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金融经济管理学精选(九篇)

金融经济管理学

第1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1.1 推动融资方式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四位一体的融资模式

一是现阶段仍要以信贷融资为主要渠道,积极与全国性银行总行进行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其对内蒙古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化改革契机,发挥市场机制主导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鼓励省内银行机构与外界展开全方位合作,运用各种金融产品吸引外部资金,在严控风险的同时开展新型融资业务。二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进行合作,推进省内有条件的公司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推广“区域集优债务融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债发行的试点工作,做好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发行工作。三是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扩大保险资金在内蒙古的投融资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开展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四是引进培育给类优质基金及各类资产管理公司,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银行、证券、保险和基金全方位拓展融资渠道,促进内蒙古融资方式的创新发展。

1.2 加快资本市场的创新发展,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大力发展股权交易市场

应在原有期权、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对交易对象进行扩展,不仅金融资产、大宗产品可以在场内平台进行交易,土地、能源、排放权以及知识产权等新兴权益和资本均可以通过场内平台进行交易。充分利用内蒙古的地理优势,将农产品和海洋产品作为新兴的交易标的,在期货市场中进行合约买卖及套期保值,规避现货市场风险。另外,要把股权交易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的基础上重点提升其功能,将其打造成以资本要素为特征的金融综合交易平台,大力提升内蒙古资本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1.3 全面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提高民营金融机构的实力

要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恒丰银行、内蒙古国际信托、齐鲁证券等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结构,扩宽业务范围,增强核心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步探索由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优化村镇银行股权结构。

1.4 提升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金融服务功能

在内蒙古半岛蓝色经济区,着力加强与海洋生物、海洋工程、海洋运输、涉海旅游等相关的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内蒙古国际航运交易所,推进航运资产证券化,完善海洋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利用内蒙古市已有基础和蓝色经济区龙头地位,做好机构培育、市场建设、政策创新、环境营造等工作。突出发展以财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高端金融业务,吸引国内外投资理财机构和金融机构聚集,把内蒙古市建设成为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新兴财富管理中心。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着力增强对小微企业、环保产业、生态高效农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依托通辽省会城市地位和金融资源优势,将通辽建设成为立足内蒙古、辐射周边省份、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中心。

1.5 加快金融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

鼓励全国性金融机构在内蒙古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开展业务创新。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知名金融控股集团等投资机构等在内蒙古设立地区总部和专业机构。支持境外金融机构参股内蒙古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鼓励外资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加强与京沪及其他境内外金融中心交流合作,主动承接金融产业转移和金融功能外溢。探索外资股权投资企业在资本金结汇、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契机,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金融业务,最终将内蒙古建成面向日韩的离岸金融中心。

2 加快内蒙古金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金融发展和改革,更好地发挥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作用,对打造内蒙古经济升级版意义十分重大。

2.1 完善金融业发展竞争激励机制

强化奖励补偿等激励机制的作用,对业务发展优异、风险内控良好的金融机构予以奖励。完善国有银行的激励约束和竞争机制,强化银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利用国有银行的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围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咨询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开发合适的融资产品。

2.2 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执法体系。积极推进地方金融管理体制创新,提升内蒙古城商行、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控能力,降低系统性风险。

2.3 优化金融发展信用环境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建设,优化金融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文化风气。

2.4 深化金融机构合作

促进银行与非银行金融结构合作共赢,鼓励通过信托、金融租赁等破解融资瓶颈。支持泰山财险、齐鲁证券抓住信息化、城镇化建设机遇,在产品、业务上寻求突破,塑造品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第2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摘要:金融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管理又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建立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进而实现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经济中应对各种金融危机。当前,我国的金融管理模式相对比较陈旧,金融管理存在诸多不足,金融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无法紧随经济发展步伐,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金融管理科学化、经营规范化是当前金融管理革新的方向,推动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管理;策略;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金融管理模式,是促进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金融业若要规范、高效、科学的发展,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其规范经营的重要支柱。金融管理对金融业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着金融业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的金融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因此,必须不断完善金融管理模式,提升金融管理的有序性及规范性,转变陈旧的过分强调对资金的管理,逐渐向全面持续性管理方向转变,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金融业成为连接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枢纽,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中的金融管理占据着十分特殊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金融管理模式逐渐突显出诸多的漏洞,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深入探究金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进而提出解决策略,实现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势必会有其客观规律,根据这一特性,开展深入探究、探寻规律,达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目的。金融业的发展必然会遵循某种特定的发展规律,结合经济实际运行情况,随时调整金融管理策略。另外,及时总结收集全球成功的金融管理经验,借鉴成功的金融管理方式,跟随经济发展步伐,随时更新、调整金融管理理念。生产力的发展对管理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随着生产力的转变,管理理念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便充分体现了金融管理为何要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因。

2、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金融管理方式的滞后性。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金融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陈旧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近年来频发的金融危机,不难发现,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的漏洞显露无疑,具体体现在: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理念,混乱的外部环境等。面对金融危机金融管理无法准确的预测,无法开展有效的控制。因此,必须全面优化金融管理,执行可持续发展策略,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其次,金融管理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投资机会逐渐增多,而监管体制的缺陷也逐渐呈现出来,投资者为求利益的最大化,会利用诸如此类的制度漏洞,开展过激的投资行为,给金融市场带来严重的冲击,影响其正常发展。因此,强化金融管理势在必行,完善相关金融监管政策,加强监管力度,为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金融结构的调整,管理系统的优化

金融环境的改变,促进金融管理的革新。因此,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目的的达成,必须调整金融结构,以创造金融发展环境。首先,法制化金融管理环境的创造,金融管理规范的制定,必须由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来完成,让金融管理有章可依,实现管理制度化,管理操作流程规范化。其次,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促进金融管理发展,提升金融的开放性,强化金融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灵活性,为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入提供契机。最后,金融管理体系的创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明确各商业银行的中心地位,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管理体系,完善金融管理规范的建设,安全可靠的环境,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高金融沟通的便捷性。

2、实施现代化管理,提高金融管理实效性

现代化企业管理是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且法人治理结构在金融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法人治理结构在现代化企业管理这个平台上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协调运转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功能,因为金融管理中每项决策和策略必须得到彻底的施行,高效的管理水平,卓越的运营模式,促进金融企业效益的提升。当前,我国不断强化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但仍受传统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且我国经济基础也相对薄弱,为提升抵御金融危机的实力,必须创建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化金融管理。法人治理机构具有有效性和制衡性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实现现代化金融管理,强化金融企业凝聚力及管理的协调性。法人治理结构的创建,实现现代化管理,有助于提升金融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促进金融企业效益的提升,保障企业各项规范制度的实行落实,提升金融管理的实效性和可靠性,进而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培养金融人才

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选拨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金融人才首先应具备较强的个人素养,高效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丰富的金融管理知识,且灵活运用金融管理知识的能力,对经济发展动态全面掌控。人才的竞争和发展,同样也是金融业的竞争和发展,所以人才选拨机制必须完善,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人才的选拨,调整招聘方式、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吸纳拥有先进管理技术、精通金融管理知识的人才,聘用后根据其自身优势,合理安排职位,充分挖掘其能力,完善相应奖惩机制,为其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其次,人才的培养,积极对金融管理人才开展技能培训,金融管理知识的学习,如金融相关的理论知识、管理手段,及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充实其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优化人员配置,实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总之,金融管理对金融业起着决定性作用,而金融业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金融管理的现代化,金融环境的稳定,决定着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第3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金融机构能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的实现,坚持金融管理的科学发展,全面促进金融机构和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避免金融危机,促进金融机构科学、规范、依法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解决困扰金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与金融机构利润最大化之间的矛盾,必须在金融管理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科学、规范、严格的金融管理体系,全面落实金融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从金融管理的无序、盲目扩张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对金融管理实现事前的预防、事中的管理、事后的完善,实现金融管理的资源配置优化、管理流程明确、分工合理、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科学规范,以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满足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成为金融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是否有利于不断提高金融管理的水平是衡量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金融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金融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行业的逐利性决定了金融行业发展存在着极大的风险,金融危机成为金融管理的头号死敌,而金融危机的影响日益扩展到全球经济发展领域,美国次贷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巴西金融危机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因此,全球金融界对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人是越来越深刻,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各个层面上都离不开金融行业的资金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求金融管理必须针对金融行业的具体条件,打破传统的金融管理思维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科学对待金融管理中可能出现的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从不同层面多视角、多角度地剖析困扰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找出金融管理中困扰金融行业资金良性循环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创新金融管理思路,在认真探寻金融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全面促进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谋求整个金融行业利润的最大化。要善于抓住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节点,努力开创金融管理的新局面。竭尽全力掌握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在金融管理实践中按照金融行业发展规律全面改进金融管理措施,善于总结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总结和吸收世界金融管理发展成熟的、经过金融危机考验的管理方式,不断更新金融管理理念,以世界金融发展中总结提升出的先进理论指导金融管理的实践,在金融行业内部建章立制,完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针对金融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利于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保障金融管理的经济成果和社会效果。实现金融与社会、金融与经济、金融与环境保护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全面落实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管理机构保障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对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金融行业的法人治理机构,法人治理机构是金融管理的大脑和神经中枢,金融行业是否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法人治理机构是否运转协调,能否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内部管理需求和外部发展环境的有效协调,直接决定着金融行业的有序扩张和健康发展。运转协调的法人治理机构有利于金融管理各项措施的全面落实,有利于给金融机构带来巨额的利润,实现金融机构资金的良性循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现阶段,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又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抵御市场风险和金融危机的能力相对较弱,资金市场的运行尚不规范,民间高息借贷、食利者阶层的出现严重影响了金融管理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金融行业更应该排除干扰,认真进行法人治理机构的健全和完善,规范市场运作和金融管理行为,不断提高金融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和金融管理的水平,促进金融管理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优化金融管理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断优化金融管理内外部环境,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是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环境保障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首先,要实现金融管理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中国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管理行业规范和管理流程,并监督金融机构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行业规范和管理流程开展各种金融管理活动,并尝试大力发展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主体,丰富金融机构的构成,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降低金融行业的门槛,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使大量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资金拥有者拥有从事金融行业的机会,从而为金融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大量的资金,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健全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建设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各大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为补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小型金融性公司、中小银行为链条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各类金融性机构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大力发展在农村基层和偏远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的建设,全面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深度和厚度,做好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的储备,确保我国金融管理的良性、健康、科学发展。第三,建立健全金融管理规章制度,并能够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各种金融活动,建章立制工作是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这是一个长期的、相对灵活的、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既要从硬件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又要在软件上注入大量的精力,有效建立金融管理信息自动化控制平台,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在具体的金融管理实践活动中,严格按照金融管理规章制度办事,将金融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到金融机构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重要节点,实现有章可依的良好局面。第四,加强对金融管理的监督管理,虽然我国的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着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但是,由于力量薄弱,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标准、风险控制措施过于程序化,缺乏有效的可操作手段,致使一些金融机构在资金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违规行为,给金融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制约着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运行。因此,必须参照和学习国际金融管理成功的监管经验和监管标准,结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管标准和相应的措施,加强对金融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三)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金融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金融管理人才的竞争,我国金融管理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一项历史遗留问题,要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精通金融业管理业务、了解经济发展知识的复合型金融管理人才的选用和培训,大量培训复合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充实到金融管理人才队伍中去,为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刘冰,周晓冬.创新金融管理与服务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2]郑良芳.“十二五”规划,金融业肩负着历史发展的重任[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01).

[3]李富有,窦育民.中国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4]贾小雷,刘媛.国外金融产品监管的新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1(54).

[5] 吴剑.电子银行发展问题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11).

第4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经济;不稳定;审慎监管;问题探讨;策略研究

从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的形势看,要想解决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隐患,就应该结合金融不稳定的实际状态,对宏观审慎监管研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意义

宏观经济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总和,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状态的实质性表现,而金融稳定作为保持我国宏观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对我国社会经济收入情况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要想保证我国金融经济市场发展的稳定性,针对我国大型金融经济机构开展审慎监管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具体内容如下:

1.保证我国社会经济收入的稳定性。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促进了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规模,促使我国金融经济向全球化领域发展,进而提高了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风险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国大型的资金机构进行宏观上的审慎监管,加强了对金融资金的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超出成本现象的发生,降低了金融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金融经济债务危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宏观审慎监管能够及时发现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早期,一直主张微观审慎监管制度,但是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只能在金融经济处于饱和状态时发挥作用,不能对金融经济发展进行细节上的管理,致使经济风险积聚在金融经济体系中。而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对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结合多年的风险防范化解经验,对金融经济风险堆积和爆发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顺应金融经济发展周期性原则,对金融经济风险爆发的时期和危害程度进行有效的预测分析,减少了金融经济风险爆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

二、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问题

1.研究方法落后

从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现状看,相关学者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过于依赖金融经济不稳定理论,忽视了对现代化金融经济发展特征的影响,致使大量先进的计算原理和技术测量设备得不到有效的利用。目前大多数研究学者已经认识到了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并针对现有研究方法应用漏洞进行了思考,改变了原有的研究角度,注重对现代金融经济市场发展形势的梳理,但是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缺少可靠性数据的支持,与此同时受金融经济与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的影响,约束了研究理论应用的空间,继而降低了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效率,所以无法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执行提出建议。

2.理论与实践脱离

要想取得超出预想的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成果,就应该以我国金融经济市场发展现状为研究的基本,在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之后,通过实际数据的收集与实践,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发挥的实际效力,对研究成果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但是我国研究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研究而轻实践验证的问题,致使研究内容过于空洞乏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缺少针对性,无法适应当下金融经济变化快,形式复杂的特点,在解决金融经济风险爆发问题时,执行效力低下,不能有效的环节风险带来的冲击。

3.研究视角狭窄

我国学者在进行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时,将金融不稳定作为研究过程中唯一的入手点,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确定整个研究的重点目标,这种方法研究视角过于狭窄,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所有政策原理与宏观审慎监管进行配合,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致使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只能解决固定形式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有效性。

三、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策略

1.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

宏观审慎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堆积爆发的有效手段,主要的应用对象是独立的资金机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相关机构的资金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和维护,进而保证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和应用有效性,与此同时宏观审慎监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总结风险的特点和发生的原因,并对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避免金融经济风险连锁损害现象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效力,可以加强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有效范围,以当下金融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为基本,制定可控的发展目标,保证独立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为维持金融经济市场秩序提供良好的条件,继而提高金融经济市场整体的稳定性,以及金融经济市场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2.扩展理论研究的视角

著名经济学者凯恩斯说过,要想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与其以整个经济组织为大背景对投资形式进行研究,不如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观察社会经济投资集中处理的情况。金融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想保证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全面性,在实际研究的过程中,就应该摆脱传统理论原理的束缚,应用凯恩斯研究理论,从宏观审慎监管的角度出发,以金融不稳定发生周期规律研究数据为基础,在对整个金融经济市场形势进行分析的同时,注重对我国就业率和失业率现象的研究。从细节出发,研究社会经济的实质性属性,观察宏观审慎监管的应用情况,了解宏观审慎监管的应用与我国社会经济推动力之间的关系,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点,继而确定保证金融稳定的最小资产安全系数。

3.以金融经济不稳定发生规律为研究重点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之后发现,金融经济不稳定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金融经济风险爆发危害程度也有一定的作用机理,针对这样的情况,要想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就应该把金融经济不稳定发生规律作为研究的重点,加强对我国社会经济对外开放的管理,保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和张力,继而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积聚和爆发奠定基础。首先对国际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预测国际金融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对本国货币的价值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然后对我国大型资金机构进行监管,放宽相关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投资与生产之间关系的同时,放大投资与生产之间的波动,继而对我国金融经济市场的衰落和繁荣进行调控,继而提高金融经济发展的适用性。最后顺应金融不稳定发生的周期性规律,在似的时期进行经济的紧缩性操作和放大性操作,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应用,加强各资金企业机构之间的联系,继而减少资本经济逆转造成的经济损失。

4.确保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合理性

宏观审慎监管与传统的经济监管机制都不同,体现了现代化经济发展特性的同时,展现了宏观角度的全面性,除此之外传统的经济监管机制作用,主要依靠先进的测量工具来实现,而宏观审慎监管机制建立在相应的框架上,通过多种预测系统与经济政策的结合应用,确定宏观审慎监管的重点内容,分析金融不稳定发生的作用机理和循环性周期。所以要想发挥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最大效力,首先要保证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合理性,确保框架系统形式与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要求相符,然后对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测量度进行检查,从时间和横断面的角度入手,判断观审慎监管制度是否具备二维测度的条件。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能够发现,在经过几轮金融监管改革之后,我国确定了观审慎监管制度形式,与此同时根据观审慎监管制度的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策略,并要求研究学者扩展理论视角,以金融经济不稳定发生规律为研究重点,实现提升宏观审慎监管的内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2]王晓.金融稳定目标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3(04):22-29.

[3]李文颖.基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鉴定的我国宏观审慎监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4]苗永旺,王亮亮.金融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08):59-68.

[5]付卫艳.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与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4.

第5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市场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

一、概述

金融市场学课程,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一个入门课程,几乎所有开设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在教学中都安排了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授课老师教学质量水平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认识和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尽相同,随着高校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学的教学方法改革工作也正在稳步展开。

二、金融市场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陈旧

之所以经济管理专业将金融市场学列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管理体系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个体系的建设,与非公有制经济实体所做出的贡献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态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任课讲师对非公有制经济一直持排斥态度,以至于在讲金融市场学的时候,更多的内容侧重于“金融”,而刻意的忽视“市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误导了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的正确认识,还使学生对了解整个金融经济体的构件格局产生了影响,实属人为因素。

(二)教学环境单一

金融市场学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课堂解析,还要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详细的讲解一些经济管理或者是金融市场中的案例,这些案例的时效性很强,甚至是有的相同的经贸业务在不同的金融环境下最后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老师紧扣时展的主题,选择较为新颖的教学案例给学生进行讲解,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那种单一的教学环境下的实际授课效果,非但让学生达不到对经济管理学有深刻的认识,反倒会对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金融市场学教学新方法

(一)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

金融市场学中的理论内容固然重要,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管理格局而言,目前还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阶段,在资本市场和经济金融环境中存在很多变数,要验证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来完成。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将实践教学列为重点内容。这样做一是能把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模式发挥到最大效果,二是能让学生在实践岗位上总结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以后的职场规划能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客观的了解我国经济管理组成能有很大的帮助,四是能让学生既能把在课堂理论过程中在实习实践中得到明确的解析,还能把在实习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再带回课堂上进行分析;五是通过这种主观能动性学习的转变,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掌控能力和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的。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组织这种实习实践学习过程中,校方最好是能让学生接触较多的经济实体,不要局限国企和金融经管单位,因为受到体制的影响,这些单位中许多经济数据的上报过程较为漫长,而学生的实习实践周期受到一定的时间限制的,尽量找一些民营经济体或非公有制经济体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为最佳。在这些经济体内,会计和金融措施应用较为灵活,能让学生在较短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最大化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二)增加案例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阶段里,理论知识是需要有实际内容来验证的,所以穿插着理论知识,期间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大量的实际案例来作为印证。这其中也包括学生通过实习实践总结出来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学生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接触到的,讲解起来既得心应手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课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不要单纯的考虑既成事实的成功案例来进行讲解,还要综合一些经管和金融操作中不成熟甚至是失败的案例拿出来讲解,因为无论是贸易还是金融经管过程,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只有最大化的规避了这些风险,才能使其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成功。另外,任课老师在进行案例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参照离教学环境最近的时间段来进行选择,这样有的放矢是为了能配合理论的时效性,让二者产生自然的融合,如果拿二战时期的经济环境来套用美国次贷危机下的金融措施的话,那就贻笑大方了。与此同时,要充分地考虑中外不同经济背景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因素,不考虑经济基础而单纯的讲解外国成型的金融案例的话,那对于综合分析整个经济管理背景是不利的。

(三)与其他课程做好衔接和融合

金融市场学是经管和金融范畴里的一个基础课程,无论学生的日后专业方向是财政学、会计学还是金融学、经济学,都要将金融市场学作为基础,经济管理专业没有一个特定的学科分类概念,其中很多知识是互通的,所以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授课老师可以尝试着将一些其他学科的内容与之想融合一起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还可以通过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印证金融市场在整个经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能树立学生更强的学习信心,增加学生对金融市场学甚至是经管专业的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学专业的新的教学方法,实际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经过实践来进行验证,课改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会给学生带来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就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经济管理专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利平.“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金融市场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2年第8期:110-113.

[2]王凤京,朱平安.《金融市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金融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49-53.

第6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前言:金融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

一、金融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1、金融管理行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断加大

伴随经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信息化发展日益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行业的发展与革新,同时金融行业开始以飞速的发展态势全速前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快的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应对当前由于金融体制不完善所导致的种种问题,进行金融管理改革与创新是必然需求,是全面推进金融市场完善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由此可见,金融管理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有效的管理模式可以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促进市场的长足发展。从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状况可知,各大经济组织纷纷出台了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2、传统金融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模式需要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需要金融体系能够源源不断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以更好的推进经济建设发展与进步。因此,传统而陈旧的金融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并开始对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因此,转变金融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同时还要探索寻找可以促进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在实际操作中要遵循金融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对金融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风险防御机制,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利润最大化。

3、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金融行业的客观要求

可持续发展不仅对于金融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推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与壮大,才能够使我国的金融行业更好的与世界接轨,并发挥其越来越强大的资金支持作用,保障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金融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突破

(1)建立一支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队伍

企业法人是企业的核心,针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全面推进金融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是保障企业法人及企业切身利益的重要保障。只有全面的建立起法人治理队伍,从法律角度强化金融业务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为了减少甚至避免外来风险的干扰,加快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管理就需要专门的企业法人治理部门的为之努力,以更好的带领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2)从基本情况出发,借鉴外国企业先进的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的金融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金融管理模式的影响以及制约,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速度,对于我国的金融行业走向国际化影响巨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于国外先进金融管理经验的借鉴与学习,并取其精华,与我国实际金融管理模式相结合,制定出完全满足我国企业发展的创新金融管理模式。

2、净化金融管理的外部发展环境

(1)以法律武器武装金融管理行业

法律是全面保障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利器,因此,企业要充分的认识到法律在推进金融管理正规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靠法律武器全面保障自身企业的合法权益,以更好的维护整个金融领域的发展秩序,为全面推进我国金融行业走向国际化奠定重要的基础。

(2)全面规范金融管理体系

金融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是全面提升对于金融市场监管力度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的推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就需要从金融管理体系上下功夫,虽然这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但我们也要坚定不移的坚持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让金融管理行为更规范。

(3)建立一个全面、全方位适用的管理规章制度

金融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全面推进金融管理有制可循、有章可依的重要保障,只有拥有全面、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就能够对金融行业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管与监督,从而推进金融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为实现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

3、建设金融监管体系

制度的革新必须跟上社会的发展,因此,金融监管体系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进行完善,现代化企业的监管部门应该不断的鼓励、全面支持机构的创新。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做到同步的风险评估。

全新的监管体系下,要协调好各方利益,首先给予创新方案可行性大或者创新能力强的金融机构先行试验的机会,监管机构首先要对创新活动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项目才能进入审计环节,进一步简化审批的程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要不断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为金融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提供纯净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联通力度,保证信息的及时公开。在注重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管时,还要加强审慎监管的力度,将激励体制与法律约束相结合,明确责任追究,规范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行为。

4、培养和引进先进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加强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则是全面提升金融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我国金融行业大踏步向世界水平迈进的过程中,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就组要金融企业能够从自身企业发展现状出发,引进专业人才,以提升企业整体专业水平;同时还要从国内以及国外专业院校选拔年轻人才进入企业,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并在企业中加以培养,使之成为企业的新生力量;最后,要对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向他们灌输全新的专业理念,丰富其专业知识,确保企业员工能够与时俱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人才基础。

5、创新金融技术支持体系

第7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中心地位。为了促使金融企业在激烈市场环境中不断发展,创新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创新财务管理,可以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其作用,优化金融企业财务,促进金融企业良好发展。所以说,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现阶段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金融企业要想良好发展,应当注重对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这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并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一些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足,致使财务管理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现阶段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一)管理观念陈旧

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依旧存在一些管理观念陈旧的金融企业管理者,在他们的管理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依旧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方式等,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缺乏创新意识,使得管理者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就会对财务管理予以忽视,这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等情况发生。

(二)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应用,需要有健全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作支撑。但现阶段我国很多金融企业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情况,这直接导致财务管理权限模糊,相应的财务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财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控制。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主要表现有内部机制不完善,无法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有效的约束,这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执行力度差,不能够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控制,容易造成财务管理权限模式。总之,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也是造成金融管理应用效果不佳的因素之一。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之上的。金融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良好的发展,推动知识经济是非常必要的。但知识经济的创造和开发,需要由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的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的、科学的、合理的落实财务管理,为知识经济创造和开发提供依据。但现阶段我国诸多金融企业普遍存在一个不良现象,那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效果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活动的落实。所以,在金融企业创新财务管理之际,一定要注意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这一问题的处理。

二、对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对策

当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创新财务管理难度较大,唯有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来优化和创新财务管理,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使其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作用,推动金融企业发展。

(一)全方位更新管理观念

观念是影响一个人言行举止的重要因素。为了促使金融企业财务管理进入全新阶段,以市场经济体系为依托,对金融企业财务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控制,提高企业财务水平,为推动金融企业良好发展创造条件。首先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全方位的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即树立在财务管理国际化、资本多元化、人本化理财、财务风险防范之上,使其可以引导财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落实,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全面创新管理手段

对于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笔者认为应当关注以下三方面。

1.营造什么管理环境?在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竞争”就成为市场经济环境的代名词。在此种情况下,金融企业需要营造人本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促使财务管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有效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2.如何创新财务管理?真正意义上的实现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要求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丰富、管理能力强、素质高,组建成专业的管理队伍;要求管理模式创新,就是与时代同步,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可以规范、合理地落实各项管理工作。

3.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能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完成此项任务,需要更新理财思想、理财方法、理财决策等,促使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适当的、合理的创新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第8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经济转型 管理 效率

在相同的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管理模式和行政结构中,如果管理部门不相同,行政效率也会有所区别,由此可以看出金融支持区域企业教学和科研方面需要经济转型部门提供的工作的协助是否有效率,需要对其工作效率进行绩效考核来确定。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数量,而不是重视工作质量,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作为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部门除了要服好务,更重要地怎么服好务,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服好务,是当前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部门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经济转型工作中行不通的。例如下发文件,会议,未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错误率的行为,它不会是高效率,只强调质量,不计成本,投入人力,和物力资源,做少了很多的东西,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同样可以能讲高效。

一、推进金融支持区域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已经开发出不同的信息软件来为自己的行业来进行辅助办公,作为学术型金融支持区域企业更需要这样的氛围来研究开发出属于经济转型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在进行经济转型部门之间的沟通时,不仅需要在沟通过程中能够流畅,更需要的高效率,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支撑和协助。经济转型信息化就是以信息技术来辅助技能,将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之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处理来完成信息的传送、处理和反馈工作,实现无纸化工作。通过加强金融支持区域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人际程序,能够及时、准确、高效地传达上级组织的文件、政策和信息,还可以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有效性和准确性。由此,推进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而且是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管理工作是长期需要强调的问题。

二、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存在的问题

1.经济转型方法陈旧、信息化管理效率较低

由于传统的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方式的影响,使得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不充分,首先是一些行政部门普及信息化还不到位,一些中层管理者不愿使用信息化工作,而是让助理或下属部门来执行,特别是信息化管理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来进行辅导和沟通,导致一些行政办公人员不愿去学习新的信息软件,或者学习的比较缓慢,这样一些工作的开展就会滞后,如果等他们能够真正掌握信息化软件,很多工作都已经堆积在一起,就失去了时效性和即进性。部分信息化人员不知道如何管理的进行工作业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以满足实际的要求,使得它很难发展的信息,有一个不足;再次,金融支持区域企业不同之间沟通和信息处理不顺畅,有一个大锅饭的现象,没有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有没有在所有的个人的切身利益,都是比较冷漠的态度。最后,由于传统经济转型方式的影响,一些信息数据还是纸质化,这样很难与信息数据库进行信息传递,导致中间有些脱节,而让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的数据库信息失去了权威性,使得虽然有高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但由于工作人员录入数据的失真,这样的系统就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

2.经济转型繁杂的条条框框致数据信息传输较慢

由于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的监督与管理,使得管理人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限制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发挥出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管理人员到文件到一个机械的表演并没有提及,同时管理内容和新生活动困难快速响应处理,也只能是被动地等待上级的指示。在正常情况下,来自上级的信息来实现的较低级别的部门,部门不接受对方的指示。

3.信息化建设注重硬件的更新而忽视软件的升级

在绝大多数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目前存在的同质化问题,只专注于办公硬件更新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对软件进行升级,一个好的全面的系统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让经济转型部门人员进行其他事项的工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在计算机上安装的Office软件,往往只是扮演角色的印刷材料,许多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认为,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办公室,它是很难的计算机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改善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问题的管理措施

1.统一规划,加强企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每个金融支持区域企业都建立有自己的校园网络,这样对于信息化建设更有帮助,因为可以通过统一管理,可以使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化,通过专门的部门提供各个岗位的数据库系统,这些都是更新后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让经济转型部门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和收集时更有时效性和同步性,通过规范化统一管理,金融支持区域企业各行政部门的信息传递更加统一与一体化,通过统一汇总管理,可以提高行政效率。

2.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

由于历史数据有的是纸质化,而引起在进行整理时出现信息脱节,由于相关人事的变动,更会引起信息管理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来进行数据准确的管理和科学的决策,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将这些数据的全面性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算人事变动频繁,也不会引起数据的丢失或脱节,有利于行政部门有效的管理。

3.网络作为信息载体和输送管道

为了满足金融支持区域企业经济转型信息化建设以及应用程序对企业管理的信息技术,企业建立信息技术的重点工作状态,使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和互操作性为主要目的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建立跨部门的基本福利的数据仓库和办公信息平台资源库,确保金融支持区域企业工作规范化,并进行有效的优化,使得行政部门管理工作更高效,更准确。有效,公平发展和经济转型的利用率,这是在目前的社会的经济转型所有权的处理中尤其重要,只有完善正确的设置及行使规则得到有效遏制的利益相关者作用的发挥经济转型的公共物品的侵犯公众利益的功能,实现确保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戴巍,徐晓岚,邱亚光,葛祥,王思维,唐建梅,包建春.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金融纵横,2010,22(09)

[2]龙得来.论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以郴州市为例[J].时代金融, 2011,13(17)

[3]丁志勇.新疆扩大内需下的金融支持地州经济发展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5(06)

[4]人行张家口市中支课题组.张家口市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探析[J].河北金融,2011,16(05)

第9篇:金融经济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理论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

经济的周期有繁荣、萧条,金融危机的发生让世界经济进入寒冬,经济学家们开始重视和正视主流财务理论所忽视的另一面,即非经常状况下(危机状态)的经济。李心合教授指出,繁荣期的经济为阳态经济,萧条期的经济为阴态经济,阳态经济以GDP增长、总需求增加、资产价格上升、利率正常或上升等为特征,而阴态经济则以GDP停滞甚至倒退、总需求减少、资产价格下跌、利率不断降低等为特征。现有的主流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和凯恩斯学派等,都是以阳态经济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基础,忽视了经济周期从阳态向阴态的转化。本人认为金融危机时期经济是阴态经济的一种。现有的财务管理理论明显是常态经济下的理论,因此发生危机时,它必然不能够解释发生的经济现象。

(一)金融危机对基础性假设的冲击。经济学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假设:经济人假设,这也是财务管理理论中很重要的一条假设。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Eugene Fama)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金融市场远非有效,如果市场是有效的,有关资产的信息都会及时地反映到资产价格上,因此,其价格与其基本价值相符,任何投资者个体都不可能在有效的市场上获得超额回报。但金融危机发生时,明显的资产价格偏离价值,且无法获得纠正,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因此受到巨大的挑战。另外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全是理性的,如在证券市场上,市场的变化有时仅仅是因为投资者个人的好恶、心理感受、喜怒哀乐等理性之外的行为造成的。市场上的“蝴蝶效应”,投资者的“动物精神(Animal Sprit)”,“群体极端行为(Group pol ization)”是金融危机的主要心理原因。安德鲁・施莱弗(Andrei Shleifer)在理论上证明,即便投资机构或投资者察觉到了市场上有非理性的上涨,但在一段时间内,理性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还是跟风追涨,并试图在别人之前卖出。最终个体投资者的非理导致集体的,甚至整个证券市场上的非理。而金融危机的发生使这种非理得到强化,致使投资者无法按照理性人的方式做出现行财务理论所假设的最优行为模式。因此“理性”假设将被颠覆。

(二)金融危机对以可持续发展假设为前提的理论的冲击。经济发展平稳期、高涨期,企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古典理论从来都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假设前提的。但发生金融危机时,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明显的这一基本前提受到了冲击,建立在该理论假设上的其他理论亦受到冲击。

1.财务管理目标理论。通常情况下,即经济平稳期,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发展。具体可以定义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者利润最大化,这是西方财务管理学的观点,我国的财务管理教科书也基本贯彻这一观点。但当发生金融危机时,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倒闭,企业不再是持续经营的,此时企业的目标应该是:风险最小化、杠杆最小化、负债最小化。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原因就在于该公司没有制定好自己的目标,金融危机中依然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这是它破产的内在原因(刘胜强、卢凯等,2009),笔者认为也是主要原因,所以说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相应变化,否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无可估量。

2.财务要素的顺序。主流财务学认为财务要素主要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由于主流的财务管理学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所以财务要素顺序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李心合(2010)认为财务要素应该设置为资产、权益、利润和现金流转,而且这四项要素也是和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股利决策及营运资金决策相对应的。从财务要素的设置上,不管是三要素还是四要素,其顺序都是遵循先投资后融资,这跟财务管理的目标函数是一致的,企业只有投资(直接的和间接的)才能创造价值,融资是不能直接创造价值的。金融危机的发生,会使企业资金严重短缺,偿债压力加大,此时生存都成了问题,何谈发展,所以该背景下,只能先想办法融资保证企业生存。

3.融资理论。

(1)融资渠道方式。对融资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融资的渠道和融资的方式。渠道主要有两大类:外部(市场)和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和留存收益等。当金融危机爆发时,企业生产经营业绩下滑,外部市场萎缩,不管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市场融资都很困难,此时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比如2008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向奉行自由市场理论的美国政府也伸出援助之手,推出史无前例的7 000亿巨额经济刺激计划。而通用汽车公司在危机中也是很快转变融资结构,考虑接受政府资金。我国是明显的政府主导型国家,政府的力量不容忽视,这与新自由主义理论相矛盾。此时反对政府干预,主张自由主义的新古典理论在我国就不再适合。

(2)融资顺序理论。主流财务学中,融资优序为:先内后外,先债后股。因为内源的留存收益融资没有融资费用(手续费、谈判费等),因而比外部融资成本低;债务融资由于利息费用在税前扣除,通常比股票的融资成本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经营萎缩,市场业绩下滑,经营活动现金短缺,此时内源融资已经不可能;而对外来说,本来债务危机已经很严重,资产负债率很高,所以不可能先债后股。

(3)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杜兰德(David Durand)提出的,它是研究资本结构对企业价值有无影响,以及是否存在最优资本结构问题的理论。戴维・杜兰德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按照净收益法、营业净利法和传统折衷法建立的。1958年,米勒(M.Miller)和莫迪格莱尼(F.Modigliani)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指出在市场完全的前提下,当公司税和个人税不存在时,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后人在此基础上,放宽MM定理中过于简化的理论假设,尝试从所得税、财务危机、破产成本、成本等不同的理论基础来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了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但无论资本结构理论怎样发展,MM理论中投资者是理性的假设始终没被放宽,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金融危机将颠覆“理性人”假设,同样会颠覆以理性假设为前提的资本结构理论。

4.投资理论。(1)对投资品种的选择。一般来说经济常态(繁荣)时,投资品种较多,股票、基金、债券、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均可以,当经济出现异常(金融危机)时,有些投资会受到限制,此时投资品种往往较少。(2)投资行为。危机对投资者行为也会产生影响。郑晓峰(银河证券的注册分析师)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发生金融危机之前,散户、大户都是一种牛市心态,认为股市回调就是买入建仓的机会,宁可被套牢,也不愿意错过。但在金融危机来临后,大家发现,每次回调之后还有回调,“地板价”之下还有“地下室”,行为变得谨慎,少了盲目,而且也逐渐开始关心市场了。所以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萧条)会让人的投资行为变得谨慎。企业不会很轻易投资,宁可持有现金(虽然现金的回报率是最低的)。

5.股利理论。股利分配有两大理论:股利政策无关论、股利政策相关论。股利政策相关论具体包括:一鸟在手理论、差别税收理论、股利分配信号传递理论。股利相关论下具体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从股利政策中很明显可以看出它们仅仅适用于常态经济状况下,因为只有在经常的经营环境下,正常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才可能根据自己投融资的需要,根据发展的需要,根据资本结构的需要决定资金留存多少,多少可以发放。当发生金融危机时,企业现金可能会出现严重不足,资不抵债。降低资产负债率,应付偿债压力,努力保命才是企业当务之急。所以在金融危机下先前的股利政策理论全部都要修正,否则不能适应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三)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该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等八个基础假设上由数学方法推导出来的模型,用于对市场上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价值的评估。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某项风险资产,比如某股票或者债券的必要报酬率,等于无风险报酬率加上风险报酬率。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回答了为补偿风险,投资者应当获得多大报酬的问题。发生金融危机时,这些假设成立的条件严重不足,另外金融危机导致的顺周期效应,资产的价格可能远远低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的数值。另外高风险高收益也是只适应常态经济,危机发生时,大部分投资者会规避风险,采取保守的态度,此时资产的价格与按照资本资产定价规律计算的结果相差很大。

(四)报表的顺序。三张主要财务报表的顺序通常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这个顺序让人觉得现金流量表是最不重要的,它仅仅是权责发生制下利润表的补充。我们看企业的盈利能力水平高低时是看利润,重视的也是利润,然后才关注利润之外的现金是多少,与利润的差别是多少。金融危机发生时,企业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此时利润对企业的评价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现金流才是血液,才是维持企业生存最可靠的保障。

二、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现代财务学诞生的标志是1958年美国米勒教授和莫格迪莱尼教授关于资本结构无关论的研究论文。但西方的财务学是否能指导我国的财务管理实务,需要在实践中检验。金融危机的发生把这个问题提到日程上,迫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冲击,我们该如何完善理论,才能应付当前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修正基础性假设。首先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嵌入人的非经济性,即嵌入利他主义。市场并非有效,人也并非总是理性的,所以不能把财务管理的其他延伸理论建立在有效市场与理性人假设之上,这会限制这些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们应该参照以人为本的“非理性”前提,变理性假设为有限理性,同时挖掘金融市场的创造性,以合理构建财务管理的其他理论,完成对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财务理论的超越。

(二)确定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李心合(2009)指出阴态财务学中,企业的行为目标应从利润最大化转向负债最小化,应从以投资为中心转向以筹资(偿债或去杠杆化)为中心,企业应更关注下列财务行为:偿债,降低财务杠杆;调整投资计划,压缩投资规模;抛售资产或资产重组;紧缩开支,现金为王等。因此金融危机下财务管理目标应该结合当时经济的实际情况,环境变化了,企业的理财目标也要发生变化。笔者赞成李教授的提法:负债最小化或者降低杠杆应该是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的主要的财务管理目标。

(三)财务决策重新排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目标是负债最小化,相应的财务决策应该是先融资后投资。李心合教授指出基于危机情境的阴态财务学不是更多的关注投资问题,而是以筹资(偿债或去杠杆化)为中心。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下,企业也不应忽视投资活动,因为危机恰恰可以是一个进行低成本扩张的良机。但笔者认为这是在保证企业没有财务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否则不能轻易进行没有任何把握的投资活动。

(四)修正融资优序理论、投资理论与股利理论。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并不适合金融危机发生时的经济状况,金融危机发生时,没有办法顾忌各种不同融资方式的成本。在企业经营不善、频频财务告急的情况下,政府的救急是首要考虑的,所以融资顺序应该是先外(主要是政府)后内,先股后债。投资的非理在金融危机时期越发强烈,因此也不能用常态经济的投资理论指导危机时期的投资,危机时期要增加投资的信心,尽可能抑制投资者恐慌。祝继高、王春飞(2013)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期间,上市公司会降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但是,不同股权结构公司存在明显的不同,非流通股比率高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要显著小于非流通股比率低的公司,非流通股比例较低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可能降低股利的支付;相反,非流通股比例较高的公司在金融危机期间更有可能支付更多的现金股利,以满足非流通股股东对于现金的需求。这给我们新的启示,对于不同股权结构的公司在危机时期可以分别制订股利理论。可能情况下,附加一定的法律措施对股利理论、是否发放股利进行一定的约束,使财务理论由数理主义向制度主义过渡。

(五)套利定价理论取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危机时期,遵循的不再是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理念,规避风险成了投资者共同的目标。此时套利活动正是迎合了投资者这一心理,既可以套取利益又不增加风险,与投资者的目标一致。因此继续完善套利定价理论,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危机时期的理财活动。

(六)报表按照重要性重新安排。危机时期,现金比利润更重要。企业要经营下去,要偿债用的是现金,而不是账面上的利润。因此报表的顺序应该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此时利润表作为补偿报表就可以了。

任何社会的经济大部分时间是常态发展,但出现经济波动(危机)也是常有的,纵观当今世界,不确定性事件经常发生。频繁的金融危机凸显了原先常态环境下财务理论的诸多局限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为经济常态时期准备一套财务管理决策理论。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以数理为基础的财务学理论缺乏制度的因素,虽然看似精确,却不够灵活。因此必须重新构建适应危机时期的财务管理理论。为了使财务理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构建时可以适当嵌入一些法律约束,从而指导非常时期的财务管理活动。S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王佩.金融危机对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的挑战与反思[J].会计论坛,2009,(2).

2.刘胜强,卢凯.雷曼兄弟破产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9,(12).

3.李心合.论公司财务概念框架[J].会计研究,2010,(7).

4.高汉祥,万.应对金融危机发展财务理论促进经济繁荣――“金融危机与公司财务”专题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6).

5.李心合.制度财务学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2.

6.祝继高,王春飞.金融危机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基于股权结构的视角[J].会计研究,2013,(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