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钢琴教师新一年精选(九篇)

钢琴教师新一年

第1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J620.9文献标识码:A

Brief History and Situation Analysis of the Piano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ies

LIN Dong

钢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骨干必修课程之一,为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钢琴演奏、伴奏、教学与科研等综合能力以更好地为中学音乐教育服务。广西虽然地处祖国南疆边远地区,但与其他省份一样具有悠久的高师钢琴教育发展历程,从1938年至今,其走过了整整71年的历史,悠扬的琴声从美丽的桂林王城传遍至整个广西八桂大地。

一、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历程

(一)广西高师钢琴教育起源(1938-1953年)

广西高师钢琴教育起源可以追溯到1938年2月由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与时任广西艺术督学的音乐教育家满谦子先生在当时省会桂林市倡办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简称艺师班)[1]。该班起初虽属夜校业余性质,且仅有一台钢琴进行教学,但它开创了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的先河,为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的开篇。当时恰逢抗战时期,许多省外钢琴教师云集南方抗日文化活动中心桂林市,有效地推动了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的快速萌芽发展。艺师班发展至1944年11月,因桂林沦陷而被迫停办,两年后与私立桂林榕门美专合并成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最后于1953年随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并入中南音专[2]。此期,艺师班由起初音乐夜校、暑期讲习班、全日制半年制、一年制、两年制学制培养发展至后来省立艺专三年制、五年制规模招生;培养对象也由初始招收自费教育性质的桂林市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发展成为招收公费教育性质的培养全省艺术师资人才的各种生源学生;钢琴教学由课程学习发展增设至专业班学习。先后任教的钢琴教师有:吴伯超、马卫之、陈孙、石嗣芬、曾寅育、周行、张祟应、何佩珊等。此时期为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的起源。在满谦子、吴伯超、马卫之等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们的带领下,广大师生借助桂林南方抗日文化活动中心时事影响所云集的全国各地钢琴师资优势,使当时堪称“钢琴沙漠”的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犹如奇迹般地从无到有快速生长起来。其在成为培养帅立明、潘信等广西籍钢琴家摇篮;培养黄进贤等广西高师钢琴教师学府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广西八桂大地撒下了钢琴启蒙教育的中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种子,为后来的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孕育着殷实的教育土壤,立下了丰硕的历史功绩。

(二)早期广西高师钢琴教育(1958-1988年)

由1958年随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在现广西首府南宁恢复广西艺专(1960年升格为广西艺术学院)到1988年整整30年间,广西艺术学院成为此期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的功臣。作为当时广西唯一一所培养中学音乐师资的高等学府,其在延续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的同时为广西各高师院校培养了大量钢琴师资人才以及遍布八桂大地传播钢琴教育的中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1958-1971年广西艺术学院虽没有设立高师音乐师范专业,但在其音乐培养目标中包含培养音乐师资的因素,部分毕业生直接分到广西各地的中学担任音乐教师[3];建院初期培养的少年音乐班钢琴专业学生后来大学毕业后也大多成为广西高师钢琴教师。1972年以培养中学艺术师资为目标的革命文艺系、1976年更名的艺术师范系则明确与增强了广西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许多优秀毕业生后来成长为广西各类高、中等师范院校优秀钢琴教师。此期,广西艺术学院钢琴师资主要由建院初期支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事业的上海钢琴专家、武汉以及天津等地音乐院校毕业生、广西籍钢琴师资队伍组成。先后任教的钢琴教师有:全如珑、陈福美、陈佩泉、陈宗铭、谭惠芳、满近朱、孙翩、黄进贤、陈星薇等[3]。每届学生招生规模约为100人以内,主修钢琴生为少数,大多为钢琴普修生。此时期可称为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早期,借助广西艺术学院建院初期支援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艺术教育事业的上海钢琴专家、武汉以及天津等地音乐院校毕业生执教优势,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再一次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由于广西艺术学院一贯采取在广西各地区招生原则,因此广西各地区的钢琴生源培养得以较均衡分布,为当今广西八桂大地蓬勃发展的各区域钢琴教育奠定了良好的钢琴师资基础,不断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广西籍高师钢琴师资人才以及遍布广西各地传播钢琴教育的中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

(三)中期广西高师钢琴教育(1988-1999年)

随着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事业扩大发展的趋势,此期广西开设高师钢琴教育的高校也在逐渐增加。除了广西艺术学院继续开设音乐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钢琴教育培养外,1988年桂林地区教育学院、1990年柳州职业技术学院、1994年广西师范大学、玉林师范学院等高校也分别开始设立音乐教育专业专科学生钢琴教育培养。此期各高师院校新增钢琴师资来源除了广西艺术学院历年优秀毕业生外,也录用了部分省外高校优秀毕业生以充实高师钢琴师资队伍。学生培养以广西籍高考生源为主。各校每届学生招生规模约为120人以内,主修钢琴生为少数,大多为钢琴普修生。此时期可称为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中期,呈现出八桂大地不同地区、多所高校共同参与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培养的局面。从此,广西高师钢琴师生数量开始逐渐呈倍数扩大,院校间的各种钢琴交流活动逐渐增加。随着1995年广西高师音乐教育由公费教育包分配制度改为自费教育自主择业制度,广西高师培养的广西籍钢琴主修毕业生开始向广东等区外中等艺术学校自主择业担任各类学校钢琴教师等。

(四)近期广西高师钢琴教育(1999年至今)

随着全国高师音乐教育事业大规模扩招快速发展总趋势,此期广西也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大量开始招收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高校。办学较早的一些高校随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逐渐升格开始招收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层次培养;新钢琴师资来源以省外各音乐学院钢琴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及高师钢琴硕士毕业生为主;学生培养范围逐渐扩大至全国各省招生。各校每届学生招生规模扩大至约为200人以内。主修钢琴生仍为少数,大多为钢琴普修生。随着广西教育厅的规范管理,明确广西高师培养学校以本科院校为主,当前,广西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转为培养音乐表演职业教育,广西高师钢琴教育主要设在广西10余所本科高等院校及部分历史悠久且师资力量较强的专科高等院校。时期可称为广西高师钢琴教育发展近期。呈现出广西各地区群体高校共同参与高师钢琴教育;钢琴师资队伍数量呈几何形逐渐扩大;面向全国各省市招收音乐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生源的高师钢琴教育繁荣局面。当前,加强各高师院校间钢琴学术交流,提高校际钢琴教育竞争力,促进高师钢琴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打造西部地区一流高校钢琴教学水平、挤身国内高师钢琴教育先进教育行列皆为广西各高师院校奋斗的目标。

二、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现状分析

(一)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现状

目前,随着国家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体制的定期测评实施,广西各高师院校都在大力促进各自钢琴学科的发展,各高师院校钢琴师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质量、教学研究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完善:钢琴教师的学历普遍提高,新增钢琴师资来源于国内外各音乐学院、高师院校硕士毕业生;三角演奏钢琴、双钢琴教学用琴、数码钢琴、学生练习用琴等教学设备不断增加;各校生源面向全国各省招生;学生钢琴演奏、伴奏、科研与教学等综合能力培养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全国高师钢琴教师交流、大学生文艺汇演、音乐五项全能比赛等各种全国钢琴比赛与学术交流活动中,广西高师钢琴师生的钢琴演奏、论文获奖率不断增加,在向省外高师院校学习的同时也不断展现出广西高师钢琴师生的风采。

虽然,广西高师钢琴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高师院校相比,广西钢琴教育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另外,广西各地区的高师钢琴教育发展还不够平衡,其中南宁和桂林两个城市所在的高师院校钢琴教育发展较快,柳州、玉林两地稳步发展,其他地区的高师院校钢琴教育则应加大发展前进的步伐。

(二)促进当今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的建议

在逐渐发展的广西高师钢琴教育良好势头面前,笔者认为广西钢琴高师教育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方面,需要我们教学管理机构、钢琴教师、学生们一起共同努力以更好地促进广西高师钢琴学科的快速科学发展。

1、学生方面

(1)提高生源整体钢琴水平相比国内其他省份,广西高师生源整体钢琴水平较低,大部分学生大学入学前未学过钢琴,只有少部分以钢琴为主项的新生具备较强的钢琴演奏水平。由于广西各高校招生时大都不要求钢琴为必考科目,于是省外未学过钢琴或钢琴成绩较弱的考生会倾向选择报考;本省考生也大都因钢琴非广西联考必考科目而不重视学习。每年广西高师高考大军多为中小城市及乡镇的高中生,在广西高考联考不要求钢琴为必考科目的情况下,许多备战高师音乐高考的师生往往会选择短时间教学见效快的声乐科目为高考专业主科选项,排斥或忽视钢琴演奏教学与学习,造成广西籍高考生源的整体钢琴水平不容乐观的现象。

(2)加强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性技能

注重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性技能培养为当前全国高师钢琴教师们的共识与重要教学任务之一。目前,广西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性技能比钢琴演奏能力薄弱。对比解放前广西艺专毕业的前辈们钢琴与钢琴即兴伴奏水平大都相对均衡的现象,笔者认为,增强教师培养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性技能观念;采用钢琴与钢琴即兴伴奏同步教学,将即兴伴奏学习贯穿于整个高师钢琴教学环节;注重钢琴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积累与大量钢琴即兴伴奏实践等方式方法将是解决目前广西高师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性技能薄弱问题的有效途径。

(3)培养钢琴普修生持续性学习热情

随着高师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带来的不断逐年扩招,广西高师音乐考生处于一种较容易升学的状况。许多学生往往是由于文化成绩不理想而从高二年级开始改学音乐,并非自己兴趣所致,加上注重声乐等主修科目、迷恋网络、朋友交往、未来就业前景迷茫等其它原因,易造成广西高师钢琴普修生在循序渐进的钢琴长期必修课程学习面前持久性钢琴学习热情不浓。

2、教师方面

(1)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

每周高达20多节以上钢琴课是广西各高校钢琴教师的普遍现象。如何应对扩招生源、提高教学质量、为钢琴教师减负等问题近十年来已得到广西各高校的改革研讨与实施,但随着各高校扩大发展的需要,深化钢琴教学改革,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又一次提到重要改革日程,学生钢琴分级教学、弹性学习时间、必修与选修时间分段、如何有效进行合理的大小课相结合模式等研讨与实际教学改革成为新时期各高校钢琴教师的关注课题。

(2)加强科研实践

由于忙于日常繁重的钢琴教学任务,广西各高校钢琴教师大都科研重视不够,往往是由于在职称评定、院校科研指标要求、院校开展各类论文征集比赛等情况下才放下手头的教学工作去开展课题研究及,大家在科研方面大都存在主动性不够或心有余而力不从的现象。我们应该向71年前到广西艺师班任教的陆华柏先生学习,其不但教授艺师班和声、合唱等音乐课程,还着手筹办主编出版《音乐与美术》艺术月刊,并在社会上担任交响乐团指挥、钢琴伴奏以及创作出声乐名曲《故乡》等作品[4]。因此,广西高师钢琴教师们应从主观上增强科研意识,充分了解高师钢琴学科最前沿知识与最新发展动态;加强高师钢琴学科科研实践,将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努力使科研活动朝日常性与规划性方向开展以促进自身科研实践规范科学地发展。

(3)积极参与钢琴作品创作

钢琴作品是钢琴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的钢琴专家为了充实丰富钢琴教材创作了部分钢琴小品,广西籍的钢琴教师们也写了一些钢琴作品,但是,大部分广西高师钢琴教师们由于作曲理论薄弱等原因从未涉足过钢琴作品的创作,因此,广西高师钢琴作品创作很稀少。可喜的是,广西目前出现一些高师学生在作曲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练习写作一些钢琴小品的好现象。

3、院系管理方面

(1)增加院校间交流

当前,广西各高校钢琴教师交流活动较少,钢琴教学研讨活动欠缺,大家往往是通过全区艺术高考联考、大学生艺术节等活动聚集在同一主办学校或因社会钢琴比赛自发零星聚在一起民间交流。广西高师院校间应多通过积极进行校际间教学交流研究、相互借鉴学习对方先进教育模式与教学方式方法,及时了解全区各高师院校钢琴学术最新前沿动态与教学成果,以更好地带动广西各高校钢琴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2)加大青年师资培养力度

由于广西各高师院校多为年轻的院系,因此,各校以青年钢琴教师居多,普遍存在青年钢琴教师因年轻而教学经验不足等现象。前的高校多注重助教多年跟随教授成长的制度,但随着高校的扩招,师生比例的急剧扩大,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助教边学习边上岗的情况,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的实施也往往形同虚设。青年钢琴教师们的教学往往表现为自己闭门造车,院系的管理大多表现为组织开学前交教学日历、上课考勤、期中听课、期末考试、毕业汇报而已。同时,引进高水平、高职称导师传帮带或将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分批送出培训也很重要。笔者认为,广西各高师院校应以钢琴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为重点,加大在职教师职后教育、青年教师长期跟踪培养、大力引进高职称与高水平的钢琴导师师资力量、定期聘用国内外钢琴专家传帮带将会更高效地促进广西高师青年钢琴教师的培养。

广西高师钢琴教育从起初钢琴沙漠发展到今天各地区群体高校共同参与高师钢琴教育繁荣局面已走过了整整71年的历史,其包含着几代钢琴前辈们的心血与无私奉献。当今的广西高师钢琴教育需要广西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以及广大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不断开拓创新,共同开创广西高师钢琴教育美好的明天。(责任编辑:高笑云)

参考文献:

[1]王小昆.桂林抗战音乐活动中的满谦子先生[A].魏华龄.桂林抗战文化研究文集(五)[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百度网站:中国装修论坛-广西艺术学院-艺师班的创建与发展.

[3]蔡世贤.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师范系沿革概略[J].艺术探索,1998,(1).

第2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一、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的内涵

高师钢琴教学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钢琴课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中属于必修课。我国《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1]高师钢琴教育是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学和基层音乐教育工作的音乐教师为目标,因此这就要求高师钢琴教学需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展开,遵循“师范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分析出发,合理配置课程内容和模式,体现艺术性和实用性,培养出“能弹、能唱、能编”的符合课改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高师钢琴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置单一化,内容缺乏实用性

自1980年第一次全国高师钢琴教育研讨会以来,高师钢琴教学的改革已经历了30余年,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钢琴主修,另一类是钢琴辅修,主修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钢琴基本功,辅修学生以声乐和器乐为主,大多无任何钢琴弹奏基础,并且辅修学生占绝大多数,从学习内容和教材使用来看,以音阶、琶音等基本功为基础,练习曲如:《车尔尼初步钢琴教程》《克拉莫练习曲》《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肖邦练习曲》等;作品以外国作品为主,如:巴赫的复调作品、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门德尔松《无词歌》等;中国作品主要是根据传统乐曲改编而成,如:《北风吹》《水草舞》《卖杂货》《彩云追月》等,通过学习,学生基本可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从技术上完全可以胜任中小学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他们发现自己所学的钢琴曲在中小学课堂中几乎很少有机会展示,所掌握的钢琴弹奏技巧与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很难结合起来,从而导致高师钢琴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二)教学形式简单

当前高师大多以沿用音乐专业院校的钢琴教学模式为主,课堂形式以小课为主,一对一或一对二,教师布置曲目,学生练好回课,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较高水平,但随着教育市场的转变,绝大多数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这就需要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性与社会实践技能。[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更谈不上创造性学习。

(三)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基础音乐教育的目标,钢琴学习缺乏系统性,在钢琴技巧的运用、键盘编配及对作品的掌握等方面都十分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以后对基础教育的深入研究,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会弹不会教,或者既不会弹也不会教的现象。

(四)教学目标有失偏颇,缺乏针对性

钢琴课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高师钢琴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钢琴表演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伴奏弹唱能力,其中钢琴弹唱与伴奏能力是重点目标,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的高师钢琴教学仍是沿用音乐专业院校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对于实际的师范性与实用性常采取忽视的态度,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钢琴弹奏技能,却并不能很好地运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这就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相脱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于高师教学中不重视钢琴弹唱与伴奏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观念,从师范性角度出发,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高师钢琴教学进行改革。

三、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其钢琴课程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对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满足基础音乐教育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要使学生乐学、会学、学好,学习音乐作品时,会唱不是最终教学目标,而是要通过作品的欣赏与学习达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的目的,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变化、新思维,因此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要将服务基础音乐教育为目标,重视钢琴教学改革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具有现代化知识结构和富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师培养的学生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音乐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能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在严格遵循其本质内在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顺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知识全面、具有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并能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三)促进高师钢琴教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对基础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确定,这也需对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不断进行分析与研究,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改革措施,促进钢琴教育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四、高师钢琴“弹、唱、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

通过对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高师钢琴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新优化课程结构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学生钢琴学习基本处于初级水平,甚至很多器乐和舞蹈专业的学生对于钢琴知识的学习非常陌生,而当前高师钢琴课程结构主要还在沿用专业音乐院校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所包含的范围窄,缺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这就需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注意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学内容,注重钢琴理论知识的延伸与细化,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弹唱技能的训练,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重新优化核心课程,如:在第一、二学年中,通过《钢琴基础》课程,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基本技能,在第三、四学年开设《钢琴弹唱》课程,适当加入中小学部分音乐内容,同时可与《视唱练耳》课程相结合,将教材中部分视唱曲引入钢琴弹唱课程中,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初步能对中小学音乐课的内容有了解,并对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有所把握,到了第五、六学期开设《钢琴键盘和声与编配》课程,在学生具备一定和声理论基础之上,通过该课侧重对学生键盘的实际运用与编创能力的培养。在三年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钢琴基础》《钢琴弹唱》《钢琴键盘和声与编配》等课程知识点的前后结合,使高师应用钢琴教学全部贯通,形成一整套系统、完整、实用的课程体系,切实满足当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人才需求,使高师钢琴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丰富教学模式

高师钢琴教学不是追求学生某一项专项技能的高、精、深的精英式发展,而是培养其专业知识技能全面均衡发展的能力,因此,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特点的不同,这就需要建立具有高师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当前高师钢琴教学中还主要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学习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多种教学模式,如:在以个别课为基本教学模式基础上,可拓展小组课、集体课等教学形式,小组课以2—8人为一组,在教学中可通过齐奏、合奏、四手联弹等形式使学生通过相互观摩与比较,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课堂形式学习氛围浓厚,同时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教学质量;集体课是采用数码钢琴与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进行钢琴集体课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可以解决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同时比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回课的形式在以一对一为主的琴房模式基础上,可改变为让学生走出琴房,走上讲台,将原来简单的钢琴回课转变成带有一定模拟上课形式的中小学音乐课堂,[3]从而使学生不但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还能掌握钢琴教学的本领。因此,高师钢琴教学改革应坚持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并存原则,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三)加强钢琴教学的实践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需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键盘运用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学中能将钢琴作为其教学工具,如:每学期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声乐或器乐考试伴奏任务,声乐与钢琴、试唱练耳与钢琴、器乐与钢琴伴奏等,同时每学期可举办教学实践展示音乐会,尽量给每位学生创造一个展示和互相学习的机会,教师还可围绕教学内容,以教学示范或经验交流的方式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和讨论会;学院定期举办包括器乐与钢琴展示、自弹自唱、钢琴伴奏、合唱与指挥、说课等内容的师范生技能大赛,通过比赛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所学即为所用。总之,钢琴艺术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多种授课形式的有效补充,艺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的过程,通过艺术实践检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与学相互促进。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弹、唱、编”综合能力

第3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教育部颁发的高师教学大纲就明确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合格的音乐师资为主要的办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对于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尤其是音乐文化的要求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社会对于音乐教育者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以往单纯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地的师范音乐教育系统,既要满足学校教育体系的需求,又要满足整个社会音乐普及教学的需求,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1999年3月《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提出“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在此之前,部分专业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就已开始设置音乐教育类课程,《意见》以后,各类综合大学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当前已形成了普通高等师范院校、专业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各类文理科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态势。随着从事这一专业的师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社会人群中能够提供音乐普及教育服务的群体总量大幅上升,缓解了人才资源的供需矛盾。但是,随着各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也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办学单位不断增加,招生数量膨胀,生源质量和教学质量均受影响。办学单位的增加,大幅扩招已常态化。“2011年,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110人;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外省计划)280人…一些本来不以音乐教育见长的理工院校或综合类院校,招生人数也不少:山东农业大学音乐学专业本科招生80人……而除了本科扩招,研究生层次也有扩招趋势。音乐学专业在校学生呈几何数增长。”争抢生源造成招生门槛放低,生源质量随之下降,教学质量的滑坡难以避免;其二是教学目的混淆。师范类音乐院校和专业音乐学院虽同属艺术教育系统,但究其本源在教学目的和方法上是有着显著区别的,是“上讲台与上舞台”的差异。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院校在培养音乐教育人才这一大的前提下,应多加考虑如何发挥各自固有的教学特点和优势,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模仿和复制。在师范院校中当前普遍存在“教育系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更倾向于单一专业的发展”。在音乐学院中,则多模仿和复制了师范教学的一般模式,没有发扬在表演和创作等专业领域形成的教学传统,更多地进行着“通才教育”,事实上抛弃了“专才教学”的优势。其三,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要求脱节,培养模式相悖于市场需求,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就读本专业学生的增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高校音乐学专业实际就业率连10%都达不到,少数高校出现零就业率现象也并非只是个传说。”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单一目地,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多元化的音乐教育需求,学生的就业角色早已不是单纯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成为少年宫、文化馆、私立音乐学校等社会音乐培训部门的专职教师,已成为众多毕业生的首选。其四,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长期以来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专业本身课程系统庞大,仅与教育学相关的理论课程就多达十余种,钢琴虽然是主干课程,其教学比重也只是略高于其他公共课程,在学程和课时上都受到限制。学生的钢琴基础条件有限。如果按照钢琴艺术固有的艺术规范要求衡量,对于多数人,在本科阶段能够真正掌握中级(相当于车尔尼练习曲Op740)要求都非常困难。虽然本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以培养演奏人才为目的,也并不要求很高的钢琴水平,但是,钢琴教学作为一个传承了300多年的艺术学科,其艺术规范不容颠覆,教学要求也不容人为降低。笔者认为,在本科阶段与其让学生泛泛了解钢琴艺术,不如把钢琴基础教材使用、基本奏法要求、教学法等方面内容予以强化,将钢琴教学系统中的基础性部分实在地掌握好。自上世纪80年代“学琴热”兴起后,历经30余年的发展,当前社会钢琴普及教育有了较大的变化。首先,社会钢琴普及教育师生供求比例逐步转变。在对全国教育群体结构分析中可以看到:当前“教师的供求关系发生了两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实质性变化,二是结构性变化。教师供求关系由过去的绝对的卖方市场开始转变为买方市场……”。这种态势对于普及性钢琴教学影响非常明显。在“学琴热”初期,由于能够承担教学的从业者较少,求教者众多,在较长时期内“一师难求”,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如今,大批接受过较正规钢琴教育的毕业生开始从业,钢琴教师已不再稀缺。加之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整体人口数量得到控制,钢琴学习的主体—儿童大为减少。如今对于相当多的从业者来说,寻找生源成了较大的问题,钢琴普及教育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其次,学习者开始趋于理性,选择学习音乐的方式逐步多元化,学习钢琴的规格要求大为提高。

1.随着社会音乐生活的越发丰富,音乐学习的内容变得多样,对于许多人来说,钢琴已不是第一选择,近年的社会音乐考级就直接地反映了这种现象。“上音管弦乐系主任孙铭红教授说,上海的管乐考级目前每年按增加千余人报名的速度在增加…现在,不但音乐类考级涉及到各种乐器,还出现了舞蹈考级、美术考级等,钢琴考级‘一枝独秀’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2.钢琴学习者的学习规格开始提高。早年“学琴热”的琴童们已长大成人,这一群体,基于自身的学习经历,已具备相当的分辨能力,对于自己下一代的学习会有高于自身的要求,这种要求同时还影响着身边大范围的人群,对于钢琴教师的选择也自然由过去的“盲选”变成了今日的“精选”。

3“.新手”现象亟待改变。钢琴启蒙阶段的学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前,从事钢琴启蒙的大多是教学上的“新手”,他们虽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但在教学上基本没有相应的从教训练。在这些“初教者”和“初学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有相关的教学监督和指导,几乎完全依靠“新手”们自己探索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当他们真正能够驾轻就熟,难以想象要付出多少学习者的失败为代价。在这些“新手”当中,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这样的窘境对于钢琴事业的发展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负能量”。

二、培养基础教学能力为目的的钢琴教学系统

教师教育专业注重于各个音乐学科从事基础教育人才的培养,从根源上将各种艺术规范在社会上加以推广和应用。综前所述,原本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单一教学目标,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就钢琴教学而言,探寻一种既适应多元化社会需求,又能够让毕业生快速融入其中的教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本专业的钢琴教学,要适当调整教学思路,在提升学生基本演奏能力的同时,侧重钢琴基础教育的实用性教学,尤其是启蒙阶段的内容,诸如钢琴音乐基本知识、教材选择与搭配以及如何使用、奏法架构和运用规则等等,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构建一个以培养普及性钢琴基础教学人才为目的的教学系统,这不仅能够促进钢琴教学本身,同时更具社会意义。首先,在当前高校师资和生源两方面,已经为这一教学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资方面:当前在高校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接受过钢琴表演专业的系统教育,能够在教学上系统化地传承钢琴艺术较高的规格和要求,是教学质量重要的保证,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优势。生源方面:

1.入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多为全日制普通高中的学生,知识体系比较健全,理论学习能力较强,他们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钢琴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

2.这些学生要经历艺术联考,部分院校还要进行自主招生的业务考核,有相对较好的钢琴基础。

3.当前许多高校采取的专业必修课和主修课两段制教学流程,能够筛选出更为适合钢琴学习的学生。因此生源质量有较好的保证。其次,就如何按照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在此借用黄瑞科先生提出的一些基本观念,即“系统地学到一些钢琴演奏理论与钢琴教学法知识。这些知识包括钢琴及钢琴学科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钢琴演奏的基本规律与一般性法则;钢琴技巧训练的基本要领与方法步骤;各类作品弹奏的技术运用与艺术处理原则,以及教学中‘常见病’、‘多发病’的纠正处理,特殊技巧与疑难间题的研究;教材的选择与教材教法;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操作机能锻炼等”。以上这些都为教学系统的构建形成了较为扎实的基础。这一教学系统整体架构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教育专业基本教学要求;二是钢琴学习初始阶段基础教材及教学法;三是教学实践。

就教育专业基本教学要求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

1.学时的要求、基本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在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对于钢琴课教学目标和基本内容均有表述,在此不加赘述。关于教材使用,自1985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针对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程后,国内陆续出现了多套类似教材,如《高师钢琴教程》(上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1世纪高师音乐系列教材钢琴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在本系统中推荐使用的主体教材是《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钢琴必修课教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熟悉钢琴教学系统的基本内容;钢琴演奏的基本规律;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音乐风格,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提高技术运用和艺术处理的能力等等。力求在提高学生们原有钢琴弹奏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对于钢琴艺术理解和表达的综合能力。

2.钢琴学习初始阶段基础教材及教学法。以当代钢琴专业的教学法理论为指导,按照钢琴艺术规范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将钢琴学习初始阶段的常规教材引入日常教学,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明确钢琴基础教学系统的内容和要求,逐步掌握钢琴基础教学的整体流程。基本构想是,从新生入学后第二学期开始,以《钢琴全面训练基础教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为主干教材,遵从“立体化全面训练”的教学理念,搭配汤普森、沃特曼等常用教材。争取在两年的钢琴必修课时间内,让学生们了解从钢琴入门到车尔尼Op.849阶段的主要内容,如基本奏法、识谱与读谱理解、作品的搭配使用等。通过这种对基础知识系统化的学习和梳理,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如何学”,同时为将来“如何教”进行准备。经过两年的学习,在三年级钢琴主修课阶段开始进行教学实践。

第4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近年来,我国新增一批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通过专升本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的途径完成。因此,存在着成立时间短、基础差、底子薄、科研能力低、师资队伍弱、办学定位模糊等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会影响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学生钢琴水平整体偏低

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钢琴水平整体偏低,据统计,80%以上的学生进校前从未学习过钢琴,而学习过钢琴的学生中,大部分也只是从高一、高二开始学习,且为了达到高考要求,程度拔高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面对我国就业现实,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在钢琴相关领域的就业缺乏自信,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等级不高、自身学习钢琴时间较短,加之钢琴学习不如声乐、葫芦丝那样能够短时间内取得成绩,因此,许多学生对钢琴学习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三)师资队伍匮乏,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是刚升本学校,面对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原来的师资队伍无论从学历结构上,还是从人数上均已无法满足教学发展需求。此外,升本5年内的学校,90%的钢琴教师为本省甚至是本校毕业生,学缘结构比较单一,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科班出身较少,甚至部分钢琴教师是之前演奏手风琴、电子琴的人员在学校升本后为缓解教学压力转为钢琴教师的。

(四)课程设置欠合理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够丰富,所以在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分设置不合理。由于专业课程学分设置过低,为修满学分,学生必须选修其他与专业没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其次,任意选修课专业开设不均衡。其中钢琴相关的选修课程过少,而声乐、舞蹈方向的选修课程占据大量比重,这样对于钢琴主修学生来说可涉猎的知识范围相对狭小,对其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后,“大锅饭”式的专业课设置。钢琴课在一年级、二年级为专业必修课(4个学分),且是以小组课的授课方式,三年级、四年级为限定选修课(4个学分),以“一对一”的授课方式。这样“大锅饭”形式的教学模式,使一些优秀的钢琴学生在一、二年级仍然接受小组课教育,严重影响其专业技能的提高进度。

(五)交流活动较少,高质量钢琴音乐会(演出)缺乏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资金相对短缺,无法举办高质量的钢琴音乐会,无法给教师、学生创造更多视听平台。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钢琴音乐会均由系(院)内部个别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钢琴教师担任演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汲取到的知识比较单一,另一方面,钢琴教师自身演奏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

(六)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为综合性院校,学校工作重心为建设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常常处于被忽视状态,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大。

二、解决办法

(一)培养应用型音乐教育专业人才

创建应用型大学是切合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一个正确方向,在学校前进的大方向指引下,音乐教育专业也应沿着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前行,而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钢琴人才培养也成为必要任务。

首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意识形态上要深刻认识什么是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不如老牌本科院校的实力雄厚,如果从钢琴演奏专门人才方面着手培养,容易产生高不上去、低不下来的状况,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我们培养什么类型的音乐人才,应该达到怎样的目标,而不能一味地以专业水平要求学生,一方面学生自己越来越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

其次,在教材选择上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采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根据调研发现,目前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些学校对教师的钢琴水平要求并非是演奏很艰深的音乐作品,而是集中于钢琴伴奏的需要。因此,在教材选择上,技巧练习与声乐正谱伴奏①练习应相互搭配,做到技巧练习是钢琴伴奏的补充,钢琴伴奏是技巧练习的最终目的。

最后,建立创新型钢琴课堂。由于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城镇、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钢琴教学应打破陈规的“回课-教师指正-练习-新课预习”的模式,而是应创建一种应用型的新型钢琴课堂。据调查发现,80%以上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会上课,因为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各类专业知识是零散的,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组织,而中小学音乐课要求的音乐知识是综合的,是将钢琴、视唱练耳、乐理、声乐、音乐欣赏贯穿起来的,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知识整合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程设置方面,钢琴必修课不应采用全盘统一的授课模式(即无论学生程度高低,均进行小组课或集体课形式),应在学生入学时进行专业分级考试,达到较高级别的学生可从进校起就上“一对一”的钢琴课,中等级别的学生上“一对二”的小组课,中等以下级别的学生上四至六人的集体课。但是,入学专业分级不是永恒不变的,是与每学期的专业考试成绩相关的,倘若中等级别学生经过一学期努力达到较高级别的水平,就可以在下一学期上“一对一”的钢琴课,反之,如果高级别的学生在一学期内没有刻苦练琴,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退步,便在下一学期转为“一对二”的小组课或集体课。这样在不断分级考试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为追求“一对一”的钢琴课而努力练琴。

(三)师资队伍建设

如前文所述,新建本科院校一般是通过专升本或几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原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无法满足升本后的教学需求,因此,建设符合本科院校条件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队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提高原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水平。原师资队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基础,是与学校共同前进的“老战友”,这部分教师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任由其阻碍学校发展,因此,进修学习是这批教师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2.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匮乏的现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无疑是一个快捷而有效的办法。通过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既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又能带来学科前沿动态,促进学科发展;还能提升原师资的学术科研水平。

3.优化学缘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人事上的“关系纽带”,不利于学校的发展。而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师资学缘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甚至同事之间是师生关系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优化学院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解决的又一难题。学校人事部门应在人才引进和教师进修方面把好第一关,广泛吸纳国内外各院校的毕业生。

(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的“大后方”,是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同时学校也为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先进的知识理念,“双赢”是学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核心。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而言,中小学实习实训基地是其展示能力的最好空间。通过实习,学生能更清楚认识到自身学习中的问题,也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实习基地的音乐教育献计献策。此外,新建本科院校钢琴教师通过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密切联系,能够及时了解掌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特点、变化以及所培养的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思考,形成科研成果,最后将科研成果实践于实习实训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实习实训基地也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带动下,不断进行创新型教学改革,提高音乐教育水平,深化素质教育。

(五)提升办学软实力

学校的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办学软实力也不容忽视。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的同时不能“偏科”,对于音乐教育专业要适度加大资金投入,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邀请优秀的钢琴家或专业院校教师举办钢琴音乐会,营造良好的钢琴学习氛围,逐渐使学生喜爱钢琴。由于“摊子大、专业多”是新建本科院校整合后的特点,所以在学科建设方面,音乐教育专业往往受到忽视。学校领导也大多是非艺术专业出身,故对音乐会、学术交流这些必不可少的活动不够了解,这方面的关注度自然不高。因此,不仅学校教师需要走出去,领导更要走出去,学习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方法和办学经验,加强音乐教育,特别是钢琴教学的认识,并为钢琴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视听平台。

总之,钢琴课虽然在新建本科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仅是一门专业课,它是其他各门专业课的基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门课程。在现阶段其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相信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不断完善和日臻成熟,钢琴教学将会有更大改观。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03).

[2]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17).

[3]姜秀丽,杨锐锋.试析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3).

[4]王荣德.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6).

[5]刘伟.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陆徽.新建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初探――以闽江学院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教学实践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第5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内容提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就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展开讨论,并力图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更加顺应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趋势和新型人才需求的、更富于科学性和立体感的高师钢琴课程结构框架。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教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3.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结语

第6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下;高校;钢琴教学;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13-02

一、研究的背景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钢琴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钢琴演奏已不再是以前的小众艺术,而是经济发展社会普及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社会对于高等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校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钢琴人才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高校钢琴教学课程设置也应该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钢琴教学中人才的培养,开展了本文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新形势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研究,进一步找到培养钢琴人才的科学方法。同时,这也对促进高校钢琴教学革新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校钢琴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更明确的目标。

三、现阶段高校钢琴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校钢琴专业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调整师范院校的层次与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这一决定使我国近十年来综合性大学开办艺术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也正因为办学时间短且又发展迅速,使得很多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清晰,既没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培养的师范性,又没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培养的专业演奏技能,使得中国高等钢琴教育发展进入了瓶颈期。

(二)教学内容不规范。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处于应试型发展,所谓的“应试型”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无论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技术特点如何,一学期基本只教一首大曲子,这样的教学内容单一,不能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开展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逐渐减少。

(三)钢琴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由于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校占有全国比例的80%以上,所以综合性大学钢琴专业人才培养可谓是重中之重,而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使得培养的钢琴专业学生既没有师范生的一专多能,也没有音乐学院学生高超的演奏技巧,这也就背离了新形势下社会对高水平钢琴专业人才的要求。

(四)学术交流及交流平台太少。钢琴教学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教育,在演奏和教学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吸取众多演奏家、演奏教育家的演奏知识和技巧,才能集百家之长于一身,探索自己的演奏特点,这也是琴专业需要大量参加学术交流的原因。但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的学术交流机会很少,交流平台更加缺乏,导致该专业学生无法获取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四、新形势下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需求的原因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高,人们对高水平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我们在广东省做了一个大范围钢琴学习的调查,调查比例中显示,学习过钢琴的人占调查人数的75%,比十年前增长50%,学习钢琴五年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35%,学习钢琴十年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20%,由此可见,近十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钢琴学习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在中国各地都建起了音乐厅、剧院,而在十年前,我们想现场听一场钢琴演奏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只有北京、上海才有大型剧院,即使是在这些城市我们也不能经常听到,因为需求量太少,大多数人根本不懂得钢琴演奏的内涵。而如今只要你想听,各类的演奏音乐会数不胜数,当然这也是在提倡文化大繁荣和经济提升的背景下,使得人们逐渐对钢琴艺术有了高标准的追求,这也促使社会对高水平钢琴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五、解决高校钢琴教学改革问题的策略

(一)钢琴专业教师规范化。钢琴教学要规范化,首先教师规范化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大学都面临有“送不走,进不来”的局面,好的教师进不来,不好的教师又无法辞退,这也是个老大难问题。那么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在制度上说话,通过教学、演奏考核来进行优胜劣汰。在高校艺术教育中钢琴专业的学生占50%~60%,从这组数字来看,高校钢琴专业的师资配置可谓重点,有好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特别是钢琴专业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艺术教育学科,在教师配置上应该优先引进海归钢琴教师,因为钢琴演奏源于欧洲一带,相信在一个学院里有各个国家学派的优秀钢琴教师,对钢琴专业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二)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多元化”钢琴专业人才。目前,综合性大学钢琴专业学生,既缺乏师范类学生音乐教育的才能,又缺少专业艺术团体所需要的钢琴专业演奏技能,毕业生无法适应社会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所以,综合性艺术院校钢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革新是非常重要的,要明确综合性艺术院校培养钢琴专业学生演奏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能力均衡的“多元化”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钢琴教育培养必须要符合当今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要求,所谓的“多元化”就是在钢琴教学方面必须达到与国际接轨,在专业方面必须要达到一个钢琴演奏员应该掌握的技巧和完整性,在综合素养上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其实,上述几点在实际教学中是非常难做到的,对于综合性艺术院校,要停下脚步,认真思考本学校钢琴教学的目标与特色,只有这样在该专业的培养方面做出不断的调整才能逐渐和社会需求结合上,实现新形势所提倡的文化大繁荣。

(三)新形势发展需求与高校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在高校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社会所需,同时可以及时反馈给高校,使高校在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到钢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去,通过这种融合既可以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弥补新形势下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需求,同时又可以提升综合性艺术院校钢琴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率。

(四)提高学术交流、增强中外交流办学。根据走访的师范院校、音乐学院和综合性艺术院校来看,音乐学院所组织的学术交流和论坛占比例最多,其次是师范院校,最后是综合性艺术院校,这样很多学术前沿知识就与综合性艺术院校无缘,对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是很大的损失。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下,很多中国与国外的学校都开设有交流办学,这一举措也值得综合性艺术院校借鉴,通过这样的交流办学,可以使学生、教师对钢琴专业知识的多元化、眼界、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从而使综合性艺术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师、学生与国际接轨,对人才培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六、总结

新的形势给了高校艺术教育无限的机遇,也使钢琴这门来自欧洲的艺术,在中国得以蓬勃发展,在全国八百多所艺术院校中,钢琴专业的特色教学和品牌教学是我们在将来要探究的问题,这也是新形势文化大繁荣所指引的钢琴教学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云玲.地方综合性大学学院设置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陈振濂.先“学”后“术”──综合性大学艺术学专业办学新思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2).

[3]方洪锦,严燕.我国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办学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8(11).

第7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高师 钢琴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 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 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 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结 语 

第8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高师 钢琴课 教改 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 拓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 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 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 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 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 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结 语

第9篇:钢琴教师新一年范文

[关键词]数码钢琴 集体课 观点 教学方式 难点 解决方式

传统的钢琴教学基本是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高校的音乐系也不例外。但近年来,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在高校教学中日趋明显,虽然从站在已习惯传统钢琴教学的教师的角度来看,他们对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仍不适应,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新颖的教学途径。

一、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效果

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这两者在键盘和触感以及音质上皆存在着不同,一方面是因为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的结构组成不同,同时我们还需注意不管是哪种乐器,演奏者对乐器的掌握情况以及演奏的技能、音乐素养也会对其音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数码钢琴还具有传统钢琴所不具备的一些优点,如体积轻便、不需经常调音,还配备软硬件功能以及强大的声音变化功能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数码钢琴必定有更好的发展。

数码钢琴集体授课的教学效果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其中包括教师的能力方法、学生的素质态度以及双方的配合,教学方式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原因。采取集体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力量不足的现象,防止教师过于疲劳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出现。一直以来,钢琴教学都存在重一专而轻多能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可以弹奏程度较深、技巧性复杂的作品,而伴奏或即兴伴奏的技能不强。高校钢琴教学的培养对象均为音乐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钢琴学习对于其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这一点来看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反而对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利。

二、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难点与对策

(一) 程度存在差异

学生的水平不一致,学习进度不同是集体课教学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难题。即使相同水平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之后也会形成一定的差距。故可采取以下的策略进行授课:(1)依据个人的实际演奏水平和音乐素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音乐素养的发展,及时调整。(2)因材施教。针对程度低、进度慢的学生,教师需给予辅导;对水平高、进度快的学生适当布置额外作业,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3)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进行重奏、合奏的练习。(4)限制学生人数。每组人数在10至12左右合适,既保证教学效果又可以体现集体课的特点。

(二) 关于教材的建设

数码钢琴集体课在教学过程中把乐理、和声、视奏、伴奏等学习内容融合到一起,补充重奏、合奏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新的教学理论。因此,传统的钢琴教材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新的教学要求,虽然已有学院编制新的教材,但是改良范围不大,效果不显著。

为实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必须使用适合集体课教学的教材。本人认为可通过研究现有的教材,总结、提炼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到教学中去,为新教材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三)教学方式的改进

数码钢琴集体课是一个崭新的授课形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实行改进、提升和完善,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首先,与传统钢琴教育一样需进行系统完整地教学,以音乐理论和教学实践作为教学基础。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重点、难点,激发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其次,在回课前,教师需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易弹错的部分提前提示学生;并在回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配合演奏。这样,不仅愉悦了整体的学习氛围,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了心理锻炼,提高自信心。

(四)更新考核评定的制度

由于数码钢琴集体课与传统钢琴教学存在差异,关于成绩考核评定应制定新标准,要将开放与全面作为主要考核重点。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将其出勤率与自身学习进度、学习态度都纳入到考核评定内容中,同时还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出要求。

总而言之,数码钢琴集体课是高校音乐教学的一次改革和突破,它与传统钢琴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应积极找出其中的难点,依据对策进行解决,配合教育改革地实行,提高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牛冬阳.运用数码钢琴系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06期。

[2]董晓红、董晓东.数码钢琴──未来的“乐器之王”[J].乐器,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