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10篇)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索

摘要:新课改以来,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越来越注重在课堂上的创新,从而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但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部分的问题,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没有太大的进展.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之后,提出相应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

新课改实施以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取代了原先以考试分数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当中的一个关键,初中物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初中八门参加中考的科目当中,物理学科无疑是最能和学生的创新相关的.但笔者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发现,在教学的策略上还存在着对学生创新能力起着阻碍作用的一些因素.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失调

初中物理中,有着大量的实验课程,这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在对物理学科的理解上的学术见解,即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是一门测量的科学.但由于中考分数的压力,为了能够使得学生们在中考中能够取得一个比较满意的分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一般都会采取题海战术,即通过学生的大量做题来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基于物理学科的基本规律,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们理解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理论课的课程安排自然会是占有绝对优势比例的授课方式,教师选择实验课的比例会非常的少.在当前中考的体制之下,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会有一个实验的项目参与到中考当中去,占有10分的比例,教师的物理实验一般都会按照这个体制进行选择.具体来说,在九年级接近中考的时间里,考纲会对中考中所考察的实验进行规定,物理学科一般会有三个实验项目,物理教师会在九年级下学期对这三个实验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以使学生能够在中考的实验考试中得到满分.这种比例的失调,对学生理解物理是不利的.

2.初中物理的网络教学措施比较落后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初中学校的网络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基本铺设完毕,这就说明网络化教学的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来临.但笔者发现,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网络教学的措施明显没有跟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步伐.很多教师依然习惯于利用传统的板书模式进行教学,从提高学生成绩的角度来说,虽然传统的板书教学和互联网教学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点,但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来讲,互联网教学明显优于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此外,在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的初中物理教师只是采取了一个简单的PPT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的基本策略

1.增加实验课的次数,调整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

为了能够更好地在物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做到让物理学科的教学符合物理学本身的规律,应该增加实验课的次数.以沪科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为例,教材中设置了很多的实验指导课,而且内容非常详细,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这就说明教材编写者希望初中物理教师在这一课时的授课过程中,让班级的所有学生走进实验室,在物理实验中去理解这一课时的物理知识.在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们如何在实验中体验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从而让学生提高在物理学科上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们物理成绩的提高.

2.创新初中物理的网络化教学手段

在以教师为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中,不仅对教师的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一个高的标准.但学生的大脑发育还处在一个初步的阶段,还没有办法做到一个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的精神状态.当学生们在课堂上普遍处于一种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状态之下时(以初中生的大脑发育情况来看,这个时间一般处在课堂开始后的20—25分钟),教师便可以通过转换教学的模式,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PPT中插入一些短小的视频,通过视频教学的办法,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视频当中去.在视频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对视频的内容利用课堂上的知识点进行解析,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课堂上.针对初中物理的具体情况,在选择视频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挑选一个比较好的视频.例如,乐乐课堂中对每一个物理知识点中难点的讲解,就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网易公开课中美国的翻转课堂中的中学物理课程,例如可汗学院的中学物理部分,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以英文作为讲解的语言,但是已经有相当一部分有了中文的翻译,教师选择这些视频,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听力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通过这些网络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对一些比较难的物理学知识点进行理解.新课改以来,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使得在物理的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做一些阻碍的因素,诸如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失调,以及初中物理的网络教学措施比较落后.针对此,笔者提出了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增加实验课的次数,调整好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以及创新初中物理的网络化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关兆宏.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思路探析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69.

[2]夏学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路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06:144.

作者:任德良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平安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意识研究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研究;问题意识

初中物理作为初中课堂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还能让学生通过大自然中各种神奇的物理现象,学习到更多的物理概念或基本原理,而物理学科这一强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却是得益于学生极强的问题意识的。新课改实施以后,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改革以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因此笔者将主要从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进行探讨。

1.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一定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并积极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情境的同时,逐步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再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的提出问题,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断提高问题的质量;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问题的质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比热容》这一课时,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要及时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白天海边的石头比海水凉,到了晚上就变成海水比石头凉了呢?”在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鼓励提出该问题的同学,因为该生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而且这个问题还十分适用于该课的引导语,而“凉”这一生活用语也可用于“温度”这一物理概念的引入,进而通过教师在对该问题的回答之中,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热容。

2.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在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之后,才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维能力。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正是建立在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走进物理课堂,大胆提出问题,并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提出问题的同学以适当的鼓励,以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其学习信心。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物质的融化与凝固》这一课时,教学大纲中给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学习课程,要求学生在缓慢加热的过程中,观察烧杯中海波与蜂蜡其物质形态变化的同时,记录烧杯中各温度计读数的变化。对于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选择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有的教师甚至会选择直接跳过,基本上没有教师会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但学生都没有亲自动手如何走进物理课堂,又如何能够切身处地的感受到物质形态的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呢?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并在学生给出实验结果之后,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如,为什么两个物质绘制出的图形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海波这一物质在BC段没有任何变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晶体、非晶体这一基本物理概念,并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融化与凝固这两个物质形态之间的理解。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得以达成。

3.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反思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想让学生真正的走进物理课堂,融入物理学习之中,就一定要积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果仅仅依靠课上教师的积极引导,很难取得卓越的效果,而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可以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不断的加深,并可以使其达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前“学案”、课后“学习反思表”这两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加深学生问题意识这一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热机》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学案”,以此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课前预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知道教学内容、掌握课程的重难点、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有一个笼统的印象,以方便其带着问题走进物理课堂、最主要的是可以持续加深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仅在课上有问题意识,在课下也要积极加强其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同于课前“学案”是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课后“学习反思表”则是在课程结束之后再发放给学生,通过学生填写的“学习反思表”,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还有助于教师不断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综上所述,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教学课堂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其进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十分有利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努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反思的学习习惯,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

作者:刘东东 单位:扬州市文津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摘要:如今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不再是以前那种只局限于课堂的教学,而是应该走出教室,进入到生活中去探索知识,而关于物理的学习更是如此。物理中所涉及到的,比如说重力、浮力、加速度之类的概念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是无一不是从生活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现在很多初中物理教学都将生活这一重要的方面抛开来,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上的讲授,学生只能通过上课以及课本来了解和学习,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要点,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由此可以看出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生活化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的相关概述

(一)初中物理概述

初中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的阶段,而物理指的是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研究物质及其质量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物理就是以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规律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二)教学生活化概述

教学生活化指的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去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就是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将其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其中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促进发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作用

(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所包含的知识多为已经被总结出来了的公式规律,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觉得乏味,如果教师教学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话,那么更会让学生感到排斥。发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形式、范围之内感受物理的存在和变化,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于学习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学习效率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得到改善。

(二)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的学习虽然是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但是其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仍是会让许多学生感到难以领会,最后变得不愿意去接触学习它。而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师就能够通过许多生活中学生们所熟悉的物品及其运动来讲解概念公式,例如有了实物的例子,教师在讲授力的运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向学生指出物品重心所在,受力方向等等,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和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因为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个辅助和引导的作用。促进发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学生可以将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运用到物理学习当中,一旦有了与课本教学不同的、更好的感受,那么学生就会有意愿去主动通过生活实际来联系和学习初中物理,充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时候,也培养和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生活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今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如何能够使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更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一)将日常生活引入课堂教学中去

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下的课堂必定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用恰当的方式将日常生活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物理知识讲授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将日常生活穿插到其中,便于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问学生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车内的人对于路面是什么状态,而对于公交车本身又是处于什么状态,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举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对于日常生活的感受中学习到物理知识,而且在对于物理知识进行掌握的时候也能够变得轻松又有效。

(二)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初中物理教学与实验实践是分不开的,教师需要通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到浮力密度这些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游泳池游泳的时候,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浮在水面上,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会沉入水底,并且让学生做相关的实验,无论是用橡皮擦、笔套或者是糖果等生活中的普遍用品都可以。如此就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

(三)鼓励学生课下寻找有关物理的生活物品

教师在讲授新课程之前,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身边的事物做仔细的观察,寻找与新课程中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物品,或者是在课程讲完之后去寻找,也能够促进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杠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看什么生活物品具有杠杆的特点,而又属于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这三样中的哪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吸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主要内容的相关概述,促进发展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意义作用以及关于如何能够使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更进一步发展的策略这三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教学生活化是减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因此应该得到提倡和推广,同时也希望本文中所提出的发展策略能够为此提供有效借鉴。

参考文献:

[1]尹琪彬.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许善强.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3]丁红.浅谈建立初中物理学科资源库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4]韩光义.初中物理:探寻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16(08)

[5]汤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

作者:于好保 单位: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解题教学研究

初中物理解题的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化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物理教学,由于缺少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的理解物理知识的内涵,从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物理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动手做”的理念灌输,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一、优化解题教学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初中物理的教学也获得了良好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就很难做到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对他们解决物理问题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动手做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亲密的接触到各类物理现象,强化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物理学习水平。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动手做下列实验来完成教学。第一,用一个硬纸板,在纸板上钻两个小圆孔,两个圆孔的间距为2厘米,然后把一根回形针放置在纸板的后面大约1.5厘米的地方。然后提问学生问题,如果我们用单眼从双孔观察,会看到什么?如果在两个圆孔之间在大一个孔,或者更多的孔,我们又能够看到什么?接下来就是带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了。指导学生在纸板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纸板的圆孔大小多大会使得实验效果更好,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的兴趣。然后就是学生们进行观察实验,可以得出结论,通过2个孔可以看到两根回形针,3个孔可以看到三根,更多的孔则能够看到更多,但是他们的清晰度也随着孔的数量增加而变小。这样学生们对于光的直线传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从而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的话,学生们可以通过回忆这次实验过程和现象,更加准确的解答题目。因此,我们需要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去动手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过。

二、指导学生有效探索

动手做的理念不仅仅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应当在一些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练习题的应用效率。因此,我们应当设计一些质量较高的练习题,来提高学生在解决物体问题的时候眼高手低的问题。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练习实现物理解题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一条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在10分钟内行驶了6千米,然后汽车停下,经过10分钟后继续以72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了20分钟。请问:(1)汽车在停下来之前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是一道关于速度的问题,准确的说是平均速度和变化速度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在动手做题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并且能够通过这道题对速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这道例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分析。首先可以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来汽车停止前的平均速度,让学生在纸上写出公式并进行计算。接下来的过程,汽车已知在行驶,我们知道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因此可以求出这个过程中汽车形式的路程,进而求出整个过程汽车的总路程,在这里让学生再次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最后,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就可以求出最后的问题答案。这样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的探索能够帮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同时解决了他们在看到问题的时候感觉会但是一动手做就不知道怎么写的困难。这就是动手做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过程中有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特殊题目特殊分析

在初中物理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动手做的理念不仅强调学生的实践与练习,还要有解题练习过程中思维的开放和发散,这样才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道题目。这里我们通过一道电学题目进行介绍.其中电源及其电压保持固定不变,当闭合开关S之后,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这时候电路中电流是怎样变化的?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a点的时候,电压显式为0,当P移动到C点的时候,电压显示为6V,当P移动到b点时电压示数大于4还是小于4?首先我们对电路图进行分析,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因此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电流变大。第二个问题就显得有些复杂,通过直接分析比较困难找出答案,因此我们对这类特殊问题可以采用代入特殊值的办法。假设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6欧姆,定值电阻的阻值大小为4欧姆,因此,电源的电压可以求出来是8V。当P移动到b点的时候,变阻器的阻值与定值电阻相同为4欧姆,因此电压表示数为5V,这样就得出了第二问的答案。我们在进行特殊值的代入的时候,原则上是任意选取的数值,但是根据我们的解题经验越来越丰富,我们可以有意识的选取一些计算简便的数值代入计算,方便我们快速解题。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过程中对“动手做”理念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我们需要对“动手做”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解题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多的探索。

作者:孙志举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洋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

摘要:力学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初中物理教与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探索出一些力学教学上的新策略,帮助学生学好力学这部分的知识,突破力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为学生后面学习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旨在探究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上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扎实力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很有必要进行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的探讨,下面就从具体的四个方面来进行相关阐述.

一、灵活引入课题

教师在指导初中生学习初中物理力学方面的知识的时候,面对这个重点和难点的新的物理知识点的引入,教师在教学的开始一定要注意课题引入的方法,这与学生学习初中物理力学的兴趣、课堂学习的效率等密切相关.例如,教师在学生们学习了力的三要素、单位,运动等方面基本的与力学相关的知识点后,正式揭开“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直接按照课本学习方法,而是应当考虑在课堂的开始采取一些方法很好的过渡到本定律的学习中去,使课题的进入不显得太突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点学习的兴趣.如,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可以通过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来把同学们引入本节有关力学知识点的学习中来,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发散自己的思维,过渡到与本节知识相通的考虑中来,使得学生有兴趣进入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并在其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事启发法、多媒体诱导法等引入课题的方法灵活的把同学们引入到课题的学习中来,以此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们能在较为轻松又具有一定物理科学性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集中注意力到教师具体的教学当中来,同时也为接下来知识点的学习做好准备,进一步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课堂.

二、强化动手操作

初中生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会发现有许多知识点需要结合实验来加深理解的,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相关实验也就显得必不可少了.例如,初中生在学习力学中“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弄清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弄清其中关联.教师可以把班上的同学随机的分为几个实验的小组,给每个实验小组准备好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等,再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己动手操作,有条理的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实验操作的结果,鼓励组内同学进行相互间的交流,把实验操作所得的结果制成表格,并归纳出最终的结论.这么一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实验结果,并能够自己去解决动手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内成员间相互交流讨论,发散物理思维,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会更加透彻,还有利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落实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师对整体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估,有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调整,对学生学习动态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落实好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估,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分组让同学们完成“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后,教师应当对每个实验小组所做的实验进行一个评价,指出其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并耐心细致的和同学们分析其不足的原因,同时也对每个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肯定,并鼓励学生们对自己在学习本节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加以修正,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以此来做到取长补短,并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我,并树立学好力学的信心.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在知识点上还存在的不懂的地方加以说明,并据此调整好教学方案,以此来一步步地提升教学的质量.

四、鼓励实践运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来源于实际,也应当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增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达到学习物理知识点的真正目的.例如,初中生在学习了物理力学中“浮力”相关的力学知识后,就可以很好的解释在生活当中看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了,像小船在水上漂移、笨重的石头在水里搬得动为什么在岸上就搬不动了等等,用所学的力学原因去解释物理现象或把所学的力学原理有效的运用到周边的生活当中去.这么一来,学生发现所学的力学知识原来在实际生活中都能运用上,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就会大大的提高,同时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初中生终身学好物理知识做铺垫.总之,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教师通过不断摸索新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力学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初中物理力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健全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嵇建中.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15(17):66—66.

[2].廖永海.浅谈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的以生为本[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0):25—25.

[3].罗万将.关于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5(5):134—134.

作者:李秀霞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南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开放性习题的设计技巧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稳步进行,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即通过物理教学,使学生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有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习题,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开放;习题;技巧;初中物理

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思维很是僵硬,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一味地追求与标准答案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多设计开放性的习题,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习题内容开放,提高学习兴趣

在设计习题时要让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开放的性能,即在设计习题时要让该题的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广度.习题设计时不仅可以有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报道的一些科学前沿的内容.要让物理理论和与之有关的科学前沿进行巧妙结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无处不在.在设计习题时要注意把学生在日常接触到的一些现象与物理理论进行融合,设计出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解决来亲身体验物理理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放开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习题:曾经有报道过影响飞机安全飞行的因素,其中就提到制造飞机的金属是存在疲劳的,它主要是由于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空气对于机翼的作用导致的张弛有关,尤其在飞机要起飞或者是要降落,张弛情况是最强烈的.在报道中为了增加可行度,利用了一系列的数据:对于约900kg的飞机与地面成30 ゜角起飞时,最终达到230m/s的速度在1000m的高空飞行.发动机能够为飞机提供100万牛顿的动力来平衡空气阻力的作用.而且在报道中还指出,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原因,就是作用在机翼上的空气存在差值使得飞机受到的升力.因此习题就可以为学生设计为如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来计算金属的疲劳度.这道习题的布置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理论知识进行解题,还给学生详细地说明了有关飞机飞行的理论知识.通过习题设计内容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也能增加学生的读题能力和运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意识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好物理的决心.

二、习题角度开放,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进行开放性习题设计时,对于要练习的知识点可以对习题采用从多角度进行设问,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要能够做到灵活的把握,由于习题的设问部分的角度多样化,而且形式多变,这就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足够的解决欲望.如在教学《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这个实验时,教师就针对如何测定额定功率这一知识点,利用习题进行练习,习题的设问部分的设计教师就采用了更改已知条件、多个角度变换练习,教师除了让学生练习课本中的测定额定功率的方法外,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的更加准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a.在实验中除了需要测定的小灯泡外如果只给出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我们要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呢?b.如果只是给了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我们又将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有了前面两个问题作为铺垫,教师可以设计出更加有内涵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c.如果给定了所使用的电源的电压,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还有一个电压表,但是所给的电压表的量程比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要小,这时要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d.如果给了一个电源,一个电流表,给定了一个最大阻值为20Ω的滑动变阻器,那么将要怎样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学生来说都很有吸引,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刺激,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积极加入到习题的解决中,活跃课堂.通过对习题进行多角度设问的设计,使问题更加有针对性,这样不仅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做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思维更加活跃,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习题解答开放,培养发散思维

针对学生比较笃信给出标准答案的现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在习题设计时考虑这一因素,把习题的答案设计成开放性的,做到通过这一道习题的练习,把一些相关的知识点都能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思维始终处于开放状态.这样就能够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一课时,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一道这样的习题:在一个铁管中装满水,如果在管子的一端敲击一下,那么在管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多少次声音,同时计算出听到的声音次数和管子的长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这个题目很明显答案就不是唯一确定的,解决这道题的思路应该是:声音将在三种介质(有空气、水、铁管)中传播,每种介质中运动的路程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声音在各介质中运动的速度不同,这样就导致声音到达管子的另一端的时间不一样.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人的耳朵要分辨出两次声音,那么这两次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抓住这一点,就可以把问题解决了.通过设计习题答案的开放多样性,就解除了学生一贯迷信标准答案的思想,去除了对问题死记硬背的观念.多样化开放的解答,重在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这样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有好处的.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多给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习题,进行开放性习题的物理教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物理眼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习题训练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礼斌.初中物理开放性题目初探[J].中学物理2000年12期

[2]吴经宁.开放性习题在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1999年08期

作者:陈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初级中学

第七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教学阶段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受到学生的生活阅历等问题的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就使得物理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并满足新课程教改的实施和进行,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本文针对当代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方式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以期实现对学生的物理进行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方法创新 思考

一、前言

初中是学生刚接触物理学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与所学习的内容联合到一起,是一个基础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和过程。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初中物理也有了一些改动和变化,教师需要根据目前的发展形式,对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创新,因此保证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二、初中物理的特点

初中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是日后深入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涉及范围内容之广大到宇宙,小至粒子,这些内容无疑不是生活中的必然,同时物理也是各种知识竞赛的基础,是技能的主要研究工具,有效的对物理知识进行学习能够加强对知识的了解。初中物理重视将生活实际内容与课本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探究性的学科,需要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还需要对实验操作等内容进行了解,全面的学习物理知识。其中主要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性发展,这也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加强对内容的感悟和了解。同时新课改的初中物理加强了对学生实践的培养同时更偏向于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材中引入的内容更加具有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发散式思维的学习。同时,新教改后的初中物理引入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这就为学生拓展知识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思考

为了有效的保证初中物理的教学正常进行,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其中主要的方法包括了:

1.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实验的应用物理作为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强大的实验基础作为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这主要是由于物理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物理中所涉及的定律等问题往往是抽象化的,这些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实验成为了一种优秀的替代手段,在实验的辅助下,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得到了更加深入而真切的理解,对公式的运用也就得到了掌握,因此理解也就上了一个层次,方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例如,在讲大气压强一章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做这样的一个实验,让学生在瓶子中装满水,同时在瓶口处贴一张纸,将水瓶快速倒立放置,此时水没有流出,通过这种方式来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给学生加强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比较法的应用由于物理知识本身是互相具有关联性的,因此在对物理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有效的利用,通过将学过的两种相似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入学生的学习,同时比较法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长期的比较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的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了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的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和掌握。与此同时,比较法的学习也利于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类比得到相似的内容,由此及彼,学习更加灵活轻松。其中,在讲光的传播一课中就可以将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进行合理的比较,首先归纳两者的相同点,例如,两者都是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都可以发生反射和衍射等,同时归纳两者中的不同点,其中包括,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依赖于介质进行传播,并将光速和空气中的光速进行比较等,在这些归纳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使得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更加牢固。

3.加强比喻法的应用事实上,物理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学科,初中所学习的大量物理知识都和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这些物理知识都可以快速的找到生活中的原型,此时教师在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讲述的过程中就需要讲课能的列举出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但不去具体的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就在身边,而不是一味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利于教学的进行。在学习后将这些例子进行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一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相关的应用实例,例如电灯等继而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电的来源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为日后自然科学的学习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对此进行研究和思考,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朱文军,陆海鲲.《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作者:冯珺 单位: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实践

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形成。在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充满兴趣与信心,教师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主要提出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几点建议,以期为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合作;教学实践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与科学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对于大部分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就会降低,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下降。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要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使其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合作学习恰恰是激发学生内心动力的有效手段。

一、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合作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而收获知识,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看做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引导学生进行高效有序的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任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比自己自主学习时更大的收获,通过合理地组织学习小组,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分工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为了给小组增光添彩,他们在学习时都会竭尽全力,并尽力地配合,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保障。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例如,在进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组内的学生有的负责利用木块垫起斜面,有的负责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并保持小车处于平衡状态,还有的负责测量小车距离金属片的距离等,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学生在操作实验时都有条不紊,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这样的合理分工,既有效节省了学生操作实验的时间,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及时指导,突破学习难点

物理知识点繁多,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时都会觉得这门课程是枯燥乏味的,有些内容还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及时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使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节内容时,学生基本都能掌握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但是对于静摩擦力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难以理解。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我便为学生操作了“筷子提米”的实验:在玻璃杯中放入一些大米,将筷子插入米中并向米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压紧大米,慢慢地提起筷子。接下来我便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此时的受力情况:(1)杯子和米受重力吗?(2)它们相对筷子处于什么状态?有怎样的运动趋势?(3)它们没有掉下来,说明还受什么力?通过设计这样的巧妙实验,学生在小组的思考与讨论中得出了答案,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静摩擦力的存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四、多元评价,优化合作学习

教师的鼓励与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小组的整体评价,从而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内心的合作意识,进而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发挥出其优势与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另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采取“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主要肯定学生的付出与努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当然,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小组,教师要在信任与期待的基础上给学生加油打气,使他们充满学习的动力,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勤奋,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充分信任学生;其次要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及时指导,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并积极地进行多元评价,优化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探究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郭天云.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陈东升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桑墟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

摘要初中物理中包括很多抽象的知识,要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探究知识,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结合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深入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教学 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导者。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从他们的兴趣出发进行创新教学,使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有效地促进他们物理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积极,他们对物理知识能产生比较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分析和思考,促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物理理论知识。在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时,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和他们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结束之后,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题强化训练,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

二、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接受枯燥的物理知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能主动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进行思考和分析。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不主动进行提问和探究,甚至自动忽略问题,导致学习能力能有效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引导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他们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探究物理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而积极主动地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运动的描述”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导入:马路上有两辆并排停放的汽车,你坐在其中一辆汽车里,观察另一辆汽车。当另一辆汽车开动时,你感觉自己坐着的这辆汽车在缓慢行驶,这是什么原因呢?由于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教师用这样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迫切地想要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顺利地让他们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决定因素。只有让学生进行大胆积极的探究,才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结合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能运用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由于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有限,在分析新知识时容易和已有知识产生矛盾,这正是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催化剂。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设置成直观的图像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建立与物理理论知识的联系,让他们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不断掌握新的知识,促进他们物理思维的发展。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摆脱了单一、枯燥的被动学习状态,发挥他们的探究主动性,使教学活动在学生的参与下高效进行。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规律”时,让学生探究光在大气层中的传播情况时,不能创设实验条件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时,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给学生演示太阳光穿透大气层的模拟动画。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拓展教学内容,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还能让他们观看到很多从教材中拓展的有趣的物理现象,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究和分析中发展了物理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操作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实验方式,结合教材内容用创新的方法来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积极地投入实验过程中。例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教师一开课就给学生来个富有戏剧性的表演———演示实验,并请学生认真看:教师先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然后将它靠近事先准备好的纸屑或羽毛,奇特的试验现象让学生发出惊叹———“呀!羽毛、纸屑被玻璃棒吸起来了。”好奇的心理会促使学生更关注后面的实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又要激发他们在实验操作中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物理综合能力。

作者:安勇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杨湾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把知识和观点强加于学生身上,学生在这种被动的知识知识灌输中,很难形式自身的学习认识,因此不但影响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思维也形成了一定的桎梏,而问题情境模式教学从问题出发,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模式;教学应用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情境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问题一定要难度适中,且还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实现问题情境模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1矛盾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矛盾型问题情境,就是通过教学内容之中的矛盾之处,进行问题设置,通过有意识的挑起学生认知中的矛盾,使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疑问,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在矛盾之中激发,形成探究思考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1]。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说过,“思维开始于惊奇”而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过程中也发现,惊奇的感觉可以为人体大脑带来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在这种刺激下,大脑中就会形成一个兴奋信号,进而形成学习中的驱动力,而物理作为一种验证性学科,很多知识都是通过不断的验证产生的,这其中必定会存在很多矛盾之处,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程内容时,教科书中明确的提出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但是同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不停演变的,而速度的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因此光速不变原理与物质定律之间必定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而教师完全就可以以此为题,为学生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

2实用型问题情境,增强物理认识

借助生活中的实际,去为学生创设一个实用型问题情境,不但会增强学生的物理认识,也会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2]。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这节课程内容时,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以船或者木头作为课堂中实例,向学生阐释一些浮力原理,但是由于这些例子比较空洞,且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因此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运用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实用型问题情境,如“胶囊”就是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的一种体现,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将胶囊性药物,喝水仰头咽入时,往往很难咽下去,但是低头咽入时却比较容易,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用型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进而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就会发现,仰头吃药时,喉咙在水的下方,因此药物受到水中一个向上的浮力,因此很难咽下,而低头吃药的原理正好与之相反,显而易见,在这个实用型问题情境中,学生对于物理的认识,是超出常规教学的。

3阶梯型问题情境,形成知识网络

阶梯型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最终将问题化整为零,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有效的为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其不但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逻辑性,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之中一种常用的问题情境设置方法。例如在学习“动能和势能”这节课程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的一系列问题[3]。如①物理因为运动而获得能力被称之为什么?②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③物理由于被举高所获得的能力被称之为什么?④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⑤动能与势能存之间存在什么内在联系?通过这样一连串的发问,将学生带入到一个物理世界的探索情景之中,引领学生自觉的运用自身多学过的知识与新课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并运用比较、分析、探究等学习方式,实现物理教学中感性到理性中的过渡,进而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统一,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探究有方向可寻,也可以提升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对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4争论型问题情境,拓展学生思维

对于现下的中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很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创设一个争论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争论过程中,集中学习注意力,并且还可以通过争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拓宽学生的眼见和视野。但在设置争论型问题时,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注重问题的交互性与问题在课堂辩论中的交流作用,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得到真正思维上的启发,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其次在进行争论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才能进一步增强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进而在争论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总结: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或者是单纯的营造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物理认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可以说问题设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真正的满足课堂需要,而这也正是教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伟,郭玉英.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生态化物理教学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2]胡象岭,杨昭宁,高光珍.曲阜市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J].课程教材教法.2014(04)

[3]马雪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J].中学物理.2010(06)

作者:刘文帝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