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电工难教难学因素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电工难教难学因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电工难教难学因素分析

一、《电工技术》难教难学成因

近年来,职校教师普遍感到《电工技术》教学难度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近年来大多数职校仍在追求数量扩张,继续走规模发展之路。学校都在最大限度地吸纳生源,致使部分生源质量较差。他们或是对前途悲观失望,对学习漫不经心,没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或是浑身沾染不良习气,组织纪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自控能力差。要扭转这批学生的精神面貌,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学到起码的文化专业知识,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更何况这些学生大多数理两科成绩更差,甚至厌恶数学、物理学习,自然不喜欢以数理为基础的《电工技术》。

2.《电工技术》教材理论较深,概念多且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而职校学生大多对理论学习兴趣又不大,认为读职校,只要学好专业操作技能就行了。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工技术》的教学。

3.职校相关课程的教材不配套,学校教学进度安排不尽合理,许多在《电工技术》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其进度滞后于《电工技术》甚至没讲授。如《数学》“复数”内容,教学进度相对滞后,而《电工技术》中正弦交流电的复数法的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复数”知识基础。

4.各校为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增加实习教学时间,相应减少了理论教学课时,而教材的编排还未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使得理论教学课时明显不够。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调、陈旧,仍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等老一套方法教学,学生不容易接受。

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除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外,如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电工技术》的教学效果。

1.精心设计课程与课堂的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电工技术,首先必须让学生对《电工技术》课程和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的课程与课堂的导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导入主要是上好第一堂课,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认真上好第一堂课。首先,教师应多介绍些电工技术理论在生活生产及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以及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事例,使他们认识到电工技术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联,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学生对电工技术的亲切感。其次,要讲清本课程与专业理论课及实习操作技能课之间的关系,强调本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些方法。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情感,能使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具体,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其导入方法必须依据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进行设计。主要有:

1.生活经验引入法。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导入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忽明忽暗?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设问引疑法。在课堂教学之初,认真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几个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顷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3.悬念激趣法。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出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会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电工技术》的兴趣,教师应把枯燥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或生产生活等实际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基础理论是为专业理论和实习操作技能服务的,电工技术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联系专业实例进行教学。如讲授“互感”、“自感”时,可联系变压器和日光灯的镇流器;讲授“三相交流电”时可联系生活中的“三相供电线路”、“三相照明电路”、“三相电动机”等来讲。这些实例,专业性、实用性都较强,学生感到不空洞,学有所用,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3.重视实物与实验教学

《电工技术》课程中,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具体的实际应用,其中很多内容都涉及电气元件及设备的结构。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可先让同学看看实物,提高他们探索元件及设备内部原理的积极性。如在讲单相或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时,可先找一台单相或三相发电机,拆开让同学观看其结构,条件允许时可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工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大部分内容都可以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教学也是最灵活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验中可以随时设置疑难,观察现象,从而促使同学思考。特别是演示实验不受场地限制,占用课时不多,操作简易方便,现象明显,且可边演边教,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印象,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成功演示好每一个实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调整教学内容及课时

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学课时少,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及课时作出适当调整。首先我们应当据社会对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整合电工技术课的内容。二是要求学校同各相关任课老师之间协调好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视情况将某些公式、结论等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适当简化,重两头(物理条件和结论)轻过程(数学推导)。总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电工技术》难教难学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