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体育德育教育渗透研究

一、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结构全方位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智力、体能、情感、态度、价值、品格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康的体格、正确的态度,发展理性行为、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运动能力,丰富智力活动、体育情感,扩大经验范围、行为空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正确价值取向。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一节课的特点和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的内容,实施全方位德育。

1.加强课堂常规管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常规常规管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不同季节、不同时期、不同场地、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把课堂常规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的习惯,逐步形成学生创新工作、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巧妙设计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学的内容纷繁复杂,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全面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积极因素。基于各项体育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这一教学原则,教师要长于挖掘教学的深刻内涵,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例如,中长跑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但是坚持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篮球教学内容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正确的团队意识,还能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操。只要体育教师能够认真研究、积极思考,在每一堂体育课教学中都能找到最合理的德育切入点,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3.选择合理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更是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的心理思维活动和体能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通过队列队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思想;课堂小结,可以激励学生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

4.科学处理偶发事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经常发生,这些偶发事件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体现,体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把握这些有效的机会,及时对事件作出处理,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事件正确的判别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注重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俗语有云:“身教胜于言教”。为了胜任体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提高专业能力,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使自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教学中应举止文雅,谈吐大方,讲解精炼、示范到位、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受到熏陶,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二、讲究德育渗透方法,有效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师不能把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成空洞的说教,应该开动脑筋结合学生实际、内容实际、自身实际,选择恰当的德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1.情感暗示法: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得体的动作、表情来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期盼,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比较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会经常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一个亲切的微笑、尊重的眼神、爱抚的动作,不仅能够体现对学生人格的尊重,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还能在学生心理树立教师崇高形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不要急于停止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当众训斥,应该慢慢地走到学生的面前,投出一个期盼的眼神眼神,轻轻地摸一摸学生的肩,以示提醒或制止,这样就能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易于接受的心理准备,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感知体验法:体育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教学活动是通过集中、持久、反复的身体技能强化训练或比赛来进行的。通过在锻炼、比赛、教学的实际场景中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目的和现实生活深度融合,能够保证在体育教学中德育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和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行为方式。如健美操、艺术体操等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有明显的效果。球类和田径的接力竞赛等团队组合项目,需要参与者具备强烈的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和团队配合能力,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效办法,通过对学生的关心和协助,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利用集体荣誉感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使学生克服各种不良行为,并进行自觉抵制。这种实践体验的教育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际教学和具体运用时,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当做主要措施,让学生通过体验、回味体育动作过程,从而受到启发教育,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育德树人的目的。

3.启迪激励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语言激励、表情暗示、动作指导、榜样引领等多种办法,培养典型,鼓励榜样,使后进赶超先进,坚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竞争性强、胜负偶然性大的活动,让学生在暂时的胜利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暂时的失败中总结到成功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坚忍不拔的毅力,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节,使他们充分享受体育课的快乐。通过正确比赛规则的执行,在使学生感受比赛的公平中,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公平教育,体会竞争的残酷性和公平性,增强学生的规范意识、法纪观念。

4.赏识教育法:中职学生在初中教育阶段,受到自身条件、教育方式、家庭要素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很少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因此,他们的个性心理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懈怠等不良个性心理,但是他们同时具备得到他人成人、展示自身特长的强烈愿望。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使他们的个性心理向健康的方向转变。例如在在田径运动会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并坚持到终点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中肯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说教师的一句鼓励就是一支兴奋剂,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康发展。

5.激情教育法: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体现民族意志,弘扬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意识,强化民族体能。体育活动有益于激发学生顽强拼搏的情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体育既是个体活动,又是集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个体与集体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集体活动多的特点,使学生个体和集体高度融合,强化集体合作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如在乒乓球课教学中,向学生讲述讲述我国队员如何通过刻苦锻炼、集体协同作战多次包揽全部奖项,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国际乒坛高高升起。从而激发学生的拼搏勇气、骁勇善战的精神和爱国意识。

6.环境熏陶法:体育课课堂以室外为主,经常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寒风刺骨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日,都会对学生的意志品质带来严峻的考验,而这种考验恰恰能提高学生对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和对各种复杂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反,优越的教学场所,如整洁的塑胶运动场、平坦的草坪以及先进的健身器材,则会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情趣,充分发挥环境育人迁移默化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教师通过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任务型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和小组合作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主张师生平等、生生平等,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为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这也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融洽相处、友爱互助的交往氛围,这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地掌握运动技能,也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使学生以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身心投入到未来的事业之中,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在体育教学和学校体育活动中全面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需要,也是更新传统体育教育观念的需要。在重视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突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渗透必须结合该学科的特殊性:特殊的内容和形式完成,不能纸上谈兵。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使得德育渗透具体化,设计出看得见、摸得着、有比较、易考量、能评价和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形成该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评价机制,创设出科学、合理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从而使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取得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