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对传统文化的建议精选(九篇)

对传统文化的建议

第1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校园文化

无论是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讨论到校园文化,我们都需要先弄清一个问题,什么是文化,按照《辞海》(199年版)中的解释,文化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注释。从广义上来看,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每个民族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从狭义上来说,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仅仅把精神文化视为文化,包括政治思想、伦理道德、民族心理、民族风俗、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是指那一群传统的器物、货品、技术、思想、习惯及价值而言的,概括地说,文化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由此看来,东西方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对文化的基本内涵有着同样的理解,都把文化看成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它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知识结构、伦理规范、作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题形式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和扬弃,已深深熔进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中国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不是他国、其他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地域空间范围内,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习俗等方面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它的创造主体是中华民族。

第二,传统文化是相对当代文化而言,社会在不断进步,历史在不断发展,现在以前所有时限区间称之为过去。过去发生的任何事情称之为历史,传统代表过去,传统代表历史,传统是相对于现在,相对于当代而言的,所以,传统文化仅以代表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所谓传统也是相对的,它代表过去,代表历史,这没有错,但这也是相对的它不仅仅存在于过去和历史当中.随着后世的继承、发扬、创新,以史为鉴、传承文明是当代的宝贵财富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相传的文化成果。这里的历代指的是从有文字开始,至当代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而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不是已经湮灭了,而是能世代相传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诸如道德伦理、制度规章、民族风俗等各种文化成果。它是前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所有遗存,也就是所谓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指从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分离出来,具有一种跨社会制度、跨越空间、跨越时代,具有传承活性的意识形态,它能够对当代或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人的头脑,对人们的习俗,对人们的行为道德,对人们的生产方式有着巨大影响的意识形态。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所有社会历史形态传承下来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建设的深厚思想基础。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国家,历经几千年风霜而绵延不断,仍然保持着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深人的、内在的、独特的品质和精神,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正是如此,主导了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二是其不断扬弃的过程,剔除糟粕,取其精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继承和发扬,薪火相传,亘古不绝,充分舌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需要。

二、校园文化的界定与突出问题

什么是校园文化,这个问题确实不易回答,自20世纪08年代初期到现在,校园文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可谓方兴未艾,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也是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年来,学者们试着从不同的视角准确科学地阐释什么是校园文化,形成了许多观点和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校园文化主要指在大学校园内或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带有一定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各种活动。

2.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结合而成的社会组织的群体文化。

4.校园文化是指学生接受道德与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

5校园文化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调剂学生的生活。

6.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当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7.校园文化是学校这个群体存在方式的总和,是一个学校的传统、作风、精神和理想追求,综合体现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8.校园文化是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本,由全校师生共同创建,遵循教育规律,获得社会广泛认同,直接反映大学办学水平的一种价值取向,作为规范、理想观念和群体意识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一定的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思想原则等方面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对人们的心灵、行为、思想、精神塑造的目的。然而,在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校园文化的根本目的,忽视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鲜明主题。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校园文化建设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思想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是基础,物质建设也可以折射出精神追求,离开物质来谈精神,无异于空中楼阁。随着学校一幢幢漂亮的高梭拔地而起,校园整体规划和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绿化美化越来越好,校园环境一天比一天美.但是,学校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背后,却也皇现出与精神文化建设步调不一致和巨大的反差。

第二,强调现代意识过多,而忽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遗产,它的存在影响着我们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将会深人持久地影响下去。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

第三,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必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绝对不允许忽视甚至放弃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既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人文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为人类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文化系统。它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厚实基础和精神支撑,优秀传统文化将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江泽民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形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含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这笔丰厚的遗产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有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历来倡导关心社硬,维护独立,报效祖国的优秀品格。“国而后家,公而后私”,强调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民族利益。《书经·周官》提出“以公灭私,民其互怀”的思想主张;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名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今广为传唱;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崇高的胸怀和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深人人心,岳飞一首《满江红》抒发出未能收复失地的悲愤心情和豪气冲天的爱国热忱;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人生白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正气;南宋爱国思想文学作家最杰出的代表陆游,崇高的爱国主义境界在《示儿》一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顾炎武倡导的“夭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诗句,无不昭示了他们为国家,为民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辱为最大耻辱。”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本精神,这个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激励着历代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进步,社会的繁荣而英勇斗争。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结晶。

中共中央1949年8月32日下发了

第二,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易经》—一部距今三千多年的惊世之作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夭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假如中华民族没有一种精神支撑,中华民族能够历经五千年不衰,文明之光能够长明五千年而不灭,现实当中有这个可能吗,张岱年先生多次谈到:所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集中表达。刚健有力,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精神。刚指的是刚强,不屈从于外力;健指的是具有持久力和内在坚忍不拔的精神状态。自强不息则指自信、自立积极向上,永不停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乐观向上、坚忍不拔、朝气蓬勃的顽强生命力和坚毅的性格。孔子文化倡导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激励人们不断完善自我,提倡一种积极有为的精神。不仅儒家主张自强不息,就连法家、墨家他们所主张的“尚力”、“争于气力”、“富国强兵”,也都是提倡刚健有为的。再次提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优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表达的坚忍不拔,孜孜以求的顽强精神;《孟子·告天下》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所揭示的也正是刻苦努力,坚毅耐劳的精神写照。再如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祖邀的闻鸡起舞,匡衡的凿壁偷光,勾践的卧薪尝胆,荀子的锲而不舍,李白的磨柞成针等等例子,无一不在提醒人们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代代繁衍,生生不息,孟子所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巍然屹立的生动体现和真实写照。

第三,形成以德为本、推崇仁爱的人文精神。孔子、孟子所宜扬的“圣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以及“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祟高精神境界,往往成为无私奉献,爱国为民的精神支柱。在铸造中华民族坚毅的民族性格和崇高的精神品质过程中,产生了极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中国先哲十分重视道德价值,特别强调人格修养,条尚气节,强调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主张的“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最高价值,宜扬崇尚公利。汉代的董仲舒也宜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生我所歌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正是这些对人生价值真谛的剖析,造就了千千万万刚直不阿,浩然正气的仁人志士;正是这些祟高的道德追求,铸造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完善,它包含着如何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实现白己的人生价值的主张。如何塑造祟高的人格,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为仁义道德而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经典表述。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从“仁”出发去爱人,建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互相亲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仁”是孔子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其基本含义就是“爱人”。墨子则主张“兼爱”,兼即不分你我,视人如己,正所谓“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不分贵贱亲疏地去爱一切人。

第2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独墅湖会议酒店建设用地位于独墅湖高教区西缘,紧邻独墅湖白鹭园景区,项目定位为园区内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希望依托周边浓郁的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延续苏州传统地域特征,传承历史文脉,营造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发展理念的学术会议圣地,成为一扇窗口,将新苏州以文化产业中心的面貌展现给世界。

理念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园林,是苏州留给世界的最宝贵遗产,造园艺术则是最能够体现苏州建筑美学的文化传承。对造园艺术的解读和诠释,成为独墅湖会议酒店整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古代城市中诸多基于礼制做出规划的建筑类型不同,园林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乐”的内涵特质,象征着浪漫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的苏州园林多身处市井,因而其空间常以墙体、宅院的界定来遵从社会之“礼”(见图1,概念礼),内部却师法山水放浪形骸,形成自由格局以营造自然之“乐”(见图2,概念乐)。

图3 总平面图

交通

方案旨在创造园林化的宜人环境,希望通过内部丰富的步行路径来实现传统园林移步换景的空间趣味。基于这样的理念,地块内的车行交通以外环路的形式进行组织,以尽量减少对内部步行系统的干扰。东侧沿城市道路安排酒店及会议区的入口广场,以环路串联,结合广场设置一定规模的绿荫停车场,并将更多车辆就近引入地下车库。北部的车行环路划分出预留用地,沿河将车辆引入VIP别墅区。主要的后勤货运考虑在地下解决,出入口安排在酒店南端。南侧滨水设置一条车道,服务于酒店设施的社会营运需求,兼有消防环路的作用(见图4,交通分析图)。

在人行交通系统的处理中,也力求做到功能流线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在基地的东面,依次设置了酒店入口和会议入口,并各自设置了较大面积的前区广场,以满足集散之需。在建筑院落内部,通透轻灵的风雨廊曲折蜿蜒,串联着大小不一的会议综合体以及酒店客房。通过对周边环境的精心布置,原本功能性的步行交通将成为充满变化并富有情趣的景观长廊。

景观

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情致的重要载体,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曲水流觞的清雅场景,深深融入了中国文人的审美趣味,成为古典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

方案在景观设计上充分借鉴传统造园手法,引入天然水体形成沟通各院落空间及园林景观元素的主题线索。水体蜿蜒曲折,时开时合,将酒店区的大小庭院与会议中心的开敞式院落联系为一个连续的景观带,自然汇入白鹭园和独墅湖优美的天然环境中。步道、展廊、亲水平台结合水体布置,构成了园林的步行动线。建筑实体构成了园林空间的围护界面,并以错落的墙体元素实现分景、隔景、对景、借景的园林趣味,营造出兼有时代气息和传统意韵的宜人环境(见图5,模型照片)。

图6 鸟瞰图

第3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气象;视频会议;会商;网络

中图分类号:TN94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变化较大的地区之一,我省地处云贵高原,气象灾害频繁,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影响很大,全省有126个气象台站。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省市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要求特别是对气象为防灾减灾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全国各地的气象专家能及时地进行天气会商,将会大大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将会为合理地组织防灾抗灾赢得宝贵时间,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因此,利用先进的现代化通信手段,组建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为异地的预报员和气象专家营造图文并茂、身临其境的会商环境。是气象业务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防灾减灾的需要。

组建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是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气象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气探测手段不断完善,天气预报精度不断提高,气象资料的种类也日益丰富,不仅包括数据、文字等常规气象信息,还出现了动态图像,三维图片等新型的气象资料,这些内容都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然而目前,异地天气会商只能通过电话、传真等通信手段进行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换,造成与会各地的许多气象资料无法互传和共享,各地的气象专家也无法进行直观的信息交流,会商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制约了我省气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组建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对解决异地天气会商多媒体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视频会议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通信和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颁发了电视会议,视音频技术的标准协议,规范了全球电视会议产品的统一技术接口和音视频的编解码特性,为电视会议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视频会议产品的技术更趋成熟、性能更加稳定、价格大大降低、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会议的组织形式也更加灵活,这些技术条件为组建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从目前电视会议技术的发展看,大体可分为两类:基于ITU—T H.320框架协议组标准的电视会议技术和基于ITU—T H.323框架协议组标准的多媒体视频会议技术。目前我国电信部门提供使用的视频会议业务和各部委建立的视频会议系统都是应用H.320视频会议技术方式,这种方式技术成熟,接口类型多,产品丰富,适用于多种电路,无论在卫星信道还是有线信道都有很好的应用。基于H.323标准的多媒体视频会议技术是近几年网络发展的产物,主要应用在网络环境下,1998年才推出了它的成熟版本标准,由于实际应用时间较短,产品技术的成熟性低于H.320标准协议技术。在宽带网技术发展的今天,综合多媒体信息的传输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基于H.323标准的多媒体视频会议技术将有其广泛的发展前景。

我省通信信息网络的建成,使我局拥有了一定的宽带传输线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资源,可以为天气会商系统提供服务。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会议系统的建设与原有通信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建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系统方案

(一)系统建设要求

1.技术的领先性

系统应具有很好的视频音频处理能力,能支持H323视频编码解码格式,以保证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效果,支持H.323框架协议下的各种音频编码格式。具有自适应全双工动态回声抑制、自动增益控制、自动消除背景噪声功能。会议进行中移动麦克风位置不产生回声,从而能保证气象会商等效果。

2.实用性和简单易用性

系统应能提供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会话,即可以方便的召开内部电视电话会议及培训会议,也可以实现系统内的各部门之间的学术讲座、业务讨论、远程技术协作等功能。系统操作方面无论是程序客户端界面还是管理界面,都采用高度人性化设计,采用图形化界面和WEB方式管理,以方便预报员和管理人员的操作。

3.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稳定性方面:视频系统应高度集成一体化,支持24小时开机,能保证业务正常运行。稳定性方面:可以加强系统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办公、减少会议开支,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交互技术、实现直观、可靠、便捷的会议效果,为今后逐步实现系统内部网络化管理提供安全、便利和快捷的技术基础。

(二)系统组成

省、地、县视频会议系统由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和软件两部分组成。主要由多点控制单元MCU KDV8000A、视频终端KDV8010A终端、电视机、投影、音响系统及相关管理软件等组成省地视频会议系统。

第4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52-0099-02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又一次掀起了民间文化保护的热潮。和以往不同,这一次全面启用了一个新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英文缩写为“ICH”)。这个概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经历了一个从争议到基本达成共识的命名过程。仅从术语的使用上看,就“出现过几次明显的变化,其中既有民俗(folklore)、非物质遗产(non-physical heritage)、民间创作(cultural tradition and folklore)、口头遗产(oral heritage)、口头和非物质遗产(oral and intangible heritage),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一类总称性术语,也有后来在“代表作”申报条例和申报书编写指南中解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基本类型的“文化表达形式”(cultural expressive forms)和“文化空间”(cultural space)。这长达数十年的概念嬗变过程,反映出人类展开文化间对话的决心、艰辛和成就,同时也昭示了这一框架性的综合概念在国际语境中的相对明确的内涵。

在2011年,我国出台了一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命名的法律,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这部法律把口头文学,传统的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的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的礼仪、节庆等民俗以及传统体育和游艺等都列为了保护对象,并将它们统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个称呼毕竟不是中国人自己习惯的称呼。它是随着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才“开始进入了中国的公共阅读空间”,但这个概念的中国含义和它的“国际来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独立出来将无法理解。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它在国际交往语境中被定义和被使用的历史,透过术语频繁更迭的表象,才能厘清这一概念稳定且融贯的内涵。而这正是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政策保护、数字化保护的前提。1与“民俗”有关的术语的使用

195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一次政府间会议通过了《世界版权公约》。但该公约没有覆盖到“民俗”(folklore)所指称的范畴。“首创民俗一词的英国民俗学家汤姆斯认为,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即‘民间古旧习俗或民间文学’、‘民众的知识学问’以及‘古时候的举止、风俗习惯、仪式、迷信、歌谣、寓言等’”。而这些正是后来被称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属于“非西方”的文化形态,因难以得到“西方”主导的国际版权法的保护,而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包括被肆意掠夺和歪曲。到了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些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已经开始利用国内版权法来保护其“民俗”。例如1967年,突尼斯率先将民间文学列入版权法保护范围,此后有玻利维亚(1968,仅限于民间音乐)、智利(1970)、摩洛哥(1970)、阿尔及利亚(1973)、塞内加尔(1973)、肯尼亚(1975)……1973年玻利维亚政府建议为《世界版权公约》增加一项关于保护民俗(folklore)的《议定书》。正是在这些国家的影响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关注从国际法的角度来保护“民俗”,并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力协作。自此,在国际社会拉开了一场围绕着“民俗”与版权保护问题的历时久远、争执不断的认同过程。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日内瓦召开了专家会议,并通过了后来颁布的《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表达、禁止不正当利用和其他破坏的国家法律示范条款》(以下简称《示范条款》)。《示范条款》使用了“Expressions of Folklore”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指由传统艺术遗产的特有因素构成的、由某国的某居民团体(或民营该团体的传统艺术发展的个人)所发展和保持的产品。

这一文件虽然得到了部分中东欧、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国家积极回应,但由于在世界范围内分歧太大,当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试图根据《示范条款》出台一个同名公约时,终因难以引起广泛共鸣而不得不作罢。

1989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上通过了《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这个文件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向,即把“民俗”和“知识产权”这两种从一开始就捆绑在一起却相互责难的理念分开来处理,萨曼塔·谢尔金女士在工作回顾报告中引述了杭柯教授的客观评价:《建议案》明智地强调了民俗保护的积极方面,比如以适当的方法维护和传播民俗;同时避开了消极方面,如“知识产权”及其运用中的棘手问题。与知识产权问题加以分别对待的取向日益清晰起来,以期绕开长期的困扰和最后出现的僵局,在将来的行动计划中从方法上改善工作途径,在理论基石与预期的操作结果之间厘清观念上的认识,形成内在统一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指示了两个组织在未来更加明晰的分工合作的方向。那就是在UNESCO框架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朝着鉴别、保存、保护、传播、维护以及国际合作这些容易达成共识的方面努力。这一方向最显著的成果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出台。另一方面则由WIPO采取特别立法来建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特别权利体系,UNESCO积极配合。这一转向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在脱离民俗和版权主导的两难语境后,朝着可操作性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建议案》采用的术语是“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lore”,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该定义和《示范条款》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是却用“Traditional Culture and Folklore”替换了《示范条款》使用的术语“Expressions of Folklore”。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民俗一词带有西方人居高临下的“轻蔑”含义,故将“传统文化”置于“民俗”之前。术语的替换已经反映出教科文组织框架内一种谨慎使用“Folklore”一词的共识,这为它将来的“退出”埋下了伏笔。

2“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一词的使用

1997年6月在马拉喀什举行了“国际保护民间文化空间专家磋商会”,在会议辩论期间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人类口头遗产”(the oral heritage of humanity)。后来UNESCO执行局第155届会议指出,由于“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是不可分的,因此在以后的鉴别中,在“口头遗产”的后面加上“非物质”的限定。至于为什么要这样限定,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向云驹教授的看法,这是由于口头遗产在某种意义上契合了另一种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例如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国的大型有形文化遗产、小型有形文化遗产、小型可移动文物等历史悠久的遗产保护传统和法律法规用语。又如,日本、韩国、美国等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开展的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民俗文化遗产、无形民俗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保护等保护传统和法律法规用语。所以,在民间文化变性为口头遗产时,许多参加教科文组织制定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的国家代表要求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口头遗产并列和连缀。

在本次会议随后通过的“代表作条例”中,“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法定用语,它被定义为“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艺术及其他艺术。除此之外,还包括传统形式的传播和信息。”

3“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的使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法定用语,一般认为是直接从“口头和非物质遗产”这一术语演变而来,但其根源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1972年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但保护的范围仅限于纪念物、建筑群和遗址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不能涵括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而此类遗产则面临着更易受到破坏乃至消亡的严峻形势。为了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为与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的概念被提了出来。这个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对无形文化财产(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ies)保护的前瞻性立法的影响。

1992年,UNESCO启动遗产保护项目的子项目,保护对象就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实际是一个与日本政府合作的项目,当时设立了“日本保护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托基金”。这里要注意的是“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这个术语,它应该就是1998年“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英文“intangible”一词的来源。

UNESCO于2002年1月22日至24日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项国际公约应包括的优先领域”为主题的国际专家会议。会议期间,专家们建议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取代“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此后,“非物质文化遗产”(ICH)成为了2003年10月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法定用语,并被定义为: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根据上述定义,进一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以下五个领域:①口头传统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②表演艺术;③社会风俗、礼仪、节庆;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⑤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同时《公约》还对“保护”作了以下说明:“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该《公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即“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所以我们可以说,在国际社会由“民俗”演绎成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外来概念整合了我国对民间文学、民间风俗、传统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等对民间文化进行分类描述的概念。这将为我国民间文化的保护提供一种整体的,统一的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巴莫曲布嫫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概念到实践[J].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8(1):6-17

[2]向云驹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哲学问题之一[J].文化遗产,2009(3):1-1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EB/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0872012-2-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条例[EB/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inc/detailjsp?info_id=30882012-2-8

[5]向云驹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概念与范畴[J].民间文化论坛,2004(3):69-73

第5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在现实社会中,需要使用倡议书的场合越来越多,倡议书有利于倡议者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相信写倡议书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中华传统倡议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华传统倡议书1中华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曾有一位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今日,我们应当这样说:忘记传统文化,就等于精神的灭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立国之基,立身之本,是我们屹立民族之林的一块丰碑。在新时代的背景,我们青年更应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立论简明,倡议的对象感明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于今,对我们青少年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思想观念而言,仁义礼智信是我们塑造良好思想品格的标准对人文精神,墨子所提倡的锲而不舍,治学专一,借助外力”是我们求学途中的灯塔;对道德规范而言,《弟子规》的“守考悌,次见闻”、《礼记》中“君子如切如磋”都是找们立身成人的良师益友,其中展现的永久魅力从不过时,深深吸引着曾经与现在的中华儿女。

(此段善于化大为小,从熟悉的名言入手,去触摸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但要注意引用出处的准确性:锲而不舍《出自《荀子劝学》》,如切如磋出自《诗经》,《论语》中曾引用)

这样的思想精髓从不拘泥于古籍经注的汉字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公共交通上,你是否时常听到提醒“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是否对旁边经过的师长礼貌问好,而不是低头默默走过?你是否对长辈的意见洗耳恭听,对同龄人的处境设身着想?如果没有,那么请从现在,从小事上,从自己做起。

(此段在上段基础上进一层阐述传统文化的活力,用三个有生活气息的例举让传统文化真实可感;让“从我做起”的倡议具体可行)

时代在不断进步的,对于一种传统文化、美德,不同的时代舆论会对其有不同的看法。为老人让座是我们以前所提倡的,目的是关爱老人的身体健康,而现在,年轻人生活压力重重,步履匆忙,脸色疲倦,一定程度上也需被让座来休息。于是我们见到身背LED灯,上写“无需让座”的硬核老汉,他的体谅理解,对后辈的关照,何尝不是一种新型文化与美德呢?所以对于传统之化,我们既要躬行,又要结合时代创新。

(此段巧妙在于用小例子阐释大道理,与很多空泛说大道理的作文相比,就显得更真实鲜活亲近,因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放眼全球,许多人类问题也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可用不同的思维途经解决。“精准扶贫”便反映了仁爱与团结的中国传统智慧,有深远的时代意义。所以,我们要提炼出其具时代价值的意义,使世界人民受益。

(此段如能加上“一带一路”及“丝路精神”等内容就更好,阐释其中蕴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文化理念,倡导中华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

谨此,我们倡议全校的同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为达此目标,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其一,以传统美德为明镜,反照自身品德修养,尽量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成为“正人君子”,莫为“梁上小人”。

其二,以传统思想为座右铭,激励自身不断努力进取。如对学习吃力的同学,可以《礼记》一言为志: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其三,在日常交往,社交媒体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努力向外界传播创新传统文化,做时代主人。

(以上三点建议体现倡议书要求,完成写作的任务驱动,从修身正己到治学、处世践行,层次清晰,而且扣合了倡议书对象是高中生的特点)

如能做到躬行传统文化,发掘时代精髓,则可像宋代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盛世开太平”,同样亦可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从引用中仿出佳句,“为传统赋新知,为时代谋底蕴”,凝练而又扣题。可做标题,比原标题更典雅)

中华中学校学生会

20__年12月

中华传统倡议书2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3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魂、生命的符号,也是先祖以无穷智慧创造的、世间独有的文化传播工具。

汉字揭示了人生奥秘、宇宙规律,解读民族意识、感悟民族和谐都离不开汉字;表明人与人、人与自然(天地、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人与暗物质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智慧的`符号来表达。

汉字经历数千年的发展,从形、音、意各个方面已日臻完善,点、横、竖、撇、捺笔划中蕴含着自然的哲理与警示。中华各族人民的和谐与繁荣,民族精神的生生不息,与充满灵性、象征诗性的汉字息息相关。为了敬惜文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特向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发出以下倡议:

一、充分认识敬惜汉字的重大意义。

敬惜汉字就是礼敬先祖、尊重和继承民族的创造精神;敬惜汉字就是传承文明、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敬惜汉字就是净化心灵、传承孝道、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美德。

二、充分认识学好汉字的重要性。

学好汉字,从圣人古训到先贤名言,从《惜字训》到佛家经典均有论述。汉字为世间至宝,国之遗产。她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者富、富者善、病者康。学好汉字,必能使人聪明睿智、福寿康宁,现身获其寿之五福,后裔得伊训之百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以回归自然、关爱环境的心态,高度重视中华民族之瑰宝――汉字,以符合自然之道的方式学好汉字,认真领会,准确把握。

三、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敬惜汉字的美德。

我们应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对有汉字的书籍、纸张、袋子以及各种物品等,均不可乱扔乱抛。可回收利用的送往回收站,无法回收的可焚化后埋于净处。切不可以书作枕、作凳、垫物;以报纸当铺坐、塞墙孔、包鞋、包物;以字纸擦物品、当手纸,甚至将汉字踩踏于脚下等。有条件者可建惜字炉,正确焚化之。

四、国家提出以德治国,要构建和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美好型社会,为我们倡导敬惜汉字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一定要敬重、珍爱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正确使用汉字,尽可能避免错别字,不以拼音取代汉字。同时,要严禁乱写乱画,特别是不要在文物古迹上乱题乱写,保护好国家文物。

我们强烈呼吁:

1、把汉字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以保护中华古国仅存的汉字体系;

2、设立“汉字日”,以号召全民敬惜汉字;

3、国家应立法规范汉字的使用、保护。

让汉字这块人类瑰宝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全国各族同胞、海外侨胞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在工作、生活的行为当中,以实际行动敬惜汉字,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倡议人:____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中华传统倡议书4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们:

几年来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与推广,国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近些年韩国申请端午节、中医、活字印刷为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毫无疑问民族传统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保护和维护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就必须要增强意识从我身边做起,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提高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多了解有文化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熟悉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更好地弘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二、从我做起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一方面多向亲朋好友宣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的便利条件与学校和学生会各部门联系,定期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或者班会,并且可以出版一些期刊杂志分发给同学们,让我们的大学中形成一种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有经济条件的同学还可以组成类似旅游观光社团,到一些民族文化气息比较浓郁的地方去旅游观光,如河南开封,陕西西安,或者天津北京等地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认识水平并且真正激起同学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致力保护的决心。

总之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品,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却在正走向非常尴尬的境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任务更是迫在眉睫,所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分微薄之力。

中华传统倡议书5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同学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归属感,引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此大连理工大学化机1401小组开展“修德”活动,促进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同学们从国学的至善至理箴言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更好的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

德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其负有更深的传承意义。德是古代君子所遵守的内心底线,德是古代君子的标签,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中华文明五千年,人民以德养育家庭赡养父母,臣子以德报效祖国。中华民族因德的可以传承,所以德必然会作为一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道德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有德,以此我们才可以是国家更加的昌盛。

我们知道修德是重要的,并且是必要的。修德,它绝对不是深山老林中的老朽之人才应追求的,在新时期,对于这个国家最新鲜最活跃的血液——大学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大学生应行动起来,日常主动反思总结自己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足,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为此我们组织“修德”活动,提出如下倡议:

一、内修君子之心;孔子说这样的圣人都要每日三次地反省自己的行为,何况是涉世未深的我们,需要我们对自己反省的地方有很多,有时问题的答案不在其他,而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深处,这也是我们旗帜活动中修德手环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对自己每日行为的反省能让我们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就像新教徒所说的:自助者天助也!

第6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二、 活动主题

低碳节能我先行,集约有效创优秀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主要突出活动主题,在全校开展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校园风尚,使“节能减排”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通过节约低碳意识的培养进行德育延伸教育,倡导学生在学习上集约有效、统筹规划的科学学习意识;借助节能宣传,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营造全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活动时间

2017年6月11至17日为节能宣传周

三、组织领导

组长:葛永信(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副组长:金延东 陈文龙 许传民 吴其玲

组员:李新昌 刘青禄 李敬永 韩明玉 吕廷良 赵同海 纪国亮 王正琪 韩鑫德 刘宁 毛德聚

三、 活动主要内容

(一) 发动宣传阶段:通过升旗仪式开展节能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节能宣传周的启动仪式;通过悬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能标语加强在校园范围的节能宣传,增加学校的人文气息;在宣传活动主题的同时,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相关法规,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校园”,实现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通过在学校宣传栏内悬挂节约宣传画的形式 提高师生对国家节能法规的认识;通过在办公室电脑、空调等设备上以及食堂内粘贴节能宣传标语来提高师生节能意识,引导全体师生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米做起。

(三)活动推进阶段: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我为节能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 根据节能宣传周的总体部署,在学校开展?我为节能献一策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通过合理化建议征集,促进全体师生从被动节能到自发节能的转变,让节能降耗工作落到实处,增强师生节能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活动内容:以合理化建议征集的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学校节能工作献计献策。

3、参赛要求:参赛教师将合理化节能建议统一交到学校工会(吴其玲主席);参赛学生将合理化节能建议统一交到学校团委(毛德聚书记)

4、评比程序:通过张贴公示、网络投票、专家评比等方式进行评比,对于合理的优秀合理化建议进行采纳和奖励。

5、奖项设置:教师和学生分类奖励。

为了提高学生的低碳节能我先行,集约有效创优秀的意识,使节能减排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学校在学校学生范围内举行征文活动。征文内容:以“低碳节能我先行,集约有效创优秀”为主题征文内容要紧扣主题,可以反映生活、学习中的节能习惯,集约化规划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有益帮助。

五、职责分工

(一)材料下发、组织协调、宣传:校办公室( )。

(二)活动发动与启动仪式:校工会(吴 )、校团委(毛 )。

(三)节能要求落实:总务处(李 )、安全处(韩 )、教导处( )、教科室( )、政教处( )等。

六、活动要求

(一)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在节能宣传周活动期间,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系列宣传活动。

(二)加强协作。节能宣传周活动涉及部门多,各项工作校办公室统一协调,其它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协作,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7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今年,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广播电视系统被定为民主评议行风的对象,对我局来说是一个从未经历过的考验。过去我们作为宣传部门,经常评价和监督别人,现在要接受别人的评价和监督。能否在这些考验中合格,意义重大,关系重大。过不了这一关,广电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将会下降,广电的事业发展也将会受挫;过不了这一关,我们将愧对党和政府喉舌和新闻工作者这一崇高的称谓。我们今天召开动员大会,目的在于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动员广播电视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以严肃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迎接和参与这次行评。下面,我就如何结合我市实际,搞好广播电视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讲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增强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重大意义

深入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是优化和改善经济环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贯彻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创建文明行业的有效方式,是加强广播电视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解决存在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广播电视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强大动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活动,既可以检验全系统行风建设成果,又能够极大地推动广播电视系统全方位建设。这次行评,不是一般性的学习活动和民主评议活动,而是全省、全市统一部署、要求严格具体的群众性评议活动;不是学几篇文章、开几次会的阶段性活动,而是从现在到年底、有明确阶段性要求的长期性活动;不是想不想搞的问题,而是只能搞好不能搞坏的问题。对此,大家应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全市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和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开展行风评议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上级的指示精神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对待行风评议、投入行风评议、接受行风评议,把这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充分认识加强广播电视系统行风建设的紧迫性

近年来,我市广播电视系统高度重视行业作风建设,注重加强思想建设、法制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广播电视行业风气的好转,广播电视系统的行业形象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在行业风气和行业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在新闻观上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少数同志对新闻自由的本质认识不很清楚,对党性和人民性的辨证关系把握不很准确。有的同志认为自己不是党员,可以不坚持党性原则。忘记了新闻工作所要坚持的党性原则,就是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甚至还有个别同志以个人的好恶来代替新闻的党性原则。在围绕中心工作的宣传上,缺乏对事物全局的把握和对本质的深入了解,往往是就事论事。把中心工作中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没有很好地进行宣传。在遵守宣传纪律上,存在着报道口径把握不准的问题。在进行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少数同志只注意暴光引起的轰动,不注意舆论导向,对监督对象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对监督方式缺乏周密地考察,相反却以判官和法官的口气,居高临下地评价功过是非,没有摆正新闻工作者的位置。

二是敬业精神不强。有的新闻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把新闻工作等同于一般职业,缺乏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精神,往往是应付差事、得过且过。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念错字、读别字;有的编辑对“守土有责、守土有方”的要求领会不深,执行不当,以致工作中出现被动局面。

三是没有核实的报道时有存在。把通讯员的来稿,社会上的传说,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在我们的媒体上,缺少严格的核实。

四是新闻和广告的区分不严密。有的讲经济效益过多,新闻代替了广告的部分功能,有时广告也过多,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严肃性。

五是服务工作不是很到位。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一些要求没有及时的满足,官商作风时有发生,社会管理力度不大。

六是党和人民群众对高标准的文化生活的要求没有得到全面满足,专业频道的转播限于条件不能全部到位。

以上这些问题,有客观存在的一些原因,也有我们主观上工作不够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下决心纠正,就会严重损害广播电视部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市委、市政府的形象。通过这次民主评议行风,深入扎实的自查,严肃认真的查处和整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达到解决问题、维护形象、纯洁队伍的目的,提高我市广播电视系统行风建设水平,以实际成果取信于全市人民十分紧迫。

(三)充分克服错误情绪麻痹思想,增强做好民主评议行风的自觉性

近年来,我市广播电视系统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全市广电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荆州广播电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闻宣传、技术事业、经营创收等各项工作在全省广电系统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使得我们有些干部职工产生了自满、自大的心态,认为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绩,这次行风评议就可以轻松通过。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切实加以克服,否则将不利于我们今后的建设与发展。根据规定,这次行评标准分“合格”、“留观”、“留评”三个档次,“合格”的单位予以授牌,“留观”的单位要继续整改,以观后效。“留评”的单位要重新进行民主评议。所以这次民主评议能否达到合格要求,事关全局的社会声誉,事关广电媒体的公信力,事关广电事业的发展环境,事关广电每个单位、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广电系统是一个门类多、单位多、员工多的系统,一个环节的问题就是系统的问题,一个人的问题就是全局的问题,正所谓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一寸不牢,百丈无用。所以每个单位都要高度重视这次行评,每个员工都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行评,所有的单位和个人,都要克服“我单位工作成绩显著,没有什么过不了”的盲目自满情绪,“本单位没有什么问题,不必大惊小怪”的麻痹思想,“我一不是先进,二不是优秀,干不干无所谓”的消极情绪,都要防止应付检查、敷衍了事的错误。实际上,按照行评的要求,每个单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有这样和那样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每个单位每个人,都要根据行评的要求,主动转变评议观念,变“要我评议”为“我要评议”,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肃对待,全力以赴,广泛自查,扎实整改,形成人人知晓行风评议,人人关注行风评议,人人自觉参与行风评议的良好氛围。

二、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广播电视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全市广播电视系统这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广播电视工作实际,围绕广播电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全系统进行公开评议和监督,切实解决本系统、本行业在行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行风评议,使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监督制约机制得到加强,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得到明显遏制,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促进全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推动我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目标:一是通过行风评议,使广播电视更进一步地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更进一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更进一步地把握好正确地舆论导向,营造一个有利于荆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二是通过行风评议,使全系统干部职工更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妨碍发展广播电视的思想观念,改革不适应形势的管理方式,推进广播电视快速健康发展,发挥好广播电视传播信息的功能,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通过行风评议,找出本单位在行风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认真整改,从根本上纠正和消除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不良广告和服务态度冷漠,工作责任心差等行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问题,达到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四是通过行风评议,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各级各类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制度,促进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产业化发展,推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五是通过行风评议和认真整改,促进全局的文明创建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队伍建设工作,形成全力以赴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氛围。

怎样做好广播电视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概括地讲,就是要抓住重点问题、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认真整改、八个结合。

第一,要抓重点问题。这次广播电视系统行风评议的重点有:一是转变职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情况;即破除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转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清理和废止制约改革和发展的文件和规定。二是转变作风,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情况。克服,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重点解决“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及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刁难群众,特别是言而无信、履约率低、与民争利、侵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为企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情况。认真履行职责,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符合职能特点的工作规范;深化政务公开和事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治理。四是严格管理,加强自身建设情况。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全员整体素质;建立政风、行风考核、激励和惩戒等管理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解决企业和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年度内不发生重大违纪案件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问题。五是求真务实,确保工作任务落实的情况。把政风、行风建设摆上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纠、评、建相结合,以评保纠,以评保建,加强自查整改,坚持以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为动力,紧密结合自身工作,促进部门总体水方针、政策和落实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工作平的提高。六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网络服务等情况。严格执行广播电视管理法律法规,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三项学教活动”,坚持新闻宣传和广告经营活动分开,净化声屏荧屏,杜绝有偿新闻、报道失实、虚假广告等行为的发生,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保证全市人民收听收看到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

第二,抓重点对象。这次行风评议的重点对象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局机关科室和市电台、电视台、网络中心以及具有“窗口”作用的单位和部门。

第三,抓关键环节。按照市纠风领导小组《全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方案》和市局《实施方案》要求,这次评议工作分4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6月);(2)调查摸底和自查自纠阶段(7月至9月底);(3)集中评议阶段(10月中旬);(4)整改阶段(10月下旬至11底)。评议方式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面向社会、集中参与、评议系统、覆盖行业”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各部门在评议过程中要认真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自查自改和全面整改是行评工作是否取得实质性成果的关键性环节。

第四,全面推进,认真整改。着重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虚心听取社会群众和评议代表意见,找准存在的问题。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解决的如何,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态度问题,也是我们实现这次行风评议工作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行评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社会群众和评议代表的意见,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处理每一件群众来电和来信,尤其是对近几年来群众反映比较集中,而又未能解决好的问题,更要慎重对待,认真处理。对一些群众反映比较敏感,触一而牵全局的问题,由于政策因素或其他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做到不埋怨、换位思考;不推诿、扎实整改,错一件纠一件,保证我们的行评工作不走过场。二是以自查自纠为手段,以评促纠。自查自纠阶段工作,要求每一名干部职工要认真自查和广泛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隐瞒、动真格,对一般性问题要及时加以纠正,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影响重大,情节恶劣的,还要公开曝光,发挥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三是以全面整改为契机,以评促建。市局行评办对收集到各类意见和建议,要组织专班认真分类归纳、分析和整理,并及时反馈到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单位各部门对行评办反馈的意见,要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过硬措施,逐一进行整改。整改情况应及时上报市局行评办。为了保证群众意见的整改落实到位,市局要加强对各单位整改落实的督办力度,重点抽查,定期下发“行评简报”,以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同时,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还要针对薄弱环节,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对原有一些制度规定,不合理的,要修改;不完善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的,要尽快健全。要通过深化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人事劳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改革,建立健全有关办事制度、程序和标准;健全和完善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从严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的部门行为。

第五,要认真做好“八个结合”:

一是要与广播电视改革、创新、转变职能相结合;二是要与目前正在开展的“三项学教活动”和落实“三贴近”相结合;三是要与贯彻执行广电总局17号令,治理整顿广播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制作、播出违规广告和乱播滥放问题相结合;四是要与推动县乡联网和光纤入户工作相结合;五是要与我市全面推行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相结合;六是要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七是要与广播电视系统的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八是要与贯彻《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相结合。只有做到了“八个结合”,才能推进广播电视系统行风评议工作的深入,使行风评议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几点要求

行风评议总的要求是:落实《实施方案》,统一组织,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重点突出,整体推行;面向社会,注重实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行风评议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行风评议,目的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通过评议—整改—再评议—再整改的循环方式,推动单位的作风不断加强,行为更加规范,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发展环境的优化,为广播电视工作的全面进步提供有力保证。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行风评议,态度要坚决,认识要提高,工作要扎实,措施要跟上,承诺要兑现,成果要巩固,确保这项工作收到实效。

(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专班

抓领导,建立工作专班,是做好行风评议工作的重要前提。为了加强对全市广播电视系统行风评议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市局成立了领导小组、行风评议办公室并组建了工作专班,局党委全体成员和各单位一把手都是领导小组成员,袁玉波同志同时兼任办公室主任,体现了局党委对这次行风评议工作的高度重视。整个行风评议工作由市局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和行风评议办公室具体组织、安排和协调。每个阶段,局党委都要听取汇报,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现在起,我们要将行风评议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单位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均为职责范围内行风评议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明确一名联络员具体承办。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必须亲自抓这项工作,使全系统真正形成上下联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分头抓,工作专班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的齐抓共管的局面,努力营造出廉洁、高效、奋发有为的工作氛围。

(二)精心组织,加大督办力度

为了保证行风评议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全市广播电视系统行风评议要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要认真抓好每个阶段的计划、安排,突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今天的动员会以后,各单位都要拿出工作方案和保障落实措施,及时召开动员会,有目标,有重点的抓好思想教育、群众评议和整改建制。各单位要加强与市局行风评议办公室的联系,及时将收集到的工作资料、行评动态和信息,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派专人负责及时上报,做到上情及时下达,下情及时上报。对各单位行风评议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定期汇报、上报信息的情况,市局将加强重点抽查和定期通报,并纳入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年终公布考核结果。

(三)明确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制

这次行风评议的结果要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哪个单位、部门出现影响全系统行风评议结果的问题,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时要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资格,问题严重,影响重大的,除严肃处理直接责任人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责任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评议氛围

要注意用宣传开道,典型引路。要充分利用自身媒体优势,向社会广泛宣传广播电视职能,表达我们诚恳接受监督、听取意见的意愿,真实反映我们的行风现状,及时报道我们行风评议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力宣传和剖析行风评议中的正反面典型,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进而理解、支持我们切实履行职责。宣传工作也要靠多层面全方位的共同努力,除市局对外宣传报道由局行评办统一组织协调外,各单位还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搞好本单位内的宣传,努力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广播电视行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以行评工作为契机,推动我市广电各项工作发展。

第8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系统集成,措施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化建筑,是指通过对智能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管理的一体化集成系统,提供一个投资合理,拥有高效率的优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包括人类的生产、生活等空间)。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

2.我国智能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开始起步于20世纪9O年代,并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的发展速度居世界前列。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18层)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建与在建的楼宇中,带有“智能建筑”色彩的约有数千幢,上海约有800余幢。这些工程投资在智能化设备上的费用一般占总投资的5%~8%。国内已建成的180m以上的建筑,都具有比较完善的智能化功能。目前,智能建筑所分布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行政机构、商业、公共建筑(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等)、住宅小区、交通枢纽等。

3.建筑智能化集成存在的问题

智能建筑多包含HVAC系统、电梯控制、消防、出入控制系统等多种系统和设备,这些系统和设备通常来自各个不同的供应商,他们仅仅关注自己的设备的应用,并不顾及他们的设备和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的互联。为了实现多种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和互动使得设施管理人员不得不操作多个系统界面,设备的管理不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另外,这些子系统的封闭特性也大大限制了在系统扩建和改造时对产品的选择性。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选型受到很大限制,不能根据性能和价格随意选择产品和供应商,系统部署后,维修配件供应得不到保障,后期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产品和供应商存在很大的依赖型。免费论文。(2)用户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界面来管理不同的子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率,同时大幅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学习负担。(3)各个子系统间不支持互动,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免费论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HVAC系统之间的互动。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到火警时,需要改变风门的位置、关掉风扇或加快风扇的速度来消除烟雾,这就需要系统互动的支持。免费论文。

4.改进:系统集成的主要技术手段

随着智能建筑的功能需求不断增长,使建筑内各种各样的机电设备的监控系统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它们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平台、不同的通信协议。在实现BMS系统集成时,为了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为以下几种:

(1)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建筑自动化系统应属过程控制范畴,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国际性的标准通信协议,这种局面严重障碍了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1995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推出了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的第1个开放式标准通信协议一BACnet。该协议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23种对象、

39种服务、六种数据链路结构、三层网络架构,正在向BACne/IP方向发展。同年通过ANSI认证,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很多空调、制冷、锅炉、变配电等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开创了十分有利的局面。BACnet采纳了五种协议EIA232一PTP,EIA485一MS/TP,LonTalk,ArCnet,Ethernet。但是在先前的BAC—net协议中,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联仍需通过协议转换器,尚未达成开放系统实现互操作的要求。

(2)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协议转换器分为专用的协议转换器和标准的协议转换器。专用协议转换器指两种协议之间专用的转换器。采用这种协议转换器,如果要连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网络,就需要多种类型的协议转换器。有时协议转换器难于匹配不同的网络的安置机制和服务。另外,当协议转换器故障时,这种结构没有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机制,所以这种专用的协议转换器不可取。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包括物理层、链路层以及对应用层提供连接服务的会话,传送协议。这种方案中,接在局部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而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IP,由此解决了互联网的匹配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协议转换器方式的应用将越来越少。特别是O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技术与ODBC(OpenDatabaseC0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的成功应用,为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开辟了新的途径,协议转换方式的应用将会更少。

(3)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的方式

0PC(OLEfor Process Contro1)是一种基于OLE的通信标准,用于过程控制的OLE0O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的读取和写人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当设备通过OPC互联时,图形化应用软件、趋势分析应用软件、报警应用软件等应用软件均基于OPC标准,现场设备的驱动程序也均基于OPC标准。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OPC的重要作用是使设备的软件标准化,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地实现互联和互操作。OPC技术的完善和推广,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时,实时控制域与信息管理域的全面集成创造了良好的软件环境。所以说,OPC开创了系统集成的新途径,OPC将成为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如果我们将OPC技术与ODBC技术作以比较,可以发现OPC技术现在比ODBC技术更为成熟、产品更多,而且我国已有比较成熟的OPC技术和产品。所以目前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可能会比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更为广泛一些。两种技术的融合与补充,将会使系统集成技术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庆吕.关于智能建筑的一些主要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智能网,2005.

[2]陆伟良.智能建筑主流技术及其应用[J].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

[3]张瑞武.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及其工程实施[M].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9篇:对传统文化的建议范文

【关键词】移动办公终端;无纸化会议;云查看

1 引言

企业在日常办公工作中,需经常召开各种会议,基于传统会议模式,会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前期准备和协调工作,如:协调会议室使用、收集和准备会议资料、印刷会议资料、统计到会情况、收集过程文档、防止敏感会议资料丢失等。上述工作一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多人投入大量精力,也可能由于疏忽,造成会议的组织不圆满。同时,由于采用纸质的会议资料,参会人员需要大量的精力才能定位到自己关心的章节和内容,查找麻烦,有时还可能出现遗漏,尤其对于较复杂的议题参会人员难以迅速理解和把握其核心思想。部分会议内容涉及到国家秘密或商业秘密时,对会议资料的控制非常重要,传统会议采用纸质会议资料,很容易发生丢失现象,难以保证会议资料的安全。传统会议需要大量的纸张开销,而绝大部分的纸质会议资料,会后就没有任何用处,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通过利用基于当前先进的电子化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建立无纸化会议系统管理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传统会议管理模式,重点强调会议即时高效、安全的理念,减少资源的浪费,为企业构建起一个全面的、协同的、过程化的会议管理平台。有效地加强企业的会议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内部的协调沟通效率。

2 总体结构

无纸化会议系统以无线网络为枢纽,连接服务端和移动端,具体架构图如下:

2.1 无纸化会议系统服务端

2.1.1 人员管理

根据权限划分为会议管理人员、会议主持人、普通参会人员,会议管理人员能对会议资料进行操作,会议主持人能控制会议,进行屏幕分享,普通参会人员只能浏览会议内容。

2.1.2 会议资料一键导入

根据Excel模板文件及会议资料目录导入会议信息到系统中,包括会议基本信息、议程信息、议程权限信息及会议资料文件全部一键导入系统。

2.1.3 会议资料云查看

选择会议资料云查看,用户在连接无线网络时可以实时下载所需资料,保障了会议及时高效。

2.1.4 MAC绑定

当选择MAC绑定时,可以限制不明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保障会议资料的安全。

2.1.5 会议资料维护及浏览

在服务器端对会议基本信息、议程信息、议程目录信息、会议资料文件、会议状态的管理及会议资料文件格式转换功能。

定义会议资料顺序,标记重点文件

定义保密议程,选定的设备分组才可查看此议程。

上传资料权限控制,可选定部门来上传该议程的资料。

会议管理人员可在服务器上对会议资料进行浏览,对会议资料内容进行检查,避免在会议过程中出现会议资料出错的情况。

2.1.6 会议议程维护

会议管理人员可对会议的议程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会议资料、会议信息的快速定位,提高会议效率。

2.2 无纸化会议系统移动端

2.2.1会议签到管理

参会人员在会议开始时使用自己的帐号通过移动端登录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后,实现参会人员自动签到,并把签到信息及时反馈到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服务端。

2.2.2主持人同步控制

会议主持人可以参会人员可在会议讲演过程中同步显示讲演者演讲资料。

2.2.3会议资料的实时下载

针对保密性较高的会议,为避免会前会议资料的泄露,会中在连接无线网络的情况下,用户不用下载会议的全部资料,只对自己所需的文件进行实时下载,即保障会议内容的安全又提高了会议效率。

2.2.4会议资料浏览

进入会议后,各参会人员可查看会议的各相关会议资料,并可在资料列表上面的搜索框中对资料进行搜索,支持的格式包括doc、xls、ppt、pdf、png、jpg、mov、mp4、html等。支持大纲、缩略图、页面跳转、自动播放功能。

2.2.5会议内容批注

对查看的会议资料进行批注和笔记记录,包括画笔粗细设置、画笔颜色设置、橡皮擦、邮箱设定、批注、笔记录入等功能。

2.2.6重要章节定位

参会人员能够根据书签标识找到需要的文件,以满足参会人员在会议过程中快速定位重要文件,提高会议效率质量。

3 业务范围

会议管理员在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中发起会议,添加参会人员及上传会议资料后,通过无线网将会议资料分发给移动终端。终端服务器再将会议通知、会议日程、会议资料、会议人员信息、权限信息及各类科技会议特性要求传给各参会的终端。会后,各参会终端的数据,包括会议记录、个人批注,通过终端服务器,回传到无纸化会议管理系统中,对于保密性较高的会议进行删除。

4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应用

4.1 多种处理模式保障会议进行

移动办公终端在任何场所都能为会议提供会议资料查看、会议纪要记录等会议全过程电子化,同时面向离线和在线的两种处理模式,离线状态下,会议管理人员可以提前下载会议资料,保证会议如期举行。在线状态下,会议管理人员设置会议云查看,参会人员根据自己的需求下载会议资料,保证了会议的即时高效以及会议的安全保密,而且在会议进行中可以对资料进行修改,参会人员可以即时查看最新的会议资料。在无电源为移动终端充电的情况下也可保证会议的如期举行。

4.2 移动终端会议的演讲者控制模式

主持人向会议管理系统发送一个控制请求,参会人员的设备就处于远程受控状态,并可与演讲者的设备界面实时同步,快速浏览主持人演讲的内容,解决参会人员应纸质资料查找核心会议内容费时费力的问题,切实提高会议召开的效率,并且,其他人员需做备注时可以选择“取消受控”,然后操作自己的设备。

4.3 全新的绿色会议系统

无纸化绿色会议系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的传统会议管理模式,实现会议的低碳、绿色、环保,便于安全地管理会议资料,并节省大量的会议纸张。

4.4 易用、高效

操作应该简单易行,各个功能模块界面风格统一,某一项具体功能跳跃的界面不超过4个。

功能轻松入手,可以快速浏览、预览并缩放调整每个文档的大小,适合个人习惯,为了使用户能够提高效率,让系统能够和思维速度同步,提供了高效的标记功能。

5 效益分析

5.1 直接效益

假如企业每年需举行100次会议,每次会议印刷资料消耗重量是10kg,则每年印刷资料需消耗1000kg,并且云查看平台的构建费用与超级计算机的构建费用相比要低很多,但是在性能上基本持平,这使得企业开发和维护成本能够得到极大的节约。

5.2 间接效益

通过移动办公终端,参会人员通过云查看即时下载自己所需的会议资料,让参会者能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会议演讲者控制,让参会者能够及时跟上演讲者进度,提高企业会议效率;企业可以节约大量资源、保护环境,落实绿色理念,执行节能减排政策,在企业中带头履行低碳环保理念,起到模范作用;会后即删除资料,防止了会议资料被带走导致的资料泄密,保障了企业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