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个体来说,家庭教育是最初接受的教育,并且是伴随终身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内容涵盖习惯培养、道德规范、情绪管理等方方面面。家庭是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家庭在传承社会规范、价值观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发掘儿童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助其成长。对家庭来说,家庭教育开展成功与否影响着夫妻关系、代际关系的健康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城市中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是前所未有的。家庭成员由于自身经历、教育程度及成长环境的差别,在家庭教育内容、理念、方式上常存在差异,处理好家庭教育上的分歧,并达成共识,对于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定增进家庭幸福。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家庭教育的质量,尤其是早期家庭教育开展的情况对国家和社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0~18岁儿童的总数是3亿人,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2.52%,可见,儿童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早期家庭教育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显示,至2005年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都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领域研究。实践证明,政府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对促进儿童发展卓有成效。美国的“开端计划”就逐渐增加了基于家庭教育的支持项目。

二、社会变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开展受到社会发展阶段和家庭自身状况的制约和影响。社会变迁、价值体系重建对于家庭教育的方向、目标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家庭自身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也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1.社会阶层分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2011年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分配差距逐年增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基尼系数是反映贫富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基尼系数为0.474,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水平,表明当前国内居民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由于人们占有的资源不均,社会分化出了不同阶层。市场化改革以来,各种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阶层拥有不同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阶层间的间隔越来越明显,阶层间的流动也越来越困难。教育程度影响着家长对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接受程度和实践模式,经济状况也影响家长对教育的投入。虽然并非经济支出越多家庭教育质量就越高,但是,要满足基本的家庭教育投入,仍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不同阶层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也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开展。家庭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休闲方式影响着儿童观念的养成。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儿童,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阶层意识和阶层生活方式也会潜移默化地传承到下一代。阶层作为一种社会身份背景,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开展。2.社会价值体系重建家庭是道德传承的重要载体,家庭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和规范其道德行为。但是在社会转型期,旧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正在形成,部分家长对于正确的价值观、行为规范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一方面,我们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和“当代雷锋”郭明义,但是“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搀扶等也折射出了一些人的社会心态,出现了道德滑坡及“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现象。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必然会心浮气躁,没有方向。家庭教育应肩负起传承优良传统的重任。传承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核心价值观,是家庭教育的使命。家庭教育中的道德传承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青少年中的恶性事件,深层次的根源在家庭,在于家庭教育。教育学者张春兴指出,不良少年的问题“病因源于家庭,病象显现在学校,社会使病情恶化”。3.人口流动加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城乡之间、城际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呈现出总量迅速增长和在城市居住时间不断延长的趋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82.89%。人口流动数量增多导致出现了数量庞大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同时也使家庭教育面临新问题。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已达2200万人。4.家庭自身日益复杂吉登斯说:“家庭是传统和现代性之间斗争的场所。”当代社会变迁激烈迅速,家庭面临许多危机与挑战,家庭特征的变化会给家庭教育带来深刻影响。一方面,家庭的稳定性在下降,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的数量在增加。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2010年的初离婚率从1979年的0.33‰上升到2.00‰,增加了约6倍。离婚对子女造成的心理影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可能带来的青少年犯罪等问题更是受到了普遍重视。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焦虑也影响着代际沟通和家庭教育。转型期生活风险增多,家庭承受的压力在不断增大,家庭认知迷惘、家庭功能弱化以及两性婚姻关系的稳定性下降等都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心理冲突和精神焦虑,房奴、孩奴现象的出现更是凸显了现代家庭的压力。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状况也日益复杂,夫妻关系的矛盾,隔代教育的矛盾,都会折射到家庭教育中来,使儿童在越来越复杂的环境中成长。

三、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

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变化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新挑战和新问题。

1.家庭教育目标偏差

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康、快乐和人格健全的儿童,但在现行的制度环境里,实质上仍然是分数导向,应试教育占据主流,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多年,但收效不大。现在家庭和学校,培养孩子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报酬,能进入社会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家长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对于孩子的人格形成和兴趣培养等方面关注较少。究其根源,这与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紧密相关。教育是现代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容易进入报酬较高的行业,实现代际间的向上流动。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就开始了漫长和焦灼的竞争,愈演愈烈的小升初、择校热正是这种状态的反映。社会底层家长担心孩子接受的教育差,“长大后你就成了我”,社会中上层家长则期望孩子“至少要拥有体面的人生”。在这样的教育目标指导下,孩子发挥天性和创造力的空间越来越少。社会上各种辅导班爆满,孩子的课余时间大部分都被这些辅导班占据。辅导班是体现家长焦虑和互相攀比的竞技场。各种兴趣辅导班对于孩子创造力和兴趣的培养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还难下定论。家庭教育应该以儿童为本,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去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学习与人相处和自我心理调整,而不是囿于应试教育,过于看重分数,限制孩子自由和天性。

2.家庭教育环境愈加复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家庭教育面临的环境也更加复杂。从整个社会心态来看,社会焦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家长的这种焦虑和浮躁,很容易影响到对子女的教育。大众传媒对诸如虎妈、狼爸等教育方式的一味吹捧,也会误导家长的教育理念。家庭中的个体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适用所有孩子的家教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及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快捷,孩子接受外界信息很多,但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儿童难以甄别。同时更多的人机对话代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亲子沟通时间减少,造成孩子情感缺失和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孩子们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有自己的亚文化。如四年级小学生编写的“斗妈大全”、儿童间流行的“灰色儿歌”等都表达了孩子们心中的某种情绪,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家长如何保持理性,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家长不断摸索和认真思考。

3.不同家庭教育者之间差距较大

在同一个家庭中,教育者可以是父母、祖辈,也可能是保姆等,但这些教育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孩子需要教育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了解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能处理好亲子关系,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正确的理念,而且需要恰当的方法。恰当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恰当的方法还会造成亲子关系恶化。年轻父母一般有较多的文化知识,能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祖辈多是根据以往经验来照看孩子。不同家庭的教育者差别也很大,表现在教育理念、方法和经济水平等方面。如果父母的经济能力强,可以提供的资源相对多一些,营养和智力发展投入较多,孩子成长的环境较为优越。但那些身处社会底层的父母要面对更多的困境,如贫苦的生活、失业和社会排斥等。底层父母对于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费用都较少,迫于生计的压力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孩子的教养态度。“穷二代”“富二代”等话题不断,很多问题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差异造成的,不同的家庭面临不同的问题。此外,父母对看护孩子投入的时间也是重要因素。很多亲子关系的问题是由于父母子女相处时间少导致的。由于父母都有自己的事业,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尤其是婴幼儿阶段,不可避免地需要有祖辈来参与孩子的抚养,致使隔代教养产生的问题较为突出。如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祖辈的教育理念、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了孩子各方面的发展。父母早出晚归,与孩子相处时间很少,对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很不利。研究表明,0~3岁是儿童成长至关重要的时期,把握好这个时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4.家庭教育方式多元化带来选择困境

随着人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家庭教育也出现了很多新奇、吸引眼球的方式,如美国的虎妈和中国的狼爸等。市场上关于的家庭教育的书籍琳琅满目,指导家庭教育的专家也比比皆是。家长们面对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感到迷惘,不知该作何选择。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都要以孩子为本。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在基本的教育理念基础上,应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每个家庭也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家长应该真正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摸索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切忌盲目跟风。

四、几点思考

第一,笔者认为,儿童是未来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家庭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需进一步强化,政府也必须进行投资。政府作为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应该做到:1)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既惠及所有儿童和家庭,又对弱势家庭有所侧重,对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帮助。2)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培训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发展亲子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3)培育社会组织参与家庭教育活动,促进家庭教育工作社会化。第二,社会组织作为社会建设的协同力量,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大有作为。社会组织有人员优势、专业优势,同时具有公益精神,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如讲座、公益咨询和主题工作坊等,帮助父母们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养方法。社会组织要有规划地持续性开展工作,这将对家庭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大有好处。第三,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重视家庭教育,自觉学习儿童发展规律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但不要盲目跟风。要注重全面培养孩子,摒弃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家庭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但家庭教育又有共性的原则和方法,家长应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教育,既遵循家庭教育规律和原则,又根据孩子的个性实施具体策略,以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王萍 单位:中国儿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