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教现代教育技术分析

职教现代教育技术分析

1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面临着两大变化,一是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培养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宏伟任务,提出“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定发展高等教育。”可见,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十分重视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又称之为教育信息化现象。其主要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其发展势头强,影响面大。我国政府部门在制定21世纪初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时,充分认识到了教育信息化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1)2010年,高等教育各类在校人数达到25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左右;2020年,高等教育各类在校人数将达到3500万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2%。

(2)在全国初中以上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每所中小学设立计算机教室,全部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与计算机网络连接。大力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3)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CERNET宽带网,建立国家公共网络教育平台和国家现代化远程教育中心,形成教育信息化的天罗地网,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远程教育体系。

(4)建立国家教育软件开发中心,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积极发展教育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质教育光盘,提高教育质量。

(5)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加快教育发展。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

2确立培养高职教育新型人才观的需要

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环境虚拟化。教育环境虚拟化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现在已经涌现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学社,虚拟图书馆等。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一定要学会在虚拟的世界中生存。从这种意义讲,高职教育必须有新的人才观,即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的人才。

(1)“数字化”生存,应纳入高职教育的基础课程。从技术层面讲,网络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化使得资源可以共享,活动时空少受限制,但也对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大学之间用因特网联系起来,学生宿舍的计算机可随意上网,个人电脑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进行合作交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已经成为社会各部门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更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敲门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高职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如同今天的学生提笔写字,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更是难以自立。总之,在网络时代,高职毕业生要自立于社会,就必须有在网络数字社会生存的知识、技能和本事,否则与普通的劳动者无异。因此,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要大力普及计算机知识,加强操作技能和上网技术的教学和实训,鼓励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应以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能为主,以学习计算机的原理为辅,上课时要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计算机和上网操作的机会,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在重视加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应对学校的网络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切实保证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完善的高等级(包括学生宿舍)的校园网络,降低上网费用,方便学生上网的操作训练和技术把握,满足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

(2)“认知”和“判断”是高职学生的主要能力。信息是当今世界人们面对的主要客体之一,人们只有掌握了信息,才能更有效地把握客观世界。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不会因此聪明起来,反而有可能迷失其中。使人聪明的是知识而不是信息,信息只有经过有效地加工才能成为知识。这种把信息加工成知识的能力就是认知能力。认知是对信息的有意识、有目的地归类和应用,通过认知把信息加工成知识。同时,在信息世界中,既有大量的有用信息,也有很多无用的信息,有害信息也比比皆是。人们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必须作出全面的审视、把握,然后进行选择、取舍。而这种审视、把握、选择、取舍信息的能力就是判断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几乎所有的网页都采用超链接方式链接到其它的各类网站,每一个应用网络的人都有可能受到某种信息的诱惑而误入歧途,并沉溺其中,完全忘记了本该寻找的东西,导致信息迷航。这种后果是很严重的:首先,它消耗了学习者有限的注意力,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人的注意力”;其次,它消耗了大量的宝贵时间,上过网的人都知道,一旦沉溺于某些网站,时间会飞速流逝。在网络时代,只有正确理解、选择信息,并运用信息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和观念,才能充分体现人在信息面前的主体地位。虽然从广义范围而言,判断能力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但因在网络世界中,学生时时受到纷繁信息的包围,而其中绝大部分的信息对他们而言是价值为零的垃圾,信息过剩将窒息缺少判断能力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判断能力也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判断能力从认知能力中剥离出来,加以强调。高职学生要想成为网络时代的主体,首先应具备很强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进网络,在网络中畅游,寻找和利用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并且能头脑清醒、不迷失方向地轻松走出网络;同时,学生还必须具备很强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信息加工成知识,用信息创造出新的知识。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把认知和判断能力作为学生的主要能力来培养。

3改进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需要

网络时代使人类经历着从生存方式到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这种变革将是震撼全世界的教育革命,这场教育革命可能比300年前班级授课制的出现还要深刻。早在1996年美国大学就有27%的课程是通过计算机传授的;有25%的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了电子邮件;有15%的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了计算机模拟和演练;有2%的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有8%的课程利用了光盘教材。美国现有150万人选择在家上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面应用与发展,学校整体可以简化成一部计算机、一根天线和一只“猫”。高职院校的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将发挥到极致,而且还可以把大部分教学活动搬到网上。学生可以在网上接受即时互动的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点IP课件在任何时间内上课;可以同时收看不同地点、同时进行的数个不同的讲座。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将不会成为学生异地学习和交流的障碍。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学生很容易获得大量信息,致使教育者的权威受到削弱,导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全程主宰、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和地位的改变,这对高职教育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能力等方面。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应由过去的满堂灌,转变为指导、组织学生学会从网络和其它的媒体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创新;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把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渗透到授课过程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具备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和很强的信息收集、整理能力。

4终身教育的需要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思想和理论,最早是由法国人保罗•朗格郎提出来的,他认为把人的一生分为前半生用于学习、后半生用于工作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是不合理的,人应该把工作和学习结合在一起,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它包含两层涵义:第一,指人从生到死的一生的教育;第二,指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相比之下,传统教育可称之为“终结教育”,因为它指向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是根据人在这一特定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而实施的教育。在此观念下:第一,人应该也只能在这一阶段接受教育;第二,在这一阶段结束后,即“学成毕业”后,人就应该致力于工作,不再需要或很少需要再次进行学习,接受再教育。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新的技术、新的行业不断被创造,人的一生面临着多次职业变更,岗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终身不断地学习,才不至于被工作岗位所抛弃。有调查显示,35岁以下从业人员职业更新率为43%,25岁以下从业人员职业更新周期仅有1年4个月,这就意味着学习培训要随时跟进;京津穗调查,18-45岁人群93.5%的人呼吁再学习,现在是十个城市青年九个急着充电。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应培养青年人和成年人终身从事一项职业的能力,而应培养他们在各种行业中流动的能力,刺激他们进行学习和培训的欲望。换言之,现代社会需要终身学习的人,这种学习要求破除过去一次性学习的传统。在时间上,不再局限于人生的某一特定时期,而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在空间上,劳动者需将学习与工作二者合一,工作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让学习和生存两大主题伴随人的一生。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的教育思潮,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趋势。现代教育技术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通过远程教育解决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育模式已经在世界上得到普及,英国的开放大学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远程教育为职业教育资源的更广泛、更有效地利用开辟了道路,使传统的以课堂、图书馆为主要载体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第一,通过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同一教育资源可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供学习者学习使用,无论是校内的学生还是社会各阶层的学习者都可以共享网络上最好的教师和课程,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与利用率;第二,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地交互式学习,这特别有利于在职人员的培训,学习者在不耽误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就可以“充电”;第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时间,并且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协商”进行学习。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利用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终身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