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摘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符合现代生产发展的需要。校企强强联合,共同参与,可以有效构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建立产教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机制,促进所建立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文章就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的选择展开了探讨,具体分析产教融合视域下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提出了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就具体培养路径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视域下;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广大职业院校是培育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各个行业领域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更应关注,产教融合视域下对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标准更高[1]。为此职业院校一定要紧紧把握好时展的方向,积极优化和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找准培育路径,深刻剖析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工匠精神本身是一种职业精神,属于从业人员职业价值的取向以及行为表现,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工匠精神内涵丰富,爱岗敬业是基础,精益求精是具体表现,追求创新是灵魂。发扬工匠精神,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整个社会生产环境发展,与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标准相一致,当然也是这个时代赋予广大职业院校的新目标[2]。产教融合背景下关注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保障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升,真正具备当代企业发展需要的职业素养,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之路更加顺畅,在岗位中发光发彩,实现自我价值。

二、培养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符合职业院校功能定位优化的需要产教融合视域下强调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的优化需要相符合。职业院校是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的主战场[3]。高职院校的功能定位分析,一些院校受到师资力量或者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具体的教育功能定位方面不太科学,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制定是要求职业院校关注国际视野的能工巧匠,在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推动下,职业院校的功能定位工作也开展得会更加顺利。

(二)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强调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广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改善的需要相契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涉及德和技两大方面的培养[4]。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院校需要将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基本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技能和德行的双向发展,让学生朝着能工巧匠的角色方向发展。对于广大职业院校来讲,注重工匠精神培养模式的引入,能够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还极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三)符合职业院校功能定位的需要强调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职业院校自身功能定位需求相契合。职业院校所培养的是高素质劳动者以及技术人才,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双方统一的价值目标,产教融合视域下关注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更好地将职业精神根植在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的整个过程中。

(四)符合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基本要求产教融合视域下关注职业院校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国际制造强国的人才培养战略基本要求相符合。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越来越凸显,经济转型已经进入到关键阶段。中国工业的发展出路在于自主创新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受到国内外双重压力的影响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因此由制造大国朝着制造强国的国家战略被提出来。面对这样的发展背景,广大职业教育一定要紧抓先机,校企之间精诚合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有着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这本身与国家制造强调的基本战略要求相一致。

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方缺乏政策支持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有很多。首先政府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培养机械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经之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绝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能够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地方行政部门多层次的合作。当前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虽然产教融合政策也出台了不少,但是并没有直接纳入到国家制度层面。此外,政府也没有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优势,社会各类职业平等观念并没有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对于工匠职业的偏见没有得到理想的改善。所以政府方在推进产教融合中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主动性不强。

(二)校企双方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设计校企双方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工匠精神培育。产教融合背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校企双方都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但实际上企业几乎不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于是实践教学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活动难以高效保障,实训教学计划的落实也无法保障。

(三)教师和企业师傅没有形成对工匠精神的统一培育认知教师和企业师傅并没有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达成一致认知。当前职业院校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差距很大,企业师傅也往往是生产经验丰富,技艺高超,但是不懂教学规律,自己的技能难以有效传授给学生。

四、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一)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适宜氛围的营造产教融合视域下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首先需要强调良好的培育氛围的营造。改善氛围,对于不同专业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培养的重视水平渐渐提升,这也就为工匠精神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一定要强化校园文化的更新,企业方需要重视企业文化。真正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工匠精神氛围。例如举办以“工匠”为主题的活动,邀请本院校相关技师开办讲座,或者提供技师相关资料,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以焊接专业为例,可以在礼堂等公共场所播放《大国工匠》系列专题片,宣传国宝级技师在专业领域建立的丰功伟绩,强化学生对于大国工匠的认知,同时也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促进学校教师以及企业师傅培养优势的强化整合产教融合背景下强调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需要院校教师以及企业师傅的强强联合。职业院校结合设置的具体专业,发挥专业产业开办的优势,使得教学活动和产业系统结合起来,高职院校传统教育角色朝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综合角度转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培养人才的流程如下:1.企业为教师提供到工作现场参观岗位工作流程的机会;2.企业师傅学习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邀请企业师傅听专业教师的课堂讲课;3.为高职教师以及企业师傅提供很好的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他们交流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途径,因为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本身与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分不开。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有效交流互动,实现了双方优势的强化整合,同时也促进了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化。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展开教学借助榜样的力量开展教学。榜样的力量在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行的榜样作用发挥的路径有很多,组织在专业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毕业生分享经验,使得工匠精神培养目标更高效顺利地实现。例如山东某高职院校利用校庆,请建校15周年来的不同专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回校致辞。这一活动能够显著提升具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倾向,以榜样的力量在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著作用。

(四)促进合理组织管理体系以及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促进更加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及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坚持校企双方合作管理,协同完成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原则,学校牵头组织多方相关人员参与到组织管理机构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评价考核工作。工匠精神的培养肯定离不开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因此,职业院校一定要格外关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打造,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为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顺利培养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这也是职业院校教师职业生涯必走之路,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才能够真正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结语

产教融合视域下关注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的需要,符合职业院校自身定位的需要。但是当前的整体培养现状并不理想,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善,为此校企双方都应该积极反思,明确自身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促进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显著改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成效,为社会发展输出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秀娟.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8(14):77-80.

[2]周向宇,宋伟舟.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02):6-8.

[3]植宝.浅论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1):82-83.

[4]谢丽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理论研究[J].管理观察,2018(21):142-143.

作者:张婷 郭中万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