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矿业工程范文

矿业工程精选(九篇)

矿业工程

第1篇:矿业工程范文

1.不同管理水平均适用。

1.1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

可以采取工业工程的技术,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煤矿实际开采的条件以及工程的内容,还有系统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等。合理优化并分析工人操作流程,提供帮助给编制的作业规程,对于基础设施布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分析,并深入研究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动作。

1.2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

在基础工业工程作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性的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将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系统优化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到生产中,对其进行监控,不管是在井下或是在的井上的作业人员,对其行踪进行监控,这样随时掌握作业的状态。另外,采取是计算仿真的技术,模拟其煤矿中潜在的危险以及有害因素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给安全管理。

2.不同管理层次均适用。

2.1煤矿宏观管理的层次

工业工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安全管理和投入的安全费用,并预先分析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同时还可以以较少的安全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对于一个安全生产的周期内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

2.2煤矿微观管理的层次指的就是具体的对安全的管理

例如识别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纠正不当或不规范的人工操作,作业的流程更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的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制定作业的规程,这些都可以通过事业工程采用而实现。

3.不同工作场合均适用。

3.1生产现场

由于煤矿生产具有较多的系统,同时涉及到较多的设备与设施,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工种都相对较多,若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采取5S这一基本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优化其现场管理,将不必要的杂物清除,保证现场整洁有序,从而确保安全的生产并提高其工作的质量。

3.2辅助服务部门

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也需要采用工业工程的技术理念与方法,优化并改善其各自的系统,从而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

3.3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教育

因为煤炭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以采取应用工业工程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对于培训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尽量投入较少的经费以及工作量,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使员工对工业工程中安全思想以及方法和效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其安全的生产得到保障。

4.不同的管理对象均适用。

4.1设备设施的管理

煤矿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与设施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生产的功能,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融入工业工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对其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将其安全设备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其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2管理生产环境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业工程技术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想结合,尽量消除其影响因素,优化并治理作业的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4.3管理煤炭安全的标准化以及基本标准

想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化作为基础。所谓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就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行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排查隐患,反馈并统计信息,以及事故抢险和防险与处理等方面均建立工作规范以及责任制度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其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并避免,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4.4管理安全投入的资金

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安全资金作为保障,最后这种投入会转化为矿煤安全的成本,煤矿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安全保障度较差,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安全保障度。采取工业工程思想以及理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对安全投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4.5管理安全信息

在管理煤矿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的系统。通过结合工业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追踪以及发现错误操作行为,还有对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提示必要物料的缺少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从而及时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5.不同管理阶段均适用。

5.1工业工程基本的原理与方法运用

在安全管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中,对于同一生产周期内每个环节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统筹的考虑进行规划并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5.2预防并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采用工业工程的发现以及分析问题这种方法,事先预防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使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萌芽状态消亡。工业工程特有的手段可以看出、问出、实践出、变换角度找出、挖掘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煤矿实际,制定整改隐患的措施,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5.3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救援

工业工程对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救援指挥的中心,启动应急救援的预案,对于救援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组织其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实施救援,降低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二、结语

第2篇:矿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采矿工程,岩土工程,教学形式,专业知识面

0引言

为了适应湘潭大学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新的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岩土工程》课程作为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以下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学生的内心感觉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与专业相关性不够强而表现出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很难选择出适应专业发展的教材,使学生在课堂及课后没有办法真正掌握与采矿工程密切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等。为此,为达到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的需求,紧密与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岩土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的教学途径,最终目的是获得使师生都认可的、完善的教学质量。

1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1.1自编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

现阶段该课程主要是选择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岩土工程(王幼清等编写),该教材主要是面向隧道,水力工程专业的,有的章节与采矿工程专业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是没有多大联系,且教材中的公式推导较多,使得学生一见到就头疼。此外,教材中多以文字和公式为主,图形较少,计算较多,为了弥补该教材的缺陷,笔者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自身特点,根据湘潭大学该专业的历史和特色,着手编写教材,或者在教材未出版前,可选取其他的相关教材,借此补充所选教材的不足之处,让学生深刻理解采矿中所要遇到或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

1.2提高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提供与该专业相关的若干本教材,由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到两本进行阅读[1],可以此提高学生对该课程乃至专业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习惯,从思维和意识层面上提高与岩体相关的采矿理论和技术知识[2]。

1.3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岩土工程》这门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对该课程的广度和深度都要做到有所均衡,有所取舍。重点部分要做到仔细讲解,但是考虑到采矿工程专业的就业去向有可能会朝着水利工程,隧道工程或公路工程等发展,因此,教师也应适当地传授与其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大体上对跨学科,跨专业的内容做到有所了解,若学生确实对其他学科感兴趣,且在今后的工作方面有转专业的意向或打算,可在课后再与学生多沟通,这样就对教师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2教学形式方面的改革

2.1主观上应让岩土工程尽量向采矿工程靠拢

许多学生通常会认为两个专业联系性不强,因而,潜意识里就会忽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觉只要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首先,应从思想层面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4],可在课堂上展现两者之间关系性较强的一些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知识范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2.2在教学形式上应有所改进

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利用人对于直观性的东西更易于掌握的特点[5],且单纯地讲解ppt已无法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还需引入动画,视频等缓解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乏味,还可通过课堂随机问答等形式,调动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建立和培养自主思考和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岩土工程专业性质是工程实践性很强,这和采矿工程专业一样,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到工地现场走走、看看、动动手,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现场工作人员实地讲解[6],分享他们的一些工程经验,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今后走到工作岗位上遇到同样的类似问题也不会表现出手足无措。

2.3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的培养应更积极稳妥

学生上大学之前,学生对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已习以为常[7],并且要从根本上扭转很困难,并且大学生的课余活动较多,大学前两年所开课程也较多,课程安排很密集,这就导致大多数学生并未做好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8],所以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无法深入理解和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也很正常。因此,有必要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前课后资料供学生找准专业的方向,亦或是可以录制“微课”[9,10],让学生通过网络的形式获取知识。

2.4学生课堂上问答情况应有所改观

笔者通过教学发现,仅有若干有志考研或兴趣较浓厚的学生坐在前排,时不时的会向老师提问,且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愿意回答教师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或者从内心上排斥或抵触回答问题,也就是说考试能通过就行,其他的一切都与其无关,所以要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就变得难上加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多问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师生间的正常互动。

第3篇:矿业工程范文

以学为中心构建采矿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着重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以大问题作为内容整体框架,通过子问题不断引导学习者对专业知识探索,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例,将问题设置融入,以学为中心。

关键词:

学为中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采矿工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目标“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采矿工程已经建立一套科学性专业性课程体系。但由于专业知识内容的杂散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专业技能掌握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面对如此多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学生无法找到切入点,从而降低对专业课的兴趣,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性,缺少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以及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以教为中心,在课堂将大量的专业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构建知识的逻辑关系与教科书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不一致,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书本的知识点逻辑关系转为学生便于接受的逻辑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限制学生探索与研究的能力,与我国现有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目标产生冲突,因此,急需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为中心

对有关学为中心理论中“学”的定义,学者们持有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即是学生。该理论的最大缺点太过笼统,究竟是以学生哪个方面作为中心为课堂教学提供指导,没有进行精准的定义。第二种观点认为,目前有关学习的理论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都对学习规律作出解释。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学习过程的隐蔽性,使教师将这些规律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第三种观点认为,学即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所谓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知识构建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启发、探索和研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对新知识掌握,不仅培养研究能力,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种观点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构建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是构建主义理论的萌芽时期,杜威•皮亚斯和维果斯基等研究成果,为理论的发展夯实基础,但由于这个时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以教为中心,其地位难以撼动,所以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受到一定阻碍。直到上个世纪末最后十年,构建主义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将构建主义理论应用到教学系统当中,构建主义理论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也从以前的以教为中心,逐渐过渡到以学为中心,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金斯和乔纳森。

二、问题构建学为中心

根据张建伟等编著的《构建性学习》可知,知识应用过程是一个构建过程,当个体需要解决问题时会将原有知识经验进行调整适合问题解决,在调整的过程中会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修改与补充,个体原有知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完成一次知识构建。换句话说问题是影响知识构建最主要的因素,当个体解决一个问题后,就会完成一次知识构建。问题的解决方式不同对知识构建的影响不同,主要有三种类型:(1)巩固熟练,问题解决需要原有的知识,那么每次应用原有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巩固。(2)深化整合,解决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多方面知识进行分析与推理,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就会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深化整合。(3)新知识的构建,如果面对的问题无法通过上述两种方案解决,个体就需要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建立新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对问题分析、判断、思考、推论以及借助外部因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这个过程完成对新知识构建。由此,问题的设置有助于知识的构建,在课堂教学中将问题引入,可以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构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问题设置?专业课知识比较繁琐,然而所有知识都有内在逻辑关系,这些知识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对其逻辑关系的阐述。以核心为问题设置基础,通过一个问题可以搭建课堂知识结构。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依靠单一理论或者概念。在问题形式上常常是结构不良的、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有标准答案和解法的定义完好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定义为大问题。大问题下还需设置多个子问题,通过多个子问题的设置将解决大问题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在课堂教学中,以大问题作为主要知识构建目标,不断以小的问题引导推理,最终实现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大问题设置数量不宜过多,尽量以一个问题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但有些章节知识涉及多个方面,逻辑关系不紧密,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以数量最少为佳。

三、课堂教学实例

以专业课《井巷工程》第四章岩巷施工为例,本章内容主要有钻眼爆破、通风防尘与降温,装岩与运输,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和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所有知识点的核心围绕岩巷如何掘进,但每节知识点逻辑连接不紧密,如果按照课本知识点顺序进行课堂教学,极易使学生感到困惑,降低学习兴趣,对知识掌握不扎实。将本章知识以学为中心构建课堂教学,分析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前三节要求掌握,后两节要求理解,即设置大问题要以前三节为主后两节为辅。综上所述,大问题为“如何进行岩巷施工,并且保证良好施工环境?”为解决大问题,提出以下五个子问题:1.如何将岩石破碎(钻眼爆破)?2.破碎后的岩石采用哪些设备搬运(装岩运输)?3.保证良好的施工环境怎么做(通风降尘)?4.如何提高岩巷掘进效率(岩巷快速施工机械化作业线)?5.在岩巷掘进过程中,可能面对哪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避免(巷道掘进安全工作)?每一子问题对应各节内容,使原本逻辑性不强的知识点,通过问题的引导串联成为系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用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完成知识构建,以学为中心。

四、结束语

在上个世纪社会背景下,传统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可以直接高效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较多的应用型人才,但忽略了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创新型人才被需要。以教为中心的观念逐渐与社会潮流冲突,无法满足当今学习者的需求,限制学习者对知识学习的自主性。以学为中心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势必替代以教为中心。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鼓励学习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指出,构建以学为中心课堂教学,要注重以下三点:1.认真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课知识内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重点,对大问题进行设置。2.大问题统领全部课堂教学内容。3.若知识逻辑联系不强,可以考虑设置多个大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作者:张鹏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焦建利,贾义敏.学习科学研究领域及其新进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2]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4篇:矿业工程范文

采矿工程专业是矿业企业的主打专业,而本科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后阶段的教学环节。经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对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进行了一次实际系统的演练,并结合矿山现场生产加以实际应用,从而巩固和扩展采矿工程基本知识,拓展学生的采矿工程理论计算、工程制图和计算机设计等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拓宽学生本科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丰富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采矿工程本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加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尊重科学和实践的良好学术、思想作风。因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说明书写作质量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学生前期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及出国等因素的影响,采矿工程本科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说明书的质量有所下降,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整个环境的影响,也有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因素。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深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果毕业设计不能达到要求,可能会造成采矿工程本科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不系统、不深入,基本技能不够熟练,动手能力差,不但造成企业、研究生导师和机关领导对培养的本科生印象差,而且会直接影响学生前进方向和前途。因此,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对矿业类高校培养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2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专业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同时,设计说明书还应达到一定的书写要求,需要达到通俗易懂程度,还应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深度和技术难度。当然,我校对毕业设计要求更高一些,就是需要具有专题研究,该部分要求和毕业设计说明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创新性等,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当前的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一般部分(含设计、图纸和说明书)及专题部分,部分学生的设计质量大部分都偏低,甚至有的学生都不能满足最低要求。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如下问题:

2.1毕业设计选题简单及内容相近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一般采矿工程专业院校都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设计选题题目根据毕业实习矿山为背景,设计题目没有针对性或比较肤浅,有的甚至不科学,重复以前的题目,缺乏对应的研究。这不仅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拓展,而且阻碍了学生对生产问题、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培养。

2.2书写功底差毕业设计过程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设计说明书的写作能力差,在整个设计过程中,特别是摘要和设计说明书中阐述的设计过程不够严谨,表述不清,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能把问题解释清楚,把说明书写成记账式说明或敷衍了事的概述。另外,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排版格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条理不清晰、计算错误,甚至有的学生把导师名字都写错,可见学生对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和写作功底比较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2.3工程制图漏洞百出毕业设计工程制图要求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绘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图文表达能力,学生在制图过程中不断提高绘图能力。通过毕业设计,采矿工程本科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绘图、手工绘图能力和追求完美的视观感受。但在实际毕业设计过程中,甚至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还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不符合、CAD制图的比例不对应、工业广场留设不合理、代表符号混乱不合要求、矿块布置不合理、通风线路标示错误、平面图和剖面图不对应等。这严重影响整个制图效果,并直接降低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4低级错误多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不足在于设计中所犯低级错误、原则性错误较多。比如:具有高瓦斯矿井,很多同学没有在设计及说明书中阐述如何抽放瓦斯,更不用说如何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等深奥问题;在地面上有构建筑物需要保护区域没有留设保安矿柱;通风系统混乱,污风相互混合,形成不通畅系统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采矿工程本科生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违反了相关安全规程和设计规程,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经常犯这些低级错误,说明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最重要的是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如果一直马虎下去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5设计内容高度相似由于扩招等各方面的原因,现在每个毕业设计指导老师都带3-8个毕业生,项目多的老师相对简单,但对于项目少的老师只能给学生为数不多的设计任务,也就说,指导老师给的任务就比较相近。有的同学的毕业设计大部分内容照抄其他同学的,或者从前几届毕业的学生那抄袭和照搬。虽然设计题目不尽相同,但设计内容和说明书高度相似,导致说明书前后表述矛盾、不一致,相似错误频发等等问题。

3问题产生的因素

导致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原因较多,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指导教师的原因,甚至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3.1前期准备不充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很强、实践性强的学科,毕业设计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复习,经过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不断进步,应该可以作出质量较高的毕业设计和说明书,毕业设计前期准备不够充分主要表现在:

(1)矿山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联系实习地点困难,一般靠老师的学生在矿山当了领导以后才能给安排。所以,矿山对学生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

(2)实习经费不足,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一压再压,已经完全不能适合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实习费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习需要;

(3)实习内容不够全面,由于实习经费不足,致使指导教师无奈把实习时间从3周压缩成2周,甚至1周,促使实践性很强的实习不能完全联系实际;

(4)实习过程过于简单,由于实习时间的压缩,导致实习过程相对简单,不跟班实习,不能切实体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5)有些同学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采矿工程专业属于高危行业,学生对从事的专业具有一定的厌烦和恐惧感,特别是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打算到矿山工作,致使毕业设计和实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艰巨的任务和负担,使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毕业设计和实习重视的态度不够;

(6)指导教师人员匮乏,难以胜任繁重的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制度管理学生的经验,对学生产生的众多问题及指导教师提出了要求和修改意见后学生无动于衷的问题束手无策;

(7)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实施不够严厉,成绩评定过于简化,造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失公平。

3.2指导教师自身因素由于采矿工程专业就业压力小,相对10年前,招收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大幅度提高,导致每个教师需要指导的学生数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如下问题:

(1)指导教师的投入得不到保障。从时间和精力上讲,大多数高校教师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另外还需完成大量的考核指标,比如:每年要完成多少高水平的论文、获得的科研奖励、专利、著作、指导研究生数量、上讲台课时数、在研科研项目数、是否有纵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职称、无休止的会议等等,在高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指导教师的自由度相对较小。很多指导老师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只能把握方向;

(2)指导教师相对缺乏采矿设计方面的知识。一部分高校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经历,尤其是作为毕业设计指导为主体的年轻教师,个别教师没有很丰富的采矿工程方面的经验来有效地指导毕业设计。同时,也存在个别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的现象,没有很好地起到监管作用,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设计的要求。导致毕业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过场,不可能在最后还不让过。

3.3外部环境因素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容易,每个学生均有4-5个单位可以选择,但有一部分学生把主要心思放在考研、出国、考公务员上,从主观上对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加上毕业设计期间是求职择业的最佳时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均不在毕业设计上。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毕业后去矿山的学生可以完全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拓展自己的思路,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

4结论

第5篇:矿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安全管理;煤矿;适用性;工业工程

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手段可以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对于可能影响煤炭安全生产的因素进一步细化并分解,同时制定有效的措施,并严格的执行。所谓的工业工程值得是对于人员和物料以及设备和能源,还有信息等组成集成的系统,并对其进行设计和改善以及设计的学科。将数学和物理学以及社会科学这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进行综合的运用,同时还运用了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方法和原理。确定和预测并评价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

一、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1.我国先天性煤矿地质的基础条件较差,主要有水、瓦斯、噪声、火、粉尘以及顶底板和热害这些灾害,严重威胁了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由于开采规模以及深度逐增大,也使其面临更多安全问题的挑战。

2.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相对偏低,通过调查表明,煤炭生产一线工人大部分为初中学历,而下井采煤的工人大部分为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

3.对于煤炭安全的投入明显不足,表现为煤矿设备的老化以及技术的落后等,对于井下防灾以及抗灾的能力较弱,这也加重了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

4.由于煤炭管理水平存在的较大的差距,国有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相对于地方政府以及个人投资的企业管理水平较高,进而发生事故的频率相对较低。

二、分析工业工程应用在煤矿安全管理的适用性

1.不同管理水平均适用。

1.1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落后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可以采取工业工程的技术,根据相关规定,并结合煤矿实际开采的条件以及工程的内容,还有系统以及工艺方面的要求等。合理优化并分析工人操作流程,提供帮助给编制的作业规程,对于基础设施布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分析,并深入研究危险性作业的具体动作。

1.2对那些管理水平较为先进的企业中应用工业工程时,在基础工业工程作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具有现代性的工业工程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可以将计算机和无线通讯以及系统优化等技术综合的运用到生产中,对其进行监控,不管是在井下或是在的井上的作业人员,对其行踪进行监控,这样随时掌握作业的状态。另外,采取是计算仿真的技术,模拟其煤矿中潜在的危险以及有害因素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而提供具有针对性对策给安全管理。

2.不同管理层次均适用。

2.1煤矿宏观管理的层次,工业工程可以帮助管理者规划安全管理和投入的安全费用,并预先分析能够取得的效果。从而做到未雨绸缪,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弯路,同时还可以以较少的安全投入达到最好的安全效果。对于一个安全生产的周期内整体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与把握。

2.2煤矿微观管理的层次指的就是具体的对安全的管理,例如识别现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纠正不当或不规范的人工操作,作业的流程更加合理,配备安全生产的措施要具有合理性,制定合理的安全质量标准,以及制定作业的规程,这些都可以通过事业工程采用而实现。

3.不同工作场合均适用。

3.1生产现场,由于煤矿生产具有较多的系统,同时涉及到较多的设备与设施,并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生产环境,生产工艺的流程以及工种都相对较多,若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采取5S这一基本管理的方法与理念优化其现场管理,将不必要的杂物清除,保证现场整洁有序,从而确保安全的生产并提高其工作的质量。

3.2辅助服务部门,对于辅助服务部门也需要采用工业工程的技术理念与方法,优化并改善其各自的系统,从而保证能够顺利的进行生产。

3.3相关人员的培训与安全教育,因为煤炭生产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可以采取应用工业工程的培训以及安全教育,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对于培训的计划进行合理的安排,同时采取分层培训的形式,尽量投入较少的经费以及工作量,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使员工对工业工程中安全思想以及方法和效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否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识别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工业工程中的方法将安全隐患消除,从而使其安全的生产得到保障。

4.不同的管理对象均适用。

4.1设备设施的管理,煤矿生产中所用的设备与设施具有安全保障以及生产的功能,对其进行管理时必须根据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并融入工业工程管理的思想及方法对其安全设施和设备进行管理,这样可以将其安全设备与设施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其安全以及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2管理生产环境,由于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业工程技术与煤矿安全专业技术想结合,尽量消除其影响因素,优化并治理作业的环境,从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4.3管理煤炭安全的标准化以及基本标准,想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必须采取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这种模式必须将安全管理的质量标准化作为基础。所谓安全质量的标准化就是在煤矿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实行质量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安全教育的宣传,排查隐患,反馈并统计信息,以及事故抢险和防险与处理等方面均建立工作规范以及责任制度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同时还要保证其执行的严格性,这样可以逐渐减少并避免,甚至消除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

4.4管理安全投入的资金,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必须要投入一定的安全资金作为保障,最后这种投入会转化为矿煤安全的成本,煤矿实际的生产中,由于安全保障度较差,导致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客观上需要一个安全保障度。采取工业工程思想以及理论的方法,从而达到安全保障的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对安全投入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

4.5管理安全信息,在管理煤矿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的系统。通过结合工业工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建立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对与生产系统进行合理的调度和追踪以及发现错误操作行为,还有对于安全隐患进行识别和提示必要物料的缺少这些功能得以实现,从而及时的做出应对的措施。

5.不同管理阶段均适用。

5.1工业工程基本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在安全管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中,对于同一生产周期内每个环节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通过统筹的考虑进行规划并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的效率。

5.2预防并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采用工业工程的发现以及分析问题这种方法,事先预防可能发生安全问题,使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在萌芽状态消亡。工业工程特有的手段可以看出、问出、实践出、变换角度找出、挖掘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结合煤矿实际,制定整改隐患的措施,并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5.3安全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救援,工业工程对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建立救援指挥的中心,启动应急救援的预案,对于救援的物资以及救援人员,组织其进行迅速且有效的实施救援,降低生命以及财产的损失。

三、结语

工业工程主要的目标就是有效的利用生产系统所投入的要素,减少其成本,并且使其质量与安全得到保证,进而使其生产率得到提高,效益最大化。因此,在矿井安全中应用工业工程可以使其安全精细管理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具有针对性的促进其煤矿安全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范中志,张树武,孙义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2).

[2]荆全忠,杨鉴淞,邢鹏.工业工程(IE)在构建本质安全矿井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2(2).

[3]周维,叶义成,周德红.煤炭企业安全成本与安全投资比例优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01).

第6篇:矿业工程范文

摘要:实验教学是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整、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矿物加工;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79-02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坚实的理论教学为基础,还需要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与之相配合,而实验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实验教学总是摆脱不了陈旧的条条框框,导致实验教学落后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专业操作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特点,研究矿物加工实验教学改革的途径,从而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实验课程设置的调整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在第六学期开设四门主要课程(破碎与磨矿、磁电选矿、重力选矿、浮选)。这四门课程都具有专业实验课,但实验课包含在理论课中,会导致师生普遍忽视实验课。只要实验课合格,对学生总成绩就没有影响。学生做实验缺乏主动性,兴趣不足。再者,原来分散的实验课,虽然满足了各个课程的教学要求,却无法体现出课程间的联系,学生对整体工艺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为此,调整了课程设置,将分散独立的课程实验有机地整合为代表选矿工艺全过程的“矿物加工实验”一门课。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深入理论。这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掌握单纯的理论知识提高到运用理论知识,从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到具备系统的实验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设计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1.增开实验项目。在原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如Y合当前形式,预选抛尾工艺的广泛应用,开设了“磁滑轮预选抛尾实验”。针对磁铁矿石剩磁大、矫顽力高、容易产生磁团聚的特点,开设了“脱磁器脱磁实验”。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训练,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实验项目,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2.优化实验内容。过去有些验证性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是对已有的结论进行验证,使学生失去了研究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做法是优化实验内容,增加实验难度。例如把“捕收剂性能实验”的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进行优化。实验矿样为菱镁矿,反浮选的捕收剂为十二胺,正浮选的捕收剂为油酸。原有流程是一次反浮选,一次正浮选。改进后,流程变为两次反浮选,两次正浮选。捕收剂的用量不变,而是在反浮选和正浮选过程中,将十二胺和油酸由原来一次变为两次分别加入到浮选槽中。不同工艺流程的对比实验,让学生觉得这不是单纯的验证性实验,而更像是科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1)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师只需把题目和要求讲清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制定实验方案。由于实验方案是学生自己设计的,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查找资料,使自己的方案更完美、更有创意,由原来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2)实验室开放。由于实验室设备有限,大部分实验都是三人一组,有的实验甚至人数更多。在实验中,没有办法做到每位同学每个步骤都是自己操作,加之实验课时有限,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这样往往不到满足学有余力且实验兴趣较高的学生。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实验室开放的探索。①时间开放。实验室开放完全可以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用层次的学生需求给予相应的解决办法。例如一些动手能力差、对课内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得不好、实验数据有误差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反复操作,找出实验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影响因素,得出准确无误的实验数据;一些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在掌握基本操作之后还想对相关实验做进一步的考察;还有一些学生对实验的兴趣非常高,希望加入教师的课题组参与科研。通过实验室时间的开放,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实验,这既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②内容开放。实验内容可由实验室、学生自选或导师制定。如:针对铁矿选矿实验结束后矿石品位的检测问题,实验室了“铁矿中全铁含量测定”的实验项目。化验好比选矿人的眼睛,没有它就无从知晓选矿结果的好坏,无法调整选矿流程以及药剂制度。因此,化验对于选矿是至关重要的。从前都是由老师化验,给出化验结果,学生写报告。但数据是怎么得到的,学生不清楚。而对于化学分析方面的理论知识,学生了解得很少,更没有实践。鉴于此种情况,开设了这个实验项目。教师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的讲解以及氧化还原滴定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化验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不再觉得它很神秘。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化验也不会觉得陌生,同时这也是一项技能训练。但是想要熟练掌握,还需要学生利用实验室开放不断练习。学生还可以自主选择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业教师,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通过答辩获批一定的经费资助。在实验室开放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每年矿物加工专业都有20名左右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热情很高。另外,还可以由导师制定研究课题。每年矿物加工专业教师都承担各种横向、纵向的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内容的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施展的空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显著增强,科研能力明显提高,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实验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

在实验课没有独立设课之前,它是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在理论课成绩中占据百分之十左右的分数,对课程的最终成绩影响甚微。实验独立设课后,我们对实验成绩的评定方法进行了改革,包括以下内容:(1)操作成绩。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40%,包括仪器设备的选择、操作的规范程度、产品的品位和回收率、卫生情况,每次实验给一个成绩,期末得出总成绩。(2)实验报告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实验方案是否设计合理、实验流程画的是否准确规范、实验数据计算是否准确无误、讨论是否清楚合理、字迹是否工整。每份报告批改后给出一个成绩,期末得出总成绩。(3)答辩成绩。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每次实验课抽取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答辩,教师针对实验原理、实验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相关知识进行提问。每次答辩给出一个成绩,期末得出总成绩。(4)开放实验成绩。开放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从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几个方面综合考查,给出成绩。实践表明,新的成绩评定方法促使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不得不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不得不动手实验。

四、结语

通过课程设置、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这一改革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实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然而,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秀祥.矿物加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3):124-126.

[2]魏宗武,林美群.“矿物加工”实验独立设课的探索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1,(5):185.

第7篇:矿业工程范文

1.1国外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现状。针对世界范围内采矿工业的需求变化和状况,国外采矿工程专业一直在不断转变与调整,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来看,澳大利亚采矿工程专业实力强劲,教育形式多样,教学实力很强,设置了多种学位和课程,涵盖了采矿工业所需专业所有领域和层次。德国采矿工程专业设置面较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矿物开采,还要学习经济管理、矿山建设等知识,此外,学生还要进行几个月的实践活动,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美国、加拿大采矿工程专业课时较少,强调综合人才的培养,学生可以随意支配自由时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能力。

1.2我国采矿工程专业发展现状。我国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中南大学的采矿专业已经拓宽为采矿与岩土工程,实现了人才的双向流动,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学士、硕士和博士,在改革过程中,实验室利用率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研领域得到拓展,为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矿业大学的采矿工程专业在本科前三年采取大班教学,大四时划分为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四个方向。国内设置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在近些年的改革中,结合自身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扩大了专业范围,增加了授课门数,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有益探索。

二、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缺点

2.1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优点

3.1.1教学内容安排系统。美国学士学位采矿工程师需要接受四年的教育培育,专业教育偏重实践应用,基础教学内容以理科为主,澳大利亚十分注重理科教育以及与矿业技术相关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实践教学方面有借鉴意义,但是理论知识不够完善,学生不能系统地理解并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内容缺乏过渡,不易于被学生接受,这些都会给学生后续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深入学习等设置障碍。我国教学内容安排十分系统,学生要从地质学基础知识学起,然后学习采矿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

2.1.2课件建设效果突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十分注重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将教学内容和学科发展整理成教学课件,并以幻灯片的形式形象地向学生传达教学内容,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比价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国外的课件多数搬抄教材,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2.1.3专业领域相对拓宽。我国采矿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了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随之也增加了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诸多实习,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动手能力,专业领域相对拓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仅能够应用到采矿工程行业,还可以应用到岩土工程及其他工程中去。我国实现宽口径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学科交叉发展,有利于毕业生就业。

2.2国内采矿工程专业教育的缺点。我国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十分系统,但是实践内容明显不足,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因为缺乏经验,不能很快适应市场。我国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相对独立,学科间有机联系比较弱,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与技术之后难以灵活运用,缺乏实践应用能力,这种分散式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与实践应用。我国善于将幻灯片、网络等现代化工具应用到教育教学以及科学研究中去,这有助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是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等却得不到锻炼。

三、结束语

第8篇:矿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2-0263-02

未来采矿工程学科的发展及其采矿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项十分重大的研究课题,关系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更关系到矿业教育的百年大计。纵观全国的教育改革,各高校正朝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方向转轨,并通过校内各项管理体制的调整完善,推动了教学领域的深入改革。面向21世纪,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应根据其自身特点,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础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研究对策,以求得到长足发展。

一、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对本科专业教学的指示精神,我校着重进行了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按照教育部的如下三点指示精神:(1)专业知识结构要进一步调整,拓宽专业面;(2)本科教学内容应适应21世纪采矿工程科学专业的发展要求;(3)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要求改革本科各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体系。我们认为当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1.拓宽专业面尚不够,特别与机电结合不够

近几年来,我们虽逐步拓宽专业面,如非煤开采、露天开采、地下工程、计算机在采矿中应用等内容,但仍不够。特别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发展,采矿与机电结合不够,知识更新与实践环节均很弱,未形成高水平的模式与系列,不能适应现场生产发展的急需。很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的矿山单位均指出:“若采矿专业再不实现与机电密切结合,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不受欢迎”。随着安全高效矿井的一矿一井一面或一矿一井二面生产的发展,矿井巷道布置、采掘衔接日趋简化,而重在矿山机械的使用效率,所以矿山机电知识日趋重要。不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机电知识,难以管理和指挥生产,难以提高矿井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的矿区、矿井总工程师已由机电人员担任。为实现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矿山高级技术人材的目标,采矿工程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2.教学内容庞杂,落后陈旧内容仍较多

近年来,虽然加强了采矿新工艺、新技术及计算机在采矿中的应用技术等新内容,但总体不够突出和系统,一些陈旧的内容仍在某些课程中占有大量篇幅,如煤矿开采学课程中的采区巷道布置和采区和井底车场线路等内容已远不适应安全高效矿井的要求,教学中应大大削减,有关岩石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几门课程都讲,另一方面大型现代化矿山的开拓巷道布置内容又显太简单,没有突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及成果。因此必须大幅削减落后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专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成果。

3.目前学校实习教学困难,急需加强开采、机电工程教学

除因安全等种种原因,生产实习受到削弱外,教学内容中还特别缺乏综采工作面装备的安装、使用、监测、维护、检修、回撤、事故预防和处理等知识。而原来传统的煤矿机电专业又有削弱的趋势,形成空白,急需填补。

4.课程设置系统性差,内容重复

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学科,所以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有采矿工程专业本身的专业课,又有为采矿工程服务的机电等课程,内容庞杂而分散,所以急需对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中重复的内容进行精简或合并,避免交叉重复,使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既有课程本身的特性又注重整体性。总之,课程内容及体系应以生产技术发展来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

二、采矿工程专业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黑龙江科技学院采矿工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本科教学改革必须以面向振兴东北煤炭老工业基地为前提,密切联系生产技术发展,选用多学科(分支学科)的理论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以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1.调整专业结构,扩大专业面

实行地下开采与露天开采相结合;煤矿床与非煤矿床相结合;采矿与地下工程相结合;采矿与机电相结合;采矿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以此五个结合为原则标准调整采矿工程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面要拓宽,内容要精,制定出符合这五个结合的新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

2.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科研成果。大力删除落后、陈旧的内容和脱离实际的内容,教学内容面向当前煤炭工业的发展趋势,既区别于大专、中专,又区别于研究生教学。建议增加各类型安全高效综采工作面工艺原理及装备,配套选型,工艺方式优选及工序匹配优化;采场围岩控制及设计,顶板及支架的监测、预报,采场装备使用、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生产科学化管理等内容。使矿井生产知识结构集中配套,符合生产急需,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并增加巷道围岩控制与矿井各类巷道的优化布置相结合;开采方法与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采矿工程一般设计与系统工程优化设计相结合等的实例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煤矿生产、工程设计、管理方面的素质,扩展知识结构。

3.实现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现代化

拓宽专业面,除教学内容要精练外,教学效率必须相应大幅度提高。实施多媒体教学、学导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模型教学等。特别是模型教学直观易懂,是使学生对“矿山王国”有一个从二维平面思维到三维空间思维的有力工具,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因此应大力加强采矿模型实验室的建设。同时,应大力开发采矿CAD的教学演示系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理解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4.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的基地

密切与大型现代化矿区合作,共建三结合的实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以强化工程实践教学。另外利用矿山闲置设施,在有关厂矿支持合作下,建立模拟生产的工作面。利用已磨损的生产上已不能用的装备、配套安装、模拟生产。模拟工作面的装备可以操作,又不影响生产,特别对加强机电知识及装备监测、维护、检修、事故预防及处理等实践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利用同矿山企事业的科研合作又能促进实践和理论教学。

5.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当指出,坚持知名教授上本科教学讲台的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近几年来,知名教授被一些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缠身,难以走上讲台为本科生授课,教学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中青年教师也受职称评定条件的约束,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著书立说,教学投入明显不足。上述现象与学生厌学的大气候共同形成了教学质量滑坡的客观现实,已经到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6.加强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

目前,学生自主成才已成为新的价值取向,原来固定的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模式必须改变。因此,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是开发出实用的教学管理系统软件,其内容应包括学生情况库、试题库、毕业设计资料库、教学文件库、专题论文库等等。

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要靠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不断取得成果。我们相信,经过四五年的努力,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必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Subject

CHEN Hai-bo,JIANG Hai-feng

(College of the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27,China)

第9篇:矿业工程范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矿山建设工程;培养方案;校企联合培养

一、引言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是安徽理工大学最早开办的专业方向之一,迄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矿山建设领域人才。矿山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我校的强势学科之一,1984年获批矿山建设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被遴选为原煤炭工业部重点学科,2001年以矿山建设工程学科为基础的岩土工程学科被遴选为安徽省重点学科,2010年招收岩土工程博士研究生。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方向)培养方案需重新制订。本文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多年来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办学基础,对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探索。

二、培养目标

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面向未来矿山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矿山建设工程方向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矿山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和教育等工作,具备从事交通、铁道、水利和市政等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卓越人才。

三、培养模式

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采取“3+1”本科工程型培养模式,是指在大学本科4年中,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的时间累计3年,累计1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由本专业教师(校内导师)和合作企业的工程师(校外导师)联合指导和培养,即实行双导师制,从而使学生紧密结合矿山建设工程实际,深入煤矿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建设工程环节中,完成在企业实训阶段的学习任务。

四、课程模块设置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包含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工程化学、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Basic程序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体育等课程,共计72个学分,1336个学时。公共选修课程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但要求本科毕业时获得的公共选修课总学分不得少于6个学分。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包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测试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基础工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程测量、工程荷载与可靠度设计、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数值计算方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概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土木工程建设法规等课程,共计53个学分,856个学时。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模块:由学校指定,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该课程模板包含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这2门课程,共计4个学分,64个学时。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含岩石力学、爆破工程、井巷特殊施工、矿山建设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这5门课程,共计10个学分,160个学时。专业任选课程模块:由学生自行选择,但要求至少修满6个学分,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建议优选课程为开拓开采、矿井通风与安全、隧道工程和矿井提升运输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模块:包括工程地质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矿山建设工程课程设计、井巷特殊施工课程设计、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矿建工程施工与管理实训等课程,共43学分,均采用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形式。素质拓展模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根据学校所制定的明细素质拓展教育学分表,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修满4个学分。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所培养的本科生,要求修读所有必修课程和参与所有实践环节,要求满足各类选修课程的基本规定和各类课程学分,总学分至少达到19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0学分,企业实践环节40学分,方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一)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

校企联合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是培养矿山建设人才的新模式。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学校和合作企业完成,在企业学习、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校企联合培养主要包括两大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主要包括本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和毕业实习;设计主要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校企联合培养内容与形式见表1所示。

(二)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及权值分别为:创新能力(0.15)、工作态度(0.1)、团队协作精神(0.1)、专业实践成果及答辩(0.35)、实际操作能力(0.3)。考核方式采用专业实践汇报、书面总结(实习报告、设计或论文等)材料及质量评定和答辩、素质的评价和综合能力等。根据考核内容的加权平均分将考核结果分成5个等级: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并列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及格者必须重修。

(三)联合培养方案实现基础

安徽理工大学成立了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领导小组,学校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国有煤矿企业均签有长期、稳定性的全面合作协议。上述各企业均有职工培训教室和宿舍等设施,每年合计能接纳100多名土木工程(矿山建设)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与设计工作(安徽理工大学矿山建设专业每年招生学生平均人数为80人)。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实际工程经历的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知识体系的高级技术职称专家担任。上述各企业的多名优秀正高级工程师已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能满足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校外指导教师的要求。学校可每年定期邀请校外导师来学校一起商讨和修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计划,共同做好现场教学、实习、设计以及实训等实践教学工作。

六、结语

我国目前设置有矿山建设工程专业的高校还不是很多,仅限于原煤炭部直属的几所高校。“卓越计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高度参与教学,而由于煤炭行业的高危性,使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困难,但相信在学校和企业深入合作教学的情况下,不断修订和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可确保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矿山建设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进而培养出一大批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矿山建设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蔡海兵 荣传新 郑腾龙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林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