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

第1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1.优化实习领导小组结构在原有的学校教学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两级实习领导机构,其中学校教学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与协调全校的实习管理工作,可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任组长,由教务处长、学生处长、就业处长和各系部主任任成员;系部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任组长,由教学秘书、教研组长、相关专业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有关人员任成员。2.确定清晰而具体的实习目标学生通过实习进入企业,在真实的生产岗位上强化专业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锻炼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实习目标需要条理清晰,内容具体,让学生、家长、老师通过实习目标明确实习意义,支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实习任务。3.制定实体工作计划本着可操作性原则,制定实体计划,包括学生、实习带队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等各个方面的计划,以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实习企业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4.成立“家校企合作”型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一个涉及学校、实习企业及学生家长的实习管理机构,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与监控。该管理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家校企合作”。学校负责解决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实习工作进行检查;企业负责实习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检查与监督等,并对学生生产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家长则参与学生思想稳定工作及安全教育。5.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具体化。6.制定较完备的管理计划实习过程一般时长6-8个月,实习目标的达成离不开全过程的管理,因此需要针对具体实习情况实施有效管理,包括对实习过程进度的安排与管理、对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对学生安全的管理等等。

(二)实习计划的实施

1.做好实习之前的准备、动员工作实习是学生职业生涯的起跑线,要让学生在这一起跑线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实习工作的第一要务。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确实习目标及意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家长明确实习意义,支持实习工作,学校与学生家长可签订实习纪律、安全协议,以督促家长与学校的协作。2.严抓实习现场控制在实习现场,各系要依据实习计划,加强现场管理。现场管理主要从实习计划落实、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实习带队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实习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方面进行控制。3.做好实习资料收集工作实习资料是学生实习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习资料应包括:实习工作考勤记录、实习态度情况记录、实习工作记录、实习工作成果资料等。

(三)实习过程的监控

为了确保实习质量与实习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好实习过程监控工作。1.成立实习工作督查小组配备实习工作督导检查人员,不定期地深入企业,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实习工作顺利进行。2.审核实习计划的执行情况实习计划是顶岗实习环节的纲领性文件,整个实习过程都应按照实习计划执行,所以要对实习计划从制定到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督查。3.注重实习现场的质量监控实习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实习带队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学生、实习岗位等任何一个方面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要注重实习现场各方面因素的监控与检查,以保证实习能够正常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实习后的考核与总结

1.构建科学规范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规范的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对于实习环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科学规范的评价实习教学质量,才能促进校企双方更加规范的管理学生,从而保证实习的正常运行,实习效果的有效实现。就实习生的实习结果评价而言,可有实习带队教师、专业指导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等组成考核小组,依据实习资料共同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此外,实习生也要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对实习效果和实习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自我评定。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实习进行完整、全面的考评,如操作技能、工作量大小、奖惩情况等可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实习态度、合作精神、职业道德等进行定性评价。可将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制度化,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使考核结果分明。优秀实习生证书可以与毕业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等一起使用,作为学生就业的重要资质证明。2.做好实结工作反馈、反思、不断总结,是提高实习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对实习工作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式的总结与反思,才能保证实习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五)加强对实习带队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的管理

第2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57-02

一、前言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学观念和形式。

二、实践教学分类和形式

实践教学就广义而言就是除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教学环节,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教学计划之内的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学生见习和实习等,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式,可分为:

1.按性质分为:(1)认识实习。通过见习、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局部或全面情况,巩固、印证课程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了解将要学习课程内容,增加感性知识,为学好专业课做好准备。(2)毕业实习。通过开展集中或分散的顶岗实习活动,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独立开展业务工作,具体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和工作条件,提高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范围,并结合工作实际搜集资料,深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2.按场所分为:(1)校内实习。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实习工厂等)对学生进行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操作训练和定向专业项目、专业技能实训。(2)校外实习。学生到校外生产现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的认知实习、专项实习(训)、社会调查和顶岗实习等。

3.按形式分为:(1)集中统一实习。由各教学单位统一组织,在校内和校外实习场所相对集中的实习。(2)分散自主实习。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利用规定的时间或假期进行分散在若干实习单位的实习。(3)集中统一与分散自主相结合的实习形式。

三、实践教学改革和管理

建立具有职业气氛和职业文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受到与现代生产、管理和服务技术水平相对应的岗位实际训练,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

1.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1)学校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部门负责全校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审查实践、实习教学方案、大纲;审查和协调全院的实习实训计划和经费预算;配合有关教学单位组织并推动实习实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协助各教学单位开展实践基地建设,收集资料、组织经验交流;实地调查、了解实习工作状态和实践教学管理情况。(2)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负责指导、管理本单位的实践教学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指导编制本教学单位各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教学计划和大纲、经费预算,审定专业负责人指派的指导教师;督促、指导和帮助各专业进行实习实训的各项准备工作;检查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质量及效果;总结本教学单位的实习工作经验并组织经验交流。

2.实践教学教材(指导书)管理。实践教学教材即实习实训教学大纲(指导书)是组织实习实训活动和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依据。实习实训大纲(指导书)的内容应包括:实习实训的性质、目(标)的、任务与要求;实习实训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实习实训的地点、程序与时间安排等要求;现场教学(包括参观、讲座、报告和社会调查等)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要求;实习实训考核方式与标准及参考资料等。

3.实践教学场所使用和管理。(1)校内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原则上,公共类实习实训场所由学校实训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场所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管理。(2)实习实训室(场所)的管理单位要做好资产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做到账实相符。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做好耗材的计划、预算与采购工作。(3)各教学单位要充分利用所管辖实习实训室(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专业通用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85%以上,专业性强的实习实训室(场所)的利用率应达到60%以上。

4.实践教学经费管理。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根据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数、学时数、耗材需求、指导教师情况等项目进行预算,报教学单位及实训主管部门、教务部门审核或审批,按照学校的经费管理规定支出和核销。

5.实践教学教师管理。(1)指导教师应深入实习现场,指导、监督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在实习实训前,切实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实训(方案)计划、实习实训大纲。(2)生产实习中,校内指导教师要密切联系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加强指导、严格要求,组织好各种教与学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工作。(3)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与安全。(4)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意抓好“讲、演、练、导、评”五个环节:①讲―指导教师根据实习实训大纲和(方案)计划,向学生讲解实习实训的内容、目标、方法和要求;②演―指导教师向学生进行操作示范表演,应边演边教;③练―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动作规范,掌握操作要领、技巧和程序;④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姿势和操作方法,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具体问题;⑤评―每天或每阶段实习实训结束时要组织评议,可采取教师评议或学生互评等方式进行。(5)负责分散自主实习的指导教师应按规定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定时、定点给予指导和考核。

6.实践教学学生管理。(1)学生应按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在实习实训指导手册指导下,按照计划进度的要求与规定,认真完成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按时完成实习实训任务,认真撰写好实习实训报告或总结。(2)分散自主实习实训的学生,必须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与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制订好实训计划,并及时寄给负责本人实习实训指导工作的校内教师。认真记录,收集、积累资料,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或报告。

7.实践教学成绩考核管理。(1)学生必须按照实习实训方案(计划)要求,完成实习实训的全部学习和工作任务,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及其他作业或作品,并参加规定的以口试、笔试、答辩或实际操作及其他有效方式进行的实习实训考核。(2)在评定实习实训成绩时,各专业可根据不同工作内容、作业或作品、日志或记录、总结或报告等所用时间、所用精力和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内容等表现水平、效果等,在各自实习实训(方案)计划中,明确具体地规定所占比例、考核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Z].教职成[2011]9号.

[2]王寿斌.高职“闯关”需要“背着石头过河”[N].中国教育报,2011-11-09.

[3]宣玲玲.高职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比较[J].辽宁高职学报,2010,(2).

第3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董文楠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交通运输产业系商贸部  广东 广州  510435)

 

摘  要:“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的PGRS教学模式,“职业情境”、“学习载体”贯穿“前置作业”、“小组工作”、“汇报展示”、“总结点评”四个实施步骤的全程。文章阐述了“PGRS小组教学法”的概念,并以课堂实践利用具体的教学案例阐述其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PGRS小组教学法 市场营销教学 应用

 

市场营销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科的一个分支,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它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由于学科、专业发展历史时间很短, 多数学校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观,从而容易出现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等问题,一些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培养的PGRS小组教学法, 正是符合当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一种创新教学方式。

一、PGRS小组教学法的概念

PGRS小组教学法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步骤分为前置作业(pre-class work)—小组工作(group work)—汇报展示(report show)—总结点评(summary comments),简称PGRS小组教学法,其最大的特点是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将“职业情境”、“学习载体”贯穿四个实施步骤的全程。其具体含义如下:

职业情境:是指模拟职业工作情境,使学生转变为员工的角色。

任务型学习载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学习价值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前置作业:是老师课前布置、学生课前或课堂上完成的导学案。

小组工作:学生以小组形式,明确分工,共同完成明确任务/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反馈这一工作过程。

汇报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汇报展示学习与工作情况。

总结点评:教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然后师生围绕学习目标,共同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图1 PGRS教学模式示意图

二、PGRS小组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以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课题中的模拟案例“ABC品牌手机D型号校园营销计划的制定”这一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例,阐述“基于职业情境和任务型学习载体”的PGRS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一)         职业情境

将学生作为营销计划的制定者,从营销主体的角度思考面向特定的营销对象如何开展某一特定新产品的营销工作,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计划。

本模拟案例任务型学习载体—ABC品牌手机D型号是ABC品牌公司特定根据学生族的消费情况设计的新产品,拟在本学校开展新产品营销活动。请营销计划的制定者(学生)完成营销计划的制定。

(二)前置作业

前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本次课将要用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

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下列作业:

1.上网浏览查阅市场上产品推广营销方法和案例,累积营销计划制定的基础知识;

2.预习营销计划的构成要素;

(三)小组工作

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按照营销计划的构成要素,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这一营销计划的制定,形成文字性的计划书大纲。

本模拟案例小组工作内容是从营销计划书的内容概要、当前营销状况、风险与机会、目 标、营销战略、行动方案6个步骤开展讨论并逐步完成营销计划的制定。

(四)汇报展示:本环节旨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汇报展示工作情况,另一位教师记录学生汇报情况。

(五)总结点评:本环节是对本次课进行总结反思,先由学生自行总结与评价,接着是老师进行点评,通过层层总结,培养学生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营销计划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1)学生各自进行自我评价,填写《项目评价与反馈表》;

(2)教师对A、B、C、D各组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表扬学生的闪光点,指出各组的不足之处;

(3)教师对营销计划的撰写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鉴赏优秀的营销计划,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三、PGRS小组教学法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上可知,在实施本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老师仅起着指导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真真正正贯彻了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的教学原则,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快乐学习的目标。为保障本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在具体的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典型任务的提炼

典型的工作任务应能够囊括所讲授的知识,难易适中,新颖独到、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将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实施较为成功的、具有典型代表性以及能与教学内容很好结合的营销案例收集起来,并建立专门的营销案例库, 同时注意每个案例要设置引导性问题,为日后营销教学提供材料。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以生为本”,即最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营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指导者与组织者,其主要作用就是充分引 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 身倾听、回应问题、沟通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探究的能力,以促进学生针对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关键。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是丰富而灵活的,本门课程非常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使用PGRS小组教学法教学时,应该充分设置发散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 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为学生的个性施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平台;

(三)注意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体能力的差异外,还要把个体自学与群体讨论结合起来,使学生人人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结束语

通过实施PGRS小组教学法,促使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观念创新,重新反思应有的地位和职责,转变了传统教学理念,跳出教师是单一的传道授业、高高在上的指导者的认识误区。逐步形成一种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气氛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在愉悦中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要点,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全日制聋校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并注意整合教学,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特校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研目标

1、提高数学学科教学水平,确保完成学校要求的各项教学任务。

2、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3、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平常的教学工作。

4、制定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的作用。

5、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提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

三、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改进教师的备课质量。

改进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备课要突出重点,既要关注教师的指导,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改进教师作业的批改方式。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业提倡面批,若不能及时面批的,提倡在学生每次的作业后写一些简单的评语。如:有进步,加油啊!你真棒!等等鼓励性的话,以次来促进学生。

(4)辅导:各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2、抓好教研组的建设,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

教研组的管理要规范化,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营造浓浓的教研气氛。

3、加强青年数学教师的培养。

通过研究教案和互相听课以及外出学习来指导他们的教学,在科研中指导科研,使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两方面共同发展,(工作计划

)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4、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小组的作用,保证备课小组的活动时间,充分体现备课小组的灵活性。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求教师能结合平时教学,撰写教学心得、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争取有更多的篇数在各级比赛中获得更好的奖次,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并促进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6、组织全校学生口算比赛。

四、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数学组工作计划;

2、检查教师开学初的备课;

3、检查数学及技艺科的教师教学计划制定;

4、检查教学六认真工作。

5、制定业务学习计划和集体备课计划。

三月份:

1、组织教师认真听、评课。

2、检查教学六认真工作。

3、组织数学组教师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

4、组织学生口算比赛。

四月份:

1、落实青年教师赛课。

2、组织教师认真听、评课。

3、检查教学六认真工作。

4、组织数学组教师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

五月份:

1、落实青年教师赛课。

2、确定示范课人员及开课周次并安排好示范课时间。

3、组织教师认真听、评课。

4、了解各班教学进度。

5、检查教学六认真工作。

6、组织数学组教师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

六月份:

1、检查复习计划制定情况。

第5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1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基本程序

确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计划应是通过市场调研然后再设计的。市场调研主要就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企业内部的应用调研,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各类型企业进行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针对需求现状设计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当然调研结果要经过充分论证,得到审批执行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包含多个一体化课程,每个课程由多个学习任务组成,并配有相应的教学工作页和资源包。教师接到学期教学任务时,应根据授课总课时数,确定各学习任务的具体教学时间安排,拟定切合实际的学期授课计划,报教研组审核通过后执行。

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要完善备课内容,尽可能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用具准备、教学情境设置、工作页准备、多媒体资源包的二次开发,合理编制教学活动策划表,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方案预设,同时应合理编制学习任务评价表(含自评、互评)。以Photoshop图像处理为例: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学生可能会提出的各类问题,包括应用实例、道具、工作页等。准备工作越详细,学生的理解就会越充分,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教学时间更节省,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践活动。

布置教学任务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布置教学任务要考虑到是否能够解决企业计算机应用的实际问题。例如,提出企业的活动方案,“让学生为企业新季度的服装设计一个宣传网页”。这类的任务能够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花色选择、效果图对比和画面和谐处理、选区工具、用色彩校正命令调整对象的颜色、对比度和透明度等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传递。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实现了对企业内部问题的解决。

学生实施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称为“学生实施”。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任务后,并不急于讲解解决方案,而是由学生独立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形成小组的解决方案提交给教师审核,然后由学生自由讨论执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小组方案找出是否存在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教师要对学生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既充分了解各个小组的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对学生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各学习小组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考虑到学生的课堂表现,而这种表现要以“工学结合教模式”为基础,就是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是否具备团结合作,解决问题的操作与支配能力。因此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占50%,同学互评占30%,另外的20%可以由企业专业人才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结果进行评价。

2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实施对策

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对于高校而言,必备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实践工作室、电教工作必备的一体机等、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各类软件等。同时要引入微软、SUN、思科网络、华为、Adobe等国际知名厂商的认证体系,来获得相应的专业资格认证证书,以满足当今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才选拔的要求。另外,要打造工学结合的“学习工作站”,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实行订单式培养、企业实训实习等方式来提升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学生进校后,学院单独设立班级进行针对性培养、行业跟踪管理、学院课程教育与假期岗位见习,行业主管部门还将定期、不定期地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拟安排学生假期到具体岗位上见习实习,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将从事的岗位。而这种跟踪式的学习方式也需要学校建立工作站,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增强培训效果。

总之,高校计算机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提升硬件设施建设,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都要凸显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而这种认可也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提升硬件设施的建设空间。

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校要在抓紧硬件建设的同时提升软实力,切实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其中的核心是提高培育人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提升育人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关键。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需要,多举并进,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引导、强化培训,助力高素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学校修订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对全日制研究生、职校硕士、留学研究生等各类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强化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双师”素质。

2)搭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平台。结合计算机工程师E-Learning线上平台,让教师真正成为企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改变了常规3~6个月完全脱岗的教师培训模式,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让教师每周用1~2天的时间,到最近的网络服务中心进行实践性能力培训。

3)通过培养、特聘、特岗、特邀的方式,聘请企业技师、高级技工和能工巧匠到该校任教。这种外聘的方式也是培养高校内部计算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时间快,能够解决师资紧缺的现状。

4)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制度。鉴于目前有了“双证”并不一定证明“双会”,因此可以在把“双证”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基本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教师进行考核。成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劳动部门和相关行业参加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小组,实施考核认定工作。

教学管理一体化 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生有些时间是在企业内部开展学习活动,如果采用单项目的教学管理,就会使得管理效率降低。因此,要实现两条线路的教学管理,并整合制定两个制度,实现教学管理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要考虑到学生在实验室的表现情况,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控制实现一体化管理,例如实时监控管理的主要功能:能够及时查询计算机使用的用户,还能够了解到每一位用户的位置、上机时间等。系统维护模块主要实现系统设置(权限设置等)、系统初始化、修改口令、信息的定期安全备份等功能。

2)企业内部管理。管理要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需要出发,结合生产需求,合理确定实习环节和实践内容,接纳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并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要与职业院校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制订实习计划,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设施。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保证学生的利益,同时也保证了企业与高校的信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计算机工学结合一体化管理要实现教学程序的全面设计,并保证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实现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少群.关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0(36).

第6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任务设计;课程结构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要求,即“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工学结合”已经被大家所识,其任务引领式学习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不同的学习任务,对职业能力的发展的促进程度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相统一的、智力与身心综合发展的过程,其专业课程的内容应当是从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学习任务,它包含了“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将其“教育性”要求进行“修正”的结果,但并不一定是企业真是工作任务的简单再现。

学习任务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全称为“工作与学习任务”,是职业院校能实现的学习与工作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基本教学单元。确定和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对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内容有基本设想,清除所采用的学习资源、途径和完成任务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并对学习方式、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分配有大体的安排。

《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作为我院计算机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开设于中级工第一年。我院中级工学生具有年龄偏低,普遍缺乏自信,理论文化知识接受能力差等实际情况。采用传统的章节式教学模式,学生跟随教师只是学会了软件工具的操作,但如何让学生领会软件的操作思路,并能在今后专业课的学习,与在今后实习工作中,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而使用软件的能力,即真正学会使用软件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锻炼。

二、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设计

(一)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前提

1.做好专业调研,明确岗位需求

以本课程为例,市场上的与Photoshop软件相关的书籍不下百种,对应的教学方向也有很多种,既有厚厚一本全面的手册式基础操作,也有针对CG插画、相片处理、滤镜部分、色彩设计部分的专业书籍,但以上书籍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我院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对本软件的需求。在附件中所展示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也是针对相关艺术设计专业的需求。其他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时,在课程结构设计流程不变的前提下,应做好岗位需求调研。不同的岗位工作内容与要求会有相应的要求,从而工作与学习任务的设计也应该有相应的调整,注意应首先将学习任务类型中“程序性任务”和“蕴涵问题的特殊任务”两类任务设计的有专业针对性,从而规划出相对应的“职业定向性任务”类别。

2.熟练掌握软件功能,合理划分功能模块

对于此门课程,要求教师不但应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还能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需求,熟练的划分出需要训练掌握的技能部分,将软件工具根据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以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3.了解学生特点,任务设计合理

我院教学层次丰富,含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等多层次的学生,《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多开设于中级工阶段,针对中级工在低年级开设时,对典型工作任务可以设计分解为数量较多的学习任务,以便于组织教学;针对于高级工阶段,在高年级开设时,根据不断增长的接受能力的递增,任务信息量和难度的设计可逐步增大,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则可以设计数量较少,但是综合化程度较高的学习情境,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和综合型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的《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结构设计实践

自2010年起根据“工学结合”课程的启发,我所在计算机广告设计教研室开始对部分课程进行结构模式调整,进行调研工作岗位,我作为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针对《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制定了工作任务,并根据课程设计,确定任务组合,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工作对接。课程结构设计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调研工作岗位,制定工作任务

无论哪门课程,教师如果想顺利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都离不开对课程本身的熟悉程度与对专业需求的了解。2010年起,我和教研室同事一起,积极与北京金榕达文豪广告有限公司、鼎唐(北京)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北京风尚主题摄影工作室、京科工图文广告装饰设计中心、睿希尚亿北京贸易有限公司等多家从事广告设计的专业公司沟通,进行了工作岗位与工作过程调研。并根据工作岗位,归纳出行业典型工作任务,初步确定本专业的学习领域名称。

2.根据课程设计,确定任务组合

按照胡波特(L.Hubert)等的理论,职业能力发展是一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总共分为5个阶段,即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就是通过不同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把处于低技能里发展阶段的人带人更高级能力发展的阶段。学习情境的排序根据其学习任务的难度进行,可以划分为4个级别,如图2所示,他们对应4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即职业定向任务、程序性任务、蕴涵问题的特殊任务和无法预测结果的任务。

根据专业需求与学习任务的排序,将软件学习共设计综合与基础两部分,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具体方法如下:

(1)《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为了更好的为高级工阶段的专业课进行服务,我根据各学习领域名称,安排出相对应的各项的综合任务,如:杂志设计制作杂志封面,UI设计―制作手机主题界面。此项任务类型为难度2和3中“程序性任务”和“蕴涵问题的特殊任务”,这两类任务的训练,是对复杂及技术设备和经营过程的全局性理解,是从事调节、分析和维修等较为复杂工作的基础,是围绕“工作细节和设备功能”知识展开,除涉及科学技术知识外,还常常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要完成这部分任务,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任务分析,确定问题,才能做好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因此,除了关于技术系统的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工作过程知识。

(2)将各综合任务中涉及到的Photoshop软件操作的详细工具,根据具体功能归纳出工具类型,再将工具类型根据工组所在位置进行模块化划分为四大模块。

(3)根据细化的各项软件工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安排出适合中级工学生学习的各个学习任务,这部分任务作为“职业定向性任务”,目的是帮助学生尽快了解本软件的在专业中的本质,并掌握定向和概况性知识。

通过以上三步,即:根据专业特点,软件操作特征,学生特点三部分相结合,设计安排出的《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结构设置,如附件所示。

三、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设计的实践应用反思

(一)软件操作思路的培养与提升

《Photoshop基础应用》课程结构分为“基础部分”与“综合部分”两个课题,并按课题划分为不同模块;各模块依据软件程序功能,结合技能训练从易到难,由简单操作到综合使用又划分为不同的制作任务。尤其在《课题二综合部分》,完成一个设计好的工作与学习任务,需要经历一套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最终促进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这不仅是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且要求学生将本软件的操作方式方法,进行整体化的思考和实践,运用已有知识,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通过近百个任务的训练,学生不仅仅是学会单个工具的操作,在完成课题一部分的学习训练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了Photoshop软件操作的思路,即逐步化解一张图的制作流程,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一一即使遇到复杂的案例,也可以逐步化解,完成制作,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在软件的操作。做到了教师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学习任务,通过多种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独立获得必须的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作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专业对话伙伴,要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等内部活动。

为此,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要首先照顾学生的兴趣和已经学会的部分操作经验,并协助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的计划工作。其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推动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给出答案,允许学生制订计划和控制学习过程,而不是所有都由教师确定,师生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关系,不再是制度上的支配与从事关系,而是具有感情体验的精神协调关系,可以建立起真实、接受和理解,由此而产生和谐、积极并充满活力的学习气氛。以14广告班(29人)数据分析为例,根据学院每学期评教评学数值统计分析结构图,如图4、5所示。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生在校经过3至5年的技能训练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但是离开学校并不表示离开了技能提升停止了。如何使学生离开学校与教师后,能够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自己进行技能的提升,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是在校期间应对学生进行的潜性教育。

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类型与难易程度逐步安排任务顺序,使学生可能养成使用绘图软件的思维模式,在离校后深入到某一项工作中专门使用某个软件,也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进入到软件的使用中去,为其今后的自学与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以10广告班(24人)的对比调查参考数据为例,根据学院毕业生信息数据统计分析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四)平衡学生的整体学习进度;

在实际操作类型的课程中,因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操作速度而完成任务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在实操类型的课堂中,既要保证授课班级中接受快、操作快学生吃得饱,又要确保做得慢接受慢的学生饿不着,即要激励一部分学生,保护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通过阶段性任务的制作,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创造了自学能力的条件,保证了同一课堂内不同制作速度学生的统一性。

四、结束语

第7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培养计划;知识;技能;能力;职业目标;学习情境;评估

中图分类号: G4

1 引言

目前,工厂企业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侧重于他们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看重他们是否能直接胜任所要求的工作。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由典型工作任务或项目来决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其教学还是基于学校环境的,对学生的职场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有所欠缺的。因此,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工厂、企业的工作环境,直接胜任相应的工作,就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考虑,对传统的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想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其职业目标紧密联系起来,而制定一个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就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2 职业教育的学生培养计划内容

(1)与学生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习目标;

(2)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时,能获得达到其职业目标所需的相关工作经验和理论知识;

(3)对学习效果的评估方法。这里的学习效果是要看通过实习后,学生向其职业目标靠近的程度。

学生培养计划应该说明全部基于学校的教学和基于工作现场的教学内容,并说明如何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计划中要清楚地规定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以使学生通过现场实习后,能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熟练地工作。另外,培养计划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现场实习的指导、对向学生分配工作任务的现场指导教师的工作要求、现场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的指南等。

3 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

3.1 确定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基于工作目标的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首先就要对学生的职业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决定在所选择的职业领域中就业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为了使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能满足工厂企业的要求,并向学生提供在劳务市场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职业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就必须被每一个职业群的企业所识别和承认。

要确定满足工厂企业标准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可以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即系统地收集、记录和分析企业员工在完成其工作任务时所采取的行动的相关信息,分析整个企业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环境。在建立技能标准的时候,必须深入地考虑到各种知识、技能和能力,考虑到各个技术层次的经验和工厂企业对被招聘学生的要求,特别是对工作技能方面的要求。在进行这一工作时,可以由一个专家小组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列出在这个职业中的工作任务清单以及所要求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能标准确定以后,专业带头人就可以设计总课程和相关教学方法。

3.2 排出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顺序

一个实用的学生培养计划,应使从学生比较简单的工作任务开始,通过训练使学生获得进步,最终完成学生职业目标内的所有工作。因此,工作任务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对培养计划制定者来说,是非常费心思的工作,并且要求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工作任务应该以符合逻辑的顺序排列,保证上一个工作任务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是学习下一个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3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就是设计用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包括教室内的活动、教师的讲授以及在工作中的学习。一旦学习情境设计完成,课程就可以在学校教室和实验室、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或两者相结合学习场地来完成。学习情境设计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现场指导教师要在一起讨论,决定课程中的哪一节采用哪些学习情境、在哪一种学习场所中进行教学最为合适。可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以传统教学和基于工作的学习现场互相补充的学习情境为特征的,而一个成功的学习情境取决于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以及适当地将各个独立的学习场所串联起来。

3.4 设计工作现场培训计划

在前面的分析完成后,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就可以从已确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中导出工作现场学习的目标,并就这些目标与学生进行讨论。在以后的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由工作现场指导教师按照这些目标监督和指导学生。

3.5 确定学生要完成的任务

在培养计划中应该明确基于工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并对这些任务进行分析,在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结合培养计划进行讨论,找出在教室中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在工作现场完成的学习任务之间的区别。

3.6 相关的理论――职业拓展

在基于工作目标的培养计划中,除了注重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扩展学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将从事的行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2)教授在职业环境中有效工作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技能,使学生具有在团队中工作的能力、清楚的表达能力、正确地安排个人时间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能力都应该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并落实到基于学校学习的教学模块中。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全面地将这些技能都包括了进去,那么这种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就能使学生获得在任何职业生涯中都非常有用的综合理论和职业技能。

3.7 制定针对学生的评估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定是基于工作目标的教学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培养计划中不但要说明学生将学习什么和在工作环境中要做什么,而且还必须提供一个记录表,用以记录学生完成了什么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专业带头人和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必须能够考核和记录学生的相关理论和职业表现,以评定学生在工作现场取得的成绩;而且学校为了证明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记录学生的表现也是必需的。对学生的评估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掌握职业技能上取得的进步;

(2)工作态度和行为举止;

(3)学生个人的特点。

在很多情况下,评估是安排在学习情境中的,并且工作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对评估过程都是很重要的。通常工作现场指导教师要完成对学生表现的书面评估报告,学生也要完成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估和对该学习情境的实用价值的评估。

教育培养计划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格式,但应该根据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所以,教育培养计划的修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制定的教育培养计划经过专业带头人、现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仔细讨论修改并获得学校批准后,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性文件,是学校教学和工作现场学习的指导性文件,也是评估学生向着教育和培训目标进步程度的指南。

第8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改革;“三重一高”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27-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科院校都在进行教学体系改革,但是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尽相同,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积极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本科教育内涵建设,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着力构建了“重基础、重能力、重技术和高素质”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着重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等方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构建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三重一高”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理论课程体系整合,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推动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对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的实践体系重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前工科学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落后。在实践教学过程,由于实践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和更新相对滞后,存在着重理论传授轻工程实践、重专业知识轻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问题,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培养不匹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另外,校内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落后,教师把大部分实验项目的操作方法、步骤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全按照教师指定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缺乏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任务落实不到位和教学时间短,难以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

2.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建设不到位。当前我校实践教学设备相对老化,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实践方面积极性不高,多流于形式,学生的校外实践以“放羊”式完成任务,不能达到相应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3.教师工程实践教学能力急待提高。目前我国高教师中具有“双师型”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就业,教师结构也不太合理,造成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而学校又很少为教师到企业进修锻炼创造培训条件,教师大都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参加企业工程实践的专门训练,因此导致了教师难以胜任工程实践指导工作,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另外企业导师的聘任与管理,缺乏体制机制的创新。

4.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有待完善。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很多高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制度与体系建立不健全,缺乏制度化的全过程监控,在校内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中,只要学生全部签到就能及格,很少有学生不及格,而不管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校外实践教学考核和评价中,缺少校外工程实践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和管理制度,而学生对校外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如果缺乏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校外实践更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能力,关键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行“3+1”培养模式。所谓“3+1”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经历中3年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和校内相关实践学习任务,在企业完成一年共计32周的实践教学任务,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好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培养方案、培养要求和培养规格,共同指导完成企业实践教学任务。要实施好“3+1”培养模式,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并要求实践教学条件具有企业生产实际背景,能模拟工业企业现场的实践环境,而且要建设与自动化卓越专业教学内容相关的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中心,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构建校内与校外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平台;其次要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目标,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自动化专业企业实践教学标准、行业标准与实施方案,将企业工程设计项目纳入毕业设计任务;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包括校内实践和企业工程实践的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改革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

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培养标准,搭建校内外软硬件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具有我校“重基础、重能力、重技术、高素质”的“三重一高”模式的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应充分考虑哪些教学环节需要加强,哪些教学内容需要整合更新,并按照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符合国家通用培养标准、行业培养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原则,实施知识、能力和素质模块化教学体系。首先要建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软硬件平台,包括加强校内实验室硬件建设、完善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开放、建设具有工程技术应用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其次是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我们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具有“三重一高”特色的基本技能训练―综合应用训练―创新应用训练―工程应用训练阶梯化“四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学生通过不同的阶段分层次、递进式培养。该模式突出能力培养,将创新教学贯彻于整个过程之中,并密切跟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始终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

五、实施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方案

构建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新体系,实施“三重一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达到培养目标,关键是校内外实践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是否得到落实,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必要的保障体制、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推动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1.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根据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和实施标准,加强校内实验室硬件建设,增加面向卓越计划的专业实验室硬件经费投入,实施校内实验室设备、时间和器件开放,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率;引进与卓越计划相关企业的人才资源和生产设备,模拟现场工程环境,合作共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室,合理使用我校电气控制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和电工电子省级示范实验室平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搭建具有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课程项目设计、毕业项目工程设计、创新训练和学科竞赛等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整合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编写合理的企业实践教学教材,并将自动化专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融合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减少认识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按专业培养方向,设置相应数量的工程性和创新性实践项目,实验室采取全开放和网络化管理,建立电子元器件库,为学生在校内完成电子产品实物制作实习提供平台,学生可在校内完成实物制作,由专业指导老师设计与工业背景相关的小课题;将企业的工程项目纳入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在企业设置自动化卓越计划专业多个方向的企业平台课程模块,包括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和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模块,形成具有产学研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内容进行答辩和模拟考试,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在企业工作背景或锻炼经历的教师才能承担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班的教学,从学校分配来的专业教师须到对应企业顶岗实习工作一到两年,提高新进教师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教师的专业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跟踪自动化专业学术前沿,掌握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大型企业决策、独立承担企业技术服务项目和参加企业项目设计开发。通过多项措施并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自动化专业卓越教育计划培养的实施。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在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基础上,制订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学生课外培训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实习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学生自主项目管理制度、教师的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六、总结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培养工程教育领域高质量人才的必经之路,我们将以“校企合作、过程监控、师生共同参与”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突出工程过程特色,紧密围绕学校“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前瞻性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服务学校和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吴才章,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011,(12).

第9篇:教师业务工作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服装款式设计 淑女装设计

一、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服装款式设计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工作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过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制订计划、找出关键问题、实施计划、评价、拓展。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对学习环节进行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讲,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服装款式设计是在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第4个学期的课程,学生面临下厂实习与就业双重压力,此课程尤为重要。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工作模式,更快地融入服装企业的生活文化,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二、以淑女装款式设计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内容

《服装款式设计4》是服装设计与制作高级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完本次课程后,学生可以应用淑女装设计元素进行淑女风格服装设计。此次课程的开设是通过广州服装市场调研,与企业专家进行访谈,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提取而获得,是广州女装企业中最常用到的任务之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根据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技能需求与教学计划要求,我们将服装款式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初中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1、2;高级水平层次,服装款式设计3、4。其中,本次课是高级班层次的学习任务二《服装款式成衣设计――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其中的参考性学习任务:为“淑女屋”服装品牌设计开发下季度春夏新款。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确认市场调研对服装款式设计的重要性,查阅淑女风格服装的相关资料,正确编制淑女风格服装工作计划,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对教学内容做如下处理:以《开发“淑女屋”服装品牌下季度春夏新款》为学习任务书,指引学生实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目的。

1.服装款式设计――淑女风格款式设计的选题意义与价值

本课程开设时间是第4学期(服装款式设计4),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面临就业,但是现在的设计能力还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同时,在珠三角地区淑女装占整个女服装企业的60%。因此本次课程,以淑女风格服装款式为例,通过元素提取法、魔法盒教学法等多元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淑女装某一局部设计,理解淑女风格设计。为遵循现代服装企业文化内涵及企业设计部门的开发要求,促进学校学习与实际服装企业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由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淑女装品牌专卖店,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制订学习计划并通过小组讨论做出决策。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动手完成教师所给的学材,动手设计制作出具有淑女装风格的领子。教师评价提取淑女装设计元素是否运用到款式设计中,及绘制服装效果图是否与淑女装款式风格相符。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物品进行归置,填写活动评价表,提交手工完成的设计作品,进行展示与评价。

2.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学策略设计为“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运用服装企业设计部情境再现,采用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进入工作任务之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班分组的教学组织形式,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追求学以致用,工学一体的课堂,同时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制订计划。小组沟通决策,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检查与总结提升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采用课件辅助教学以企业工作流程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环节,来体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三、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实例――淑女风格款式设计

1.教学活动一:明确工作任务、组建小组团队分工(课时讲授10分钟)

首先引入项目教学法课题,教师播放“淑女屋”服装品牌走装秀视频,时长约3分钟,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谈谈观看视频的感受(如服装风格、元素、色彩等),学生回答问题(互动环节)。其次,教师进行课程介绍,服装款式设计课程是款式分类与设计,主要从美学原则、构成、设计过程、分类设计、表现形式等几方面讲述了服装款式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含创意设计与成衣设计。淑女装设计为成衣款式设计的一个环章节。本章节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用时2个学时,从分析到计划、再从提取设计元素到动手设计制作以及最后的整体绘制时装效果图。整个过程参照了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深入设计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逐步掌握“淑女装设计”的技能。另外结合综合评价,对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其发挥各种社会能力(如团队合作、表达能力、设计绘画水平、策划能力等),更好地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最后,考核方式为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60%+作业(绘制淑女服装效果图1套)40%。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任务书,了解工作内容及工作要求,通过情境描述模拟服装公司设计部(淑女屋)――进行淑女装设计(部件)。公司要求设计师根据下季度流行趋势,设计淑女装,并制作出符合淑女装的一个服装部件,与客户联系,得知客户要求产品时尚、符合市场需求、体现淑女装设计元素。

2.教学活动二:淑女风格服装信息收集与整理(课时讲授10分钟)

项目教学法学习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运用网络收集淑女装电子图片、书籍纸质信息材料、淑女装相关视频或市场调研拍摄照片等资料,完成信息收集。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收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提供可展示的信息,将收集成果以资料总汇、数据图表等形式整理出来,以便于后续的对比分析。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采用举例法、类比法等方法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类比。最后,各学习小组展开并提交本组的“信息搜集表”,并根据任务实施过程要求,按照信息收集分工计划完成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可展示的信息收集成果,并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针对性以及信息收集和整理、类比等情况。

3.教学活动三: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10分钟)

在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设计元素(关键性问题)这一教学活动中,决定这次项目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两点。其一,淑女装的范畴与淑女装的含义和特征、消费对象。其二,教师引导学生课堂游戏――魔法盒教学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的提取。魔法盒中放着各种服装面料色卡、钉珠、烫钻、珍珠、蕾丝、花边、柳钉、撞钉、工字扣、四合扣、铁链等辅料。学生在魔法盒中随意抽取物品,说出是否符合淑女装风格。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访谈的形式对整理后的信息进行反馈与讨论。小组成员其中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全局,其余为讨论小组成员,通过“魔法盒”的教学活动,从中提取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展示魔法盒游戏活动成果,根据魔法盒游戏的活动成果把提取出来的设计元素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在表格中。

4.教学活动四: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课时讲授15分钟)

在此教学活动中,学生处理提取设计元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制订淑女风格服装设计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讨论,根据前阶段分析结果,思考并解决淑女风格服装设计元素出现的问题;针对淑女装风格服装的领子选取设计元素;每个同学根据关键问题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的淑女装风格服装设计工作表;依据制订的工作计划找相关的淑女装风格服装知识,对不同系列进行分类。综上所述,各小组需要提交“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计划书”给教师,师生共同评价完成正式计划,教师点评学生制定技术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并要求计划与实际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并讨论,根据前阶段的分析结果,思考影响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并形成文字张贴在张贴板上。在上述内容完成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制定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填写工作计划。

5.教学活动五:按照淑女风格服装(领子设计)工作计划表,动手设计出淑女风格服装领子实物(课时讲授35分钟)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说明工作要求选定几种设计方案,拟定计划,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动手设计,切实动手执行设计方案,避免浪费时间。设计方案要求版面书写工整,领子制作美观、精细。组织各个学习工作小组,认识设计制作淑女风格服装衣领。在教师的安排下,学生进行抽签,每组由组长代表,随机抽取魔法盒中的简约系列、洛丽塔系列、田园系列其中之一,按照抽到的系列制作淑女风格服装的衣领。接下来,同学们进行魔法盒游戏。魔法盒中有花边、蕾丝、珠片等一些淑女装的设计元素,也有一些其他的辅料。上一环节获胜的小组(元素提取准确的小组),组长有优先获得选取魔法盒中的设计元素的权利,这种优胜教学机制可以增强每组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发放领子模板,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修剪领型,选择自己所需的工具、材料、杂志等,每组组员对选取的设计元素进行淑女装领子设计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在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握淑女风格系列的设计特点。最后小组评选出1个最好的进行班级PK,选出获胜的小组,把完成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书面卡纸进行张贴,归纳总结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鉴赏讨论各自做好的淑女风格服装衣领与抽签抽到的系列是否相吻合。

6.教学活动六: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课时讲授10分钟)

本课程的最后一阶段为评价环节,完成淑女风格服装款式设计展示与评价。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进行打分评比。以第一组为例,学生把第一组设计作品进行解说、模特展示,2~5组组员分别进行评价,评价完成之后组长算出第一组每一位同学的平均分(10分制),2~5组以此类推。然后教师点评1~5个设计组中具有亮点或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评价课程要点。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工作成品及自评,每个成员上台介绍对淑女风格服装设计的认识,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成员之间互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完整、整体效果突出的作品。教师作为设计总监对设计师进行整体评价。淑女装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调,款式含蓄,整体简洁,局部细节装饰,强调繁复有序的精致,面料讲求柔美、舒适、有质感,工艺考究,注重整体搭配。一方面学生通过PPT和展板等形式展示每组淑女风格服装的设计情况,组长记录组员动手设计过程中的评价意见,教师对每个作品给予评价意见;另一方面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各小组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点评知识点的执行情况,分析作品与要求是否相符,各小组成员提交修改完善好的设计作品给组长,教师对全班各个同学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评价,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公开点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各个组员根据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建议,对个人的材料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项目教学法在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学业评价总结

通过服装款式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风格元素提取的方法并动手制作出符合相关风格服装部件。元素提取的设计方法是一种学习服装款式设计的技巧,通过服装风格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对其他服装风格设计元素进行提取。教师通过指导提取的设计元素,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动手设计制作更好地掌握这种设计风格。本课程的学习,全部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引导一起动手,积极动脑。整个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在教师设计的游戏教学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整个课堂的最高点。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五、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总结

1.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不足

工学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工是指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完成符合企业风格的服装款式并成功开设订货会;学是指学生学习的过程,完成培养掌握技术技能并且具有综合职业素养的学生的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成功之处:教学每一个环节中,都插入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游戏以小组之间竞争的形式完成,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与改进之处:深入走进企业,让课堂教学与企业工作完全结合,让学生身临企业工作的真实场景。

2.服装款式设计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课程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对问题式的话题讨论参与思考发言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之后要求发言回答,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进行此项教学手法的尝试,尽量提供学生身边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有话说”,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而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听到有教师说:“学生坐着不动、懒,教师辛苦地传授完知识,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用心、动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快乐地学习。有时笔者也会遇到一些学生“坐着不动,懒”,笔者会课下跟他们聊天,找出原因。通过总结,笔者认为大多数学生想学习,喜欢这个专业,而不想“动”的原因可能在于教师没能为学生创造思考表达的氛围。

参考文献:

[1]辜东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