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大学会计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

职业大学会计专业群建设路径探索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可以有效促进资源优化、加快产教融合进程、发挥核心专业的优势,通过信息化平台的搭建,集中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和探索会计专业群的建设路径,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技术节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着力以会计专业群为办学特色提升高校的办学优势与社会声誉。

【关键词】本科职业大学;会计专业群;产教融合

一、背景与内涵

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中对职业教育工作今后发展方向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职业教育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本科职业大学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对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支持职业本科大学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本科高校和专业,亦可以有效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迁移性,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大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地方企业培养即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一线职业工作操作技能的合格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往往较为宽泛,需要员工具备一些跨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因此,专业集群的建设在高校教育领域中应运而生。专业群是将多个具有相近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专业集合于一体的建设,不论是否属于同一专业大类,都要具有相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共同涉及某一个专业技术或服务领域,通过集群建设可以拓宽学生未来的职业领域,更加科学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资源,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会计专业群是以会计学为龙头专业,融合财务管理、审计、资产评估、审计等为辅助特色专业,通过专业群将不同学科知识点进行交叉融合应用,提升各相关专业间的协调性,扩大各个专业的辐射广度,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来完善高层次的会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特色会计专业群的构建可以促进会计教育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与社会形象,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会计专业群发展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会计专业群的建设不仅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适用性人才,还可以促进各职业大学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引企驻校的战略模式,权衡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技能需求,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将会计核心知识任务化、教学流程实战化,在仿真企业的环境中对接岗位、业务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云财务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在此过程中将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等教学资源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从单一专业技能的学习转变到跨专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实践模式也促进了不同专业思维的交流与碰撞,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多岗位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同时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资金的规划与使用,通过专业群的集中教学提高各类实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有效避免出现设施闲置浪费的情况,降低教学运行成本,实现“实操做账—顶岗工作—就业推荐”的会计实践培养新模式,促进本科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生活力。

(二)促进学生具备持续发展职业能力

数智化时代的背景下,财务机器人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的要求越发宽泛,不仅要能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计量、计算与报告,更要懂得企业运营数据的监管、报表数据的分析、纳税筹划、运营成本的财务管理等,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了企业财会数个岗位的职责。本科职业大学可以通过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引入“互联网+”技术,对接会计职业岗位新需求,借助AI、人工智能技术,合理规划课程群,在开设基础性课程外,增设企业会计、共享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报表分析、业财融合、财务机器人等专题教学板块,拓展专业课程集群建设。通过基础专业知识—专业群融合平台课程—实践实训课程的递进式学习流程,提升学生会计专业技术技能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相关岗位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三)促进校企合作

本科职业大学会计专业当前的实习实训单位一般只对接企业的会计岗位,相对于单一专业面向企业,会计专业群的建设更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实现群内专业的人力资源、教学内容以及市场信息的资源共享,高校以会计专业群的形式介入各类企业,可以为其提供会计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服务,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对接企业财会职业岗位群。专业群中的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工作契机提升自身实务操作能力,积累实战经验;同时带领学生在企业财务岗位开展顶岗实践学习,充分利用各种市场资源深入会计岗位、承接记账、企业财税咨询等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校企联合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同时能够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与企业文化。企业员工根据个人意愿与选拔也可以加入高校兼职教师团队,将自身实践经验与岗位技术技能通过实训课程传授给学生。高校师生利用会计“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为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建言献策,实现校企双赢,形成产教与科教的有机融合,增强本科职业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三、数智时代会计专业群建设路径

(一)顺应数智时代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数智时代会计专业群的构建,要顺应“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变革,将会计岗位由核算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云财务、云税务、云审计、财务共享中心、会计工厂等新生会计组织形式将逐步应用到企业当中,纳税筹划、财务管控、财税处理、业财融合等将成为新型会计岗位。本科职业大学应根据社会发展实际需求,重塑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会计岗位“宽基础硬技能”的行业特点,引入企业与行业专家对于社会发展实时需求的把控,确定数智财会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围绕会计职业岗位群存在的特征,科学布局专业群,厘清群内专业间的依存关系,打破专业壁垒,深入分析比较专业群内课程的异同点,改革传统课程体系,以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以大数据运用与分析能力的信息技术为基础课程,业财融合、财务报表分析、纳税筹划、投融资决策、预算实务等管理会计类为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形成会计专业群平台课程,实现群内各专业课程内容的资源共享。同时积极践行“1+X”证书制度,合理规划“1”与“X”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秉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会计专业群发展多元并举、协同发展的原则,全面改革本科高校原有的育人模式,打造本科职业大学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掀起一场专业群建设的教学革命,通过“课+证+岗”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群课程、证书的考取以及会计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技能型人才教学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会计工匠”。

(二)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进产教融合

依托信息技术平台,以专业群对接岗位群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训练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岗位技能为主导原则,科学构建数字化实验实训体系,在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之上,优化整合核心专业校内外的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建立综合实训基地,加强本科职业大学产教融合力度。校内实训基地可以设计票、财、税融合的一体化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将票据处理、财务核算、税务申报、金融业务等业务流程相互融通,让学生切实体会大数据环境下财务管控、业财税一体化的人机交互智能财务共享中心特点,同时可建设会计、税务、信用、审计等文化的虚拟体验中心,通过平台传承会计岗位优秀的职业文化,建立价值认同感,增强学生会计职业文化体验,培养会计职业情怀。高校会计专业群指导教师可与企业员工组建导师团队,深化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模式,共同研究教学、育人、服务链条培养的顶层设计,研发会计群课程体系,以智能财税共享为平台,完善实训内容,盘活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技能迁移能力,做到教学有目标、实操有指导、培训有实效,最终使学生可以将过硬的会计职业技能应用于校外合作企业。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高水平会计专业群,通过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的合作实现高校与企业互利的双赢,打通高校到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树立数智时代产教融合的新标杆。

(三)校企共建会计技术技能团队

校企共建“双师”领军的技术技能团队,打造一支以“教学名师+育人高师+骨干能手”专兼双元结合的会计专业群教学团队。高校从专业学术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队伍中入手,企业从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职工中选拔,集聚各方优秀力量形成职业师资的会计专业群队伍,优化教师团队结构。积极组织会计专业群内专业学术领头人参加相关学术交流研讨会以及专业培训,关注国内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提升学术造诣与行业内的影响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会计专业职业技能考试,提升专业研究水平,定期参与企业财会岗位中进行职业咨询与管理实践。同时,聘请企业具有丰富财务实践经验的专家与校内导师开展座谈与指导交流活动,共同研讨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根据市场实时需求深化业务与财务融合的教学研究,结合真实案例开展区域化职业管理类教学研究,依托信息化数据平台推进云共享会计实践教学研究,面向全球会计学领域开展注册管理会计师的培训教学研究,全面改革会计课堂教育教学内容。此外,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奖励制度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相关学科竞赛指导、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以赛促教,通过竞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组织与指导实践的教学基本功,在会计专业群中为“人工智能+”教学赋能,助力混合式课题教学创新实践,强化产教融合服务和课程建设的能力,不断积聚会计专业群技术技能团队的品牌实力,有效提高本科职业大学的实践教学效果,提高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四)构建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

专业群评价体系是专业群建设目标落地的重要抓手,亦是保障专业群持续有效发展的重要内容。会计专业群的建设是对传统专业建设的范式革命,无论在建设理念还是路径都存在本质性的差别,而不只是几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机械组合,评价体系也不能将各专业评价指标简单叠加,而是应基于市场需求、发展规划、专业群社会声誉等几方面的综合指标来评价专业群建设情况,以此为依据对其发展决策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专业群评价体系在推动专业群建设上的积极作用。具体评价体系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考量:一是会计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与会计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以此评价会计专业群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契合程度;二是会计专业群的运行与高校整体发展的整合度,以此检验专业群的教学运行与高校整体战略发展的协调性;三是会计专业群的建设成效与社会认可度,追踪专业群培养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情况与社会评价的美誉度是否匹配。专业群的评价体系对内要能凸显群组专业的融合性,检验各专业是否可以形成合力,组团协同发展对外要能对接会计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才要能适应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对高素质复合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此评价体系来综合测评专业群的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蒋亚琴.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内涵建设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46.

[2]胡美秀.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群教学改革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17(6):113-114.

[3]马秀丽.服务区域经济高职会计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探索[J].时代经贸,2018(2):23-26.

[4]曹玮.高职院校专业群构建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8(5):181.

[5]刘震威,张楠.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9(6):178-179.

作者:张晓雪 单位: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