法时,教师只是授课过程的发起者、促进者、引导者,授课主要形式是探究和讨论,表现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要讲精讲透,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是关键,这要求教师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多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开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授课时针对食品加工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把企业搬进课堂,结合案例讲解,深入浅出地讲述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讲好每一次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其学会分析食品加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其有成功的满足感。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三元核心”教学法对于食品类专业授课是切实可行的。学生一开始就适应这样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几次后,就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学习。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可以增加课堂讨论,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该门功课及本专业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新的内容之后,不用死记硬背,只要理解记忆。运用这种方法教学,在实际授课时,在没有复习的情况下向学生提问前面已讲述的内容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好,甚至提问到还没有学到的新内容时,学生也可按照类似方法思考进而能够回答对大部分主要内容。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及文科生,甚至对没有学过食品专业基础知识的非食品类专业的学生,选修本课程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也很好。

笔者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三元核心”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三元核心”教学法进行教学,最终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潍坊学院幼教特教师范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

【摘要】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及岗位能力分析,以项目为基础,任务为驱动,对教学内容进行的重构,本文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关键词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项目教学;课程设计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形式,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能将普适教育目标,如方法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责任意识等突出表现出来,使学习者获得职业工作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并使其在社会生活上称为成熟的社会成员,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完整人格发展的学习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一些技术应用性课程中。“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为我院食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项目为基础,任务为驱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设计及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课程定位

1.1 行业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越来越高的质量、安全、方便、营养、功能性、多样性等方面的要求,促使食品行业调整,由原来的粗加工发展为精深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大量引进和使用,促使食品行业人才结构的调整,食品加工行业高端技能性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激增。我们通过企业、行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食品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食品生化、食品微生物、食品贮藏与加工、食品检验和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懂经营、会管理,能从事各类食品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课程定位

针对行业产业发展,本着“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原则,经过企业调研与岗位分析,确定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食品加工岗位、食品检验岗位和食品质量管理岗位。对工作任务和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将职业能力细化分解为知识技能经验态度,并归纳转换为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分离、组合形成了学习领域中的“烘焙食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食品分析检验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

1.3 课程性质

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职业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支撑课程。本课程以《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添加剂》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融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于一体的实境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后续顶岗实习及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课程目标

针对烘焙食品加工岗位的能力及要求,参照合糕点、面包烘焙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培养目标确定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焙烤产品的有关原料知识,具有典型焙烤产品生产操作技能,能操作、保养、维护焙烤食品生产设备,具有对焙烤生产中常见问题的判断、处理的技能,具有对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加以控制、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的技能;具有对生产工艺改进,参加产品开发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发展后劲,学生毕业后在焙烤行业岗位能提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 课程设计与实施

2.1 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植根行业、面向教育,校企合作、全程共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切入点,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并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岗位工作评价标准制定课程评价体系。

2.2 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烘焙行业岗位群市场调查、归纳、分析,得出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原料选择、验收、贮藏;典型产品生产;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判断;生产设备的操作、维护与常见故障的分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生产管理与技术支持;产品开发;产品营销。根据实际岗位的任务,分析确定所需职业能力,再结合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的要求,归纳出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所需学习内容。这样确定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要求接轨,实现了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

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根据工作任务的工艺相似性,分解成面包生产、蛋糕生产、饼干生产、月饼生产和糕点生产五个项目,共14个任务,并融合糕点、面包烘焙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以任务为载体,通过典型产品生产进行教学。

2.3 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了五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依据产品特点设计了2-4个任务。任务的实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6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中,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每4~7人分为一个学习生产小组,一个学习生产小组就是一个模拟生产班组,教师是技术顾问,学习小组成员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是稳定不变的,每个项目的学习、生产、考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2.4 课程考核

依据评价范围全面性、评价指标系统性、评价主体多样性、评价方法综合性的原则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案。将考核方案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即任务考核(50%)、创新能力考核(20%)和理论考核(30%),满分100分。

(1)任务考核

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查阅资料、讨论、制定方案、实施情况和结果、总结)中的考核。该环节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对课程知识点的获取能力、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学生依据各个学习任务的任务评价单,随时检查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进展。小组、组员、教师依据任务评价单表,对各个项目分别评价,取平均分。

(2)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在学期末举行,为闭卷考试。

(3)创新能力考核

创新能力考核在学期末举行,以组为单位进行实操考核。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组需生产的产品类型,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小组成员确定生产方案和工艺并组织生产,根据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组织过程进行评分。

3 教学效果

经过对三届学生采用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烘焙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本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后,以任务为驱动的发放任务单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教学任务的主动性,能主动探究下一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达到了课前预习的目的;在设计实施方案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自己要思考完成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怎么用,改变了以往完全依赖老师的习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每组都会进行分工合作开展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及团队协作的意识,并能随时填写相应记录,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从多个细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的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岩淑霞.项目化教学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0,8.

[2]张桂娟,吕文博,等.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中药制剂技术”课程设计与实施[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27(6):89-90.

[3]刘艳蕊.基于工作过程化的仪器分析教学设计[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4):70-71.

第7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 焙烤食品 加工技术 考核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焙烤食品的原材料,焙烤食品的加工原理及实验方法,引导学生从课程中获得烘焙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烘焙从业人员基本常识,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学生对烘焙从业的乐趣,不断提升自我走上成功之路。全程考核模式是在传统的卷面考试基础上进行的更全面的考核方式,既重视学生的卷面考核成绩,也强调实验过程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参与兴趣,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实验效果大大提高。

1传统考试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考试模式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成绩的划分等各个方面缺乏连续性,存在着脱节现象,无从体现课程的整体构思和设计。考核方式单一,以理论+实验来体现最后的成绩。理论成绩以一张试卷定乾坤,考前突击背题是学生获得高分的手段,无法体现学生平时的知识掌握情况。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评阅分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由此,出现部分学生动手实验,认真书写报告,其余学生则以照抄为主。这种情况使教师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评定的成绩难免有失公允。久而久之助长了部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偷懒行为,同时也挫伤了真正认真参与实验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改革考核模式是避免这种情况蔓延的必需之路。

2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法与教学形式一定要息息相关,寻求适合本学科的考试,考核方法。首先要求理论与实验紧密结合,实验的开设方式要合理,可行性强,可控性强。本研究主要注重的是教学形式的改进和实验内容,实验过程的监控,而提出新的考核模式。

2.1调整实验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焙烤食品加工技术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以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食品专业创新型人才。鉴于此,笔者对焙烤原有的实验课程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以往的实验课程,内容固定,多年没有变化。学生在操作中,只是被动地在参照实验指导进行课程实验,思想被动,行为被动,不能更好地发挥思考主动性,创新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改革后,丰富和优化原有的实验内容,将本课程的实验按教学层次,分成两大部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基础实验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的基本加工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可按原来的常规教学方法进行,稍做改进。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开发新产品,解决生产实际的问题为目标。在实验项目大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工艺,生产实践,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挥空间,构建学生施展才能的平台。

2.2改教学方式为半开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往的课程实验中,教师扮演着拐杖角色,全程跟踪学生的实验过程。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的操作,冻结了自主思考的主动性。因此,教学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改革之后,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综合实验,都不同于以往。针对基础性实验,改变统一性数据,根据实验内容安排不同的原料与配方,工艺参数不固定,同时也可设定工艺参数的梯度,让学生在同一单元时间内接触更多的信息,这样的实验结果并非单一。学生也可在获得自行产品的同时,学习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综合性实验的难度要上一个台阶,是对学生前所未有的挑战。综合性实验分组进行,根据实验指导方向,实验内容和模式,在教师的指导后自行确定课题,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当然这一过程必须保证有指导老师在现场帮助指导,及时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启发和提出建议。同时,负责提供物品和设备。如果实验未成功,要求学生重新修订实验方案并重新进行实验。

2.3加强管理,纪律严明

半开放教学方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和自由性,为保证实验课程顺利进行,一定要加强管理。首先,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以食品专业的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规范行为,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包括进入实验室的着装要求,实验室内的纪律要求,实验原料的节约和有效利用。遵守者加以鼓励,违规者处以适当的处罚,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以保证课堂井然有序,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让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素养,最大程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3考核方式的建立

考核是衡量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的手段,在实验课程比重大的教学课程中,往往存在考核模式的改革滞后于教学方式的改革,甚至出现教考不沟通,无法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摸索,建立全程考核模式。全程考核模式是在从课程进行的第一天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方方面面,第一节课,每一个实验都是考核的范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分段考核,注重过程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以平时的出勤次数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对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实验原理的清晰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记录完整程度,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深入程度,实验后劳动卫生作为平时考核的重点。而不是把实验结果是否成功作为唯一的标准。这样的考核重点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创造思维,动手操作,逻辑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评得的成绩,真实地体现学生真正的平时状态。期末考试分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考试,与以往的考试一样,对理论性知识进行一次性的终结考核;另一部分为实验期末考试,在理论课考试这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在实验室现有设备规模和材料的前提下分组进行,学生可自己设计开发新产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此类实验以综合性、探索性为主。这样的实验安排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复习,同时也能更接近于未来用人单位的专业要求,一举多得。

3.2全方面的考核,多元化的考试方式

全程性考核将考核的阵线拉到了全程,在每一个过程中的考核又是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不同的考核方式,不同的考试方法,都有不同的侧重。更能全面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课程设计的适应性。理论课采用提问、纸笔考试。实验课采用口试、现场操作演示、笔试等方法。这种多样性、多元化的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考完就忘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求索状态。这种考核方式还与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紧密相连,充分体现教与学、教与考之间的相长关系。

3.3设定合理的、科学的评分标准

考核是全程的,方法是多元化的,为了防止考核成绩的偏颇,设定了合理的,科学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包括口答问题的准确程度,实验的操作规范,实验室卫生维护,实验态度的端正与否,合作态度与作用,实验结果及结果分析等。此评分标准对学生完全开放,标准的运用体现了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全面,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

4考试模式改革后的几点体会与反思

随着全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带来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4.1教学相长,教师的业务水准有所提高

建立全程考核体系后,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实验教师。实验考核改革的力度最大,对实验教师的业务要求也有所提高。改革后的实验有相当一部分属开放性实验,指导教师不仅仅再是单纯地讲与指导,而是要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错误,需作出大量的实验指导预案。开阔思维,寻求突破,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又要使学生主动实验,掌握实验技能。实验的考核对教师的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要精通教材之外,还要有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全程考核体系的建立,推动教师们的实验素养更上一层楼,继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之路。

4.2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的考核体系建立后,教学内容丰富了,实验内容更具挑战性。学生改变了原来被动、跟从、机械的学习态度。换之为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对新知识有深厚的探索意识。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客观取舍的选择甄别的习惯。实验结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就感倍增。实验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综上所述,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4.3实验室设备水平整体提升

全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实验室设备的完善与齐全与否,是该考核体系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全程考核体系的实施推动了实验室的二次建设,教学设备得以完善,实验内容得以扩充,实验项目得以更新,指导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提高,大大增强了实验的实效性。

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迎合社会对人才的素质需求,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义务。全程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施,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更好地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20245)。

参考文献

[1] 赵玉平,金海珠,刘玉田,等.食品工艺实验教学体系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8):104-1-6.

[2] 汤自春,孙丽霞.高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

第8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MOOC;高职;食品加工专业

中图分类号:TS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68-02

一、引言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教育资源运动。自2012年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译为"慕课")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在不需要取得学校学籍的条件下,就可以使人们免费使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目前为止,全世界至少有一万多名学习者在参与MOOC的各种学习,MOOC在全球快速兴起的同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1]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食品加工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MOOC的出现为高职的食品加工专业课程的创新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

二、开发MOOC课程模式的优势

大规模、在线、开放是MOOC的显著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MOOC平台的三大主流课程模式拥有”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练习、线下参加课程讨论”这些共同特点。MOOC之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受到学习者的青睐,主要是由于其有以下几点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1)学习方式灵活多变

MOOC以多种形式开放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随时观看教师的在线视频,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性和自主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任何地点随时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将学习时间化零为整,更好地利用零碎时间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2]同时,由于MOOC的课程模式兼具灵活性,学习者可以针对没有听懂的知识选择线上反复学习。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迫将注意力投入到下一部分的学习中,这使得知识的连续性上出现断点,学习效果变差。因而,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能够更好的自我掌控学习时间、学习空间与学习进度。

(2)前沿信息资源共享[3]

MOOC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有世界名校的加入。MOOC兴起的初期,斯担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等世界级名校开始加入,随后MOOC模式以其开放化又吸引了华盛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等名校的加入。2013年,亚洲名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参与了edX的在线课程项目,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纷纷加入Coursera,至此亚洲名校竞相开始在MOOC上开设课程。可以看出,世界知名学校都选择在MOOC上开设课程,这意味着在各个领域里,MOOC中的信息都源于世界知名学校的前沿资源,其信息量之大,信息资源之新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比拟的。

(3)实现低成本教育

教育成本的逐年上升,使得一些学习者不得不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MOOC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教育成本,由此受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关注。MOOC以其免费课程吸引了各国的学习者实现在线学习,学生的教育费用和资料费用都不同程度的下降了成本。

(4)实行学分制管理

开放的MOOC不仅吸引了学习者,也吸引了各国优秀的学校加入其中。学分制的引入使得MOOC的发展前景更加巨大。未来MOOC的学分一旦被各大高校所接受,那么这种学习模式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提出新的挑战,也必将引起教育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11月13日,美国教育理事会(ACE)同意对Coursera上由顶尖大学提供的几门课程进行评估;而在今年2月,Coursera 宣布其5门课程进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可获大学的承认。这一事件标志着“MOOC”正式进入了正规的高等教育体系。

(5)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MOOC的选择,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学习哪些课程,这与传统教育中选择课程的模式完全不同。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安排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学习指定的学习课目内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没有主动选择权。MOOC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MOOC在食品加工专业建设中的挑战

(1)对高职食品加工专业教学实效性的挑战

随着教学手段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校园内的教育模式壁垒正在被逐级打破,大学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高职的食品加工专业急需主动地探求一条新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MOOC的出现正是契合食品加工专业的改革时机。一方面,学生通过MOOC平台能够免费学习各个知名大学的食品加工专业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学生通过MOOC了解了更多的食品加工种类和先进设备使用。

(2)对高职食品加工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信息化的提升对于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促进教育的优质化。高职的食品加工专业在MOOC的建设中势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对于高职的食品加工专业MOOC的课程建立,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原始积累相对较为欠缺,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积累大都来自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但是,面对MOOC的教学模式,其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明显相对滞后。如何将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与MOOC的信息化进行相融合,成为高职食品加工专业的新挑战。对于高职的食品加工专业MOOC课程内容的要求、教学的方式、课程的评价标准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

(3)对高职食品加工专业教师的考验

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要依靠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才能拓展新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上一节课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在MOOC的课堂上,国外的调查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MOOC的学习过程的确费时费力,但教学效果却是很好的。“费时费力”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表现在MOOC课程的大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化资料的课前准备上,良好的效果体现在正式授课的教学过程中。[3]学生在线听课后多样化的信息反馈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技巧的一种途径,现场录制授课视频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刺激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作为食品加工专业教师需要提高信息化水平,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此外,MOOC的引入,刺激了教师间的教学岗位良性竞争发展。

三、MOOC教学模式下的新时代高职食品加工专业教育教学发展的机遇

(1)高职食品加工专业教学空间的拓展

高职食品加工专业的教育不仅在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扩充上,还应着重在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食品专业的教育中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也不能忽视。MOOC模式为高职院校的食品加工专业的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一方面,MOOC通过图、文、声、像将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媒体手段有机融合,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由、丰富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促使学生打破地域的限制,并且因对MOOC课程的共同兴趣而汇集到一起。这与传统的食品加工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完全不同,在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将掌握主导权。鉴于学生来源地域文化、阶级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性,MOOC课程将各类文化相交融,更易激发学生的深度讨论和思考,而这些正是MOOC课程国际化的一种表现。[4]

(2)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MOOC需要教师研究探讨大规模课堂教学法,以区别于过去传统模式的小规模教学形式。MOOC以其网络化、人工智能化、多媒体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在教学环节上实现了学生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自主性选择。但是,由于在MOOC的课堂上学生数量难以确切估计,课程内容的组织设计、学生的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都需要打破原有的传统模式,采用新的规则,重新建立起新秩序。在MOOC中,学生需提前在网络上注册,以便于学习教师在网络上定期的课程课件、作业、授课视频等资源。为方便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学习,保证更好地学习效果,视频可提供多种语言字幕。同时在视频中对所讲内容及时进行问题测试,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于参与MOOC学习的学生的评定工作可以借助在线测试系统进行自动测评,同时辅以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学生在完成MOOC的学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参加考试,已获得考试成绩。MOOC平台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在线学习和线下交流的空间,方便学生对知识的各类观点的交流。将翻转课堂应用在食品加工专业的课程教育上,学生课外通过教学视频学习,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将知识点巩固并融会贯通。[5]这种形式通过增加学生的选择权更能吸引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知识,并且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使校际之间的优势达到互补,进而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3)增强学生的主体感和教学交互性

将MOOC引入到高职食品加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为师生构建一个教学相互融合、彼此互动的全新的生态环境。在利用信息化的同时,使学生学得更快乐,教师教得更有效。这颠覆了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一直以来的“施道者”形象,而是将课堂的中心让位于学生。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引导作用,避免了灌输式的说教方式和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抵触情绪。如何才能凸显教师的引导作用呢?举例来说,当学生在MOOC平台上点击视频,完成作业或是对教学内容作出评论,参与问题讨论时,这些行为将被平台系统完整记录下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所开辟的信息收集的新途径。新型的MOOC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学生彼此之间可以互相进行交流互动,这种平等的探讨与互动强化了教学的模式,大大提高了食品加工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

由此可见,MOOC平台的出现是迎合了我国高职食品加工专业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主动迎合时代的挑战并把握机遇,才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在线的学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MOOC是高职食品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将其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需要理性认识它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赵晓霞,MOOC冲击传统高等教育模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06-14(006).

[2] 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3] 蔡文璇,汪琼.2012:MOOC 2012 大事记[J].中国教育网络,2013,(4):31-34.

[4] 李曼丽,张羽,黄振中.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正在酝酿高等教育的革新[N].中国青年报,2013-5-30.

[5] 王左利.MOOC:一场教育的风暴要来了吗?[J].中国教育网络,2013,(4):11-15.

第9篇:食品加工技术范文

【关键词】食品机械;变频技术;智能控制;食品工业

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效地填补了以往食品机械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量空白,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减少食品污染,并且节约能源。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现代食品机械相应的技术水平,也促进了现代食品机械的相对迅速发展。本文从食品机械发展史开始主要探讨了食品加工中的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一、我国食品机械的发展史

首先,是20世纪的前50年,食品的加工主要是手工操作完成的,基本上是属于传统型的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仅有少量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并且都在东部沿海地区,少量设备的应用也都是国外引进的。处在这个阶段的食品加工也主要都是以面粉的生产加工为主的工业化生产。同样,面粉厂里所使用的设备也是引进于国外的设备。可以这样来说,20世纪的前50年里,几乎没有食品生产工厂是像样的。

其次,就是20世纪的50~70年代,那个时代的食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的机械化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大范围都在建设食品加工工厂,特别是粮食类和粮油类的食品生产加工工厂。在大多数的粮食的加工厂里基本上都实现了初级的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同时,食品的加工工厂也都处于半手工半机械化状态的生产方式,仅仅在某些关键的加工程序中使用机械加工,而传统的手工生产加工方式仍然继续使用,此阶段,我国经过了近30年大力发展食品机械化工业的进程,这个时期的食品机械加工已经基本能够满足食品加工工业在我国的发展需求,也为食品加工工业的继续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我国国产食品机械化加工已经初步地形成了。

再次,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后,食品的加工工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也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外资也随着改革开放引入进来,出现了很多外国商人的独资与合资食品加工的企业。这些由外商独资与合资的企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的食品生产加工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先进的食品机械。

二、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多,为我们的食品加工行业带来了洗心革面的变化,把食品加工技术推到了另一个高度。在食品的加工中能够节时省力的高新技术就是变频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现在食品加工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使食品的加工生产更加可控。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食品机械,还可以生产出适合人体吸收的有机生物产品,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食品的种类与数量。

(一)变频技术

变频技术在食品加工的使用中非常的灵活,它能够在没有人力的监管下,全自动地完成食品的加工过程,同时又能够节省能源,有关实践证明: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使用变频器来改变电源的频率,这样普通的电动机,在安装上变频后,就可以实现调速功能,就是可以任意地改变一个电动机的旋转速度,而这种变频技术的使用与传统的电磁调速相比,它可以节省高达80%的电量,另外,这种变频技术在食品加工机械中的使用对机械设备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所以,变频技术在我们的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地使用,不会对环境中的任何自然现象造成污染,节省了人力、物力与财力,也极大促进了食品加工的速度。

(二)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也是最新引进的一种食品加工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这种技术主要解决传统方法中很难解决与控制的复杂系统问题。在我们的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般技术有模糊逻辑控制、分层递进控制等等,这项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一般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智能控制的食品加工系统都具备智能学习的能力,比如说,机械在食品的加工中能够自动组织加工、自动适应环境、自动进行学习等等。智能智能控制技术与变频技术不得不说是我们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一大飞跃,也是我们21世纪工业领域中的高新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是现阶段食品机械革命性的突破。

三、 高新技术的引用与研究

高新技术在如今食品机械的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新的特征也在食品机械产品中完美地体现出来,比如产品外形美观、高新技术的使用、产品节能化、内在品质精良等等。同时,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也使得产品的标准化日趋提高;使食品的生产能力在不断加大,效率也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条件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成本也降低了,食品机械生产也具有了市场竞争力。对于食品的制造商们来说,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智力的投资、科技人才与科研人员的培养与教育、对员工技能的着重培训和对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也加大了对企业的技术改革,同时既有重点又有计划地展开技术的改造,将新技术不断地运用到食品的生产制造当中,食品机械工业的改造中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也是食品机械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所在。

四、总结

食品工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技术的应用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应用已然为食品工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在不断的技术的应用与开发中,我们已经发现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不够全面,我国很多技术领域还有待研究与提升。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食品机械制造商来说,还应该增加智力投资,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研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大员工技能的培训,重视技术队伍建设。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技术改造,不断的应用新技术于食品机械的生产制造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