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作风建设具体措施精选(九篇)

作风建设具体措施

第1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动员大会,是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纪委廉政风险预警防控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财政局被列为6个试点单位之一,充分体现了县委、县纪委对财政工作的关切和重视。作为试点单位,我们要按照统一部署,抓好党风廉政预警和领导干部腐败风险防控,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下面,我就如何抓好这项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深化学习实践活动所需。当前,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接近尾声,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明确要求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从纪检监察工作的角度来讲,就是要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就是我们在以往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主要是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预防,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是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纪检监察工作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推进此项工作为重点,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发展,从而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二)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反腐倡廉客观形势所急。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坚持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2012年工作规划》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具有特色惩防体系的有效途径。把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作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具体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是关心爱护党员干部所在。保证干部成长安全重于泰山。我们财政干部手中大多数都有着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财务开支、物资采购等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但同时这些权力和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考验。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不同风险点的个性和特殊性采取预防措施,增强了教育、制度、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参与监督和积极化解廉政风险的意识,促进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运行规范,使预防腐败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职责清楚,目标明确,便于检查和考核,防止权力滥用。在党员干部出现腐败苗头,未构成违纪时,及时予以提醒、预警和处置,促使党员干部正确、健康、有效地履行职责,以免铸成大错,这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关心、挽救有腐败倾向党员干部的有力措施之一。

二、深刻理解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的具体内涵

廉政风险:是实施公共权力的主体,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发生滥用公共权力或的可能性。

预警防控: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错误苗头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措施。

风险具有客观性、损失性以及不确定性的特性。风险的客观性揭示了任何有业务处置权、有职责的岗位都有风险。风险的损失性揭示了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对本人有效履行职责,对事业、对社会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责任、有必要主动防范,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到最低。风险的不确定性揭示了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的,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是可以通过建立一套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强自身的自律意识,去防止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通过努力把它降到最低程度。

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关注和遏制“发生腐败行为的可能性”,针对在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和岗位职责三个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在综合运用现有工作手段的基础上,通过前期预防措施、中期监控机制、后期处置办法构建了预防腐败的“三道防线”。其中,前期预防措施解决了预防工作覆盖面的问题,规范了预防工作的措施体系;中期监控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后期处置办法对可能发生的腐败行为实施超前预警。

三、全面掌握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的工作程序和重点

(一)工作程序

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按照制订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修正完善四个环节进行。

1、制订方案。成立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目标,制订实施方案。

2、贯彻执行。通过查找廉政风险点,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库,制订执行防范措施。一是查找廉政风险点。结合自身实际,在从上到下或自下而上清权明责的基础上,查准找全廉政风险点。二是分析廉政风险发生的原因和结果。认真分析廉政风险存在的原因、根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提高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三是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廉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提高防范措施的有效性。四是制订并执行防控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建立廉政风险库和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廉政风险库,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把握重点,提炼共性,及时修正防范措施。同时,逐步建立廉政风险预警机制。

3、检查考核。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制度,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要与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年度考核、工作目标考核以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进行。

4、修正完善。按照年度运转,周期循环的推进方式,根据检查考核结果,纠正存在问题,完善工作措施,修正完善防控制度等,推动工作进入新一轮循环。

(二)工作重点

查找风险点,是预警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试点工作风险点查找的对象包括全局干部职工。

1、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方法

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五步法,从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审批程序、公共服务程序等业务流程方面入手,查找廉政风险点。

2、把握查找廉政风险的类别和程序

(1)廉政风险三大类别: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

(2)廉政风险查找程序:第一步,针对个人岗位查。查找对象对照岗位职责、执行制度的实际,通过查找风险“五步法”,认真查找并分析评估自身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各股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第二步,针对各单位职责查。各股室、单位对照“三定”方案和业务流程,查找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重点查找并分析评估人、财、物管理和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重要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由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局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办公室备案。

;

3、把握查找风险的重点部位

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民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的风险点查找;突出围绕拥有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人、财、物管理等业务处置权的关键岗位的风险点查找。

4、把握查找风险的四个关键步骤

(1)清权明责。对行政管理权力或业务处置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和确认,是找准风险点的基础。通过梳理行政管理事项和业务工作,明确各个单位和岗位职责,并依照运行程序绘制业务流程图。

(2)找准风险。围绕岗位权力、权力运行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问题的点和环节,而不是找工作差距。查找风险点一定要在“自己找”的基础上,通过领导提、相互帮、集中评、组织审等形式查准找全。

(3)分析评估。按照风险发生几率、危害程度和违法、违纪、违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并确定风险等级。

(4)制订措施。针对已经查找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确定采取工作措施的力度,有计划地研究制订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的具体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程序,并统一以流程图或表格等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

5、把握制订防范措施的“五强”原则

一是岗位措施对应性要强。对应风险点的岗位措施要体现一岗双责的要求,确保“双安全”,即确保在勤政方面有效履职,廉政方面不出问题。

二是防控措施衔接性要强。要避免单位与单位、岗位与岗位、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防控措施互不衔接,防止出现空白点和断档。

三是公示公开监控性要强。要加强政务公开、事务公开建设,强化外部对单位、岗位执行职能的监督,做到岗位责任人的自控。要加强网络建设,把风险点和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在局域网进行公开,提高网络的监控性,规范工作程序。

四是制度建设可操作性要强。制度建设既要注重制订,又要注重执行;既要注重实体要求,又要注重程序要求;既要注重廉政建设的制度,又要注重勤政,以廉促勤,使廉政勤政相得益彰;既要注重正面要求,又要注重责任追究。

五是廉政教育针对性要强。查找风险点和制订防控措施的过程,也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贯穿单位措施、网络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的全过程,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分析危害,启发主观防范意识。

四、具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在我县尚属试点,我局作为试点单位之一,各股室(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负责人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带头查找廉政风险,带头制订和落实防控措施,带头抓好自身、本单位和分管范围内的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工作,确保防控腐败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二)要狠抓落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做到人员、时间、措施、效果四落实。

第2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一、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现实意义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项新举措。探索和建立该机制,使其充分发挥效力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行业发展赋予的新课题。当前,交通运输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金投入大、权利运行环节多、社会关注度高,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廉政风险考验。大力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研究,以创新的思维和措施更加有效地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降低廉政风险,保证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和群众满意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举措。目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抓、认真抓、长期抓的自觉意识;认识模糊,“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比较突出;工作存在局限性,缺乏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业务工作结合的有效载体,导致“两张皮”。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创新性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廉政风险控制机制突破了传统思维和旧有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控制理念,以简约、全面、准确的模式清晰勾勒出每个工作环节涉及的风险点,覆盖了权利运行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求。

(三)开展廉政风险控制机制建设是提高管理效能的新途径。通过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助于细化工作环节、优化工作流程、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执行,从而规范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

二、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措施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以“查找、防控、督查、评估”等环节为核心,有效识别工作中各个环节已经构成或可能构成的岗位廉政风险。从体制、制度和实际运作入手,寻找积极预防的途径,形成操作性强的防控模式和规范化的处置措施,牢牢控制和及时消解岗位廉政风险,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从“查”、“防”、“控”三个环节入手,遵循全面查找、科学评估、超前预防、务求实效的基本原则,着力形成“风险信息收集――分析评估――风险预警――跟踪反馈”四位一体的工作流程,做到查找准确、预防有效、控制有力。

(一)以“查”为基础,找准廉政风险点。一是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明确排查范围和内容,从岗位职责、部门分工、业务流程、体制机制、思想认识、外部环境等方面,有计划有组织的深入排查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突出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重点排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易产生腐败行为的廉政风险点,确保查准、查全、查深。二是准确区分风险等级。在排查风险点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风险发生机率或危害损失程度确定风险等级,并做好登记汇总。三是抓好公示。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廉政风险点。做好宣传工作,增强干部员工自觉参与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防”为重点,健全风险预防措施。一是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已有制度的约束力,通过制度的刚性制约作用,降低廉政风险的发生。同时,根据廉政风险点梳理的结果,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特别是对于高风险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保证权利在制度约束的轨道上运行。二是强化教育。以廉政风险点为教育摹本,以查促学。通过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进行自主排查、相互排查的方式,使干部员工对廉政风险有一直观的认识,进而做到自觉规避。通过对廉政风险点的讲解、学习和讨论交流,深化干部员工对廉政风险点特别是自身岗位廉政风险的认识,进而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三是根据具体岗位廉政风险,制定相应的规范措施。在廉政风险点排查的基础上,分析工作环节和流程出现廉政风险的原因,制定针对具体岗位和环节的防控措施。

(三)以“控”为保障,确保风险防控实效。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对排查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实时动态监督,设置重点监察点,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岗位的监督检查,准确掌握各个风险点的风险等级变化和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二是及时化解风险。通过监督检查和廉政风险信息分析,及时发现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廉政风险,并向有关岗位和个人发出预警信号,运用督导、纠错、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化解廉政风险。三是做好跟踪评估和补充优化工作。廉政风险控制体系是一个动态体系,因此要做好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及运行质量、效果的跟踪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对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及时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不断优化体系的防控功能。

三、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在表现形式上应避繁就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表现形式应该一目了然,多采用图表的形式,简化说明文字,增强直观性,使操作者容易入脑入心。

第3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保护更换;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负荷急剧增长,用电量不断攀升,导致许多变电站的容量都趋饱满,加之现有的变电站因建成投运时间较早,设备和保护装置存在老化严重、超期服役等问题,不能满足正常运行要求。因此,需要对这些保护进行整体更换。此种工程项目和新建工程有所区别,其存在的风险和预控措施和新建工程亦不相同。

1 施工前风险管控

1.1 施工前准备阶段

1.1.1 图纸资料的收集。在工程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对需更换的设备及保护进行回路核查,对施工中可能危及运行安全的设备和回路进行重点防护和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运行的二次回路和设备安全运行,保证作业有序进行。

1.1.2 拟定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施工图纸及运行方式等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拟定具体施工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规范施工程序。

1.1.3 制定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进行事故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责任到位,情况反映及时,问题处理恰当。

1.2 设备前期消缺

对所在变电站进行全站巡检,对发现的设备隐患及缺陷及时消除,提高设备运行质量。

1.3 工程资料的审核把关

1.3.1 工程审核标准。工程的审核需根据国家或国网公司制定的工程施工工艺、安装规范、环境质量等规程要求进行工程整体审核。同时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编制的施工管理要求及办法,组织工程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安全部门进行三位一体的审核。

1.3.2 施工图纸审核。建立施工图纸审核的办法,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按专业分别审核,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经过审核后的施工图纸交付施工时,若遇到图纸设计问题,应对审核人员按责任划分对其进行考核。

1.4 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

加强专业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提高对高新设备技术规范的熟练掌握。在安全培训及安全考核方面,需要对所有进场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后进行安全考试,考试合格者发合格证书。只有持有安全考试合格证者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作业,进行全员持证上岗的制度。

1.5 风险细化、责任到人

组织各参加单位、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分解,讲分解后的风险落实到单位及部门,最后责任到人。使用施工合同来明确施工方在工程建设中的安全责任,通过合同条款来进行管理,强化和提高施工方的安全意识,使施工单位成为工程建设中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备及保护整体更换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2.1 组建综合协调小组

设置项目工程总负责人、施工负责人、验收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制定项目工程负责制、设计审核负责制、施工负责制、验收负责制、安全负责制等责任制度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进度等风险进行总体控制。

2.2 施工前的安全措施

由专业人员实施安全措施,明确标示工作地点,提示工作内容,避免现场工作过程中误入带电间隔、误触碰带电设备等问题,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监护,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

2.3 人身、设备安全的技术措施

(1)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监督,进一步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随时监督、掌握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2)制定每日施工前安全交底制度,重点指出在工作中的危险点,应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3)安排专职监护人员,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必须由监护人员带领,并对其进行安全交底,使其明确当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及其预控措施,在记录本上签名确认。施工过程中,监护人员应该认真的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发现违章行为要进行及时纠正或制止。(4)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要明确,使用前要进行全面检查如表面是否破损,试验标签是否过期等。(5)布置工作任务实行“三交待”:交待工作任务,要清楚明了;交待安全措施,要具体详尽;交待注意事项,要全面细致。(6)接受工作任务“三明白”:明白工作任务,明白注意事项明白安全措施执行。(7)措施执行过程中不准工作人员凭经验工作,不履行职责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和变更工作内容。

2.4 分阶段制定施工计划

(1)根据已经制定的工作方案制定工作进度、成本、质量标准、资源配置等工作计划,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避免浪费、降低成本、加快进度,起到以最小的代价缩短项目运作周期。(2)工作进度日汇报制度,各项目负责人做到工作进度内容日汇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报与综合协调小组及时解决,不延误工期。(3)建立缺陷制度,对发现的缺陷、隐患每日上报并由专人负责消除。(4)建立每日工作点评,班前、班后安全会议制度,及时总结当天工作中的技术与安全问题,使工作人员明确当天工作内容、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预控措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5)按期召开安全会议,施工、运行及监理单位一同参加会议,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进度,指出上一阶段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和薄弱之处并提出下阶段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各种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和预控措施。(6)制定交叉作业的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由人员、设备、区域、管理的交叉引起的风险控制措施。

2.5 质量控制措施

(1)设置专职质量检查员,应经常深人现场检查、纠正违规作业,严格按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验收。(2)及时做好过程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收集整理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的依据,明确、细化各单元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和评定适用的规程、规范条文及其他依据文件。(3)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按照变电站的安全作业流程,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持有工作票的许可人、签发人等相关人员应该严格审查工作票工作内容以及安全措施。

3 设备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措施

项目竣工的设备验收是项目施工的最后一个阶段,应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查设计、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也是整个项目风险控制的重要阶段,具体操作如下:(1)设立验收小组,按照责任制要求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2)制定验收方案,明确验收项目和验收重点。(3)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或异常的数据及时提出并设专人负责消除。

4 结束语

保护整体更换风险控制技术从根本上控制了保护整体更换过程中的事故率,此项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对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进行控制,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率,即节省人力资源,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水平,有效树立电力企业优质服务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沈国菊.花园变电所2~#主变保护更换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青海电力,2006(4).

第4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风险类型;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自身存在的风险以及外在的影响因素会导致整个工程项目在建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这将会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掌握风险类型,并且要依据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管理对策,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竣工。

1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的发现与分析。在建筑工程管理前期,要对与项目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在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要保持严谨,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确保最终获取到的各项信息内容的准确性,最终获取到项目管理风险[1]。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风险内容进行记录,并且制定相应方案对风险进行处理。(2)在项目的前期存在的风险进行收集,获取到相应的风险报告,并且要做好相应的分析与评估工作,将其作为依据,对建筑项目的危害等级进行明确,然后整理风险,最终制定出一个科学的项目管理计划。

2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类型

2.1成本风险

建筑企业在项目建筑过程中,要对工程具体施工该过程中的成本问题进行重点分析,这也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现代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中的各种建筑材料的价格不断变化、项目工程的施工计划也会因为各项外界因素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些内容都会给工程项目成本造成影响,这一影响与项目工程成本风险有着紧密联系[2]。例如,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增长,会导致项目成本费用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施工计划的改变,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工程建设的工程量增加,这也会使建筑工程成本风险增加。

2.2进度风险

项目建筑工程中的进度风险与其他风险有着紧密联系,一方面会受建筑项目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其它不同因素的影响,这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设备管理可能会出现设备管理风险,因为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容易疏忽,从而导致设备损坏,将会导致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这将会导致项目的施工效率偏低,影响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进而形成进度风险。此外,如果出现连续降雨天气,工程无法正常施工,连续降雨是自然因素引起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会导致工程的施工进度变得缓慢,施工效率低下,最终将会产生进度风险。

2.3管理风险

建筑项目中的管理风险指的是管理组织、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等各项对建筑工程会造成影响的因素。例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机构的完善程度、各项管理职责是否落实到了实际,由此可见,管理风险具有可塑性,因此,其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

2.4技术风险

所谓技术风险指的就是建筑工程施工期间,应用的各种不同了类型的设备,以及不同的技术等,其中设备类型主要包括设计软件、操作设备,以及检测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用到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设备技术;技术类型包括设计人员的设计的能力,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等。在建筑工程具体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设备和技术类型如果发生改变,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产生影响,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为因素会对这种风险造成较大影响,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控制,从而避免这种风险的出现。

3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升风险意识

相关管理人员若具有良好的风险管控意识,其在具体工作中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项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发生的几率。由此可见,应当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风险培训,提高其识别风险的能力。(2)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对风险进行解决,最大程度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

3.2构建风险信息系统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当做好信息建设工作,通过该方式可以使企业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管理效率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可见,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例如,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对大数据分析进行应用,通过该项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对整个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对过去发生的各项风险进行整合,从而掌握风险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处理,实现对项目的高效管理。

3.3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是规避各种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一套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更好的识别各种风险,进而能够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并且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风险。例如,项目建设前,落实各种预警机制,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明确,进而避免由于风险管理不力,造成的各种潜在风险。此外,要明确不同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职责,以及相应的责任人,加强对施工安全、资金支付等各项内容的重视。

3.4做好合同管理

合同的科学管理和执行是规避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种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第一,加强对合同公章管理的重视,合同公章最好由多人管理,降低风险。第二,针对公章申请制定一个流程,通过申请的,才能进行盖章,通过该方式,实现对合同盖章的合理管理,有效避免因为公章应用混乱而引发的各种风险,从而使合同管理风险效率和质量能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5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项目施工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项目工程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多。为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是必要的,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单位重视和关注。但目前项目施工中,对该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忽视采取技术控制管理措施,制约项目工程建设效益提升,应该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

1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的作用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管理项目、保证工程质量与效益、降低风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检查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有关项目信息、数据以及资料,这样能确定项目各种有关前提和假设。制定应急计划时更加具备针对性,让人们对项目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有助于管理措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有效防范风险,提高项目效益,也能确定项目需要承受的损失程度。为未来项目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还可以促进技术管理控制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样无疑会降低整个项目风险,有利于相关组织管理机构搜集工程资料和数据,从而提高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水平,提升工程项目效益。并提高管理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决策质量,对保证项目工程质量和效益也具有积极作用。

2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的措施

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风险是指,以风险识别和风险度量等有关工作为基础,通过各种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和管理方法,实现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以及及时稳妥地处理项目风险事件所带来的不利结果,保证项目总目标得以实现。项目风险管理的手段多种多样,包括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等,借助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工具,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进度、成本以及市场各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探寻控制风险的策略。实施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主要目的是运用最小成本,按照计划完成项目各种任务。进行项目决策时要实现对项目的管理和控制,事前决策和事中控制都是十分必要的。事前要识别、测量、预测可能存在的不足,并对风险进行正确评估。事中要正确执行各种管理与控制措施,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根据实际变化情况调整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使各项策略与实际情况符合。项目经理需不断完善各项管理策略,最大限度保证项目安全,提高项目效益。

1)采取最佳措施,有效应对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不足。寻求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的最佳组合,施工现场缺陷往往具有多种类型,为应对各种不足,单一策略是不行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由于每一种措施都不可避免的拥有局限性,采取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时,要对相关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权衡与比较,做最周到考虑,实现各种措施最佳组合,从而更加有效的应对不足。项目建设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只是风险大与小的区别。人们能采取措施相应的回避一些不足,但是不能回避所有缺陷。况且,人们为获得利润和收益,在项目建设时必须投入资金,必须承担一定风险。资金投入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财务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假如财务状况较差,风险承受能力又较小,如果发生某种较大风险有可能会使整个财务彻底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需制定与自身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管理目标与计划,有效提升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水平。

2)重视成本/效益控制,促进项目工程建设效益提升。伴随着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的执行,管理成本会增加,因此必须提高安全保障程度,但是,增加对管理成本投入,未必就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项目不足。当项目经理进行决策时,要本着对比成本与效益的原则,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使用最优方案。通常可行的方法是,进行对比鉴别后选择最优方案,尽量用最小成本获得最佳效益。

3)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避免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风险发生。为了让整个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的损失最小,通常情况下,有很多种方法可选择,例如,人员培训制度、预警系统、损失控制设备等。项目进行时严格执行这些措施能将损失降到最低,还可以使事故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管理具有复杂性、多边性特点,人们采取的各种措施难免有局限性,不管人们的认识有多面先进,终究难以从根本上杜绝不足发生。因此要降低带来的损失,将损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险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用商业保险,能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对损失较大的风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和地位更加明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水平提高。

4)立足项目基本情况,尽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项目参与者不愿意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对项目管理不积极和主动,会影响工程效益。项目建设中承包商不需承担任何责任,那么他们就不会积极采取措施来应对不足,一心只想获取更多利润,最后整个项目工程的效益也会受到损失。因此,必须考虑项目基本情况,做好施工现场调查工作,提高技术管理方案的针对性,发挥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工程项目效益提升。

5)公平合理,责权利平衡,采用的方法符合具体需要。有权利选择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方案,让管理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和安全,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措施还要符合项目建设的惯例,符合一般方法惯例是在项目建设,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控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一般人所接受,一般来说,惯例是相对公平合理的,能够为一般人所接受,对提高现场施工管理控制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第6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要求,本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齐抓共管、务求实效的原则,对具有人事管理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财务管理权等的重点岗位和责任人员实行风险点防范管理,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保障计生队伍的廉政安全和监管安全,保持全局干部队伍的廉洁稳定,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目标任务

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目标任务是:根据工作实际,紧紧围绕人事管理权、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财务管理权等重点岗位和环节,通过认真查找风险点、健全完善防范监控措施、强化监督考核和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和减少不廉洁行为与监管责任事故的发生,努力在增强干部队伍拒腐防变和尽职免责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源头防止腐败工作的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推进全系统正确依法履行工作职责,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三、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要围绕制约监督和规范权力运行,紧密结合单位工作实际,突出重要岗位,重点防范“三种风险”、设置“三道防范措施”、实施“四个阶段”、严格做到“五个一”。

(一)防范“三种风险”

1、思想道德风险。指个人因主管原因和外部环境的不良诱惑而可能产生思想道德问题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放松世界观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漠视群体、;脱离实际、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见利忘义、;贪图享受、腐化堕落;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等。

2、制度机制风险。指单位或部门因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未能及时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致使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流程出现漏洞;对人、财、物管理等重要事项未能严格按制度办事,致使权利没有按要求规范公开运行。

3、岗位职责风险。指个人因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和行使权力可能导致的廉政风险。主要表现在:不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行不到位,致使单位、部门或本人及所属人员发生违纪问题;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独断专行或软弱放任;,失职渎职,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等。

(二)设置“三道防范措施”

1、前期预防措施。指针对查找到得廉政风险点,采取廉政教育、公开办事程序、建立完善相应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等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主动性和监督制约的有效性。

2、中期监控措施。指在前期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检测、自查、抽查等手段,掌握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和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廉洁自律情况,即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后期处置措施。指针对中期监控风险发现的问题,视情节采取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等措施,切实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避免轻微问题演化发展成违纪违法行为。

(三)实施“四个阶段”

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行循环运行,每年度为一个循环周期,年度内工作在防范“三种风险”、设置“三道防范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分为四个实施阶段。

1、计划启动阶段(每年4至5月)

(1)宣传教育,广泛动员(责任单位: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召开“排查岗位廉政风险,建立预警防范机制”专题会议,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在全县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制定《县县计生系统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细则》。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使全系统干部和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工作思路和任务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提高广大干部和职工参与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2)梳理岗位职责,查找风险点

廉政风险分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三类。排查廉政风险,就是要从人员、科室、单位三个层面,紧紧围绕每一个权力岗位、每一个工作环节上容易导致腐败的薄弱环节,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腐败风险公示接受建议”的程序,采取自己找、科室查、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的方法,全面、客观地查找、确定廉政风险点,同时进行风险评估,拟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排查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查找个人风险(责任单位:科室负责人)

个人风险包括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二类。

思想道德风险。重点查找遵守党纪和工作纪律、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道德修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内容。

岗位职责风险。重点查找在集体决策行为和执行议事规则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内容;可能引发行政不作为、失职的风险内容;资金流量大、业务频率高、权力相对集中的重点岗位业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内容。

每位干部职工要开展“自查拟防”(局班子成员对照分工、全体干部职工对照岗位职责进行廉政风险点自查,拟定风险防范措施),填写《县计生系统个人廉政风险点识别及防范承诺表》。

二是查找科室风险(责任单位:分管领导)

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由于缺乏明确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时限标准等可能发生的风险内容;自较大,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制约,可能造成行使权力失控的风险内容。

每个科室要在个人“自查拟控”的基础上开展“排查商防”(召开讨论会,组织科室成员深刻剖析,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商讨风险防范措施),填写《县计生系统科室廉政风险点识别、防范表》。

三是查找单位风险(责任单位: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度机制风险。重点查找本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物资设备采购等方面容易产生廉政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同时,查找管理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如:办理一孩《服务手册》、二孩《生育证》审批、病残儿筛查、不孕不育症鉴定等。在综合“自查拟防、排查商防、再查思防、帮查议防”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审查定防”(领导小组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集体会诊”、细化分析、审定把关,制定实用、具体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整理、汇总、审定《县计生系统廉政风险防范汇总表》。

(3)确定风险等级(责任单位: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违规风险、违纪风险、违法风险三个层次,将排查出的风险点分为三个等级。要从两个渠道确定风险程度:一是根据各职能岗位潜在的风险程度划分等级。对可能产生违法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一级风险,对可能产生违纪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二级风险,对可能产生违规行为的潜在风险确定为三级风险。二是根据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严重程度划分等级。有群众举报、反映经调查,或在执法检查、工作督查、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中发现有违法苗头的为一级风险,发现有违纪苗头的为二级风险,发现有违规苗头的为三级风险。

2、执行推进阶段(每年6至8月)

(1)建立廉政风险防范措施

一是建立个人自控机制。由个人认真对照上级关于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和本人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制度,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切实将廉政践诺情况列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将每个干部职工的践诺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将领导干部廉政践诺情况纳入述职述廉报告内容。(责任单位:科室负责人及分管领导)

二是建立组织防范机制。针对查找出的岗位风险,以制度约束、权力制衡、阳光操作为切入点,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关键环节,制定预防和控制各类岗位风险具体措施、工作程序及流程图,形成以人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预警防范机制,确保廉政风险防范收到实效,制定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同时,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权力和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议事规则、行政招待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责任单位: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2)防范监控措施实施

针对不同风险,实施计划阶段制定的防范措施,通过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及时纠正不当行为,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具体步骤为:

一是前期预防。主要是将前期制定的廉政风险防范措施明确为具体工作任务,综合运用各种工作手段,开展阶段性检查。每季度末,根据班子成员分工和机关干部工作安排,由班子成员在分管科室中抽查1—2个股室,通过听取汇报、检查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检查科室落实防范廉政风险各项任务情况,形成检查记录,提出督导意见。

二是中期监控。主要是建立廉政风险专项督查渠道,利用信息监督、定期检查、垂直检查等手段,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公开监督电话等方式,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对干部从政行为、制度机制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施中期监控的关键在于发挥好质量管理机制的及时纠错功能,确保各项前期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后期处置。主要是通过开展专项督查、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调度会,汇总阶段性检查和风险监控情况,研究讨论反映集中的风险表现,确定风险处置的新任务、新措施。对单位、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对个人存在的问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相应开展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工作。实施后期处置的关键在于对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实施超前处置,及时纠正偏差,避免廉政风险演化为腐败行为。

3、考核评估阶段(每年12月)

县局在各科室进行工作自查基础上,采取听各科室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主测评、进行问卷调查、检查相关材料等方式,每年对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各科室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依据,与评先树优挂钩。考核结果优秀的具备评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资格;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由领导小组下达书面整改通知,督促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进行跟踪回访。对于发生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要严肃惩处违纪违法人员。

4、修正改进阶段(次年1月-3月)

认真总结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各阶段工作经验,确定新的风险点,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廉政风险防范的动态监控长效机制,并将上年度工作中形成的有关材料整理归档。

(四)、严格做到“五个一”

在防范“三种风险”、设置“三道防范措施”、实施“四个阶段”的同时,要把创新工作机制贯穿于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方法,严格做到“五个一”。

1、绘制一张图表。按照层级管理系统,绘制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网络图,将本单位重点工作、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分布情况以图表形式进行展示。

2、建立一个名册。通过梳理职责、排查廉政风险点,规范工作流程,将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确定的重点科室和风险岗位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系统名册。

3、设置一个桌牌。对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分别在每个岗位办公桌设置警示牌,明示该岗位的风险等级,提出廉政勤政的要求,并警示其珍惜岗位、珍惜家庭、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

4、汇编一本制度。按照建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工作部署,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并将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单位形成的实施办法、相关制度、查找的风险点、制定的措施等进行汇编成册。

5、形成一套资料。对本单位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统一存放。资料内容包括: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动员讲话资料、学习宣传材料、梳理工作流程和职责过程材料、公开公示材料、逐级廉政谈话记录、自查报告及其他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相关材料。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推进和完善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是避免发生各类事故,保护国家利益,同时也是保护计生干部的需要,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县局成立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工作开展的组织领导和调度指挥工作。各科室要高度重视,建立由科室负责人亲自抓的落实机制,将各项工作责任细化到人,将风险防范管理落实到每一名干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是一项创新工作,涉及面广,探索性强,需要各科室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工作开展的督导和指导,及时调度,督促落实。各科室要根据本意见要求,认真排查风险点,并研究提出防范对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督促,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第7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一、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点

(一)基本思路

查找风险点是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首要环节。风险点找得准确、具体、全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根据这一要求,风险点查找工作应当贯彻以下思路:1.立足反腐倡廉建设具体要求,围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是否落实,教育、制度、监督是否到位,以及检察工作中各种权力是否正确、规范、廉洁行使等问题进行查找。2.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三全”控制理论和效能管理理论,从反映检察工作状态的不同维度进行查找。3.结合检察工作实际,突出防范重点,将执法办案、人财物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作为风险查找的主要范围,同时力求全面,不避重就轻。4.以权力的运行轨迹为主线,以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为基点,根据腐败行为的发生规律和变化特点,分析和查找风险点。

(二)查找方法

1.按照检察权以及检察机关内部管理所涉及的其他权力的配置与分工,全面梳理检察工作中的各项职能、职权和对应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围绕执法办案、人财物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这三个重点,确定应当纳入风险防控范围的具体工作门类和工作事项。实际操作中,可以参照《甘肃省检察机关工作规程》中编、章、节所对应的工作职能、门类和环节进行筛选确定。2.按照各项工作门类或事项的实施过程,分解出具体步骤,确定工作流程,并以流程图或分项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工作流程应尽可能细化,充分反映工作中各个参与要素(如时间、空间、人员、对象、方式、职责等)的变化情况。3.以工作流程为线,以具体步骤为点,以参与主体的岗位职责、廉政职责以及现有规章制度、工作细则中的要求为标准,分析查找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合规、不正常或者存在隐患的现象和行为,并按照廉政风险的分类进行准确表述。4.结合与廉政相关的历史资料(如材料、已发案例、典型事件等),分析和提炼出廉政风险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已查找的风险点进行修正和补充,使风险点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

(三)实施步骤

1.个人查找。根据具体工作门类和事项的流程制作《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一览表》,可将纵列设计为具有逻辑对应关系的流程、所处环节、所涉岗位、岗位职责(廉政职责)、风险点、防控措施、责任主体等7个方面,由相关岗位的人员对照表格内容和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填写风险点。2.部门讨论。由各部门组织干警对本部门所涉工作门类及事项的风险点进行交叉查找、集体讨论,进一步对风险点加以查漏补缺。3.逐级审核。由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岗位的风险点进行审核把关,由党组成员对分管部门领导岗位的风险点进行审核把关,由党组书记(检察长)对各党组成员的风险点进行审核把关。4.全院公示。将先期查找的风险点整理汇总后向全院公示,在广泛听取全院干警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和完善风险点的查找。

二、严密防范廉政风险

(一)基本思路

根据现代质量管理的三阶段控制原理,对廉政风险的控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其中,前期预防是指围绕查找出的风险点和确定的风险级别,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预防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廉政风险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前期预防的目标是提高各类廉政风险和腐败行为的产生成本,因此要求前期预防措施具备具体性和可执行性。

(二)方法步骤

1.个人制定。首先由个人针对所在岗位涉及的风险点,对照相关岗位职责、廉政职责及现行规章制度,提出防范控制风险的具体措施。2.集体完善。由院党组、各部门通过集体讨论,分别对党组成员和部门干警提出的预防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补充完善,党组书记、部门负责人根据讨论结果对预防措施进行点评、把关,同时确定实施预防措施的责任主体。3.逐级审核。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机构对各部门确定的预防措施和责任主体进行备案后,报送部门分管领导审核;责任主体涉及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的,报送检察长审核。4.全院公示。将确定的预防措施及其对应的风险级别、责任主体在全院范围内公示,接受全院干警评议。

三、有效监控廉政风险

(一)基本思路

有效监控风险也即风险的中期监控,是廉政风险防控的第二道防线。其基本内容是在制定和落实前期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动态监督等手段,及时发现和预警仍然存在的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等各种廉政风险及风险苗头,以便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后期处置方式。中期监控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一是自上而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发挥组织监督管理职能。即由检察长、分管院领导、部门负责人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对各项工作、各类风险点实行全过程的分级监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二是自下而上,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即通过设立廉政风险举报箱、开设网上投诉专栏、在各部门确定风险防控员等方式,及时收集干部群众监督意见,建立风险监督网络。

(二)主要方法

1.信息监测。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各部门及干警在制度机制运转、权力运行过程、具体执法行为以及预防措施实施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从中发现廉政风险及风险苗头。信息监测的途径主要有:①通过述职述廉,掌握检察干警自我批评中暴露的缺点与不足;②通过民主生活会、群众测评等方式,发现党员干部在思想动态、行为操守方面存在的问题;③通过、举报、投诉和舆论监督,了解群众反映、社会关注的涉检问题;④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等等。2.定期自查。指各部门针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定期开展检查评价的活动。自查主要针对以下内容:①前期预防措施的制定是否具有针对性,措施的落实是否取得积极效果;②检察干警廉洁自律、履职尽责情况;③现行制度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修正完善的相关建议。自查后应形成反映自查结果、结论和建议的书面报告,上报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机构。3.动态监督。指各级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机构根据风险防控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落实防控措施的情况进行抽查,实施有效监督。动态监督的主要方式包括:①电子监控。即依托网上办公办案系统,对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业务、事务性工作全过程实施同步监督、实时监控、预警纠错。②专项检查。即针对重点工作门类和重要事项落实风险防控措施的情况,如职务犯罪侦查、不捕、不案件的办理,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开展专项检查。检查形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学习教育台帐及各种活动记录,抽样问卷调查,查阅各部门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档案记录以及召开座谈会等。4.监控结果运用。对中期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及时采取后期处置措施,对不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防范措施,及时修正;对未落实防范措施的,及时整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及时处置风险

(一)基本思路

对风险的后期处置是廉政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通过处置环节,对存在风险的工作进行改进,对处在风险当中的人员进行提醒,从而降低或消除风险。风险后期处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中期监控发现的问题,视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由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机构分别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措施,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堵塞漏洞。同时,将风险处置结果与领导班子、部门年度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等工作相挂钩,以落实责任追究为手段强化风险处置的实际效果。

(二)具体方法

1.警示提醒。指对工作和生活中有苗头性、倾向性错误言行的干警进行主动教育和提醒,从而防止风险苗头进一步转化为实际风险。警示提醒适用于群众有举报、社会有反映,在民主测评中满意率较低,未按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但情节轻微以及其他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中发现、组织认为有必要提醒的情形。实施方式主要有:①组织约谈。即对思想、政治、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干警,进行组织谈话,要求其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如实做出回答或说明,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②重点提醒。即对有可能引起违纪违规问题的言行,以书面提醒或面谈的形式进行重点提醒。2.诫勉纠错。指对已产生实际风险的干警明示其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并督促其及时纠正,从而化解或降低风险。诫勉纠错一般适用于未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或履职不到位,有失职渎职、不作为或行为但尚未发生严重后果,执行规章制度、防控措施存在明显偏差以及实行警示提醒后仍未改正等情形。实施方式主要有:①告诫劝勉。即通过告诫的方式指出干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正的具体要求;②纠正偏差。即通过书面告知或者面谈等方式,明确要求干警在一定期限内纠正错误倾向,终止错误行为,同时结合出现的问题查找规章制度、防控措施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修正完善,防止问题的持续发生。3.责令整改。指对已实际发生、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行为,通过责令整改的形式,保护和挽救干警。责令整改适用于实行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或改正结果不符合要求,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纪律处分,具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检察人员纪律处分条例》中所列举行为,但情节显著轻微不构成纪律处分,或情节轻微可不予处分的情形等。实施方式包括:①限期整改。即对已实施错误行为,构成轻微违规违纪,但可不予处分的干警,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②强制履行。即对诫勉纠错后仍未改正的,或对发生违纪违法案件负有责任但可不予处分的干警进行批评教育,剖析其错误根源,强制其认真履行职责,并进行跟踪监督。4.处置结果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后及时纠正错误的,既往不咎;对纠错、整改不力,错误继续蔓延发展为违纪违法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或立案查处;②将警示提醒、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相关情况作为部门和干警的年终考核依据,并记入个人廉政档案;③诫勉纠错和责令整改对象在纠错和整改期间不被提拔、调动,不参加各类先进评比;④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对象可向本级或者上级廉政风险防控组织机构提出异议,受理机构在调查了解后予以答复。

五、强化工作考核

(一)基本思路

工作考核是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质量的关键。根据PDCA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应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阶段循环进行,其中考核是推动计划和执行落实,发现计划和执行中问题,并为修正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考核,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本单位廉政风险防控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价的活动。其主要功能在于,防止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流于形式,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发展完善。

(二)考核内容

1.相关制度机制是否健全,责任分工是否明确,风险界定是否全面准确,防控措施是否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廉政风险的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等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考核期间是否出现违规违纪问题;3.能否认真组织自查自纠,自查报告是否客观真实,查找问题是否具体准确;4.相关工作材料、活动记录及档案是否齐全;5.廉政风险防范内容、措施是否不断改进、完善;等等。

第8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工程;风险管理;因素;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风险管理, 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 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即在主观上尽可能做到有备无患, 或在客观上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 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化解风险为我所用。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风险, 是指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各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这种风险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是风险事件发生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对风险的控制, 实际应是对引发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的控制。项目风险分为技术性风险和非技术风险, 技术性风险包括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工艺及其他; 非技术性风险包括: 自然与环境、政治与法律、经济风险、组织协调、合同风险、人员风险、材料风险、设备风险、资金风险。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 技术因素、人员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引起风险事件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风险管理, 就是一个确定和度量项目风险, 以及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 它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去避免项目风险的发生, 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给工程带来的损失, 以确保项目工期和项目造价不超过限值( 计划值) , 施工质量满足合同要求和施工合同安全顺利进行。

二、工程风险管理的因素

1、工程咨询服务机构因素

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从业者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还要熟悉施工程序,因此,相关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很重要。目前我国提供的相关服务不够充分,还没有转移及避免工程风险的手段和方法,一旦风险发生,其造成的损失对建筑企业和建设单位都是巨大的,避免、防止、转移工程风险的相关工程咨询服务主体也未形成,处理风险的工具和手段仍不健全。工程咨询服务机构的从业者的业务素质会严重的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从业人员须具备较高的综合业务素质。

2、企业的因素

由于过分强调缩短工期,有时会边设计边施工,从而造成在项目前期建筑企业不能充分收集资料,这增加了工程风险度,同时也增加了管理方面的难度,左右建筑企业控制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工期;近年来,建筑企业由劳务过渡为经营,作为建筑市场的竞争者,建筑企业为争项目、揽任务,尤其在目前我国基建投资规模未大幅增加和建筑企业膨胀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常会迎合、迁就建设单位的许多不合理要求,从而在建设程序上,很难做到坚持原则,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状况,重视资本运作,努力提高自身的信用度。

3、 建设单位的因素

建设单位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单位控制风险的能力欠缺,为客观因素;二是建设单位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为主观因素。目前多数建筑企业都处于被动,其主要是因为僧多粥少的局面没有改变,供求不平衡状态仍在建筑市场仍旧持续,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大量存在,这些都构成了项目风险。目前,我国对部分项目已经实施了监理,但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始终是影响项目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

4、 管理体制的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用机制,还不能通过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来进行风险转移,建筑市场运行中,信用机制、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各方主体均不成熟。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推行的目的是,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通过利益机制进行制约和规范,形成信用机制,最终维护建筑市场秩序。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是影响建筑项目风险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工程风险管理防范对策

1、 优化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要想加强工程风险管理,首先就是要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监理人员整体水平和监理服务质量,选择具有工作素质高并且具有较强责任心的监理人员负责工程项目的监控与管理,提高监理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全面推行规范化监理,确保各项工作都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施工程序进行,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等现象。其次就是要健全管理机制,根据项目的规模、特点以及难度,组建项目监理机构,严格依法管理是保障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实现工程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制度,强化工程验收制度,制定防风险预防措施;同时要健全对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工程责任管理制度,使工程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我们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最终达到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2、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就是设法远离、躲避可能发生的风险的行为和环境,以一定的方式中断风险源,从而达到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使其不发生或不再发展,从而避免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首先应分析风险事件是否可以回避,如果确定可以回避又不损害根本利益,应确定具体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与风险回避最相关的例子就是使用免责条款,通过使用这一条款以回避某些风险或风险所引起的后果。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必要的、有时甚至是最佳的风险对策,但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对策。如果事事回避,只能是停止发展。因此,需要适当运用风险回避以外的其他风险对策勇敢地面对风险。

3、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一种主动、积极的风险对策。损失控制可分为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一般,损失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雇员对潜在风险的警觉。第二类是采取一些降低风险损失的保护措施。第三类是通过建立即使出现风险事件也能使项目实施过程前后保证一致的系统。最后一类是通过对人员和财产提供保护措施。

制定损失控制措施需要综合考虑效果及其相应的代价,因此,损失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一般情况下,损失控制方案是预防损失和减少损失两者的有机结合。因为一旦预防措施不成功,风险发生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以减少损失,从而使风险损失最小化。

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就是将风险留给自己承担,是从企业内部财务的角度应对风险。风险自留对策制定的前提是自留可能导致的损失比转移所需费用小,企业一般选择那些造成损失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作为风险自留的对象。但风险自留绝不可能单独运用,应与其他风险对策结合使用。风险自留在操作上的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a)、防止损失或减少损失。(b)、自我保险。在使用风险自留时,应保证重大和较大的建设工程风险已经进行了工程保险或实施了损失控制。

5、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对策,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非保险转移一般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将工程风险转移给非保险人的对方当事人,工程风险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散给若干分包商和生产要素供应商来处理。建设工程风险最常见的非保险转移有以下三种:a 业主将合同责任和风险转移给对方当事人。b 承包商进行合同转让或工程分包。C 第三方担保。保险转移,购买保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转移风险的手段,通过保险可以将自身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转移给保险公司,让他们来承担风险,以将不确定性化为一个确定的费用,从而使自己免受较大的风险损失。

现代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规模大、周期长、技术新颖、影响因素多的特点,可以说在项目过程中危机四伏,所以项目管理人员有必要充分认识建设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地对其进行评估和分析,并针对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来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便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吴号.工程项目风险发生的因素及对策[J]. 山西建筑. 2007(26)

第9篇:作风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关键词:内控机制;切实防范;事故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215-02

一、配网作业安全内生产现状

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称为配电网;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低压配电网(220~380V);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低压配电网(220~380V);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配网生产作业点多面广,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作业环境复杂,野外作业地形地势多变,公路、河流、山谷等跨越多。供电网络交错,电源点多,反送电多,邻近和交叉跨越各种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多。配网作业区域大,施工点多面广,参与人员数量多、交叉作业多、大型机械使用多,安全管理的危险点多,控制点多,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发生人身事故风险较大,因此,对配网作业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风险点,制定一套预防和控制体系来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以确保配网安全生产就非常必要和非常紧迫。

二、配网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1.配网作业过程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从配网作业实际状况看,安全管控的各个关键点依然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现场查堪不到位。查堪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发生偏差,造成安全措施与实际要求不一致。二是危险点分析和预控不到位。作业人员甚至工作负责人对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没有正确的辨识,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三是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规程和反事故措施在现场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配网作业的人员行为风险依然存在

现场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作业行为不规范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作业人员不熟悉标准和规定,安全意识淡薄,靠经验作业。作业现场有章不循,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情况时有发生。作业人员行为不规范,发生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等人员伤害事故风险依然存在。

3.配网作业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现场作业安全管理体系薄弱。现场作业风险管理体系还比较薄弱。还没有对计划编制、作业组织、现场实施等关键环节,形成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的风险防范机制。因作业计划编制考虑不周导致发生计划遗漏、重复停电,作业组织过程中因管理不到位发生任务分配不合理、人员安排不合适、组织协调不力、方案措施不全面,以及管理人员的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和协调不力等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2)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缺乏有效整合。多年来,电力安全生产已经具备了相当完善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程、标准、文件分散在各个层面,各个时段,各个领域,在执行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缺乏有效的整合。在推进安全生产内控机制中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整合,将安全生产制度各项要求,整合到生产作业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从作业计划、现场查勘、危险点分析预控、施工方案制定、工作票签发、标准卡编制、作业组织、现场作业实施、安全措施执行等各个环节的控制体系,保证安全生产作业全过程处于有效的控制中。

三、安全生产内控机制是防范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

分析典型配网安全事故不难发现,配网作业人身事故的发生从事故原因的根源上说,就是在生产作业活动过程中,组织不完善、管理不到位、行为不规范、措施不落实等可能引起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的。在日常的配网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配网作业点多面广,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往往在各个环节中顾此失彼,没有形成有效的防范体系,管理风险和作业行为风险不能一直处于受控状态,从而就易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甚至人身事故。因此,要有效防范人身事故风险,就必须建立有效运转的安全生产内控机制,针对生产作业活动全过程,落实关键环节管控措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的可控、能控、在控,关键在于预控”。

四、推行安全生产内控机制的主要措施和步骤

1.配电线路作业现场应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作业现场的生产条件和安全设施等应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合格、齐备;经常有人工作的场所及施工车辆上宜配备急救箱,存放急救用品,并应指定专人检查、补充或更换;现场使用的安全工器具应合格并符合有关要求;各类作业人员应被告知其作业现场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2.全面梳理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关键点和关节环节

对配网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关键点和关节环节进行梳理,列出关键点和关节环节的清单。明确了生产作业存在的需要管控的所有环节,才能使风险管理系统化。在梳理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关键点和关节环节的基础上,对生产作业中各个关键点融入具体的事故风险控制措施。这些措施不仅是现场作业过程的风险管控措施,而是从作业计划开始直到结束的全过程管理措施。

3.通过管理者的有效行为形成风险管控的规定动作

在制订计划、现场勘察、审核批准、工作组织、现场实施等环节,都必须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具体行为。如何对生产计划进行审核,针对具体的施工任务现场勘察由哪一级组织,工作票由哪一级签发,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由哪一级审核,危险点由谁组织分析评估,现场监督由哪一级到位,各承担什么责任等都要落实。执行安全生产现场作业规定动作,开展配网作业时要凭票工作、凭票操作工作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工作服、系安全带,正式施工前一定要停电、验电、接地、挂牌装遮栏,现场交底。即两票(凭票工作、凭票操作)、三宝(戴安全帽、穿工作服、系安全带)、四措(停电、验电、接地、挂牌装遮栏)、一交底(现场交底)。安全生产管控行为分解到作业环节,通过各级人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具体的履责行为体现出来,形成风险管控的规定动作。具体来说,就是必须坚持以下安全管理:一是严格执行事故应急抢修单和工作票制度,做好现场一核对、查勘、检查工作,加强配网设备抢修组织管理,做好配网设备抢修准备工作;二是使用合格的安全工器具,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严格执行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规定;三是严格做好班前“三交待”,做到每个作业人员“四清楚”,确保“六不干”;四是严格配网设备抢修现场监督管理到位,做好外协抢修队伍和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做好配网设备抢修后勤保障;五是加强对10千伏设备的调度管辖,提升供电所配调事故处理能力;六是加强配网检修工作的刚性管理,规范事故应急抢修,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规范调度记录及录音的保存,规范客户设备操作管理,严格把关配网检修工作的停电范围,切实做好配网异动管理。加强配网抢修作业现场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纠察队检查力度、强度,有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确保人身、设备、电网安全。

4.建立安全生产内控机制的三个体系

安全生产内控制机制主要分为生产作业前期计划,生产作业组织、生产作业实施全过程控制。

一是生产计划控制体系。通过年度工作计划平衡会,月度工作停电检修及生产协调会,周工作计划及安全风险分析会,施工作业安全交底会以及班组的班前会和班后会等一系工作,使生产作业从计划阶段就处于可控状态。其主要目标就是在生产作业前期计划中,形成生产作业安全风险预警机制。二是生产作业组织控制体系。形成现场分级查勘,危险点分级评估,工作票分级签发,作业指导书分级审核的分层分级防控体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管理的有效运作,使生产作业组织措施处于有效控制中,形成现场作业的预控措施。三是现场实施控制体系。对作业过程形成流程控制,从作业前检查,安全措施设置,工作许可,实施工序,施工过程中危险点控制到工作终结都要制定具体控制措施,形成现场各级人员的规定动作,规范现场作业行为。

5.建立安全风险控制的责任和考核机制

在安全内控机制的运转过程中,不仅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规定动作进行明确,同时要对各级管理人员在各个环节风险控制的责任进行明确,也就是在明确执行具体规定动作时应承担的安全责任。同时针对管理者执行规定动作的质量建立对应的考核机制。

6.推行安全生产内控机制的配套措施

在内控机制配套措施中还包括人员履责体系和现场到岗到位管理体系,检修计划信息管理体系,人员履责能力提升管理体系,安全监督考核体系等。通过这些配套措施,推进安全生产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确保其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由于电力生产的特点以及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的的原因,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着众多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导致事故的发生。推行安全生产内控机制,通过对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以及管理者的有效行为和规定动作,形成生产作业的全过程管控,保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参考文献:

[1]严彰颖,张辽,杨宝杰.浅谈安全生产全过程管控[J].电力安全技术,2011,(4).

[2]胡兴平,洪华,张琪.说说咱身边的安全生产[J].农电管理,

2006,(9).

[3]陈诗清.浅谈电力企业安全教育新思路[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41).

[4]吴子龙.实施班组动态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5,(11).

[5]张伟,张景泉,王显国.创建无违章企业是超前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J].电力安全技术,2006,(2).

[6]张峻泉.浅论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9,(16).

[7]刁常海.构建保障体系 筑牢安全屏障[J].铁道工程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