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的县域非遗馆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语境下的县域非遗馆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国内省、市、县都在加快非遗馆的建设力度。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语境下,县域的综合性非遗馆作为以展示、体验、交流兼顾的保护利用设施,在建设理念、功能定位、空间展示手段等方面都与传统博物馆有较大区别。立足本土文化特色和非遗资源,如何把非遗馆打造成地域性的文化标识,发挥其文化惠民的属性特质,强调社区参与和普及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湖北省京山非遗馆的实践探索为例,对县域综合性非遗馆的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馆的建设;景山非遗馆

一、非遗馆建设的现实要求

(一)非遗馆的建设是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力举措自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意见》首次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概念后,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各地纷纷拔地而起,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非遗馆等一流的设施、标志性的外观,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标配景观。京山作为第一批成功创建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创建县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设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在建的非遗馆更是进一步放大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力举措。非遗馆既能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又能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空间,容纳市民的乡愁感和对文化追求的热情。

(二)非遗馆的建设是充分展示地域非遗保护成果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04年8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特别是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后,全国26个省(区、市)先后颁布了省级非遗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各地设立非遗展示空间、展示场所、专题公共文化设施的导向。20余年间我国非遗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京山的非遗保护工作也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京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可喜成绩。因此,京山非遗馆是充分展示我市非遗保护成果的空间场所,是区域内非遗资源相对集中的展示场所,能进一步提高民众保护非遗的意识,增进对历史文明的理解。

(三)非遗馆的建设是地域文化符号和文化品位的核心承载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精华,是以人为载体的传承实践。人是流动和迁徙的,其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也随之流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乡土和乡愁,文化在不同的地域环境呈现出不同的样态,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县域非遗馆是地方文化符号和文化品位的核心承载地,通过建设非遗馆,既能提高我市非遗资源的能见度,增强京山市民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持续感,又能大力弘扬地方文化精神。

二、县域非遗馆的建设困境

据专家不完全统计,浙江省平,安徽省的市、县、乡三级非遗馆建设已经全部铺开,2020年,湖北省30%的市县也要建设非遗展示馆。“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历来是国家治理之基。县域是联结城乡的纽带,只有真正把县域非遗馆的建设“落地”,才能切实为非遗保护工作延伸到基层、深入到农村提供足够的土壤和养分。下面笔者以亲身参与京山非遗馆的建设工作为基础,简要谈谈县域非遗馆的建设困境。第一,缺少专门的建设规范作指导。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国家层面分别出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等,明确指出了建设规模、建筑标准及设计规范,这让基层工作有章可循,便于建设工作科学、高效开展。但是在非遗馆如何建设的问题上,我国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建设规范。目前,湖北省内的非遗馆建设还在起步发展阶段,各县市非遗项目数量、地域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不尽相同,外加缺少系统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指导,导致非遗馆整体建设进度相对缓慢。第二,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不够明确。基于当前非遗馆建构的基础及展示内容,有关专家把非遗馆大致归纳为四种馆室形态,分别是以文物建筑为载体、以现代公共文化设施为载体、以旅游景区为载体、行业或单项非遗专题馆。县域非遗馆大多数由地方政府出资兴建,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区域内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型体育中心整体推进。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场馆不仅要打造成县域文化地标,还承载着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的使命。因此,县域非遗馆除了展示地区非遗资源,还需考虑如何建成具有吸引力的综合主题场馆,发挥其综合性的功能,与其他公共场馆共同形成一道旅游风景。第三,建设总体规模与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不匹配。2019年,湖南雨花非遗馆入选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该馆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聚集了10个世界级非遗项目,55个部级非遗项目,馆内开设了非遗产品销售区、舞台演艺区、手作体验区和传承人工作室。专家点评,该非遗馆通过社会化的策划与运营,构建起了非遗传承与传播功能兼备、本地居民文化消费与中外游客旅游消费并存的城市文化空间。据了解,县域非遗馆的建筑面积通常为1000~5000平方米,由于建筑规模有限,无法直接借鉴雨花非遗馆的设计方案,但县域非遗馆绝不是仅仅作为展示县域非遗资源的静态场馆,还需要预留后续展示活动、研学或文创的空间。如何优化非遗馆的空间布局,合理安排活态化的传承活动,打造集展、学、研、售于一体的平台,从而适应非遗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县域非遗馆建设面临的难题。第四,缺乏有效地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县域非遗馆,要发挥其文化服务效能,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建、管、用的问题。非遗馆的运行不能简单照搬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的模式,它不是简单的文化活动开放空间,场馆展厅也不是以墙面陈展和橱窗为中心配套一些灯光设备的简单设施。因此,非遗馆的维护运行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和经费保障作支撑,只有在规范的制度、充足的专业人员和资金下,非遗馆才能有效地发挥文化和旅游的服务功能,推进县域的非遗保护工作。

三、京山非遗馆的建设实践探索

加快京山市非遗展示馆的建设,是京山“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也是政府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从立项到选址建设,经历了长达4年的时间。截至2020年9月,非遗馆的深化设计方案还处于市级领导决策阶段。从目前非遗馆的建设情况来看,存在许多不足:一是前期规划的展厅建筑面积偏小,导致主体建筑完工后,可用于布展的实际面积受到限制;二是对于现有的京山非遗资源项目挖掘、梳理不够,还仅仅停留在普查资料和申报文体上,许多原始照片、视频根本达不到陈展要求,一些重要实物的收集整理迟迟未付诸行动;三是领导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在月月督办、层层审核的情况下,新图书馆、博物馆、非遗馆的整体建设进度依旧缓慢。因此,针对下一步京山非遗馆建设的工作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坚持把非遗馆的建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贯穿始终尽管没有明确的非遗馆建设规范,但我们应坚持把非遗馆的建设“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贯穿始终。首先,树立以尊重为前提的认知体系,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包括项目的表现形式、技艺流程、实物、场所、知识体系、文化意义、社会功能、当代价值等。这就需要我们组建专班对京山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并反复进行校对修改,确保展示的信息完善,并真实无误,使京山非遗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得到尊重,传统文化精神得以弘扬。其次,以生活为基础,拉近非遗与观众的距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的记忆,也融入在当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祖辈们的衣、食、住、行、游、购、娱,都能在非遗馆找到原型,让观众体会到,这些本土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展,不断再创造,滋养着我们的现代生活。

(二)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全局出发,强化综合性非遗馆的导览功能京山非遗馆项目位于市温泉新区,与已建成的文体中心及在建的新图书馆、博物馆、网球国际赛事中心、多功能综合馆等项目遥相呼应。我们应把非遗馆的功能定位于地域非遗资源导览、集中展示京山非遗项目资源、呈现风土人情、兼顾组织传承活动四个方面。目前,全市共有部级非遗名录1项,湖北省非遗名录8项,15项荆门市级非遗名录及36项京山市(县级)名录。在不足1000平方米的布展空间里,我们可以借助数字多媒体、光影艺术、电子储存等手段,强化其综合性的导览功能,呈现所有京山非遗资源,让该馆充当县域非遗的导览中枢,从而构建起整个县域内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文保单位等地的非遗传习中心、传统文化交流中心、民俗展览馆的大保护传承格局。

(三)突出非遗活态、流变、共享特点,强调群众参与和普及教育京山非遗馆的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突出非遗活态、流变、共享的特点。按照非遗十大类的划分,我们可以尝试把一些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游艺与杂技等项目的珍贵档案和资料进行收藏、展示,利用多媒体和场景陈列等方式,让观众集中了解京山非遗资源概况。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把部级非遗项目《夏氏丹药制作技艺》设计为主展区,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再现技艺流程,展示我国传统中医药之美;把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设计为体验活动区,以实物、模具及传承人现场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让群众在互动和参与中享受非遗之乐;预留空间,为非遗创意创新产品开设交流展销区,让观众能把非遗轻松带回家,点亮市民及游客的生活,植厚文化之基。

(四)彰显地域非遗特色,打造文旅融合的展示窗口京山隶属于湖北省荆门市,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与相邻的安陆、应城、钟祥、天门、沙洋、随州等地,共同属于长江中游群的城市成员。因而难免存在一些共同的文化现象,比如:安陆种植和食用白花菜的生活习俗、沙洋的皮影戏、钟祥的稀米茶、随州的打锣鼓等。那么,首先我们可以在坚持非遗真实性的原则上,尽量挖掘京山的地域特色,避免同质化。其次,所展示的京山非遗资源项目,既要有整体导览,又要对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有所侧重。最后,可以策划一些重要节庆和时间节点上的主题活动,增设演唱、表演、有奖问答等环节,为观众制造惊喜,活跃气氛,做好京山文旅的推介。

(五)统筹规划,探索非遗馆建、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目前,京山非遗展示馆还没有施工布展和对外开放,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京山非遗馆建、管、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前期做好统筹规划,把非遗馆的管理、运行放到与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大力争取上级相关部门和市财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切实保障非遗馆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京山市非遗馆管理办法、专项经费使用制度、传承人奖励机制、人才引进机制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和人员不足的问题,形成有力的制度保障,发挥综合性非遗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功能;另一方面以县域综合性的非遗馆为龙头,大力推进县、镇、乡三级非遗场馆的建设,把非遗体验、文创展示、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嵌入到景区、旅游集散中心、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富集、游客集中的地方,努力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市场运营模式,为我市的全域旅游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县域非遗馆的全面建设是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到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传承实践水平的标志阶段,也是非遗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的“前沿阵地”。期待更多专家能亲自参与和指导县域非遗馆的建设工作,从而使县域非遗馆为所属区域的文旅事业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红.我国非遗馆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该文已作为专题报告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发展报告(2018)》[Z].2018.

[2]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前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项兆伦.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N].人民日报,2018-6-6.

[4]王晨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知必会[Z].2020全国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上的讲话,2020-8.

[5]周怀东.浅析省级综合性博物馆非遗展馆的建设与思考——以南京博物院非遗馆项目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5).

[6]唐诗吟.非遗馆建设类型与形态探究[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2019(33).

作者:张敏 单位:京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