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1目前我国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具体实验

目前很多高校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中都存在偏重理论、忽视实验的现象。虽然计算机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是如果脱离了实验教学,就是理论脱离了具体实践,难以体现理论知识的实际用途,限制了学生的深入研究探索,容易导致学生墨守成规、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照本宣科的习惯,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发挥。

1.2缺乏规范的专业认证管理

专业认证是一种合格性认证,专业认证是由专业认证机构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专业认证强调目标导向、以学生为本和自身持续改进,但我国很多高校在这个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监管。部分高校不能正确依据专业认证的要求来判断培养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学目标含混不清,难以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有的高校错误的以师资队伍和资源设备的庞大为建设根本,忽视了学生对资源的利用效果。还有的高校的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效果有限,不能有效发挥专业认证体制对于教学培养工作提高的评审、督促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使得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时展的先进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力。

2建立“兴趣+实验+认证”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2.1激发研究热情,培养学习兴趣

2.1.1兴趣驱动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区别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明确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擅长程度、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偏好改进教学方式。有的学生擅长数据库知识的操作,有的学生热爱计算机编程;有的学生喜欢小组合作,有的学生喜欢请教老师。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不足,鼓励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建立合作小组,使同学之间优劣互补,在共同努力中收货学习的快乐。教师还应该采用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逐步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满足生活和学习需要的基本微机操作技能,操作知识点多,逐步讲解的“填鸭式”教学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边看书、边操作,体会计算机操作中蕴含的诸多乐趣,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培养并保持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会举一反三、研究创新。

2.1.2触类旁通式教学为应

对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标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对其他基本能力和知识有所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学会触类旁通,将各方面内容进行结合渗透。多种新颖内容的融入,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更为丰富饱满,更能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进行基础知识PowerPoint的课程教授时,教师不应让学生随意的建立和编辑几张幻灯片进行操作,而是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时政热点或自身兴趣爱好搜集相关资料,做一份完整的报告,并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是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实践用途,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开阔事业、拓展思维奠定了基础。

2.2注重实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2.2.1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

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会产生很多疑问,他们想要通过具体的实验进行探究,以更加清晰深入的掌握相关知识。这样,学生除了需要在教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课本上的实验,还需要进行一些课外的实验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进行指导,对自身研究发现的问题或自主设计的实验进行探究验证。高校应该设立开放实验室,保证良好有序的实验环境,配置资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和齐全的设备工具。指导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理念和思路,了解学生的实验目的,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流程,向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实验项目和套路,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2.2高校联合企业的实验教学模式

课本知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毕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是学生体会到实践工作中的具体流程,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高校应该重视其与IT企业的实验合作。学校应该请合作企业到学校进行宣讲和指导,进行技术应用、市场动态、岗位需求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不断求知、修改和完善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验技能。高校还应该联合IT企业建立实验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实训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将自己的新思路、新创意转化成新产品、新技术。这种模式可以使学生更早的适应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3形成目标明确、以学生为本、持续改进的专业认证体制

2.3.1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

高校教育工作的质量是否达到其培养目标是专业认证的基本标准。首先高校应该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并保证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科学性。避免树立空泛笼统、放之四海皆准的目标。只有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具体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才能把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树立起正确合理的培养目标,以充分体现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优势。这样,高校才能具备参与认证的基本要求之一。在进行专业认证时,相关机构才能具有充分严谨的认证依据,防止出现随意无序的不规范现象。

2.3.2以学生为本

计算机专业认证要求高校计算机专业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高校应该提高学校教师、图书、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主人公的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注重各类软件、硬件设施的规模。只有证明其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专业认证的基本条件。

2.3.3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专业认证为相关人员进入特定行业之前接受的教育质量提供保证。高校参与专业认证,有利于促进自身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在高校完善其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持续改进机制,即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自我审查、自我批评,及时发现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促使高校教学秩序的规范以及教学特色的形成,采取更加具有激励性、引导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计算机专业教学获得可持续性发展进步。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还教学模式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兴趣+实验+认证”作为一种多方面结合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热情。在实践应用中,需要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对上述措施进行灵活改进和综合应用。

作者:许昊舒 单位:贵州省黔南州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