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口语训练论文精选(九篇)

口语训练论文

第1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一、交际性口语的特点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相互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方式和手段,交流思想,传递信息,从而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际交往中,口语交际是最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口语交际训练虽然包含听、说训练,但不同于“听话、说话”训练,它注重的是训练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口语能力。

和独白体口语表达相比,交际性口语有如下特点。

1.思维的及时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口语表达过程实际上是把思维的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口语交际中思维的品质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口语交际的质量。口语交际一开始,思维就必须及时跟上,这就要求生除者必须思维敏捷,反应灵活,表达迅速。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离不开思维训练。

2.时间的突发性。口语交际的发生,不是事先预约好的,有很强的突发性。有的是双方都毫无准备,如不期而遇:有的是一方没有准备,如学生突然被老师叫去谈话。

3.情境的特定性。交际性口语具有情境因素的特定性。其情境因素主要是交际对象、时间、空间和具体的场景。

4.能力的综合性。口语交际的能力不只是“听、说”的能力,它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诸如思想、人格、形象、风度、个性、气质、修辞技巧等。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必须“内功”、“外功”一起修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要有意识地做到:①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做到“心到口到”,想得快,说得好。②训练学生的言语应变能力,对突发性的口语交际能够“应对自如”。③训练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做到“察言观色,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无贬意)。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创设情境,双向互动

人际交往,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和交际双方的互动。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健是创设情境和双向互动。

1.创设情境。教师要在借鉴运用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给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例如在人教社第一册教材培训会上(2000年6月),北京的乔老师在上《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创设了一个“记者问答”的情境,就颇有新意。创设情境时,一注意不能流于形式,二注意要以培养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2.双向互动。上口语交际课,一定要互动,让学生有听有说,有评有议,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1)师生互动。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是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而不是学生在教师的权威下被动地做出反应。如《有礼貌》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扮演成年人的角色,以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对象和范围。师生互动要注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式才不会是教师思维方式的迁移,学生才能真正地自主思维,有了自主思维才能有自主的言语活动。

(2)生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有竞争与合作。学生从合作的经验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社交能力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没有课堂上的合作,学生很难形成社会所要求的合作性。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前后座位之间、小组同学之间,用说、问、评、议、比、演等方法,进行讨论、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群体之间互动。群体间的互动对学生要求更高,因为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分子,在群体中可以培养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态度及参与意识与交往能力。课上可采用小组与小组互动的方法。如《看谁背得好》这一课,可用“打擂台”的方式,看哪个小组背得多,背得好,听得认真,对别的组的同学有礼貌。这时,为了小组这个群体的荣誉,学生就会对自己和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渴望依靠大家的智慧和行动赢得胜利。

三、规范口语交际,培养良好习惯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技能及操作上的问题。口语交际训练,只有对学生放手,才能真正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规范性,现代汉语也不例外。而交际过程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规矩”要遵守。口语交际课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个逐步习得的过程。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运用语言的阶段,对祖国语言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语感不强,容易出错,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忽视教师的引导规范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将成为一句空话。

1.规范口语表达。

(1)普通话语音要标准;语气语调要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2)语义要清晰完整;语法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修辞要运用得当。

2.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和听话习惯。

(1)听清音节和句子,并通过语音外在的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理解内在的感彩和分量。

(2)要能快速而准确地理解语义。

(3)对话语的品评能力要强。

(4)听话时要能迅速抓住中心和重点;要能对别人的话作出是非、效果和价值的评价。

(5)听话的态度要认真、有礼貌要尊重他人。

以上的前三点是听话的能力,在听话过程中是综合起作用的。

3.养成良好的态势语运用习惯。

第2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口语训练大学英语教学语用功能教学模式改革文化背景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趋势:

1987年全国实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已有十五年之久了。一直以来这项考试制度备受学生、教师、教育机构甚至是用人单位的关注,其地位在逐年提高。尤其是近几年,无论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项考试都充当了指挥棒的角色,社会对英语的重视逐渐通过英语等级考试体现出来了。在这种影响之下,教学不得不走入一个怪圈,即过分强调笔试能力和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实际语言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最基本的方面,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即使是通过四、六级的学生,也很难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四、六级成绩所反映出来的英语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语言能力的强弱,更不能作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唯一尺度。

事实上,全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纲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可见,语言交际能力是衡量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当今日趋国际化的社会里,尤其是在中国成功加入WTO之后,口语交际愈来愈受重视,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大学外语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二、语用能力和口语训练:

1、语用能力的培养:

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策略能力或语言认知策略)。人们在特定情形下的语言表达有其特定的意义。就语言表达这一语篇而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语言形式,而且在于语言及其所在的环境或者称之为语境。同样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含有不同的意义,要进行有效交际,就要求语言的学习者不仅仅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要具备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下,恰当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Canale和Swain(1980)把交际能力概括为: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语法能力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后几部分被称为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实际上是听话人对语境的认识,及在此基础上理解他人意思和意图,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意图的能力。笔者曾就语用能力方面,在新生入学时对自己所带的班级的新生进行过简单测试,经过至少6年的英语学习后,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接电话时做出“Whoareyou?”或“Areyou?”的提问;约一半的学生,不能对正式场合及非正式场合进行判断,不同场合与他人打招呼时不知如何区分“Hello”,“Hi”,“Howareyou?”,“Howdoyoudo?”等,这都反映了我们长期以来只注重语言本身的教学,而忽视文化导入,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价值观缺乏了解,导致语言运用出错的问题。语言运用错误事实上是一种“文化错误”。“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将引起外国人与中国人感情上的不愉快。(胡文仲,1997)。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灌输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汉英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语言习惯和特点的认识。

2、教学模式改革

除了文化背景等知识的灌输之外,教师还应改革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口语教学中一个常用的模式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手段,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一定时间去思考、准备和讨论。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这种方法可以与多种教学相结合。笔者曾经在一次精读课上采用这种方法,提前布置学生,分配任务,一组准备文章的一个部分,让学生自由选择授课方式,或讲解或role-playing。事实证明,学生的认真参与使他们至今对那次课的内容记忆犹新。新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际,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有效地结合起来。

3、听与说有机结合

口语不是单纯地说,而是包含听和说两个方面。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口语中听和说是两个过程,但二者在口语中都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此,要想提高口语水平,一定得注意听说结合,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开口说话,说的过程中结合听,听的过程中融入说。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语言习得中的“沉默期”(silentperiod)说明了听在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Krashen的i+1理论中,这种输入必须是理解的(comprehensible)、大量的(sufficientquantity)。语言的语感只有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逐渐得到培养;只有多听,才能增强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语言的理解性。听力材料不过是他人的口语的书面材料,通过多听就能熟悉口语的常规表达方式,形成较地道的口语表达。

输入与输出的结合要求多听的同时还须多说。长期以来,学生在学习了大量语言知识之后,最大的输出就是做题目,而真正的输出是指语言运用,它既包含语法词汇的运用,也包含对这些知识的技能方面的操练及口语练习。当学生越来越多地生成外语时,他们的口语表达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自然的,可理解的输入。笔者在听力授课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即兴学生复述或进行role-playing或讨论听力材料涉及的内容,以增强学生语言运用频率,这对掌握语言大有裨益。

4、语言知识的记忆

口语的训练及提高离不开记忆,只有在熟记了一定的语法规则及一些固定用法之后,才能达到顺利表达的目的。口语与书面语毕竟还是不太一样。教学中应将学生口语中常用的短语和书面语中常用的短语按照同义词和反义词等范畴进行归纳总结。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语境的使用及其在委婉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比如让学生弄清“He’snotalive.”,“Heisdead.”,“Hehaspassedaway.”,“Hehaskickedthebucket.”等的区别。

口语的训练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口语练习中。Cook和Ellis认为语言信息主要有两种——“公式化表达”(formulaicexpression)和“熟悉语篇”(intimatediscourse),这些语言信息是学习者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基础。“公式化表达法”指的是一些固定的词组、句型或是运用于特定场合的语言片段,如会话套语(conversationalroutine),礼貌公式语(politenessformula)等(高海虹,2000)。许多时候,有些片段并不能通过规则很好地描述,比如说,通常我们说somebodyelse,someoneelse,something?else,但是不说sometimeelse。这些句子段式就被称为“语块”(吴潜龙,2000)。它们是某些句子中的较紧凑的一个单位,其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能够掌握数十万“语块”,而第二语言的学生要达到母语般的熟练程度,就必须掌握大量的此类结构,只有熟记了这些结构,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因此,口语的提高必须依靠这些“语块”的作用。

5、对教师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的口语交流不仅仅发生在学习者之间,还也发生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而后者是最有效的教与学的途径(张红玲,2000)。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很高,声音清晰,表达流畅,能准确传递信息,进行交际。这对学生本身就是极好的示范模本。每一堂课就是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所,这个场所能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

语言使用的语境,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历来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是最具亲和力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在外语教学这个语言环境下,本身也是一个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且通过这种交流,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并指出学生的表达缺陷和交际技能方面的缺点。同时自身口语流利地道的老师也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日常接触,模仿老师的表达,能够使自己的语言运用和口语表达得到巩固和强化。

教师在课堂式语言学习过程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内容丰富的语言交际活动,以使学习者通过这种互动状态形成意义共建及交互修正(interactional?modification),大大增进语言习得(庞继贤,吴薇薇,2000)。教师授课过程中如能通过适当引用国内外的最新材料作为口语交际材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不但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有益,而且会使其受益终身。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口语训练的开展,除了能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使用环境,有利于巩固所学之外,还能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口语训练环境的提供,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感,促进学生对学习语言的兴趣的培养,发挥其积极主动性。总的来说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水平普遍不高,老师对全班的授课往往使很多学生感到紧张,有压力,长久下来,就会形成一种负担,影响学习进度。宽松、自然的口语交流能使他们放松,也能增加他们的兴趣,而且,经常性的口语交流能暴露出学生学习上的一些问题,有利于老师对症下药。

除了营造课堂小环境(毕竟时间短,昙花一现),教师还应在课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如多媒体教学、英语角、英语广播等。当学生的语言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时,心理上的满足必将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积极投入进一步的学习之中。

第3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训练

前言:口语交际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教学包含基本的听、说、读、写,其中的听和说就是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作为最为重要的交流方式,语言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可以使人们更加方便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个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的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一、营造良好氛围

1.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积极发言进行肯定和鼓励,无论对错,都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鼓励,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通过相互交流,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谈一些时下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玩乐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你讲我听”的知识传播方式,学生往往一节课一言不发,对于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自然无法得到训练。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和质疑,使得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要培养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相互帮助的习惯,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避免因周围同学的嘲笑或无视而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限制,其心理方面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口语交际氛围。

三、充分利用教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课本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加大,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专门的口语训练课程。对于这些课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再现,使学生在表演和玩闹中激发自身的学习热情,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进行,通过对文中小蝌蚪、小鱼、青蛙妈妈等主要角色的扮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口语交际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人物、对象,其自身的内容也有所差别,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平时积累的语言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口语交际能力而言,良好的习惯包括:专注的倾听、边听边记、使用文明用语,以及大方说话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朗诵,讲童话故事,猜谜语等小学生喜欢的方式,对学生的口语交际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和游戏进行探讨和交流,如对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发明的讨论,对懒羊羊不良习惯的认识等等,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是,短暂的课堂时间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在课堂之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课外活动多以实践为主,既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对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生活和实践中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顺应时展的要求,也是迎合素质教育的产物,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采取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春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学周刊.2013(01).

第4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师范类院校各专业学生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应用性极强,笔者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别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师范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我们对这门课课时分配不十分合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及考试形式的简单化,致使这门课在开设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 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 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 %,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 。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第5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训练

引言

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强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实际的口语表达训练教学对教学与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具有课程意识、生成意识、课程资源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中能够合理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训练教学质量。新课标要求学生摆脱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脑,创造性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类型

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主要有三种类型。首先,利用零散时间开展的口语表达训练。利用零散时间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有着多种活动形式,例如,“日有所讲”、“诗意早点”、“模拟面试”等。日有所讲就是教师利用教学空余时间,随机选择学生让其进行一分钟的话题演讲,并组织学生进行即时点评,给予合理的方法指导。其次,“全员性比赛”形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话题演讲赛”、“诗文朗诵赛”、“辩论赛”等是“全员性比赛”常用的活动类型。第三,借助特长选修课程开展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辩手训练营”、“演讲口才班”等是常用的借助特长选修课程开展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活动形式。

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高年级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区别,其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多系列等特点。首先,多层次。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在学校、班级、小组、个人诗歌不同层次上开展。学校、班集体的活动有演讲赛、辩论赛等,小组的活动有模拟面试、小组讨论等,个人的活动有日有所讲、诗意早点等。其次,多渠道。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渠道较多,从宏观方面可以分为社会、家庭、学校三条渠道。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应当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全方位的训练体系。最后,多系列。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系列的活动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辩论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当注重发挥不同系列活动的特点,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开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的策略

1.师生互动法

言语交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实现交往目的的主要途径,交往主体之间的互动性是言语交流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就应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小型的辩论或演讲比赛时,不可以只让学生说,在恰当的时候教师应当参与到活动当中,并给予适当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以身示范在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训练学生的发音、气息、眼神、体态语时,教师应当能够随时亲自上阵,用满腔的热情、大方的风度以及专业技巧感染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带动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积极地与学生互动,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赏析观摩法

赏析观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高水平口语表达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口语表达能力的热情。在口语表达能力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欣赏丁建华朗诵的《一棵开花的树》,乔榛朗诵的《雨巷》等优秀的名家朗诵,引导学生在聆听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掌握相应的口语表达技巧。辩论是目前小学语文高年级学生常用的口语表达训练活动,为了提高学生辩论活动的质量,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经典的辩论赛视频。教师在选取辩论赛的视频时,应当注意辩论赛的辩题与对抗程度,辩题应当使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对抗应当激烈并且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组织学生观摩赏析名家的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内省,反观自己的口语表达,发觉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予以改进。

3.日积月累法

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有赖于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学习。要想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就应当多读书多训练。没有人天生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艰辛的汗水是博闻强记的基础。在口语表达能力教学训练中,教师不但应当给予学生口语表达技巧的指导,还应当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多记忆、背诵经典的诗词歌赋、哲理名言、幽默风趣的笑话以及动人的故事等,以扩充自身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多多练笔,练好笔头功夫,在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稿子写好后再背,熟记后进行脱稿演讲,久而久之达到即兴演讲的最高境界。

第6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一、从思想层次,提高认识

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口语训练了,但效果并不佳,甚至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堂上回答问题,生活中与人交际,经常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甚至答非所问,贻笑大方。因此,我们首先要开阔视野,改变思想,充分理解其意义的重要性和多元性,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

1.加强口语训练,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适应现代化生活的迫切需要 当今形势在飞跃发展,社会面貌日新月异。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使得我们对口语表达的要求也更高。电话语言必须礼貌客气、言简意赅;作报告、演说必须条理清晰、精彩生动;洽谈业务、推销产品、咨询服务、社交活动,口语必须连贯得体,准确规范。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决定着交际效果。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发展,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切不可轻视。

2.加强口语训练,是培养学生智力,激发想象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口语交际要求现场发挥,并且发挥得要有条理,所以就必须让学生将自己的所学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并使思维具有灵活性、深刻性,从而达到培养自身的素质的目的。

3.加强口语训练,可以提高个人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受到方言或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语言粗鲁,不文明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不仅败坏了个人形象,更有悖于文明礼貌的优良传统。因此,有意识地进行口语训练,要求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运用普通话,不仅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口语交际训练更得体、更文明。

4.加强口语训练,有助于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试想一下,整个一节课如果只是老师站在前面讲,学生听,那课堂就显得了无生趣、死气沉沉,甚至还会出现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如果有了学生的发言、朗读,课堂气氛就活跃了,学生也有了兴趣去听,去动脑筋思考,从而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二、从实践方面,培养能力

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也是对其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训练:口头叙述、口头创作、口头辩论等。

1.口头叙述能力训练 口头叙述能力应该是口头表达能力的起点。语文教学中,口头叙述能力的培养,我觉得可以从复述课文开始。这不仅强化学生叙述能力训练,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化装舞会》的教学中,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口述故事情节,使其在感知童年往事对作者的影响的同时,增强了他们发言的胆识,提高了叙述的能力。有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可让学生讲一个故事,说一段笑话,或者复述昨天晚上新闻联播中一则新闻,但相互间不能重复。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口头复述能力,又培训了普通话。

2.口头创作能力的训练 口头创作能力需要即席发挥,它没有充分酝酿思考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从思想变成口语,中间经过的时间很短。曹植的《七步诗》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这虽不是一般中学生所能达到的,但我们可以降低难度,灵活训练,如将《茶馆》《雷雨》等改学生表演;《警察与赞美诗》等情节性较强的课文改编为小品;新生入校,第一堂语文课上,可以试着让学生上台自我介绍等。让学生努力从二度创作过渡到独立创作。教师要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以便提高其口头创作能力。

第7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关键词]六年制本科;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策略;训练体系

DOI:10.13694/ki.ddjylt.2016.01.017

2010年,湖南省启动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学历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1],旨在为农村小学培养高学历的综合型小学教师。“教师口语”作为“培养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2],它的任务是培养六年制本科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口语的能力,并具有对小学生交际口语训练进行指导的能力,因而在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的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六年制本科生的特殊性以及过去四年制高招师范生的教师口语教学存在课时不足,部分教师只重理论讲授不重能力培养,对教师口语训练重视不够等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对六年制本科生教师口语课程改革展开研究和探索。

一、六年制本科生的特殊性

(一)普通话水平不高,方音明显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各地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但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大多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初入校时普通话水平都不高,乡音浓,方言语调重。据调查显示,2014年湖南一师招收的1500多名六年制本科生,有15.4%的学生以前在家中和学校从未说过普通话,63.8%的学生在初入校时普通话水平在二级乙等以下。

(二)口语交际训练少,交际的自信心不够

由于农村中小学缺乏良好的师资以及语言交际环境,一些语文教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六年制本科生没有接受过口语交际训练,与城市孩子相比性格羞涩内向,口语交际缺乏自信,交际能力较差。调查显示,2014年湖南一师招收的1500多名六年制本科生,有超过50%的人在口语交际中会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有26%的人当众发言会忘记内容,不知所云。尤其在口语即兴表达中,经常会出现蹦词、重复、语句不连贯等现象,或者出现词语搭配不当、句子缺主语或宾语、句式杂糅等语病。

(三)未来职业定位清晰,学习教师口语积极性高

六年制本科生进入大学后,很清楚自己未来将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因而职业定位清晰,学习目的明确。他们迫切想改变自己的口语现状,因而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有利于教师口语能力的培养。

(四)年龄小,可塑性大

六年制本科生的年龄大多在14-16岁之间,相比四年制高中起点的师范生而言,年龄较小,模仿能力强,普通话语音容易纠正,因而可塑性大,更容易培养良好的教师口语技能。

二、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教师口语课由“普通话训练、一般交际口语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组成,要求也各不相同。其中“普通话训练”是“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而不是唯一内容及训练的终极目的。但一些院校在四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中将“教师口语”等同于普通话课[3],或者干脆只有普通话训练课,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

(二)教材改革滞后

目前各高校的教师口语教材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教材突出了普通话训练却忽视了教师职业口语;有的教材虽然注意教师口语训练,但却与小学语文以及口语交际教学脱节。目前,针对六年制本科生培养要求和特点编写的教材还没有出版。另外,四年制高招教材中缺少对农村小学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究,无法满足六年制本科生的教师口语技能培养要求。

(三)课时不达标,实践训练少

《师范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标准》规定:师范院校本科教师口语总课时不得少于56课时。但目前,大多数师范本科院校的教师口语课程学时都少于这个最低标准[3]。尤其是教学中实践课时不足,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讲授轻实践训练,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在毕业进入教学岗位后,仍然感到自己的教师口语能力不够而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四)未建立科学的课程考评体系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口语的考核应以口试为主,但由于口试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主观性,所以很难把握。一些师范院校在四年制高招师范生的教师口语课程考核中干脆采用标准试卷笔试,造成了无法正确客观评价学生教师口语技能真实水平。另外,一次口试也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口语水平。如果不建立科学严格的评价体系,就无法多层次多角度准确评价学生的口语素养和能力。教师口语的考核,最重要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评促提高,如果评价不到位,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失去学习口语的动力。

三、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主要依据

(一)专业培养目标是改革教师口语的根本依据

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据是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农村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优秀骨干教师。”[4]这一目标对教师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让毕业生的口语技能更优秀,才能符合“优秀骨干教师”的特点。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口语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课程理念提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必将带来教师角色的改变、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改变等。这些改变都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能力,才能驾驭好各个教学环节,才能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沟通情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必须更重视六年制本科生的口语能力培养,让他们成长为能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说会道”的“优秀骨干教师”。

(三)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口

语改革提供了可能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为“教师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能。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教师口语教学中所需要的语音、图像、视频、动画等结合在一起,为教师口语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以及口语交际、教师职业口语训练所需要的情境模拟,可以唤起学生思维,开发他们的听说潜能,提高听说能力。较之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口语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能接近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而“翻转课堂”“、慕课”以及网络视频课等手段的加入,让教师口语教学的课堂更能缩减理论讲述,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位主线”的教学理念,教师口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四、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策略

(一)分段设置课程,训练突出层次性

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将“教师口语”分为“普通话训练”和“教师口语”两门课程。“普通话训练”主要训练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其中语文、英语、音乐方向达到二级甲等或以上水平),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普通话口语基础;“教师口语”主要训练一般交际口语技能和教师职业口语技能,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般口语交际技能技巧,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口语的运用规律、基本技巧。两门课程分别在不同的时段开设。“普通话训练”在入学第一年开设,利用六年制本科生年龄小、语言可塑性大的特点,纠正方音,提高普通话水平;“教师口语”在第二年和第三年开设。因此时学生普通话水平已经得到普遍提高,可以学习更高层次的交际口语技能和教师职业口语技能。在课时上,充分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普通话训练”开设36学时,每周一节,持续开设两个学期“;教师口语”开设54学时,持续开设三个学期。

(二)增加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凸显师范性

结合培养目标,对教师口语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如在“普通话训练”中,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声母、韵母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的比较,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与指导方法等;在“教师口语”中融入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指导,增加具体的小学教育教学案例,特别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更贴近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凸显师范性。

(三)结合农村实际,教材切合地域性

考虑到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的实际,重新编写更适合的“教师口语”教材。湖南是重方言区,编写《教师口语》教材应充分考虑湖南人说普通话的难点音,特别是六年制本科生说普通话的难点音,增加声、韵、调难点音辨正练习、普通话测试中容易读错的字词训练等内容。在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中,增加不同地域不同礼仪的口语交际训练。在教师口语训练中,增加农村小学教师家访口语训练,使之更适合农村小学教育,更强调地域性。

(四)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增强灵活性

要提高六年制本科生教师口语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也要不断创新,灵活多变。如在“普通话训练”中,为了能让学生理解发音方法以及准确找到发音部位,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如手势语演示法、绘图法等;在纠正方音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录音诊断法、听议结合法等;在“教师口语”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快进入情境,转换角色,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模拟法等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师口语训练效果。另外,也应该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师口语的教学更活泼生动,更直观可感。如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收集与时俱进的口语训练素材、音像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为学生设置教师口语交际情境、分层次分组训练等。

(五)优化训练体系,训练注重实践性

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的培养时间长达六年,如果能建立合理的训练体系,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生的特点,在教师口语训练体系上,分为教学训练体系与自我训练体系。其中教学训练体系是核心,与学生的自我训练体系相结合。在教学训练体系中,注意理论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注意情境创设,结合案例分析,将理论与练习密切结合,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进行有效指导。第一年的训练围绕普通话的声韵调开展,精讲普通话相关理论,以普通话训练为主线,重点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第二年的训练主要围绕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重点训练作为小学教师必备的朗读技能、讲故事技能、演讲与即兴演讲技能、辩论技能、教师在不同语境中的口语交际技能等;第三年的训练重点围绕教师职业口语开展。在自我训练体系中,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重点在强化教学训练体系中已初步掌握的技能。教师要对学生的自我训练予以学法指导:如要求每天抽出一定时间练习普通话;要求平时说话、发言,都要符合口语训练的要求;要经常用录音的方法为自己正音诊断等。第四年到第六年,主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师布置训练任务,提出相关的训练目标,公布检测训练的标准,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练习。另外,还应建立序列化的训练体系。如“口语课前五分钟训练”,就是通过序列化的训练内容,在不同的时期训练学生不同的能力:第一学期,2分钟左右的故事讲述,主要培养学生用普通话复述故事的能力;第二学期五分钟的“校园小广播”,主要培养学生凭借材料组织语言的能力、流畅清晰的表达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第三学期即兴演讲,主要培养学生即兴表达能力;第四学期的“校园焦点访谈”,主要培养学生寻找焦点话题、对问题的探究能力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序列化训练,能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六)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注重发展性

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为了督促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训练,完善教师口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十分重要。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期考试与考查,二是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六年制本科生因为年龄小,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因此,平时的口语考查十分重要,应占学期评价的40%—50%以上。而考查的项目也应多元化,如单元训练检测、上课发言评价、作业完成评价、参加课外活动评价等,这样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在平时坚持训练,逐渐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另外,还应该将教师口语的训练与学校口语技能考核、国家普通话水平过级考试相结合,促使学生自觉提高口语交际技能和教师职业口语技能。

(七)丰富教师口语的培养途径,能力实现多元性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可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一些符号的书面或口头的途径学习,而技能的形成则必须经过反复实践操作才能形成[5]。要形成教师口语技能,除了教师口语课的实践训练以外,还应该与其他课程结合,与课外活动结合,实现多途径多元培养。具体说来,教师口语培养的途径有:(1)通过课外语言艺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2)通过其他课程对学生口语能力的辅助培养,如阅读与写作的课前讲话,师生问答等等。(3)通过学生的校内口语实践活动培养,如讲故事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及普通话观摩会等等。(4)通过六年制本科生下小学或兼任小学课外辅导员,协助小学老师组织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等等途径了解小学从而培养小学教育教师口语技能等。总之,教师是开启世界未来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十分重要。要想使六年制本科生“更好地成长为21世纪的卓越教育家”[6],重视教师口语技能训练十分重要。要搞好教师口语教学,就要不断探索教师口语的课程改革,才能够培养出真正适合湖南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

参考文献:

[1]胡重光,王建平.六年制本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立论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5(,5):48-53.

[2]国家教育委员会师范教育司组编.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修订《教师口语》[S].语文出版社,2001.

[3]武洪彦,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口语”课程改革之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180-182.

[4]蒋蓉,李金国.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依据及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8-142.

[5]杨玉东.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3):18-21.

[6]潘涌,陈森亮.比较与反思:教师是开启世界未来的“钥匙”[J].当代教育论坛,2014,(6):23-29.

第8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一、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主要训练思路

对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训练思路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它与“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分散训练之间的关系。根据笔者对“阅读与鉴赏”中的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的归纳总结,发现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板块主要有以下几个训练思路。

1. 单项与综合相结合。“表达与交流”部分的训练一般是综合性的训练,包括多个具体训练点。如“创意与个性”,把创意和个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训练,训练点主要有立意与表达的创新、构思的创新、语言的个性。“表达与交流”分散训练一般是单项训练,一次只有一个训练点,结合选文进行拓展训练。“写作分散训练”如第一册第一课“拓展・运用”编排了“场面描写”的写作训练,选文《落日》中有一段对日本代表光葵和美国代表麦克・阿瑟签字的场面描写,练习要求仿照这种写法描述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场面,训练“描写场面”的写作方法。“口语交际分散训练”如第五册第二课:在你阅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篇目在运用比喻或对比手法方面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试举几例,并说说自己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手法的体会。要求学生谈体会,其实是一种交谈的口语表达练习。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表达与交流”部分的训练是从课堂形式的角度出发,主要在课内进行,口语交际板块明确提出在班里举办,如第二册“朗诵”要求“联系一、二单元课文内容,在班里举办一次讨论”。“表达与交流”部分的课程内容在学校有专门的课时安排。“表达与交流”分散训练一般以课外为主,也可根据需要在课内进行。语文版教材“阅读与鉴赏”把“表达与交流”分散训练编排在“拓展・运用”环节,意图让有能力的学生把这部分训练放在课外去做。

3.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表达与交流”部分是按照写作训练的序列和口语交际的序列分别进行编排,以集中形式进行的训练,如第二册“修改与润色”专题,针对文章修改和润色的问题把开头的修改、主题的深化、语句的润色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表达与交流”分散训练,一般是按照选文要点随之编排。对于写作训练有的是根据文章的话题,有的是根据文章的写法等角度进行写作。

4. 规定与选择相结合。从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的内容与“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表达与交流”是达成目标的集中、全面的训练编排,因此是学生必须进行的课程内容,具有强制性的规定。“表达与交流”分散训练,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是教材弹性设计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作,一般不作强制性的规定。

二、高中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的特点

1. 分编为写作板块和口语交际板块。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分编为写作板块和口语交际板块。写作板块主要是为达成高中新课标“书面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口语交际板块主要是为达成“口头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两个板块又共同担任着“表达与交流”的总要求。

语文版教材把“表达与交流”分编为写作板块和口语交际板块是必要的,因为写作和口语交际有着各自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按照写作和口语交际“各自的规律编排教学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使教科书线索简明,序列清晰,便于操作”,语文版教材又把写作和口语交际归属于“表达与交流”部分也是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写作和口语交际同属于语言的输出类型,二者“通常是把已有材料加工制作为语言作品,教材编写需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写作要考虑阅读的对象,需要考虑读者的阅读需要,口语交际也要考虑交际的对象,要与交际对象进行沟通,二者都具有交流的功能。

2. 写作板块与口语交际板块独立成系列。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中的写作板块和口语交际板块按照各自的训练序列进行编排,二者之间训练的内容在教材设计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各自有相对独立的训练重点与内容。二者相比,写作板块着重点是写,口语交际板块着重点是听和说,是“表达与交流”训练的两个不同系列。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二者有各自的训练体系。因此语文版教材将“表达与交流”分别按照写作和口语交际各自的体系编排,每个单元各有训练重点,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3. 遵循高中新课标能力目标要求。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是按照高中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进行编写的,其中写作板块对应情况如下表:

表1 “表达与交流”写作课程目标与教材专题大致对应关系

口语交际板块按照“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第九条中提到的口语表达的几种具体方式分别编排了朗诵、讨论、演讲、辩论等专题,另外又设计交谈专题。将“表达与交流”课程目标的第七条和第八条“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分别列入各个专题内部进行训练。如第七条“善于倾听,敏捷应对”在“讨论”专题编排了“倾听中的思考”这一环节。

4.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能力。高中新课标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如“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互相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能力的敏感性”。语文版教材“表达与交流”的编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如第一册“写作”集中训练“立意与选材”,为了让学生提高立意与选材的能力,编者设计了三个讨论题,要求通过阅读杨柳的《长发三千》,讨论如下问题:

(1)这篇习作在立意与选材方面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2)如果让你以“家庭”为话题写作,你如何立意、选材?

第9篇:口语训练论文范文

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面向未来,为新世纪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人才,这是每位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 抓两头,带中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学生从小学生到初中已经习惯了“纸上谈兵”式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中普遍存在胆怯心理,不敢或不愿开口说话,因此,口语训练的起步往往就显得比较困难。特别是我们这地方,方言土语严重,不少学生发音不准,口齿不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有的学生课堂上发言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因此,课堂上得口语训练如果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容易形成“好的说,差的看,中等水平的混完算”的局面。

针对这种情况,要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课堂上,我们让一些发音比较准确、口语较好的学生上台说话,让口语较差的学生参加评论,再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应当指出的是,对口语较差的学生的发言,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不但给口语较差的学生一个极好地锻炼机会,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口语训练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仅口语较好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提高,而且口语较差、不愿发言的学生也能大胆说话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结合实际,激发兴趣

训练方法和内容既要结合学生实际,又要有趣味性、竞争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口语训练的兴趣。

春节过后,我们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如《民风民俗》、《话说春节文艺晚会》、《回家过年》、《我最喜欢吃的》、《串亲戚》等,要求学生扣住题目,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说几段完整的话。应注意的是,题目的拟定范围不宜过宽、过偏,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准备后,可任选一题到讲台上讲,教师加以点评,及时纠正学生说话中的毛病。选出学生感兴趣的若干话题,并将这些话题分别抄在小纸条上,每个学生抽签后准备三分钟,然后上讲台说话,教师当场打分并点评。组织一些带有趣味性、游戏性的训练和竞赛活动,如绕口令、快读快讲、连字接词、妙对成趣、朗读竞争、演讲比赛、辩论会等。

采用一些“反常会道”的思辨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们还见缝插针进行口语训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三、精心设计,讲练结合

我们本着讲练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口语训练计划。训练的内容有朗读、复述、解说、交谈、辩论、礼仪、演讲、命题演讲、即兴发言等。训练的程序是先易后难。先读后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