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精选(九篇)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1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新课标

口语交际是人类用口头语言表达心思、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一种最简便、最经济、使用频率最高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古今中外人类的必需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思想交流也日益频繁,口头交际能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被重视。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十分重要。再者,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五大教学内容之一,而且语文新课标对每个学段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执着追求。本文讨论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最后分析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以期得到广大师生的共鸣。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受教育体制和中高考模式的影响,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只重“读和写”,而轻“听和说”,致使有的中学生说起话来语不成句、词不达意、不知所云,惮于在公众面前讲话;有的言谈内容空洞、言词干瘪,面对话题无法开口,要不就是离题万里、乱说一通。究其原因,这与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分不开的。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由于科举制度是以文取士的,因此人们历来重视书面表达而轻视口头表达和口头应对能力的培养。受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只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以书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如果哪个学生能言善辩而且善于交际但文化成绩很差,是不会被划到优秀学生的行列里的。

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绝大多数人认为语文也即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每一个人从生下来就开始接触进而掌握它,对汉语听说的能力也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认为只要一个人的听觉、智能与说话功能都正常,就有能力使用日常口语来表情达意,他们的例证便是文盲中也有能说会道的。更甚的是,由于各项教育考核,如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看升学率,致使越来越多的教师迫于压力而产生从众心理,在教学中绞尽脑汁来提高学生的书面成绩,以期获得认可。而学生也普遍认为只要把文化课学好,能考上大学就行了,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都无关紧要,没必要把时间花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这一无所谓的事情上,认为那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所有这些,导致了一个固定的教与学的模式,那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主要时间与精力放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学生大量时间埋头于题山书海中,注重笔下功夫而忽视口头功夫。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口语交际教学应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能力也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十大基本素质之一。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努力营造融洽的口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于说、愿意说。

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说与听。如果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被教师叫起来或是站在讲台上说话的时候,由于紧张或准备不足等原因而语无伦次,受自尊心的影响,以后再让他开口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语文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如果掌握好教育方法,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讲究教学艺术,用心创设一种融洽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另一方面,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体验学生生活,大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各种形式,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尽量将学生带人某一氛围中;也可以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培养他们养成在演中说、在说中想的习惯,做到边说、边想、边演等等。只要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交际起来就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

2.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将口语交际教学与其它教学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中各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相互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具体教学中应该把各项教学结合起来,也即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故事来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把握,而且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根据所教课文体裁的不同,我们可以创设不同的口语情境如辩论赛、演讲、讨论等,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不妨将口头作文也引入课堂中来。也就是说,除了将所见所闻所想书写在本子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口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其思维反应能力和逻辑想象能力。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培荞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

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智力活动,是人们对语言信息的一种认知能力的体现,它不是一种简单的说与听的交流活动,而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在口语交际中交流对象不论说话者还是听话者都需要快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领会对方的话意,以便让对方作出正确的回答或反应。所以,口语交际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除了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外,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边思考,边结合自己的经验分辨话语的对错,并作出适时适当的反应。可见,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能力是人与人在交往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与其它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效地开展口语教学。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广大语文教师应积极投身于口语教学实践中去,努力创设各种口语交际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力争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善于进行交际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第2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交际能力;培养

语言是人类交流与交际的主要工具和媒介。人们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所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从而实现其交际功能,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之后,通过严格的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口语作为最直接、最便利的交际方式,其教学任务与目标是培养并发展学生口头表达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人自由地进行交流与沟通。然而,口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一直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开口难”,学生不敢或不愿开口,“聋哑”现象严重;二是“交流难”,尽管有的学生英语成绩不错,但在实际的交流中却存在障碍,感到力不从心,无法自如地运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学用”结合,缺少必要的实践,忽视了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正确处理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将培养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口语教学中

所谓交际能力是一个针对语言能力而言的语言学术语。它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言运用(即恰当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学习分为输入和输出两大部分,语言的输入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习得,输出则指学生能恰当地、创造性地将所习得的语言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与交际之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在传统的口语教学中,教师偏重于语言知识(语音、语义、语法)的传授和语言结构的分析,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先给学生输入词汇、句型、语法、表达方法,然后反复跟读、模仿、背诵。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精通语法规则,却只会机械的认读,不会灵活的听说,即人们常说的“聋哑英语”,更谈不上用英语来自如地进行实际交流了,这显然与口语教学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由此可见,学生即使获得了英语语言知识却并不代表他们已经具备了英语的交际能力。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要意识到运用语言才是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语言知识是为语言运用服务的,如果只学不用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教师不能只简单地传授语言知识,要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贯穿于整个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创设交际语境,在实际交流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应致力于培养交际型人才。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形式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灵活地设置语境,使教学内容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现,为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模式,培养学生交际意识

传统的口语教学活动主要是问答、句型操练、朗读、背诵等,教学内容由于缺乏真实的交际环境和交际的意图,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没有活学活用的意愿和动机。有的学生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可谓是倒背如流。却不知道该如何恰当地应用到现实的交际中。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必要的口语实境训练,很难起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口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交际教学模式。将教材与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身临其境地在实际操练中锻炼并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学生日后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就能从容面对,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英语用于日常的交际实践中,从而使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不断增强。

(二)精心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创设交际语境,加强交际实践

英语对于非母语国家的学生来说,内容显得比较枯燥难懂,学以致用就显得更困难。因此,加强交际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语言的实践离不开语境,其交际功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体现出来的。课堂是实践的第一阵地,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实用、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精心组织设计课堂活动,创造多种情景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用于交际实践。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如个人喜好、学习、运动、社会焦点等,来进行诸如情景对话、角色扮演、话题讨论、主题辩论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交际活动,让他们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逐步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以上活动是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所以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将教材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巩固已学的书本知识。

三、加强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强化英语思维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得体的英语交际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在于训练学生的基本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的倡导者、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D.Hymes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可见,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及得体。

第3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利用课间进行对话训练

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二、利用家庭环境进行口语训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上学前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形成,是家长辛勤劳动的成果。上学后,孩子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一半的时间在家庭。家长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与否,参与与否对学生影响极大。根据学生实际经常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比如汇报当天的学习情况,把每天在学校、班级、路上、书上、电视、网络所看到的、听到的最感兴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这样既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利用活动进行口语训练

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四、利用课本剧进行口语训练

因课本剧表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言语表达能力,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态语言能力,所以可以把课本剧表演作为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课本剧根据表演的需求、规模,可分为语文课上即兴课本剧表演和舞台课本剧竞技表演活动。语言课上即兴课本剧表演主要为理解课文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其规模小,要求低,只要把握要点即可。相反,课本剧竞技表演则以高标准衡量,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着实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及多种能力。

五、利用电影、电视节目进行说话训练

优秀的电影、电视节目,学生都非常喜欢观看,教师可从学生爱看的电影、电视节目中找到切入口,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如《西游记》是人人喜欢看的电视剧,在学生观看后,可组织他们说说剧中的精彩情节,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准确性;对剧中空白的情节进行想象说话;有时让学生转述节目的主要内容。此外,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画片、电影,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好题材。这样的说话训练,学生能在愉快的气氛中,既回顾了电影、电视节目的内容,丰富了知识储备,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一举多得,是可以经常性、长期进行训练的好方式。

六、利用讲故事进行口语训练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是伴随自己从小长大的“好朋友”。通过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师在讲故事时要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准确、规范的语言为孩子做好学习语言的楷模。注意视听结合,借助实物、口型示范和手势等直观手段,形象具体的示范发音,让孩子反复地辨别和体验,掌握语言。讲故事过程中,还借助表情、手势等来演示一些常见的词,帮孩子理解词义。学生讲故事,要求孩子也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并用恰当的语气、表情、动作,把情节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

第4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难以形成有效的训练体系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是当前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日常的训练。教师在小学口语交际课堂,应该扮演的是一个引导性的角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但是目前许多教师训练方法比较单一,如,固定在某节课上安排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不能把口语交际训练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训练体系,巩固训练效果。

2.形式化现象比较严重,口语交际训练缺乏质量保障

形式化严重,极大地影响着口语交际训练的质量。但是反观当前的口语交际教学情况,大部分教师只是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不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口语交际培训。对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视,许多训练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3.对口语交际认识不足,观念有待改观

对口语交际认识不足,是部分教师中存在的问题。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意义,觉得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没有必要,认识上存在误区。例如,有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能力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单靠课堂训练,根本收不到效果,是在浪费课堂的时间,这种观念必须要进行改变。

二、提高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及其具体应用

1.改进观念,提高对口语交际的认识

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对课堂教学工作的认识,也影响着教学重点的变化。教师必须要及时改进观念,提高对口语交际的认识。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重视对口语交际的训练。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以《学会转述》为例,在这个话题中,随机安排一位学生说一句话,然后要求某一排学生依次转述,再让其他同学评判谁转述得最完整、最恰当,通过这样的方式,分析转述时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其次,要夯实自身的口语交际基础。教师只有自己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榜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课前,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自己也为课堂上口语交际的话题《学会转述》做好事先准备,找几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激起学生的说话欲望。

2.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方法,提高口语交际与语文教学的衔接程度

口语交际训练不能流于形式,只有重视训练的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教师要创设适当的说话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自主发挥。或者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画面,要求学生看图说话,还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互提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使得口语交际训练更加生活化。情境教学法是当前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把口语交际训练与情境教学相结合。在《教你玩游戏》这个话题中,教师可以把学生领到户外,在户外创设一定的情境,把情境教学法运用到口语训练中,安排学生在“真玩”的过程中体会出玩游戏的方法、技巧与乐趣,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玩的游戏名称、游戏的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自己在玩游戏时所总结出来的技巧通过口语交际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5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83-01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明确规定:"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新课程的主题被认为是"学会交际、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其中"学会说话" 是学会交际一个重要方面。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曾十分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但仅停留在"听话、说话"的层次上,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在新课改的今天,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课题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口语交际只有从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抓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主动交流,把口语教学带进生活

教师首先要进入学生的生活中,善于选择学生愿意表达的生活情境,勤于和学生交流。例如在课间、课前、课后等时间段将自己带入学生生活中,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和学生闲话家常,比如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平时喜欢玩什么?爸爸妈妈是谁……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惧怕心理,在平时交流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辞,面带微笑,言辞温柔,让学生在和老师的交往中战胜惧怕心理,勇于打开话匣子,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说好的基本能力。另外,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善于对学生的逻辑思维与价值观各方面进行引导,注意闲谈不仅仅是闲谈,更要对学生的思想层面进行干预。当然,低年级学生要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在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可以逐个锻炼,耐心培养。

2.情境创设,把口语教学带进课堂

老师在学校与学生主要沟通交流的阵地就是课堂,课堂也是学生唯一一处能够安静接受知识的地方。老师要把握好对课堂的运用,抓好在n堂上为数不多的时间,抓实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这些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电影电视剧等,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传统童话,也可以与时俱进设置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当代孩子喜欢的动画片;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孩子们扮演家庭的角色,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带进口语交际教学。另外,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不能只着重于口语交际的培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加入另外一些课程教学,在培养口语能力的同时促进孩子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课外生活,发展学生口语实践能力

3.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对话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说话方式,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际的主要形式之一,说话具有即时性。学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时间就是课间,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间交流中,要求学生对每一个话题的表述都尽量做到说流利、有条理、说准确,并注意选择恰当的对话方式,形成良好的训练氛围和说话习惯,进行对话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对话中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说话质量。

3.2利用活动进行训练。学校里经常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如 "六一"游园活动、班队活动、跳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这样,学生说话的兴趣盎然,而且有话可说。这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自己口述的条理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流畅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自然得到提高。

4.结语

第6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幼师语文教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188-02

1 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

著名学者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他的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说学会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因而重视口语教学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在语文教学中的共同趋势。幼师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语言教育主要是口头语言教育。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仅仅能唱会跳、能弹会演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和幼儿打交道。因此,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对幼师专业学生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幼师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问题及成因

传统的语文教学认为,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所以重阅读教学,轻口语训练。而实际上,学生缺少的是自然而然地运用所理解的语言的能力,更没有或很少有自觉运用语言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很多学生是“会看不会用,会写不会说”。幼师学生不重视语文课,认为口语练习可有可无,口语表达能力低下。幼师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忽视交际能力训练,主要有两大原因:

2.1 学校注重专业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忽视文化公共课

一直以来,传统的幼教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专业过硬、知识丰富、能力强的学生。专业过硬首先放在第一位,有的教师还提出应“视专业为‘敲门砖’,视就业为‘指挥棒’”,有的幼师甚至告诉学生:“你可以文化课不强,但是必须专业扎实。”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多数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在舞蹈、唱歌、弹琴、手工、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等专业技能和专业文化课上,不重视语文课,更不重视语文课上的口语训练,导致口语表达能力不强。

2.2 语文课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曾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始终处于一种沉默寡言的‘退场’状态,而教师本应该是教练,却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地‘登台表演’。”这段话用来描述幼师语文课堂教学再合适不过了。由于近年来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幼师专业也不例外,加大了语文教学的难度。学生基础较差,加之幼师语文课堂陈旧的教学方法,口语教学更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3 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幼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3.1 创设交际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

口语交际是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离开了“特定的环境”,离开了“双方的互动”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在形象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的全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掌握口语交际知识及技能。

生活是情境创设的源泉。学生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创设的情景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创设的情境中,有关于校园生活的,如:早恋、带手机、网络、时尚等是比较热门也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口语训练课就以这些话题为主题,分别创设交际情景。例如:王林失恋了,情绪很低落,一个人躺在寝室里胡思乱想,作为好朋友的你,决定为他解开心结,找他好好地聊聊。此外有关于家庭生活的:如芸芸的父母是下岗工人,家庭条件不好,看见其他同学有手机,芸芸也想买,芸芸该如何向父母开口?近距离地接触生活,真实地再现生活,模拟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交际,学会生活,这是我们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追求。

3.2 授之交际技巧,使学生学有所依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我们需要训练的是能够用准确、恰当、得体、巧妙、有效的口语表达策略,取得效果圆满的口语表达技巧。常言道,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示范开始的,所以,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之时,我们精心挑选一些高水平的可供示范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倾听的技巧。

(1)说话的策略与技巧

有人说,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和来自书本的资料,《演讲与口才》等书刊杂志,都是从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况出发,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分析,给我们策略和技巧的示范,所以这些书我们都极力推荐学生多读。而且,我们还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篇段章节,读给学生听,印给学生练。如:如何向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打招呼?接听电话的细节,道歉的技巧和方法,安慰别人的方法,拒绝别人说服别人的的方法等等,我们分专题,一节一节地模拟演练,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2)倾听的技巧和习惯

“对话”是口语交际的最基本的方式,在对话的过程中,对话双方进行直接的言语交流,说者和听者之间的角色在不断互换,双方凭着对对方话语的正确理解,作出恰当的反应,从而使对话继续下去。任何合适的对话,都应包含“倾听”和“言说”两个侧面,忽略任何一个侧面都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而且交际双方在应答之前都应虚心“倾听”,这样才能捕捉并筛选出正确的言语信息。如果对话中不注意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就会抓不住问题的实质,答非所问,混淆或误解别人的意图,这样,就会给沟通造成障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所以,当你渴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时,实现你交际的真正目的时,你最好先做个好听众,注意积极倾听。

3.3 组织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交际活动,并不是一步到位的事情,需要分几个步骤进行。

第7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言语行为;功能意念;语用能力;口语教学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外贸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参与国际交际的工具,在中国社会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然而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养成学生打勾画线、猜答案的思维习惯,极不利于培养真实环境下的口头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被社会上贬称为“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根据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毕业的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能力及写作能力则更为不满。例如,他们认为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 %,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由于受应试、高校扩招、课时有限、师资不足、班级规模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有关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研究更是教学改革的弱项。笔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借鉴言语行为理论,就大学英语口语交际、功能意念与语用能力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培养学生在真实交际情景和语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功能意念与语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为此,该《大纲》中的功能意念表根据大学英语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列出了学生在该阶段英语学习中应掌握的功能意念项目,如寒暄、态度等,共计10大项,118分项。与该《大纲》同时颁布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大纲》也以“语言功能”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掌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已明确列出的语言功能和意念,参与不同形式的口头交际。而自1999年5月起开始实施的全国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设计原则也阐明:口语考试应着眼在意义的表达,而不可能由语言形式来影响,例如不可能在口语考试中规定使用虚拟语气、不定式等等。交际情景决定所要表达的意思,确定表达意思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对各种语言行为的概括是语言功能,例如请求、道歉、抱怨、提议、问候等等。语言功能不能单靠语法结构来确定,因此,话题的选择应能充分覆盖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各种交际功能。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的功能意念表以及《口试大纲》中提出的“语言功能”都与austin和searle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关系甚为密切。这一理论把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的本质结合起来,强调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和交际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所谓“功能”,就是使用语言做特定的事情。所谓“意念”,就是使用语言表达客观事物,也即用言语传输信息。言语既可以用来说明意见事情,也体现一定的交际意图和社会功能。语言的功能可以通过语调、词汇、句子结构等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第二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需要两种规则的转化,一个是语言规则的转化,一个是文化规则的转化。前者的转化相对容易些,而后者则要复杂得多。提出的交际理论认为,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可能性、实施手段上的可行性、语境中的适宜性和现实中的实施情况。其所论交际能力的第一部分相当于chomsky的“语言能力”,后三部分则通常被称为.‘语用能力”( pragmatic competence )。

对语用能力的含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leech认为,语用能力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前者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不仅包括正确使用语法规则谴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形式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而社交语用能力则是遵循语言使用的社会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是更高层次上的语用能力。何自然先生(1997)则把“语用能力”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bachman认为语用能力由“施为能力”( illocutionary competence)和“社交语言能力”

( 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组成。施为能力指的是了解交际行为并懂得如何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社交语言能力则是根据语境得体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要真正理解并掌握一门语言,仅仅懂得构成这门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了解语言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

由此可见,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完成《大纲》所规定功能意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不但能正确地掌握语言,而且能得体、适切地使用语言,减少或避免语用失误,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 l. austin)针对当时盛行的逻辑实证注意语言理论所提出的。他认为,语言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而且本身就是一种行为,即言语行为(speech acts)。此后,美国哲学家舍尔(l. r.searle)系统地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学说,为言语行为提供了语言哲学的基础,阐明了言语行为的分类原则和标准,并探讨了言外示力逻辑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等更为复杂的言语行为问题。

奥斯汀认为,英语句子大致分为两种:叙述句(述谓句)( constatives)和行为句(施事句或实践句)( performatives)。前者指一种陈述,可能是报导一个信息,叙述一个事件,记录一种状态等,这些句子有真伪之分。如:nanjing is in jiangsu province.(南京位于江苏省。)而与之对立的行为句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它是指在说话行为的实践中,在实施一个动词的同时,恰好实现了该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如:i promise to go tomorrow .(我保证明天走。)i wam you not to be so rode next time .(我警告你下次不得这么粗鲁。)在上述两句中,说话者在说话的同时,就分别实施了“保证”、“警告”的行为。奥斯汀把行为句分为显句(explicit performatives)和隐句(implicit performatives)。显句中往往包含一个行为动词,而且主语常常是第一人称单数,动词时态为一般现在时。而隐句中没有一个表示要实施的言语行为的动词。其对比如下:

显:i tell you that the boy is in the classroom.

隐:the断is in the classroom.

显:i ask whether all the students,present here.

隐:are all the students present here?

显:i order you to taro o} the tv.

隐:tum oii’ the tv!

由此可见,讲一句话就是执行某种言语行为,如陈述,询问,命令等。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就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表述性言语行为(locutionary act ),施为性言语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成事性言语行为(perlocutionary act)

表述性言语行为(信息行为)是言语的字面含义,施为性言语行为(言外之意)是说话人的交际倾向(communicative intention),而成事性言语行为(语后行为)则是对前两种行为的接受或否决。言语行为的侧重点是施为性言语行为(语力)。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个语言功能。如:turn down the tv ! it’ s too noisy!都是请求将电视机音量调低的含义。如果听话人只把“太吵了!”当作一种描述,那么交际就失败了。

而舍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indirect speech acts)这一特殊的言外示力类型,进一步阐明了语句意义与言外之意之间的关系。语句意义最简单的情况是:言者语句的言外之意与该语句字面意义完全吻合,但也有较复杂的情况:言者的言外之意与语句的字面意义不相吻合。如:could you pass me

the dictionary’?(你能把字典递给我吗约这个句子看起来是询问听者是否具有递字典的能力,但其实是用来表达一种请求。因此,说话人和听者常常需共有背景信息(background information ),或彼此有推断能力( power of inference ),听者才能明白说话人的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理论注重“根据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交际行为中的关系来分析话语的作用”。言语行为以交际双方互动为基础,在语言因素和超语言因素的共同参与下,伴随着积极的角色转换,完成信息建构和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是语言学的热点课题,关注的焦点是:言语行为的结构,即言语行为的组成,包括交流者、交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交流者不同的社会地位对于构成语句的影响;言语行为的条件,即语句的背景信息,包括交流双方共同拥有的知识总和、心理特征以及由言语行为条件引发的前提或预设;言语行为的过程,即言语行为的发展机制;言语行为的目的,即言语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言语行为的类型等等。

虽然奥斯汀和舍尔等人的研究是纯理论的研究,即对人类语言中所有可能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分析,但是,他们的研究为具体语言的言语行为的分析,特别是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有益的启示。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的功能意念大纲“打破了把语言只看成是语言形式,语言教学只是教授一系列语法规则这一传统观念,主张使学习者从一开始就能在真实的交际中使用语言,它所强调的是语境中的语言意义和社会交际中的适宜性”。因此,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话语的字面含义,还必须使学生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从而充分掌握《大纲》中功能意念的学习。

三、创造真实交际语境,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交际可以粗略地定义为通过语言交换信息,语言交际一定发生在人和人之间,因此涉及参与交际者、交际目的、情景、场合、相互关系等等,语言交际的这种交互性在口语交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真实交际过程中的对话与我们在课本上常见的会话不同,前者虽不象后者那么有条理,那么连贯,但不同的言语行为却表达得很清楚,因此听起来更自然。而一般书本上的会话内容,有所问必有所答,人工痕迹过重,虽强调语言的功能,却忽视了同样的言外之意,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征询意见虽常用shall we . . ’? will you. . ’? do you mind . . . ’? let’ s.…等句型,但这些并不是固定的模式。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必须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的这些本质特征,为学生创造真实的交际语境(context),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situation )。

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主要指培养学生的语用语言意识和社交语用意识,以避免这两方面的语用失误。英语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有以下几种情况:所说的英语不符合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言习惯,误用了英语的其他表达方式;或者不懂得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按母语的语言习惯套入英语中去;错误地将母语和英语的词义等同;只了解字面意义,不清楚说话人的真正用意;滥用完整句,忽视完整句在特定的场合下可能带来的特殊含义;混淆同义结构的不同使用场合等等。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主要发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指的是因不了解或忽视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

而大学英语教学往往“……引导学生把外语当作一种语言知识体系来研究。但语法知识的掌握,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语言交际能力”。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法演示—操练—运用,忽视了“说”(口语能力)这一语言产出是重要的学习过程,是学生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思路虽然在学习某个新知识点时很有效,但缺乏真实的交际需要,学生为练习而练习,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足够的训练,时间一长,学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笔者试图以信息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语言形式为出发点设计口语课堂教学。对语言形式的控制主要通过功能意念来体现。由于教学大纲中列举的交际功能是通过需要分析(needs analysis)确定的,在设计交际情景时应尽量体现这些功能意念。以交际功能“道歉”为例,常用来表达道歉的方式有:i am sorry . i am awfully sorry. i am terribly sorry.i must apologize.i beg your pardon. excuse me,.…等。但实际交际过程中,有关“道歉”的表达方式远不止这些。为了营造真实的交际语境,首先

应该让学生接触大量真实的有关道歉的视听材料,熟悉真实的交际情景,了解多种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同语句中的言外之意。体会真实交际过程中,会话往往很破碎,甚至不成语句,而且越是关系密切的人之间的对话越随便,但交际照常进行。这是因为言者和听者双方共有背景信息,有推断力,能够理解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句的真实含义。一般来说对对方了解越深,会话中的缩略形式、理语、玩笑、巧妙的暗示等等就越多。例如:it’s raining now.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交际行为:(1)陈述一个事实(下雨了);(2)表达一个请求(能否关窗);(3)提出一个建议(在屋里呆着);(4)发出一个警告(外面冷,小l,"着凉);(5)表示一种埋怨(早知带把雨伞);(6)表达一种喜悦(久旱无雨,终于下雨了)(7)表示一种沮丧(郊游计划泡汤了);等等。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设计一些他们熟悉的场景,要求他们用已学过的语言知识,运用不同的句子对“建议”这一交际功能进行交流。如:(1) i suggest that we start at ten . ( 2 ) suppose you try again.( 3 ) you might like the taste . ( 4 ) why not try this one?(5)we may as well walk home . ( 6 ) let’ s have a rest . ( 7 ) how about a cup of tea? ( 8 ) i wonder if you would mind my smoking here.…以上练习旨在使学生明白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并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其克服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的倾向,减少在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由于交流内容所涉及的话题(topics)是学生熟悉又有话可说的,在说话的时候有一定的角色和对象,而且他们也掌握了表达同一语言功能的多种方法。能够将社交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结合起来,在语言形式、语用功能、社交环境和文化意义之间找到联系,获得发展自身语用能力所需的相关信息,提高语用意识。因此,这样的交际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不会因为不知所措,词不达意,而使交际失败。

第8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文化 意识 培养

1、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2.1 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2.2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亩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3 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其中I代表income,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

[1] [2] 

,M代表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第9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社会转型期 口语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当前农村孩子普遍缺乏说话的冲动和激情。愿意交流的,也缺乏条理、不够流畅、应对力弱。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亟待加强。

一、明确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循序推进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实现“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目标。农村教师必须明白,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针对全国学生,没有考虑地域、城乡差异性。虽然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学校硬件、师资、家长文化程度、亲子关系、社区人文等重要因素,农村整体逊色于城市,但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应当服务服从于这个目标。所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农村实际,细化学段目标,循序推进。

一、二年级,严格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回家后尽量用普通话与家人说话。三、四年级,巩固普通话水平,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简要转述,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生动地讲述故事,用语言打动他人。五、六年级。与人交流说话时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抓住要点简要转述,表达条理清晰,语气、语调适当,学会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即兴简短发言。

二、开发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甄别利用

一是挖掘教材资源。教材是所有认知材料中最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是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对农村小学生来说,没有经济实力支撑其购买其它更多学习材料,课本应当就是孩子主要的认知材料,甚至是大多数农村家庭唯一的书籍。因此,农村老师利用好教科书尤为重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许地山的《落花生》是经典美文,城市孩子可能吃过花样百出的花生食品,但对花生的生长周期的了解、对花生生长过程给人成长的启示理解。绝对要逊于农村孩子。

二是挖掘课外学习资源。可以说,只要能挖掘其中积极的因素,自然、社会、人文,生活中无处不是语文课程口语交际练习的资源。农村小学生家长难有能力为小学生进行挖掘,不可能为孩子提供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料。一些留守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更无指望。充其量,农村家长在年节时或外出务工偶尔回乡时,为孩子集中买几本纯粹应试且不一定适用的所谓辅导资料。所以,农村教师要利用农村小学生身边熟悉的材料,甄别出其中积极的因素,引导学生开口表达。结合教材中安排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我敬佩的一个人》等口语交际练习课。鼓励小学生说说家里事、邻里事、村里事。农村小学语文老师挖掘课外资源的丰富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视野开阔与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成功与否。

三、采取适应农村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

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教学的交际情境,努力选择贴近农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课文教学。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激起“现场感”,学生很容易由抑制状态进入理想的活动状态,这样就能“有话可说”,当整篇课文学完后,又呈现给学生身边的一些美景,如农村孩子最熟悉的茶园、田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一名导游,配合画面,与游客互动,带领大家领略家乡的美。课本中安排的《劝说》、《让名著中人物走上舞台》等口语交际练习课更强调了情境设计的重要性。农村教师还应当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农村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在少有城市的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的条件下,尽量给学生创设课外口语交际实践的环境。

锤炼胆量。农村孩子无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可进,也进不了电影院,听不到音乐会,很少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去跟团游玩,孩子接触大场面、认识陌生人的机会少,较城市而言,农村小学生普遍腼腆、矜持、“放不开”,开口的胆量很小,展示自己的魄力缺乏。所以,农村教师,首先要在学校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勇敢答问、勇敢争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其次要鼓励孩子在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家长会上要求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学会尊重孩子意见,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凝心聚神。课程标准将“听话说话”发展至“口语交际”,“听话说话”是倾听和表达,“口语交际”是倾听、表达和交流应对,强调了瞬时互动性。因此心神不宁,应对就难以抓住关键,《晏子使楚》除了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机智,更要理解应对者冷静的重要性。

修炼涵养。农村小学生成长过程所接触到的文明场所一般只有小学校园、校外,由于新型农村社区文化的未成型,文化糟粕一定程度泛滥,农村孩子平均接触到、争吵等不文明现象的机率远高于城市孩子。这种生活环境浸染下的孩子,呈现出的将会是缺乏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修养。农村教师要防微杜渐,一二年级时,引导学生与人交谈时,要做到自然大方有礼貌。三四年级时,要用课文《孔子拜师》、口语交际练习课《我看到了……》等,培养学生交谈中倾听的认真态度,激发请教意识,敢于与人商讨不同的意见。五六年级的学生要用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口语交际练习课《聊聊热门话题》等,提醒注意语言美,不说脏话,抵制农村粗俗、不文明的语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