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对传统文化的总结精选(九篇)

对传统文化的总结

第1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一)现代室内设计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作为社会中的成员,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行为必然会受到社会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化室内设计领域,往往有些思想“前卫”的室内设计师主张抛弃传统,打造全新的设计观念,以提升现代室内设计的独特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虽然这些设计师反对传统设计和某些装饰观念,但其依然在设计过程中留下了传统文化的痕迹,在不经意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洗礼。这种不脱离传统文化的室内设计主要是由于古往今来设计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往往会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室内设计师的思想和灵魂。

(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的渊源

某种程度上讲,室内设计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又是室内设计的渊源。从纵向角度分析,任何社会时期的室内设计都与当时的生产力紧密相连。室内设计装饰的素材往往自于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然后由设计师根据自身的丰富经验进行加工。从横向角度分析,室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往往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并且有着自身特定的精神文化内涵,是对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描述,是不同审美、价值观念的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而传统文化是室内设计艺术的源泉。

(三)室内设计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思想和文化往往通过媒介进行传播。在进行多种风格的室内设计时,一方面,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与审美观念会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设计作品会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民族传统文化也会借助“室内设计”这一媒介得到充分传播。也就是说,每一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在作为传统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其自身又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借助室内设计这个媒介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产生深远影响。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除了满足人们对其使用功能的需求之外,还应该为满足人们的视觉艺术审美需求做出努力。现代室内设计研究的对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围合面及其内含物,并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结合业主对多样化的美观需求,将室内设计分为居住和公共建筑设计两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体现,将传统文化作为室内设计艺术的根本理念,使其反映出一个民族和当代社会的精神,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需求。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科学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设计既要传承文化,又要体现当代社会的特征,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艺术完美结合,并且和谐统一,是当代室内设计的职责。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

(一)总结整理

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比如在传统图案设计中,如果直接运用那些寓意过于复杂的纹图,可能会让受众难以理解,因为过于复杂和晦涩的纹图不利于被人们所接受,因此需要总结整理。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审美追求,可采取“中庸之道”,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多样化风格相互融合,使用总结整理的方法,突出整个设计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当代社会精神文化的魅力与内涵。在设计室内灯具时,为了使整体风格突出,可提取传统图案中的纹样与色彩,并进行总结整理,加入一些传统装饰元素和现代装饰风格,这样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图案独具匠心的一面,而且还能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突出整体设计风格的主题。

(二)直接运用

与总结整理法不同,直接运用法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直接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突出整体设计风格与主题。简言之,就是对室内设计空间中的家具、陈设从传统文化元素的种类、装饰符号、传统色彩和题材等反面进行直接运用。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例,设计师可以将中国红、中国画、明式家具等具有中式风格的传统元素提炼出来,直接与现代风格进行有机结合,相互通融,使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在运用此种方法时,需要考虑到适度的原则,否则会给人繁冗复杂之感。

(三)凝练升华

此种方法往往对于室内设计师的要求较高,是对于传统文化的运用比较高明的方法。凝练升华需要设计师充分了解传统元素,根据建筑和室内空间的特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将可用传统元素进行分解,从而达到凝练升华的目的。要使传统构件布置统一、风格突出。如果直接将传统装饰构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往往会给人累赘、堆砌之感。为了营造现代中式风格,满足现代人对美的追求,设计师可以将构件元素的材质、结构以及色彩进行创新,使其凝练升华,更加完美地体现中式风格与时代特征,并反映出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

三、结语

第2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符号;景观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165-01

一、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世代相传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等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从静态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文化总和,从动态上看,它还包括从过去传承下来的至今还存活于我们内心深处发挥影响的那些习惯、伦理、方法和文化心理。因此,传统文化符号即为能承载这些文化意义的媒介,表达传统文化信息和意义的语言或非语言的符号。

二、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于景观设计中的意义及表现方式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重视对于城市特色个性的塑造,归属感和新鲜感缺一不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过去曾历经辉煌的旧有城市景观格局可能在新的社会发展秩序下无法生存。但人们对于过去的城市带给他们的美好回忆总不能简单地抹去。对于能够唤起美好回忆的事物充满感情,希望过去的辉煌不仅在史书中可见。

(一)传统形式的抽象、简化

当我们只是需要一个形象的、简单的整体概念和意象时,传统形式太过具体、繁琐,细节意义无需表达,因此。我们就把整体形象抽象和简化,只留一个视觉外轮廓或者简化的形体。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传统形式有可能是引用它的意义,也有可能只是用它代表某个时代的文明,又或者仅因为视觉上的样式美。

(二)视觉轮廓抽象

在对传统文化符号抽象时,引用从某个典型、常见的视觉角度观看景物叫留下的轮廓剪影,以这个轮廓剪影代替整个文化符号形体。该剪影有可能是某个美观的、主要的轮廓,也有可能是从某个常见角度观看留下的透视剪影。总之,此时是通过用景观空间组织中“面”的元素来表现传统文化符号的整体形象。整个过程可以称之为 “体――轮廓――面”,即由景观形体抽象成轮廓线,再转化为景观空间的面。这种方法虽然受制于表面形式,无法表达景观的深层空间内涵.但是比较直接、明了,更便于引用。

(三)形体抽象

保留了传统文化符号的整体形状.但把一些繁琐的细节,或者反映不适合当代价值观念的一些内容去除,通过一些现代的手法、技艺或材料加以体现,使之成为符合时代文化观念的景观,但同时它又使人时刻的陷入对历史、对传统文化的遐想中。该种方法便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符号形态的整体把握,了解其中的空间内涵。我们可以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抽象表达。

1.形体概括:它主要是指对传统景观形象进行整体上的形态把握,不去留意部分、细微的地方,运用一个简单的形状组合来代表它,表现出传统的形体特色。如上海市的金茂大厦,就是中国古塔层层内缩,檐口处往外挑,顶端形成尖塔。

2.形状的抽象。可看整栋大楼分成几段逐渐的往顶端收缩,每两段的交接处有些微往外凸,顶部更是如窄塔形状的层叠缩小成一尖顶形。

3.结构简化:指保留传统文化符号的形体,把内部结构简化,去掉复杂、繁琐的细部构造或装饰,使之体现出简清、明快的结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传统景观的空间、结构特色。

(四)对体现传统文化符号表达意义的特殊手法的引用

在传统园林文化中,对传统中的“地花”的引用,人们通过在地面上运用卵石、碎瓷片等铺筑出各种具象或抽象的民间图案来表达人们的某些祝愿、祈福的愿望。在现代,人们运用相同的方法发展出各种图案,采用多种材料来表达相似的目的,甚至也有一些只是作为地面上的平面装饰。

三、结语

历史的传承不一定是现代化的绊脚石,意象美在现代标志中的传承体现了民族理念的复兴。当然,对传统的全盘照端与全盘接受西方现代化的态度一样不可取,中国现代标志设计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精髓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形式。一个地区想要发展物质文化,如果不了解自己的过去,不了解本地区各种历史经历、经验、教训,是很难使得自己的物质文化在本地区更大发展及繁荣,回顾历史、总结那些可以引起自豪的地方,那些特点、特长,从中获得前进动力。

第3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1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为了丰富全体同学的生活,同时让广大同学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融融氛围,加强各中队的团结意识。9月22日下午,沙溪镇虎逊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难忘今秋”的庆中秋节活动。活动将本着“相互关怀,快乐和谐”的宗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与,使虎逊学子都能过上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活动首先进行了“佳节中秋时尚过,资源回收利环保”回收月饼盒活动的启动仪式,由大队长向全体师生宣读了倡议书。仪式后,庆祝中秋节活动正式开始。活动以各中队为单位开展,一、二年级同学进行了猜灯谜比赛,活动场面热闹,一年级小同学认字不多,由老师读谜语来抢猜;二年级同学在挂满谜语的彩条走廊各显神通。三、四年级的同学在各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剪纸活动,主要进行剪灯笼的比赛。五、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了制作灯笼的比赛。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时,由高玉璇校长为组长的活动评比小组深入各比赛场所,对各中队活动进行评估。评估小组按照评估要求,经过严格地评比,五(1)中队、四(2)中队、二(1)中队荣获活动组织奖。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比赛后,全校师生集中学校大堂进行了展示会,同时对获奖中队以及各中队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当获奖队员拿着自己的奖品(一个精美的小灯笼和一个精装月饼),喜笑颜开,陶醉于欢乐海洋中。活动在优美的歌声和全体师生的祝福声中结束!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全校师生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参与整个活动中,使活动得以圆满成功。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虎逊小学全体师生会展现出更加精彩的一面!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2为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活动,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根据市区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中秋情浓意更浓”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区教育局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各班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

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民族精神代代传”志愿服务活动。

师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向居民们宣传中秋文化、中秋习俗,弘扬民族精神,并为大家带去了中秋祝福、国庆祝福。

3、举办迎国庆、中秋手抄报展评比。

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国庆、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3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五月十五前夕。

三、活动地点: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 :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各班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对班上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中秋慰问活动,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慰问。

积极参与社区联欢、市里组织的中秋文化庙会、民俗文化展、中秋赏月等活动。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4中秋节期间,为了切实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我校认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真对待传统节日、由衷喜爱传统节日,传承节日文化。

一、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丰富教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位置。召开专题会议对本次活动作出了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任务,并制定了专门的活动方案。

二、宣传引导有力。学校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切实加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热爱民族传统节日、参与民族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在教职员工中内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大力营造节日气氛,扩大了传统节日的社会影响,使“我们的节日”更加深入人心。

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按照活动方案,学校在节日前后开展了两大主题文化活动。一是“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中秋文娱活动。学校派罗先进、刘海蓉老师参加了步行街广场的中秋节大型文娱表演,并组织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引导人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情感。二是组织工会干部看望慰问离退休老干及困难教师,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他们一起吃月饼、话家常,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是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活动,丰富了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文化生活,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热情。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5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按照教育局的文件指示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株洲市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结合中秋节浓厚的文化内涵,我校于9月24日-10月7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营造节日的氛围

学校按照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及时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并利用班晨会课、黑板报、广播台对学生进行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以及新中国成立x周年、改革开放x多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3年级主题:传唱优秀童谣,4-6年级主题:中秋诗文朗诵会。低年级由班主任或家长搜集有关中秋的童谣,中高年级搜集有关中秋的诗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唱童谣,吟诗咏句,通过诗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让学生阅读赏析、积累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线,利用团队、班级这两个平台,抓住重大节日活动,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秋节前后,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节日的氛围,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表达了浓浓的爱国思乡情怀。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

1-3年级以绘画为主,4-6年级以手抄报为主。活动中孩子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孩子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最终,在各班上交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评出了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知道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传统佳节的风俗,让全体师生在度过中秋民族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给他们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第4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1

  按照xx宣发[20XX]4号《中共xx区委宣传部关于开20XX年迎新春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为进一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体育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我社区在春节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社区领导高度重视这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接到通知后我社区立即组织召开两委会议,专题研究活动,围绕宣传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二、广泛宣传,参与积极。

  为了使这次春节文化活动深入民心,我社区采用横幅及宣传栏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群众喜欢的节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

  三、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此次文化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以下几个节目:

  1、组织腰鼓队表演。于春节期间组织社区腰鼓队在社区广场表演了腰鼓秧歌等民间活动,营造出热烈欢腾的节日景象。

  2、精彩文艺表演。激情的演唱、诙谐的小品、令人叫绝的蒙古族舞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表演的手语“感恩的心”、充满活力的韵律操和丰富多彩的互动游艺活动,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深受社区居民欢迎。本次活动邀请了本社区企业负责人、退休老干部及社区孤寡老人等参与,为辞旧迎新拉开序幕。

  3、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春节期间我社区组织了广大社区群众举行了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使广大群众在参与的同时身体得到了锻炼。此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社区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社区群众之间的交流,为全社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上级部门支持引导,动员群众参与,进一步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开展文艺、体育等活动,促进我社区文体活动的长足发展。

  xx社区

  xx年xx月xx日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2

  为继承发扬中华传统节日优秀文化,校团委要求我校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我校组织的“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各团总支会议对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下发了主题系列活动的文件,精心组织,把节日活动与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我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精心策划,丰富内容

  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民族特色,在各地呈现不同的特色。旺苍中学围绕春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等主题,结合实际,遵循简洁可行、就近方便、力所能及的原则,主要策划了以下五项工作:

  1、寻找经典活动。利用寒假期间,让学生寻找关于旺苍文化的优秀历史典籍,围绕春节文化内涵,通过收集“春节的由来、春节风俗习惯、春联的起源和意义、家乡举行的风俗活动”等,开展“红色经典赏析”等活动,让广大学生积极参加,深刻领会,增强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喜爱,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2、开展公益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3、让学生认真记录自己的节日生活,结合寒假作业,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搜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参加节后组织的各类评选活动,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

  4、组织社区调查活动。让学生进行社区建设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旺苍大地上的巨变,增强对社区的思想感情。

  5、进行一次“我所认识的低碳生活描述”活动。

  三、强化措施,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传统大节,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放假前,学校召开专门会议,开展了春节传统习俗扫尘、祭祖、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春节文化内涵宣传,增进了广大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各位教师、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发挥其作用,分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积极开展春节文化宣传,弘扬春节民俗传统,倡导文明过节、勤俭过节。

  2、制定计划,合理安排,确保每位学生将此项活动落在实处。放假时,每位学生都按照学校要求,制定了计划书和时间表,确立了活动办法,使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

  3、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春节期间,各村活动小组开展了以扶老助残、社会治安、文化服务、环境卫生为重点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残疾困难户、贫困户及敬老院、福利院提供帮助、进行慰问;结合春节“扫尘”习俗,组织居民整治卫生死角,维护社区公共环境等。

  本次主题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和树立了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区春节过年活动总结3

  20xx年新春期间,通泰门社区按照几江办事处有关工作安排,围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认真制定《通泰门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做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春节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系列活动,使社区广大市民度过了一个安全健康的新春佳节。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定工作方案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是人民群众最为看重的一个节日。如何让社区居民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佳节,引导和推动全社区文明过节,健康过节、安全过节,是我们社区本阶段的主要工作。社区按照几江街道有关节庆活动的工作安排,认真制定《通泰门社区“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方案》,精心策划,科学分工,确保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送温暖”活动

  (一)开展扶贫慰问活动。春节前,社区走访贫困低保户20户,特殊困难户5户,送去肉、油、白面、大米、白糖等春节慰问品。

  (二)开展拜望老党员活动。社区党委组织社区“两委”人员及支部部分党员拜望社区老党员,向他们汇报一年来社区的各项工作,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和20xx年对社区工作的要求。

  (三)开展看望留守儿童活动。社区通过摸排,弄清春节期间父母不能回乡探望儿女的留守儿童,在春节过后,元宵节前,分别对13户父母未能回家团聚的留守儿童进行看望,送上元宵饺子和100元慰问金。

  (四)开展送春联活动。春节期间,我们向贫困低保户、军属、烈军属、老党员等送上春联和慰问年画,给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和社区祝愿。

第5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于最新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根据区文明办的有关通知的精神,深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局领导高度重视,集思广益,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

  为确保此次七夕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局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对七夕节活动进行总体部署,并制定了活动方案,要求各科室以深化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突出认识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突出营造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氛围的具体要求,全面推进我局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二、具体活动情况

  (一)开展“爱在七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结合“在我们的节日”期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我局党委印刷了“迎七夕、诵经典”文学小册子,并对全局干部职工及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发放,要求各科室组织诵读。活动陶冶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的情操,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们在诵读经典中受到中华情爱文明的熏陶,续写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新故事。

  (二)开展爱情文化活动

  在七夕节来临之际,我局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观看“七夕”节期间民俗表演团体、民间艺人在我区各地举办的各类传统工艺和七夕民间技艺表演。鼓励干部职工参与节日期间组织的歌舞晚会,活跃了单位气氛,促进干部职工间的有效交流,增强了团队战斗力。更让干部群众充分感受节日的浪漫气氛。

  (三)开展“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

  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七夕”文化内涵,突出“爱情忠贞、家庭幸福”的主题,我局精心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七夕传统节〃共植爱情树”活动。组织局干部职工及其配偶,共20对夫妇代表在局花园内进行植树活动。为我局环境增添绿色气息的同时,为人们作出了高尚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典范。

  在本次活动中,我局充分利用传统节庆日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倡导文明和强化作风的.热潮,更是承七夕文化精髓,扬民族传统底蕴。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奋斗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关于最新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下班了。我和同事(道长)匆匆吃过晚饭后就往今天活动目的地“驼峰客栈“飞快地赶去。去到那里一看,想不到已经有8、9个人已经先到了。人未坐下就收到了易卜拉欣.强哥为大家准备的红玫瑰两只,心里为之十分感动:“强哥为大家考虑的真是周到啊”!

  快8:20了,人是越来越多了。一数,竟然已达20多个哦!在随后的时间里,又接着来了4、5个,使得总人数达到了27人(其中美女19位,帅哥8位)。想不到我第一次组织活动就来了这么多人的捧场,真是激动不已!由于人数很多,三个桌子不够坐,大家不得不重新转移到天台上去。三张两米左右长的桌子还显得拥挤了些!正如思远说的:咱们的群是一呼30多应啊!

  游戏正式开始了,“道长”首先被推选主持接龙游戏。两轮后,小强接着开始主持传统游戏“杀人”,两回合下来,“赛义德”竟然被大家活活给“冤死”了,真正的杀人老手“阿穆”却隐藏的十分深,一直没被缉拿归案。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一回合“阿不杜拉”就被大家抓获了!作为对“杀手”的惩罚,被抓获者在大家的鼓励下向在坐的一位美女送上一朵玫瑰花!

  人多力量大,点子也多。在大家的提议下,我们开始玩一种传统游戏“冒大险”。这一提议可就热闹了。“臭豆腐西施”在游戏中被抓了手被惩罚了,她用天津方言给大家绘声绘色地朗诵了诗歌:“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其实那不是云,那是一朵朵的大棉花”,她的话音一落就引得了大家的一阵捧腹大笑;马莹(女)给大家表演了“街舞”;“蓝梦”被罚带领大家表演了“感恩的心”。好戏真是接踵而来:就在2006年农历的7月初7夜里,“昆明回族四大才子”诞生了,小强、赛义德、阿穆、马云,四个人在玩游戏时被抓住了。作为惩罚,四个人为我们表演了06版的“唐伯虎点秋香”。四大才子屁股扭扭,脖子扭扭,猫步也走的不错,惹得大家捧腹大笑。在精彩绝伦的表演中,马云(男)还友情客串了一回“如花”;“南儿”被罚教三个大男人表演傣族舞,“南儿”优美的舞姿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但遗憾的是三个男人学生表演得和打太极拳差不多,但同样也获得了大家阵阵的掌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兴致越来越高。20多个人在天台上玩起了昆明的传统游戏“城门几丈高”,把今晚的活动推向了高潮!(不懂“城门几丈高”游戏的朋友敬请观看昆明电视台“街头巷尾”节目,谢谢!)此时的我们仿佛回到了天真无邪的童年,整个人都被快乐包围着…………….

  时间过的真快,不知不觉已凌晨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驼峰客栈”。

  此次活动在本人的倡议下得到了易卜拉欣.强哥哥的鼎力支持,“春天花会开”美女的友情相助,以及各位同胞的积极参与才留下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在此对各位同胞表示深深的感激!

  期待着来年的七夕…………..

  关于最新情人节活动总结范文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青年男女最为重视的日子。社区举办这次七夕节传统文化节日活动,主要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积极营造和谐社区、家庭幸福的生活环境,并且树立广大青年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社区开展的活动总结如下:

  第一是围绕“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社区成员在支部书记带领下,组织了部分青年男女参与此次活动,活动内容有:诗朗诵、情歌对唱、观看古代七夕爱情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等。

第6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就业指数:结构与强度;科教文卫行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就业是连接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机会的重要桥梁。我国人口众多,劳动资源丰富,但资源相对短缺,就业问题是困扰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最大难题之一。

指数与矩阵下的结构与强度是研究就业的两个重要指标,就业结构反应行业的就业比重,而就业强度反应的是行业稳定性,二者用于衡量就业缺一不可。传统就业率用于反应就业结构一直以来被大家所接受,而总和就业率这个用于反应就业强度的指标却一直被忽略。

一、天津市科教文卫行业概述

(一)2003年天津市科教文卫行业就业景气矩阵

其中,系列1表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系列2表示教育,系列3表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系列4表示文化体育和娱乐。

从2003年的就业景气矩阵中,我们不难看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和文化体育行业无论是传统就业率还是总和就业指标,都呈现偏低状态。2003年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传统就业率为1.5901%,总和就业指标为0.6575;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传统就业率为1.439%,总和就业指标为0.599391。同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个层次的教育行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其传统就业率和总和就业指标均较高。其中教育行业分别为4.5745%和2.25080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传统就业率为3.9098%,总和就业指标为1.707699。

根据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

1.2003年天津市科教文卫四个行业在传统就业率和总和就业指标上趋于一致,说明这四个行业的就业情况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的作用不大,就业的结构与强度也呈正相关,即就业结构越大,就业稳定性越。

2.2003年天津市的科教文卫四个行业得就业情况不尽相同,其中教育行业传统就业率和总和就业指标最高,说明该行业的就业人数占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是四个行业中最大的,另外总和就业指标体现的就业强度表明,该行业的就业稳定性也高于其他三个行业。

(二)2008年天津市科教文卫行业就业景气矩阵

2008年科教文卫行业就业矩阵

其中,系列1表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系列2表示教育,系列3表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系列4表示文化体育和娱乐。

从2008年的就业景气矩阵中可以看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和文化体育行业变化不大,依然出于矩阵的第三象限,呈现偏低状态。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传统就业率为0.629%,总和就业指标为0.256016;文化体育行业传统就业率为0.814%,总和就业指标为0.375704。

不同的是,教育行业和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就业情况在5年的时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从第一象限移动到了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交界处。其中,教育行业的传统就业率为2.4961%,总和就业指标为1.01199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传统就业率为2.5562%,总和就业指标为1.052609。

根据2008年天津市科教文卫四行业就业矩阵,可以看出:

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和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就业情况较差,传统就业率以及总和就业指标偏低。教育行业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相比以上两个行业,就业情况虽然相对较好;

2.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行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在传统就业率及总和就业指标上趋于一致,就业结构和强度均偏低,即就业人数比重小,行业稳定性差。

3.其次,教育行业及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行业的传统就业率和总和就业指标不一致,其中,传统就业率较高而总和就业率偏低,因此处于矩阵的第二、三象限交界处。

二、天津市科教文卫行业就业景气矩阵变化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建国60年以来,天津经济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沿着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进。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从以粮为主的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沿海都市型农业;从以轻纺工业为主的传统制造业,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从技术基础薄弱的传统服务业,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

根据天津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3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47.6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9.66亿元,第二产业1245.29亿元,第三产业1112.71亿元;2008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54.38亿元。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1.93%,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21.07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0.13%,增长1 8.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0.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37.94%。增长14.7%。

2003年以来,天津市第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略有下降。从图表可以清晰的看到,目前天津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仍处于“二、三、一”结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仍最大,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完成。

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本文所研究的科教文卫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在产业结构演变进程中属于知识产业,因此,在第二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天津市,科教文卫四行业的就业结构与强度相对偏低,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天津市经济形势分析及科教文卫事业发展。

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在严峻考验面前,天津迎难而上,科学发展,发展速度逐季加快。从2007年8月起,天津相继启动总投资4358亿元的80项工业重大项目,至2008年底,已建成投产三星电子扩能、天铁热轧板卷和冷轧薄板、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等20个项目,新增产出1400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大型新上项目拉动天津市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

科教文卫事业属于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产业,但其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很小,天津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未能兼顾到科教文卫事业,使其保持同样高速的增长率。

(二)劳动力因素

2008年,天津市劳动力资源人口达987.97万人,社会从业人口647.32万人。天津市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一个高劳动力人口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阶段,也就是人口学家常讲的“人口红利”期。“十一五”期间的劳动力供给趋势与劳动力资源基本一致,保持持续上升势头。随着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给经济增长带来“红利”的同时,也给天津市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三)行业特征

科教文卫这些行业均属于提高居民素质和文化水平的部门。“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经济发展迅速,GDP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而科教文卫这些行业的就业比重仍然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天津市这四个行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这些行业长期以来由政府免费和以福利的形式提供,政府财力有限,制约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三、结论

(一)天津市科教文卫四个行业的结构与强度基本保持一致,在就业矩阵中处于第一和第三象限的位置。说明这四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就业比重大则相对的其就业稳定性就越大,反之,就业比重小则相对的其就业稳定性就越差。

(二)自2003年以来天津市经济迅猛发展,但从产业结构来看,仍然属于“二、三、一结构”。第三产业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但自2003年以来,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而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一现代型服务业一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演进。

(三)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天津市2003年以来劳动力资源的不断增长导致天津市劳动力供给数量也日益增加。大量的新增劳动力与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就业的结构与强度。

参考文献:

第7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正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中学生从心理上逐渐走向成熟,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自主性不断形成,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模式,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新途径,大胆尝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改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必要而且是可行的。

一、指导思想

致力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总体设计

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载体,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为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昂扬的气概、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的追求,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三、意义

1. 理论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制定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并于2014年3月26日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纲要》指出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地理、数学、物理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研究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标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2. 实践意义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令人满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与宣讲。这是当前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二是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到位,对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对教学环节缺乏整体设计,课内课外无法衔接,导致课程门类孤立化、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现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实施原则

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4. 实施目标、实施内容、实施重点

(1)实施目标

①通过本课题的实施,达到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

②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文化渗透与课后活动中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内外的协调,拓宽学习运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提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实施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等。

(3)实施重点

本课题的实施重点是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取方法和策略渗透中国文化元素,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态度,从而使其进行健康有益的跨文化交流,促进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

四、本课题的实施思路、实施方法、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1. 实施思路

本课题的基本实施思路是:研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教学实验,促进学生更深刻准确地理解英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英语充当加深中西文化之间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媒介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后的关系进行教与学的反思提出正确实施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或策略。

2. 实施方法

本课题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活动实践等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1)文献研究法:进行有关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国内外文件检索,充分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水平,借鉴有价值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使本研究有所创新和突破。

(2)调查研究法: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占有量。

(3)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把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班级发展前后变化作比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情况,收集研究数据,分析归纳,为课题结题提供依据。

(4)活动实践法:通过“英语角”、参观、游览、诵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传播传统文化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5)经验总结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逐步调整研究措施,保证研究内容的逐步深入。教师通过深入课堂的实践研究,及时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定期整理研究心得,将研究得到的经验以文字形式公开展示,为建立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3. 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技术路线或实施步骤是:课题研究准备课题设计开题实验处理各个阶段总结结题报告。

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

课题申报、立项,理论学习,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

(2)实验处理阶段:2015年3月――2016年12月

①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进行实践研究,形成调研报告。

②第二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实践研究,阶段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③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进行实践研究,中期总结,形成中期实验报告及论文。

④第四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1月,实践研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及论文,终期总结。

⑤第五阶段:2016年12月,汇报研究结果,申请结题。

五、实施保证措施

第8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服装设计;精神;审美

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内容的服装设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成为了今后服装设计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潮流。这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创新,同时也从根本上促进了服装设计行业的整体发展。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实现,以中国特定的文化符号和审美视角,从根本上保证了服装设计的精神价值和创造力,这对于中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功能体现

(一)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以传统文化元素为题材的服装设计,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首先,我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善于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让设计出来的服装更加具有审美性和文化含义。其次,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人类智慧和东方历史的结合体,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视觉冲击效果。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必定能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从而带给人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二)兼具人文特色和文化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是历史的积淀,同时更是人类精神、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要素的结合体,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和文化价值。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其实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外在表现,更多的还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我们能够透过服装元素的外在表现,更深层次地领会服装文化元素所反映的个人价值追求、心理动机、情感态度等,这是人文情感和文化价值观的生动呈现。

(三)时代潮流与商业化的结合

服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是社会大众价值观、审美、情感等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特别是在文化产业化大力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将文化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必然能够具有较强的商业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必须要牢牢地把握住时代背景下社会大众的文化观念、消费心理和审美趋势,从而来合理地选择传统文化元素,实现有效的服装设计。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一)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完整的文化意象

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必须要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完整的文化意象。在掌握了有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之上,应该以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来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比如对传统水墨画元素、民族文化元素、陶瓷艺术、建筑元素、盘扣元素等进行梳理,从而来对为服装设计提供内容和题材。此外,还应该对造型、线条、色彩等内容进行整理,为服装设计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总之,要想实现有效的服装设计,就必须要善于将完整的传统文化意象植入到服装设计中去,从根本上保证服装设计的有效性。

(二)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和抽离

随着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逐渐推进,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当代服装设计的潮流所在。然而,如果过分地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完整的文化意象,必然会导致大量的抄袭现象的出现。此时,必须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和抽离,比如从旗袍设计中抽离出线条、造型设计、图案等,将这些简化之后的元素融合到服装设计中去,会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人一种简约之美,这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内心感受。总之,在现代化文化发展进程中,要想让设计出来的服装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必须要学会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简化和抽离,从而让服装更加具有张力和想象空间。

(三)将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和结合

善于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和组合,在提取出传统文化元素意象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有效的重组和延伸,必然能够实现其设计张力的扩大。特别是在文化碰撞的时代,以及后现代化文化的兴起,不同民族、不同种类、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越来越多,实现文化元素的重组十分必要。比如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凤凰、牡丹、祥龙等意象进行随机地打散和变异,很可能会产生独特的效果和审美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总之,在服装设计中,将简单的文化元素变得复杂多元,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心理,这对于增加服装作品的受欢迎度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四)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时代创新和改良

创新是时展的灵魂,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时代创新和改良十分必要。在文化开放的时代,要想让服装文化功能得到延伸,不断凸显其文化内涵,就必须要实现对于文化元素本身的改造,让文化元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应该努力实现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将西方简约、严谨、内敛的文化特征融合到传统文化中去,在实现文化意象本身内涵丰富性的同时,还能够让其风格张弛有度、柔韧兼备,从而让服装设计更加具有延伸空间,这在很大意义上开辟了服饰文化新思潮,更加符合服装文化商业化路径,实现了服装设计的创新。

三、结语

将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体现出较强的艺术性、人文性和时代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应用,让服装本身与文化精神有效结合,增强了服装形象与精神的传达。具体到服装设计实践中,可以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完整的文化意象、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简化和抽离、将文化元素进行重组和结合、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和改良等几种方式来实现,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服装设计。

参考文献:

第9篇:对传统文化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阿甘正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2-0130-02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这段让许多人记忆犹新的经典台词出自电影《阿甘正传》。这部由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4年制作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六项大奖。片中主人公阿甘虽然智商不高,却因其无数偶然的行为,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多个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该片将一个传统文化中的边缘人物置于诸多宏大历史实践的中心位置,这一略带喜剧效果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被认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的代表。

一、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

(一)什么是西方后现代主义

西方后现代主义简称“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西方文化思潮。由于在文化研究、建筑学、文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都对社会的“后现代”状况进行了描述,提出了自己的学科论述,因而“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概念。

在文化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这一表述的运用开始于法国哲学家、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一书。在利奥塔看来,“所谓‘后现代’指的是西方社会出现的一种知识地位的危机,具体体现为‘宏大叙事’的怀疑以及‘宏大叙事合法机制的衰落。”也就是说,人们开始怀疑并抛弃传统文化中的话语框架,寻求一种自我声音的解放。在后现代主义中,社会的各种声音都得以呈现,没有所谓的“中心”话语和“边缘”话语,这是一种追求差异的多元性文化。而另一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关于“拟象”的文化。所谓“拟象”指原物的复制品。原物与复制品之间没有界限。鲍德里亚用“仿真”来描述这一过程,“并称仿真是‘在真实或原本缺席的情况下对真实模型的衍生,是一种超级真实’。”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表征的世界里。任何形式的表征都可以被看作是对真实的再现,也可看作对真实的扭曲。到底哪个是真实我们无从知道,真实已经不存在了。我们所谓的真实,只是在某个话语机制下,形成的共识。后现代主义就是要打破这种共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两位理论家对后现代主义的表述有着某种连续性。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也就是说,利奥塔说后现代主义是对传统话语机制的怀疑文化,那么为什么怀疑,怀疑的根源在哪,鲍德里亚进行了说明,就是超真实的原因。那么后现代主义文化是以怎样的方式对传统文化机制进行怀疑的呢?上文中的戏说或夸张都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他们统一于一个大范围的表述。而这个词便是“解构”。

(二)什么是解构

解构主义是一种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哲学思想。它的理论奠基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英语单词中“解构”(deconstruct)是由结构(construct)一词派生而来的。在文化研究领域,解构主义是与结构主义相对的一种文化分析方式。结构主义者认为社会是一个二元对立体,即强调非黑即白的理论,人类的生活文化是在固定规则下运行的,遵循着某种规律(结构)。结构主义的任务就是找出这种规律和结构。而解构主义者反对结构主义的这种“绝对”论。德里达认为,“意义的背后并不存在任何牢不可破的潜在结构。意义始终处于生成的过程中,而绝无固定的落脚处。只有在特定的话语体系和解读情境中,这种能指和所指的无尽漂泊才稍作停留。”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规律,也不存在所谓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德里达看来,是一种权利关系通过结构主义所言的“二元对立”方式传递统治阶级价值观,即他所说的“暴力层级”。解构主义的任务就是摧毁二元对立结构,揭示文本中的“暴力”真相。正如德里达所言:“(解构式)阅读必须始终将矛头对准被作者采用的语言和未被才用的语言之间,(解构式)阅读的使命就是揭穿文本中不可见之物的真面目。因此许多西方文化批评家认为德里达的解构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方法,是对‘绝对真理’、‘ 等级结构’的抨击。”这种解构方式对后现代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可以说后现代主义文化很多都是靠解构的方式得以呈现的。

以后现代主义电影为例,这些电影往往与常规作对,颠覆那些曾被强调的沉重历史感、崇高感、英雄感。以解构戏谑的方式对历史深度、真理、传统美学进行消解。并打破元话语叙事机制,以拼贴的方式将“经典”、“历史”串联起来,强调“去中心化”,反精英、反崇高、反逻辑,往往把一个社会非主流人物置于电影叙事的中心。本篇文章中讨论的《阿甘正传》也正是这样一部具有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的代表影片。

二、《阿甘正传》中的解构精神

(一)对传统英雄形象的解构

在传统的西方文化中,人们总是通过文学、戏剧或艺术作品不断地塑造着英雄形象。无论是早期希腊文化中“半神式”英雄,还是近代以来美国西部影片中强势勇猛的硬汉英雄,这些不计其数的英雄形象无一不是西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归结起来,他们似乎总是即优点与于一身,智慧、勇猛、坚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总是与违背传统道德的行为作不懈的斗争。这些英雄形象在不断对传统价值观进行体现的同时,也不断地在人们心目中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强化。于是,现行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人们评判英雄的唯一标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我看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即现行的传统文化观价值观造就了现行的英雄。而所谓的“传统”也不过是统治阶级价值观凌驾与其他价值观的结果。正如巴尔特所言:“它包含了一整套观念与实践的意识形态,其功能在于积极推行统治阶级的利益与价值观,维护既存的社会权利结构。”要想冲破传统观的束缚,追求文化多元性,寻求自我解放,首先得塑造“反英雄” 形象。

“反英雄” 形象往往是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边缘人物,是人们认为最不可能成为英雄的一群人。他们胆小怕事、也并非智商超群、往往有着某种道德、智力或是身体的缺陷。他们生活在社会最不受关注的角落,被人们所唾弃、鄙视。在电影《阿甘正传》的一开始,故事情节便表现为,因为主人公阿甘的智商只有75,所以被学校老师认为是“不正常”,不接受阿甘入学。这正说明影片的主人公是个在传统价值观下被藐视的边缘人物。但随后的情节又告诉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弱势人群却可以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阿甘的愚昧性颠覆着传统世界的英雄观。他不会勇敢地反抗同学的嘲笑,只是一味地跑着躲避大家。而这不停的跑却让他偶然地成为了橄榄球赛场的焦点。后来还“破格”进了大学,居然当上了橄榄球明星。影片开始了将这个边缘人物“中心化”的讲述。而后阿甘参加了越南战争却成为了万人称赞的越战英雄,受到总统接见。阿甘俨然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偶像、英雄。后现代主义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解构传统的方式,将传统进行颠覆,将英雄世俗化,让大家明白其实英雄是那么朴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英雄,少有传奇可言,表达反标准、反单一价值观的思想。

(二)对历史的解构

在传统历史观中,历史从来就不是个人的事,他往往是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事。历史的发展总是有着某种因果、逻辑联系。历史是过去的“真实”。但是“历史”永远是现时的人对过去的概念。因而人们观念中的“真实历史”只是文本中的历史记录而已。在文化研究领域,文本不仅包括书籍之内的文字记录,还包括影像、声音等。这些文本作为知识的一部分与权利有着密切关系。法国著名哲学家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生产知识,知识始终是权利的武器,权利生产现实。”这句话道明了历史的深刻内涵。所谓历史也不过是统治阶级话语机制下,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文化表征。没有所谓的历史真实性与非真实性。要打破统治阶级的这种文化霸权,必须对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观加以颠覆、消解。在后现代主义中,历史不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关于个人的一个接一个故事的拼贴。

电影《阿甘正传》借用电影特效技术,把战后美国的历史俨然变成了阿甘的个人故事。三K党出兵、全美橄榄球赛、民权运动、乔治・华莱士遇刺、越战、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政治历史事件纷纷融入阿甘的生活,这样的个人经历让人们在赞叹其创意的同时,开始怀疑观念中历史的真实性。似乎那个智商只有75的阿甘才是历史的著作者。“猫王”普莱斯利著名的扭胯动作原来是向腿疾的小阿甘学的?阿甘是乒乓球外交的功臣?“披头士”的约翰・列农在电视节目中向阿甘请教对中国的60年代现状的理解?阿甘在大学时,那不知周围发生什么事的表情竟出现在了乔治・华莱士反对种族隔离演说的历史影像中?肯尼迪总统接见全美橄榄球明星问大家感觉如何,作为成员之一的阿甘竟说自己想撒尿?尼克松抚慰越战英雄阿甘等人,这时电影画面接出切换为电影画框中的观众在看电视转播的情景,阿甘正在电视里褪下长裤给总统看自己的伤痕――阿甘个人历史的“真实感”被强化,而美国历史本文在玩笑的消解中显出某种“滑稽感”。影片一方面在对历史进行解构,一方面又对历史进行重新建构。这便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的体现。

三、结语

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中说:“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而后现代主义文化就是一种对现代主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反思。它以解构的方式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种种方面进行消解、颠覆。作为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代表的影片《阿甘正传》在娱乐性的面罩下对所谓英雄观进行戏谑、以高科技的电影技术将阿甘这个小人物至于众多历史影像中,对沉重的历史文本进行重新建构,让观众在真假历史之间游离,并开始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进行反思。可以说,《阿甘正传》不仅是一部影片,更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精神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约翰・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27,230,153-154.

[2]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