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言的艺术范文

语言的艺术精选(九篇)

语言的艺术

第1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的语言要动听、感人、耐人寻味,最终达到得以感己悦人的神奇功效。 

 

自古以来,语言一直是人们联系外界事物和表达内在思想情感的工具。语言与艺术原先根本没有什么沾亲带故的关系,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类在全面直观地对世界一系列的认知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世纪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历史的改革和变迁期间,人们开始从发展的眼光出发,与时俱进地逐渐清晰认识和理解语言和艺术的因果关系。 

从古希腊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界一直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意义被视为文学中的主导因素,而语言的地位是次要的。即意义决定语言,而不是语言决定意义。先有意义而后有语言,有什么样的意义就要求什么样的语言与之相适应。进入20世纪。西方文学界从现代语言观出发,认为语言在文学中主要是创造意义的场所,不再是意义简单地先于语言并决定语言,而是意义在语言中被提炼并创造出来。我们拥有意义和经验,仅仅是因为我们拥有一种语言予以吸纳并融合。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完整的社会生活。这才有了因语言而衍生出美好的情感和低劣的情绪。 

语言是人际关系间相处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也是人与人思维和情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虽不能表达意识的真正意义和全部内容,但这并不代表所有语言不能表达的东西就不能释放出来。语言或许是一种并不完整的表达方式,故而导致了不该产生的弊病——出现了许多语言的另类产物。如非常规的语言用词,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甚至说粗话等等。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真善美的心灵去升华语言的正确性,于是,语言与艺术从此扯上了关系。人们对艺术的概念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有人说: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宣泄和情绪的冲动。也有人认为:“艺术”这个字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为高尚的词汇。人们一看到艺术就会联想到许多神圣而美妙的东西,它几乎被奉为一个高雅而瑰丽的代名词。任何一件能与艺术沾到边的所谓艺术品,其无论是心理价值和物质价格。都被公认为极其高昂珍贵的。然而,只有一件而且惟有一件“艺术品”,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拥有它,那就是语言艺术。如何学习、提高、掌握、应用我们的语言艺术,是当今社会的一门重大课题。 

提及语言艺术,从本质上说是一门技术含量高、哲学理论深的学科。也许有人会说:语言艺术只不过是如何敏锐地反应而已,才能说话婉转得体、富有趣味性。话当然没错,但是这种理解还不够。语言艺术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精彩的闪现。为了增添情趣,语言艺术还要把幽默作为核心,更应该把它当作主线。 

虽然我们对幽默的概念很难下正确的定义。不过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幽默是一种平常心、平等心的表现。”所以语言艺术要有一种抓住诙谐想象的能力。我们的语言同他人沟通,要使别人能够基本接受。直至乐意接受。说真话则为人们所最能接受,用平常心、平等心说出真心话,令自己、更令别人相信,便自然能体现其中的幽默感和言辞间的韵味。与人为善,沟通为本,平等相处,平常心态。不断造就幽默的甘泉去润泽我们枯燥平乏的语言,这种综合的结晶一且融入渗透我们的人际交往当中,定能获得双赢。此举绝对而且充分体现对语言艺术的完美诠释。 

对于文学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等文学作品来说,语言是最根本的要素。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一种特定语言文字词汇的选择与组合。其他艺术的形式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可以直接感受到,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而文学形象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以语言为中介,发掘出人的想象和联想,在入的思索和遐想中构建起文学形象,即意中之象。形象的间接性给读者的想象留下了广阔的心理空间,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随意感受并补充丰富人物的形象,进行艺术再创造,以获得自己最大限度的精神享受和满足。 

文学中的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其特点是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形象画面的联想,给人以欲观其言、如闻其声、又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心中虚拟的艺术形象得以实现的初步阶段,就是对与之相应的文学语言进行独特的选择。然而,进一步成功地得以文学实体化的真实效果,以至流芳百世的经典作品和千古永存的至理名言,将永远鼓励人们对生活充满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奋进向上的激情,进而使文学作品与读者引起共鸣。 

第2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美术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美术教师要注意对自身的美术知识与经验进行梳理,加以学习,重建和更新知识体系。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形成创意,并运用专业的美术语言加以表达。例如3~4年级时,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开始强调对基本造型元素的认识,其中“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是该学段学生需要初步认识的专业美术语言。在《设计生活标志》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线条的基本知识,并有意识地用语言艺术强调:“设计艺术中主要运用了直线、曲线、折线这些基本线条,我们要在创作中注意线的长短、疏密、粗细变化。”在《植物籽颗粒》一课中,教师讲解范画从“鱼———线造型;孔雀———面造型;兔子———点造型”等专业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作品、创作表现,使得学生作品各异,能够出现不同特点的画面,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效果。美术教师在课堂传递专业的美术语言,与学生的艺术创作交流的过程中会产生“教”与“学”的互动,师生间的观察认知与情感交流,信息传递与合作探究,乃至技术体验和评价活动都需要语言艺术的支持与辅助,所以说,运用专业的语言艺术贯穿课堂,对于学生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专业的美术语言运用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帮助,促进学生学会观察、大胆实践创造和形成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有效灵活的语言艺术激励学生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就是因为它能传达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教学语言在讲求艺术性时离不开情感。美术课堂中,运用有效灵活的语言艺术激励学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我们教师把握情感主线,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授《会动的小人》一课时,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语言艺术鼓励学生自我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小人怎么也固定不好,谁能来帮帮老师呢?”学生争先恐后举手上前尝试,教师及时用激励性语言回应:“这个方法真好,老师怎么就没有想到呢?”“你的这个办法更巧妙,看来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一系列的激励性语言,使得学生自信心增强,能够在课堂中享受美术课程的“愉悦性”。在《杯子的设计》一课中,学生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也注意运用有效灵活的语言艺术激励学生:“哦,你这个杯子要送给妈妈,你真是个孝顺懂事的好孩子。”“你这个杯子要送好朋友,设计可真巧妙,他用你的杯子喝水一定会感受到你的心意的,老师祝愿你们友谊长存。”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有效灵活地运用语言艺术激励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逐步形成学生的美术情感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品位,进而通过美术实践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美术教师是美的使者,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具备美术的专业素养。专业素养不仅要能将美术知识、技能技法教给学生,还要在举手投足间将美丽的语言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在课堂的导入还是在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师适时地关心和激励性的评价都会带给学生亲切感和愉悦感,这种愉悦感可以持续影响学生的心灵和艺术行为,为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供养分。

第3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论文摘要: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在语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语素、词、短语、句子和句群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对其作了比较研究。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相比,在词一级语法单位的差异性表现为词类的活用;在短语一级表现为变异搭配;在句子一级表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在句群一级表现为整体设喻,在特殊的句群——篇章层级就表现为童话、散文诗等不同的语体。

艺术语言,也叫变异语言。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以,有的也把它叫做对语法偏离的语言,或者把它叫做破格语言。

科学语言与之相反,就是常规的语言,是定格的语言。

本文试从五级语法单位的角度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丰富艺术语言学的语法理论。

语法单位是从语言材料中切分出来的语言的结构单位。现代汉语的语法单位可以分为五级: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一级的语法单位。从活动能力看,可以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也就是词,我们把它放到词汇一节去讨论。那么就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来言,我们认为不存在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上的差异性,因为语素仅是构词材料,根本没有进入交际领域,而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差异,是词语运用上的愁异,属于交际领域的。所以对于语素一级,我们认为没有差异性可言。

一般认为,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我们认为词不仅是备用单位,同时也是使用单位。如“狗”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解释是:狗,名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我们认为这里的名词“狗”是备用单位。我们再看下例中的“狗”:

(1)小赵心里更打了鼓,老李不但不傻,而且确实厉害。同时,他要是和所长有一腿的话,我不是收拾他,就得狗着他点,先狗他一下试试。(老舍《离婚》)

“狗”本是名词,是不可以带宾语的,但这里的“狗”却带了宾语“他”而转为动词。我们认为这里的“狗”就是使用单位。从五级语法单位看,对于“狗”的阐释只能从词或短语的层面,我们似乎可以把“狗他”看作是动宾关系的变异搭配,而学术界的动宾变异搭配一般是指下面这样的句子,如:

(2)当天空闪烁爱的誓言

骏马眼里

两条眠着的蛇

让大地的心脏

停止了跳动

(鲁若迪基《开满鲜花的草地》)

“闪烁”一般和“灯光、星光、眼睛”等名词搭配,“誓言”一般和“忠贞、坚定、铿锵”等形容词搭配,“闪烁”和“誓言”搭配在语义上不相容的,在这里,“闪烁”和“爱的誓言”的搭配就是动宾的变异搭配。并且,“闪烁”是动词,“爱的誓言”是名词,又符合动词和名词构成动宾关系的语法规则,各自没有词的转类现象。学术界的变异搭配通常指的就是这种语法形式上符合规则,语义上不能融合的词语搭配现象。骆小所先生认为,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境里,临时改变一个词的词性而作另一种词性用的修辞方式叫转品,有的也把它叫做转类。骆小所先生是把它放在修辞里论述的,我们认为,修辞属于句的层面,如比喻、比拟等,而“词类活用”属于词的层面,所以象例(1)中“狗”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就把它放在词一级语法单位里去研究,而不放入短语层级或句的层级。

词临时改变词性,我们称之为活用,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词的活用主要是一类实词活用为另一类实词,如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代词活用为动词。也有虚词活用为实词,如副词活用为动词、语气词活用为动词。

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认为,短语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短语按照结构可以分为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十二类。我们认为短语一定是语法形式上能够搭配的,如定中短语,一般定语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区别词、数量短语充当,中心语由名词充当,但是意义上不一定搭配,如:

(10)湿淋淋的笑声

在湿淋淋的阳光中

编织着湿淋淋的梦(马瑞麟《泼水节》)

“湿淋淋的笑声”在形式上可以搭配,“湿淋淋”是形容词,“笑声”是名词。而在语义上,“湿淋淋”一般和“头发、衣服”等名词搭配,“笑声”一般和“清脆、爽朗”等形容词搭配,“湿淋淋”和“笑声”在语义上是不相容的。所以我们认为骆小所先生对短语的界定更客观,“短语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比词大的造句单位。”在上述的十二类短语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和助词短语一般不存在语义的不容合搭配,常见于科学语言。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既有语义的溶合搭配,也有语义的不容合搭配,所以既存在于科学语言中,也存在于艺术语言中。

1.主谓短语。

(11)丧事少不了他

腮帮成山包

悲伤淹没了整个村庄(艾吉《笛手》)

“悲伤”是名词,“淹没”是动词,在语法上可以搭配,在语义上不能搭配,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2.动宾短语。

(12)她轻快的脚步,

踩疼我的目光。(孙少文《草原上的小姑娘》)

“踩疼”和“我的目光”是动词性结构和名词性结构的搭配,语法上符合常规,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

3.偏正短语。

(13)那支古老的歌谣

从早唱到晚

直到把山寨的旋律送进

汗渍渍的梦乡(鸟蛮兹佳《山路》)

“汗渍渍”是形容词,“梦乡”是名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以上是定中结构,我们再来看状中结构的例子,如:

(14)脚步无法企及

只有用目光攀摘(密英文《心事》)

“用目光”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攀摘”是动词,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4.动补短语。

(15)花金子:不怎么,我在家偷人养汉,美得难受。(曹禺《原野》转引自冯广艺《变异修辞学》)

“美”是形容词作中心语,“难受”是形容词作补语,语法上可以搭配,语义上不相容合,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

骆小所先生认为,修辞格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特定的语境,对语言进行特殊运用、具有一定格式的言语形式。按照这个定

义,修辞格并不仅是出现在句子层面,也可以出现在短语层面或句群层面。出现在短语层面的大都可以看作小句;而出现于句群层面的修辞格仅限于比喻、拟人等少数,其它的修辞格都不适用,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认为修辞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句子层面。

不运用修辞格的句子属于科学语言,而运用修辞格大多属于艺术语言。按骆小所先生的分类,修辞格有44种,如比喻、比拟、移情、易色、飞白、设问、同形等。我们认为设问、反问可以看作是用于科学言语,其它都是用于艺术语言。用于艺术语言的,我们仅举比喻、比拟和通感为例。

1.比喻

(16)横在峡谷中的山脊梁都很薄,像一块块竖起来的板子,四五百米高的山,顶部只有米把宽。(和国才《雄奇的怒江大峡谷》)

用“板子”作比喻,形象表达了怒江大峡谷中的山陡峭和薄的特点。

2.比拟

(17)潮水亲吻沙滩,

椰风和着海韵。(邹纲仁《绿岛之恋》)

把“潮水”一次次的涌向沙滩,写成是“亲吻”,表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柔情。

3.通感

(18)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钢琴曲属于乐音,自然是美妙和谐,而名曲,尤为和谐美妙,以此比喻“光和影”,体现了月色下的景致美丽异常。

4.设问

(19)你那叫同情?你那叫伪善,劳动人民不用你怜悯!(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

5.反问

(20)说真的,我不大喜欢那山门的口气:西双版纳总佛寺。佛门也分个等级,岂不俗气?(黄晓萍《版纳560寺》)

句群,也叫句组,或称句段,是意义上有联系,但句法上各自独立,相互之间已由隔离停顿和完整语调分割开了的数个句子。句群一般是段落的一部分、或者等于一个段落,或者等于几个段落,无论大于、等于或小于段落,都是跟段落有关系,我们称之为段落句群;还有一种句群就是等于整个篇章,我们称之为篇章句群。句群通常就分为这两类。在段落句群层级可以运用的修辞格只有比喻,因为它已经跨出句子的范畴,我们称之为整体比喻。如:

(21)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这里是用整体比喻说明了“什么是拿来主义”。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篇章,如果整体用拟人的手法,就是童话,属于文艺语体的童话语体。如:

(22)田野里白天的风景和情形,有诗人把它写成美妙的诗,有画家把它画成生动的画。

没想到,几天工夫,完了,稻叶稻穗都没有了,只留下直僵僵的光秆儿,她急得跺脚,捶胸,放声大哭。大家跑过来问,劝她,看见稻草人倒在田地中间。(叶圣陶《稻草人》)

叶圣陶用童话故事的方式,通过一个富有同情心而又无能为力的稻草人的所见所思,真实地描写了二十年代中国农村风雨飘摇的人间百态。

如果整体用比喻的手法,就是象征,例如有的散文和散文诗,如:

(23)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茅盾《白杨礼赞》)

本文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同时本文发表在统治区,所以采用象征手法,写得含蓄隐晦。

(24)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我打了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的英雄们。(鲁迅《秋夜》)

鲁迅用象征暗示出那个时代血腥的斗争现实,也表达了对春的渴望。

我们从各级语法单位的角度,考察了艺术语言语法上的偏离性。也正是这种偏离,拉大了辞面和辞里的距离,拓展了受众的理解空间,赋予艺术语言更多的空灵与弹性。对艺术语言语法的进一步阐释,深化了我们对艺术语言丰富特性的理解。

第4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关键词:语言美学艺术,跨文化意识,艺术语言,文化的共性,激发动机

一、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可以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与对方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的时候,语言的交际性才会被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诗歌、美术、设计及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文化又或是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大都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性,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与实用价值的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他将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artistic language-perceptual appearing by object concreting)。杨育彬则将艺术语言解释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而从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基本的生存及营养素材。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艺术语言学虽是骆小所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他却将该学科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认为艺术语言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骆小所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成为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型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可以称之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中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与创造,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包括演讲、歌唱及诗歌的朗诵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诗歌及各类音乐等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性及跨民族、疆域的共性,就像是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或是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甚至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及技巧)的互通性。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蓝调、传统与民间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诗歌以及美术(包括街头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现场艺术、平面等各类设计、手工艺与应用美术等等)外,还有戏剧[如古典歌剧、音乐等现代剧、现场喜剧(live comedy)、马戏]、文学艺术(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记、短剧、电影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节、奖项、艺术家电影(artists film)、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如正在流行的与摇滚乐、电脑技术、表演艺术或者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等等。这些林林总总有关艺术语言乃至语言艺术方面的主导和主流文化,可谓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享。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他的语种或语言所取而代之,如以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取代,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自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大力宣传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就如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地做到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类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激情和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等许多的语言就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aesthetics)艺术魅力。它的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的。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esperanto: a. esperanto b.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④。

2.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英国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言行举止得体而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作为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电影、音乐、戏剧及文学艺术中获取充足的兴趣和满足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欲望,在丰厚的知识海洋里得到思想的升华,也可以从摄影、绘画、雕塑乃至动漫甚至电脑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慰籍与思想文化的充实与满足。或许,我们更应该为开放与激发思想的灵感与源泉,让学习英语变成英语戏剧的欣赏与小品表演、歌唱及其他的艺术演绎等等,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自然优美的旋律作为朗读或朗诵的背景或伴音配乐,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手法来加强英语教学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思想教育。譬如学唱英语歌曲或是学习极具艺术美感的英文斜体书法等等。这些对英语学有裨益。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如今,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巨龙正在慢慢的苏醒,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中。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既然英语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 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莫塞,水天同译. 英语简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第5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摘 要:艺术语言是遵循情感逻辑变异化的语言,是作者和读者去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活动及审美过程,以其变异性和“有意味性”组成了艺术语言审美化的言语形式,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诗意美。

关键词 :艺术语言 审美 形式美 诗意美

艺术语言是审美主体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感知现实、创造意象的活动,是为表达主体情感而对常规语言有所超脱和违背,同时具有理想的美学效果,追求语言美学功能和表情功能的语言形式。骆小所把艺术语言分为广义艺术语言和狭义艺术语言。广义的艺术语言是指文学语言和其他艺术门类中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狭义的艺术语言指变异的语言,它往往不以语法为据,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艺术语言超越语法,超越现实,也超越发话人自身,它不是对现实的描摹,而是主体的创造。它的作用在于拉大辞面和辞内、能指和所指、情和理的距离。它表面上是悖理、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在深层却含有特殊的含义。艺术语言以其审美愉悦性的本质特点,激发了读者或听者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动,使语言文字唯美灵动的美感跃然纸上。

一、艺术语言与科学语言

自然语言通常可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科学语言符合语法规范,是理性的、实证的、约定俗成的;艺术语言超越了语法的定法,而用“心法”,即“活法”,它是情感的、非实证的、个体的。

科学语言遵循的是理性逻辑规律,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艺术语言的“活法”超越了语法的规则。作为一种充满诗性的美学语言,艺术语言是具有审美意象和审美价值的言语符号,这也是它区别于科学语言的最根本的特征。

二、艺术语言的审美功能

艺术语言学的研究专家骆小所指出:“在一定的语境中,科学语言符号被转化成深层修辞的艺术审美符号,追求更高的艺术性,获得更大的艺术价值,赢得更佳的审美效果,便是艺术语言的审美功能所在。”创造艺术语言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它具有审美性。例如: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史载,谢安以下雪的情景让子侄们描述下雪的样子,谢安兄子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象在空中撒盐);而谢道韫的联句为:“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柳絮被风吹起)。“撒盐空中”,确实形象感很强,但“盐”给人咸涩沉重之感,用于诗句中缺乏美感,而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起”,使人虽身处隆冬,但恍若见到春天的轻柔,不但形象感强,而且优美、高雅,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语言符号创造本身,既有情感的,也有审美的关照功能,在艺术语言的符号内,审美关照就是对符号客体所采取的一种感知态度,它是发话主体精神的体现,所以艺术语言是对客观反映对象的一种超越,这种言语运用的超越性使艺术语言具有形式美、诗意美及其“有意味性”衍生创造的美。

(一)艺术语言外在的形式美

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各种形式因素按照内容要素及形式美法则经词与词的反常组合搭配而具有自身特质的有机组织体系。艺术语言的形式美,是构成言语美的外在形态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所体现出来的美。例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的形式美表现为结构美和音乐美。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均衡、匀称、统一的美,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乡愁》每节四行,诗人注意运用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美,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二)艺术语言内在的诗意美

艺术语言超越语法的言语蕴藏着丰富的含义,从理性逻辑和常规语法上来说是不通的,但从情感逻辑来看,它却是绝妙的。艺术语言可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使欣赏主体和发话主体一样,创造同样的艺术境界,具有含蓄之美、空灵之美和弹性之美,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把日常言语转化为充满诗意的纯金”,充满诗意的表达使语言具有诗性的魅力。

1.艺术语言的弹性美

艺术语言往往语不接而义接,从表面上看,它使语言产生交替叠变的视觉和感应层次的神往,具有较大的弹性;从语义上看,它又是连接的,具有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之妙,艺术语言的弹性是一种具有灵性、神韵的艺术。例如:

愿意合上眼才能美梦无边,别让悔熏乌了从前

也许碎片才能让回忆展颜,何妨瓷花拼凑明天

谁带我寻获幸福的模,却自己谜中困锁

谁为我留下缱绻的天涯,信物是抹晚霞

思念如燕它飞舞舌尖,若是真爱配尝几分苦甜

燕如针线在青空缝编,几幅女红将以泪缀点

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的主题曲《如燕》

句式的反常搭配以及修辞手法的重叠运用所营造的审美效果在上述歌词中非常明显。如“悔熏乌了从前”“碎片让回忆展颜,瓷花拼凑明天”“思念如燕飞舞舌尖”“燕如针线在青空缝编”。这些运用比拟、比喻所组合而成的艺术语言,成为一种具有灵性的艺术,引起听者的联想和想象,在心动神摇之中捕捉到它的意蕴,这种灵动飞腾的语言,体现了弹性美的特质。艺术语言通过具体感情的物象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语辞含蓄空灵,余味无空,具有神韵之美。

2.艺术语言的语境美

艺术语言中的文境所反映出来的形象,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客体反映对象的统一,它“立象以尽意”,气韵生动,传神显心。艺术语言是一种主体性的情感体验,它以客体的形式作为情感反映的符号来表情达意,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例如张爱玲在《金锁记》中提到的“月亮”,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皆有不同的感受,月亮是人物内心变迁的见证。文章开篇的月亮:“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下去……”,这预示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模糊的状月,像石印的图画”,这是七巧女儿长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这是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的天上的一个白太阳”,这是儿媳眼里的月亮。由此可见,月圆月缺,正是人物命运的象征。

3.艺术语言的“有意味性”延伸的诗意美

艺术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言语形式,这种形式打破了词与词的正常组合关系,根据情感表现的需要使词与词进行超常的、新的组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言语形式。例如:

岩石是未被抚摸过的雕塑,湖泊清澈得像少女还没有被爱情阅读过的眼睛。(淡墨《空山鸟语》)

田野的青稞架上,晾着秋天金灿灿的阳光。(淡墨《秘境香格里拉》)

“爱情阅读过的眼睛”“青稞架上晾着秋天的阳光”等语句使抽象化具象,通过联想感受到它诗意盎然的意境之美,表现了发话人的审美发现和审美体验。

淡墨的散文诗以生花的妙笔,对美丽的红土高原以及种种鲜活的生活情景,进行了诗意的雕刻。在描写人物时,在丰富联想中织进了缜密的艺术语言,比如他描写虞姬的身姿是“且柔且细的常春藤”,写她的美与爱是“一朵从战争的缝隙里开出来的娇艳的鲜花”;写她的自刎是“用三尺龙泉剑将她嫩秧秧的生命和爱情割破”。这些形象、鲜活的艺术语言的运用,使作品有了温婉动人的迷人魅力。

三、结语

艺术语言的言语特点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态,艺术化的思维衍生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象。艺术语言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互相交融的产物,通过艺术语言,人们得到的不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而是感受、体验语言之美、情感之真。艺术语言具有化平实为神奇的力量,尽显了语言美的广度和深度,只要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用心去感悟、用艺术化的语言去描摹,以所写的事物及意义作为作品的骨骼,以辞句的文采作为作品的肌肤,以文字的音韵声律作为作品的声气,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艺术语言的诗意和美感。

参考文献:

[1]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普通语言的超越[M].昆明:云南人

民出版社,2011.

第6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语言艺术在工具书中的解释:1.即指文学。它是用语言或书面形式的语言为媒介,塑造以中国想象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现实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感情与审美意识。语言艺术的语言这一媒介并非直接构成艺术形象的物质实体,故其艺术形象既非直接可视的,亦非直接可听的,只是从视或听中所感知的概念性与表象性兼具的语言这一抽象符号所引起的想象中形成形象。2.即以语言为表现手段的艺术。3.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剧本、寓言等等文学样式,因其以语言为传示媒介,故统称为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或者叫语言的艺术性,通俗说法是指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达到准确、鲜明、生动、完美的程度,即具有艺术性的程度。这里所说的“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所以,换言之,语言艺术,也就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完美的语言方式。“它是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运用语言的手段创造审美的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①

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有时候,一句得体的幽默话会让我们魅力非凡、大放异彩;有时候,一句恰当的夸奖语可以让别人心情愉快;可是有时候,一句话说错了也可能让我们灰头土脸、狼狈不堪。语言也是双刃剑,关键要看我们如何运用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话太直太冲总让别人难堪,还自以为是性格实在;有的人说话办事凭自己意愿乱来一气,丝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各种具体情况,结果导致大家关系失和,好事办砸等等。

由此可见,掌握语言艺术的特征,从而发挥语言艺术的作用至关重要。语言艺术的特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说明性。说明性就是能把话说得准确明白。比如有的人手很巧,有技术,但不见得说得出来。还有的教授很有学问,也写过不少专着,但是一上课,学生就打瞌睡,这就是说话表达能力的问题。

第二,吸引性。吸引性就是指说话能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住。讲话者要风趣幽默,把听话者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且听得进去。一般说来,幽默是一个人性格和气质的表现,但也是学识丰富和语言修养的反映。绝不是喜剧丑角的插科打诨。那样,尽管把听话者逗乐了,也毫无意义。

第三,说服性。说服性就是说话能使人听得心悦诚服。不需要讲太多的话,而是要对症下药,三言两语就使别人折服。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能被同事或学生所接受,不拒绝,不反感。教学语言是教学双方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教学语言只有被受教者所接受,教学信息的交流的目的才能实现。所以教学语言能否被受教者所接受,是衡量教学语言艺术性及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理解与贯彻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贯彻可接受性原则,必须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使教学语言易于被教学对象所接受,施教者则必须切实把握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心理等特点通常说来,对于初高中生,教学语言适宜清楚明白阐释浅显易懂。当然,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词汇;教师因学识、修养、性格不同而有自己的教学语言风格。”⑦总之,不论所教学科、教师个性有何不同,教学语言艺术都必须切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这样教学语言才能被教学对象所接受,才能成为沟通施教者与受教者心灵的桥梁。

第二、通俗易懂、易于接受。要想使教学语言为教学对象所接受,除教学语言要切合教学对象的特点之外,教学语言还要力求通俗易懂。“所谓通俗,是指教学语言能够为广大师生接受,符合教学对象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是指教学语言为教学对象所易于理解。易懂,除了要求教学语言的表达形式即所用词汇和句法易于被人理解之外,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也要想方设法让广大教学对象理解和接受。这样就要求教师善于调控教学语言的表达内容及其表达形式。”⑧

第三、善于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教学语言要想使教学对象宜于接收,则需做到教学内容深浅适宜、难易得当。怎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深浅适宜、难易得当呢?这就需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正确处理和把握教材。虽然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是不能改变的,然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可以拉近的。教师准确地领会把握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懂得学生认知和接受的规律所在,就能把教材转化为学生可接收的教学语言。这样就架起了教学对象通向教材的桥梁,拉近了教材与教学对象之间的距离。⑨

教师在进行教学信息输出时,要与学生认识接受规律相切合。为使教学信息的输出与学生认识规律相切合,教学语言艺术应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对教学全过程要有通盘考虑和精心设计。如本节课有哪些教学环节构成,开头怎样进行,哪个教学环节应当突出,结尾又怎样进行,教学环节之问怎样有机衔接与过渡,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波澜起伏、合理合情、有序发展。又如读优美的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有引人注目的开头,有内容丰富的主体,有收煞有力的结尾。从教学过程的构成上切合学生认知规律。

第二、对不同的构成部分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教学重点要突出——反复地讲;对教学难点,要分散——缓慢地讲;对一般内容要交代——简明地讲。从教学的详略(以及快与慢、轻与重)上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互协调。

第7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关键词: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区别

中图分类号:H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077-02

一、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定义

语言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由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共同组成。

(一)科学语言

科学语言又叫普通语言或规范语言,它以理性和科学精神为依托,以表现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理性认识为主,力求纯客观地再现物理事实。它所依据的是结构主义的语音、词汇、语法材料,力图创建一套能对科学事实进行精确反映的符号系统。因此,建立稳定和精确的认识是科学语言的宗旨,它力求在理性指导下,纯客观地、准确地反映现实,带给人物理实感的认识和概念。像我们的日常交际用语,书写报告文件就都属于科学语言的范畴。

(二)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则是人类语言的另一极,它是一种变异的语言。其突出表现就是非理性的充盈,由于非理性和情感的原因,艺术语言力图打破封闭的框框套套,用活的灵动的方式来把握和表现世界,为了达到表现情感的目的,它要求冲破语法规则的限制,而以对主观独特感受的描摹和显现为宗旨。

当然,所谓变异,并不是指在语法、语义、语用上完全的格格不入、不合逻辑、不合规范。规范和变异是针对使用频率而说的。使用频率高的常用方式,人们把称它为规范。而使用频率低的不常用方式,人们视之为对规范的偏离,是变异的语言。借用骆小所教授的话说,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由情而感的自然语言,它往往兴象玲珑,意致深婉。它是自然的,所以,它随语成韵,随韵成趣。它无工可见,无迹可寻。”在此过程中,艺术语言追求表达意义的非确定性,力图使描写对象产生形象、功能和价值的“变形”,在“变形”中表达主体丰富而捉摸不定的情感。

二、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

(一)“定法”的科学语言“活法”的艺术语言

所谓 “定法”,就是语言单位的组合及语言运用所要遵循的语法规范,而“活法”用吕本中的话来说,就是“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既然要表述、描写客观事物,科学语言势必要达到我们判断、推理、形成概念的语言要求。这就要求科学语言必须对客观事物做到准确、客观、科学的描述,不能带有任何的个人情感,不能受到时间、地点、说话人和对话人的语境等条件的影响。这样的语言才是科学语言。比如我们指称“笔架”为“用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那么,凡事符合“用陶瓷、竹木、金属等制成的搁笔或插笔的架儿”这个定义的东西,我们都称之为“笔架”。不能因为这东西放在山上,或者不在说话人的周围就说这不是“笔架”了。这就是科学语言的“定法”。又如社会语言学的定义:“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它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对这个定义,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此研究应以语言为重点,联系社会因素的作用研究语言的变异;有的学者认为是语言的社会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各种关系,使用语言学的材料来描写和解释社会行为。”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段文字真正做到了对“社会语言学”进行准确、客观、科学的描写,没有受到语言主体任何的情感的影响。

在语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特征、规律、性质、形状等有了一定认识后,头脑里会把形成的这事物的表象联系起来, 语言主体从而可以进一步的还可以继续发挥,进行艺术想象和艺术加工。这就是说,艺术语言能够将这些表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使得艺术语言能够比科学语言更灵活、更形象、更生动。例如:

“祖国,小麦扬花的三月,我就想起你的孕育之恩;水稻灌浆的八月,我就想起你的哺育之情。你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怎能不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我们的憧憬里,把你的豪放投进大江里,大江便有了日夜不息的脉搏;把你的婉约挂在柳枝上,柳枝便有了春色常驻的欢欣;把你的开朗洒在小溪中,小溪变得更清更甜;把你的深情献给大自然,大自然变得更加鲜美。

(剑峰《祖国之恋》,载《人民日报》1996年11月6日第十一版)

这是一段境界深邃的艺术语言。它是作者情感的反映,是心灵的需要,它是以作者心灵的方式而存在的,它来自健康纯正、充满活力的心灵。它给人的不仅仅是用以读的,而是给人以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在这段文辞中,作者情感的燃烧、精神的闪烁、生命的体验其实都是平面的,但是受话人从中看到的是精神的实在性,找到精神生命的契合点,自觉地参与进去,使之成为立体的,这就是艺术语言文境的力量。受话人感受到的是祖国比天高、比海深的“情”,可以投进大海里的祖国的“豪放”,可以洒在小溪中的祖国的“开朗”等等。看了这样的文辞,我们感觉到的是发话人心灵的颤动,呼应着受话人心灵的接引。它状物写情袒露的是人的真诚和真情所以它给人的是撼动心神的力量。”

(二)理性的科学语言,感性的艺术语言

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看,理性思维创造出符合理性要求的合乎语法规范的科学语言;非理性思维即情感思维创造出符合情感要求的艺术语言。

我们常常用语言来描述外部世界,比如各种研究报告、教科书和精深的科学著作等等,用各种各样的符号序列来影印复制我们经验到的那个客观世界,这形成了语言的两种主要功能:对事物内在逻辑关系的批判和论证的理和对人的思想和外部世界进行描述的功能。理性思维运用科学语言载体,将特定的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规律性联系表现在由语言形式来形成的概念、判断、推理中,达到获得对客观事物科学认识的目的。因此,科学语言表现出准确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获得真知的推动下,理性思维意义上的感觉也具有科学性,要求它反馈给人们的信息符合被感觉物的全部真实,因此使科学语言排除了个人感情和情绪的因素。

第8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西厢记》是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一部杰作,它诞生于盛产戏曲的元代,这部作品以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性和精湛优美的艺术性赢得了古往今来无数读者的喜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艺术,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这位来自社会平民阶层的人士与当时另一位戏曲大师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并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文采璀灿的元曲词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所谓“文采派”的最杰出的代表。明朝初年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本文拟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艺术,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一、《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大凡读过《西厢记》的人都觉得这部剧作的语言文字很美,让人有一种感觉,就好像走进一座迷人的语言艺术宝库,觉得异彩纷呈,目不暇给,如珠似玉,叹为观止。这部剧作包涵着多种不同风格的艺术语言,而又不留雕琢痕迹地融合为一体,浑然天成。所以,研究《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我们首先应当注意到它语言艺术的丰富性。

剧作中有雄浑豪放的曲辞: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弯箭乍离弦。”①(第一本第一折)

这里把九曲黄河写得何等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剧作中也有绮丽流畅的小词:“[中吕][粉蝶儿]风静帘闲,

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扉摇响双环。绎台高,金荷小,银镇犹灿。比及将暖帐轻弹,先揭起这梅红罗软帘偷看。”(第三本第二折)

这里洋溢着美好幽深的诗一殷的气氛。

但剧中写惠明和尚的唱词却是另一种慷慨激昂的“金刚怒目”式,请看剧本第二本《楔子》:

[正官][端正好]不念《法华经》,不礼《梁皇仟》,风了僧伽帽,袒下我这偏衫。杀人心逗起英雄胆,两只手将乌龙尾钢椽昝。

[收尾]恁与我助威风擂几声鼓,仗佛力呐一声喊。绣旗下遥见英雄俺,我教那半万贼兵唬破胆。

这是高亢激越,掷地有声的英雄誓词。

剧本中也不乏幽默解颐的话辞,请看《拷红》一折(第四本第二折)中一段唱:

[鬼三台]夜坐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著夫人向书房问候。

(夫人云)问候呵,他说甚么?

(红云)他说来,道‘老夫人事已休,将恩变为仇,著小生半途喜变作忧’。他道‘红娘你且先行,教小姐权时落后’。

(夫人云)他是个女孩儿家,著她落后怎么?

(红唱)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两个经今月余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这一段的曲白是十分精彩的,尤其是红娘十分俏皮的“供词”,逼真地表现了红娘的绝顶聪明和老夫人的无奈,具有很好的喜剧效果。

上面所举数例可使我们对《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丰富性略见一斑。《西厢记》在对环境气氛的描写和对人物性格性情的刻划方面则使我们对其语言艺术的丰富性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剧作对环境气氛的描写是为衬托人物活动服务的,剧本为一部崔张爱情诗剧,剧作者描摹环境,突出诗情画意,结合人物活动,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堪称生花妙笔。剧中展开情节冲突的环境为僧舍普救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将普救寺理想化地写成一个“幽雅清爽”,饶有诗意的胜境,请看:“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在这里,经常佛殿上阴森肃穆的气氛,罗列森严的罗汉菩萨、烧香的婆子俗客,以及念经的和尚,一概略而木写,而只写了相近青霄的琉璃殿、幽静的僧房以及青色的苔、红色的落花,使男女主人公在这样充满诗意的环境中展开一段千古称颂的风流佳话。下面再看第三本第二折写莺莺的闺房是“风静帘闲,透纱窗麝兰香散,启朱 扉摇响双环。绛台高,金荷小,银钉犹灿”。这里通过描绘莺莺的闺房,创造了一种幽深闲静,香气弥漫的美好氛围,这与茸茸举止娴静、深沉含蓄而又感情丰富的性格是相吻合的。即使在剧中个别情节有悲苦性质的场面里,作者的描写依然笼罩着诗般的气氛。比如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其语言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离愁别绪的特有表现手法来加以渲染的,是以那种诗意的浅浅哀愁和无奈的色调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悲苦的。

在刻划人物性格感情方面,作者善于驾驭语言的天才得到古今读者又一首肯。如果我们仔细读一读剧中有关描写人物的语言,便会感到人物的至情至性(或典型性格)无不一一凸现,令人有其声如其口出以至呼之欲出的感觉。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戏剧不同于小说或其他文艺形式,后者常常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但戏剧则必须通过剧中各种人物不同的声口说话,以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西厢记》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请看第二本第一折,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掳获莺莺做压寨夫人,众人慌作一团计无所出。莺莺则提出著名的“五便三计”:第一计献身于贼,第二计献尸于贼,老夫人皆认为不可,于是有第三计:“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例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老夫人认为此计较可,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陷于贼中。此时,好一个张生,在众目注视下出场了:“(末鼓掌上云)我有退兵之策,何不问我!”这一句“何不问我!”有力地表现了张秀才的才智胆识,使人感到这位痴情的书生并不是无能的懦夫,而是临危不惧的勇士。由此,张生在众僧人和莺莺、红娘的心中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

应当说,在《西厢记》中,这种即景生情而又贴合人物个性的语言是很多的。请再看第三本《楔子》的开头——

莺莺: “自那夜听琴后,闻说张生有病,我如今著红娘去书院里,看他说甚么?”(唤红娘)

红娘:“姐姐唤我,不知有甚事,须索走一遭。”

莺莺:“这般身子不快啊,你怎么不来看我?”

红娘:“你想张……”

莺莺:“张甚么?”

红娘:“我张著姐姐哩。”

这数句对白不外是 莺莺打发红娘去探望张生,但人物语言声口,见性见情。 莺莺身子不快、实有心病,她却先责怪红娘不来看望自己,红娘对小姐的心病了如指掌,因此快人快语,语刚出口,又觉得过于直率,怕小姐难以下台,一句话只说了半句就顿住:“你想张……” 莺莺对“张”字当然敏感,立即追问,红娘急切间改口:“我张(望)著姐姐哩。”足见红娘聪明狡黠,善于应对。这段对白固然表现了 莺莺红娘间亲密的主仆关系。但莺莺说的话自是莺莺身份,话语闪烁不定,不易捉摸。红娘虽是下人,却机警有谋,惹人喜爱。《西厢记》中这样精彩的性格化的语言对白是不胜枚举的。通过语言对白刻划人物性格,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一个特点。

《西厢记》语言的丰富性还表现在作品对民间俗语的吸收运用。当然,这也是为刻划各种人物不同性格服务的。纵观全剧,剧作者对文化修养高的人物如张生、莺莺多用文雅的语言,而对于文化修养较低,性格粗豪或爽朗泼辣的人物,如惠明和尚、红娘则多用口语俗语。请看第二本《楔子》惠明和尚出场所唱:[滚绣球]非是我贪,不是我敢,知他怎生唤做打参,大踏步直杀出虎窟龙潭。……

[耍孩儿]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怎惹草拈花没掂三。……

上述曲子中有口语: “打参”、 “驳驳劣劣”、 “忑忑忐忐”、 “天生敢”、“没拈三”,成语则有“虎窟龙潭”、“斩钉截铁”、“惹草拈花”等,通过这些口语成语的运用,刻划了惠明和尚天不怕地不怕的粗豪性格。

又请看剧作第四本第二折《拷红》有些曲子:“[越调][斗鹌鹑]则着你夜去明来,倒有个天长地久;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则合带月披星,谁着你停眠整宿?老夫人心数多,性情馅,使不着我巧语花言,将没做有。”

上述曲子中出现好些成语,如:“天长地久”、“提心在口”、“带月披星”、“巧语花言”;还有当时的民间口语俗语,如:“心数多”、“性情 ”、“将没做有”等,是从红娘的口中道出的。这些很好地表现了红娘热情泼辣,聪明机敏的性格。这些成语口语俗语在曲辞中的穿插运用,既生动传神地刻划了人物性格,又使曲子通俗易懂并且琅琅上口,使全剧达到华美与通俗的和谐统一。《西厢记》作者善于学习并成功地运用民间俗谚口语,是使这部剧作语言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其中一个因素。

二、《西厢记》语言艺术的文采性

古典戏曲发展到元代,可以说是迈上了一个高峰,唐诗宋词元曲,世人皆言,说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代表一个朝代的珍品,这与其语言艺术的成就是分不开的。元杂剧分为本色派、文采派两派。本色派以朴素无华,自然流畅为语言特色;文采派则以词句华丽、文采璀灿为特点,并十分注意修饰词语,有很好的修辞技巧。关汉卿是本色派的语言大师,王实甫则为文采派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在艺术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艺术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

意惹人情牵。

“临去秋波那一转”乃曲中之眼,美而传神。

第三本第二折,又通过红娘之口正面写了驾营:

[醉春风]则见他钗蝉玉横斜,髻偏云乱挽。日高犹自不明眸,畅好是懒,懒。

t普天乐]晚妆残,乌云彩掸,轻匀了粉脸,乱挽起云鬟。将简贴儿拈,把妆盒儿按,开折封皮孜孜看,颠来倒去不害心烦。

这折唱词以秀美的艺术语言刻出莺莺外表懒散娴静,内心却对张生病情消息的焦虑和等待以及见到简帖后的喜悦心情。可见剧本写人与状物一样,其语言同样不乏华美秀丽的特色,保持着“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这在写剧中其他人物,如张生、红娘、老夫人、惠明和尚等时也随处可见。倘若没有语言上这种五彩缤纷的娟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下面再请看《西厢记》中的几组名句(诗),我们对“花间美人”的灿然文采就更能领略了。

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第二本第一折)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第四本第三折)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第三本第二折)

以上这些绝妙好词,在《西厢记》里面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这里无庸再一一例举。正是这些“词句警人,余香满口”的艺术化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代称誉的诗剧。

说到诗与词,若数词句华美、文采璀灿莫过唐诗宋词。《西厢记》剧作者的成功之处是吸收了唐诗宋词的精美语言,使剧作语言更富于文采性。如第一本第一折张生的唱词:“[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便是化用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第二本第一折营茸的唱词:“[混江龙]……隔花阴人远天涯近。”则是化用宋女词人朱淑真词《生查子》句:“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又如第一本第四折张生唱词:“[鸳鸯煞]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里化用宋坡词《蝶恋花》中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还可以举出更多这样的例子。显然,剧作者

对唐诗宋词的喜爱,使他不仅乐于在剧作中采用诗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且乐于化用这些诗词当中的经典名句,使之贴合剧中的人物,感情及环境,从而使这部剧作亦增添了五彩缤纷的璀灿文采。

《西厢记》的文采性在语词优美、娟丽动人方面确是无与伦比的。另一方面,这部剧作的文采性,也表现在其包含有丰富的修辞技巧,因而剧作的语言修饰达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统计,全剧运用的修辞手法达34种之多。这里只举出一种修辞格——“复迭格”中迭字词的运用,如剧中第四本第四折“[雁儿落]绿依依墙高柳半遮,静悄悄门掩清秋夜,疏刺刺林梢落叶风,昏惨惨云际穿窗月。”这里“绿依依”、“静悄悄”、“疏刺刺”、“昏惨惨”等迭字词的运用对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环境的渲染起了很大的作用。再看剧中第一本第三折,作者是如何传神地运用迭字词来表现张生的动作与心情的:

[越调] [斗鹌鹑]……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其其,潜潜等等。

[紫花儿序]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

“悄悄冥冥”等迭字词,形象生动,恰到好处地写出张生对莺莺的爱慕及主人公初恋时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剧中类似这种精妙的迭字词还有许多,这类迭字词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写影写情述事皆臻妙境。其他的还有三十余种的修辞技巧就不一一例举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②正是这些有丰富修辞技巧的曲词,才使人感到《西厢记》这部剧作语言的精美。从这一角度来看,《西厢记》语言的文采性是作者精雕细刻的结果。必须指出的是,《西厢记》文采璀灿的语言特色,绝不是形式主义的堆砌词藻,雕琢造作,使人晦涩费解。全剧语言华美秀丽而流畅自然,达到“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③的境界,这是同时代以及其他著名戏曲作者所不能企及的。

还必须指出, 《西厢记》是有着严格韵律限制的戏曲作品,要在一定的规矩内作出切合人物环境戏情又合乎韵律的精美曲辞,绝非易事,比如第一本第三折中张生唱:“[么篇]我忽听、一声、猛惊,元来是扑刺刺宿鸟飞腾,颠巍巍花梢弄影,乱纷纷落红满径。”第二本第四折中莺莺所唱: “……本宫、始终、不同。又不是《清夜闻钟》,又不是《黄鹤醉翁》,又不是《泣麟》、《悲凤》”。六字中三押韵,极不易制作,剧作者填写得既合韵律,又拟声写情,精美绝妙,确非大手笔不可。明朝何良俊所写的《四友斋丛说》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词之雄”,然哉斯言。

三、结语

《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戏曲乃至整个古典文学创作领域的一部杰作,它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精妙的艺术风格使这部作品七百年来一直雄踞“一流”的宝座。作品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的语言艺术,可以这样说,运用什么样的语言,作品就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无与伦比的,它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吸取了这些古典诗词的精华,又吸收了当时(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经过提炼加工,博取众长,从而形成自身华美秀丽的语言艺术特色。所以《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既丰富多彩,又极有文采风华,两者完美结合,而且通俗、合律、自然流畅,代表了中国古典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

①见《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的《西厢记》第7—8页,王实甫撰,张燕瑾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下文引《西厢记》均见此书。

第9篇:语言的艺术范文

前不久,我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资深讲师程成老师为全校师生、家长上了一堂精彩的感恩励志教育课。在两个多小时的讲授中,程成老师感人的话语使在场的所有人潸然泪下。由此我想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教师的语言艺术又是诱发“情”的金钥匙。一个教师,如果具备了熟练的语言艺术就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应当是规范的,具有标准而动听的语言,准确而丰富的语汇,科学而形象的语法修辞。清晰简洁、条理分明、合乎逻辑、句式简短、表达准确,是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

教师的语言应当富有感情,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教师应当用热烈而动听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滋润学生的心田,唤起学生的良知。

可见,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语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言艺术修养。在这一方面,马克思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法拉格曾说:“马克思是一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又说:“马克思在语言风格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把语言看成是用文字铺成的复线铁轨的话,那么教学和教育工作则是运行在这条复线铁轨上的一列火车,若失去了铁轨,列车是无法运行的。所以,教师应把学习语言作为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毛泽东曾指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说好的,非下工夫不可。”如果语言这项桂冠是用荆棘编制而成的,那么作为这桂冠上的明珠——语言艺术,则是用汗水浇灌而成的。

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与教师的情操、道德有着密切关系。要使语言富有感染力,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高尚情感的人。“率先垂范”用在这儿实在是恰到好处。所谓“言为心声”,说的就是美好的语言是情感的结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