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感恩教师节诗歌精选(九篇)

感恩教师节诗歌

第1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2019国庆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内容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人们欢度国庆的喜悦心情。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写诗、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我国的国名和国庆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教师准备有关国庆节来历和庆祝活动的相关资料(开国大典和十一庆典、“五十”国庆大阅兵的录像)。

3、教师准备祖国风光录像。(包括长城、故宫、长江、黄河、天安门等祖国著名风光及各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录像。)

4、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坛,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设想

对于如何过国庆节,学生都比较熟悉,一般是家长利用长假带着外出游览或走亲访友,但国庆节的由来及对祖国的理解,是一年级小学生认知区域中的一个 “盲区”,因此,我们在设计时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入手,以“我为祖国过生日”这一主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说对国庆节的了解弄清学生的未知,针对学生的未知开展下面的教学,并播放相关录像使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观看祖国风光录像知道祖国是指全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母亲,并在收集资料、观看十一庆典、“五十”庆典录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庆祝生日等活动中体验人们庆祝国庆节时的喜悦与自豪之情,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2019国庆节活动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操。在国庆61周年到来之际,我校将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以“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二、活动主题: “怀感恩之心,唱祖国颂歌”

三、活动日期:  2019年10月1日——2019年10月31日。

四、活动安排

1、诗歌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感恩祖国”、“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班级选拔

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的祖国(或学校)”诗歌自创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选择3份优秀作品上交。文本稿送交顾静雅处,

电子稿件发送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19国庆节安排—感恩征文文件夹。

第二阶段:校级评比

语文组及大队部组织老师对征文进行评比,各年级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评委老师:xxxx

第三阶段:校级展示

优秀习作展示:

(1)学生誊写获奖习作,进行展览;

(2)各班利用班队课欣赏同学们创作的诗歌。

(3)利用红领巾小广播朗读获奖诗作。

上交截止时间:2019年10月11日

2、手抄报创作比赛活动

参赛主题:以感恩祖国为主线,围绕民族团结教育自拟主题

参与对象:5——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

(1)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祖国”手抄报创作活动。通过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报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新闻,特别关注建国67周年以来,在民族团结上做出的努力。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2份优秀作品上交。

(2)在8k纸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写,自己画,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办出具有特色的小报,增强学生的美感,成为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上交截止时间:2019年10月12日

3、格言征集大赛

参赛主题:“感恩母校”

参与对象:3——4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要求:各班班主任利用国庆放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格言”创作活动。国庆假期结束,各班至少选择5条格言上传至共享目录大队部---2019国庆节安排---感恩格言文件夹。

截止时间:2019年10月12日

4、班队课安排

主题:“感恩祖国”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安排:

一年级聆听爱国故事(或观看视频)并进行爱国教育;

二年级学唱爱国歌曲并进行爱国教育;

三~六年级举行“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竞赛方式由年级或者班级自行安排,竞赛题目在网盘---大队部---2019国庆节安排中已共享,请 班主任 老师提前下载。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给与加分,并纳入四好少年评比。

5、板报竞赛

参赛主题:“ 祖国妈妈,我爱您”

参与对象:1——6年级全体学生

检查时间:2019年9月30日中午 12:00

6、班队活动展示课。

主题:“感恩祖国——弘扬民族团结精神”

第2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有哪些?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师恩永难忘寻访‘老’教师”主题活动。共同阅读2020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精选【5篇】,请您阅读!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19月10号教师节。

这天我们期待了好久,毕竟这是进入初中给老师过得第一个教师节。早上来学校的时候,刚好看见别的班的几个女生提着一个大蛋糕进入了教学楼。其实我们也买了礼物要送给老师,而且也准备了节目。大家都很看重这个教师节。

中午的时候挺激动的,电脑上放着歌。一遍又一遍的循环着,生怕一会儿表演的时候不小心唱错。有些人打扫着教室的卫生,有些人画着黑板上的板报,也有人在组织纪律。而我们组的人都安安静静的坐在座位上,手里拿着一张小纸条一遍遍的读。因为一会儿的班会上,有我们的节目。

我们的节目是最后一个,并不是有多好而是我们的节目是教师节的前一天才订下来的,之前我也没和他们说。因为时间不多,所以我们只能在一上午的时间内把节目练好。

上课铃响起,课代表把老师们请来,班会准备开始。

其他组的节目有朗诵,有歌曲。只有我们组的节目是古诗。感觉挺另类的,看他们表演的时候声音很洪亮,也不紧张,心想一会我们组一会也要这样!有时候,人们总会说时间过得很慢,而那天我却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应该是心态不同的原因。说说笑笑就到了我们组。我很佩服两位班长,在短短一周内就把班会的台词啊,问答啊,节目什么的通通弄好。完完整整的撑起了真个班会。不像我,拖拖拉拉地。

四个人拿着比掌心还要小的纸条走到讲台前,所有人的视线都在看我们,那时候真是紧张的要死。

《远师》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我们组的冯天宇读出了这首诗。让他打头阵,是因为这是他自己说的。勇气可嘉。

下一首诗,是高月读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看似和教师节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其实里面是有一句赞美老师的话。小学老师讲过,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知识,所以我就选了这首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得不只是老师么?默默无闻的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绿》,我非常喜欢这首诗,我并不熟悉它,也是这两天见到的,只是因为那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老师啊,您的一辈子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却不知辛苦,也该歇歇了。

最后一首,《新竹》,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一个人能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四首诗很短,不一会就读完了。期间,我抬起头,用眼睛偷偷的瞄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反应,当我看到语文老师那赞许的目光的时候,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一起鞠了个躬,我们便回到座位上。说好的那句“祝老师节日快乐”也没有说出来。

班会很圆满。老师很满意,我们也自认为不错。只不过,唯一不足的事,这四首诗是读出来的,而且感情并不是那么强烈。明年的节目,我们会背下来,让老师们看到更好的我们!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2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为庆祝教师节,同学们献计献策,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班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主动参与各项班组织的活动,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整个活动过程十分顺利,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表达感谢与感激之情,老师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感恩的心。

围绕"铭记师恩,感谢师恩"的主题,我们班开展了以下这些活动及具体的过程和效果:

一、以"尊师心语"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班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校举行的庆祝教师节板报设计活动中来。本期墙报主题鲜明,内容新颖、丰富,富有教育寓意,图案设计也精美、字体工整、色彩协调、版面美观。

二、精心制作一张心意卡,为老师送上美好的祝福同学们怀着一颗真心,亲手为老师制作出新颖精美的心意卡,并在心意卡上送上一句真挚的祝福语或一段真心话。很多科任老师反馈,我班的同学们制作的贺卡非常好。

三、教师节主题班会。

时间:9月13日第三周星期一下午地点:高一(8)班主题:"难忘师恩"形式:形式多样(小品、教师节知识竞赛、讲述教师感人小故事、学有关歌颂教师的歌、同学讨论)

四、共签"每天为老师做一件事"承诺书为老师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持之以恒。班干部们提议,让每一天都成为"教师节",于是9月13日下午的教师节活动中,班主任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大家共签"每天为老师做一件事"承诺书,用具体行动感恩于老师。

五、为老师服务。

在尊师活动月期间,我班积极完成以下好人好事:

1、清理操场多处堆积的落叶。

2、清理食堂前水沟的垃圾杂物。

3.、学校会议厅大清洁。

4、打扫初一级教师办公室。

教师节虽已过去,但尊师活动我们班将持续下去,让老师们桃李满天下。师生情意融融,我们将以更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对我们的一片真诚。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3教师节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却慢慢变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这不,在教师节逐渐远去的时候,不得不再一次串联那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交上一份总结为自己班的活动画上句号。嘿嘿,其实过节真的不错,但如果可以简单点,比如省去这份总结,我觉得应该会更完美一些。毕竟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够少一些多余的事务缠身才是最大的幸福。

九月金秋,空气中弥漫着感念师恩的情绪,第二十八个教师节在我们班的主题升国旗仪式中拉开帷幕。我们班的许畅同学第一次站上升国旗的主席台,就带领着全校的同学向全体老师发出节日的祝贺。那一刻,所有的学生向老师敬礼,并齐声喊出:祝老师节日快乐的美妙祝福。

上课了,一声声“老师,节日快乐”拉开了一节课的序曲,平时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而变得郑重起来。在同学们正襟危坐的身影中,我读出了他们对我的尊重。手机中祝福的短信一直响个不停,“教师节快乐”成为了这一天最好的祝福语,家长们、孩子们将美好的祝福化作一条条动人的信息,通过电波传递到我的心灵深处。自己制作的贺卡,质朴中透露着细腻的小心思。一整天,我都沉浸在被祝福的喜悦中。被人记得是一种幸福,被人祝福是一种快乐!

申__妈妈亲手制作的祝福蛋糕将活动推向高潮。蛋糕做得很精美,一看就下了一番心思。在同学们艳羡的目光中,我将这份礼物当成了全班的礼物,孩子们一个个走向讲台,小心翼翼地捧回一片小小的蛋糕,并细细地品尝着,似乎自己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甜的蛋糕,原来,分享是一件这样快乐的事情。

在这一天,我还收获着许多的欣喜,孩子们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了,书写进步越来越大了,这一天的课堂纪律特别好,虽然这是一群略微有点调皮的孩子,但他们仍然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老师的节日祝福。

这就是身为老师的快乐,而我,是如此满足。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4这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我们班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主动参与各项班组织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十分顺利,同学们纷纷向老师表达感谢与感激之情,老师们也体会到了同学们感恩的心。

围绕“铭记师恩,感谢师恩”的主题,我们班开展了以下这些活动及具体的过程和效果:

1.同学们给老师们发送电子贺卡。

具体做法及效果:在星期二(9月5日),先让各科代表问科任老师的邮箱,并公布老师的邮箱,让家里能上网的同学在10日前代表2班同学或个人发送一张电子贺卡,并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尊敬师长之情。很多科任老师反馈,我班的同学们寄来的贺卡非常好。?

2.班级传情短信。

主题:老师,我想对你说。

在星期二(9月5日)班长就在班上发动,号召同学们每人亲手写下最想对老师说的心里话,并对积极同学和写得好的同学进行奖励,把写得好的短信交广播站。在星期四上午,全班同学都交来了,首先由学习委员和班长筛选出比较好的短信内容,然后让班主任审稿,最后推选出12篇,及时交到广播站,在星期五下午读出的短信中,已有三篇是我们2班同学所编写的,传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3.为教师服务。

教师服务是为老师清洁办公室。在第二周星期五的上午,由班长组织一批自愿为老师做一件事的同学,来到图书楼三楼科任老师办公室,同学们认真的劳动,把办公室打扫得非常干净,老师们满意的连声说好,黄君玲老师对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也很高兴。

4.特别礼物。

在星期四下午放学后,学习委员陈小露和苏莹同学组织各科代表讨论“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科任老师”,其中有同学建议送一个大蛋糕给所有老师吃,但发现很难操作,最后决定“每位老师送一朵玫瑰花和一张小卡片(写一些祝福和感谢的话语)”,由学习委员买回来,分到各科代表送给老师,如果对于星期五该课的老师,可以直接送给他。后来同学们还想到在每节课向老师问好的同时向老师祝福“教师节快乐!”。星期五这天,很多科任老师都反映2班同学给了他们一个惊喜,且课堂表现非常好!?

5.在第二周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我们班举行了一个庆祝教师节的主题班会。

主题为:难忘师恩!

准备:在星期二(9月5日,即接到通知的第二天),班长经过认真思考,着手策划这次主题班会,在班上跟同学们一起商量怎样搞好这次主题活动,后来,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后,定出:每个大组出一个特色节目,围绕“师恩”。接着几天,同学们认真准备,排练节目。事先邀请了各位科任老师参加,由于老师们都很忙,最后参加我们的班会有英语老师谭文炽老师。

主题班会的过程:在星期五下午第一节,我们初一(2)班开展了一个题为“师恩难忘”的主题班会。由班长和副班长当主持,同学们以小组为范围,节目安排如下:首先是开场白(副班长),背景音乐(音乐是“每当我走近老师的窗台”),然后各小组的特色节目,顺序是:第一组:朗诵,题为“浓浓师恩”;第二组:小品,题为“师生之间”;第三组:讲故事,题为“感恩的心”;第四组:诗歌朗诵,题为“教师诵”。然后请被邀请嘉宾老师——谭老师讲话,谭老师用英语表达他对2班同学的期望和对教师节的感受。最后由班主任总结发言。总而言之,通过诗歌朗诵﹑讲故事和表演小品的形式使班会进行得井然有序,大家活跃的气氛让到场的班主任和英语老师感觉到非常欣慰。尤其是第二组的小品非常精彩,让每人都在笑声中领悟了深刻的道理。(具体的场景,请见我们的资料:“初一(2)班主题班会图片”文件夹)

总的来说,这次活动在学校庆祝教师节活动方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我们初一(2)班班干组织下,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效果喜人,让老师们感受到了爱,让同学们懂得如何感恩,所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教师节主题活动总结5伴随着第__个教师节,遵循教体局关于开展“感念师恩”主题教育的通知思想,__省__市__区实验幼儿园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特点本着“隆重、俭朴、有效”的原则,设计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教师节主题教育。现将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小班组:老师,您真好!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不久,既不会情感丰富的朗诵诗歌,也不会大笔一挥,泼墨一幅,当然也还不具备动手制作手工作品的能力。可是小班幼儿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却是最牢固的。离开了从小生活的熟悉的环境,离开了一直照顾自己的家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里,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紧紧抓住老师的衣服,老师成为了孩子生长历程中的重要依靠。小班组老师结合自身的特点,组织幼儿开展了“老师,您真好”的语言活动。谈话中,幼儿知道了教师节是照顾自己的老师们的节日,回忆了入园以来老师对自己细致入微的照顾,在老师的提示下愿意和老师抱一抱,亲一亲,问声节日好,表达了自己喜欢老师,爱老师的情感。正是因为孩子的幼小,这问候,这拥抱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二、中班组:我亲爱的老师

中班组的活动以绘画活动“我亲爱的老师”为主。此前的相关活动有:诗歌“老师本领大”,通过朗诵诗歌和尝试续编诗歌,深化了幼儿爱老师的情感。通过“夸夸我的老师”活动,过渡到了“我给老师办画展”活动。面对每天照顾自己的熟悉的老师,孩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说到老师的面部特征和发型的突出特点,更是津津乐道,有的孩子甚至连老师喜欢的衣服颜色都能说出来。在这貌似细小的环节中,老师体会到了孩子们深深的爱。而在绘画活动“我亲爱的老师”组织过程中,幼儿知道了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更是在画画中激发了热爱老师的情感。一边画一边絮絮叨叨,简单的线条之间流露出了对老师的祝福。

三、大班组:老师,谢谢您

大班组以美工活动“老师,谢谢您”为主导亦展开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已经在幼儿园度过了两个教师节,对于教师节的认识远远高于小班,中班的幼儿。大班幼儿自身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幼儿运用已有的美工经验,创造性的制作出了谢师卡,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祝福语也上升到了“老师,您辛苦了”、“老师,谢谢您”!还有的孩子自发的拥抱老师,大声的宣告:老师,我爱您!整个活动气氛温馨又感人。

除了各班组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之外,身边出其不意的问候更是让老师感动。教师节这一天,从踏进幼儿园的大门开始,老师们就被一声声的节日问候感动着。这问候,有领导的关怀,有同事之间的相互祝福,更多的是来自于家长和孩子。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胜过了千言万语。这问候,这祝福包含着家长对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在一声声的祝福声中,老师们为自己这个神圣的职业感到光荣,感到自豪。

第3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晨诵是什么

晨诵是什么?或许一线的幼儿教师都有这样的一丝疑惑。小学生有晨读课,还可以开展晨诵活动。可是幼儿园的早晨,可不可以户外活动为主线,进行合适的时间进行晨诵?晨诵类似于儿歌表演,诗歌欣赏,一清早就和孩子进行诵读,他们会喜欢吗?我带着这些疑惑,摸索,尝试。

利用周边条件,我们走进附近的东洲小学教室去观摩取经,把所见所思融入幼儿园课程,撰写实施方案,边开展、边反思、边调整,经过学校“绿叶班”的实践,晨诵到底会留给孩子什么样的效果?利用一次区域游戏时间,我给记者站的孩子提供了采访的话题:你喜欢晨诵活动吗?为什么呢?在不影响孩子正常游戏的前提下,我一路尾随,边听边记录,得到了“绿叶班”宝贝们肯定的回答。

在孩子们的眼中,晨诵,是兴趣的感动,是浪漫的感受。在老师们的眼中,晨诵,不是临时拿来,随意拼凑,它应该是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每一个阶段的主题都是要精心整合的。

当绿叶印染上诗情与画意

当我们把同一主题不同的诗歌编织进我们的生活,共同玩味美好的诗词,共享一段旅程,就会收获不同的美好心境。

随着每月“一事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各类诵读教材中找寻与此相关的适合本年段孩子诵读的诗歌,通过筛选、重组、研发,为孩子精心呈上主题晨诵“菜单”。9月,结合每月一事“大手牵小手”,在新学期第一天的清晨,为弟弟妹妹诵读儿歌,欢迎他们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大家一起诵读《玉米公公》《拉拉勾》《我们都是好孩子》等,两天一变换,有现代诗,有绕口令,也有古诗词;在诵读中学会交往,懂得互助合作,感受成长的快乐。10月,结合每月一事“感恩在行动”,通过儿歌诵读、诗歌欣赏,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这样的重整,省时、高效,更重要的是,让经典与孩子们的生命完美对接,与诗歌为伴,放飞心灵,每一个清晨,每一片绿叶,似乎都印染上了诗情画意。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当代作家叶嘉莹也说:“孩子天性是喜爱诗歌的。”在寻找适合幼儿吟诵的诗歌内容时,发现有许多是与中国的节气有关,于是我们尝试着根据节气文化整合晨b主题。中秋节,进行各种各样关于月亮的诗诵;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等佳句;春节,我们收集、朗读《新年好》《春联》等符合儿童口味的作品。

“绿叶班”有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课程――“科学探索融入语言元素”的综合实践。在“寻找春天”活动中,我们去文化广场、东洲公园观赏花卉,寻找植物在春天的变化。一段时间的每个清晨,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与春天有关、与花卉有关的诗词。我们还进行《爱在春天里》亲子诗歌创编,在“有趣的豆宝宝”活动中,孩子们剥毛豆,并将豆子分类,制作豆浆。于是乎,我们的晨诵课程里有了许多童趣十足的儿歌:“绿豆豆,黄豆豆,姥姥教我数豆豆;一粒豆,两粒豆,豆豆数得乐悠悠。”“黄豆荚,真可爱,里面住满豆乖乖。”“炒蚕豆,炒豌豆,咕噜咕噜翻跟头。”“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瘦瘦。”

“绿叶班”的约定

晨诵的时光是快乐、动情的,也是诗意、灵动的,更是积极、明朗的!我们的“绿叶班”有一个美好的约定:亲子邂逅童诗,润泽生活;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共同诵读,与诗歌交融相汇,沉浸其中,玩味其间,享受着经典诗作的色彩与教育功能。

对于这个美丽的约定,家长们从一开始的观望,到浅浅的尝试,终于形成了一种习惯。有的家长说:一开始觉得有点麻烦,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了。有的说:这样的亲子诵读真不错,我家女儿从胆怯不敢说,到现在能大大方方表演,进步不小啊!还有的说:我家宝贝儿歌背多了,有时一起出去玩,冷不丁就冒出几句押韵的句子,就像是一位小诗人。

大家知道,晨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诗歌与孩子建立起亲情关系,在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好中丰富孩子的心灵。应该让孩子们在诗歌中找到自己,实现“诗中有我,我中有诗”的境界。如此说来,“编织”就是最好的方式。

例如:大班孩子诵读诗歌《梦》,这首诗与孩子心灵的交集点在哪里呢?

第4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约翰·多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他善用巧智、奇喻,是现代派的榜样。中国多恩研究大多以多恩之奇谲语言为载体,在西方哲学之“语言学转向”下如鱼得水,如火如荼。从多恩研究的发韧期、发展期以及“回归文学”转型期都呈现出多恩研究的空间越来越广。

一、多恩研究发轫期

1.应“语言学转向”而生 “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在这样的良好文化背景下,约翰·多恩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当时中国人民正在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拥有强烈的言语愿望来召唤新的革命风暴,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达长久压抑在心里的寻求新时代生机的梦想。因此,位于时代前沿的中国知识分子高呼一种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粹相结合的新的文学革命形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秉持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只要与世界接轨才能让中国立于民族之林,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而与世界接轨的首要任务就是语言的相通性。对语言的革命既符合了与世界联系的要求,也为新的文学形式提供了一种可能。

语言的泛性、隐喻等特征为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多向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中国语言的字、形、义为西方的结构和解构理论找到了一个理论实践的领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语言与西方语言的相通性在互为新奇的看视中得到认识和认同。

随着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从对纯美语言的追求逐渐转向一种知性的思考,这一点体现为将人生的体验输入语言本身,让语言本身成为言语的主体,可以自主思维,拥有自身情感。这种语言的转向既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不能张扬进步思想而转向下意识阶段的状态,也契合了中国人民普遍想找回辉煌的历史而进行自我的重新定位的心态。

同时,国际文坛也正处在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大浪淘沙中,语言的重要性在索绪尔等大师的推崇下得以前所未有的凸显,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人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根基,通过对语言的重新观察、对身体的重新审视来实现对人的关怀。

在这种大背景下,被艾略特所推崇的多恩逐渐得到了西方学界的关注。随着中国对西方的关注的增强,交往愈来愈频繁,多恩也逐渐为一些中国的大师级人物所捕捉并看好。多恩的作品呈现感性与知性的高度对抗性融合,语言和思想的奇特交锋,正是契合了当时中国人们谋求发展时的内心的沸腾和对新的知识形态的渴望。当中国人们捕捉到这类新的元素时,是何等的欣喜,这也正是多恩能为国人所欣然接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条件。多恩语言的智性为语言的多元化与多向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此,多恩很快被中国诗人所接受,并从此在中国学术界形成了“多恩热”。

二、中国新诗人对约翰·多恩的接受

1.新月派诗人的关注 “五四”运动后,新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1912年,清华文学社成立。闻一多、梁实秋、朱湘是该文学社的主要成员。1926年,闻一多同当时北京新月社的领导人物徐志摩一同创办了《晨报·诗镌》,引领了中国诗歌运动的新潮流,后人称这些领军人物为新月派诗人。1932年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之后,施蛰存于5月间创办文艺刊物《现代》,它与1934年新月派诗人代表人物卞之琳在北平编的《水星》文艺杂志遥相呼应。1936年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邀请了卞之琳、冯至、梁宗岱等人参与。与这些杂志同期的还有《现代诗风》、《星火》、《今代文艺》等刊物。由于这些杂志创办者和撰稿者大都是具有留学背景、精通西文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诗歌借鉴了他们所喜爱的西方作家的作品风格,从某种程度上都融入了现代诗歌的特色,兼有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之美,“有朦胧的美或有繁复的意象和奇特的联络或为‘纯粹的诗’,抑或拥有浊世的哀音,青春的病态等特征”①。而此时中国新诗人所推崇的西方现代诗歌的传统正是艾略特所推崇的诗歌传统,即多恩诗歌传统。此种传统的内质就是一种对当时文学传统的反叛和超越,追求感性与理性高度融合的诗学途径。

新月派诗人梁实秋先生尤为关注英国玄学诗人,对玄学派代表诗人多恩的诗歌、散文及布道文等作品进行了介绍,并亲自翻译了其中的一些重要作品。这些评论和翻译都记录在《梁实秋文集》中,为人们深层次认识和了解多恩及其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新月派诗人朱湘先生也对多恩的诗歌进行了翻译。这些翻译清晰而准确地把多恩呈现在作者面前,那是一个能质疑上帝存在的多恩,那是一个勇于追求自由的多恩。

2.九叶派诗人的关注 九叶诗人,是20世纪中国的现代诗流派,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其中,卞之琳先生选择了多恩的两首诗歌进行了翻译和评注。虽然没有对多恩诗歌作大量的介绍,但他选择翻译的这两首诗歌成了人们品味多恩特色的最好的标杆。这两首诗歌分别是多恩的早期作品《歌》和多恩的力作《别离辞:节哀》。后者是同梁实秋先生介绍的《跳蚤》一样最能体现出多恩特色的诗歌,诗中的代表爱情的运动中的“圆规”意象让读者深有感触。同时,卞之琳先生创作的诗歌作品颇具玄学风味,比如从1935年初开始,他在诗中大量使用科学意象,如化石、罗马灭亡星、切线、无线电等,把这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放入诗歌当中,就像是将少量冰凉的水泼入熊熊火焰中,溅起美丽而奇异的火花,一方面将凝聚厚重的诗歌加上几分动感,另一方面将具体物象的美感扩大到抽象的宇宙,体现出水火共舞的玄学之美。

在中国的九叶诗人当中,郑敏② 先生在美国研究生院于1952年完成的硕士论文就是《约翰·顿的抒情诗》,她的导师是布朗大学的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讲教授。除了她的论文之外,她还翻译了多恩的部分诗歌。其他九叶诗人如穆旦、袁可嘉、王佐良等也对多恩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他们的著作中介绍且翻译了多恩的作品。

三、多恩研究发展期

1.现代诗人的追寻 多恩的诗歌影响了新一代的诗人,现代诗人在充分研究了多恩作品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开始模仿多恩的风格。如超现实的玄想风格:海子的诗歌充满了超现实的玄想,如在他的长篇诗剧《太阳》中写道,“黑夜是什么/所谓黑夜就是让自己的尸体遮住了太阳”③,这些多恩似的诗句让人觉得生与死竟是如此近距离;如奇喻:陈东东的诗以华美见长,是采集美妙的词语自由组合来产生新的印象,因此他的诗歌也如“嗅到玫瑰花的芳香”;如巧智:欧阳江河的诗歌以智性见长,“语言就是飞翔”,在他的诗歌《落日》中写道,“但除了末日,没有什么能够留住/除了那些热血,没有什么正在变黑/除了那些白骨,没有谁曾经是美人”④,这与多恩“白骨上绕着金发做成的手镯”给人带来的心理落差是一样大的。多恩诗歌的玄想风格也带到了台湾,郑愁予的众多诗歌意象交织成时空之网,他在《偈》中“不愿作空间的歌者/宁愿是时间的石人”,也拥有多恩在其诗歌《可兰花园》中表达的“愿化作其中的一枚石而悄悄哭泣的情感”⑤。细细阅读各派诗人,都可以捕捉到某些多恩元素,因为多恩的思想就是具有很强的间性的,他的诗歌留给后人的阐释空间很大,更重要的人们读过了多恩就不能再回到原来的自己。

钱钟书对多恩诗歌也倍加欣赏,在他的力作《管锥篇》中多次引用多恩的诗歌作为佐证。

还有,不乏大家对多恩的诗歌进行介绍和翻译,1986年北京大学首届英美文学培训班,王式仁教授主讲英国诗歌,其中包括对多恩及其作品的介绍。杨周翰、裘小龙、飞白、樊心民、孙梁、汪剑钊、李霁野等人对多恩部分诗歌进行了翻译。裘小龙的《多恩与现代主义的重新发现》一文,深刻地剖析了多恩现代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缘由。

2.学术人的关注 20世纪,多恩的影响基本上被圈定在学术研究领域。多恩成为形式主义批评家们所喜爱的题材。北京大学的胡家峦教授从宇宙观与多恩诗歌中的奇喻相结合,引导读者走进多恩诗歌这一历史的星空,充分体会其玄学魅力;现代评论家和作家赵毅衡先生引领青年学者进行多恩文本细读并从哲学思想高度认识多恩,使国内多恩热从对多恩诗歌的惊讶和模仿转为对多恩诗歌的知性研究,进而探究文学、文化运动的内在规律;傅浩教授的两个多恩诗歌翻译版本,1999年出版的《艳情诗与神学诗》和2006年出版的《英国玄学诗鼻祖》,其经典性不言而喻;裘小龙教授从多恩与现代主义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多恩诗歌。这些探索开启了多恩研究的新大门,与国际文学浪潮共舞。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出版的最早的多恩研究专著有李正栓教授的《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和晏奎教授的《诗人多恩研究》和《生命的礼赞》。后来还有笔者2011年著的《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专题论文有百余篇,国内有二十余位中青年学者都撰写过多恩研究方面的论文。

国内的多恩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去重新阐释古典时期的多恩,比如用陌生化理论、新批评理论、现代或后现论、后殖民理论等西方理论对古典时期的多恩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发掘多恩诗歌的不同面目;二是深层次发掘多恩诗歌的隐喻特征;三是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段上将多恩与中国诗人进行比较分析,如将多恩作品同李清照的诗歌进行比较等;四是从多恩生命哲理进行研究。

总之,多恩研究从哲学、文学和语言学各个角度出发,对多恩艺术技巧、哲学理念或宗教体验等进行研究,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国内学者大多以多恩语言研究为出发点,多向性、多维度地切入多恩诗歌。

四、回归文学的转型期

1.依然重视语言研究 多恩的语言较之其他诗人的确非常特殊,抓住多恩的语言研究就抓住了多恩研究的根本。早在多恩研究发韧期,当时的西南联校汇总了英、法、德各种诗歌流派的影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来自中国昆明的西南联合学校的中国新诗人对多恩研究的兴趣来自于在联大授课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燕卜荪教授。燕卜荪教授的科研理论推动了中国的“语言学转向”和中国新批评的发展,他直击多恩及其作品,分析多恩语言所带来的奇思妙喻与巧智玄想。这种智性的力量是自然的,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的一百年,在这样的力量的影响下,多恩研究一直在围绕着多恩独特的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尤其喜爱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出发,扣准多恩的奇喻进行阐述。当然,也不乏有学者曾从非语言角度作了经典研究,比如胡家峦教授、晏奎教授对多恩宇宙观和哲学观研究的分析是国内多恩研究的亮点。

随着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在后现代语境下,一些研究者给了多恩这位遥远时空的诗人以呼应。21世纪美国的道格拉斯·凯尔纳(d.kellner)和斯蒂文·贝斯特(s.best)引用多恩的诗句“一切皆支离破碎,所有的一致性均不复存在”,厄尔·迈纳(earl miner)在《从多恩到考利的玄言诗》和《比较诗学》中都重手笔地言及多恩。⑥ 可见,21世纪的多恩研究依然不能脱离开多恩语言的研究。

2.回归符号表意系统下的文学 21世纪,国际比较文学界出现了“回归文学”的倾向。虽然依然处在西方哲学思潮“语言学转向”下,但是“回归文学”的呼声让人不得不思考多恩研究的未来。

“语言学转向”虽然在狭义上讲是与分析哲学和

语言学直接相关的部分;但是从广义上看,它已涉及到符号和表

第5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摘要:作为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邓恩一直都备受研究者们推崇。本文作者主要从张力视角来解读邓恩的名篇《别离辞:节哀》。此诗是邓恩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都充满了张力,作者主要从语言、情感、意象三个方面来解读,力求使读者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此诗强大的张力。

关键词: 张力,细读法,《别离辞:节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2

一、细读法和张力论

英美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它作为一个形式主义文论派别形成于英国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到50年代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顶峰,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新批评理论家共同点是注重对文本的逐字逐句的细读,从语义的层面研究文学。文本细读法(close reading)是该流派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术语。燕卜荪于1930年出版的《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被认为是典型的“文本细读”之作。“细读(Close reading),实为‘细评’,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和评论,评论者在作品的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方面中显示文本的语义”(张首映150)。

“张力”(tension)也是英美新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由新批评派理论家、美国现代诗人艾伦・退特(Allen Tate)提出。1937年,艾伦・退特在其论文《论诗的张力》中指出:“我不是把它当作一般的比喻来使用这个名词的,而是作为一个特定名词,是把逻辑术语外延(Extension)和内涵(Intention)去掉前缀而形成的。我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赵毅衡 117)。退特认为好诗的共同特点体现在它们的张力上,而张力又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他从语义学的角度指出,外延指的是词的‘词典意义’,而内涵则是词的暗示意义、感彩等”(朱立元123)。退特将张力论用于分析了玄学派诗人邓恩的诗作,他认为玄学派诗歌是最好的张力诗。

张力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广大新批评派理论家的重视,他们对张力论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罗伯特・潘・沃伦(R.P.Warren)在其代表作《纯诗与非纯诗》中指出:“诗的韵律和语言的韵律之间存在着张力……存在于美与丑之间;存在于个概念之间……”(新批评文集181)。沃伦所叙述的张力存在于诗歌的韵律、语言、文体、修辞方法等各种因素之间,大大的扩展了张力的应用范围。樊・奥康纳(W illiam VanOconnor),“进一步将张力的应用范围扩大,认为张力还存在于诗歌与散文之间;个别与一般之间;具体与抽象之间;比喻的两方面;反讽的两部分之间等等”(谢梅 36)。将张力的使用范围从诗歌意义扩大到了文学作品的各个因素之中,也更加强化了张力的实用性。

二、邓恩及其《别离辞:节哀》

邓恩是玄学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出生于富商家庭,曾就读于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但均未获得任何学位。曾在欧洲大陆游历,风流潇洒,并在宫廷中任职,本来前途无量。然而,在1601年,他因与一位大臣夫人的侄女相恋私奔结婚而被关进了监狱,从此仕途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出狱后,他的生活一直处于潦倒的状态,最后不得不担任自己曾经断然拒绝的神职。1621年,他担任了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教长,直至去世。邓恩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知识,在他的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别离辞:节哀》写于1611年,据说是写给他的妻子。与妻子的结合,使得邓恩对待感情态度发生了转变,“诗中的意象一扫前一阶段的嬉皮和玩世不恭的意味,而变得更加深刻和严肃”(张金凤 106)。本诗的主题跟他大多数的诗歌一样是关于爱情的,整首诗通过幽默的语言,理智的思维,讲述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爱情以及该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暂时分离。通过邓恩的描述,诗人强调了他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是净化了的,分离与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从而呼应诗的题目,让其妻子不要对他们的分离过于悲伤。笔者主要注意到这首诗独特的张力,尝试利用新批评派的经典理论―张力论来对该诗加以解读。

三、张力在《别离辞:节哀》的体现

正如退特所说,“玄学派的诗歌是最好的张力诗。”《别离辞:节哀》作为邓恩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语言上,还是主题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作者营造张力的能力。下面我们就从语言上和主题上两个方面来分析,邓恩是如何营造张力的。

1、新奇的比喻――语言的张力

在语言上,邓恩通过使用各种意想不到的比喻来表现自己和妻子之间的爱情,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先是很突兀的在开篇描述一个德高望重之人的死亡,让人不禁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紧接着的描述让我们瞬间明白,原来作者是非常具有创意的讲其与妻子之间的“分离”比喻为“死别”,这样的一个比喻增加了读者在诗行上逗留的时间,增加了审美情趣。

在第二个诗节第一个诗行中,作者说“让我们化了”,原诗中“化”在英文中为“melt”,作者用了这样一个跟人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来形容二人的精神和灵魂。第二个诗行里,作者用了“泪浪”“叹风”两个词语,它们的英语分别是 “tear-floods” “sigh-tempests”,诗人巧妙地将 “tear”的程度比作 “floods”,将 “sigh” 的强度比作“tempests”,这两个比喻非常形象也非常到位的表达了一般人在分离时的那种痛苦,诗人夸张地将“眼泪”“叹气”和“洪水”“暴风”安排在了一起,给人很强的张力之感。

在第三个诗节中,作者引入了“天动”和“地动”两个概念来比喻他们之间的分离,作者用“天动”和“地动”这样两个物理现象来比喻他们之间的分离,如果能够做到精神上的统一,互相包容和理解,那么即使是分离,也会像“天动”那样,不会对他们之间的情谊造成任何伤害。

在第六个诗节中,邓恩将他和妻子两人的灵魂跨越物理鸿沟比作了金子,两人感情上、灵魂上的统一就相应的比作了金子的融合,而邓恩的离去,不会造成两人的分离,仅仅只是一种“向外延伸”。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利用了金子良好的延展性,即使强力的敲击,也只是将其打到薄薄的一层,不会造成它的破裂。即使像分离这样大的外力冲击,也不会对他们二人的感情或者灵魂造成什么影响,仅仅只是一种延伸而已。

在第七个诗节到第九个诗节中,作者给出了他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一个比喻。他将夫妻二人比作为圆规的两只脚,其中妻子为固定的那只脚,处于中心不移动的位置。圆规想要画出完美的圆圈,它的定脚一定不能发生挪移,一旦移动,圆必定会有所缺陷。这就像两人的关系,只要妻子坚定,那么丈夫一定会围绕在妻子周围,画出生活美满的圆圈。所画出的圆圈,也有美满幸福的意象,这暗指两人的婚姻、爱情会像圆圈一样,圆满。

作者在整首诗歌中用了上面提到的这几个隐喻,利用喻旨和喻体之间的距离,在使得该诗更加生动有力的同时,也是整首诗歌充满了由此而带来的张力。

2、理智的分离――情感的张力

除了语言上充满了张力之外,全诗整体的情感基调也充满了张力。如前所述,这首诗是邓恩及其夫人分别时所作,一般写分离的诗歌总是充满了一种离愁别绪、深深的忧伤。而在《别离辞:节哀》,邓恩用了种种比喻、对比、以及冷静的笔调给我们陈述了一种不一样的分离。第一诗节中将他们的分离比作是德高望重之人的去世,处之淡然。就想诗人说的“对灵魂轻轻的说一声走”一样,尤其是 “轻轻”二字,更加突出了诗人在极力用一种积极地笔调来劝慰已经怀孕又要即将遭受分离之苦的妻子。这样一种冷静的笔调正好颠覆了人们传统观念里的离愁别绪,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随后作者又通过将他们的分离和“天动”“地动”等现象作对比来说明二人感情不会因分离而有所损伤。黄金比喻和圆规意象的引入,突出反映了作者在以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乐观的角度来劝慰妻子。黄金的不可分割性象征了二人情感的不分离,圆规的圆满象征了二人感情和人生终将圆满。读者看出很浓的离别伤感情绪了吗?显然没有,反而是觉得,二人在一起的形式已经不再重要,分离也只不过是二人感情的延伸,不会造成感情的破裂。所以,我们此时便能从总体上把握住邓恩笔下的离别与他人离别之间不一样的地方。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悲情式的离别,呈现给读者一个冷静、理智、乐观、积极地分离,这样鲜明的、与前人相异的感情基调正是该诗张力的有一个很好的体现。

3、鲜明的对比――意象的张力

正如我们之前所描述的,张力体现在对比中,体现在矛盾中。《别离辞:节哀》里,邓恩也采用了意象的对比来表现张力。第一个诗节里面作者将德高望重之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其悲恸的友人之间的态度做了对比,反衬出德高之人对待死亡的泰然。在第三个诗节,作者将“地动”和“天动”两个意象做了对比,形象表达了“地动”的巨大危害以及“天动”虽然动静大,但其不造成任何危害。这样的对比,很有张力的表达出作者及其妻子的分离不会对二人感情造成影响。紧接着,在第四个和第五个诗节中,作者将他们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世俗男女之间的爱情做了对比,指出他们的爱情是净化了的,不像世俗爱情那样存在于形式,作者的爱情已经超越了形式,这样两个意象的对比,显示出了作者的感情犹如宗教般充满了神圣的感觉。如诗中所说:“互相在心灵上得到了保证,再不愁碰不到眼睛、嘴和手”(卞之琳 41)。另外一个更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并被无数批评家奉为经典的意象便是“圆”的引入,正常的别离都很难与“圆”扯上关系,但是作者运用“圆”这个意象和常人思维中的别离意象做了鲜明的对比,挑战了我们的传统思维模式,呈现出别样的分离。这样种种新颖的意象或者观点在对比之下效果更加强烈,使文本从这个角度也显示出强大的张力,增加了审美情趣。

结语

张力经过发展已经被扩展到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上,一部好的作品总是在整体上、细节上、情感上、语言上亦或是结构上等方面显示出张力。使读者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紧张感和压迫感中,读完之后,极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邓恩这首《别离辞:节哀》可以说是运用张力的极佳代表,作者通过使用一些新奇的比喻、意象的对比等手法营造了本诗的张力。同时,在感情基调上,作者也一扫传统别离的苦痛、忧伤、不舍等情感,给人一种理智、平和的感觉。通过这样,张力再一次在全诗得到表现。邓恩用其超乎常人的才智和写作技巧,在上述三方面营造了极强的张力,使读者读者通读全诗时始终沉浸在一种新鲜感、一种张力感之下。

参考文献:

[1]卞之琳.《英国诗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魏健.《英美文学鉴赏导读》.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谢梅.西方文论中的 “张力” 研究.当代文坛,2(2006):36-38.

[4]张金凤.漫谈隐喻和邓恩的爱情诗.外国语学院学报,2(2003):104-107.

[5]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第6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关键词:约翰?邓恩;玄学派诗歌;玄妙;文艺复兴时期;骑士派诗歌

约翰?邓恩(1572-1631)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开创者与集大成者,活跃在十六、十七世纪英国文坛,他未像同时代作者一样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诗歌影响,是当时最为独立的韵文作者。他一改伊丽莎白时期辞藻华丽、句式复杂诗风,创作了兼具口语体风格、哲学思辨内涵的玄学诗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坛独树一帜。

一、创作背景

(一)社会动荡

在英国历史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际会的时代。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晚期,诸多社会矛盾开始显露。呼吁宗教改革的清教与腐败的国教的矛盾,资产阶级掌控的议会与封建王权的矛盾,无能政府与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人民的矛盾,各种矛盾最终引起了1642年内战爆发。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后,克伦威尔开始军事独裁政府,又引起人民不满,继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这一系列变革的结局看似回到原点,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革命过程中受到强烈冲击,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已成历史,一个新兴自由社会开始形成。

新兴的社会总是有各种思想涌现,各种价值观交锋。社会动荡在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上都有反映,其在诗歌上的反映尤为鲜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便是诗歌,从《贝奥武夫》到但丁的《神曲》,诗歌都是历史的载体。十六世纪异军突起的玄学派诗歌和骑士派诗歌就是时代最典型的代表。玄学派诗歌少有阳春白雪气质,时常前言不搭后语,融入的思想也是杂七杂八;骑士派诗歌则严格遵循古典主义原则,音调优美,行文晓畅。两种流派的诗人都以贵族青年居多,但所著诗歌风格迥异,说明当时人们解放思想,观念多元。如果说骑士派诗歌是怀旧经典,玄学派诗歌则是时代潮流。首先,玄学诗歌虽然仍以精妙语言闻名,但又兼具口语体风格。日常生活语言出现在文学诗歌中,这说明文学正走向市民阶级,普通人的思想也得以被记录。其次,玄学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玄妙。玄妙的意象和玄妙的语言让读者或莫名其妙或恍然大悟。玄妙特性反映出的是社会转型时期文人才具有的复杂世界观。玄学诗歌另一特征是融自然科学元素于文学诗歌中,这是自然科学发展对文学的影响。天文、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其中影响最深刻的有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地球中心论;哈维的血液体内循环说。宗教学说中的荒谬理论被击碎,人们开始相信科学,诗人们更是大胆地借助科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样的推理方式稍许牵强,更少了几分浪漫色彩,但无疑是新颖有趣的。

因此,邓恩的诗歌绝不是凭空之作,邓恩及邓恩的诗都是时代的产物,玄妙的特性看似是邓恩非主流思想的外显,但终究有其客观依据和历史背景。

(二)命运坎坷

汤姆斯?坎贝尔还这样说道:“邓恩的人生远比他的诗歌有趣。”事实正如此,邓恩的一生几起几落,既享受了高权重位,荣华富贵,也体味了潦倒落魄,委曲求全。他的诗歌以爱情、宗教、死亡为主题,他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从邓恩年轻时期的经历,就能断定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据不完全考证邓恩于1572年出生于伦敦富商家庭。邓恩自幼便显示出非凡的智力,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和林肯法学院学习,游历意大利和西班牙,跟随英国舰队远征卡地兹城。这些经历开阔了邓恩的眼界,为诗歌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邓恩的爱情诗也大都写于二十岁左右。本?琼生说“邓恩最好的诗歌创作于二十五岁之前。”理查德?贝克是英国十六世纪著名作家和国会议员,他的著作《英格兰国王编年史》中这样描写约翰?邓恩,“约翰?邓恩先生离开牛津大学,居住在英尼斯法院,并不风流放荡,实际上非常洁身自好。他时常拜访名媛、演奏家,并写些自己欣赏的诗歌。后来他的才智得到詹姆斯国王的赏识,由此他开始致力于神学研究,继而成为神学家,被任命为主持牧师,最终成为一名不仅受到称赞,更受听众钦佩的传道者。”

邓恩的母亲伊丽莎白来自插曲词作家世家,信奉天主教。正值宗教改革之际,天主教神权受到号召自由的新教的冲击,不少天主教家庭受到迫害和流放。邓恩的舅父是传教团的首领,在邓恩幼年时被捕入狱,然后被放逐法国。邓恩在早年也因为信仰天主教遭到极多不利。在林肯法学院学习期间,邓恩被选为圣诞节司仪,但他拒绝扮演。由于信仰问题,邓恩数次求任职位都不能成功,期间他拒绝了出任郊区主教的圣职。直到不惑之年,邓恩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改变信仰,拥护新教。事实证明邓恩这一背叛开启了他在事业上的一帆风顺,他被授予多地教区长头衔,出入白厅给皇室贵族宫廷朝臣布道,作为随团教士随子爵赴德国。邓恩在诗中直言不讳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大概也是对自身经历的感触。自己未能坚守信仰原则,又饱尝背叛带来的利益,他对世人的嘲讽更像是自嘲与无奈。但邓恩无疑是一名优秀的牧师。同为牧师,并经常在爱德华七世的常规弥撒中步道的考古学家奥古斯特?谢索婆是这样评价他的同行的:“他仪表优美,谈吐活泼,卓有成就,这使得他能出入贵族的社交圈,并在伊丽莎白女王法庭得到名流们的认可。他无疑是一个幸运的年轻人,因为他可以自由地花费金钱,和侍臣们享有同样的地位,并极可能变得更富有。在他所有的天赋中,他最大的长处就是可以极少睡眠。他能通宵达旦地读书后依然保持活力和清醒。他和年轻人们一起娱乐,但从未渎职。他的人格魅力令人无法阻挡。”

文学史学家、女权主义先锋安娜?詹姆斯认为“约翰?邓恩的学识和玄学作品远不及他的婚史有趣”。相传邓恩在青年时放荡不羁,他创作的大量艳情诗便是最好的证明。但二十五岁是邓恩的人生转折点,在这一年他就任英国掌玺大臣伊戈顿爵士的秘书,结识了一生挚爱安?莫尔,伊戈顿夫人的侄女。爵士极力反对邓恩与侄女的交往,但二人还是在相识四年后秘密结婚。这一大胆的举动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邓恩被免去职位,投入监狱。虽然法院确认了婚姻的有效性,但经济拮据的邓恩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人生低谷期,直到皈依新教才获得职位。但安?邓恩在邓恩事业有转机不久后离世,带给邓恩无尽的伤痛。邓恩的女性观是纠结矛盾的,一方面他固守宗教中的男权思想,毫不掩饰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他受到人文主义冲击,渴望坚贞的爱情和情感的解放。这是邓恩个人经历与文艺复兴思想共同影响带来的产出,矛盾的语言配合矛盾的情感,造就玄妙的邓恩诗歌。

二、复杂的情感

考虑当时社会动荡的大背景,结合邓恩的坎坷经历,也就不奇怪邓恩诗歌常常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宗教改革带来的巨大社会变革冲击了几千年来固有的信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一切开始怀疑,在没有得到定论之前,个体的思想犹如黑暗中摸索前进的孤帆,总是随着波浪漂流。邓恩在《世界的剖析 ―― 一周年》中表达了新旧交替之际的混乱不安:

新哲学怀疑一切,

火的元素已被扑灭,

太阳消失,地球也不见了,

非人类的智慧所能寻到。

人们直爽地承认世界已经衰亡,

而在星球和天体上

找到了多种信物,他们看

这里已被压碎成原子一般

一切破裂,全无联系,

失去了一切源流,一切关系:

君臣、父子,都已不存在……

(傅浩,译。下同)

如果说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新发现带给人们的只是认识自然方面的冲击,那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提倡的自由平等权利完全颠覆了旧时代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森严等级,来不及适应这突如其来的改变,邓恩希望能从上帝那找到精神的依靠:

击碎我的心,三位一体的上帝,

现在你只轻叩,呼吸,照耀,治疗;

为了重新起立,请你把我打倒,

用大力砍,卷,烧,给我新体……

邓恩在世界观遭到现实的撞击后,这使得他苦恼不已,他请求三位一体的上体用最残酷的方式分解现在的自己,然后塑造一个全新的,适合新社会的自己。可是,他依靠的上帝真的值得深信吗?作为一个曾经信仰天主教,后皈依基督教的神学家,很难猜测邓恩究竟有多虔诚,只不过他太需要一个精神支柱,上帝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既然世间的一切都不再可信,不如相信自己的上帝,布道的过程是劝服听众的过程,更是劝服自己的过程。邓恩的宗教诗大多都呼唤主的解救,解救他逃离这混乱的世间。

但世间还是存有能留住邓恩的事物,比如爱情。早年的邓恩是“不相信爱情的青年”。他一反比特拉克时期将女性奉为神明的风格,将女性的伪善和虚假描绘的淋漓尽致。《歌》中,可以告诉他“你所遇到的一切奇闻异事,赌咒过,没见过,一个既忠实又美丽的女人活着。”即使找到这样的女人,邓恩也不愿意去追求,因为她“将会把――在我到来之前――两三位欺诈。”可见邓恩对女性深深的不信任,他宁可相信旅途归来者诉说的奇闻轶事,也不相信有既忠实又美丽的女人。《爱的遗嘱》可能是邓恩表达的情感最为苦涩的一首,诗人将智慧融入绝望,悲吟了一首欲爱不能的叹歌:

在我叹出最后一口气之前,伟大的爱神,

请让我数说一些遗赠;在此我奉赠

我的眼睛给阿尔戈斯,假如我的眼睛还能看清,

假如它们失明了,那么爱神,我把它们献给您;

我的舌头给流言;我的耳朵给信使;

……

由此我将不再给予;而我将以死

来毁灭这世界;因为爱情也会死。

那时你的千娇百媚都将一钱不值,

就像金子埋在矿里,而无人开采;

你的万方仪态也将无用武之地,

仿佛墓穴中的日鬼。

爱神您,通过使我爱上她――

她既忽视我也忽视您――教导我

发明,且实践这唯一方法,以消灭我们三个。

诗歌极力表达一种荒诞的逻辑:“我”死了,那么“我”的爱也会死去,“我”所爱的“她”也就死了。“我”立下遗嘱,要将自己的所有的器官、品行、财产,直到“我”发现“我爱的姑娘将她的情谊赠给了别人,”这使得“我的赠礼显得如此不相称”。“我”愤愤决定不再给予,“我”要通过自己的死将世界毁灭,因为“我”拥有的足够多,多到世界会因我的死亡而毁灭;既然世界被毁灭,姑娘的千娇百媚万方仪态也将一文不值;既然是爱神使我爱上姑娘,也就是爱神教我这个足以毁灭世界的办法,这一办法一旦实践,爱神也被消灭;“我”、姑娘、爱神都不再存在。

只因爱不到想爱的人,“我”从一个慷慨大方的人变成了仇世者。这种“同归于尽”式的极端情感在《幽魂》这首表达方式血腥残忍的诗中一览无遗:

我因你的轻蔑而死,呵,女凶手,

你以为从此便脱离

我不休的纠缠之时,

我的鬼魂将来到你的床头,

将看见你,伪装的处女,躺在更差的怀抱里;

那时你微弱的烛火摇曳将熄,

而他,当时你所委身者,早已倦卧,

假如被你又摇又掐弄醒,会以为

你要求更多,

于是假装熟睡而把你躲避,

那时,簌簌发抖的可怜东西,受了冷落,你

将僵卧,浸浴在一滩水银似的冷汗里――

比我更像鬼;

到时我要说的话,现在不告诉你,

以免保护了你;既然我的爱情已耗尽,

我就宁愿你在痛苦之中悔恨,

也不愿你由于我的恫吓而永葆纯真。

诗中的“我”因女子的轻蔑而死,但即便化成幽魂“我”,我也要纠缠不休,去恫吓不忠的女子。从“做鬼也不放”的报复想法中不难看出邓恩对女性的仇恨。既然邓恩怀疑女性的坚贞,他又怎会相信爱情的永恒。事实上邓恩对永恒爱情的态度也是矛盾的,貌似他深信不疑,因为他自认为能因为拥有爱情而《追封成圣》:

假如不能因爱而生,我们可因爱而死,

假如我们的传奇不适合

墓碑和棺座,那它将适合诗歌;

假如我们不印证一段历史,

我们将在情诗中建造华丽的居室;

一只精致的瓮一如半亩墓地,

同样适合最伟大的骨灰,

看到这些赞诗,所有人都将证明

我们已因爱情被追认成圣……

邓恩认为,像具有美德或修行水平高的教徒会被封为圣人一样,拥有伟大爱情者也将被封为圣徒,“我们”的爱会写进诗歌传唱,哪怕“我们”的生命最终将盛入一只精致的瓮,但它如半亩墓地一样适合最伟大的骨灰,“我们”将受到世人膜拜。这首诗歌是邓恩爱情诗中一首典型的“爱情颂歌”。很难理解对女性坚贞极度怀疑的邓恩为何同时在苦苦追求至真至善的爱情。也许在《出神》一诗中能找出线索梳理邓恩复杂的情感。《出神》一诗既反传统柏拉图主义,又不同于同时代骑士派提倡的及时行乐思想。柏拉图认为心灵“存有”的高层世界是不变的,而肉体的感官变异。邓恩认为爱人之间的灵魂应该结合,以弥补单独的灵魂的不足。但他又认为灵魂作用于肉体感官之中,因此享乐也是必须的。邓恩追求的是灵肉相容的境界。首先,邓恩怀有理想主义,渴望永恒的灵魂上的融合。同时受人文主义影响,邓恩是绝对不排斥肉体上的享乐的。青年时期的风流经历又使得邓恩看透女性的不忠和善变。综合这些,邓恩的爱情观、女性观是复杂纠结的。

如复杂的十七世纪,邓恩本人就是一个复杂思想的混合体。无论是在歌与十四行诗还是哀歌中,都留有他无羁思想的踪迹。游走于各种极端,从不显露思维脉络,玄学诗歌从此妙不可言。

三、怪异的表达

除了内容的复杂性,玄学派诗歌还以大胆新颖的比喻、脱俗缜密的推理等表达方式著称。邓恩的语言更是惊世骇俗无下限,他的诗歌不讲究韵律,用词杂乱无章,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赋予事物意象,善用三段论式哲学思辨,用自然科学原理来曲折推理。

邓恩尤其擅长使用明喻和隐喻,他使用的意象往往新颖独特,令读者称妙叹绝。在使用意象方面,邓恩远远超越杰里米?泰勒,邓恩格调更高,深入了艺术的内在灵魂,给读者更大的满足感和持久的愉悦。邓恩最著名的意象莫过于“圆规”“太阳”“蚊子”。其中“圆规”所在的《赠别:莫伤悲》在意象使用上可谓一绝:

所以我们的灵魂是一体浑然,

虽然我必须走,但灵魂却

并不分裂,而是延展,

就像黄金打成透明的薄叶。

即便是两个,也好比是

圆规的一双脚紧固相连;

你的灵魂,那定脚,坚定不移,

但另一脚移动,它也旋转。

虽然它居左在中心,

但另一个在外远游时,

它便俯身倾听它的足音,

那一个回到家,它便把腰挺直。

这首诗创作于邓恩出使法国前,当时安妮怀有身孕,邓恩强忍内心的离愁,以淡然的口吻写下《赠别:莫伤悲》赠与妻子。诗人阐述了真诚相爱的两人的关系像圆规的两只脚一样不离不弃,因此短暂的离别无足轻重,可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又岂在朝朝暮暮”。诗中出现了黄金薄叶和圆规两个意象。诗人们曾用黄金比喻善良的品行,但将爱情比喻成黄金实在奇妙。薄薄的黄金叶片就像无形的爱情,轻柔珍贵;突兀的“圆规”则象征亲密的爱人,圆规的两个脚步调一致,不离不弃,正像爱人间的忠贞不渝。

除了挖掘各种事物的特质,邓恩的大部分作品都在以不讨人喜欢的方式讲述不讨人喜欢的真理,或者用最刺耳的方式传达讨人喜欢的想法。无论多么深刻,多么脆弱的情感,在邓恩的诗中总是表达艰难,尽管有生动的形象,但概念总是模糊不清,用词也常混乱无章。殊不知,邓恩已经将哲学思辨溶于混乱的言语之间,若细细推敲,可挖掘出思维缜密的三段论式推理。例如《跳蚤》一诗:

光看看这只跳蚤,看看在它体内,

你拒绝我的东西是多么微乎其微;

我,它先叮咬了,现在又叮咬你,

在这跳蚤肚里,我们俩的血混为一体;

……

虽说出于习惯你总是想扑杀我,

可是,别再给这加上自我毁灭

和渎圣――杀害三命的三重罪孽。

……

当你委身于我时,将仅仅有的那么点童真

会损耗,一如跳蚤之死从你那儿窃取的生命。

以跳蚤为艳情诗的主题已显得很突兀怪异,但诗中的逻辑推理更是奇妙。有一只跳蚤,先后叮咬了“你”“我”,于是“我俩的”血液在跳蚤体内融合,这象征着两人实际的结合;“你”残忍地将跳蚤杀死,杀死的不仅是跳蚤,还有寄予于跳蚤身上的我俩的生命。这其中蕴含的三段论是:跳蚤叮咬了二人,二人的血液在跳蚤体内结合,跳蚤体内就是二人结婚的殿堂;你杀死跳蚤,就是杀死跳蚤、“我”“你”;既然杀死跳蚤不会使你虚弱,那你接受“我”的要求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邓恩突破了传统的爱情比喻,借跳蚤发挥了他诡辩的天赋,使他原本无赖的请求变的冠冕堂皇。

总的来说,邓恩的作品给我们一种这样的感觉:伟大的天赋被错误的机体糟蹋了。邓恩纵容自己的思想乌江般奔驰:他的诗歌即使有一个正经严肃的开篇,却总以荒诞诡辩结尾,并且时时不忘炫耀深奥的学识以证明自己的才华。在《歌》中:

去,捉住一颗陨落的星辰,

使曼德拉草根怀胎,

告诉我,过去的岁月何处寻,

或是谁把魔鬼的蹄子劈开,

教我如何听美人鱼唱歌,或如何躲避嫉妒的刺蛰,

一系列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证明逸闻轶事比女性的忠贞更让人信服。正因为所有词句的出现都有目的,邓恩的诗歌才会呈现出形散而意不散的凌乱美。可见邓恩集发散性思维与严谨逻辑推理于一身,超高创作天赋可见一斑。

肤浅地看,邓恩的诗像谜语一样令人疑惑。诗人似乎在尽其所能将诗歌写的难懂,他不惜费力使用各种语言,却不是为了表达,而是为了隐瞒。诗人从不直截了当地表明观点,而是使用一系列意象。各种不着调的类比,牵强的想象,出其不意的转折,或惊喜或疑惑,或粗糙或刺耳,或高雅或怪异,或严肃或可笑,或虔诚或亵渎,各种风格混合在一起。但是,混杂物下不仅充溢着智慧,更有最精妙的想象,最真诚的柔情和最深沉的感触。

四、结语

邓恩文风颇具特色,确难以大众化,古往今来不乏对玄学诗歌的批评。美国文学家阿尔佛雷德?威尔士针对当时的邓恩热,对邓恩的作品展开苛刻的批评:“我们无需钦佩邓恩,更不值得去热爱邓恩。明喻牵强,隐喻过度,这些不只是偶然的污点,实为诗歌的主旨。他应该给我们简要的画面,明了的表达,既然他爱过恨过,却仍然让样式胜过本质。”

以邓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歌自出现以来就颇受争论,不讲究韵律,善用诡辩、奇怪的意象,这些特点使得它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排挤在主流文学之外,有时甚至遭到诗人们的诟病,邓恩的老友本?琼森,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就曾经说过“邓恩该绞死,因为他的诗不谐律。”不讲究韵律的诗歌会被部分读者追捧,就像复杂的邓恩也会被人欣赏,他的“头脑天生是严肃的、具有宗教气质的;但不是天生虔诚或禁欲的,而是世俗的和野心勃勃的。”

辩证地看,邓恩的诗歌能驻足于英国文坛,而且在当今颇受重视(例如20世纪初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们对邓恩的追崇)是有原因的。 正如美国文学家、教育家菲利克斯?先令所说:邓恩的诗歌既有“积极的创意”,也有“消极的创意”。积极之处在于邓恩作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在他的诗中相距甚远但又存在共通之处的各种意念相互碰撞,擦出至今仍罕见于文学作品中的火花;消极之处在于他的诗歌不讲韵律,独立于同时代其他作品。当然,以上也只是菲利克斯的一家之言。关于邓恩作品的评价从未停止,虽然其中有褒有贬,但从侧面说明邓恩作品是有吸引力的。玄妙的玄学派诗歌已经占文坛一席重地三百多年,在未来将继续引领风骚。

参考文献:

第7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一、感恩的现状

感恩是指人们愿意将自己因为得到帮助或好处而存在的感激之情表现出来并且愿意回报他人。但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往往没有感恩之心,他们只知道一味地索取,而不知道付出;只求享受,不懂回报。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很多幼儿常常表现出自私、不讲道理、缺乏爱心等等不好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像有时候孩子弄脏了衣服,老师和家长默默地帮孩子们清理干净,孩子们却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并没有因此而对老师和家长表示感谢;我们可以看到在下雨天,体弱年迈的老奶奶蹲在地上帮小孩儿换鞋子,而孩子却心安理得地坐在那里,连一声谢谢也没有;幼儿园为孩子举办生日Party,别的小朋友将自己心爱的玩具当作礼物送给孩子,但孩子并不感谢还嫌弃送的玩具太旧。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现在的幼儿大部分都缺乏感恩之心。

二、感恩缺失的原因

这些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恩的缺失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时候是由于他们并不懂得感知爱,并不懂得感恩的意义。造成这种缺乏感恩之心的情况有家庭的因素,也有学校的因素。首先,对家长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只单方面重视开发孩子的智力,往往忽视孩子的精神品德方面的发展。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都围着他一个人转,一切都以孩子为先,付出从来不要求回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只会认为家长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也就不会想着去感谢他人、关爱他人。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

1.移情,以我心感他心

幼儿不知感恩,往往是因为他们并不懂得这是需要感恩的,因此就需要家长、教师做一个怀有感恩之心的人,由于幼儿们模仿能力都很强,他们往往能从家长、老师的日常言行中学会感恩。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可以采用移情法。幼儿还很小,在他们的认知中,世上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都是有生命和思想情感的。因此,家长、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来运用移情法,让幼儿学会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学会控制消极情绪,从而做出分享快乐、互帮互助等积极的行为。例如,我们看到幼儿撕书时就跟他讲:“你把书都弄伤了,它该多痛啊!”当幼儿乱揪小动物的毛发时就对他说:“你看小动物都哭了,你再这样对它,它就不愿意和你玩儿了。”这种引导的方式要比打骂、训斥等方式有更好的教育效果,而且更有利于帮助幼儿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2.故事,以寓意感人心

我们在教育幼儿学会感恩时,常常可以利用一些含有感恩意义的诗词、成语或名人故事来进行引导。例如“知恩图报,善莫大焉”“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富有哲理的古诗词;“结草衔环”“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等成语;“戏彩娱亲”“卧冰求鲤”“鹿乳奉亲”等二十四孝故事;“探母”“罗斯福总统家失盗却感恩小偷”等名人故事。通过讲解这些诗词、成语和名人故事来让幼儿理解感恩,学会感恩。另外也可以让孩子们表达他们对感恩的理解,讲让他们感动的故事等。对于幼儿这个年龄阶段,故事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以行动送真心

让幼儿亲身参加一些表达感恩之心的实践活动。关于感谢父母之恩,在母亲节、父亲节等有意义的节日开展以“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我给爸爸妈妈讲开心的故事”“做一天家务”“我给父母洗脚”“搜集关于父爱、母爱的名言和歌曲”“给父母的自制小礼物”等为主题活动。还可以给幼儿播放一些亲情影片。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让他们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含辛茹苦,感受父母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爱,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他们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会孝顺父母、回报父母的爱。关于感谢老师之恩,可以教孩子唱《感恩歌》《跪羊图》等表达感恩之情的儿歌,可以在教师节时开展以“送给老师一声祝福”“为老师自制贺卡”“给老师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为老师做件事”“我想对老师说的感谢”等为主题的活动,表达对老师的爱和感激之情,传递感恩之心。

第8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为更好地庆祝建党94周年,通过学生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热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感恩党之心,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教育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祖国。

二、活动重点:

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

三、活动形式:

一堂开放式的活动课,有诗歌朗诵、小组表演、歌曲大合唱、讲红军故事、表彰大会,以及现场书法、手抄报展示等环节。

四、活动前的准备:

1、教师需作的准备:收集有关党的资料、图片,并将其制作成PPT,准备好活动需要的歌曲及书法表演的用品。表彰环节用品及活动中需要的各项材料等。

2、学生准备:准备好“学党史,知党情”相关的手抄报,诗歌朗诵的材料,排练好小组表演之《我和我的祖国》等。

五、活动具体过程:

(开场白)由主持人慷慨激昂地说道: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019,我们伟大的党94周年的生日到了。在这风雨94年里,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回顾党的辉煌90年历程,来缅怀先烈,重温昔日光辉,并从中学习更多知识来充实自己,下面就让我一起拉开此次“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班会活动的帷幕,一起为党的生日庆贺,一起切下“生日蛋糕”吧!

(党史篇)

1、播放PPT,全场一起学习党史,展示生动形象的党的成长历史,使同学们了解到我党成立以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举世瞩目、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辛历史,震撼同学们的心灵。

2、请团支部书记-蒋豪盛同学江一个红军战士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们从老一辈身上学到党的成长经历。

(党恩篇)

1、通过展示自党成立下来,党为人民做的一切,付出的一切,来感化学生,让他们从心底发生对党的感激之情。

2、欣赏男女诗歌朗诵《没用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同甘共苦诗歌内容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3、进入学生的“学党史,知党情”之题的手抄报展示及老师现场书写作品“祖国颂”三个大字,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

(信念篇)

1、小组表演《祖国—我的母亲》

2、表彰优秀团员,激励大家做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

3、由班长带领全班庄严宣誓:我们成长于上海,聆听老师们的教诲,感受父母的恩情,心怀报效祖国之志。我们全体同学正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全力以赴的迎接每一次考验。我们决心做到学习上“静、专、思、主”,纪律上“严、细、明、实”,我们相信我们将来一定要为共产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第9篇: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

一、进行了一次国旗下讲话

周一升旗的时候,李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教师节贺词,向全体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深深的祝福。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颂教师活动

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风采,倡导尊师重教新风,营造浓厚节日气氛。教师节前夕,少先队布置各班以感念师恩为主题,举办一期黑板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赞扬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主题班会感恩教师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以感念师恩为主题班队会,同学们利用诗朗诵、快板、书法、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了对辛勤教育自己的老师的感谢,并致以节日的祝贺。

六年级(4)班的同学们为了迎接第32个教师节的到来,组织学生开展了“感念师恩”兵地两校小学主题队会。活动中大队长李怡璇首先介绍了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和两校教师,同学们热情地为他们献上鲜花并为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为了让老师们感受到同学们浓浓的爱,班主任段艳玲老师组织学生朗诵了诗歌《我爱您,老师》,并表演了其它歌舞,沙山子小学的同学们也为教师们带来了精彩的节目。最后兵地两校的同学们为老师制作了各种精美的卡片,并送上真诚的祝福。同学们做的特别用心,也让教师们特别感动,将主题队会推向了高潮。

通过此次活动,少先队员们走近了老师,了解了老师,理解了老师,体验教师工作的辛劳,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不仅如此,相信"尊师"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它将伴随学生走过以后的每一个教师节、生活中的每一天。

四、欢歌笑语庆祝节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