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教学评价论文全文(5篇)

教学评价论文

第1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这是个无需争论的事实。虽然近些年来,体育教学评价理论获得了深层次的研究,但仍没有完成系统化的总结,更缺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层次检验。从学校评价体系的角度研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1认识上的偏差

教学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在实践中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二是全面了解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出现的各种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身综合修养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实际评价考核中,老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认识上的偏差,存在着为了完成良好的评价效果而弄虚作假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息息相关,腐化堕落、不求进取。更有甚者,一部分教师把教学评价当成晋级或者取得荣誉的一种途径;一部分学生则把评价当成获得奖学金、获得学分的一种手段。这是对国家教育法规的一种蔑视,一种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极大地扭曲了评价的意义,降低了测评的效能。

1.2落后的思想理念

当前,采用数字图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测评的统计与分析。这种评价方式,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模式相统一协调的。所要强调的是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虽然可以反映出被评价者的预期能力指标,但却无法直观地展示出人的潜能的大小,更不能反映出人的创造性和高级的心理过程,这种评价方式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人的自主性。

1.3科学性的缺乏

学校受传统意义上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当今的大专院校的体育分科都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和孤立性,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散孤立的教学理念必然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方向的偏颇,可能对某一问题研究的过于细致,但是却不是主要问题的情况,对学生宏观驾驭知识的能力就显得相当不足。因此,当前学校的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所学的技能、身体综合素质等层面意义上的发展,忽视了学生个人情感和人格魅力的展现等因素的发展;它偏重于学校对学生的最终体育教学结果,完全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重要性,更对于学生的思考理解能力、知识的发散能力、团队的协作能力等方面缺少权威的评估,这完全有悖于大专院校素质教学的内涵。

1.4教学评价方法单一

学校教学评估有很多种形式,在这里只介绍两种评价模式。量化测评模型要求学生放弃自身的情感导向,把体育实践活动中的情况变成一些记录数据的形式,在这个条件上再进行分析并予以比对。质性评价模型通过一定的深入调查、对参与评价主体的特质,都要准确把握,以促使更好的完成教学效果。量化测评模型解决了怎么样的问题;而质性评价模型则注重的是以什么方式解决问题。当今我国社会的教学评价模式度量的结果都相对宽松,这就导致了很多弊端的产生。教学测评是一个非常繁琐细致的过程,把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用一些数据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一定不是很不完整的。形成性评价模型所采用的是随机的评价方式,它所要实现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发掘出学生自身的特点,作为完善和改进教学实践活动的依据。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在两者的优点之间也很难完成优势互补。

2教学评价遵循的原则

2.1全面性的评价内容

体育教学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综合评价。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这要求实际教学中的评价内容一定要全面丰满,能够满足综合评价的需要,这样的评价可以对体育教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2.2教学评价的实践性要求

体育教学是实践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其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掌握,其余工作的展开就需要学生发挥的主动性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所以,体育教学评价一定要具有实践性,才可以适应体育教学的总体性要求,提供正确的评价结果。

2.3确立教学评价主体

教学内容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体育教学评价当然也不例外,只有把握好主体,才可以在评价中真实客观的反映出问题所在,从而针对不足来进行改进,以使工作有序进展。体育评价的主体依然是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内容的创建,保证内容的完整性。

3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

3.1标准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学评价的在实践中的作用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那么教学实践要完全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要很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要科学准确的设计测评主体的一系列考核参数,要能全面的教师教学成果进行分析,加深教师和学生在思想深处对考评作用的认识。

3.2减少行政干预

采取多元化管控模式,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限制管控范围。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已经严重僵化,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评价模型效能的最大化程度的发挥,还有可能形成本本主义,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全新的替代模式。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体育教学评价模式顺应学生的这种需求。

4结论

第2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这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低,教学效果也很差,然而,有的学生由于个人的勤奋努力学习,平时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由于家长的得力辅导,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高。也有的教师,他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较高,但少数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愿努力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一个教学质量很好的教师和教学质量很差的教师,他们遇到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学生整体面貌差距很大的班级,同样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取得不同的成绩。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当然有责任教育学生,但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光靠任课教师是完全不能解决部分学生不愿学习的问题的。这个问题需要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风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的活动、家长等几个方面综合治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学质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深入分析研究形成不同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师工作的不同质量做出准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公正的评价,也才能增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公平竞争力,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学校管理者以自己的主观臆断和个人的私情及利益关系为出发点,光把文化成绩作为唯一的依据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就会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些思想品质低劣、师德差、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低的人,搞投机钻空子,而让那些思想品质好、师德高、具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奉献精神的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二、近年来

学校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出现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教师本人实际和学生实际的、片面的、错误的评价,导致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不公正、不科学、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错误性评价。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片面性的错误评价,导致了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就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给教育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第3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并不会一直在听讲或者是思考问题。一节课45分钟,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是好学生也不能完全集中精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设置一些合理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此外,语文课本上有很多需要背的内容和生词生字,在这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作业,还要教给学生背的方法。然而,有些教师习惯性地提问或者是默写,对于不能通过的学生就罚写,少则几遍,多则十几二十遍。这样不但不能使学生记住知识点,很好地去利用知识,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烦感。因此,教师要适时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自己愿意去背或者去写。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想学习而且想学好的,教师要肯花费精力,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多了解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如果不感兴趣,那么原因是什么。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教学,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好了,成绩自然也就好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评价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要采用积极的态度,主动接纳学生的想法,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而不是简单地评价是对或者是错,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要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这样能缩短教师和学生心灵上的距离。教师肯定的鼓励的评价能够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再次,教采用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亲近式的评价,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一节课快结束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一个总的有效评价,可以打分,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某一项或者某些任务的过程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估。总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让学生在知识和其他方面都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结语

第4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1.1教学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6个班整群抽取了6个班共371名学生作为循证医学教学形成性评价干预的对象。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学生授课前及授课后的循证医学认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循证医学对临床实践的帮助、证据的重要性及病人参与意愿以及医学生查阅文献的频度等。

1.3形成性评价方案及特点

本次教学过程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干预方法,从平时表现评价、教学实践活动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评估,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不同点在于教学过程中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态度、能力,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循证病案撰写、小组讨论、自我学结及自我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拓展训练;以往教学仅为上课理论讲解,学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不考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反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份录入数据,逻辑检查核对无误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到的方法主要为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调查临床医学生371名,其中男生154人,占41.5%,女生217人,占58.5%;生源地是城市的125人,占33.7%,农村的246人,占66.3%;独生之女144人,占38.8%,非独生子女227人,占61.2%;学习成绩优秀38人,占10.2%,良166人,44.7%,中等135人,占36.4%,差32人,占8.6%。

2.2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比较

临床专业医学生在“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是必须的、在未来感兴趣应用循证医学到临床实践中、EBM可以改善病人医疗保健质量、EBM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可能增加个人收入、目前用于病人的多数干预措施还缺乏强有力的证据、EBM对我制定临床决策有帮助”6个方面的认知,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循证医学授课前后医学生查阅文献行为比较

医学生的行为方面:一学期阅读的文献篇数11篇以上的由授课前0.00%增加到36.12%,使用Med-line或其他英文数据库查询文献的次数,查询与临床实践相关的信息途径,获取循证医学相关知识的途径,授课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授课前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态度比较授课后医学生认为临床实践在解决难题时的最佳方案是:检索证据者305人,占82.2%,自己的经验解决者8人,占2.2%;咨询上级医师者58人,占15.6%;医学生对所查到的研究证据如何应用:认为直接应用的是18人,占4.9%,评价后应用的353人,占95.1%。医学生对学习循证医学的目的。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学习循证医学可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提高科研,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循证医学发展的关心程度中“关心”由原来的21.83%增加到了50.40%,授课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临床医学生对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认识授课之前认为采用形成性评价对学习循证医学有帮助357人,占96.23%,授课后370人,占9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5);授课之后医学生对形成性评价这种学业成绩评定方式认为有帮助的280人,占75.5%;一般的72人,占19.4%,不合理的14人,占3.8%,无所谓的5人,占1.3%。2.6授课后对医学生能力的提高情况经过循证病案的撰写,小组讨论这样形式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是的有361人,占97.3%,认为否的有10人,占2.7%;对于学习循证医学是否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认为是的有363人,占97.8,认为否的有8人,占2.2%;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开展是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认为是的有367人,占98.9%,认为否的有4人,占1.1%。

3讨论

第5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分析性评价;英语论文写作;合作教学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科研能力、分析能力、语言与写作技能的重要测评手段。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相关规定,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有两个目的和意义: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正确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强调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表达独立见解、大胆尝试,过程重于结果。然而长期以来,英语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与指导重结果轻过程,论文写作教学和论文整体质量都不尽如人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英语论文写作教学现状

英语毕业论文撰写属于特殊的二语写作形式,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准确、流畅、完整地表达思想,同时符合学术写作格式及规范,以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目前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思想、态度上不够重视,敷衍了事,尤其在论文选题、英文表达、文献搜集和评价、学术创新等方面问题突出(韦森,2009;罗明江等,2010);教师指导水平参差不齐,论文写作整体质量不高,更谈不上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未针对英语本科生开设论文写作课程,仅凭借学术讲座和基础写作教学无法真正满足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此外,写作教学观念和模式落后,片面强调写作基本规范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在信息检索,科学论证及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弱化了学生课堂参与性和互动性,最终制约了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反映出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缺陷与不足。转变教学观念和目标,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优化论文写作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分析性评价及课堂教学

写作是一个循环式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作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习作者必须通过写作过程的一系列认知交互活动来提高其认知能力、交互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Zamel,1976)。目前西方写作教学的主流形式是“过程写作法”,主要包括写前准备,初稿撰写、信息反馈、反复修改、重写等五个阶段,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这五个阶段展开,强调信息反馈和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学习写作,帮助其理解和内化写作全过程。学生修改的前提是基于同伴或教师的信息反馈。Keh(1990)认为详细具体的反馈信息便于被评阅者“了解读者对文章的评价态度,了解自己对原来想法的表达程度,文章信息是否充分,结构是否符合逻辑,思路是否清晰,词和时态的选用是否准确。”传统的“教师单独评阅,学生单独写作”的单向封闭交流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传统的整体评估法也因考核指标模糊,隶属关系不清等弊端影响学生对分数的理解,不能获得详尽的信息反馈,进而无法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三、基于“分析性评价”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忽略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者,最终导致其对写作流程和规范一知半解。“分析性评价”贯穿课堂写作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互助、合作、反馈等形式实现课堂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形成对知识体系的良好建构。以英语论文写作中“摘要”教学为例。教师选择一篇关于翻译研究的学术文献,删除摘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摘要写作”基本要素和写作要求,做好写前准备,并独立完成150~200字摘要初稿。教师课前将学生分组,每3~5人为一组,要求学生根据“摘要写作分析性评价量表”以同伴互评、小组互评方式评阅摘要一稿,并在量表中标注修改意见或评阅过程中的疑问,以便教师详细了解学生评价过程及信息反馈。“摘要写作分析性评价量表”主要涵盖以下四方面内容:1)论文摘要要素齐全:研究目的、意义、过程、方法,结果和结论等;2)摘要内容准确(忠实于原文),简洁明了(不遗漏,不重复,不带有感情色彩),完整(包含论文主要内容,不能用引言代替摘要);3)语言表述清楚、流畅,使用简单词汇、标准术语,无缩略词,无图表等;语句表达的衔接与连贯;4)摘要长度适中(150~200words),时态准确(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主动语态);摘要人称(避免第一人称)。学生根据同伴和小组的分析性评价,重新审视习作,修改摘要初稿,独立完成摘要二稿。教师检查被评阅者一、二稿及“评价量表”完成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写作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摘要写作规范与写作技巧,并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完善,直至形成摘要终稿。基于分析性评价对学生习作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合作互助,反复修改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内化、掌握摘要写作过程,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在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始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写作过程的主导者、参与者和控制者。通过使用分析性评价量表,一方面促使学生明确写作动机、参与知识建构、激发写作兴趣,另一方面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利于学生合作能力及创新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Keh,C.L.1990.Feedbackinthewritingprocess:Amod-elandmethodsforimplementation[J].EnglishLanguageTeachingJournal,44.

[2]Zamel,V.1976.TeachingcompositionintheESLclass-room:WhatwecanlearnfromresearchintheteachingofEnglish[J].TESOLQuarterly,10.

[3]韦森.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问题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罗明江.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4).