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

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相互关系

(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舟山海洋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0.0%,高出GDP增速1.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职业教育结构要与之相适应,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即适当淘汰一些不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一些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以使自身的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班级数量)情况变化对比。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海洋经济服务

自2013年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海洋产业群初步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20年海洋产业群将全面崛起,最终形成“海洋强省”的建设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到2020年海洋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达到5万人次左右。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与专业类型日趋紧迫,这样就对与海洋经济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提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各种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为其服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匹配情况。由此可见,第二产业GDP生产总值和相对应的专业教育专业百分比明显失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以缓解区域内人才的压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以及师资队伍

根据《舟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技能劳动者将达到13.5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将达到2.8万;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将达到20.7万,其中高技能人才6万。而目前舟山市技能劳动者仅13.2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9万,缺口极大。虽然我市近几年加快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其中2011年培养技能人才1.5万名(高技能人才0.19万名),2012年培养技能人才1.3万名(高技能人才0.22万名),2013年培养技能人才1.9万名(高技能人才0.41万名)完成了省、市预定目标,但每年的递增速度与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市目前培养技能人才、尤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节奏,远远达不到人才规划的要求。

(二)学校专业布局的现状

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6所。中职学校中部级重点职校3所,省级重点职校1所;有部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目前在校学生9131人,其中涉及海洋经济相关专业的8715名,包括驾驶轮机类专业1918名,临港工业类专业(含船舶修造和机电制造专业)2239名,文化旅游类专业4558名,占在校生总数的95.5%。

三、职业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海洋经济发展不相符合

目前职业学校,虽然设置了一些与海洋经济相关的全日制专业,主要集中在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化工、物流服务与管理、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旅游服务与贸易、船舶设备安装检修维护等专业技术人才。符合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专业,例如:外轮、船舶电气技术、港行通讯自动化等专业却近乎于零。对职业学校部分教师做问卷调查时,问题其一“目前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是否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查结果:42.5%教师认为满足情况一般,33.5%的教师认为不能满足,24%的教师则选择不知道;问题其二“学校是否设置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调查结果:仅只有22.8%教师选择“有”。

(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已有一段时间,但学校及大多数教师主动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主导地位。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不能有效与企业接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仍然被广泛采用。面临着海洋经济发展高技能人才短缺,职业学校必须密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形成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专业招生困难,人才培养数量不足

从教育体系讲,我国已建立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体系,为不同类型人才的成长奠定了一定基础。但由于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对比明显。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不愿当工人的“白领情结”,因此许多需要就业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孩子的发展潜力,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普通教育而不是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相关职业教育招生情况统计。

(四)校企合作机制不合理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注重学校的人才与企业资源、信息和场所相互共享的双赢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市场用人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学方向,以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目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力度仍然不大,深度不够。从问卷调查显示:54.5%的教师认为校企合作力度一般,15.6%认为校企合作力度很大,29.9%认为校企合作力度比较小。此外我们还看到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主要停留在学生的顶岗实习和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单一的合作形式,其实也降低了职业教育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的机遇。

四、制约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政府、社会和职业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是促成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互动的重要前提,三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推动和缺一不可;如果政府、社会和职业学校三方没有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的话,这将制约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

(一)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

在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总是觉得人才的培养是普高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略职业教育的力量,认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只能依赖高等教育。虽然一些学生选择了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但是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还是倾向选择当前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可见,沿海地区的人们对海洋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了他们不认同、不喜欢和不选择海洋职业教育。因此,这严重影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而制约了职业教育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不够

校企合作的最佳状态就是互惠互利,最终双赢。但是就目前的校企合作来看,由于职业学校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优势,加上其它客观原因的限制,校企合作中例如:企业员工到学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优秀的企业员工受聘到学校成为兼职教师;共同申报、开发海洋经济发展的科研项目等方面是少之甚少。

(三)教育机制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普遍在办学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不是很明确,经常产生为了争夺生源,没有完全兼顾自身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专业调查不够深入的情况下,开设一些缺乏长远规划的专业,一方面制约了学校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专业滞后时无法及时调转方向,使学校本身陷入教学败笔,而无力继续发展。

五、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舆论引导,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政府部门和相关教育部门要积极做好职业教育的引导,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充分认识,了解就业前景。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大力推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给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由政府出面搭建校企合作优势平台。职业教育可以联合当地的优势企业,集中产业资源校企合作,形成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分类,注意不同岗位之间在知识技能上的融会贯通,增强综合知识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要求。

(二)合理推进普高与职高的招生比例,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入学率

在考虑生源问题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具有职业教育基础的学生继续深造的衔接政策。分类别分层次,对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扩大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招生规模,让他们既有良好的文化知识,又有过硬的职业技能。

(三)贯彻“科教兴海”,加大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

要从战略上重视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根据职业教育的具体办学特点,在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科研建设等方面向职业教育财政倾斜,为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让其更快地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

(四)建立与海洋经济发展相配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根本。根据地理位置分布特色形成的海洋经济产业集聚区,将对机械化、自动化专业提出新的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职业性、实践性、地方性和社会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类型,必须调整结构,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六、总结

虽然人才培养来自于各级各类教育,但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职业性、实践性、地方性和社会性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类型,它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其具有“直接、快速”的优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情况下,职业教育必须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杨永明 单位:舟山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