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肩负着对初中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的历史重任。由于语文具有“听、说、读、写”的特征,而且其人文性和工具性将会直接决定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必要性,通过叙写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渗透;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等措施,更好地提高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效果,从而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核心价值观渗透对策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就需要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会对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逐渐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叙写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大多数课文,都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此时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在钻研教材,研究学情,确立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尽可能把编者的意图、对学生人格品德教育等内涵挖掘出来,结合课文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更好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借助简洁的语言来对叙写教学目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要求,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中,其所表达出来的浓浓爱国情怀,对每一个师生产生了比较深刻的感染。因此,在课堂教学阶段,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初中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分析,来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和爱国热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应有的力量。当然,这样的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尽可能的融会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更多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活动中初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需要注重语文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和鼓励初中学生对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及知识内容进行探索和学习,从而使初中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到语文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进行《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初中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学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有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其中的师生对话交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该过程教师可以完成对学生的点拨、检查、引导、鼓励、批评等,而且学生在该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思路的矫正、知识的掌握、思想的升华和思维的培养。由于受到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的影响,不论在是非观念,还是知识结构,甚至在人生观、世界观方面,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和不足,因此重视语言交际,实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有效弥补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百合花》教学时,学生往往会对“新媳妇给牺牲小通信员擦拭身体”这一段比较感兴趣,其不仅可以表现出小通讯员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而且还可以反映学生对小通信员的敬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他们对课文主体思想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鼓励、表扬或批评,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点拨。对于那些思维、思想、知识方面闪现出的火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培植、放大,而对于那些错误的、不合适的思想意识,也要给予及时地教育、纠正,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传播正能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束语

总之,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始终,不仅可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丽萍.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探微[J].读与写,2017,(10):67.

[2]岳爱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J].学周刊,2016,(05):153.

作者:李晓成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