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精选(九篇)

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

第1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认真做好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登记工作

凡居住在本县各社区的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机关在职党员,应持所在单位《推荐信》(样式附后),主动到居住地社区党组织登记,由社区党组织在《推荐信》的回执上盖章后,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交县委组织部,其他在职党员交本单位党组织。已到社区报到登记的也要按上述要求报告情况。

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登记工作要求在6月15日前全部结束,登记结束后,县级机关部门和乡镇要将机关党员到社区登记情况汇总后报县委组织部。

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登记后,出社区党组织负责安排任务,参加社区活动。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登记档案,并根据在职党员的意愿、特长和具体情况安排合适的服务岗位。

二、建立健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管理制度

1、推荐制度。县级机关各部门和乡镇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本单位党员向其居住地社区党组织做好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推荐工作。对居住地变化的在职党员,要及时调整被推荐社区党组织。

2、报到、回执制度。在职党员持本单位党组织的推荐信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各社区党组织要认真做好接纳工作,登记造册,并及时将回执联按规定反馈给县委组织部和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

3、定岗定责制度。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情况,合理确定其在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工作岗位。

4、活动记录制度。社区党组织要将在职党员参与活动情况及时在《参与社区建设活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5、考评表彰制度。各居住地党组织要定期总结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情况,定期对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情况进行考评,一般每年考评一次,对表现突出的授予“五好”社区在职党员称号。

6、信息反馈制度。反馈采取签发考评情况单的形式,各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要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情况、考评结果,分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及一般党员二个层次,分别向县委组织部和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一般每半年反馈一次。在职党员要在所在单位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上主动汇报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情况。

7、信息运用制度。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要每半年收集一次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活动的表现情况,汇总后报县委组织部,并作为评定党员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内容。在党员民主评议、预备党员转正、优秀党员评选时,应将居住地党组织的意见作为其社会表现的主要内容。

第2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大力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道正派、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努力改善社区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结构,不断推进城市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巩固和加强党在城市的工作基础和执政基础,为加快建设“更有活力、更具实力、更加和谐”的现代化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进行换届时,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社区组织换届工作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稳步推进。

2、严格依法办事。党的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是一项严肃、规范并且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就是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照《中国共产程》及《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等规定的原则、程序、方法办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违背民意、违反程序和不按章办事等问题的发生。

3、充分发扬民主。按照党内的有关规定,从报告的起草、讨论、审议,到代表、委员候选人的酝酿和选举等环节,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要求,广泛听取党员和居民群众的意见,反复酝酿协商,严禁包办代替,充分尊重和支持党员、党代表正确行使民利,确保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在社区组织换届过程中得到落实。

三、目标任务

通过换届选举,逐步健全社区党组织体系,规范社区干部队伍管理,深化社区党的建设。

1、完善党组织设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日趋繁重,社区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以支部建制为主的党组织设置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建要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力构建和谐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需要对现有的社区党组织予以健全调整。凡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的社区,报经区委同意,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委),并同时建立社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员人数超过50名的社区,由街道(乡镇)党(工)委批准,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总支)。社区党委(党总支)属街道(乡镇)党(工)委领导。社区党委(党总支)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活动方便、有利于党员作用发挥的原则,合理下设党支部,具备条件的,可积极推进楼道党支部的创建。

2、规范职数配备。社区党组织的领导班子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委建制的社区,党委委员一般设5-7人,其中党委书记1名,专职党委副书记或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社区纪委委员设3人,其中纪委书记1名(一般由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或专职党务工作者兼任);党总支建制的社区,党总支委员一般5—7人;党支部建制的社区,党员人数在7人以下(不含7人)的社区,设党支部书记1人;党员人数在7人以上50人以下(不含50人)的社区,设党支部委员会,委员3人,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1人。

3、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配。

党组织书记的选配。积极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法定程序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实现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如果社区内确实没有书记合适人选,建议由街道(乡镇)下派干部兼任社区党组织书记。下派干部要结合“三下居五必访”等制度开展工作。通过换届,力争使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在50岁以下、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人数比例达到85%以上。

班子成员的选配。通过换届,要把那些事业心强、热爱社区工作、有实践经验和奉献精神,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党员选为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成员,要积极选拔优秀年轻党员和高校毕业生党员进入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提倡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与社区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交叉任职等途径,大力改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的结构,并同步考虑社区居委会班子人选。根据我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拟担任新的一届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其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四、换届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

社区党组织选举采用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民主推荐、党内选举(“两推一选”)为主要内容的换届选举方式。

1、搞好宣传培训。召开换届动员会议并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社区党组织换届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做法,组织社区党员学习《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同志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等内容,引导广大社区党员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换届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各街道、有关乡镇和社区要加强对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的业务培训,特别要注重培训好业务骨干力量,为换届选举打下良好基础。

2、制定工作方案。街道党工委、有关乡镇党委要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计划。社区党组织根据换届工作要求,提出换届工作的时间、社区党组织组成人数、结构等,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报街道、乡镇党(工)委审批。在制定换届工作方案的同时,社区党委(总支、支部)要认真组织起草工作报告,总结本届党委(总支、支部)的工作,并对下一届党委(总支、支部)的工作提出目标和思路。

3、开展述职评议。组织全体党员,对本届党组织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民主评议。先由领导班子、班子成员述职,然后由党员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进行民主评议。

4、做好民主推荐。在述职评议的基础上,采取“两推”的办法推荐产生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即在街道、乡镇党(工)委的领导下,按照德才兼备和结构合理的原则,实行以党支部为单位在全体党员中的民主推荐和以一定形式在部分非党居民群众代表中的民主推荐相结合。社区党组织根据多数党员、群众的意见和班子结构要求,在符合任职条件的对象中提出“两委”候选人初步人选。街道、乡镇党(工)委对提名和民主推荐的过程进行审查,对民主推荐的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综合分析,并组织考察,按照“两委”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20%的比例,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如选举7名党委委员的,正式候选人应设定为9名。

5、召开选举会议。按照《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将街道、乡镇党(工)委提出的“两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提交党员大会进行充分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后,以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方式选出新一届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和纪委领导班子。如社区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召开党员大会确有困难的,经区委批准,也可以召开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选举。

“两委”班子产生后,分别召开新的一届党(支)委会和纪委会,对社区上届党(支)委提出并报街道党工委(乡镇党委)审查同意的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和社区纪委书记候选人建议名单进行讨论,根据多数委员的意见确定候选人,选举产生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副书记和社区纪委书记,并对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和纪委委员进行工作分工。纪委会选举产生的书记,需经社区党委会全体会议通过。社区党组织将选举结果报街道党工委、乡镇党委审批,经同意后张榜公布。

6、及时进行总结。换届工作结束后,街道党工委、有关乡镇党委和社区党委(总支、支部)要认真做好社区党组织换届经验的总结,汇总装订有关资料并存档。要认真分析新情况新问题,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社区党组织换届提供经验。各单位要将换届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区委组织部。

全区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从*年7月开始,8月底前基本完成。

第3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加强,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当前的社区党建工作,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党员数量迅猛增长,已经超越了社区党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二是党员结构日趋复杂,给社区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难度;三是近期出现的“社区热”,给社区居委会造成了相当大的工作压力。[,!]面对诸多的矛盾和压力,我们坚持在遵守“新”的前提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借社区体制改革东风,用与时俱进思想,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努力使之与当前社区改革和发展相适应,真正成为社区建设中坚强的领导核心。一、按照分区域与分类型相结合的思路,创新社区党组织的设置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区党员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数量上由少向多迅猛增长,由过去的十几个到现在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在类型上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由过去相对单一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到现在的以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为主,还有下岗职工党员、私企、个体职工党员、退伍兵党员以及部分大学生党员等多种类型并存的结构;在年龄上由老龄化向年轻化发展,由过去的相对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层到现在的多种年龄层次并存。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我们传统的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的社区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受到了冲击,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就成为必然。在社区设立总支、支部两级党组织。为了适应社区党员结构上的诸多变化,我们结合社区换届,在社区党组织的设置上做起了文章。总支由5-7人组成,总支书记兼社区主任,副书记兼副主任,协助书记分管党务,委员主要由支部书记和少量具有代表性的,在社区中有一定影响的党员积极分子担任。根据社区党员数量、类型及分布情况,采取分区域与分类型相结合的形式,在遵循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等“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下,设立若干个支部,如离退休党支部、下岗职工党支部、个私企业党支部和流动党员党支部等。每个支部由1-3人组成,书记原则上由社区工作者中的党员兼任,条件不具备的也可在党员积极分子中选任。从实际出发明确社区党组织的职能。社区党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在总支、支部同级没有相对的行政组织的支撑,因此,我们在明确其职能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在遵循《》的前提下,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对原来规定的一些条款予以切合实际的变化。有的职能予以强化,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职能,对社区建设实行全面领导的职能和组织协调区域党建的职能等等;有的职能则适当淡化,如党员发展可由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党员大会讨论提出意见,总支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决议,报街道党工委审查批准,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总支党员大会讨论形成决议,这样就更利于保证发展工作的严肃性和所发展党员的质量。二、依据增强针对性、确保有效性的要求,创新社区党组织活动形式和内容社区党组织的基本情况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党组织的设置的不同,组织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在组织活动的形式上,我们采取以总支为主、支部为辅,有分有合、以分为主的形式,即活动的方案计划由党总支统一制定,然后根据需要具体由总支、支部分别组织。在具体方法上,我们坚持注重针对性、提倡灵活性、确保有效性的方法,离退休党员支部以学材料、看录像、畅谈交流为主;下岗职工党员支部以集中培训、参观学习、信息交流为主;流动党员支部则以通信和网上交流为主等方法。在活动内容上,我们坚持分类指导、因人施教原则,离退休党员支部以形势时事教育和老年健康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下岗职工党员支部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再就业培训为主要内容;流动党员支部以家乡的形势教育和党组织对党员的要求为主要内容。三、遵循责权统一的原则,创新党员作用发挥的途径《》不仅规定了党员的义务,同时也对党员的权利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过去,我们往往是更多地要求党员尽义务,而对如何主动维护党员权利则相对忽视。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社区,民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求社区党组织要在坚持总支、支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自觉接受党员监督的基础上,围绕发挥党员作用,畅通民主渠道,重点抓好两项工作:开展社区党建论坛。根据形势和任务需要,在活动的组织上采取由街道工委统一组织和由社区总支、支部独立组织相结合的方法;在活动的内容上,既可以明确一个主题,也可以广泛听取党员意见;在活动的方法上,采取辩论、座谈等形式,同时,我们还在党建网页上开辟了党建论坛专栏。这次社区换届,社区党组织改选,起初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后来街道工委就在党员中开展了以适应社区体制改革,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为主题的党员论坛,广大党员,特别是社区党员,结合社区实际,联系切身体会,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0多条,为街道工委组织指导本次改选启发了思路,奠定了基础。在党建网页上开辟党员意见建议信箱。现在社区里有电脑的居民家庭非常普遍, 如何让党员足不出户就能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网络就是最好途径,我们充分地利用这一先进的资源来为我们的社区党建工作服务。去年,街道开设了“洪武党建”网页,中心是社区,重点是服务,尤其是几个贴近社区实际的栏目,如“社区功德录”、“爱心驿站”、“街情点击”等,这些栏目之所以受到广大社区党员的欢迎,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反映了居民群众身边的情况,特别是这些栏目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公众参与。受此启发,今年我们对“洪武党建”网页进行改版,增设了“社区党建论坛”和“书记信箱”。我们相信,这两个栏目同样会受到广大社区党员的喜爱。四、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创新社区党建共建模式成立社区党建共建小组。依据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原则,我们在区街两级成立联席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社区延伸。以驻区各较大单位党组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的成员由驻区各较大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每个成员单位指定一名共建工作联络员。以制定章程和协商的形式确定权利、义务,以会议和交流的形式讨论工作。成立社区党建共建小组至少有两方面的理由:首先,有着共同发展的需求。社区建设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驻区单位的支持,驻区单位的发展同样需要良好的环境。其次,有着长期合作的基础。应该说过去社区很多工作的开展都是在与驻区单位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完成的。总之,成立社区党建共建小组,更加现实,前途广阔,有利于社区党建资源共享,有利于社区党建工作的更好开展。尽可能地发挥好在职干部、职工党员在社区党建中的作用。最近,各地党组织都在探讨发挥在职干部、职工党员在社区党建中的作用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更加符合工作实际。一般意义上的号召要求会导致大而化之,不落实;简单作出硬性规定不切实际,还是落实不了。我们在进行深入调查、组织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协议、反馈”的形式,即通过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干部、职工党员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在职干部、职工党员在社区所应尽的义务,通过向在职干部、职工党员所在单位反馈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来鼓励督促党员尽好协议上规定的义务。首先,社区党组织要对辖区内在职干部、职工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尔后对这些情况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特别是要联系社区党建工作和每个党员的具体实际,围绕党员能做什么、能做多少、什么时候能做等问题,与党员见面协商,通过协商确定社区党组织需要,而党员个人条件允许的内容,最后以签订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党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要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把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内容,从而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4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本着扩大党内民主,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全面、深入、扎实、持久地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更好地完成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维护城乡基层的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1、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按照“五个好”标准,在原有支部班子的基础上,通过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支部班子成员结构,进一步增强村(社区)党(总)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2、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干部“四化”方针,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一定的文化素质,能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廉洁奉公,遵纪守法。选举中,突出民意选干部,凭工作实绩用干部,把有较高威信,有较强的组织和工作能力,有开拓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推选为党(总)支部书记,并选好配强支部班子。

3、各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职数设3—5名。

4、潘湾村按“两轮票决”方式进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另定。

5、采取党员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的方式确定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候选人,委员候选人多于应选人数的20%。

三、方法步骤

这次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范围是全镇所有的行政村和社区党组织(建议党组织关系不在我镇的单位型社区党组织同步开展换届选举),时间从年11月12日至年1月15日结束。整个换届选举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11月12日—年11月15日)

1、成立领导机构。

2、大力宣传发动。各村(社区)要开好支委会和支部大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条例》和党的十六大报告,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充分利用标语、广播、宣传栏、公开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党员和群众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目的。

第二阶段:选举阶段(年11月16日—年12月17日)

1、公布任职条件,镇党委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确定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的任职条件,按要在各村(社区)召开党员大会推荐候选人的5日前向全村(社区)党员和群众公布的要求,我镇统一定在年11月16日公布。

2、推荐候选人(11月22日—11月23日)。村(社区)选委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审议上届党(总)支部工作报告,支委成员要在支部(总支)党员大会上作述职报告。会上宣读支部委员、副书记、书记任职条件,在充分讨论和酝酿的基础上,采取民主测评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组织党员投推荐票,按超出支部委员应配人数的20%确定支部(总支)委员初步候选人。

3、确定正式候选人(11月24日—11月25日)。选委会对党员投票推荐的候选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将初步候选人人选报镇党委。镇党委将组织专人,通过个别谈话,群众座谈,民主测评等有效形式对候选人进行全面考察,按不少于20%委员差额的要求审查批复正式候选人人选。各村(社区)选委会要将正式候选人名单在公开栏公示3天,公示期满后将公示情况上报镇党委,并通知本人让其作好竞选演讲准备。

4、选举党(总)支部委员(11月28日—11月30日)。在支部(总支)党员大会上,正式候选人要根据本村(社区)具体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工作设想作演讲报告,并组织好党员认真讨论,并通过选举办法,再由全体党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差额投票,投票结束后,要及时唱票、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

5、选举党(总)支部书记。新一届党(总)支部委员产生后,选委会主任应立即组织召开支委会,从新当选的委员中表决产生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设专职副书记的党(总)支部同时表决出党(总)支部副书记。

6、镇党委任命。选举工作结束后,选委会要写出选举工作报告,上报镇党委,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经镇党委审查,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报区委组织部审查,区委书记圈阅后,镇党委正式下文任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12月18日—年1月15日)

第5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近几年我区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社区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区委对社区党建工作高度重视,于2000年初在沈家门5个居民区开展了社区党建工作的试点,在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4月份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随后召开了全区社区党建暨共建会议,进行全面部署。区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动员和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并将社区党建工作列入区属各单位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范围。区几套班子领导都联系一个社区,并经常深入调研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通过各种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社区党建,印发《致社区共产党员的公开信》5023份、《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倡议书》3090份,得到了1400多名社区党员和4000余名在职党员的积极响应。大部分单位党组织都能按照共驻共建的工作要求,比较好地履行社区党建工作职责。

2、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和制度,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实现社区党建共商、文明共创、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按照社区工作社会性、区域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特点,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街道党委成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党委副书记任副主任,党政有关领导、团妇负责人等为成员,负责研究、协调、指导。在社区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部和辖区内215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党建联席分会,由社区党建牵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任会长,社区党(总)支部书记任副会长兼秘书长,负责协调、决策。为使社区党建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建立了社区党员登记制度,统一设置了"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档案"、"党员活动登记卡"、各种"联系册"等工作台帐;建立了在职党员活动信息反馈制度,将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党建活动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建立了党员激励制度,社区党(总)支部设立了"党员风采录"、"社区党员活动剪影"专栏,制定了优秀社区党员评选制度。

3、服务社区群众,共建文明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坚持以建设"安全、整洁、文明、舒适"的社区为目标,把社区党建与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较好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组建各类队伍。各社区按数群相邻、职业相近特点,组建了385个在职党员联络小组,每组10人左右,社区党建各项活动由社区党建联席分会通过小组长通知每组成员参加;根据党员年龄、特长、工作性质,组织3284名党员,成立了思想教育、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治安安全、家政服务等7大类169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320多个党员责任区,负责楼道保洁监督、邻里纠纷协调、外来人口协管、防火防盗等工作。二是精心设计载体。沈家门街道提出了"一居一特",创特色楼群活动,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创建了文化艺术楼、科学知识楼、群众体育楼、卫生绿化楼等59幛特色楼群,努力营造文明、温馨、安全、优美的社区人文环境。各社区党(总)支部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开展各具特色的党建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如新街社区设计了"七色工程",即红色德育工程、黄色修理工程、绿色环保工程、白色银发保健工程、蓝色信息工程、橙色文化娱乐工程、紫色安全工程。三是努力服务群众。社区党(总)支部提出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做24小时全天候党员"等响亮口号,组织党员开展了"我为社区作贡献"等大量富有成效的活动。如利用社区联合党校、市民学校等,抓好社区党员、居民、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党员清理卫生死角、黑色广告,捐资修路,植树栽花,美化社区环境;开辟社区文化角,组织社区文艺队、老年健身队等,经常性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结成党员扶贫帮困对子300多对,建立扶贫爱心基金15万元,为困难户和病残孤寡老人提供家政服务,为老年人定期免费体检。

4、创新社区组织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强化。针对社区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在社区体制改革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对原有社区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调整,沈家门街道由24个社区调整为18个,东港街道新增2个社区,勾山街道的勾山居委会改建为浦西社区居委会,全区社区总数由28个调整为23个。二是按照"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的要求,已有19个社区建立了社区党组织,其中社区党总支14个(下辖党支部35个)、社区党支部5个,另4个社区正在积极筹建党组织。各社区选举产生了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明确了各自职责和分工,形成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三是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由社区党员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主任、副主任通过竞争择优并依法选举后任职,居委会干事通过招聘择优录用,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

二、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大。目前,组织关系进入社区,受社区党(总)支部直接管理的社区党员有1452名,其中企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党员占43.2%,下岗职工党员占26.7%,其余为个体经营党员、社区工作者党员等。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社区党组织"五难"问题突出:(1)离退休职工党员难管理。离退休职工党员有一部分身体不好,不适宜参与集体活动(包括过组织生活);有一部分对把自己的组织关系迁到社区不高兴。(2)下岗职工党员、流动党员难掌握。下岗职工党员多数处于失意之中,组织关系迁入社区手续大多不全,平时与社区党(总)支部沟通联系少,忙于寻找再就业机会或在不稳定的再就业岗位之间奔波。流动党员的户籍关系和组织关系尚在外地,在城区的工作和居住地点变动较大,情况难以掌握(3)党费难收缴。社区党员一则生活比较困难,二则流动性较大,经常发生党费收缴困难。(4)党的组织难发展。社区内入党对象少,组织发展工作基础差,发展新党员进度较慢。(5)党组织活动难开展。受活动经费、场地及组织协调人员能力的制约,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次数还不多,富有新意和成效的活动较少。

2、部分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视、支持不够。有少数单位负责人认为社区党建工作与他们"不搭界",或以工作忙、资金紧张为由不参加、支持社区党建活动。有的部门不但帮助支持少,反而纷纷把职能任务延伸到社区,要求社区协管许多事项,使社区工作者把时间、精力、财力大量用于这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个别单位党组织对要求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加社区党建活动不是很重视,检查督促抓得不紧。

3、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设施落后,财力投入短缺。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城市公园、文体场所、停车场、公厕等社区公共设施较少,制约着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如计划生育管理、再就业服务、特殊群体保障等都转向社区,但没有相应地让出支持原先职能的财力、物力。社区单位提供党建共建经费在法律上是没有保障的,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思想认识和单位的实力,因此资金额度波动较大,而且总额也不多。

4、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能力还不完全适应社区党建工作。目前全区26名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平均年龄42.1岁,学历大专及以上占18.2%,高中占72.7%,初中占9.1%。25名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平均年龄40.0岁,学历高中占76%,初中占24%。59名居委会干事平均年龄36.5岁,学历大专及以上占29.8%,高中占47.4%,初中占22.8%。应该说社区工作者的年轻化目标基本达到,但文化程度尚有待提高。一部分社区工作者缺少系统的社区工作理论知识和科学管理、依法办事、组织协调诸方面的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社区工作者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上,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感到工作无从下手,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对策思路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建立有效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

1、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协调、监督。区一级要加强对社区党建共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检查、督促,有必要建立一个机构比如区社区党建共建工作指导委员会。区属各有关部门要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实实在在地帮助街道和社区解决一些困难。鉴于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大量集中于中心城区,边远社区缺少有实力的共建单位,工作艰难的现状,适当时候可将社区共建单位(包括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再进行一些跨社区调整。街道党委是社区党建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要研究制定社区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措施,明确分工,搞好指导。街道一级社区党建共建联席会和社区一级党建共建联席分会要继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社区内各类党建资源,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促进各个方面服务社区,共建社区。

2、进一步提高党内外各方面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要加大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社区党建的目的、意义、任务、成效,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正确认识社区党建,发动和整合各方面力量,共同搞好社区党建工作。目前社区干部反映各级各部门都往下压任务,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应该明确,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被指导的关系。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保证社区自治组织的权利,不得在社区建立本系统的下属组织,不得直接向社区下命令、下任务。驻社区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社区意识,主动参与社区党建活动,形成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要积极开展本社区成员参加的文艺晚会、家庭才艺表演和全区、全街道的社区运动会、歌咏比赛等活动,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二)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完善以党(总)支部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目前,除党员人数少于50人的少数社区建立党支部外,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社区都建立了党总支,下设2-4个支部,都是按地域划分。这种支部设置办法便于党员就近组织活动,但不利于根据各类党员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管理。因此社区党总支下设支部时要根据各自实际,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采用按地域划分支部和按党员类别划分支部等多种办法,灵活运用。(2)明确社区组织职责,理顺社区组织关系。社区党(总)支部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依照国家法律及各自章程履行职责;协调驻社区单位建立健全社区共建机制,组织和带领社区群众开展社区活动和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社区群众的素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街道党委等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其它工作。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社区的决策机构,讨论决定社区重大事务,监督社区居委会工作,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社区议事委员会是社区的议事机构,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代表大会职能,定期协商社区重大事务。社区居民委员会是社区事务的操作执行机构,主要职责任务是: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社区党(总)支部与社区居委会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党(总)支部必须加强对社区居委会的领导。

2、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党员发展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1)要根据社区各类党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管理。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要积极引导他们发挥余热,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下岗失业职工党员,要教育他们正确对待改革,振奋精神,自立自强,并帮助他们联系再就业门路。对外来流动党员,要积极做好协助管理工作。(2)完善在职党员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社区党建中的骨干作用。一是在职党员向社区党(总)支部报到制度。由过去的在职党员个人向社区党(总)支部报到,改为单位党组织将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爱好特长、上班作息时间等以电话、信函方式告知社区党(总)支部,在职党员必须本人到社区党(总)支部报到,并将报到回执联反馈给单位党组织。对居住地发生变化的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要及时告知新老两个社区党(总)支部。二是在职党员活动制度。社区党(总)支部要本着提高质量、适量活动、发挥特长、形式多样的要求,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活动。三是信息反馈和运用制度。社区党(总)支部要认真记好《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党建活动记录册》,及时向单位党组织反馈。要将党员在社区表现情况作为评定其政治思想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优秀党员评选、干部提拔考察时,应充分征求社区党(总)支部和社区干部群众的意见。(3)抓好社区党员发展工作。要高度重视目前社区党员以离退休职工党员、下岗职工党员为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的问题,加快党员发展工作,重点吸收社区工作者、楼群小组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分子入党,不断充实社区党组织活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在社区的群众基础。(4)创新活动载体,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总)支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社区党员活动的主要内容,根据不同群体党员的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创新活动载体,通过广泛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帮扶及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1)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关下派、跨社区选拔等办法,选好配强社区领导班子。社区党(总)支部班子成员与居委会成员应适当交叉兼职,党(总)支部书记有条件的可依法兼任居委会主任。按照"精简、高效、务实"的原则,每400户左右配备1名社区工作者。社区组织中非选举产生的工作者原则上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重视社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三年后的社区班子换届和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打好基础。(2)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和能力。全面实行社区工作者岗位轮训,以提高政治理论、城市管理、党建业务等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区委负责社区书记、主任的培训,街道党委负责一般干部的培训,做到每年轮训一次以上。鼓励社区工作者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自身素质。街道党委要经常组织社区工作者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工作,提高实践能力。有条件的可适当组织社区工作者到市内外先进社区考察取经。(3)健全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学习、工作、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和社区民情恳谈会、居务公开等各项制度,教育引导社区工作者自觉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建立社区工作者岗位目标责任制,采取社区工作者述职、群众测评、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实绩考核,做到奖罚分明。

(三)加大财力投入,夯实社区党建的物质基础。

1、解决社区办公、活动、服务用房和设施、经费。根据我区实际,各社区应有60-1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30-80平方米的活动用房、30平方米左右的服务用房,购房资金由区、街道二级解决。东港街道的莲安、安康社区办公用房还是临时性的,新设的中昌、灵秀社区办公用房都急待落实。各社区要配置电脑网络设备、电教设备等办公设施,提高工作效率,资金来源以区、街道投入为主,也可吸纳社会资金赞助投入。要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好社区的工作经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报酬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

第6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原则,把政治素质强、思想品德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两委班子”,进一步增强社区“两委”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努力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社区两委班子

(一)职数配备。社区党总支设5—9职,包括书记、副书记、委员。党员较少的党总支经街道党工委批准后,可从实际出发确定职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一般设5职,兼职委员不受职数限制。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后逐步过渡到按居民户数配备职数。

(二)任职条件。社区“两委”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必要的党务工作知识,熟悉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热心为居民群众服务,在党员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三)结构要求。“两委”班子主要负责人原则上不超过55岁,对社区做出突出贡献、群众威信高、获得市模范居委会主任称号或省级以上荣誉的,年龄可适当放宽;其他成员原则上不超过50岁,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新进人员一般不超过40岁,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班子成员中,至少有1名男性。

(四)交叉任职。推行社区党组织成员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书记依法兼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党组织成员按照法定程序当选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三、方法步骤

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到4月底基本完成。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选前准备阶段(2012年3月21日至2012年3月31日)

1、成立工作机构。街道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和组织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进行广泛调研,全面、准确掌握本辖区党员和居民的基本情况及有关选举动态。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进行动员部署。召开动员会议,对选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换届选举的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使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和驻区单位充分了解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程序步骤、参与渠道、监督方式等,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换届工作。要特别注重与流动党员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联络沟通,切实维护好他们的民利。

4、开展集中培训。加强对选举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各项政策法规及工作流程,切实提高业务指导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二)正式选举阶段(2012年4月1日至5月20日)

1、社区党组织全面推行“公推直选”,由党组织、党员、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由党员大会先差额选举产生委员,再等额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

(1)公开推荐。采取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及所属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推荐,党员个人自荐、党员联名推荐、居民群众联名推荐等多种形式,按书记、副书记、委员岗位,广泛推荐候选人推荐人选。社区党组织设报名处,负责汇总公推结果。10名以上党员可以联名推荐,50名以上居民群众也可以联名推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的须征得被推荐人本人同意。

(2)资格审查。街道党工委按照规定的任职资格条件,对候选人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适当形式予以公示。

(3)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召开由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社区党员代表、居民群众代表、驻区单位代表和驻社区的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民主推荐会。原则上在候选人推荐人选范围内按书记、副书记、委员岗位,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新一届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参加推荐会的人数原则上不少于80人,其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居民群众代表不少于30%。被提名为候选人推荐人选的党员,应提供不超过1500字的书面介绍材料,并作一定时间的演讲。街道党工委负责组织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工作,并汇总推荐结果。

(4)确定初步人选并组织考察。社区党组织根据街道党工委反馈的全额定向民主推荐情况,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超出社区党组织成员职数30%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街道党工委负责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对考察对象进行不少于3天的公示。

(5)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社区党组织根据街道党工委反馈的考察意见,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按照不少于20%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报街道党工委审批。

(6)组织选举。由上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主持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直接选举。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会议有效,驻区单位党员不参加党员大会。选举前,党组织向选举人介绍候选人预备人选产生过程及基本情况。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应作自我介绍、竞职承诺,对党员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选举时,先差额选举产生委员,再等额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公开计票,并当场公布计票结果。

(7)选举结果报批。选举结束后,选出的委员报街道党工委备案;选出的书记、副书记报街道党工委批准。

2、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一般采用直接选举形式,由社区登记选民直接差额选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

(1)推选新一届社区居民代表。以每一居民小组为单位,推选2—3名有选举权并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为代表。

(2)推选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由新一届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推选产生,由5-9人组成,设主任1人,并预设候补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应作为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人选。

(3)制定换届选举办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各社区换届选举办法。选举办法须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4)进行选民登记。选民一般应在户籍所在地的社区进行登记。户籍与居住地不一致并在经常居住地登记的,应提供不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选举的证明。对选派到社区工作的人员,申请参加登记的,需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同意。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要切实保障社区居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进行本社区选民资格审核、确认和登记造册、公布选民名单、颁发选民证。

(5)候选人提名和确定。候选人可由社区居民会议提名、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提名、居民小组会议推荐产生,社区选民也可自荐报名。提名候选人和自荐人员在办事处换届选举领导小组进行资格审查、社区党总支政审、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考试考核合格后,成为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应当多于应选名额1—2人。

(6)宣传介绍候选人。正式选举日前,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通过宣传栏、印制宣传材料等形式,客观、公正、全面地向选民介绍候选人。候选人也可在本社区就工作能力、优势特长、当选打算等进行自我宣传。

(7)正式投票。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应采取召开大会形式,设立中心会场投票站。选举大会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主任主持。(当场推选总监票人、监票人和总计票人、计票人若干名)。选举采取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式进行(即在已确定的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名单中,由选民分别选出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过半数选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参加投票,选举有效。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户代表或者居民代表半数以上选票者当选。对于无法确定是否有效的选票,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研究确定是否有效,无效选票应计入选票总数。

(8)公布选举结果。投票结束后,工作人员当场开箱验票,公开唱票计票,经监票人、唱票人、计票人计算得票数后,由社区居民选举委员会当场宣布当选人的姓名、职务、得票数以及其他得票人的姓名及得票数,并公告选举结果。选举结果同时报街道办事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和区民政局备案,向当选人员颁发当选证书。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5月21日至6月4日)

1、按时交接工作。选举工作结束后,要在新一届两委组成后10日内,召集新老班子交接工作会议,完成公章、档案等交接手续。主动做好离任或落选班子成员的思想工作。

2、健全组织体系。及时召开居委会班子会议,明确内部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按照有关规定,成立社区居委会下属工作委员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居务公开小组等机构。及时召开社区党组织班子会议,明确内部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

3、完善自治章程或居民公约,健全社区居民会议、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议事和民主评议等制度,建立“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加强社区管理体制规范化建设。

4、搞好总结验收。社区要填写有关统计报表,撰写换届工作总结报告,做好材料立卷归档等工作。街道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专门力量对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专项检查。

第7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整合优化,在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上实现新发展

1、构建社区党建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以区委书记为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每年不定期召开街道党工委书记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研究汇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建立健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纪委、宣传、机关党工委等部门共同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城市社区建设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配合密切。建立健全区党政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工作制度,区党政领导干部都与一个街道(乡镇)、一个社区(村)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并定期深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层级责任机制,按照“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区、街道、社区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并把社区党建工作列入考核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和社区党组织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

2、构建社区党建组织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的工作网络。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按照有利于党支部开展活动、发挥作用、党员教育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原则,调整组建了11个城市社区党委,12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根据从业性质、居住位置,或党员兴趣爱好、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组建了64个特色党支部,178个特色党小组,实现网格化特色化管理新模式,做到党组织向楼道、志愿者服务队、行业、专业市场地有效延伸。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注重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采取“联合建”、“依托建”和“挂靠建”等方式,建立“两新”组织党支部32个(包括联建),指派党建工作联络员250名,实现了“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建已建率、覆盖率和指导员选派率“三个100%”。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在做好党组织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了工青妇、民兵、老龄、人民调解委员会、残联等群团组织及治安、计生、文教、卫生等组织,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

3、构建社区共驻共建体系,形成相互支撑的工作合力。依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区属46个局办党(总)支部都与城市社区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共建率达99%;建立了社区建设工作协调委员会,加强横向协调,不断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三年来,辖区单位共资助社区的电脑、电视、空调等办公设施价值达130余万元,为社区筹集了约40%的活动经费,开展便民为民服务1000余次。注重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建立了在职党员参与活动的考核、反馈制度,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率达98%。

二、凝心聚力,在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上实现新突破

1、突出党员教育管理,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针对社区党员成分多样化实际,在落实“”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因人施教,多措并举。在党员教育上,注重多种形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党课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突出贴近实际。注重多种手段。建立了朱缀绒事迹陈列馆等9个党员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党建网在线点播、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员短消息群发等系统,突出教育效果。注重丰富内容。在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的同时,组织观看生产技术、法律问答、邻里关系、尊老爱幼、子女教育等教育片,拓展教育外延。在党员管理上,实行分类立体管理模式。对离退休党员实行“赋职管理”,使退休党员退岗不腿色;对下岗党员实行“温暖管理”,使他们“下岗不失志”;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送访管理”,使他们“思想不落伍”;对流动党员实行“动态管理”,使他们“离家不离党”;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使他们“永葆先进性”。三年来,有600多名离退休党员主动认领社区工作岗位,151名下岗党员实现了再就业,97名年老体弱党员有了专人联系服务,9558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参加便民利民活动达6万余人次,建立外来居民委员会1个,流动党员党支部7个。

2、突出干部队伍建设,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完善社区干部选拔培养机制。从改善社区干部年龄、知识结构上下功夫,采取公开选拔、下派、挂职锻炼等方式,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充实到社区班子中,优化干部队伍。三年来,先后有15名街道干部到社区一线工作,31名社区干部先后到街道挂职锻炼。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有16名高校毕业生到社区担任书记(主任)助理。配好配强社区“一把手”。34个社区中有33个社区书记、主任实现了“一肩挑”的领导体制,专职配备了党务工作副书记,加强党建工作力量。健全社区干部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不同层次的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干部培训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本领;出台社区干部再教育补助政策,鼓励社区干部通过函授、自考等方式参加在职学习和学历升级。三年中,有91名社区干部参加了大专本科学历升级。目前,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7.45岁,党员比例达到67.6%,大专及以上学历116人,占总数的62.7%。班子结构日趋优化,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大增强。

3、突出阵地建设,为社区党建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财力保障。社区工作经费在每年15000元的基础上,按辖区居民数人均3.5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区服务收入为辅、共建单位和社区居民资助为补充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建设。在街道建立4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投入3000余万元社区建设资金,通过租赁、建造、置换等方式使32个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超过了350平方米。加强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和文化娱乐平台建设。发动区财政和社会力量,投入120余万元,在34个城市社区开通党员远程教育网,配备了专用电脑、投影仪等高端设备。建立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出台了《*区城市社区干部管理办法》,实现了社区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激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三、践行宗旨,在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上实现新拓展

1、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载体,深化长效机制。街道成立了“党员服务中心”,各社区和党小组也相应成立了“党员服务站”和“党员联系服务点”,在为党员自身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也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注重深化内容,丰富内涵,在全区推出了以教育、亮相、联系、服务、帮扶和致富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六大行动计划”。如在亮相行动中,推出了党员身份、职责、承诺三亮相,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设置党员岗位职责牌亮相,在社区悬挂“党员家庭户”、开设党员责任区亮相,在“两新”经济组织中设立党员先锋岗亮相,增强党员党性意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联系行动中,做到了联系对象、内容、方式和要求“四明确”,突出根据党员个体实际,确定联系对象,开展以“帮民、利民、惠民、亲民”为主要内容的联系活动。为增强联系群众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普遍联系的同时,确定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联系2-3户群众,科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联系1-2户群众,普通党员重点联系1户群众,联户党员与所联对象每月至少进行2次联系,将联系情况记录在册。在帮扶行动中,以开展“送温暖”活动为载体,在生活上扶贫,送温暖;精神上扶志,送观念;发展上扶业,送思路,实现困难党员群众帮扶全覆盖。目前,城区已有430余名困难党员落实帮扶措施。通过深入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提高,参与率达到45%以上。

2、创新社区党员为民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涵。一是开展社区党员“业余岗”活动,推出了社区决策辅助类、社区政治宣传类、社区服务类、社区卫生环境类、社区治安类、社区文化类等六大类20个岗位,按照就近便利和易于发挥作用的原则,9000余名党员结合自身实际,自愿认领了不同岗位。二是开展社区党员义工(志愿者)活动,常年开展法律、医疗、科技、文艺进社区等服务。城区共组建了义工服务中心4家,社区义工服务站34个,义工专业队伍272支,登记在册的义工13991人(其中党员义工8949名),占城区人口10.5%。一大批优秀党员义工如“亮亮师傅”梅友棠、宋峥、推拿师傅郑文波和“洗桥阿婆”殷桂兰等为民服务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都市快报》及舟山媒体刊登专题报道。三是建立“1890”服务热线中心。整合城区四街道“1890市民热线服务电话”资源,投资70余万元新建了区级“1890”服务热线中心,提供党务、法律咨询、家政、医疗等全方位、多层次、快捷、便利的优质服务。目前挂靠在服务中心开展便民服务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5支,党员志愿者256名,受理各类求助电话7169次,办结7098次,办结率达99%。

3、创新社区党员服务评价机制,强化监督管理。从2003年开始,我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以争做“自警自律好、引导带动好、协助配合好、居民群众满意”为主要内容的“三好一满意”城市社区党员创评活动,把社区党员先进性分解为从自身做起、带动引导群众、积极配合社区管理、发挥党员积极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发放了《致全体党员的一封信》和《告社区居民书》,对辖区内直管、在职、离退休和流动党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登记,建立一人一册的台帐。合理设计党员教育管理载体,组织党员发挥一技之长,参与社区工作、为民服务。如环南街道开展了“凝聚力工程”,解放街道推出了“社区邻居节”,昌国街道开展了街道、社区干部“进家门”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加强监督措施。健全党员管理、考核、监督机制,聘请了289名热心老同志担任党员形象监督员,设置了54只党员形象监督箱,公布了投诉电话,提高了党员履行“三好一满意”要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年来,共评出区级“三好一满意”党员34名,街道级1097名,社区级2784名。

四、发挥作用,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建设上实现新作为

1、以党建推进经济发展,打造繁荣殷实的“富裕*”。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打造海岛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要素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依托深水岸线,以浙江*工业园区、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建设为主要载体,以太平洋、和邦化工、辻产业等上百亿产值的重大临港项目建设为抓手,发挥海洋经济的优势,加快临港大工业基地和海洋物流业基地建设。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4亿元,人均GDP达到4590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21元,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2、以党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文脉厚重的“人文*”。加快推进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海洋特色文化得到充分挖掘、保护和大力弘扬,总结提炼并大力宣传“海纳百川、敢为人先、崇文重商、诚信务实”的新时期*精神,城市居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成功创建了省教育强区。开展了首届中国双拥文化艺术节、国庆大巡游、“书香节”、“社区邻居节”、“外来建设者运动会”、“社区体育运动会”等150余项丰富多彩的特色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深化诚信教育、建设信用*”活动,“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争做文明市民、争创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广泛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大讨论。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和全国卫生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和浙江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区。

第8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能力为重点,以优化班子结构、增强整体效能为目标,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优、素质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推进我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领导。街道党工委要切实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结合社区工作实际,做好换届选举的日程安排、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党务干部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使他们进一步熟悉、掌握换届选举工作的规定和程序,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政策规定,开展好换届选举工作。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贯穿于换届选举工作全过程。要切实保障广大党员的民利,增强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公开选拔条件、推荐程序,为党员群众了解情况、积极参与选举创造条件。要严格依照等有关规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做到法定程序不变,规定步骤不少,坚决杜绝和纠正简化程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行为。要做好相关规定、政策的解释和来信来访工作,认真对待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保证换届选举工作有序进行。

(三)坚持“一肩挑”和交叉任职。提倡社区党组织成员与社区居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倡具有党员身份的社区居委会主任通过有关程序兼任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成立社区党委的,提倡由社区居委会党员副主任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提倡居民小区的党员物业公司经理和党员业主委员会主任担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

三、职数配备和任职条件

(一)职数配备

社区党组织成员的职数,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一般情况下:

1、社区党委:设委员5至7名,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可设1人至2人;

2、社区党总支部:设委员3至5名,其中书记1人、副书记可设1人至2人;

3、社区党支部:设委员3人,其中书记1人。

具体职数由街道党工委决定。

(二)任职条件

社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应具备以下主要任职资格条件:

1、一般具有一年以上党龄的中共党员。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自觉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监督,模范遵守党纪国法;

2、热心党务工作,有党务工作经验和较强的事业心,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强,能够结合社区和党员实际,创造性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4、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

5、具有高中以上(含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党员,不能被推荐为社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

1、近三年来受过党纪处分和治安处罚的;

2、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正在被立案侦查的;

3、身体不健康的。

四、方法步骤

全区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从12月上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2月11日至12月12日)

1、成立领导机构。街道党工委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责任,切实加强对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2、开展调查摸底。街道党工委调查分析社区党组织成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搭配组合,深入了解社区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掌握有关换届选举的动态。

3、制定工作方案。街道党工委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实际,做好换届选举工作的具体日程和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工作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换届选举工作方案。

4、广泛宣传发动。街道党工委召开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进行层层动员,广泛宣传换届选举工作的目的意义、任职条件、职数配备、方法步骤。

(二)实施选举、交接阶段(12月13日至12月28日)

1、党内推荐。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按照党组织成员候选人任职条件和初步人员名额,推荐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初步人选。参加推荐的党员要占本社区党组织全体党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对因故未参加党员大会的党员,可采取上门或寄发推荐票的形式,征求推荐意见。

2、党组织提名。社区党组织根据党内推荐的结果,按照德才兼备和结构合理的原则,提出初步人选,报街道党工委考察确定。

3、确定正式候选人。街道党工委根据党内推荐、党组织提名,并经过认真审查,按照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不少于应选人数20%的比例确定正式候选人。

4、党内选举。召开社区党员大会,按照和《条例》规定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在新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等额选举产生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书记、副书记候选人要事先经过街道党工委审查同意。在进行差额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人数要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

5、工作交接。在新一届社区党组织委员会组成后,尽快确定成员分工,研究制订新一届社区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和规划等。街道党工委要组织好社区党组织换届后的交接工作

第9篇:在职党员进社区总结范文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一文中,开辟依规治党、依法治国新境界,充分彰显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定意志,充分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学习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学习心得体会一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个专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文中,指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在职党员下沉社区、服务群众,是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然而,活动内容单调、活动组织不畅、活动流于形式,让一些社区在职党员的承诺悬于半空。充分发挥在职党员资源优势,推进党建统领下的社区治理一体化进程,应当架稳工作机制之梯,让在职党员的承诺从承诺栏落下来,化作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

组建临时党组织,让组织统领机制强起来。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在职党员来自不同单位,相互协作困难多,仅靠社区党组织牵领、协调,难免力不从心。社区党组织可依据在职党员所在小区、楼栋的数量分布,组建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强化党组织一体化统领机制。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根据在职党员的优势特长,将其编入政策法规宣讲组、社区发展议事组、邻里纠纷协调组等,实现人尽其才;通过工作微信群加强彼此沟通,实现任务部署、信息交流;加强与社区党组织沟通,盯住社区治理重点、难点,组织发动、合理安排,上下畅达、反应迅速。从而构筑社区党组织统领、临时党组织召集、在职党员行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在职党员紧密团结起来,筑起一个个特殊战斗堡垒,让党员的先锋旗帜插遍社区治理的每个角落。

实施“菜单式”服务,让闭环服务机制转起来。群众的需求随时随地、各式各样。在职党员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需要定岗定责定任务,实施“群众下单,党组织派单,在职党员接单,群众反馈回单”的完整闭环服务,让帮扶精准,让效果可查。社区党组织要依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让群众需求、任务分领、情况反馈、效果评价等实现在线管理,提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管理水平。同时,社区党组织应常与临时党支部、党小组协商,围绕重大活动安保、垃圾分类、物业管理以及辖区内特殊家庭、特殊人员的定向帮扶,实施党员排班、分组包户,合力解决治理热点难点,有效避免形式主义,让在职党员的先锋形象竖起来,让社区治理的成效“燃”起来。

打通沟通渠道,让反馈评价机制硬起来。参与社区治理,是每一名在职党员的应尽义务,应当成为在职党员日常考核的硬指标。客观评价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的效果,需要打通相关党组织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让评价硬起来、实起来。一是完善在职党员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管理,及时了解群众反馈意见,对定向帮扶情况进行督促、指导;二是对在职党员参与治理活动定期在社区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增强党员自律;三是社区党组织与在职党员单位党组织加强沟通合作,对在职党员严格教育、定期考核;四是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扩大影响,强化引领。从而把党的领导延伸到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米”,让党员承诺彻底从承诺栏走下来,化作百姓满满的获得感。

《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章学习心得体会二

在《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提出要继续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阐明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书记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对党和国家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的一次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是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动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完成组织架构重建、实现机构职能调整,不能仅限于解决“面”上的问题,还需真正发生“化学反应”,坚持推动机构职能优化高效,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夯实基层基础。

精准赋权,完善基层治理的工作机制。当前基层由于权限不足、不准,经常在治理过程中陷入“看得见的管不着”“权小责大”的低效困境。科学精准赋予基层治理和服务权限是基层治理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对于机构编制部门,需要不断推动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权责一致”原则,加快制定赋权清单,通过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强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同时理顺“条块关系”,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边界,细化完善基层权责清单,实行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职责准入管理制度,科学规范“属地管理”,防止借属地管理的名义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整合资源,完善基层保障机制。完善基层保障机制归根结底是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早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使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随着现代化大数据平台的运用,在整合基层治理过程中,各部门需要积极探索实行“多网合一”,推进“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镇村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建设,综合设置政务服务中心,加强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建设,组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网络化服务管理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